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家具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浙江省家具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浙江省家具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浙江省家具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浙江省家具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前言

对“竞争力”进行系统的研究始于1980年,在达沃斯举办的欧洲经济论坛年会结束后参会者将国际竞争力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开始进行研究,并与1986年发表了首份国际竞争力报告。从此,竞争力逐渐被国家政府和企业界所重视,竞争力理沦也逐渐在经济领域被广泛使用,并延伸出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区域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等一系列相关概念。

一、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概念

产业国际竞争力是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概念,目前对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很多,但没有能够完全的定论何为产业国际竞争力。

1985年,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WEF)就首次提出了产业为国际竞争力的概念,认为国际竞争力是“一国企业能够提供比国内外竞争对手更优质量和更低成本的产品与服务的能力”。

1991年,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IMD)和世界经济论坛将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定义为“在世界范围内一国企业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与服务的能力,其价格和非价格特性比国内外竞争对手更具有市场吸引力”[1]。

1994年,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和世界经济论坛修改了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和评价准则,认为“国际竞争力是指一国或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2]。

1996年,世界经济论坛将国际竞争力定义为“一国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持续高速增长的能力”。

2003年,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认为,国际竞争力是“一国创造与保持一个能够使企业持续产出更多价值、人民拥有更多财富的环境的能力”[3]。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把国际竞争力定义为“一国能够在自由公正的市场条件下生产产品和服务,而这些产品和服务既能达到国际市场的检验标准,又能使该国人民的实际收入保持不变并有所提高的能力”[4]。

美国竞争力政策委员会对国际竞争力的定义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相似,认为“国际竞争力是指一国既能提供满足国际市场检验标准的产品和、服务,又能长期持续地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能力”[5]。

张勇军(2006)指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指在不存在贸易障碍的自由贸易条件下,一国企业以相对于他国企业更高的生产力向国际市场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的能力。所谓企业,是指通过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以获得盈利的经济组织[6]。

二、产业竞争力相关理论

国外有关产业竞争力相关理论的文献较多,比较具代表性的有要素禀赋理论,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理论,IMD国际竞争力理论和核心竞争力理论。

(一)要素禀赋理论

根据克鲁格曼的理论,产业间贸易的发生取决于两国要素禀赋的差异,而产业内贸易则是完全由规模经济引起的[7]。两国间要素禀赋差异越小,那么贸易应主要由规模经济引起,贸易形式应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反之,两国的差异性越大,产业间贸易就会越显著。在他看来,产业内贸易取决于产品生产中存在着取之不尽的规模经济,他利用张伯伦垄断竞争模型,证明每个“产业”都由许多企业组成,所有企业都生产不同质的产品,而且平均成本曲线都向下倾斜。由于不同国家的企业生产不同的产品,因此,在同一产业内必然会出现双向的国际贸易。阻碍这些国家在本国生产多样化产品的原因是产品生产中存在着固定成本。于是,规模经济成为产业内贸易的根本原因。

(二)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1990年发表了《国家竞争优势》一书,提出了许多关于国家竞争优势方面的新理论。主要有钻石理论、竞争优势理论、产业群优势理论、国家竞争优势发展四个阶段理论等。

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就是企业、行业的竞争优势,而构成该国企业竞争环境的基本因素主要有四项。它们是:A)要素条件;B)国内需求条件;C)是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关联度;D)是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程度。此外,一国的机遇和政府的作用,对形成该国的国际竞争地位也起辅助作用。这六个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加强,构成了一个动态的激励创新的竞争环境,从而产生一些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明星产业[8]。

三、产业国际贸易竞争力研究方法综述

(三)IMD国际竞争力理论

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认为,国际竞争力是指一国提供能够创造增加值和积累国民财富的环境的能力。这一竞争力环境,既是一国传统、历史和价值体系变迁的结果,也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物。在塑造国际竞争力环境中,存在着4种力量,即吸引力(attractiveness)与扩张力(aggressiveness)、本士化(proximity)与全球性(globality)、资产(assets)与过程(processes)、个人冒险精神(risk taking)与社会凝聚力(social cohesiveness)。一国只有主动把握与平衡这4种力量,才能推动国际竞争力的发展[9]。

(四)核心竞争力理论

企业竞争力理论是国际竞争力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企业内部寻找国际竞争力的来源。企业竞争力其中,颇具影响的是核心竞争力理论。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1990)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指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含于企业内部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长期在竞争环境中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他们认为,建立“核心竞争力”是公司长期竞争优势的来源,“从短期来看,公司竞争力取决于当前产品的价格和性能比。但从长期来看,竞争力取决于能比竞争对手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建立可以应用于无法预知的未来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的能力”[10]。

三、家具产业国际贸易竞争力研究方法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于评价产业国际贸易竞争力的研究方法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一)Granger因果分析

Granger因果分析是由Wiener提出来的,后来该定义被Granger引入经济领域而被称为Wiener-Granger因果关系,简称为Granger因果关系。该定义基于所考察的两时间序列之间的可预测关系,对于确定两时间序列的领先—滞后关系有重要意义。

因果关系的定义:令F(X t∣I*)为给定某信息集I*的条件概率分布,在确

定的滞后长度Lx,Ly下,如果F(X t∣I t-1)= F(X t∣(I t-1-Y Ly

t-L)),t=1,2,3,K。那么

{Y t}{X t}的Granger因。其中I t-1≡(X Lx

t-L x, Y

Ly

t-L y)是由长度为L x的X t滞后向量

和长度为Ly的Yt的滞后向量所组成的两变量信息集。即X Lx

t-L x, ≡(X t-L x,

X

t -L

x+1

,K,X

t-1

)及Y

Lx

t-L x, ≡(Y t-L x,Y t-L x+1,K,Y t-1)。反之,如果Y t的滞后值

对于X

t 的当前和将来值有预测能力,那么时间序列{Y

t

}是时间序列的

{X

t

}Granger因[11]。

(二)CMS模型

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onstant Market Share,CMS)是研究贸易波动因素的主要方法,它最初由Tyszynski(1951)提出,后由Leamer、Stem、Jepma和Milana 多次修改完善,成为研究贸易波动和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模型之一。该模型在学术界已被广泛采用,相关研究中。CMS模型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用来分析出口贸易波动;二是用来分析出口竞争力。

在多数研究中,CMS模型只做了一阶分解,可解释程度不高,帅传敏、程国强、张金隆(2003)在对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中,将CMS模型进行了二阶分解,增强了模型的解释力[12]。

(三)荷兰格林根大学的ICOP方法

ICOP(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Output and Productivity)分析法是国际上公认的一种针对特定产业——工业的竞争能力评价方法,通过对一个特定地区与其他地区在工业产品相对价格水平、分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及全要素生产率等方面进行比较来揭示该地区工业与国内外其他地区工业的差距。此方法主要根据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按同一分类指标体系标准化得到可比数据,计算出竞争力研究的一些主要参数。

