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资料工作有关标准、规范目录.doc

地质资料工作有关标准、规范目录.doc

地质资料工作有关标准、规范目录.doc
地质资料工作有关标准、规范目录.doc

地质矿产调查部分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平板仪测量规范GB/T16819—97 地质矿产勘查测绘术语GB/T17228—98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1—98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2—98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3—98 区域重力调查规范DZ/T0082—93

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0133—94

航空磁测技术规范DZ/T0142—94 卫星遥感图像产品质量控制规范DZ/T0143—94 地面磁勘查技术规程DZ/T0144—94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T0145—94

侵入岩地质数据文件格式DZ/T0146—94 水文地质钻探规程DZ/T0148—94 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DZ/T0151—95 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DZ/T0153—95

地面沉降水准测量规范DZ/T0154—95

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0156—95

1∶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57—95

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000)DZ/T0158—95 1∶500000、1∶1000000省(市、区)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59—95 1∶20万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DZ/T0160—95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1∶20万) DZ/T0167—95

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0170—97

大比例尺重力勘查规范DZ/T0171—97 垂直地震剖面法勘探技术标准DZ/T0172—97

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1∶100001∶5000)DZ/T0175—97 石油、天然气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0180—97

水文测井工作规范DZ/T0181—97 石油天然气地球化学勘查技术规范DZ/T0185—97

地学数字地理底图数据交换格式DZ/T0188—97

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文件格式DZ/T0189—97 区域环境地质勘查遥感技术规程(1∶50000)DZ/T0190—97 1∶2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91—97 物探化探遥感勘查技术规程规范编写规定DZ/T0195—97

测井仪通用技术条件DZ/T0196.1~9—97

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DZ/T0197—97

航空遥感摄影技术规程DZ/T0203—99

地质遥感术语DZ/T0206—99

矿产勘查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

《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199—2002 《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0—2002 《钨、锡、汞、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1—2002

《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2—2002 《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3—2002

《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4—2002

《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5—2002 《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6—2002

DZ/T0207—2002 《玻璃硅原料、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产地质勘查规

范》

《砂矿(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8—2002

《磷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9—2002

《硫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0—2002 《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1—2002 《盐湖、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2—2002

《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3—2002 《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

《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DZ/T0216—2002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

地质勘查坑探规程DZ/T0141—94 地质勘查钻探岩矿心管理通则DZ/T0032—92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0078—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9—93

海洋地质部分

海洋调查规范总则GB12763.1—91 海洋调查规范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GB/T13909—92 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规范GB17501—98 大洋多金属结核矿产勘查规程GB/T17229—98

工程地质标准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94 沙漠地区工程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比例尺1∶10万~1∶50万) DZ/T0059—93 岩溶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比例尺1∶10万~1∶20万) DZ/T0060—93 冻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比例尺1∶10万~1∶20万) DZ/T0061—93

红层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比例尺1∶10万~1∶20万) DZ/T0062—93 黄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比例尺1∶10万~1∶20万) DZ/T0063—93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万~1∶20万) DZ/T0096—94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万~1∶5万) DZ/T0097—94

工程地质测绘规程YS5206—2000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240—97

渠化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241—98

工程地质测绘规程YBJ5—88

铁路工程地质技术规范TBJ12—85

铁路工程地质岩溶勘测规则TBJ28—91

铁路工程地质滑坡勘测规则TBJ34—91

铁路工程地质软土勘测规则TBJ138—93

水文地质标准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J27—88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11615—89

水文地质术语GB/T 14157—1993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T 12719—1991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比例尺1∶50000)GB/T 14158—1993

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 14538—1993

GB/T 14158—93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比例尺1∶500

00)

地热资源评价方法DZ 40—85 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Z 44—86

城市环境水文地质工作规范DZ 55—87

石油标准目录

石油地质勘探标准

石油天然气探井质量基本要求SY5251—91

岩石含油级别的划分ST5364—89* 石油天然气地质岩心与岩屑管理规则SY5365—89*

碎屑岩成岩阶段划分规范SY/T5477—92

碳酸盐岩成岩阶段划分规范SY/T5478—92

野外石油天然气地质调查规范SY5517—92 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井位测量规范SY5518—92

盆地评价技术规范SY/T5519—1996

圈闭评价技术规范SY/T5520—1996

油藏评价技术规范SY/T5521—1996 油气探井完井地质图件编制规范SY/T5599—1997

天然气藏地质评价方法SY/T5601—93

石油天然气地质编图规范及图式SY5615—93*

油气探井完井地质总结报告编写规范SY/T5675—1997 稠油井试油试采资料录取规范SY/T5709—95 单井碎屑岩储层评价SY/T5717—95 探井试渍试采成果报告编写规定SY/T5718—95 岩石热裂解地球化学录井规范ST/T5778—1995 石油天然气钻井地质综合录井规程SY/T5788.1—93 油气探井气测录井规范SY/T5788.2—1997 砂岩油藏密闭取心资料技术要求SY/5366—89* 油田可采储量标定方法SY/.5367—89* 裂缝性油气藏储量计算细则SY/T5386—91

碳酸盐岩储层的划分方法SY/T5388—91

天然气井试井技术规范SY5440—92

砾岩储集层描述方法SY/T5579—93 碎屑岩油藏评价井录取资料技术要求SY/T5602—93 变质岩潜山油藏描述SY/T5781—93 砂岩透镜体岩性油藏储量计算细则SY/T5782—93 油气田开发井号命名规则SY/T5829—93

火山岩储集层描述方法SY/T5830—93

油(气)田(藏)储量技术经济评价规定SY/T5838—93 天然气田井史编制规程SY/T6096—94

气田可采储量标定方法SY/T6098—94

断块油气茂储量计算细则SY/T6099—94 石油天然气储量报告图表格式SY/T6109—94 碎屑岩油气藏地质特性描述方法SY/T6164—1995 碳酸盐岩油藏地质特征描述方法SY/T6165—1995 油藏天然能量评价方法SY/T6167—1995 气藏分类SY/T6168—1995

