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厦门周边水域生态环境.doc

厦门周边水域生态环境.doc

厦门周边水域生态环境

曹黛、徐威

指导教师:林宗进

简要背景说明:

厦门,中国东南沿海的一颗明珠。它以独特的地域文化,秀丽的自然景观,四季如春的海洋性气候,日新月异的变化,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它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城在海中,海在城中”,秀丽与灵动并蓄,自然与现代色彩交融。佳木,奇花,掩映着碧海、白沙、奇石、秀屿。

厦门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关注人和自然的平衡,不断地为保护环境而探索

课题的目的意义:

通过对厦门周边水域的生态环境的调查,了解厦门当前水环境状况,从而更好的保护环境。

活动计划:

时间安排:第一阶段:开题----寒假前(设计问卷,安排外出调查计划)

第二阶段:寒假期间(外出调查,发问卷,采访专家,查阅资料)

第三阶段:寒假后----结题(对资料进行整理,完成课题报告,制作幻灯片)活动地点:厦门环岛路,西堤码头,东渡码头,第一码头,火烧屿,海洋三所,筼筜湖厦门市新华书店等。

活动所需设备:数码相机,电脑等。

一、水环境状况:

1、厦门周围海域海水水质评价:

厦门市几个主要海滨浴场的总大肠菌群监测表明,曾厝垵浴场、太阳湾浴场、黄厝海滨浴场和前埔浴场因其周围海域比较开阔,海区海水自净能力较强,受陆源污染影响较小,海水水质状况良好,海水质量符合海滨浴场海水水质国家质量标准,是较优良的海滨浴场。

鼓浪屿美华浴场、鼓浪屿港仔后浴场、珍珠湾浴场等几个浴场的海水水质一般,勉强可以游泳,状况不容乐观。

厦大白城浴场因受厦大一带生活污水的影响,其总大肠菌群数超标严重,海水水质较差,不适宜游泳。

2、水域环境质量:

A.海域:

以三类海水水质标准评价,2000年厦门周围海域超标率72.4%,高于2000年全国平均水平,但与1999年相比有所改善。海域主要污染因子为无机氮、活性磷、总铅与总大肠菌群。总体而言,东部海域水质明显好于西部海域。

B.筼筜湖与马銮湾:经多年的综合整治,

筼筜湖水质不断得到改善,几个主要污染指标

马銮湾无机氮、活性磷浓度变化

物的浓度呈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但由于尚有部分城市污水入湖,无机氮和活性磷的浓度仍远远高于四类海水标准,生态环境尚未完全恢复,仍属于富营养化水体。

马銮湾水体呈现出严重的富营养化,为超四类海水水质,是海域中污染最严重水域。由于高密度养殖,水体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当气候条件等因素发生变化时,非常容易诱发环境事故,10月份马銮湾养殖区发生了一起较大规模的死鱼事件。目前马銮湾水体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1998以来其浓度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C.

九龙江干流河口: 2000年除石油类外,其余项目均达地面水水质三类标准,水质与1999年相比有明显改善。

D. 水库:

杏林湾水库现状功能包括农田灌溉,水产养殖,蓄洪排洪等。以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考核,杏林湾水库水质符合农用水标准。杏林湾水库目标主导功能为备用水源,若以地面水III 类标准来衡量,则杏林湾水库水体的主要污染因子为五日生化需氧量、总氮、总磷、非离子氨、石油类和高锰酸盐指数,水质呈现明显的富营养化。

湖边水库是厦门岛最大的应急备用水源,目前担负着水库周边地区几万人的生活和生产用水任务。其水体呈明显的有机污染,主要污染物有高锰酸盐指数、亚硝酸盐氮、石油类、五日生化需氧量、非离子氨和总大肠菌群。水库周边的工业废水、

畜养废水及生活废水是其主要的污染来源。1997-2000年来,水体中主要污染因子浓度呈明显上升趋势,水库水质逐年恶化。

3、主要水污染源:

厦门市主要的水污染来源有五个方面:

(1)九龙江;

(2)城市市政排放口与工矿企业直排口;

(3)港口与流动污染源;

(4)水产养殖;

(5)农业面源。

厦门海域是水污染物的主要接纳水体,主要入海污染物是总氮、总磷、COD、铅和石油类,这5种污染物的污染负荷比为98.99%。其余依次为镉、汞、六价铬、氰化物和砷

全市海域各排海途径污染物入海量单位:t/y

污染物

排海途径

COD 石油类总氮总磷氰化物汞镉六价铬铅砷

直排口与混排口工业10620.8 4.461095.867.90.280.070.01 1.160.020.20生活24128.1①2489.5154.20.380.0040.19 1.1418.90.3

河流1896056413200264未检出0.24 1.44未检出21.6未检出流动源68.4172.29.37 1.02——————农业面源——5220.11——————水产养殖——594.5211.3——————合计53777.3740.717911.1698.60.660.314 1.64 2.3040.50.5

注:①生活污水中测定油类为动植物油脂,故未统计。

②总氮、总磷是以工业为主的城市污水估算的。

4、海上垃圾:

A.海上垃圾捞了一船又一船:

这座“双环码头”,1艘小型机械化清扫船,3条小舢

板,37人。这就是我市目前海上环卫的全部力量。2002年

海上环境卫生管理站满负荷运作,共出航2029航次,打捞

海上垃圾2037.8吨。这只是厦鼓海域10多平方公里的海

面上打捞出来的垃圾,不及厦门海域的6%。

海上环境卫生管理站现场管理员宋志扬说,我们每天追着垃圾跑,成天泡在海水里,垃圾却怎么也清理不完,这里的刚打捞干净,那边的又漂了过来。

宋志扬表示,以现有的人力、物力,海上环境卫生管理站只能维持厦鼓海域的整洁,对其他海域无能为力,只好放任自流。

大海成了船家的厕所:

据宋志扬估计,正常气候条件下的厦鼓海域,每天能清扫垃圾二三

十吨,遇到台风或暴雨天气,近岸海域的垃圾量将增加五六倍。这么多的

垃圾是从哪里来的?

我们首先来到第一码头,这里停泊着几十只小木船,记者看到,每条

船边的水面上都漂浮着塑料袋、快餐盒、烟头、果皮和纸屑。中队长周进

丁说,这些船是乡镇客运船,目前在我市有4000多艘,这些船上几乎不

设垃圾容器和厕所,乘客和船员随手将垃圾丢到海里。快艇行至鹭江道,

岸上游人如织,记者看到一名游客竟抡起胳膊把一个饮料盒远远地扔进大

海,而岸上的垃圾桶就在他触手可及的地方。当时,恰有一条收集垃圾的

小舢板在附近打捞垃圾,虽然风浪不大,但清洁人员捞垃圾

时仍有点吃力,要不停移动船只靠近垃圾漂浮的位置。在白

城海面上,枯枝败叶、水浮莲、塑料袋、酒瓶、烧烤的竹签

随波荡漾,在靠沙滩处已经形成了一条好几米长的垃圾带。

“从九龙江顺流而下的垃圾经常在这里聚集。”宋志扬说,

“这里的游客众多,果皮、饮料盒罐、包装物丢弃在沙滩、海面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快艇返还“双环码头”时,岸上的起重机正从一条舢板上吊起一大袋的泡沫垃圾。据了解,这些垃圾来自仍在整治中的西海域,一些渔民撤掉渔排后,把毛竹、泡沫等无用的东西留在海上,随波逐流,使得附近的海域遭了殃。

