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亚甲基蓝水素检测法

亚甲基蓝水素检测法

亚甲基蓝水素检测法
亚甲基蓝水素检测法

白金コロイド含有メチレンブルー溶液滴定による溶存水素濃度の定量分析

柳原紀之、佐藤文平、○首藤達哉

ミズ株式会社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Dissolved Hydrogen Concentration

Titrated with Platinum Colloid C ontaining Methylene Blue Solution

Tomoyuki Yanagihara, Bunpei Sato, ○Tatsuya Shudo

MiZ Co.,Ltd.,

[目的]

演者らは、ミズ社開発に係る特殊電解槽 1) を用いて生成した中性系高濃度電解水素水に、白金コ

薬理機能水について3件の特許出願をし、 ロイド等の貴金属コロイドを含有させてなる抗酸化機能水、

これらが順次国際公開 2) , 3) , 4) されている。 かかる機能水の研究開発途上で、 同水中に溶存している、 機能発現の鍵物質と目される水素の濃度を精確に計測する必要性を生じた。そこで、従来の隔膜型ポ ーラログラフ方式を採用した溶存水素計により溶存水素(DH)濃度の計測を試みたところ、かかる従来 方式では、その計測原理から被計測液の液性に従う誤差を生じることがわかった。こうした背景のも と、 DH濃度を精確に計測することを目的として鋭意研究を重ねた結果、 電気化学的アプローチとは異 なる新規なDH濃度の定量分析方法を開発するに至ったので、これを報告する。

[計測原理]

本法の基礎となる化学反応は以下の通りである。 まず、 電解水素水等の水素溶存水 (被検定水) に、 白金コロイド含有メチレンブルー溶液(Pt-Mb溶液)を滴下すると、被検定水中に溶存している化学 的に不活性な分子状水素が白金コロイド触媒を介して活性化し、原子状水素へと変わる。こうして生 じた原子状水素がメチレンブルーを2電子還元することで、メチレンブルーは酸化型(青色)から還 元型のロイコメチレンブルー(無色)へと変わってゆく。(Fig.1)

かかる化学反応を基礎とするDH濃度の定量分析方法では、 外部環境から隔離した状態で、 電解水素 水等の水素溶存水(被検定水)に、予め濃度がわかっているPt-Mb溶液を滴下していく。このときの 滴下操作を、被検定水の呈色変化を目視で観察しながら徐々に行う。ここで、被検定水のDH濃度がメ チレンブルーの滴下量よりも上回っていれば、メチレンブルーは還元されて無色になるが、メチレン ブルー水溶液の滴下量を徐々に増やしていくと、

加えたメチレンブルーと被検定水中の溶存水素とが、 白金コロイド触媒を介して相互に打ち消しあって、やがてメチレンブルーの青色から無色への呈色変

化が観察できなくなる。このときを終点とすれば、Pt-Mb 溶液のメチレンブルー濃度と、同溶液の合 計滴下量から、被検定水のDH 濃度の実効値を求めることができる。

なお、計測精度向上のためには、ⅰ. Pt-Mb 溶液中の溶存気体を窒素等の不活性ガスに置換しておく こと、ⅱ. 被検定水中の溶存気体のうち酸素濃度を別途計測しておき、計測した酸素で消費される水 素の値を求め、この損失分の補償をDH 濃度の実効値に対して行うことで、被検定水のDH 濃度の絶対 値を求めること、の両手順を踏むことが望ましい。

Fig.1 Explanation chart of measurement principle.

[結果と考察]

前述の特殊電解槽で一回電解処理した中性系高濃度電解水素水(pH 7.7、ORP –620mV)を被検定 水としたときのDH 濃度の絶対値は約1ppm であった。 中性系高濃度電解水素水のDH 濃度を計測するの に特に適した、被計測液の液性に従う誤差を生じることのない、Pt-Mb 溶液滴定によるDH 濃度の定量 分析方法を得ることができた。

[文献]

1) 柳原紀之、佐藤文平、首藤達哉、国際公開パンフレット、国際公開番号:WO 03/002466 A1(Jan. 09,2003)

2) 柳原紀之、 佐藤文平、 首藤達哉、 国際公開パンフレット、 国際公開番号:WO 2004/039735 A1(May 13,2004)

3) 柳原紀之、 佐藤文平、 首藤達哉、 国際公開パンフレット、 国際公開番号:WO 2005/039602 A1(May 06,2005)

?M b

Pt colloid catalyst

H?

H? H?

H?

H

+ M b - e - H:H

H + M bH(reduced methylene blue

: leucomethylene blue : water-clear)

M b + (oxidized methylene blue : blue) e - H:H

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

中级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 一、 实验目的 1. 用亚甲基蓝水溶液吸附法测定活性炭、硅藻土、碱性层析氧化铝 的比表面积。 2. 掌握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的基本原理和测定方法。 3. 了解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的优缺点。 二、 实验原理 测定固体物质比表面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BET 低温吸附法、电子显微镜法和气相色谱法等,不过这些方法都需要复杂的装置,或较长的时间。而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物质比表面,仪器简单,操作方便,还可以同时测定许多个样品,因此常被采用,但溶液吸附法测定结果有一定误差。其主要原因在于:吸附时非球型吸附层在各种吸附剂的表面取向并不一致,每个吸附分子的投影面积可以相差很远,所以,溶液吸附法测得的数值应以其它方法校正之。然而,溶液吸附法常用来测定大量同类样品的相对值。溶液吸附法测定结果误差一般为10%左右。 根据光吸收定律,当入射光为一定波长的单色光时,某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中有色物质的浓度及溶液层的厚度成正比 kc bc I I A ==-=ε0 lg (5) 式中,A 为吸光度,I 0为入射光强度,I 为透过光强度,为吸光系数,b 为光径长度或液层厚度,c 为溶液浓度。

