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残疾人设计规范

残疾人设计规范

残疾人设计规范
残疾人设计规范

残疾人通道设计规范

一、无障碍通道

1、坡道和升降平台

1)建筑的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

5)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

6)坡道高度的限定

每段坡道的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 每段坡道高度与长度的限定

坡度(高/长)1/12 1/16 1/20

容许高度(m)0.75 1.00 1.50

水平长度(m)9.00 16.00 30.00

7)在坡道两侧和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的地面上筑起50mm的安全档台。

8)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和作成礓礤式的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的地段。升降平台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50m X 1.00m,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和启动按钮。

2、出入口

1)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内外应留有不小于2.00m X 2.00m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 X 1.50m轮椅回旋面积。

2)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3)供残疾人使用的门,首先应采用自动门和推拉门,其次是平开门。不应采用旋转门和力度大的弹簧门。

4)轮椅通过自动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通过推拉门与平开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5)乘轮椅者开启推拉门或平开门时,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0m的墙面宽度。

6)乘轮椅者开启的门扇,应安装视线观察玻璃和横执把手及关门拉手,在门扇的下方宜安装高0.35m的护门板。7)大、中型公共建筑通过一辆轮椅的走道净宽度不应小于1.50m。小型公共建筑通过一量俩的走道净宽度不应小于1.20m,在走道末端应设有1.50m X 1.50m轮椅回旋面积。

8)走道的地面应平整、不光滑、不积水和没有障碍物。走道内有台阶时,应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

9)当门扇向走道内开启时应设凹室,凹室的深度不应小于0.90m,宽度不应小于1.30m。

10)观演建筑、交通建筑及医疗建筑走道的两侧。应设高0.85m 的扶手。

11)主要提供残疾人、老年人使用的走道

A 走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80m。

B 走道的两侧必须设高0.85m的扶手。

C 走道的地面必须平整,并选用防滑和遇水也不滑的地面

材料。

D 在走道两侧墙面的下部,应设高0.35m的护墙板。

E 走道转弯处的阳角应设计成圆弧墙面或45度切角墙面。

F 在走道一侧的地面,应设宽0.40m至0.60m的盲道,盲道

内边线距墙面0.30m。

G 走道内不应设置障碍物,走道的照度应达到200LX。

3、扶手

1)在坡道、楼梯及超过两极台阶的两侧及电梯的周边三面应设扶手,扶手宜保持连贯。

2)设一层扶手的高度为0.85m至0.90m,设二层扶手时,下层扶手的高度为0.65m。

3)坡道、楼梯、台阶的扶手在起点及终点处,应水平延伸0.30m以上。

4)扶手的形状、规格及颜色要易于识别和抓握,扶手截面的尺寸应为35mm至50mm,扶手内侧距墙面的净空为40mm。

5)扶手应选用优质木料或其他较好的材料,扶手必须要安装坚固,应能承受身体的重量。

二、洗手间

1、公用洗手间入口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90m,洗手间内通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50m。

2、男洗手间供残疾人使用的小便器下口的高度不应大于0.50m,在小便器的上方和两侧,应安装高1.20m和宽0.60m的安全抓杆。

3、公用洗手间的残疾人厕位

1)男女洗手间的隔间应设残疾人使用的厕位,厕位面积不应小于2.00m X 1.00m或1.60m X 1.40m。

2)残疾人厕位的门扇应向外开启,门扇开启后通行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在门扇内侧应设关门拉手。

3)开门执手应采用横执把手,门锁应安装门内外均可使用的门插销。

4)厕为内射高0.475m的坐式便器,在坐便器两侧应设高0.70m的水平抓杆和高1.45m的垂直抓杆。

5)抓杆的直径为32mm至40mm,内侧距墙面40mm,抓杆要安装牢固,应能承受身体的重量。

6)厕位的地面应平整,不光滑,不积水,没有高低差。在厕位内应设高1.20m的挂衣钩。

4、残疾人专用洗手间

1)在公用洗手间旁或在适当位置宜设残疾人专用的洗手间。设专用洗手间后可取代在公用洗手间的残疾人厕位。2)专用洗手间采用平开门时,门扇应向外开启,门扇开启后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开门执手应采用横执把手,门锁应安装门内外均可使用的门插销,在门扇内侧应设关门拉手。

3)洗手间的面积不应小于2.00 X 1.30m或1.80m X 1.80m。

4)洗手间内设高0.45m的坐式便器,在坐便器两侧设高0.70m的水平抓杆,在靠墙壁的一侧设高1.45m的垂直抓杆。

5)洗手间内应设高0.60m的放物架和高1.20m的挂衣钩。沿洗手盆的三面宜设抓杆,洗手盆高0.80m,抓杆高0.85m,相互间距为50mm。

6)抓杆直径为32mm至40mm,内侧距墙面40mm,抓杆要安装坚固,应能承受身体的重量。

7)洗手间的地面应平整,不光滑,不积水,没有高低差,应采用遇水也不滑的地面材料。

8)专用洗手间必须设置应急呼叫按钮。

三、饭店客房

1、在市、区、县及旅游点范围的各类旅馆、饭店,应设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客房,客房应设在客房层的底部和进出方便及安全疏散的地段。

2、大中型旅馆、饭店应按每50间标准客房设一套残疾人使用的客房。小型旅馆、饭店应设不少于两套可供残疾人使用的客房。

3、供残疾人使用的客房出入口及门,应符合本实施细则第一部分第4条和第5条的有关规定。

4、在客房的通道及床位之间应留有直径不小于1.50m的轮椅回旋空间。

5、卫生间的门开启后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 ,轮椅进入后应能回旋。盆浴或淋浴、坐便器及抓杆的设计,应符合:

