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最新医院感染监测计划(附表)

2020最新医院感染监测计划(附表)

2020最新医院感染监测计划(附表)
2020最新医院感染监测计划(附表)

精选范文及其他应用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20最新医院感染监测计划(附表)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感染监测的管理与要求、监测方法及医院感染监测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有住院床位的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3.1 医院感染监测nosocomi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

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2 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 nosocomial infection incidence per patient-day

是一种累计暴露时间内的发病密度,指单位住院时间内住院患者新发医院感染的频率,单位住院时间通常用1000个患者住院日表示。

3.3 全院综合性监测hospital-wide surveillance

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

3.4 目标性监测target surveillance

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

3.5 抗菌药物antimicrobial agents

具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含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等,部分也可以用于局部)的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咪唑类、喹诺酮类、呋喃类等化学药物。通常不包括抗寄生虫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结核药物和局部使用抗菌药物等。

3.6 抗菌药物使用率usage rate of antibiotic

出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比率。

3.7 抗菌药物使用剂量dose of antibiotic use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每日使用量。

3.8 规定日剂量频数(DDD频数)number of Defined Daily Dose

为某一抗菌药物的总消耗量除以该药的规定日剂量。

4 监测的管理与要求

4.1医院应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与通报制度,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并应将医院感染监测控制质量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

4.2 医院应培养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识别医院感染暴发的意识与能力。发生暴发时应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4.3医院应建立医院感染报告制度,发生下列情况的医院感染暴发,医疗机构应报告所在地的县(区)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包括初次报告和订正报告,订正报告应在暴发终止后一周内完成。报告表见附录A。

4.3.1 医疗机构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于12h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a)5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b)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c)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4.3.2医疗机构发生以下情形时,应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h 内进行报告:

a)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b)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c)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4.3.3 医疗机构发生的医院感染和医院感染暴发属于法定传染病的,还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4.4 医院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监测计划,如年计划、季度计划等。监测计划内容主要包括人员、方法、对象、时间等。

4.5医院应按以下要求开展医院感染监测:

a)新建或未开展过医院感染监测的医院,应先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监测时间应不少于2年。

b)已经开展2年以上全院综合性监测的医院应开展目标性监测。目标性监测持续时间应连续6个月以上。

c)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

4.6 人员与设施

4.6.1人员要求医院应按每200张~250张实际使用病床,配备1名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专职人员应接受监测与感染

控制知识、技能的培训并熟练掌握。

4.6.2 设施要求医院应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完善医院

感染监测系统与基础设施;医院感染监测设施运转正常。

5 监测

5.1 医院感染监测方法根据监测范围,分为全院综合性监

测和目标性监测。

5.1.1 全院综合性监测,具体监测方法按照附录B进行。5.1.2 目标性监测

5.1.2.1 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具体监测方法按照附录C进行。

5.1.2.2 成人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监测,

具体监测方法按照附录D进行。

5.1.2.3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具体监测方法按照附录

E进行。

5.1.2.4 细菌耐药性监测,具体监测方法按照附录F进行。5.2 医院感染调查方法

5.2.1患病率调查,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患病率。具体调查方法按照附录G进行。

5.2.2 临床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帮助了解患者抗菌药病毒学、病理学和血清学检查结果。

5.3.4收集和登记患者基本资料、医院感染信息、相关危险因素、病原体及病原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

□初次□订正

A.1 开始时间:年月日 *至年月

A.2 发生地点:医院(妇幼保健院)病房(病区)

A.3 感染初步诊断:;*医院感染诊断:A.4 可能病原体:;*医院感染病原体:A.5 累计患者数:例, *感染患者数:

A.6 患者感染预后情况:痊愈例,正在治疗例,病危例,死亡例

A.7 可能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接触传

播()、血液体液()、医疗器械(侵入性操作)()、不明(); *传播途径:

A.8 可能感染源:患者、医务人员、医疗器械、医院环境、食物、药物、探视者、陪护者、感染源不明。

*感染源:

A.9 感染患者主要相同临床症状:

A.10 医院环境卫生学主要监测结果:

A.11 感染患者主要影像学检查结果(X光、CT、MRI、B 超):

A.12 感染患者主要病原学检查结果(涂片革兰染色、培养、病毒检测结果、血清学检查结果、同源性检查结果等):

A.13 暴发的详细描述(主要包括暴发开始时间、地点、罹患情况、主要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调查处置经过与效果、暴发原因初步分析、*需要总结的经验等):

报告单位:填表人:报告日期:联系人电话(手机):

详细通讯地址与邮政编码:

填表注意事项:分初次报告和订正报告,请标明并逐项填写,带*号的内容供订正报告时填写。暴发事件的详细描述本表不够时可另附纸填写。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全院综合性监测

B.1 监测对象住院患者(监测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时可包括出院后一定时期内的患者)和医务人员。

B.2 监测内容(最小数据量要求)

B.2.1 基本情况:监测月份、住院号、科室、床号、姓名、

性别、年龄、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住院费用、

疾病诊断、疾病转归(治愈、好转、未愈、死亡、其他)、

切口类型(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

B.2.2 医院感染情况:感染日期、感染诊断、感染与原发疾

病的关系(无影响、加重病情、直接死亡、间接死亡)、医

院感染危险因素(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放射治疗、

抗肿瘤化学治疗、免疫抑制剂)及相关性、医院感染培养标

本名称、送检日期、病原体名称、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B.2.3 监测月份患者出院情况:按科室记录出院人数,按疾

病分类记录出院人数,按高危疾病记录出院人数,按科室和

手术切口类型记录出院人数;或者同期住院患者住院日总数。

B.3 监测方法宜采用主动监测,感染控制专职人员主动、持续地对调查对象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跟踪观察与记录。B.3.1 各医院应建立医院感染报告制度,临床科室医师应及

