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爱温暖爱 用善良传递善良 群文阅读尝试课

用爱温暖爱 用善良传递善良 群文阅读尝试课

用爱温暖爱 用善良传递善良 群文阅读尝试课
用爱温暖爱 用善良传递善良 群文阅读尝试课

《用爱温暖爱用善良传递善良》教学设计

课题:《用爱温暖爱用善良传递善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阅读群文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从而学会用爱温暖爱,用善良传递善良。

2.培养搜集、组织材料,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表达爱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让学生通过阅读群文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从而学会用爱温暖爱,用善良传递善良。

2.培养搜集、组织材料,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表达爱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搜集、组织材料,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表达爱的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群文篇目】:《阿长与<山海经>》、《背影》、《老王》、《台阶》、《信客》《晶莹的泪珠》《宗月大师》

【设计说明】: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的单元主题确定为“对弱者的关爱”,一扫第一单元“战争”主题带来的阴霾和沉闷,在人性的温暖中感知小人物背后的伟大。呼唤爱,弘扬爱,传递爱,成为本单元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没有爱的世界是死寂的,失去了生机与活力,没有了亲情与友情,缺少了真诚与倾心。当代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多自私自利,对周围的人与世界漠不关心,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通过本次学习,呼唤他们的爱心,让他们懂得爱亲人、爱他人、爱社会,用爱温暖爱,用善良传递善良。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教师激情的唤醒学生在第二单元的文本中感知到的那些传达人间“爱”的“小人物”。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会唱的同学跟唱)

导入语:每每听到这首《爱的奉献》,心里总是暖暖的,澎湃着力量,一个个感动的瞬间在眼前闪现。你看,爱是粗俗没有文化的阿长费劲周折为我买来的那本梦寐以求的《山海经》,爱是肥胖的父亲蹒跚着身子爬过月台为我买橘子的背影,爱是行将枯木的老王临走前为我送来的鸡蛋和香油……

第二单元的诸篇课文都是经典,它们向我们诉说着爱,教会我们表达爱。让我们亲近这些经典,从经典中拾金,在总结中升华!

爱的旋律已悄悄奏起,让我们迈进第一乐章——书海拾贝(3分钟)

二、书海拾贝

师活动:(引导学生在第二单元文本的阅读过程中(《阿长与<山海经>》、《背影》、《老王》、《台阶》、《信客》),从人物事件角度挖掘自己的收获,做适当的提示,让学生有章可循。)

温馨小提示:从这些人物事件带给你的心灵震撼角度总结你的收获。

提示问题组:

1、《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写的是对儿时保姆的回忆。这位保姆不识文断字,又有些愚昧迷信,甚至连真名实姓都不为人所知,实在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那么,鲁迅为什么要写她呢?她是个怎样的人?

2、《背影》:人们大都歌颂母爱,这篇课文却写父爱;歌颂父亲,一般是正面写父亲的高大形象,这篇课文却写父亲的背影,写父亲不美的外表、动作和不漂亮的语言;写爱的文章,往往有淋漓尽致的描写,这篇课文的语言却很朴素。那么,这篇课文的感人力量从何而来?

3、《台阶》:与《背影》一样,这篇课文写的也是一位父亲,儿子眼中的父亲。这位父亲是怎样生活和劳动的?他有什么追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去叙述父亲的故事的?

4、《老王》:在我们的周围,有一些像老王这样生活艰难的人。他们不被人重视,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你体悟到这些人的善良了吗?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

5、《信客》:信客,作为一种职业已经消失了,而作为一辈子默默奉献的一类人,却没有绝迹,也不会绝迹。读了课文,说说他具有什么样的品格和精神?

学生活动:学生在5分钟的浏览之后,就自己感触最大的收获交流意见,小组讨论,每组派一两名代表发言。(10分钟)

老师活动:及时对每位同学的发言做点评。同时,要提醒其他同学做一个善于倾听的智者。

师:每把掌声送给别人一次,你的胸怀就宽广一点,珍惜每次开阔胸襟的机会吧,让我们真诚的为这些带给我们思想启迪的同学喝彩吧!(学生鼓掌中)

分享还是快乐的。一起来欣赏老师带给你的惊喜吧。

教师结合学生的总结进行深度提炼,从对人物的认识中畅谈主题的启示意义。多媒体展示,在教师的引领,学生的齐读中,深层次感悟文本的价值意义。

教师总结分享:

分享一:流露真情

不论是文章中的人物亦或是作者,都流露出了真情。人与人的了解需要过程,情感认识也会从感性到理性。我们写文章也要遵循这种认识规律,情感的变化才使情节有起伏,文章有波澜。

鲁迅对阿长的态度:由厌恶—有好感—再度厌恶—佩服感念;朱自清对父亲的态度:不理解—自责—怀念;杨绛对老王的态度:俯视同情—平视尊敬—仰视愧怍……

生活中并不缺少感动,而是缺少一颗感动的心。心中有爱才会懂得感激,用心生活才会体察到爱的温度。记住:最好的文章都是用心进行的生命创作,不避讳心灵的污点,在共鸣中升华自己的品性!

