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双版纳传统民居哈尼族设计方案

西双版纳传统民居哈尼族设计方案

西双版纳传统民居哈尼族设计方案

美丽乡村民居改造专项规划引导

美丽乡村民居改造专项规划引导 1、规划内容 依据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明确村庄发展定位,根据中心村、保留村、撤并村等情况因村施策、分类推进。明确村庄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农房抗震和节能改造实施计划。 对村庄既有建筑原则上逐户进行勘测、调查,详细了解现有房屋外观、结构、质量、设施配套和院落布局等情况,评价建筑等级,确定危房鉴定分类,对影响景观的棚舍及残破、倒塌的墙壁进行集中整治。 以保持村庄田园和传统特色为前提,根据评价后的建筑质量情况,并结合当地地域文化、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以及农民意愿,编制各户的民居建筑设计方案,提出屋顶、墙体、色彩、门窗节能改造的具体方案和措施,制定农房、院落等相对统一的风貌整治意向指引,提出农房抗震和节能改造实施计划方案。改进庭院铺地,加强庭院绿化,栽植地方经果

树木,发展庭院经济。 明确危房改造的农户和改造方式、方案,以设计体现新技术、建设采用新材料、配套使用新装备、外貌呈现新样式,有干净整洁的厨房、有安全卫生的饮水设施、有天然气或其他清洁能源、有太阳能或其他淋浴设施、有卫生型厕所、有集中取暖设施等“四新六有”为基本内容,指导整体建设新民居。 2、规划设计指引 1)房屋等级划分 村庄房屋建筑可按质量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A 级房屋结构承载力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未发现危险点,结构安全;B级房屋结构承载力基本满足正常使用要求,个别结构构件需要改造,但不影响主体结构,基本满足正常使用要求;C级房屋部分承重结构承载力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需要加固处理;D级房屋承重结构承载力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整体出现险情,构成整幢危房。

A级住宅改造提升应注重完善内部功能和整修屋顶、墙面;B级和C级住宅要加固修缮;D级危房应原址重建或异地新建。 2)屋顶改造提升 现有公共建筑和农民住宅正房为平屋顶的,在房屋结构许可、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鼓励改为坡屋顶。坡屋顶的具体形式结合村庄总体规划和农户需求确定,一般采用全坡、半坡、檐口三种。山区宜采用全坡屋顶,有晾晒粮食要求的,可采用半坡屋顶和檐口形式。 全坡半坡形式选用轻钢屋架,屋面瓦可选用经济实惠、节能环保材料。屋顶颜色应与规划确定的整体风貌特色相协调,可选用灰色、红色(深)等。根据农户需求,预留加装太阳能热水器、电视接收天线等位置。大力推广利用屋顶建太阳能发电站技术,太阳能发电站由专业公司统一市场化运作。永久性房屋屋瓦材料不宜采用彩钢板,宜采用节能屋面及其他现代材料。屋顶坡度应根据日照要求、建筑进深等条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概况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概况 版纳风情 一、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况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老、缅、泰四国毗邻地区的北部,云南省的南端。西双版纳有996公里的国境线分别与老挝、缅甸接壤,与泰国邻近,具有面临南亚的区位口岸优势。现有磨憨、景洪两个国家级口岩和打洛省级口岸。又有澜沧江-湄公河与老、缅、泰、越、柬水路相连,是打开南门、面向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澜沧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澜沧江-湄公河被美誉为"东方多瑙河",是条经济贸易的黄金水道,地理优势、自然优势得天独厚。 西双版纳是世界北回归线上仅存的一片绿洲,境内保持完好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举世闻名。是中国唯一保存的一块热带森林区。境内植物密度大,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63.2%,其中药用植物1724种,珍稀、濒临灭绝的植物有50种,橡胶园150万亩,陆栖脊椎动物539种,鸟类429种,鱼类100种,素有“植物王国”与“动物王国”之称。 西双版纳全州面积19125平方公里,世居傣族、哈尼族、汉族、布朗族、彝族、基诺族、瑶族等13个少数民族,西双版纳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神奇的热带雨林、独具特色的民俗民风、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艳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和丰富奇异的餐饮,使之成为世界上少数具有神奇色彩的地区之一。州内奇异的热带雨林风光与浓郁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千姿百态,绚丽多姿。现有景点140多个,是重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富有吸引力,这就决定了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可发展成为一大骨干经济产业。旅游业是一种跨行业的综合性产业。决定旅游事业能否发展的首要条件是旅游资源,这是发展旅游资源的物质基础。旅游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旅游资源,即自然风光,是大自然的杰作,一类是人文资源,即人类劳动与智慧的结晶。西双版纳具有这种资源系统,它以绮丽的热带、亚热带风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野生动物,各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融为一体,具有鲜明的特色。 二、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特点 1、自然资源基本概况 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位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距昆明740公里。景区包括景洪县风景片区、勐海县风景片区、勐腊县风景片区三大块。每一块内又有若干景区,共有19个风景区,800多个景点,总面积1202.13平方公里。西双版纳作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在地区文化、民族风情、热带雨林、观赏植物、野生动物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等各个方面别具特色,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中国的西南边疆。 2、地理位置、面积、人口构成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最南端,在北纬21°08′~22°36′,东经99°56′~101°50′之间。土地面积为19124.5平方公里。西双版纳为云南省少数民族种类较多的地区。至2002年总人口数达到86.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74.86%,人口密度为37.6人/km 。 3、历史沿革 “西双版纳”一词系傣语,意为“十二个田赋单位”。“西双版纳” 这个名称始于明朝穆宗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1950年2月17日全境解放,普洱专员公署分别在车里、佛海、南峤、镇越四个县成立了人民政府。1953年1月23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成立,辖区除四个县外,还将整董乡、普文、象明、

