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崩塌滑坡的形成条件和动力破坏因素

崩塌滑坡的形成条件和动力破坏因素

崩塌滑坡的形成条件和动力破坏因素
崩塌滑坡的形成条件和动力破坏因素

滑坡崩塌形成条件简述

一、形成条件分析

崩塌滑坡是长期地壳运动和地质作用地结果,崩塌滑坡地形成,受各种条件地控制。

①地形地貌:地形条件地受复杂程度及斜坡坡度控制着岩崩滑坡产生地监空条件.深沟大川强烈地形陡峻切割,悬崖临空高耸地直截了地形条件是崩塌滑坡最有利地发生地段.各级阶地和剥夷面间地斜坡地带,崩塌滑坡也十分发育.上下陡中部缓地折线山坡,当山坡上部成马蹄形地环状地形.且汇水面积大,易产生沿基岩面滑动地土层滑坡.受水流冲刷,淘蚀地山区河流凹岸、黄土地区高阶地前缘斜坡(受水侵湿,土地强度降低)均易发生滑坡。

②地层岩性:斜坡地地层岩性,是发生滑坡地物质基础.有地斜坡由坚硬地岩石组成,有地斜坡由软弱岩石组成,有地斜坡则由土体组成.由于地层地岩性不同,它们地抗剪强度各不相同,发生滑坡地难易程度也就不同.通常,人们根据土石在剪切力作用下地破坏变形特征,将它们分为脆性和塑性两种类型.石灰岩、花岗岩和石英岩等致密坚硬地块状岩石,都是脆性地抗剪强度很大,能经受很大地剪切力而不变形,完全由这些岩石组成地斜坡高陡而稳定,很少发生滑坡.相反,页岩、泥岩和其他各种地表覆盖层,如粘土、碎石土多是塑性地,这些土石体地抗剪强比较低,很容易变形和发生滑坡.实践证明,在我国,凡是下述地层分布地地区,都是容易发生滑坡地地区:粘性土、黄土、类黄土和各种成因地松散、松软沉积物(崩积、坡积、洪积和人工堆积等);砂岩、页岩和泥岩地互层地层;煤系地层;灰岩、页岩或泥灰岩地互层地层;泥质岩石地变质岩如板岩、千枚岩、云母片岩、绿泥石片岩、滑石片岩等地层;软质或易风化地火成岩如凝灰岩等.所有这些地层,岩性都比较软弱,在构造作用、水、

风化作用及其他外力作用影响下,都很容易形成土状或泥状地软弱层,成为潜在地滑动面或滑动带,具备了产生滑坡地基本条件.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常常把这些容易发生滑坡地地层,称为易滑地层。

③地质构造:一个地区地地质构造环境,对滑坡地形成有多方面地影响:一是断裂破碎带为滑坡提供了物质来源;二是各种地质构造结构面,如层面、断层面、节理面、片理面和地层地不整合面等,控制了滑动面地空间位置和滑坡地周界;三是控制了山体斜坡地下水地分布和运动规律,如含水层地数目、地下水地补给和排泄等,都由地质构造条件所决定;四是斜坡地内部结构,包括不同土石层地相互组合情况,岩石中断层、裂隙地特征及其与斜坡方位地相互关系等,与滑坡发生地难易程度有密切地关系.岩层层面地倾向对滑坡地发育有重要影响,当岩层地倾向和斜坡地坡面倾斜一致时,最容易形成滑坡,岩层地倾向与斜坡地坡面倾向相反时,则决定于其它裂隙面地发育程度,一般不容易产生滑坡.当斜坡是由各种不同性质地土石共同组成时,斜坡部分抗剪强度会因土石性质不同而易,如果抗剪强度低地软弱岩石位于坎脚部位,软岩就可能因受压而被“挤皱”甚至挤出,产生滑动.岩石地层面、断层面和裂隙等,都是斜坡内部地软弱面,当软弱面地倾向和斜坡坡面倾向相同,而且斜坡地坡角大于软弱面地倾角时,就有可能产生滑坡;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从事人工开挖,使软弱面在坡脚或坡上出露,上部地岩体常会产生突然地滑动而造成很大地危害.另外,斜坡地土石性质和内部结构,也决定了斜坡地外形,改变坡外形(如变陡),必然引起边坡稳定性地变化;一定强度地土石,有一个极限地边坡比(边坡高度与水平长度之比),超过这一极限地边坡比,斜坡就不稳定,小于这个比值,斜坡就稳定,因此,当开挖边坡时边坡比值设计过大,那就无异于产生滑坡和崩塌创造条件。

二、动力破坏因素

(一)自然因素

①昼夜地温差,季节地温度变化,促使岩石风化,降低其抗剪强度;夏季炎热干燥,使粘土层龟裂,遇暴雨水沿裂缝渗入,大气降水,斜坡土体湿化,重量增大,粘聚力低,均能导致崩塌滑坡地产生。

②降雨、融雪和地下水位:降雨和融雪地渗透水作用,是产生滑坡地最主要外因.其作用一是渗透水进入土体孔隙或岩石裂缝,使土石地抗剪强度低;二是渗透水补给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或地下水压增加,对岩土体产生浮托作用,土体软化、饱和,结果也造成抗剪强度地降低.所以,降雨和融雪一般对滑坡可起到诱发或促进作用。

③地表水地冲刷、淘蚀、溶解和软化裂隙充填物;地表水下渗,使土体达塑性;当水渗入不透水层上时,接触面润湿,减少摩擦力和粘聚力,促使崩塌滑坡产生。

④地下水量地增加,使岩土体含水量增大,地下水位地增高,使岩土重量增大,浸湿范围扩大,地下水流速地加大,促使土体潜蚀作用,均促使崩塌滑坡产生。

⑤地下水地动水压力、静水压力是崩塌滑坡地动力破坏因素。

⑥水库、河道水流冲刷、潜蚀、淘蚀坡脚,削弱斜坡地支撑部分,河水涨落引起地下水位地升降,均能引起崩塌滑坡地失稳破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⑦地震作用:地震是诱发滑坡地重要因素之一。地震诱发滑坡,首先是使斜坡土石结构破坏,在地震力地反复震动冲击之下,沿原有软弱面或新产生地软弱面产生滑动.由于地震产生裂缝和断崖,助长了以后降雨和融雪地渗透,因此地震以后常因降雨、融雪而发生滑坡或山崩,这种情况比地震发生时所触发地滑坡或山崩还要多。一般说来,在雨季或暴雨、融雪时发生地地震,同发型(与地震同时发生)滑坡较多;旱季时斜坡干

燥,稳定性较高,同发型滑坡较少,后发型(在地震以后很长时间才发生)滑坡较多.年月日云南龙陵地震时,同发型滑坡很少,震后雨季时发生地后发型滑坡,占与地震有关地滑坡总数地以上.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人为因素

①采掘矿产资源:采矿不按规范执行,预留矿柱少,乱采滥挖,造成采空区坍塌,导致山体开裂,继而发生崩塌滑坡。

②开挖边坡:修建铁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开挖边坡,使斜坡下部失去支撑部分,形成人工陡边坡,造成崩塌滑坡地发生.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③水库蓄、泄水与渠道渗漏:水库蓄水,浸润和软化岩土体,加大岩土体中地静水压力、动水压力;水库泄水,水位急剧下降,加大了坡体地动水压力;渠道渗漏,增加了浸润和软化作用,均能导致崩塌滑坡地发生。

④堆填加载:在斜坡上大量兴建楼房、工厂,堆渣、弃渣、填土等如果堆放于易于产生崩塌滑坡地段,等于给斜坡增加了荷载,斜坡支撑不了过大地重量,失去平衡而诱发崩塌滑坡地发生。

⑤采石、劈山放炮:采石、劈山等放炮强烈振动,使斜坡岩土体受振而松动,诱发崩塌滑坡地发生.