分享二:尊重平凡

杨绛在她的《走到人生边上》一书中这样说道:“灵性是识别是非、善恶、美丑的道德标准的本能;良心是鼓动并督促为人行事的道德心——就是人的良知良能。这是人所共有而又是人所特有的本性。凡是人,不论贫富尊卑、上智下愚,都有灵性良心。贫贱的人,道德品质绝不输富贵的人。愚笨的人也不输聪明人,他们同样识得是非,懂得好歹。我认识好几个一介不取于人而对钱财十分淡漠的人,他们都是极贫极贱,毫无学识的人。”她

对底层人物从来没有偏见。

无论粗俗热心的阿长,还是悲苦善良的老王,无论衰颓慈爱的父亲,还是任劳任怨的信客……他们都平凡而又伟大,用真情善良感动着你我。他们的生命虽然卑微,但绝不是失败!

因为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让我们一起关注普通人,关注平凡背后的那份伟大!

分享三:价值追求

经典具有一种恒久的魅力,积极向上,鼓舞人心。我们要弘扬真善美,打击假恶丑!把真善美作为不变的价值追求!对于这些经典课文,我们要说的还不止这些,经典应常读常新,希望同学们多从经典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

下面,我们追随爱的旋律,进入第二乐章——美文共享

三、美文共享----走向课外

学生阅读《晶莹的泪珠》《宗月大师》这二篇文章,教师作推荐发言的例子,学生作阅读准备。(3分钟)

教师推荐:

《晶莹的泪珠》:作者在对年轻女先生的正面描写中,着重对她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细腻的描写,以细节传神、传情,同时辅以侧面烘托,一个同情、关爱弱者的圣洁灵魂就鲜明的展现出来。

《宗月大师》:阅读此文,若能将“善”这个字植根心中,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就是向宗月大师致敬,向老舍致敬,向一切善行致敬!

阅读讨论交流之后,让生把二篇文章中阅读到的感人文字推荐给大家,写明推荐理由。(8分钟)

师:感谢同学们为我们带来了如此多丰满而可敬的人物,老师也带来了一位,他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是弱势群体的一员,他就是屠格涅夫笔下的《乞丐》:

“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红肿的、含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伤口……啊,贫穷把这个不幸的人折磨成了什么样子啊!他向我伸出一只红肿、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喃喃地乞求帮助。我伸手搜索自己身上所有的口袋……既没有钱包,也没有怀表,甚至连一块手帕也没有……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有带。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来的手,微微地摆动着和颤动着。

我惘然无措,惶惑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发抖的手……‘请别见怪,兄弟;我什么也没有带,兄弟。’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微笑了一下——接着,他也照样紧握了我的变得冷起来的手指。‘哪儿的话,兄弟,’他吃力地说道,‘这也应当谢谢啦。这也是一种施舍啊,兄弟。’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兄弟那儿得到了施舍。”

(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启发学生:在人人平等的观点上,屠格涅夫与杨绛先生是不谋而合的,作为幸运的人我们应该去帮助那些需要关爱的不幸者。)

师:让我们大声的呼唤爱,用爱温暖爱,用善良传递善良。(第三乐章)

四、用爱温暖爱,用善良传递善良。

学生活动:

一生讲述天堂与地狱的故事:“在地狱中众人围着大桌吃饭,他们手上都拿着长长的筷子,用这样的筷子夹到的食物无法放到自己嘴里,于是人人挨饿,个个愁眉苦脸。可是在天堂之中,众人也围着大桌子吃饭,他们手里的筷子也同样的很长很长,但是他们夹着食物就放进对方的嘴里,于是人人饱食个个开心。”

师:爱是什么?爱是区分天堂与地狱的标尺。你愿生活在天堂还是地狱,我的孩子?老师送给你们两句话,希望你们牢牢记住,会终身受用的。(班班通展示,学生大声齐读)“把他人看做魔鬼,您会生活在地狱里;把他人看做天使,您就会生活在天堂中!”让我们学会感恩,用爱温暖爱,用善良传递善良。

五、课堂练笔并展示。

恒久的爱产生了很多优美的语句,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笔,请仿写下列关于“爱”的语句。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一只递给儿童,一只递给老人;

?母爱是人生的一首歌:责备是低音,呵护是高音,牵挂、思念是主旋律。

六、课后作业:推荐阅读:《风雪千里送心脏》《一碗煎饺》和《二姐》

七、课堂小结

八、教后反思

板书设计:

用爱温暖爱,用善良传递善良。

阿长、老王----对没血缘关系的人的爱

朱父--------------挚爱亲情

信客--------------对职业的爱

台阶--------------对家庭的责任

女先生宗月大师

父母的爱群文阅读

《父母的爱》教学设计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教材中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篇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一个“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以及同步阅读教材:《母爱风筝童话》《母亲的故事》《鼾声》《鱼头》《父爱安全网》《一位母亲与家长会》《妈妈的银行存款》《父亲的爱──勤俭家风》《秋天的怀念》《我的母亲》(节选)《父子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让人感动,引人思考。 一、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二、教学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慈母情深》《学会看病》 2.五年级上册语文同步阅读教材:《母爱风筝童话》《母亲的故事》《鼾声》《鱼头》《父爱安全网》《一位母亲与家长会》《妈妈的银行存款》《父亲的爱──勤俭家风》《秋天的怀念》《我的母亲》(节选)《父子情》。 三、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学具准备阅读浏览表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出示游子吟图片,吟诵谈感受。引导发现,引出主题──父母之爱。师:亲爱的同学们,还记得游子吟这首古诗吗?让我们一起来轻轻地吟诵,你感受到了什么?(慈祥、伟大、无私、真挚)今天我们走进第六单元去体味、去感悟父母的爱(板书:父母的爱)。并齐读 师:我们用画知识树展示(出示课件)这是知识树,这是一棵爱之树。相信通过我们精彩的阅读展示,会让这棵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二)主题回顾单元学习交流收获 同学们,从第六组课文中,你分别从文中感悟到了怎样的爱?(学生很可能有多种答案,教师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展示出来,教师可以先和学生一起回忆几篇课文的主要容,做引导性的交流,然后再说感悟到的爱。中间可以将十分感人或精彩的段落读一读。) 1.《慈母情深》慈祥(默默无闻、无私、深沉等等)(朗读作者