(四)整体国家竞争力分析模型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和瑞士日内瓦世界经济论坛WEF(1998)把国际竞争力指标分为290项,用以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整体可持续发展的

综合竞争能力。具体说来。国际竞争力包括八大要素。即国家经济实力、国际化、政府管理、金融体系、基础设施、企业管理、科学技术及国民素质。(五)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竞争力分析模型

人大竞争力与评价研究中心以IMD和WEF的模型为基础,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发展与创新,形成自己的理论观点和分析模型。他们认为,国家竞争力要素应分为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三个层次,即同家竞争力不仅仅要发挥现有经济实力,更要追求建立合理的经济运行系统。还必须考虑实现综合经济实力的社会经济环境条件以及综合实力长期持续发展的内在成长能力[13]。

(六)魏后凯的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

魏后凯(2009)从市场影响力、资源配置力、产业增长力、结构转换能力和企业创新能力五个方面评价产业竞争力。他认为,区域产业竞争力决定于单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其群体优势,并主要体现在这五个方面的能力上[14]。

从以上分析模型可以看出,IMD及竞争力分析模型主要从国家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相互关系出发研究问题。其中IMD分析模型的指标体系比较粗略、针对性不强,其分析结果对具体产业的竞争力没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产业竞争力的实质是产业的比较生产力。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其核心竞争力应该提升到产业层次来研究。波特分析模型的核心是产业竞争力,他们认为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就是国家竞争力的提升不适于特定产业综合竞争力状况的对比分析。

鉴于CMS模型具有出口增长效应分解的优良特点,可使用该模型对浙江木质家具的出口贸易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分析,测量贸易结构变动、竞争力变化等因素,分析贸易增长变动的原因并对之进行国际间比较分析。

四、家具产业国际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通过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发现,家具产业存在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家具生产企业缺乏规模经济效益

金毓(2009)指出我国家具生产企业有5万多家,其中90%属于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大部分年产值仅为几百万元、几千万元左右。美国最大的家具制造企业年产值达27亿美元,宜家家具年销售额达到94亿美元。相比之下,我国家具企业的规模优势缺乏,行业进入门槛低,小企业盲目发展、重复建设、硬

件设施落后、出口无序竞争、相互压价现象严重[15]。

陈鸿雁(2010)提出由于国内的家具企业多为民营的中小型企业,相对来说成立资本有限,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资金周转不灵的现象;另外,中小企业在银行贷款和企业融资过程中,信誉和担保方面难以满足程序要求,在申请贷款和融资方面也存在诸多的困难[16]。

(二)产品附加值低,自主品牌缺乏,缺少技术创新

顾定贤(2001)指出我国家具在产品设计、木材干燥、加工精度和表面装饰等方面与国外差距很大。没有规范的设计图纸和严格的工艺规程,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大,生产率低,成本高,零部件加工达不到互换性和标准化要求。加之部分企业以降低产品质量为代价来降低价格,实行低价竞争,给家具出口带来负面影响。

莫红梅(2009)提出我国家具企业不断发展扩大,虽然从生产规模到生产能力都有明显提高,但依靠的足低廉的劳动力优势,产品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极大差距。在高档次、高价位以及高附加值的家具产品领域,占有率太小,所以我国家具虽然年年出口量极大,但其收益却非常有限。另外不注重品牌建设,仅能满足普通消费水平,很难进入高档的家具卖场,附加价值不高,利润水平低。

(三)贸易壁垒问题

金毓(2009)指出随着发达国家环保理念的发展和普及,消费者不仅关心产品的使用是否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而且还关心产品生产和使用过程是否对环境友好。为了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发达国家更倾向于使用绿色贸易壁垒来提高对进口家具的技术要求。环境保护成为影响家具出口的主要因素,技术标准和森林认证(FSC)是发达国家最常用的手段。

蔡珍贵、戴静、严辉(2007)通过2004年至2007年的数据分析。2004年12月23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宣布了对中国木质卧室家具的终裁。100多家应诉中国企业被征收8.64%的加权平均税率,未应诉的企业则被强制执行198.98%的惩罚性税率。2006年1 1月22日美国又公布了56家中国木质卧室家具企业参加反倾销复审。在2006年美国商务部对我木质卧室家具案进行的第一次年度复审中,9家企业得到1.24%~216.01%不等的分别税率,38家企业获得了62.94%的加权平均税率,没有应诉的企业均适用216.01%的全国统一惩罚性税率,2007年3月7日,美国商务部开始对我国木质卧室家具进行第二次反倾

销行政复审调查。应申诉方的要求,本次调查公告共列出196家中国涉案企业,较第一次复审多出88家企业[17]。

五、家具产业国际贸易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综述

我国众多学者也就具体地区具体情况作出过相关研究,研究提升家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并就提出相应的对策。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一是优化整合,走集团化、专业化协作道路;二是提升设计水平,促进企业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三是通过市场调研,积极开辟新市场;四是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业,帮助企业获得更多信息。

(一)优化整合,走集团化、专业化协作道路

王强(2008)提出企业应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增加商品附加值,实现优胜劣汰,扭转我国部分出口商品低价竞争的局面,提高出口的整体效益[18]。

高伟(2010)提出优化产品结构在家具材料上,除了传统的木材之外,各种人造板材、金属、塑料、玻璃和大理石以及陶瓷材料得到了越来越多地应用,使得家具材料的品性、质地、色彩等趋于多样化。我国家具业应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在继续强化木质家具主导出口地位的同时,鼓励其他类型家具出口增长,尤其是金属家具和竹藤制家具[19]。

(二)提升设计水平,促进企业生产高附加值产品

顾定贤(2001)提高设计水平,突出时代感和民族特色。鼓励发展变化多端、拆装简便、机械化加工程度高的人造板家具;以科技为依托,大力发展以天然材料为主,以人类生活、环境变化为导向的新潮家具;加速推进以明清家具为代表的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进程,早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格的新颖家具[20]。

罗明忠(2006)家具是一种丰富的信息载体与文化形态,家具设计作为一种物质生产话动,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断发展。文化是家具的基础,家具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在欧美等国家,家具已经逐渐褪去了生活必须品的色彩,而变成一种生活时尚,对家具的创意和文化内涵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家具设计中,既要根据目标市场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设计家具,更要充分发掘中华文化的奥妙,在家具设计中体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打民族特色,出家具“原创”设计[21]。

享尔(2007)提出必须通过产业整合和科技创新来提高我国木制家具的技术含量。要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和“中国品牌”,要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提高市场附加值,从而使我国木制家具真正立足于世界家具产业之林,并且依靠综合竞争优势,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开拓[22]。

