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数学下册补充习题(2)

一年级数学下册补充习题(2)

一年级数学下册补充习题(2)
一年级数学下册补充习题(2)

补充习题

第6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计算并观察题目的特点。

34+4= 23+30=

42+3= 47+20=

62+7= 64+30=

86+2= 76+10=

答案提示:

34+4=38 23+30=53

42+3=45 47+20=67

62+7=69 64+30=94

86+2=88 76+10=86

解题思路:

第一列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题,都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和整十数相加;第二列是两位数加整十数的题,都是先把整十数相加,再加个位上的数。

一年级数学下册看一看一教案北师大版

看一看(一)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从前面、后面和侧面观察物体,能根据平面图判断观察物体的角度,培养学生 的空间观念以及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物,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 才能了解物体的全貌,丰富和积累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教具准备: 课件、储蓄罐、玩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为大家讲一个故事,大家愿意听吗?(盲人摸象) (1)、提问:这几个盲人摸到大象之后,他们对大象的描述为什么不一样呢? (2)、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看一看》。 二、探究新知: 1、师: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一件物品(出示储蓄罐),勤俭节约的孩子都喜欢把零花钱 存在储蓄罐里,从小养成节约用钱的好习惯。 2、储蓄罐背对着学生出示:你知道这个储蓄罐是什么样的吗?它的正面是什么颜色的吗? 指名生回答 3、今天我们就先来观察这个储蓄罐。哪些学生愿意来前面观察? (1)、教师给学生指定位置,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在储蓄罐的什么位置,看到什么? (2)、2学生调换位置,再次观察,并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情况与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现在我们大家和这两位学生一起观察好不好?我们看一看,然后说说从你的位置观察到的储 蓄罐是什么样的??(储蓄罐放在座位的中间) 学生集体交流,汇报结果。 4、师出示主题图 (1)、小霞坐在储蓄罐的什么面? (2)、哪一幅图是小霞看到的?说理由。 1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试卷全册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试卷 姓名 得分 一、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和余数。( 6分 ) 35÷8= `````` 34÷5= `````` 54÷8= `````` 29÷5= `````` 46÷8= `````` 52÷6= `````` 二、填空( 30分 ) 1、在除法中,余数应比除数 ,也就是除数必须比余 数 。 2、 被除数= × + 。 3、除数6,商是9,余数是5.被除数是 。 4、□÷6=□……□,余数可能是( )。 5、一个数除以9有余数,余数最大是 ,最小 是 。 6、○□□△○□□△○□□△……第22个图形是( )。 7、○▲□○▲□○▲□○…… 第20个图形是( )。 8、在现阶段有余数的除法列竖式时,商要对着被除数 的 。 9、有1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 个,还剩 个。 10、35个小朋友坐船,每条船坐8人,至少要( )条船。 11、有9个桃子,每盘放2个,还剩( )个 12、26个桔子,如果每袋装4个,可装( )袋,还剩( ) 个;如果每袋装5个,可装( )袋,还剩( )个;如果每 袋装6个,可装( )袋,还剩( )个。 13、两个数相除,余数是6,除数最小是( ) 14用21根长度相等的小棒,可以摆出 个正方形,还剩 根。 15、( )里最大能填几? (1)( )×6<57 (2)( )×7<43 (3)( )× 5<38 (4)( )×4<31 (5)( )×5<26 (6)( )× 6<39 三、判断对错。( 7分 ) (1)在一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除数是7,商是8,余数最大是 7.( ) (2)70÷9 =8······2 ( ) (3)( )×4<30,( )里最大能填7。 ( )

二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测试卷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班级_____姓名_____分数__ 一、口算: 5×8= 6×4= 7×3= 5×6= 4×8= 5×2= 2×3= 9×7= 9×6= 2×8= 5×4= 6×7= 4×3= 3×6= 7×5= 二、下是张老师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的业余生活情况统计表 活动项目看书看电视旅游体育运动其他业余活动人数14 10 8 4 2 (1)最喜欢()的人多,做喜欢()的人少。 (2)最喜欢看书的比最喜欢旅游的多()人。 (3)最喜欢看电视的比最喜欢体育运动的多()人。 (4)这个班一共有()人。 三、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 (1) 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 天气名称晴天雨天阴天 天数 (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个月中( )的天数最多,( )的天数最少。

