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微生物试题6

环境微生物试题6

环境微生物试题6
环境微生物试题6

环境微生物学试题(六)

一、名词解释(每题1.5分,计30分)

自发裂解简单染色异形胞初生菌丝异宗配合次级代谢促进扩散专性厌氧菌致死时

间DNN 转录根土比生物圈COD 氨化作用污泥浓度自然挂膜法废气的微生物洗涤法酶生物传感器低温微生物

二、是非题(每题1分,计10分)

1.毒性噬菌体在细菌细胞中复制并导致细胞的裂解死亡。( )

2.原生动物是具有类似动物特征的原核微生物。( )

3.在实验室中细菌不能形成菌落。( )

4.嗜盐微生物是那些能够生活在高盐环境中的微生物。( )

5.在微生物生长的滞留适应期,细胞快速分裂。( )

6.磷在细胞代谢中非常重要,因为它用于合成核苷酸和磷脂。( )

7.在反硝化过程中,气体氮转化为硝酸盐,后者供给细菌。( )

8.在各种污水处理方法中,最根本、有效和简便的方法就是利用微生物的处理法。( )

9.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愈高,其视野面积愈大。( )

10.芽孢是芽孢细菌的繁殖器官。( )

三、选择题(每题1分,计20分)

1. 路易·巴斯德对微生物学的贡献在于他_______。

(a)发现了病毒(b)提出了自然发生说理论

(c)抨击了进化论(d)号召人们关注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溶源菌遇到同一种噬菌体或与之密切相关的噬菌体时表现为______。

(a) 抗性 (b) 免疫性(c) 再次溶源性(d) 裂解

3. 原核细胞细胞壁上特有的成分是______

(a)肽聚糖(b)几丁质(c)脂多糖(d)磷壁酸

4. 一般来说,构成酶母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______。

(a) 菌丝 (b) 菌丝体(c) 无隔菌丝(d) 有隔菌丝

5. 胞饮(作用)和吞噬(作用)两者都是原生动物所采用的_____的过程。

(a)带物质进人细胞质(b) 执行渗透(作用)

(c)用日光能量合成糖类(d)从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6. 下列物质属于生长因子的是________

(a) 葡萄糖(b) 蛋白胨(c) NaCl (d) 维生素

7. 具有酶辅助因子功能的有机分子是______。

(a)铁离子(b) FAD和NAD (c) ATP分子(d)丙酮酸分子和乙醛分子

8. 从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能形成氨基酸。

(a)在糖类分子的碳原子上置换一个羧基(b)结合一个ATP分子到糖分子上

(c)在酶分子上改变活性部位(d)用一个氨基替换中间化合物一个氧原子

9. 真菌和原生动物生活主要温度为______。

(a)接近100℃(b) 大约50-60℃(c)接近室温(d) 5一10℃之间

10. 二分裂过程大多数经常在_____中进行。

(a) 病毒(b) 原生动物(c) 细菌(d) 真菌

11. 下列抗生素作用机制中,阻碍核酸合成的是______

(a)利福霉素(b)四环素(c)两性霉素 (d)青霉素

12. 一个单个的氨基酸是由一组_____编码的。

(a)三个酶(b)三个核苷酸(c)三个反密码子(d)三个ATP分子

13. 预计在______的土壤中能发现真菌。

(a)富含氮化合物(b)酸性(c)中性(d) 还有细菌和原生动物

14. 氯气用于维持______。

(a)水中较低的微生物数(b)在初级污水处理中形成颗粒物质

(c)在土壤中形成腐殖质(d)净化慢速滤器

15. 所有下述特征皆适合质粒,除了_____之外。

(a)它们是自我复制的DNA环(b)它们有10-50个基因

(c)它们是细菌存活所必需的成分(d)它们是转化所必需的成分

16. 适合细菌生长的C/N比为_____

(a)5:1(b)25:1(c)40:1(d)80:1

17. 微生物分批培养时,在延迟期______

(a) 微生物的代谢机能非常不活跃 (b) 菌体体积增大

(c) 菌体体积不变 (d) 菌体体积减小

18. 实验室常用的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是______

(a)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b) 马铃薯培养基

(c) 高氏一号培养基(d) 麦芽汁培养基

19. 蓝细菌的固氮部位是______。

(a) 静息孢子(b) 类囊体(c) 异形胞(d) 链丝段

20. 在革兰氏染色中一般使用的染料是______。

(a) 美蓝和刚果红 (b) 苯胺黑和碳酸品红

(c) 结晶紫和番红(d) 刚果红和番红

四、填空题(每题0.5分,计10分)

1.1892年伊万诺夫斯基发现了_____,1935年美国人_____提取了该病毒的结晶并获诺贝尔奖。2.病毒只有一种或少数几种酶,在寄主细胞外不能独立地进行_____,只有在活_____中才表现生命活性,因而是严格的_____生物。病毒结晶含有_____和_____两种成分。

3.G+细胞壁的主要成份是_____和_____;前者的双糖单位是由一个_____通过_____与另一个_____相连构成,这一双糖单位易被______水解,而导致细菌细胞壁“散架”而死亡。

4.细菌分类的传统指标为_____、_____和_____。

5.一条典型的生长曲线至少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四个生长时期。

五、问答题(共计30分)

1.病毒结构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

2.什么叫碳源?试从元素、分子及培养原料三个层次阐述微生物碳源物质的多样性。

3.何谓同步培养?如何使微生物达到同步培养?

4.什么叫基因工程?试述其操作过程。

5. 简述厌氧生物处理系统中,不产甲烷菌和产甲烷菌之间的相互关系。

环境微生物学试题答案要点(六)

一、名词解释(每题1.5分,计30分)

自发裂解:溶源细胞中的原噬菌体大量复制形成成熟的噬菌体粒子,并导致寄主细菌崩溃死亡的现象。

简单染色:使用一种染液对细菌进行染色的方法。

异形胞:蓝细菌的丝状体中少数细胞壁明显加厚的能进行固氮作用的细胞。

初生菌丝:由担子菌的孢子萌发形成的菌丝。

异宗配合:真菌两种不同性别的菌丝结合的有性繁殖方式。

次级代谢:微生物为了避免初级代谢过程中某种中间产物积累造成的毒害而产生的一类有利于生存的代谢类型。

促进扩散:以细胞内外的浓度梯度为动力,在载体物质参与下,物质从浓度高的胞外向浓度低的胞内扩散。专性厌氧菌:只能生存于绝对厌氧环境中的微生物。

致死时间:某一温度下杀死细胞所需的最短时间。

DNA:通过磷酸脱氧核糖主链连结起来的一种核苷酸的聚合物,是细胞遗传物质。

转录:将DNA上的遗传信息依据碱基配对的原则抄录在mRNA上。

根土比:根际土壤微生物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之比。

生物圈:地球表面进行生命活动的有机圈层。

COD:化学需氧量:是在一定条件下,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

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毫克/升表示。

氨化作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机氮化合物的脱氨基产氨的过程。

污泥浓度:1升曝气池污泥混合液所含干污泥的重量称为污泥浓度。用重量法测定,以g/L或mg/L表示。自然挂膜法:利用泵将废水和空气中的自然微生物附着在滤料上,逐渐形成一层生物膜的方法。

