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艺术类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探析

艺术类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探析

艺术类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探析
艺术类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探析

艺术类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探析

发表时间:2018-01-15T13:00:09.790Z 来源:《知识-力量》2017年10月上作者:王怡岚

[导读] 能力和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结合起来,可以在创作和展演优秀文化作品,提供技术研发和人才培训,参与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推动城乡文化发展,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等方面进行努力。

王怡岚[ 作者简介:王怡岚(1987-),女,汉族,浙江人,现就职于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助理研究员,表演艺术学院教研科科长,研究教育管理方向。]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东阳 322118

摘要: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艺术类高职院校承担"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历史使命的需要,是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重要内容和强化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艺术类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既要注意自身的"职业性"、"艺术性",从而与本科院校、其他专业高职院校相区别;又要把自身需要、能力和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结合起来,可以在创作和展演优秀文化作品,提供技术研发和人才培训,参与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推动城乡文化发展,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等方面进行努力。

关键词:高职科研;社会服务能力;

一、艺术传媒类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内涵

社会服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服务是指高校的社会功能和角色,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直接为社会服务等。狭义的社会服务,是指在完成教学与科研任务之外,高校以各种形式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所做的经常性、具体性、服务性的活动。本文所称的社会服务主要是指狭义上的。而所谓能力建设,“是对能力人的培育和对人的能力充分正确发挥所赖以进行的社会条件的创造”。这里的“能力人”既可以是个体的人,也可以是由人构成的组织。而无论从哪个层面而言,“能力的主体和主体存在的环境是影响和制约能力发挥和实现的重要因素。”因此,把握能力建设的主体特征和客观环境,是科学界定艺术传媒类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内涵的两个基本点。从能力建设的主体特征来看,艺术传媒类高职院校首先是一种职业教育,因其“职业性”而与其他普通本科高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有所区别。“本科高校发挥其学科多、科研能力强、设施完善等长处,更擅长科技成果转化、创办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咨询服务、信息服务和装备服务等。而高职院校可以依托其行业背景和人才培养层次等优势,重点抓好大众培训服务、应用技术咨询服务及地方或社区的信息服务。”教育部、财政部2010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有明确的要求:培养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人才,拓展社会服务功能,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面向区域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为企业职工和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继续教育、为中职毕业生在岗接受高等学历教育创造条件,增强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能力。这是对整个高职院校的一般化要求,而艺术传媒类高职院校还有一个特性就是“艺术性”。从艺术传媒类高职院校的专业特点和优势,以及所具有的现实和潜在的能力出发,本文认为其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主要集中在:传媒产品研发与技术服务能力,面向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训能力,立足区域的文化传播能力,以及面向艺术类中高职院校、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建设辐射带动能力四个方面。

二、针对艺术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要提升艺术类高职院校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在专业设置科学合理的前提下,应根据行业、企业对艺术人才需求的质量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技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明确提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多种多样,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2+1”模式、“工学交替”模式、“实训一科研一就业”一体化合作教育模式、“双定向”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模式”、“以企业为主的合作办学模式”等。高等艺术职业教育不同于一般的高职教育,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艺术教育的规律性和特点决定了艺术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艺术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有订单培养、校团合一进行市场化运作、以项目合作为载体进行艺术创作等。

1、订单培养、合作办学“订单培养、合作办学”是学校与公司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通过双向选择到公司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使课程标准对接职业岗位标准,不仅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机会和场所,提高就业率,还能实现“学生毕业有工作、企业发展有人才、学院办学有生源”的多赢目标。通过合作办学,企业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设置和调整、课程改革、实践课教学等任务的参与,使校企双方共同进行专业建设,达到课程与岗位能力的零距离对接。

2、校团合一创作艺术精品进行市场运作艺术类高职院校利用自身人才资源和行业资源,注册成立艺术团,围绕市场需求创作艺术精品,进行市场化运作,与演出市场直接接轨,搭建起学校教学和演出市场的“桥梁”。艺术团为学校实践课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提供了全真的平台,更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专业教师通过演出实践,走进了行业,不仅提升了行业能力、行业气质,更利于教学、科研和艺术创作。如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注册成立了传世中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并专门成立了华晋舞蹈团,创作并演出舞剧《一把酸枣》。《一把酸枣》提升了学院知名度,也提升了就业率。通过市场化运作,为进一步优化专业建设、提高双师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专业与产业的对接。