1)淋浴间内应设高0.45m的洗浴坐椅,深度不应小于0.45m。在淋浴间周边应设高0.70m水平抓杆和高1.45m的垂直抓杆。

2)盆浴内应设洗浴坐台。洗浴坐台的深度不应小于0.45m。在浴盆内侧应设高0.60m和0.90m二层水平抓杆,长度为0.80m至1.00m。在洗浴坐台内侧宜设高0.60m的水平抓杆。

3)抓杆的直径为32mm至40mm,内侧距墙面40mm,抓杆要安装坚固,应能承受身体的重量。

6、客房的床面高度和大便器及浴盆的高度应统一为0.45m。

7、客房的应急呼叫按钮及电灯、电视、空调等开关的位置,应安装在方便乘轮椅者伸手可及的地方。

8、客房的壁柜、桌子等家具的高度及深度,应方便乘轮椅者使用。当残疾人的客房在空闲时,可为老年人及健全人提供服务。

四、停车车位

1、在建筑物出入口最近的地段和在停车场(楼)出入最方便的地段,应设残疾人的小汽车和三轮机动车专用的停车车位(一辆小汽车的停车位置可停放两辆三轮机动车)。

2、在专用停车车位的一侧,应留有宽度不小于1.20m的轮椅通道,轮椅通道应与人行通道衔接。

3、停车车位的轮椅通道与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度差时,应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

4、在停车车位的地面上,应涂有停车线、轮椅通道线和轮椅标志,在停车车位的尽端宜设轮椅标志牌。

五、无障碍标志

1、无障碍轮椅标志是国际康复协会制定的全世界一致公认的国际通用标志。它指引残疾人行进的方向和告知可进入的建筑物及可使用的服务设施。

2、反符合本实施细则标准的建筑物和服务设施及室外通论,应在显著的位置安装轮椅标志牌。

3、轮椅标志牌为残疾人提供以下信息

1)为乘轮椅者指引建筑物的位置和建筑物的入口。

2)为乘轮椅者指引可行进的室外通路和建筑物的室内走向。

3)告知残疾人可使用的坡道、服务台、电梯、电话、轮椅席、厕所、浴室、客房及停车车位等服务设施。

4、轮椅标志牌的规格尺寸应根据使用不同的地点和位置,分别为0.10m至0.45m的正方形。轮椅图案和边缘为黑色时衬底则为白色,轮椅图案为白色时衬底则为黑色。

5、在轮椅标志牌上加文字说明或加指示方向时,其颜色与衬底应形成明显对比。指引的方向为左行时,轮椅面则应朝向左侧。

6、轮椅标志牌的位置和高度要适中,制作要精细,安装要坚固。

残疾人设计规范

残疾人通道设计规范 一、无障碍通道 1、坡道和升降平台 1)建筑的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 1. "50m。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 1. "50m 的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xx 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 1. "20m,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 1."00m,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 1.50m。 5)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 16 。" 6)坡道高度的限定 每段坡道的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 1. "1 的规定。 表 1."1 每段坡道高度与xx 的限定

坡度(高/ 长)容许高度(m) 0."75 1. "00 1. "50 水平xx(m) 9."00 16."00 30."00 7)在坡道两侧和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的地面上筑起50mm 的安全档台。 8)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和作成礓礤式的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的地段。升降平台的净面积不应小于 1. "50m X 1. "00m,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和启动按钮。 2、出入口 1 )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内外应留有不小于 2. "00mX 2. "00m 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 1. "50m X 1."50m 轮椅回旋面积。

残疾人康复知识讲座

中医康复保健在残疾人功能锻炼中的作用 主讲人: 残疾是指由某种遗传或意外事故导致的某种身心残疾或功能丧失,如耳聋、失明、痴呆以及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和精神残疾。 康复治疗是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使病、伤、残者康复的重要手段,常与药物治疗、手术疗法等临床治疗综合进行。康复治疗前应先对病、伤、残者进行康复评定,然后制、定一个康复治疗方案,由以康复医师为中心的,康复治疗师和临床医学相关人员共同组成的康复治疗组去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评定、调整,直至治疗结束。 康复治疗的内容很多,包括医学的、职业的、社会的等多种治疗以及康复训练服务等。 传统的康复医学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心理疗法、康复工程和中国传统康复疗法。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个整体,人的体形与精神是个整体,人与社会是个整体,进而形成自然一形体一精神一社会的医学模式。这高度综合整体的学术思想,反映到中医康复医疗,以"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气血、精神等学说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康复医疗特点;采用独具风格的康复方法如针灸、气功、按摩、拔罐、牵引等传统的运动方法;构成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康复医疗体系。

残疾人往往不仅仅是躯体伤残,而且同时伴有心理的紊乱,即心理上的残疾,因此,要帮助残疾人进行康复,就必须从这两方面着手。诊断、治疗和训练有着非常重要的目的和意义。诊断就是帮助残疾人及其亲属正确评估自己的残疾程度;治疗就是帮助残疾人医治躯体以及心理机能的创伤;训练就是帮助残疾人适应新的社会环境,使之向着“成为社会的积极的一员”的目标前进。 疾人的心理康复,应该采取下列各项措施:①广泛宣传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使全社会都来关心残疾人,尊重、理解和帮助残疾人。 ②继续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大力发展解决残疾人就业的福利事业。③继续抓好残疾人的教育工作,提高残疾人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④积极开展残疾人的医疗、文娱、体育等各种活动。⑤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为残疾人办实事,解决住房、婚姻、乘车以及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⑥大力开展残疾人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⑦鼓励残疾人自强自立,调动残疾人自身的积极因素。⑧鼓励残疾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各项社会活动,以消除孤独感和自卑感,提高自我价值。 针对残疾人的上述心理特征,开展心理保健工作。 首先让残疾人明确认识消极的心态是造成不良情绪的根源,是人类心灵的毒素。如残疾人较为典型的抱怨,怨恨心理,它对人的心灵、生活造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因为怨恨犹如一种心灵毒素,它使人心志若化、情绪波动、精神压抑,严重的可以使人钻进怨恨的牛角尖、心理异常,行为反常、丧失理智。这时,当一个人不采取行动时,使自