九龙江是最大污染源:

海上环境卫生管理站曾调查分析了海上垃圾的来源,发现污染来自多个方面。

九龙江流域是厦门海域最大的污染源。九龙江水域的龙岩、华安、漳州、龙海等工业企业排污和城镇生活污水连同沿岸垃圾随江入海,尤其是台风暴雨季节和海水大潮期间,枯枝败叶、水浮莲、江边污物等冲刷入海,造成海面大面积污染,而厦门海域成了最直接的受害者。

海上进行营运、养殖的船舶的排放。这类污染源以中小型船舶尤其严重,小船上一般不设垃圾容器和厕所,但渔民的吃喝拉撒却都在船上,所有的生活垃圾都消纳于海。环卫部门和渔监部门曾经计划在渔船上安装垃圾容器,定时派人前往收集垃圾,但该计划至今没有下文。

海域沿岸的垃圾的倾倒与排放。这来自于海岸线的人为污染。一些沿线居民、单位,贪图方便,把大海当成“垃圾桶”;一些沿岸的市场,在交易结束后,把鱼鳞、鸡毛蒜皮、烂菜叶等直接冲刷入海;还有城市的下水道大多排向大海,大量的塑料袋、生活残渣等随污水排入大海。

a.针对来自九龙江的污染:拉网围堵

目前,海上环卫基础设施只有“双环码头”,惟一的机械化垃圾清扫船和3条小舢板还要负责鼓浪屿生活垃圾的日常出岛,如果海上出现大量垃圾时,现有的设备根本清扫不及。相关人士认为,解决海上垃圾污染,最主要的是从源头上杜绝海上垃圾,但现状是清扫海上垃圾仍然处于被动的状态。针对海上漂浮物主要来自九龙江,他们建议加快治理九龙江上游的污染。

市海洋与渔业管理局资源环境保护处张煦荣处长认为,从治标的角度考虑,厦门可在九龙江入海口或沙滩海域外围采用拦绳、拦网等措施围堵海上垃圾,防止垃圾随海水四处漂浮。

b.针对法律法规漏洞:加强立法

现有的与海上环卫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是太大,就是太小。《海洋环境保护法》涉及的是重大的海洋污染,其处罚动辄几万元;而我市惟一涉及海上环境卫生管理的法规《厦门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只规定了“城市近岸海域的环境卫生统一由市容环境卫生专业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其内容缺乏可操作性。由于没有可依据的实施细则,海上监察中队的执法演变成了目前的有监督无处理状况,管理上捉襟见肘。中队长周进丁认为,管理海上垃圾,当务之急是立法,立法可以使管理和执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立法也可以理顺不同部门之间交叉的管理职责。

c.针对“多头管理”现象:统一标准

据介绍,市政、环保、水利、海洋管理、海事等诸多部门都有职责对海上污染实行监督管理,由于多家单位或部门归口不一、管理要求不同、目标不一致,没有形成卫生管理的统一的标准,海域环卫要在什么时候达到什么目标,配套设施要达到什么水平,我市至今没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规划。由于管理上的交叉,经常出现“谁都管、谁都不管”的局面。海上环卫站的站长王瑞碧说,如何理清不同单位、部门之间职能,根据我市城市开发建设实际,科学制定海上环卫规划,合理核拨经费,保障海域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保洁工作顺利开展已是政府一项工作序列。

赤潮是海水中某些浮游生物(尤指藻类)、原生动物和细菌等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殖或聚集达到某一水平,引起水色变化或对其他海洋生物产

生危害作用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大量研究表明,海

域营养盐污染或富营养化是赤潮频繁发生的最重要原

因。 2002年,厦门近岸海域被列为国家赤潮监控区,

依据赤潮监控区工作要求,加大赤潮监视监测工作,

全面掌握赤潮发生频率、时空变化,对已经发生的赤

潮进行发展趋势预测,为海洋赤潮防灾减灾提供决策

依据。

2002年厦门海域共发现赤潮4次,其中西海域3

次,同安湾1次,与去年持平。西海域赤潮发生范围

相对于2001年的100平方公里有所缩小,对我市海洋经济未造成大的损失,但对水产养殖和海洋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002年厦门海域赤潮统计表

序赤潮赤潮赤潮密度赤潮面积

15月西海中肋 6.1×40

26月西海中肋0.7×20

36月同安中肋 1.0×25

46月西海中肋0.7×7~8

注中肋骨条藻属硅藻,无毒性。

二、红树林生态系统:

1、什么是红树林?它有什么作用?

红树林是唯一能种植在海滩上,耐海水浸渍的树木。老厦门们对它并不陌生,它就是过去海边常见的“海加定”。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潮间带特有的木本植物群落。科学研究表明:红树林生态系统是世界上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红树林对近海渔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海区生物能源的重要供应者。红树林区是多种鱼、虾和蟹等经济海产隐蔽、生长和繁殖的良好场所。红树林作为沿海防护林的第一道屏障,对风浪具有强大的“消能”作用,同时其发达的根系,具有很强的固土能力,对固堤护岸、保护沿海的各种设施有很好的作用。红树林有防治污染、过滤陆源入海污染物、减少海域赤潮发生的作用。我市红树林处在九龙江出口处,保护红树林直接关系到保护我们的母亲河。此外,红树林还有美化环境及提供林产自然资源等多种作用。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2、厦门有多少红树林种类?

厦门市海岸线曲折漫长,滩涂面积广阔,亚热带的气候条件特别适宜于红树林生长,它是我市海岸滩涂的地带性植被。红树林并非单指某一种植物,全世界目前约有60种属于真红树林的植物。它的显著特点是具有各种形态的气生根或胎生现象。我市拥有5种真红树植物,常见的叫秋茄和白骨壤。历史上,我市曾有大面积红树林分布。但近几十年来,随着沿海各种经济开发活动,红树林面积大大减少,从而使海域生态环境遭受到破坏。

3、保护好厦门红树林有何意义?

a.有利于我市沿海防护林带的建设:我市是多台风的地区,沿海防护林建设至关重要。而海

滩红树林是沿海防护林的第一道防线,它具有明显的消浪防风、固滩、护堤的作用,这种作用是海岸陆地防护林(如木麻黄林带)所不能替代的。 b.保护好红树林这一国际上瞩目、具亚热带景观特色的珍贵资源,有利于提高我市知名度,有利于我市建设国际性港口风景城市的宏伟目标,进一步促进厦门经济特区的发展。

c.有利于沿海水产养殖业和白鹭等野生动物保护事业。

d.红树林的独特生理生态特性(如植物胎生、泌盐系统、各种形态根系等),将给我市青少年

增加一个自然保护教育和生态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基地。

三、2002年厦门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厦门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为了实现海洋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海域资源,保护海洋环境,从组织机构建设到制定海域管理相关法规规定,厦门以实际行动,为加强海洋综合管理探索出一条“立法先行、集中协调、科学支撑、综合管理”的路子。市海洋与渔业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组织开展海洋环境和生态保护工作。2002年,在390平方公里的海域内,组织开展了近岸海域海洋环境质量趋势监测、海水浴场水质监测、九龙江入海污染物总量及河口环境质量监测、同安湾和大嶝养殖功能区水质监测、海洋珍稀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监测、厦门海洋生物质量监测以及赤潮应急监测和部分陆源排污口污染应急监测、监视和调查工作,掌握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