废气的微生物洗涤法:利用污水处理厂剩余的活性污泥配置混合液,作为吸收剂处理废气。

酶生物传感器:以特定的酶作为生物识别元件的生物传感器。

低温微生物:只能在低于20℃条件下生长的微生物。

二、是非题(每题1分,计10分)

1.毒性噬菌体在细菌细胞中复制并导致细胞的裂解死亡。( + )

2.原生动物是具有类似动物特征的原核微生物。( - )

3.在实验室中细菌不能形成菌落。( - )

4.嗜盐微生物是那些能够生活在高盐环境中的微生物。( + )

5.在微生物生长的滞留适应期,细胞快速分裂。( - )

6.磷在细胞代谢中非常重要,因为它用于合成核苷酸和磷脂。( + )

7.在反硝化过程中,气体氮转化为硝酸盐,后者供给细菌。( - )

8.在各种污水处理方法中,最根本、有效和简便的方法就是利用微生物的处理法。( + )

9.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愈高,其视野面积愈大。( - )

10.10.芽孢是芽孢细菌的繁殖器官。( - )

三、选择题(每题1分,计20分)

1. 路易·巴斯德对微生物学的贡献在于他___d____。

(a)发现了病毒(b)提出了自然发生说理论

(c)抨击了进化论(d)号召人们关注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溶源菌遇到同一种噬菌体或与之密切相关的噬菌体时表现为___b___。

(a) 抗性 (b) 免疫性(c) 再次溶源性(d) 裂解

3. 原核细胞细胞壁上特有的成分是__b____

(a)肽聚糖(b)几丁质(c)脂多糖(d)磷壁酸

4. 一般来说,构成酵母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___a___。

(a) 单细胞 (b) 菌丝体(c) 无隔菌丝(d) 有隔菌丝

5. 胞饮(作用)和吞噬(作用)两者都是原生动物所采用的___a__的过程。(a)带物质进人细胞质(b) 执行渗透(作用)

(c)用日光能量合成糖类(d)从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6. 下列物质属于生长因子的是___d_____

(a) 葡萄糖(b) 蛋白胨(c) NaCl (d) 维生素

7. 具有酶辅助因子功能的有机分子是__b____。

(a)铁离子(b) FAD和NAD (c) ATP分子(d)丙酮酸分子和乙醛分子

8. 从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能形成氨基酸 d 。

(a)在糖类分子的碳原子上置换一个羧基(b)结合一个ATP分子到糖分子上(c)在酶分子上改变活性部位(d)用一个氨基替换中间化合物一个氧原子9. 真菌和原生动物生活主要温度为___c___。

(a)接近100℃(b) 大约50-60℃(c)接近室温(d) 5一10℃之间

10. 二分裂过程大多数经常在___c__中进行。

(a) 病毒(b) 原生动物(c) 细菌(d) 真菌

11. 下列抗生素作用机制中,阻碍核酸合成的是__a____

(a)利福霉素(b)四环素(c)两性霉素 (d)青霉素

12. 一个单个的氨基酸是由一组___b__编码的。

(a)三个酶(b)三个核苷酸(c)三个反密码子(d)三个ATP分子

13. 预计在___b___的土壤中能发现真菌。

(a)富含氮化合物(b)酸性(c)中性(d) 还有细菌和原生动物

14. 氯气用于维持__a____。

(a)水中较低的微生物数(b)在初级污水处理中形成颗粒物质

(c)在土壤中形成腐殖质(d)净化慢速滤器

15. 所有下述特征皆适合质粒,除了___c__之外。

(a)它们是自我复制的DNA环(b)它们有10-50个基因

(c)它们是细菌存活所必需的成分(d)它们是转化所必需的成分

16. 适合细菌生长的C/N比为___b__

(a)5:1(b)25:1(c)40:1(d)80:1

17. 微生物分批培养时,在延迟期___b___

(a) 微生物的代谢机能非常不活跃 (b) 菌体体积增大

(c) 菌体体积不变 (d) 菌体体积减小

18. 实验室常用的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是__c____

(a)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b) 马铃薯培养基

(c) 高氏一号培养基(d) 麦芽汁培养基

19. 蓝细菌的固氮部位是___c___。

(a) 静息孢子(b) 类囊体(c) 异形胞(d) 链丝段

20. 在革兰氏染色中一般使用的染料是___c___。

(a) 美蓝和刚果红 (b) 苯胺黑和碳酸品红

(c) 结晶紫和番红(d) 刚果红和番红

四、填空题(每题0.5分,计10分)

1.1892年伊万诺夫斯基发现了__病毒__,1935年美国人_斯坦莱(Stanley)提取了该病毒的结晶并获诺贝尔奖。

2.病毒只有一种或少数几种酶,在寄主细胞外不能独立地进行__复制__,只有在活__寄主细胞__中才表现生命活性,因而是严格的_专性胞内寄生__生物。病毒结晶含有__蛋白质__和__核酸__两种成分。3.G+细胞壁的主要成份是_ 氨基糖__和_氨基酸_;前者的双糖单位是由一个_NAG通过__甘氨酸间桥_ _与另一个__NAM 相连构成,这一双糖单位易被__溶菌酶__水解,而导致细菌细胞壁“散架”而死亡。4.细菌分类的传统指标为__形态_、_结构和_ 生理生化特性__。

5.一条典型的生长曲线至少可分为___延缓期__、__对数期_ _、__稳定期和__衰亡期 _四个生长时期。

五、问答题(共计30分)

1.病毒结构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

A、病毒粒子外壳,保护病毒核酸活性。

B、感染的特异性。

2.什么叫碳源?试从元素、分子及培养原料三个层次阐述微生物碳源物质的多样性。

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分子骨架及能源的碳素化合物。

3.何谓同步培养?如何使微生物达到同步培养?

通过诱导或选择的方法,使培养中的每个个体细胞的生长都处于相同的生长阶段。

方法:1、诱导法;2、选择法

4.什么叫基因工程?试述其操作过程。

基因工程(重组DNA技术):就是在体外对不同来源的DNA分子进行重组,将此重组DNA引入合适的寄主细胞内,并使之复制和表达。

操作步骤:

(1)提取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2)体外重组。(3)将重组体转入受体细胞。(4)重组体克隆的筛选与鉴定。(5)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的分离与提纯。

5. 简述厌氧生物处理系统中,不产甲烷菌和产甲烷菌之间的相互关系。

(1)不产甲烷菌为产甲烷菌提供生长和产甲烷所需基质;

(2)不产甲烷菌为产甲烷菌提供适宜的氧化还原条件;

(3)不产甲烷菌为产甲烷菌清除有毒物质;

(4)产甲烷菌为不产甲烷菌的生化反应解除反馈抑制;