油藏分类SY/T6169—1995 油气储集层岩石孔隙类型划分SY/T6173—1995 油气田开发工程常用术语SY/T6174—1995 气藏开发井取资料技术要求SY/T6176—1995 稠油注蒸汽开发可采储量标定方法SY/T6193—1996 油田开发水平分级SY/T6219—1996 油藏溶解气可采储量计算方法SY/T6220—1996 石油测井标准

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SY/T5132—1997 单井测井资料常规数字处理符号与代号SY5254—91

数字测井资料质量SY/T5354—91SJD_802 单井测井资料数字处理流程SY/T5360—1995 岩石电阻率参数实验室测量及计算方法SY/T5385—91

测井曲线数字化扫描系统操作规程SY/T5389—91EI 井壁取心质量要求及验收SY/T5605—93 石油测井图件格式SY5633—93* 电缆式地层测试器测试资料解释规范SY/T5691—95 产层参数的测井解释方法SY/T5940—94 测井解释报告编写规范探井解释报告编写SY/T5945.1—94

测井解释报告编写规范生产测井解释报告编写SY/T5945.2—94 石油测井专业术语SY/T6139—1996 天然气层测井解释规程SY/T6161—1995

射孔井壁取心图件格式SY/T6162—1995 石油测井电缆深度记号标定规范SY/T6251—1996 石油开发标准

探井试油采资料质量评定方法SY/T5968—94

综合录井仪录井资料解释规范SY/T5977—94

含油气盆地构造单元划分SY/T5978—94

石油天然气藏(田)命名规范SY/T5979—94

探井试油试采资料录取规范SY/T6013—94

石油天然气勘探工作规范SY/T6021—94 探井化验项目取样及成果要求SY/T6028—94 探井化验报告格式SY/T6035—94 探井地质录井综合解释成果质量验收规范SY/T6037—94 石油与天然气地表地球化学勘探技术规范SY/T6062—94 油气探井地质资料录取项目SY/T6158—1995 油气探井完井地质录井规范SY/T6195—1996 探井试油测试资料解释及质量评定SY/T6292—1997 勘探试油工作规范SY/T6293—1997 油气探井分析样品现场采样规范SY/T6294—1997 油气井地层测试资料录取规范SY/T6337—1997 石油信息化标准

石油钻井工程数据库文件格式SY/T5705—1995 油气储量成果数据文件格式SY/T5706—1995 石油地质岩石名称及颜色代码SY/T5751—1995 井号代码编制方法SY/T5760—1995

油(气)层层位代码SY5806—93 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分类编码SY/T5867—93

油气储量信息代码SY/T6024—94 油田开发数据库文件格式SY/T6184—1996

石油勘探数据库文件格式6239—1996 石油物探标准

石油物探测量规范SY/T5171—93 陆上地震勘探资料采集质量检查与验收细则SY/T5314—1995 陆上二维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规范SY/T5330—1995 石油地震勘探解释图件SY/T5331—94 地震数据处理成果带存档记录格式SY/T5453—1996 陆上三维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规范SY/T5455—1997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技术规程SY/T5481—1996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质量检验细则SY/T5482—92

陆上地震采集辅助数据格式SY/T5769—1995 石油大地电磁测深法野外资料验收规定SY/T5800—93 石油重力勘探野外资料验收规定SY/T5801—93 石油物探测量成果质量检验细则SY/T5828—93 石油地震勘探资料归档保管规定SY/T5928—94 地震反射地质层位标定SY/T5938—94 石油重力、磁力、电法勘探图件SY/T6055—94

质子磁力仪使用与维护SY/T6249—1996 陆上三维地震勘探辅助数据格式SY/T6290—1997

档案工作标准

文书档案案卷格式GB/T9705—1988

照片档案管理规范GB/T11821—1989 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GB/T11822—2000

全宗单GB/T13967—1992

档案交接文据格式GB/T13968—1992 缩微摄影技术用35mm卷片拍摄技术图样和技术文件的规定GB/T15021—1994

档案分类标引规则GB/T15418—1994CAD

GB/T17678.1—1999 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第一部分:电子文件归档与

档案管理

档案工作基本术语DA/T1—2000 科学技术研究课题档案管理规范DA/T2—1992

档案馆指南编制规范DA/T3—1992 缩微摄影技术在16mm卷片上拍摄档案的规定DA/T4—1992

缩微摄影技术在A6平片上拍摄档案的规定DA/T5—1992

档案装具DA/T6—1992直列式档案密集架DA/T7—1992

文件用纸耐久性测试法DA/T11—1994

全宗卷规范DA/T12—1994

档号编制规则DA/T13—1994

全宗指南编制规范DA/T14—1994 磁性载体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DA/T15—1995 档案字迹材料耐久性测试法DA/T16—1995 档案著录规则DA/T18—1999

档案主题标引规则DA/T19—1999

档案缩微品保管规范DA/T21—1999

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22—2000 地质资料档案著录细则DA/T23—2000 无酸档案卷皮卷盒用纸及纸板DA/T24—2000 档案修裱技术规范DA/T25—2000 挥发性档案防霉剂防霉效果测定法DA/T26—2000 档案防虫剂防虫效果测定法DA/T27—2000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00 地质矿产勘查档案分类表DZ/T0076—93 固体矿产地质档案立卷归档规则待批

石油天然气地质档案立卷归档规则待批

区域地质调查档案立卷归档规则待批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档案立卷归档规则待批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档案立卷归档规则待批地质测绘档案立卷归档规则待批

^TOP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之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之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之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内容,具体内容:地理是高中必学的课程之一,你总结了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点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 地理是高中必学的课程之一,你总结了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点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概述 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2、表现: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3、基本过程: 植被遭破坏——地面裸露——风沙侵蚀或水土流失——土壤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荒漠化景观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概况 (1)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2)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3)主要景观:干旱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形成草原、荒漠主的景观。 (4)内部分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半干旱草原带,以西为干旱和极端干