残疾人知识重点

1.什么是残疾人?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 2. 2006年全国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8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比例为6.34%。 3.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宗旨是什么? 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和精神环境,保障残疾人以平等的权利、均等的机会,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即“平等·参与·共享”。 4.什么是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 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就是用现代文明社会的文明、进步、科学的观念,正确认识残疾人和残疾人问题,从而建立一整套关于残疾人和残疾人问题的价值观念和根本观点,其核心是“平等·参与·共享”。 5.我国残疾人事业包括哪些工作领域? 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工作领域主要包括:残疾人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扶贫、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环境建设、社区残疾人工作、组织建设、维权、政策理论研究和残疾预防等。 6.我国残疾人事业理论体系的核心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我国残疾人事业理论体系以人道主义为核心,以现代文明社会残

疾人观为基本内容。人道主义,就是讲人道,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权利、尊严和价值,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倡导人人怀有一份爱心,尊老爱幼,扶弱济困,为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服务。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就是用现代文明社会的文明、进步、科学的观念,正确认识残疾人和残疾人问题,从而建立一整套关于残疾人和残疾人问题的价值观念和根本观点,其核心是“平等·参与·共享”。人道主义和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我国残疾人事业的理论体系。 7.为什么要给予残疾人特别扶助? 造成残疾人问题的根本原因不是残疾本身,而是外界环境的障碍,解决残疾人问题、保障残疾人的平等权利有赖于国家和社会的行动。目前,我国对残疾人的特别扶助主要包括法律保障、政策扶持、社会扶助和无障碍环境等。对残疾人的特别扶助措施,是为了减少和消除由于社会补偿条件不足而给残疾人造成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并不妨碍和影响其他社会成员实现自己的权利,因而不应视为是对其他人的歧视或不公正,恰恰相反,它体现了社会公正,促进了社会和谐,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具体体现。 8.为什么要进行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 为掌握新的实际情况,为国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有关残疾人的政策法规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开展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是十分必要的。 9.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地方组织的性质、职能是什么?

残疾人坡道设计规范

【转】残疾人坡道设计规范 来源:李凱寧nky的日志 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 一、无障碍通道 1、坡道和升降平台 1)建筑的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 5)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 6)坡道高度的限定 每段坡道的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每段坡道高度与长度的限定 坡度(高/长)1/12 1/16 1/20 容许高度(m)0.75 1.00 1.50 水平长度(m)9.00 16.00 30.00 7)在坡道两侧和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的地面上筑起50mm的安全档台。 8)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和作成礓礤式的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的地段。升降平台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50m X 1.00m,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和启动按钮。 2、出入口 1)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内外应留有不小于2.00m X 2.00m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 X 1.50m轮椅回旋面积。 2)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3)供残疾人使用的门,首先应采用自动门和推拉门,其次是平开门。不应采用旋转门和力度大的弹簧门。4)轮椅通过自动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通过推拉门与平开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 5)乘轮椅者开启推拉门或平开门时,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0m的墙面宽度。 6)乘轮椅者开启的门扇,应安装视线观察玻璃和横执把手及关门拉手,在门扇的下方宜安装高0.35m的护门板。 7)大、中型公共建筑通过一辆轮椅的走道净宽度不应小于1.50m。小型公共建筑通过一量俩的走道净宽度不应小于1.20m,在走道末端应设有1.50m X 1.50m轮椅回旋面积。 8)走道的地面应平整、不光滑、不积水和没有障碍物。走道内有台阶时,应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 9)当门扇向走道内开启时应设凹室,凹室的深度不应小于0.90m,宽度不应小于1.30m。 10)观演建筑、交通建筑及医疗建筑走道的两侧。应设高0.85m的扶手。 11)主要提供残疾人、老年人使用的走道

残疾人康复知识讲座

残疾人康复知识讲座

残疾人康复知识 主讲人:李红明 残疾是指由某种遗传或意外事故导致的某种身心残疾或功能丧失,如耳聋、失明、痴呆以及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和精神残疾。 康复治疗是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使病、伤、残者康复的重要手段,常与药物治疗、手术疗法等临床治疗综合进行。康复治疗前应先对病、伤、残者进行康复评定,然后制、定一个康复治疗方案,由以康复医师为中心的,康复治疗师和临床医学相关人员共同组成的康复治疗组去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评定、调整,直至治疗结束。 康复治疗的内容很多,包括医学的、职业的、社会的等多种治疗以及康复训练服务等。 传统的康复医学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心理疗法、康复工程和中国传统康复疗法。 一、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是应用物理因子治疗病、伤、残者的方法。通常所称的物理疗法是指利用人工物理能的疗法(如电、光、声、磁、冷热等)常简称为理疗学;而利用力能(身体运动、按摩、牵引、机械设备训练等)的物理疗法,常称之为运动疗法或医疗体育(简称体疗)。若根据治疗中病人的主、被动状态,又可分类为以体疗为主的主动性物理治疗和理疗为主的被动性物理治疗。

