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史下册简答题名词解释重点题目

文学史下册简答题名词解释重点题目

中国文学史下册概括

23章

五六十年代的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

?文学新方向?的确立 ----第一次文代会

第一次文代会(名词解释):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于1949年七月二日至十九日在北平举行。出席代表八百多人。毛泽东到会讲话,周恩来

和矛盾分别作报告。大会总结了五四以来文艺工作的成绩与经验,指出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提出了社会主义时期文艺的新任务,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这次大会标志着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进入了当代文学的阶段。

名词解释

双百方针: 1956年 5 月 2 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其具体内容是:?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

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

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

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 ?

三个突出原则: 1968年 5 月 23 日,?四人帮? 根据江青旨意最先提出

?三突出 ?创作原则, ?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二十四章

题材的分类和等级

关于 ?题材 ?: 1、题材是被严格分类的2、不同的题材类别,被赋予不同的价值等级

题材的等级价值

工农兵生活,优于知识分子或“非劳动人民”生活

“重大”性质斗争,优于“家务事、儿女情”等“私人”生活

现实的、当前迫切的政治任务,优于已经逝去的历史情景

现代的由中共领导的革命运动,优于“历史”其它事实和活动

对于行动、斗争的表现,优于“个人”的情感和内在心理刻画

?题材 ?集中于:革命历史题材和农村题材

小说体裁的状况

受重视的体裁:长篇(把握生活素材的规模和容量)和短篇(能迅速、敏捷地反映生活)小说

形态的单一化趋向

1.受质疑批判的小说类型:A、通俗小说

体现对 ?最积极 ?的生活现象 (如英雄人物、先进事迹 )的正面评价的小说,处于

最值得肯定的位臵上,而揭露、批判性质,或幽默、嘲讽的小说,其价值、地位

则受到怀疑。

B、诗化、散文化小说

C、侧重表现心理活动的作品

2.主导风格:奔雄刚热

3.形态单一化的矫正:关于茹志鹃小说的讨论

结论: 1、 ?我们不能因为反对把英雄人物和普通人物对立起来的观点和对英雄

人物概念的狭隘理解,而走向另一个极端?;2、?无论如何不能得出这样的论断:

写普通人物的一些光辉的品质就等于创造了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3、?区别这

一点是很重要的。否则,可能会导致忽略时代要求于我们的创造光芒四射的英雄

人物的任务?。?

柳青梁斌杨沫

农村题材小说: 1、对表现 ?现实斗争?的强调要求作家关注那些显示?中国

社会 ?面貌 ?深刻的变化?的斗争,而这通常上指的是当时开展的政治运动。

2、为了达到描写上的?深入核心?,作家在立场、观点、情感上,要与自己

的表现对象 (农民 )相一致。

柳青:柳青( 1916—1978),原名刘蕴华,陕西省吴堡县人。当代著名小说家。

早年从事革命活动。解放初期,任《中国青年报》编委、副刊主编。?文革 ?期

间,遭受残酷迫害,被迫停止工作。

创业史:(名词解释)作者是柳青,于1954 年动笔,于1960 年 6月出版,这是一部探索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要向读者回答的是: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

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的。回答要通过一个村庄的各个阶级

人物在合作化运动中的行动、思想和心理的变化过程表现出来。

这个主题思想和这个题材范围的统一,构成了这部小说的具体内

容。?作品?反映农村广阔生活的深刻程度?,创造了一组达到 ?相当艺术水平?的人物,受到了人们的肯定。

梁斌( 1914—1996)原名梁维周,河北蠡县人。是以《红旗谱》等长篇巨著而闻

名中外的小说家。

革命历史小说

《红旗谱》(名词解释),作者是梁斌,于 1957年 12 月出版。它是一部具有民族风格的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它所描写的一系列重大事

件,它对农民的生存状态、斗争方式和历史命运的反映,在十七年文

学创作中是不多见的。小说所写的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具有农民革命斗争史诗的性质。

杨沫( 1914—1995),原名杨成业,生于北平,祖籍湖南省湘阴县。当代著名作

家,代表作《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名词解释):是一部探索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道路

问题的长篇小说。作者是杨沫,于1958 年出版。作品概括大量的社会内容,有着浓郁的抒情笔调,笔墨含情,情景交融,塑造了一个从

追求个性解放到献身社会解放,在革命斗争中实现人生价值与生命意

义的中华民族青年知识分子的形象。证明了青年的人生追求和个性解放,只有投身社会解放事业,才能真正实现。

李准茹志娟和《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等小说

李准,原姓木华梨,蒙族,1928 年出生于河南孟津县。 1952 年开始写作。有中短篇小说代表作选集《李双双小传》

茹志娟,(1925—1998),生于上海。是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侠,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

