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性学习说课稿

综合性学习说课稿

综合性学习说课稿
综合性学习说课稿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第一板块:成长足迹》说课稿

一、说设计理念

1、小学六年的生活,在人生的旅途中是极为重要的第一站。六年的时光,孩子们从天真的“小不点”成长为翩翩少年,从懵懵懂懂的娃娃成长为有理想、有知识、有文化的小学毕业生。在这儿,孩子们与老师和同学结下了深深的情谊。六年中,发生过多少令人激动、喜悦、忧愁和伤心的事。在即将毕业离开母校的时候,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翻开尘封已久的照片,追忆往事,拿起笔,把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作为永久的珍藏,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同时,这也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一次展示、碰撞和磨练,必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一直是个难题:实际条件限制了我们的学生开展这方面的活动;应试教学深深地影响了他们,使他们也只重视卷面成绩而忽略了“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他们既缺少“综合性学习”的方法,我们老师在这方面的教学也是一个头痛……我之所以选这个课题并不是我有什么方法,只是抛砖引玉罢了,希望能改变同学们对待“综合性学习”的态度,也希望能引起同学们对“综合性学习”的重视,更希望大家能提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让我在“综合性学习”方面得到一些启示!

二、说教材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是小学六年级第二学期第六单元的一组内容。开展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翻开尘封已久的照片,追忆往事,拿起笔,把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作为永久的珍藏,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同时,这也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一次展示、碰撞和磨练,必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3、用多种方式表达对老师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4、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

5、能在老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

教学重点:

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教学难点:

用多种方式表达对老师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

三、说教学方法

老师以引导为主,激发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精神与独立完成“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投影往日的校园活动记录图片,校园四季风光……

2.教师导语:不久,我们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带着依依不舍的深情,跨入新的学校,开始新的、紧张的学习生活。临近毕业之际,让我们围绕“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主题,开展小学阶段最后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向师友、母校告别。

二、浏览本组教材,明确本次活动的内容

1.师:请同学们阅读“活动建议”,浏览“阅读材料”明确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参考哪些资料。

2.学生阅读后,明确:本次活动有两大板块──

(1)第一板块“成长的足迹”活动项目:

①学习“阅读材料”。

读一读别人的小学生活,感受别人对小学生活的感情。

②畅谈成长故事,写难忘的人和事。

③制作《班级纪念册》,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

(2)第二板块“依依惜别”活动项目:

①写临别赠言。为老师和同学送上真情祝福。

②母校做点事。通过多种形式为表达对母校的感情。如:写倡议书、建议书等。

③策划一台毕业联欢会。通过制订联欢会计划,锻炼学生策划能力,通过开展联欢会活动,增进同学友谊、展示学生才艺。

3.两大板块可供参考的资料有:

(1)描写不同时代的小学生活的文章5篇;

(2)书信、建议书、演讲稿、同学录、毕业赠言、抒情诗等范例。

三、讨论和制订活动计划

1.学生之间议一议,想要高效、有效地开展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应该如何安排,才能使活动与活动之间紧凑、有连续性而且不冲突、不耽误时间?

2.学生讨论后,师生共同设计活动开展的整体方案:

(1)成长足迹版块

①先学习“阅读材料”五篇文章。

②同时,围绕“成长足迹”的主题搜集自己在小学生活的照片、奖状、书本、日记本、旧玩具等纪念物品,激发对小学生活的回忆,为“畅谈成长故事”、“写难忘的人和事”做准备。

③开展“成长足迹”交流、写作活动。

④探讨制作《班级纪念册》计划,分工完成相关工作,最后交流展示。

(2)依依惜别版块

依依惜别版块中的内容,分为室内和室外,课内和课外。具体为:写赠言、些建议书倡议书等,制订联欢会计划等在室内展开;为母校做点事,为写作倡议书、建议书进行的调查以及,联欢会的报名在课外时间或室外展开。根据这种情况,先阅读“赠言”范例,开展写赠言活动。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说课稿)