(三)通过市场调研,积极开辟新市场

王强(2008)提出开发多元化市场。企业应以国际市场为导向,调整并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同时也可根据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方向,分析产品结构,积极实行企业多元化发展,寻找新的突破点。在开拓国外市场的同时,也要注重国内市场的培育,加大国内市场开拓力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国外市场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罗明忠(2006)指出要使家具产品行销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必须做好国际市场的调查研究,一方面,必须了解国际家具市场的行情,摸清竞争对手的情况,包括产品式样、营销策略、价位、顾客群以及产品生产技术等;另一方面,要了解目标市场的情况,把握目标市场顾客的消费习惯、消费心理和偏好。然后,瞄准目标市场,扬长避短,制定自身的市场拓展计划,寻找时机,相机抉择。

许增巍、邵飞、苗珊(2010)表示中国家具企业应尽快优化出口市场结构,开发新产品,新客户,积极开拓多元化的海外市场,加大对欧盟、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规避反倾销的贸易壁垒[23]。

(四)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业,帮助企业获得更多信息

莫红梅(2009)表示我国家具行业在生产环节一定要具备创新意识,将民族化特质与国际化设计概念相融合,培养自主品牌。这需要我国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投入更多的资金到产品的设计与研发部门;培养更多的家具产品的设计人员[24]。

金毓(2009)强调增强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行业协会应进行积极的指导和信息通报。行业协会作为一个行业的服务机构,应该为这个行业里的每个会员服务。面对国际市场瞬息万变的情况,行业协会应及时收集资料。了解国际市场家具贸易情况,通知每个会员防患于未然。对于会员遭受进口国的贸易壁垒以及反倾销应及时派遣专业人员对其进行指导,收集资料,积极应对贸易保护措施,控制局面,稳定市场,促使整个行业健康发展。有实力的企业可以相互合作通过连锁店形式,增加产品内销。连锁经营可以把家具的规格、样式、材料等达到统一,从而保证家具的质量,更可以形成自有品牌。浙江家具企业的经营模式落后,浙江企业完全可以借鉴国外的连锁经营模式。

结论

综上所述的文献我们可以发现,研究产业竞争力的主要理论有要素禀赋理论,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理论,IMD国际竞争力理论和核心竞争力理论。从上述文献理论中可以看出产业竞争力的主要研究方法有Granger因果分析、CMS模型、荷兰格林根大学的ICOP方法、整体国家竞争力分析模型、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竞争力分析模型、魏后凯的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并得出以下四个方面的提升策略:一是优化整合,走集团化、专业化协作道路;二是提升设计水平,促进企业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三是通过市场调研,积极开辟新市场;四是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业,帮助企业获得更多信息。而国内外的研究关于单个家具产业的方面较少。本项研究将在CMS模型上作出分析,得出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因素。

参考文献

[1]Ezeala-Harrison Fidelis Theory and Policy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1999

[2]迈克尔·波特.李明轩.邱如美国家竞争优势 2002

[3]迈克尔·波特.陈小悦竞争战略--分析产业和竞争者的技巧 1997

[4]Prahalad C K. Hamel Gary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1999

[5]Snyder Amy. Ebeling William H Targeting a company's real core competence 1992

[6]张勇军.中国汽车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06

[7]保罗·克鲁格曼.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M].黄胜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3l一38)

[8]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第一版)[M].华夏出版社,2002(1)

[9]王勤.当代国际竞争力理论与评价体系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6(6)

[10]Prahalad,C.K.and Hamel,Gary.1999,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i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66.

[11]Jensen, Michael C., Murphy, Kevin J. Performance Pay and Top-Management

Incentives [J].

[12]周力,应瑞瑶,江艳.我国葡萄酒进口贸易波动研究——基于CMS模型的因素分解[J].农业技术经济,2008(2)

[13]张艳.产业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及其模型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15)

[14]魏后凯,吴利学.中国区域工业竞争力评价[J].中国工业经济,2002(11)

[15]金毓.浙江家具出口现状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5)

[16]陈鸿雁.论我国家具出口企业的困境及应对策略论我国家具出口企业的困境及应对策略[J].中国商贸,(14)

[17]蔡珍贵,戴静,严辉.具出口应对国际反倾销对策的探讨[J].集团经济研究,2007 (28)

[18]王强.出口退税政策对中国家具出口的影响[D]上海:上海大学,2008

[19]高伟.金融危机下我国家具出口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0 (15)

[20]顾定贤.浙江省家具出口现状和前景展望[J].浙江统计,2001(9)

[21]罗明忠.广东家具出口的制约因素及其突破[J] 林业经济问题,2006(2)

[22]享尔.木制家具出口呼唤“中国品牌”[J]国际木业,2007(3)

[23]许增巍、邵飞、苗珊.中国木质家具出口动因分析及对策建议[J] 林业经济问题,2010(1)

[24]莫红梅.金融危机下我国家具出口问题分析[J]企业家天地,2009(10)

企业竞争优势的文献综述

关于家电行业竞争优势研究的文献综述竞争优势是竞争性市场中企业绩效的核心。然而经过几十年蓬勃 的扩张和繁荣,很多企业在追求疯狂的增长和多元化经营的过程当中, 将竞争优势抛诸脑后。今天竞争优势的重要性前所未有。尤其对于家电 行业,激烈的竞争使得利润空间日趋狭小,开发、维持、创新、拥有自己的持久性竞争优势显得尤为重要。 1、关于竞争优势的研究 迈克尔.波特在《竞争战略》(1985)一书中对竞争优势有如下定义: 竞争优势就其根本而言,来源于一个企业能够为其买主提供的价值,这个价值高于企业为之付出的成本.相对于对手而言,卓越的价值在于为顾客提供等同效用但价格低廉的商品,或者为顾客提供某种独特的效用而顾客愿意为之付出高昂价格的商品。 蓝海林等(2005)认为: 所谓企业竞争优势一般是指当两个企业处在同一市场中,面对类似顾客与市场,其中一个企业能够赢得更高的现实或潜在的利润或市场占有率时,这个企业就拥有某种竞争优势。换句话说,所谓企业竞争优势是指一个企业超越其竞争对手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助于实现企业的主要目标———盈利与市场占有率的提高. 邹国庆(2003)指: 竞争优势是指企业在特定的市场、特定的阶段、特定的地域,在为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所具有的超越主要竞争对手、获得超过行业平均利润的能力或潜能。这种竞争优势是企业在与同行业企业的竞争中所表现出的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一种比较优势或绝对优势,拥有这种优势,该企业可以获得高于该行业平均收益或超额利润。 竞争优势一旦形成,就会处于模仿者和革新者的强烈破坏和冲击之下。竞争对手或者凭借模仿或者凭借创新,对获取竞争优势的企业提出挑战,而这种挑战能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竞争优势消亡的速度。竞争过程实际上就是竞争对手对优势企业的能力进行模仿的过程。企业的某种竞争优势本身的发展一般都会经历三个连续的阶段,即产生、延续、衰退。当竞争优势发展时,收益增长;当优势保持时,收益保持不变;最终竞争优势因为模仿者、和革新者的侵蚀而衰退。 总的来讲,竞争优势可以被定义为某个企业相对于另外的企业在某种层面上的不对称性或差距,这种差距使得该企业能够比对手更好地为顾客提供服务,从而使企业处于领先地位。

