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的癌变课后练习题(有答案)

细胞的癌变课后练习题(有答案)

细胞的癌变课后练习题(有答案)
细胞的癌变课后练习题(有答案)

细胞的癌变课后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是肝细胞的生命历程,Ⅰ~Ⅳ代表细胞的生命现象。细胞1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等特征。细胞2可以无限增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Ⅰ~Ⅳ过程中,只有Ⅲ过程可能是遗传物质改变造成

B.Ⅳ过程对细胞1、2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坏死完成的

C.Ⅰ过程是细胞分裂、分化,成体干细胞和细胞2都通过有丝分裂增殖

D.与正常肝细胞相比,细胞1的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2的膜表面糖蛋白含量减少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细胞2可以无限增殖,故其属于癌变的细胞,其遗传物质已经发生改变,A正确;Ⅳ过程对细胞1、2的清除是通过效应T细胞清除,即细胞凋亡完成的,B错误;据图分析,Ⅰ过程是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种类的细胞,成体干细胞和细胞2都属于体细胞,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C正确;细胞I表示衰老的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2属于癌细胞,其特点之一是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容易扩散,D正确。

2.如图为细胞的生命历程图,其中甲~辛表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乙过程中细胞分化改变了细胞的遗传信息

B.丙过程的发生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有关

C.丁过程与基因表达有关,只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D.己过程中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变小

【答案】B。

【解析】图中甲是细胞分裂,乙是细胞分化,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信息不变,A错误;丙是细胞癌变,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引发细胞癌变,B正确;丁过程是细胞凋亡,可发生于个体发育的全过程中,C错误;己过程为细胞衰老,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变大,D错误。

3.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的过程中,不发生改变的是()

A.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B.细胞的形态、结构

C.细胞中的遗传物质

D.细胞的分裂能力

【答案】A。

【解析】细胞癌变是基因突变导致的,而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不变,A正确;细胞癌变后,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B错误;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因此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C错误;细胞癌变后,细胞的分裂能力增强,D错误。

4.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干细胞均是未经分化的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

B.衰老细胞内所有基因的表达都下降,酶活性都减弱

C.神经细胞被病毒侵染后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D.细胞分裂、分化、癌变过程中均有核糖核酸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

【答案】D。

【解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分化与细胞的全能性、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细胞癌变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5.目前,一些年轻人盲目去痣后引发的恶性色素瘤导致死亡的病例并不鲜见,专家提醒人

们,如果身上的黑痣有逐渐长大、边界不清和周围长毛、自己出血、痒痛等情况时,需要及时找医生手术治疗,切忌自己动手去痣。下列关于痣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痣细胞的产生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B.痣细胞的细胞特点之一是能无限增殖

C.痣细胞是一种癌变细胞

D.痣细胞中色素多,是衰老的表现

【答案】A 。

【解析】痣细胞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其产生也是细胞分化的结果,A正确;痣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机体的控制,不能无限增殖,不属于癌变细胞,B、C错误;痣细胞中色素多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与衰老细胞中积累的色素种类也是有差别的,并非衰老的表现,D错误。

6.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体积小,导致物质交换速率慢

B.细胞分化形成多种细胞,这些细胞中的mRNA不完全相同

C.高度分化的细胞中也存在有DNA的复制

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答案】A。

【解析】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体积小,相对表面积大,物质交换速率快,A错误;细胞分化形成多种细胞,这些细胞中的mRNA不完全相同,B正确;高度分化的细胞,通过特殊的培养脱分化后也存在有DNA的复制,C正确;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D正确。

7.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癌变、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时不同细胞内蛋白质产生差异而核酸无差异

B.癌变细胞膜上的粘连蛋白减少造成其可以无限增殖

C.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一定有许多细胞凋亡

D.衰老细胞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减小

【答案】C。

【解析】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不同细胞内蛋白质和mRNA不完全相同,A错误;癌变细胞膜上的粘连蛋白减少导致黏着性下降容易发生转移,B错误;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多余的细胞通过细胞凋亡清除,C正确;衰老细胞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D错误。

8.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癌变和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白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B.细胞在衰老的过程中许多酶活性降低

C.癌细胞表面粘连蛋白减少导致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

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答案】C。

【解析】细胞分化具有稳定性和不可逆性,A正确;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体积减小,酶的活性降低,代谢速度减慢、色素积累等,B正确;癌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导致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C错误;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以抵御外界的干扰,D正确。

9.有关人体内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凋亡对人体的正常发育是有害的

B.细胞分化与细胞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

C.癌细胞是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

D.自由基攻击蛋白质会引起基因突变,使细胞衰老

【答案】B

【解析】细胞凋亡对人体的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抗外界各种因素的

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A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癌细胞不具有自养能力,C错误;自由基攻击蛋白质会引起酶活性降低,使细胞衰老,D错误。

10.细胞角蛋白19片段是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时,细胞中含有的角蛋白碎片降解后形成的小碎片,它可进入血液。肺泡上皮细胞发生癌变时,大量细胞被破坏,会产生大量的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过程

B.肺癌细胞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其遗传物质已发生改变

C.细胞癌变过程中伴随着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D.若某人血液中细胞角蛋白19片段含量过高,说明其可能患肺癌

【答案】C

【解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对机体是有利的,A正确;细胞癌变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根本原因是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会导致遗传信息发生改变,B正确;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细胞中的正常基因,不是基因突变而来,C错误;由题意可知,细胞角蛋白19片段可作为肺癌的标志物,若某人血液中细胞角蛋白19片段含量过高,说明该人可能患肺癌,D正确。

11.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生长使细胞内核糖体数量增加,物质运输效率降低

B.细胞分化使核DNA发生改变,导致蛋白质种类发生变化

C.细胞衰老时细胞内水分减少,导致细胞核体积减小

D.细胞凋亡时相关基因活动加强,不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答案】A

【解析】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核糖体数量增加,物质运输效率降低,A正确;细胞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核DNA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细胞衰老时细胞内水分减少,导致细胞核体积增大,C错误;细胞凋亡时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D错误。

12.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数为2n=24的精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时染色体数是48,核DNA分子数也是48

B.细胞分化过程中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tRNA种类有变化

C.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溶酶体参与的过程,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

D.癌变细胞中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使细胞的黏着性增加

【答案】C

【解析】染色体数为2n=24的精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时染色体数是24,核DNA分子数是48,A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tRNA是运输氨基酸的工具,细胞内tRNA种类一般没有变化,B错误;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溶酶体参与的过程,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C正确;癌变细胞中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细胞癌变导致细胞膜糖蛋白减少、细胞黏着性降低,D错误。