《遨游汉字王国》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的准备部分。 语文课程中的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论指出:全面发展的特征是个人的、自由的,充分的发展,也就是说全面发展是个体的发展,而不是个别的发展,是认识、 情意、审美、社会关系等领域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语文课堂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取之不竭的源泉。”美国心理学家加纳德的多元智能理论也认为人至少具有八种以上智能,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发现他自身各方面的才能,提高他们其中几方面的智力强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充分体现了这些理论,它借助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 富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把学生今天的学习与未来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据此,综合性学习在活动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综合性原则。(2)实践性原则。(3)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原则。今天,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 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简介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是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组安排的一种学习形式。“遨游汉字王国”是由“汉字真有趣”和“我爱你,汉字”两个板块组成。“汉字真有趣”分别从字谜、有趣的谐音、汉字小笑话、汉字的起源等方面揭示了汉 字的神奇性和趣味性。“我爱你,汉字”分别从汉字的演变、错别字 的危害、汉字的书法艺术、汉字的魅力等方面,让学生了解中华汉字 的灿烂文化。 2.教学目标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标对学生综合实践性学习活动重视的具体体 现。它相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通过本组的学习,学生 可以了解到汉字历史的悠久,知道汉字记录并承载着中华的文明;同时还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汉字在今天同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明白汉语如今在世界上影响的逐步扩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和对祖 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根据本组教学的要求,结合实践活动的特点,联 系学生的实际,我在摸索中制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a、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音美、形美、意美。b、激发起学生探究汉字的欲望。c、让学生能根据兴趣爱好科学合理分组、分工,并能顺利开展活动。 3.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奇、趣、美,激发起学生的探知欲。 4.教学难点:让学生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有迫不及待想要去探究它的欲望。 二、说学情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身体和心灵两个方面都在快速的成长,对于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 走进小说天地 说课稿.doc

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依据课标说理念 《走进小说天地》是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中的一个主题,是在第四单元小说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性学习训练。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九年级语文教材的实际情况,我们把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重点定位为小说人物。为此,本课我们设计了小说人物、情节、主题等内容的了解,学生实践练习这样的环节来完成关于小说的综合性学习训练。 二、根据理念说教材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单元教学目标,我提前布置学生回忆自己的阅读经历或读过的有关小说整理成书目,一边向同学推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倡导以文化为精神食粮,多读书,广积粮,丰富文化积累,提高文化素养,增强语言积淀的原则,以引导学生多读多温习收集的资料,让学生熟读精思,多读课外读物,强化记忆,以达到巩固积累,记忆犹新,最后化为自己的语言文字,真正获得“积累”为目的。引导学生在了解小说的基础上体会小说的主题,学习欣赏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进一步了解小说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本次综合性学习指导,我通过为学生提供几种阅读思路,让学生任意选择,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合学情定目标 “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课程标准中重视教授学生学习方法,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第二单元围绕“人物画廊”这一主题,学习了《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三篇小说。这几篇小说风格迥异,写法不同,都从不同的方面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单元教学目标是:要求在了解小说的基础上体会小说的主题,学习欣赏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进一步了解小说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一)知识与技能: 1、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发学生热爱读书的感情。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改写续写技巧。 3、学习借鉴别人的习作方法、提高作文技能,尝试小说创作。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引学生悟学习方法——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生运用学习方法。让知识与能力同步增益,真正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树立写作自信,培养学生写作中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不同形式让学生感受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并初步掌握其方法 教学难点:将学到的描写方法运用到写作训练中。 五、说教法与学法 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谈话法。通过谈话给学生以亲切感,进一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2、引导点拨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比较法。通过比较启迪思维,提高认识。