3、以项目合作为载体进行项目教学进行艺术创作学院与公司合作,以项目合作为载体,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同进行艺术创作、生产和运作。在项目合作过程中,公司拥有资金和宣传优势,学院有人才和创作优势,双方优势互补。学院在利用人才优势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可把艺术创作与项目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按照艺术创作的规律与特点把项目进行任务分解,进行任务驱动的模块化教学。通过项目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艺术创作流程,艺术创作所需的知识能力,锻炼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通过项目合作,一方面检验教学中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否与市场需求接轨,另一方面,拓展师生专业视野,激发创新意识,达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三、改革教学模式,以能力训练为目标,实行项目化教学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需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知识为目标,以教师讲授为主,由教师根据知识的逻辑结构系统讲解知识理论体系,没有能力的训练。或者是课程的大部分时间以知识讲授为主,课程最后有个综合实训。这种课程模式会造成知识与实训的分离,前面讲得系统知识到综合运用时多半已被学生忘记了,达不到能力训练的效果。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不符合职业教育的理念,不能满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需要进行改革。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应对接职业岗位标准,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设置课程内容和顺序。艺术实践教学形式有校内实训课、校外顶岗实习和以项目为载体进行艺术创作等。无论校内实训课还是以项目为载体进行艺术创作都可以进行项目化教学,按照艺术创作的规律与特点把项目进行任务分解,进行任务驱动的模块化教学。如不同艺术门类的作品创作及展演等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知识为项目任务提供服务,项目为提高学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doc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中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科技工作,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研开发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要注意用科技工作的成果丰富或更新教学内容,在科技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温家宝总理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注意把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与就业准入以及解决就业问题结合起来,把职业资格认定、职业等级评定和技能型人才的选拔结合起来。教育部周济部长也指出,要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努力使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办学思想,深化教学改革,增强主动为经济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它既是高职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我院着力开展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将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列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根据社会、企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积极开展各级各类技能培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对象的专业岗位培训、职工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进城务工劳动力培训,开展面向社会的职业资格培训、认定和考证工作,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在为行业、企业和社会做好服务的同时,为兄弟院校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和教学行政管理干部,指导和帮助兄弟院校开展专业改革、课程建设,社会服务取得里一定成效,能力得以提升。实践中,我们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需要和可能的关系 社会对技术研发、培训等服务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时效性特点,其多样性受制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时效性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具有较大关联。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具有明显的产业、行业或区域特点,进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需要根据院校自身特点和优势,选择性地满足社会需求,充分考虑自身的专业、师资、设施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将社会对服务的需求与自身所能提供服务的可能有机结合起来。 我院根据水利院校的行业特点和优势,结合安徽农业大省的现实和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趋势确定社会服务的重点。一是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开展社会服务建设。二是发挥我院水利、土木、机电、机械类的专业优势,与行业、企业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合作组织科研技术攻关和技术开发,取得了一批技术成果,其中两项成果分别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和省水利科技

提升服务支撑能力

提升服务支撑能力,建设国家水工环信息中心 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大部署下,《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高站位”、“宽视野”的及时发布,标志着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随着部领导的强力推动,正不断迈上新高度。 作为国土资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正面临愈加复杂形势,城镇的快速扩张、新农村建设和国家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以及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干扰进一步加大,不合理的工程经济活动以及气候异常引发的地质灾害及各类地质环境问题将变得更加复杂。保障新形势下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安全对地质环境调查监测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 整合资源,夯实基础,“十一五”成果显著 “十一五”期间,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作为承担全国地质环境监测网的建设与管理、全国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以及水工环相关信息服务的国家级单位,进一步明确了定位,并确定了中长期发展战略,制订了《全国地质环境监测规划》、《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等一系列规划,调整了业务结构,夯实了管理基础,在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地下水监测与保护、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恢复治理、水土地质环境监测、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控、地质遗迹调查与管理等业务工作方面均得到长足的发展。 全国已初步形成了由1925个地下水监测点构成的国家级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由22万个群测群防点构成的地质灾害监测网和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汾

渭盆地3个重点地区地面沉降监测网。依托矿山统计报表制度建立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初步运行,在黄淮海平原典型区域已初步建立了水土地质环境监测网,传统监测技术与遥感监测技术的综合运用,形成了海量的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和动态信息。作为整合资源的必要手段,地质环境信息化工作也取得阶段性成果,成效明显。 一是地质环境信息网络框架基本形成。地质环境信息网络框架构建基本完成,形成了内外网物理隔离的多级多节点网络结构,建立了连接国务院、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三峡库区以及国家气象局等部门的专用网络,IP卫星资源网建设初见成效,有力支撑了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会商、中国地质调查局野外地质调查数据传输和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基于GSM/GPRS/CDMA的地质环境监测数据通信网络实现了动态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和管理。此外,覆盖全国部、省级国土资源部门的主干网络和连接县市国土资源部门的广域网络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二是数据标准及规范初步建立。数据标准化是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基础,目前已经制定的地质环境信息化标准规范主要包括:地下水资源数据交换格式标准、水文地质钻孔数据交换格式标准、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库格式标准、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格式标准、水工环空间数据库图例标准、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数据库结构规范等。 三是全国尺度的基础数据库建设取得进展。已经建立的基础数据库主要包括:全国1:20万分幅水文地质空间数据库、1:50万分省环境地质数据库、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数据库、国家级地下水监测数据库、矿山环境数据库,汶川地震更新调查数据等。此外,国土资源二号卫星将在今后遥

以社会服务有效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110656877.html, 以社会服务有效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 作者:耿玉香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年第02期 【摘要】高职院校通过社会服务,能够有效锤炼教师队伍,优化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促进专业良性发展,提高专业竞争力,成为同类院校优势专业,进而提高院校知名度。从而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以及社会声誉,扩大影响力。同时引领、带动、辐射其他职业院校进行更为广泛的社会服务。 【关键词】高职教育;社会服务;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095-0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高校要树立主 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全方位开展社会服务。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中都对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进行考核。在教育部颁发的相关文件中,特别强调高职院校要进行产学研合作,开展社会服务。通过社会服务可以满足人才培养,专业与课程建设、产学研结合等方面的需求,并能更好的体现高等职业教育面向社会办学的宗旨。同时,社会服务也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回馈社会,促进地地方经济的发展。 一、社会服务的内涵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社会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为社会行业企业提供成千上万合格的高素质高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为社会进行人才培养服务,主要体现在根据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创建特色和优势专业,并发挥专业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和输送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为地方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科研优势,以及师资队伍优势,以面向地方开展应用研究为导向,以满足区域或行业开展技术创新、技术开发需求为目标,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类应用型技术服务,通过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联手,加强产学研结合,组织开展应用性技

