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及治理措施初探 廖寿松

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及治理措施初探 廖寿松

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及治理措施初探 廖寿松
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及治理措施初探 廖寿松

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及治理措施初探廖寿松

发表时间:2019-06-10T11:00:51.877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3期作者:廖寿松

[导读] 摘要:为改善供电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有必要及时、有效地解决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

(广西广信电力设计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为改善供电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有必要及时、有效地解决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以某10kV线路为例,按所提出的低电压问题分析思路,结合该线路的实际情况,分析得到造成该线路低电压的主要原因是线路重过载和导线截面偏小,其他原因有线路供电半径处于临界状态和线路末端专变用户较集中。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了治理建议,并对线路重过载对末端电压的影响及安装调压器后的调压效果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成果为该线路低电压问题的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10kV线路;低电压;调压;治理措施

引言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用电需求逐渐提高,这就为我国的供电顺利进行提出了重大的挑战,现阶段低电压线路的分析与改造已经成为电网公司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通过调查发现,我国电网公司在接受电压投诉方面,其中一大部分都是电压偏低问题,所以为了有效的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我国就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对低电压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由此可见,对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以及治理措施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分析

本文主要以我国某10kV线路为例,该线路的主干线一共有110个基杆,主干线的总长度为9.949km,供电半径为13km,其中1号杆-44号杆的距离长度为3.8km,44号杆-96号杆的距离为7.8km,96号杆-108号杆的距离为1.1km,该线路中拥有的变压器数量一共为96台,总容量为1200kVA。在最近的一段时间内,该10kV电路频频出现低电压问题,通过调查发现,该线路的低电压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我国供电配网分布局域较广,一些地区没有进行电网的改造工作,在10kV线路运行的过程中,仍然采用落后、老旧的设备,这些设备在10kV配电线路运行中极易出现各种故障,这些故障就会导致一系列低电压问题的出现,所以我国部分地区急需对电气设备的基础设施进行更新。另外,我国缺乏检测与分析设备,在10kV配电线路的运行中,检测与分析设备是对电能指标进行测量的基础,但是由于设备的缺乏,就无法及时的了解调度数据,其中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企业资金不足,没有购买先进的信息化检测设备,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检测设备极度匮乏,这就使得电能指标检测数据存在不准确性,企业难以针对检测数据有效的开展调度管理,从而造成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的出现。

1.2经济发展速度与电力供应缺乏协调性

现阶段在10kV线路运行的过程中,电力供应与经济发展速度具有较大的差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对电力质量要求较高,并且我国用电数量也在呈逐年上升趋势,这就给我国电力企业的电力输送工作带来较大的压力,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在电力供应的过程中急切的增加变压器,使得电力系统中各种问题的出现,其中也包括了低电压问题。

1.3电压调节能力不足

通常情况下,我国生活用电具有季节性的特征,不同的季节,日负荷的波动范围具有较大的差异,需要我国对负荷进行准确的计算,但是目前我国配电线路在运行的过程中,没有对节点负荷进行准确的统计,三相负荷普遍不具有协调性,使得10kV配电线路中呈现出低电压问题。并且部分地区在安装电表时,没有在接表之前对三相负荷问题进行统计和分析,配电线路低电压问题时有发生。

1.4变压器运行档位

对变压器的运行档位进行合理的配置是解决低电压问题常用的办法之一,合理设置配电变压器的运行档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调压的作用。但是现阶段我国受到人为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10kV线路中普遍存在运行档位不明的情况,无法依据实际的电压状况,对档位设置进行适当的调整。

1.5无功补偿

据了解,该线路专变1、专变3用户正常运行时功率因数曾分别达到0.67、0.46。但4个专变用户均安装有无功补偿装置,在测量期间4个专变用户的整体功率因数均处在较高水平。计量自动化系统数据显示,10kV主供线路的年平均功率因数为0.91。因此,功率因数偏低不是造成10kV线路低电压的原因。

1.6变压器运行档位

合理设置配电变压器的档位是解决低电压问题最经济的办法,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起到有效的调压作用。但目前该线路各配电变压器的运行档位信息不明,无法根据实际电压的情况,及时调整档位设置。

2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的治理措施

2.1确保规划配网节点的合理性

促进配网节点的合理规划,首先需要对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我国可以对有关的技术进行研发和引进,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对配网进行优化,利用现有的技术对已有配网进行电源点负荷转移工作,从而使三相负荷处于平衡的状态,将供电半径进一步缩短,有效的延长电线的使用寿命,避免低电压问题的出现,确保供电朝着稳定性、科学性的发展。其次,企业需要加强配网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具体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企业可以高薪聘请一些优秀院校毕业的人才,这些人才通常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为基础;第二,企业可以对配网施工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在培训结束后也要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从而有效的发挥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加强配网施工人员的专业化程度。

2.2加强电压质量监测工作

电网监测工作的加强,首先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监督检查队伍,对“低电压”进行定期的普查,具体相关的检查人员可以利用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智能电表等对供电用户的电压质量进行实时的监测。在进行监测的过程中可以选择高峰时段采取人工手持电压表和入户测量结合的方式来开展电压的普测工作,加强对配网“低电压”情况的全面了解。其次,在进行电压质量的监测工作中,也需要对配网的用电负荷进行实时的检测,根据配网的用电需求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开展相关性分析,依据电源支撑、变电站容载比、供电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