社会学概论课件整理

专题一:社会与社会学 一、什么是社会? (一)“社会”概念的来源 古汉语中,社指祭祀土地的地方,“封土立社,示有土也”。 在传统农业社会,人们对土地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爱重之,必然神化之,因此土地很早就是人们的祭祀对象。 会是聚集在一起。 “社会”就是因祭祀土地而聚集在一起。 重点祭祀的日子,称为"社日",这是古代重大的节日。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 现在社会的概念,是从西方传入的,源于英语中的“Society”。 严复的翻译是“群”(《群学肄言》)。 翻译成“社会”,是从日本译文中直接借用过来的。(二)“社会”的涵义 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社会”概念有不同含义。 人类社会 西方社会、城市社会 农耕社会、工业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上流社会、黑社会 社会人、社会青年 广义的“社会”是指“人们各种活动和生活的总和”。 如:社会系统、社会文化、社会变迁、社会发展、社会现代化等。 狭义的“社会”是指与市场、国家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人们生活的三大领域——经济、政治、社会。 经济领域由市场调节 政治领域由国家(政府)主导 社会生活(社会交往)由公众自我管理 (三)“社会”的功能 整合功能 社会观念、规范、制度将单个的人组织起来,形成一股合力; 调整各种矛盾冲突和对立,并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维护统一的局面。 交流功能 社会为人类的交往提供交往工具(语言、符号) 提供交往场所(家庭、组织、群体) 交往的规范等 导向功能 有形和无形的社会观念、规范能够 维护正常的秩序; 调整人际关系; 规定思想行动方向。 继承和发展的功能 个体生命短暂,社会长存,社会传承文明。 人生的“三不朽”。 二、什么是社会学? 社会学就是从社会事实出发,研究人们的社会生活,包括: 个人如何形成社会 社会总体运行规律 个人行为和集体行为 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 社会组织和社会制度 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 …… (一)社会学的特征 作为一门规范的学科 社会学要求我们以科学、客观的态度说明我们为什么会是如此这般地生活,我们为什么会这样行动。 对个人成功的解释。 社会学还教我们去了解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确凿无疑和真实的事情,但实际上可能并非如此。 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二)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 1、宏观社会与微观社会的角度 宏观社会指社会的整体结构,是较大范围的社会关系,如人口、民族、职业结构等,强调整体把握,多用定量研究。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和《当代中国社会流动》。 微观社会 指社会的个体结构,表现为日常生活中人际互动的模式。 细致研究个体生活状况、行为、差异等特征; 多为定性研究。 林耀华:《金翼》; 费孝通:《江村经济》。 刘倩:《南街社会》 2、个人关系、群体关系和社会制度的角度 (从社会关系的层次、水平划分) 个人关系:日常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直接联系和互动。如同事、上下级、朋友、买卖、邻里、家庭等。 它是一种较低层次社会关系; 其特点为非正式、不稳定、数量多、直接体验等。 群体关系: 在社会群体和组织层面上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属中间层次。如社会团体、利益群体、阶级阶层等。 1

部编本四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说课设计与反思

部编本四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说课设计与反思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的是单元课。一种全新的教材形式,独立的综合性学习单元——《轻叩诗歌的大门》,它是人教版六年级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 一、主题说明 1、主题的产生 因为我们学校一直在做诗歌校本课程,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了每周一诗的校本课程的学习,每个人都有一个诗歌本,上面有一到六年级积累的诗歌,并且都配上了图画。到六年级同学们已经积累了不少诗歌,而且也学会了一些欣赏诗歌的技巧和方法,同时还在课余创作了自创诗,编成了小诗集。所以,学生诗歌是很感兴趣的,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知识和积累,有良好的探究学习的基础。此次活动也算是对学校诗歌课题的一个阶段性小结。因此,我们就选定”轻扣诗歌的大门”为本次活动的主题。 2、活动资源与方法 校本诗歌教材、搜集阅读资料、开展社会调查研究、上网查询、欣赏与学习相结合 3、活动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一课时) 第二阶段:分组活动。根据制定的计划,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调查、整理学习的资料。(一周) 第三阶段:展示、交流活动成果。(一课时) 二、说教材,领略编者意图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课程目标中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轻扣诗歌的大门》正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主动探究去感受诗歌的神奇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加深学生对诗歌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同时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不仅带给孩子活动的快乐,更在精神上给孩子铺垫上一层恒久的文化底蕴。这是颇具创意的选择。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综合实践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依据新课程理念,制定以下目标,以求实现“以人为本,终身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提供的相关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诗歌的资料。进一步了解诗歌的相关知识,感受诗歌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合作的能力,从而促进探究意识的形成。 2、过程与方法:学会制订研究计划,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参与,勇于承担一定的任务。搜集、分析、整理信息,写出简单的活动总结,并用文字、图片、诗歌手抄报、朗诵、诗集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历史的悠久、神奇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激发对诗歌的兴趣和自己创作诗歌的积极性。 三、说设计,体现课标理念 重视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