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

B.3.2 各医院应制定符合本院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

监测计划并付诸实施。

B.3.3 专职人员应以查阅病历和临床调查患者相结合的方式

调查医院感染病例。

B.3.4 医院感染资料的来源,包括以患者为基础和以实验室检查结果为基础的信息。

B.4 资料分析 B.4.1 医院感染发病率

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观察期间危险人群人数

(例次)数同期新发医院感染病例×

100%……(式B.1)

观察期间危险人群人数以同期出院人数替代。 B.4.2 日医院感染发病率

日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数

同期住院患者住院日总发病例(例次)数观察期间内医院感染新

×1000‰……(式B.2)

B.5 总结和反馈 结合历史同期和上月医院感染发病率资料,

对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监测中发现问题,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向临床科室反馈监测结果和分析建议。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

C.1 监测对象 被选定监测手术的所有择期和急诊手术患者。 C.2 监测内容

C.2.1 基本资料 监测月份、住院号、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调查日期、疾病诊断、切口类型(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

C.2.2 手术资料 手术日期、手术名称、手术腔镜使用情况、危险因素评分标准(见表C.1,包括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切口清洁度分类、美国麻醉协会(ASA )评分(见表C.2)、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手术医师。

C.2.3 手术部位感染资料 感染日期与诊断、病原体。

C.3 监测方法

C.3.1 宜采用主动的监测方法;也可专职人员监测与临床医务人员报告相结合;宜住院监测与出院监测相结合。

C.3.2 每例监测对象应填写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

C.4.1 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

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者数

指定时间内某种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数指定时间内某种手术患 ×

100%……(式C.1)

C.4.2 不同危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

某危险指数手术感染发病率=者的手术数

指定手术某危险指数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数

指定手术该危险指数患×100%……(式C.2)

C.4.3 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 C.4.3.1 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

某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手术病例数

某医师在某时期进行的部位感染病例数该医师在该时期的手术×

100%……(式C.3)

C.4.3.2 不同危险指数等级的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

某医师不同危险指数感染发病专率=

级患者手术例数

某医师不同危险指数等例数级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该医师不同危险指数等×100%……(式

C.4)

C.4.3.3 平均危险指数 平均危险指数=

手术例数总和

手术例数危险指数等级)

(?∑……(式C.5)

C.4.3.4 医师调正感染发病专率 医师调正感染发病专率=

等级

某医师的平均危险指数某医师的感染专率

……(式

C.6)

C.5总结和反馈 结合历史同期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监

测中发现问题,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向临床科室反馈监测结果和建议。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成人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监测

D.1 ICU感染

指患者在ICU发生的感染,即患者住进ICU时,该感染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患者转出ICU到其它病房后,?48h内发生的感染仍属ICU感染。

D.2 监测对象 ICU患者。

D.3 监测内容

D.3.1 基本资料监测月份、住院号、科室、床号、姓名、

性别、年龄、疾病诊断、疾病转归(治愈、好转、未愈、

死亡、其他)。

D.3.2 医院感染情况感染日期、感染诊断、感染与侵入性

操作相关性(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医院感染培养标本名称、送检日期、检出病原体名称、药

物敏感结果。

D.3.3 ICU患者日志每日记录新住进患者数、住在患者数、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及使用呼吸机人数、记录临床

病情分类等级及分值(表D.1)。

D.4.1 宜采用主动监测,也可专职人员监测与临床医务人员报告相结合。

D.4.2 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

D.4.3 每天填写ICU患者日志,见表D.2。

D.4.4 ICU患者各危险等级登记表,见表D.3。

表D.2 ICU患者日志

ICU科别: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综合、其他

监测月份:年月

病情分类标准及分值”(表D.1)进行病情评定,每周一次(时间相对固定),按当时患者的病情进行评定。每次评定后记录各等级(A 、B 、C 、D 及E 级)的患者数(见表D.3)。

表D.3 ICU 患者各危险等级登记表

D.5.1 病例感染发病率和患者日感染发病率 病例(例次)感染发病率 =处在危险中的患者数

例次感染患者)(×

100%……(式D.1)

患者(例次)日感染发病率=总住院日数

患者(例次)数

患者感染×

1000‰……(式D.2)

D.5.2 器械使用率及其相关感染发病率 D.5.2.1 器械使用率 尿道插管使用率=

患者总住院日数

尿道插管患者日数

×100%……(式D.3)

中心静脉插管使用率=患者总住院日数

中心静脉插管日数×100%……(式D.4)

呼吸机使用率=患者总住院日数

使用呼吸机日数 ×100%……(式D.5)

总器械使用率=患者总住院日数

总器械使用日数 ×100%……(式D.6)

D.5.2.2 器械相关感染发病率

泌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发病率=

患者尿道插管总日数

感染人数

尿道插管患者中泌尿道×1000‰……(式

D.7)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数

患者中心静脉插管总日流感染人数

中心静脉插管患者中血

×1000‰……(式D.8)

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发病率=患者使用呼吸机总日数

炎人数

使用呼吸机患者人中肺×

1000‰……(式D.9)

D.5.3 调整感染发病率

D.5.3.1 平均病情严重程度(分)

平均病情严重程度(分)=

患者总数

每周参加评定的标准评定的患者总分值

每周根据临床病情分类ICU ……(式

D.10)

D.5.3.2 调整感染发病率

调整感染发病率=平均病情严重程度

感染率

例次患者)(

……(式

D.11)

D.6 总结和反馈 结合历史同期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监测中发现问题,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向临床科室反馈监测结果和分析建议。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

E.1 新生儿病房(包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发生在新生儿病房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感染。

E.2 监测对象 新生儿病房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观察、诊断和治疗的新生儿。 E.3 监测内容

E.3.1 基本资料 住院号、姓名、性别、天数、出生体重(BW ,分≤1000g, 1001g ~1500g,

1501g ~2500g,>2500g 四组。以下体重均指出生体重)。 E.3.2 医院感染情况 感染日期、感染诊断、感染与侵入性操作相关性(脐或中心静脉插管、使用呼吸机)、医院感染培养标本名称、送检日期、检出病原体名称、药物敏感结果。