(5)不产甲烷菌和产甲烷菌共同维持环境中适宜的pH值。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试试卷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试 试卷 YUKI was compil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5x3) 1.AGP:藻类生产的潜在能力;把特定的藻接种在天然水体或废水中在一定光照度和温度条件下培养,使藻类增长到稳定器为止,通过测定干重或细胞数来测定其增长量。既AGP高,富营养化程度高。 2.荚膜:是一些细胞在其表面分泌的一种粘性物质把细胞壁完全包围,这层粘性物质叫。。 3.硝化作用:是指氨在有氧条件下,氧化形成硝酸的微生物学过程。硝化作用分为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铵氧化成亚硝酸;第二个阶段为亚硝酸氧化成硝酸。 4.温和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诉诸染色体上,与宿主的核酸同步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而继续生长。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为温和性噬菌体。 5.定向培育:在培养基中不断补充新鲜营养物质,并不排出部分培养物(包括菌体和代谢产物),以保持长时间生长状况的一种培养方式。 二.填空题(20x1) 1.PHB是细菌细胞内含物质之一,是______碳源和能源_____的储藏物质,易被脂溶性染料染色鉴定。 2.放线菌的菌丝可分为___基内菌丝_____,气生菌丝________和_孢子丝_______。 3.污染水体的污化带可分为____多污带_____,中污带和__寡污带_____。

4.病毒的化学结构有____蛋白质___和_核酸______组成的核衣壳,个体大的还有_被膜______. 5.菌落特征是分类鉴定的依据,可以根据____表面特征______,_边缘特征________和纵剖面的特征三方面来描述。 6.细菌的形态有_球状______,__杆状_____,___螺旋状______和丝状。 7.水体有机污染的指标有_BIP指数_________,____细菌菌落总数 _____和大肠菌群。 8.P/H指数可用于衡量___水体污染和自净指数______________,其中P代表__光和自养微生物__________,H代表___异样型微生物 _________. 9.新陈代谢包括__同化作用___________和__异化作用_________,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三.选择题。(10x1) 1.细菌中参与光合作用的是(A )。 A.紫硫细菌和绿硫细菌 B.大肠杆菌 C.放线菌 D.立克次氏体 2.微生物稳定生长期,(B )。 A.细胞分裂速度增加 B.细胞分裂速度降低 C.群体在最旺盛阶段 D.群体在最少阶段 3.下列细菌都被认为是真菌除(D )外。 A.蘑菇 B.酵母菌 C.霉菌 D.变形

环境微生物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2011环境微生物学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 包含体: 细胞膜: 衣原体: 同宗配合: 酵母菌: 生态系统: 碳源: 拮抗: 菌种复壮: DNA的变性: DNA复制: 根际微生物: 物质流: 类菌体: 硝化细菌: 细菌活性污泥法: 生物反应器:

微生物细胞固定化: 堆肥化: 自生固氮作用: 二、是非题 原噬菌体是整合在宿主DNA上的DNA片段,它不能独立进行繁殖。() 细菌的异常形态是细菌的固有特征。() 真核微生物比原核微生物更能在高温下生长。() 芽孢是芽孢细菌的繁殖器官。() 光合细菌和蓝细菌都是产氧的光能营养型微生物。() 用来固化细菌培养基的多糖是琼脂。() 微生物生长的衰亡期,细胞死亡速率超过细胞分裂速率。() 碱基腺嘌呤、鸟嘌呤和胞嘧啶存在于RNA或DNA,但只RNA中有胸腺嘧啶。() 真菌最适的生长条件是有点碱性的。() 凡是影响微生物生长速率的营养成分均称为生长限制因子。() 三、选择题 1.大部分微生物___。

(a)是原生动物(b)帮助改善生活质量 (c)生活在海洋的底层(d)发现于外层空间 2.噬菌体是一种感染____的病毒。 (a)酵母菌(b)霉菌 (c)放线菌和细菌(d)原生动物 3.G+菌由溶菌酶处理后所得到的缺壁细胞是___ (a)支原体(b)L型细菌(c)原生质体(d)原生质球 4.下列微生物中,______属于革兰氏阴性菌 (a)大肠杆菌(b)金黄葡萄球菌(c)巨大芽孢杆菌(d).肺炎双球菌5.下列能产游动孢子的霉菌是____。 (a)腐霉(b)毛霉 (c)赤霉(d)青霉 6.硝酸细菌依靠____方式产能。 (a)发酵作用(b)有氧呼吸(c)无氧呼吸(d)光合磷酸化 7.酵母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____ (a)5.0-6.0(b)3.0-4.0(c)8.0-9.0(d)7.0-7.5 8.进人三羧酸循环进一步代谢的化学底物是____。 (a)乙醇(b)丙酮酸(c)乙酰CoA(d)三磷酸腺苷 9.称为微好氧菌的那些细菌能___生长。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期末考试试卷卷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2002-2003年度上学期)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单选或多选,20×2=40) 1、对微生物的概念,以下最正确、最完整的叙述是。 A、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清楚的生物。 B、微生物是一类结构简单,具有单细胞结构,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清楚其结构的生物。 C、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具有单细胞结构,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 观察清楚其结构的最低等生物。 D、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具有单细胞、简单多细胞结构或非细胞 结构,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清楚其结构的最低等的生物 2、生物五界分类系统包括。 A、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植物界。 B、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核生物界、动物界、植物界。 C、原核生物界、真核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植物界。 D、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核生物界、动物界、植物界。 3、以下微生物属于环境工程微生物范畴的是。 A、病毒、蓝细菌、真细菌、粘细菌。 B、原生动物、蓝细菌、真核藻类、放线菌、粘细菌。 C、微型后生动物、酵母菌、霉菌、真细菌。 D、病毒、螺旋体、细菌、放线菌、 真菌、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

4、关于细菌的形态和大小的描述,以下正确的是。 A、细菌的形态包括球菌、杆菌、螺旋菌、丝状菌。 B、杆菌有长杆菌、短杆菌、弧杆菌、链杆菌和芽孢杆菌之分。 C、在任何情况下,细菌的形态都是稳定的。 D、多数球菌的直径为0.5~2.0μm。 5、以下物质属于细胞质内含物的是。 A、细胞膜 B、核糖体 C、荚膜 D、异染粒 E、气泡 6、荚膜具有的功能包括。 A、荚膜可以维持细菌的细胞形态。 B、荚膜为鞭毛提供支点,使鞭毛运动。 C、荚膜是细菌在其表面分泌的一种粘性物质,它可以保护细菌免受干燥的影响; 当营养缺乏时可以作为碳源和氮源被利用。 D、细菌的荚膜有生物吸附的作用,将废水中有机物、无机物及胶体吸附在细菌体表面上。 7、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是细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描述菌落特征应包括。 A、菌落的形态 B、菌落的大小 C、菌落的光泽 D、菌落的颜色 E、菌落的质地及透明度 F、菌落的边缘特征 8、古菌具有的特点有。 A、古菌有精确的方角和垂直的边构成直角几何形态的细胞; B、古菌的细胞膜组分大多数是脂蛋白,蛋白质是酸性的;

2018环境微生物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2018环境微生物学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 包含体: 细胞膜: 衣原体: 同宗配合: 酵母菌: 生态系统: 碳源: 拮抗: 菌种复壮: DNA的变性: DNA复制: 根际微生物: 物质流: 类菌体: 硝化细菌: 细菌活性污泥法: 生物反应器: 微生物细胞固定化: 堆肥化:

自生固氮作用: 二、是非题 原噬菌体是整合在宿主DNA上的DNA片段,它不能独立进行繁殖。( > 细菌的异常形态是细菌的固有特征。( > 真核微生物比原核微生物更能在高温下生长。( > 芽孢是芽孢细菌的繁殖器官。( > 光合细菌和蓝细菌都是产氧的光能营养型微生物。( > 用来固化细菌培养基的多糖是琼脂。( > 微生物生长的衰亡期,细胞死亡速率超过细胞分裂速率。( > 碱基腺嘌呤、鸟嘌呤和胞嘧啶存在于RNA或DNA,但只RNA中有胸腺嘧啶。( > 真菌最适的生长条件是有点碱性的。( > 凡是影响微生物生长速率的营养成分均称为生长限制因子。( > 三、选择题 1.大部分微生物___。 (a>是原生动物(b>帮助改善生活质量 (c>生活在海洋的底层(d>发现于外层空间 2.噬菌体是一种感染____的病毒。 (a>酵母菌(b>霉菌 (c>放线菌和细菌(d>原生动物 3.G+菌由溶菌酶处理后所得到的缺壁细胞是___

(a>支原体(b>L型细菌(c>原生质体(d>原生质球 4.下列微生物中,______属于革兰氏阴性菌 (a>大肠杆菌(b>金黄葡萄球菌(c>巨大芽孢杆菌(d>.肺炎双球菌 5.下列能产游动孢子的霉菌是____。 (a>腐霉(b>毛霉 (c>赤霉(d>青霉 6.硝酸细菌依靠____方式产能。 (a>发酵作用(b>有氧呼吸(c>无氧呼吸(d>光合磷酸化 7.酵母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____ (a>5.0-6.0(b>3.0-4.0(c>8.0-9.0(d>7.0-7.5 8.进人三羧酸循环进一步代谢的化学底物是____。 (a>乙醇(b>丙酮酸(c>乙酰CoA(d>三磷酸腺苷 9.称为微好氧菌的那些细菌能___生长。 (a>在高浓度盐中(b>在低浓度氧中 (c>没有ATP或葡萄糖(d>只在有病毒时 10.深层穿刺接种细菌到试管固体培养基中____。 (a>提供厌氧菌生长条件(b>除去代谢废物的一个机会 (c>增加氧气(d>增加钾和钠离子的数目 11.微生物分批培养时,在延迟期_____ (a>微生物的代谢机能非常不活跃(b>菌体体积增大 (c>菌体体积不变(d>菌体体积减小 12.下面所有特征皆适用于胞嘧啶和胸腺嘧啶,除了___之外。

环境微生物学练习题与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 微生物是所有形体微小,用肉眼无法看到,需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的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或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微生物”不是一个分类学上的概念,而是一切细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原核微生物 原核生物:①细胞核发育不完善,只有DNA链高度折叠形成的一个核区,仅有核质,没有定形的细胞核,称为拟核或拟核。②没有特异的细胞器。③不进行有丝分裂。 二、选择题 1.微生物分类中基本的分类单位是(D )。 A、科 B、属 C、目 D、种 2.各种微生物具有一些共同点,下列选项中描述错误的是( C ) A.分布广,种类多 B.适应强,易变异C.体积小,表面积小 D.生长速,繁殖旺 5.所有微生物的共同特征是( C )。 A、单细胞 B、没有真正的细胞核 C、个体微小 D、细胞结构简单 6.在分类系统中,细菌和蓝细菌皆属于( A )。 A、原核生物 B、真核生物 C、多细胞 D、单细胞 三、填空题 1. 微生物的命名采用双名法,即由一个___属名____和一个___种名____构成;书写排列上,____属___名在前,___种___名在后。 四、简答题

1. 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它们各自包括哪些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①细胞核发育不完善,只有DNA链高度折叠形成的一个核区,仅有核质,没有定形的细胞核,称为拟核或拟核。②没有特异的细胞器。③不进行有丝分裂。 真核生物:①细胞核发育完善,有核膜将细胞核和细胞质分开,核内有核仁和染色质。②有高度分化的细胞器,如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和叶绿体等。③能进行有丝分裂。 原核微生物:细菌、古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微生物:藻类、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 五、论述题 3. 结合微生物的特点,分析微生物在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微生物在环境保护和治理中的作用: 保持生态平衡 污染物的降解 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 污染水体、土壤的生物修复 2、研究内容包括: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环境工程中的微生物原理 饮用水卫生细菌学 自然环境物质循环与转化 水体和土壤的自净作用 污染水体治理、污染土壤的修复等环境工程净化 3、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任务就是充分利用有益微生物资源为人类造福。防止、控制、消除微生物的有害活动,化害为利。

(完整版)环境微生物学试题(精华版)

环境微生物学试题答题要点(精华版) 一、名词解释(每题1.5分,计30分) 噬菌体:是侵染细菌、放线菌、霉菌等微生物的病毒。 菌落:菌落是指在固体平板培养基上,微生物的单细胞经过生长繁殖,形成肉眼能看到的,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微生物群体。PHB:是细菌细胞中含有的叫聚羟基丁酸盐的贮藏物质。 初生菌丝体:担子菌的孢子直接萌发而成的菌丝体,一般不会繁殖成为子实体。 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是由菌丝分枝顶端细胞或者由菌丝分化成的分生孢子梗的顶端细胞分割缢缩而成的单个或者成簇的孢子。间歇灭菌法:是利用常压蒸气反复灭菌的方法。 生物氧化:物质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连续的氧化还原反应逐步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化学杀菌剂:能够抑制和杀死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共生:两个微生物在一起时形成特殊的结构和功能,两者高度的协调和彼此得利。 启动子:是一个“开始”的信号,它含有与RNA聚合酶结合并启动转录的保守序列。 操纵子:负责合成特殊蛋白质的基因簇。 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组成的整体系统。 活性污泥: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具有活性的微生物絮凝体。 联合固氮:是指某些生活在植物根的表面至根皮层细胞间而不进入植物根细胞的微生物进行固氮作用的现象。 反硝化细菌:反硝化作用是指微生物还原硝酸产生气态氮的过程。 活性污泥法: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生物反应器:是通过酶、微生物、动植物细胞等的固定化,进行物质转化的反应器。 根际微生物:生长在植物根系直接作用土壤范围内的微生物。 纯培养:是指在实验室条件下,从一个微生物细胞繁殖得到的后代。 细胞壁:细胞壁是包在细菌细胞表面、内侧紧贴细胞质膜的较为坚韧并略具弹性的结构。 二、是非题(每题1分,计10分) ?溶源性细菌在一定条件诱发下,可变为烈性噬菌体裂解寄主细胞。( + ) ?细菌形态通常有球状、杆状、螺丝状三类。自然界中杆状最常见,球状次之,螺旋菌最少。( - ) ?某些藻类如团藻属存在群体形态。( + ) ?光合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一样都是通过电子传递系统产生ATP。( - ) ?在固体培养基中,琼脂的浓度一般为0.5—1.0%。( - ) ?称为嗜碱菌的那些细菌是能在pH 7.0以上的环境中生长的细菌。( + ) ?在真核微生物细胞的染色体中,DNA是与组蛋白结合形成染色体的。( + ) ?EMP、ED等糖酵解途径的共同特点是将葡萄糖降解到丙酮酸。( + ) ?精确定量某些成分而配制的培养基是所有成分的性质和数量已知的培养基,称为天然培养基。( - ) ?在实验室中细菌不能形成菌落。( - ) 三、选择题(每题1分,计20分) 1. 适合所有微生物的特殊特征是__c__。 (a)它们是多细胞的(b)细胞有明显的核 (c)只有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d)可进行光合作用 2. 病毒缺乏__b___。 (a)增值能力(b)独立代谢的酶体系 (c)核酸 (d)蛋白质 3. G-菌由溶菌酶处理后所得到的缺壁细胞是___d__。 (a) 支原体(b) L型细菌(c) 原生质体(d) 原生质球 4. 酵母菌的细胞壁主要含___d__。 (a) 肽聚糖和甘露聚糖 (b) 葡聚糖和脂多糖 (c) 几丁质和纤维素 (d)葡聚糖和甘露聚糖 5. 下列能产子囊孢子的霉菌是__c__。 (a) 毛霉和根霉 (b) 青霉和曲霉

