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几种常用防腐剂的理化指标及毒性比较研究

几种常用防腐剂的理化指标及毒性比较研究

几种常用防腐剂的理化指标及毒性比较研究
几种常用防腐剂的理化指标及毒性比较研究

几种常用防腐剂的理化指标及毒性比较研究

食品防腐剂是一类用于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储存期的食品添加剂。它依靠抑制微生物活动从而达到防腐保鲜的目的。

在食品工业中,各类食品的防腐保鲜始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据估计,我国每年约有20%~30%的食物损失因为各种腐败。食品腐败变质不仅会使食品丧失营养价值,还会造成食物中毒。据我国卫生部门调查统计,食品腐败变质贯穿食品原料、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及储存全过程,在此过程中由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繁殖污染食品产生大量毒素从而引起食物中毒的案例,达到食品中毒比例的80%左右。可见,食品腐败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最大隐患。食品腐败的原因包括物理、化学、酶及微生物四个方面的因素,其中微生物作用最为严重。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藏期限,人们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手段对食品进行防腐保鲜,添加防腐剂是其中一种使用方便、非常有效的食品防腐方法,因而被普遍采用。

目前,我国GB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将食品添加剂分为有使用限量规定的和按生产需要使用的两类。允许使用的防腐剂已达38种,常用的主要有:苯甲酸及其钠盐;丙酸及其钠盐;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及其钠盐;肉桂醛;双乙酸钠;乳酸链球菌素;山梨酸及其钾盐。本文就上述几种物质理化性状及毒性逐一进行对比研究。

1、苯甲酸及其钠盐:苯甲酸(又名安息香酸)为鳞片状或针状结晶,具有苯或甲醛的臭味。在100℃时迅速升华,它的蒸气有很强的刺激性,吸入后易引起咳嗽。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苯甲酸是弱酸,发挥作用对PH值要求较高,PH小于4时,抑菌活性高,最适抑菌PH为2.5~4.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最大添加量:碳酸饮料,最大使用量为0.2g/kg;低盐酱菜、酱类、蜜饯,0.5g/kg;葡萄酒、果酒、软糖,0.8g/kg;酱油、食醋、果酱(不包括罐头)、果汁(味)型饮料,1.0g/kg;食品工业用塑料桶装浓缩果蔬汁,2g/kg;果汁(果味)冰,1.0g/kg(混用或单独使用)。

英国食品标准局2006年宣布,如果饮料中同时含有作为防腐剂的苯甲酸纳与作为抗氧化剂的维生素C,这两种成分相互作用将生成致癌物质—苯。苯甲酸在人体内有累积叠加作用,具有一定毒性,在国外大部分国家已被禁止使用。我

国也已明确在老年和儿童食品中禁用。

2、丙酸及其钠盐:无色澄清油状液体,有刺鼻的恶臭气味。能与水混溶,溶于乙醇、氯仿和乙醚。有腐蚀性,有毒,高浓度接触时或引起皮肤、眼粘膜表面的局部损伤。丙酸的防真菌和霉菌效果在pH值6.0以下时优于苯甲酸,pH值5.0时效果最佳。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最大添加量:生面湿制品(切面、馄饨皮),最大用量为0.25g/kg;面包、食醋、酱油、糕点豆制食品为2.5g/kg。

丙酸因其臭味和毒性、腐蚀性,目前在我国用于饲料防霉剂较多。在人用食品中也主要起防霉作用,使用范围受到限制。

3、尼泊金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及其钠盐:白色粉末,不溶于水,微溶于热水,易溶于醇、醚等有机溶剂。遇明火、高热可燃,高热分解并放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具刺激性,曾用于酱油、酱菜生产中的食品防腐剂。

根据卫生部《关于〈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家质检总局决定从2011年11月14日起,各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不再受理对羟基苯甲酸丙酯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生产许可申请。已批准的生产许可证书,由监管部门撤回并注销,并于2011年12月20日前完成。

4、双乙酸钠:白色结晶粉末或结晶状固体,带醋酸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没有毒,易溶于水和乙醇。熔点96℃-97℃,加热至150℃以上分解。防霉防腐效果优于苯甲酸盐类。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最大添加量:根据各种食品,一般用量是0.3-3g/kg。

双乙酸钠属低毒产品,《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已批准将其用于谷物、豆制品和膨化食品中。但因其强烈刺激气味,在应用上受到很大限制。目前在饲料防霉上使用较多。

5、乳酸链球菌素:白色至淡黄色粉末,使用时需溶于水或液体中。乳酸链球菌素对霉和酵母抑制作用很小,对肉毒梭状芽胞杆菌和其它厌氧芽胞茵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故在罐头中使用乳酸链球菌素可减少灭菌温度和时间,以节约能源。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最大添加量:根据各种食品,一般用量是0.15-0.5g/kg。

乳酸链球菌素属低毒产品,但美国及加拿大尚未允许乳酸链球菌素作为品防腐剂。我国已批准乳酸链球菌素用于罐装食品、植物蛋白食品,乳制品和肉制品中。

6、山梨酸及其钾盐:为白色至微黄白色结晶性粉末;有特臭。在乙醇中易溶,在乙醚中溶解,在水中极微溶解。对酵母、霉菌和许多真菌都具有抑制作用。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最大添加量:根据各种食品,一般用量是0.1-1g/kg。

山梨酸是高效低毒防腐防霉剂。但是如果食品中添加的山梨酸超标严重,消费者长期服用,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骨骼生长,危害肾、肝脏的健康。目前我国已广泛地用于食品、饮料、酱菜等食品中。

7、肉桂醛: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有强烈的桂皮油和肉桂油的香气,温和的辛香气息,香气强烈持久。难溶于水、甘油和石油醚,易溶于醇、醚中。能随水蒸气挥发。

肉桂醛有很好的抑制霉菌的效果,抑制霉菌生长,抗菌作用力强。可有效的杀灭细菌,大肠杆菌。肉桂醛是抗真菌的活性物质。肉桂醛常用于食用香料、保

鲜防腐防霉剂(纸),同时也是很好的调味(料)油,用来改善口感风味。如:方便面、口香糖、槟榔等食品以及面包、蛋糕、糕点等焙烤食品。现美国,日本已研究开发将肉桂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中,主要是利用其杀菌,消毒,防腐的功能。肉桂醛作为食品防霉剂,对人体无毒或低毒,而对微生物的繁殖能起到较强的抑制作用。能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油脂等。有抑菌作用,浓度为2.5×10-4时,对黄曲霉、黑曲霉、橘青霉、串珠镰刀菌、交链孢霉、白地霉、酵母,均有强烈的抑菌效果。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最大添加量:无限量规定,按生产所需适量使用。