如何提升销售渠道管控力

如何提升销售渠道管控力? 如何提升企业销售渠道管控力? 在终端制胜的时代,如果有谁掌握了终端,就等于掌握了整个市场的话语权。但是,快速消费品行业在现阶段的环境下,只有通过经销商来达到运做终端市场的目的。如何选择合适的经销商对能不能迅速的把产品铺到终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不能有力的掌控经销商也是每个业务人员运做市场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一、选择经销商 建立一支有效的经销商队伍,首要考虑的问题应该是你的产品特点是什么?其通路特点是什么?什么样的经销商与你的产品相匹配?头脑里有个大概的经销商应该具有那些条件。在选择经销商时笔者的体会是无法满足所销售产品基本特点的应该首先排除在外;其次,市场不等人,完全依靠培训的方式来提升经销商的各项资质会耽误市场的进程,若经过努力后发现经销商不合格再另外选择,其损失将是无法估量的。 在没有合适的经销商可以选择的情况下,宁可暂时搁置或者让相临的经销商来暂时辐射这个市场,也不要急于开辟市场而降低对经销商的要求。因此,选择经销商要在自己能够控制的范围内选择较合适的经销商,这样才能尽快的将产品铺到终端去,也才能实现对终端的管理。如果已经选择了错误的经销商,也要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淘汰掉,不要让市场处于“夹生”状态下再去淘汰。 选择经销商时不妨对可选范围内对经销商进行打分,通常对于快速消费品而言以下几个指标可以用来衡量目标经销商的资质: 经销商目前的规模 经销商的成长类型 经营品种的产品线 运输配送能力 下线客户情况 其网络类型是什么 老板的经营思路 拥有多少仓储能力

销售人员数量、能力 是否曾成功的经营过其他的产品 现有条件能否应付新赠业务 在选择经销商时,不能吹毛求疵、十全十美,也不能意气用事,靠拍脑袋决定,以免为将来的市场发展设置不必要的障碍,对经销商的实力进行分析后决定选择那种类型的经销商最适合我们的产品: 1、实力非常强的经销商 经销商实力强本身是好事,但是与你目前所销售的产品是不是相匹配。实力强意味着发言权也大,跟企业讨价还价的能力也强,经常会提出苛刻的经销条件。一般情况下,实力大的经销商经销着能给他带来客观利润的产品,有可能是你的竞争对手的产品,不会在作为新进入者的产品上下很大功夫去推销,除非有特殊情况。再者,实力强大的经销商拥有发达的销售网络,有可能成为市场窜货的重要原因。或者,由于实力的不对等,难免受制于对方,厂家不能实现对终端市场的控制。 2、资质太差的经销商 虽然通路能力、资金实力等条件很差的经销商不会提出太多的要求,会竭尽全力的推销企业的产品。但是如果这样的经销商连经销的产品不能铺到终端去或者说铺货率一直很低,将是致命的。 3、与产品相匹配的经销商 销售网络建设是将来市场运做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厂商关系选择应该定位在利益共同体、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尤其是有一些有潜力但需要扶持的经销商更不应该忽视。因此,选择合适的而非最大的经销商应该是最好的选择,合作过程中一切都从长计议,建立一整套厂商双赢的联销体系。 二、管理经销商 选择好经销商后,如何把握好与经销商的关系,也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果对经销商百般迁就则很容易让经销商牵着鼻子走,难以实现你的运做思路。笔者的体会是在对待经销商的问题上掌握六个字“有情有理有利”。 1、客情关系是基础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销售是人与人的沟通,培养感情是经销商管理的重要手段,可以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之处。建立良好的客情关系可以由以下几方面入手: a)做到真正尊重经销商:虽然经销商有时候见钱眼开、惟利是图。但经销商都是有钱人,

教师教科研及社会服务考核奖励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科学研究、教学研究(以下简称教科研)和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是高校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要工作。为了调动学院广大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教科研及社会服务工作的积极性,规范教科研及社会服务工作量化考核,推动我院教科研及社会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提高学院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旨在引导、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重点支持团队研究项目和重大成果项目,强化院(部)统筹、考核的主体作用。 第三条本办法主要内容包括:教科研及社会服务工作量考核、教科研及社会服务成果认定、教科研及社会服务工作奖励等。 第四条教科研及社会服务工作考核的结果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年度工作考核、评先评优、职务评聘以及进行工作表彰的重要依据。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的对象为学院在岗职工,其中考核部分适用享受专业技术职务待遇的人员,认定与奖励部分适用全体教职工。 第二章教科研及社会服务工作量考核 第六条教科研及社会服务工作量考核采用工作量认定计分制,实行合格性评价,分单位考核、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简称个人考核)二部分。单位考核的合格性标准为单位所有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工作量的总和。个人考核的合格性标准为个人实际受聘岗位的教科研及社会服务定额。 页脚内容- 1 -