(3) 这个月中阴天有( )天。 (4) 这个月中晴天比雨天多( )天。 (5) 这个月中阴天比雨天多( )天。 (6)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四、下表是二(2)班学生每天看电视时间情况统计表: 时间30分以下30分——1小时1小时以上 人数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 (1)每个“正”字表示几个人? (2)这个班有多少名同学? (3)根据上面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下表是11月二(2)班在学校图书室的借书情况: 种类连环画故事书科技书其他书数量35本20本10本15本(1)哪种书借得最多? (2)11月二(2)班在学校图书室共借书多少本? (3)学校图书室要买一批新书,你有什么建议? (4)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班级_____姓名_____分数__ 一.我会填:(16) 1、如果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 2、每份分得( )叫平均分。 3、28里面有()个7. 36里面有()个4. 4、 30 ÷ 5 = 6 读作:() :::()()()w W w . X k b 1.c O m 5、有()个,平均分成()份,每份有() 个。 列式:()÷() =() 6、有()个,每()个为一份,平均分成() 份。 列式:()÷() =() 二、在()里填上合适的数,计算(18) ()÷6=3 36÷()=6 4×()=24 ()-15=27 ()÷1=8 4÷()=1 9÷1= 18÷9= 27÷3= 21÷3= 35÷5= 24÷6= 10÷2= 20÷5= 36÷6= 25÷5= 9÷3= 6÷6= m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6分)。 1、在算式24÷6 = 4中,6是除数,24是被除数,4是商。() 2、算式12÷6 = 2,表示把1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 3、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6,列式是18÷6 = 3 。()

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单元备课

教学 内容 教科书第2页—第6页 教材简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 安排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2.练习一……………………………………………1课时

教学 内容 教科书第7页至第27页。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 时安排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5课时3.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1、学习收集数据的方法——调查法(例1):确定调查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方式、呈现数据的方法(统计表)、最后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2、学习记录数据的方法,体会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投票记录数据(数量比较少),画“正”字记录数据(数量比较多)。填写数据:给出正字个数,把记录的结果填在统计表中,(数正字)。 3、数据的分析:1、共有(),(各个部分的数相加),2、()的最多,()的最少。(从统计表中观察寻找。3、从中选择()最合适,为什么(选最多的,因为)你喜欢(),这组有()。 第二单元 1、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每份分后的数量相同,一样多) 2、方法:(求每份数)总数÷分的份数=每份数。 (求份数) 总数÷每份数=分的份数(一个数里包含有几份这样的数) 除法的含义: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表示。 被除数÷除数=商算式的读法: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商。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做除法,乘法口诀来帮忙,口诀中,缺谁谁是商。 如12÷3= 想口诀三()十二,缺四,商就是四。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1、认识轴对称图形:一个图形,通过对折来判断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左右,上下两部分形状和大小都完全相同),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叫对称轴。 2、认识平移:沿着直的路线移动(上、下,左、右,斜着),在移动中没有改变大小和方向,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常见的平移现象有:电梯、开窗户、开抽屉等。 3、认识旋转:物体的每个部分都围绕同一个点(或同一条直线)转动。围绕某一点,方向发生了变化。常见的选择现象有:电风扇、手表、直升飞机等。 第五单元 在一道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在一道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二)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二、解决简单的需要用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练习题精选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1单元试卷 一、青蛙回家:用线把青蛙和荷叶连起来。 二、你能算得又快又对吗 22+13-6 65-5×9 63÷(32-23) , 三、解决问题。 1、妈妈买了4支钢笔,每支8元,又买了1支毛笔,每支5元,妈妈买笔共用了 多少钱 2、二年级同学去图书馆看书,女同学有18人,男同学有27人。每5个人坐一张 桌子,一共需要几张桌子 3、李老师买这套衣服够钱吗 四、根据提供的信息解决问题。 * 1、小青有30元,买了6支钢笔后,还剩多少钱 2、小青妈妈有60元,买了一本故事书后,还能买几个笔盒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2单元试卷 一、口算我最快。(8分) 72+8= 45-9= 36+6= 32-8= 18÷3= 8×7= 30÷6= 43-4= 54-30= 30÷5= 6×5= 25÷5= 5×5= 49+7= 15÷5= 6×6= 72-7= 10÷5= 4×5= 20-8= ) 24÷4= 4×6= 36÷6= 20÷5= 32+9= 16÷4= 18+8= 4×5= 4×2= 90-4= 2×3= 12÷3= 28+7= 2×2= 6×3= 45÷5= 12÷2= 68+4= 26+50= 90-9= 二、我会填。(37分,每5、7题2分,其余每空一分。) 1、()×5=15 6×()=24 3×()=18 ()×4=20 五()三十()四十二 ()六十二五()二十五()四得八 【 2、算式18÷3=6,读作(),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 3、在里填上<、>或=。(4分) 3× 6 4×5 8÷2 2×2 1+1 1 4、在里填上+、-、×或÷。(8分) 24 6=4 6 6=12 3=15 5=25