肉桂醛是一种新型的植物源性食品防腐保鲜剂,尚未完成被民众所认识。肉桂醛价格比山梨酸便宜,对人体完全无毒,不但防腐效果较好,且能提升食品的风味。但是,在很多食品的具体添加方法和最佳用量上,仍在研究之中。

目前,我国已领先国外研发出一种超新型的食品防腐保鲜剂肉桂酸钾,该品完全无色无味,人体吸收后转化为苯丙氨酸(苯丙氨酸是α-氨基酸的一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经代谢排出体外,少量苯丙氨酸可经苯丙氨酸羟化酶催化生成酪氨酸(酪氨酸是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的一种,是哺乳动物的必需氨基酸),对人体无任何毒副性。该品适用于所有食品,不受PH值影响,在茶饮料和碳酸饮料等食品中添加,不但不影响原有风味,还能提升产品品质。

常用食品防腐剂

常用食品防腐剂 1、苯甲酸和苯甲酸钠 苯甲酸又名安息香酸,是各国允许使用而且历史比较悠久的食品防腐剂。苯甲酸为白色鳞片状或针状结晶,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苯甲酸钠易溶于水,生产上使用较为广泛。 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在酸性条件下,以未解离的分子起抑菌作用,其防腐效果视介质的PH而异,一般PH<5时抑菌效果较好,PH2.5~4.0时抑菌效果最好。例如,当PH由7降至3.5时,其防腐效力可提高5~10倍。FAO(联合国粮农组织)和WHO(世界卫生组织)1994年规定,苯甲酸的ADI(每日允许摄入量)为0~5mg/kg。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规定,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的使用标准见表: 苯甲酸与苯甲酸钠的使用标准

使用苯甲酸时,先用少量乙醇溶解,再添加到食品中。使用苯甲酸钠时,一般先配制成20%~30%的水溶液,再加入到食品中,搅拌均匀即可。 2、山梨酸和山梨酸钾 山梨酸又名花楸酸,为无色针状或白色粉末状结晶,无臭或稍有刺臭,耐光耐热,但在空气中长期放置易被氧化变色,防腐效果也有所降低。山梨酸难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山梨酸钾极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高浓度蔗糖和食盐溶液,因而在生产上被广泛使用。 山梨酸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能在人体内参与正常的代谢活动,最后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国际上公认其为无害的食品防腐剂。山梨酸的ADI 为0~0.25mg/kg(FAO/WHO,1994)。 山梨酸和山梨酸钾属于酸型防腐剂,以未解离的分子起抑菌作用,其防腐效果随PH降低而增强,但适宜的PH范围比苯甲酸广,以PH<6的介质中使用未宜。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规定(GB2760-1996)规定,山梨酸与山梨酸钾的使用标准如下:

防腐剂,杀菌剂,抑菌剂

【抗菌剂起源】 抗菌材料的起源从远古时代人们就开始使用,人们发现用银和铜容器留存的水不宜变质,后来皇宫达贵富人吃饭时又习惯使用银筷子,民间又用银制成饰品佩带,我国民间很早就开始认识到银有抗菌作用。 【抗菌剂定义】 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使某些微生物(细菌、真菌、酵母菌、藻类及病毒等)的生长或繁殖保持在必要水平以下的化学物质。抗菌剂是一类具有抑菌和杀菌性能的新型助剂。 【抗菌剂特点】 抗菌剂应具有以下特点: a. 抗菌能力和广谱抗菌性; b. 特效性,既耐洗涤、耐磨损、寿命长; c. 耐候性:既耐热、耐日照,不宜分解失效; d. 与基材的相容性或可加工性好,既易添加到基材中、不变色、不降低产品使用价值或美感; e. 安全性好,对健康无害,不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f. 细胞不易产生耐 【银离子抗菌原理】 银离子及其化合物的抗菌机理: 接触反应抗菌机理:银离子接触反应,造成微生物共有成分破坏或产生功能障碍。当微量的银离子到达微生物细胞膜时,因后者带负电荷,依靠库仑引力,使两者牢固吸附,银离于穿透细胞壁进入胞内,并与SH基反应,使蛋白质凝固,破坏细胞合成酶的活性,细胞丧失分裂增殖能力而死亡。银离子还能破坏微生物电子传输系统、呼吸系统和物质传输系统。 【抗菌剂分类】 抗菌剂一般分为无机类和有机类两大类。前者以银、锌、铜等为主原料,以无机填料为载体,制成无机抗菌剂,耐高温性能好。后者以酯类、醇类、酚类为主要原料,耐高温性较低,一般在200℃以下,个别为250℃,杀菌时间短,偶有析出等现象。 一、无机抗菌剂 利用银、铜、锌等金属的抗菌能力,通过物理吸附离子交换等方法,将银、铜、锌等金属(或其离子)固定在氟石、硅胶等多孔材料的表面制成抗菌剂,然后将其加入到相应的制品中即获得具有抗菌能力的材料。水银、镉、铅等金属也具有抗菌能力,但对人体有害;铜、镍、钻等离子带有颜色,将影响产品的美观,锌有一定的抗菌性,但其抗菌强度仅为银离子的 1/1000 。因此,银离子抗菌剂在无机抗菌剂中占有主导地位。 银离子类抗菌剂是最常用的抗菌剂,呈白色细粉末状,耐热温度可达270℃以上。。银离子类抗菌剂的载体有沸石、陶瓷、活性炭等。有时为了提高协同作用,再添加一些铜离子、锌离子。 此外还有氧化锌、氧化铜、磷酸二氢铵、碳酸锂等无机抗菌剂。 二、有机抗菌剂 有机抗菌剂的主要品种有香草醛或乙基香草醛类化合物,常用于聚乙烯类食品包装膜中,起抗菌作用。另外还有酰基苯胺类、咪唑类、噻唑类、异噻唑酮衍生物、季铵盐类、双呱类、酚类等。目前有机抗菌剂的安全性尚在研究中。一般

急性毒性(GB20592-2006)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急性毒性 GB20592-2006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急性毒性 Safety rules for classification,precautionary labeling and precautionary statements of chemicals-Acute toxicity 前言 本标准第4章、第6章、第7章、第8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与联合国《化学品分类及标记全球协调制度》(GHS)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其有关技术容与GHS中一致,在标准文本格式上按GB/T 1.1—2000做了编辑性修改。 本标准由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化化工标准化研究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利兵、宁涛、尚为、冯智颉、绍从、园、文。 本标准自2008年1月1日起在生产领域实施;自2008年12月