第七条教科研及社会服务工作量考核实行单位、个人分层分级考核制度,即学院考核各单位,各单位考核所属专业技术人员。各单位学期初申报教科研工作任务分工方案,经产学研工作处审核备案后实施,学期末以审核后的任务分工进行考核。 第八条为适应教师年度工作考核、职称(职务)晋升与聘用等需要,教科研及社会服务工作考核实行年度考核和阶段性考核。阶段性考核每年2次,考核以学期为单位,分春季学期(3月1日-8月31日)、秋季学期(9月1日-2月28日)两个阶段。年度考核以阶段性结果为基础,按年度或学年度需要合并计算。 第九条教科研及社会服务工作量化考核实行归口管理,教科研、“四技”服务、社会实践由产学研工作处牵头,教务处、人事处共同会审;教学建设项目由教务处审核,社会培训项目由继续教育学院负责审核,创业项目由创新创业和就业指导中心进行审核。 第十条专业技术岗位人员教科研工作量、社会服务工作量可相互置换(置换标准详见第13条)。单位教科研工作总量与社会服务工作总量分别计算、分类考核,不实行互换制度。 第十一条个人因在研或服务项目需在一年以上完成而未完成当年额定工作量的,由本人提出书面延期考核申请,可暂不做年度考核,允许在本聘期内补充完成,待聘期结束再做聘期考核。 第十二条考核工作流程。申报教科研及社会服务工作量化考核的程序为: (一)个人考核 1.个人申报登录。个人分类填写教科研成果及社会服务工作量,同时将教科研成果原件、复印件和社会服务工作量有效证明材料交所在单位(或部门)审核汇总。 2.单位计分与认定。各院(部)、附属单位参照本办法认定与考核的计分标准,对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教科研及社会服务成果进行原件审核、统计计分,经公示后汇总计分结果。学院机关处室由产学研工作处统一进行计分。 3.产学研审核认定。产学研工作处对各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教科研及社会服务汇总成果及计分进行审核认定。 4.校领导审定。产学研工作处将考核认定结果报学院主管领导审核后公示,无异议后计入当年考核结果。 页脚内容- 2 -

优质高职申报材料社会服务能力--附件二

重庆电讯职业学院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方案 一、项目建设团队 项目负责人:栗玉侠常务副院长教授 项目成员:史乃建就业与校企合作处处长 曾代富管理系主任副教授 任其华计算机与传媒系主任副教授 鲁军通信系副主任副教授 田卫明建筑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 李正新汽车系副主任工程师 梁雪琴就业与校企合作处职员 胡川东就业与校企合作处职员 一、建设背景 (一)国家的高度重视为培训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明确提出:“利用职业院校资源广泛开展职工教育培训”,“鼓励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主动承接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组织的职业培训”,“各类职业院校是继续教育的重要主体,通过多种教育形式为所有劳动者提供终身学习机会”,“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面向社区成员开展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培训市场的巨大潜力,为我院加快培训工作发展提供了更加完

善的政策支撑和更加广阔的空间。 (二)“互联网+”时代对培训资源库建设提出了新需求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 年)的意见》(教师〔2016〕10 号)、《教育部、人社部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服务经济转型升级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15〕3 号),对应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教师培养培训方式作出重要部署,要求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高等学校、专业机构等合作,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和移动学习平台,整合优质资源与专业服务,开设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和在线培训项目。 二、建设基础 我院从建校之初就开展了社会服务工作。我院是经重庆市人社局批准的对外培训中心,通过与江津区就业局合作,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工作。2015年我校开展创业培训200人,创业意识培训100人;2016年开展创业培训250人;2017年开展创业意识培训360人,创业培训500人。通过培训每年大约有20—30人创业,农民工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实现了创业。我校孵化园有100多家企业入住并创业。通过面向社会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对农民工和下岗职工的培训力度,2016年我校为重庆电力公司员工提升培训、为重庆斌鑫集团员工入职培训、为重庆移动等公司培训员工达2800多人次。使我院成为区域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试基地。并通过对企业开展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探寻校企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之实践与收获