传统藏式民居如何改造,设计师史洋给出答案

传统藏式民居如何改造,设计师史洋给出答案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的旅行地,那就是西藏。在这片被称为世界屋脊的这块净土,圣洁的雪域高原、梵歌悠长的藏庙、延绵起伏的雪山.......共同演绎成无数人心目中的深情向往。本期《梦想改造家》就来到拉萨,开启一场史无前例的高原大改造。 本期委托人洛桑的家是一个200多平方的传统藏式民居,对于祖孙三代六口来说居住面积并不算小,然而日常起居却异常局促。原本在这座“日光城”里家家户户都很普遍的阳光房在这个家里却有名无实,取而代之的是常年的漏风漏雨,冬冷夏热。功能划分紊乱、室内采光不佳、储物空间不足等也令整个房屋情况雪上加霜。令一向孝顺的洛桑愧疚的是,关于卧室的安排,在睡眠质量不佳的妈妈与年逾七十行动不便的父亲之间,却只能兼顾其一。 而这次期待已久的改造既寄托了全家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更寄托了洛桑对年迈父母深深的爱。

改造前 挑战高原大改造,史洋用巧思表达孝子爱意 曾在零下三十九度酷寒冰城打造秘密花园的设计师史洋,这次他来到海拔3650的拉萨,首次挑战高原改造,建筑师史洋携手天格地暖实木地板,将如何用巧思表达孝子爱意,让三代五口之家在温暖中涅槃重生?

设计师史洋 由于西藏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风俗,此次住房改造与以往案例有着很大的不同。高原反应、地质疏松、施工进程缓慢…这场前所未有的高原改造,无不在时时刻刻考验着每个人的身体极限和技术极限。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时三个半月的改造,洛桑的家终于在微凉的秋日迎来了梦寐以求的暖阳。藏式民居外观设计独具匠心,既保留了藏式建筑构造的精髓,也植入符合现代人审美的元素,赋予传统藏式民居以全新生命。

红河哈尼梯田情况介绍

红河哈尼梯田情况介绍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南部,有哈尼、彝、苗、瑶、傣、回、拉祜、布依、壮、汉十个世居民族和尚未识别族称的芒人。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自治州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这里是天然的民族博物馆,迷人的文化大观园,红河哈尼梯田是其中最具代表性、最有魅力的民族文化景观。 一、红河哈尼梯田简介 河哈尼梯田是分布于红河南岸哀牢山南段,以哈尼族为代表的人民在一千多年的生产生活中,利用当地独特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理气候条件,创造的农耕文明奇观。 红河哈尼梯田历史悠久,文字史料记载的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明代大农学家徐光启将梯田列为中国农耕史上的七大田制之一,并留下了“世间田制多等夷,有田世外认命题”的著名诗篇。 红河哈尼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景观壮丽,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元阳、红河、绿春、金平等县,仅世界遗产申报地核心区元阳县境内就有19万亩梯田,集中连片最大的达上万亩,其中以多依树梯田、坝达梯田、麻栗寨梯田,勐品梯田、牛角寨梯田最为著名。这里水源丰富,空气湿润,雾气蒸腾,满谷的云雾漂浮不定,形成浩瀚的云海,时隐时现,将山谷和梯田装扮得含蓄生动,婀娜多姿,被誉为高原大海,空中水库。 连绵不断的成千上万层梯田,从山脚延伸至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之巅,近万亩的梯田宛如一片波海,泛着粼粼波光,景色十分壮观。镶嵌在陡坡上的梯田,远看如天落碧波,侧看以天梯凌空,俯瞰似大地版图,气势磅礴,秀丽多姿,独具风韵,美妙绝伦,把山梁深谷组成一幅变幻莫测的天然画卷。森林、村寨、梯田、江河、共同构筑的良性农业生态是哈尼等各族人民利用当地特殊地理气候,变自然生态农业为农业生态的独特创造,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完美结合的范例,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哈尼梯田文化内涵深厚、独特,具有科学性和完整性。以耕作梯田著称于世的哈尼族,其农耕生产生活过程中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发明了“木刻分水”法和“自然冲肥”法,公平、合理而又科学,保证每块梯田都得到充分的肥料和水量供给。

7.2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__西双版纳 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下)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西双版纳的位置; 2、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 3、熟悉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二)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相互协作能力与分析探究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引导学生懂得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其他民族的大力帮助; 2、懂得一个区域的旅游业要长盛不衰,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管理,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 2、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3、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二)教学难点

1、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2、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法、小组合作探讨法等。 四、教具准备 有关彩图、投影片及录像。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国哪一个省的民族最多?(云南)云南哪一个少数民族最出名?(傣族)云南的傣族主要生活在云南的什么地区?(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西双版纳每年为什么能够吸引国内外许许多多客人纷至沓来,观光旅游?本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美丽的西双版纳。 板书: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讲授新课] 出示投影:展示西双版纳的景观照片,引导学生边观赏边想,位于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为什么每年会吸引大批国内外游人观光旅游?(西双版纳地处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与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有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风景旅游资源美丽诱人。) 板书: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100个乡村民宿改造案例:11年他只修一栋老屋却点亮了一座山城

100个乡村民宿改造案例:11年,他只修一栋老屋,却点亮 了一座山城 当你很相信理想这件事时,你终究不会失败。……台湾那年,他大二,跟大多数那个年纪的少年一样,也做梦,也迷茫,也呐喊,也彷徨。于是大二学期结束的那个暑假,他拿起相机,背上行囊。那座海拔800公尺的小山,距离南投竹山小镇30分钟车程。雨后的小山,雾气氤氲,竹林掩映间的一座破落老屋,定格在他的镜头里。从此,也走进了他的心里。何培钧说:“看到这间古厝,我找到了人生最想做的事,所以决定放下一切。”放下考研究所,放下世俗眼光,开始自己“逆向行驶”的人生,上山“找文化”。一生最高的风险, 不是你选择了挑战的事业,而是你不知道未来该做什么。两万块都没有,于是他跑遍16间银行,每天研读《如何跟银行借贷宝典》,终于借到了1500万(台币),买下这栋破旧的老宅院。从一片破瓦开始修起,刨木料、洗砖块,补墙壁,钉家具。还找来从小梦想当建筑家的表哥,一起住在老厝里整整一年。两个人一点一点,让900多平的古厝重生。落雨的午后,屋瓦上雨声叮咚。晴朗的仲夏,星星在暗夜里涌动。你可以跟这个百岁的老屋,一起感受日月升落,云雾聚合。他叫它“天空的院子”,曾被《天下杂志》选为台湾最美民