⑥乱砍乱伐:不适当地开垦农田等,乱砍滥伐,破坏植被,有利于雨水入渗,也能诱发地崩塌滑坡发生。

雷暴

主题:绕飞雷雨间隔规定(仅供参考,个中内容有待商榷) 雷雨(大雨)飞行与低云低能见度飞行一样,在关键时刻,都同样需要飞行员有很好的决断意识。民航总局第20号令第83条规定:精密进近至决断高度前约3秒钟,如果不能取得所需目视参考,应在下降至决断高时果断复飞。 一、雷雨的形成与发展 略 所以,我们在飞行中及时要天气实况、听天气通报,根据气温、气压、风的变化了解降落站的天气,使飞行组及早做好准备,做出正确判断。 二、影响飞行的我国主要雷暴种类及其特点 一切雷雨形成有共同的条件和发展过程,并有共同的天气特点,雷暴云形成的具体情况不同,雷雨强度和天气分布情况也有区别。下面是影响飞行的我国主要雷暴种类及其特点: 1、气团雷雨 ⑴、热雷暴(地方性)出现在7-9月份,主要是受地表面局部增热作用而产生的。常在夏季午后出现,傍晚后因对流减弱而消散。所以夏季飞华南、东南地区下午到降落站,要特别注意天气变化。 特点:发展迅速,区域小,移动慢,降水猛烈,一般来讲都是孤立、分散的。空中可绕飞。 ⑵、地形雷暴:夏季由于潮湿不稳定的空气被地形(山的迎风坡)抬升而产生的。 特点:发展迅速,很少移动,出现和消散时间不定,云底高度比平原云底高度低,常有冰雹,常常和锋面雷雨相伴生,这种雷雨在我国东南沿海丘陵地区,华南、西南高原等山区出现最多。 2、锋面雷雨 ⑴、暖锋雷雨:在江南很少出现,主要出现在东北、华北和华东暖锋。 特点:云层厚,云底过低,降水范围较大,能见度恶劣,不易降落,飞行时要谨慎。 ⑵、冷锋雷雨:冷锋雷雨是我国最重要的雷雨之一,许多雷雨云沿锋线排列成行,组成一条宽数公里至十几公里,长达百公里至千公里的狭长雷暴带,是最强烈的雷暴。 特点:夜间白天均可出现,一般在下午和前半夜较强,早晨减弱。 ⑶、静止锋雷雨:此种雷雨在长江流域出现最多,一般多出现在每年6-8月份,静止锋雷雨主要是由于暖湿不稳定空气上升的结果,多出现在地面锋线的西侧,通常为气流辐合最强的地方。 特点:到夜晚后暖湿空气变成了冷空气,夜间不稳定,雷雨通常深夜比较活跃。这种雷雨通常是分散的、孤立的。 3、槽线雷雨 如果槽前暖湿气流明显时,往往有降水槽,槽愈强降水愈大;但南方由于水气特别充沛,很弱的槽线也可能引起降水。 特点:槽线雷雨不是很强,主要是降水,一般700毫巴槽线过境的时间,也就是降水的终止。主要是中低云消散。 4、东风波雷雨 在夏秋季节,北半球付热带高压脊已移到北纬30°线附近,在其南侧低纬度广大地区,存在着深厚而稳定的东风气流,在这个东风气流内常因扰动而产生自东往西移动的波动,这就是东风波。东风波可以产生激烈的雷雨天气和降水,主要是福建、广东地区。 特点:东风波形成后一般是自东往西移动,一般晚上活动比较多,移动速度比较稳定,一般是20-25公里/小时。

崩塌滑坡的形成条件和动力破坏因素

滑坡崩塌形成条件简述 一、形成条件分析 崩塌滑坡是长期地壳运动和地质作用地结果,崩塌滑坡地形成,受各种条件地控制。 ①地形地貌:地形条件地受复杂程度及斜坡坡度控制着岩崩滑坡产生地监空条件.深沟大川强烈地形陡峻切割,悬崖临空高耸地直截了地形条件是崩塌滑坡最有利地发生地段.各级阶地和剥夷面间地斜坡地带,崩塌滑坡也十分发育.上下陡中部缓地折线山坡,当山坡上部成马蹄形地环状地形.且汇水面积大,易产生沿基岩面滑动地土层滑坡.受水流冲刷,淘蚀地山区河流凹岸、黄土地区高阶地前缘斜坡(受水侵湿,土地强度降低)均易发生滑坡。 ②地层岩性:斜坡地地层岩性,是发生滑坡地物质基础.有地斜坡由坚硬地岩石组成,有地斜坡由软弱岩石组成,有地斜坡则由土体组成.由于地层地岩性不同,它们地抗剪强度各不相同,发生滑坡地难易程度也就不同.通常,人们根据土石在剪切力作用下地破坏变形特征,将它们分为脆性和塑性两种类型.石灰岩、花岗岩和石英岩等致密坚硬地块状岩石,都是脆性地抗剪强度很大,能经受很大地剪切力而不变形,完全由这些岩石组成地斜坡高陡而稳定,很少发生滑坡.相反,页岩、泥岩和其他各种地表覆盖层,如粘土、碎石土多是塑性地,这些土石体地抗剪强比较低,很容易变形和发生滑坡.实践证明,在我国,凡是下述地层分布地地区,都是容易发生滑坡地地区:粘性土、黄土、类黄土和各种成因地松散、松软沉积物(崩积、坡积、洪积和人工堆积等);砂岩、页岩和泥岩地互层地层;煤系地层;灰岩、页岩或泥灰岩地互层地层;泥质岩石地变质岩如板岩、千枚岩、云母片岩、绿泥石片岩、滑石片岩等地层;软质或易风化地火成岩如凝灰岩等.所有这些地层,岩性都比较软弱,在构造作用、水、

滑坡防治的工程措施

滑坡防治的工程措施 滑坡防治的工程措施主要有排水、力学平衡和改变滑带土三类。 1.滑坡排水 地下水活动是诱发滑坡产生的主要外因,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处理滑坡,都必须做好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处理,排除降水及地下水的主要方法如下: (1)环形截水沟 (2)树枝状排水沟 树枝状排水沟的主要作用是排除滑体坡面上的径流。若以自然沟渠作为排除地表水的渠道时,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整修、加固和铺砌,使水流通畅,不渗漏。