浙江茶叶出口国际竞争力的现

青岛农业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浙江茶叶出口国际竞争力的现 状、影响因素和对策 姓名: 7673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 2010级4班 学号: 20105736 指导教师:陈晓明 二O一四年六月十日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I 前言.. (1) 一、浙江茶叶出口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2) (一)浙江茶叶出口的现状 (2) 1.浙江茶叶出口的金额现状 (2) 2.浙江茶叶出口的数量现状 (3) 3.浙江茶叶出口的价格现状 (4) 4.浙江茶叶出口的国别现状 (4) (二)浙江茶叶出口国际竞争力比较 (5) 1.浙江茶叶国际市场占有率(MPR)比较 (7) 2.浙江茶叶出口贡献率比较 (8) 3.浙江茶叶净出口指数(NE)比较 (9) 4.浙江茶叶贸易竞争力指数(TC)比较 (10) 5.浙江茶叶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比较 (11) 6.浙江茶叶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比较 (12) 二、影响浙江茶叶出口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13) (一)优势因素 (13) 1.人力优势 (13) 2.自然优势 (13) 3.位置优势 (14) 4.历史优势 (14) (二)劣势因素 (14) 1.绿色壁垒加深 (14) 2.出口市场单一 (14)

3. 国际品牌缺失 (14) 4.市场无序竞争 (15) 三、提高浙江茶叶出口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15) (一)加强茶叶监测体系建设 (15) (二)执行法治化管理 (15) (三)加强品牌建设 (15) (四)发挥茶叶行业协会作用 (15) (五)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15)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文献综述范文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基于地域文化的上海城市公园休闲空间 设计研究——以徐家汇公园为例 学院: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旅游管理 姓名:王玉__ 学号:090760211 指导教师:潘文焰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十一日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休闲时间明显增加,这对原有城市公共空间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面临的人们闲暇的需求与设施的供给矛盾日益突出,游憩场地的数量不足和休闲空间质量不高比较明显。如何在有限的城市公园范围内创造出与需求相适应、高质量的城市休闲空间环境是景观设计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城市公园是城市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承载城市文化、文明的重要场所。城市公园作为一种具有长久生命力的文化载体,是表达地域文化的重要场所。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植根于地域文化的公园设计概念是十分必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植根于城市文化的沃土中,公园才可能具有“此区别于彼”的独特面貌;只有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城市景观才会有生命力。但是面对全球化的冲击,一些城市公园盲目追求“现代化”、“国际化”,相继出现了一批缺乏本国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公园。地域文化特色的缺失使城市公园失去了持久的生命力。 关键词:城市公园,地域文化,休闲,公共空间,设计表达

城市公园的研究及现状 1.1.城市公园的研究及现状 1.1国外的相关研究 公园规划的内容早已包含在了最早的现代城市规划之中,最早的公园规划案例要数英国利物浦的博肯海德公园和法国的奥斯曼改造计划。从那时起,人们已经认识到城市公园有着改善城市卫生、健康环境、美化城市、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地产升值等多个方面的作用。随着城市规划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人”休闲权益,而关于城市公园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20世纪70、80年代,西方研究公园与休闲、公园设计的代表人物——阿尔伯特J·拉特利奇出版了一系列有关公园与休闲和公园设计方面的著作,其中《大众行为和公园设计》一书在1990年被翻译成中文,对我国公园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该书从行为学的角度,认为人的行为习惯是城市公园设计中最核心的要素,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评价标准、观察与调查方法以及规划程序。 此外,Alexander Adrew von Kursell、Sassan Seyed Kalal、Anne Farrell Peterson、Dana H.Taplin等人也从不同角度出发,通过一系列的案例,研究了城市公园再造的因素、政治和社会机制对城市公园分布和城市景观塑造的影响、城市公园的景观价值、公园在城市和社区生活中的角色、不同阶层居民对公园的使用要求、公园在设计过程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等。对于城市公园的上述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多为问卷调查、访谈法、现场观察等。 1.2国内的相关研究 我国关于城市公园的研究出现在1979年以后,研究的内容包括城市公园发展、功能分析、景观设计、规划设计、生态研究、休闲游憩行为研究、公园容量研究等多个方面。国内关于城市公园的研究方法与国外类似,也多采用案例分析法,国内研究城市公园的学者们大都从研究单个或多个公园入手,进而总结出普遍经验。总结国外研究经验并因地制宜运用到国内城市公园中也是学者们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目前针对公园系统的研究主要有:石金莲等(2005)运用POE(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的研究方法,以北京玉渊潭公园为研究对象,得到了POE评价分析

国际贸易理论综述

国际贸易理论综述 贸易经济2班苗淑恺国际经济学是在人类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人们对跨国经济活动不断总结的成果,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国家的产生和剩余产品的存在,就产生了国际贸易。对于国际贸易纯理论的研究,包括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以市场的完全竞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流动为前提,在排除政府和其他人为干预以及货币因素的情况下,研究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利益的分配﹑贸易格局的确定,以及贸易模式安排等问题,其基本内容是纯理论探讨,理论的机轴应该说是静态比较利益和动态比较利益,以及它的发展。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以规模经济的存在,尤其是以市场不完全竞争为条件,考察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而国际贸易的当代理论则以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以规模经济的存在为出发点,考虑到科技进步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与作用,从新要素对于国际贸易的作用﹑从需求的特点以及规模收益等方面对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和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进行了讨论,同时也研究了国际贸易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作用与影响。 重商主义是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时期的,属于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资产阶级的最早的经济思想,代表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它产生于15世纪,盛行于16世纪和17世纪上半叶,从17世纪下半叶开始变日渐衰落。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其对外贸易学说也相应地分为早期重商主义学说和晚期重商主义学说。早期的重商主义从16世纪到17世纪,晚期则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在英国是约翰?海尔斯和威廉?斯塔福德,在他们的主要著作《英吉利王国公共福利对话集》述说了保持和增加英国货币,积累货币财富的积

