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热处理与表面涂层在工具中的应用

化学热处理与表面涂层在工具中的应用

化学热处理与表面涂层在工具中的应用
化学热处理与表面涂层在工具中的应用

化学热处理与表面涂层在工具中的应用

渗氮

高速钢、基体钢、热模具钢和高碳高铬钢中都含有大量形成氮化物的合金元素,渗氮层的表面硬度高达1000HV以上,大幅度提高了耐磨性,并降低了摩擦系数。渗氮处理已广泛应用于刀具、冷作模具和热作模具的热处理。

(1)刀具渗氮

高速钢刀具和以高速钢为基的钢结硬质合金刀具都可以在磨刃之后进行渗氮处理。高速钢中含有大量的Cr、V、W、Mo等形成氮化物元素,渗氮后表面硬度很高,但渗氮层的脆性很大,如果处理不当,易崩刃。所以高速钢渗氮应采用短时渗氮和低氮势。一般在560℃渗氮,时间为20~60min,氨分解率在70%~90%范围内调节。高速钢刀具渗氮不允许出现化合物层,扩散层的总深度控制在0.01~0.03mm之间,对于刃口较厚的连续切削的刀具可取上限,刃口较薄的刀具应取下限。刀具在使用过程中经过重复磨刃之后,只要前刃面或后刃面之一保留着渗氮层,仍然可以收到提高切削寿命的效果。

(2)冷作模具渗氮

冷挤压凸模、冷镦凸模和冷锻模常用高速钢或基体钢制造,渗氮温度恰好在高速钢和基体钢的回火温度范围内。在淬火回火并加工至最终形状之后进行短时渗氮,渗层深度只需略大于允许的磨损量,就可以大幅度提高模具寿命。基体钢或低碳高速钢克服了普通高速钢易开裂、易崩刃的缺点,但耐磨性不如高速钢。经过短时渗氮后三者的耐磨性则达到同样水平。所以用基体钢或低碳高速钢制造冷挤压模并进行短时渗氮处理,是大幅度提高其寿命的有效措施。高碳高铬工具钢制造的冷作模具也可以通过渗氮提高表面耐磨性,但渗氮温度应降至500℃,以减小基体硬度下降的幅度。

高速钢、基体钢、高碳高铬工具钢等高合金工具钢渗氮时间不宜过长,渗氮层深度不宜过深,表面不应出现化合物层,否则会引起崩刃或剥落。低合金钢制造的冷作模具不宜进行渗氮处理,因低合金工具钢的回火稳定性差,在渗氮温度下硬度已降至40HRC以下。

(3)热作模具渗氮

热作模具钢含有Cr、Mo、W、V等形成氮化物元素,渗氮后表面化合物层

的硬度高于1000HV,扩散层的最高硬度也达到800HV以上。热作模具钢承受的冲击载荷低于冷作模具,因此热作模具渗氮后一般允许带着化合物层投入使用。化合物层有很高的耐磨性和低的摩擦系数,并能提高抗粘模的能力。由于化合物层的热导率很低,减少了工件向模具传播的热量,降低了模面的温度和温度变化的幅度。化合物层的这些特性有利于提高热作模具的使用寿命。用于压铸模时,渗氮化合物层还起到提高抗液体金属冲刷和抗粘模的能力。但是热作模具钢渗氮后化合物层很脆,所以厚度一般控制在3~6μm左右;承受冲击载荷较大的模具,宜控制在1~3μm;承受冲击载荷较低的模具,化合物层可在6~9μm 或8~12μm范围选择。应根据使用和失效的方式,通过试验加以确定。

热作模具钢所含的合金元素使渗氮的扩散层具有很高的硬度和热强度,明显提高了热挤压模和热锻模抗压塌的能力。渗氮层的总深度愈深,抗压塌的能力愈高。但是由于渗氮层热导率低,所以渗氮层过厚,则容易产生热疲劳裂纹。因此应根据具体模具的失效方式确定渗氮层深度。热作模具钢的渗氮温度应不高于回火温度,例如3Cr2W8的渗氮温度为560℃,H13钢在500~540℃之间选择。渗氮时间则根据所要求的渗氮层深度而定。

(4)塑料模、橡胶模、胶木模的渗氮

这类模具一般形状比较复杂,工作时所承受的应力和冲击载荷则很低。则中、低碳钢或合金钢制造的模具经过短时渗氮处理之后,表面形成致密的化合物层,其耐磨性和抗擦伤能力足以满足使用要求。而且化合物层有较高的耐腐蚀性,有利于提高塑料模的使用寿命。渗氮温度一般为560~570℃,对热处理畸变要求很严格的模具,可适当降低渗氮温度。渗氮时间决定于所要求的化合物层深度,大致在2~5h之间选择。化合物层>12μm,表面易出现疏松。对于短时渗氮后直接使用的模具,化合物层宜控制在8~12μm范围。短时渗氮后经过抛光再使用的模具,化合物层可适当厚一些,但不宜超过20μm。抛光时将表面疏松层抛掉,保留<12μm的致密化合物。

短时渗氮提高了模具的表面耐磨性,在基体材料选择时就可以着重考虑模具的加工性和经济性。例如中碳钢正火处理或低碳合金钢退火处理适合于切削加工。用冷挤压模腔的方法制造模具则可采用经过球化退火的低碳钢或纯铁制造,然后进行短时渗氮。

在历史上气体氮碳共渗和各种盐浴渗氮曾大量应用于模具热处理,但是这两种方法都会产生氰根,污染环境。随后的研究表明,短时渗氮的效果不亚于盐浴渗氮和气体氮碳共渗。因此,盐浴渗氮和气体氮碳共渗不应继续应用,可将其提高模具性能的经验移植于无毒的短时渗氮。

渗碳

我国学者戚正风教授开创了无莱氏体制高速钢及其渗碳的研究,无莱氏体高速钢的合金元素含量与高速钢相同,含碳量则降低到不出现莱氏体的范围,用渗碳的方法将表面含碳量提高到甚至超过普通高速钢的水平,形成在奥氏体基体上分布大量碳化物的渗碳层。渗层中的碳化物并不是在钢液凝固时共晶反应的产物,所以不会成为莱氏体组织。在渗碳温度下高合金奥氏体中合金元素原子还不可能进行长距离扩散,只可能在比较小的尺寸范围内与碳原子就地结合成细小的颗粒状碳化物。渗碳温度愈低,渗碳层中的碳化物粒度愈细,在随后的淬火加热时也不易聚集长大。淬火之后这种高合金渗碳层组织的耐磨性和强韧性都明显优于同样合金元素含量的高速钢,并在生产试验中取得明显提高刀具性能的效果。目前,无莱氏体高速钢还未能推广的主要妨碍在于供硝渠道难以,以及工具制造厂现有的制造流程和生产线都无法实现无莱氏体刀具的批量生产制造,但不失为技术上合理的长远发展方向。受无莱氏体高速钢渗碳的启发,李宇进行了Cr13型马氏体不锈钢渗碳试验[11],在渗层中形成密集分布的颗粒碳化物,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耐磨性比Cr12MoV高3倍,有可能应用于冷作模具。