监测结果表明,2002年厦

门海域环境质量总体上较去年

有所改善。东部海域和大嶝海域

海水水质符合二类水质标准,属

较清洁海域;其他海域海水水质

普遍超二类水质标准,主要超标

项目为无机氮、无机磷。海水浴

场水质总体符合二类水质标准,

属较清洁海域。经济贝类质量除

少部分贝类粪大肠菌群超标外,

总体质量符合《无公害食品、水

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

准。厦门海域主要环境问题,仍

为无机氮和无机磷超标。2002年共发生了4次赤潮,与去年相比范围和影响有所缩小,对我市海洋经济未造成大的损失,但对水产养殖和海洋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002年,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气开展了西海域综合整治,在一年时间内,将西海域的所有水产养殖业全部退出。随着整治工作的落实,西海域环境质量已经有所改善。

2002年,我市在中央电视台发布了鼓浪屿海水浴场水质预报,并在厦门电视台一、二套和厦门日报、厦门广播电台上发布了其他海水浴场水质预报,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公众的关注。

厦门海域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九龙江和沿岸陆源排污以及网箱养殖、小型船舶排污等。因此,加大对河流、沿岸排污、网箱养殖整治、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处理的达标排放,是改善厦门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的有效措施。

四、海域功能区环境质量

海水

浴场水质

2002年6至10月国家海洋局开展了全国十一个主要海水浴场水质监测工作。以粪大肠菌群为主要指标,水温、盐度、溶解氧、pH、水色、透明度、海面漂浮物等水质要素,

降水量、能见度、风向风速、浪高等水文要素共12项进行监测分析,并在中央电视台发

布海水浴场水质预报,厦门鼓浪屿浴场成为入选的海水浴场之一。同期厦门市主要的八个海水浴场(椰风寨、海韵台、太阳湾、白城、珍珠湾、大德记、观海园和港仔后)进行水质监测,并在厦门各大新闻媒体发布水质预报。

监测结果表明:厦门海水浴场水质总体符合较清洁海域水质标准,部分浴场粪大肠菌群项目超标,除白城浴场外均适合游泳、休闲娱乐。

水养殖区水质

厦门同安、大嶝海水养殖功能区水质符合较清洁海域水质标准,但秋季无机磷含量超过较清洁海域水质标准,表明厦门海水养殖区存在磷轻度超标问题

底质污染物中各项检测指标,除同安湾内个别站位的铜、镉含量超过《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四类标准外,其它要素含量均符合一类标准。

厦门海洋自然保护区水质

监测数据表明:厦门海洋自然保护区(白海豚、文昌鱼)的总体水质状况良好,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油类、总汞、镉、砷、粪大肠菌群项目均符合较清洁海域水质标准,只

有西海域的无机氮、无机磷含量超过较清洁海域水质标准。

五、海洋环境保护专项行动:

海洋环境保护职能职责进一步明确

2002年厦门市机构改革,海洋与渔业局成立。通过“三定”,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了市海洋与渔业局对海洋环境保护的职能职责,明确赋予了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发布海洋

环境质量公报和海洋灾害预警、预报以及审核、核准海岸、海洋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

等具体职能;市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挂靠在海洋与渔业局,为加强珍稀海洋物种保护提供了机构保障。

西海域禁止水产养殖综合整治

厦门西海域内共有养殖网箱55154个、浅

海吊养4595亩、滩涂养殖23145亩。2002年,

市委、市政府下决心对西海域进行禁止水产养殖

综合整治。通过人大提案、市委领导、政府办理、

政协监督的方式,进行了厦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

的综合整治水产养殖行动。成立了由市长亲自挂

帅、多名副市长共同担纲、各区、各有关部门主

要领导参加的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制定了周密

的整治实施方案,实行各区包干整治责任区域的

方式,由各区组成多个工作组进村入户进行宣传发动、对养殖面积进行测量核实并张榜公布,市区两级共同筹集资金约2.3亿元用于补助养殖设施清除费用和养殖户转产转业发展生产的资金。水产养殖综合整治的基本完成,确保了西海域港口航运主导功能的发挥,改善了海域生态环境和景观。随着组织编制开发利用和环境生态保护规划,对西海域实施清淤、护岸、截污、生态治理等工程,确保西海域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西海域禁止水产养殖综合整治是2002年厦门加强海洋环境生态保护与管理的一项重大行动;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和《厦门市海域功能规划》的具体措施;是具体落实中央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指示的行动。随着西海域综合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入,不仅使该海域的主导功能得到发挥,而且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海湾型城市建设提供了广阔的海洋空间。

无居民

海岛立法管理

《厦门市无居民海岛保护利用管理办法》经市政府常务会通过,并于2003年1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明确了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是无居民海岛管理的主体,并具体规定了保护利用的要求。这在全国无居民海岛管理立法中率先走出了重要一步,也使无居民海岛的生态环境保护真正做到了有章可循。

开展对厦门海域有害外来物种互花米草的治理

根据厦门海域有害外来物种互花米草的分布状况以及该物种的生长特性,2002年下半年,海洋与渔业局会同海沧管委会组织力量完成了对互花米草的人工清除工作。共清除米草4200平方米,有效保护了海洋生态环境。

设立厦门海洋珍稀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为加强海洋珍稀物种的保护、管理,厦门市在海洋与渔业局内设立厦门海洋珍稀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制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进度规划,监督检查各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履行各自职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开发利用保护资源优势的措施等工作。该办公室的成立,将对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起到协调和推动作用。

海洋环境保护行政执法

航道、港区范围内定置网清理。由海洋与渔业局牵头,海事、港务、航道、交通等部门执法队伍参加的清理厦门西海域航道附近、港区内的违章捕捞定置网行动于2002年11月开始,分宣传教育、海上执法、巡航巩固三个阶段,在执法阶段共清除违章定置作业网具件40余件,有效保障了通航畅通。

海域执法。组织协调对鼓浪屿周边海域环境整治,清理沙滩洗船、修船行为,规范小型船舶停靠点等项工作收到较好效果。处理太阳湾沙滩破旧渔船清理受到有关部门和广大公众的好评。

打击电毒炸鱼和查处违法经营利用水生保护动物。2002年海洋渔业执法部门共查处违法电渔船50艘,查处违法经营利用水生动物行为6起128只。

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管理规划在制定中

为加强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管理工作,合理利用海域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海洋与渔业局正在组织对厦门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管理、西海域整治工程对海洋环境影响监测

评价、西海域生态恢复治理、海洋珍稀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等项目进行调研和

编制规划工作。

六、珍爱环境:

1、珍爱厦门的绿肺——筼筜湖

老厦门,谁不知当年位列厦门八大景之一的“筼筜渔火”。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初起,由于长达二十年的人为污染,成了一个鸥鸟飞走,鱼虾绝迹的臭水湖。被人们苦涩地称为“厦门厅堂一只不雅的马桶”。

厦门市委市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末投入数以亿计的巨资整治湖。经过几年的污染控制、污水截流、污水处理、清控湖泥、搞活水体、防洪蓄洪、园林绿化和护岸修筑的立体综合治理,湖水变清了,鸥鸟飞回了,鱼虾又出现了。