13.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凋亡有利于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

B.衰老细胞的体积增大,色素积累

C.细胞癌变通常是致癌因子作用下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的

D.细胞分化导致人体不同细胞中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

【答案】B

【解析】细胞凋亡是基因编程性死亡,有利于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A正确;衰老细胞的体积减小,色素积累,B错误;细胞癌变是致癌因子作用下引起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导致,C正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人体不同细胞中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D正确。

14.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的红细胞与心肌细胞都来自于一群相似的胚胎细胞

B.老年人骨折后愈合较慢的原因之一是成骨细细已衰老

C.正常人胎儿手部的发育过程伴随着细胞凋亡的过程

D.膜上糖蛋白数量增加导致癌细胞易分散与转移

【答案】D

【解析】红细胞与心肌细胞同属于人体,都来自于一群相似的胚胎细胞的分化,A正确;老年人成骨细细大多数衰老,因此骨折以后难以愈合,B正确;胎儿手部的成型是由于部分细胞凋亡导致的,C正确;膜上糖蛋白数量减少导致癌细胞易分散与转移,D错误;

15.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是()

①细胞生长,其表面积增大,导致细胞的物质交换效率升高

②细胞衰老,呼吸速率减慢;细胞分化,基因不变

③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变短;细胞坏死,膜通透性降低

④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

⑤抑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分裂和生长进程;细胞癌变,膜黏着性减弱,代谢增强

⑥细菌在无丝分裂过程中需进行DNA复制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答案】B

【解析】①细胞生长,其相对表面积下降,物质运输效率下降,①错误;

②细胞衰老,呼吸速率减慢;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基因不变,但会发生基因的选择性表达,②正确;

③凋亡的细胞无细胞周期;细胞坏死,膜失去通透性,③错误;

④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有积极意义,④正确;

⑤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分裂和生长进程;细胞癌变,膜黏着性减弱,容易分散转移,⑤错误;

⑥细菌是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无丝分裂,⑥错误。

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16.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后,物质运输效率会降低

B.细胞分化后,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C.细胞衰老后,细胞内的自由基会明显减少

D.细胞癌变后,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

【答案】B

【解析】在细胞分裂的间期,细胞体积会变大,因此细胞分裂结束后与间期时相比,物质运输效率更高,A错误;细胞分化可以形成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各种不同细胞,使细胞功能趋于专门化,这样就使得机体可以同时进行多项生理活动而互不干扰,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B正确;衰老细胞中会产生更多的自由基,C错误;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是细胞衰老的特征,D错误。

17.有关癌细胞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可能发生单一基因突变,细胞间黏着性增加

B.细胞中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

C.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受到损伤,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

D.细胞中遗传物质可能受到损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答案】A

【解析】细胞癌变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一系列的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变异逐渐积累的结果,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A错误,B正确;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如果细胞中的染色体受到损伤,导致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随着它们所在的染色体片段一起丢失,则可能会出现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C 正确;综上分析,癌细胞中遗传物质(DNA)可能受到损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D正确。

18.2019年《自然》杂志发表文章:年轻小鼠胶原蛋白COL17A1基因的表达水平较低的干细胞比表达水平高的干细胞容易被淘汰,这一竞争”有利于维持皮肤年轻态。随着年龄的增长,胶原蛋白COL17A1基因的表达水平较低的干细胞增多。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衰老皮肤中出现老年斑的原因是控制色素形成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B.衰老的皮肤细胞,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

C.COL17A1基因含量的高低可以作为皮肤是否衰老的一个标志

D.皮肤干细胞分化为表皮细胞的过程就是COL17A1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答案】B

【解析】衰老皮肤中出现老年斑的原因是色素沉积,A错误;衰老的皮肤细胞,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能力降低,B正确;根据题干信息“随着年龄的增长,胶原蛋白COL17A1基因的表达水平较低的干细胞增多”可知,COL17A1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而不是基因含量的高低)可以作为皮肤是否衰老的一个标志,C错误;皮肤干细胞分化为

表皮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该过程中COL17A1基因表达水平降低,D错误。

19.电影《我不是药神》中涉及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白细胞异常增多的恶性肿瘤。其病因是9号染色体上的原癌基因(ABL)插入到22号染色体上的BCR基因内部,形成了BCR﹣ABL融合基因。该融合基因的表达使酪氨酸激酶活化,导致细胞癌变。患者服用靶向药物“格列卫”能有效控制病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B.患者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发生了异常

C.细胞癌变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只发生了易位这种染色体结构变异

D.“格列卫”的作用可能是抑制了酪氨酸激酶活性

【答案】C。

【解析】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A正确;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白细胞异常增多的恶性肿瘤,可见患者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发生了异常,B正确;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C错误;融合基因的表达使酪氨酸激酶活化,导致细胞癌变。患者服用靶向药物“格列卫”能有效控制病情。由此可以推知,“格列卫”的作用可能是抑制了酪氨酸激酶活性,D正确。

20.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癌变在分子层面的解释,正确的是()

A.细胞凋亡是基因正常表达的过程中断所导致的

B.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使其产生原癌基因

C.目前普遍认为细胞衰老的原因是D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损伤

D.细胞分化过程中DNA不发生变化,因此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不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A错误;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方发生基因突变,B错误;目前普遍认为细胞衰老的原因是D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损伤,C正确;细胞分化过程中DNA不发生变化,但基因发生了选择性表达,因此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D错误。

二.非选择题

21.下图表示某种动物细胞的生命历程,请回答有关问题:

(1)①③所示的变化,在生物学上分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④过程产生的细胞除细胞核体积增大外,细胞膜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

(3)⑤过程的细胞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减少,从而更容易转移和扩散。⑤过程发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人们使用了高能量的射线处理病灶,这样导致癌细胞的死亡属于______________。

(4)若D为胰腺细胞,用含18O标记的氨基酸培养液培养D细胞,结果发现在合成分泌蛋白的过程中产生了H218O,则H218O的生成部位是________(细胞器)。该胰腺细胞是否具有增殖能力?为什么?_______________。

(5)白血病患者常用异体骨髓移植的方法获得新的造血干细胞D,其新产生的血细胞与该白血病患者的其他体细胞相比,遗传信息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答案】(1)细胞分裂、细胞分化

(2)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3)糖蛋白致癌因子导致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细胞坏死