宿。可是美好并不是一蹴而就。房子建好的第一个月,收入只有八千块,贷款就要交6万。在爸爸重病那天,接到银行的查封通知的时候,何培钧也曾痛苦得想过上百种死法。可他不想就这么放弃自己的理想,他写了超过20封信寄给各公司,打电话、寄Email、登门拜访。被拒绝,被奚落,被嘲笑,直到马连修恩在深夜敲响了何培钧的房门。马连修恩是热爱自然四海漂泊的作曲家,他想发表一张《天空的院子》同名专辑,分享他在这里的生活和感受。有着相同理念的他们一拍即合,大家在三合院里唱歌,一唱就唱到天亮。随着同名专辑获得金曲奖,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个小院,来到了'天空的院子“。清晨吃一碗古朴的地瓜粥,寻一份古早味。在院子的竹凳上,听风,看雨。入屋,一本书,一杯茗。饿了有何妈亲手做的幸福便当。饭盒是母子两人亲自去水里蛇窑挑的,再用竹山80多岁老阿婆的手作花布包裹起来。“有了便当,人们走在小路上,看到阴凉的地方就可以席地而坐,感受大自然。我觉得这就是我想要表达的东西,很自然,就是天与地、简单的食物、怀旧的感觉,人们可以获得乡村人文的体验。”入夜,老歌、老茶、老零嘴(米香)。十一年来,依旧没有电视、卡拉ok,依旧只有茶香、虫鸣和一个可与其他住客共享的露天电影院。这不正是旧时台湾生活的温暖回忆吗?何培钧开始不安分于只做一个民宿老板,只让外地人在这里寻一份静谧。他想复兴这个日渐衰落的小山镇,让当

景洪市世居少数民族简介

景洪市世居少数民族简介 景洪市世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彝族、基诺族、瑶族、壮族、回族、苗族、景颇族、佤族等12个世居少数民族。 一、傣族 傣族源于古代的百越群。据傣文书籍记载,公元前8世纪前后,开始迁入景洪地区。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先民的明确记载。汉代称为“滇越”、“掸”;唐代称为“金齿”、“银齿”、“黑齿”、“茫蛮”、“白衣”;宋代沿称“金齿”、“白衣”;元明写作“白夷”或“夷”;清代以来则多称“摆夷”。在景洪,因居住地域和文化方面的某些差异又分别称为“水摆夷”,“旱摆夷”和“花摆夷”。上述都是他称,至于傣族自称,则一直为“傣”。但不同地域的自称,也有所不同地域的自称,也有所不同,可分为傣泐(水傣)、傣讷(旱傣)、和傣雅(花腰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傣族”。 在景洪市,傣族主要分布在允景洪街道办事处、勐龙镇、嘎洒镇、勐罕镇、勐养镇、景讷乡、普文镇、勐旺乡。2011年,傣族人口为139799人。 二、哈尼族 哈尼族源于古代西北部羌人。早在隋、唐、宋、元、明、清

时期,哈尼先民就以“和夷”、“和蛮”、“和泥”、“哈尼”等名称见于汉文献记载中。据考察,公元7-8世纪时,哈尼先民主要居住在红河中游两岸地区,公元9世纪中叶南迁,经沅江、江城等地进入景洪地区。哈尼族自称“哈尼”、“卡多”、“雅尼”、“豪尼”、“白宏”、“碧约”、“布都”等。内部分为吉维、吉坐、木达、阿克、补过等支系。景洪哈尼族自称为“阿卡然”,汉族称哈尼族为“阿卡”,傣族称哈尼族为“卡戈”。1953年7月15日召开的格朗和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上,经代表们协商,将哈尼族自称“雅尼”译为“僾尼”,统称为爱伲族。国家正式进行民族识别后,统称为哈尼族。 哈尼族主要分布在景哈乡、勐龙镇。2011年人口为71495人。 三、拉祜族 拉祜族源于古代羌人。战国时期向南迁徒,分布于今四川大渡河、云南安宁及滇西北地区。公元10世纪以后,拉祜族又继续南迁。景洪地区拉祜族多从澜沧江县迁入。拉祜族自称“拉祜”。他称有“倮黑”、“锅挫”、“缅”、“目舍”等称谓。关于“拉祜”的称谓记载,始见于《云南通志》卷二十四:“喇乌,临安、景东有之”。“喇乌”即今“拉祜”,之谐音。景洪拉祜族自称“拉祜”,傣族称之为“目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一定名为拉祜族。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勐龙镇、嘎洒镇。2011年人口为11744人。