1997年10月,世界F4级摩托艇运动高手云集厦门,参加在筼筜湖举行的国际性大赛。当湖面上呼啸飞驰的赛艇为荣誉而角逐时,筼筜湖已为厦门赢得了荣誉,赢得了一枚沉甸甸的闪耀着尊严与光荣的金牌。

筼筜湖水的清澈新鲜不仅美化了环湖景色,更主要是调节了我们这座城市的空气和温度。从生态环境的角度看,筼筜湖就是城市的一片绿色的肺叶。

筼筜湖综合整治以其成功,被国家环保局和建设部评为“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项目”,联合国开发署也将它列为“东亚海域海洋污染预防与管理示范区”的示范工程。绝大部分厦门市民都象爱护自己眼珠子似的爱护着这个城中之湖。

据有关部门透露,经过多年的综合整治,筼筜湖的水质不断得到改善,几个主要污染指标物的浓度呈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但是,由于尚有部分城市污水入湖,无机氮和活性磷的浓度仍高于四类海水标准,生态环境尚未完全恢复,仍属于富营养化水体。也就是说,这个厦门市民引以为自豪的湖泊仍然面临着污染回潮的危险。

据专家介绍,水体的富营养化,可能导致藻类的大量繁殖,并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使鱼类等水生物因窒息而死亡,同时,水体也会因水质恶化而失去旅游功能。

筼筜湖是厦门的一叶绿肺,也是大厦门的名片。白鹭洲已成为厦门旅游的景点之一,同时,环湖的房产楼盘也因湖水的清澈而大大地升值。

可见,持续整理筼筜湖水质,防止污染回潮是每一位厦门市民的共同责任。

-----在自海峡生活报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请对我们的生活空间多一份关心和爱护,

我们才能永远拥有蓝天碧水;

请您自觉放弃食用珍稀野生动物,

我们才不会成为地球上唯一的物种;

有太多的理由要我们保护环境,因为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漳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漳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编制技术大纲 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二〇一二年五月 目录 1 总 论 ..................................................................... (1) 1.1项目背 景 ..................................................................... (1) 1.2编制依 据 ..................................................................... ............................................................ 11.3指导思想 ..................................................................... ............................................................ 2 1.4工作 范围与目 标 ..................................................................... ................................................. 2 1.5总体思路和技术路线 ..................................................................... ......................................... 3 2 控制单元划 分 .....................................................................

水库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

水库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9-03-25T11:49:41.40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作者:何强[导读] 本文针对水库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做进一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山东省莱芜市乔店水库管理处山东莱芜 271100 摘要:水库工程建设是保证农作物生产的重要因素也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然而在建设和使用水库工程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随着生态环境不断的恶化人们提高了保护生态坏境的意识,为了保证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扩大农田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优势,同时尽量避免或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本文针对水库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做进一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 农田是保证农民经济收入的基础,加强水库工程建设能够保证农作物的增产和人畜饮水,从而促进农民经济收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我们也不能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了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下面我们就现在水库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方法以供农业部门的参考。 1 加强水库管理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意义 1.1 促进农民经济收入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也意识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水库工程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并是以不盈利为目的的公益工程,目前在我国分布范围较广,主要表现形式有小型水库、沟渠以及蓄水池等,能够解决农作物的灌溉用水以及排水问题,从而提高了农作物的收成,使农业得到良好的发展。 1.2 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 水利工程的建设使空气和水域的接触面积增加,改善当地气候,空气湿度的增加能够给周围植被提供有利条件,促进植被生长增加植被覆盖率,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还为两栖动物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环境,也对当地的土壤有所改善,特别是对于干旱地区的土壤提供了充足的水分,更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有利于某些鱼类的繁殖。 1.3 预防自然灾害 一般情况下对农作物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有两种,分别是干旱和洪涝,发生干旱时,水库工程可以将事先储备的水源分流到下游保证农作物的及时灌溉,发生洪涝时,通过水库工程的有效调节排放能够减少农作物的损害程度,因此,水库工程建设能够对预防自然灾害起到调节作用,有效降低了自然灾害给农民带来的损失。 2 水库管理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2.1 污染周围水域环境 水库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将建筑垃圾和建筑废水直接排放到周围河流等水域中,排放物中存留的有害物质影响了水质,破坏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排放的垃圾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处理,经过常年的河底泥沙的积累,将会导致河流堵塞甚至是可能改变河道方向。 2.2 占用土地 兴建水库工程势必会占用大量土地甚至是农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动植物生长环境,迫使陆生生物重新寻找栖息地,在寻找过程中可能导致动物的死亡,生活在原有栖息地的生物之间为了争夺有限的空间会引发争斗,导致生物链的破坏。工程施工过程中占用的土地,经过工业废料的排放导致土地硬化无法进行耕种减少了耕地面积。 2.3 破坏原有水环境 水库工程一般会借助河流进行修建水库或是沟渠,河水的流动将对库区内水流动力产生影响,因而容易引起库区内水质和水温的变化,进而影响水库内的生态环境,原本河流里的水富含充足的氧气,而进入水库内水流会随着水位升高变得缓慢,使氧气流失并且水温也会随之升高,导致降低库区水体的自净能力,这样的环境很容易使水生生物因生态环境改变而死亡,同时会滋生大量有害细菌,长此以往,库区水的自净能力下降将被污染的水排放到河流,又造成河流污染,进而影响整个地区的水环境。 3 水库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改善措施 3.1 提高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能够有效改善水库工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进行水库工程建设前期,对当地环境进行仔细勘察,尽量选择陆生生物较少的地区进行建设,以免对大量野生生物造成伤害。在工程施工时,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减少建筑垃圾的乱排乱放现象,对施工中产生的污水进行有效处理后再排放到河流中。在工程投入使用后,对管理人员进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培训,促进工程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3.2 加强水库工程的管理与监督 水库工程的管理不到位也是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施工期间加大现场环境的管理力度,使施工各单位严格按规章制度施工,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各环节要严格检查,施工标准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例如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相关管理监督部门要严格监督废水处理达标才能进行排放,确保在建设过程中给生态坏境的伤害降到最低[1]。在小型水利工程投入使用后,管理部门要定期对库区水质进行检测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对水底淤泥进行合理清理,保证生态环境的平衡。 3.3 提高水库工程建设的技术水平 水库工程建设对当地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都会带来重大影响[2]。所以,在建设水库工程前期进行方案设计时,需要专业的设计师经过实地考察,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生态环境设计出合理方案,然而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需要技术人员加强自身专业技术水平,设计出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可以推动当地农业发展的方案。

[XX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任务

[XX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的主要任务 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任务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任务【摘要】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为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为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努力改善我县生态环境质量,大力推进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按照全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纲要和县"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生态环境建设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环境保护和建设并重、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深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大局观念,正确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眼前与长