反映时代本质。代表作《百合花》。《百合花》的创作目的:表现战争中令人难忘的、而且只有战争中才有的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与通过这种关系体现出来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二十五章

五六十年代新诗

诗的路向选择:解放区诗歌成为17 年诗歌继承的主要传统(原因:1、40 年代社会动荡,社会面临道路的选择,诗必然关注现实生活。2、党的文艺刊物,文

学社团的有意提倡。)

新诗 ?革命传统?的代表:郭沫若、蒋光慈、殷夫、臧克家、蒲风、艾青、田间、

袁水拍、李季、柯仲平、阮章竞等

?和当时革命文学对立?的资产阶级派别:胡适《尝试集》开始,包括新月派的

徐志摩,象征派的李金发, ?现代派 ?的戴望舒 (他后来的?转变 ?则被肯定 )等。

这一时期,在诗歌理论和实践上,被反复阐述和强调的是:诗的社会?功能?,以及诗的写作者的?立场 ?和思想情感的性质的规定。

当代诗歌观念的核心:诗服务于政治,诗与现实生活、与?人民群众?相结合。

普遍的艺术困境

?隐失 ?的诗人:1、对新诗?传统 ?的选择所导致的?主流 ?的 ?窄化 ?,将

一批诗人排除在诗界之外;2、诗人已形成的创作个性、艺术经验与此时确立的

写作规范发生的冲突,导致一些诗人陷入创作的困境。

?九叶诗人?的命运

50 年代诗界并不认可他们?渴望能拥抱历史的生活,在伟大的历史光辉里奉献

我们渺小的工作?的热情,也没有留给他们?从自觉的沉思里发出恳切的祈祷,

呼唤并响应时代的声音?的空间。

?七月派 ?诗人的遭遇

1981年出版的诗集《白色花》:阿垅、鲁藜、孙钿、彭燕郊、方然、冀汸、钟瑄、

郑思、曾卓、杜谷、绿原、胡征、芦甸、徐放、牛汉、鲁煤、化铁、朱健、朱谷

怀、罗洛。

十七年诗歌创作的两种基本体式

1.?写实 ?倾向和叙事诗潮流

?解放区诗歌?不同写作路向和诗体样式:1、受新诗的自由体诗的影响,重视

从诗人情感、心理的反应,来表现时代和革命

2、更多从民间文化中取得借鉴,在取材上更重视以战争为背景的军队和农民生

活的表现,叙事诗成为他们热衷的形式。

2. 政治抒情诗

出现原因: (简答题 )1. 根本原因是新中国的建立,在诗人心中激起政治豪情。翻

天覆地的变化必然会激起无限巨大的热情,从而反映在诗歌中。 2. 中国新诗具

有浪漫主义传统,特别是左翼以来殷夫、艾青和田间等代表的红色诗歌,提供了创作经验。 3.以叶赛宁、马雅可夫斯基代表的苏联作家创作的大量政治抒情诗的

示范作用,提供了供模仿的诗歌创作模式。

特点(简答题):1.作品中有明显的抒情主人公存在。这一抒情主人公以?阶

级?或 ?人民的代言者 ?身份出现。抒情主人公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作者表达感情

的一种方式。 2. 内容上表现为强烈的政治观念、社会理想,在情感上表达为一种自

豪和喜悦。 3.形式上,一般较长,用排比、阶梯式等修辞手法,修饰出整

齐的诗形,增强诗的气势和感染力。

贺敬之

1924 年生于山东贫苦农民家庭。40 年代到延安。整风运动后,在毛泽东文艺大

众化的影响下,和丁毅创作《白毛女》,是新歌剧的奠基人, 51 年获斯大林奖。两类创作: 1、表现某种感受的抒情短诗,《回延安》,《桂林山水歌》,《三门峡-梳妆台》。2、政治抒情诗,《放声歌唱》《雷锋之歌》,诗集《放歌集》

创作概貌:(简答题) 1、充沛的政治激情和鲜明的时代精神相结合2、富于变化的抒情与浪漫主义艺术精神的统一。3、多种诗歌形式的探索

战士诗人——郭小川

1919 年出生,中学时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加入八路军,曾入延安马列学院学

习,1948年转新闻战线 ,曾任《天津日报》负责人 ,中宣部文艺处处长 ,作协书记 ,《诗刊》编委,文革受迫害, 76 年死于安阳。

创作概貌: 1、政治抒情诗。代表作《致青年公民》; 2、叙事诗。如《白雪的赞歌》、《一个和八个》、《将军三步曲》;3、表现对宇宙、人生认识思考的抒情诗。《望星空》《团泊洼的秋天》