民宿建筑设计在历史传统民居建筑中的设计分析

民宿建筑设计在历史传统民居建筑中的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19-01-07T16:08:44.2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作者:何沛霖 [导读] 摘要:当前乡村旅游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城市人需要缓解工作压力,亲近自然,感受田园风情。 佛山市城匠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新兴分公司广东新兴 摘要:当前乡村旅游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城市人需要缓解工作压力,亲近自然,感受田园风情。乡村当中存在大量的空心村,导致之前的民居表现出败落的景象。所以乡愁呼吁回到乡村创业的人数不断增加,乡村民宿农家院等由此产生。民宿热潮十分激烈。因此,本文主要探析了旧民居改造的乡村民宿建筑设计,旨在给旧民居改造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民宿设计;传统民居;设计分析 一、民宿的阐述 民宿是最近较为流行的旅行住宿风格,让人们的旅行居住不再重复、乏味,更具有特点。在早期,民宿仅是当地居民的自住房中空余出来的房间,为了能够把空余的空间高效利用起来,当地居民会将这些闲置的房间出租,一开始仅是有一些想要体验当地民宿风情的背包客以及部分需要节省开支的旅行者会选择民宿。经过一段时间的慢慢发展,当地居民发现了民宿价值以及其中所富含的文化意义,自发的对原有的住宅以及空闲的房屋结合当地的文化以及周边的环境进行整改并放到网络上进行租售。这样富有创意且将当地风俗融入其中的民宿很快就吸引了大批的游客。 二、民宿建筑设计的特点 传统民居建筑改造的民宿与其他旧建筑改造而成的民宿有很大的不同之处。传统民居建筑本身具有当地的本土特色,民宿需要在传统民居建筑环境下进行新旧结合整改,让民宿不会在周边的老房子中过于突兀。在保证不脱离当地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改造民居建筑的外貌风格以及内部的装潢之后能够将传统的民居建筑打造成不仅能够满足游客的生活所需,还能体验到优质的服务,最重要的是能够让游客感受到当地的风俗民情。 三、民宿建筑在传统民居建筑中的设计 1.与外部环境的融合 传统民居建筑改造不单单仅仅是针对建筑本身进行改造,因为民居建筑的本身是为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以及保障他们的日常生活起居所存在的,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民居,或是一个独立的地基,它与周边的环境息息相关,与所处环境的文化融为一体,是当地特色的一部分。选择传统民居进行民宿改造首先要考虑传统民居所处的地理位置,只有将选中的传统民居与旅游地理环境资源相结合才能够让修改过后的民宿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民宿的主人不能够仅依靠当地的旅游资源,在进行修整设计时要尊重当地的自然生态发展,改造过程中对周边的环境破坏尽量降到最低,同时还要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特色与民宿相融合,在保护当地自然环境为前提下营造和谐的人与生态共生存的民宿建筑。 2.内部装潢的整合 传统民居改造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到每一个居住者的不同需求,在改造设计中要能够去留得当,不仅是满足人们的吃住需求,更需要对内部空间的改造进行全新的要求,例如将内部空间的设备完善化,多添加一些当下流行的娱乐项目:投篮机、桌球台等等。将民宿内部的功能扩大,同时内部空间与功能空间要划分得当,例如住宿空间、餐饮空间、公共空间以及花园部分。要充分利用民宿的空间,适应城市人的需求,当然,在进行民宿改造时不能一味的追新,可以在浴室等房间摆设具有当地乡土气息的物件营造传统民宿的气氛,只有新旧穿插才能做出最好的民宿。 空间的组织也是内部装潢需要注意的事项之一。民宿在改造时设计师必须要对传统民居的空间进行重新整合,通过对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的划分,对各个方向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义。需要进行拆除的墙体要提前做好拆除后的固定措施,现在很多民宿由于内部空间有限,但是需要拓展的功能性空间又很多,一般都会采用可移动墙体帮助功能性空间实施,通过可移动墙体增大空间的视觉效果,而竖向空间的分割,能够将原本两层高的空间分割成三层错层,将空间的使用效率最大程度提升。 3.部分细节的设计融合处理 想要将民宿做到最好,细节很重要,民宿的每一个细小环节都能够直接体现民宿主人的情怀,能够让入住的人们感受到主人的个性风格以及建筑的别致之处。很多民宿的主人一开始并不会在意这些,但是注明的建筑师吉奥认为一些常见的小物品能够为民宿营造亲切感,让人们居住起来更舒适。也有一些民宿主人会利用自己的巧手,将房屋内的旧物进行创新,比如空酒瓶、破旧的船头、树杈等等。通过民宿主人的一番创意翻新之后,这些物件能够让民宿更具有自己的个性化。还有关于民宿的主题相关设计也是民宿在进行设计时需要注意的小细节。例如印象竹无居,民宿整体的设计简约、自然,在一些细节部位全部采用竹木等最原生态的材料。周边的自然环境也是最原始的竹林生活。可以说民宿与周边的环境融合得恰到好处。 四、结束语 民宿设计大部分都是以传统的民居改造为主,在进行改造时首先要保证不能改变传统民居本身,这些传统民居不仅是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更是时代的缩影。传统的民居本身还承载着民居主人家族的梦想以及没好的记忆。这些都是新建筑无法替代的。做民宿建筑设计就是希望能够通过另外一个方式将这些传统的古老建筑完整的保留下来,让人们能够参与其中,感知文化的沧桑与厚重,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让传统民居改造获得新生,也是让建筑再生的一种方式。 参考文献: [1]乡村民宿情境营造的升级与更新思路[J].唐湉,李光跃.四川农业科技.2018(02) [2]民宿特色打造的困境与共享性回归[J].杨晓鸿.中国集体经济.2018(08) [3]基于空间、结构、材料三要素的功能置换型传统民居改造策略[J].汤超,曹海婴.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