远、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以自然生态保护、生态安全为中心,以生态建设工程为先导,实施生态战略,推进全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使全县人民群众尽快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之路,促进全县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1、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质量要求,注重实效,因地制宜地进行区域布局,分类指导,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2、坚持综合治理、突出重点的原则。实行农艺、生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封山育林与发展农村新能源相结合,退耕还林与发展养殖相结合,重点推广一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实用技术。 3、坚持治理与开发并重的原则。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将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开发、农民脱贫致富和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实现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坚持建设与管护并重的原则。在合理开发利用各类自然资源,科学安排整治措施和建设内容的同时,依法对资源和建设工程进行有效管理和保护,确保建设一片,成功一片。 5、坚持发挥科技优势,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行业技术指导和施工管理,大力推广应用国内外先进的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和技术,不断提高我县生态环境建设的科技含量的技术水平。

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

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 什么是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 生态环境问题:目前,全世界共有十大生态环境问题: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海洋污染、固体废物污染。而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十分严重:1、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剧。 2、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华中地区酸雨污染最重。 3、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内陆河流和大型水库外,污染成加重趋势,工业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尤为突出。 4、七大水系(珠江、长江、黄河、淮河、海滦河、辽河、松花江)中,黄河流域、松花江、辽河流域水污染严重。 5、大淡水湖泊总磷、总氮污染面广,富营养化严重。 6、四大海区以渤海和东海污染较重,南海较轻。 7、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并呈加重趋势。 8、城市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 9、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呈恶化趋势。绝大多数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10、全国2/3的河流和1000多万公顷农田被污染。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分析:1、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建设生态文明,不是要放弃工业文明,回到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是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类则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人类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人类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的行为方式必须符合自然规律。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历史地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事例众多。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历史的教训,值得深思! 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多年,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的经典诗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治家格言,这些质朴睿智的自然观,至今仍给人以深刻警示和启迪。 2、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 目前,伴随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生态保护作为其重要的基础也倍加受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是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但是,由于目前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甚至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出现进一步恶化,这就警醒我们,解决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引言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改善,但由于全球气候异常、土壤和水体严重污染等导致的整个生态系统失衡,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加上起步较晚,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对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控制对策,希望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借鉴。 一、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不完善,生态保护缺乏法制保障。 我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以及一些专门的资源法,其对生态保护的目的、任务、指导思想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但其只有一些广泛的规定,并没有具体的措施。近年来,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

的指导性文件和单性法规。但由于现行的资源法主要是针对自然环境中某一特定的要素制定的,缺乏环境保护综合管理的基本制度和措施。没有一部完善的、统一的生态环保法规。由于无法可依,环保部门在对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一些生态破坏事件不能得到及时和应有的处罚。 2.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认知不足,环保意识差。 环境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人们在生产的过程中只注重与经济的生长以及提升,却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问题,对于环境保护更是缺乏足够的意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污染问题更为严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城市来说比较落后,为了实现经济的提升,大家开始大兴农业的发展,在农业得到发展以及提升的同时,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部分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使用大量的肥料,其目的在于加速农作物的生长,但同时却对土壤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另外,人们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乱砍乱伐,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作用,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另外,一些废弃肥料以及废弃材料的流失严重污染了水资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3.执法力度不够。 执法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管理体制不顺,导致环保部门的监管作用无法发挥,主要是生态环境涉及到水利、农业、土地等多个方面,加上环保部门协调机制和管理模式规定不完善,互相争取“五权”现象严重,分管部门自我感觉处于配角地位,工作积极性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规划技术指南(导则)》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规划技术指南(导则)》 (征求意见稿)

前言 为进一步规范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与可操作性,促进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和融合,制定本指南。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明确了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规划编制的任务、程序、内容和成果要求。 本指南适用于市级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规划编制。 2 术语和定义 2.1三区三线 “三区”指城镇、农业、生态空间,“三线”指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1。 2.1.1城镇空间 城镇空间是重点进行城镇建设和发展城镇经济的地域,包括已经形成的城镇建成区和规划的城镇建设区以及一定规模的开发园区2。 2.1.2农业空间 农业空间是主要承担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功能的地域,以田园风光为主,分布着一定数量的村庄。农业空间包括耕地、基本农田、园地、畜牧与渔业养殖等农业生产空间,以及农村居民点等生活空间3。 2.1.3生态空间 指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滩涂、岸线、海洋、荒地、荒漠、戈壁、冰川、高山冻原、无居民海岛等4。 1《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厅字[2016]51号) 2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十三五”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改革创新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4]2477号)3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十三五”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改革创新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4]2477号)

2.1.4城镇开发边界 是指为防止城镇无序扩张和无序蔓延、优化城镇布局形态和功能结构、提升城镇人居环境品质,划定的一定时期内可以进行城镇集中建设,重点完善城镇功能的空间边界5。 2.1.5永久基本农田 永久基本农田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实施永久特殊保护的耕地6。 2.1.6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7。 2.2资源承载力 指在可以预见到的期间内,利用本地能源及其自然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8。 2.3环境承载力 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限度9。 2.4生态安全格局 指由事关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性保护地构成的结构完整、功能完备、分布连续的生态空间布局10。 2.5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5《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2019年6月稿) 6《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2019年6月稿) 7《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环办生态〔2017〕48号) 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9王金南,蒋洪强等. 环境规划学[M]. 中国环境出版社, 2014.