亚甲基蓝溶液在可见区有2个吸收峰:445nm 和665nm 。但在445nm 处活性炭吸附对吸收峰有很大的干扰,故本试验选用的工作波长为665nm , 并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量。 水溶性染料的吸附已广泛应用于固体物质比表面的测定。在所有染料中,亚甲基蓝具有最大的吸附倾向。研究表明,在大多数固体上,亚甲基蓝吸附都是单分子层,即符合朗格缪尔型吸附。但当原始溶液浓度较高时,会出现多分子层吸附,而如果吸附平衡后溶液的浓度过低,则吸附又不能达到饱和,因此,原始溶液的浓度以及吸附平衡后的溶液浓度都应选在适当的范围内。本实验原始溶液浓度为100ppm 左右,平衡溶液浓度不小于10ppm 。 亚甲基蓝具有以下矩形平面结构: S H H N N CH 3 H 3C CH 3 - 亚甲基蓝分子的平面结构如图所示。阳离子大小为1.70×10-10m ×76×10-10m ×325×10-10m 。亚甲基蓝的吸附有三种趋向:平面吸附,投影面积为1.35×10-18m 2;侧面吸附,投影面积为7.5×10-19m 2;端基吸附,投影面积为39.5×10-19m 2。对于非石墨型的活性炭,亚甲基蓝可能不是平面吸附,也不是侧面吸附,而是端基吸附根据实验结果推算,在单层吸附的情况下,1mg 亚甲基蓝覆盖的面积可按2.45m 2计算。而对Al 2O 3则可能是侧面吸附。求出各种固体对亚甲基蓝的饱和吸附量后,即可求出各种固体的比表面积。 三、 实验步骤

空气中硫化氢的测定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空气中硫化氢的测定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空气中硫化氢的采集及分析的方法步骤、数据处理。 2.理解空气中硫化氢的测定亚甲蓝分光光度法的实验原理,能够解决实际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二、实验原理 空气中硫化氢被碱性氢氧化镉悬浮液吸收,形成硫化镉沉淀。吸收液中加入聚乙烯醇磷酸铵可以减低硫化镉的光分解作用。然后,在硫酸溶液中,硫化氢与对氨基二甲基苯胺溶液和三氯化铁溶液作用,生成亚甲基蓝,比色定量。 三、仪器设备 1 大气综合采样器KC-6120 2 电子分析天平 3 紫外分光光度计(TU-1810) 4 10ml具塞比色管 5 10ml多空玻板吸收瓶 四、药品试剂 (1)吸收液:称量4.3g硫酸镉(3CdSO4·8H2O)和0.3g氢氧化钠以及10g聚乙烯醇磷酸铵分别溶于水中。临用时,将三种溶液相混合,强烈振摇至完全混匀,再用水稀释至1L。此溶液为白色悬浮液,每次用时要强烈振摇均匀再量取。贮于冰箱中可保存一周。 (2)对氨基二甲基苯胺溶液量取50ml硫酸,缓慢加入30ml水中,放冷后,称量12g对氨基二甲基苯胺盐酸盐(又称对氨基-N,N-二甲基苯胺二盐酸盐)〔(CH3)2NC6 H4·NH2·2HCl〕,溶于硫酸溶液中。置于冰箱中,可保存一年。临用时,量取2.5ml此溶液,用(1+1)硫酸溶液稀释至100ml。 (3)三氯化铁溶液称量100g三氯化铁(FeCl36H2O)溶于水中,稀释至100ml。若有沉淀,需要过滤后使用。 (4)混合显色液临用时,按1ml对氨基二甲基苯胺稀释溶液和1滴(0.04ml)三氯化铁溶液的比例相混合。此混合液要现用现配,若出现有沉淀物生成,应弃之不用。 (5)磷酸氢二铵溶液称量40g磷酸氢二铵〔(NH4)2HPO4〕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ml。 (6)硫化氢标准溶液 (四)采样 用一个内装10ml吸收液的普通型气泡吸收管,以0.50L/min流量,避光采气30L。根据现场硫化氢浓度,选择采样流量,使最大采样时间不超过1h。采样后的样品也应置于暗处,并在6h内显色;或在现场加显色液,带回实验室,在当天内比色测定。记录采样时的温度和大气压力。 五、分析步骤 5.1标准曲线的绘制

水质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GB 7494-37 方法确认

水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亚甲蓝分光光度法GB 7494-37 方法确认 1.目的 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分析方法检出限、回收率及精密度,判断本实验室的检测方法是否合格。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饮用水、地面水、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中的低浓度亚甲蓝活性物质(MBAS)。亦即阴离子表面活性物质。 3. 职责 3.1 检测人员负责按操作规程操作,确保测量过程正常进行,消除各种可能影 响试验结果的意外因素,掌握检出限、方法回收率与精密度的计算方法。 3.2 复核人员负责检查原始记录、检出限、方法回收率及精密度的计算方法。 3.3技术负责人负责审核检测结果及检出限、方法回收率、精密度分析结果。 4.分析方法 4.1 测量方法简述 4.1.1空白试验:按同试样完全相同的处理步骤进行空白实验,仅用100ml蒸馏水代替试样。 4.1.2测定 4.1.2.1将所取试份移至分液漏斗,以酚酞为指示剂,逐滴加入1mol/L氢氧化

钠溶液至水溶液呈桃红色,再滴加0.5mol/L硫酸到桃红色刚好消失。 4.1.2.2加入25ml亚甲蓝溶液,摇匀后再移入10ml氯仿,激烈振摇30s,注意放气。过分的摇动会发生乳化,加入少量异丙醇(小于10ml)可消除乳化现象。加相同体积的异丙醇至所有标准中,再慢慢旋转分液漏斗,使滞留在内壁上的氯仿液珠降落,静置分层。 4.1.2.3将氯仿层放入预先盛有50ml洗涤液的第二个分液漏斗,用数滴氯仿淋洗第一个分液漏斗的放液管,重复萃取三次,每次用10ml氯仿。合并所有氯仿至第二个分液漏斗中,激烈振摇30s,静置分层。将氯仿层通过玻璃棉或脱脂棉,放入50ml容量瓶中。再用氯仿萃取洗涤液两次(每次用5ml),此氯仿层也并入容量瓶中,加氯仿到标线。 4.1.2.4每一批样品要做一次空白试验及一种校准溶液的完全萃取。 4.1.2.5每次测定前,震荡容量瓶内的氯仿萃取液,并以此液洗三次比色皿,然后将比色皿充满。在652nm处,以氯仿清洗比色皿。 以试份的吸光度减去空白试验的吸光度后,从校准曲线上查得LAS的质量。 4.1.3校准曲线:取一组分液漏斗10个,分别加入100、99、95、93、91、89、87、85、80ml水,然后分别移入0、1.00、3.00、 5.00、7.00、9.00、11.00、13.00、15.00、20.00ml直链烷基苯磺酸钠标准溶液,摇匀。按(4.1.2)处理每一标准,以测得的吸光度扣除试剂空白值(零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后与相应的LAS量(ug)绘制校准曲线。 4.2 计算方法: c=m/V 式中:c—水样中亚甲蓝活性物(MBAS)的浓度,mg/L;