环境微生物学试题(七)

环境微生物学试题(七) 一、名词解释(每题1.5分,计30分) 烈性噬菌体荚膜菌毛同宗结合菌丝体呼吸作用氧化磷酸化寄生菌种退化密码子DNA 的复性诱发突变根圈效应根土比BOD 生物固氮膜生物反应器污泥浓度废气的微生物吸收法酶生物传感器 二、是非题(每题1分,计10分) 1.病毒具有宿主特异性,即某一种病毒仅能感染一定种类的微生物、植物或动物。( ) 2.真菌、原生动物和单细胞藻类中主要的繁殖方法是二分裂。( ) 3.精确定量某些已知成分而配制的培养基称为天然培养基。( ) 4.最适的生长繁殖温度就是微生物代谢的最适温度。( ) 5.细菌是一类细胞细而短,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水生性较强的真核微生 物。( ) 6.为了抵御干旱环境,某些原生动物产生芽孢。( ) 7.鞭毛是鞭毛细菌的运动器官。( ) 8.将在微生物作用下HNO3转化为NH3的过程称为硝化作用。() 9.微生物代谢发酵的最终电子受体是有机物。() 10.现知仅原核微生物中的部分属种可以固氮。() 三、选择题(每题1分,计20分) 1. 阐明微生物是传染病原因的概念称为______。 (a)进化论(b)病原菌学说(c)生物学细胞论(d) 报酬递减论 2. 昆虫病毒主要靠______感染 (a) 接触(b) 口器(c) 伤口 (d) a、b、c 3. 放线菌具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产物功能的菌丝是______ (a) 基内菌丝(b) 气生菌丝(c) 孢子丝(d) 孢子 4. 丝状真菌的无性繁殖方式很多,主要有______。 (a) 菌丝片断(b) 芽殖 (c) 裂殖 (d) 分生孢子 5. 原生动物的伸缩泡是用于______。 (a)储存磷酸盐颗粒(b)维持最适的液体水平(调节渗透压) (c)产生致病毒素 (d)运动 6. 培养料进入细胞的方式中运送前后物质结构发生变化的是______ (a) 主动运输(b) 被动运输(c) 促进扩散(d) 基团移位 7. 代谢过程为了产生ATP分子,所有下面的物质都是需要的,除了______之外。 (a) 二磷酸腺苷分子(b) 能量(c) 磷酸基(d) DNA和RNA 8. 细菌中参加光合作用的是______。 (a)紫细菌和绿硫细菌(b)肠的细菌如大肠杆菌 (c)土壤细菌如放线菌(d)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9. 人体病原菌生长的温度在_____。 (a) 100℃以上(b)体温(c) 像病毒一样的温度(d) 嗜热的温度

第四版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后练习试题全解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第三版_周群英 课后习题目录 第一篇微生物学基础 ............................................................ 1.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 1.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3.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6.第四章微生物的生理........................................................... 8.第五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生存因子. (12) 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6) 第二篇微生物生态 (20) 第一章微生物生态 (20) 第二章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2) 第三章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生态工程及微生物学原理 (26) 第四章污、废水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源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 (28) 第五章有机固体废弃物与废气的微生物处理及其微生物群落 (31) 第六章微生物学新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34)

第一篇微生物学基础 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一一病毒 1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微生物?它有什么特点? 答:病毒没有合成蛋白质的机构——核糖体,也没有合成细胞物质和繁殖所必备的酶系统,不具独立的代谢能力,必须专性寄宿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合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其特点是:病毒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是具有生命的超微生物,然而,在宿主体外却呈现不具生命特征的大分子物质,但仍保留感染宿主的潜在能力,一旦重新进入活的宿主细胞内又具有生命特征,重新感染新宿主。 2病毒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类病毒? 答:依据是:病毒是根据病毒的宿主、所致疾病、核酸的类型、病毒粒子的大小、病毒的结构、有或无被 膜等进行分类的。根据转性宿主分类:有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线菌体)、藻 、放线菌病毒(噬放 类病毒(噬藻体)、真菌病毒(噬真菌体)。按核酸分类:有DNA病毒和RNA病毒。 3病毒具有什么样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答:病毒的化学组成有蛋白质和核酸。还含有脂质和多糖。整个病毒体分两部分:蛋白质衣壳和核酸内芯,两者构成核衣壳。蛋白质衣壳是由一定数量的衣壳粒按一定的排列组合构成的病毒外壳。核酸内芯有两种: 核糖核酸(RNA )和脱氧核糖核酸(DNA)。 4叙述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 答: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有:吸附、侵入、复制、聚集与释放。首先,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以 它的尾部末端吸附到敏感细胞表面上某一特定的化学成分,或是细胞壁,或是鞭毛,或是纤毛。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立即引起宿主的代谢改变,宿主细胞内的核酸不能按自身的遗传特性复制和合成蛋白质,而由噬菌体核酸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所控制,借用宿主细胞的合成机构复制核酸,进而合成噬菌体蛋白质,核酸和蛋白质聚集合成新的噬菌体,这个过程叫装配。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装配过程如下:先合成含 DNA的头部,然后合成尾部的尾鞘、尾髓和尾丝,并逐个加上去就装配成一个完整的新的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噬菌体粒子成熟后,噬菌体的水解酶水解宿主细胞壁而使宿主细胞破裂,使菌体被释放出来重新感染新的宿主细胞一个宿主细胞可释放10到1000个噬菌体粒子。 5什么叫毒性噬菌体?什么叫温和噬菌体? 答: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毒性噬菌体。 侵入宿主细胞后,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温和噬菌体。 6什么叫溶原细胞(菌)?什么叫原噬菌体? 答:含有温和噬菌体核酸的宿主细胞被称作溶原细胞。在溶原细胞内的温和噬菌体核酸,称为原噬菌体。 7解释Escherichia coli K12 (X)中的各词的含义。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试题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我国大耜提出的六界分类系统为:、、、、、。 2、病毒的分类依据有多种,按照核酸分类,病毒可分为、。 3、细菌的原生质体包括,和三大部分。 4、根据古菌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性,古菌可分为、、三大类型。 5、在《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中,将古菌分为五大类群:、、、、。 6、放线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应:除为外,其余均为。 7、在废水生物处理中起重要作用的三种原生动物包括,和。作为指示生物,指示处理效果差的是和。 8、真菌中的、和在有机废水和有机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中都起着积极作用。 9、从化学组成来看,酶可分为和两类。 10、、、、四种元素是所有生物体的有机元素。 11、微生物最好的碳源是,尤其是、,它们最易被微生物吸收和利用。 12、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中,根据形态特点,细菌可分为四种形态,即、、、。 13、按培养基组成物的性质不同,可把培养基分为、、。 14、好氧活性污泥的组成中,微生物成分主要是。 15、菌种复壮法有、、三种。 16、污水生物处理法很多,根据微生物与氧的关系分为和两类。 17、原生动物可划分为四个纲,即、、和。 18、在污废水生物处理中,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的作用体现在:、和。 19、现在普遍接受的五界分类系统为:、、、、。 20、部分细菌有特殊结构:、、、、和。 21、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水平上研究生物的研究生物的进化和系统发育。沃斯以的相关性,将一类有别于细菌的、在特殊环境的单独列出,与细菌和真核生物并列于系统发育树中。 22、细胞质膜的化学组成包括、、。 23、微生物学家根据rRNA序列的不同,将所有细胞生物分为三大域,即、、。 24、根据专性宿主分类,病毒可分为、、、、、。