群文阅读《父母之爱》—教学设计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 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父母之爱”教学设计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通过本组教材的学习,一是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宇宽广,崇高与无私。二是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三是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正确认识父母的爱,感恩父母的爱。 【设计理念】 主题:在分享同步阅读教材成果,开拓视野,发展思维的同时,激起孩子心灵深处的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情景: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9册六单元: 《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慈母情深》《学会看病》 五年级语文《同步阅读》教材: 《两个电话》《父爱安全网》《一碗馄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激发阅读兴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父母之爱 1.讲述父母之爱的故事,引导发现,引出主题──父母之爱.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刚读过的故事吗(生说题目,师板书)?你发现这些故事的共同特点了吗(引出“爱”)?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爱的海洋,一起感受父母的爱(板书:父母的爱)。 二、主题回顾 2.从第六单元的四篇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地震中的父与子》——伟大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激励 《慈母情深》——慈祥

《学会看病》——广袤 三、阅读概述 (过渡):(出示课件三篇文章题目)前几天,选了三篇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的文章,老师已经布置让同学们进行了认真的阅读,请同学们小组之内交流一下,说说你最喜欢哪篇文章? 3.学生汇报:你最喜欢的是哪一篇?为什么? 4.结合阅读任务学生汇报引出主题。 《两个电话》:爱是问候 《拐弯处的回头》:爱是一个动作 《一碗馄饨》:爱是包容理解 小结:同学们读书都非常认真,发言也很精彩!通过认真的阅读,我们对“父母之爱”已经有了一定的感受。请看知识树。这几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给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父母之爱──它用发人深思的故事,朴实的语言让我们感受了父母之爱是多么的伟大。 四、片断分享与精彩赏析 读了这三个故事,老师相信总有一些地方能打动你们的心,能读一读或者讲一讲,然后告诉大家为什么吗?提个小小的要求,在汇报之前,请你先说说是哪篇文章的什么地方。(引导学生按课交流) 5.结合朗读重点体会,引发学生对父母之爱的深切感悟。 五、主题拓展 6.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看幻灯)往往有许多许多的看似很不起眼的小事,它却总是凝聚着父母无限的爱! 7.能说说自己感受到父母的爱的故事吗? 8.小结:孩子们,让我们用一颗感恩之心回报父母之爱吧,请记住:如果有一天,当他们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的时候,请扶着他们的手,慢慢地走! 板书设计:父母的爱

群文阅读《父母之爱》说课稿

群文阅读《父母之爱》说课稿 设计理念:以“父母之爱”为主题选择相关文章,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章,从人物的矛盾心理中感受其深沉浓烈的爱。在增加学生阅读量的同时,指导学生将课内所学的阅读方法,在课外进行实践迁移,使学生开阔阅读视野、丰富阅读经验,享受阅读的快乐。 说教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五上第七单元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发生在美国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基于这一点,我选取了《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篇类似文章,这两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让人感动,引人思考。 说重难点: 针对这几篇文章的共同点,我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一是指导学生抓住心理描写感悟人间真爱。二是拓展学生的阅读内容,迁移阅读方法,激发阅读兴趣。 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在线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们通过对比阅读,正确认识父母的爱。 说过程: 一、阅读导入 1、在导入新课以后,让学生阅读概览,归纳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接着让学生进行片段分享与精彩赏析。看看在读这些打动人心的文章时,找出了哪些最让人感动的段落或句子?请给大家读一读,再和大家一起来分享让自己感动的原因。 2、师生研读《地震中的父与子》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父亲语言、外貌等语句,感受父爱的伟大 二、阅读延伸

1、生自主阅读《慈母情深》: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母亲外貌、动作等的语句,感受深深的母爱 2、交流读文感受。 3、生自主阅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写人物的内心感悟的语句,体会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三、阅读感悟 1、父母的爱是什么? 2、更好的文章在课外。 四、对比阅读,读中学写 1、今天重点分享了这本语文书上的三篇文章。对比一下,这三篇课文在写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总结:这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深沉与宽广的父母之爱。是啊,从我们的生命诞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对我们倾注了无穷的爱。同学们,请你运用从这三篇课文中学到的写法,用笔记录下父母对你的爱吧! 说板书 我的板书如下: 慈祥外貌 父母之爱宽容神态 严格语言 感人心理 动作 说反思 这堂课应该是精读与略读的结合,但在精读的时候老师的引导比较浅,学生感受不够深刻,因此在读其他几篇文章时共鸣性不强。以后,学法的指导要到位。