亚硝胺类的致突变性及致癌

亚硝胺类的致突变性及致癌 亚硝胺是四大食品污染物之一。迄今为止,已发现的亚硝胺有300多种,其中90% 左右可以诱发动物不同器官的肿瘤。〔1〕大量的实验证明某些食品中存在一定量的亚硝胺,其中有的是食品中天然形成,有的是生产过程需要添加的,人体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接触这些致癌物。〔2〕也可通过胎盘使子代接触,引起子代的肿瘤,甚至在一次大剂量接触后,经一定潜伏期诱发出肿瘤。〔3〕 1、亚硝胺类在食品中的分布情况烟熏或盐腌的鱼及肉中含有较多的胺类,霉变的 食品中有亚硝胺形成。香港曾报道咸鱼内含有较多的二甲基亚硝胺。〔1〕山东淄博市调查熟肉制品289份,亚硝酸盐检出率%超标率达%最高达/kg ;〔4〕河南省新乡市调查卤肉制品58份,亚硝酸盐检出率为%超标率达%最高达/kg。〔5〕广西桂林市调查腊肉制品53份,亚硝酸盐检出率100%超 标率%最高达/kg。日本东京27个市售啤酒样中

有25份检出DMN平均含量约 2 [1 g/kg。〔6〕法国与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合作分析的268个酒样的结果,苹果白兰地酒和苹果酒含有DMN二乙基亚硝胺和二丙基亚硝胺。在麦芽中也发现有DMtfD N-亚硝基毗咯烷。〔7〕有人在7份麦芽中检出亚硝胺,含量在?(1 g/kg ,平均为(1 g/kg。〔6〕某些食品中的霉菌能促进亚硝胺的合成。在接种白地霉的沙氏培养基中,加入亚硝酸钠与二乙胺或加入硝酸钠与甲基苯胺,经28 C培养 数日,即发现有DENAS甲基苯基亚硝胺的形成,而未接种白地霉的对照组中未发现有任何亚硝胺类。〔8〕在玉米面饼中接种串珠镰抱霉或其它真菌,培养8d后,加入少许硝酸钠,发现有亚硝胺的形成,包括DMN DENA甲基节基亚硝胺和N-3甲基丁基-N-1 甲基丙酮基亚硝胺。在玉米面饼接种林县常见的真菌后,经4d培养,其中二级胺的含量增加。〔9〕Fong等在干鱼中检出亚硝胺。〔10〕咸肉经油煎后,约90%勺试样中可测出亚硝基毗咯烷。未加热的咸肉中含有非致

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炉水中含量在0.02~10.0mg/L磷酸盐的测定。 2方法提要 在酸性溶液中,用过硫酸钾作分解剂,将聚磷酸盐和有机磷转化成正磷酸盐。 正磷酸盐与钼酸铵反应生产黄色的磷钼杂多酸,再用抗坏血酸还原成磷钼蓝,于710nm最大吸收波长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3仪器 2800分光光度计 4试剂 4.1硫酸溶液:1+35 4.2酒石酸锑钾: AR 4.3过硫酸钾:40g/L 称取20g过硫酸钾,精确至0.5g,溶于500mL水中,贮存于棕色瓶内(保存期一个月)。 4.4抗坏血酸:20g/l 称取10g抗坏血酸,精确至0.5g,称取0.2gEDTA,精确至0.01g,溶于200mL水中,加入8.0mL甲酸,用水稀释至500mL,混匀,贮存于棕色瓶中(有效期一个月)。 4.5钼酸铵:26g/L

称取13g钼酸铵,精确至0.5g,称取0.5g酒石酸锑钾,精确至0.01g,溶于200mL水中,加入230mL硫酸溶液(1+1),混匀,冷却后用水稀释500mL,贮存于棕色瓶中(有效期一个月)。 4.6磷酸盐标准溶液:1mL=0.05mg 4.6.1贮备液: 称取0.7165g于105℃干燥过的磷酸二氢钾,溶于水中,转入1000mL容量瓶,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1mL=0.5mg PO 43-。 4.6.2标准液: 吸取50mL贮备液于5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此溶液1mL= 0.05mgPO 43-。5分析步骤: 5.1工作曲线的绘制 取7个50mL容量瓶,分别取 0、2. 0、4. 0、6. 0、8. 0、10. 0、12.0mL磷标准溶液,用约20mL水稀释,依次向各瓶中加入2.0mL钼酸铵溶液,3.0mL抗坏血酸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室温下放置10分钟,在710nm,用比色皿,以试剂空白对照,测定各自吸光度,利用仪器建立 A=MC+N线性回归方程,保存方法号。

硫化氢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打印版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

硫化氢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 1.原理 硫化氢被氢氧化镉-聚乙烯醇磷酸铵溶液吸收,生成硫化镉胶状沉淀。聚乙烯醇磷酸铵能保护硫化镉胶体,使其隔绝空气和阳光,以减少硫化物的氧化和光分解作用。在硫酸溶液中,硫离子与对氨基二甲基苯胺溶液和三氯化铁溶液作用,生成亚甲基蓝,根据颜色深浅,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方法检出限为0.07μg/10ml(按与吸光度0.01相对应的硫化氢浓度计),当采样体积为60L 时,最低检出浓度为0.001mg/m3。 2.仪器 ①大型气泡吸收管:10ml。 ②具塞比色管:10ml ③空气采样器:0~1L/min ④分光光度计 3.试剂 1)吸收液:4.3g硫酸镉(3CdSO4·8H2O)、0.30g氢氧化钠和10.0g聚乙烯醇磷酸铵,分别溶于少量水后,并混合,强烈振摇混合均匀,用水稀释至1000ml。此溶液为乳白色悬浮液。在冰箱中可保存一周。 2)三氯化铁溶液:50g三氯化铁(FeCl3·6H2O),溶解于水中,稀释至50ml。 3)磷酸氢二铵溶液:20g磷酸氢二铵[(NH4)2HPO4],溶解于水,稀释至50ml。 4)硫代硫酸钠溶液C(Na2S2O3)=0.1mol/L:称取25g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溶于1000ml新煮沸并已冷却的水中,加0.20g无水碳酸钠,贮于棕色细口瓶中,放置一周后标定其浓度,若溶液呈现浑浊时,应该过滤。