创作特点(简答题):1、革命激情,战斗精神; 2、有深刻哲理性; 3、不断探索新体裁,创造新形式。多方面吸取经验,试验多种诗歌形式 ,创造了 ?新辞赋?体。

闻捷

1923 年出生。江苏省丹徒县人,抗战爆发后流亡武汉,40 年代到延安,在陕北文工团工作,后作报社编辑,44 年开始写作, 49 年到新疆,任新华社西北总社采访部主任, 52 年任新华社新疆分社社长,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创作特点(简答题): 1、异域风情的融入,牧歌式的创作情怀。2、擅长描写色彩鲜明的场面,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3?、。避免直抒胸义,常在富戏剧性的人物和情节描绘中,流露对生活的诗意感受。

二十六章

五六十年代戏剧

?第四种剧本?:(名词解释)

剧作刘川对 1956 年前后出现在中国剧坛的一批戏剧的概括。指的是在反映

现实生活的剧作中,除去概念地表现工农兵生活的?三种剧本?之涌外现,出来的?不属于上面三个框子的?另一种剧本。 [两大突破 : a.对 ?人性 ?、 ?人

道主义 ?禁区的突破,大胆描写人的爱情、情操、道德和复杂内心世界 ; b.对只准歌颂,不准暴露禁区的突破,大胆干预生活,揭露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同甘共苦》(岳野)、《布谷鸟又叫了》(杨履方)、《洞箫横吹》(海默)等。

老舍《茶馆》 (名词解释简答题)

话剧《茶馆》是老舍先生1957 年创作的,故事讲述了茶馆老板王利发一心想让

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为此他八方应酬,然而严酷的现实却使他每每被嘲弄。最终被冷酷无情的社会吞没。《茶馆》是老舍在新中国成立后戏剧创作的精品,它

不仅是老舍戏剧代表作,也是当时中国当代戏剧的经典之作,同时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剧艺术的卓越代表。

《茶馆》的艺术构思是独特的,它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使用?。反还描使法用?了?侧面透露法? ,又一特点是老舍有意识地舍弃中外戏剧传统的?一人一事?的方法,而采用?人像展览式?方法来结构全剧、展开场面和刻画人物。

《茶馆》在艺术结构上采用了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坐标式 ?结构,每一幕都要穿插描写一件非常怪异的事件。

二十七章

三大散文家创作特点(简答)

杨朔

特点及不足 :

1、 ?主旋律 ?和 ?最强音 ?:对 ?无名英雄?、 ?普通劳动者?的不倦赞颂

2、 ?新旧对比?: ?只有记着昨天,我们才更能懂得今天,创造明天。?

3、时代局限:对生活的严峻性及历史的曲折性认识不足;过于追求美好和想象,

伤失了散文的真实本质。

艺术特色 :

1.以诗为文,追求诗意,提出?诗化散文?概念[诗。化追求:巧于造境,努力营

造诗歌氛围。将诗的表现手法用与散文创作,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在文字

的选择上精于炼字,讲究文字的锤炼。]

2.讲究构思,严于剪裁布局,玲珑精巧是杨朔散文结构艺术的重要技巧。

3.以小见大的托物言志手法。

刘白羽

创作特色 : 1、善于写重大题材,并进行哲理思考。2、纵贯性思考常多于横断

面的剖析,热情的想象多于平静的观察;在作品中表现为汪洋恣肆,具有一种不

拘法度、潇洒自如的豪放感,充溢着革命的激情。3、语言壮美绚丽,灿烂多姿。

秦牧

创作特点 :1、 1.题材广阔,写法多样。

2、在重视思想性的前提下,讲究文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是秦牧散文的又一重

要特色。

3、讲究散文的表现技巧。

4、擅长在关键之处精练而有力地抒发感情。

二十九章

反思文学(名词解释):1979年 2 月《人民文学》第二期发表茹志鹃短篇《剪辑

错了的故事》,是 ?反思文学?的起步标志。作家不再像?伤痕文学?那样直接表现痛苦的历史和私人情感,而是表现出一种痛定思痛的努力,对文革这场历史

灾难有了明显的深入。以这篇作品为标志,中国文学领域在1979-1981年间形成

一股反思文学思潮。反思文学是对建国以来,一系列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各种运动、