旱地区。 2、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3)动力条件——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大风日数多 (4)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1)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2)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三项内容: (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两条原则: (1)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2)坚持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 3、一个重点: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4、五条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工程地质概念

1.卓越周期的定义 地震发生时,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传至地表岩土体,迫使其振动,由于表层岩土体对不同周期的地震波有选择放大作用,某种岩土体总是以某种周期的波选择放大得尤为明显而突出,使地震记录图上的这种波记录得多而好。这种周期即为该岩土体的特征周期,也叫做卓越周期。由多层土组成的厚度很大的沉积层,当深部传来的剪切波通过它向地面传播时就会发生多次反射,由于波的叠加而增强,使长周期的波尤为卓越。卓越周期的实质是波的共振,即当地震波的振动周期与地表岩土体的自振周期相同时,由于共振作用而使地表振动加强。巨厚冲积层上低加速度的远震,可以使自振周期较长的高层建筑物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就是共振。 2.摩阻比:是指静力触探探头在某一深度时,侧壁阻力与锥尖阻力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3.饱水系数 a、岩石的饱和吸水率 岩石的饱和吸水率是指岩石试样在高压(一般为150个大气压强度下)或真空条件下,强制吸入水的重量W w2对于岩石干重Ws之比的百分率,以Wsa表示,即: 测定饱和吸水率的方法,多采用煮沸法和抽真空法。 b、饱水系数 通常把岩石的吸水率与饱水率之比值称为饱水系数,以Kw表示 一般岩石的饱和系数Kw为0.5-0.8,饱和系数对于判别岩石的抗冻性具有重要意义。当Kw<0.91时,表示岩石在其冻结过程中,水尚有膨胀和挤入剩余的敞开孔隙和裂隙的余地;当Kw>0.91时,在冻结过程中形成的冰会对岩石中的孔隙和裂隙产生“冰劈”作用,从而造成岩石的胀裂破坏。 4.地基附加应力: 地基附加应力是指建筑物荷重在土体中引起的附加于原有应力之上的应 力。 我们知道土中附加应力分布特点是: 1、在地面下同一深度的水平面上的附加应力不同,沿力的作用线上的附加应力最大,向两边则逐渐减小。

高三地理专题训练_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三地理专题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原湿地)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若尔盖湿地(102°29’E-102°59’E,33°25’N-34°00’N),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黄河上游。该湿地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湿地之首。下图为若尔盖湿地位置示意图。 (1)列举若尔盖湿地的主要补给水源。 (2)试分析若尔盖湿地形成的自然原因。 (3)说明若尔盖湿地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三江源区位于省南部,河流密布、湖泊众多,是世界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分

布最集中的湿地。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于此,素有“中华水塔”之称。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对中国的生态状况及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材料二省及周边地区略图 (1)分析三江源湿地形成的原因。 (2)简述三江源湿地的重要生态价值。 (3)为遏制三江源地区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可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高纬湿地)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熊森林地处加拿大西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自西海 岸的一系列海岛到海岸山脉西侧,是世界上现存面积 最大的温带雨林。雨林中乔木高大茂密,林间生长了 大量湿生苔藓。但由于近代人类的开发,大熊森林面 积已大大缩小,2006年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 保护这片温带雨林及各种珍稀野生动物。下图是不列 颠哥伦比亚省地形图。 (1)分析大熊森林成为世界现存面积最大温带雨林 的原因。

(2)分析大熊森林林间湿生苔藓广布的原因。 (3)从植被类型及地理分布角度说明温带雨林和热带雨林的差异。 (4)推测当地政府保护大熊森林可能采取的措施。 4.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泥炭是由很多年前沼泽地中的各种植物(其多数是蕨类植物)死亡后,堆积变化而成的,多分布于冷湿地区的低洼地。俄罗斯西西伯利亚泥炭资源极为丰富,泥炭资源的开发有近百种产品,但主要应用于制作各种泥炭肥料,应用于园艺、饲料、土壤改良剂等方面。 (1)俄罗斯西西伯利亚泥炭资源丰富的原因。 (2)泥炭是一种天然的有机肥料,但当地市场需求量

建筑工程地质环境质量分析评价

建筑工程地质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初探摘要:论文结合南宁市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区域地质、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等资料的全面分析研究,对研究区的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特性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地段稳定性较好,没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条件优良。 关键词:工程地质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 中图分类号: p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combination of nanning city nonferrous metal industrial school regional geology, environmental geology, hydrogeology and engineering geology informati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research, to study in the area of engineering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and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ctions have better stability without adverse geologic phenomena, excellent, site condition. key words:engineering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引言 岩土勘测是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工程建设前,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查明拟建场地及其附近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各岩土层类型、深度、分布范围、工程特性;查明埋藏河道、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一地理必修(3)复习资料 第二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荒漠化的基本概念:①发生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②实质是土地退化;③形成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④主要变现为耕地退化、林地退化、草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理解) 2、我国西北地区范围:①地形区划分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②行政区划分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③气候划分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了解) 3整体性和本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记忆)地形地貌:东部为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沙漠和戈壁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类型),降水少,气候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大 水文:河流欠发育,多内流河、内流湖 生物: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以贺兰山为界;200mm年降水量线) 土壤;土壤发育差,质地疏松,水分含量少,含沙质沉积物质多 干旱是本区最大的自然特征,成因: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②地形(山脉、高原)阻挡4、★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重点记忆) ——气候干旱少雨 ——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④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②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 主要表现为过度樵采(薪柴、药材、发菜等—干旱的绿洲边缘)、过度放牧(超载、掘井等—半干旱的草原牧区)、过度开垦(半干旱的旱作农垦区)、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5、古代荒漠化的原因是:对河流上游地区的过度开垦、战争、瘟疫;清代的原因是:“移民实边、开放蒙禁”;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原因是:人口压力所迫和管理失误,荒漠化仍在蔓延的地区是旱作地区、草原牧区(了解) 6、次生盐渍化形成原因:①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不合理的灌溉)②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记忆) 7(重点记忆) ⑴内容:预防 ..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扭转 ..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 ..已⑵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恢复自然⑶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成功的治理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沙坡头为了保护包