5)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Na2S2O3)=0.0100mol/L:取50.00ml标定过的0.1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置于500ml容量瓶中,用新煮沸并已冷却的水稀释至标线。 6)碘贮备液C(1/2 I2)=0.10mol/L:称取12.7g碘于烧杯中、加入40g碘化钾、25ml水,搅拌至全部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0ml,贮于棕色细口瓶中。 7)碘溶液C(1/2 I2)=0.010mol/L:量取50ml碘贮备液,用水稀释至500ml,贮于棕色细口瓶中。 8)0.5%淀粉溶液:称取0.5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搅拌下倒入100ml沸水中,煮沸至溶液澄清,冷却后贮于细口瓶中。 9)0.1%乙酸锌溶液:0.20g乙酸锌溶于200ml水中。 10)(1+1)盐酸溶液。 11)对氨基二甲基苯胺溶液(NH2C6H4N(CH3)2·2HCl): ①贮备液:量取浓硫酸25.0ml,边搅拌边倒入15.0ml水中,待冷。称取6.0g对氨基二甲基苯胺盐酸盐,溶解于上述硫酸溶液中,在冰箱中可长期保存。 ②使用液:吸取2.5ml贮备液,用(1+1)硫酸溶液稀释至100ml。 ③混合显色剂:临用时,按1.00ml对氨基二甲基苯胺使用液和一滴(约0.04ml)三氯化铁溶液的比例相混合。若溶液呈现浑浊,应弃之,重新配制。

T 环境空气 硫化氢的测定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FHZHJDQ0147 环境空气硫化氢的测定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F-HZ-HJ-DQ-0147 环境空气—硫化氢的测定—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1 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用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测定居住区空气中硫化氢的浓度。 本方法适用于居住区空气硫化氢浓度的测定,也适用于室内和公共场所空气中硫化氢浓度的测定。 10mL吸收液中含有1μg硫化氢应有0.155±0.010吸光度。 检出下限为0.15μg/10mL。若采样体积为30L时,则最低检出浓度为0.005mg/ m3。 测定范围为10mL样品溶液中含0.15~4μg硫化氢。若采样体积为30L时,则可测浓度范围为0.005~0.13mg/m3。如硫化氢浓度大于0.13mg/m3,应适当减小采样体积,或取部分样品溶液,进行分析。 由于硫化镉在光照下易被氧化,所以采样期和样品分析之前应避光,采样时间不应超过1h,采样后应在6h之内显色分析。空气SO2浓度小于1mg/m3,NO2浓度小于0.6mg/m3,不干扰测定。 2 原理 空气中硫化氢被碱性氢氧化镉悬浮液吸收,形成硫化镉沉淀。吸收液中加入聚乙烯醇磷酸铵可以减低硫化镉的光分解作用。然后,在硫酸溶液中,硫化氢与对氨基二甲基苯胺溶液和三氯化铁溶液作用,生成亚甲基蓝。根据颜色深浅,比色定量。 3 试剂 本法所用试剂纯度为分析纯,所用水为二次蒸馏水,即一次蒸馏水中加少量氢氧化钡和高锰酸钾再蒸馏制得。 3.1 吸收液:称量 4.3g硫酸镉(3CdSO4·8H2O)和0.3g氢氧化钠以及10g聚乙烯醇磷酸铵分别溶于水中。临用时,将三种溶液相混合,强烈振摇至完全混溶,再用水稀释至1L。此溶液为白色悬浮液,每次用时要强烈振摇均匀再量取,贮于冰箱中可保存—周。 3.2 对氨基二甲基苯胺溶液: 3.2.1 储备液:量取50mL浓硫酸,缓慢加入30mL水中,放冷后,称量12g对氨基二甲基苯胺盐酸盐[N,N-dimethyl-p-phenylenediamine dihydrochloride,(CH3)2NC6H4·2HCl]溶液中。置于冰箱中,可保存一年。 3.2.2 使用液:量取2.5mL储备液,用1+1硫酸溶液稀释至100mL。 3.3 三氯化铁溶液:称量100g三氯化铁(FeCl3·6H2O)溶于水中,稀释至100mL。若有沉淀,需要过滤后使用。 3.4 混合显色液:临用时,按1mL对氨基二甲基苯胺使用液和1滴(0.04mL)三氯化铁溶液的比例相混合。此混合液要现用现配,若出现有沉淀物生成,应弃之不用。 3.5 磷酸氢二铵溶液:称量40g磷酸氢二铵[(NH4)2HPO4]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mL。 3.6 0.0100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准确吸量100mL 0.1000N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用新煮沸冷却后的水稀释至1L。配制和浓度标定方法见附录A。 3.7 碘溶液c(1/2I2)=0.1mol/L,称量40g碘化钾,溶于25mL水中,再称量12.7g碘,溶于碘化钾溶液中,并用水稀释1L。移入容量色瓶中,暗处贮存。 3.8 0.01mol/L碘溶液:精确吸量100mL 0.1mol/L 碘溶液于1L棕色容量瓶中,另称量18g 碘化钾溶于少量水中,移入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 3.9 0.5g/100mL淀粉溶液:称量0.5g可溶性淀粉,加5mL水调成糊状后,再加入100mL沸水中,并煮沸2~3min,至溶液透明,冷却,临用现配。 3.10 1+1盐酸溶液:50mL浓盐酸与50mL水相混合。

实验二十 次甲基蓝在活性炭上的吸附比表面积测定

实验二十 次甲基蓝在活性炭上的吸附比表面积测定 一、目的要求 1. 用溶液吸附法测定活性炭的比表面。 2. 了解溶液吸附法测定比表面的基本原理及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比表面是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物质所具有的表面积,其数值与分散粒子大小有关。 测定固体比表面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BET 低温吸附法、电子显微镜法和气相色谱法,但它们都需要复杂的仪器装置或较长的实验时间。而溶液吸附法则仪器简单,操作方便。本实验用次甲基蓝水溶液吸附法测定活性炭的比表面。此法虽然误差较大,但比较实用。 活性炭对次甲基蓝的吸附,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是单分子层吸附,符合朗格缪尔(Langmuir)吸附等温式。根据朗格缪尔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当次甲基蓝与活性炭达到吸附饱和后,吸附与脱附处于动态平衡,这时次甲基蓝分子铺满整个活性炭粒子表面而不留下空位。此时吸附剂活性炭的比表面可按下式计算: ()6001045.2??-=W G C C S (1) 式中,S 0为比表面(m 2·kg -1);C 0为原始溶液的浓度;C 为平衡溶液的浓度;G 为溶液的加入量(kg);W 为吸附剂试样质量(kg);2.45×106是1kg 次甲基蓝可覆盖活性炭样品的面积(m 2·kg -1)。 本实验溶液浓度的测量是借助于分光光度计来完成的,根据光吸收定律,当入射光为一定波长的单色光时,某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中有色物质的浓度及溶液的厚度成正比,即: A =KCL 。 式中,A 为吸光度;K 为常数;C 为溶液浓度;L 为液层厚度。 实验首先测定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次甲基蓝溶液的吸光度,绘出A —C 工作曲