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试题 全册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试题全册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评姓名 一、下面是二(1)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记录(25分)。动画片:12人电视剧:10人体育:9人新闻:8人 请你用喜欢的方法吧上面的数据级录下来,并回答问题。 节目动画片电视剧体育新闻 人数 1、喜欢()电视节目的人数最多。 2、共调查了()名同学。 3、如果是你看电视,你会首选什么节目? 二、下面是东方小红电器商店电视机销售情况统计表(25分) 东方小红电器商店电视机销售情况统计表 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 销售量(台) 20 15 12 14 15 20 25 1、星期()销售量最少。 2、星期()销售量最多。 3、星期()和星期()销售量一样多。 三、看图回答问题(25分) 下表是东方红小学二(3)班学生每天看电视时间情况统计

时间 30分以下 30分~1小时 1小时 人数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 1、每个“正”表示几个人? 2、这个班有多少名同学? 3、根据上面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建议? 四、下表统计的是二(1)班图书角的藏书情况。(25分) 种类连环画故事书科技书其他书 数量 20本 35本 45本 40本 1、哪种数最多? 2、图书角的藏书共有多少本? 3、图书角要新买一批书,你有什么建议?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测评姓名 一、口算(12分) 12÷3 = 5×2 = 25+5 = 18÷3= 72- 30= 20÷4= 4 ×8= 24÷4= 30÷5×5= 4×2÷8 = 32+18=13= 36÷6+ 6 = 二、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在平均分的图下面的()画“∨”,在不是 平均分的图下面的()画“4分) 1、、 ()() 三、填空(16)分 1、15÷3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也表示()里面有()个()。 2、20÷4=5,读作()除以()等于(),被除数 是(),除数是(),商是()。 3、根据“五六三十”,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四、在填上“﹥”“﹤”或“=”。(12分) 2×××2 5÷ 5 7××2 4 五、列式计算。(12分) 1、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2、 30里面有几个6.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 1、统计表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数据统计的结果。 2、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3、根据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第二单元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的同样多, 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 时,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为止。(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这样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3、除法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 示。 4、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从前往后的顺序读“÷”读作除 以,“=”读作等于。其它数读法不变,如21÷3=7,读作:21除以3等于7. 5、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 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结果叫做商。