左的思潮的揭示和描写。揭示了民族文化心理中的封建残余意识。是对党和人

民关系的反思,对官僚作风的批判。对极左路线扭曲人性,及民族文化中隐含的

阴暗文化心理和国民性进行批判。

伤痕文学(名词解释):1977年 11 月,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在《人民文

学》发表。不久,《文汇报》在 1978 年 8 月 11 日发表了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伤痕文学?和 ?伤痕小说?的得名便源于此。当时,产生较大社会反响的

?伤痕文学?的代表作,还有张洁的《森林里来的孩子》、王蒙的《最宝贵的》、

王亚平的《神圣的使命》。它冲破了?四人帮 ?极 ?左 ?文艺的种种清规戒律,

突破了一个个现实题材的禁区,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社会问题,并创造了中国当代

文学史上第一批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它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真正遵守现

实主义美学原则,?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开启了80年代文学现实主

义深化的道路;它在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真正地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立场来塑造

文学人物,描写了人性遭受专制主义与极 ?左 ?路线摧残的悲剧,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先导。

狭义的先锋小说(名词解释)

含义:专指在80 年代中期出现的以形式主义为旗臶、以叙事革命为轴心、彻底

颠覆既有文学传统的文学。主要作家有最初的马原、莫言、残雪、苏童、洪峰,

和稍后出现的格非、孙甘露、余华、叶兆言、扎西达娃、北村、吕新等。

先锋小说具有鲜明的特点:1、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旧有意义模式的反叛与消解,

作家的创作已不再具有明确的主题指向和社会责任感;2、在文学观念上颠覆了

旧的真实观,一方面放弃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本质的追寻,另一方面放弃对现实的

真实反映,文本只具有自我指涉的功能;3、在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更

加平面化,结构上更为散乱、破碎,文本意义的消解也导致了文本深度模式的消

失,人物趋于符号化,性格没有深度,放弃象征等意义模式,通常使用游拟、反

讽等写作策略。

先锋小说的内容:(简答) 1.价值观念的先锋性 2.文学观念的先锋性

3.叙事风格的先锋性( a. 叙事结构。文本结构从封闭完整向开放的叙事转变:

用偶然性甚至宿命论来打断叙事结构的因果链条;用文本的空缺或重复,使叙事线索复杂化,造成叙事的迷宫或圈套;用戏拟抽取先前文本中的关键性因素,达到戏弄、嘲笑的目的。 b.叙事视角与叙述者。抛弃全知视角的无所不能,大量运

用限制视角;不明身份的叙述者在小说世界与现实世界自由穿行,混淆了小说与现实之间的分野;运用?元叙述 ?的方式解构文学?真实性 ?的神话c.叙。事时间。频繁调动时间因素参与叙事,大量运用预叙和重复叙述的实验,使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错位,让故事在不同的时空组合中产生意义的延宕。)

第三十章

归来诗人(名词解释) 1980年,艾青发表了一本诗集,名为《归来的歌》,同时,流沙河、梁南也写了诗歌《归来》和《归来的时刻》,由此,?归来 ?不仅成为这一期间老诗人复出的现象,而且成了普遍性的诗歌主题。这批复出作家也被成

为归来诗人。归来诗人由 50 年代反右运动中的右派诗人、 1955年 ?胡风集团?事件中的罹难者和外国诗论和诗歌创作的大量译介构成。

朦胧诗(名词解释):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是以舒婷、顾城、江河等人为代表的一批 ?文革? 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朦胧诗

孕育于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 ?地下文学?朦胧诗的思想核心是对人的自我价值

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归复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奥秘的探险。朦胧诗对传统诗歌艺术规范的反叛和变革,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新鲜的审美经验。

朦胧诗产生的历史文化原因(简答题): a.动乱岁月中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复

现实,给一代青年人造成迷惘、痛苦、怀疑和信仰危机,但也形成他们积极思索,反对盲从迷信、勇于反叛的时代精神。这一切交织并存曲折地反映在他们的诗作中,形成诗歌思想内容的?朦胧性 ?。b.这代青年诗人经历史磨难,对假、大、空的文学作品极为反感,对标语口号式的宣传也不再相信,对以往诗歌中过于直露、成显的主题及表现手法更带有自觉的抵制,于是企图从思想内容到艺术表现