《父母之爱》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楼的左后角,便疾步走到那里。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成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小孩,都活着!快来人!” 过路的人赶紧跑过来帮忙。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了。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群文阅读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群文阅读 “父母之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来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2、能够粗读、略读、浏览读本节课拓展的三篇文章,并且能够准确的概括出主要内容。 3、能够抓住文章中的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4、通过学习文章中的细节描写,与其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并且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父母的爱,懂的怎样回报这份爱。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虽然他们比较叛逆,但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对于老师布置的学习要求基本上能够独立完成,而且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完成的非常出色。从语文学习来看,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个别自觉性差的学生也能够在其他学生的带动下,做到最基本的学习要求。 教学重难点: 1、能够粗读、略读、浏览读本节课拓展的三篇文章,并且能够准确的概括出主要内容。 2、能够抓住文章中的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3、通过学习文章中的细节描写,与其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并且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父母的爱,懂的怎样回报这份爱。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背诵古诗《游子吟》学生齐背。(幻灯片1) 师:如同我们刚才朗读的这首诗,这就是父母之爱!师人世间最伟大的亲情。她的无私叫付出,她的坚定叫忍耐,她的回报叫孝道。所以,我们在享受父母之爱的同时,一定要懂得回报爱! 一、单元主题回顾 师:同学们,其实,在我们刚刚结束的第三组课文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

浓浓的父母之爱。课文中的一些句子至今让我妈记忆犹新。请看大屏幕,谁来读,并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 1、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2、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附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3、“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4、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 师:象本组课文这样,从具体的事例出发,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来体会人物的情感,这就是细节描写。(板书)细节描写是我们在语文阅读中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请看大屏幕,(幻灯片2)谁来给大家读一读?生:(读)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本单元课文中有关细节描写的句子,让学生重温细节描写的方法,懂得细节描写在课文中的重要作用。为下面学习的三篇文章做好铺垫。)二、学习三篇文章 师:这节课,我们就运用本单元收获到的学习方法“抓住细节,体会情感”再来品读三篇文章,再次感受父爱和母爱的深沉与宽广!(板书:《母爱如粥》《无言的爱》《父爱的高度》)学生齐读。 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咱班同学认真阅读过,并填写了《阅读记录卡》,请同学们拿出来,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幻灯片3) 师:《阅读记录卡》后栏的阅读小要求,同学们做好了吗?(生:做好了)咱找三个同学分别起来交流着三篇文章,谁先来说? 生1:《母爱如粥》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位身患肝癌晚期的母亲坚持熬粥给儿子喝,最后在儿子醒来的时候,离开了人世。 生2:《无言的爱》这篇文章主要讲了父亲在生活中不懂得怎样表达爱,做的多,说的少。 生3:《父爱的高度》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小时候父亲把“我”架在脖子上看电影。长大后,当我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在父亲脖子上看电影的时候,我才蓦然察觉原来父亲为我付出了很多很多。

群文阅读父母的爱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父母之爱”教学设计 空谷幽兰 【本组说明】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教材中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篇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一个“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以及同步阅读教材:《母爱·风筝·童话》《母亲的故事》《鼾声》《鱼头》《父爱安全网》《一位母亲与家长会》《妈妈的银行存款》《父亲的爱──勤俭家风》《秋天的怀念》《我的母亲》(节选)《父子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让人感动,引人思考。 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整合全组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口语交际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习作应在联系生活、表达真情上下功夫,让习作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习作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本组设计是在学生学习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词语盘点”、“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课外书屋”2课时之后进行的一次整合、拓展性主题提升性学习。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注重对文本的学习,发展学生的能力。 教学年级: 五年级 教学内容: 整合小学语文第9册第六单元主题群文阅读。 教学目标: 1、复习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慈母情深》、《学会看病》,总结学法。 2、同步群文阅读五年级上册语文同步阅读教材:《我的母亲》(节选)《父子情:《母爱·风筝·童话》《母亲的故事》《鼾声》《鱼头》《父爱安全网》《一位母亲与家长会》《妈妈的银行存款》《父亲的爱──勤俭家风》《秋天的怀念》》,巩固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习巩固读懂一篇文章的方法,学法迁移,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

父母之爱群文阅读

本节课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我选了三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让人感动,引人思考。 教学中,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整合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学习课文,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在线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口语交际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习作在联系生活、表达真情上下功夫,让习作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习作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中心主题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慈母情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分享孩子课后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具准备:notebook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 讲述父母之爱的故事,引导发现,引出主题──父母之爱。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要走进爱的海洋,一起感受父母的爱(板书:父母的爱)。 二、阅读概览 1.(过渡):课前我们阅读了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的文章。请小组相互交流,看看你们的阅读体会是不是一样。可以读一读,再讨论。 这几篇写父母之爱的文章里你最喜欢哪一篇,说说主要内容? 通过阅读,我们对“父母之爱”又有了一些认识和感受。这几篇文章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父母之爱。说说从文中你读懂了什么? 《地震中的父与子》伟大 《慈母情深》慈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激励 三、交流提升 大家在阅读这三篇文章的时候,肯定有一些地方打动了你,才让你喜欢上这些文章,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1.《地震中的父与子》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为什么文章的结尾说这对父子了不起? “了不起”是什么意思?谈谈自己的看法。父亲的了不起表现在哪?儿子的了不起表现在哪? (3)一个圆满的结局,一个在我看来简直事奇迹的结局,但是,老师要改变