西双版纳少数民族风情

西双版纳少数民族风情 西双版纳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多民族和睦共处。傣、汉、哈尼、彝、拉祜、布朗、基诺、瑶、苗、回、佤、壮、景颇等13个世居民族,世世代代劳作耕耘,生活不断向前延伸。他们依托勤劳、智慧,在莽莽苍苍的热带雨林中,拓展了色调斑斓的生活空间,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直到今天还保留着极具民族特色的风俗习惯,为美丽的西双版纳勾勒了七彩绚丽的图景。 西双版纳各民族节日是这个大花园里的一朵奇葩,它蕴涵了各民族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和情感寄托,是展示民族文化的汇集地、多棱镜和万花筒,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平台。傣族泼水节中荡漾出的晶莹剔透、幸福吉祥的水花,哈尼族嘎汤帕节跳竹筒舞飞散出的欢乐激情、动人场景,拉祜族拉祜扩节“三跺脚”展现出的豪迈奔放、自由洒脱,布朗族年节热闹富有特色的赶摆场面,基诺族“特懋克”节那震撼山谷的雄壮鼓点,瑶族盘王节时唱盘王歌、跳盘王舞时狂歌劲舞中的挥洒自如,彝族“百诗佳”节活动的欢乐和动人……。西双版纳各民族风情犹如一幅画,色彩绚丽,多彩迷人;犹如一首诗,意境深邃;犹如百年老酒,甘美醇厚,回味无穷。 凤尾竹掩映的傣家竹楼上传来的悠扬赞哈声,赶摆场上小卜哨(少女)舞姿优美的孔雀舞;高山茶地里采茶哈尼族阿布(少女)婉转动人的山歌;各民族各具特色的婚恋习俗;射弩、荡秋千、打陀螺等特色活动呈现的欢快场景;质朴率真、粗旷豪放、热情真诚的待客礼节……平静、祥和、快乐地生活在西双版纳这片热土上的各民族群众,本身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多彩的民族服饰】 西双版纳的各少数民族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得到自然界的慷慨恩惠与有益启示,从而唤起丰富的幻想与惊人的灵感。他们就地取材,因材施艺,设计出适合自己生活环境的各种服装。 居住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的基诺族妇女所戴的三角形尖顶帽来自于创世神话史诗。传说天地混沌之时,水中浮出一头戴白色尖顶帽,身穿素白衣裙的世间万物的创世女神。于是基诺族奉她为始祖母。因为基诺族崇拜太阳,所以妇女喜欢在胸前颈上挂块绣有“太阳”花纹的小肚兜。男子穿背部中间绣着圆形太阳花纹图案的自织麻布“砍刀布”做的紧身短褂。 勐腊县瑶族妇女的挑花服饰在衣襟两边钉着两条红线,象征瑶族崇拜的盘瓠,在狩猎时坠崖而死,从其口中流出鲜血的情景,表示后人不忘前人的丰功伟绩,反映其与宗教信仰,图腾崇拜的密切关系。 景颇族妇女的衣服用黑色丝绒布缝成,胸前、背后镶钉着大大小小的银泡。小而半圆形的银泡代表星星,大而扁圆的代表太阳和月亮,太阳、月亮、星星融合为一体,不相分离。下身穿妇女们自己纺线编织的大红色筒裙,筒裙由羊毛线织成。民谚中说,妇女筒裙上织着天下的事,那是祖先写下的字。裙上绣着“蕨菜纹”,传说蕨菜曾养活过景颇族祖先。 哈尼族崇尚黑色,在他们的创世古歌里就有黑色是大地之色的说法,寓示着吉祥。 傣族女子绦带上绣着孔雀翎羽图案,孔雀被傣族视为美丽、吉祥和善良的象征。花腰彝族妇女的刺绣服饰以马樱花纹最为典型。 把马樱花纹绣在服饰上最醒目的位置,马樱花自古以来被视为彝族同胞的吉祥物,彝族以马樱花为美、为贵。 【傣族风情】 西双版纳是一个以傣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目前生活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口约

民族舞教程:哈尼族民间舞蹈概况

民族舞教程:哈尼族民间舞蹈概况 白鹇舞节秧都芒鼓舞帽子舞竹筒舞棕扇舞 哈尼族历史悠久,是西南地区传统文化保留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 《尚书。禹贡》最早记西南民族有“和夷”,其中包括哈尼族先民。隋唐时期,哈尼族与彝族被统称为“乌蛮”。《新唐书·南蛮传》有“和蛮”之名,即是指哈尼族这个群体,当时已聚居于哀牢山与蒙 乐山一带。唐以后一直到清代的一千三百余年中,“和泥”成为哈尼 族先民最普遍的历史名称。“哈尼”一名首见于清·康熙《蒙自县志》。 哈尼族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红河下游与澜沧江之间的山岳地带, 其中双柏县西南部,新平县西部以及元江、墨江、江城、红河、元阳、绿春、金平等县均在哀牢山境,是哈尼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建水、 景谷、普洱、镇沅、孟连、澜沧以及禄劝、昆明、玉溪、通海、石屏 等二十余县都有哈尼族居住。国外有一万一千余人,分布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 哈尼族有多种自称和互称:哈尼、卡多、雅尼、豪尼、碧约、白宏、糯比、糯美、各和、腊米、切地、阿梭、堕尼、叶车、西摩洛、 堕塔、布都、布孔、阿木、锅挫、多尼、卡别、海尼等。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多数人民的意愿,经国务院批准,以“哈尼”为本民族统一名称。 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为哈雅、碧卡、豪白三种 方言,包括十余种土语。无书面文字。 哈尼族分布的广阔地区,海拔约在800米至2500米之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适于农作物生长;森林茂盛,浓荫蔽天, 栖息着鹿、风猴等珍禽异兽。南糯山,是产普洱茶的五大名山之一。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首府个旧市,是举世闻名的“锡都”。

哈尼族村寨多建在朝阳半山腰之中,土掌房、茅草房错落有致, 背靠丛林,四周种竹子和棕榈树。哈尼人开垦的梯田,俯瞰如碧浪连天,仰观似天梯接云,蔚为壮观。 哈尼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前社交自由,但包办婚姻仍很普遍。 娶亲多在秋收以后,很多地方还保留背新娘唱“哭嫁歌”的习俗,婚 礼必歌舞庆贺。 哈尼族信奉多神,信仰万物有灵,从古至今沿袭着祭寨神、祭山水、祭谷娘等习俗。哈尼族主持祭祀庆典活动者称为“莫批”,每寨 一人,从本寨最早的老户中产生,父子相传。另有“咪谷”和“尼玛”,他们在各种传统节日活动和祭祀活动中,用说唱及舞蹈向神祈祷,祝福村寨平安,并以说唱和舞蹈传播生产活动经验及伦理道德和 神话传说故事。 哈尼族民间舞蹈,异彩纷呈。1984年初至1986年,在哈尼族地区经过广泛、深入的调查工作,收集到的哈尼族民间舞蹈有:祭祖先神 灵的舞蹈四个;丧葬舞蹈十一个;节日庆典舞蹈十五个;婚嫁舞蹈三个;自娱情爱舞蹈五个;游戏舞(儿童舞)七个;巫舞四个。 以上舞蹈仅是各地哈尼族众多门类舞蹈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其 它舞蹈如玉溪市的“拾菌舞”、峨山县的“烟盒舞”、普洱县和易门 县的“葫芦笙舞”等,在当地哈尼族一些村寨中也有流行。 哈尼族民间舞蹈源远流长。元江县它克村岩画有可辨图像一百二 十幅,其中有表现原始宗教祭祀活动的舞蹈形像;有表现狩猎的组画;有众多表现母性崇拜的图像及符号。经专家初步鉴定,它克村岩画为 原始社会时期的文化遗存。现在元江县哈尼族一些祭祀舞蹈的动作姿态,与原始岩画中的舞蹈图像很相似。 “打莫撮”是哈尼族盛行的祭祀性舞蹈。史料载,哈尼族“以十 月为一年,有周时之风。