环境微生物学试卷

环境微生物学试题整理 绪论 1、微生物的命名方法? 微生物的命名按国际生物命名法命名,即采用林奈(Linnaeus)的双名法。每一微生物的拉丁学名由属名和种名组成。属名在前,用拉丁文名词表示第一字母大写,种名在后,用拉丁文的形容词表示用小写。属名和种名均用斜体表示。如大肠埃希氏杆菌Escherichia coli。 (1)当泛指某一属微生物,而不特指该属中某一种(或未定种名)时,可在属名后加sp.或ssp.(分别代表species 缩写的单数和复数形式)例如: Saccharomyces sp. 表示酵母菌属中的一个种。 (2)菌株名称——在种名后面自行加上数字、地名或符号等,如: Bacillus subtilis BF7658 BF=北纺 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ATCC824 丙酮丁醇梭菌 ATCC=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 美国模式菌种保藏中心 (3)当文章中前面已出现过某学名时,后面的可将其属名缩写成1~3个字母。如Escherichia coli可缩写成E.coli Staphylococcus aureus可缩写成S. aureus 2、微生物的特点? (1)个体极小 微生物的个体极小,有微米(μm)级的,要通过光学显微镜才能看见。大多数病毒小于0.2μm,是纳米(nm)级的,在光学显微镜可视范围之外,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2)分布广,种类繁多 因微生物极小,很轻,附着于尘土随风飞扬,漂洋过海,栖息在世界各处,分布极广。同一种微生物世界各地都有,在江、河、湖、海、土壤、空气、高山、温泉、水、人和动物体内外、酷热的沙漠、寒冷的雪地、南极、北极、冰川、污水、淤泥、固体废物里等处处都有。自然界物质丰富,品种多样,为微生物提供丰富食物。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和代谢途径呈多样性,从无机营养到有机营养,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其呼吸类型呈多样性,在有氧环境、缺氧环境,甚至是无氧环境均有能生活的种类。环境的多样性如极端高温、低温、高盐度和极端pH造就了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和数量庞大。(3)繁殖快 大多数微生物以裂殖方式繁殖后代,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十几分钟至二十分钟就可繁殖一代。在物种竞争上取得优势,这是生存竞争的保证。 (4)易变异 多数微生物为单细胞,结构简单,整个细胞直接与环境接触,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引起遗传物质DNA的改变而发生变异,或变异为优良菌种,或使菌种退化。 第一章病毒 名词解释 烈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烈性噬菌体。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试复习题库(全面版)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专性活细胞寄生的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 2.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的总称 3.温和性噬菌体: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和宿主的核酸同步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 而继续生长 4.溶原性:病毒感染细菌后,其基因组整合到宿主的染色体中,在宿主内进行复制并且引起细菌细胞的裂解 5.质粒:是核以外的遗传物质,能自我复制,把所携带的生物形状传给子代 6.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活史的某个生长阶段或某些细菌在遇到不良环境时,在细胞质内生成的内生孢子 7.菌胶团:细菌之间按一定排列方式互相粘结在一起,被一个公共荚膜包围形成的细菌集团 8.菌落:一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迅速生长繁殖形成的一个由无数细菌组成的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细菌集团 9.酶:由细胞产生的,能在体内或体外起催化作用的一类具有活性中心和特殊构象的生物大分子 10.酶的活性中心:酶蛋白分子中与底物结合,并起催化作用的小部分氨基酸微区 11.酶的竞争性抑制:有些抑制剂的结构与底物结构类似,影响底物和酶的结合,使反应速率下降 12.新陈代谢:生物从外界环境不断摄取营养物质,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转变成细胞的组成,同时产生废物并排除体 外 13.内源呼吸:外界没有供给能源,利用自身内部贮存的能源物质进行呼吸 14.EMP途径(糖酵解):在无氧条件下,1mol葡萄糖逐步分解产生2mol丙酮酸、2molNADH+H+、2molATP的过程 15.TCA循环(三羧酸循环):丙酮酸有氧氧化过程的一系列步骤的总称。由丙酮酸开始,先经氧化脱羧作用,并乙酰化形 成乙酰辅酶A和1molNADH+H+,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并最终氧化为CO2和H2O 16.底物水平磷酸化:微生物在基质氧化过程中,可形成多种含高自由能的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将高能键交给ADP,使 ADP磷酸化生成ATP 17.氧化磷酸化:微生物在好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通过电子传递体系产生ATP 18.光合磷酸化:光引起叶绿素、菌绿素或菌紫素逐出电子,通过电子传递体系产生ATP 19.分批培养:将一定量的微生物接种在一个封闭的、盛有一定体积液体培养基的容器内,保持一定的温度、pH和溶解氧量, 微生物在其中生长繁殖 20.恒浊连续培养:使细菌培养液的浓度恒定,以浊度为控制指标的培养方式 21.恒化连续培养:维持进水中的营养成分恒定,以恒定流速进水,以相同流速流出代谢产物,使细菌处于最高生长速率状 态下生长的培养方式 22.灭菌:通过超高温或其他物理化学方法将所有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芽孢或孢子全部杀死 23.消毒:通过物理化学方法致病菌或所有营养细胞和一部分芽孢 24.光复活现象:经紫外辐射照射的菌体或孢子悬液,随即暴露于蓝色区域可见光下,有一部分受损伤的细胞可恢复其活力 25.抗生素: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杀死其他微生物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的化学物质 26.生长限制因子:处于较低浓度范围内,可影响生长速率和菌体产量的营养物 27.竞争关系:不同的微生物种群在同一环境中,对食物等营养、溶解氧、空间和其他共同要求的物质互相竞争,互相受到 不利影响 28.互生关系:两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共存于同一环境中,相互提供营养及其他生活条件,双方互为有利,相互受益 29.共生关系:两种不能单独生活的微生物共同生活于同一环境中,各自执行优势的生理功能,在营养上互为有利而所组成 的共生体 30.拮抗关系:共存于同一环境的两种微生物,一种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其中有些产物对一种(或一类) 微生物生长不利、抑制或者杀死对方 31.捕食关系:微生物不是通过代谢产物对抗对方,而是吞食对方