语文综合性学习说课稿

诗词奇葩,文学宝藏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最佳渠道。作为诗歌这一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有必要通过多种渠道、各种形式让学生领略诗歌的美,在诗歌中感受学习语文的氛围和激情,让这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资源走进我们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实践的能力,还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到诗歌的魅力。 2、教学目标 首先,多渠道、多途径地搜集诗歌,能搜集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激发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其次,整理资料感受诗歌的魅力,并学会欣赏诗歌、交流从中体悟到的情感,并能运用多种手段和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最后,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和策划分组合作,在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社会交往和自主合作的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这是新课程标准的 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 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课内 (一)导入: 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学习诗歌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还能开阔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今天我们就要走进诗歌的殿堂,领略它的无穷魅力。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二)学生交流搜集来的创作的诗歌及家乡流传的民歌、童谣,在小组中读读找到的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 [目的:激起学生对诗歌的关注和兴趣] (三)阅读、欣赏诗歌 1、自读阅读材料中提供的诗歌,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中的注释了解大意,体会情感。 2、在小组内向同学说说自己喜欢的诗,再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首诗。 [目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在对话、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帮助学生逐步构思出本次活动的具体做法。]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作品,引导学生构思、策划活动。 1、小组讨论:怎样整理、搜集到的诗歌,如何分类? 2、小组交流:关于诗歌有哪些知识和故事? 3、策划分组 学生按照兴趣、爱好和研究的专题不同,自由组合,分成4个学习小组,并民主推举组长,组长在小组内集体制订一份详细的活动计划,并要在组内演说通过。经过全班交流讨论,成立以下学习小组: Ⅰ诗海畅游组 Ⅱ知识故事组

考研资料-社会学概论讲义

社会学概论复习指南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社会学的孕育产生 社会思想古已有之,但是作为学科的社会学却只有160多年的历史。“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正式提出的。孔德使用“社会学”这个术语,是为了表明一门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独立学科,以区别于那种思辩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但社会学本身的发展,无论是从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还是从马克思开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都经历了一个从一般社会哲学到专门的具体社会科学演变的过程。 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上个世纪社会学产生的各种条件。 一、社会学产生的社会条件 社会学首先是时代的产物,是适应时代实践的要求而产生的,这个“时代实践的要求”,主要就是西欧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以及资本主义大发展所引起的社会变化。 (一)18、19世纪西方的两次大革命 在近代西方的社会变革历史中,最核心的事件是18、19世纪的两次大革命。一次是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大革命(同时也是思想大革命),到19世纪30、4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已在欧洲主要国家中完成了。另一次是18世纪在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西欧和北美的产业革命。 (二)西方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 两次大革命的实质是推动西方社会由传统封建社会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在两大革命的推动下,西欧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社会行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这种巨变之突出表现的工业化、都市化、人口流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对推动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三)资本主义社会理想的危机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带来启蒙学者所预言的“自由,平等、博爱”,建立起所谓“正义的王国”、“理性的王国”,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贫富悬殊、劳资冲突、失业和犯罪等等。这些都以十分鲜明的形式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如回答能,则有一个如何达到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如回答不能,则又有一个如何解决、出路何在的问题。从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着眼于社会改良,维护资本主义的理想;而从马克思开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则着眼于社会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彻底批判。两种不同的回答,形成了社会学中的两大传统。尽管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直接采用“社会学”这个术语,而把自己的学说叫做唯物史观,但这并不影响事情的实质。 二、社会学形成的思想材料 同任何新学说、新思潮的产生一样,社会学的形成也依赖于已有的思想材料。社会学由

综合性学习“好读书,读好书”说课稿

综合性学习“好读书,读好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求知和读书为主题,“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是与阅读部分相照应的,主题内容是“好读书,读好书”。 针对这一主题,我本课的选题是《读好书吧,和平实的生活对话!——〈读者〉交流课》。 《课标》中在“综合性学习”部分提出“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部分又明确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根据《课标》以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提高对读书的认识,引导学生喜欢读书,力求养成勤于读书的习惯。 2.认识到读书要有选择,提高对书籍的辨别能力,养成读书的良好趣味。 3.寻找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和读书方法。 4.学会和同学们一起读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的喜悦,共同提高读书水平。 5.写作关于读书的作文,口头发表关于读书的意见,能达到一定水平。 教学重点:通过有指导的阅读活动,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获得审美体验,写作关于读书的作文。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自主组织活动,以多种方式交流展示读书体会,提高读书水平。 二.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