31日起在流通领域实施,2008年1月1日~12月31日为标准实施过渡期。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急性毒性 1 围 本标准规定了化学品引起的急性毒性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判定流程、类别和警示标签、类别和标签要素的配置及警示性说明的一般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化学品引起的急性毒性按联合国《化学品分类及标记全球协调制度》的危险性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 2 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6944—2005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 联合国《化学品分类及标记全球协调制度》(GHS) 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本》 3 术语和定义 急性毒性 acute toxicity 经口或经皮肤摄入物质的单次剂量或在24 h给与的多次剂量,或者4 h的吸入接触发生的急性有害影响。

影响防腐剂防腐效果的因素是什么

题目:影响防腐剂防腐效果的因素是什么? 为了有效使用防腐剂,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防腐能力,有必要对影响防腐效果的因素加以讨论。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食品的PH值[1] 食品的pH值对酸型防腐剂有很大的影响,因为酸型防腐剂的防腐主要是依靠溶液内未电离分子对微生物起作用,pH值直接影响其分子的电离情况。弱酸电离公式为pKa-pH=lg(酸/H+),苯甲酸pKa等于4.2,当pH=4.2时则lg(酸/H+)=0,这时酸离子(H+)和酸分子浓度相等;当溶液pH下降lg(酸/H+)>0,苯甲酸分子浓度增大;当pH上升lg(酸/H+)<0,苯甲酸分子浓度则下降。从实际得知苯甲酸有效浓度应为0.025%,所以在一定范围内当介质pH上升,加入苯甲酸应超过0.025%,以弥补电离损失部分。由下表就可以清楚看出,实际上苯甲酸在介质pH5.2以上已不适用,这样大的比例苯甲酸在水中无法溶解,则无法弥补电离损 失,但pH在5以下,即使用苯甲酸钠,因其水解电离平衡,仍能保持苯甲酸分子有效防腐浓度,因此苯甲酸及其盐类均可作防腐剂使用,只需看所加数量在介质pH范围是否达到0.025%的有效浓度,但是pH值在6以上,显然基本上都电离,苯甲酸分子达不到有效浓度。这样当介质pH在较高范围仍能有足够酸分子浓度,所以表现有较高防腐能力,如脱氢乙酸在介质pH5.28时,尚有一半有效。总之食品介质pH较高应选用pKa值较大的防腐剂,pH4以上应选用山梨酸、丙酸或其盐类。

实验证明尼泊金脂类在pH9以上基本失去制菌效能,无法作防腐剂,在实际应用时选用防腐剂对食品介质pH至关重要。根据上面的讨论,苯甲酸及其盐类不得于pH5.7以上使用,山梨酸和丙酸或其盐类不宜在pH6以上使用,脱氢乙酸在中性以上不宜使用,尼泊金甲酯、乙酯勿超过pH8,丙酯、丁酯pH9则无效。(2)食品的染菌情况[2] 食品染菌的程度、微生物种类、有无芽孢等情况对防腐剂的效果也有很大影响。在使用等量防腐剂的情况下,食品染菌情况越严重,则防腐效果越差。从微生物增值过程来看,开始是缓慢的诱导期,接着进入对数期,增值急骤增加。由于食品防腐剂的作用性质和用量限制,通常只是抑制微生物,延长微生物增值过程的诱导期,如果食品已经严重污染,再使用防腐剂也无济于事。如山梨酸加入到已经严重污染了大量微生物的食品中,不仅防腐无效,还会被乳酸菌等还原成山梨糖醇,成为碳源而被微生物利用。因此,应用防腐剂时仍应注意良好的卫生条件,配合热处理及包装等手段,尽可能减少食品的染菌可能和染菌程度,从而可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减少防腐剂的用量。那种认为反正要使用防腐剂而对卫生不予重视的想法是错误的。 (3)防腐剂在食品中的溶解与分散 防腐剂应该完全溶解和均匀分散在食品中,才能全面发挥作用。如果分散不均匀,有的部位过少则达不到防腐效果,有的部位过多甚至会超过使用卫生标准。同时,还要注意防腐剂在食品不同相中的分散特性,如在油与水中的分配系数,这点对于高比例油水体系的防腐很重要。如果微生物开始出现于水相,而使用的防腐剂大量分散在油相时,就可能起不到防腐作用。 有时,在使用防腐剂时,要针对食品腐败的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如果腐败开始时,只发生在食品外部,如水果、蔬菜及冷藏食品等,那么将防腐剂均匀地分散在食品表面即可。而对于冷饮、罐头、焙烤食品等,就要求防腐剂均匀地分散在其中。 (4)食品热处理[3] 一般情况下加热可增强防腐剂的效果。在加热杀菌时加入防腐剂,则杀菌时间可以缩短。例如在56℃时使酵母的营养细胞数减少到十分之一需要180分钟;若加入对羟基苯甲酸丁酯0.01%,则缩短为48分钟;若加入0.5%则仅需4分钟。可见防腐剂与热处理在防腐方面有协同作用。像果汁在用二氧化碳保藏前,采用有效的巴氏杀菌,可降低微生物数量并抑制酶的活性,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防腐剂在普通食品的加热条件下不会分解,一般可以在加热前添加。但是苯甲酸与山梨酸在酸性条件下有随同水蒸气挥发的性质,所以酸性食品使用时,不宜在加热前添加,可根据具体情况在加热过程接近结束或在冷却时添加。 (5)防腐剂的并用 各种防腐剂都有其各自的作用范围,在某些情况下两种以上的防腐剂并用,往往可以起协同作用而比单独使用更为有效。例如饮料中并用苯甲酸钠与二氧化碳,有的果汁中并用苯甲酸钠与山梨酸,就可扩大抑菌范围的效果。 当然防腐剂的并用,必须符合使用标准,要反复实践决定最有效的配合比例。并用的使用总量要按比例折算不超过最大使用量。由于使用标准的限制,不同防腐剂并用的实例并不多;但同一类防腐剂并用,例如山梨酸与山梨酸钾并用,几种对羟基苯甲酸酯并用,则是普遍的使用方法。 有些有防腐作用的物质,如食盐、糖等与防腐剂也有协同作用。如将几种有协同作用的物质配制成防腐剂制剂,亦能取得良好效果。

急性毒性(GB20592-2006)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 GB20592-2006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Safety rules for classification,precautionary labeling and precautionary statements of chemicals-Acute toxicity 前言 本标准第4章、第6章、第7章、第8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与联合国《化学品分类及标记全球协调制度》(GHS)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其有关技术内容与GHS中一致,在标准文本格式上按GB/T 1.1—2000做了编辑性修改。 本标准由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化化工标准化研究所、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利兵、李宁涛、尚为、冯智颉、刘绍从、张园、陈文。 本标准自2008年1月1日起在生产领域实施;自2008年12