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规范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 D D2008-03 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规范 中国地质调查局 2008年10月

目 次 前言..............................................................................................................................................................III 引言..............................................................................................................................................................IV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2) 4.1 目的 (2) 4.2 任务 (2) 4.3 基本要求 (2) 5 设计书编写与审批 (2) 5.1 设计书编写 (2) 5.2 设计书审批 (3) 6 调查内容 (3) 6.1 地质环境背景调查 (3) 6.2 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调查 (4) 6.3 城市地质资源开发利用调查 (8) 7 调查方法 (9) 7.1 一般要求 (9) 7.2 资料搜集与整理 (9) 7.3 遥感调查 (9) 7.4 野外调查 (9) 7.5 地球物理勘查 (10) 7.6 槽探和浅井 (10) 7.7 钻探 (10) 7.8 样品采集与测试 (11) 8 地质环境评价 (11) 8.1 地下水环境评价 (11) 8.2 土壤污染评价 (12) 8.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12) 8.4 特殊类土评价 (13) 8.5 垃圾处置场适宜性评价 (13) 8.6 矿山固体废弃物的环境效应评价 (13) 8.7 地质资源评价 (13) 8.8 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14) 9 环境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的影响评估 (15) 9.1 评估内容 (15) 9.2 评估方法 (15) 10 图件编制 (15)

高考地理考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2讲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考点一荒漠化与水土流失[学生用书P74]

1.荒漠化→类型、分布、成因→解决措施。 2.水土流失→分布、成因、危害→解决措施。 [2014·高考全国卷Ⅰ,T36(2)(3)(4),18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5分) (2)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 (3)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6分) [思路分析] 1.读文字材料,抓住核心词语 (1)文字材料中的核心词语有:“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大风日数157天”“10月至次年4月”“桑曲和巴索曲之间”“风沙灾害较为严重”“就地起沙”等。 (2)第(1)题设问中的核心词语有:“说明”“沙源”“易起沙的原因”等。 (3)第(2)题设问中的核心词语有:“简述”“风沙”“铁路及运行列车”“危害”等。 (4)第(3)题设问中的核心词语有:“风沙灾害”“提出防治措施”等。 2.审图表材料,把握关键信息 [标准答案] (1)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2)(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

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3)(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变式训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有人通过观察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沙丘,绘制了一幅沙丘剖面图,你认为正确的是() (2)简述错纳湖对高原环境的影响。 解析:(1)桑曲与巴索曲之间常年盛行西风,沙丘的西侧为迎风坡,坡度较缓,东侧为背风坡,坡度较陡,故选D。(2)错纳湖属于高原湿地,其对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从调节气候、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分析。 答案:(1)D(2)调节气候、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周围生态环境。

山东省济阳县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山东省济阳县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文章從济阳县的工程地质条件入手,对济阳县的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将济阳县工程地质环境划分为稳定区、基本稳定区、较不稳定区。根据工程地质环境的分析及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可为济阳县今后工程建设的相关发展提供参考。 标签:济阳县;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工程地质环境是与人类工程及经济活动息息相关的地质环境;工程地质评价是研究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适宜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1]。 1 济阳县工程地质环境概况 济阳县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北部,面积约1076km2。地理坐标:东经116°51′54″~117°27′13″,北纬36°46′37″~37°14′54″。 1.1 地层 济阳县南部地层属华北地层大区鲁西地层分区的泰安地层小区北部,区内全部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所覆盖,其下为新近系、石炭系、二叠系及奥陶系。北部地层属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鲁北地层分区之济阳小区,区内地表全部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所覆盖,其下为新生界第四系、新近系、古近系地层[2]。 1.2 构造 济阳县大地构造属华北板块(Ⅰ)济阳坳陷(Ⅱ)惠民凹陷(Ⅲ)跨济阳坳陷(Ⅱ)和鲁西断块隆起两个Ⅱ级构造单元。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鲁北地层分区之济阳小区。区内最大的断裂为齐河-广饶大断裂,位于济阳县中部,是一条隐伏断裂,是鲁西隆起与济阳拗陷的分界线[3]。 1.3 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济阳县在地貌单元上处于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区内广泛发育第四系黄河冲积松散土层,成因类型主要为河流冲积相沉积。根据掌握的工程地质资料,在济阳县西南一带,在0~30m深度内,可分为粉土和粉质粘土两个工程地质层[4]。 2 济阳县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2.1 地壳稳定性评价 山东省境内较大的活动断裂如郯庐、聊考断裂,严格控制着强震的发生,济

最新高中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讲解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的过程和概念 基本过程:土地如果缺少了水分和养分,植物就无法正常生长,而在没有了植被保护的情况下,裸露的地面极易遭受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使土壤中水分和养分进一步流失,这一过程继续发展就会导致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化的景观。 概念:就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土地沙漠化:是指单纯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化。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另外在藏北高原、东北地区的西部和华北地区的北部也有较大面积分布。 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的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多发生在气候干旱、蒸发量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在我国多发生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因受人为不合理灌溉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 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的地区,当地表土流失后,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丧失了生产力,所以被称为红漠化。 荒漠和荒漠化: 荒漠和荒漠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较少、蒸发强烈、植被贫乏,以及物理风化强烈、风力作用强劲的一种自然景观类型,包括戈壁、沙漠和沙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现象,并且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而且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我国荒漠化的主要类型及分布: 西北-沙漠化、华北盐渍化、西南-石漠化、东南丘陵红漠化 我国各地荒漠化的具体表现: 新疆地区——土地沙漠化、内蒙古地区——草原退化、东北地区——黑土退化 西藏地区——冻融荒漠化、西南地区——石漠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华北平原——土壤盐碱化、东南丘陵——红色荒漠化 二、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 1、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 a.自然界线: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b.行政范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c.气候区:非季风区(年降水量<400mm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2、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土工程、环境地质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总结通用版