关于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的文献综述

关于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的文献综述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跨国公司可谓是当今世界的重要的经济主体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上遇到了诸多问题,其中之一便是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瓶颈问题大大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文将对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的方式、影响以及我国应有之对策进行综述。 关键词:跨国公司,技术控制,文献综述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正处于蓬勃发展之时,急需引进国外大量的人才、管理和技术。对于跨国公司来说,技术优势是其获得垄断地位或竞争优势的关键,为保持其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他们会采取相应的手段进行技术垄断控制与控制,防止技术的过度扩散,充分发挥其垄断优势获取高额回报。不可否认,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忽视跨国公司对华的技术控制所带来的长久的恶劣影响。 一、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的手段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的手段可以体现在技术转让、专利战略、设立研发中心这三个方面。 技术转让方面,跨国公司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1、由母公司向国外子公司进行技术转让;2、公司通过技术许可贸易向外转让技术;3、公司向合资经营企业转让技术。 在专利方面,目前跨国公司掌握了世界上80%左右的专利权,基本上垄断了国际技术贸易;在发达国家,大约有90%的生产技术和75%的技术贸易被这些国家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所控制。2004 年王新华在《跨国公司专利战略分析与应对策略构建》中认为, 跨国公司专利战略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依托自身或联盟资源优势进行大规模技术创新, 获取尽可能多的基本专利; (2) 以知识产权国际化为背景、控制和转让相结合,进行专利经营; (3) 专利战略与经营战略相互配合, 为公司市场战略目标服务; (4) 技术标准与专利相结合, 保持垄断性优势。 研发中心的设立近年来呈现出两个特点——数量的急剧上升与行业分布相对集中。据国家商务部统计数据,截止到2004年6月,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研发中心到2004年底达到700多家,而2003年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数才400多家,2004年1-9月就新增研发中心298家,同比增长48.2%。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行业主要集中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如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等行业。

推荐-浙江纺织业出口竞争力分析文献综述 精品

题目:浙江纺织业出口竞争力分析 一、引言 纺织业的出口竞争力,可以归属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范畴。对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国外开展的比较早,国内对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最早设计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它认为比较优势即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决定着一国或地区的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而其后的竞争优势理论认为,有利的条件不一定能使一国或地区的某产业形成国际竞争力,相反,一定程度的不利条件往往成为刺激一国特定产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出口竞争力的来源和概念 (一)出口竞争力来源 目前竞争优势可以分为产品,产业,企业,国家四个层次,竞争力也分为产品,产业,企业,国家四个层次。其中产业的出口竞争力是属于国际竞争力的范畴的,本文通过研究国际竞争力来分析出口竞争力。[1] 长期以来,人们就试图解释在国际贸易形式中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来源问题,其中比较优势学说是一个经典理论. 世界经济论坛和洛桑国际管理来法学院的观点是,目前关于国际竞争力研究方面公认的和比较权威的观点。[2]国际竞争力的概念不能说已经很完整,很精确,但是也为我们理解国际竞争力的含义提供很大的帮助,对于国际竞争力理论的理解, 1、出口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具有的某种能力。 2、出口竞争力的概念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国家(或地区)、行业、企业和产品。[3] 3、出口竞争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能只用本国的经济增长和出口额的增长速度来衡量,因为整个世界的经济都在发展。[4] 4、出口竞争力也不仅仅是由产品的价格和生产能力所确定的。[5] (二)出口竞争力概念

出口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技术水平、产业结构、生产率等综合国力的体现,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可推断出口竞争力的概念为:出口竞争力是指在现有的宏观环境和产业发展水平上,在国外市场上以较低的产业(服务)成本和与众不同的产品(服务)特性来取得最佳市场份额和利润的能力。[6]出口竞争力所要研究的主演问题就是一国商品或劳务如何发挥优势在国外市场立足并占领国外市场。[7]综上所诉,本文认为,所谓出口竞争力也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或企业在各种环境中从事经济或政治等等能力。 三、国外对于产业出口竞争力的研究 (一)国外对于产业出口竞争力的理论回顾 1、来自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解释 比较优势理论:按照李嘉图[8]比较优势理论来说,各国应该致力于生产比较优势的产品,在国际交换中取其相对劣势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使用本国相对稀缺的要素生产的产品。竞争优势理论:一国的某个产业能够兴旺发达的根本原因就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的创新机制和高生产效率。 从著名的产业竞争力研究专家波特[9]教授所著中可以看出:一国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力大致可以四阶段: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财富驱动阶段,前三个阶段是产业国际竞争力增长时期,第四个阶段则是下降时期。 [10] 哈佛商学院的米歇尔波特(1990) 在《国家竞争优势》中则提出国家内部竞争环境是由四大因素形成,他们可以促进或阻碍国家竞争优势的形成,其中由要素禀赋、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公司的策略结构和竞争构成,而且特别强调了政府行为对四大因素的影响,提出政府应完善和维护市场竞争规则建立相关制度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构成竞争优势理论基础。引入国内后曾在我国掀起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讨论热潮。发展成为延续至今的现代竞争理论。其观点认为,任何国家的产业出口竞争力都是由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两方面因素所决定。传统的比较优势强调各国比较成本和资源禀赋的状况,比较优势最终归结为价格竞争,而竞争优势更强调非价格竞争和创新竞争。比较优势的实

浙江茶叶出现状分析及对策

浙江茶叶出口现状分析及对策 内容摘要 浙江是传统的产茶大省,也是出口大省。浙江茶叶在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出口量等方面一直位于全国前列,在我国的茶叶出口市场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茶叶市场的开放,国际竞争愈加激烈,浙江茶叶出口在曲折中发展。本文从浙江茶叶出口现状入手,通过对浙江茶叶2005年以后的出口量、出口金额、出口质量、出口茶类结构和出口市场的分析,了解了2005至2009年浙江茶叶贸易的状况。同时总结了影响浙江茶叶出口的原因:从国内方面看,生产成本提高,质量卫生差,出口企业自身问题和品牌问题是阻碍浙江茶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从国际上看,绿色壁垒严重阻碍了茶叶的出口贸易。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一个结论:质量是提高茶叶出口量和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该:构建茶叶的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加强茶叶基地建设,推进茶叶产后处理加工,开发新品;建立质量安全体系;实施市场多元化,产品品牌化,经营规模化战略;加强行业与行业,行业与部门的协作,注重创新。 关键字:浙江省茶叶出口现状绿色壁垒对策

ABSTRACT Zhejiang is a traditional tea-producing province as well as a large tea-exporting province. Ranking in our country’s top place in tea gardening areas, outputs, exports and so on, it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export of tea market in China. With the opening of tea market and increasing intens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Zhejiang’s tea export develops tortuously. By means of studying the situation of Zhejiang’s tea export, this paper analyzes Zhejiang’s tea export quantity, export quotation, export quality, export structure and export market after the year of 2005 so as to catch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Zhejiang’s tea trade from 2005 to 2009. Meanwhile, this paper summarizes some reasons influencing Zhejiang’s tea export. On the one hand, from domestic aspect, the high producing costs, poor sanitation quality and export enterprises’own problems as well as the brand matter are main reasons to block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Zhejiang’s tea trade. On the other hand, from international aspect, green barriers seriously hinder the tea expor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se factors, we can draw a conclusion: Quality is the key to increase the amount of tea export and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ence. Therefor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service system urgently need to be built; tea base construction need to be strengthened, tea postpartum process to be promoted and new products to be developed. What’s more, quality security system should be set up to realize market diversification, products branding, and the strategy of systematical operation. Moreover, both ties connecting among industries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industries and departments need to be strengthened and innovation to be focused on. KEYWORDS:Zhejiang province, tea export, status quo, The green barriers, countermeasures