月31日起在流通领域实施,2008年1月1日~12月31日为标准实施过渡期。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化学品引起的急性毒性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判定流程、类别和警示标签、类别和标签要素的配置及警示性说明的一般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化学品引起的急性毒性按联合国《化学品分类及标记全球协调制度》的危险性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6944—2005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 联合国《化学品分类及标记全球协调制度》(GHS) 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范本》 3 术语和定义 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 经口或经皮肤摄入物质的单次剂量或在24 h内给与的多次剂量,或者4 h的吸入接触发生的急性有害影响。

化妆品常用防腐剂的种类和特性

化妆品常用防腐剂的种类和特性: 中国《化妆品卫生标准》(87年版)中对66种防腐剂在化妆品组分中的含量和种类及条件做了相应的规定,化妆品常用及其特征见下表: 名?称作?用?范?围使用浓度最佳pH值对皮肤刺激性 对羟基苯甲酸(甲、乙、丙、丁)酯(尼泊金酯)主要抗真菌和革兰氏阳性 细菌,对假单胞菌的作用 差 V 0.1%~ 8.0低 苯甲醇抗细菌 1.0%?3.0%> 5一般对氯间二甲酚抗细菌、真菌和酵母0.2%?0.8%4?9一般 苯氧基乙醇作用范围广,对革兰氏阴 性菌特别有效 0.5%?2.0%pH值容限广一般 布罗波尔(Bronopol)对革兰氏阴、阳性菌均有 效 0.01%?0.05%4~8中季胺-15( Dowicil?200) 对革兰氏阴、阳性菌均有 效 0.1%?0.2%4~10高 咪唑烷基脲(杰马115,Ge rmall?115)对革兰氏阴、阳性菌均有 效(包括绿脓杆菌) 0.1%?0.5%4~9中 脱氢醋酸山梨酸抗细菌、酵母、真菌0.02%~0.2%5~6.5一般 中抗霉菌和酵母0.03%~0.10% 2.5~6.0 卡松(凯松)对细菌、真菌和酵母均有 效 0.003%~0.1%1~9一般 甘油单月桂酸酯抗革兰氏阳性菌、酵母 菌、真菌和包有类酯的0.1%~1.0% V 6.0~ > 7. 一般病毒 对假单胞菌、细菌、霉 5 重氮烷基脲菌、酵母菌及变异革兰氏 阴性菌均有效 0.03%~0.3%3~9高 羟甲基海因 使用范围广,对酵母菌不 太有效 0.25% 4.5~9.5一般二羟甲基二甲基海因使用范围广,对酵母菌不 太有效 0.15%~0.4%3~9一般

异噻唑啉酮杀菌防腐剂

异噻唑啉酮 CAS:55965-84-9 96118-96 一、产品性能: 异噻唑啉酮杀菌防腐剂主要成份为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效、低毒、广谱性的新型杀菌剂。 1、高效、广谱,可杀灭及抑制各种微生物、霉菌及藻类; 2、适用范围广,PH值在3~9.5对杀菌效果均无影响; 3、配伍性好,可与各种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助剂相容,也可与其它杀菌剂配伍用。 4、使用浓度低,药效持续时间长,不产生泡沫; 5、能有效阻止粘泥的形成; 6、使用方便、安全,可直接加入; 7、对环境环保,可自行降解为无毒物质,长期使用不会造成环境危害。 二、产品质量指标: 三、产品的用途: 异噻唑啉酮广泛应用于钢铁冶炼、油田注水、火力发电、造纸、炼油、化工、轻纺、工业清洗、切削油水性涂料、日化等领域。对细菌如硫酸盐还原菌、淤泥成型菌、铁氧化菌、霉菌、酵母菌及藻类等各种微生物都有很强的杀灭和抑制效果 四、使用方法: 本品作粘泥剥离剂使用时,投加剂量为150~300mg/L,作杀生剂时视菌藻衍生情况,每隔3~7 天投加一次,投加剂量为80~100mg/L,不能与氯气等氧化性杀生剂并用。五、

注意事项浓溶液有一定腐蚀性,使用中应特别注意防护。浓溶液与其它药剂复配或稀释时,应根据不同用途、不同行业要求应添加不同性质的稳定剂,以获得最佳使用效果。 五、安全防护: 1、为Ⅱ类腐蚀性化学品,为安全起见,使用本产品者,应穿戴以下装备以策安全:使用护目镜、橡胶手套、橡胶围裙或不渗透的雨衣、橡胶鞋。 2、使用完后,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后再进食或吸烟,沾污之衣服请立即脱下清洗。接触皮肤:立即用肥皂和清水冲洗15分钟,之后若有刺激的感觉。采取外涂乐肤液。接触眼睛: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拉起眼皮来至少15分钟之后并马上就医治疗。 3、本品贮存过程中不可与还原性金属接触,如金属铁、铝等,不可与氧化、还原性物质接触,使用时纸浆中的残氯和亚硫酸钠都会破坏本品,使之降低效能或完全失效。 六、产品包装与贮存 25KG/塑料桶或250KG塑料桶包装。(按照客户要求包装)

常用食品防腐剂及使用安全比较资料

常用食品防腐剂及使用安全比较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10材料化学王珊 20101103962 指导教师王喜贵教授 摘要:食品的腐败变质会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 如何防止腐败是食品科学工作者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目前,常用的防腐措施是添加食品防腐剂, 食品防腐剂分为化学防腐剂、天然防腐剂和复合型防腐剂, 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化学防腐剂。但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 天然防腐剂和复合型防腐剂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本文将对食品防腐剂分类和对防腐剂安全使用进行阐释。 关键词:天然防腐剂化学防腐剂复合型防腐剂 防腐剂的定义 防腐剂(preservative)是天然或合成的化学成分,用于加入食品、药品、颜料、生物标本等,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或或化学变化引起的腐败。 防腐剂主要作用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以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抑制物质腐败的药剂。食品防腐剂能抑制微生物活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绝大多数饮料和包装食品想要长期保存,往往都要添加食品防腐剂。防腐剂是用以保持食品原有品质和营养价值为目的的食品添加剂,它能抑制微生物活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从而延长保质期。规定使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丙酸钙等25种。 1. 化学合成防腐剂 凡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活动, 延长食品腐败变质或生物代谢的化学制品都是化学防腐剂。目前常用的主要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对羟基苯甲酸酯、丙酸盐、亚硫酸及其盐类、硝酸及亚硝酸盐类。 1.1苯甲酸和苯甲酸钠 苯甲酸又名安息香酸,是各国允许使用而且历史比较悠久的食品防腐剂。苯甲酸为白色鳞片状或针状结晶,无臭或微带安息香气味, 味微甜有收敛性, 在空气中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苯甲酸钠易溶于水,生产上使用较为广泛。防腐机理:苯甲酸钠亲油性大,易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体内,干扰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细胞膜对氨基酸的吸收,并抑制细胞的呼吸酶系的活性,从而达到防腐的目的。 1.2山梨酸和山梨酸钾 山梨酸又名花楸酸,为无色针状或白色粉末状结晶,无臭或稍有刺臭,耐光耐热,但在空气中长期放置易被氧化变色,防腐效果也有所降低。山梨酸难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山梨酸钾极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高浓度蔗糖和食盐