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次活动课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热情参与,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读书心得的交流和展示。 具体做法如下: ①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利用多媒体) ②合作法——拓展资料,交流心得。 ③演示法——个别展示,丰富体验。 其中,演示法是本课最主要的方法。在课前大量资料积累准备的前提下,让学生以丰富的形式进行交流展示,来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课标要求,在初中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我们更多的时候是重视引导学生阅读名著,侧重经典。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怎样使学生在平日学习任务重的情况下还能保持一种持续的阅读习惯,我选择了向学生推荐阅读刊物《读者》,并把它迁移到课堂上,其目的在于不仅要亲近文学大师,还要拓展视野,走近温情的生活。此种阅读习惯已经保持两年,借本次综合性学习“好读书,读好书”之东风,我把本课定位于《读者》交流课,力求让学生在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中对读书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学力培养: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会学生发现真理。”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综合性学习说课稿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第一板块:成长足迹》说课稿 一、说设计理念 1、小学六年的生活,在人生的旅途中是极为重要的第一站。六年的时光,孩子们从天真的“小不点”成长为翩翩少年,从懵懵懂懂的娃娃成长为有理想、有知识、有文化的小学毕业生。在这儿,孩子们与老师和同学结下了深深的情谊。六年中,发生过多少令人激动、喜悦、忧愁和伤心的事。在即将毕业离开母校的时候,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翻开尘封已久的照片,追忆往事,拿起笔,把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作为永久的珍藏,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同时,这也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一次展示、碰撞和磨练,必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一直是个难题:实际条件限制了我们的学生开展这方面的活动;应试教学深深地影响了他们,使他们也只重视卷面成绩而忽略了“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他们既缺少“综合性学习”的方法,我们老师在这方面的教学也是一个头痛……我之所以选这个课题并不是我有什么方法,只是抛砖引玉罢了,希望能改变同学们对待“综合性学习”的态度,也希望能引起同学们对“综合性学习”的重视,更希望大家能提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让我在“综合性学习”方面得到一些启示! 二、说教材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是小学六年级第二学期第六单元的一组内容。开展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翻开尘封已久的照片,追忆往事,拿起笔,把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作为永久的珍藏,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同时,这也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一次展示、碰撞和磨练,必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3、用多种方式表达对老师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4、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 5、能在老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 教学重点:

小学五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说课稿

遨游汉字王国》说课稿 五年级语文教案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板书) ●一、说教材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组安排的一种新的学习形式。“遨游汉字王国”是由“有趣的汉字”(板书)和“我爱你,汉字”(板书)两个板块组成。“有趣的汉字”分别从字谜、有趣的谐音、汉字小笑话、汉字的起源等方面揭示了汉字的神奇性和趣味性。“我爱你,汉字”分别从汉字的演变、错别字的危害、汉字的书法艺术、汉字的魅力等方面,让学生了解中华汉字的灿烂文化。 ●二、说目标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标对学生综合实践性学习活动重视的具体体现。它相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通过本组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汉字历史的悠久,知道汉字记录并承载着中华的文明;同时还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汉字在今天同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明白汉语如今在世界上影响的逐步扩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和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根据本组教学的要求,结合实践活动的特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我在摸索中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在活动前,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中提供的材料,并从中受到启发,促使学生搜集更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

2、在活动中,使学生在增进对汉字的了解,加深对汉字的热爱的同时,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点具体的实事。 3、在活动后,学生一定会有很多活动的感受和收获,让学生通过办手抄报、办作品展览、开成果会等形式来展示学习成果,加强学生对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认识。 ●三、说教法 通过对学生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教师引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成长。首先,保护学生在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其次,通过搜集资料,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运用已形成的能力和掌握的知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来尝试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历练能力、获得经验,逐步形成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四、说学法 新课改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要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本课学习中我提倡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这样能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从而使学生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的结论,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亲自参与到丰富、生动的实践活动中去,经历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五、说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说课稿

走进田园热爱乡村 一、教材分析 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走进田园、热爱家乡》 语文综合性学习在低年级就开始渗透,到了三年级,综合性学习与一组课文阅读教学穿插进行,三年级的综合性学习安排两次提示。第一次放在综合性学习活动前,提出活动要求,明确活动内容,指出活动途径。第二次提示放在活动过程中,主要提示小组在活动过程中要及时小结、反馈、交流活动情况。最后在语文园地中安排“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等栏目,展示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四年级只安排一次综合提示,为从中年段的小综合过渡到高年段的大综合作好准备。根据这样的编排特点,我制定了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策略,分五个阶段来进行:一、回顾教材,阅读引领(1课时);二、学习建议,规划活动(2课时); 三、设置提示,实践参与(8课时);四、搭建平台,成果展示(2课时);五、评价总结,延伸发展(1课时)。 二、目标定位 本次综合性活动目标的制定有两个依据第一课标要求,第二学情状况, 语文课标对综合性学习从会提问题、观察分析、资料搜集、表达方式、活动组织、合作讨论等方面逐步提高要求。 2、学情状况: (1)历次活动,为学生“走进田园”搭建了阶梯。 (2)生活经验,为学生“走进田园”提供了铺垫。我的学生生长在农村,对乡村的一草一木,蛙叫虫鸣耳熟能详;乡间小道,沟渠小洼了如指掌;农活农具,农家风俗了然于胸,……这样的生长的环境使他们更容易走进田园。