E.3.3 新生儿日志按新生儿体重每日记录新住进新生儿数、住在新生儿数、脐或中心静脉插管及使用呼吸机新生儿数。

E.4 监测方法

E.4.1 宜采用主动监测;也可专职人员监测与临床医务人员报告相结合。

E.4.2 新生儿发生感染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

E.4.3 填写新生儿病房日志(表E.1)和月报表(表E.2)。

表E.1 新生儿病房日志

监测月份:年月

室月报表

监测时间年月

E.5.1 日感染发病率

不同体重组新生儿日感染发病率=日数

不同出生体重组总住院生儿数

不同出生体重组感染新×1000‰……(式E.1)

E.5.2 器械使用率及其相关感染发病率 E.5.2.1 器械使用率

不同体重组新生儿血管导管使用率=

院日数

不同体重组新生儿总住中心静脉导管使用日数

不同体重组新生儿脐或×100% ......(式E.2)

不同体重组新生儿呼吸机使用率=院日数

不同体重组新生儿总住呼吸机日数

不同体重组新生儿使用

×100%......(式E.3) 日数

不同体重组新生儿住院呼吸机)应用日数(血管导管不同体重组新生儿器械 ×100% ......(式E.4)

E.5.2.2 器械相关感染发病率

静脉插管日数

脐或中心不同体重组新生儿儿数静脉插管血流感染新生脐或中心不同体重组×1000‰

......(式E.5)

不同体重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

不同体重组新生儿

总器械使用率 不同体重组新生儿血管导

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

= =

呼吸机日数

不同体重组新生儿使用新生儿肺炎人数

不同体重组使用呼吸机×1000‰

……(式E.6)

E.6 总结和反馈 结合历史同期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监测中发现问题,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向临床科室反馈监测结果和建议。

2020最新医院感染监测计划(附表)

精选范文及其他应用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20最新医院感染监测计划(附表)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感染监测的管理与要求、监测方法及医院感染监测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有住院床位的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3.1 医院感染监测nosocomi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 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2 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 nosocomial infection incidence per patient-day 是一种累计暴露时间内的发病密度,指单位住院时间内住院患者新发医院感染的频率,单位住院时间通常用1000个患者住院日表示。 3.3 全院综合性监测hospital-wide surveillance

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 3.4 目标性监测target surveillance 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 3.5 抗菌药物antimicrobial agents 具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含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等,部分也可以用于局部)的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咪唑类、喹诺酮类、呋喃类等化学药物。通常不包括抗寄生虫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结核药物和局部使用抗菌药物等。 3.6 抗菌药物使用率usage rate of antibiotic 出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比率。 3.7 抗菌药物使用剂量dose of antibiotic use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每日使用量。 3.8 规定日剂量频数(DDD频数)number of Defined Daily Dose 为某一抗菌药物的总消耗量除以该药的规定日剂量。 4 监测的管理与要求 4.1医院应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与通报制度,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并应将医院感染监测控制质量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 4.2 医院应培养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识别医院感染暴发的意识与能力。发生暴发时应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年度工作计划99959

2015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搞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保障医疗安全,认真落实《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今年主要搞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每半年对各科室使用紫外线灯管进行强度监测。 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根据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实施细则及抗菌药物合理管理办法”,对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每季度调查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每月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进行考核,逐步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规范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三、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加强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院感意识,进行分层次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主要计划培训以下内容: 1、院感相关知识及个人防护知识; 2、对护理人员主要为无菌技术及消毒隔离知识,医疗废物管理等; 3、对全院人员进行手卫生,医疗垃圾的分类、职业暴露防护; 四、强化手卫生管理 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加强各级医务人员手卫生培训及宣传,完善手卫生设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和依从性。 五、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管理 加强医务人员卫生安全职业防护工作,增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认真落实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确保员工职业安全。 六、加强医院消毒药械及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审核工作。定期对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药械的使用及证件进行检查。 七、病区环境卫生及医疗废物监督管理: 1、按照二级乙等医院的管理要求,病房地面拖洗工具专用,各病房不交叉使用,对病区清洁用具要求:每天结束后进行清洗消毒,悬挂晾干,并定期进行保洁效果评价。 2、对病区环境保洁工作开展全面考核和监督,制定室内、室外卫生检查考核表。 3、护理部、感染管理科加强对洗衣房的管理与考核。4、定期督查医疗垃圾分类收集及消毒处理情况,监督管理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消毒毁形、回收焚烧处理等工作。 2014年12月20日篇二:最新2015年医院感染工作计划 篇三:2015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2015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为加强我院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保障病人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维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结合我院实际,制定2015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依据国家及卫生部颁布的有关医院感染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不断修订、完善、落实我院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制度、措施、流程等。 1、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三级医院感染管理体系,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各项控制措施及流程。 2、进一步完善、落实医院感染管理会议制度: (1)至少每半年召开一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并进行总结。 (2)遇到问题随时召开专题会议,充分发挥委员会的领导和决策能力。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 医院工作计划)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W-JH-038050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work plan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一 医院院内感染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为确保医疗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参照省卫生厅二甲医院院感工作评审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加强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每日收集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搞好结核病转诊管理: 1、随时签收传染病疫报告卡,并在签收的同时审卡填报内容,保证内容完整; 2、每日查阅检验科、放射科阳性结果登记本,发现漏报及时通知相关科室补报。 3、认真做好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的疫情管理和报告的检查工作,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搞好疫情调查工作。 二、做好院内感染监测: 1、控制感染率:强调院内感染控制的重要性,加强对各科室院感质控人员的基础培训。

2、每月对重点科室进行环境卫生学等五项监测,其余科室不定期检查自测情况。 3、根据《消毒供应中心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器械的清洗、消毒和保养工作进行监督检测。 三、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纳入本年度工作重点。采取请专家及院内讲座形式进行全员培训,试卷考核,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范意识。落实岗前培训,培训内容涉及: 1、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2、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知识; 3、对护理人员主要培训内容为消毒隔离知识、医院内感染的预防控制及医疗垃圾的分类收集; 4、医护人员手卫生消毒、保洁人员的工作要求、消毒灭菌的基本常识、清洁程序及个人防护措施等。 四、做好医疗废物的管理与监督工作: 定期督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等制度,杜绝泄漏事件。每月查阅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暂存地及消毒登记本,发现漏项及时填补。 五、对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每半年监测一次照射强度。 六、完善医院感染与预防控制的相关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二 健全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规范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按照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认真督导规章制度落实情况。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医疗安全。