(4)核糖体不具有,胰腺细胞已高度分化

(5)不相同

【解析】(1)①过程增加细胞数目,属于细胞分裂过程,③过程中增加了细胞的种类,在生物学上称为细胞的分化。(2)衰老细胞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导致细胞代谢减慢。(3)⑤过程为细胞的癌变,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导致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从而更容易转移和扩散。致癌因子导致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是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使用高能量的射线杀死癌细胞,使癌细胞被动死亡,属于细胞坏死。(4)18O标记氨基酸的羧基,用含18O标记的氨基酸培养液培养D细胞,在核糖体上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脱水缩合生成水。胰腺细胞高度分化,不再具有增殖能力。(5)白血病患者用异体骨髓移植的方法获得新的造血干细胞D,其新产生的血细胞来源于供体造血干细胞的分裂、分化,与该白血病患者的其他体细胞相比,遗传信息不相同。

22.人体内的细胞有的在增殖,有的在分化,有的在凋亡,有的在衰老,还有的可能处于坏死或癌变。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人体内衰老的细胞的代谢变慢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人体细胞的正常生命历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宫颈癌的早期检查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TCT)和HPV病毒感染检查。TCT检查即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出现角化细胞或凹空细胞,因为癌细胞具有特点;

(4)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体生命健康造成最大威胁的恶性肿瘤之一。为了探究不同浓度的某物质(X)对肺癌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完善实验思路。

材料与用具:小鼠肺癌细胞悬浮液、物质X、癌细胞培养液、生理盐水、蒸馏水、活细胞检测仪、细胞培养瓶等(说明:对动物细胞的培养过程和检测方法不做具体要求)

实验思路:

①取五个大小相同的细胞培养瓶,编号A、B、C、D、E,每组加入等量的肺癌细胞悬浮液和________________,并测定初始细胞数。

②在B~E组中依次加入适量不同浓度的物质X(浓度分别为1.0 μg/mL、2.0 μg/mL、3.0 μ

g/mL、4.0 μg/mL),A组则加入________________作为对照;每组设置三个重复样品。

③以上各组均置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检测与数据处理:分别在24 h、48 h、72 h时取样检测各组存活的细胞数,取平均值,求细胞存活率(细胞存活率=实验组存活细胞数/对照组存活细胞数×100%)

实验结果如图: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一条)。

【答案】(1)细胞内水分减少,部分酶活性降低(2)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3)形态结构发生改变 (4)实验思路:①癌细胞培养液②等量的生理盐水③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实验结论:物质X有促进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其作用随物质X的浓度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而加强

【解析】(1)人体内衰老的细胞的代谢变慢可能与细胞内水分减少,部分酶活性降低有关。

(2)人体细胞的正常生命历程包括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3)癌细胞的特点中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的是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4)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物质X的浓度,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除了自变量不同以外,其他无关变量要遵循等量性原则,该实验的因变量是细胞的存活率,看图可知物质X有促进癌细胞凋亡的作用,且其作用随浓度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而加强,实验思路如下:①取五个大小相同的细胞培养瓶,编号A、B、C、D、E,每组加入等量的肺癌细胞悬浮液和癌细胞培养液,并测定初始细胞数。②在B~E组中依次加入不同浓度的物质X(浓度分别为1.0 μg/mL、2.0 μg/mL、3.0 μg/mL、4.0 μg/mL),A组则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③以上各组均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④检测与数据处理:分别在24 h、48 h、72 h时取样检测各组存活的细胞数,取平均值,求细胞存活率。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①物质X对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②抑制作用随物质X 的浓度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而加强。

高一生物细胞的癌变测试题(含答案)

第4节细胞的癌变 [双基提要] 1.生物机体内的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及执行的生理功能,都是在机体的精确之中。但是,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使细胞中的发生变化,使细胞变成不受机体恶性增殖细胞,这就是癌细胞,患者形成肿瘤,危及机体的生命。 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与正常细胞相比较)是,在一定条件下癌细胞;癌细胞;癌细胞。3.目前人类查明的致癌因子有,,。4.致癌因子导致细胞癌变的主要原因是 。 [课常反馈] 例1.癌症又叫恶性肿瘤,是由癌细胞的无限增殖而引起的,而且机体内的癌细胞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这主要是由于 A.癌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癌细胞多为球形 C.癌细胞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间的粘着性减少 D.癌细胞的体积变小 例2.癌细胞不具有的是 A.能无限增殖 B.细胞表皮发生变化 C.细胞能正常生长和分化 D.细胞常为球形 例3.1951年科学家从黑人妇女海拉体内,通过细胞分离建立了海拉细胞系,至今仍能细胞分裂,世界各国广泛使用“海拉细胞系”的细胞,你认为,此海拉细胞系属于 A.成熟的体细胞 B.生殖细胞 C.受精卵细胞 D.癌细胞 例4.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与癌有关的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癌基因是诱发致癌的基因 B.抑癌基因是阻止细胞无限增殖的基因 C.原癌基因是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分裂的基因 D.正常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失控则变成癌细胞 [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当今世界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细胞变化是

A.衰老B.分裂C.分化D.癌变 2.下列生活方式中,最有可能导致恶性肿瘤的是 A.饮酒B.不当饮食C.吸烟D.喝茶 3.抑制癌细胞DNA的复制,这些细胞将较长的停留在细胞周期中的 A.分裂前期B.分裂中期和后期 C.分裂末期D.分裂间期 4.当前治疗癌症方法主要还是 A.化学疗法B.放射疗法C.免疫疗法D.手术切除 5.癌细胞特征中最主要的特征是 A.癌细胞容易分散和通过淋巴和血液转移 B.癌细胞的无限增殖 C.癌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球形的多 D.癌细胞容易引起其他正常细胞的坏死6.细胞癌变的机理主要是 A.自然突变 B.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C.细胞分化中特化出来 D.细胞衰老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7.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较,其细胞中数量较多的可能是 A.中心体B.内质网C.核糖体D.高尔基体 8.下列致癌原因中,最易致癌的因素是 A.吸烟B.饮酒C.不当饮食D.病毒感染和环境污染等 二.非选择题 9.“病从口入”也适用于癌症吗? 。 10.为什么人们日常生活中碰到的致癌因子很多,但是癌症发生的频率并不是很高,常常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期,易患癌症的多为老年人呢? 。

高中生物-《细胞的癌变》教学设计

@ “细胞的癌变”一节教学设计 " 教师:李翠玲 单位:根河二中 !

