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_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13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比如双眼皮、单眼皮,有无耳垂,左手右手,为何出现男女,有些孩子与父母长得不一样,怀疑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等等现象和问题。
一般都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且在生活中具有一定的生物性状、相对性状、生物的遗传、变异等相关的生活经验,能够比较容易寻找和发现周围存在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但是还没有形成理论知识,不能对相关的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
学习这些可以使学生们更好地接受生物,珍爱生命。
效果分析本次授课主要流程分为六个板块,每一版块都有不同的作用:一、注重课堂教学材料的先导性。
提前下发助学案,学生们课下结合课本知识填写复习导航部分,做完后还要掌握复习导航部分的基础知识,同时其他部分要做好预习,可以不做,但必须要了解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应该怎样处理,最好能把自己的想法写在题目旁边。
二、关注学生课下复习的效果性。
上课前,学生们提前换好位置,准备好助学案,上课前五分钟为汇报展示阶段,同学们结合复习目标,利用五分钟的时间,背诵记忆复习导航部分的知识,小组长交叉检查。
老师随机抽查。
这时候,检查完成的组员提前进入下一环节,做好合作探究。
三、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力。
全部检查完成后,五分钟时间合作解决合作探究部分的三道探究问题,要求:.每人准备一张纸,写下答案;组织语言,流畅表述;答案简洁,书写规范。
教师在教室内巡视指导,观察学生参与度。
四、全面开放学生的自主性。
对合作探究部分进行分组展示,其他小组的同学及时给予补充说明,这一环节中,给予学生相对较多的自主权利,有什么疑问、质疑、补充等等都可以举手提出来。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勇于提问、敢于质疑。
同时,三道探究题的展示方式并不唯一,运用多种方法来进行,例如可以抢答、可以比赛、还可以随机抽签选小组和同学等等。
在答案方向上,亦有多种选则,例如答案最全面、答案最新颖、答案最深入等等。
这些在课堂上随机组合就会构成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减少学生枯燥乏味的感觉。
《第四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设计课型:复习课复习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举例说出生物体染色体的数目是特定的,并且成对存在。
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 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染色体决定的。
(3)解析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4)举例说出生物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描述控制性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5)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及生物变异的类型。
2.能力目标(1)能够用利用遗传规律解释生物性状的遗传以及性别的决定;(2)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遗传和变异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仔细观察和辨别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2)能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3)通过观察并描述相关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使学生了解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感。
教学重点:(1)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举例说出生物体染色体的数目是特定的,并且成对存在。
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 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染色体决定的。
(3)举例说出生物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描述控制性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教学难点:(1)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举例说出生物体染色体的数目是特定的,并且成对存在。
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举例说出生物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描述控制性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在本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辨析概念的能力,收集、处理的能力,使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物科技成果,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不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为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本节课采取“自主复习,精讲点拨”的教学方式,整个学习过程始终以学生的探究问题为核心,通过学生先复习回归课本基础知识,老师加以精讲,点拨学生的疑惑点、重难点、频考点。
初中生物教学遗传变异分析第一篇范文:初中生物教学遗传变异分析在生物界中,遗传和变异是两大基本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遗传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的现象,而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理解这两个概念对于深入认识生物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1.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掌握遗传和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3.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教学内容1. 遗传和变异的定义首先,我们需要让学生明确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遗传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的现象,而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2. 遗传和变异的类型遗传和变异可以分为两大类: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3. 遗传和变异的原因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两大类: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4. 实际生活中的遗传和变异现象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遗传和变异现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类型和原因。