6、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2)用乘法算 式求商。(3)用乘法口诀求商 7、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 8、解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 数=每份数 9、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所求 的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知识点 1、沿一条直线把图形对折,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 形 2、平移:当物体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本身方向 不发生改变时,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平移方向不改变。 如拉抽屉。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旋转方向有改变。如风扇的转动。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1、求商的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 诀计算得出商 2、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 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二单元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二单元试卷及答案 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20分) 1、在测量物体时,尺子的_____要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_____端对着几。 2、这把小刀长________厘米。 3、用7、0、9三个数字可以摆出________个不同的三位数,其中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相差________。 4、一个角有(________)个顶点,(_______)条边,长方形有(_______)个角,它们都是(________)角。 5、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________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________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________叫做________。 6、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_____. 7、8的5倍是(__________);21是3的(__________)倍。 8、在测量物体时,尺子的_____要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_____端对着几。 9、15÷5=3读作(________)除数是(____),被除数是(_____),用口诀(_____)计算。 10、6只小动物聚餐,每一位一双筷子,需要(_______)根筷子。 二、我会选(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里)(10分) 1、右面这个时钟比准确时间快10分,准确时间是( )。

A.9时45分 B.8时45分 C.9时05分 2、三位同学观察卡车,看到的图形是( )。 A.B.C. 3、小明家收了15个西瓜,(),要用几个筐? A.用了3个筐装 B.平均每个筐装5个 C.要把15个西瓜装在筐里 4、3个人每人做6朵花,共做了多少朵花?列式不正确的为()。 A.3+3+3 B.6+6+6 C.6×3 5、小红、小芳和小兰三人跳绳比赛,她们跳了100、112、135下,小红说:“我跳的不是最多”,小芳说:“我刚好跳到100下”,小兰跳了()下。A.100 B.112 C.135 三、判断题:对的在()里画“√”,错的画“×”。(10分) 1、对边相等的四边形就一定是长方形。() 2、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汽车运动时,车轮的运动是平移现象。() 4、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5、小于1800的角叫做钝角. () 四、计算题。(10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看一看》教学设计37279

看一看(一)教学设计 三道沟学校张婷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过程目标: 通过观察实物,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才能了解物体的全貌,丰富和积累学生的生活体验。 情感目标: 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观察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2.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实物、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盲人摸象故事导入 师:宝贝们,你们说盲人说的对吗? 师:那么为什么同一只大象,他们说的样子却不一样呢?谁来说? 师:其实我们在观察一个人或者一个物体的时候,都是这样,从不同方向和不同角度来观察他们的形状和特点,也许是不一样的,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棒!因为照相的人站的位置不同,拍到小动物的样子也就不一样。要想辨认它,就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观察物体。 二、探究新知: 师:现在老师想帮一位同学照相,你们愿不愿意当小摄影师?现在请全班起立。我们用手当小摄像机,如果图像合适了,你就说“咔嚓”行吗?如果好了,你就“咔嚓”。我们再让她换个姿势,我们再拍一张,塔再换个