(3)文本阅读,使学生产生“走进田园”了渴望。 当然,除了上述三个积极的因素外,还有两个不利因素: (1)现实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文本诗化的乡村田园风光,闲情逸致的生活意趣与农村现实的有着天壤之别,因此,在本次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紧扣地域文化、生活特征,引导学生与真实的农家生活“真情拥抱”,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珍爱田园的情感。 (2)活动与语文之间的距离。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用”语文的意识仍然比较淡薄,常沉缅于活动与游戏中,因此,在活动游戏中教师应引领学生发展自己收集信息、口语交际、观察表达,合作探究等语文能力,培养综合的语文素养。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上网、调查、访问等方法了解家乡的景物;风土人情;了解不同季节的庄稼,瓜果蔬菜,感受田园文化与生活,推动学生听说读写诸方面的能力发展。 2、过程与方法:借助具体的乡村田园场景,激发学生提问题的意识,以问题为抓手,以语文知识与技能为凭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去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多种形式把自己的活动过程、体验、感受记录下来,激发学生热爱乡村,珍爱田园的感情。 三、指导策略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一个参与者,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以引导学生的活动过程,指导学生解决活动中的问题,建立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基本操作规范。综合性学习的课程价值就在学生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因而,教师的指导应跟踪过程,了解学生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说课稿(第一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说课稿 (第一课时) 一、说设计理念 1、小学六年的生活,在人生的旅途中是极为重要的第一站。六年的时光,孩子们从天真的“小不点”成长为翩翩少年,从懵 懵懂懂的娃娃成长为有理想、有知识、有文化的小学毕业生。在这儿,孩子们与老师和同学结下了深深的情谊。六年中,发生过多少令人激动、喜悦、忧愁和伤心的事。在即将毕业离开母校的时候,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翻开尘封已久的照片,追忆往事,拿起笔,把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作为永久的珍藏,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同时,这也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一次展示、碰撞和磨练,必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一直是个难题:实际条件限制了我 们的学生开展这方面的活动;应试教学深深地影响了他们,使他们也只重视卷面成绩而忽略了“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他们既 缺少“综合性学习”的方法,我们老师在这方面的教学也是一个 头痛??我之所以选这个课题并不是我有什么方法,只是抛砖引玉罢了,希望能改变同学们对待“综合性学习”的态度,也希望 能引起同学们对“综合性学习”的重视,更希望大家能提一些宝 贵的意见和建议,让我在“综合性学习”方面得到一些启示! 二、说教材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是小学六年级第二学期第六 单元的一组内容。开展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翻开尘封已久的照片,追忆往事,拿起笔,把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 情表达出来,作为永久的珍藏,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同时, 这也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一次展示、碰撞和磨练,必将进一步 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 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3、用多种方式表达对老师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 立下美好的志向。 4、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 5、能在老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 教学重点: 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 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 同学的帮助 教学难点: 用多种方式表达对老师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 下美好的志向;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

语文综合实践说课稿

“漫步唐诗齿留余香”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漫步唐诗,齿留余香”诗歌朗诵会》,本次说课我将从教材与学情分析、活动方案设计、活动调控、活动评价、活动反思等五个方面进行。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次语文实践活动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六单元“阅读与欣赏”中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诵读经典古诗弘扬传统文化”部分。中专语文是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于一体而尤其注重审美性与人文性的课程。诗词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古诗内容很多,涉及面较广,我便选择了唐诗部分。这种选择基于以下原因:一是唐诗代表了古诗的最高成就,数量多,二是学生对唐朝的诗人和诗歌较熟悉,从小就接触了一些,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本次活动针对中专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刚结束初中阶段,接触过一些唐诗,对诗歌鉴赏有一定的体会,但只是从感性上把握,没有系统地掌握诵读技巧,诗歌朗诵能力需要加强。 (三)活动目标: 根据诗歌朗诵的特点,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设定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走近唐诗,加深对唐诗的理解和感受,扩充知识面。 ②增加唐诗积累,激发学生诵读古典诗歌的积极性,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品位。 ③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提高诵读水平。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及诗歌朗诵能力。 ②培养学生搜集、选择、处理信息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 3、情感目标 ①感受诗歌引发的情思,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②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4、活动重点: ①唐诗意境的把握,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②学生搜集、选择、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 ③诗歌朗诵与音乐、表演、书法、绘画等艺术融合技巧的把握。 5、活动难点: ①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习惯的养成。