线,然后测定次甲基蓝原始溶液及平衡溶液的吸光度,再在A—C曲线上查得对应的浓度值,代入(1)式计算比表面。 三、预习要求 1.认真预习实验讲义,写出预习报告; 2. 姓名、学号、班级、同组姓名; 3. 预习报告完整、整洁、编页码; 4. 简要的实验目的、原理、主要仪器设备、药品、装置图、实验步骤; 5. 原始数据记录表(设计合理,用直尺划表格); 6. 提问(原理、方法、提示和思考问题等)。 四、仪器试剂 分光光度计1套;振荡器1台;分析天平1台;离心机1台;台秤(0.1g)1台;三角烧瓶(100mL,3只);容量瓶(500mL,4只、100mL,5只)。 次甲基蓝原始溶液(2g·dm-3);次甲基蓝标准溶液(0.1g·dm-3) ;颗粒活性炭。 五、实验步骤 1. 活化样品将活性炭置于瓷坩埚中放入500℃马福炉中活化1h(或在真空箱中300℃活化1h),然后置于干燥器中备用。 2. 溶液吸附取100mL三角烧瓶3只,分别放入准确称取活化过的活性炭约0.1g,再加入40g浓度为2g·dm-3的次甲基蓝原始溶液,塞上橡皮塞,然后放在振荡器上振荡3h。 3. 配制次甲基蓝标准溶液用台称分别称取4g、6g、8g、10g、12g浓度为0.1g·dm-3的标准次甲基蓝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即得浓度分别为4mg·dm-3、6mg·dm-3、8mg·dm-3、10mg·dm-3、12mg·dm-3的标准溶液。 4. 原始溶液的稀释为了准确测定原始溶液的浓度,在台称上称取浓度为2g·dm-3的原始溶液2.5g放入5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 5. 平衡液处理样品振荡3h后,取平衡溶液5mL放入离心管中,用离心机旋转10min,得到澄清的上层溶液。取2.5g澄清液放入500mL容量瓶中,并用

硫化氢——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方法确认

硫化氢——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第三篇第一章十一(二)方法确认 1.目的 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吸收液中硫化氢的浓度,分析方法检出限、回收率及精密度,判断本实验室的检测方法是否合格。 2.适用范围 本标准方法规定了测定空气中硫化氢的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本标准方法适用于空气中硫化氢的测定。 3. 职责 3.1 检测人员负责按操作规程操作,确保测量过程正常进行,消除各种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 意外因素,掌握检出限、方法回收率与精密度的计算方法。 3.2 复核人员负责检查原始记录、检出限、方法回收率及精密度的计算方法。 3.3技术负责人负责审核检测结果及检出限、方法回收率、精密度分析结果。 4.分析方法 4.1标准曲线的绘制 向各管加入混合显色剂1.00ml,立即加盖,倒转缓慢混匀,放置30min。加1滴磷酸氢二铵溶液,以排除三价铁离子的颜色,混匀。在波长665nm处,用2cm比色皿,以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对硫化氢含量(μg),绘制标准曲线。 4.2样品测定 采样后,加入吸收液使样品溶液体积为10.0ml,以下步骤同标准曲线的绘制。 4.3计算 W/ 硫化氢(H2S,mg/m3)=Vn 式中:W——样品溶液中硫化氢的含量,μg; Vn——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L。

5. 结果分析 5.1检出限 选取10份空白样品,按4进行测试。结果见附表。由附表可知,检出限满足此标准方法的要求。 5.2方法回收率与精密度 选取6份样品加标,使加标浓度均为1.00mg/L,按4进行测试。结果见附表。由附表可知,回收率在97.7%-100.3%之间,满足要求。

实验二十七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测定阴离子洗涤剂

实验二十八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测定阴离子洗涤剂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萃取和索氏提取的基本操作。 2.学习测定水样中阴离子洗涤剂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阴离子洗涤剂主要指直链烷基苯磺酸钠和烷基磺酸钠类物质。洗涤剂的污染会造成水面产生不易消失的泡沫,并消耗水中的溶解样。 水中阴离子洗涤剂测定方法,常用的有亚甲蓝分光光度法和液相色谱法,前者操作简便,但选择性较差,后者需要有专用设备。 阴离子染料亚甲蓝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直链烷基苯磺酸钠﹑烷基磺酸纳和脂肪醇硫酸钠)作用,生成蓝色的离子对化合物,这类能与亚甲蓝作用的物质统称亚甲蓝活性物质(MBAS)。生成的显色物可被三氯甲烷萃取,其色度与浓度成正比,并可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652nm 处测量三氯甲烷层的吸光度。 由于测定对象是水中溶解态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样品在测定前需经中速定性滤纸过滤以除去悬浮物。因此,吸附在悬浮物上的表面活性剂不计在内。 三﹑实验仪器 1.分光光度计 2.250mL分液漏斗 3.索氏抽提器(150mL平底烧瓶,φ35×160 mm抽提桶,蛇型冷凝管)。四﹑试剂 1.4%氢氧化钠溶液 2.3%硫酸 3.三氯甲烷 4.直链烷基苯磺酸钠标准储备溶液:称取0.100g标准物LAS(平均分子量344.4,称准至0.001g),溶于50mL水中,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混匀,每毫升含1.00mgLAS。保存于4℃冰箱中。如需要,每周配制一次。 5.直链烷基苯磺酸钠标准溶液:准确吸取10.00mL直链烷基苯磺酸钠标准储备溶液,用水稀释至1000mL,每毫升含10.0μgLAS。当天配制。 6.亚甲蓝溶液:称取50g磷酸二氢钠(NaH 2PO 4 ·H 2 O)置于烧杯中,溶于水, 缓慢加入6.8mL浓硫酸,混匀,转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另称取30mg亚甲蓝(指示剂级),用50mL水溶解后也移入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云。此溶液储