专业技术工作报告 单位: 姓名:

专业技术工作报告 个人基本情况: 本人2006年7月毕业于广州科技学院,工程地震与工程勘察专业,大学三年专科。毕业后先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航天质量无损检测站有限公司工作,2009年9月到某某某某公司工作至今,一直从事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勘查、矿山地质勘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岩土设计等工作。2010年8月获聘助理工程师职务。为进一步提升专业知识,于2010年3月至2012年7月函授华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2015年1月获聘工程师职务。本人任现职以来的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任现职以来,我不断地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方面进一步提高自己;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种活动;向先进个人和老同志看齐,吸取他们的丰富经验、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为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我积极参加了市组织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能深钻细研,理解其中深刻内涵,把理论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时时刻刻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大局意识深刻,在工作中不计较个人得失,兢兢业业,以集体的利益为重。 二、工作业务方面 1、努力钻研专业技术业务,做好本职工作 自任现职后,更加积极地学习《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和《高层建筑

岩土工程勘察标准》(JGJ/T 72-2017)等相关规范,深感岩土计算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不同工况条件以及不同的计算方法,哪种计算方法才是最贴近实际应用,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支撑。如在边坡稳定计算中有限元计算方法的应用,相比极限平衡法不受形态和材料限制。同时参加《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等规范、规程的学习培训,并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地质灾害治理施工与设计等各项培训,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主要数据来源于野外调查,因此在野外调查中除严格按照调查细则执行,观察的细致程度也决定获取现场数据的真实程度。在不同的线路地质灾害评估调查过程中同时也是不断积累工程实践经验,提高了野外辨别地质现象的能力。任现职以来主持完成共计10余项一级地质灾害评估报告,5项线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推进智能化数据处理,应用各类软件提高工作效率 在潜心钻研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我还努力探索和研究电脑的编程技术,微软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和AutoCAD系列软件应用日常化,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努力推进工程管理资料的电子化管理。积极学习新软件在工作中的应用,如CAD软件的二次开发、VB编程系统等软件。 在工程勘察和工程检测项目中,有许多的数据需要按规范格式进行统计或作图。比如基桩检测中,需要对同一根桩两个钻孔芯样实验数据进行汇总统计,而实验室给的成果表格格式是固定的,而且芯样号排列顺序不连续,如果按常规方法,需要将每个芯样的实验数据找到后再放到汇总表

2020届《提分教程》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九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专题九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构建网络整体认知 考点一从“人地协调观”角度,认识荒漠化与水土流失[考情报告]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主要危害和治理措施是高考的必考点。多以区域图、具体案例为依托,通过图文材料呈现生态环境问题,侧重考查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措施;侧重考查考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以综合题考查为主。 (2019·江苏高考)下图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读图回答(1)~(2)题。

(1)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 ①引水灌溉,减少泥沙下泄②削山平地,减小坡面径流 ③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④气候变暖,降低暴雨强度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起伏B.流域面积 C.兴修水库D.水土保持 思维流程

尝试作答(1)B(2)C 1.结合区域认知,运用综合思维,落实人地协调观,系统认识水土流失问题 (1)水土流失的一般原因

2.结合区域认知,运用综合思维,落实人地协调观,系统认识荒漠化问题 (1)荒漠化在我国的分布 ①土地荒漠化——“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 ②石质荒漠化——西南喀斯特地区。 ③次生盐渍化——华北半湿润地区、西北干旱灌溉地区。 (2)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②人为原因 a.根本原因:一是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二是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 b.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 (3)防治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在牧区减少水井数量;在干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在绿洲外围沙漠边缘,封沙育草、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在缺乏水源的地区设置沙障工

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样本

前言 本标准属于煤炭工业协会《煤炭行业标准项目计划》, 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办工业( ) 739号文件批准下达。本标准是为了适应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工作的需要, 在原煤炭工业部1980年颁发的有关规程基础上, 总结二十多年执行过程的实践经验, 结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而制定的。 本标准是《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和《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的配套标准。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 同时替代原煤炭工业部( 80) 煤地字第638号文件颁发的《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抽水试验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规程》和《煤田水文地质测绘规程》。 本标准的附录主要引自GB 127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及DZ0215-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 王佟、傅耀军、程爱国、孙玉臣、华解明、袁同星、牛志刚、李洪。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提出并负责解释。

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 1、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煤炭资源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工作的基本准则, 侧重于勘查技术要求、工作方法。 1.2本标准适用于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各阶段的设计编制、勘查施工、地质研究、地质报告编制和评审、资源/储量评估、矿业权评估、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 经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在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面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 127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DZ/T 0 0215—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GB/T 14158—93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 GB 50215—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GB 50197—露天矿工程设计规范 GB 50027—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DZ/T 0080—93 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 GB 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3、总则 3.1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是煤炭资源勘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勘查阶段都应予以重视, 认真做好相应工作。 3.2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应与煤炭资源地质勘查

高三地理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学案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学案 一、本专题在高中地理中的地位的思维导图 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分析的思维导图 三、具体案例分析 ■考点透析 1.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典型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治理措施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 自然原因:①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 特征,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 生态环境的脆弱性;②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 态环境失衡,降水量的变化对荒漠化的发生和发 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为原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类活 动不当,主要有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 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 环保等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构筑防护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 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 题;⑤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及进行生态移民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自然原因:①处于独特的过渡地带,抵御自然灾 害的能力低,破坏后恢复困难,生态系统脆弱;② 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水蚀能力极弱;③温 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 强;④滑坡、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加剧了水 土流失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综 合发展。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建设高产稳产的基本 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质量;大力 开展煤炭开发地区的土地复垦工作 具体措施有工程措施(护坡、固沟、保塬)、农业 技术措施和生物措施等