例如,我们可以以农作物抗病性为例,分析遗传和变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类型和原因。
2.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遗传和变异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教学评价1.采用课堂提问、作业和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遗传和变异概念、类型和原因的理解程度。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设计(第1张幻灯片—导入)上课!同学们好!请看大屏幕,这些谚语描述的是有关生物的什么现象?请举手回答。
(学生举手回答)回答正确,你真棒!第一句和第二句都描述的是生物的遗传现象,而第三句描述的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关的知识。
(第2张幻灯片—课题)请大家带着目标进入课堂(第3张幻灯片—目标)。
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带着目标有的放矢的去学习。
1.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2.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3.学会判断生物的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4.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健康的生活,正确对待有遗传缺陷的病人。
学习任务:学生列举有关遗传变异的重要概念、与遗传变异有关的名词。
再通过小组合作构建概念图,对本章的知识进行梳理,系统的复习本章的知识。
请大家思考:①在这一章中我们都学习了哪些重要概念;②我们所学的与遗传变异相关的名词都有哪些?考虑好了吗?请举手回答(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下面请小组合作,构建概念图,将这些概念和名词通过概念图联系起来对这一章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
(学生小组合作构建概念图,老师巡回指导)下面请各小组选代表展示交流一下你们小组构建的概念图。
(小组代表展示交流)通过展示交流可以看出大家都能够积极参与合理构建概念图。
老师为你们精彩的表现点赞。
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
老师也构建了一个概念图,我们的概念图彼此交换就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请看大屏幕我们互相交换吧。
(第4张幻灯片—概念图)下面请大家完成达标检测题,检验一下你复习的效果吧。
1.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和基因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位于染色体上C.基因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D.染色体是由DNA和基因组成的B.一条染色体通常含有一个DNA分子2.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基因B.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C.在人的体细胞内,基因是成对存在的D.在生物传种接代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而不是性状3.下列完全属于相对性状一组是( )①人的黑头发和黄头发.②番茄的红果和黄果. ③小狗的卷毛和白毛.④小麦的高产和低产.⑤人的黄皮肤和黑皮肤.⑥东东的双眼皮和高鼻梁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⑤D.②③⑤⑥学习任务:通过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学会判断来生物的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反思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反思变异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描述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对动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
下面给大家分享《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反思,一起来看看吧!《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反思1《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内容较难,大多数学生掌握不好。
它理论性较强,难度大,以前的老师也觉察到了。
所以我在本章的教学过程中重视讲解法的作用,对于一些学生难于探究的问题,我多借助讲解法的优势,并结合画图的方式进行讲述。
我优选了基础训练一部分题目,精讲精练,然后在布置一部分题目加深巩固。
特别是孟德尔定律的显隐性性状,以及后代中出现的几率,这部分题目最难。
还有根据表格来判断后代的显隐性性状和后代出现的几率,学生就是掌握的不好。
在课堂上我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来解决,然后展开讨论,遇到不同的答案先不急于确定,让学生多提出不同的意见,最后学生实在没有了,我再公布答案,这样答对的学生更有自信,打错的学生思维也得到了锻炼,加深了印象,这需要老师给予鼓励,不论是正确还是错误。
理越辩越明嘛。
一部分同学上课回答不好老师提出的问题,我也给与鼓励,让他考虑一番再作答,对于故意不学习的给予适当的批评,希望他改正学习态度。
对于上课中遇到冷场时,要反思是不是给予的题目较难,并找到课本上相应的内容再来理解一番;对于讨论的较热烈的场面要加以保护吧,在争论中知识掌握的更扎实,牢固。
如果讨论中完不成课我看也值,简单的地方加快节奏,调整一下教材内容。
教学后反思:通过对这部分复习,学生首先在基础知识方面有所加深,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读图能力,图解能力,教学内容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设计还算合理。