亚硝胺

亚硝胺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亚硝胺是强致癌物,是最重要的化学致癌物之一,是四大食品污染物之一。食物、化妆品、啤酒、香烟中都含有亚硝酸胺。在熏腊食品中,含有大量的亚硝胺类物质,某些消化系统肿瘤,如食管癌的发病率与膳食中摄入的亚硝胺数量相关。当熏腊食品与酒共同摄入时,亚硝胺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就会成倍增加。 简介 亚硝酸盐是亚硝胺类化合物的前体物质。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环境中,尤其是在食物中。例如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大约为4毫克/千克,肉类约为3毫克/千克,蛋类约为5毫克/千克,而豆粉的平均含量可达10毫克/千克,咸菜中的平均含量也在7毫克/千克以上。在人们日常膳食中,绝大部分亚硝酸盐在人体内像“过客”一样随尿排出体外,只是在特定条件下才转化成亚硝胺。所谓特定条件,包括酸碱度、微生物和温度。所以,通常条件下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只有过量摄取,体内又缺乏维生素C的情况下,才会对人体引起危害。此外,长期食用亚硝酸盐含量高的食品,有可能诱发癌症。引亚硝胺化学式:亚硝胺的化学式为NH2NO。大量的动物实验已确认,亚硝胺是强致癌物,并能通过胎盘和乳汁引发后代肿瘤。同时,亚硝胺还有致畸和致突变作用。人群中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人类某些癌症,如胃癌、食道癌、肝癌、结肠癌和膀胱癌等可能与亚硝胺有关。由不致癌性的亚硝酸与二级胺在ph2-4的正常胃酸条件下生成亚硝酸胺。亚硝酸胺可以在人体中合成,是一种很难完全避开的致癌物质。实验证明,维生素c有抑制亚硝酸胺合成的功能。与上皮细胞分化密切相关的维生素A亦有抑癌作用,因此每天多吃胡萝卜和西红柿是非常有益的。 由来 基本结构 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环境中,尤其是在食物中。因此,亚硝酸盐每天都会随着粮食、蔬菜、鱼肉、蛋奶进入人体。例如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大约为4毫克/千克,肉类约为3毫克/千克,蛋类约为5毫克/千克。某些食品中含量更高,如豆粉的平均含量可达10毫克/千克,咸菜中的平均含量也在7毫克/千克以上。亚硝酸盐不都是人体“过客”亚硝酸盐是亚硝胺类化合物的前体物质。在自然界中,亚硝酸盐极易与胺化合,生成亚硝胺。在人体胃的酸性环境中,亚硝酸盐也可以转化为亚硝胺在人们日常膳食中,绝大部分亚硝酸盐在人体内像“过客”一样随尿排出体外,只是在特定条件下才转化成亚硝胺。所谓特定条件,包括酸碱度、微生物和温度。所以,通常条件下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不包括酸碱度、微生物和温度。所以,通常条件下膳食中的亚硝酸在

硫化氢——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硫化氢——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1.原理硫化氢倍氢氧化镉-聚乙烯醇磷酸铵溶液吸收,生成硫化镉胶状沉淀。聚乙烯醇磷酸铵能保护硫化镉胶体,使其隔绝空气和阳光,以减少硫化物的氧化和光分解作用。在硫酸溶液中,硫离子与对氨基二甲基苯胺溶液和三氯化铁溶液作用,生成亚甲基蓝,根据颜色深浅,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方法检出限为0.07μg/10ml(按与吸光度0.01相对应的硫化氢浓度计),当采样体积为60L时,最低检出浓度为0.001mg/m3。 2.仪器 ①大型气泡吸收管:10ml。 ②具塞比色管:10ml ③空气采样器:0~1L/min ④分光光度计 3.试剂 3.1吸收液: 4.3g硫酸镉(3CdSO4·8H2O)、0.30g氢氧化钠和10.0g聚乙烯醇磷酸铵,分别溶于少量水后,并混合,强烈振摇混合均匀,用水稀释至1000ml。此溶液为乳白色悬浮液。在冰箱中可保存一周。 3.2三氯化铁溶液:50g三氯化铁(FeCl3·6H2O),溶解于水中,稀释至50ml。 3.3磷酸氢二铵溶液:20g磷酸氢二铵[(NH4)2HPO4],溶解于水,稀释至50ml。 3.4硫代硫酸钠溶液C(Na2S2O3)=0.1mol/L:25g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溶于1000ml 新煮沸并已冷却的水中,加0.20g无水碳酸钠,贮于棕色细口瓶中,放置一周后标定其浓度,若溶液呈现浑浊时,应该过滤。标定方法见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P171。 3.5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Na2S2O3)=0.0100mol/L:取50.00ml标定过的0.1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置于500ml容量瓶中,用新煮沸并已冷却的水稀释至标线。 3.6碘贮备液C(1/2 I2)=0.10mol/L:称取12.7g碘、40g碘化钾、25ml水溶解稀释至1000ml。碘溶液C(1/2 I2)=0.010mol/L 3.7 0.5%淀粉溶液:称取0.5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倒入100ml沸水中,煮沸至溶液澄清,冷却后贮于细口瓶中。 3.8 0.1%乙酸锌溶液:0.20g乙酸锌溶于200ml水中。 3.9 (1+1)盐酸溶液。 3.10 对氨基二甲基苯胺溶液(NH2C6H4N(CH3)2·2HCl) ①贮备液:浓硫酸25ml溶于15ml水中。称取6.0g对氨基二甲基苯胺盐酸盐溶解于上述硫酸溶液中,在冰箱中可长期保存。 ②使用液:吸取2.5l贮备液,用(1+1)硫酸溶液稀释至100ml。 ③混合显色剂:临用时,按1.00ml对氨基二甲基苯胺使用液和一滴(约0.04ml)三氯化铁溶液的比例相混合。若溶液呈现浑浊应弃之,重新配制。 3.11硫化氢标准溶液:制备标定方法见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P172。 4.采样 吸取摇匀后的吸收液10ml于大型气泡吸收管中,以1.0L/min的流量,避光采样100min,8h 内测定。采样后现场加显色剂,携回实验室进行测定。 5.步骤 (1)标准曲线的绘制向各管加入混合显色剂1.00ml,立即加盖,倒转缓慢混匀,放置30min。加1滴磷酸氢二铵溶液,以排除三价铁离子的颜色,混匀。在波长665nm处,用2cm比色皿,以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对硫化氢含量(μg),绘制标准曲线。