洞庭湖湖区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年第1期引言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分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它的北面有长江的太平、藕池、松滋三口流入,它的西南面有沅、澧、湘、资四水入湖。它平均有3126亿m 3的过湖水量,有26.28万km 2的流域总面积,是长江流域极为重要的调蓄滞洪区[1]。洞庭湖的湿地内的动物、植物资源相当丰富,特别是拥有白鳍豚、江豚、中华秋沙鸭、白鹤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等10多种。洞庭湖对于当地和附近省、市的调蓄洪水、沉沙净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洞庭湖区人口的增长和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破坏了湿地生态环境,洞庭湖之生态问题如水域面积不断缩减、自然生境破坏、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显著减少等愈来愈严重。一、洞庭湖湖区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1.水污染负荷加重,渔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①在工业污染方面:洞庭湖湖区内现有的工业企业有: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巴陵分公司、安康造纸有限公司、津市造纸厂、西洞庭湖纸厂、芙蓉纸业有限公司、沅江造纸厂、汉寿县氮肥厂、岳阳康神药业集团和氮肥厂等39家企业[2],它们分别分布在西洞庭湖16家、东洞庭湖18家、南洞庭湖5家。造纸行业是洞庭湖湖区污染的重点行业,其排放的BOD 5和COD 分别占排放总量的79.13%和81.71%。这些工业企业的大量排放,使生物多样性减少、渔业资源枯竭。如氮肥厂和岳阳康神药业集团,排人东洞庭端的废水每天多达2万t ,造成鱼类和鱼卵的大量死亡,接近1.8亿粒。②在生活源污染方面:洞庭湖两岸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虽然大都县级城镇都建立了污水处理厂,这些处理厂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生活污水大量注入洞庭湖内,没有经过处理或简单处理,这些加重了洞庭湖污染负荷,特别是居民生活过程中洗涤剂的大量使用,造成部分湖区的富营养化。在洞庭湖内从事捕鱼、挖沙般、游客船接近6000多艘,他们在作业的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废水,船舶的压舱废水、动力冷却水都没有经过处理或安装收集装置,特别是动力冷却水、压舱废水的石油含量严重超标,更加重了洞庭湖区的污染。 ③在农业源污染方面:洞庭湖湖区两岸的耕地都是农业用 地,据不完全统计接近70万公顷,这些耕地大量使用氮肥、磷肥、农药和生物激素,农业面源污染十分严重,据文献记载洞庭湖湖区两岸的化肥年均施用量为169.9万t ,农药年均施用量为1.8万t ,这些没有被作物吸收的化肥、农药随着地表径流进入湖泊。特别是磷肥的大量使用,磷肥中含有重金属镉,大大地加重了湖泊水体的污染。总之,洞庭湖湖区中西洞庭湖、中洞庭湖和三子湖的水质污染最为严重,南洞庭湖和东洞庭湖次之。其中,西洞庭湖和东洞庭湖为中营养和贫中营养混合型,南洞庭湖为中富营养和中营养与混合型。洞庭湖区水质从水质分类来说:TN 和TP 水质为IV 类, 总大肠菌群水质为III 类,大多数水质指标在I 类和II 类之间。特 别是三峡工程运行后,洞庭湖的水污染负荷加重了,原因是冬季 进水量减少,延长了水交换的时间。 水质污染使水生生物环境发生了严重恶化,水产资源衰退,鱼类产量大幅度减少,一些国家级保护品种频临灭绝,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的种群数量,现在已不足100头,江豚的种群数量不足2000头。银鱼是洞庭湖的大宗产品,现在列为洞庭湖的珍稀品种。2.洪涝灾害频发、调蓄功能下降洞庭湖是我国湖泊中淤泥积居量和泥沙沉积率较多的湖泊之一,泥沙的严重淤积。一方面为湖区农民开发和利用洲滩土地资源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加剧了湖区水情和江湖关系的恶化[3]。近60年来,随着湖泊洲滩围垦面积的增大,湖泊面积相应缩小,湖泊的调蓄渲泄洪水和生态服务功能逐渐减弱,洞庭湖削减入湖洪峰的能力逐年下降。加上长江洲滩围垸和干流变迁、长江中下游建闸控制,引发江湖洪水位不断升高,导致洪灾不断频发。据有关文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1996年,,洞庭湖区共发生洪涝灾害160多次左右。以洪水位超警戒水位的历时统计,城陵矶、南咀、沅江三站高洪水位的持续历时,1954年分别为76d 、61d 和60d ,1998年分别为84d 、81d 和82d 。三峡工程运行以来表明,三峡工程对洞庭湖的洪水具有一定 洞庭湖湖区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 甘志春 (湖南省沅江市环境保护局湖南沅江413000) 摘要:洞庭湖区多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给湖区生态系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湖区水环境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珍稀物种濒危、自然灾害频发、土壤潜育化加重,湿地环境破坏。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系列保护湖区的对策,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以期洞庭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并向良性方向发展。 关键词:洞庭湖湖区;生态环境问题;保护对策 生态环境25

03-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中国生态经济网来源:南宁市环保局网站 前言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和社会繁荣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南宁市生态环境,是改善投资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是我市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要确保这一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完成,需要有一个具有长期指导作用并能广泛动员和依靠全社会力量实施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为此,我们在《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广西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广西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指导下,制定本规划,并纳入南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中。这对于作为广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首府南宁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精神,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南宁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制定。 本规划确定规划期为30年,分近期、中期和远期规划。从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实际出发,本规划对全市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的一些重要方面进行规划,主要包括:植树种草、水土保持、防治石漠化,防治酸雨,机动车尾气治理,噪声达标区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土地、天然林、珍稀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保护,矿山生态恢复与建设,水资源保护等。 一、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概况 南宁市地处南亚热带,广西南部偏西,在东经107°45′~108°51′,北纬22°12′~23°32′之间,属南亚季风气候区,年均降雨量约1246毫米,常年平均气温21度左右。全市面积10029平方公里,辖兴宁、新城、永新、城北、江南五个城区以及郊区、邕宁县、武鸣县。1999年全市总人口281万,壮族占63%,市区人口为128万。

水域生态系统

第十三章水域生态系统 第一节概述 水域生态系统包括陆地上的地表水域和海洋水域。地表水主要包括河流和湖泊两种水体,还有冰川及沼泽地。冰川是“天然固体水库”,也是河流的重要补给水源。沼泽湿地是重要的生物资源的栖息地,包括淡水湿地和滨海湿地广阔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一、河流的流域 河流可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注入海洋的外流流域,另一部分则是流入封闭的湖海或消失于沙漠、盐海,而不是与海洋沟通的内陆流域。 我国的外流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它们分属于太平洋流域、印度洋流域和北冰洋流域。内陆流域只占全国总面积的36%,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境内。 二、湖泊 湖盆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可以是构造运动、火山活动等内.力作用形成的湖盆,一也有些是冰川、风力等外力作用塑造而成的。我国天然湖泊面积在1k㎡以上的有2 800余个,总面积达80000以上,湖泊率为0.8%。其中面积较大的有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和太湖等。除天然湖泊外,由于各种需要还兴建了成千上万个大小不等的人工湖泊—水库。主要湖泊见表13-2

三、湿地 湿地(wetland)的是介于陆地和水生环境之间的过渡带,并兼有两种系统的某些特征。这是早期一般学者的认识。1971年湿地公约中,把湿地的基本概念认为“湿地系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湿地具有调节水循环和作为栖息地养育丰富生物多样性的基本生态功能。 一些科学家把湿地称为“自然之肾”,原因在于其在水分和化学物质循环中所表现出的功能及在下游作为自然和人类废弃源的接收器的功能上,也可以作为地下水和地面水以及具有排洪、蓄洪功能。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湿地在景观中为动植物区系提供了独立的生境。 据统计,全世界共有湿地8558×106 k㎡,占陆地总面积的6.4%(不包括滨海湿地),其中以热带比例最高,占湿地总面积的30.82%,寒带占29.89% ,亚热带占25 25.6%,亚寒带占11.89%(表13-3)。 ,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做好环保工作,要“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世界各国在本世纪发展的唯一选择。我国的社会基本特征和资源环境约束状况表明,只有把合理使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纳入经济发展中,我国的经济增长才能得以持续。因此,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 关键词:生态环境环境保护解决措施 一、前言 2002年3月5日,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城市环境整治和工业污染防治取得了明显成效,局部环境有所改善。但总体来看,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依然严峻,环境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随着经济增长、人口增加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环境形势日趋严峻,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正在加剧并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重,局部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影响改革开放和社会稳定、威胁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 二、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实行的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再加上生态保护管理与执法监督体系不健全,以及不合理的开发与建设活动,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化目前已经相当严重。我国大江大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日趋下降,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严重衰退;北方重要防风固沙区植被破坏严重,沙尘暴频发;江河洪水调蓄区生态系统退化,调蓄功能下降,旱涝灾害频繁发生;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森林质量不高,生态调节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资源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一)水生态失衡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部分河流开发利用率超过国际警戒线,黄河、淮河、辽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超过60%,海河超过90%,生态用水被大量挤占;部分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形成了大小不同的地下水漏斗,造成地面沉降。近海海域环境质量没有明显好转,局部海域污染加重,“十五”期间,我国的四个海区中只有东海污染面积减少,其他三个海区污染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二)土地退化严重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虽然实施了林业六大工程,土地沙漠化趋势得到减缓,但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土地分布仍很广泛,水蚀、风蚀、土壤盐渍化与土壤污染并存,土地的生态服务功能降低。 (三)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下降