二、作业疗法: 作业疗法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生活、工作或生产劳动、休闲游戏、社会交往等活动形式,使用工具和或设备来进行作业训练,帮助因躯体、精神疾患或发育障碍造成的暂时性或永久性残疾者,最大限度地改善与提高生活自理、恢复工作学习和适应社会等方面的功能独立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一类康复治疗方法。 三、言语疗法: 言语疗法是对有言语障碍的病人进行言语训练来改善其言语功能,提高交流能力。若经系统的言语治疗,效果仍不理想者,可用非言语交流方式训练,或借助替代言语交流的方法来达到交流的目的。 言语疗法又称言语训练或言语再学习,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对 有言语障碍的病人进行针对性治疗。 四、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又称精神治疗,是应用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通过治疗师与被治疗者的相互作用,医治病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等问题。它是治疗师通过使用各种语言的和非语言的方法,通过解释、说服、支持来改变病人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行为等,达到排忧解难、降低痛苦,促使病人较好地面对人生和生活,适应社会。 五、中国传统康复治疗: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个整体,人的体形与精神是个整体,人与社会是个整体,进而形成自然一形体一精神一社会的医学模式。这高度综合整体的学术思想,反映到中医康复医疗,以"气一元论"和"阴阳

残疾人建筑工程设计规范

残疾人设计规范 一、无障碍通道 1、坡道和升降平台 1)建筑的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 1.50m。 5)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 6)坡道高度的限定 每段坡道的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 每段坡道高度与长度的限定 坡度(高/长)1/12 1/16 1/20

容许高度(m)0.75 1.00 1.50 水平长度(m)9.00 16.00 30.00 7)在坡道两侧和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的地面上筑起50mm的安全档台。 8)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和作成礓礤式的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的地段。升降平台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50m X 1.00m,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和启动按钮。 2、出入口 1)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内外应留有不小于2.00m X 2.00m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 X 1.50m轮椅回旋面积。 2)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3)供残疾人使用的门,首先应采用自动门和推拉门,其次是平开门。不应采用旋转门和力度大的弹簧门。 4)轮椅通过自动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通过推拉门与平开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 5)乘轮椅者开启推拉门或平开门时,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0m的墙面宽度。

残疾人工作知识竞赛预赛题3

第三场预赛题 必答题(每题10分): 一号选手必答题: 1、我国目前各类残疾人多少人?涉及多少家庭人口? 答:8500万人 2.6亿 2、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工作每年从什么时间开始?什么时间结束? 答:4月1日开始,5月31日结束。 3、残疾人就业促进日,一年有几次、是什么时间? 答:一年一次,9月1日 4、什么是“以人为本”? 答:指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与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 5、什么是多重残疾? 答:一个人同时兼有两种以上残疾称多重残疾.或称复合残疾。6、根据《残疾人保障法》的定义,残疾人保障法的宗旨是什么?答:为了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1、扶持残疾人个体创业带头人的意义? 答:鼓励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共同致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劳动合同的期限分为哪三种? 答: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 3、职业道德具有的特点是什么? 答:适用范围的有限性、发展的历史继承性、表达形式多种多样性、强烈的纪律性。 4、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的特点是什么? 答:重点保障和特殊扶持 5、国家鼓励和扶持残疾人采取什么样的就业形式? 答:自主择业,自主创业。 6、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什么手段强迫残疾人劳动? 答:不得以暴力、威胁或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残疾人劳动。

1、《残疾人就业条例》哪年哪月哪日,国务院第几次常务会议通过?什么时间开始实行? 答:2007年2月14日国务院第169次常务会议通过,2007年5月1日开始实行。 2、国家重点康复训练项目是那三个? 答:肢体残疾人,脑瘫儿童、智力残疾儿童 3、精神病人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答:住院治疗、设立家庭病床、定期门诊,家庭治疗。 4、报考按摩医士所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答、盲人按摩中专毕业,见习1年期满。 5、解决残疾人就业有效途是什么? 答:残疾人个人或自愿组织起来从事个体经营,是解决残疾人就业的有效途径。 6、什么是职业? 答:职业是人类劳动的社会分工(相对于自然分工而言),是个人维持生活、完善个性、服务社会的途径。

残疾人坡道设计规范(修订版)-精选

残疾人坡道设计规范 (一) 直线式坡道,坡面宽不小于1200,坡度不大于1:12(详03J926第17页); 折返双坡道,坡面宽1200,坡度为1:12,坡道起点与终点及休息平台深度为 1500(详03J926第18页); L坡道,弧形坡道,U形坡道,折返三坡道,坡面宽1200,坡度小于1:12,坡度起 点与终点及休息平台深度为1500(详03J926第19页); 台阶及坡道组合体,适用于建筑路口,城市广场等地面高差较大地段。节省用地 ,方便通行,观赏效果较好。坡面要平整而不光滑,宽度要大于1200,坡度要小于1:12,其他由设计人定(详03J926第20页); 轮椅通行的坡度在不同坡度时对高度与水平长度的限定:详03J926第20页表格, 备注为: 1. 1:12坡道为建筑物的坡道最低标准。 2. 1:6坡道轮椅使用者的双手推动二次后,前面的小轮就可达到水平部分。 3. 为了安全通行,大于1:12的坡道应有协助者推动轮椅上下行。 (二) 第3.3.1条供残疾人使用的门厅、过厅及走道等地面有高差时应设坡道,坡道的宽度不应小于0.90m。 第3.3.2条每段坡道的坡度、允许最大高度和水平长度,应符合表3.3.2的规定。 坡道坡度(高/长)*1/8 * 1/10 1/12 0.35 0.60 0.75 每段坡道允许 高度(m) 2.80 6.00 9.00 每段坡道允许 水平长度(m) 第3.3.3条每段坡道的高度和水平长度超过表3.3.2规定时,应在坡道中间设休息平台,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20m。 第3.3.4条坡道转弯时应设休息平台,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 第3.3.5条在坡道的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第3.3.6条坡道两侧应在0.90m高度处设扶手,两段坡道之间的扶手应保持连贯。 第3.3.7条坡道起点及终点处的扶手,应水平延伸0.30m以上。 第3.3.8条坡道侧面凌空时,在栏杆下端宜设高度不小于50mm .