[内容提要] “细胞的癌变”一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课程教材《分子与细胞》模块第六章第四节的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建立在前面各章的基础上。比如癌细胞的特点,联系到了细胞的增殖、形态、细胞的分子组成。其目的主要是教育学生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本节的思路是使学生在了解细胞的完整生命历程的同时,了解细胞的癌变是细胞的生命的历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由此导致机体的异常死亡.因此,它是社会热点问题,又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学习引起学生对此问题的关注,了解相关的知识,懂得如何预防癌症,正确对待癌症. [关键词] 细胞癌变 , 姓名:李翠玲 职务:教师 职称:中教一级 # 工作单位:内蒙古根河市第二中学 通讯地址:内蒙古根河市第二中学 邮编:022350 联系电话:

! “细胞的癌变”一节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细胞的癌变”一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课程教材《分子与细胞》模块第六章第四节的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建立在前面各章的基础上。比如癌细胞的特点,联系到了细胞的增殖、形态、细胞的分子组成。与老教材相比,细胞的癌变在新教材中单独成节,内容有所扩展,更加贴近生活。其目的主要是教育学生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本节的思路是使学生在了解细胞的完整生命历程的同时,了解细胞的癌变是细胞的生命的历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由此导致机体的异常死亡.因此,它是社会热点问题,又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学习引起学生对此问题的关注,了解相关的知识,懂得如何预防癌症,正确对待癌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 (2) 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2、能力目标 通过课前搜集恶性肿瘤方面的资料,提高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学会分析比较、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癌症的致死率高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细胞癌变的关注,从而确立积极的生活态 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2)通过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以 及从课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3)领会健康生活方式与癌症防治的关系,关注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和人类健 康问题,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点: 】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2、细胞癌变的原因,如何防治癌症。 解决方法:教材所阐述内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致癌因子和癌症的防治都比较直接,也浅显易懂,所以完全可以通过学生阅读教材整理出相关的知识要点,并以课件的形式呈现。而课本以外的很多内容学生也抱有很大的兴趣,而且互联网上有很多相关内容,因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细胞的癌变》探究案

第4节细胞的癌变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观看相关动画,能够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2.通过进行资料分析,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能够认识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学重点】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致癌因子。 【教学难点】 原癌基因与抑癌因子的区别。 【探究新知】 探究一、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自主学习1] 阅读教材P125~126“癌细胞”“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是癌细胞? (2)癌细胞有哪些主要特征? (3)癌细胞为什么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自主总结1] 癌细胞的特征是。 探究二、致癌因子 [自主学习2] 阅读教材P126“致癌因子”,回答下面的问题。 (1)致癌因子有哪些类型? (2)致癌因子为什么会导致细胞癌变? (3)是否有一个与癌有关的基因发生突变就会导致癌变?

[合作探究] 分组合作,讨论如何预防癌症。 [自主总结2] 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 【预习检测】 1.关于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存在于癌症患者的染色体上 B.只存在于被紫外线辐射后的人体染色体上 C.只存在于被病毒侵染后的细胞的染色体上 D.普遍存在于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 2.在不断增长的癌组织中,癌细胞() A.通过减数分裂不断增殖 B.都有染色单体 C.都在合成蛋白质 D.DNA量都相等 3.1951年,由黑人妇女海拉的宫颈癌细胞分离建立“海拉细胞系”,已有半个多世纪,至今仍然在世界上许多实验室广泛地传代使用。这说明癌细胞() A.进行的是特殊的细胞分裂 B.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C.容易在机体内分散和转移 D.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4.医学上常给肿瘤患者采用“化疗”的办法来治疗,其实质是用化学药剂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复制,那么患者在“化疗”期间,其肿瘤细胞就停留在() A.分裂期前期 B.分裂期中期 C.分裂期后期 D.分裂间期 5.关于人体癌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癌变主要是因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完整版)《细胞的癌变》的教学设计

课题:《细胞的癌变》 备课札记 主备人:余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了解) (2)说出几种日常生活诱癌的例子。(了解) (3)说出至少一种癌细胞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了解) 2、能力目标: 通过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比较,学会比较分析,通过讨论癌症案例解析, 提高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讨论癌症如何防治和如何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确立积极的生活态 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不吸烟、不酗酒的良好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公 民道德观 【教学重点】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致癌因子。 【教学难点】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 【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讲解法,提问法、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检查全班同学的导学案完成情况 二、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全球每年新增癌症病例和癌症死亡人数 三、自主学习, 1、癌细胞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2、细胞癌变的机理 3、致癌因子 4、癌细胞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四、合作探究, 1、癌细胞主要特征? 2、致癌因子和致癌机理? 五、展示点评, 1、癌细胞主要特征? (1)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2)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 (3)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

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备课札记2、致癌因子和致癌机理? (1).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等。 (2).化学致癌因子:无机物如石棉、砷化物、铬化物、镉化物等;有机物如 黄曲霉毒素、亚硝胺等。 (3).病毒致癌因子:如致癌病毒。 (4) 展示细胞癌变机理的投影片,引导学生分析细胞癌变的原因,引出原癌 基因、抑癌基因的概念。原癌基因:抑癌基因: 六、检测反馈, 详见课件、检测反馈试题 【课堂小结】 一、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 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3.癌细胞的表面也发生了变化。 二、细胞癌变的机理 三、致癌因子 1、物理致癌因子 2、化学致癌因子 3、病毒致癌因子 四、癌细胞的概念 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 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就是癌细胞。 五、癌细胞的预防 六、癌细胞的诊断和治疗 1、诊断:病理切片的显微观察,CT,核磁共振以及癌基因检测。 2治疗: (1)手术切除 (2)放射线疗法 (3)化学疗法 (4)免疫疗法 【作业布置】 课后习题,训练案。 【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 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 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 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高一生物寒假作业(21)细胞的癌变(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一生物寒假作业(21)细胞的癌变(含解析)新人教版 (21)细胞的癌变 一、选择题 1、欲诊断病人是否患有癌症,可检测病变部位细胞的下列哪种物质是否超标( ) A.胆固醇 B.甲胎蛋白 C.磷脂 D.球蛋白 2、某人因经常吸烟而患肺癌,一段时间后,癌细胞扩散到了其他器官。这说明癌细胞( ) A.容易转移 B.容易控制 C.容易衰老 D.容易凋亡 3、癌细胞在人体内容易转移,其原因是癌细胞( ) A.能无限增殖 B.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常变为球形 C.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彼此间的黏着性减少 D.畸形分化,体积减小 4、下列细胞中,可能已发生癌变的是( ) A.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的细胞 B.细胞核增大的细胞 C.自由水含量减少的细胞 D.被细菌侵染的细胞 5、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增加,癌细胞易发生转移 B.癌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染色加深 C.可利用药物抑制癌细胞的 D.石棉和黄曲霉素属于同一类致癌因子 6、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正常动物细胞可转变为癌细胞。有关癌细胞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中可能发生单一的基因突变,细胞间黏着性增加 B.细胞中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 C.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受到损伤,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 D.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可能受到损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7、下列有关癌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癌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B.在适宜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 C.导致细胞癌变的因子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 D.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造成癌细胞在体内容易扩散和转移 8、癌细胞有多种检测方式, 切取一块组织鉴定是否为癌细胞,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下列最可靠的判断依据是( ) A.观察细胞核糖体是否改变 B.观察细胞原癌基因是否突变 C.观察细胞的形态是否改变 D.观察细胞膜外的糖蛋白是否减少 9、癌症已成为当今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癌细胞的核质比例增大,自由水含量高,具有“不死性” B.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但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 C.原癌基因突变产生癌基因,抑癌基因突变后不能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D.环境的恶化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性都有可能提高癌变率,增加患癌风险 10、下列有关恶性肿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恶性肿瘤是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控制失调引起的疾病 B.抑制DNA复制的抗癌药物对造血干细胞的功能有影响 C.显微镜观察恶性肿瘤的切片可见细胞核增大、染色质收缩 D.年龄、性别、遗传、环境和生活习惯等与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 11、甲胎蛋白(AFP)主要来自胚胎的干细胞,胎儿出生后约两周AFP从血液中消失。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AFP会持续性显著增高,所以当血液中该指标超过正常值时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认体内是否出现了癌细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肝细胞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AFP的合成和运输 B.肝细胞发生癌变后因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多而容易发生扩散 C.指导合成AFP的基因属于原癌基因,发生突变后才表达 D.可以推测当成人肝细胞AFP合成显著增加时,其分裂周期会变长