厦门周边水域生态环境.doc

厦门周边水域生态环境 曹黛、徐威 指导教师:林宗进 简要背景说明: 厦门,中国东南沿海的一颗明珠。它以独特的地域文化,秀丽的自然景观,四季如春的海洋性气候,日新月异的变化,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它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城在海中,海在城中”,秀丽与灵动并蓄,自然与现代色彩交融。佳木,奇花,掩映着碧海、白沙、奇石、秀屿。 厦门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关注人和自然的平衡,不断地为保护环境而探索 课题的目的意义: 通过对厦门周边水域的生态环境的调查,了解厦门当前水环境状况,从而更好的保护环境。 活动计划: 时间安排:第一阶段:开题----寒假前(设计问卷,安排外出调查计划) 第二阶段:寒假期间(外出调查,发问卷,采访专家,查阅资料) 第三阶段:寒假后----结题(对资料进行整理,完成课题报告,制作幻灯片)活动地点:厦门环岛路,西堤码头,东渡码头,第一码头,火烧屿,海洋三所,筼筜湖厦门市新华书店等。 活动所需设备:数码相机,电脑等。 一、水环境状况: 1、厦门周围海域海水水质评价: 厦门市几个主要海滨浴场的总大肠菌群监测表明,曾厝垵浴场、太阳湾浴场、黄厝海滨浴场和前埔浴场因其周围海域比较开阔,海区海水自净能力较强,受陆源污染影响较小,海水水质状况良好,海水质量符合海滨浴场海水水质国家质量标准,是较优良的海滨浴场。 鼓浪屿美华浴场、鼓浪屿港仔后浴场、珍珠湾浴场等几个浴场的海水水质一般,勉强可以游泳,状况不容乐观。 厦大白城浴场因受厦大一带生活污水的影响,其总大肠菌群数超标严重,海水水质较差,不适宜游泳。 2、水域环境质量: A.海域: 以三类海水水质标准评价,2000年厦门周围海域超标率72.4%,高于2000年全国平均水平,但与1999年相比有所改善。海域主要污染因子为无机氮、活性磷、总铅与总大肠菌群。总体而言,东部海域水质明显好于西部海域。 B.筼筜湖与马銮湾:经多年的综合整治, 筼筜湖水质不断得到改善,几个主要污染指标

水域生态学考试分析

一、名词解释 1、生物监测:系统地利用生物反应以评价环境的变化,并把它的信息应用于环境质量控制的程序中去。 2、新生产力:由真光层之外提供的N源支持的那部分初级生产力为新生产力。 3、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一切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的因子。 4、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 5、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地引进历史上该区域尚未出现的物种,从而可能引起造成入侵地生物群落结构与生态功能的巨大变化,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 6、生态对策:从进化论观点来看,生物适应于不同栖息环境并朝着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生态对策。属于r-选择的生物称为r-对策者;属于K-选择的生物称为K-对策者。 7、生态环境:所有的生态因子综合起来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 8、微生物环:是指自养或异养微生物可将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释放的DOM转化成POM(细菌本身),并被微型浮游动物(特别是原生动物)所利用,最后这部分初级生产的能量得以进入后生动物,这一过程称为微生物环。微生物环是水层区食物网中物质和能量的主要流程。 9、指示生物:生物在于环境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的过程中,每个种都留下了深刻的环境烙印。对某一环境特征具有某种指示特性的生物,则叫做这一环境特征的指示生物。 10、生态模型:用物理或数学的术语对生态学问题基本成分的规范表达。 11、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同一生境中彼此相互作用的各种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12、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其生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彼此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联系的统一体。 13、生态演替:就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改变。即在某一个生态系统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有规律的渐次取代直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顶级群落为止的过程。 14、原生演替:水生群落的演替如果是从新形成的水体开始,就称为原生演替,如新挖鱼池中群落的演替。 15、次生演替:水生群落是从原来干涸的水体充水后开始的就称为次生演替,绝大部分内陆水体的演替一般都属于次生演替。 16、生态平衡: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之间,群落与环境之间以及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达到相对的稳定和协调,并在一定强度的外来干扰下通过自我调节恢复稳定状态。 17、生物修复:利用特定生物(特别是为生物)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吸收,转化或降解作用,达到减缓或最终消除水体污染,恢复水体生态功能的生物措施。 18、生态锥体:指在生态系统中,当依次以各个营养级上的能量、个体数量或总生物量来描述群落的营养结构时,出现从生产者到终端消费者急剧的、阶梯般的金字塔形锥体,包括能量锥体、数量锥体和生物量锥体,三者统称生态椎体。 1、营养级:就是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亦处于同一营养级的多个物种组合。 2、关键种:不一定是优势种,但在群落中所起的作用无可替代。

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我区东部地区均属于北亚热带内陆湿润季风区鄂东北亚区,大多为山麓丘陵区,部分地区为缓坡丘岗区和漫坡平岗区。降水充沛,光热丰足,季节分明,雨热同季,有多种农作物可以栽培生长。东部地区以农业为主,通过“十一五”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努力,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的造纸行业和砖窑全部关停,污染超标企业实行了限期治理,同时严禁审批污染大的企业引进,所以工业企业对环境造成影响较小,环境容量较大,生态建设有一定基础。 为构建我区东部生态新区,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1、加强领导,强化宣传教育。 作为主管部门,我们从组织机构上,加强生态保护管理体系的建立,各部门形成合力,根据职能强化污染源的监控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同时,建议区委、区政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整合社会资源,协调部门力量,切实纳入政绩目标管理,使生态建设得以有序开展。各部门和街镇的目标管理考评,应当体现建设东部生态新区的理念和要求,要把生态环保作为硬指标,实行一票否决,使考核更加全面、科学。 要在东北部地区,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干部和农民的环保法律意识。树立文明健康、节约环保的新理念,推广产品环境标识,倡导绿色消费采购,加快建立循环消费机制,建设资源利用—产品消费—物资回收的生态社会。 2、加强法制建设,强化生态保护监管力度。 完善农村环保法律体系,使之统一化、规范化和高效化。要健全执法机构,强化执法队伍,不断提高执法水平。要不断提高我区基层执法队伍人员的政治觉悟,严格依法办事,作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了在农村地区有效实施环保法,必须提供一套强有力的管理体制作保障:基于目前的管理体制,除继续完善排