父爱如山群文阅读教案

“父爱如山”群文阅读 【教材分析】 “父爱如山”是S版语文四年级下第5单元《地震中的父与子》中表达的主题思想,为了让学生更多地更深刻地认识父亲形象,深切感悟深深的父爱。本课设计结合学习教材所选课文,又选择了《爱的力学》《指尖上的父爱》《慈父与恩师》《拐弯处的回头》等4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 【教学目标】 1.从文章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孩子的爱。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进行描写的方法。 3.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的佳句。 【教学过程】 一、重温父爱 1.美国作家马克?汉林所写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你是从哪些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的?(指名学生汇报,课件出示句子。) 3.这些描写分别抓住了人物的什么来进行描写?(在句子后分别批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 过渡:作者正是抓住了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进行描写,从而表现出一个坚忍不拔、绝不放弃、恪守诺言的父亲形象,

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孩子深沉的爱。那么,在其他作家的笔下,父爱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让我们再来读读《爱的力学》《指尖上的父爱》《慈父与恩师》《拐弯处的回头》4篇文章,感受不同的父亲形象,体会他们对孩子的爱。 二、体味父爱 1.自由阅读《爱的力学》《指尖上的父爱》《慈父与恩师》《拐弯处的回头》等4篇文章,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这些文章中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并将自己的体会、感悟批注在边上。 2.在四人小组中进行交流,每一篇课文由一名同学主讲,其余同学补充。如有不同的理解不能在小组内达成共识,可以保留,并在全班交流讨论。 (提示:先读画的句子,再说这是什么描写,最后谈白己从中体会、感受到了什么。) 3.小组汇报,交流,其余小组评价,补充。(教师随机指导感情朗读。) 小结:父爱就是从这些一言一行中表现出来的。 4.练习《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让我们明白了:父爱就是为了儿子绝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 《爱的力学》一文让我们懂得了:父爱就是____。 《指尖上的父爱》一文让我们体会到:父爱就是____。 《慈父与恩师》一文让我们感悟到:父爱就是____。 《拐弯处的回头》一文让我们领悟了:父爱就是____。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通过细节描写体会父母之爱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宋家中心校代霞

《地震中的父与子》 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在混乱和废墟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变成一片堆满碎砖乱木及歪扭的钢筋骨架的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每天早上送儿子上学,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楼的左后角处,便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挖。 在他清理挖掘的时候,不断地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

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他们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 “这样做无济于事,回家去吧。” “冷静些,你要面对现实。"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你是不是来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起火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而精神失常了。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父母的爱”群文阅读

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父母的爱”群文阅读 案例设计与反思 王占中心小学傅二旗 设计理念: 我们刚第六组课文,本节课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通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父爱安全网》《鼾声》《母亲的故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 通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讲述父母之爱的故事,引导发现,引出主题──父母之爱。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刚读过的故事吗(生说题目,师板书)?你发现这些故事的共同特点了吗(引出“爱”)?这节课,我们就要走进爱的海洋,一起感受父母的爱(板书:父母的爱)。 二、主题回顾单元学习交流收获。 同学们,从第六组课文中,你分别从文中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 《地震中的父与子》伟大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激励 《慈母情深》慈祥 《学会看病》广袤 三、阅读概览 1.(过渡):老师也选收集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的文章,我们重点阅读了三篇(出示课件三篇文章题目)。下面同学们认真阅读,并且填写了《同步阅读卡片》。请小组相互交流,看看你们的阅读体会是不是一样。可以读一读,再讨论讨论。 1.说说主要内容? 2.通过阅读,我们对“父母之爱”又有了一些认识和感受。说说从文中你读懂了什么? 题目主要内容感悟 《父爱安全网》 《鼾声》 《母亲的故事》

四、老师分别出示文章,同学们交流学习 五、按小组汇报成果,学生展示 六、交流体会 大家在阅读这四篇文章的时候,肯定有一些地方打动了你,才让你喜欢上这 些文章,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七、小结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 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往往有许多许多的看似很不起眼 的小事,它却总是凝聚着父母无限的爱! 反思: “群文阅读”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因此, “群文阅读”,教学目标一定要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一定要学会放 弃。意味着老师不可能讲得太多,不可能提太多问题,不能发起太多讨论;不可 能更深、更细、更透地分析文章了;不可能面面俱到。 “群文阅读”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了我,我迫不及待地想让我的学生们也来感 受她的魅力。我用了一天时间来完成《父母的爱》这组内容备课。40分钟左右 的时间里,孩子们在忙碌地看、思考、陈述、倾听。这是一堂不折不扣的“冷清” 的课。虽然孩子们的发言有时不能抓住重点,但是他们竞相诉说自己的观点已然 使我欢呼雀跃。这是我和我的孩子们第一次尝试群文阅读课,有一些问题摆在我 们面前。问题主要是:1、学生的阅读速度比较慢;2,有的学生没有自己的观点 和判断力,人云亦云3、学生概况能力较差。要解决这些问题,还得从阅读入手, 让学生多学、多说、多练。教师要鼓励学生,肯定学生,提高他们的兴趣和积极 性。 题目 主要内容 感悟 《父爱安全网》 在一次洪水中,父亲为了救一 岁大的女儿,把衣服和裤子编 成网,拴在树枝上,女儿得救 了,父亲消失在洪水中。 温暖 《鼾声》 父亲为了怕自己鼾声影响让 儿子睡觉,他自己不睡觉。 深沉 《母亲的故事》 母亲为了救被死神带走的孩子,献出了自己的眼睛、头发、 甚至生命。 无私