环境微生物学精彩试题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题 环境微生物学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1.5分,计30分) 包含体:是病毒在寄主细胞形成的含物。 细胞膜:是围绕在细胞质外面的双层膜结构。 衣原体:是仅在脊椎动物细胞中生活的专性寄生菌,形态上呈球形或椭圆形,个体小,能通过细菌滤器。 同宗配合:同一菌丝体两菌丝结合形成接合孢子。 酵母菌:单细胞的子囊菌,一般以芽殖的方式进行繁殖。 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组成的整体系统。 碳源:是微生物细胞碳素物质或代谢产物中的C的来源。 拮抗:是一种微生物通过产生某种代谢物质抑制或杀死另一种微生物的现象。菌种复壮:使衰退的菌种重新恢复到原有的活性。 DNA的变性:双链的DNA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双链可解链成为单链的现象。DNA复制:首先DNA的双螺旋解开,其次以每条DNA链作为模板,通过碱基配对的原则合成与之互补的一条新链的过程。根际微生物:生长在植物根系直接作用土壤围的微生物。 物质流:物质流是生态系统中生物元素的循环。 类菌体:在根瘤组织中形态和功能上和培养基的根瘤菌有很大的区别根瘤菌。硝化细菌:能够将氨氧化成硝酸的严格好氧的化能无机营养微生物,包括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 细菌活性污泥法: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生物反应器:是通过酶、微生物、动植物细胞等的固定化,进行物质转化的反应器。 微生物细胞固定化:将酶活力强的微生物固定在载体上的方法。 堆肥化: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微生物,人为地促进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生物转化的过程。 自生固氮作用:是指微生物独立生活时进行固N的作用。 二、是非题(每题1分,计10分) 1.原噬菌体是整合在宿主DNA上的DNA片段,它不能独立进行繁殖。(-) 2.细菌的异常形态是细菌的固有特征。(+) 3.真核微生物比原核微生物更能在高温下生长。(-) 4.芽孢是芽孢细菌的繁殖器官。(-) 5.光合细菌和蓝细菌都是产氧的光能营养型微生物。(-) 6.用来固化细菌培养基的多糖是琼脂。(+) 7.微生物生长的衰亡期,细胞死亡速率超过细胞分裂速率。(+)

环境微生物学试题库

环境微生物学试题库(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 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每题1分。) 1.()不是细菌细胞质中含有的成分。 A、水 B、蛋白质 C、核酸 D、磷壁酸 2.下面霉菌孢子中()不是无性孢子。 A、分生孢子 B、子囊孢子 C、孢囊孢子 D、节孢子 3.适合细菌生长的C/N比为()。 A、5:1 B、25:1 C、40:1 D、80:1 4.蓝细菌属于()型的微生物。 A、光能自养 B、光能异养 C、化能自养 D、化能异养 5.所有微生物的世代时间()。 A、是不同的 B、在30分钟之内 C、为 3小时 D、为12小时 6.嗜碱微生物是指那些能够()生长的微生物。 A、在冷的温度下 B、在高压下 C、在高温下 D、在高pH值下 7.微生物分类中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A、科 B、属 C、目 D、种 8.鞭毛是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它()。 A、起源于细菌的细胞壁 B、存在于不少的杆菌和球菌中 C、是细菌运动的器官 D、可能具有性器官的功能 9.干燥可以()。 A、杀死微生物营养细胞,甚至其休眠体 B、为微生物提供能量。 C、保存微生物 D、作为一种简便的杀菌方法。10.生活用水通常用氯气或漂白粉消毒,原理是氯气或漂白粉()。 A、氧化微生物细胞物质 B、增加水的渗透压以抑制微生物活动 C、能抑制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D、起到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抑制细菌的繁殖 11.可见光()。 A、无论有氧无氧条件下,都可杀死微生物 B、为部分微生物提供能量 C、保护微生物免受病毒感染 D、刺激所有大型真菌子实体的分化12.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 A、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B、马铃薯培养基 C、高氏一号培养基 D、麦芽汁培养基 13.微生物细胞氧化葡萄糖获得的能量主要以()形式被细胞利用。

第八章 微生物生态试题

第八章微生物生态试题 一.选择题: 81234.在制作酸菜或青贮饲料时,一般并不人工接种乳酸菌,这是人们利用了植物的: A. 根际微生物 B. 叶面附生微生物 C. 与植物共生的根瘤菌 D. 寄生于植物的微生物 答:( ) 81235.指出下列中不是微生物与植物形成的共生体的是: A. 根瘤 B. 菌根 C. 叶瘤 D. 叶面乳酸菌 答:( ) 81236.根土比是指: A. 植物根际土壤重与根外土壤重之比。 B. 根外土壤重与根际土壤重之比。 C. 每克植物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 量之比。 D. 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 比。 答:( ) 81237.植物根际每克土壤的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比,称之为: A 土根比 B 根土比 C 比土根 D 比根土 答:( ) 81238.土壤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在有新鲜有机残体进入时便大量发育占优势,而新鲜有机体被分解后迅速衰退,这类微生物称之为: A. 发酵性微生物区系 B. 土著性微生物区系 C. 清水型水生微生物 D. 腐生性水生微生物 答:( ) 81239.土壤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对于新鲜有机物质的进入并不敏感,常年保持在某一数量水平上,这部分微生物称之为: A. 发酵性微生物区系 B. 土著性微生物区系 C. 清水型水生微生物 D. 腐生性水生微生物 答:( ) 81240.好氧性微生物与厌氧性微生物共栖时,两者可形成: A. 互利共栖关系 B. 偏利共栖关系 C. 拮抗关系 D. 寄生关系 答:( ) 81241.酸菜腌制后可以保存相当长的时间,这是人们利用了微生物之间的 A. 捕食关系。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_第三版_周群英_课后题

1原生动物中各纲在水体自净和污水生物处理中如何其指示作用? 答: (1)鞭毛纲: 在污水生物处理中系统中,活性污泥培养初期或在处理效果差时鞭毛虫大量出现,可作污水处理的指示生物。 (2)肉足纲: 变形虫喜α-中污带或β-中污带的自然水体中生活。在污水生物处理中系统中,活性污泥培养中期有出现。 (3)纤毛纲: 纤毛纲中的游泳型纤毛虫多数是在α-中污带或β-中污带,少数在寡污带中生活。在污水生物处理中系统中,活性污泥培养中期或在处理效果差时纤毛虫会出现。 2.如何判断某水样是否被粪便污染? 答: 如果水样中检测出有大肠杆菌群,则认为该水样被粪便污染。 3.微生物呼吸作用的本质是什么?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类型有什么特点?答: 微生物呼吸作用的本质是氧化与还原的统一过程,这过程中有能量的产生和转移。 微生物呼吸作用的可分为发酵、好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第五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生存因子 1.什么叫灭菌?灭菌方法有哪几种?试述其优缺点。