毒理学试题及答案

食品毒理学试题第一、二章 第一章: A型题(1×30) 1.关于半数致死剂量叙述正确的是( C ) A.半数致死剂量是一个统计学数值,能够全面反映外源化学物的毒性特征 B.半数致死剂量只与毒物本身和实验动物有关 C.半数致死剂量越大,表示毒物毒性越弱 D.表示半数致死剂量时,必须注明染毒时间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慢性毒性试验一般连续染毒为3个月 B.亚慢性毒性试验应连续染毒3周 C.急性毒性试验一般观察时间是2周 D.急性毒性试验应选用初断乳的动物 3、发生慢性中毒的基本条件是毒物的( D ) A.剂量 B.作用时间 C.毒性 D.蓄积作用 4、下列哪一项效应属于量效应(B ) A. 尿中δ-ALA的含量 B. 中度铅中毒 C. 动物死亡 D. 持续性肌肉松弛 E. 正常细胞发生恶变 6、.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__B____。 A.LD100 B.LD50 C.LD01 D.LD0 7、急性毒作用带为___D____。 A.半数致死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 B.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 C.最小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D.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8、化学毒物与机体毒作用的剂量-反应(效应)关系最常见的曲线形式是__D____。 A.直线型曲线 B.抛物线型曲线 C.对称S状曲线 D.非对称S状曲线

9、__A____是食品毒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A.动物试验 B.化学分析 C.流行病学调查 D.微生物试验系统 10、.MLD指的是___C____。 A.慢性阈剂量 B.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C.最小致死剂量 D.最大无作用剂量 11、.LOAEL指的是__B_____。也称最低毒作用量(LTD)、最小作用剂量(MED)、阈剂量(TD) A.慢性阈剂量 B.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C.最大耐受量 D.最大无作用剂量 12、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一半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 B.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大部分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 C.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全部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 D.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一半死亡所需的最高剂量 13、( D )是检查受试外源化学物能否通过妊娠母体引起胚胎毒性或后代畸形的动物试验。A、雌性生殖毒性试验B、急性毒性试验C、致突变试验D、致畸试验 14、毒理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研究( B )对人体的损害作用(毒作用)及其机制。 A、内源化学物 B、外源化学物 C、内分泌物质 D、体内代谢物 15、( C )表示外源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A、剂量-反应关系 B、剂量-量反应关系 C、剂量-质反应关系 D、剂量-效应关系 16、理论上,毒性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终毒物在其作用部位的( C )和持续时间。 A、溶解度 B、存在方式 C、浓度 D、作用方式 17、一般毒性作用根据接触毒物的时间的长短又可分为急性毒性、( D )和慢性毒性。A、致突变毒性B、生殖毒性C、免疫毒性D、亚慢性毒性 18、3.外源化学物的概念 D A.存在于人类生活和外界环境中 B.与人类接触并进入机体 C.具有生物活性,并有损害作用 D.以上都是 19、.毒物是 D A.对大鼠经口LD50>500mg/kg体重的物质 B.凡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 C.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D.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对机体发生损害作用的物质 20、毒物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 C A.绝对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 C.最大耐受剂量(LD0) D.半数致死剂量(LD50) 21、对毒作用带描述错误的是 C A.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为急性毒作用带 B.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为慢性毒作用带 C. 急性毒作用带值大,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 D 慢性毒作用带值大,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 22、对阈剂量描述错误的是 D A.指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 B.与毒物一次接触所得的阈剂量为急性阈剂量 C.长期反复多次接触毒物所得的阈剂量为慢性阈剂量

防腐剂及防腐原理

防腐剂及防腐原理 1、干扰微生物的酶系,破坏其正常的新陈代谢,抑制酶的活性。 2、使微生物的蛋白质疑固和变性,干扰其生存和繁殖; 3、改变细胞浆膜的渗透性,使其体内的酶类和代谢产物逸出导致其失活。 目前食品防腐剂的种类很多,主要分为合成和天然防腐剂;常用的合成防腐剂以山梨酸及其盐、苯甲酸及其盐和尼泊金酯类等为代表,它门的特性特点我简单的介绍一下: 一、山梨酸类有山梨酸、山梨酸钾和山梨酸钙三类品种。 山梨酸不溶于水外,使用时须先将其溶于乙醇或硫酸氢钾中,使用时不方便且有刺激性,故一般不常用;山梨酸钙FAO/WHO规定其使用范围小,所以也不常使用;山梨酸钾则没有它们的缺点,易溶于水、使用范围广,我们经常可以在一些饮料、果脯、罐头等食品看到它的身影。 在这里我重点介绍一下山梨酸钾:它为不饱和六碳酸;一般市场上出售的山梨酸钾呈白色或浅黄色颗粒,含量在98%--102%;无臭味、或微有臭味,易吸潮、易氧化而变褐色,对光、热稳定,相对密度1.363,熔点在270℃分解,其1%溶液的PH:7—8。 山梨酸钾为酸性防腐剂,具有较高的抗菌性能,抑制霉菌的生长繁殖;其主要是通过抑制微生物体内的脱氢酶系统,从而达到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起防腐作用,对细菌、霉菌、酵母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效果随PH的升高而减弱,PH达到3时抑菌达到顶峰,PH达到6时仍有抑菌能力,但最底浓度(MIC)不能底于0.2%,实验证明PH:3.2比PH2.4的山梨酸钾溶液浸渍,未经杀菌处理的食品的保存期短2—4倍。 山梨酸、山梨酸钾和山梨酸钙它们三种的作用机理相同,毒性比苯甲酸类和尼泊金酯要小,日允许量为25mg/Kg ,苯甲酸5倍,尼泊金酯的2.5倍是一种相对安全的食品防腐剂;在我国可用于酱油、醋、面酱类、果酱类、酱菜类、罐头类和一些酒类等等食品。 二、苯甲酸类有苯甲酸和苯甲酸钠二类。 苯甲酸又称为安息香酸,故苯甲酸钠又称安息香酸钠。苯甲酸在常温下难溶于水,在空气(特别是热空气)中微挥发,有吸湿性,大约常温下0.34g/100ml;但溶于热水;也溶于乙醇、氯仿和非挥发性油。而苯甲酸钠在都使用苯甲酸钠;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的性状和防腐性能都差不多。 简单介绍一下苯甲酸钠:苯甲酸钠大多为白色颗粒,无臭或微带安息香气味,味微甜,有收敛性;易溶于水(常温)53.0g/100ml左右,PH在8左右;苯甲酸钠也是酸性防腐剂,在碱性介质中无杀菌、抑菌作用;其防腐最佳PH是2.5-4.0,在PH5.0时5%的溶液杀菌效果也不是很好。苯甲酸钠亲油性较大,易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体内,干扰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细胞膜对氨基酸的吸收;进入细胞体内电离酸化细胞内的碱储,并抑制细胞的呼吸酶系的活性,阻止乙酰辅酶A缩合反应,从而起到食品防腐的目的。