人为原因: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包括不合理的 耕作制度(轮荒)和生产建设中不合理的土地利 用;②开发历史悠久,人口增长,垦荒规模扩大,长 期不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加上建造房屋、伐木 烧薪、战争等的破坏 亚马孙热 带雨林的 保护 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主 要有焚耕开垦(迁移农业)、大规模的农场和牧 场开发、商业性木材采伐以及采矿、水利和公 路建设。这些开发活动的背景是当地的人口增 长和贫困 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洞庭湖湿 地资源的 开发与 保护 水土流失,泥沙淤积;围湖造田;对湿地的过度开发利用;天然湿地的数量不断减少,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下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严重威 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移民建镇;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发展水产业,发展生态旅游业;等等 2.我国其他地区的生态问题和治理措施 生态问题 产生原因和危害 治理措施 东北平原的黑 土退化 黑土被开垦后,自然平衡受到破坏,土壤 冲刷严重,黑土层变薄甚至表面沟壑纵横, 土壤肥力下降 ①对坡面、沟壑进行治理,并植树造林;②增施有机肥料(施有机肥、草肥,秸秆还田,等等),进行土壤培肥 华北、西北地区 的土壤次生盐 渍化 降水量少,农作物生长期气温较高,蒸发 旺盛;大水漫灌,只灌不排,抬升地下水位, 盐分在地表聚集 引淡淋盐,井排井灌,采取农田覆盖以及农业生物技术 南方低山丘陵 地区的水土流失 人多地少,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破坏植 被;水土流失造成石块裸露或“红色荒 漠”,环境恢复困难;对江河下游地区造成 危害 ①发展立体农业;②植树造林,保持水土;③营造薪炭林、发展沼气、开发小水电、推广生活用煤用气等,减少农村薪柴砍伐 西南地区的“石漠化” 山高坡陡,雨水集中,冲刷力强,加上喀斯 特地区成土速度缓慢,土层瘠薄,不易留存; 人口增长过快,乱砍滥伐和土地不合理利 用;地表土层流失殆尽,岩石大面积裸露,土 地生产力严重下降,地表无土、无水、无 林,形成石质荒漠化,即“石漠化” 保土蓄水,植树造林,生态移民 四、案例配备习题 例1【2014课标Ⅰ,36(2)(3)(4),18分,0.3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5分) (2)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 (3)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6分) 答案 (1)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2)(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 信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的分析关键要点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的分析关键要点 发表时间:2019-02-21T15:09:13.80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2期作者:邓招贤 [导读] 我国建筑业正在快速发展,对建筑用地的控制标准也越来越严格,通过对建筑工程用地的地质勘察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邓招贤 中铁华铁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123 摘要:当前,我国建筑业正在快速发展,对建筑用地的控制标准也越来越严格,通过对建筑工程用地的地质勘察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在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想要获得科学的水文地质评价需要对水文地质的内容进行整体性的评价与预测,这其中也会产生一些影响水文地质评价的因素,例如人为因素、岩土性质、自然环境变化等影响。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存在,在水文地质评价中更应该引起重视,以保证评价内容与评价数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为建筑工程质量提供有效的数据基础。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评价;分析关键要点 1导言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工程建设行业也有蓬勃发展。近年来,工程建设数量和规模都有较大提升,部分水文地质问题也开始显露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重视工程地质勘察与水文地质评价重要性,尽可能避免地下水导致的各种工程事故发生。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勘察人员必须认真严谨地找出与岩土工程相关的水文地质问题,并且对这些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合理评估,为工程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提供必要的资料基础,降低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干扰和破坏。 2地下水压力特点及类型分析 2.1地下水压力的特点 边坡中地下水压力的大小和边坡的安全直接相关,而且地下水压力又和岩土层的透水性和地下水位的条件相关。如果本来的排水渠道还比较通畅,在接纳了降雨的压力后,边坡相对而言稳定性比较好,但是如果排水的渠道不通畅,还接纳了降雨的压力后就会有明显的地质灾害隐患。 2.2地下水压力的类型分析 2.2.1孔隙水压力 孔隙水是指存在于岩土空隙(裂隙、孔隙、溶隙)中的水分所形成的压力这些压力以静水压力的方式传递下来,其方向是垂直于地面的。地层中含水层中任何一点的力,在覆盖土的自身重力作用下其力量被岩土的固体和地下水共同分担,地下水承担的应力即该点承担的空隙水压力与作用面的面积和水的容重有很大的关系。 2.2.2渗透压力 渗透压力指的是地下水渗流在空隙中为对岩土层施加的压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动水压力,其实就是在渗透过程中,损失掉的压力转化为水流方向的力。渗透压力的大小和坡度呈现出标准的相关关系,即渗透压力和水力的坡度成正比例的相关关系,因为渗透压力本身也是在水流运动过程中受到了岩土的阻碍才形成的,其动能与质量也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 2.2.3托浮力 边坡处于水下的时候,受到水的托浮力的影响,边坡重量低于实际重量边坡不够稳定,一旦发生比较大的地下水位改变就会产生比较大的变形,造成滑坡等灾害事故。边坡范围内水位增加,这使得更多的边坡处于托浮力之下,边坡重量减轻,但是这也意味着更多的孔隙水进入到边坡中,如果孔隙水过多池意味着边坡自己的负荷增大,一旦不能维持平衡就可能坍塌。 3对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的分析 3.1水文地质勘察的目的 要想对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科学有效研究,先要做好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对水文地质进行勘察,需对施工区域内地下水分布状况、分布规律等进行充分了解,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并正确评价施工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便于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确保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充分发挥建筑工程经济效益。现阶段,我国水文地质勘察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勘察人员需要认真分析这些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有效解决措施,提高水文地质勘察水平,以此推动国家工程建设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3.2水文地质勘察的内容 过去在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勘察人员往往考虑到地下水对工程基础设计和施工的影响,因地下水导致工程地基塌陷问题时有发生,影响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对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内容进行完善,以免出现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因此,在对水文地质进行评价时,需要对下列内容进行特别关注:1)应当在工程建设范围内,针对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有利和不利影响进行重点评价,对可能出现的工程施工安全隐患进行正确预估,并制定出合理可行的预防和补救措施。2)需要考虑到满足建筑工程施工要求的地基类型,查阅相关资料,找出过去出现过的水文地质问题,便于工程施工顺利进行,以免出现地质问题。3)需要站在建筑工程施工角度上进行评价,详细分析地下水可能会对工程施工造成的各方面影响。如果施工环境背景不同,主要评价的水文地质问题也有一定差异,例如:当建筑物基础低于地下水位时,基础混凝土构件及内部钢筋是否会受到地下水腐蚀;当建筑物地基为松散细沙颗粒时,这些细沙是否会侵蚀、破坏地基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勘察人员予以关注。 3.3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要性 水文地质勘察是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组成和关键环节,科学合理地分析和评价工程施工区域水文地质状况,能够为工程施工顺利进行提供良好前提和基础,此外,水文地质勘察质量对整个工程建设质量乃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有重要影响。地下水会影响到建筑工程施工地质条件的各个方面,通过分析这些影响,能够正确评价施工区域水文地质条件,降低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水文地质勘察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1)明确地下水位发生幅度变化造成的工程危害。地下水位幅度变化主要包括3种:水位上升、下降以及频繁波动。地下室过于潮湿、工程地基岩土软化、建筑物抗压性较弱等主要是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地质灾害发生、生态环境破坏则主要是地

