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角度看中美言语幽默的异同_省略_于_武林外传_和_老友记_的研究_杜海紫
- 格式:pdf
- 大小:185.34 KB
- 文档页数:3
中西幽默文化差异对比研究引言幽默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能够让我们笑出声,放松压力,增进人际关系。
然而,幽默并不是一个普世的概念,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给幽默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作为两个截然不同的文化体系,其幽默文化也存在显著差异。
本文将对中西幽默文化差异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其背后的社会和文化因素。
1. 中西文化背景介绍在开始对比研究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西方文化的背景。
1.1 中国幽默文化概述中国幽默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化经典和民间故事中。
中国有着丰富的笑话和段子,其中大部分融入了讽刺和智慧的元素。
中国文化注重隐喻和暗示,喜欢通过言辞间接地传递信息,并且对智慧和机智非常推崇。
1.2 西方幽默文化概述西方幽默文化以欧美为主,由于历史上的殖民扩张和文化交流,西方幽默在全球范围内影响深远。
西方幽默强调自嘲、讽刺和夸张,通常以直接、明确的方式让人发笑。
西方幽默注重个体的表现和个性的宣泄,喜欢幽默讽刺的方式来调侃社会、政治和文化。
2. 幽默表达方式对比中西幽默在表达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
2.1 言辞差异中文幽默倾向于使用双关语、谐音、运用字义的多义性等修辞手法来制造笑点。
这种言辞上的巧妙使得听众需要有一定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才能完全理解,并且喜欢思考和推敲其中的意义。
西方幽默则更加直接,通过幽默的对话和单词的双关意义来创造欢乐。
2.2 文化元素差异幽默是文化的产物,中西幽默文化中的文化元素是决定幽默性的重要因素。
在中国文化中,传统习俗、历史故事和民间故事常常成为幽默的素材。
西方幽默则更加注重当下的社会状况和日常生活,如政治、名人、社交等。
3. 幽默观的差异幽默观是人们对幽默的看法和理解方式,中西方在幽默观上也有差异。
3.1 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中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观念差异导致了幽默观的不同。
中国人更注重集体观念,幽默多以群体为单位,强调团队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而西方人更加倾向于个体主义思维,幽默更加个人化,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自由表达。
中英文幽默映射的语言与文化差异中文幽默经常依赖于语境和双关语,而英文幽默则更倾向于依赖于笑话的构造和反转。
例如,一个典型的中文幽默可能是这样的:“老师告诉我们不要‘临时抱佛脚’,但是到了期末考试,每个人都在抱佛脚。
”这个笑话依赖于“临时抱佛脚”的成语,其本意是形容在紧急情况下仓促应对,但在中文语境中,它常常被用作“努力学习”的讽刺或调侃。
而在英文中,这种双关语很难找到对应的表达。
中文幽默经常利用角色和情境来制造笑点,而英文幽默则更倾向于使用角色之间的互动和对话。
例如,一个典型的中文幽默可能是这样的:“他是个宅男,每天都在家里玩游戏。
但是有一天,他的外卖到了,他打开门,却发现外卖员是他小区的保安。
”这个笑话依赖于角色和情境的反转来制造笑点。
而在英文中,这种角色和情境的反转可能并不像中文那样明显或有趣。
中文幽默经常利用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来制造笑点,而英文幽默则更倾向于使用普遍的文化参照。
例如,一个典型的中文幽默可能是这样的:“他是个武侠迷,总想着能够飞檐走壁。
结果有一天,他真的从高楼摔下来了。
”这个笑话依赖于中国文化中对武侠的认知来制造笑点。
而在英文中,这种文化参照可能并不被普遍理解或欣赏。
中英文幽默之间存在显著的语言和文化差异。
在翻译幽默时,我们需要对这些差异进行充分的认识和考虑,以尽可能地保持原汁原味的笑点。
我们也需要理解和欣赏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幽默方式和特点,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幽默作品。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中美两国之间的商务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然而,由于历史、地理、社会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和语言习惯在商务谈判中成为了不可忽视的挑战。
本文将围绕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及语言策略展开讨论,以期帮助双方在跨文化商务交流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
价值观念的差异使得双方在对待商务合作的态度和行为上存在较大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谐、人情和关系,而美国文化则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市场经济,这往往导致在合作方式、利益分配等方面出现分歧。