引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中提出“高等教 育的针对性应以高等院校的作为是否符合社会的期望来衡量”。高等院校应满足社会需求 与期望,发挥其社会服务功能。我国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义》中 指出,“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这是对高职院校工作的重要要求和职能定位。 社会服务是高等院校基本职能之一。高等学校服务于社会,不只是通过培养人才这一 个渠道,还可以利用自身雄厚的人才资源、科研实力和实验实训物质资源,直接服务于社会,参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开展各项服务于社会公众的有益事业。同时,与普通 教育相比,高等职业院校因其更加贴近社会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对应性强,与各类职业 实际联系紧密,所以在社会服务方面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具得天独厚的优势。高等职 业教育以培养实用性技术人才为核心任务,同时应加强自身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开展形式 多样的社会服务事业,直接服务于社会实践,积极参与地方区域经济建设。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个新建的高等职业院校,始终把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作为学 院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从领导层到广大教师,在高职院校承担社会服务职能理念上达成 共识,组建学院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组织机构,培育和提升社会服务的人才素质,稳步推进 社会服务诸个建设项目,取得引人注目的成绩,也积累了一些高校社会服务工作方面的经验。 1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实践进程 1.1 院校社会服务的师资力量建设 人力资源是开展社会服务的关键因素和根本动力。我院结合学科专业建设和学术交流 活动,努力打造和提升学院社会服务的人力资源,在各系、各专业狠抓“双师型教师”队 伍建设,使我们的教师上得了讲坛下得了基层,能够全面适应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项 工作。同时我院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增强教职员工在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方 面的内在实力。例如我院组织教学实训管理干部和教师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进行管理理念、管理创新和科学管理等高校管理的培训活动,组织医学分院护理专业骨干教师赴香港 进行医疗管理及临床治疗培训学习。我院多年定期举办“宝职院大讲坛”,邀请多位国内 知名学术专家、职教培训专家举行学术报告会和职业培训会,并邀请各县区职教中心与会。 1.2 院校社会服务物资硬件建设 实验、培训基地及相关设备,是学院开展社会服务所依托的平台和物质保障。在实施 和推进学院社会服务工作中,必须切实抓好这一物质硬件建设。 根据《宝鸡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07-2011年)》关于“依托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建 立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性实训基地”的规划目标,学院成立了多个部门参与的“综合性

提升渠道信息化支撑能力,助力全业务运营下的渠道维系

提升渠道信息化支撑能力,助力全业务运营下的渠道维系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电信业重组的到来,2008年河南公司从管理、市场、支撑等方面加强全业务运营下的渠道维系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现将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系统建设完备性 除实体渠道外,河南公司电子渠道建设遵循集团公司相关规范,分为电话营业厅、网上营业厅、短信营业厅、掌上营业厅、自助终端五大渠道。此外,河南公司还积极探索采用新的技术手段支撑原有渠道管理工作,建设了互联网社会渠道管理平台,实现了对社会渠道通过互联网的接入和支撑。 二、渠道支撑专业团队 河南公司业务支援中心有专人负责渠道的支撑工作,并且将电子渠道的支撑明确划分为前台、后台两部分。负责前台的共有5人,分别是电话营业厅2人,网上营业厅、自助终端及社会渠道1人,短信营业厅和IVR 1人,WAP营业厅和USSD营业厅1人;负责后台的3人,分别是营业系统2人,中间件接口1人。 三、电子渠道运营管理收敛情况 河南公司已将电子渠道和实体渠道的系统建设和需求支撑统一纳入到省业务支援中心负责。为方便业务支撑,统一服务内容,河南公司将电子渠道的支撑分为前台业务和后台功能两部分实现,前台提供风格各异的服务体验,后台提供统一的业务功能。

此外,我省由市场部负责渠道的整体规划及运营指标下达,客服中心负责电子渠道的运营,各分公司负责具体的推广及意见、需求反馈。 四、渠道支撑流程 我省电子渠道的需求发起部门有市场经营部、客户服务部、客户服务中心、各地市分公司。目前主要利用OA及经分业务需求管理流程,提交至业务支援中心。业务支援中心收到需求后,会组织负责支撑的各模块负责人员就需求进行讨论,将需求进行分解,明确各人的负责界面及完成时间,并答复业务部门。 使用经分系统电子流程,加强对实体渠道和电子渠道的统一管理,针对性的开发出了渠道信息管理流程和社会渠道酬金管理流程。通过实体渠道信息管理流程提前了解渠道的变动,督促渠道负责人加强对渠道信息的及时维护,以达到对渠道的精确掌控。通过社会渠道酬金管理流程审批并配臵基本酬金和阶段性激励活动酬金。以确保渠道酬金的开源节流。 1、渠道信息管理流程 渠道管理人员录入渠道信息,选择节点代码后, 提交渠道新增的申请,按照各自的流程进行报批报备。待流程审核结束后,方可在BOSS 系统进行后续操作。(自有实体渠道进入流程图如下图所示)。渠道管理人员提交渠道核心信息变更和退出的申请,按各自的流程进行报批报备。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方案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方案 (讨论稿) 一、建设基础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自组建以来,始终坚持“立足秦皇岛,服务环渤海,面向全国”的办学定位,充分利用学院“河北省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有利时机,着力加强内涵建设,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收效明显。 (一)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1、学院出台了《科研管理暂行办法》、《科研经费使用及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鼓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参与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的政策,初步营造了教师参与科研和社会服务的氛围,为教师开展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搭建起了一个工作平台。 2、在科技攻关、产品开发、技术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近三年申请立项各级各类科研课题52个,取得国家专利10项,获得省市以上科研奖励19项。 3、初步打造出了一支理论研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的研发队伍,在机械制造、电子技术、艺术设计、企业管理咨询等方面具备了较强的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能力。