(3)平整夯实滑坡体表面的土层,防止地表水渗入滑体坡面造成高低不平,不利于地表水的排除,易于积水,应将坡面做适当平整。 (4)排除地下水 排除地下水的方法较多,有支撑渗沟、边坡渗沟、暗沟、平孔等。 2.力学平衡 对于滑坡的处治,应分析滑坡的外表地形、滑动面、滑坡体的构造、滑动体的土质及饱水情况,以了解滑坡体的形式和形成的原因,根据公路路基通过滑坡体的位置、水文、地质等条件,充分考虑路基稳定的施工措施。 在滑坡体未处治之前,禁止在滑坡体上增加荷载(如停

放机械、堆放材料、弃土等)。 当挖方路基上边坡发生的滑坡不大时,可采用刷方(台阶)减重、打桩或修建挡土墙进行处理以达到路基边坡稳定。牵引式滑坡、具有膨胀性质的滑坡不宜用滑坡减重法。牵引式滑坡是指坡脚的土体先失稳,向下滑动,坡体后部土体由于失去支承而相继滑下。上积土减重后并不能防治该类滑坡的产生和发展,因而对于牵引式滑坡,不采用减重法。牵引式滑坡多发生于粘土和堆积层滑坡中。具有膨胀性质的滑坡的滑带土(或滑体)具有卸荷膨胀的特性,减重后能使滑带土松散,地下水浸湿后其阻滑力减小,因而引起滑坡下滑,故不宜采用减重法。

水库库岸滑坡与其防治措施

水库库岸滑坡与其防治措施 水库工程大多处在高山峡谷地区,会经常遇到岸坡稳定问题。滑坡一旦发生,将造成很大的危害:大量岩土滑入库内,减少有效库容;直接威胁建筑物安全,堵塞泄水建筑物;大体积滑提高速滑入库内,会产生巨大涌浪,对大坝形成很大的冲击荷载,甚至造成漫顶,导致大坝失事,给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水库工程师综合利用水资源、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是保障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设施,是国家和人民的宝贵财富。水库库岸滑坡关系到工程及其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应该予高度重视。 Key words:the reservoir bank;landslide;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1.水库库岸滑坡的成因 滑坡按照表现形式和土石的特殊,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滑坡,是由于岸坡逐渐失稳而滑动。这类滑坡一般速度较小,可以预报,但不宜稳定,也易于重新滑动;另一类为崩坍。这是近地表的岩体和岩块当其与基岩的联系遭到破坏后而突然急速下滑。这类滑坡速度快,难以预测,常产生巨大涌浪,对水工建筑物和水库下游造成严重危害。 天然岸坡残积、坡积层失去稳定的原因一般有两个:一是剪切力增大,如斜坡变陡、堆填弃土超载以及地震活动对岸坡产生巨大瞬间时作用力等;一是斜坡土体或其中软弱夹层抗剪强度降低,如在水库蓄水抬高水位后,库区岸坡下部在浮托力作用下,有效重量减少,或当水库水位迅速降落、岸坡饱和水带内形成内水压力,或在水库蓄水后,有的由于绕坝渗透和岩坡地下水位抬高以及岸坡内的软弱泥质崩解软化等,都会是岸坡抗剪强度降低。此外,还有受暴雨、地震、河流冲淘、风浪作用以及工程削坡、钻孔暴坡等原因,也会促使其失去稳定,造成滑坡,或使已经稳定的古滑坡体重新复活。 天然岸坡内岩体的应力状况及河沟深切后应力重新分布,对岸坡稳定也有重要影响。由于卸荷作用,岩体内可能形成一些应力集中带,使岩石所受的应力接近或超过岩石的强度,成为导致岸坡失稳的重要原因。 2.水库库岸滑坡的防治 对水库库岸滑坡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防治工作: 2.1了解水库库岸情况,进行库区地质调查 建库前和建水库都应对库区进行地质调查,摸清库岸稳定情况,以确定是否适于建库和采取适当措施。在这方面,国外一般作法是:常以彩色或普通黑白航测照片作底图,结合地面勘探和地貌分析,了解库区已有滑坡和崩坍的地点、不同岩层特别是软弱泥质岩层分布情况,查明附近有无深层大断裂和区域性断裂通

雷暴的概念及形成原理

雷暴的概念及形成原理 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它产生在强烈发展的积雨云中,伴有强烈的阵雨或暴雨,有时伴有冰雹和龙卷。产生雷暴的积雨云,称做雷暴云。 【雷暴发生的条件】 雷暴会在大气不稳定时发生,并且会制造大量的雨水或冰晶。通常其发生有三种特定情况: 地球大气层低空带的湿度很高,这可以由露点温度观察得到 高空与低空的温度差异极大,亦即是气温递减率极大 冷锋(使暖气团抬升)受到外力的逼迫而汇聚 对流天气的形成条件①水汽条件充沛的水汽 ②对流的形成 不稳定层结大气中需要有大量的不稳定能量存储 抬升条件足够的冲击力 对流发展的决定因素 不稳定层结 (大气的不稳定能量) 阻挡层的破坏:地面加热、有组织的垂 直运动 抬升条件 (对流冲击力) 热力:自由对流或热力对流 动力:地形抬升、锋面抬升 系统性的上升运动:槽线、切变线、低 压、低涡 PS:阻挡层是指温度递减率很小、等温或逆温的气层。又称:稳定层、等温层、逆温层,还常称“暖盖”。作用:①限制、抑制对流的发展;②积聚不稳定能量,使积聚的不稳定能量集中释放。 【雷暴的分类】 根据冲击力可以将雷暴分为:热雷暴、地形雷暴、天气系统雷暴(锋面雷暴、冷涡雷暴、空中槽和切变线雷暴、副热带高压(太高)西部雷暴) 地形雷暴:它是暖湿不稳定空气在山脉迎风坡被强迫抬升而形成的雷暴。在山岭地区,当暖空气经过山坡被强迫上升时,在山地迎风的一面空气沿山坡上升,到一定高度变冷