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康复服务内容

残疾人康复指导站(服务站) 康复工作内容 一、全面掌握了解辖区残疾人功能障碍情况及每位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情况。规范完整建立残疾人康复需求档案和康复服务记录档案。做到一年一次,实行动态记载和管理(并输入电脑)。对康复效果明显的残疾人要单独登记造册,包括年度内实施重点康复项目的残疾人(如白内障复明、假肢安装、助听器安装、用品用具配置等)。 二、为各类残疾人提供以下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康复服务。 1、为偏瘫、截瘫、脑瘫、截肢、小儿麻痹后遗症、麻风畸残、骨关节疾病等肢体功能障碍者,制定训练计划,指导在社区和家庭开展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定期进行康复效果评估。 2、提供精神卫生和心里咨询服务。早期发现疑似患精神病者,及时转送当地有精神疾病诊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进行鉴别诊断;对康复期的精神病患者,采取定期门诊治疗和综合性康复,督促病人预防服药,监护随访病人,对复发病及时转诊。通过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各类残疾人树立康复信心,正确面对自身残疾,争取社会的关心理解和帮助支持。

3、为视力障碍者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对需复明手术的白内障患者,及时转介到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实施复明手术;对低视力患者,及时转介到医院眼科或开展此项服务的残疾人康复机构,并接受助视器使用训练。 4、结合社区儿童保健服务,对发现的疑似聋儿,应及时转介到有关医疗康复机构进行诊断治疗。对治疗后听力无法恢复的聋儿,应及时转介到相关机构进行助听器验配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 5、开展社区儿童生长发育检测。对发现的脑瘫儿、弱智儿及发育迟缓儿童,及时转介到有关部门和康复机构进行智力生长发育测评、治疗和训练。对三残儿童(脑瘫儿、聋儿、弱智儿)要实施抢救性康复,及早动员家长及亲属转介到有条件的康复机构和医院进行专门训练和治疗。 三、将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普及纳入健康教育范围。为辖区残疾人及其亲友举办康复知识讲座、发放科普资料和康复知识读物(资料)、开展康复咨询和指导。 四、根据残疾人对辅助用品的康复需求,提供用品用具的信息、选购、家庭租赁、使用指导等服务。 五、帮助指导残疾人对康复健身器材和其它辅助用品的使用和训练,尽快使残疾人掌握训练要领,并能持之以恒,使功能训练早出成效。

公共卫生间设计规范

公共卫生间设计规范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 来源: 发布时间: 2008年05月20日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 standard for design of public toilets in city cjj 14-2005 j 476-2005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2005年12月1日 1 总则 1.0.1 为使城市公共厕所的设计、建设和管理符合城市发展要求~满足城市居民和流动人口需要~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各种不同类型公共厕所的设计。 1.0.3 公共厕所的建设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要求纳入详细规划。 1.0.4 城市公共厕所应逐步建立以固定式公共厕所为主~活动式 公共厕所为辅~沿街公共建筑内厕所对外开放的城市公共厕所布置格局, 附属式公共厕所应为现代城市公共厕所建设的主要方向,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应贮备一定数量的活动厕所满足大型活动对辅助设施的需要。 1.0.5 公共厕所的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3 设计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 公共厕所的设计应以人为本~符合文明、卫生、适用、方 便、节水、防臭的原则。 3.1.2 公共厕所外观和色彩的设计应与环境协调~并应注意美观。 3.1.3 公共厕所的平面设计应合理布置卫生洁具和洁具的使用空间~并应充分考虑无障碍通道和无障碍设施的配置。 3.1.4 公共厕所应分为独立式、附属式和活动式公共厕所三种类型。公共厕所的设计和建设应根据公共厕所的位置和服务对象按相应类别的设计要求进行。 3.1.5 独立式公共厕所按建筑类别应分为三类。各类公共厕所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商业区、重要公共设施、重要交通客运设施~公共绿地及其他环境要求高的区域应设置一类公共厕所, 2 城市主、次干路及行人交通量较大的道路沿线应设置二类公共厕所, 3 其他街道和区域应设置三类公共厕所。 3.1.6 附属式公共厕所按建筑类别应分为二类。各类公共厕所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大型商场、饭店、展览馆、机场、火车站、影剧院、大型体育场馆、综合性商业大楼和省市级医院应设置一类公共厕所, 2 一般商场,含超市,、专业性服务机关单位、体育场馆、餐饮店、招待所和区县级医院应设置二类公共厕所。 3.1.7 活动式公共厕所按其结构特点和服务对象应分为组装厕所、单体厕所、汽车厕所、拖动厕所和无障碍厕所五种类别。

可供残疾人使用的建筑设计规范

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建筑物设计规范 一、非机动车车行道应满足手摇三轮车者通行,且注意通行纵坡、宽度。人行道应满足手摇三轮车者、轮椅者、主拐杖这通行、方便视力残疾者通行,且应注意它的通行坡度、宽度缘石坡道、立缘石触感块材,限制悬挂物,突出物。 二、非机动车行驶的道路、桥梁和立体交叉的纵断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平原、微丘地形的道路最大纵坡度应为 2.5%。 2.当坡度小于2.5%时,纵坡长度不限制。 当坡度为2.5%时,纵坡长度应小于250m。 当坡度为3.0%时,纵坡长度应小于150m。 当坡度为3.5%时,纵坡长度应小于100m。 3.非机动车车行道的宽度不得小于2.5m 三、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建筑物设计内容的规定: 1.政府及纪念性建筑(政府及司法部门办公楼、集会、纪念建筑场馆等)接待部门及公共活动区应满足残疾人可使用相应措施,集会场所应设施残疾人席位的基本要求。 2.文化、娱乐、体育建筑(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文化馆、影剧馆、游乐场、体