必修一第六章第四节细胞的癌变

第四节 细胞的癌变 一、癌细胞及其特征 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不能正常地完成细胞分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癌细胞特征:(1)能无限增殖: ① 正常的人体细胞:最多只能分裂50~60次。 ② 可以无限增殖。 (2)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如由纤维状变成球形。 成纤维细胞(扁平梭形)??→?转变癌细胞(球形) (3) 细胞的表面发生变化: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减少→细胞间黏着性减小→细胞容易移动(易扩散、转移) 二、癌变的机理 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致癌因子可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原癌基因(抑制状态)?????→?致癌因子诱导癌基因(激活状态) 正常细胞????????????→?转变 癌细胞 三、致癌因子 ① 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辐射致癌 如:电离辐射、紫外线、X 射线 ② 化学致癌因子:有毒化学物质 如:砷、苯、煤焦油 ③ 病毒致癌因子:引起癌变的病毒 如:肿瘤病毒(致癌病毒) 四、防治:远离致癌因子,进行CT ,核磁共振及癌基因检测;可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 五、如何预防细胞发生癌变: (1)尽量避免接触物理的、化学的、病毒的等各种致癌因子 (2)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 正常:??→?分化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 过程:细胞分裂 癌变:???→?畸形分化细胞(不受机体控制,恶性增殖)→ 癌细胞 无限增殖 特征 改变形态结构 细胞的癌变 易转移和分散(与表面糖蛋白减少有关) 物理因子:电离辐射、X 射线、紫外线 因子 化学因子:砷、苯、焦油等 病毒生物:肿瘤病毒或致癌病毒(150多种) 机理:致癌基因 常态抑制→正常生长、发育 因子激活→癌变 预防:避免接触致癌因子;保持身心健康,养成良好习惯

人教版细胞癌变教案课程

细胞癌变教学设计 授课内容:细胞的癌变授课班级:10生科第三小组 教师:李欣欣授课时长:45min 教材:人教版/必修1设计者:李欣欣 一、学情分析 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在学习“细胞的癌变”这一节之前,学习了细胞完整的生命历程——“细胞增殖”,“细胞分化”。本节内容和社会生活关系密切,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学生在理解癌细胞是正常分化的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时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理解癌细胞的特征及癌变机理时都存在困难。这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足够直观的展现生活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 二、教学内容分析 “细胞的癌变”是人教版必修1之中细胞与分子的内容。这一章的内容安排为,先介绍细胞完整的生命历程,然后让学生了解细胞生命历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细胞的癌变。本节内容承接前三节,同时细胞癌变是社会热点,也是生物学科的热点问题。因此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联系社会现状,注意理论和现实相结合。注意“教”与“学”联系。教学过程要体现“以人为本,全面教育”的教学理念。按照“感知—理解—应用”的认知过程,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去感知,体验,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药充当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2)说出引起细胞癌变的外因(致癌因子) 2.能力目标: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讨论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癌症预防的关系。 3.情感目标: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2)致癌因子 教学难点: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方法 主要选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探究。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5min) 大家都知道大自然是神奇的,万物相生相克,任何生物都有自己的天敌,但是人类在地球上没有天敌,但却有威胁生命的敌人,那就是疾病!任何疾病都有可能夺走人的生命,据统计,有四类疾病居于首位,我们称之为“四大杀手”—心血管病、癌症、艾滋病和糖尿病。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组图片,缅怀一下我们所熟悉并喜欢的人—----着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三立;着名导演、表演艺术家:文兴宇(大家爱看电视剧《家有儿女》中爷爷的扮演者);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最资深的男主播之一:罗京;影坛巨星、“百变天后”:梅艳芳;《红楼梦》我们所熟悉的林妹妹的扮演者:陈晓旭。也许是天妒英才,如蓝体字所标,这些让我们怀念的人都是被四大杀手之一---癌症夺走了生命。 我们再来看两张图表,“全球每年新增癌症病例”“我国癌症死亡人数”,(大家注意一下:两张图表的单位是万!) 之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对细胞完整生命历程的学习,大家知道:细胞是有一定寿命、形态和功能的。正常机体内的细胞有正在进行着分裂和分化的,比如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有一些不分裂,但执行着重要功能,比如人体的心肌细胞、神经细胞;还有一些正在衰老的凋亡的细胞,比如皮肤表层的表皮细胞。但是,有的细胞受到外界环境的某些刺激后,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会发生变化,这样的细胞就不再