(教师用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

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认识荒漠化 轻巧记忆 数字法记忆荒漠化的概念 (1)“三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 (2)“三退”——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 (3)“三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4)“二因”——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区域差异 示意图 植被景 荒漠荒漠草原温带草原观 降水量50 mm以下200 mm以下400 mm以下 土地生 自东向西减少 产能力

3.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1)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压力加大。 (2)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的危害 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影响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和原则 (1)内容????? 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 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问题导思 下图是宁夏沙坡头的草方格沙障你知道它的生态作用吗?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训练: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十五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20湖南长沙长郡中学二测]乌鲁米耶湖(下图)位于伊朗西北部,是世界第三大咸水湖,春季湖水相对较深。近年来,该湖面积迅速缩小,面临消失。据此完成1—2题。 1.该湖面积迅速缩小的自然原因是() A.全球变暖,降水变率增大 B.蒸发加剧,入湖水量减少 C.植被破坏,坡面径流增加 D.引水灌溉,水位迅速下降 2.伊朗政府计划拯救乌鲁米耶湖,可行的措施有() ①湖区发展渔业生产②湖区实施人工降雨③增加高山冰雪融水④发展节水农业⑤跨流域调水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②③④ [2019四川遂宁诊断]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1982年至2016年,全球的林木树冠覆盖增加了224万平方千米(相对于1982年,森林覆盖率上升了约7%),裸地覆盖减少了116万平方千米,这些变化集中在山区、温带以及亚热带地区。其中60%的土地变化与人类直接活动有关,40%是由气候变化等间接驱动因素造成的。不少专家坦言,全球森林面积增加未必是好事,因为这表明受农业扩张驱动的森林砍伐会在热带地区越来越突出。据此完成3—5题。 3.导致森林覆盖率上升的农业活动不包括() A.退耕还林 B.围栏放牧 C.弃耕 D.发展立体农业 4.下列地区中,森林覆盖率上升受气候变化因素影响最小的是() A.半干旱气候区 B.高纬地区 C.高山地区 D.亚热带季风区 5.对“全球森林面积增加未必是好事,因为这表明受农业扩张驱动的森林砍伐会在热带地区越来越突出”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远优于其他森林 B.被砍伐的热带森林面积将大于其他新增林地面积 C.热带地区毁林开荒的经济效益低下 D.其他地区森林的经济价值不及热带雨林 (新情境)苏达尔沟是毛布拉孔兑(黄河的支流)一条十分典型的季节性沙漠沟谷,风沙活动强烈。根据地貌、地表沉积物、植被以及景观特征,将苏达尔沟分为上游砒砂岩沟壑区和下游沙地沙丘区。苏达尔沟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其中包括植树种草、沙障设置等内容。读图完成6—8题。