育场馆等)公共活动区应满足残疾人可使用的相应设施,主要阅览室、观众厅等应设施残疾人席位、根据需要为残疾人参加演出或比赛设相应的设施。 3.商业服务建筑(大型商场、百货公司、零售网点、餐饮、邮电、银行等)营业区应满足残疾人可使用的相应措施,大型商业服务楼应设施残疾人残疾人可使用的电梯等相应设施,中小型商业服务楼出入口应设有坡道等基本要求。 4.医疗建筑(医院、疗养院、门诊所、保健及康复机构)等病患者使用的范围应满足残疾人可使用的相应设施等基本要求。 5、交通建筑(汽车站、火车站、地铁站、航空港、论航客运站)等旅客使用的范围应满足残疾人可使用的相应设施、提供残疾人可方便通行的交通路线等基本设施。 6.有一定数量残疾人使用的学习、工作场所,可参照本规范采取相应设施以满足基本要求。 7.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建筑物主要考虑乘轮椅者、拄拐杖者、视力残疾者的不同要求,其通行及有关设施的基本空间尺度参数,应符合附录一至四的规定。 8.宿舍及旅馆的建筑等公共活动区及部分客房屋应满足残疾人使用相应设施、宿舍及旅馆应设残疾人床位等基本要求。 注:残疾人可使用相应设施指各类建筑为公共设的道路、坡道、入口、楼梯、电梯、坐席、电话、饮水、售品、厕所、浴室等相应设施。具体设施内容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而定。

[中学]残疾人康复知识讲座

[中学]残疾人康复知识讲座 残疾人康复知识 主讲人:李红明 残疾是指由某种遗传或意外事故导致的某种身心残疾或功能丧失~如耳聋、失明、痴呆以及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和精神残疾。 康复治疗是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使病、伤、残者康复的重要手段~常与药物治疗、手术疗法等临床治疗综合进行。康复治疗前应先对病、伤、残者进行康复评定~然后制、定一个康复治疗方案~由以康复医师为中心的~康复治疗师和临床医学相关人员共同组成的康复治疗组去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评定、调整~直至治疗结束。 康复治疗的内容很多~包括医学的、职业的、社会的等多种治疗以及康复训练服务等。 传统的康复医学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心理疗法、康复工程和中国传统康复疗法。 一、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是应用物理因子治疗病、伤、残者的方法。通常所称的物理疗法是指利用人工物理能的疗法(如电、光、声、磁、冷热等)常简称为理疗学,而利用力能(身体运动、按摩、牵引、机械设备训练等)的物理疗法~常称之为运动疗法或医疗体育(简称体疗)。若根 据治疗中病人的主、被动状态~又可分类为以体疗为主的主动性物理治疗和理疗为主的被动性物理治疗。 二、作业疗法:

作业疗法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生活、工作或生产劳动、休闲游戏、社会交往等活动形式~使用工具和或设备来进行作业训练~帮助因躯体、精神疾患或发育障碍造成的暂时性或永久性残疾者~最大限度地改善与提高生活自理、恢复工作学习和适应社会等方面的功能独立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一类康复治疗方法。 三、言语疗法: 言语疗法是对有言语障碍的病人进行言语训练来改善其言语功能~提高交流能力。若经系统的言语治疗~效果仍不理想者~可用非言语交流方式训练~或借助替代言语交流的方法来达到交流的目的。 言语疗法又称言语训练或言语再学习~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对有 言语障碍的病人进行针对性治疗。 四、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又称精神治疗~是应用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通过治疗师与被治疗者的相互作用~医治病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等问题。它是治疗师通过使用各种语言的和非语言的方法~通过解释、说服、支持来改变病人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行为等~达到排忧解难、降低痛苦~促使病人较好地面对人生和生活~适应社会。 五、中国传统康复治疗: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个整体~人的体形与精神是个整体~人与社会是个整体~进而形成自然一形体一精神一社会的医学模式。这高度综合整体的学术思想~反映到中医康复医疗~以"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气血、精神等学说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康复医疗特点,采用独具风格的康复方法如针灸、气功、按摩、拔罐、牵引等传统的运动方法,构成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康复医疗体系。

残疾人洗手间设计规范

残疾人洗手间设计规范 1、公用洗手间入口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90m,洗手间内通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50m。 2、男洗手间供残疾人使用的小便器下口的高度不应大于0.50m,在小便器的上方和两侧,应安装高1.20m和宽0.60m的安全抓杆。 3、公用洗手间的残疾人厕位 1)男女洗手间的隔间应设残疾人使用的厕位,厕位面积不应小于2.00m X 1.00m或1.60m X 1.40m。 2)残疾人厕位的门扇应向外开启,门扇开启后通行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在门扇内侧应设关门拉手。 3)开门执手应采用横执把手,门锁应安装门内外均可使用的门插销。 4)厕为内射高0.475m的坐式便器,在坐便器两侧应设高0.70m 的水平抓杆和高1.45m的垂直抓杆。 5)抓杆的直径为32mm至40mm,内侧距墙面40mm,抓杆要安装牢固,应能承受身体的重量。 6)厕位的地面应平整,不光滑,不积水,没有高低差。在厕位内应设高1.20m的挂衣钩。 4、残疾人专用洗手间 1)在公用洗手间旁或在适当位置宜设残疾人专用的洗手间。设专用洗手间后可取代在公用洗手间的残疾人厕位。 2)专用洗手间采用平开门时,门扇应向外开启,门扇开启后通