小学群文阅读《读懂父母的爱》教学设计

群文议题6《读懂父母的爱》教学设计 教学篇目 《大地的耳朵》《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苦瓜》《有大阳味的童年》《考零分也很难》 议题解读 议題中的“读懂”给了读这组写父母的爱的文章两个重要的策略导向。一是,透过行为,了解家长真正的想法是什么,意图是什么;二是,把行为和结果关联之后,能明确父母的受是怎样的爱,并能结合文本中的具体内容,深化对父母爱的理解“他(她)的言行反映了对孩子( )的爱”。 文本分析 要读懂尤今的《大地的耳朵》这篇文章里父母的爱,核心在于理解母亲导孩子亲口品尝冬菇的语言,在这样的行为算不算欺的争辩中,学生要懂得家长这样做的实际意图是用儿童喜爱的方式去引导。这样的爱充满了对孩子的尊重。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这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上很有特色,她用第一人称的方式,直接告诉孩子自己真正的意图,这样的行为算不算爱呢?孩子在这样的思辨中,懂得家长看似严格,甚至粗暴的行为,不是不爱,而是一份责任一份更深沉的爱。这样的爱体现了家长的良苦用心。 要读懂肖复兴的《苦瓜》这篇文章里母亲的爱,就要抓住母亲和苦瓜之间的种种细节一一亲手种、亲手摘、亲手炒。在探讨不爱却爱做的问题中,就能读懂这么多年来母亲坚持做的事情背后真正的想法:儿子爱吃的就是母亲爱做的。这样的爱充满了对孩子最真挚的关切。 要读懂秦文君的《有太阳味的童年》这篇文章里父亲的爱,就要理解父亲教育孩子的基本理念“抓大放小”",以及父亲帮我解决麻烦的办法。这样的爱充满了对孩子的鼓励和宽容,是温和的慈爱。 要读懂刘轩的《考零分也很难》这篇文章里父亲的爱,就要抓住父亲奇怪的做法。根据事情的结果,就能知道父亲真正的意图一一顺水推舟,让孩子自己经历、自己感悟。这样的爱充满了智慧。 这组文本有许多的共性,比如文中的孩子都面临着生活中的麻烦或挑战,家长们都想办法解决了问题,充分体现父母对孩子的爱。由于办法各不相同所以这组文本呈现出的父母之爱便有所不同,有慈爱、有严爱、有智慧之爱在理解这些文本时,需要深入地体会文本,从细节处找爱的印迹,并通过对其想法的推测,达成对父母之爱的理解。 教学目标 1.能透过人物的言行推测人物的心理,达成对父母行为的理解。 2.能结合事件经过及结果,对父母之爱作比较准确的评价并懂得感恩父母。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透过人物的言行推测人物心里真实的想法,是“读懂”父母的关键性策略。 难点:对父母之爱进行深入细致的体会与评价。 教学过程 (一)共读一篇,引出议题,明确策略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父母之爱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 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父母的爱”教学设计 【本组说明】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教材中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篇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一个“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以及同步阅读教材:《母爱风筝童话》《母亲的故事》《鼾声》《鱼头》《父爱安全网》《一位母亲与家长会》《妈妈的银行存款》《父亲的爱──勤俭家风》《秋天的怀念》《我的母亲》(节选)《父子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让人感动,引人思考。 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整合全组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在线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口语交际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 习作应在联系生活、表达真情上下功夫,让习作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习作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本组设计是在学生学习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语盘点”、“交流平台”、“积月累”和“课外书屋”2课时之后进行的一次整合、拓展性主题提升性学习。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年级: 五年级 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慈母情深》《学会看病》 2.五年级上册语文同步阅读教材:《母爱风筝童话》《母亲的故事》《鼾声》《鱼头》《父爱安全网》《一位母亲与家长会》《妈妈的银行存款》《父亲的爱──勤俭家风》《秋天的怀念》《我的母亲》(节选)《父子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阅读浏览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述父母之爱的故事,引导发现,引出主题──父母之爱。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刚读过的故事吗(生说题目,师板书)?你发现这些故事的共同特点了吗(引出“爱”)?这节课,我们就要走进爱的海洋,一起感受父母的爱(板书:父母的爱)。 我们用画知识树的方法一起来走进父母的爱的世界。(出示课件)这是知识树,这是一棵爱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百花园二《群文阅读:父母之爱》|语文S版

群文阅读“父母之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来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2、能够粗读、略读、浏览读本节课拓展的三篇文章,并且能够准确的概括出主要内容。 3、能够抓住文章中的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4、通过学习文章中的细节描写,与其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并且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父母的爱,懂的怎样回报这份爱。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虽然他们比较叛逆,但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 对于老师布置的学习要求基本上能够独立完成,而且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完成的非常出色。从语文学习来看,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个别自觉性差的学生也能够在其他学生的带动下,做到最基本的学习要求。 教学重难点: 1、能够粗读、略读、浏览读本节课拓展的三篇文章,并且能够准确的概括出主要内容。 2、能够抓住文章中的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3、通过学习文章中的细节描写,与其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并且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父母的爱,懂的怎样回报这份爱。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背诵古诗《游子吟》学生齐背。(幻灯片1) 师:如同我们刚才朗读的这首诗,这就是父母之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亲情。她的无私叫付出,她的坚定叫忍耐,她的回报叫孝道。所以,我们在享受父母之爱的同时,一定要懂得回报爱! 一、单元主题回顾 师:同学们,在我们这三年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多次感受到了浓浓的父母之爱。课文中的一些句子至今让我们触动心灵。请看大屏幕,谁来读,并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 1、父亲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2、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附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3、“儿子,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4、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 师:象课文中描写的这样,从具体的事例出发,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来体会人物的情感,这就是细节描写。(板书)细节描写是我们在语文阅读中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请看大屏幕,(幻灯片2)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本单元课文中有关细节描写的句子,让学生重