食品添加剂习题第二章防腐剂--复习题

第二章防腐剂测试题 一、单选题 1. 纳他霉素属于( ) A. 合成防腐 B. 植物天然防腐剂 C. 动物天然防腐剂 D. 微生物天然防腐剂 2. 壳聚糖属于( ) A. 合成防腐 B. 植物天然防 C. 动物天然防腐剂 D. 微生物天然防腐剂 3. 以下属于天然防腐剂的是( ) A. 山梨酸 B. 双乙酸 C. 纳它霉素 D. 仲丁胺 4. 苯甲酸别名() A花楸酸 B尼泊金酯 C安息香酸 D脱氢乙酸 5. 防腐剂应在食品中的细菌诱导期()加入 A 之前和期间 B 期间和之后 C 期间 D 都可以 6.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中抗菌活性最强,同时毒性也是最大的是() A.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 B.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C. 对羟基苯甲酸丙酯 D. 对羟基苯甲酸丁酯 7. 食品添加剂中,又被称为花楸酸的是() A. 苯甲酸 B. 脱氢醋酸 C. 山梨酸 D. 丙酸 8.在美国,可用于啤酒的防腐剂是() A. 对羟基苯甲酸庚酯 B. 对羟基苯甲酸丙酯 C.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D.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9.下列防腐剂中,作用效果基本不受pH的影响的防腐剂是() A. 脱氢醋酸 B. 富马酸二甲酯 C. 乳酸链球菌素 D. 苯甲酸 10.防腐剂中,特别适用于水果防腐保鲜的是() A. 鱼精蛋白 B. 纳他霉素 C. 乳酸链球菌素 D. 甲壳素 11. 从防腐剂的组成看,属于多肽类物质的是() A. 甲壳素 B. 纳他霉素 C. 乳酸链球菌素 D. 鱼精蛋白 12. 下列微生物中,最能耐受低水分活度的是() A. 沙门氏菌 B. 一般霉菌 C. 耐热细菌 D. 渗透性类酵母 13.下列防腐剂中,抑制霉菌效果较差的是()

食品毒理学卷一答案

《食品毒理学》卷一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 生物半衰期:某一物质在一定生物系统内由于代谢,排泄,灭活声生物过程而减少一半的时间。 2 反应:一定剂量的某一物质与机体接触后呈现某种效应程度的个体数在该群体中所占的比率。一般一%表示 3 剂量:剂量是指给予机体或机体接触的毒物的数量,他是决定外源化学物对机体造成损害作用的主要因素。以单位体重接触的外源化学物数量(mg/kg体重)或环境中浓度来表示 4 半数耐受性限量:半数耐受性限量,也称半数成活浓度,来表示一种环境污染物环境污染物对其中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TLm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群水生生物中50%个体能够耐受某中环境污染物在水中的浓度 5 生物转运:化学毒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的过程 6 终毒物:终毒物是指一种特殊化学性质的物质,它可于内源性靶分子(如受体,酶,DNA脂质)相互作用,使整体性结构和/或功能改变,从而导致毒性作用。 二、填空题(每空1分,满分20分。) 1.毒物与非毒物之间无明显的分界线。剂量的不同二者可相互转化。。 2. 根据毒物的来源,可将其分为5类,人为添加的,食品原料自身产生或有害微生物产生的,无意加入到食品中的,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食品在人体内消化、吸收以及代谢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中间产物或终产物。 3. 急性毒物实验为机体 1次接触或 24小时内多次接触化学物后短期内(最长 14 天)所发生的毒效应。 4. 在毒理学研究中,用不同的毒作用终点来检测毒效应。其观察指标一类是特意指标。另一类是死亡指标。

5. 积蓄性的大小决定于化学物进入机体的速度与其从机体内消除速度的比较。 6. 外源化学物既包括在食品生产加工中人类使用的物质,也包括食物原料本身生长中存在的物质 7. 食品毒学研究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急性和慢性毒性,特别应阐明致突变,致畸,致癌和致敏等特殊毒性。 三、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满分35分。) 1在一定条件下,外源化合物对机体的毒性作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选择毒性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1)物种和细胞学的差异;(2)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外源化学物或其毒性代谢产物的蓄积能力不同;(3)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生物转化过程的差异;(4)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外源化学物所造成损害的修复能力存在差异; 2毒性作用分为哪几类? 答:毒性作用分为如下6类;(1)速发或迟发性作用(2)局部或全身作用(3)可逆或不可逆作用(4)对形态或功能的影响(5)过敏性反应(变态反映、超敏反应)(6)特异体质反映 3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有哪些? 答:表示毒性常用指标有(1)致死剂量(2)阈剂量(3)最大无作用剂量(4)毒作用带 4被动转用包括哪几种形式? 答:被动转用包括简单扩散、过滤和易化扩散(1)简单扩散(脂溶扩散)化学毒物从浓度较高的一侧向浓度较底的一侧经脂质双分子层进行的扩散性转运。 2.滤过和水溶扩散 3.异化扩散(载体扩散)其机制可能是膜上蛋白质载体特意的与某种化学毒物结合后,其分子内部发生形变而形成适合该物质透过的同带而进入细胞。 5.P—450催化的反映类型有哪些? 答:1》脂肪族和芳香族的羟化(碳羟化反应)2》双键的环氧化3》杂原子(S