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开门执手应采用横执把手,门锁应安装门内外均可使用的门插销,在门扇内侧应设关门拉手。 3)洗手间的面积不应小于2.00 X 1.30m或1.80m X 1.80m。 4)洗手间内设高0.45m的坐式便器,在坐便器两侧设高0.70m 的水平抓杆,在靠墙壁的一侧设高1.45m的垂直抓杆。 5)洗手间内应设高0.60m的放物架和高1.20m的挂衣钩。沿洗手盆的三面宜设抓杆,洗手盆高0.80m,抓杆高0.85m,相互间距为50mm。 6)抓杆直径为32mm至40mm,内侧距墙面40mm,抓杆要安装坚固,应能承受身体的重量。 7)洗手间的地面应平整,不光滑,不积水,没有高低差,应采用遇水也不滑的地面材料。 8)专用洗手间必须设置应急呼叫按钮。

残疾人建筑工程设计规范

残疾人设计规 一、无障碍通道 1、坡道和升降平台 1)建筑的入口、室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室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5)建筑入口及室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 6)坡道高度的限定 每段坡道的高度,其最大容值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 每段坡道高度与长度的限定 坡度(高/长)1/12 1/16 1/20 容高度(m)0.75 1.00 1.50

水平长度(m)9.00 16.00 30.00 7)在坡道两侧和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的地面上筑起50mm的安全档台。 8)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和作成礓礤式的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的地段。升降平台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50m X 1.00m,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和启动按钮。 2、出入口 1)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外应留有不小于2.00m X 2.00m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 X 1.50m轮椅回旋面积。 2)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3)供残疾人使用的门,首先应采用自动门和推拉门,其次是平开门。不应采用旋转门和力度大的弹簧门。 4)轮椅通过自动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通过推拉门与平开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 5)乘轮椅者开启推拉门或平开门时,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0m的墙面宽度。 6)乘轮椅者开启的门扇,应安装视线观察玻璃和横执把手

公共厕所设计规范

厕所设计规范 3.3.1 公共厕所的平面设计应将大便间、小便间和盥洗室分室设置,各室应具有独立功能。小便间不得露天设置。厕所的进门处应设置男、女通道,屏蔽墙或物。每个大便器应有一个独立的单元空间,划分单元空间的隔断板及门与地面距离应大于100mm,小于150mm。隔断板及门距离地坪的高度:一类二类公厕大于1.8m、三类公厕大于1.5m。独立小便器站位应有高度0.8m的隔断板。 3.3.2 公共厕所的大便器应以蹲便器为主,并应为老年人和残疾人设置一定比例的坐便器。大、小便的冲洗宜采用自动感应或脚踏开关冲便装置。厕所的洗手龙头、洗手液宜采用非接触式的器具,并应配置烘干机或用一次性纸巾。大门应能双向开启。 3.3.3 公共厕所服务范围内应有明显的指示牌。所需要的各项基本设施必须齐备。厕所平面布置宜将管道、通风等附属

设施集中在单独的夹道中。厕所设计应采用性能可靠、故障率低、维修方便的器具。 3.3.4 公共厕所内部空间布置应合理,应加大采光系数或增加人工照明。大便器应根据人体活动时所占的空间尺寸合理布置。通过调整冲水和下水管道的安装位置和方式,确保前后空间的设置符合本标准第3.4节的规定。一类公共厕所冬季应配置暖气、夏季应配置空调。 3.3.5 公共厕所应采用先进、可靠、使用方便的节水卫生设备。公共厕所卫生器具的节水功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 164的规定。大便器宜采用每次用水量为6L的冲水系统。采用生物处理或化学处理污水,循环用水冲便的公共厕所,处理后的水质必须达到国家现行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的要求。 3.3.6 公共厕所应合理布置通风方式,每个厕位不应小于40m3/h换气率,每个小便位不应小于20m3/h的换气率,并应优先考虑自然通风。当换气量不足时,应增设机械通风。机械通风的换气频率应达到3次/h以上。设置机械通风时,通风口应设在蹲(坐、站)位上方1.75m以上。大便器应采

肢体残疾人的康复基础知识

肢体残疾人的康复基础知识、训练与服务 主要内容 偏瘫的康复训练 脑瘫的康复训练 截瘫的康复训练 骨关节疾患的康复训练 截肢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偏瘫的康复训练 偏瘫定义:是指因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脑肿瘤等原因所导致的以半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残疾,同时可伴有失语、失认、情绪低落和视物不全等症状。 常见障碍 运动障碍:指偏瘫一侧的肢体不能活动、活动困难或不灵活,软瘫痉挛。 感觉障碍:偏瘫肢体麻木、疼痛 语言-言语障碍:右侧偏瘫者多见,表现为构音障碍、失语(表达性、感觉性、混合性)、书写障碍、阅读障碍、命名障碍。 认知障碍:认知包括识别、记忆、思维、推理等。表现为时间定向障碍、地点定向障碍、认为定向障碍、注意障碍 情绪障碍:情绪不稳定,如不言不语、吵闹不安,哭闹等。 能力下降:ADL能力下降、行走及上下楼困难、不能使用日常简单的工具(电话、伞等)、不能与人交流、丧失工作能力。 吞咽障碍:流口水、喝水呛咳、吞咽困难。 并发症: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 康复训练时间与目标 急性期(<1w) (1)以治疗为主、康复训练为辅; (2)康复目标:调整心理状态、防治各种并发症、恢复床上的一部分功能 恢复期(1w~6m) (1)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机 (2)康复目标:最大程度的恢复各种功能,争取达到基本独立生活、工作和学习。 后遗症期(>6m) (1)训练日常生活能力 (2)康复目标:学习使用各种辅具,争取最大限度地达到独立生活。 训练内容和方法 训练正确卧姿 翻身训练 卧床期常用的训练方法-桥式运动 适用于偏瘫肢体有一定活动能力者 缓解躯干和下肢痉挛 促进下肢正常运动 训练腰部控制能力 提高床上生活自理能力 卧床期常用的训练方法-抱膝运动 适用于偏瘫患者出现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时