而形成雷云;但到了山肪背风的那一面,空气沿山坡下沉,温度升高,雷雨消散或减弱。 特别是在滨海的山岳地带,近海的一面山坡上便常易有雷雨发生,这是由于海风潮气特重的缘故。 热雷暴:因热力抬升作用而形成,多发生在单一气团内部。常常出现在大陆夏季闷热、无风和晴朗的夏天的午后。 锋面雷暴:在两个大的气团移动的界面上,也就是在冷气团和暖气团相遇的锋面上发展起来的雷暴。这时冷空气总在暖空气下面,排挤暖而湿的空气,并把它抬升起来,于是引起当地的天气的急剧变化。冷锋、暖锋、静止锋上都可产生雷暴,但以冷锋雷暴出现最多,强度也较强,而暖锋雷暴较少。 【雷暴的生命周期】 雷暴的生命周期有三个阶段,分别是积云阶段、成熟阶段及消亡阶段。 积云阶段:云较四周的空气暖和,因此云内部的空气加速向上升,并很快升到温度远低于凝点的高度。所以四周大量的小水点、冰晶或雪片向云内汇聚,这时只有不断增强的上升气流而没有下降气流。 成熟阶段:积雨云变得越来越大,甚至会进入平流层。不过水滴及冰晶会因为过重,使得上升气流并不能承托其重量,而开始落下,其表面所产生的摩擦会带动四周的空气向下沉,并逐步增强下坠力从而产生下降气流,乱流中的水滴、冰晶互相摩擦,产生电压,放电时会产生闪电和雷声。这时便会出现滂沱大雨并且伴有雷电或上升下降乱流,而若下降气流极强则可能会降雪或冰雹。而由高空下降的冷气流在到达地面时会水平展开,这时很易会生成猛烈阵风。升降气流的转换通常很快(15-30分钟)消亡阶段:上升气流逐渐消失,这时雷暴主要受到已变弱的下降气流影响。云里大部分的水点被释出,已无力再降雨,而雷暴亦逐渐消失。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及防治措施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及防治措施 研究动机 泥石流作为山区城镇常见的地质灾害,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发性、破坏性、运动快、历时短等特点,且具有强大的侵蚀、搬运能力。发生泥石流往往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当前,我国山区城镇泥石流问题十分突出,且灾情十分严重。因此,分析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研究目的 让人从根本上了解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并以此做出正确的预防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将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研究方法 上网或在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 研究内容 一、产生原因 (一)客观条件 1、在地貌上,流域形状便于流水汇集。 2、在水源上,有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

3、在松散物质来源上,上游应有丰富的碎屑物。常见于岩石结构松散,水土流失严 重的地区。 (二)人为因素 由于工农业的发展,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欲求逐渐增大。如今,因为人类对自然的不合理开发造成的滑坡和泥石流的数量也在日益增多,一方面,在修建公路、铁路时的不合理开挖破坏了山坡表面。另一方面,滥伐乱垦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山坡的稳定性被破坏,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结果就很容易产生泥石流。 二、危害影响 1、对居民点的危害: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 2、对公路和铁路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没铁路、公路,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 三、预防措施 1、修建铁路、公路、工厂、城镇等,应合理地进行。工厂、城镇尽可能选在开阔的盆地和平原上,决不能造在滑坡体上;铁路、公路、桥梁、车站应尽量避开滑坡和泥石流的活动范围。 2、保护植被是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不仅可以防止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根据土质条件和气候特点选择适当造林方法,科学种植。

崩塌与滑坡的区别和联系

〖滑坡与崩塌的关系〗滑坡和崩塌如同孪生姐妹,甚至有着无法分割的联系。它们常常相伴而生,产生于相同的地质构造环境中和相同的地层岩性构造条件下,且有着相同的触发因素,容易产生滑坡的地带也是崩塌的易发区。例如宝成铁路宝鸡至绵阳段,即是滑坡和崩塌多发区。崩塌可转化为滑坡:一个地方长期不断地发生崩塌,其积累的大量崩塌堆积体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滑坡;有时崩塌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滑坡运动,且这种转化是比较常见。有时岩土体的重力运动形式介于崩塌式运动和滑坡式运动之间,以至人们无法区别此运动是崩塌还是滑坡。因此地质科学工作者称此为滑坡式崩塌,或崩塌型滑坡、崩塌、滑坡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诱发、互相转化:崩塌体击落在老滑坡体或松散不稳定堆积体上部,在崩塌的重力冲击下,有时可使老滑坡复活或产生新滑坡。滑坡在向下滑动过程中若地形突然变陡,滑体就会由滑动转为坠落,即滑坡转化为崩塌。有时,由于滑坡后缘产生了许多裂缝,因而滑坡发生后其高陡的后壁会不断的发生崩塌。另外,滑坡和崩塌也有着相同的次生灾害和相似的发生前兆。 崩塌与滑坡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常堆积在山坡脚,呈锥形体,结构零乱,毫无层序;而滑坡堆积物常具有一定的外部形状,滑坡体的整体性较好,反映出层序和结构特征。也就是说,在滑坡堆积物中,岩体(土体)的上下层位和新老关系没有多大的变化,仍然是有规律的分布。 2.崩塌体完全脱离母体(山体),而滑坡体则很少是完全脱离母体的。多属部分滑体残留在滑床之上。 3.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的垂直位移量远大于水平位移量,其重心位置降低了很多;而滑坡则不然,通常是滑坡体的水平位移量大于垂直位移。多数滑坡体的重心位置降低不多,滑动距离却很大。同时,滑坡下滑速度一般比崩塌缓慢。 4.崩塌堆积物表面基本上不见裂缝分布。而滑坡体表面,尤其是新发生的滑坡,其表面有很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纵横裂缝。比如:分布在滑坡体上部(也就是后部)的弧形拉张裂缝;分布在滑坡体中部两侧的剪切裂缝(呈羽毛状);分布在滑坡体前部的横张裂缝。其方向垂直于滑动九向,亦即受压力的方向;分布在滑坡体中前部,尤其是以滑、坡舌部为多的扇形张裂缝,或者称为滑坡前缘的放射状裂缝。

滑坡治理措施分类

滑坡治理措施 我国防治滑坡的工程措施很多,归纳起来分为三类:一是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二是改变滑坡体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三是改善滑动带土石性质。其主要工程措施简要分述如下: 1 、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 ( 1 )排除地表水:排除地表水是整治滑坡不可缺少的辅助措施,而且应是首先采取并长期运用的措施。其目的在于拦截、旁引滑坡外的地表水,避免地表水流入滑坡区;或将滑坡范围内的雨水及泉水尽快排除,阻止雨水、泉水进入滑坡体内。主要工程措施有:油墨滑坡体外截水沟;滑坡体上地表水排水沟;引泉工程;做好滑坡区的绿化工作等。 ( 2 )排除地下水:对于地下水,可疏而不可堵。其主要工程措施有:截水盲沟—用于拦截和旁引滑坡外围的地下水;支撑盲沟—兼具排水和支撑作用;仰斜孔群—用近于水平的钻孔把地下水引出;此外还有盲洞、渗管、渗井、垂直钻孔等排除滑体内地下水的工程措施。 ( 3 )防止河水、库水对滑坡体坡脚的冲刷:主要工程措施有:在滑坡上游严惩冲刷地段修筑促使主流偏向对岸的“ J ”坝;在滑坡前缘抛石、铺设石笼、修筑钢筋混凝土块排管,以使坡脚的土体免受河水冲刷。 2 、改变滑坡体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 ( 1 )削坡减重:常用于治理处于“头重脚轻”状态而在前方又没有可靠抗滑地段的滑体,使滑体外形改善、重心降低,从而提高滑体稳定性。 ( 2 )修筑支挡工程:因失去支撑而引起滑动的滑坡,或滑坡床陡、滑动可能较快的滑坡,采用修筑支挡工程的办法,可增加滑坡的重力平衡条件,使滑体迅速恢复稳定。支挡建筑物种类有:抗滑片石垛、抗滑桩(如钢轨抗滑桩等)、抗滑挡墙等。 3 、改善滑动带土石性质:一般采用焙烧法、爆破灌浆法等物理化学方法对滑坡进行整治。 由于滑坡成因复杂、影响因素多,因此常常需要上述几种方法同时使用、综合治理,方能达到目的。