(二)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的职业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充分发挥学院专业和资源优势,建立了秦皇岛市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秦皇岛市开发区农村劳动力再转移培训基地、北戴河区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民工转移培训基地等。近三年,与各级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开展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农民工转移培训、企业职工素质再提高培训、创业培训等,累计培训规模达到30000人次以上,开展职业技能鉴定1716人次,实现经济收入300万元。 (三)积极开展国际、国内的校际交流与合作,形成了一定的社会辐射能力 通过对新疆博湖中学、秦皇岛中专学校、秦皇岛高级技工学校、山海关桥梁厂技校的合作办学及教学交流,带动和引领中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韩国东洋大学和新罗大学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已向2所大学输送留学生66名。聘请美国、加拿大的外籍教师来校任教。与韩国东洋大学和新罗大学、美国希望国际大学,新西兰ATC综合技术学院、澳大利亚南威尔士TAFE 学院等学校开展了高层互访和教师交流。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创新社会服务体制机制建设,建立和完善学院社会服务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析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因素 【摘要】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优秀人才的重任,青年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做了粗浅探析。【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影响因素方式方法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它的到来使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知识经济是主要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广泛传播发展的,以智力资源来创造财富的经济。创新是它的灵魂,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无论是经济竞争还是科技竞争,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大量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一个国家富强及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 人才来源于教育,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发展个性特长的需要。应试教育只能培养出记忆力好、善于考试和只会模仿的学生,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性和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因此应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特长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去考虑,把协调发展上升为一种现代教育观念。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教育的深刻变革,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系统工程,须要在人成长的各个阶段始终贯彻素质教育,着眼于培养创新素质。 二、大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障碍因素 1.侧重于知识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 高校目前的教学内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这种教学,学生学得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一部分教师的思路狭窄,创造性不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造成学生思维滞塞,缺乏质疑的品质,不会变通。而且,现在高校评价学生的标准主要是学业成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片面追求成绩,忽视其它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的培养,造成动手能力不强、实践活动能力薄弱的后果。 2.专业课设置过细,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校专业的设置,对培养高等专业性人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专业的束缚与学生的压力依然存在。 专业范围狭窄,专业的束缚对学生的创新也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虽然近几年许多高

【渠道运营】市场利器运营商全渠道升级的7大策略

【渠道运营】市场利器运营商全渠道升级的7大策略 每天一篇,不止是干货!渠道,一直是运营商市场拓展和把控的利器,对于很多区域运营商来说,渠道建设的成功,某种意义上就代表着经营结果的保障。但是在数字化时代,渠道无论从用户、形态、销售内容还是组织形式上都发生着根本的变化。渠道运营运营商全渠道升级面临的7大问题一,省市协同不足,集中化管理能力有待提升。二,线上线下协同不足,O2O闭环尚未形成。三,实体渠道运营仍是传统思维,创新发展滞后。四,电子渠道营销能力不足,业务承载率偏低。五,数字化服务能力不足,营销效益有待提升。六,客户需求洞察力不足,缺乏大数据支撑能力。七,营销触点获取力不足,缺乏集中运营机制。 在以上问题面前,运营商的渠道建设有哪些新的变化,全渠道建设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具体的策略又有哪些呢? 渠道变化的4大趋势 1.用户行为与需求深刻变革,线上交易、线下体验成为趋势随着智能终端不断普及,宽带网络建设进程加快,网络资费持续下降,移动应用和内容服务逐步实现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全面覆盖,用户行为互联网化已经成为显著趋势。伴随用户行为变化的用户需求深刻变革,主要体现在需求内容和需求形式两个方面:

一是基于线上的购物、社交、娱乐等成为社会需求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二是线上交易、线下消费的O2O模式不断发展,用户需求呈现个性化、融合化发展趋势。随着智能终端、4G 网络、O2O应用普及,及移动支付技术、物流配送等不断革新,线下商机与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结合的O2O闭环已经形成。围绕用户体验展开的各垂直领域连接线上线下的方式层出不穷,如餐饮类、零售类、社区类等。2015年,本地生活O2O市场交易规模达到3400亿元,增长率为38.4%。 随着用户行为和需求的互联网化,线上客流是输入,线下消费是输出,传统商业服务渠道向全方位销售、服务、体验及传播整合转变,服务导向出现由业务、服务为中心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转变;各领域主体不断优化和升级各自APP应用,打通线上和线下服务渠道,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全流程的服务体验。 2.业务销售主要类型变化,对渠道功能提出新要求 进入2016年,随着4G发展进入高峰期,用户流量使用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从我国目前的发展趋势看,预计我国4G 发展带来的流量收入效应在2017年达到顶点,并开始进入下降阶段,未来流量收入的可持续增长必须依靠对流量价值的创新拓展和深度经营。换言之,中国电信市场正在进入流量价值的深度经营期,运营商必须开始思考如何在流量规模化发展的基础上,创新拓展流量价值,实现可持续增长。

浅析高校会计专业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浅析高校会计专业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摘要】韩愈曾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古代对老师的一种职业素养的要求。拿到现在来说,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的三大职能,而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推动和引导社会发展更是现代大学不可推卸的使命和职能。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很多高校在教学和科研上的重视程度都远远高于服务能力。很多高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欠佳。本文就高校会计专业教师角度的社会服务能力进行分析,视图找到一些能够提升高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措施和途径。 【关键词】高校会计专业社会服务能力 一、高校会计专业教师社会服务内容 (一)职业培训 学校可以发挥会计专业传统优势、把会计专业建成社会服务培训机构,为企业培训急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如:开展就业再就业培训项目;专项技术培训;开展会计基本技能培训;开展企业、行业员工的技能提升培训。 (二)教师培训