用低合金钢渗碳的方法制造模具比较少见。这是因为模具整体所受的应力和冲击载荷都低于动力机械零件,用高碳钢和高碳低合金钢制造的模具,整体淬火、回火之后心部性能足以满足使用要求,而且高碳工具钢淬火温度低于渗碳温度,加热保温时间也远远短于渗碳时间。相比之下,高碳钢淬火的热处理畸变较小,能耗低,生产效率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技术路线。只有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例如承受较大冲击载荷的细长的冲头,整体用高碳钢制造容易折断,用低碳钢渗碳淬火的方案才是合理的。另外,有一些消耗量大、加工又比较复杂的模具,用冷挤压模腔的方法制造能降低模具制造成本,低碳钢的塑性成形阻力比工具钢低很多,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选择低碳钢渗碳的技术路线。

超硬涂层在工具中的应用

如前所述,单纯依赖于改变整体化学成分和整体热处理的途径提高工具的耐磨性是有局限的,而用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离子注入或化学镀等方法在工具表面形成超硬薄膜涂层,可以大幅度提高工具的耐磨性和降低摩擦系数,大幅度提高工具的寿命。

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TiC、TiN、TiC-TiN涂层硬质合金刀片相继面市,70年代和80年代出现性能更好的第二代TiC-Al2O和第三代TiC-Al2O-TiC等多种复合涂层硬质合金刀片,此后气相沉积技术发展迅速。涂层材料有TiN、ZrN、HfN、TaN、NbN、CrN、CBN、Si3N4、TiC、ZrC、Cr7C3、SiC、Ti(C,N)、TiC(B,N)、Ti(Al,N)、β-C3N4金钢石等以及各种复合涂层,可涂覆在高速钢、模具钢、硬质合金、钢结硬质合金的基体材料上,使刀具、模具寿命提高几倍至几十倍,目前已经在大规模生产上广泛使用,并已成为刀具制造业中的主流。涂层的种类很多,当前纳米涂层和复合涂层的展也很快。

化学热处理工艺及应用

一.化学热处理工艺及应用 除渗碳、渗氮外,渗金属主要有渗Al、Cr、V、Si、B、S等金属和非金属。下面简单介绍。 1.渗铬 适用于各种钢制件的耐磨性、耐蚀性和抗高温氧化能力。 渗后硬度:低碳钢为200~250HV;高碳钢为1250~1300HV。 渗层深度:一般为0.10~0.30mm。 渗层金相组织:低碳钢50%左右铬在铁素体中的固溶体;高碳钢由铬的碳化物(Cr7C3)、(CrFe)7C3组成。 渗铬方法:固、液、气体渗,还有真空渗等。 固体法:将以下配方研成粒度小于50目(约0.297mm)粉末,然后装箱进行。 配方1:50%~55%铬铁粉末+40~50%氧化铝+2~3%氯化铵。 配方2:60%~65%铬铁粉末+30~35%耐火土+3~4%氯化铵。 装炉温度为800~850℃,保温1~1.5h后升温到1000~1050℃.。保温12~15h(视层深要求而定)。然后随炉冷却600~700℃出炉空冷即可。 液体法:采用70%氯化钡+30%氯化钠为基盐。将金属铬或铬铁粉末经盐酸处理后放入基盐中,加热到1000~1050℃保温1.0~1.5h即开始渗,同时应不间断地用惰 性气体或还原气体保盐浴表面不被氧化。 气体法:利用干净铬块+氯化铵+氢气,在950~1100℃通入氯化铜蒸汽进行。渗铬后的处理:在一定载荷下工作并要求一定的强度的零件,渗铬后正火处理可细化晶 粒,提高基体强度和韧性,淬火和回火处理可根据需要调整基体的性能。 2、渗B 渗硼是指将工件放在一定比例的含硼介质中加热。 适用范围:提高各种钢、铸铁和粉末冶金等材料制作的工件耐磨性。 渗后硬度:900~1200H V0.1以上。 金相组织:为致密的单相Fe2B。

干化学技术与应用所谓干化学是与传统的湿化学即溶液化学相对比

干化学技术与应用 所谓“干化学”是与传统的“湿化学”(即溶液化学)相对比较而言的。它是以被检测样品中的液体作为反应媒介,待测物直接与固化于载体上的干粉试剂反应的一种方式。它与传统湿化学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参与化学反应的媒介不同。随着生物化学中酶的分离、提纯、存储等技术的发展,传感器、光度计和电极技术的进步,以及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干化学技术在近20年里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相对于“湿化学”,“干化学”具有如下优点: 干化学试剂载体的结构干化学试剂载体的结构分为二层结构,三层结构,和多层膜。 最简单的二层结构 用于生化分析的试剂载体最简单的是二层结构,在支持层塑料基片上有一试剂层纤维素片,在纤维素片中预固相了全部试剂。常见的是尿生化分析试剂条: 尿液中的待测成分与预固相在纤维素片上的试剂直接反应,通过反射光度计测定其颜色的改变,从而计算待测成份的浓度。这种机构只能对待测成分进行定性或半定量测定,这样就限制了它在其它须准确定量的标本的应用。 稍加改进的三层结构 在试剂层上加一多孔胶膜过滤层,其作用是将样品中的杂质过滤掉,并起保护试剂层作用。常见的是微量法测定葡萄糖的试剂条。