就是因为教材内容难,教师还是参与了讲解,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的不好,希望以后继续努力。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反思21.在复习过程中,要把教材作为复习的资源,但不拘泥于教材的框架,对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3.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4.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5.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6.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7.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摧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8.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9.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二、重难点1、在基因水平认识生物的性状及其遗传2、结合家族遗传史以及伴性遗传三、教学过程1、通过情景导入,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引入本节课的复习内容;2、让学生自己回答本章知识梳理,加深记忆和理解;3、本节课的内容巩固是一款羊羊运动会的小游戏,一关一关设置障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4、课堂小结进一步体会学生的收获,理解本节的内容;5、课堂检测对易错题型进行巩固总结。
6、课堂小结进一步理解本节课的内容;7、课堂检测对易错题型进行巩固总结;8、作业分层布置。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从未学习过遗传学的相知识。
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相关内容或观察过此类现象。
只是未能上升到理论的层次。
这已经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的基础。
而且,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理解、判断、推理、判断的能力。
教师应充分调动起他们的这些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总结,让学生对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升华,上升到理性的层次。
虽然教学条件一般,但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使教学过程同时具有图、文、声、像、动画等效果,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可以产生意想象不到的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效果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一些题目的掌握依然不准确,对于一些重点题型还需要大量的练习以及时巩固。
学生对于遗传图谱的分析还行,但是出现性染色体的情况会出错,对于动物遗传题的分析还行,但是对于植物遗传尤其是果皮及胚的遗传,容易出错,对于伴性遗传运用是一个难点,学生对于基因的显隐性的运用还需要进一步掌握和理解。
课题:7-2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课型:复习课 授课人: 学习目标: 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4.认同优生优育。
学习过程:板 块 一:性状与遗传变异主要目标举例生物的遗传变异现象自主梳理1.遗传学上把生物的_____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统称为性状。
2.相对性状是指同_________同__________的不同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变异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1.以下各组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鹅的白毛和鹅的黄毛B .兔的白毛和猫的白毛D .小明是A 型血,小刚也是A 型血典例2.下列关于生物性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每个生物体都会有许多不同的性状B.人们总是通过性状区分出不同的生物C.生物的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D.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它们之间相似的性状就越多板 块 二:细胞和染色体主要目标解释人的性别遗传对比梳理典例3孩子的性别主要取决于( )B.父亲的体细胞C.精子和卵细胞D.精子的类型变式1下列关于人性别遗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是第23对染色体B.X 染色体和Y 染色体上既有控制性别的基因又有控制其他性状的基因C.一对夫妻生了一个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的概率为1/2人类细胞 染色体女性 男性 体细胞 数量组成性染色体生殖细胞 数量组成性染色体D. 男孩的X 染色体可能来自父亲或母亲板 块 三:染色体、DNA 和基因DNA 、基因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每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 分子B .每个DNA 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 D .染色体是由DNA 分子和基因组成的Tt,请在圆圈中画出该同学体细胞中控制双眼皮形状的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图。
一、小游戏“找不同”——引出生物的变异师:我想看看大家的眼力怎么样,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找不同”。
这是一位爸爸和他的孩子,虽然他们长得很像,但他们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你能找出来吗?生:看图找不同师:同学们真是明察秋毫,那为什么孩子长得很像父母,却又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呢?生:因为产生了变异。
二、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师:非常好,也就是在遗传的过程中产生了变异,所以我们像父母但又有自己独特的地方,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神奇的变异现象。
同学们请看图片,看看哪组同学能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现在就开始吧。
生:观察并进行组内同学交流。
(注意控制课堂秩序)师:现在我们看看各组同学都发现了哪些问题?生:颜色、大小、形态上的不同。
生:但是我们在大花生中也发现有的花生果实很小,那它是不是小花生呢?而在小花生中也发现有的花生很大,那它是不是大花生呢?究竟怎样区分大花生和小花生呢?生:花生为什么会有大小两个品种呢?这两个品种的花生是怎么来的呢?师:从你们提出的问题上,老师看到了你们观察的细致,思维的活跃和对科学探究的热情,而科学的发现需要我们亲自动手,亲身体验,用我们独特的思维,独到的见解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现在老师就为你们提供一个探索的空间,充分利用你们身边的各种资源,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集体的力量想办法解决你们所提出的问题,老师这也有一些提示,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出示大屏幕,书中的提示讨论题)生:各小组根据老师的提示开始进行讨论活动。
师:教师要求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并参与到探究活动中。