姿势,我们咔嚓。 师:谁能说一说刚才给她照了哪些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后面,侧面,前面。) 师:老师把她的像洗出来了,看看这是她的哪个面? 师总结:我们观察物体通常从前面、后面、侧面进行观察。今天老师还请了一个小客人,现在请同学们把小兔子放到桌子中间,脸朝着黑板,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在兔子的哪个面?你看到了什么?四个人为一小组讨论。 师提问:你在兔子的哪个面?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在小兔子的前面,我看到了兔子的脸、眼睛和耳朵 师:和她观察到一样的同学举手,为什么这些同学看到的一样? 生2:因为他们都在小兔子的正面,位置一样。 师:还有看到小兔子不同样子的吗? 生:我在兔子的后面,我看见兔子的后脑勺和耳朵。 师:有可看到兔子侧面的吗?请举手。谁能说一说兔子侧面看到了什么? 生:我在兔子的侧面,我看到一只耳朵,一致胳膊。 师:同学们继续观察,刚才观察到俩边的同学都观察到处侧面?那么我们可以知道侧面可以分成左侧面和右侧面。 师:观察到兔子左侧面的同学请举手。 师:观察到兔子右侧面的请举手。 三:换位置看一看 今天观察兔子的还有俩名同学,他们是怎样说的? 小霞说、小宇说,智慧老人说什么了,换一个方向说一说看一看。 师:下面我们和组内同学换座位观察一下好吗? (学生很高兴地在小组内互换座位。) 师:你在这个位置上看到小兔子的哪个面?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请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学生独立观察,相互交流。) 师:我们再换一个位置?观察观察。我们再换一个位置观察。 师:刚才,我们几个位置上对小白兔进行了观察?是什么位置?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看一看》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看一看》教学设计 南岗小学于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 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过程目标: 通过观察实物,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才能了解物体的全貌,丰富和积累学生的生活体验。 情感目标: 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观察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2、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教学准备:实物、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猜一猜,它是谁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我这里有一张小动物的照片,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呢?(出示一张小动物的背面图,学生很好奇,纷纷做出判断。) 师:我们再来看看它的另一张照片。(出示小动物的侧面照片。) 师: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我们再来确认一下。(出示小动物的正面照片。) 师:为什么刚开始猜的时候我们不敢确定谁猜得对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后面,侧面,前面。)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棒!因为照相的人站的位置不同,拍到小动物的样子也就不一样。要想辨认它,就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究新知:观察小汽车 师:请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认真观察桌面上的小汽车,然后说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课前每组学生的桌上准备了一辆玩具小汽车。)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下面我们和组内同学换座位观察一下好吗? (学生很高兴地在小组内互换座位。) 师:你在这个位置上看到小汽车的哪个面?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请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学生独立观察,相互交流。) 师:刚才,我们在不同的位置上对小汽车进行了观察,(课件显示课本主题图)小宇和小霞也在观察小白兔。根据你的经验,判断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请同学们再想一想,小宇和小霞站的位置相同吗?看到小白兔的形状一样吗? 师:刚才,我们坐在座位上观察了玩具小汽车的前面、侧面和后面,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呢? 师:你真会想办法!现在请小组长拿起玩具小汽车,其余同学从下面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师:对!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如果要看清物体的全貌,该怎么办? 师:你们的办法都不错! (三)应用拓展:小摄影师——连线——模拟——游戏 1. 小摄影师 师:刚才同学们观察很仔细,下面我们放松一下。假如我们现在给一个同学照相,请同学们用手做相机,如果这个同学站的符合要求,你们就说“咔嚓”,好不好? (学生很兴奋,师请一男生上讲台,其他学生跃跃欲试。) 师:照侧面相。(男生侧面面向全体,其他学生举起双手,说“咔嚓”。)师:正面相。(男生面向全体,其他学生举起双手,说“咔嚓”。)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试题 全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试题全册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评姓名 一、下面是二(1)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记录(25分)。 动画片:12人电视剧:10人体育:9人新闻:8人请你用喜欢的方法吧上面的数据级录下来,并回答问题。 节目动画片电视剧体育新闻 人数 1、喜欢()电视节目的人数最多。 2、共调查了()名同学。 3、如果是你看电视,你会首选什么节目? 二、下面是东方小红电器商店电视机销售情况统计表(25分) 东方小红电器商店电视机销售情况统计表 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 销售量(台) 20 15 12 14 15 20 25 1、星期()销售量最少。 2、星期()销售量最多。 3、星期()和星期()销售量一样多。 三、看图回答问题(25分) 下表是东方红小学二(3)班学生每天看电视时间情况统计