三层试剂载体的测定光路是通过透明的塑料基片,而不经过最上面的过滤层,这样消除了样品中干扰成分的影响,保证了待测成分测定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比较完善的多层膜 当代临床检验中的干化学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多层膜法,即干化学的多层膜试剂载体。它集现代化学、光学、酶工程学、化学计量学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 多层膜分为三种类型:比色/速率法干片、离子法干片和免疫速率法干片 1.1 介绍比色/速率法干片 比色/速率法干片主要用于常规生化项目的测定,干片模式图(图1)显示了一个临床化学比色/速率法干片模式简图。在这个试剂片中,多种反应试剂被固化在一张透明聚酯膜上,上面覆以多孔的扩散层,然后被夹在一个塑料结构中。如图所示,共有4个功能层:扩散层、试剂层、指示剂层和支持层。每个试剂片的层数视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而定,干片的大小大致与一枚邮票相同,显色剂层呈现的颜色深浅与待测物浓度成正比。 扩散层:扩散层的概念最早是由柯达研究实验室Edwin Przybylowic博士提出的,是由TiO2,BaSO4和醋酸纤维素构成的100-300微米的多空聚合物,聚合物的孔径在1.5-30微米之间。扩散层的孔径和厚度将取决于特定分析的需要。扩散层的中空体积占40%-90%,这种毛细网状结构能使样品溶液快速、均匀地分布到下层。当一滴样品约10微升加在试剂片上后,毛细作用将样品迅速吸入多空扩散层,但样品在一瞬间被下面的凝胶层所排斥,因为凝胶层在接受血清组份之前,必须先生成水合物。 扩散层不仅可阻留细胞,结晶和其他小颗粒,它也可以根据需要让大分子,如蛋白质等滞留。当待检样品通过扩散层后,可以消除溶液中影响检测反应干扰物质。扩散层中的TiO2和 BaSO4.一方面可用来掩盖待检样品中的有色物质,使反射光度计的测定结果不受影响,同时这些反光化合物也给干片底层的显色层提供反射背景。在一些特定试剂片中,扩散层中还含有选择性阻留某种成份或启动某种反应的物质,以提高分析的特异性。 试剂层:在化学试剂层中,根据实际测定的需要,可由数层至数十个功能试剂层组成。反应区的功能是将待测物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酶学等反应转化为可与显色剂结合的化合物。试剂层中按照反应的顺序涂布了不同的化学试剂,使反应按照预先的设定依次进行。针对不同检测项目的个性化设计为化学反应提供了最理想的物理和化学反应环境-这就是为什么干化学技术能够确保更准确的试验结果。尿酸干片是使用清除剂层的一个示例。清除剂层含有抗坏血酸氧化酶,用于将抗坏血酸(维生素 C)(一种内源性干扰物)转化,对试剂层中所发生反应不产生干扰。 指示剂层:反应底物进入指示剂层,在这里发生显色反应。此层包含染料或相似的指示剂,使反应产物到达指示剂层后生成了有色化合物,其颜色变化与分析物浓度成比例,被反射光检测。

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

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都是改变钢件表面的组织和性能,仅对其表面进行热处理的工艺。表面淬火 表面淬火是通过快速加热,使钢的表层很快达到淬火温度,在热量来不及传到钢件心部时就立即淬火,从而使表层获得马氏体组织,而心部仍保持原始组织。表面淬火的目的是使钢件表层获得高硬度和高耐磨性,而心部仍保持原有的良好韧性,常用于机床主轴、发动机曲轴、齿轮等。 表面淬火所采用的快速加热方法有多种,如电感应、火焰、电接触、激光等,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电感应加热法。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法就是在一个感应线圈中通以一定的交流电(有高频、中频、工频三种),使感应线圈周围产生频率相同、方向相反的感应电流,这个电流称为涡流。由于集肤效应,涡流主要集中在钢件表层。由涡流所产生的电阻热是钢件表层被迅速加热到淬火温度,随即向钢件喷水,将钢件表面淬硬。 感应电流的频率愈高,集肤效应愈强烈,故高频感应加热用途最广。高频感应加热常用的频率为200~300 kHz,此频率加热速度极快,通常只有几秒钟,淬硬层深度一般为0.5~2mm,主要用于要求淬硬层较薄的中、小型零件。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质量好,加热温度和淬硬层深度交易控制,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缺点是设备昂贵,需要专门的感应线圈。因此,主要用于成批或大量生产的轴、齿轮等零件。化学热处理 化学热处理是将钢件置于合适的化学介质中加热和保温,使介质中的活性原子渗入钢件表层,以改变钢件表层的化学成分和组织,从而获得所需的力学性能或理化性能。化学热处理的种类很多,依照渗入元素的不同,有渗碳,渗氮,碳氮共渗等,以适应不同的场合,其中以渗碳应用最广。 渗碳是将钢件置于渗碳介质中加热、保温,使分解出来的活性碳原子渗入钢的表层。渗碳是采用密闭的渗碳炉,并向炉内通以渗碳剂(如煤油),加热到900~950℃,经较长的时间保温,使钢件表层增碳。渗碳件通常采用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渗碳后渗层深一般为0.5~2mm,表层含碳量wc将增至1%左右,经淬火和低温回火后,表层硬度达到56~64HRC,因而耐磨;而心部因仍是低碳钢,故保持其良好的塑性和韧性。渗碳主要用于即承受强烈摩擦,又承受冲击或循环应力的钢件,如汽车变速箱齿轮,活塞销、凸轮、自行车和缝纫机的零件等。

金属表面化学热处理技术与应用

课程:学生姓名:学号:课程教师:

金属表面化学热处理技术与应用 姓名 (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31) 摘要:为提高金属表面机械强度和摩擦磨损性能,通常需要对材料表面进行化学热处理。此项技术正逐步朝着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方向发展。本文论述了渗硼、渗碳、真空化学热处理、催渗、等离子化学热处理等化学热处理技术在金属材料表面加工中的作用机理和应用;简介了复合处理新兴工艺并展望了化学热处理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化学热处理;金属材料;渗硼;电化学热处理 Metal surface chemical treatment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ZHANG Dan-ting (School of Mechatronics Engineering,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31,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and the friction and wear propertiesof the metal surface,it usually requires chemical 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surface.This technology is developing toward low energy consumption,les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direction gradually.This article discusses applications and the mechanism of metallic material’s chemical heat treatment technologies such as boronizing,carburizing,vacuum heat chemical treatment,reminders infiltration and the plasma chemical treatment;Introduce the composite processing technology briefly and outlook development of chemical treatment technology in the future.Key Words:Chemical treatment;Metallic materials:Boriding;Electrochemical heat treatment 金属材料表面化学热处理是表面合金化与热处理相结合的一种表面处理技术。它是利用元素扩散性能,使合金元素渗人金属表面的一种热处理工艺。其基本工艺过程是:首先将工件置于含有渗入元素的活性介质中加热到一定温度,是活性介质通过分解并释放出欲渗入元素的活性原子,活性原子被工件表面吸附并溶入表面,溶入表面的原子向金属表层扩散渗入形成一定厚度的扩散层,从而改变工件表层、组织和性能[1]。根据渗入元素的活性介质所处状态不同,化学热处理可分为:固体法、液体法、气体法和等离子法。 通过一定的化学热处理工艺,金属表层、过渡层与心部,在成分、组织和性能上有很大差别。强化效果不仅与各层的性能有关,而且还与各层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关。如渗碳表面层的碳含量及其分布、渗碳层深度和组织等均可能影响材料渗碳后的性能。 当前,我国热处理已有了不少重大的发展和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着很大的而且还在不断扩大着的差距,这种差距是深层次的。因此对化学热处理技术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列举渗硼、渗碳、真空化学热处理、催渗、等离子化学热处理等表面处理技术来说明近年来工艺发展的趋势。