师:各小组都完成了各自的探究活动,老师看到每组同学分工明确,团结合作,相信你们都得出了各自的结论,那现在就把你们探究的结果公布一下吧。
师: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我们可以得出:基因组成相同的大花生,果实的长度有长也有短,这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变异呢?生:(猜测)可能是与土壤中的肥料有关吧?是环境引起的变异?师:对了,但环境影响所引起的变异程度是有限的,所以大花生(或小花生)的果实大小总是在一定范围波动。
教学设记“生物的遗传”这部分内容抽象,相关的概念很多。
学生在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学习中仅仅停留在对概念的回忆和再认,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这节复习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回顾与提炼,把抽象的、分散的知识重新梳理、组合,理顺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自主建构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知识变多为少,化繁为简,便于理解记忆,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考纲要求】1、说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描述人的性别决定,认同优生优育。
【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理解相对性状的概念。
2.描述染色体、DNA 和基因的关系,理解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3.弄懂相对性状的遗传及其与显隐性基因的关系。
并掌握计算遗传概率的方法4.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教学重点及难点】本章重点:1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2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人的性别差异由性染色体决定,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难点;1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及其意义。
2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解释。
3如何根据性状的表现来推断生物的基因组成。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写有相关概念的卡片;制作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检测题学生做检测题检查学生学习效果作业布置作业:整理出本章思维导图;记住本章的知识点及时巩固,加深记忆。
板书设计: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二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三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四人的性别遗传学情分析“生物的遗传”这部分内容抽象,相关的概念很多。
学生在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学习中仅仅停留在对概念的回忆和再认,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部分知识,在复习过程中你,多理论联系实际,多用多媒体课件,以达到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回顾与提炼,把抽象的、分散的知识重新梳理、组合,理顺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自主建构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知识变多为少,化繁为简,便于理解记忆,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效果分析本节课从学生常见的和亲身体验过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入手,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讲解、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另外,在复习过程中,打破教材原有的知识顺序,重新合理地安排复习内容,学生学习的知识点逐步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收到较好的效果。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设计色体,小圈代表的是DNA,黄色区域代表的是什么?师:选取有代表性的投影订正并强调2.完成题目后,集中到组长那里。
订正答案并改错二、典例回归①基础题目,师徒过关师:小组组内合作,完成基础题目的讲解小组合作,组内讲解真题感悟练6、7、8、9考点检测练7、9、131.学生组内讲解基础类型题目二、典例回归②典型例题,剖析解惑1.师:展示PPT中的表格,并提出问题:你是如何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组别亲代杂交组合子代植株性状高茎矮茎①高茎×高茎802 0②高茎×588 2121.学生小组交流。
2.学生总结:根据第②组,利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年半的生物学习,有了一定的生物学科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学生通过之前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学习,对基础知识有了较大的掌握,对较难的知识有了较强的掌握。
通过八年级下学期的复习,发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了较高的提升,通过本次复习课,有望大幅提升学生对本段知识的掌握水平。
效果分析通过对学生进行课后测验。
发现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达到94%,中档题,掌握达到70%,难度题掌握达到40%,初步完成教学效果。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材分析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并与环境的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生物的性状表现,除受环境因素影响外,其根本原因是由携带遗传信息的基因控制的,生物的遗传就是生物通过生殖过程的基因传递。
生物的可遗传变异是基因突变或基因组成改变或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的结果。
本章的知识结构如下: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生物的性状、基因控制性状)2、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染色体、DNA、基因;基因经生殖细胞进行传递)3、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近亲结婚的危害)4、人的性别遗传(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生男生女机会均等)5、生物的变异(生物变异的现象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本章中存在着多处“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还安排了探究变异现象的活动,从中要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第四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设计课型:复习课复习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举例说出生物体染色体的数目是特定的,并且成对存在。