父母之爱群文阅读

《父母之爱》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课型展示:群文阅读 群文主题:父母之爱 议题:如何通过各种描写方法突出人物特点,表达父母之爱。 授课过程: 一、故事导入。 讲述汶川地震中发生的关于母爱的故事。 梁实秋曾说过:父母的爱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今天这节群文阅读课,就让我们阅读三篇文章,体会父母之爱的伟大。(板书:父母之爱) 二、学习课文。 1、快速读文 连接语:下面请同学们打开阅读材料,默读三篇文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快速读文的方法,了解课文大意。 (课件演示:读文思考) (教师巡视,学生读文结束,示意学生看大屏幕,完成思考题) 2、解决问题。 (出示表格) (1)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 a第一篇:主要讲了什么事?请用两个字概括主线:买书(填表) B第二篇:主要讲了什么事?用两个字概括主线:救子(填表) C第三篇:主要讲了什么事?用两个字概括主线:评诗(填表) (2)读感人片段。把你圈画出的感人的画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朗读指导) (3)品析父母之爱 a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慈祥、善良 这种爱是怎样的爱?(填表)

b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坚持、伟大 这种爱是怎样的爱?(填表) c这是一对怎样的父母?他们的爱矛盾吗?鼓励批评(填表) 总结:无论是慈祥的、鼓励的;还是伟大的、严厉的爱。只不过他们表达的方式不同罢了。如果用自然界的一种景物来表达,你觉得母爱如“什么”?父爱如“什么”?(补充板书:母爱如水父爱如山) (4)写作方法 a第一篇:语言动作环境神态(填表) b第二篇:语言动作外貌(填表) c第三篇:语言心理(填表) 小结:虽然三篇文章的选材不同,但是三位作者都运用了较多的语言描写来突出人物特点,表达人物情感。可见,语言是沟通情感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三、升华主题,读写结合。 然而,走出文艺作品的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所感受的父母之爱也许不仅仅只有语言:宝贝,我爱你! 有时可能是父母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也可能是默默地陪伴。请你说一说你所感受到的父母之爱吧! (课件演示)(学生自由发言) 四、布置作业 1、小练笔:按照表格归纳的方法,用你的笔书写你感受到的父母之爱。 2、喜欢绘画的同学,可以给你的作文陪上漫画,图文并茂的表现爱的画面。 五、结束语: 同学们,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无论是鼓励还是严厉,只不过是我们的父母表达爱的方式不同,但是,请相信,无论到什么时候,无论发生什么,他们的爱一直都在。(补充板书,画心型)。 下课。 六、板书设计: 父母之爱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案资料

《父母的爱》教学设计 展示课型:群文阅读课单元主题:父母的爱 议题:如何通过生活琐事的对比写法突出母爱。 一、导入:(2分钟) 同学们,关于母爱是个永恒的话题,她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是一部永远拍不完的电影,她值得我们用一辈子去欣赏、去品味、去敬仰。今天“群文阅读课”我们要欣赏三篇文章。第一是梁晓声的《慈母情深》,第二是林夕的《母亲的存折》,第三是毕淑敏的《孩子,妈妈为什么打你》。看这三篇文章怎样表现母爱的。 二、读文(18分钟) (一)读《慈母情深》 1.简介梁晓声。 2.自主默读文本,用双色笔标注。你读出一个()的母亲。 (1)通过哪些事例表现母爱的? (2)表现母爱的关键句子,简单批注。 (3)解读我被母爱感动的关键词(鼻子一酸) 3.阅读展示 (1)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2)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朗读展示中梳理 篇名命题特点 选材特点写作特点 《慈母情深》直接以“情”命题母亲支持儿子读书。 通过()和()对比, 加上动作描写、排比句 4.迁移训练 ……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我的母亲。

……立刻又……,……立刻又……,……立刻又……。 (二)读《母亲的存折》《孩子,妈妈为什么打你》 读懂母爱的又何止梁晓声一人,用同样的方法再读林夕的《母亲的存折》和毕淑敏的《孩子,妈妈为什么打你》,你又读出一个()的母亲。 (1)通过哪些事例表现母爱的? (2)表现母爱的关键句子,简单批注。 (3)解读我被母爱感动的关键词 (三)列表格,梳理三篇文章异同。 1、相同点:几篇文章都通过生活中的平凡事例表达母爱。 2、三篇文章不同之处 三篇文章不同之处 篇名命题特点选材特点写作特点 《慈母情深》 《母亲的存折》 《孩子,妈妈为什 么打你》 三、总结(0.5分钟) 山,没有母亲的爱高;海,没有母亲的爱深;天,没有母亲的爱广阔;地,没有母亲的爱包容;太阳,没有母亲的爱温暖;云朵,没有母亲的爱洁白;花朵,没有母亲的爱灿烂。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做一个懂得母爱的人吧! 四、推荐阅读:(0.5分钟) 1、散文:《寻梦》、《儿时的事》——季羡林 2、诗集:《繁星》、《春水》——冰心 3、散文:《完美的晴天》——学生习作 板书设计: 群文阅读:平凡、伟大的母爱 《慈母情深》《母亲的存折》《孩子,妈妈为什么打你》