活性炭有效吸附孔的测算

活性炭有效吸附孔的测算 活性炭应用研究越来越受重视(1)。活性炭作为气相和液相吸附分离领域的传统吸附剂已应用了许多年。但关于它对特定吸附质的有效孔问题,虽经多年争论,目前仍无统一认识。 有效吸附孔概念的提出,是基于如下的理论认识:在吸附分离技术实际应用时,活性炭对特定吸附质的富集实际处于动态过程中,孔宽度小于吸附质临界分子直径的那部分孔隙是无效孔,过宽的孔隙实际上只起到扩散通道的作用。只有孔宽度≥吸附质临界分子直径,≤特定尺寸的某一范围的孔隙才能吸持吸附质,是该吸附质的有效吸附孔。动态吸附平衡量表征了有效吸附孔的孔容积。 我们在活性炭变压吸附分离苯的工艺研究中,发现静态吸附法得到的孔分布结果可以与某些常规检测数据很好地关联,从而得到活性炭对某些特定吸附质有效吸附孔的孔径分布范围,似可用以指导活性炭的应用研究,尤其是用于特种活性炭吸附剂的孔分布设计。 1、活性炭样品的制备和检测 选用新华牌DX09活性炭,用小型活化炉在880~920℃水蒸汽深度活化。活化程度控制:在原DX09炭基础上再烧失45~50%wt.,总计获得深度活化的TDX09炭样品2.4kg。深度活化前后炭样分别编号为AC和ACT。 用麦克公司Micromeritics ASAP 2000M型自动吸附仪测定试样的BET表面积,并用密度函数法(DFT法)数据处理软件获得试样的

DFT微分孔宽分布。 炭样的亚甲基蓝吸附值、碘吸附值和四氯化碳吸附率的测定分别按GB/T7702.6-1997,GB/T7702.7-1997,GB/T7702.13-1997进行。2、结果与讨论 2.1 深度活化前后炭样分析结果 样品的SBET、DFT法表面积、孔容积、碘值、亚甲基蓝值和四氯化碳吸附率检测数据见表1。样品DFT法孔隙宽度(以下称为孔径)~微分孔容见图1和图2。 表1 样品性能及孔结构检测结果 样号碘吸附值mg/g 亚甲蓝吸附值mg/g CCl4吸附率% SBET m2/g DFT总孔容cm3/g DFT总比表面积m2/g AC 962 165 66 1006.79 0.4509 729.92 ACT 1249 192 104 1192.06 0.7609 847.85 2.2 深度活化前后活性炭孔径分布的变化 从图1中分别量取、分段计算深度活化前后各孔径范围的微分峰累积面积,核算各孔径区段的累积微分孔容值,处理结果见表2和表3。关于用DFT法描述活性炭狭缝型孔结构的准确性,已被我们的研究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硫化氢

硫化氢——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1.原理 硫化氢倍氢氧化镉-聚乙烯醇磷酸铵溶液吸收,生成硫化镉胶状沉淀。聚乙烯醇磷酸铵能保护硫化镉胶体,使其隔绝空气和阳光,以减少硫化物的氧化和光分解作用。在硫酸溶液中,硫离子与对氨基二甲基苯胺溶液和三氯化铁溶液作用,生成亚甲基蓝,根据颜色深浅,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方法检出限为0.07μg/10ml(按与吸光度0.01相对应的硫化氢浓度计),当采样体积为60L 时,最低检出浓度为0.001mg/m3。 2.仪器 ①大型气泡吸收管:10ml。 ②具塞比色管:10ml ③空气采样器:0~1L/min ④分光光度计 3.试剂 吸收液:4.3g硫酸镉(3CdSO ·8H2O)、0.30g氢氧化钠和10.0g聚乙烯醇磷酸铵,分别溶 4 于少量水后,并混合,强烈振摇混合均匀,用水稀释至1000ml。此溶液为乳白色悬浮液。在冰箱中可保存一周。 三氯化铁溶液:50g三氯化铁(FeCl ·6H2O),溶解于水中,稀释至50ml。 3 磷酸氢二铵溶液:20g磷酸氢二铵[(NH )2HPO4],溶解于水,稀释至50ml。 4 硫代硫酸钠溶液C(Na2S2O3)=0.1mol/L:25g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溶于1000ml 新煮沸并已冷却的水中,加0.20g无水碳酸钠,贮于棕色细口瓶中,放置一周后标定其浓度,若溶液呈现浑浊时,应该过滤。标定方法见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P171。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Na2S2O3)=0.0100mol/L:取50.00ml标定过的0.1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置于500ml容量瓶中,用新煮沸并已冷却的水稀释至标线。 碘贮备液C(1/2 I2)=0.10mol/L:称取12.7g碘、40g碘化钾、25ml水溶解稀释至1000ml。碘溶液C(1/2 I2)=0.010mol/L: 0.5%淀粉溶液:称取0.5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倒入100ml沸水中,煮沸至溶液澄清,冷却后贮于细口瓶中。 0.1%乙酸锌溶液:0.20g乙酸锌溶于200ml水中。 (1+1)盐酸溶液。 对氨基二甲基苯胺溶液(NH2C6H4N(CH3)2·2HCl):