2021年医院感染年度计划

在新的一年里,医院感染管理将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障病人安全的目标认真抓好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如何制定工作计划下面是医院感染年度计划,欢迎阅读。 医院感染年度计划篇一 一、加强教育培训 1、科室每月组织一次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并做好记录。 2、院感科全年组织院感知识讲课两次,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全员培训,试卷考核,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范意识。 3、落实新职工岗前培训。 4、对卫生员进行医疗废物收集及职业防护知识培训。 5、院感专职人员参加省、市级举办的院感继续教育培训班,以了解全省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发展的新趋势,新动态,提高我院感染管理水平。 二、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评价 1、各科使用的消毒液根据性能按时更换,器械按规定及时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使用中的各种导管按规定进行消毒更换。 2、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工作,不定期下科室检查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性。 三、加强院感监测,实行医院暴发预警报告 1、严格《医院手术部位管理规范》执行,每月进行手术切口感染监测。 2、充分发挥临床监控管理小组作用,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落实 24 小时报告制度。 3、临床出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同类病例 3 例)实行医院感染暴发预警报告,分析并调查传染源,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传播途径,杜绝恶性院感案件的发生。 4、做好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工作,各科室将每次出现的职业暴露及损伤的人员上报院感科,院感科做好登记,保护易感人群,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四、严格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远送、储存、外运管理,杜绝泄漏事件 1、医疗废物按要求分类放置,密闭,包装袋有标识,出科有登记,专人回收

年度检验科医院感染监控工作计划

2018年度检验科医院感染监控工作计划为进一步做好检验科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工作,保证院感工作的落实,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管条例》,在医院院感科的管理及指导下,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学习培训 1、组织科室工作人员进行感染知识的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实验室医疗废物废水处理程序、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等。增强全科工作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2、计划派人参加每年一次的“医院感染控制培训”会议。 3、科室每月组织一次“院感知识学习培训”,并进行院感工作自查,对自查的问题提交科室“质量安全追踪”会上进行讨论,并制定持续改进措施。 二、医疗废物管理 1、做好医疗废物的交接及处理,科室安全技术主管对每月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及消毒处理登记情况进行检查,督导整改。 2、督促保洁员做好实验室的清洗、消毒和垃圾收集运送工作,各实验室工作人员每天检查保洁员做完相关工作后的签字记录。 3、根据《消毒技术规范》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规范使用高压灭菌器,并按规范进行效果监测、登记。 4、病原微生物室每日做好耐药菌株的使用、监测、记录工作。 5、对科室消毒用品的有效性进行监测,采取专人监测方法,有效避免了监测漏洞。 三、医院院感监测 1、配合院感科,做好每月重点科室院感监测,计划每月15号进行监测。 2、在院感科的组织下,由细菌室工作人员,对院感监测物品进行采样。 3、每月对院感数据进行统计,并上报院感科。 4、配合药剂科,做好医院抗生素使用和微生物标本的统计工作。 5、配合院感科做好院感的应急监测和采样工作。 四、持续改进 1、根据科室制定的医院感染监控工作计划,科室安全主管进行年度、季度、月、日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科主任汇报。能及时解决处理的问题,科主任与安全技术主管协商后及时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科主任应向院感科汇报,并提交科室讨论会讨论,以达到最终解决问题。 2、对检查中出现的违反登记管理现象的人和事,科室安全技术主管及科主任有权进行相应的处罚。 3、制定“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预案”及“医院感染暴发监测应急预案”,计划组织一至二次相对应的演练。 检验科2018年1月2日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篇一: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内容,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有效的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防范医院感染,配合三级中医院的评审,今年计划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及《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中相关医院感染质量管理内容,并针对20XX年自治区卫生厅、银川市卫生局等检查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修订各部门考核细则,依据考核细则将平时考核与月底考核相结合,加强考核力度,进一步规范各项工作。 二、开展医院感染监测 1、全面综合性监测开展规范的医院感染前瞻性监测,通过对具有高危因素的病人临床病例资料的查询、检验科细菌培养结果的查阅、临床查看病人等,及时发现院内感染病例,督促医生填报医院感染卡,并及时发现可疑暴发的线索。 2、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逐步规范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及时反馈信息给临床科室,为降低手术部位感染提供可靠信息。 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 在开展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基础上,尝试开展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监测。 4、开展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配合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20XX年的全国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8月筹备,9月开展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1次,将调查结果上报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 5、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 加强同检验科及临床科室联系,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及时指导、监督科室采取消毒、隔离措施,严防多重耐药菌的医院内感染及暴发发生。 三、感染病例汇总、上报院感基地 每月对出院病例按疾病分类及医院感染病例统计汇总,按规定向院感基地上报院内感染监测报表。 四、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 针对重点科室、重点病人,通过对检验科细菌培养检测结果的查询,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加强对临床科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监督与指导,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范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 五、加强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管理 1、根据《三级医院评审细则》的要求对重点区域包括手术室、治疗室换药室等物表、医务人员手、消毒灭菌物品及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进行细菌含量监测,每月1次。 2、消毒、灭菌后的胃肠镜、宫腔镜、腹腔镜及口腔科器械每月监测1次。 3、紫外线灯管的强度监测,由科室每半年监测一次并有记录,于月考核时检查。 4、平时及每月考核时对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用试纸进行浓度监测(随机)。 对监测不合格的科室协助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加强监督管理。 六、加强院感知识的培训 1、以科室为单位,由院感小组开展每月1次的院感知识学习,月底考核时以提问形式考核,使院感知识培训落到实处。 2、邀请外院专家来院及本院专职管理人员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三级医院评审院感防控