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 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染色体决定的。
(3)解析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4)举例说出生物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描述控制性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5)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及生物变异的类型。
2.能力目标(1)能够用利用遗传规律解释生物性状的遗传以及性别的决定;(2)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遗传和变异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仔细观察和辨别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2)能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3)通过观察并描述相关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使学生了解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感。
教学重点:(1)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举例说出生物体染色体的数目是特定的,并且成对存在。
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 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染色体决定的。
(3)举例说出生物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描述控制性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教学难点:(1)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举例说出生物体染色体的数目是特定的,并且成对存在。
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举例说出生物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描述控制性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在本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辨析概念的能力,收集、处理的能力,使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物科技成果,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不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为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本节课采取“自主复习,精讲点拨”的教学方式,整个学习过程始终以学生的探究问题为核心,通过学生先复习回归课本基础知识,老师加以精讲,点拨学生的疑惑点、重难点、频考点。
再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同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查缺不漏,同时提高解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导学案,制作课件学生:课前先复习一下本章的内容。
教学过程:及时间安排创设情景导入复习(3分钟)首先欢迎大家走进生物课堂!播放视频,视频中讲的是什么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复习遗传和变异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第四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出示复习目标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回答,遗传现象、变异现象。
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同时明确本节课的复习内容。
基础知识回顾精题解析强化练习(27分钟)自主复习和识记(10分钟)复习课本93-115页,结合《同步学习》自主复习并识记,组内交流疑惑,完善知识掌握。
提示下面有提问检测。
知识回顾: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一、出示题目:1、生物学上把后代与其亲代相似的现象做。
2、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3、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染色体是细胞核内能被染成深色的物质,主要化学成分是和(脱氧核糖核酸),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是由条长链盘旋而成的规则的。
DNA上有许多的片段,叫做基因。
二、描述一下基因、DNA、染色体三者之数量关系以及用图示描述细胞核、基因、DNA、染色体四者之间的位置关系。
1、文字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位置数量关系:2、教师出示:细胞核、基因、DNA、染色体四者之间的位置关系:知识回顾:第二节性状的遗传一、出示题目:1、性状与相对性状概念妈妈双眼皮,女儿也双眼皮;妈妈有耳垂,女儿也学生先自己复习并识记。
学生回答检测,学生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与掌握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四者之间的关系。
有耳垂;妈妈的舌能卷,女儿的舌不能卷;这说明生物存在和现象。
双眼皮,有耳垂,舌能卷被称为生物的,双眼皮和单眼皮被称为。
2、相对性状分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用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用表示。
3、在人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一般是存在的。
二、例题解析4、鹦鹉的羽毛黄色和羽毛蓝色是一对相对性状,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形基因,尝试用遗传图解推出亲代与后代羽毛的基组成和表现性状P1: , .F1 , .提示做题规律:找隐性性状表现者是关键。
判断方法是亲有子无或亲无子有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隐形性状的基因组成都是两个小写字母。
显性性状再根据①自身性状和②亲代(子代)性状,写出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