化学热处理与表面涂层在工具中的应用

化学热处理与表面涂层在工具中的应用 渗氮 高速钢、基体钢、热模具钢和高碳高铬钢中都含有大量形成氮化物的合金元素,渗氮层的表面硬度高达1000HV以上,大幅度提高了耐磨性,并降低了摩擦系数。渗氮处理已广泛应用于刀具、冷作模具和热作模具的热处理。 (1)刀具渗氮 高速钢刀具和以高速钢为基的钢结硬质合金刀具都可以在磨刃之后进行渗氮处理。高速钢中含有大量的Cr、V、W、Mo等形成氮化物元素,渗氮后表面硬度很高,但渗氮层的脆性很大,如果处理不当,易崩刃。所以高速钢渗氮应采用短时渗氮和低氮势。一般在560℃渗氮,时间为20~60min,氨分解率在70%~90%范围内调节。高速钢刀具渗氮不允许出现化合物层,扩散层的总深度控制在0.01~0.03mm之间,对于刃口较厚的连续切削的刀具可取上限,刃口较薄的刀具应取下限。刀具在使用过程中经过重复磨刃之后,只要前刃面或后刃面之一保留着渗氮层,仍然可以收到提高切削寿命的效果。 (2)冷作模具渗氮 冷挤压凸模、冷镦凸模和冷锻模常用高速钢或基体钢制造,渗氮温度恰好在高速钢和基体钢的回火温度范围内。在淬火回火并加工至最终形状之后进行短时渗氮,渗层深度只需略大于允许的磨损量,就可以大幅度提高模具寿命。基体钢或低碳高速钢克服了普通高速钢易开裂、易崩刃的缺点,但耐磨性不如高速钢。经过短时渗氮后三者的耐磨性则达到同样水平。所以用基体钢或低碳高速钢制造冷挤压模并进行短时渗氮处理,是大幅度提高其寿命的有效措施。高碳高铬工具钢制造的冷作模具也可以通过渗氮提高表面耐磨性,但渗氮温度应降至500℃,以减小基体硬度下降的幅度。 高速钢、基体钢、高碳高铬工具钢等高合金工具钢渗氮时间不宜过长,渗氮层深度不宜过深,表面不应出现化合物层,否则会引起崩刃或剥落。低合金钢制造的冷作模具不宜进行渗氮处理,因低合金工具钢的回火稳定性差,在渗氮温度下硬度已降至40HRC以下。 (3)热作模具渗氮 热作模具钢含有Cr、Mo、W、V等形成氮化物元素,渗氮后表面化合物层

化学热处理设备的安全技术正式版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化学热处理设备的安全技 术正式版

化学热处理设备的安全技术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钢铁零件的化学热处理,是将零件置于不同的化学活性介质中,在特定工艺温度下对其加热并保温,向工件表层内渗入化学元素,改变工作表层的化学成分与组织,获得所需要的表层使用性能。化学热处理的方法很多,下面仅就目前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气体化学热处理、液体化学热处理及辉光离子氮化生产中的安全技术作一简介。 一、气体化学热处理设备的安全技术 气体化学热处理设备主要有井式炉、周期式多用炉和连接式贯通马弗炉。可用

来进行气体渗碳、氮化、软氮化和氰化。所使用的渗剂有:甲醇、乙醇、煤油、丙酮、三乙酸胺、尿素、氨气、吸热式气氛、天然气、城市煤气等。 操作人员除必须熟悉设备的性能和安全操作规程外,还应对所采取的化学物品的性能、安全使用保管有所了解,对它们在化学热处理过程中的分解产物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要有所了解。 气体化学热处理中的废气,都必须点燃,因为其中一般含有一氧化碳、氰氢酸、氨和不饱和烃等,点燃后即可分解。例如气体软氮化时,炉内的HCN含量为 6~8mg/m<sup>3<sup>,废气点燃后,工作环境中含HCN量仅为0~0.08mg/m<sup

化学热处理

化学热处理 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置入含有活性原子的特定介质中加热和保温,使介质中一种或几种元素(如C、N、Si、B、Al、Cr、W等)渗入工件表面,以改变表层的化学成分和组织,达到工件使用性能要求的热处理工艺。其特点是既改变工件表面层的组织,又改变化学成分。它可比表面淬火获得更高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并可提高工件表层的耐蚀性和高温抗氧化性。 各种化学热处理都是由以下三个基本过程组成的。 1)分解由介质中分解出渗入元素的活性原子。 2)吸收工件表面对活性原子进行吸收。吸收的方式有两种,即活性原子由钢的表面进入铁的晶格形成溶体,或与钢中的某种元素形成化合物。 3)扩散已被工件表面吸收的原子,在一定温度下,由表面往里迁移,形成一定厚度的扩散层。 1、渗碳: 渗层组织:淬火后为碳化物、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渗层厚度(mm),0.3~1.6,表面硬度,57~63HRC,作用与特点,提高表面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渗碳温度(930℃)较高,工件畸变较大;应用,常用于低碳钢、低碳合金钢、热作模具钢制作的齿轮、轴、活塞、销、链条。 渗碳件渗碳后,都要进行淬火、低温回火,回火温度一般为150~200℃。 经淬火和低温回火后,渗碳件表面为细小片状回火马氏体及少量渗碳体,硬度可达58~64HRC,耐磨性能很好。心部组织决定于钢的淬透性。普通低碳钢如15、20钢,心部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硬度为10~15HRC。低碳合金钢如 20CrMnTi心部组织为回火低碳马氏体、铁素体及托氏体,硬度为35~45HRC,具

有较高的强度、韧性及一定的塑性。 2.液体氮化 也称软氮化,低温氰化,或者氮碳共渗,在渗氮过程中,碳原子也参与,因而比一般的单一气体渗氮具有更高的渗速,在渗层表面硬度相当的情况下,氮化层的脆性也比气体氮化小,软氮化因此得名。氮化主要是往炉中加入纯氨,在200℃以上氨分解为活性氮原子,在500~580℃时,活性氮原子往钢件表面渗氮和扩散,得到0.3~0.5mm厚的高硬度、耐腐蚀、抗疲劳的氮化层。 把含碳物质和氨同时通入炉内就是碳氮共渗,又叫氰化。它兼有渗碳和氮化的性能,氰化温度低于渗碳,使工件变形小,而氰化速度比渗碳和氮化快,生产周期短。老的液体氮化法主要原料是氰化钠,所以也有叫低温氰化的,硬化层中的氮比碳的浓度高,因而氮碳共渗的称法又被广泛采用在氮化的过程中,当活性较大时,表面生成很薄的化合物层(10~30μm的ε相),随后便是γ`和扩散层。当活性较小时,表面化合物相可以不出现,从而获得得以弥散硬化为主的组织3.离子氮化 是利用辉光放电这一物理现象对金属材料表面强化的氮化法。在低压的氮气或氨气等气氛中,炉体和被处理工件之间加以直流电压,使产生辉光放电,在被处理表面数毫米处出现急剧的电压降,气体中的离子,向阴极移动,当接近工件表面时,由于电压降剧降而被强烈加速,轰击工件表面,离子具有的动能转变为热能,加热了被处理的工件,同时一部分离子直接注入工件表面,一部分离子引起阴极溅射,从工件表面“溅射出”电子和原子,“溅出”的铁原子和由于电子作用而形成的原子态氮相结合,形成FeN。FeN由于吸附和在表面上蒸发,因受