西双版纳美食全攻略

提起西双版纳,是我去过的地方中最令人难忘的,为此还曾经写过一篇《西双版纳浪漫之旅》。其中也提到过西双版纳独具特色的美食,比如记忆犹新的菠萝饭,澜沧江烤鱼等等。于是今天有心情想把西双版纳的美食来个全攻略式的一网打尽。不管吃过的没吃过的,网上搜罗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一、从菜类 1.冬瓜猪 那是一类很好吃的猪的品类,由于个头小而得此名。其肉量鲜美,肥而不腻,通常的做法是大葱爆炒。 2.竹笋、酸笋 据调查材料显示,西双版纳共有100多类可食用的竹笋。竹笋的做法很多,有炒、煮、烤、生吃等。傣族还用一类特殊的方法制成酸笋,那样能够四季食用。用那类酸笋煮鸡、鱼或排骨,味道独特,鲜美非常。 3.澜沧江鱼 澜沧江外无很多品类的鱼,统称江鱼。大部份江鱼体形较大,肉多刺少,味道鲜美,通常的做法是煮汤或红烧。汤多为白色,甜而鲜。 推荐:清汤巴豪、红烧巴掌浪、酸辣叉尾鱼、酸笋煮大头鱼。 4.爱伲稀饭 那是爱伲人最常做的一道菜。用鸡汤熬的稀饭,鲜香入味,稀饭粘度适外,口感极佳。 5.野生菌类 正在夏秋季节,野生菌类品类最为丰富,无野木耳、扫把菌、鸡枞、牛肝菌、干巴菌、鸡油菌、蚂蚁骨朵菌、青头菌、喇叭菌等。做法多为小炒或煮汤,味道鲜美自是不用说,还无防乱癌症的功效。 6.野菜 据调查,西双版纳共无300多类能够食用的野菜。那些野菜无的能清热解毒,无的利肝明目,富含多类养分成分,不只做法多样,而且常吃常无。 推荐:水蕨菜、苦凉菜、水香菜、野茄女、海船、四棱豆、甜菜、野芹菜、芭蕉花、滴水芋、树皮菜、野蕃茄、刺五加.

7.葛根全席 葛根是一类药用动物,其味略苦,苦外带甘,其性凉,可间接食用,药用可解酒,清热解毒,女人服食可美容养颜。 机场老路上无一家阿卡寨,推出葛根全席,菜肴全是用葛根做料。不只口味独特,而且鲜甜诱人。 推荐:葛根煮鸡,葛根炖排骨,葛根煮粉,炸葛根片,爱伲凉拌,黄焖鸡,清蒸鱼,爱伲稀饭,葛根茶。 二、烧烤类 1.烧烤全席: 首推景洪市区嘎洒镇傣族民居制做的烧烤全席,内容无:什锦烤肉串,烤鸡肉串、鸡纯串,香茅草烤鱼、烤肉、烤排骨,芭蕉叶包烧小鱼、黄笋、江鱼,烤猪脸,火烧干巴,撒撇汤(用猪肝为本料熬的汤,具无清热去毒之功效),纯菜汤,蕃茄煮凉粉,煮米干,各类时鲜蔬菜、野菜蘸喃咪,其外喃咪又无蕃茄喃咪、花生喃咪、嘎里罗喃咪、螃蟹喃咪、茄女喃咪之分(注:喃咪为傣语,意为蘸料),猪血剁生,傣族酸菜,炸牛皮,手捕糯米饭,菠萝饭,傣族年糕,自酿米酒,鲜榨柠檬汁。 2.烧烤点菜: 澜沧江边曼蚌囡寨女的傣家烧烤很好吃,其特色菜是:蒸鸡,烤茄女,芭蕉叶包烧江鱼、鸡脚筋、猪脑、猪心管,油炸青苔,野茄女蘸喃咪。 澜沧江边最热闹的烧烤大排档——金沙滩,最具特色的小吃无:烤竹筒饭,炸蜂蛹,竹虫,臭豆腐,烤干巴,包烧芭蕉花,烤肝,烤鸡,烤猪牙床,炸猪皮,炸紫米粑粑。 3.铁板烧烤: 勐海县久富盛名的铁板烧烤正在独具特色的形似猪圈的房女里收摊设点,吃起来别无一番味道。 听说过那样的名词吗:烤胸膘、儿窝、奶渣,还无常见的猪脸、干巴、茄女、粉肠、牙床、心管、韭菜,只是用的烧烤方法不同,做出来更嫩,更无嚼头,更香。 4.勐海烤鸡: 勐海无两类做法的烤鸡,一类是涂上很多做料腌制后再用火烤而成,一类是本味火烤后蘸做料吃。前者还没吃就香味扑鼻,入口更觉香辣美味;后者特地选用小女鸡做本料,肉量新鲜,清甜,外脆里嫩,口感极好,再辅以鸡肉熬的稀饭,清水煮的青菜,香而不腻,吃时间接用手撕灭吃,别无一番情趣。 三、凉菜类 1.舂鸡脚、黄瓜、干巴

云南省民族情况简介

云南省民族情况简介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自古以来就是众多民族声息繁衍之地,也是各民族沿横断山脉南北迁徙的走廊,少数民族成份居全国前列。因此,云南民族众多,人口在5000 人以上的世居民族有: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僳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德昂族基诺族蒙古族布依族独龙族水族满族等25 个,其中独有少数民族15 个。少数民族人口1415.3 万,占全省人口的33.41 %。 一由于历史自然和地理的原因,各民族从聚居分布居住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一)全省没有一个单一的民族县(市),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云南特有的立体地形和气候条件,形成了各民族的居住特点。从垂直分布看,各民族居住地以山区为主;从平面分布看,又主要集中在农村山区边境及边远地区。全省没有民族成份单一的县(市),每个县(市)一般有5 -10 个世局少数民族,每个民族一般聚居在5 -10 个县。因此,全省共有8 个自治州,29 个自治县,79 个民族自治地方县和197 个民族乡,是全国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长期以