(完整版)崩塌与滑坡的定义及区别(精)

崩塌与滑坡的定义及其特征 一、崩塌的定义 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滑移,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这一地质现象称为崩塌。 二、滑坡的定义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滑坡的别名叫做地滑,我国许多地方山区的群众,形象地把滑坡称为“走山”。 三、崩塌滑坡的差异性和共同点 (一)差异性 1、滑坡沿滑动面滑动,滑体的整体较好,有一定外部形态。而崩塌则无滑动面,堆积物结构零乱,多呈锥形。 2、崩塌以垂直运动为主,滑坡多以水平运动为主。 3、崩塌的破坏作用都是急剧的,短促的和强烈的。滑坡作用多数也很急剧、短促、猛烈,有的则相对较缓慢。 4、崩塌一般都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度,高度大于30米以上的高陡边坡上,滑坡多出现在坡度50度以下的斜坡上。 (二)共同点和联系 1、崩塌滑坡均为斜坡上的岩土体遭受破坏而失稳向坡脚方向的运动。 2、常在相同的或近似的地质环境条件下伴生。 3、崩塌、滑坡可以相互包含或转化,如大滑坡体前缘的崩塌和崩塌堆载而形成的滑坡。 四、滑坡的相貌 斜坡产生滑动之后,形成环状后壁、台阶、垅状前缘等特殊的滑坡地貌,外表看去很象一只倒扣过来的贝壳。 滑坡的发生通常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酝酿阶段或蠕动变形阶段。首先山坡上部

出现裂缝,接着裂缝下侧的土体发生缓慢位移,每月仅数厘米。这一阶段历时较长,有的达数年、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常常伴随出现各种异常现象,如地下水增多、山坡坡脚土体变形,以及出现震感和响声等。二是突变阶段或剧烈滑动阶段。当软弱岩层被完全剪断,滑动面或滑动带形成之后,位移速度加快,一般每小时数米至数百米,有时可达数千米,在少数情况下甚至发生急剧快速的滑动。在突变之前,常见泉水变浊,坡脚局部坍塌或掉落土块。三是残余变形或渐趋稳定阶段。这是在突变阶段之后发生的,位移速度减慢,各块间变形逐步停止,滑带在压密下排水而固结,地表无裂缝、沉陷发生,最后完全稳定下来。也有的科学工作者将滑坡的发生划分为六个或四个阶段,对于最后两个阶段(剧烈滑坡和稳定压密),不同的划分大同小异,主要差别在于对蠕动变形阶段的划分。划分四个阶段的人把蠕动变形阶段分为蠕动挤压和滑动两个阶段,在蠕动挤压阶段,滑体只有蠕动变形并受到挤压,没有明显移动,而滑动阶段滑体已有明显位移,滑体上裂缝纵横交错,滑舌出水并发生坍塌。 为了正确地识别滑坡,判定斜坡上有没有滑坡的存在,首先需要知道组成滑坡的不同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和位置。一个发育比较典型的滑坡,通常由滑坡体、滑动面、滑坡裂缝、滑坡壁、滑坡台阶、滑坡台阶、滑坡舌、滑坡鼓丘等要素所组成。 滑坡体斜坡边缘与山体(母体)脱离并且向下滑动的那部分土石体,称为滑坡体,或简称滑体。滑坡体上的土石松动破碎,表面起伏不平,裂缝纵横,有些洼地积水成沼泽,长着喜水植物。不同滑坡体的体积差别很大,小型滑坡只有十几到几十立方米,大型滑坡体可达几百万至几千万立方米,特大型的甚至可达几亿立方米或更大。 滑坡周界滑坡体与其紧挨着的周围不动土石体(母体)的分界线,称为滑坡周界,有些滑坡周界明显,有的周界很不明显。只要确定了滑坡周界,滑坡的范围也就圈定了。 滑坡壁滑坡体后部与母体脱离开的分界面露出在外面的部分,在平面上多呈圈椅状或其它形状,其高度视滑动量与滑体大小而定,从数米至数百米不等。陡度多在30°-70°间,似壁状,称滑坡壁或滑坡后壁。一般在新的滑坡壁上,都可以找到滑动擦痕,擦痕的方向即表示滑体滑动的方向。 滑坡台阶由于滑坡体上下各段各块的滑动时间、滑动速度常常不一致,在滑坡体表面往往形成一些错台、陡壁,这种微小的地貌称为滑坡台阶或台坎,而宽大平缓的台面则称做滑坡平台或滑坡台地。 滑动面、滑动带和滑坡床在滑坡体移动时,它与不动体(母体)之间形成一个界面并沿其下滑,这个面就叫做滑动面,简称滑面。滑动面以上揉皱的、厚数厘米至数米的扰动地带,称为滑动带,简称滑带。滑动面以下的不动体(母体),叫做滑坡床。有些滑坡并没有明显的滑动面,在滑坡床之上就是软塑状的滑动带。 滑坡舌滑坡体前面延伸至沟堑或河谷中的那部分舌状滑体,称为滑坡舌,也叫做滑坡前缘、滑坡头部或滑坡鼓丘。在河谷中的滑坡舌,往往被河水冲刷而仅仅残留下一些孤石。称做滑坡鼓丘时,常常是由于滑坡体向前滑动过程中受到阻碍而形成了隆起的小丘。