食品防腐剂介绍

食品防腐剂是能防止由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藏期的食品添加剂。因兼有防止微生物繁殖引起食物中毒的作用,又称抗微生物剂。 食品防腐剂是抑制物质腐败的药剂,即对以腐败物质为代谢底物的微生物的生长具有持续的抑制作用。重要的是它能在不同情况下抑制最易发生的腐败作用,特别是在一般灭菌作用不充分时仍具有持续性的效果。由于在食品中使用防腐剂受到限制,因此多靠干燥、腌制等一些物理的方法。 我国规定使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丙酸钙等25种。 食品防腐剂应具备如下条件: 1)性质较稳定:加入到食品中后在一定的时期内有效,在食品中有很好的稳定性 2)低浓度下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3)本身不应具有刺激气味和异味 4)不应阻碍消化酶的作用,不应影响肠道内有益菌的作用 5)价格合理,使用较方便。 食品防腐剂防腐作用机理如下:· ①能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或变性,从而干扰其生长和繁殖。 ②防腐剂对微生物细胞壁、细胞膜产生作用。由于能破坏或损伤细胞壁,或能干扰细胞壁合成的机理,致使胞内物质外泄,或影响与膜有关的呼吸链电子传递系统,从而具有抗微生物的作用。 ③作用于遗传物质或遗传微粒结构,进而影响到遗传物质的复制、转录、蛋白质的翻译等。 ④作用于微生物体内的酶系,抑制酶的活性,干扰其正常代谢。 食品防腐剂分类如下: 食品防腐剂按作用分为杀菌剂和抑菌剂。二者常因浓度、作用时间和微生物性质等的不同而不易区分。 按性质也可分为有机化学防腐剂和无机化学防腐剂两类。此外还有乳酸链球菌素,是一种由乳链球菌产生、含34个氨基酸的肽类抗菌素。 目前世界各国所用的食品防腐剂约有30多种。食品防腐剂在中国被划定为第17类,有28个品种。 防腐剂按来源分,有化学防腐剂和天然防腐剂两大类。化学防腐剂又分为有机防腐剂与无机防腐剂。前者主要包括苯甲酸、山梨酸等,后者主要包括亚硫酸盐和亚硝酸盐等。天然防腐剂,通常是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提取。如乳酸链球菌素是从乳酸链球菌的代谢产物中提取得到的一种多肽物质,多肽可在机体内降解为各种氨基酸,世界各国对这种防腐剂的规定也不相同,我国对乳酸链球菌素有使用范围和最大许可用量的规定。 食品防腐剂种类使用范围如下: 苯甲酸及盐:常用于,碳酸饮料、低盐酱菜、蜜饯、葡萄酒、果酒、软糖、酱油、食醋、果酱、果汁饮料、食品工业用桶装浓果蔬汁。 山梨酸钾:用于除以上介绍外,还有鱼、肉、蛋、禽类制品、果蔬保鲜、胶原蛋白肠衣、果冻、乳酸菌饮料、糕点、馅、面包、月饼等。 脱氢乙酸钠:常用于,腐竹、酱菜、原汁桔浆。 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常用于,果蔬保鲜、果汁饮料、果酱,糕点陷、蛋黄陷、碳酸饮料、食醋、酱油。 丙酸钙:常用于,生湿面制品(切面、馄饨皮)、面包、食醋、酱油、糕点、豆制食品. 双乙酸钠:常用于,各种酱菜、面粉和面团中。 乳酸钠:常用于,烤肉、火腿、香肠、鸡鸭类产品和酱卤制品等。

杀菌防腐剂成份及应用

杀菌防腐剂成份及应用 文:admin 来源:官方网站时间:2009-9-11 点击:1844 1,2—苯并异噻唑啉-3-酮(BIT) BIT结构式:;外观:白色或淡黄色粉末;分子量:151;熔点:156℃;溶解性:溶于热水,微溶于部分有机溶剂;该品具有高的热稳定性,差热分析表示控制温升速度4℃/min,180℃才开始有轻微失重,至250℃时才明显失重;它对酸碱都稳定,在广泛PH范围内均可使用。BIT杀菌效率高,杀菌谱广,对细菌、霉菌、酵母菌、藻类均有效,对常见的硫酸盐还原菌也有较高的活性,BIT原粉对绝 >1400mg/kg,毒性分级属低毒,可生物降解,它的安大多数微生物的最低抑制浓度MIC都在20mg/l以下;该品安全性好,LD 50,大白鼠经口 全性已被很多国家的相关管理机构所认可(如:美国食物及药物管理局FDA,美国环保署EPA,德国的BGA,日本的MITI等),被认为是最安全的杀菌防腐剂之一。 BIT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毒、水溶性好的新型工业杀菌剂。一般使用时添加0.01-0.05%即可达到理想的杀菌防腐效果。据报道,在水性乳胶涂料中添加0.05%,涂料100天不长菌。J.N.Edwards等对罐头内用和外用乳胶涂料用杀菌剂进行较大规模评比,他们组织了七家公司对市售的22种防腐剂分组进行了测试评价,其中13种防腐剂作为内用乳胶漆用,评价结果如下:用于PVA乳胶无光涂料,共有四种防腐剂较好,BIT是其中之一。为了测试防腐剂的持久力,试验期间每隔一定时间接种菌种一次,共接种三次,BIT都表现了强的杀菌活性。用于PAA乳胶半光泽漆,只有BIT与素以杀菌力强而著称的醋酸苯汞(该杀菌剂因毒性大已被禁用)效率最接近,其余12种均较差。 由于BIT在180℃以下保持稳定,大大高于涂料的制备温度,因此可在涂料生产开始时加入,从而达到最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效果。BIT 及其制剂稳定性好,不需额外添加稳定剂,不含重金属、不含氯、不含甲醛和甲醛释放剂、不含无机盐,在广泛PH范围内稳定,且对受防腐的物料体系有长效保护作用.所以BIT不仅能防止涂料的腐败变质,还可以使涂膜具有抵御霉菌侵袭的能力。 2-甲基-4-异噻唑啉-3-酮(MIT)和5-氯-2-甲基-4-异噻唑啉-3-酮(CIT) MIT、CIT结构式:;纯品为白色固体,溶于水、低碳醇、乙二醇和极性有机溶剂,MIT熔点48~50℃,CIT熔点54~55℃,它们是一种高活性的杀菌剂,对许多微生物的最低抑制浓度都在10mg/l以下,对细菌、霉菌、酵母菌、藻类都有极强的杀灭和抑制作用, ≥3350mg/kg(含活性成分≤2%),毒性分级属低毒,可生物降解,无致畸致突变反应。且低浓度就与效。该品安全性好,LD 50,大白鼠经口 由于所有已知生产方法都生成MIT、CIT的混合物,两者的比例可在4.5~0.02之间变化,特别成功的配方是CIT和MIT以大约3:1 的比例的一种混合物,需加入一定的稳定剂以防止其分解。目前大多数商业产品都用二价金属盐做稳定剂,但在聚合物乳液、涂料体系中,金属盐存在可能会导致“盐干扰”(salt shock),如凝胶、相分离等。MIT、CIT在酸性和氧化性环境下比较稳定,在伯胺、仲胺、硫醇、硫化物、还原剂和强亲核物质存在下,会使活性成分降解失去活性,因此建议在PH值2~9范围和温度低于60℃的场所中使用。 2-正辛基-4-异噻唑啉-3-酮(OIT) ≥4000 mg/kg,毒性分OIT结构式:;纯品为白色固体,熔点97~100℃,溶于丙二醇及极性有机溶剂。该品安全性好,LD 50,大白鼠、经口 级属低毒,可生物降解,无致畸致突变反应,对多种细菌、霉菌、酵母菌、藻类有优异的抗菌效果,尤其是对霉菌具有极强的杀灭能力,它的防霉性能可与有机汞、有机锡的防霉性能相媲美,因此它被广泛用作涂料干膜防霉剂。使用OIT做干膜防霉剂时为了得到最佳防霉效果,要注意配方的PH值≤9.5,避免或减少滑石粉填充料用量,避免加入硫化物(立德粉等)