医院感染监测项目

如:三级综合性医院,医院感染监测项目,至少包括: 一、疾病监测 1.呼吸机相关肺炎V AP发病率监测(发病密度,即每1000插管日中V AP的例数) 2.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监测(发病密度,即每1000插管日中CRBSI的例数) 3.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RUTI发病率监测(发病密度,即每1000插管日中CRUTI的例数) 4.常见手术的SSI发病率(可以从最常见的10-20种手术监测开始) 5.每年一次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二、重要预防方法依从性监测 1. 手卫生依从性 2. 制订中国预防V AP、CRBSI、CRUTI和SSI的bundle,定期抽查监测这些bundle的依从性 三、抗菌药物应用与耐药菌监测 1. 抗菌药物使用监测(药剂科负责统计,感控科协助上报?) 2. 耐药菌监测(微生物科负责统计,感控科协助上报?) (1)金葡菌中,MRSA所占比例 (2)肠球菌中,耐万古霉素的比例 (3)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耐三代头孢菌素的比例 (4)肠杆菌科细菌中,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比例 (5)鲍曼不动杆菌中,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比例 四、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监测 1.住院病人治疗性使用限制类抗菌药物前,微生物培养标本的送检率 2.住院病人治疗性使用特殊类抗菌药物前,微生物培养标本的送检率 3.体温>39℃住院病人中,血培养标本送检率 4.每1000深静脉留置导管日中,血培养标本送检瓶数 5.每1000气管插管日(含气切导管)中,下呼吸道标本送检次数 6.每1000留置导尿管日中,尿标本送检次数 7.至少在1个ICU(外科或综合ICU)的10个物体表面采样培养,统计MRSA和耐碳青霉烯的鲍曼不动杆菌阳性标本数。 暂时想到这一些,欢迎大家提出修改意见。

医院感染工作计划完整版

医院感染工作计划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8年团旺中心卫生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根据医院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并结合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实际,特制订2018年医院感染管理。 一、积极学习落实好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各种医院感染相关文件 二、根据我院实际情况修订医院感染管理相关部门的管理制度及各项职责 三、加强质量控制,杜绝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 1、落实医院感染管理会议制度,至少每半年召开一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讨论解决我院院感管理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总结、布置工作。 2、充分发挥医院感染管理体系作用,特别是科室感控小组的作用,通过强化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培训,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杜绝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生。 四、开展医院感染培训工作 1、制订院感知识学习培训计划,院感办每季度培训一次,科室每月培训一次。相关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做到培训有签到、课件、考核、总结,培训资料齐全。 2、关注我省市举办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培训信息,及时请示领导,派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参加培训,不断提高院感专职人员业务水平和院感管理水平。 五、持续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工作 1、督导医院感染病例按要求上报院感办,每月检查出院病例,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出院病人进行漏报率调查,另外每月7号前对上月临床发热病人应用抗生素的病例进行筛查,检查逐步使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化,减少医院感染漏报率,发现漏报病例与当月绩效挂钩。 2、根据卫计委《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和等级评审核心条款4.17.3.1的要求,继续开展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每年一次)。 3、开展多重耐药菌监测的培训,了解多重耐药菌监测的相关知识,强化病原学监测意识,提高送检率,及早发现多重耐药菌流行趋势。 六、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每月对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写出书面反馈意见,由检查者和被查科室负责人签字,反馈单一式两份,督促整改,持续改进,保障医疗安全。 七、强化手卫生管理、开展手卫生宣传日活动

医院感染综合监测方案

医院感染全面综合性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1、了解全院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和医院感染相关信息。 2、为医院的感染预防工作提供思路。 3、评价预防控制效果,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二、监测对象 2016年全部住院病人。全院7个临床科室,所有医院的医务人员、后勤人员、食堂人员、保洁人员,不包括患者家属及外来的临时访问人员。 三、监测方法 全面综合性监测,是对全院所有病人的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综合性监测。 四、监测实施 1.采取主动监测方式,由病房的医护人员去发现和报告医院感染病例及相关事件。临床医生及时将诊断为医院感染的病例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进行核实确认。 2.感染部位的确定参照卫生部(医发[2001]2号)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3.以查阅病历和临床调查患者相结合的方式调查感染病例,重点查阅各种病人的病历和护理记录,注意其是否有医院感染的指征如发

热、WBC增多、使用抗菌素菌药物等,各种病原学、影像学如CT扫描、X线、超声波以及血清学、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均可作为诊断医院感染的参考依据;必要时检查病人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不清楚的病历可以和管床医生进行沟通,必要时可进行科室讨论。 五、监测相关定义 1.诊断标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卫生部2001年) 2.医院感染监测:是指长期地、系统地、连续地观察、收集和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的人群中的发生和分布及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单位和个人,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宏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六、监测数据统计 1.某一时期医院感染发生率(我院的小于8%) 医院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病例数/医院出院病例数×100% 医院感染例次发生率(%)=医院感染例次病例数/医院出院病例数×100% 2.某一时期医院感染部位构成 3. 医院感染高危科室分布及原因(某一个时期科室的感染率) 科室感染发生率(%)=科室感染病例数/科室出院病例数×100% 4.危险因素分析 5.统计本月或本季度的药敏送检率,不同种类病原菌的构成比。 6. 数据的整理、分析、比较及反馈 (1)专人负责,每日填写,避免遗漏,及时整理完善数据。

基层医院感染工作计划

基层医院感染工作计划 xx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医疗质量万里行”这个主题,切实开展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我区的院感管理工作刚刚起步,各基层医院存在很多薄弱环节。针对____年我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以及国内外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要求,制订以下工作计划:一、加强对基层医院的指导作用,杜绝恶性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发生。 逐渐加强全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充分发挥院感质控中心的作用,综合性医院要带动乡村卫生院、民营医院,以先进带动后进,以点带面,把院感工作延伸到区、乡各级各类医院。认真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各级医院狠抓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工作,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无菌操作及其他相关的技术规范,加强消毒灭菌、隔离措施及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工作,完善院感暴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杜绝恶性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的发生。 二、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专(兼)职人员要有高度的敏锐性,充分准备,沉着应对,科学防控。 三、开展全面综合性医院感染率监测。床位数大于100张的综合性医院要进行医院感染率综合性调查监测,以前瞻性调查为主,结合回顾