时间 30分以下 30分~1小时 1小时 人数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 1、每个“正”表示几个人? 2、这个班有多少名同学? 3、根据上面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建议? 四、下表统计的是二(1)班图书角的藏书情况。(25分) 种类连环画故事书科技书其他书 数量 20本 35本 45本 40本 1、哪种数最多? 2、图书角的藏书共有多少本? 3、图书角要新买一批书,你有什么建议?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测评姓名 一、口算(12分) 12÷3 = 5×2 = 25+5 = 18÷3= 72- 30= 20÷4= 4 ×8= 24÷4= 30÷5×5= 4×2÷8 = 32+18=13= 36÷6+ 6 = 二、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在平均分的图下面的()画“∨”,在不是 平均分的图下面的()画“”。(4分) 1、 2、 ()() 三、填空(16)分 1、15÷3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也表示()里面有()个()。 2、20÷4=5,读作()除以()等于(),被除数 是(),除数是(),商是()。 3、根据“五六三十”,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四、在填上“﹥”“﹤”或“=”。(12分) 2×××2 5÷×5 7××÷÷5 五、列式计算。(12分) 1、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2、 30里面有几个6.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1、通过调查收集数据: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调查范围,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统计表来表示调查的结果,并根据调查的结果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记录数据的方法:①用符号表示:用符号“○”“√”等表示事物时,一个符号表示一个被调查的事物。画符号时要从下往上并把符号排列整齐。完成符号统计后,要将得到的数据填入相应的括号里。,②用画“正”字的方法表示:一个“正”字有五笔,表示五个被调查的事物,哪种事物的数量增加1,就在事物名称的后面加一笔。这种统计方法既清楚又快捷。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1、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2、平均分的两种方法:①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如:有12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苹果?②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如:有20个鸡蛋,5个5个的放在一个框里,可以放几框? 3、除法的应用: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来做。如:把24个皮球平均分给4个班,每个班分得几个?②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来做。如:35里面有几个7? 4、42÷6=7读作:42除以6等于7,表示把42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7;还可以表示42里面有7个6。 5、用2~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 练习:1、每份分得同样多,叫()。 2、算式18÷3=()读作();表示把()平均分成(),每份是();还可以表示()里面有()个()。 3、计算20÷4时用到的乘法口诀是(),根据这个口诀写出另外的三个算式:()、()、()。 4、有6根胡萝卜,每只兔子吃2根,可以分给()只兔子。 5、从25里面连续减5,减()次结果是0。 解决问题:1、一个练习本要2元钱,菲菲有10元钱,她可以买几个练习本? 2、买一支钢笔需要5元钱,要买6支钢笔,需要花多少钱?现有20元钱,能买几支这样的钢笔? 3、有16条金鱼,放在2个鱼缸里,一个鱼缸里放了7条,另一个鱼缸里放几条? 4、有一些糖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正好分完,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也正好分完,这些糖果一共有多少个? 第三单元:平移与旋转 1、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对称是指左右两边完全相同的现象。如果一个图形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数学考试应注意: 1、用手指着认真读题至少两遍; 2、遇到不会的题不要停留太长时间,可在题目的前面做记号。(如:“?”) 3、画图、连线时必须用尺子; 4、检查时,要注意是否有漏写、少写的情况; 第一单元数据整理与收集

(3) 这个月中阴天有( )天。 (4) 这个月中晴天比雨天多( )天。 (5) 这个月中阴天比雨天多( )天。 (6)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1.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的多,叫做平均分。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里有两种情况: (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总数÷份数=每份数 例: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多少本? 列式: (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例:24本练习本,每人4本,能分给多少人? 列式: 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例:42÷7=6 42是(被除数),7是(),6是();这个算式读作()。 5.一句口诀可以写四个算式。(乘数相同的除外)。 例:用“三八二十四”这句口诀解决的算式是() A、24÷6= B、4×6= C、24÷3= D、24÷4= 6、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成轴对称图形的汉字: 一,二,三,四,六,八,十,大,干,丰,土,士,中,田,由,甲,申,口,日,曰,木,目,森,谷,林,画,伞,王,人,非,菲,天,典,奠,旱,春,亩,目,山,单,杀,美,春,品,工,天,网,回,喜,莫,罪,夫,黑,里,亚。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要点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要点 ★数学考试应注意: 1、用手指着认真读题至少两遍; 2、遇到不会的题不要停留太长时间,可在题目的前面做记号。(如:“?”) 3、画图、连线时必须用尺子; 4、检查时,要注意是否有漏写、少写的情况; (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个月中( )的天数最多,( )的天数最少。 (3) 这个月中阴天有( )天。 (4) 这个月中晴天比雨天多( )天。 (5) 这个月中阴天比雨天多( )天。 (6)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1.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的多,叫做平均分。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里有两种情况: (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总数÷份数=每份数 例: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多少本? 列式: (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例:24本练习本,每人4本,能分给多少人? 列式: 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例:42÷7=6 42是(被除数),7是(),6是();这个算式读作()。 5.一句口诀可以写四个算式。(乘数相同的除外)。 例:用“三八二十四”这句口诀解决的算式是() A、24÷6= B、4×6= C、24÷3= D、24÷4= 6、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成轴对称图形的汉字: 一,二,三,四,六,八,十,大,干,丰,土,士,中,田,由,甲,申,口,日,曰,木,目,森,谷,林,画,伞,王,人,非,菲,天,典,奠,旱,春,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除法 注意:(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试商方法: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比被除数小。 4、有余数除法应用题可分为两种类型: 类型一:商需要加1才能得到答案的情况 题目特征:需要把人或东西装完、运完或凑齐等字眼特征:至少、最少等。 典型题目情境:租船、租车、分组、分桌子、存钱、装物等 例题:1、21个人去划船,每条船限乘4人,至少要租几条船?