雷暴的形成与预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116796834.html, 雷暴的形成与预防 作者:于奇娟龚智勇张力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05期 雷暴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强雷暴常伴随大风、暴雨或冰雹的出现。如果防护不当遭到雷击时,会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甚至造成人员伤亡。雷暴还能引起火灾,使建筑物倒塌,给人类带来灾害[1]。因此,准确的雷暴资料对天气预报分析和工业、农业和计算机网络等都具有 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雷暴的成因等,对如何保障日常生活中和自动气象站免遭雷击有很大的作用。西平县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北纬33°11′~33°32′,东经113°36′~114°13′;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属大陆性季风型亚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每年出现雷暴的平均日数是21.4 d,出现时间多在3—11月,夏季(6—8月)出现最多,冬季(12月至翌年2月)雷暴出现日数较少。近几年来,西平县夏季遭受雷击的次数逐年增多,家用电器(如电视机、电脑等)损失惨重,其中还有人员伤亡事故。因此,加强对雷暴知识的了解非常重要。 1雷暴的形成条件 雷暴是局地性强对流天气,其产生在强烈的积雨云中,云的上部常有冰晶,冰晶的冰附、水滴的破碎以及空气的对流等过程,使云中产生电荷,从而形成雷暴。有闪电和雷鸣的雷电现象是成熟雷暴的重要特征,闪电是发生在正负电荷中心之间的长距离、短暂的强电流放电现象,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火花,其可以发生在云中、不同云体间、从云体到周围空气或地面[2]。大约1/3的闪电发生在云体与地面之间,闪电发生过程中,空气被加热到3万℃的高温,巨大的热量在短时间内导致空气快速膨胀,因而产生冲击波,变成隆隆的声波,称为雷鸣,其从闪光处向四周传播。 2雷暴来临前的气象要素变化 一是气温变化。雷暴来临前常受暖湿空气控制,常会感到闷热。雷暴发生时,由于下降气流出现,因此气温骤然降低。二是气压变化。雷暴处于发展阶段时,地面气压一直下降。但到成熟阶段,由于下降冷空气的出现,气压便突然上升。这是因为雷暴附近地面气压场的变化,导致测站气压自记曲线上出现一个凸起的高峰,这个高峰和气压骤降的时间大致相同[3]。三 是风的变化。当雷暴处于发展阶段时,地面风很小。雷暴达到成熟阶段以后,随着下降气流的出现,风向往往突然变化,风速立即增大,并带有明显的阵性,这种现象常常是雷雨即将来临的先兆。四是降水变化。雷暴降水都是很大的阵性降水,降水的持续时间取决于通过测站的雷暴单体的数目、大小、速度和部位。五是湿度变化。雷暴发生前,由于上升运动的发展,把近地面层空气中的水汽大量上传,因此地面相对湿度减小。但雷暴过后,由于水汽下沉,相对湿度又会逐渐增大。 3雷暴移动方向的预测方法

公路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及滑坡防治措施实用版

YF-ED-J2674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公路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及滑坡防治措施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公路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及滑坡 防治措施实用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村 村通公路”工程的进一步实施,在地形困难路 段修建的公路越来越多。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大填、大挖方路段频繁出现,相伴而来出现了 较多的路堤边坡失稳,边坡及路堑边坡坍塌等 地质灾难现象,给公路建设、运营带来巨大的 经济损失。因此在公路建设中需要选用合理的 方法评价其边坡稳定性,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合 理的边坡治理措施进而做到既保证公路运营的

安全,又节约投资。由此看来,稳定性评价的方法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对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和滑坡防治措施进行研究,为二程技术人员在实际工程中选用合理的评价方法和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1、公路边坡病害的分类 边坡病害可分为以下3类。 1、1滑坡 滑坡是路基山坡土体或岩体由于长期受地下水、地表水活动的影响使其结构逐渐失去支撑力,在自重的作用下,整体沿着一定软弱面向下滑动。滑坡按其引起滑动的力学特性来区分,可分为牵引式和推移式滑坡。牵引式滑坡是下部先滑动,使上部失去支撑而变形滑动,一般速度较慢,可延续相当长时间,横向张性

我国滑坡、崩塌多发区概述

我国滑坡、崩塌多发区概述 各区概况分述如下: 1 横断山区 本区指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三江并流区。出露地层主要是古老的变质岩、碎屑岩、燕山期花岗岩和新生代喷出岩。岩体破碎,风化强烈,风化带厚度一般都在30米以上。沿三江发育三大活动性断裂带。晚新生代以来,新构造活动动强烈,火山喷发频繁,地震接连不断。自1400年以来,发生5级以上地震50余次,5级以下的小震几乎天天都有。地形切割强烈、陡坡发育,梅里雪山主峰为6740米,而怒江谷地高程850米。本区年总降水量1300—1800毫米,多暴雨和较长时间的持续降雨过程。 区内滑坡、崩塌点(约200余处)分布密集,呈带状沿“三江”分布,危害甚大。如原碧江县城旁侧有两处大滑坡,使县城受到滑坡危害,经济损失近亿元,又无合适城址可迁,因此该县建制被撤销。六库地段,面积8平方公里,有滑坡灾害点3处。其中,贵家坟滑坡(怒江西岸)属堆积层滑坡,体积252万立方米,1976年复活滑动,已对东岸的六库镇形成潜在威胁。 整体看来,本区的滑坡、崩塌主要受构造和地震的控制,而暴雨又是直接的重要诱发因子。因此,要特别注意研究灾害性天气(如特大暴雨)对滑坡、崩塌灾害的诱发作用。 Ⅱ黄土高原区 在华北、西北黄土高原,连续地分布着面积达43万平方公里的厚层黄土。在黄土堆积的第四纪时期,由于地壳运动和气候的干湿变化,大约从中更新世开始,曾多次出现过沉积间断,并于间断面上形成多层倾斜不一、厚度不同的古土壤层。全新世以来,在整个黄土地区由于地壳的振荡性上升运动和频繁的地震活动,使黄土继续遭受侵蚀破坏,促使黄土沟谷进一步加深,被纵横沟谷分割的塬、梁、峁形态坦步缩小,在沟谷下游切入下伏基岩达数十米。这样,加大了黄土边坡的天然坡度和边坡土体的临空高度,为黄土滑坡、崩塌的形成和分布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和岩性条件。尤其是当冲沟切割至基岩后,一遇暴雨或其它诱发作用,很容易产生滑坡、崩塌。这类滑坡的典型实例有甘肃洒勒山滑坡(1983年3月7日)、宝鸡卧龙寺滑坡(1958年8月18日)等。另一类滑坡是滑动面在黄土层中,或沿古土壤层、砂层顶、底板滑动。这类滑坡颇多,其规模一般较前一类要小。1920年12月16日海原一固原8.5级强震,一举诱发了657处滑坡、崩塌,伤亡惨重。这些滑坡、崩塌多属后一类。黄河上游龙羊峡至刘家峡河段,发育有黄土滑坡23处,岩质滑坡175处。关中盆地周缘的黄土滑坡密集成带状分布,年年发生;沿渭河修建的陇海铁路宝鸡—天水段仅滑坡、崩塌就有200余处,严重地影响和危害了铁路的安全和运营,被称为“发炎的盲肠”。特别是在丰水年和暴雨季节,经常中断运输[4]。属于频次较高的多发区。 Ⅲ川北陕南山区 本区广泛发育分布的残、坡积层、崩积层,沿其下伏的基岩顶面(常有薄层粘土层),很容易产生滑坡,而且这种滑坡对暴雨特别敏感。陕南、川北广大山区自1981年以来,气候异常,多降灾害性暴雨,因此近10年来滑坡、崩塌连续不断。同时,这种堆积层的滑坡几乎都与不合理的人为活动有关。如在坡地(25°以上的)垦荒、种植,在坡脚开挖等。略阳发电厂建于山前,受到几个堆积层滑坡危害,就是典型的例子。四川南江县白梅垭在暴雨中发生滑坡,后转化为泥石流,造成重大伤亡。