答: 灭菌是通过超高温或其他的物理、化学因素将所有的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所有的芽孢或孢子全部杀死。灭菌的方法有干热灭菌法和湿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比干热灭菌法优越,因为湿热的穿透力和热传导都比干热的强,湿热时微生物吸收高温水分,菌体蛋白易凝固变性,所以灭菌效果好。 2.什么叫消毒?加热消毒的方法有哪几种? 答: 消毒是用物理、化学因素杀死致病菌,或是杀死所有微生物的营养细胞或一部分芽孢。 方法有巴斯德消毒法和煮沸消毒法两种。 3.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的正常生长繁殖分别要求什么样的pH?答: 大多数细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的最适宜pH为 6.5~ 7.5,它们的pH适应范围在4~10之间。 放线菌为 7.5~ 8.0。酵母菌和霉菌在3~6。 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什么是微生物的遗传性和变异性?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如何得以证明?答: 微生物将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类型和环境条件,以及对这些营养和外界条件产生的一定反应,或出现的一定性状传给后代,并相对稳定的一代传下去。这时微生物的遗传。

环境微生物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2011环境微生物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包含体: 细胞膜: 衣原体: 同宗配合: 酵母菌: 生态系统: 碳源: 拮抗: 菌种复壮: DNA的变性: DNA复制: 根际微生物: 物质流: 类菌体: 硝化细菌: 细菌活性污泥法: 生物反应器: 微生物细胞固定化: 堆肥化: 自生固氮作用: 二、是非题 原噬菌体是整合在宿主DNA上的DNA片段,它不能独立进行繁殖。( ) 细菌的异常形态是细菌的固有特征。( ) 真核微生物比原核微生物更能在高温下生长。( ) 芽孢是芽孢细菌的繁殖器官。( ) 光合细菌和蓝细菌都是产氧的光能营养型微生物。( ) 用来固化细菌培养基的多糖是琼脂。( ) 微生物生长的衰亡期,细胞死亡速率超过细胞分裂速率。( ) 碱基腺嘌呤、鸟嘌呤和胞嘧啶存在于RNA或DNA,但只RNA中有胸腺嘧啶。( )真菌最适的生长条件是有点碱性的。( ) 凡是影响微生物生长速率的营养成分均称为生长限制因子。( ) 三、选择题 1.大部分微生物___。 (a)是原生动物(b)帮助改善生活质量

(c)生活在海洋的底层(d)发现于外层空间 2.噬菌体是一种感染____的病毒。 (a)酵母菌(b)霉菌 (c)放线菌和细菌(d)原生动物 3.G+菌由溶菌酶处理后所得到的缺壁细胞是___ (a)支原体(b)L型细菌(c)原生质体(d)原生质球 4.下列微生物中,______属于革兰氏阴性菌 (a)大肠杆菌(b)金黄葡萄球菌(c)巨大芽孢杆菌(d).肺炎双球菌 5.下列能产游动孢子的霉菌是____。 (a)腐霉(b)毛霉 (c)赤霉(d)青霉 6.硝酸细菌依靠____方式产能。 (a)发酵作用(b)有氧呼吸(c)无氧呼吸(d)光合磷酸化 7.酵母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____ (a)5.0-6.0(b)3.0-4.0(c)8.0-9.0(d)7.0-7.5 8.进人三羧酸循环进一步代谢的化学底物是____。 (a)乙醇(b)丙酮酸(c)乙酰CoA(d)三磷酸腺苷 9.称为微好氧菌的那些细菌能___生长。 (a)在高浓度盐中(b)在低浓度氧中 (c)没有ATP或葡萄糖(d)只在有病毒时 10.深层穿刺接种细菌到试管固体培养基中____。 (a)提供厌氧菌生长条件(b)除去代谢废物的一个机会 (c)增加氧气(d)增加钾和钠离子的数目 11.微生物分批培养时,在延迟期_____ (a)微生物的代谢机能非常不活跃(b)菌体体积增大 (c)菌体体积不变(d)菌体体积减小 12.下面所有特征皆适用于胞嘧啶和胸腺嘧啶,除了___之外。 (a)两者皆为含氮碱基(b)两者皆为嘧啶分子 (c)两者皆可在RNA中发现(d)两者皆可在DNA中发现 13.研究不同微生物群落及其环境之间的关系的是____。 (a)微生物进化(b)微生物生理学 (c)微生物生态学(d)微生物生物化学微生物学 14.发生在土壤中的氨化过程的主要产物是____。 (a)尿素(b)氨基酸(c)蛋白质(d)氨 15.在正进行代谢的细胞中合成蛋白质,下面的因子是需要的,除了____之外。 (a)ATP分子(b)酶(c)信使RNA分子(d)脂肪酸分子 16.下列能产子囊孢子的霉菌是____。 (a).毛霉和根霉(b).青霉和曲霉

环境微生物试题9.doc

环境微生物学试题(九) 一、名词解释(每题1.5分,计30分) 温和噬菌体放线菌蓝细菌霉菌子实体光能无机营养型发酵世代时微生物生长基因突 变内含子微生物生态学活性污泥反硝化作用 产甲烷菌好氧生物膜酶的固定化绝对厌氧菌微生物传感器好氧堆肥 二、是非题(每题1分,计10分) 1.一个病毒的毒粒内既含有双链DNA和双链RNA。( ) 2.真菌、原生动物和单细胞藻类中主要的繁殖方法都是二分裂。( ) 3.碱基排列顺序差异越小,它们之间亲缘关系就越近,反之亦然。( ) 4.大多数原生动物一般可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 ) 5.在最适生长温度下,微生物生长繁殖速度最快,因此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发酵温度应选择最适生长 温度。( ) 6.作为污染指示物的大肠菌群是一类革兰氏阴性的肠杆菌,包括大肠埃希氏菌等。( ) 7.真菌与藻类形成的地衣以及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形成的根瘤,都属于微生物与微生物共生。( ) 8.最低温度是指微生物能生长的温度下限。( ) 9.芽孢在杆菌中比较多见,但在球菌中也有发现。() 10.土壤中的自生固氮菌的固氮作用的强弱不受土壤中化合态氮浓度的影响。() 三、选择题(每题1分,计20分) 1. 在微生物学中提出采用化学治疗剂治疗传染病是由于_______。 (a) Hooke的工作(b)发现了抗生素 (c)阐明了DNA的结构(d)发展了遗传工程 2. 细菌形态通常有球状、杆状、螺丝状三类。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是______。 (a)螺旋菌(b)杆菌(c)球菌(d) 弧菌 3. 蓝细菌的固氮部位是______。 (a)静息孢子(b)类囊体(c)异形胞(d)链丝段 4. 酵母菌的细胞壁主要含______。 (a) 肽聚糖和甘露聚糖(b) 葡萄糖和脂多糖 (c) 几丁质和纤维素(d) 葡聚糖和甘露聚糖 5. 当一个NADH分子经代谢并让其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传递后,可产生____。 (a) 6个氨基酸分子(b) 1个葡萄糖分子 (c) 3个ATP分子(d) 1个甘油三酯和2个甘油二酯 6. 培养亚硝酸细菌时,要以______为唯一能源,接种少量不含有机质淤泥,加富培养。 (a)N2(b)亚硝酸盐(c)硝酸盐(d)铵盐 7. 当进行糖酵解化学反应时,______。 (a)糖类转变为蛋白质 (b)酶不起作用 (c)从二氧化碳分子产生糖类分子 (d)从一个单个葡萄糖分子产生两个丙酮酸分子 8. 微生物在干旱环境中存活是因为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