国际贸易理论综述

一、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贸易如此重要,对国际贸易的研究也就成为必然。最早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即在西方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对国际贸易的研究就已出现。当时的主要理论为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主要研究对外贸易怎样能够为一国带来财富,而所谓财富,则完全由金银货币来衡量。在他们看来,国内市场上的贸易是有一部分人支付货币给另一部分人,从而使一部分人获利,另一部分人受损。国内贸易的结果只是社会财富在国内不同集团之间的再分配,整个社会财富的总量并没有增加。而对外贸易可以使一国从国外获得金银货币从而使国家致富。因此,重商主义对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进行贸易,具体来说,怎样通过鼓励商品输出、限制商品进口以增加货币的流入从而增加社会财富。 对怎样能够做到多输出少进口,晚期的重商主义与早期的观点有所不同。早期重商主义强调绝对的贸易出超,主张控制商品进口和货币外流。晚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期到17世纪末)则从长远的观点看,认为在一定时期内的外贸入超是允许的,只要最终的贸易结果能保证出超,保证货币最终流回国内就可以。但无论早期还是晚期,重商主义都主张限制进口,对贸易的研究是很有局限的。 18世纪末叶,重商主义的贸易观念受到古典经济学派的挑战,并被自由贸易的思想取代。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基本经济思想是“自由放任”,这一原则也被用于国际贸易理论。在其着名的《国富论》中,斯密从个人之间的交换推论到国家之间的交换。他认为,既然每个人只生产自己擅长生产的东西,然后用来交换别人擅长生产的东西比自己什么都生产合算,那么各国间的分工和交换也应该是同样合算的。因此,他认为无论出口还是进口,一国都能获得利益。古典经济学的另一名主要代表大卫.李嘉图(David Richardo)在《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一书中也对自由贸易的好处作了说明。 从古典经济学开始,对国际贸易的研究就不再局限于怎样进行贸易,而开始对贸易产生的原因与结果以及与之相应的政策进行分析。从古典的斯密、李嘉图,到20世纪的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俄林(Bertil Ohlin),到当代的里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巴格瓦蒂(Jagdish Bhagwati)、琼斯(Renold Jones)、克鲁格曼(Paul Krugman)等,许多经济学家从各种角度,在各个方面对国际贸易的理论与政策进行分析论证。方法越来越精细,手段越来越严密,国际贸易理论成为经济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并得到不断发展。 二、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框架 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其基础是微观经济学。可以说,国际贸易理论是开放条件下的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范围不仅包括商品和服务的国际流动,也包括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和技术知识的国际传递。生产要素和技术知识一方面作为某种特殊商品有其本身的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作为要素投入对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起着重要

【重磅】文献综述3000字

文献综述 ——成都沁和布业有限公司融资租赁问题及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推动力量,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融资困难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创业和持续发展。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难题。融资租赁作为一种以融资为主线,融资和融物相结合,兼顾金融与贸易的新型金融模式,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推动中小企业广泛使用融资租赁,能够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促进小企业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从而取得更好的发展。 一、国外研究现状 1952年美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融资租赁公司,开创了现代租赁的先河。20世纪70年代末融资租赁业开始高速成长,自此,租赁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继信贷之后的第二大企业融资渠道。美国在融资租赁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整体研究状况和发展规律如下: 第一,国际融资租赁正在受到亲睐:当前,美国融资租赁业有一种向国际融资租赁业发展的趋势,特别是随着资本和商品的输出,发达的融资租赁也步入国际技术贸易领域,并不断扩大,在其金融租赁总额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第二,融资租赁持续高速发展并且租赁服务趋于全面:(1)融资租赁方式多样,直接融资租赁,杠杆融资租赁等;(2)出租物几乎无所不包,从单一设备到整个机器工厂,甚至某个细小零件;(3)服务对象形形色色。 第三,多元化的融资租赁经营被普遍采纳:美国企业在开创多元化经营方式时几乎都考虑到了融资租赁业务。与此同时,融资租赁企业的大批涌现,加剧了融资租赁市场竞争,迫使原有融资租赁企业向其他领域渗透,以保持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二、国内研

中外文学比较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doczj.com/doc/111285599.html, 中外文学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外文学比较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论外国文学研究与中外文学比较的关系. 《安康学院学报》.2014年6期.朱云. [2].19492000中外文学比较史. 《江苏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7年6期. [8].湖南外国文学研究三十五年.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6期.吴正锋. [9].苏曼殊的比较文学研究及其特点.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5年4期.袁荻涌. [10].中外文学作品比较中的"文化"问题. 《海外英语(上)》.2015年8期.邱佳. 二、中外文学比较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梦想在泥泞中放飞:自由·自觉·自卑·自毁——老舍与曹禺比较研究. 作者:王俊虎.中国现当代文学兰州大学2008(学位年度) [2].中外网络文学比较分析.被引次数:11 作者:张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陕西师范大学2006(学位年度) [3]“撒种在荆棘”——中国现代文学与基督教文化关系研究. 作者:杨世海.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湖南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 [4].中小学语文中外同题材文本比较教学研究.被引次数:2 作者:李军飒.学科教学(语文)河南大学2011(学位年度) [5].中外“小城”文学的审美特征及叙事模式初探.被引次数:1 作者:王骁勇.中国现当代文学兰州大学2009(学位年度) [6]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和80年代小说研究.被引次数:2 作者:方贤绪.中国现当代文学苏州大学2003(学位年度)