滑坡防治措施

、滑坡防治措施 1.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 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对于岩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常用的方法有:1,水平钻孔疏干;2,垂直孔排水;3,竖井抽水;4,隧洞疏干;5,支撑盲沟。 2.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 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常用的措施有:1,削坡减载;用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削坡设计应尽量削减不稳定岩土体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体不应削减。此法并不总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经济技术比较。2,边坡人工加固;常用的方法有:1,修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定岩体;2,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3,预应力锚杆或锚索,适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4,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5,SNS边坡柔性防护技 术等 1、设置截水、排水沟、盲沟,防止地表水、地下水流入 坍、滑体。 (1)在坍、滑体上方,按其汇水面积及降雨情况,结合地形设置一道或几道截水沟,使地表水全部汇入截水沟,引至路基边沟或涵洞排出。截水沟断面一般可取深0.4~ 0.6米,沟底宽0.5 米左右,边坡1:1~1:1.5。 在坍、滑体范围内,根据水量大小开挖树枝状排水沟。其主沟与滑动方向一致,以免滑坡体滑动时水沟破裂水量集中下渗。水沟跨过裂缝,可用搭叠形渡槽引过。排水沟尺寸可略小于截水沟

滑坡与崩塌的主要差别

滑坡、崩塌、泥石流三者除了相互区别外,常常还具有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和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1、滑坡与崩塌的关系 滑坡和崩塌如同挛生姐妹,甚至有着无法分割的联系。它们常常相伴而生,产生于相同的地质构造环境中和相同的地层岩性构造条件下,且有着相同的触发因素,容易产生滑坡的地带也是崩塌的易发区。例如宝成铁路宝鸡一绵阳段,即是滑坡和崩塌多发区。崩塌可转化为滑坡:一个地方长期不断地发生崩塌, 其积累的大量崩塌堆积体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滑坡;有时崩塌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滑坡运动,且这种转化是比较常见。有时岩土体的重力运动形式介于崩塌式运动和滑坡式运动之间,以至人们无法区别此运动是崩塌还是滑坡。因此地质科学工作者称此为滑坡式崩塌,或崩塌型滑坡、崩塌、滑坡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诱发、互相转化:崩塌体击落在老滑坡体或松散不稳定堆积体上部,在崩塌的重力冲击下,有时可使老滑坡复活或产生新滑坡。滑坡在向下滑动过程中若地形突然变陡,滑体就会由滑动转为坠落,即滑坡转化为崩塌。有时,由于滑坡后缘产生了许多裂缝,因而滑坡发生后其高陡的后壁会不断的发生崩塌。另外,滑坡和崩塌也有着相同的次生灾害和相似的发生前兆。 2、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关系

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易发生滑坡、崩塌的区域也易发生泥石流,只不过泥石流的暴发多了一项必不可少的水源条件。再者,崩塌和滑坡的物质经常是泥石流的重要固体物质来源。滑坡、崩塌还常常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泥石流,或者滑坡、崩塌发生一段时间后,其堆积物在一定的水源条件下生成泥石流。即泥石流是滑坡和崩塌的次生灾害。泥石流与滑坡、崩塌有着许多相同的促发因素。

崩塌滑坡防治的基本方法

整治滑坡的方法,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消除或减轻水对诱导滑坡的影响;二是改变滑坡外形、增加滑坡的抗滑力;三是改变滑带土石性质,阻滞滑坡体的滑动。所有这些措施,都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使用,才能收到“药到病除”的好效果。例如,对于由地下水作用引起的滑坡,在事先弄清地下水补给来源、方式、方向、位置和数量的基础上,主要采用截水盲沟、盲洞、仰斜钻孔等工程加以排除;对于因江河冲刷引起的滑坡,应着重修筑河岸防护工程;对于因挖方修建铁路、公路,破坏了山体平衡,采用抗滑挡墙、抗滑桩等支撑措施来恢复平衡,效果比较显著,对于因地表渗水或自然沟水补给而引起的滑坡体滑动,则宜采取地面铺砌防渗、地表排水及沟床铺砌等措施;对于因滑动带土质不良而引起的滑动,可考虑采用灌浆、焙烧等改良土质的办法,也可以采用疏干工程来减少水的作用;对于大滑坡或滑坡体连续分布的区段,如果处理起来在技术上还不过关,经济上不合算,可以考虑使工程建筑设施避开滑坡的影响范围;对于中小型滑坡,工程建筑要避工它们正在活动的前部,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将小型滑坡全部清除。 各地防治滑坡的实践表明,凡是采用排除地下水措施的,都收到了效果,凡是采用支挡工程措施的,只要设计无误,而且支挡工程埋基于滑床之下的足够深度,一般也取得了迅速稳定滑坡的效果;凡是单纯采用减重措施的,都不能最终稳定滑坡,减重措施必须与支挡或排水措施相结合才能见到成效。总之,在防治滑坡时,必须牢记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防治工程一般有以下几种基本方法:

(一)排水工程 1、排除地表水:滑坡的发生和发展,与地表水的危害有密切关系。所以,设置排水系统来排除地表水,对治理各类滑坡都是适用的,对治理某些浅层滑坡,效果尤其显著。常用的地表排水方法,是在滑坡可能发展的边界5 米以外,设置一条或数条环形截水沟,用以拦截普遍引自斜坡上部流向斜坡的水流。通常,沟深和沟底宽度都不小于0.6 米。为了防止水流的下渗,在滑坡体上也应充分利用自然沟谷,布置成树枝状排水系统,使水流得以汇集旁引。如地表条件许可,在滑坡边缘还可修筑明沟,直接向滑坡两侧稳定地段排水。如果滑坡体内有湿地和泉水露头,则需修筑渗沟与明沟相配合的引水工程;地在表水下渗为滑坡主要原因的地段,还可修筑不同的隔渗工程。当地表出现裂缝或滑坡体松散易于地表水下渗时,都要及时进行平整夯实,以防地表水渗入。另外,在滑坡地区进行绿化,尤其是种植阔叶树木,也是配合地表排水、促使滑坡稳定的一项有效措施。 2、排除地下水:地下水通常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排除有害的地下水、尤其是滑带水,成为治理滑坡的一项有效措施。滑坡地下排水系统包括截水盲沟、支撑盲沟、盲洞、仰斜钻孔、渗管、渗井、垂直钻孔以及砂井与平孔相结合、渗井与盲洞相结合等工程设施。其中的深盲沟和盲洞,由于造价较高、施工困难,效果又不太稳定,一般很少采用。截水盲沟设置于滑坡可能发展范围5 米以外的稳定地段,与地下水流向垂直,一般作环状或折线形布置,目的在于拦截和普旁引滑坡范围以外的地下水。这种盲沟由集水和排水两部分组成,断面尺寸由施工条件决定,