性调查,及时发现院感流行先兆,杜绝院感流行事件发生。 四、积极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要求,加强重点科室、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力度,并纳入质控检查的内容。 各家医院要充分重视重点科室和部门(ICU、内镜室、手术室、供应室、产婴室、新生儿室等)的医院感染管理,今年重中之重是消毒供应室的院感管理,规范器械清洗消毒,杜绝交叉感染的发生。 五、继续深化绿色医院建设与医疗废弃物管理。 积极在各家医院倡导绿色医院活动,在区卫生监督所的共同支持下,进一步检查与督促各级医院规范医疗废弃物的收集、运送、储存工作,落实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六、注重组织落实和队伍建设,鼓励参加盛市举办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与岗位培训,提高专兼职人员业务素质与管理能力。 为进一步提高专业队伍业务素质,要求各家医院专兼职人员上岗两年内完成上岗培训,即参加盛市院感质控中心举办的岗位培训班,并颁发上岗证书。部分医院今年必须完成上岗培训,自身提高是永恒的主题,要向学习型组织看齐。今年计划全区院感方面的知识培训1-2次。 七、加强与其他质控中心、卫生行政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加强感

科室感染管理计划科室医院感染工作计划总结范文

2018科室感染管理年度计划_科室医院感染工作 计划 2018科室感染管理年度计划篇(一) 结合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及我院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要求,为提高我科院内感染管理质量为目标,我科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和《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文件与规定,制定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计划如下: 一、完善管理体系,发挥体系作用 1.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职责,落实任务,重新调整充实临床科室感染监控小组,完善三级网络管理体系。

一门诊院内感染控制小组 组长 副组长: 医生院内感染控制成员: 护士院内感染控制成员: 2. 将医院感染管理部分加入了我科医疗护理质量督察中,制订相应奖惩办法。 3. 制定月计划、周安排,日重点,在实施的同时做好

记录备案。 二、医院感染监测方面 1、病历监测:控制感染率并减少漏报 2、环境监测方面;对门诊环境、空气、衣物、医务人员手、消毒液、无菌物品定期监测。 3、消毒灭菌监测:每日对全科使用中消毒液进行监测;对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进行监测,并执行照射小时数登记,定期更换,以确保消毒质量。每周对我科使用的消毒剂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和物品进行自查。 4、抗生素使用调查

定期对全科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检查,防止滥用抗生素。 三、门诊严格实行分诊制度。 四、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等制度杜绝泄漏事件。 七、多渠道开展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院感意识。 八、对发生的院内感染及时完成上报。 九、采取多种形式的感染知识的培训:将集中培训与晨会科室培训有机结合,增加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提高院感意识。

十、将手卫生与职业暴露防护问题纳入我科院内感染控制工作中的重点,加强手卫生及职业暴露防护。 2018科室感染管理年度计划篇(二) 为了保护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避免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出现,在本年度要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监测。特制定以下监测计划: 1、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 在本年度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每月要不断深入临床科室及相关部门进行前瞻性医院感染监测,每日收集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和各科沟通、核实医院感染诊断,并查找引起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时发现医院感染及医院感染的聚集性发生,及时分析感染原因,查找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并对医院感染事件进行持续监测。最大限度的减少医院感染发生,避免医院感染暴发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医院感染全面综合性监测方案

2013左旗医院 医院感染全面综合性监测方案 1 监测目的 了解全院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和医院感染相关信息。 2 监测对象 2013年全部住院病人。 3 监测方法 全面综合性监测,是对全院所有病人的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综合性监测。 4 监测实施 4.1采取主动监测方式,由病房的医护人员去发现和报告医院感染病例及相关事件。临床医生及时将诊断为医院感染的病例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进行核实确认。 4.2感染部位的确定参照卫生部(医发[2001]2号)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4.3以查阅病历和临床调查患者相结合的方式调查感染病例,重点查阅各种病人的病历和护理记录,注意其是否有医院感染的指征如发热、WBC增多、使用抗菌素菌药物等,各种病原学、影像学如CT 扫描、X线、超声波以及血清学、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均可作为诊断医院感染的参考依据;必要时检查病人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不清楚的

病历可以和管床医生进行沟通,必要时可进行科室讨论。 5 监测相关定义 5.1诊断标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卫生部2001年) 5.2医院感染监测:是指长期地、系统地、连续地观察、收集和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的人群中的发生和分布及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单位和个人,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宏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6 监测数据统计 6.1医院感染发生率 6.2医院感染部位构成 6.3 医院感染高危科室分布及原因 6.4Ⅰ类切口感染率 6.5危险因素分析 6.6医院感染病原体特点及耐药规律 7 数据的整理、分析、比较及反馈 7.1专人负责,每日填写,避免遗漏,及时整理完善数据。 7.2如发现数据缺失,及时查找和分析原因(人的因素、概念、流程、方法),并采取改善措施。 7.3反馈监测资料每3个月对监测指标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监测中发现的问题,报告医院感染委员会并向临床科室反馈监测结果和分析建议。 7.4将医院感染率与全国医院感染相关资料进行比较。若感染率