高中生物 第6章 第4节 细胞的癌变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4节细胞得癌变 学习目标 1.说出癌细胞得主要特征与致癌因子。(重点) 2、区别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难点) 3.讨论恶性肿瘤得防治;选择健康得生活方式。, 知识结构 癌细胞得主要特征 1、癌细胞得概念 有得细胞受到致癌因子得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得、连续进行分裂得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就是癌细胞。癌细胞就是由正常细胞发生变异而来得。 “致癌因子"就是细胞发生癌变得诱发因素;“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是细胞癌变得根本原因;“恶性增殖”就是细胞发生癌变后得最终表现,所以对癌细胞得概念可以理解成癌细胞就是致癌因子诱发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导致细胞无限增殖得一类细胞。 2、癌细胞得特征 (1)在适宜条件下,能无限增殖。 细胞来源细胞周期分裂次数存活时间正常人肝细胞22 h 50~60 45。8~55 d 海拉宫颈癌细胞22h∞1951年至今 能无限增殖与恶性增殖这两种表述虽然不一样,但都体现了癌细胞增殖失控得特点,这就是癌细胞得主要特征、恶性增殖主要指癌细胞在体内得表现,能无限增殖则主要就是指癌细胞在体外培养得情况。 (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如图6-4、1所示。

图6。4-1 正常得成纤维细胞(扁平梭形)\o(――→,\s\up7(转变))癌细胞(球形)、 (3)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如图6。4。2所示。 细胞膜表面得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减小→细胞容易移动(易扩散、转移)。 癌细胞得三个特征,可以从“不死得细胞"“变态得细胞"“扩散得细胞”三方面来掌握理解。 (4)无接触抑制现象,如图6。4。3所示。 正常细胞相互接触后,就会停止运动与增殖,即有接触抑制现象,而癌细胞无此现象,在培养条件下可生长成多层,易运动扩散。 肿瘤与癌 (1)肿瘤:机体某些组织得细胞与其她组织生长不协调,表现为病理性异常增生得一个不正常得组织块,医学上称为肿瘤。 (2)肿瘤与癌得关系 根据肿瘤对人体危害程度得不同,可以分为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 ①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不转移,逐渐增长时仅就是压迫周围组织。 ②恶性肿瘤:生长迅速,易转移,可以向周围扩散,破坏周围组织。恶性肿瘤又叫癌肿或癌瘤,人们习惯上称为“癌症"。 教材第125页参考答案 问题探讨 1、日光浴使皮肤生发层细胞中得胆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转化成维生素D,可以预防佝偻病、骨质疏松症;同时在紫外线得照射下,表皮细胞可以产生黑色素,保护内部组织与器官。 2、(1)尽量不在紫外线强烈辐射得时间与地点长时间进行日光浴。不同得地区由于经纬度不同,因而日照强度过强得时间长短不同。(2)涂上防晒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紫外线辐射对皮肤得危害。(3)使用防紫外线遮阳伞,可以适当减少紫外线辐射。 3、臭氧层可以吸收部分紫外线。当臭氧层被破坏时,过多得紫外线辐射有可能伤及表皮细胞中得遗传物质,严重时可能导致皮肤癌。 【例1】下列细胞中,可能已发生癌变得就是( ) A.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得细胞

高中生物第四节细胞的癌变

第四节细胞的癌变 教学目标 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2、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如何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学案探究二次备课 学情调查 课堂探究 一、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什么是癌细胞? 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2.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有哪些特征呢?癌症为什么难治? ①恶性增值的“不死的细胞”:能够无限增值; ②形状显著改变的“变态的细胞”:形态结构变化;③黏着性降低的“扩散的细胞”: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使得细胞之间的黏着性减少,因此癌细胞容易在机体内分散和转移 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使得细胞之间的黏着性减少,因此癌细胞容易在机体内分散和转移 3.细胞的分化、衰老与癌变的过程遗传物质是否发生改变? 细胞的分化、衰老的过程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而细胞癌变的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二、致癌因子 1.引起细胞癌变的的癌因子有哪些? 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电 离辐射等。⑵化学致癌因子:无机物如石棉、砷化物、铬化物、镉化物等;有机物如黄曲霉素、亚硝胺、联苯胺、烯环烃等。⑶生物致癌因子:如Rous肉瘤病毒。 2.与癌症有关的两类基因主要作用是什么?环境中的致癌因子如何通过内因引起细胞癌变? 细胞中既有原癌基因,又有抑癌基因,其中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抑 癌基因则主要是阻止组织细胞不正常的增值。 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 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细胞的畸形分化,与癌细胞的产生有直 接关系。 3.什么人患癌症的概率高?为什么?还有哪些人患癌症的概率高?如何预防癌症? 老年人。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是一种累积效应,老年人累积 得多些。常接触辐射等的人。 在个人日常生活中注意远离物理、化学和病毒致癌因

第六章第四节细胞的癌变

第六章第四节细胞的癌变 第十四中学生物组符争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初步了解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常见的致癌因子和恶性肿瘤的防治以及如何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预习内容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⑴.癌细胞是指 。 ⑵.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a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 b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 c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由于细胞膜上的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 2、致癌因子 a致癌因子的种类 (1)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如、。 (2)化学致癌因子: ①无机化合物:如、、等。 ②有机化合物:如、、、等。 ③病毒致癌因子:如等。 b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与癌有关的基因:和。 (1)原癌基因主要负责。 (2)抑癌基因主要是。 (3)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导致正常细胞的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c癌症在诊断方面,已经有、、以及

等先进手段;在治疗方面,已经有、和等手段。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常见的致癌因子。 2.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情感目标:关注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和人类健康问题,珍爱生命。 能力目标:学会分析比较、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致癌因子。 教学难点:原癌基因与抑癌因子的区别。 二、学习过程 (一)、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癌细胞的概念是什么? 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 (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 (3)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由于细胞膜上的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 (二)致癌因子 1.致癌因子的种类有几种?代表例子有哪些? (1)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如、。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优秀教案(细胞的癌变)

第4节细胞的癌变 ●从容说课 第4节《细胞的癌变》,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活动建议是“搜集恶性肿瘤防治方面的资料”。因此本节安排了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致癌因子等内容。考虑到第3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已经让学生自己搜集与社会老龄化有关的问题的资料,本节不再安排资料搜集活动,而是改为“资料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 本节的“问题探讨”从学生熟悉的日光浴引入,让学生讨论晒太阳的利与弊,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臭氧层破坏会导致皮肤癌患者增多?”由此引入细胞癌变的学习。首先介绍什么是癌细胞;然后介绍癌细胞在形态、结构及增殖等方面与正常细胞的相异之处,即癌细胞的特征;再列举三类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并介绍致癌因子导致细胞癌变的原因,引入对“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的资料分析和讨论。 虽然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说到癌症,人们都不寒而栗。但是经过漫长的与癌症作斗争的探索之路,科学家已经找到了一些诊断和治疗癌症的方法,不少癌症患者通过治疗而康复。本节最后一段,以昂扬向上的语调,表达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最终帮助人类攻克癌症,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爱科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 本节知识与当今许多科技新进展热点问题都有紧密联系,因此能联系实际了解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就显得很重要。也会激发学生了解科学的积极性,也是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良好契机。因此,本节课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落实尤其重要。 本节内容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2)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网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生命的运动性、体会内因和外因对生命进程的影响等哲学思想。 (2)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和人类的健康问题。 (3)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关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致癌因子。 3.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 ●教学难点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 ●教具准备 1.收集有关癌症的资料及相关的图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第4节《细胞的癌变》教案