贯彻“以提高教师素质”为目标,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高教学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为途径”的培训理念;培训过程包括集中培训、企业调研、课程开发、企业大赛、实施试点、环境改造、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评价等阶段。 1.教育理论培训。采用集中学习的方式,对受训教师进行培训;培训重点集中于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技术,包括国内外新的财经学科理论和先进技术,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国际先进的课程开发方法和教学方法。根据培训内容,受训教师提交本学科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论文,并制定课程开发项目计划。 2.企业岗位实践培训。通过企业调研和顶岗锻炼的方式,提高受训教师对工作流程和岗位技能的认识;企业调研以企业考察、专家访谈和实践专家研讨会等形式开展,完成后形成调研报告;顶岗锻炼将以安排教师到企业实际岗位中进行实习的方式开展,完成后形成相应的报告。 3.课程开发训练。以教师个人为单位和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会计课程和统计开发的实际操作;每个专业选择本专业5个学习领域,每个学习小组选择其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赵向军吕同斌胡进 摘要:文章根据近年来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中的探索,提出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应注意发挥院校的特点和优势,分清主次,处理好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与专业建设、发挥院校示范作用等方面的关系。 关键词:高职教育;社会服务能力;专业建设;有机统一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中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科技工作,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研开发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要注意用科技工作的成果丰富或更新教学内容,在科技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温家宝总理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注意把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与就业准入以及解决就业问题结合起来,把职业资格认定、职业等级评定和技能型人才的选拔结合起来。教育部周济部长也指出,要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努力使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办学思想,深化教学改革,增强主动为经济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它既是高职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我院着力开展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将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列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根据社会、企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积极开展各级各类技能培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对象的专业岗位培训、职工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进城务工劳动力培训,开展面向社会的职业资格培训、认定和考证工作,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在为行业、企业和社会做好服务的同时,为兄弟院校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和教学行政管理干部,指导和帮助兄弟院校开展专业改革、课程建设,为社会服务里取得一定成效,能力得以提升。实践中,我们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根据学校的基本条件和产业、行业、区域特点,围绕行业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处理好需要和可能的关系。 社会对技术研发、培训等服务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时效性特点,其多样性受制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时效性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具有较大关联。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具有明显的产业、行业或区域特点,进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需要根据院校自身特点和优势,选择性地满足社会需求,充分考虑自身的专业、师资、设施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将社会对服务的需求与自身所能提供服务的可能有机结合起来。 我院根据水利院校的行业特点和优势,结合安徽农业大省的现实和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趋势确定社会服务的重点。一是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开展社会服务建设。二是发挥我院水利、土木、机电、机械类的专业优势,与行业、企业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合作组织科研技术攻关和技术开发,取得了一批技术成果,其中两项成果分别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和省水利科技进步奖。三是采取多种形式与企业共同创办企业或者服务机构,提供社会服务,实现共同发展。目前正在实施的典型项目包括:与安徽环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安徽江淮工程咨询服务公司”,与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合作共建“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实验室”;与合肥金德电力设备公司共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维修电工实训室和数控加工车间实训基地;与安徽省驷马山引江工程管理处、省水利基建局等单位合作成立工程监理机构。这些项目的实施均借助了我院的行业特点和专业优势,投入少,见效快,社会服

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摘要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促进中国未来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长足意义,也是为 提升中国当今竞争水平的必走之路。另外,从中国大学生创新水平现状考虑也是势在必行重要 举措,即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其创新能力存在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主要是化工专业 的学生如何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的。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 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动力,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创新也是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 那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们高等教育面临和必须解决实际的问题。 创新概念,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广义理解的创新概念是指力求将科学、技术、教育等与经济融汇起来,即创新表现为不同参与者和机构(包括企业、政府、大学、科研机构等)之间交互作用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任何一个节点都可能成为创新性为实现的特定空间。创新行为因而表现在技术、体制或知识等不同的侧面。当代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很多成果都是在大学中进行研究并在实际运用中得到转化的,可以看出,大学拥有着良好的创新氛围,而大学生作为大学主体的一部分具备着良好的条件和优势从事创新活动,因此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存在实现中的可能性。 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培养年轻一代的知识水平和创造性能力,是继承中国先进知识成果的首要条件,也是不断创造新发现并赶超世界先进生产力的不竭动力。唯有不断发扬创新精神才能保持民族事业的顺利开展,因此,大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创新活动,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现状 根据研究,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一,缺乏创新的观念和创新欲望;二,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三,缺乏创新的兴趣和毅力;四,缺乏创新所必需的毅力。另外,随着网络的盛行、西方思想的传入和现在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种种压力等问题的日益呈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活动也出现了很大的分离,譬如各种心理问题和道德修养缺陷等,这些无疑都给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设置了障碍。从中国大学生的创新现状分析,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工程,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并“紧急治疗”大学生在创新问题上犯下的疾病有着迫切的必要性。 二、大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项艰巨的历史任务,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内就能解决,同时,这项历史任务更是赋予了众多的艰辛和曲折,因此在大学生里面建造起浓郁的创新氛围更不可能是一个人或组织的事情,除了国家和政府能审时度势制定出规范的创新方面的政策和必要的物质投资外,作为这项工程的主体,大学生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来,并与国家的创新体系相配合,形成呼应,拉近互动,最终为创新工程的建构共谱胜利之曲。 1、要主动营造活跃的创新氛围。 创新氛围的营造能为创新行为提供环境支持,积极热烈的创新场景可以使大学生本身产生创新的意识和灵感。一方面,在大学里面我们大学生应该主动配合营建自己的创新团体,如宿舍文化、班级文化、社团组织文化等;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利用好大学里的各