复杂工程环境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及其评价

复杂工程环境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及其评价 发表时间:2016-08-12T15:22:56.5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1期作者:叶辉[导读] 本文以某具体工程A07地块项目岩土工程勘察作为实例,详细分析了复杂工程环境下岩土工程勘察具体方法及其评价。 内江市鸿达交通勘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摘要:岩土工程勘察是进行地基设计的最基本活动,在地基设计以及工程的项目施工中都必须要依赖于岩土工程勘察的地质资料、技术参数以及相关的数据指标。对于岩土工程勘察而言,所收集资料和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对于地基设计的合理性、安全性以及科学性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本文以某具体工程A07地块项目岩土工程勘察作为实例,详细分析了复杂工程环境下岩土工程勘察具体方法及其评价。 关键词:地基设计;岩土工程;勘察;问题;对策 1. 引言 通过现场勘察、岩石取样以及原位测试分析可以知道,在深度范围0.8-23.8 m内是素填、稍湿、杂色、结构松散-稍密。其主要的组成部分为砂、粉质粘土、泥岩碎块石以及少量混凝土碎块或砖块等,碎块石的直径在20-600 mm范围,质量分数约为:55%-65%,整个场地都分布有碎块石,但是西北、西侧以及南西侧较薄,剩下的地方较厚。深度范围为0.5-3.2 m内是粉质粘土,可塑状,灰褐色,无摇震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强度和韧性都中等,分布在局部地段素填土下面。基岩主要为泥岩以及砂岩,其中泥岩为暗紫红色或者紫红色,中厚层状构造泥质结构,部分砂质较重并含灰绿色的条带或者条块,分布在整个场地当中,场地中的主要岩层就是基岩,其中钻孔揭露单层厚度范围为0.35-23 m。砂岩为灰绿色或者青灰色,中厚层状构造细粒结构。矿物成分主要是石英、长石以及少量的云母等,部分夹泥质条带,泥质胶结。整个场地均分布有砂岩,同样也是场地当中的主要岩层,其中钻孔揭露单层厚度范围为0.6-23.9 m。 2. 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 2.1 土层物理力学性质 在对场地进行勘察的时候,针对A07地块的5个钻孔实施了重型动力触探实验,单孔锤击数平均值、厚度加权平均值经过修正之后分别为6.8-8.3和7.3,变异系数为0.556,呈现出来的为稍密状态,不是非常均匀。场地填土呈现出来的也是松散-稍密,均匀性较差。A07地块项目准备建设的范围内粉质粘土层其厚度大约在0.5-3.2 m范围内,厚度比较薄,并且在开挖地下室基坑的时候该层全部被清理,所以没有实施取样试验。结合本地区的经验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定场地内粉质粘土是可塑状压缩性粉质粘土,其中地基的承载能力特征值大约为150 KPa。根据周围环境推断场地内的粉质粘土和素填土会对混凝土以及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或者钢结构造成一定的腐蚀作用[1]。 2.2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 进行勘察的时候选取了3组中等风化砂岩样以及2组泥岩样来实施重度、抗拉、抗剪强度等相关试验。对于中等风化带基岩(岩芯)而言,在其中选取岩石饱和、天然单轴抗压样各30组(总共是3×30=90件),对于微风化带的基岩而言,在其中选取岩石饱和、天然单轴抗压样各10组(总共是3×10=30件),分别实施岩石饱和、天然单轴抗压试验,同时分别选取了泥4组、砂岩3组实施变形试验。对所得到的试验结果结果进行了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对于中等风化带泥岩而言,其变形模量、弹性模量以及泊松比所对应的平均值分为别为:2572.3 MPa、 2919.9 MPa以及0.3,另外,变形模量、弹性模量以及泊松比所对应的参考临近工点取值分别为2495 MPa、3001 MPa以及0.11。对于微风化带泥岩而言,其变形模量、弹性模量以及泊松比所对应的平均值分为别为:2817 MPa、3204.8MPa以及0.33,另外,变形模量、弹性模量以及泊松比所对应的参考临近工点取值分别为5851.8 MPa、6629.9 MPa以及0.21。 3. 工程地质分析评价 3.1 地震效应评价 针对、、以及四个钻孔的剪切波进行了测试,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素填土主要是软弱土,其剪切波速平均值约为134 m/s;粉质粘土主要是中软土,剪切波速平均值约为175 m/s;而场地内的基岩主要为稳定岩石,剪切波速平均值超过了800 m/s。在地下车库侧墙与建筑主体结构脱开的时候,则场地内的主要建筑物共同使用一个地下车库,根据设计地坪高程对场地进行整平处理后基岩出露,为稳定岩石,其中钻孔剪切波速测试结果在500-800 m/s范围内不等。建筑场地类别属于I0类,其中设计特征周期值为0.25 s,该地段非常有利于建筑抗震。在地下车库侧墙与建筑主体结构不脱开的时候,根据设计地坪高程对场地实施整平之后,在西侧、南东侧以及东侧就会出现最厚大约为22.1 m的覆盖层,该覆盖层主要为素填土,等效剪切波速平均值为134 m/s;其他地方的土层厚度非常薄甚至有基岩直接出露的位置。建筑场地类别属于Ⅲ类,其中设计特征周期值为0.45 s,该地段非常不利于建筑抗震。在地下车库侧墙与建筑主体结构脱开并形成独立挡墙的时候,南侧和西侧挡墙位置将形成最厚大约为22.1 m的覆盖层,该覆盖层主要为素填土,等效剪切波速平均值为134 m/s;其他地方的土层厚度非常薄甚至有基岩直接出露的位置。建筑场地类别属于Ⅲ类,其中设计特征周期值为0.45 s,该地段非常不利于建筑抗震。 3.2 边坡稳定性评价 由于A07地块项目准备修建在浅丘斜坡地带,在整平开挖以及修建市政道路的时候,在场地附近形成了高度约为0.5-27 m的土质边坡以及岩土质混合边坡,已经实施了支挡。对现场情况进行调查发现边坡没有变形迹象,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根据设计标高对A07地块场地整平之后,周围会形成环境边坡,可以利用重力式挡土墙对边坡实施支挡,同时压实填土当作持力层。同样根据设计标高整平场地基坑之后,在地下车库周围也会形成岩土质挖方边坡。由于本地块有周围建筑物的支挡结构侵入,所以需要对其实施拆除并采取加固措施。某地铁地段其隧道结构部分已经完工,其结构外边线和钙项目之间的最小距离为27.48 m,所以在进行项目施工以及未来的使用过程中都不会对地铁区间隧道造成明显的影响。某市规划轨道交通地段的隧道结构外边线和该项目之间的最小距离为11.72 m,但是此轨道地区隧道预计在未来才会修建,因此在设计A07地块项目的时候要求重点考虑下面几个问题:(1)在建设地下室支挡结构的时候应该为市轨道规划地段隧道的结构留下足够的空间;(2)在设计地下室支挡结构的时候应该要考虑未来轨道交通地段隧道施工对其造成的影响,确保支挡结构应该能够抵抗隧道开挖导致的附加内力以及变形。因为靠近规划轨道交通区域其回填土的深度将近18 m,同时岩土分界面倾向于轨道方向,因此A07地块项目其基坑支护应该采取刚性支护结构,比如说双排桩板挡墙以及桩板挡墙加预应力锚索等[2-3]。 4. 地基评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