化学热处理技术

化学热处理技术应用和发展 摘要:浅谈化学热处理原理、反应机理,以及化学热处理分类、应用和发展前景、技术特点 关键词:化学热处理;碳渗;氮渗;稀土化学 前言 化学热处理是一种通过改变金属和合金工件表层的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它的工艺过程一般是:将工件置于含有特定介质的容器中,加热到适当温度后保温,使容器中的介质(渗剂)分解或电离,产生的能渗入元素的活性原子或离子,在保温过程中不断地被工件表面吸附,并向工件内部扩散渗入,以改变工件表层的化学成分。通常,在工件表层获得高硬度、耐磨损和高强度的同时,心部仍保持良好的韧性,使被处理工件具有抗冲击载荷的能力。 一、化学热处理原理 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置于一定温度的活性介质中保温,使活性物质的原子渗入工件的表层中,改变其表层的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是表面合金化与热处理相结合的一项工艺技术。 二、化学热处理的过程 化学热处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即①化学渗剂分解为活性原子或离子的分解过程;②活性原子或离子被金属表面吸收和固溶的吸收过程;③被渗元素原子不断向内部扩散的扩散过程。 (1) 分解过程 渗剂通过一定温度下的化学反应或蒸发作用,形成含有渗入元素的活性介质,然后通过活性原子在渗剂中的扩散运动而到达工件的表面。 (2) 吸收过程 渗入元素的活性原子吸附于工件表面并发生相界面反应,即活性物质与金属表面发生吸附—解吸过程。

(3) 扩散过程 吸附的活性原子从工件的表面向内部扩散,并与金属基体形成固溶体或化合物。 三、化学热处理的分类 1.按渗入元素的数量分类 (1)单元渗:渗碳,渗氮,渗硫,渗硼,渗铝,渗硅,渗锌,渗铬,渗钒等。 (2)二元渗:碳氮共渗,氮碳共渗,氧氮共渗,硫氮共渗,硼铝共渗,硼硅共渗,硼碳共渗,铬铝共渗,铬硅共渗,铬钒共渗,铬氮共渗,铝稀土共渗,铝镍共渗等。 (3)多元渗:氧氮碳共渗,碳氮硼共渗,硫氮碳共渗,氧硫氮共渗,碳氮钒共渗,铬铝硅共渗,碳氮氧硫硼共渗等。 2.按渗剂的物理形态分类 (1) 固体法:颗粒法,粉末法,涂渗法(膏剂法、熔渗法),电镀、电泳或喷涂后扩散处理法。 (2) 液体法:熔盐法(熔盐渗、熔盐浸渍、熔盐电解),热浸法(加扩散处理〕,电镀法(加扩散处理),水溶液电解法。 (3) 气体法:有机液体滴注法,气体直接通人法,真空处理法,流态床处理法。 (4) 辉光离子法:离子渗碳或碳氮共渗,离子渗氮或氮碳共渗.离子渗硫,离子渗金属。 3.按钢铁基体材料在进行化学热处理时的组织状态分类 (1) 奥氏体状态:渗碳,碳氮共渗,渗硼及其共渗,渗铬及其共渗。渗铝及其共渗,渗钒、渗钦、渗错等。 (2) 铁素体状态:渗氮,氮碳共渗,氧氮共渗及氧氮碳共渗,渗硫,硫氮共渗及硫氮碳共渗,氮碳硼共渗,渗锌。 4.按渗入元素种类分类 (1) 渗非金属元素:渗碳,渗氮,渗硫,渗硼,渗硅。 (2) 渗金属元素:渗铝,渗铬,渗锌,渗钒。

表面化学热处理技术

化学热处理 渗碳: 为了获得高硬度、高耐磨的表面及强韧的心部,渗碳后必须进行淬火加低温回火处理。按渗碳介质可分为:气体渗碳、液体渗碳、固体渗碳。 渗氮: ①渗氮层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②渗氮层比热容打,在钢件表面形成压应力层可显著提高耐疲劳性能,渗氮层的耐疲劳性优于渗碳层;③渗氮层表面有化学稳定性高的ε相,能显著提高耐腐蚀性。 渗氮能形成性能优越的渗氮层,但由于工艺时间太长,使得生产率太低,成本高,应尽量少采用。渗氮一般用在强烈磨损、耐疲劳性要求非常高的零件,有的场合是除要求机械性能外还要求耐腐蚀的零件。 碳氮共渗(俗称“氰化”): 按工艺温度分:低温碳氮共渗(520-580℃),工艺温度低,共渗过程是以氮原子为主、碳原子为辅的渗入过程,俗称“软氮化”;中温碳氮共渗(780-880℃);高温碳氮共渗(880-930℃)。 优点:①与渗碳相比处理温度低,渗后可直接淬火,工艺简单,晶粒不易长大,变形裂倾向小,能源消耗少,共渗层的疲劳性和抗回火稳定性好;②与渗氮相比,生产周期大大缩短,对材料适用广。 氮碳共渗: 氮碳共渗起源于西德,是在液体渗氮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期氮碳共渗是在含氰化物的盐浴中进行的。由于处理温度低,一般在500-600℃,过程以渗氮为主,渗碳为辅,所以又称为“软氮化”。 氮碳共渗工艺的优点如下:①氮碳共渗有优良的性能:渗层硬度高,碳钢氮碳共渗处理后渗层硬度可达HV570-680;渗氮钢、高速钢、模具钢共渗后硬度可达HV850-1200; 脆性低,有优良的耐磨性、耐疲劳性、抗咬合性和耐腐蚀性。②工艺温度低,且不淬火,工件变形小。③处理时间短,经济性好。④设备简单,工艺易掌握。存在问题是:渗层浅,承受重载荷零件不宜采用。 渗硼: 渗硼是一种有效地表面硬化工艺。将工件置于能产生活性硼的介质中,经过加热、保温,使硼原子渗入工件表面形成硼化物层的过程称为渗硼。金属零件渗硼后,表面形成的硼化物(FeB、Fe2B、TiB2、ZrB2、VB2、CrB2)及碳化硼等化合物的硬度极高,热稳定性。渗硼钢的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耐热性均比渗碳和渗氮高。 渗铝: 在一定温度下使铝渗入工件表面的工艺称为渗铝。工件渗铝层的表面生成致密、坚固、连续的氧化铝薄膜,使工件内部不继续氧化。渗铝能提高工件高温抗氧化性、空气、二氧化硫气体以及其他介质中的热稳定性、耐腐蚀性和抗侵蚀性。低碳钢、铸铁、许多耐氧化钢和耐热钢、镍基耐热合金,以及钛、铜、难熔炼金属及其合金等金属材料都可以进行渗铝。 渗铬: 渗铬工艺是在高温下,将活性铬通过表面吸收及铬、铁和碳的相互扩散作用,在工作表面生成一层结合牢固的铁、铬、碳的合金。这一铬碳化物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抗高温氧化性,热疲劳性,在大气、自来水、蒸汽和油品、硫化氢、硝