医院感染年度计划

医院感染年度计划 医院感染年度计划篇一 一、加强教育培训 1、科室每月组织一次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并做好记录。 2、院感科全年组织院感知识讲课两次,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全员培训,试卷考核,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范意识。 3、落实新职工岗前培训。 4、对卫生员进行医疗废物收集及职业防护知识培训。 5、院感专职人员参加省、市级举办的院感继续教育培训班,以了解全省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发展的新趋势,新动态,提高我院感染管理水平。 二、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评价 1、各科使用的消毒液根据性能按时更换,器械按规定及时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使用中的各种导管按规定进行消毒更换。 2、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工作,不定期下科室检查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性。 三、加强院感监测,实行医院暴发预警报告 1、严格《医院手术部位管理规范》执行,每月进行手术切口感染监测。 2、充分发挥临床监控管理小组作用,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落实24 小时报告制度。 3、临床出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同类病例 3 例)实行医院感染暴发预警报告,分析并调查传染源,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传播途径,杜绝恶性院感案件的发生。 4、做好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工作,各科室将每次出现的职业暴露及损伤的人员上报院感科,院感科做好登记,保护易感人群,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四、严格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远送、储存、外运管理,杜绝泄漏事件 1、医疗废物按要求分类放置,密闭,包装袋有标识,出科有登记,专人回收有签字,送医疗废物暂存处集中放置。 2、医疗废物转移单由专职人员填写,并保存存根备查。 医院感染年度计划篇二 1、每季度组织两次院感知识培训: 通过讲课、座谈、观看宣传片等方式,培训内容包括:医院感染概论、诊断标准及监测;细菌耐药及抗生素合理利用、医院消毒灭菌及无菌操作技术;手卫生与感染控制;医院感染暴发和处理步骤;重点是侵入性操作相关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2、确切落实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 监控率达100%,发现院感及时填表并报感染科;督促床位医师及时进行有关病原学检查、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发现有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时,立即包括感染科,立即隔离、救治病人,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协助流行病学调查,杜绝医院感染病例蔓延。 3、加强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 科室接到“多重耐药菌”报告后,监督床位医师在长期医嘱栏下文字医嘱(接

2017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2017 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及《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结合我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现状,制定本年度工作计划。 一.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目标要求 1、医院感染发病率≤ 8% 2、医院感染漏报率≤ 20% 3.一类手术切口感染率≤ 0.5% 4.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5.环境卫生学监测总合格率100, 6.逐步提高手卫生依从率,洗手方法正确率≥95%. 7.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标本送检率≥50% 8.医院感染暴发为“ 0” 二.具体实施措施 (一)深化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的三级管理职能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 2 次,对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进行部署、检查评估,对医院感染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形成决议,并监督执行。在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指导下,医 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的一切有 关院感工作的决议,每月对临床医技科室进行检查、督导。各临床医 技科室的感染监控小组负责科室日常感控措施落实,每月进行一次科室自查,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二)完善医院感染监测,进行全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 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进行汇总分析后通过院感通讯的形式向各科 室反馈院感监测情况。 1.全面综合性监测 (1)医院感染病例监 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监测。要求临床医师熟练掌握其诊断标准,改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监测意识。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反馈给科室。 (2)利用调查医院感染现患率的方法,全年进行1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现患率,通过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及 时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目标性监测 (1)开展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 根据我院制定的《多重耐药菌多部门联合管理制度》,要求临床科室及时送病原学标本,检验科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按照《多重耐 药菌预防与控制方案》,立即电话报告院感科、临床科室,院感科专 职人员现场检查指导,提出干预措施,并检查监督执行情况。 (2)开展一类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 我院对Ⅰ类(清洁)手术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由手术医师填写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如果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病例,则填报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表向院感管理科报告。院感科专职人员现场检查指导,提出干预措施,并检查监督执行情况。严格执行各项标准操作规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汁划 篇一: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内容,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有效的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防范医院感染,配合三级中医院的评审,今年计划从以下几方而开展工作: 一、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及《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中相关医院感染质量管理内容,并针对20XX年自治区卫生厅、银川市卫生局等检査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修订各部门考核细则,依据考核细则将平时考核与月底考核相结合,加强考核力度,进一步规范各项工作。 二、开展医院感染监测 1、全而综合性监测开展规范的医院感染前瞻性监测,通过对具有高危因素的病人临床病例资料的查询、检验科细菌培养结果的查阅、临床查看病人等,及时发现院内感染病例,督促医生填报医院感染卡,并及时发现可疑暴发的线索。 2、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逐步规范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及时反馈信息给临床科室,为降低手术部位感染提供可靠信息。 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査 在开展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基础上,尝试开展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吊I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监测。 4、开展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査 配合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20XX年的全国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査。8月筹备,9月开展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1次,将调查结果上报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 5、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 加强同检验科及临床科室联系,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及时指导、监督科室采取消毒、隔离措施,严防多重耐药菌的医院内感染及暴发发生。 三、感染病例汇总、上报院感基地 每月对出院病例按疾病分类及医院感染病例统讣汇总,按规定向院感基地上报院内感染监测报表。 四、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 针对重点科室、重点病人,通过对检验科细菌培养检测结果的查询,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加强对临床科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监督与指导,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范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 五、加强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管理 1、根拯《三级医院评审细则》的要求对重点区域包括手术室、治疗室换药室等物表、医务人员手、消毒火菌物品及使用中的消毒剂、火菌剂进行细菌含量监测,每月1次。 2、消毒、火菌后的胃肠镜、宫腔镜、腹腔镜及口腔科器械每月监测1次。 3、紫外线灯管的强度监测,由科室每半年监测一次并有记录,于月考核时检查。 4、平时及每月考核时对使用中的消毒剂、火菌剂用试纸进行浓度监测(随机)。 对监测不合格的科室协助分析原因,提岀整改措施并加强监督管理。 六、加强院感知识的培训 1、以科室为单位,由院感小组开展每月1次的院感知识学习,月底考核时以提问形式考

2021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5篇

2021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5篇 篇一:2021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实施方案 2021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医院感染管理科2021年1月1日(本院内部文件) 篇二:2021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2021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计划与实施措施 在所领导班的领导与支持下,巩固2021年的工作成果,进一步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及行业标准,为临床诊疗安全做好保障工作。 一认真做好医院感染各项工作制度的落实工作 健全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按照医院感染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各项工作,并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认真督导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医疗安全。 1、加强组织领导,巩固健全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保障。 2、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制度,至少每半年一次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遇到问题随时召开专题会议,充分发挥委员会的领导和决策能力。 3、进一步完善感控科与多部门合作机制,相互协调,积极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日常化、规范化。 4、督促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认真履行职责,及时监控各类感染环节,及时预见可能发生的医院感染,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监督检查本科室医师的诊疗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落实消毒隔离和标准预防各项措施,保障医疗安全。 二、严格监测和监督工作 1、科室要重视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工作,避免出现医院感染流行爆发。要求临床医生熟练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务人员要提高对医院感染病例监测重要性的认识,自觉有效地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感控科人员每月对出院病历进行检查、审阅,发现医院感染疑似病例及时与专家探讨,确认后及时纠正漏报现象,并将汇总、分析情况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