第六章第4节细胞的癌变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述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学生明确细胞的癌变实际上是细胞的生命历程中出现的一种异常情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了解) (2)说出几种日常生活诱癌的例子。(了解) (3)说出至少一种癌细胞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了解) 2、能力目标: 通过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比较,学会比较分析,通过讨论癌症案例解析,提高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讨论癌症如何防治和如何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不吸烟、不酗酒的良好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公民道德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致癌因子。 2、教学难点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 四、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初步学习了有关癌症的知识,但没有深入到细胞癌变机理的水平。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原有知识基础,通过适当的手段,使新知识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在课前通过上网、查报纸杂志、看电视、去医院调查等途径收集与癌症有关的资料。教学课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高一年级生物上册必修一《细胞的癌变》教案

高一年级生物上册必修一《细胞的癌变》教案教案【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②能够认识分辨一些常见的致癌因子 ③理解癌症是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 2.过程与方法 ①引导学生运用癌细胞的特征解释癌症的相关症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②通过引导学生对癌症相关资料进行查询、整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癌症防治的关系,懂得如何预防癌症,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确对待癌症。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①癌细胞的特征 ②致癌因子 2.教学难点 癌症是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 教学过程 【导入】第四节细胞的癌变

1.展示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乔布斯以及歌手姚贝娜的图片,指出两位名人皆是因患癌症逝世; 2.当今社会,癌症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古人谈虎色变,今人谈癌色变,癌症为何如此恐怖,而它又是因何而产生? 引出课题:细胞的癌变 【讲授】知识目标一:癌细胞的特征 展示资料1:海拉细胞系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癌细胞的特征1:在营养充分条件下,可以无限增殖——不死资料2:癌细胞相关图片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癌细胞的特征2: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变态 资料3:癌细胞转移相关资料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癌细胞的特征3: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可以扩散转移 探讨:1.从癌症的特征的角度思考,癌症病人为何会消瘦? 2.要治愈癌症,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时期? 【讲授】知识目标二:细胞癌变的直接原因——致癌因子 提问:生活中,不要过度暴露在紫外线的照射之下,我们强调少吃腌制食品,定期注射乙肝疫苗,这是为什么? PPT展示日常易诱发癌症的实例和图片,并引导学生按自然科学分类原则进行分类。 学生根据幻灯片的指示并联系实际生活碰到的致癌因子,进行分类归纳: 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致癌,如紫外线、X射线等。 化学致癌因子:无机物如石棉、砷化物、镉化物等;有机物如甲醛、煤焦油、苯等。

细胞的癌变讲课教案

细胞的癌变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2、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 的理解能力以及从课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癌症的预防措施的讨论,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 研究方法,养成尊重事实的研究态度和能力,以及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 活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癌症的致死率高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细胞癌变的关注,从而确立 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2、通过致癌因子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吸烟的危害,以及增强爱护环 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致癌因子有哪些。 难点: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 三、学情分析: 在高中课本的第六章的前三节中,讲述了细胞的生长,增殖,衰老,凋亡; 学生已对细胞的生命历程有一定的了解,这一节主要讲述细胞非正常分化增殖导 致影响健康,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细胞生命历程。 四、教学方法: 教师讲述,举例,演示与让学生阅读,思考,讨论相结合。 六、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外训练与研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导言: 〖提问〗在我们身边时常听到有关癌症的情况,就你所知,你听说过哪些癌症? 〖学生回答〗肝癌、肺癌、胃癌、肠癌、食管癌、宫颈癌、鼻咽癌、乳腺癌、皮肤癌、血癌(白血病)、脑癌、前列腺癌、舌癌等等。 〖问题探讨〗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1.日光浴使皮肤生发层细胞中的胆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转化成维生素D,可以预防佝偻病、骨质疏松症;同时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表皮细胞可以产生黑色素,保护内部组织和器官。 2.(1)尽量不在紫外线强烈辐射的时间和地点长时间进行日光浴。不同的地区由于经纬度不同,因而日照强度过强的时间长短不同。可以引导学生调查当地的紫外线辐射的情况。(2)涂上防晒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伤害。(3)使用防紫外线遮阳伞,

高一生物细胞的癌变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细胞的癌变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当今世界正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细胞变化是() A.细胞衰老B.细胞分裂 C.细胞分化D.细胞癌变 答案:D 解析:当今世界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顽疾是癌症,它是机体细胞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癌变引起的。 2.下列关于吸烟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香烟中的煤焦油属化学致癌因子,吸烟者易患肺癌 B.少量吸烟对健康有好处 C.烟草中有毒物质主要是尼古丁 D.吸烟主要伤害肺,对大脑功能也有损害 答案:B 解析:少量吸烟对健康也有害。烟草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烟雾中含有烟碱、焦油、尼古丁等有害物质,能危害呼吸道,甚至作为化学致癌因子诱发癌症。 3.能引起细胞发生癌变的因素有() ①X射线照射②煤焦油的刺激③温度过高④细胞失水⑤肿瘤病毒的侵染⑥紫外线照射 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⑤ C.①②⑤⑥D.②④⑥ 答案:C 解析:能引起细胞发生癌变的因素有: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辐射致癌,如电离辐射、X射线、紫外线;化学致癌因子,如砷、苯、

煤焦油等;病毒致癌因子,已发现150多种。 4.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癌细胞的特征() A.能分裂和分化 B.能无限增殖 C.形态、结构与正常细胞不同 D.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容易分散和转移 答案:A 解析:癌细胞的特征有:无限增殖;改变形态结构;易分散和转移;常有“多极分裂”现象;对不良的环境一般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等。 5.下列哪一项是癌细胞形成的内因() A.物理致癌因子B.化学致癌因子 C.肿瘤病毒D.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答案:D 解析: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肿瘤病毒是癌细胞形成的外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癌细胞形成的内因。 6.癌细胞与正常细胞比较有哪些主要特征(多选)() A.癌细胞的分裂常有“多极分裂”的现象 B.癌细胞对不良的环境,一般都有较强的抵抗力 C.能够无限增殖 D.癌细胞是畸形分化的细胞 答案:A、B、C 解析:考查癌细胞的特征。A、B、C三项均为癌细胞的特征。细胞的畸形分化与癌细胞的产生有直接关系,但不是癌细胞的特征。 7.下列做法不属于防止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的是() A.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