山体滑坡治理与高边坡防护措施

山体滑坡治理与高边坡防护措施 青海省第三路桥公司 党 红 [摘 要]公路建设项目中的山体滑坡治理及边坡防护措施主要采取混凝土抗滑桩、混凝土沉井、预应力锚索、锚杆、以及减载、排水等进行加固治理。 [关键词]滑坡治理 高边坡防护 抗滑结构 锚固 减载 排水 山体滑坡治理及边坡防护是公路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山体及边坡的稳定是影响公路能否安全、环保和高效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做好山体滑坡治理和高边坡加固成为公路工程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省在建项目西(宁)~久(治)公路是贯穿三江源保护区的省际公路之一,地处山岭重丘区,地质情况复杂,地表水量丰富,公路沿线水土流失及山体滑坡事故频发,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理措施既能保证公路的安全畅通,又能对三江源的环境保护起到积极的防治效果。因此,采用科学化、现代化的工程勘测、设计、施工、监测技术,是加快滑坡治理及边坡防护工程面临的重大课题。 滑坡治理及高边坡防护首先要根据具体地质情况进行科学、慎密的实地勘测,多方论证,把中脉博,对症下药,采用切实可行又可靠的治理措施,达到一劳永逸的目的。就目前,国内主要采用的治理措施主要做一下介绍。 1、混凝土抗滑结构 1.1混凝土抗滑桩 抗滑桩由于能经济有效地治理滑坡,尤其是滑动面倾角较缓时,其效果更好,因此在山体滑坡和高边坡治理工程中得到了广泛采用。此工艺在西(宁)~久(治)公路建设中多处得到了应用。 抗滑桩开挖深度及排列数量由勘测设计确定,桩基挖好后,在井壁喷30~40c m厚的混凝土。对岩体较好的井壁采用打锚杆、喷锚挂网的方法进行支护,喷混凝土厚度10~15c m。对局部塌方部位增设钢支撑。抗滑桩开挖到设计要求深度后,进行钢筋绑扎和钢轨吊装。 混凝土浇筑采用水下混凝土的配合比,由拌和楼拌和,混凝土罐车运输直接入仓,每小时浇筑厚度控制在1.5m内,特别是在滑动面上下4m部位,还需下井进行机械振捣。在浇到离井口5~7m时,要求分层振捣。每个井口设两个溜斗,溜管长度为10~14m,管径25c m。抗滑桩的建成,对桩后坡体起到了有效的阻滑作用。 1.2混凝土沉井 沉井是一种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一般可分成数节进行。在滑坡工程中既起抗滑桩的作用,有时也具备挡土墙的作用。 沉井结构设计根据沉井的受力状态、基坑的施工条件和沉井的场地布置等因素决定,沉井结构平面呈“田”字形,井壁和横隔墙的厚度主要由满足下沉重量而定。井壁上部厚80c m,下部厚90c m;横隔墙厚度为50c m,隔墙底高于刃脚踏面1.5m,便于操作人员在井底自由通行。沉井深11m,分成4、3、4m高的3节。 沉井施工包括平整场地、沉井制作、沉井下沉、填心4个阶段。 下沉采用人工开挖方式,由人力除渣,简易设备运输,下沉过程中需控制防偏问题,做到及时纠正。合理的开挖顺序是:先开挖中间,后开挖四边;先开挖短边,后开挖长边。沉井就位后清洗基面,设置Υ25锚杆(锚杆间距为2m,深3.5m),再浇筑150号混凝土封底,最后用100号毛石混凝土填心。 1.3混凝土框架和喷混凝土护坡 混凝土框架对滑坡体表层坡体起保护作用并增强坡体的整体性,防止地表水渗入和坡体的风化。框架护坡具有结构物轻,材料用量省,施工方便,适用面广,便于排水,以及可与其他措施结合使用的特点。 西(宁)~久(久治)公路K324+100~K325+300段山体滑坡治理采用混凝土护面框架,框架分两种型式。滑面附近框架,其节点设长锚杆穿过滑面,为一设置在弹性基础上节点受集中力的框架系统;距滑面较远的坡面框架,节点设短锚杆,与强风化坡面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整体。 上边坡山体滑坡段强风化坡面框架采用50×50c m、节点中心2m的方形框架,节点处设置Υ36及Υ32、长12m砂浆锚杆,相应地框架配筋为8Υ20和4Υ20。框架要求在坡面挖30c m深, 50c m宽的槽,部分嵌入坡面内,表层填土并掺入耕植上,形成草本植被的永久护坡。 在岩性较好的部位可采用锚杆和喷混凝土保护坡面。 1.4挡墙 挡墙是公路建设工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能有效地从局部改变滑坡体的受力平衡,阻止滑坡体变形的延展。 2、锚固技术的应用 采用预应力钢绞线或锚杆进行边坡加固,具有不破坏岩体,施工灵活,速度快,干扰小,受力可靠,且为主动受力,坡面岩体抗压强度高等优点。其施工方法可分为传统压浆术和真空灌浆术: 2.1传统压浆术 传统的压浆是压力保持在0.5~1.0M Pa的压力下,将混合料浆体压入预应力孔道。由于压浆施工中浆体较稀,施工中容易发生混合料离析、析水和干硬性收缩。由于析水、收缩的发生,致使孔道内预应力钢绞线和结构物粘结强度不够,留有一定的质量隐患。 传统压浆技术的原材料要求为:水泥的强度不宜低于4215,且不得有结块,同时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水宜采用清洁的引用水;外加剂宜采用低含水量、流动性好、最小渗出及膨胀性等特性的外加剂。同时它不得含有对预应力钢绞线或水泥有害的化学物质。 水泥混合料应符合下列规定:水灰比宜为0.4~0.45,当掺入减水剂后,水灰比可减小到0.35;水泥浆的泌水率最大不得超过3%,拌和后3h泌水率宜控制在2%以内,泌水应在24h内重新全部被浆吸收;通过试验后,水泥浆中可掺入适量的膨胀剂,但其自由膨胀率应小于10%;水泥浆稠度宜控制在14~18s 之间。 压浆机械使用活塞式压浆泵,不得使用压缩空气。同时压浆时对孔道的排气孔和排水孔应按照规范使用,浆体应达到孔道的另一端饱满和出浆并应达到排气孔排出与规定稠度相同的水泥浆为止。为保证管道中充满灰浆,关闭出浆口后,应保持不小于0.5M Pa的一个稳压期,该稳压期不应小于2m in。 2.2真空灌浆术 真空灌浆和传统压浆相比,其从预应力孔道形成起,就为形成真空保证预应力孔道创造了条件。 真空灌浆孔道一般采用高质量的HD PE波纹管形成孔道,波纹管之间的接头采用相同材质的专用连接管,波纹管和锚垫板连接采用专用连接头,确保管道密闭,摒弃铁质波纹管和胶带的缠绕连接。 真空灌浆应采用真空灌浆剂配制的特种浆体,其一般水泥采用水泥强度不低于42.5M Pa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采用引用水;外加剂采用超塑剂和阻滞剂(两种外加剂一般各为水泥用量的3%)。 对于真空压浆浆体要求一般为:泌水性应小于水泥浆体的2%;水灰比控制在0.3~0.35;水泥浆体体积变化控制在小于2%的范围内;初凝时间应大于6h;一般构造物(下转第248页) — 5 4 2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