来,云南各民族大杂居与小聚居交错,以村寨或村寨连片聚居,保持本民族语言服饰和风俗习惯,相互之间不易被同化融合,但又相互影响。 (二)新中国成立前,云南各民族还分别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封建领主制封建地主制等不同社会发展阶段,被称为“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具有经济社会发展多样性的特点。 由于历史、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原因,各民族之间乃至一个民族内部发展极不平衡,半个世纪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关心和扶持下,经过云南各族人们的拼搏奋斗,曾经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领主制、封建地主制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生产力水平极为薄弱的云南各民族,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采取特殊措施,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三)云南有4061 千米的国境线,与东南亚国家山同脉、水同源,16 种少数民族在云南和东南亚国家跨境而居,具有同源文化和亲缘民族的特点。

旧民居改造的乡村民宿建筑设计探析

旧民居改造的乡村民宿建筑设计探析 发表时间:2017-09-15T16:24:37.560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11期作者:张海涛 [导读] 随着农村外出人口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村落变成了空心村,为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武汉优地联创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城市居民为了缓解工作压力,开始越来越多的亲近自然,感受不同的田园风情,从而促使乡村旅游业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如今乡村当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空心村,导致民居表现出萧条景象。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出现,思念乡愁的外出人员回到家乡,创业的人数不断增加,乡村民宿农家院等由此产生并且出现民宿热潮。有些闲置的旧民居与自然环境非常的协调匹配,怎样让旧民居建筑价值传承下去,给旧民居注入全新的生命活力,需要人们不断的研究和发现。本文主要探析了旧民居改造的乡村民宿建筑设计,旨在给旧民居改造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旧民居;改造;乡村民宿;建筑设计 一、我国乡镇城镇化的改造途径和影响 (一)中心乡镇合并模式 随着农村外出人口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村落变成了空心村,为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国家开始倡导中心乡镇合并模式,在对农村人口数量与城镇人口数量划定后,施行小村并大村,对乡村数量及城镇数量作出调整,新设乡镇政区名称的命名要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突出特色,反映辖区内干部群众的美好愿望和良好诉求,合并方式必须有利于乡镇政府加强社会管理,有利于群众办事。 (二)以农旅结合带动乡镇经济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农旅结合这种方式发展乡村经济。农业经济可以借助农作物(如草莓采摘园,果木采摘园等)或者乡村养殖业(如林中饲养家禽)等多种形式来增加收入,其收益远远高于传统农作物种植获取到的收入。旅游业可以利用自然的风光景色,在对传统民宿服务加以改造,形成独特乡村旅游度假的形式,充分的利用旧民居,将其塑造成独特的乡村民宿建筑,吸引大量的游客观赏游玩,进而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二、乡村民宿的主要特色 对乡村的老房子进行改造,必须要保留原本的特点,需要符合传统村落大的环境,要确保创新和原始特点的一个均衡,乡村民宿改造必须要注意三个特点。 第一精致化,旧民居改造完之后成为规模较小的住宿地点,要求设计改造人员在保留传统民居特点的同时,精心的打造一个别致的民宿环境气氛,不只是要拥有高品质的服务,同时还需要拥有民宿本身的特点。 第二本土化,乡村民宿针对本地文化特点实施改造,设计师通过对本土文化的深度挖掘,利用建筑设计的语言来塑造具有本土文化特点建筑风格。由此一来,民宿旅游就变成了一种文化体验式旅游,游客到了不同地域的民宿,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文化体验。 第三多元化,每个民宿给人的感受都是不同的,一部分人感受的是建筑自身历史文化性特点,还有一部分人感受当地人民的生活,有些人品尝当地的小吃,根据人们不同的感受,在乡村民宿打造过程中,其侧重点的不同,导致消费者感受也是不一样的。 三、旧民居改造乡村民宿建筑设计方式 (一)结合外部环境 针对旧民居进行改造,不只是对于建筑进行改造。它属于区域产物,存在于特殊的环境当中,受地理环境的约束,旧民宿的建设有它所处当时环境的建设难点,不由得佩服起古代能工巧匠的别具匠心,不可以将其当做单独的地基去看待,必须要结合本地文化理念,周围的乡村生活及环境。旧民居改造过后的建筑,要确保不会对于附近的环境造成破坏,确保和其共生,同时还要重新定义附近的环境和场地,从建筑模式和用材以及颜色和精神方面凸显民宿的主要特色。 选择旧民居将其改造成乡村民宿,第一个必须思考的就是旧民居处于的外部环境,民宿和其依托的旅游资源关系必须要存在极大的便利性,才能够促使民宿快速的发展。民宿要求不仅借助本地资源,同时还需要充分尊重地区自然生态,将其当做根本的出发点,民宿改造过程中尽可能的不破坏生态环境,同时还要突出本地文化特点,将保护和凸显所在地元素当做基础,打造一个和自然共处于的氛围。(二)合理整合内部空间 1旧民居改造的时候,要对民居内部空间进行合理整合,在改造设计的过程中,要做到科学的去留,让乡村民宿不仅能够满足人类对于吃住方面提出的要求,并且还要创造出全新的空间感受。 2改造的主要对象就是居住类的旧民居,重点是要重新规划空间功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设计,不调整大的整体构造,在加建和改建的同时,让内部空间以及功能得到最大更新,乡村民宿最核心的功能空间包含住宿和用餐以及公共和庭院等空间。另外,经过改造后的空间,最好增加茶室这类功能。 3空间重组,有些时候需要重组空间,建筑空间根据水平和垂直的方向划分,水平方向重点要求是结构特点符合的情况下,依照具体的功能要求,把平面上能够移动的墙体科学的摆放。给客人制造一个广阔明显的大面积共享空间,垂直方向空间的分割,拆除中间隔墙和楼板,增强效率。 (三)建筑细节的调整 出色的民宿建筑必须要做到细节满足,民宿全部角落均可以当做民宿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居住在民居里,每个细节的处理手段和材料使用均能够打造出多样化的风格,物品的摆放也是十分关键的,由于细节会对人们的心情造成一定的影响,入住其中,是不是能够让人完全的沉浸,感受到建筑的魅力和情感,功能是不是满足客人的需求等,这些问题在改造的过程中都是值得注意的。 针对旧民居建筑细节的更新力求做到和谐,经过改造之后要展示出建筑自身的味道,设计细节的过程中要充分思考空间情景的展示,让人们感受到一种体验式的居住。 (四)乡土印记的表达 旧民居改造的时候,旧物信物属于一种十分常见的处理方式,既能够减少投入的成本,同时还能够凸显乡土性。老旧的物件通常均带