第二节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规划

第十章专项规划 第二节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规划 摘要:本文通过对一些有关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方面论文的阅读,理解,整理出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等。以及如何合理的制定完整的水生态环境修复规划。并简单列出修复水生态环境的规划措施及水源净化方法。 关键词:水生态环境河流环境保护修复规划治理 一、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规划概述: 生态环境保护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问题,而水资源是生态环境系统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子,可以说,水资源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生态环境系统的质量。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水生态环境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一些地方出现河道断流、湿地消失、江河湖泊水污染和富营养化、大面积的水体被覆盖, 河道被硬化、渠化, 人工与自然的比例不协调, 河流原有生态系统被破坏, 河流自净能力丧失等问题,导致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下降,制约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开展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维护江河湖泊的健康生命,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已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世界上许多国家对破坏河流自然环境状态的河流整治工程进行了反思, 并逐步对已改造的河流进行了回归自然状态的再改造。 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基本内容有两项, 即保护水生态环境和修复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同步进行, 保护推动修复, 修复促进保护。其一, 保护水生态环境就是对水体及涉水部分进行保护, 包括保护水量水质, 防治水污染, 使其质量不再下降。同时保护水系和河流的自然形态, 保护水中生物及其多样性, 保护水生物群落结构, 保护本地历史物种、特有物种、珍稀濒危物种, 保护生物栖息地。此外, 还要注意保护水文化。其二, 对已经退化或受到损害的水生态环境采取工程技术措施进行修复, 遏制退化趋势, 使其转向良性循环。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工程技术措施应是综合性的, 可利用现有的或建设湿地保护区、水土保持、水污染防治(控制点源和非点源等) 、清除内污染源(受污染的淤泥二次释放, 还有藻类和其他水生物残体等) 、相机以水工程科学调度调水释污、河道整治、水系调整、建设江河湖泊生态护坡护岸工程、滨水生态隔离带工程(包括滨水景观绿化带) 、河道曝气、前置库等各项工程技术措施, 进行合理选配。目的是要起到削减污染物产生量和进入水体量、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的作用, 增加水环境容量,改善水质, 使水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同时要有相应的保障措施配套, 确保工程技术措施的全面实施, 发挥其最大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效果。【1】 1、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原则。 水利部《关于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基本原则包括: 遵循自然规律原则、经济社会现实可行原则、保护与修复长期性原则、保持水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多样性原则【2】。 (1) 遵循自然规律是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关键。健康江河湖泊应该是生态功能与开发利用功能和谐统一的, 既有良好的生态, 又能够合理利用, 造福人民。维护江河湖泊的健康, 既要维持其良好的生态环境, 又要可持续开发利用其使用功能, 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可靠支撑。生态环境的各种要素相互依存、互相作用、相互制约、互为因果。要树立与江河湖泊和谐共处观念, 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 特别是人与水的关系。国内一些湖泊的治理经验表明, 要慎重采取换水和清淤的措施来改善水生态环境, 否则, 都极有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要深化对江河湖泊的自然生态规律的研究, 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

依据我国人文生态环境环境环境保护问答及其产生原因与对策

关于我国人文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其产生原因与对策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保护,包括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生态环境的保护,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环保工作有了很大发展,认识上也有了很大提高。但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少。本文主要以安徽为例,仅就我国人文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问题的原因与解决问题的对策,作一探讨,发表一点管窥之见。求教于同行和社会各界。 一、存在的问题 人文生态环境简称人文环境或文态环境或文化环境,亦即人文景观,是历史形成的,是劳动创造的,是智慧结晶,是前人留给后人代代传承发展的宝贵财富。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古建筑破坏严重。如合肥市是著名的“三国故里,包拯家乡”也是李鸿章、段琪瑞、杨振宁的故乡,李合肥、段合肥大名鼎鼎,如雷贯耳,名扬天下。所以,说外国人不知道中国有个合肥是不对的。只能说明他对历史的无知。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有着“铁打庐州城”美名的合肥古城却在1958年“大跃进”时毁了。如今连幸存的古建筑也极少,历史文脉已不复存在,以致连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也评不上,不得不把“五里飞虹”(即“五里墩立交桥”)、“花园街”、“长江灯饰”滥芋充数列入“合肥十景”,令人啼笑皆非。又如驰名中外的“徽州民居”,过去是遍地皆是,难以计数。如今,在黄山市范围内已不足5000幢,绝大多数村镇都拆得所剩无几,连著名的呈坎古村也都如此。这个以“明代建筑博物馆”著称的千年古村,地级黄山市成立时还有清代建筑300多幢,明代建筑36幢(其实不止),其中被誉为“古代高楼大厦”的三层楼就有10余幢。当年江西发现1幢三层楼,还以为是我国唯一的,曾轰动全国。呈坎有10余幢三层楼,却无人知晓。如今,呈坎完整的明清古建筑加在一起也不足100幢。再这样下去,这个“明代建筑博物馆”就要不复存在。被我国著名古建名城保护专家郑孝燮(1916-)尽情讴歌的“田园古村呈坎”就要不复存,代之而起的便是“田园新村呈坎”。 2.文物古迹毁坏流失严重。过去的安徽尤其是徽州,历代名所有人字画、陶器、瓷器、金器、银器、玉器、文契、古书、族谱等等不计其数,有的大户人家竟比北京故宫还多,由于兵灾,特别是10年“文革”浩劫,如今已所剩无几,并且依然在继续遭受人为破坏和流失。盗墓、偷盗公家和私人文物的事件时有发生。许多古建筑的砖雕、木雕也被洗劫一空。 3.破坏性建设随处可见。如歙县西干山风景区,“文 革”时建了个树脂厂,工厂烟囱要与宋代“长庆寺塔”比高低。又如屯溪三江汇合处的牛壑低,宛如上海外滩公园一样,为城市空间视廊交汇处,清华大学将其规划为“公共绿地”,这无疑画龙之晴之笔和最佳选择。然而令人震惊的是这里竟建起了高达

闽江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

闽江流域(福州段)水环境保护 “十二五”规划 福州市人民政府 目录

1 闽江流域福州段现状分析 (1) 1.1自然、社会基本概况 (1) 1.2污染源分布分析 (1) 1.3水环境质量分析 (3) 2 “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评价 (6) 2.1“十一五”期间主要进展 (6) 2.2“十一五”期间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8) 2.3“十二五”水环境形势分析 (13) 3 “十二五”规划总则 (14) 3.1指导思想 (14) 3.2规划范围及目标 (14) 4 主要任务 (15) 4.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循环经济建设 (15) 4.2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17) 4.3闽江流域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 (19) 4.4工业污染控制工程 (19) 4.5农业污染控制工程 (20) 4.6城镇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22) 4.7闽江流域生态保护工程 (23) 5 保障措施 (25) 5.1政策保障措施 (25) 5.2组织保障措施 (26) 5.3技术保障措施 (28)

5.4资金保障措施 (29) 6 重点项目库 (30)

为巩固提升闽江流域福州段水环境质量整治成果,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号)和《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福建生态省建设规划总体纲要》,结合环保部《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以水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为重点,规划范围包括闽江流域(福州段)内的9个县(市)区。重点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规划重点阐述闽江流域“十二五”期间水环境保护的目标和工作任务,提出流域水环境保护重点工程项目以及实施规划的保证措施。 1 闽江流域福州段现状分析 1.1 自然、社会基本概况 闽江流域福州段始于闽清县雄江乡,覆盖闽清、永泰、闽侯、市区、长乐等县(市),流域人口约占全市人口的69.5%,经济总量约占全市的75.4%,在全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闽江福州段自淮安起被南台岛分为南北两港,北港贯穿市区与市区内河、湖泊相通,南港又称乌龙江,南北港到马尾汇合后经闽安至亭江再分南北两支入海。闽江在福州市境内流域面积8000多平方公里,河长136公里,主要支流有安仁溪、梅溪、大目溪、溪源溪、陶江、大樟溪、源里溪、井下溪、小目溪、下洞江等。 1.2 污染源分布分析 1.2.1区域污染分析 根据2010年度环境统计及污染源普查数据更新分析污染分布情况。从污染类型与行政地区分析如下: (1)工业污染方面,闽江流域福州段共有325家重点工业企业列入201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