综合性学习说课稿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说课设计 一、教材分析: 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大板块。本节课,我专门选择了“古诗”这一范畴让学生围绕“与古诗同行”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在五年级已开展过两次这种综合性学习,具备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基础。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自主、探究、开放的特征,从而使综合性学习更有实效。 1、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虽然六年来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古诗词,但要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还是需要对古诗词有更深更广的积累。因此,针对本次综合性学习,从开学初就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希望能让学生在有一定的量的积累的基础上,达到质的飞跃。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在学生已有一定的诗歌积累的基础上,让学生走近诗歌,去“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学习开始后,指导学生分小组、按题材去搜集诗歌,背诵诗歌,这样,学生的收集避免了盲目性,主题更鲜明,学习效果会更显著。 3、问渠哪得请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

在活动展示环节,通过小组展示主题诗词、古诗知识竞赛、吟唱积累古诗、学写总结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领略古诗的韵味,让学生走进经典诗文,在活动中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和阅读古诗词,增强对诗歌的兴趣,并能按一定标准给古诗词分类。 2、通过朗诵古诗、吟唱古诗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展示中提高自信心和欣赏美的能力,感受古诗的魅力。 3、通过古诗知识竞赛的方式,积累诗歌知识,学会灵活运用古诗。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三、说教法,学情分析灵活运用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当既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又是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1、介绍法引路法: 老师为孩子们推荐一些读物,《古诗词背诵》等,介绍一些语言文字网站,还请“小老师”来介绍,很快大部分都入“诗歌的大门”了。 2、互动激趣法:

语文综合性学习说课稿

語文綜合性學習說課稿——輕叩詩歌的大門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主題是“輕叩詩歌的大門”。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五個方面來闡述我對本次課的設計。 一、說教材 《輕叩詩歌的大門》是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第六組的綜合性學習。詩歌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瑰寶。 《輕叩詩歌的大門》正是讓學生通過自主活動、主動探究去感受詩歌的神奇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加深學生對詩歌和中華傳統文化的感情,同時培養學生策劃和開展活動、查找和運用資料的能力。不僅帶給孩子活動的快樂,更在精神上給孩子鋪墊上一層恒久的文化底蘊。這是頗具創意的選擇。 二、說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認真閱讀提供的相關閱讀材料, 從中受到啟發,搜集到更多體現詩歌的資料。進一步了解 GAGGAGAGGAFFFFAFAF

詩歌的相關知識和分類方法,感受詩歌的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能夠很好地參與合作學習,提高自主學習、合作的能力,從而促進探究意識的形成。能夠很好地參與合作學習,提高自主學習、合作的能力,從而促進探究意識的形成。 2. 過程與方法:多渠道、多途徑地搜集詩歌,能搜集有 關詩歌的知識和故事。整理資料,小組討論搜集、分析、整理信息,并用文字、圖片、詩歌、朗誦、詩集等方式展示學習成果。欣賞詩歌,小組內互相交流討論。有利于學生進一步了解詩歌的相關知識和分類方法,感受詩歌的魅力,學會研究計劃,在活動中積極、主動參與,勇于承擔一定的任務。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欣賞詩歌,感受詩歌歷史的悠久、 神奇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學生對詩歌和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激發對詩歌的興趣和自己創作詩歌的積極性。 三、說教法 在活動中,教師應當既是組織者和引導者,又是積極參 GAGGAGAGGAFFFFAFAF