三、再写遗传图解1、找学生板演遗传图解。
2、总结归纳一对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规律。
知识回顾:第三节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一、出示题目1、人的体细胞中含有染色体。
2、人的精子和卵细胞中含有染色体。
3、在生殖过程中,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通过作用,受精卵中恢复到体细胞数量,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一条来自,人类遗传是通过在亲代与后代之间传递的。
4、出示遗传图谱,并提出问题。
学生回答检测,学生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
1、学生上黑板书写遗传图解。
2、思考并回答一对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规律。
学生回答检测,学生认真聆听教通过教师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回答,夯实基础知识,加强了对知识的巩固。
指导学生正确书写遗传图解,按“亲代——生殖细胞——后代——性状表现”四个步骤依次完成,不光让学生知其然,更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目的。
师的讲解。
男性体细胞内染色体可写为或;女性体细胞内染色体可写为或;5、播放体细胞产成生殖细胞的过程,提出问题。
学生思考做答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重新又回到知识的海洋,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理解。
精子内染色体为条,存在,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可写为或。
卵细胞内染色体为条,存在,可写为。
6、性别决定图解出示性别决定图解填充图,总结每胎男孩女孩的比例。
学生认真听讲,领会其中的奥妙。
学生思考填写各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和子女性别。
学生回答每胎男孩女孩的比例。
亲代父亲×母亲XY XX生殖细胞 X Y X子代 XX XY女儿儿子加深理解性别遗传。
构建知识体系(5分钟)一、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生物的遗传使物种得以延续代代相传,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把前三节的知识进行归拢,同时引导学生将第四节《生物的变异》和第五节《人类优生与基因组计划》的相关内容回顾再现。
1. 什么是变异?变异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2.可遗传变异是由什么引起的,能否遗传给后代?不可遗传变异是由什么引起的,能否遗传给后代?3. 根据变异是否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变异又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4、什么是遗传病?预防遗传病的有效措施是什么?5、人类基因组计划需测序的染色体数目是多少?二、总结归纳使生物物种的性状基本保持稳定。
使生物的物种能向前不断进化发展。
通过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系统掌握遗传与变异的知识,对重点难点进行强化,进一步使知识系统化。
巩固练习、掌握目标(10分钟)通过砸金蛋的方式学生选题,进行达成目标。
游戏方式选题,激发做题兴趣的同时,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规范性。
强化了对知识的掌握与落实。
1、人的体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生殖细胞和白细胞内染色体的条数分别是 ( )A.46、23、16、23、46B.46、0、46、23、23C.46、0、0、23、46D.46、0、23、23、232.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楠楠是A型血,玲玲是B型血B.白萝卜个儿大,胡萝卜个儿小C.人在安静时心率较慢;运动时呼吸急促D.长颈鹿颈长,梅花鹿颈短3、把高茎(E)豌豆与矮茎(e)豌豆杂交,子代中有高茎198株,矮茎189株,则亲代的基因组合为()A.EE×eeB.Ee×eeC.Ee×EeD.EE×Ee4、人眼的虹膜有蓝色和褐色之分,下表是对一些家庭的调查。
(1)根据表中第___组数据,可判断______是显性性状。
(2)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写出三组双亲的基因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组家庭中褐眼子女的基因组成是_____。
如果他们与蓝眼人婚配,则所生子女为蓝眼的概率是________。
答案:(1)3 褐眼(2)1.ddxdd 2.ddxDd 3.DdxDd(3)Dd 50%5、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孩子(决定正常的基因是显性),如果再生一个孩子,患白化病的几率是多少()A.100%B.75%C.50%D.25%6.下图表示某种生物生殖过程的示意图。
请据图分析回答:假设a、b表示人的细胞,那么其内的染色体分别为 ______条、条;d 细胞叫做,染色体数为条。
但是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要测定的染色体数为条答案:23 23 受精卵 46 247.近几年,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日益密切,大量台湾水果运进大陆。
其中的圣女果又叫珍珠番茄,果皮有红色的,也有黄色的,色泽鲜亮碧透,营养价值高且风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
请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回答以下问题:(1)圣女果这种植物由小到大的结构层次是。
(2)圣女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经常食用可以预防病。
(3)若红色果皮由显性基因A控制,黄色果皮由隐性基因a控制。
将红色圣女果的花粉授到黄色圣女果花的往头上,所结圣女果果肉的基因组成是,种子内胚的基因组成是。
(4)圣女果植株长到一定高度后,菜农经常进行打顶处理,这样做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
(5)为有效地延长圣女果的贮存时间,人们通常采用等措施。
(6)长期以来,番茄易腐烂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
假如你是一名科学家,你将通过什么方法(技术)培育出抗腐烂的番茄呢?答案:(1)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2)坏血病(3)aa Aa或aa(4)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枝发育(5)低温、充二氧化碳(6)通过转基因技术课后提升1、请你在课后查阅资料,调查遗传与变异在日常生活或生产中的应用,并把它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2、进一步巩固本章的相关知识。
通过课后作业能够帮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也能促进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以及查缺补漏。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