什么是N-二甲基亚硝胺 他毒性有多大

什么是N-二甲基亚硝胺他毒性有多大 根据@东方早报消息,导致复旦研究生黄洋中毒的物质初步确定为N-二甲基亚硝胺。N-二甲基亚硝胺是什么?有多大毒性? 1.亚硝胺类的致癌特点是:①致癌性强,小剂量一次给药即可致癌;②对多种动物(包括猴、豚鼠等不易诱发肿瘤的动物)的许多器官(包括食管、脑、鼻窦等不易引起癌的器官)能致癌,甚至可以通过胎盘致癌,如给怀孕大鼠以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可比较快地引起仔鼠的神经胶质细胞瘤;③具有不同结构的亚硝胺有明显的器官亲和性,例如二甲基亚硝胺等对称的衍生物常引起肝癌,不对称的亚硝胺如甲基苄基亚硝胺常诱发食管癌;在大鼠,二丁基亚硝胺能引起膀胱癌,二戊基亚硝胺能诱发肺癌,而N-甲基-N-硝基-N 1-亚硝基胍则能引起胃肠癌。 from MSDS 国标编号: 61735 CAS: 中文名称: N-二甲基亚硝胺 英文名称: N-Nitrosodimethylamine 别名: 二甲基亚硝基代胺;N-亚硝基二甲胺 分子式: C2H6N2O;(CH3)2NNO 分子量: 74.08 熔点: 密度: 相对密度(水=1)1.00 蒸汽压: 61℃ 溶解性: 溶于水、乙醇、乙醚等 稳定性: 稳定 外观与性状: 黄色液体 危险标记: 14(有毒品) 用途: 用于医药及食品分析研究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眼睛、皮肤的刺激作用。摄入、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可能致死,接触可引起肝、肾损害。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高毒类。 急性毒性:LD5058mg/kg(大鼠经口);LC5078ppm 4小时(大鼠吸入);小鼠吸入120mg/m3×4小时,1/10死亡(1日);大鼠吸入460mg/m3×4小时,10/10死亡(2~4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兔经口20ppm×10周,而后30ppm×4周,进而50ppm×8周,出现肝损害,11周和12周发生死亡。 致突变性:Ames试验鼠伤寒沙门氏菌阳性。基因突变,哺乳动物小鼠淋巴肉瘤细胞阳性;果蝇隐性伴性致死阳性。 致畸性:体外细胞遗传损伤,中国仓鼠细胞染色体畸变阳性;体内细胞遗传损伤,啮齿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阳性。 致癌性:IARC列为对实验动物有足够证据致癌物。小鼠吸入最小中毒浓度200μg/m3(26周,连续)致癌阳性;小鼠经口最小中毒剂量370mg/kg(56周,连续)致癌阳性。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易燃。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热能分析法(食品)《仪器卫生理化检验标准手册》中国标准出版社 4.实验室监测方法: 色谱/质谱法《固体废弃物试验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色谱/质谱法(GB/T5009.26-1996,食品) 石油化工废水及污灌蔬菜中N-亚硝基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许后效等,《化工环保》,5,296,(1985) 5.环境标准: 中国(GB2758-81)食品卫生标准 3μg/L(啤酒、熏肉)(N-亚硝胺) 以上资料取自果壳网和优生优育网https://www.doczj.com/doc/1112351602.html,

钼蓝分光光度法之单水氢氧化锂和硅的测定

1 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工聚氯化铝业级单水氢氧化锂中质量分数0.00050%~0.050%硅的测定。 2 原理 试料以盐酸分解,在弱酸性介质中硅与钼酸铵形成硅钼黄杂多酸,以硫酸-草酸消除磷、砷的干扰,用抗坏血酸将硅钼黄还原为硅钼蓝。于分光光度计波长800nm处测量其吸光度。 3 试剂 3.1盐酸,1+1,优级纯。 3.2硫酸,3+97,优级纯。 3.3硫酸,33+67 优级纯。 3.4氨水,1+5,超纯。 3.5钼酸铵溶液,50g/L,必要时过滤。 3.6草酸溶液,50g/L,优级纯。 以上试剂均需贮存于塑料瓶中。 3.7抗坏血酸溶液,20g/L,用时现配。 3.8硅标准贮存溶液,100μg / mL: 称取0.2140g预先在1000℃灼烧1h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的二氧化硅,置于盛有1g无水碳酸钠(优级纯)的铂坩埚中,加入3g无水碳酸钠,在950~1000℃高温炉中熔融至熔体为亮红色并清澈透明,取出冷却,放入聚四氟乙烯烧杯中,用热水浸出,加热至溶液清亮,冷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立即移入塑瓶中。此溶液1mL含100μg硅。 3.9硅标准溶液,10μg / mL: 移取25.00mL100μg /mL硅标准贮存溶液,置于25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立即移入塑料瓶中。此溶液1mL含10μg硅。 3.10硅标准溶液,1μg / mL: 移取10.00mL10μg /mL硅标准溶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立即移入塑料瓶中。此溶液1mL 含1μg硅。用时现配。 3.11对硝基酚指示剂溶液,1g/L。 用乙醇配制。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不确定度分析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不确 定度分析 根据实际工作中所测饮用水中LAS含量较低,而LAS为常规必检项目, 本文通过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方法,得出本方法的不确定度以定量表达本方法的可信程度,数值只有包含了不确定度才真正有意义。 1.实验部分 1.1 原理 阴离子染料亚甲蓝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作用,生成蓝色的盐类,该生成物可被氯仿萃取,其色度与浓度成正比,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652nm处测量氯仿层的吸光度。 1.2试剂与仪器 在测定过程中,使用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7230G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配有10 mm光程的比色皿。氯仿(CHCl3),分析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标准溶液(1000mg/L)。当天配制10.0mg L的标准贮备液。亚甲蓝溶液和洗涤液按GB5750-85.16.1配制。 1.3 实验方案及过程 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5750-85-16.1的步骤进行实验,于250mL 容量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水,再移取系列直链烷基苯磺酸钠标准溶液于 250mL分液漏斗中,加水刚好100mL,以酚酞为指示剂,滴加NaOH溶液至刚好呈桃红色,再滴加0.5mol/L硫酸至桃红色刚好消失。加入25mL亚甲蓝溶液,用氯仿萃取三次,萃取液用洗涤液洗涤,定容50mL,用分光光度计于波长652nm处测吸光度。 1.4测量的数学模型 1)回归曲线:y=a+bx

2)浓度计算公式:c=m/v 3)根据样品测定计算公式的独立分量,根据不确定度的传播规律,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直链烷基苯磺酸钠标准溶液测量的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公式表达为: 式中:u rel (C)—水中LAS 浓度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u rel (C LAS )—LAS 标准贮备液中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u rel (f)—将贮备液稀释至使用液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u rel (m)—标准网线拟合求得LAS 含量时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u rel (A)—重复测定时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u rel (R)—回收率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2. 不确定度的评定 2.1 LAS 标准溶液引入的不确定度 u 1标液浓度:1.000±0.020mg/mL 其不确定度为:U 11=0.020/3=0.011547mg/mL 、灵敏度系数c 11=0.02。 在使用过程中,取2 mL 标准物到100mL 容量瓶中,在稀释过程中使用了2 mL 移液管,最大允许误差为±0.01ml 。 U 12=0.01/3=0.00577、灵敏度系数c 12=0.005 稀释过程中使用了100mL 容量瓶,最大误差为±0.1mL 则: U 13=0.1/3=0.0577,灵敏度指数c 13=-1.0×10-4mg/mL 由于实验室温度基本恒定为20℃,所以温度引入的不确定度可不计,所以: U 1=212 212212212211211u c u c u c ?+?+?=2.333×10-4mg/mL 2.2 光度法测量导致的吸光度A 的不确定度分量u 2 光度计的测量误差为±0.001 按均匀分布:u 2=0.001/3=0.0005774mg/mL 标准系列溶液中,LAS 质量引入的不确定度1.306μg ) ()()()()(22222R u A u m u f u c u u rel rel rel rel LAs rel rel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