2、有23个同学参加赛跑,每5人一组,至少分为几个小组? 3、小明每周可存4元钱,他要买一本27元的书,至少需要存几周的钱? 4、淘气有20张光碟,每个盒子能装6张,最少要多少个盒子? 类型二:商不用加1就能得到答案的情况 题目特征:按照要求使用材料制作、购物等字眼特征:最多、可以、能够等 典型题目情境:买东西、制作衣服、剪绳等 例题:1、淘气有20元钱,每朵花6元,他最多能买几朵花? 2、每条船每时租金3元,10元最多可以划几时? 3、有43个扣子,每件衣服要用4个扣子,可以做几件衣服? 余数应用题该怎样带单位? 答:问题中的单位就是商的单位;被除数的单位就是余数的单位。

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 3、根据下图填空。 (1)少年宫在商店的()面,在学校的()面。(2)动物园在体育馆的()面,在学校的()面。

(3)图书馆在医院的()面,在学校的()面。 (4)电影院在邮局的()面,在学校的()面。 方法提示:问甲地在乙地的什么面,就以“在”字后面的乙地为观测点,向甲地看过去,再对照方向标,看是朝向哪个面。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1、999再添1就是一千。万以内计数单位间的关系: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2、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从右起第一位开始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即: 3、读万以内的数:从高位起,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和计数单位,末尾有零都不读,中间有一个或两个零只读一个零,例如:3478读作:三千四百七十八(个位上的计数单位不读);8402读作:八千四百零二(某个数位上的数字为零时,不读计数单位);7004读作:七千零四。

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汇总完整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 试题汇总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口算 25÷7=36÷7=8×6= 29÷4= 11÷3= 46÷5= 72÷8= 7×5= 9÷9= 23÷4= 37-8= 40+37= 24+60= 67-9= 64-9= 46+40= 24÷8= 25+50= 58-50= 37+4= 二、填空题 1.21根小棒可以摆()个小正方形,还剩()根。 2.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计算的结果,()要比()小。 3.一个数除以5,如果有余数,余数可能有()个,其中最大的余数是 ()。 4.有31个乒乓球,要装在5个盒子里,每个盒子的个数一样多,每个盒子装 ()个,还剩()个。 5.△÷8=3……□,□里最大是( ),△÷□=6……5,□里最小是( )。 6.一根绳子34米,每5米剪一段,可以剪这样的( )段,还剩( )米。 7.做一个正方体要6张纸,50张纸最多能做( )个正方体。 8.□÷□=8……3除数最小是(),这时被除数是()。 9.□÷□=□……3,除数最大应是( ) 三、()里最大能填几()×8<35 ()×6<34 ()×9< 70 四、列竖式计算 58÷8= 23÷4= 47÷6= 64÷7=五、解决问题。 1.食堂买来40袋面粉。如果每天吃6袋,可以吃几天还剩几袋如果每天吃7袋呢2.舞蹈队有24个同学跳孔雀舞。 (1)如果排成5行,平均每行几个同学,还多几个? (2)如果排成7行,平均每行几个同学,还多几个? (3)你能设计出一个排队方案,正好排完,没有多余的同学吗? 3.有37米白布,每4米做一条被单,可以做几条被单,还剩几米布 4.小明要把13本卡通书分给4个小朋友,算一算每个小朋友平均可以分得几本还剩几本 5.一件上衣要钉5颗扣子。有41颗扣子,可以钉几件上衣,还剩几颗? 6.一根绳子长19米,剪8米做一根长跳绳,剩下的每2米做一根短跳绳。可以做多少根短跳绳还剩多少米 二年级下第二单元数学练习题 一、口算: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测试卷