西双版纳景点简介

勐仑植物园 国家级风景名胜景点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坐落在勐腊县勐仑镇的葫芦岛上。因它被澜沧江的支流罗梭江环绕着状如葫芦形,故得此名。 植物园是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于50年代带领一批年轻的植物科学工作者创立的。园林占地面积900公顷(13500亩),保留有大片原始森林,已引种栽培热带植物4000多种(其中的100多种是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各种植物分类集中养畜,组成错落有致的10多个植物专业区。小巧的兰花园,荟萃了热带、亚热带地生兰等附生兰优良品 种;碧潭映日的水生植物区内,睡莲、王莲争妍比美;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棕榈林中,有120多种棕榈科植物婀娜多姿;200多种粗细不等的秀竹,在百竹园中争荣竞艳。龙脑香林内、羯布罗香、版纳青梅、婆罗双等珍贵树种争相比高。药用芳香林中,有檀香、丁香、龙脑香……等香料植物吐露芬芳。苏铁、水杉、鸡毛松、肉托竹柏等稀有植物在裸子植物林区茁壮生长。珍稀濒危植物林区,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可见到板根大王四数木、林中巨人望天树、巨叶植物海芋、能够灼人的火麻以及老茎生花、树缠树等奇观。热带果木林中,有酸甜可口的当地名柚曼赛龙和勐仑早。林木中还有稀奇的神秘果、跳舞草和猪油瓜……因此,这所植物园荟萃了西双版纳众多的热带植物品种,是“绿色明珠”的巧妙缩影。 在各类植物竞相比美的园林内,建有科研大楼、植物标本馆、展览馆、蔡希陶纪念馆、蔡希陶塑像和民族度假村等人文景观和接待游人的各种服务设施。所以,这片佳木竞秀、繁花似锦的热土是集科学研究,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和开发利用、科学普及为一体的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 勐仑植物园于1996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和科普教育基地。1999年又被省旅游局评选为全省10个名牌景点之一。 原始森林公园 “澜沧江边,莱阳河畔,一颗明珠,闪耀光芒,雨林青翠,泉水潺潺,一道风景天成自然……”在离景洪城8公里的昆洛公路旁,在一片热带雨林中,由浙江金洲集团投资8600万元人民币开发建设的综合性生态旅游景点——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已经建成营业。公园占地18.8平方公里。景区内融汇了独特的原始森林自然风光和迷人的民族风情。现已开发有热带沟谷雨林、孔雀繁殖基地、野生动物表演、傣家寨、哈尼寨、九龙飞瀑、曼双龙白塔、百米花岗石浮雕、金湖传说、阿拉维风味烧烤场等10大景区、50多个景点。 独特的热带沟谷雨林横亘整个公园区,美丽的莱阳河宛如一条金腰带,流淌在绿色的丛林之中,向游客充分展现了原始森林、野生动物、民俗风情三大主题,为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称的西双版纳镶上了一颗璀璨的明珠。

红 河 州 情 简 介

红河州情简介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01o47′~104o16′,北纬 22o26′~24o45′,辖区面积32931平方公里,东西最大横距254.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21公里,最高海拔为金平县西隆山3074米,最低海拔为河口县红河与南溪河交汇处76.4米(云南省海拔最低点),山区面积占85%。辖4市9县(蒙自市、个旧市、开远市、建水县、石屏县、弥勒市、泸西县、元阳县、红河县、绿春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屏边苗族自治县、河口瑶族自治县),135个乡(镇),1285个村委会(社区),总人口450.1万人,有汉族、哈尼族、彝族、苗族、瑶族、傣族、壮族、回族、布衣族、拉祜族、布朗族11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8.52%。 红河州州府设在蒙自市。早在公元前135年,西汉、东汉王朝在今红河州地区设置牂牁郡和益州郡,开始实施对红河地区的管辖。1949年12月,滇南人民行政公署在建水县成立,1950年2月,改称蒙自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并于3月将专员公署驻地由建水迁往蒙自,12月,蒙自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云南省人民政府蒙自区专员公署。1953年5月1日,红河哈尼族自治区在元阳新街成立。1957年11月,蒙自专区和红河哈尼族自治区合并建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958年将省辖的个旧市划归自治州领导,自治州州府由蒙自迁移个旧。2003年1月29日,国务院批复红河州人民政府驻地由个旧迁移蒙自,11月18日,红河州举行了迁移庆典大会,标志着蒙自正式成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新州府。 红河州有着优越的地缘优势。在10多亿年前,曾经是寒冷冰川、汪洋一片,至3000万年前方形成现在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地形以红河(元江)为界,分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东面属于滇东高原区,西面为横断山纵谷的哀牢山区。哀牢山沿红河南岸蜿蜒伸展到越南境内,为州内的主要山脉。北回归线穿越个旧市、蒙自市、建水县。河流分属红河、南盘江水系,主要支流有李仙江、藤条江、南溪河、曲江、甸溪河等。湖泊有异龙湖、赤瑞湖、三角海、大屯海和长桥海。蒙自、个旧、开远三市是全州人口聚集区和主要经济发展区,已经形成三市半小时经济圈,正成为全省继滇中城市群之后的滇南城市群,是昆明和越南河内两大城市的桥梁纽带,有着十分明显的城市带动效应。红河州历史上就是云南对外开放的前沿,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1993年5月和11月,河口、金水河两个国家一类口岸开通,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特别是昆明至河口口岸全程高速化,以及昆明至河口电气化铁路将于2012年全线建成和云桂铁路的开工,为现代化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红河州将成为云南省三大物流中心区;河口、金平、绿春三县与越南接壤,国境线长848公里,河口口岸贸易额达10亿美元、贸易量达200多万吨、出入境人数近400万人次,是云南省最大的陆路口岸,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越“两廊一圈”战略和党中央、国务院将云南建设成为中国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建设,将使河口跻身中国陆路口岸贸易量前4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