第五节 其它热处理方法简介

第五节其它热处理方法简介 钢的表面热处理有两大类:一类是表面加热淬火热处理,通过对零件表面快速加热及快速冷却使零件表层获得马氏体组织,从而增强零件的表层硬度,提高其抗磨损性能。另一类是化学热处理,通过改变零件表层的化学成分,从而改变表层的组织,使其表层的机械性能发生变化。 一、表面淬火 仅对钢的表面加热、冷却而不改变成分的热处理淬火工艺称为表面淬火。按加热方式可分为感应加热、火焰加热、电接触加热和电解加热等。最常用的是前两种。 1.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1)感应加热的基本原理 感应线圈通以交流电时,就会在它的内部和周围产生与交流频率相同的交变磁场。若把工件置于感应磁场中,则其内部将产生感应电流并由于电阻的作用被加热。感应电流在工件表层密度最大,而心部几乎为零,这种现象称为集肤效应。电流透入工件表层的深度主要与电流频率有关。如下式所示: 可以看出,电流频率越高,感应电流透入深度越浅,加热层也越薄。因此,通过频率的选用可以得到不同工件所要求的淬硬层深度。图6-19表示工件与感应器的位置及工件截面上电流密度的分布。加热器通入电流,工件表面在几秒钟之内迅速加热到远高于Ac3以上的温度,接着迅速冷却工件(例如向加热了的工件喷水冷却)表面,在零件表面获得一定深度的硬化层。 (2)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分类 根据电流频率的不同,可将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高频感应加热淬火,常用电流频率范围为200~300千赫兹,一般淬硬层深度为0.5~2.0mm。适用于中小模数的齿轮及中小尺寸的轴 类零件等。 第二类是中频感应加热淬火,常用电流频率范围为2500~800赫兹,一般淬硬层深度为2~10mm。适用于较大尺寸的轴和大中模数的齿轮等。第三类是工频感应加热淬火,电流频率为50赫兹,不需要变频设备,淬硬层深度可达10~15mm。适用于较大直径零件的穿透加热及大直径零 件如轧辊、火车车轮等的表面淬火。 (3)感应加热适用的材料 表面淬火一般适用于中碳钢和中碳低合金钢,如45、40Cr、40MnB等。这些钢经预先热处理(正火或调质处理)后再表面淬火,心部有较高的综合机械性能,表面也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另外,铸铁也是适合于表面淬火的材料。 (4)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特点 与普通淬火相比,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加热温度高,升温快。这是由于感应加热速度很快,因而过热度大。 二是工件表层易得到细小的隐晶马氏体,因而硬度比普通淬火提高2~3HRC,且脆性较低。 三是工件表层存在残余压应力,因而疲劳强度较高。 四是工件表面质量好。这是由于加热速度快,没有保温时间,工件不易氧化和脱碳,且由于内部未被加热,淬火变形小。 五是生产效率高,便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淬硬层深度也易于控制。 2.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火焰加热淬火是用乙炔—氧或煤气—氧等火焰直接加热工件表面,然后立即喷水冷却,以获得表面硬化效果的淬火方法(见图6-20)。火焰加热温度很高(约3000℃以上),能将工件迅速加热到淬火温度,通过调节烧嘴的位置和移动速度,可以获得不同厚度的淬硬层 图6-20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示意图 3.其它类型的表面淬火 (1)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 利用触头和工件间的接触电阻在通以大电流时产生的电阻热,将工件表面迅速加热到淬火温度,当电极移开,借工件本身来加热部分的热传导来淬火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 (2)激光热处理 激光热处理开始于七十年代,它是将激光器发射出的激光对准处理工件进行扫描加热,一般加热以后空气中冷二 二、化学热处理 化学热处理是将钢件置于一定温度的活性介质中保温,使一种或几种元素渗入它的表面,改变其化学成分和组织,达到改进表面性能,满足技术要求的热处理过程。常用的化学热处理有渗碳、渗氮(俗称氮化)、碳氮共渗(俗称氰化和软氮化)等。还有渗硫、渗硼、渗铝、渗钒、渗铬等。发兰、磷化可以归为表面处理,不属于化学热处理。化学热处理过程包括分解、吸收、扩散三个基本过程。 目前生产中最常用的化学热处理工艺是渗碳、氮化和氰化,下面分别讨论如下。 1.渗碳 渗碳就是将低碳钢放入高碳介质中加热、保温,以获得高碳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渗碳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零件表层的含碳量,以便大大提高表层硬度,增强零件的抗磨损能力,同时保持心部的良好韧性。与表面淬火相比,渗碳主要用于那些对表面有较高耐磨性要求,并承受较大冲击载荷的零件。 渗碳用钢为低碳钢及低碳合金钢,如20、20Cr、20CrMnTi、20CrMnMo、18Cr2Ni4W等。含碳量提高,将降低工件心部的韧性。 (1)渗碳方法 根据使用时渗碳剂的不同状态,渗碳方法可以分为气体渗碳、固体渗碳和液体渗碳三种,常用的是前两种,尤其是气体渗碳。 a)气体渗碳是将工件置于密封的气体渗碳炉内,加热到900℃以上(一般900℃~950℃),使钢奥氏体化,向炉内滴入易分解的有机液体(如煤油、苯、甲醇、醋酸乙酯等),或直接通入渗碳气氛通过在钢的表面上发生反应,形成活性碳原子。反应如下:

表面淬火与化学热处理工艺异同点

表面淬火与化学热处理工艺异同点 摘要:介绍表面淬火与化学热处理的工艺的不同以及各自的分类、加工方法。 关键词:表面淬火化学热处理异同点 表面淬火只对工件的表面或部分表面进行热处理,所以只改变表层的组织。而心部或其它部分的组织仍保留原来的低硬度、高塑性和高韧性的性能,这样工件截面上由于组织不同性能也就不同。表面淬火便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质量稳定,变形小,热处理周期短,费用少,成本低,还可用碳钢代替一些台金钢。 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表面渗进了某些化学元素的原子,改变了表层的化学成份,使表面能得到高硬度或某些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而心部组织成份不变,仍保留原来的高塑性。高韧性的性能,这样在工件截面上就有截然不同的化学成份与组织性能。化学热处理生产周期长,不便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工艺复杂,质量不够稳定,辅助材料消耗多、费用大、成本高,许多情况下还需要贵重的合金钢。化学热处理只在获得表面层的更高硬度与某些特殊性能及心部的高韧性等方面优于表面淬火。 表面淬火: 钢的表面淬火 有些零件在工件时在受扭转和弯曲等交变负荷、冲击负荷的作用下,它的表面层承受着比心部更高的应力。在受摩擦的场合,表面层还不断地被磨损,因此对一些零件表面层提出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疲劳极限等要求,只有表面强化才能满足上述要求。由于表面淬火具有变形小、生产率高等优点,因此在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 根据供热方式不同,表面淬火主要有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等。三维网技术论坛3 N: A0 ? E/ p$ X+ i1 W! _1 K$ z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感应加热就是利用电磁感应在工件内产生涡流而将工件进行加热? 感应加热的基本原理 将工件放在感应器中,当感应器中通过交变电流时,在感应器周围产生与电流频率相同的交变磁场,在工件中相应地产生了感应电动势,在工件表面形成感应电流,即涡流。这种涡流在工件的电阻的作用下,电能转化为热能,使工件表面温度达到淬火加热温度,可实现表面淬火。

金属热处理及表面处理工艺

一、热处理工艺简解 1、退火 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Ac3+30~50℃或Ac1+30~50℃或Ac1以下的温度(能够查阅有关材料)后,通常随炉温缓慢冷却。 意图:1.下降硬度,进步塑性,改进切削加工与压力加工功能;2.细化晶粒,改进力学功能,为下一步工序做准备;3.消除冷、热加工所发生的内应力。 运用关键:1.适用于合金布局钢、碳素东西钢、合金东西钢、高速钢的锻件、焊接件以及供给状况不合格的原材料;2.通常在毛坯状况进行退火。 2、正火 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cm 以上30~50℃,保温后以稍大于退火的冷却速度冷却。 意图:1.下降硬度,进步塑性,改进切削加工与压力加工功能;2.细化晶粒,改进力学功能,为下一步工序做准备;3.消除冷、热加工所发生的内应力。 运用关键:正火通常作为锻件、焊接件以及渗碳零件的预先热处理工序。关于功能需求不高的低碳的和中碳的碳素布局钢及低合金钢件,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关于通常中、高合金钢,空冷可致使彻底或部分淬火,因而不能作为最终热处理工序。 3、淬火 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相变温度Ac3或Ac1以上,保温一段时刻,然后在水、硝盐、油、或空气中疾速冷却。 意图:淬火通常是为了得到高硬度的马氏体安排,有时对某些高合金钢(如不锈钢、耐磨钢)淬火时,则是为了得到单一均匀的奥氏体安排,以进步耐磨性和耐蚀性。运用关键:1.通常用于含碳量大于百分之零点三的碳钢和合金钢;2.淬火能充分发挥钢的强度和耐磨性潜力,但一起会构成很大的内应力,下降钢的塑性和冲击韧度,故要进行回火以得到较好的归纳力学功能。 4、回火 操作方法:将淬火后的钢件从头加热到Ac1以下某一温度,经保温后,于空气或油、热水、水中冷却。 意图:1.下降或消除淬火后的内应力,削减工件的变形和开裂;2.调整硬度,进步塑性和耐性,取得作业所需求的力学功能;3.安稳工件尺度。 运用关键:1.坚持钢在淬火后的高硬度和耐磨性时用低温回火;在坚持必定韧度的条件下进步钢的弹性和屈从强度时用中温回火;以坚持高的冲击韧度和塑性为主,又有满足的强度时用高温回火;2.通常钢尽量防止在230~280℃、不锈钢在400~450℃之间回火,因为这时会发生一次回火脆性。5、调质 操作方法:淬火后高温回火称调质,行将钢件加热到比淬火时高10~20度的温度,保温后进行淬火,然后在400~720℃的温度下进行回火。 意图:1.改进切削加工功能,进步加工外表光洁程度;2.减小淬火时的变形和开裂; 3.取得杰出的归纳力学功能。 运用关键:1.适用于淬透性较高的合金布局钢、合金东西钢和高速钢;2. 不只能够作为各种较为重要布局的最终热处理,并且还能够作为某些严密零件,如丝杠等的

化学热处理

钢的化学热处理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 机自0901班 姓名:张鹏

学号:200912030364 钢的化学热处理 作者:张鹏 班级:机自0901 班 学号:200912030364 概要: 化学热处理是利用化学反应、有时兼用物理方法改变钢件表层化学成分及组织结构,以便得到比均质材料更好的技术经济效益的金属热处理工艺。由于机械零件的失效和破坏大多数都萌发在表面层,特别在可能引起磨损、疲劳、金属腐蚀、氧化等条件下工作的零件,表面层的性能尤为重要。经化学热处理后的钢件,实质上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复合材料。心部为原始成分的钢,表层则是渗入了合金元素的材料。 关键字: 热处理方法渗碳渗氮碳氮共渗 正文:化学热处理是利用化学反应、有时兼用物理方法改变钢件表层化学成分及组织结构,以便得到比均质材料更好的技术经济效益的金属热处理工艺。由于机械零件的失效和破坏大多数都萌发在表面层,特别在可能引起磨损、疲劳、金属腐蚀、氧化等条件下工作的零件,表面层的性能尤为重要。经化学热处理后的钢件,实质上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复合材料。心部为原始成分的钢,表层则是渗入了合金元素的材料。心部与表层之间是紧密的晶体型结合,它比电镀等表面复护技术所获得的心、表部的结合要强得多。根据不同元素在金属中的作用,金属表面渗入不同的元素后,可以获得不同的性能。因此,金属的化学热处理,常以渗

入不同的元素来命名。常用化学热处理的方法及其使用范围如图: 一.钢的渗碳:渗碳是将零件放在具有活性碳原子的介质中加热、保温,使碳原子渗入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渗碳方法]:有固体渗碳、液体渗碳和气体渗碳,渗碳新技术有真空渗碳和离子渗碳等。其中气体渗碳原料气资源丰富,工艺成熟,应用最广泛。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第二版)课后答案