渠道营销服务能力提升总结及亮点分享

渠道营销服务能力提升总结及亮点分享 为期三个月的社会渠道营销服务能力专项提升歙县试点项目已告一段落,在三个月的项目开展期间,市公司领导及渠道管理人员多次前来我县进行实地调研,为歙县本次渠道营销能力专项提升进行现场指导,本次项目对渠道的营销及服务能力方面得到了较快提升,对歙县分公司代办管理中心各项工作给予大力支持。 6月22日社会渠道营销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正式启动,市公司市场部程主任率项目组成员到达项目试点地歙县,全面启动社会渠道营销服务项目组工作,并进行了座谈,对歙县分公司代办管理中心人员分工及绩效考核进行了相关讨论,随后项目组成员与歙县分管代办领导及代办支撑至霞坑手机卖场进行实地调研,与代理商关于放号、手机销售及竞争对手信息进行了解。通过多次到歙县调研,发现了众多问题,通过和渠道支撑的访谈,发现很多问题的根源仍然出现在人力资源方面,如人员流动性大、分工不甚合理、绩效考核没有体现奖优罚劣等等。现将本次项目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对开展期间的亮点进行分享。 一、梳理分工,内外勤明确,优化考核模版 歙县代办管理中心人员共8名,在县区里算人员比较多的班组之一,项目启动前,班组内人员除渠道支撑分片区管理外,其它工作开展均比较杂,内外勤人员分工不明确。市公司程主任牵头针对本次项目对歙县代办中心各岗位人员分工专门召开了专题会议,将渠道支撑工作量一一整理,对目前工作杂乱进行了重点分析,并结合实际对岗位重新整合分工,分工后的代办管理中心各岗位人员分工明确,各人员正确寻找了自己的定位,并按照制定的模版进行了尝试,从分工后的效果看,渠道支撑每天按照规定执行动作,工作情况明了,且有计划性。社会渠道前来县公司领取物品或咨询问题时能及时寻找到支撑人员,而不是像原来一抹黑不知道找谁解决问题。 绩效考核是衡量员工工作情况的标准之一,原来代办管理中心各岗位人员的绩效考核模版基本上说未考核到点,KPI分值大都挂靠班组长,自身考核情况较少,光靠一个GS分值无法真正体现渠道支撑的工作能力,无法及时发现渠道工作问题,基本上都是“大锅饭”形式,大家拿相同的分值,未起到真正考核作用。

10.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管理办法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名校建设工程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全面实施名校建设工程,实现我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对社会服务工作的目标要求,有效促进我院社会服务工作健康发展和规范管理,增强我院社会服务能力,充分调动我院各系部社会服务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我院社会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益。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社会服务是指利用学院资源面向社会和行业开展的各级各类技术 服务,包括社会培训、多方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共建实训基地、共建技能教室、共同开发教材、共建产品技术研发中心、共同开展师生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 第三条学院成立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由院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下设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办公室,制定学院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实施意见,出台有关措施,发挥自身优势,盘活教育资源,激发学院发展活力,办事机构设在成人教育处。 第四条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合作。依托学院专业、师资优势,主动与政府职能部门沟通对接,寻找有效结合点,为职能部门提供政策咨询、信息交流、技术指导,合作开发项目。 第五条积极开展与水利行业的密切合作。抓住水利事业大发展大投入的大好形势,依靠水利行业,充分利用自身行业的指导性作用,加强水利行业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共同推进改革创新,推动水利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第六条积极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发挥师资教育、专业开发、技术研发优势,与地方企业建立信息互通、技术孵化、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合作共赢机制,积极为中小企业服务。学校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技术指导、产品推介、短期用工等多种社会服务。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地,为学生就业发展搭建平台。 第七条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企业职工上岗和技术应用、在校生技能提升、技能鉴定等内容,围绕农业实用技术需求,开展项目化、实用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培训,积极开展新型农民培训。 第八条积极开展水利移民培训和就业推荐工作。加强山东省水利库区移民培训基地建设,积极开展水利库区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沟通,做好就业推荐工作。 第九条实施开门办学。鼓励各部门、教职员工在搞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走出校门,发挥专业优势和个人特长,利用富裕教育资源,开展产学研用结合活动,承担科研项目,开展技能培训和教育服务。 第十条充分发挥文化教育功能。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资质认证、学历教育等教育服务。向社会开放图书馆、体育场地。主动承办或积极参加地方大型经贸、学术、文化、艺术、体育交流与比赛活动,组织承担各类社会考试和文化公益活动。 第十一条提升双师型素质。广大教师通过自身业务学习、参加培训、实践锻炼和社会兼职等多种形式,更新知识结构,积累实践经验,不断提高自身整体素质,提升社会服务意识和能力。 第十二条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作为学院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社会服务收入可按一定比例提留作为社会服务或创业基金,用于支持、鼓励、发展本单位的社会服务,并把社会服务所创造的经济效益,根据参加者实际贡献大小给与一定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