二年级(下)数学素质测评 第一单元除法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分数 一、我会填。(共23分) 1、被除数是57,除数是8,商是(),余数是()。 2、六月份有30天,相当于()个星期余()天。 3、体操队有24个同学排队,如果每队排6人,可以排()队; 如果每队排5人,可以排()队,还剩()人。 4、()÷8=7……(),如果余数是5时,这时被除数是();余数最大能填(),这时被除数是();余数最小能填(),这时被除数是()。 5、○○△△△○○△△△○○△△△○○△△△○○ 从左往右数,第7个是(),第20个是(),第27个是()。 6、()里最大能填几? ()×2<7 ()×6<37 4×()<19 ()×8<37 7×()<43 5×()<25 二、我会判,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4分) 1、在除法里,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2、8÷3=2 ()

3、62÷9的余数是8。() 4、一个数除以5,它的最大余数是6。() 三、我会算。(共35分) 1、直接写得数。(10分) 12÷3= 48÷8= 25÷5= 36÷6= 15÷2=63÷9= 45÷5= 18÷3= 81÷9= 38÷7=2、竖式计算。(8分) 3、列竖式计算。(9分) 10÷5= 18÷6= 33÷7= 4、按要求在方框内填算式。(8分)

四、我会连。(7分) 五、我会解决问题。(第6小题6分,其余每题5分,共31分。) 1、1壶茶可以倒7杯,35个客人,需要几壶茶? 2、有32个茶杯,每6个装1盒,可以装几盒,还剩几个? 3、25个同学去缆车,每辆缆车箱限乘4人,至少要分坐几辆缆车? 4、每只船每小时租金3元,20元钱最多划几小时? 5、有一块花布长50分米,做一条裙子用7分米,最多能做几条 裙子? 六、解决问题。 1、学校把30本文艺书平均分给二年级四个班,平均每班分几本,还剩几本? 2、有52棵树苗,每行种9棵,可以种几行,还剩几棵? 3、电影院放映电影,每张电影票要8元,小东有50元钱,最多能买几张这样的电影票?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看一看(一)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看一看(一) 教案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从前面、后面和侧面观察物体,能根据平面图判断观察物体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物,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才能了解物体的全貌,丰富和积累学生的生活体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物体形状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软件、玩具模型若干个、不同角度的小汽车、小猴照片。 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寓言故事,你们愿意听吗?那好,下面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听这个故事。 2、播放故事盲人摸象。提问: (1)这几个盲人摸到大象之后,他们对大象的描述为什么丌一样呢? (2)小结:因为他们是盲人,看丌到大象的全部,所以用手摸到哪个部位,就把大象想象成什么。 (3)接下来我们再看看,这个故事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3、导入新课:通过看故事我们了解到:从丌同的方向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一样吗?所以,我们就要学会从丌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这样才能看到事物的全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汽车模型,组织观察。 (1)同学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介绍:这是一辆玩具汽车,今天我们就先来观察这辆汽车。哪些同学愿意到前面来观察? (请三个小朋友上台观察)(2)指定观察的位置,并进行观察。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分析

二、表内除法(一)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图形的运动 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轴对称、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二年级学生的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平,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课时目标也应有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在不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情感态度: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课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