品味母爱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品味母爱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简析: 1、群文议题:“母爱” 2、群诗材料:《浴着光辉的母亲》《感受拳拳慈母心》《回忆我的母亲》《母亲的“存折”》《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3、群文特点: 本课选用的五篇文章,抒写的都是“母爱”,但各自叙述的内容不同,有怀念母亲的,有的表现母爱的方式,有的歌颂母爱的独特,有的表现孩子对母亲爱的回报;叙述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通过回忆来表现对母亲的怀念的,有的直接表达情感的,有的采用借物喻人的方式表现母爱,也有对比描写的……这组群文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多角度地反映了母爱的伟大。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批读、交流、默读、跳读”等方法,阅读五篇文章,初步认识母爱的不同表现形式,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 2、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材料,联系生活经历,述说自己对母爱的认识,相机进行品德教育。 3、推荐课外阅读《感悟母爱》这本书,激发学生持续阅读的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浓浓的亲情。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批读、交流、默读、跳读”等方法,阅读五篇文章,初步认识母爱的不同表现形式,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 2、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材料,联系生活经历,述说自己对母爱的认识,相机进行品德教育。教学准备:课件、群文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识课型,板书课题 1、同学们,世界上最深沉、最博大、最崇高的爱是什么?那就是母爱。当我们上学时,是谁亲切的向我们招手?—是母亲,当我们遇到困难左右彷徨时,是谁为我们指点迷津?——是母爱。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展开一次以母爱为主题的群文阅读【板书:群文阅读】

2、“群”的意思是:聚集在一起。今天,我们“母爱”为议题,把这五篇文章集合在一起阅读,大家有信心吗?[课件出示:群文阅读的题目]【板书课题:“品味母爱”】 二、分层推进,感悟体会,练习表达 (一)共读一篇,打开思路,汲取经验 1.咱们先来共读第一篇美文。[课件出示:《浴着光辉的母亲》](教师配乐朗读,深情地感染学生。) 2.听了老师的课文朗读,文中这位母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 请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一下“我”在公共汽车上的见闻。 4.为什么所有的人都用那么崇敬的眼神看那位母亲? 5.“完全的溶入,是无私的、无我的,无造作的,就好像灯泡的钨丝突然接通,就会点亮而散发光辉。”请你说说这句话特别之处在哪?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作者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观点?请在文中找出来。 7.想一想过去的十几年你的妈妈对你所付出的无私的爱,能不能列举一件令你印象最深的? 8.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也许都是平凡小事,但也正是这些小事中包含着浓浓的母爱。那我想知道:这些小事,你和你的母亲之间是否也发生过呢?你能向我们谈谈你与母亲之间发生的难忘的小事吗?(多媒体展示:说真话,诉真情——说说在现实生活中,你被母亲感动的情节。你也一定有许多真挚的话想对母亲诉说)组织学生发言。(略) (二)自读三篇文章,边悟边批,选文感悟 1、生活中,像这样伟大的母亲还有很多。对于自己的孩子,她们没有不爱的。但是,每个母亲爱的方式并不相同。请打击翻到第二页阅读材料,浏览一下题目。现在,我们要读哪几篇文章?[课件出示:《感受拳拳慈母心》《回忆我的母亲》《母亲的“存折”》] 2、请大家自由朗读这三篇文章,看看它们各用了什么方法写母亲?(或描写母亲对自己严格的教育,或表现自己多年以后对母亲的怀念;或歌颂母亲对儿女无私的付出……) 3、在这几篇文章中,有没有特别触动你心灵的地方?如哪些地方让你有很温暖、或很期盼、或很难过、或很感动的感觉呢? 4、这次,大家可以选择性地阅读。只诵读你最喜欢的一首文章,把其间让你感动的地方勾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感受,可以是你读了文章以后的心情,可以是你对母爱的理解,可以是这些文章中,你觉得描写得很好的原因。

群文阅读课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群文阅读课教学设计 【单元导读】 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在本组课文中,我们将看到父母之爱的一个个侧面,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 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亲情驿站”为专题进行编排,安排了二篇精读课文,二篇略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的传奇故事。《慈母情深》讲述了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满足了我读书的强烈愿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叙了父母亲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的第一首诗的不同评价,以至于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故事。《学会看病》中的母亲,为了培养孩子将来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在感冒时让他自己上医院,学会了看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紧扣“父母之爱”的专题安排,让学生正确认识亲情驿站,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整合全组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口语交际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亲情驿站。习作应在联系生活,表达真情上下功夫,让习作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习作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认识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诵中积累好词佳句,感悟诗文。 3. 在阅读中使学生感受爱,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会用行动和语言表达爱。 【总体构思】 本组课文的学习分四个模块完成:单元先导课、精读引领课、略读整合课、群文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