高中生物细胞的癌变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细胞的癌变教学设计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中生物细胞的癌变教学设计》的内容,具体内容:细胞的癌变是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或接触化学物质,或感染某些病毒就有可能使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细胞癌变是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的一个知识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这一知识点?以下是我为你... 细胞的癌变是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或接触化学物质,或感染某些病毒就有可能使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细胞癌变是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的一个知识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这一知识点?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目前根据统计,人类因病死亡的总死亡率中,癌症居第二位,且日趋年青化,专家预测我国癌症死亡率将逐年上升。依据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与课程标准制定的内容标准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节课知识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2、讲出致癌因子3、预防和减少癌症发生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本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癌症的防治是社会关注的问题,因此,应突出"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讨论癌症防治"等情感教育目标。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关键,是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实施的办法可以通过名种教学活动来达到,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感悟,可通过评价的激励机制和导向来实现。为实现以上目的,教学设计采取如下方法进行:在课前1-2星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主要内容有:1、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有哪些?2、调查生活周围人群中癌症患者及癌症的种类及患者的生活习惯等3、引起癌症的因素有哪些?4、调查不同生活环境中(如工厂、化工厂、农村、城市)人群中癌症发病率的调查,5、如何预防癌症?6、癌症是不治之症吗?7、走访"抗癌英雄",了解抗癌事迹。要求学生记录并统计调查结果,上课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加深认识,掌握知识目标的同时,达到情感教育目标。 三、教学程序: 程序教师组织与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言:目前威胁人类健康造成死亡的主要疾病有那些?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什么叫癌细胞。学生根据调查到的情况讨论发言: 1、心血管病 2、癌症 3、艾滋病 4、糖尿病 5、恶性传染病等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及对癌症的关注。 探讨癌细胞的概念特征组织学生对"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比较研究" 进行讨论。学生展示他们的调查成果。幻灯或投影展示癌细胞病理切片、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细胞的癌变教学设计

细胞的癌变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为必修1中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四节“细胞的癌变”,是继“细胞的增殖” “细胞的分化”,“细胞的的衰老和凋亡”之后。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胞可以增殖但不可以无限长大,不可以 无限分裂,在此基础上来了解细胞若不受机体控制,连续进行分裂,就会形成恶性增殖细胞,也就是癌细胞。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四大杀手”中,癌症居第二位,仅次于心血管病。癌症的防治是社会关注的问题,因此本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现实生活中关于癌症患者的实例很多,本节课可以提前让学生通过收集调查资料来获得癌症的感性资料,并通过致癌因子的学习,联系现实生活讨论如何防治癌症,如何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有能力对身边所发生的事情进行调查了解,故课前可让他们先做家族癌症发病情况调查,搜集材料。另外,高一正是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间,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对他们一生都会有很好的影响。因此学生在学完本节内容之后,教师可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从实际行动上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常见的致癌因子 2?能力目标: (1)学会观察,分析比较,总结归纳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学会调查,收集现实资料 (3)灵活运用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 3?情感目标: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致癌因子 2?教学难点:原癌细胞和抑癌细胞的概念理解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资料搜集法(课前先让学生调查搜集有关家族癌症发病情况的资料)色扮演法 ,角(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两个概念较抽象,通过角色扮演加深理解),讨论归纳法六教学媒 体:多媒体教学(用多媒体显示一些教学图片和随堂练习题;若无多媒体,可用挂图代替)

细胞的癌变教案(教学设计)

细胞的癌变 课标分析: 2017年修订出版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中将其涵盖在了“细胞会经历生长、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等生命进程”这一大范畴下,在学业要求中,要求举例说明这一生命现象,并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这些核心素养,力争学生在微观层次上,更深入的理解生命的本质,有助于科学自然观的形成。 教材分析: 《细胞的癌变》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模块中第六章第四节的内容。本章的思路是从微观的角度让学生了解细胞的完整生命历程,同时了解细胞的癌变是细胞生命历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癌症既是生物学热点,又是医学界与社会的热点,因此,在承接本章前三节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社会现状,是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范例。 学情分析: 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关注社会,对生活充满热爱,网络信息的发达和周围人的患病使他们对癌症这话题很熟悉,也许认知程度存在个体差异,但无例外,他们对这个话题允满了恐惧也充满了疑问,这为授课奠定了情感基础。学生在学习“细胞的癌变”这一节之前,学习了细胞完整的生命历程——“细胞增殖”,“细胞分化”,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另外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人生阅历,对问题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在知识方面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细胞学知识,但还不能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不能将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因此借助这节课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交流和表达能力、综合和整合能力,并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等生物核心素养,以使其更好生活。 教学目标: 1)$ 2)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老师讲解、小组讨论,能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癌 因子,以及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关系。 3)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对例子的分析,能归纳说出自己的理解,培养理解能力以及提取信息能 力。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体会到内因和外因对生命进程的影响,能多关 注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性问题,和人类健康问题,从而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致癌因子。 难点: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6章《细胞的癌变》知识梳理

第4节细胞的癌变 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 3.搜集恶性肿瘤防治方面的资料 一、癌细胞及其主要特征 1.癌细胞的概念 有的细胞受到__________的作用,细胞中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__________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__________。 (2)癌细胞的__________发生了显著变化。 (3)癌细胞的______发生了变化,由于细胞膜上的________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________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__________。 思考:癌细胞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二、致癌因子 1.物理致癌因子 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如紫外线、__________等。 2.化学致癌因子 化学致癌因子有数千种之多,无机物如石棉、砷化合物等;有机物如黄曲霉素、________等。 3.病毒致癌因子 病毒致癌因子是指能使细胞发生癌变的病毒,如R OUS肉瘤病毒。 三、致癌机理 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与癌有关的基因:__________和__________。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______。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______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______,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思考:为了预防癌症,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癌症的诊断和治疗 在诊断方面,已经有____________观察、CT、核磁共振、癌基因检测等手段;在治疗方面,已经有手术切除、_________、放疗等手段。目前,科学家正在细胞和基因水平上对细胞的癌变进行深入的研究。 答案:一、1.致癌因子遗传物质恶性增殖 2.(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3)表面糖蛋白黏着性分散和转移 思考 提示: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并且由于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癌细胞易分散和转移。 二、1.X射线 2.亚硝胺 三、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增殖DNA 突变 思考 提示:尽量避免与致癌因子接触,食用含抗癌物质的食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心胸要开阔,善于与别人交流,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 四、病理切片的显微化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