不完全契约及其治理:一个文献综述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总第92期2010年第18期Serial No.92 No.18,2010不完全契约理论在完全契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事后再谈判,认为套牢问题源于关系专用性投资(Goldberg ,1976;Klein-Crawford-Alchian ,1978;Williamson ,1975,1985)。之后,不完全契约理论提出了一个核心问题:信息可观察但不可证实和行动事前不可缔约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假设风险中性的买者和卖者在0期缔约,然后在0期与1期之间同时选择投资水平es 和eb ;在1期他们了解自然状态θ=(v ,c );2期以价格P 交易q ∈[0,1]数量的商品,至此合同结束。博弈时序(如下图): 收稿日期: 2010-03-14作者简介:刘爱东(1950-),女,山东聊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管理会计与公司理财、现代审计理论与方法、技术创新与风险投融资管理、知识产权与国际技术贸易理论研究;谢刚(1977-),男,湖南涟源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新制度经济学、公司金融研究。不完全契约及其治理:一个文献综述 刘爱东,谢刚 (中南大学商学院,长沙410000) 摘要:不完全契约理论强调了现实中契约的不完全性,注重信息可观察但不可证实和行动事前不可缔约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种挽救不完全合同效率的办法。以交易互利性为出发点,从控制权配置、逐步投资、声誉投资和连续时间缔约四个方面回顾了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发展,并讨论了不完全契约理论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不完全契约;控制权配置;逐步投资;声誉;连续时间缔约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0)18-0102-02 不完全契约的博弈时序图 他们从交易获得的效用依赖于买者的价值v 和卖者的生产成本c 。这些效用在缔约时是不确定的,且每一方早期的专用性投资可以影响它。我们假定:v ∈{v L ,v H },其中v L <v H ,且Pr (v H )=e b ,这里买者投资e b 的成本为ψ(e b ), c ∈{c L ,c H },其中c L <c H ,且Pr (c L )=e s ,这里买者投资e s 的成本为φ(e s )。 假定两个投资成本函数是递增的且凸的,它们是沉没成本与事后的交易水平无关。 买者和卖者的事后收益水平分别为:vq-P-ψ(e b )和P-cq-φ(e s )为了简单,假定c H >v H >c L >v L ,如果θ=(v H ,c L ),交易的事后有效率水平为q=1; 否则为0。由于双方被假定是风险中性的,事前效率相当于投资效率;也就是,e s 和e b 一定满足 max e b ,e s {e s e b (v H -c L )-ψ(e b )-φ(e s )} 假定存在一个内解,一阶条件给出一个最优的投资水平e s *和e b *: e *s (v H -c L )=ψ′(e *b )和e * b (v H - c L )=φ′(e *s ) 根据之前的假定,自然状态θ=(v ,c )和投资水平e s 和e b 是不可缔约的,尽管事后θ是可观察的。如果在θ实现和投资水平e s 和e b 沉没之后, 买者和卖者事后签订一份即期合同,均分交易收益,那么在均衡时存在投资不足。在一份即期合同下的投资水平e s 和e b : 12e s s (v H -c L )=ψ′(e s b )和12 e s b (v H - c L )=φ′(e s s )因为自然状态θ事先无法预知和交易成本的存在,双方当事人不可能签订一份充分状态依赖的完全合同。 一、控制权配置 强调控制权合理配置对专用性投资水平影响的是早期的产权理论(GHM 模型),其基本思路是:如果当事人在签约后进行了人力资本或者物质资本的专用性投资,那么他将面临被对方敲竹杠的风险,这会扭曲投资激励而降低总产出。 102——

第一章 国际技术贸易概述

第一章国际技术贸易概述 研究对象:研究技术作为一种商品在国际间转移的全过程。 研究目的:促进我国的技术进出口贸易,促进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重要性:缩小差距;赶超先进。 一﹑技术(technology) (一)技术的概念 1﹑制造一种产品的系统知识; 2﹑采用一种工艺的系统知识; 3﹑设计﹑安装﹑开办﹑维修﹑管理工商企业的系统知识。 (二)技术的特点: 1. 技术是特殊的知识 ﹡科学-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 ﹡技术-改造客观世界的知识 2. 技术是间接的生产力 科学→技术→产品 3. 技术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使用的不灭性 ﹡所有权的垄断性 ﹡价值的时效性 ﹡交易的不彻底性 (三)技术的分类: ⒈按技术的所有权状况分 ﹡公有技术 ﹡私有技术 ⒉按技术的法律状态分 ﹡工业产权技术 ﹡非工业产权技术 ⒊按技术的表现形态分 ﹡软件技术:表现在纸面上和体现在头脑中的技术(活件技术)。 ﹡硬件技术:指机器设备﹑测试仪器等,作为软件技术实施手段的有形物。 ⒋按技术的来源分 ﹡经验性技术 ﹡科学性技术 ⒌按技术在生产中的地位和角色分 ﹡核心技术 ﹡一般技术 ⒍按技术的适用范围分 ﹡专门技术 ﹡通用技术 ⒎按技术的发展程度和预示作用分 ﹡现有技术 ﹡未来技术

二﹑国际技术贸易的基本概念 (一)技术转移:是指技术在不同国家﹑地区﹑不同行业以及企业之间输出与输入的活动过程。 国际技术贸易是指地处不同国家的企业﹑团体或个人之间,依照一般商业条件转让或许可技术的行为。 (二)国际技术转移的分类 ⒈按转移的方向分(Ⅰ) 垂直型技术转移:由技术水平高的国家转移到技术水平低的国家 水平型技术转移:技术水平相同或近似的国家间的技术转让 ⒈按转移的方向分(Ⅱ) 技术出口国技术进口国 基础研究成果①基础研究成果 应用研究成果②应用研究成果 开发研究成果开发研究成果 ①表示水平型技术转移(直线) ②表示垂直型技术转移(斜线) ⒉按技术转移的效果分 A B 简单技术转移:B照搬照套 吸收型技术转移:B创新提高 ⒊按技术转移的途径分 无偿的技术转移 有偿的技术转移 (三)国际技术贸易与国际商品贸易的联系与区别 1. 联系: ①技术贸易促进进出口商品结构向高级化发展。 ②技术贸易加速了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的进程。 2. 区别: ①贸易标的不同 商品贸易标的-有形(所有权发生转移) 技术贸易标的-无形(所有权不发生转移) ②双方当事人关系不同 国际技术贸易:同行 国际商品贸易:非同行 ③政府干预强度不同: 国际技术贸易-普遍存在政府干预 国际货物贸易-较少政府干预

中英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中英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相关理论综述 服务贸易是以服务作为交易标的的一种贸易行为。《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所界定的国际服务贸易是指以过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这四种形式进行的各国间的服务交易。该定义已成为有一定权威性和指导性的定义为各国接受。 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服务部门清单,可以将服务贸易分为12类:商业性服务,销售服务,金融服务,娱乐服务,通讯服务,教育服务,卫生服务,运输服务,建筑服务,环境服务,旅游服务和其他服务。而对于金融服务贸易,国内外并没有确切的定义。本文将对金融服务贸易国外及国内有代表性的研究进行综述。 一、GATS与OECD对金融服务贸易的定义 根据GATS的定义,金融服务贸易是指由一成员国的金融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任何金融性质的服务。它包括两个部分:所有保险和保险相关的服务、银行和其他金融服务(保险除外),其中其他金融服务指证券和金融信息服务。 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对金融服务贸易的定义为由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收入,或者接受付出的支持,包括得到的和付出的直接投资收益(未分配收益和利息);从其他金融投资得到的和付出的收益(得到的和付出的利息和红利);得到的、付出的手续费和佣金。 可见,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对金融服务贸易的界定强调了金融服务贸易交易的提供方,而忽略了金融服务贸易的消费方。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主要是以此换取其他贸易领域的发展,而且金融服务贸易可以促进本国金融业与国际金融业的接轨,从而在国际竞争中促进本国金融业的发展。 二、国外对金融服务贸易相关研究 对于金融服务贸易研究,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有不同的看法。 列为恩(1996)认为,各种金融服务可以实现五种基本功能:方便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易于风险管理;加速资源流动;获取信息,评估企业和配置资本;提供公司法人治理。同时,更多的相关文献表示,金融中介可以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管理成本(戴蒙德1984;威廉森1987)也可以对规模经济产生积极的效应。 莫施里安(Moshirian 1994)认为,金融服务贸易和制造业类似,一些基本要素赋予了