常见饮料中防腐剂及其测定讲课讲稿

饮料中防腐剂 1.防腐剂种类 食品防腐剂是用于防止食品因微生物引起的变质,提高食品保存性能,延长食品保质期而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由于防腐剂能延长食品保质期,我国《食品卫生法》规定,允许食品加入适量的防腐剂。 常用食品防腐剂种类繁多,可以分为化学防腐剂和天然防腐剂两大类。化学防腐剂又分为无机防腐剂和有机防腐剂。有机化学防腐剂主要有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对羟基苯甲酸脂类、脱氢醋酸、双乙酸钠、柠檬酸和乳酸等;无机化学防腐剂主要包括亚硫酸(亚硫酸钠)、二氧化硫、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类、游离氯及次氯酸盐、磷酸盐等。 2.饮料中常见防腐剂 苯甲酸又名安息香酸,稍溶于水,溶于乙醇,酸性条件下对多种微生物(酵母、霉菌、细菌)有明显抑菌作用,对产酸菌作用较弱。在直接饮用的饮料内的最大使用量为0.2克/ 公斤。因为苯甲酸溶解度低,使用不便,实际生产中大多是使用其钠盐,其钠盐的抗菌作用是转化为苯甲酸后起作用的。 山梨酸,又名花楸酸,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对光、对热稳定,长期放置易被氧化着色。对霉菌、酵母菌和好气性细菌均有抑菌作用。山梨酸是酸性防腐剂,适用范围在pH 值5.5以下,而毒性为苯甲酸的1/4,所以从国外发展动向看,有逐步取代苯甲酸及其钠盐的趋势。最大使用量:0.6克/公斤。

3.食品防腐剂的检测方法 目前使用的大多数防腐剂对人体都有一定的毒性,一旦过量会对健康产生危害。因此,各个国家对防腐剂的用量和残留量都有严格的规定,防腐剂的准确检测对食品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食品防腐剂的检测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紫外光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滴定法等。其中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光分光光度法准确度高,分析快捷,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理: 配制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和安赛蜜的标准溶液,以230nm为检测波长,绘制标准曲线;样品经超声波脱气、膜过滤后直接进样,按上述条件进行色谱测定,得到各种组分的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 评价: 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测定结果准确等优点,是检测食品中苯甲酸钠的最常用的方法。现在通用的较佳方法是将样品用乙醚萃取, 再将萃取后的样液在水浴烘干, 然后用甲醇定容, 滤膜过滤后进行HPLC检测。此试验种用超声萃取法,具有样品预处理简单,使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值得推广。 但是此法仅限于某种食品,应用于多种食品时,常常出现防碍峰干扰。

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

1.1 附件1:ace与GBT19011-2008标准主要差异性分析 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 致死剂量 1.绝对致死剂量 绝对致死剂量(absolutelethaldose,LD10)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全部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或浓度。由于个体差异,少数高耐受性个体的存在,LD10常有很大的波动性。因此,一般不把LD10作为评价化学物质毒性大小或对不同化学物质的毒性进行比较的指标。 2.最小致死剂量 最小致死剂量(minimallethaldose,LD01)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中的个别成员出现死亡的剂量。理论上低于此剂量即不能引起死亡。 3.最大耐受剂量 最大耐受剂量(maximaltolerancedose,LD0)指化学物质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若高于该剂量即可出现死亡。LD0也受个体差异的影响,存在很大的波动性。 上述LD0和LD10常作为急性毒性试验中选择剂量范围的依据。 4.半数致死剂量 半数致死剂量(medianlethaldose,LD50)又称致死中量,指化学物质引起一半受试对象出现死亡所需要的剂量。LD50是评价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也是对不同化学物质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基础标准。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与LD50呈反比,即急性毒性越大,LD50的数值越小。 LD50是一个生物学参数,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在表示LD50时,必须注明动物种属和接触途径,还应标明动物的性别。此外,实验室环境、喂饲条件、染毒时间、受试物浓度、溶剂性质、实验者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等均可对LD50产生影响。LD50有较大的波动性。因此,在计算LD50时,还要求出95%可信限,以LD50±1.96δ 来表示误差范围。 精品文档word文档可以编辑!谢谢下载! 1d

2021年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

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 欧阳光明(2021.03.07) 致死剂量 1.绝对致死剂量 绝对致死剂量(absolutelethaldose,LD10)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全部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或浓度。由于个体差异,少数高耐受性个体的存在,LD10常有很大的波动性。因此,一般不把LD10作为评价化学物质毒性大小或对不同化学物质的毒性进行比较的指标。 2.最小致死剂量 最小致死剂量(minimallethaldose,LD01)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中的个别成员出现死亡的剂量。理论上低于此剂量即不能引起死亡。 3.最大耐受剂量 最大耐受剂量(maximaltolerancedose,LD0)指化学物质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若高于该剂量即可出现死亡。LD0也受个体差异的影响,存在很大的波动性。

上述LD0和LD10常作为急性毒性试验中选择剂量范围的依据。 4.半数致死剂量 半数致死剂量(medianlethaldose,LD50)又称致死中量,指化学物质引起一半受试对象出现死亡所需要的剂量。LD50是评价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也是对不同化学物质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基础标准。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与LD50呈反比,即急性毒性越大,LD50的数值越小。 LD50是一个生物学参数,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在表示LD50时,必须注明动物种属和接触途径,还应标明动物的性别。此外,实验室环境、喂饲条件、染毒时间、受试物浓度、溶剂性质、实验者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等均可对LD50产生影响。LD50有较大的波动性。因此,在计算LD50时,还要求出95%可信限,以LD50±1.96δ 来表示误差范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