2020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3

2020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3 【--医院工作计划】 计划本身是对工作进度和质量的考核标准,对大家有较强的约束和督促作用。所以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为大家带来的2020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0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一健全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规范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认真督导规章制度落实情况。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医疗安全。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前提. 2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制度,至少每半年一次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遇到问题随时召开专题会议,充分发挥委员会的领导和决策能力。 3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多部门合作机制积极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与相关科室积极配合,相互协调,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4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加强管理及时监控各类感染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监督检查本科医师合理用药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落实消毒隔离和标准预防各项措施,保障医疗安全。 二严格监测和监督工作 1医院感染的监测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实行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要求临床医师熟练掌握其诊断标准,改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监测意识。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反馈给科室。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做书面汇报,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特殊情况及时报告和反馈。 2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每月进行消毒、灭菌、环境卫生学监测,对临床科室使用中的消毒液、医务人员的手、物体表面、室内空气、高压灭菌锅进行定期和不定期随机抽样监测。 3开展医院致病菌和耐药率监测,定期向各临床科室反馈,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高医院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水平.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篇一】 结合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及我院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要求,为提升我科院内感染管理质量为目标,我科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和《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文件与规定,制定相对应的院内感染控制计划如下: 一、完善管理体系,发挥体系作用 1.为进一步增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职责,落实任务,重新调整充实临床科室感染监控小组,完善三级网络管理体系。 一门诊院内感染控制小组 组长 副组长: 医生院内感染控制成员: 护士院内感染控制成员: 2.将医院感染管理部分加入了我科医疗护理质量督察中,制订相对应奖惩办法。 3.制定月计划、周安排,日重点,在实施的同时做好记录备案。 二、医院感染监测方面 1、病历监测:控制感染率并减少漏报 2、环境监测方面;对门诊环境、空气、衣物、医务人员手、消毒液、无菌物品定期监测。 3、消毒灭菌监测:每日对全科使用中消毒液实行监测;对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实行监测,并执行照射小时数登记,定期更换,以确保消毒质量。每周对我科使用的消毒剂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和物品实行自查。 4、抗生素使用调查

定期对全科抗生素使用情况实行检查,防止滥用抗生素。 三、门诊严格实行分诊制度。 四、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等制度杜绝泄漏事件。 七、多渠道展开培训,提升医务人员院感意识。 八、对发生的院内感染即时完成上报。 九、采取多种形式的感染知识的培训:将集中培训与晨会科室培训有机结合,增加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提升院感意识。 十、将手卫生与职业暴露防护问题纳入我科院内感染控制工作中的重点,增强手卫生及职业暴露防护。 【篇二】 在新的一年里,医院感染管理将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增强医院感染管理,提升医疗护理质量,保障病人安全的目标认真抓好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特制定20xx年院感工作计划如下: 一、增强教育培训 1、科室每月组织一次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并做好记录。 2、院感科全年组织院感知识讲课两次,采取多种形式实行全员培训,试卷考核,提升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范意识。 3、落实新职工岗前培训。 4、对卫生员实行医疗废物收集及职业防护知识培训。 5、院感专职人员参加省、市级举办的院感继续教育培训班,以了解全省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发展的新趋势,新动态,提升我院感染管理水平。 二、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增强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评价1、各科使用的消毒液根据性能按时更换,器械按规定即时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使用中的各种导管按规定实行消毒更换。

最新医院感染综合监测方案

医院感染全面综合性监测方案 监测目的 1、了解全院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和医院感染相关信息。 2、为医院的感染预防工作提供思路。 3、评价预防控制效果,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二、监测对象 2016 年全部住院病人。全院7 个临床科室,所有医院的医务人员、后勤人员、食堂人员、保洁人员,不包括患者家属及外来的临时访问人员。 监测方法 全面综合性监测,是对全院所有病人的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综合性监测。 四、监测实施 1.采取主动监测方式,由病房的医护人员去发现和报告医院感染病例及相关事件。临床医生及时将诊断为医院感染的病例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进行核实确认。 2.感染部位的确定参照卫生部(医发[2001]2 号)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3.以查阅病历和临床调查患者相结合的方式调查感染病例,重点 查阅各种病人的病历和护理记录,注意其是否有医院感染的指征如发热、WBC 增多、使用抗菌素菌药物等,各种病原学、影像学如CT 扫描、X线、超声波以及血清学、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均可作为诊断医院感染的参考依据;必要时检查病人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不清楚的病历可以和管床医生进行沟通,必要时可进行科室讨论。 五、监测相关定义

1.诊断标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卫生部2001 年) 2.医院感染监测:是指长期地、系统地、连续地观察、收集和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的人群中的发生和分布及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单位和个人,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宏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六、监测数据统计 1.某一时期医院感染发生率(我院的小于8%) 医院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病例数/医院出院病例数X 100% 医院感染例次发生率(%)=医院感染例次病例数/医院出院病例数 X100% 2.某一时期医院感染部位构成 3.医院感染高危科室分布及原因(某一个时期科室的感染率) 科室感染发生率(%)=科室感染病例数/科室出院病例数X 100% 4.危险因素分析 5.统计本月或本季度的药敏送检率,不同种类病原菌的构成比。 6.数据的整理、分析、比较及反馈 1 )专人负责,每日填写,避免遗漏,及时整理完善数据。 2)如发现数据缺失,及时查找和分析原因(人的因素、概念、 流程、方法),并采取改善措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