2021年浙江茶叶出口

历来我国就是全球茶叶最大产地,而我省近年来的茶叶出口量一直居全国首位。但随着国际贸易壁垒频增、金融危机外需收缩、灾害性天气等不利因素,浙茶屡屡遭遇出口难题。 7月26日,我省新成立的茶叶外贸预警点发布最新市场信息欧盟在最新文件中对茶叶中农药标准重新作出规定。专家表示,其中取消硫素含量检查的规定,对茶叶出口是个利好消息。 据了解,浙江是在全国第一个成立茶叶外贸预警点的省份。 欧盟取消或放宽三项指标 面对国际市场“绿色壁垒”的盛行,由中国贸促会浙江调解中心、浙江省国际茶叶商会合作,我省成立了全国首个茶叶对外贸易预警点。自5月试运行至今,开展了一系列工作。预警点小组成员中,不但有茶叶出口企业和研究机构、贸促会的对外经贸专家,还有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和外贸法律权威。 预警点领导小组副组长严佳告诉记者,目前小组工作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通过网站、刊物,发布和分析国际茶叶市场信息,帮助企业把握市场、调整出口策略和方向。二是协助企业解决出口贸易中的实际问题,针对可能发生的贸易摩擦,和外方进行交流磋商。” 据预警点7月发布的最新信息,欧盟今年459号公报中,对茶叶中的农药残留标准有了3个最新改变。其中,噻虫啉(Thiacloprid)的MRL标准由.5 mg/kg 变为1 mg/kg;硫素由5 mg/kg变为取消;喹螨醚(Fenazaquin)从.1mg/kg改为1mg/kg。 预警点专家小组名誉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表示,这次硫素含量监测的取消,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是个好消息。 据介绍,在去年5月的伦敦会议上,由于欧盟等规定的硫素残留标准过高,中国和印度代表都提出反对意见。 在我国茶区,普遍应用石灰硫黄合剂作为秋季停采后的一种封园农药,而硫素是其中的成分之一(茶园秋冬季会停止采茶,称为封园期,期间配合农药,可以有效防治茶叶病虫害,令来年茶树生长更好)。石硫合剂是普遍使用的封园杀虫农药,主要成分是石灰、硫黄、水,其中的硫元素经过降解,仍会有部分残留在茶叶中。如今欧盟取消检测硫素,对我国十分有利。 预警点表示,今年9月,美国、加拿大还将召开会议,共同制定一批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新标准,届时他们也将密切关注。 上半年出口喜人,但仍遇西方壁垒

文献综述写作基本要求与范例教学内容

文献综述写作基本要求与范例 1.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 第一,综合性。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时期同一课题的所有主要研究成果的综合概括。因此,要尽可能把所有重要的研究成果搜集到手,并作认真的加工、整理和分析,使各种派别的观点清楚明晰,不要遗漏重要的派别和观点。 第二,描述性。文献综述在对各种派别的观点作介绍时,应该保持这些观点的“原味”,这就要求对被介绍的观点作客观性的描述。因此,撰写文献综述,首先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转述各派别的重要观点;同时,在归纳各种观点时要抓住要点,表述时应简明扼要。 第三,评价性。文献综述不能囿于介绍研究成果,传递学术信息,还要对各种成果进行恰当而中肯的评价,并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文献综述重点在于“述”,要点在于“评”。由于评价的倾向性,通过文献综述,就会引导出对课题今后发展动向或趋势的说明。 2.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献综述

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献综述 1、《WTO与中国对外贸易》 作者:王平、钱雪峰 内容:是从WTO 与中国外贸这一角度出发, 系统完整地阐述了WTO 与中国外贸发展的关系, 首先系统阐述了WTO 的产生极其规则;然后深刻分析了在中国加入WTO 这一新的历史背景下, 中国外贸存在的问题、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及挑战, 指出中国外贸只有摆脱传统条件下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性”, 及时进行政策和战略调整, 更多地参与国际分工和经济贸易对话,才能在新的约束条件下获得健康发展。 2、《当代世界经济与中国对外贸易研究》 作者:顾卫平 内容:在第一篇中首先分析当代世界经济形势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变数与来自国内外各方面的挑战;然后具体分析了美日欧三大经济体与中国经济的战略性关系;并全面分析了石油经济、跨国公司、国际恐怖主义与世界经济及中国经济的关系。在第二篇中,首先讨论中国成为贸易大国之后, 如何成为贸易强国,并真正成为WTO 中负责任、有影响力的贸易强国;然后着重讨论分析和展望了发展中的中美贸易,指出中美未来经贸关系的基本共同点是互利与合作, 以务实态度逐步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不仅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而且对世界和平与发展, 也是一种重要的保证 3、《外贸依存度国际比较与中国外贸的结构性风险分析》 作者:傅钧文 内容:通过比较中国与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及印度、韩国、墨西哥等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名义外贸依存度和对各自前三位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出口依存度,分析指出中国外贸的结构性问题主要有:第一,贸易伙伴集中;第二,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集中;第三,加工贸易产品出口集中;第四,某些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依存度大;第五,石油以及其他资源的进口更趋集中。并指出这种结构性问题带来的风险,最后,提出应对这种风险的对策:第一,要高度重视中国的能源和资源战略;第二,放宽对外投资的渠道,通过产业的海外转移来减轻贸易摩擦的压力;第三,对旨在加工贸易的直接投资应趋利避害;第四,重视降低对特定贸易伙伴和特定进出口商品的依存度,推进市场多元化;第五,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外贸发展;第六,增强企业对于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第七,鼓励企业在出口中培育自身品牌第八,增加 农民收入,扩大内需;第九,与周边国家保持良好的关系等等。 4、《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作者:陈柳钦、张谊浩 内容:在回顾古典经济学的传统贸易理论、现代经济学的新贸易理论和战略贸易理论以及新经济地理 学等理论中关于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和汇总了国内关于中国出口带动经济增长假设的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利用了granger,sims,geweke和hsiao等非因果检验方法,对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进一步考察了多变量因果性检验模型的扩展和检验。最后结论是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包括进口和出口)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反馈关系;中国的经济增长对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在引入外资、政府开支、劳动力投入和能源消耗多种变量后,外贸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双向因果联系反而有所加强。 5、《中国的贸易流量与出口潜力:引力模型的实证》 作者:盛斌、廖明忠 内容:就是试图运用引力模型来解释双边贸易流量问题,并尝试着从总量和产业两个层次上测算中国对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出口潜力,尤其是制造品的出口潜力;进而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