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 1.思考题 (1)什么是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数据库是存贮在计算机的有结构的数据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个软件,用以维护数据库、接受并完成用户对数据库的一切操作;数据库系统指由硬件设备、软件系统、专业领域的数据体和管理人员构成的一个运行系统。 (2)当前,主要有哪几种新型数据库系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用于什么领域,试举例说明?答:主要有:分布式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数据仓库技术、空间数据库。 (3)什么是数据模型?目前数据库主要有哪几种数据模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数据模型是一组描述数据库的概念。这些概念精确地描述数据、数据之间的关系、数据的语义和完整性约束。很多数据模型还包括一个操作集合。这些操作用来说明对数据库的存取和更新。数据模型应满足3方面要求:一是能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二是容易为人们理解;三是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目前在数据库领域,常用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关系模型以及最近兴起的面向对象的模型。 (4)关系数据库中选择、投影、连接运算的含义是什么? 答: 1)选择运算:从关系中筛选出满足给定条件的元组(记录)。选择是从行的角度进行运算,选择出的记录是原关系的子集。 2)投影运算:从关系中指定若干个属性(字段)组成新的关系。投影是从列的角度进行运算,得到的新关系中的字段个数往往比原关系少。 3)连接运算:将两个关系按照给定的条件横向拼接成新的关系。连接过程是通过两个关系中公有的字段名进行的。 (5)关键字段的含义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一个关系中可以确定一个字段为关键字段,该字段的值在各条记录中不能有相同的值。(如:门牌);关键字段的作用主要是为建立多个表的关联和进行快速查询。 (6)什么是E-R图?E-R 图是由哪几种基本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如何表示? 答:E-R图也称实体-联系图(Entity Relationship Diagram),提供了表示实体类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用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构成E-R图的基本要素有3种,即实体、属性和联系。其表示方法为:用矩形框表示现实世界中的实体,用菱形框表示实体间的联系,用椭圆形框表示实体和联系的属性,实体名、属性名和联系名分别写在相应框。 ABAAC ABCAA 第2章习题解答 1. 思考题 (1)在SQL Server 2008中的数据库中包含哪些对象?其中什么对象是必不可少的?其作用又是什么? 答:SQL Server 2008中的数据库对象主要包括数据库关系图、表、视图、同义词、可编程性、Service Broker、存储和安全性等。其中表对象是必不可少的。表是由行和列构成的集合,用来存储数据。 (2)SQL Server提供的系统数据库master它的作用是什么?用户可以删除和修改吗?为什么?答:master 数据库记录SQL Server 系统的所有系统级信息。主要包括实例围的元数据、端点、服务器和系统配置设置以及记录了所有其他数据库的存在、数据库文件的

常用热处理分类

常用热处理的分类 1表面淬火 表面淬火是将钢件的表面层淬透到一定的深度,而心部分仍保持 未淬火状态的一种局部淬火的方法。表面淬火时通过快速加热,使刚件表面很快到淬火的温度,在热量来不及穿到工件心部就立即冷却,实现局部淬火。表面淬火的目的在于获得高硬度,高耐磨性的表面,而心部仍然保持原有的良好韧性,常用于机床主轴,齿轮,发动机的曲轴等。 表面淬火采用的快速加热方法有多种,如电感应,火焰,电接触,激光等,目前应用最广的是电感应加热法。 2表面淬火和回火 将经过淬火的工件重新加热到低于下临界温度的适当温度,保温 一段时间后在空气或水、油等介质中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或将淬火后的合金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若干时间,然后缓慢或快速冷却。一般用以减低或消除淬火钢件中的内应力,或降低其硬度和强度,以提咼其延性或韧性。 3物理气相沉积 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 PVD)技术表示在真空条件下,采用物理方法,将材料源一一固体或液体表面气化成气态原子、分子或部分电离成离子,并通过低压气体(或等离子体)过程,在 基体表面沉积具有某种特殊功能的薄膜的技术。物理气相沉积的主要

方法有,真空蒸镀、溅射镀膜、电弧等离子体镀、离子镀膜,及分子束外延等。发展到目前,物理气相沉积技术不仅可沉积金属膜、合金膜、还可以沉积化合物、陶瓷、半导体、聚合物膜等。 4化学气相沉积 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简称CVD)是反应物 质在气态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固态物质沉积在加热的固态基体表面,进而制得固体材料的工艺技术。它本质上属于原子范畴的气态传质过程。与之相对的是物理气相沉积(PVD )。 整体热处理 1退火 退火是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指的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 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 2正火 正火,又称常化,是将工件加热至Ac3或Acm以上40~60 °C, 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其目的是在于使晶粒细化和碳化物分布均匀化,去除材料的内应力,降低材料的硬度

金属表面处理方法

金属表面处理方法 金属表面在各种热处理、机械加工、运输及保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被氧化,产生一层厚薄不均的氧化层。同时,也容易受到各种油类污染和吸附一些其他的杂质。 ?油污及某些吸附物,较薄的氧化层可先后用溶剂清洗、化学处理和机械处理,或直接用化学处理。对于严重氧化的金属表面,氧化层较厚,就不能直接用溶剂清洗和化学处理,而最好先进行机械处理。 ?通常经过处理后的金属表面具有高度活性,更容易再度受到灰尘、湿气等的污染。为此,处理后的金属表面应尽可能快地进行胶接。 经不同处理后的金属保管期如下: (1)湿法喷砂处理的铝合金,72h?; (2)铬酸-硫酸处理的铝合金,6h?; (3)阳极化处理的铝合金,30天; (4)硫酸处理的不锈钢,20天; (5)喷砂处理的钢,4h?; (6)湿法喷砂处理的黄铜,8h?。 一、铝及铝合金表面处理方法

[方法1] 脱脂处理。用脱脂棉沾湿溶剂进行擦拭,除去油污后,再以清洁的棉布擦拭几次即可。常用溶剂为:三氯乙烯、醋酸乙酯、丙酮、丁酮和汽油等。 [方法2] 脱脂后于下述溶液中化学处理: 浓硫酸?重铬酸钾?水? 在60-65°C?浸渍10-30min?后取出用水冲洗,晾干或在80°C?以下烘干;或者在下述溶液中洗后再晾干: 磷酸?10正丁醇?3水?20 此方法适用于酚醛-尼龙胶等,效果良好。 [方法3] 脱脂后于下述溶液中化学处理: 氟化氢铵?氧化铬?20-26磷酸钠??浓硫酸?50-60 硼酸?水?1000? 在25-40°C?浸渍?,即进行水洗、干燥。本方法胶接强度较高,处理后4h?内胶接,适用于环氧胶和环氧-丁腈胶胶接。 [方法4] 脱脂后于下述溶液中化学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