做出新探索。 c.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打破了长期的封闭与禁锢,闭锁狭隘

的文化心理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外国文学中的现代派艺术在青年人中产生极大

的影响和感染,一些表现手法和技巧被借鉴或移植。

?朦胧诗 ?的美学追求(简答题):

a.艺术观:形式上显示了与传统的脱节,显现出与西方现代主义的某种相似。但

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现代主义文学相比,仍有着东方化特征,即对意识形态压抑的反叛和抗争,同时还保持了传统忧患和勇于承担的国家民族意识。?在经验内容的历史上仍是‘五四’意识的回归?。

b.以北岛为代表的东方现代主义充满矛盾和悖论。北岛、舒婷这一代人更多继承

的是 ?五四 ?以来现代知识分子的启蒙话语和?历史主体意识因此?。中国的现

代主义同人道主义的时代潮流汇合起来,成为人道主义的盟友。

c.个人经验与集体经验的融合:诗人们运用了相当时髦的蒙太奇、隐喻、反讽等

艺术手法,却是以个人化、风格化的聚焦点反映了知识分子的集体经验;创造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意象,这些意象令人震惊,表达了既是个体的又是集体的经验。

?朦胧诗 ?的艺术特征(简答题):

a.以一种新的审美意识关照生活,创造出富有新的美学气息的诗境。

b.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并将象征、暗示、通感、联想等交织并用,在朦胧

的艺术氛围中透露出含蓄的情感倾向和凝重的思辨力量。

第三十一章

80 年代戏剧的特征(简答题):1.艺术观念上摆脱了对政治的从属关系,从 ?人?

的观念和文化角度观察和表现人与生活,写出人的丰富复杂性。

2.创作上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张扬,突破写实时空、现实主义陈规,大胆调用

各种艺术手段,建构一种综合艺术体系

3.共同的审美特征:崇尚心灵表现,追求哲理象征,注重叙事模式。

第三十二章

《随想录》的意义(简答题): 1.是一部力透纸背的?讲真话的大书?,是一部能够代表当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散文作品,它的价值和影响,远远超出了作品本身

和文学自身的范畴。

2.是巴金晚年对人生探索与总结的记录。

3.对文革的理性反思和向内心追问的?忏悔意识?。

第三十四章

?新写实 ?小说(名词解释):?新写实小说?出现于 1986-1987年间,这期间出现的名称还有?后现实主义?、?新写实主义小说?等.?新写实小说?的概念使用最为广泛。这些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新写实 ?小说主要内容(简答题):

1.大多关注社会中卑微小人物的卑琐人生,突出他们窘困的生存状态。

2.在对芸芸众生庸常生活的描写中常常突出其中执著的生命状态,或在平凡的婚

恋生活中感受与体验生命的存在,或在变通的人生历程中突出生命的顽强与挣

扎。

3.在对家长里短的世俗生活叙写中努力展示人们灰色的精神状态。

?新写实 ?小说艺术特色(简答题):1.庸常人生的平实叙写2、生活流式的叙事结构。 3.世俗化的平易语言4.自然悲婉的审美风格

(叙事结构的特点:不重情节结构的过分戏剧化,而重叙事方式的完全生活化;

不重情节间的因果逻辑关系,而重生活?纯态事实?的原生美;不重故事情节的跌宕曲折,而重生活细节的真实生动。)

新生代小说的基本内容(简答题): 1.新生代作家的创作大都高举起欲望的旗臶,在对欲望的张扬与描述中突出现代社会中青年人的生活形态与人生观念。2.新生代作家们常常以自身的生活与心态为模本,他们的创作常常细致地描绘

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种种心理心态。

3.随着现代社会日益开放 ,竞争也日益剧烈,人们要在现代社会中占得一席之地

必须努力去奋斗,新生代作家在创作中常常努力描述现代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奋斗

与挣扎。

4.与八十年代作家的创作相比,新生代作家的创作更加具有独特的个性化色彩。

新生代小说的艺术特征(简答题): 1.面对当下人生碎片的写实。 2.书写个人的自我感受与体验。 3.关注世俗生活的本色叙事方式。4.对于文学形式的关注与探索。

第三十五章

90 年代学者散文特点(简答题):

1、作者大都是一些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他们在专业研究之外,创作一些融会了学者的理性思考和个人的感性表达的文章。

2、 ?学者散文?的作者大都有较为丰富的学术修养,往往将学术知识和理性思

考融入散文的表达之中。他们也并不特别注重散文的文体?规范而?将,其视为专业研究之外另一种自我表达或关注现实的形式。

3、 ?学者散文?在风格上大多较为节制,通常会以智性的幽默来平衡情感的因

素。学理知识的渗透,也使其具有特别的思想深度和情感厚度。这些散文随笔与?杂文 ?的不同之处是,它更关注的往往不是?识 ?,而是 ?情 ?与 ?理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