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说课稿(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大城县平舒镇童子初级中学的吉雅娟,很荣幸能有这个机会在此就《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这一课向大家做汇报。 首先,我要阐述的是活动设计的理念;然后,介绍活动环节的设置;接着就课堂实录简述一下综合性学习的实践过程,最后进行课程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理念: 步入初中七年级,来自不同小学的孩子们面临着适应新学校,熟悉新老师、新同学、新课程、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等问题。通过一周的观察我发现同学相处过程中总是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事件。 为了能够让孩子们和谐相处,团结合作,成为好朋友。看到语文课本中的《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通过学习研读,我决定开展一堂综合实践课。力求能够通过这次活动教会孩子们搜集恰当的资料,并合作共同策划组织实施小型班级活动,乐于与同学分享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学会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搜集资料。并通过阅读感悟,联系自己的网络经历,独立思考网络交友的利弊,并能坦诚地与同学交流看法。学会负责的承担任务,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学会认真聆听他人的发言,能听懂他人发言的意思,能抓住自己的突出之处作自我介绍,态度大方,声音清晰,生动有趣的介绍自己,让同学们愿意与他(她)交朋友,也交到自己想交的好朋友。 活动意图: 《有朋自远方来》是初中阶段的第一次综合性学习,农村中学生和城镇中学生存在着地域差别,农村孩子淳朴善良却不善言谈,而且很少在公共场合说话,甚至有些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听、说、读、写能力较差,导致孩子们在交往过程中经常因为一言不合产生摩擦隔阂。语文学科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将发挥学会倾听,声音洪亮准确清晰的表达,准确的判断,认真的书写的学科作用,通过“交友之道”、“向朋友展示自我”两个板块的活动的锻炼来提高学生的交友能力。 教学环节设置: 首先明确活动主题,然后和学生共同探讨此次活动的学习目标。经过大家共同讨论拟定了如下目标: 1、搜集、阅读、整理有关交友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和其他材料。 2、借助整理的材料讨论、交流各自对交友的看法与认识。 3、搜集整理网络交友的利与弊。 4、设计邀请函,介绍设计理念,抓住被邀请者的学科特点。 5、设计自己的自我介绍。可以运用图片、照片、视频、PPT或者自己有关的故事。 6、以自我介绍为主要方式,与同学合作,组织一次自我风采展示活动。 活动形式:组建互动小组,设计小组名片,制作教师邀请函,设计自我介绍。 活动前期准备: 1.自愿组合: 活动主题确定后,让学生自愿组成小组。在组建过程中,有的学生成了“无人理会的弃婴”,有的学生成了“抢手明显”,有的组刚刚成立半天就改变主意重组。这是学生交往合作中正常的现象,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合作交往教育的一个良好机会。抓住这一教育机会,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学生们分析,为什么有的学生受欢迎,大家愿意和他合作交往;为什么有的学生不受欢迎,大家不愿意和他交往合作;怎样做才能收到别人的欢迎;在和别人

《黄山奇石》说课稿

《黄山奇石》说课稿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黄山奇石》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所设计出来的一次由“书本知识”走向“综合性学习”的典型课例,力求体现综合性学习的四大特点!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可充分借助网络,让学生参与收集资料、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材、学生分析 《黄山奇石》一课介绍了景色奇特的黄山奇石。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作为小学低段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自主学习,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习。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明 根据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通过观察图画与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力。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及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赏析优美词句,展开合理的想象,体

小学语文说课稿(经典获奖三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经典获奖3篇)(推荐) 小学语文说课稿(经典获奖3篇) 读中感悟 ——《可贵的沉默》说课设计 第二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研组王丽华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可贵的沉默》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课堂教学进程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孩子们情绪变化为描写的主要内容:由兴奋、快乐到沉默,又从沉默渐渐回到热闹。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词语、句子。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心别人。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检查预习(字词)——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拓展延伸。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发人深省,所以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时学生会提出:“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沉默之后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为三个方面: 热闹——沉默——热闹 确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后,学生进行自生探究,这样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社会学概论课件word版

第一章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一、国内外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不同观点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的的科学;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关系的;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制度的;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结构的; 社会学是研究群体生活的;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问题的; 社会学是研究其他社会科学所不包括的东西;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 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的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费孝通《社会学概论(试讲本)》) .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第3页) 1、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是指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大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内部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促进,而社会障碍失调等因素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和最小的范围之内。 ..2、中性运行和模糊发展,指社会运行有障碍,发展不甚平衡,包含较明显的不协调因素,但它们还未危害、破坏社会的常态运行。 .3、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指社会运行发生严重障碍、离轨、失控。应该说社会主义社会是可以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但可能到现实需要很多工作要做,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社会和谐发展。 第二章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 一、社会运行的条件 1、人口条件 数量适度质量合格结构合理 我国面临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的严峻任务;人口素质逆淘汰问题。 2、生态环境条件 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发展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保护环境和控制人口一样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不能走资本主义国家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 冰川融化和白色污染问题。 3、经济条件 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要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必须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必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完善分配体制,解决分配不公的问题;必须把贫富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4、政治条件 政治状况如何对社会运行有直接影响;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纠正不正之风,消除腐败现象;推动由小社会大政府想大社会小政府转变。 5.文化心理条件 前三者是物质条件,文化心理是精神条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发扬传统文化的优势; 引导社会心理,把握社会变迁中的社会心理承受能力。 6、迟发展效应 与发达国家比,我国是迟发展国家;迟发展是我国在国际经济分工和竞争中受到较多的制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