厕所设计规范

厕所…… 3.3.1 公共厕所的平面设计应将大便间、小便间和盥洗室分室设置,各室应具有独立功能。小便间不得露天设置。厕所的进门处应设置男、女通道,屏蔽墙或物。每个大便器应有一个独立的单元空间,划分单元空间的隔断板及门与地面距离应大于100mm,小于150mm。隔断板及门距离地坪的高度:一类二类公厕大于1.8m、三类公厕大于1.5m。独立小便器站位应有高度0.8m的隔断板。 3.3.2 公共厕所的大便器应以蹲便器为主,并应为老年人和残疾人设置一定比例的坐便器。大、小便的冲洗宜采用自动感应或脚踏开关冲便装置。厕所的洗手龙头、洗手液宜采用非接触式的器具,并应配置烘干机或用一次性纸巾。大门应能双向开启。 3.3.3 公共厕所服务范围内应有明显的指示牌。所需要的各项基本设施必须齐备。厕所平面布置宜将管道、通风等附属设施集中在单独的夹道中。厕所设计应采用性能可靠、故障率低、维修方便的器具。 3.3.4 公共厕所内部空间布置应合理,应加大采光系数或增加人工照明。大便器应根据人体活动时所占的空间尺寸合理布置。通过调整冲水和下水管道的安装位置和方式,确保前后空间的设置符合本标准第3.4节的规定。一类公共厕所冬季应配置暖气、夏季应配置空调。 3.3.5 公共厕所应采用先进、可靠、使用方便的节水卫生设备。公共厕所卫生器具的节水功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 164的规定。大便器宜采用每次用水量为6L的冲水系统。采用生物处理或化学处理污水,循环用水冲便的公共厕所,处理后的水质必须达到国家现行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的要求。 3.3.6 公共厕所应合理布置通风方式,每个厕位不应小于40m3/h换气率,每个小便位不应小于20m3/h的换气率,并应优先考虑自然通风。当换气量不足时,应增设机械通风。机械通风的换气频率应达到3次/h以上。设置机械通风时,通风口应设在蹲(坐、站)位上方1.75m以上。大便器应采用具有水封功能的前冲式蹲便器,小便器宜采用半挂式便斗。有条件时可采用单厕排风的空气交换方式。公共厕所在使用过程中的臭味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GB/T 17217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的要求。 3.3.7 厕所间平面优先尺寸(内表面尺寸)宜按表3.3.7选用。 3.3.8 公共厕所墙面必须光滑,便于清洗。地面必须采用防渗、防滑材料铺设。 3.3.9 公共厕所的建筑通风、采光面积与地面面积比不应小于1:8,外墙侧窗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增设天窗。南方可增设地窗。

浅谈残疾人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

浅谈残疾人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 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残疾人工作者是残联工作活动的主体。残联工作的成败得失,有效程度和创造活力,取决于残疾人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残疾人工作者要积极奉献残疾人事业,加强自身修养,培养高尚品德,以对残疾人的爱心、真心和实心,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在新形势下全面提升残疾人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一、残疾人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要求 残疾人工作者应该具有什么素质呢?从大的方面来讲,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从具体的工作要求来看,又分为若干种。 (一)政治思想素质 1、人道主义精神 残疾人事业是人道主义的事业,残疾人工作者要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恪守人道主义原则,深刻领会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并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结合,广泛宣传,勇于实践,成为人道主义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2、清正廉洁 清正廉洁是残疾人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道德规范和品德,残疾人工作者要遵纪守法,清正廉洁、克已奉公、诚实谦虚,始终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优良传统。 3、为残疾人提供优质服务 要在残疾人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残疾人产生良好印象,就必须着眼于残疾人,一切为残疾人利益着想。尤其是自身利益和残疾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更应首先满足残疾人的利益。竭尽全力为残疾人提供优质服务。 4、互相尊重,共同发展 残疾人工作者应自觉地与各单位、残疾人之间必须建立在彼此尊重、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要求全社会平等地对待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自己就必须首先做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的目标,首先在残联这里就应该得到实现。 (二)心理素质 1、充满自信,方能成功 这是对残疾人工作者的最基本要求。为了残疾人的特殊性,残疾人工作者必须具备自信的心理,只有具有自信心理的人,才能有极大的勇气和毅力,创造奇迹。 2、心理健康,充满关爱 作为一名残疾人工作者,不论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要经得住繁重工作的磨练,不仅身体要吃得住、吃得消、要有旺盛的精力、充沛的工作热情。一方面要有健壮的体质,一方面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禁得起各种复杂环境的考验,经得起长时间艰苦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折磨的考验。 3、开放心态,勇于创新 残疾人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很强的工作,这又要求残疾人工作者必须具有开放的心理,不断接受新事物、新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与时俱进。很难想象一个因循守旧、循规蹈矩的人能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4、社会化意识 社会化工作的意识是一种综合性的意识,它的基点在于,动员社会力量整合开发社会现有资源,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下,实现残疾人事业的健康发展和自身调节。残疾人工作者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的传媒手段、网络。建立用省、市、县残联网站进行广泛宣传。寻找愿意投事残疾人事业的热心人,共同为残疾人造福。

方便残疾人的设计规范

方便残疾人的设计规范 (2009-05-20 08:35:04) 标签: 规范 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 一、无障碍通道 1、坡道和升降平台 1)建筑的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 5)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 6)坡道高度的限定 每段坡道的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 每段坡道高度与长度的限定 坡度(高/长)1/12 1/16 1/20 容许高度(m)0.75 1.00 1.50 水平长度(m)9.00 16.00 30.00 7)在坡道两侧和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的地面上筑起50mm的安全档台。 8)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和作成礓礤式的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的地段。升降平台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50m X 1.00m,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和启动按钮。 2、出入口 1)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内外应留有不小于2.00m X 2.00m 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 X 1.50m 轮椅回旋面积。 2)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