解读《武林外传》和《老友记》映射的中美文化差异作者:刘璐璐高仁渊来源:《消费导刊》2009年第18期[摘要]《武林外传》和《老友记》同为优秀的情景喜剧,在各自的国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两者不管在剧本情节还是在上映时间上都相去甚远,但却都打上各自时代的烙印,体现着各自不同的文化价值观。
[关键词]《武林外传》《老友记》文化差异作者简介:刘璐璐,1986年10月出生,安徽六安人,单位:安徽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高仁渊,安徽合肥人,安徽大学社会学系。
引言自2006年上映以来,《武林外传》(以下简称《武》)凭着其后现代的无厘头恶搞红遍中国的大江南北,收视率在各大电视台居高不下,成为老少咸宜的饭后谈资。
《老友记》(以下简称《老》)自1994年开播以来,已播出10个拍摄季,也风靡世界了十个年头,它已经成为新一代美国青年人的“必看电视剧”,是欧美最受欢迎的情景喜剧。
虽然在上映档期上打了个时间差,但它们的迅速蹿红足以说明它们都被打下了深深的文化烙印,两者分别基于了中国和美国的文化情景,也体现了两种文化的差异。
一、《武林外传》和《老友记》之比较(一)《武林外传》2006年的新年前夕,一部古装情景喜剧悄然在中央八套与观众见面。
据央视影视部透露,《武》开播的第二天,收视率就已经达到4.26%,成为今年各电视台开年大戏中收视率最高的。
而随着剧情深入,这部颇有古装情景味道的开放式喜剧的收视率仍在攀升,一度超过了7%。
影评人对该剧进行褒奖时用的最多的词语便是“后现代”,但实际上人们对于这个流行词汇的理解只是表层上的。
中国的后现代主义解构从来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解构理性,而是用一种新的“理性”建构去取代原有的主导理念,绝非学术上的所谓“后现代主义”解构。
[1]如果非要说“后现代”的话,那也只能说该剧以解构传统文化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了人性中至真至善的一面。
(二)《老友记》《老友记》讲述了六个生活在纽约的美国“普通”青年的感情起伏、事业波折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跨文化语境下中英文毕业典礼演讲中幽默机制的对比分析引言毕业典礼是每个学生求学生涯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学校为学生举办的一次重要的仪式。
在毕业典礼上,学生们受到校长和老师的鼓励和祝福,也会进行毕业典礼演讲。
在这样的场合,幽默成为了演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中英文毕业典礼演讲中的幽默机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对跨文化语境下中英文毕业典礼演讲中幽默机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异同之处。
1. 中文毕业典礼演讲中的幽默机制在中国的毕业典礼上,演讲中的幽默通常体现为讽刺、夸张和幽默感。
演讲者会通过夸张的言辞和幽默的语气来调动听众的情绪,增加演讲的趣味性和亲和力。
讽刺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讽刺来揭示问题、矛盾和不足,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在毕业典礼上,演讲者可能会用讽刺的手法来点出学校或老师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以此来引起听众的共鸣和欢笑,从而打破尴尬和紧张的气氛。
在英国的毕业典礼上,演讲中的幽默更多地体现为幽默语言和幽默内容。
演讲者会运用幽默的言辞和幽默的内容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和笑声。
英国人的幽默风格偏向于智慧幽默和自嘲,他们善于运用双关语、小黄段子和巧妙的比喻来表达幽默,同时也不忘自嘲和调侃自己,以此来拉近与听众的距离。
在毕业典礼上,演讲者可能会以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困难为素材,运用幽默的言辞和幽默的内容来展现自己的幽默感和智慧,从而赢得听众的笑声和掌声。
1. 幽默表达方式的差异中文毕业典礼演讲中的幽默更偏向于讽刺和夸张,运用夸张的言辞和幽默的语气来调动听众的情绪。
这种幽默表达方式更加直接和具有挑衅性,能够迅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和笑声。
而英文毕业典礼演讲中的幽默更偏向于智慧幽默和自嘲,运用双关语、小黄段子和巧妙的比喻来表达幽默。
这种幽默表达方式更加巧妙和文学性,需要听众对语言和文化有一定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幽默内容的取材差异中文毕业典礼演讲中的幽默内容更多地取材自学校和老师的问题和不足,以讽刺的方式来点出学校或老师的一些问题和矛盾,以此来调动听众的情绪和笑声。
《老友记》与《爱情公寓》中英汉言语幽默的跨文
化对比研究中期报告
本研究旨在比较和分析《老友记》和《爱情公寓》两部影视作品中
的言语幽默表现,探讨其在中美文化背景下的异同和影响因素。
本文主要介绍了您要研究的两部影视剧情节简介和主角人物介绍,
以及已经有的相关研究进展。
从影视剧的基本情节和人物个性入手,分
析了两部影视作品中的言语幽默表现特点和文化背景。
通过对已有的研
究进行梳理,进一步探讨两部影视作品中的言语幽默在中美文化背景下
的差异和影响因素。
我们发现,《老友记》和《爱情公寓》都是以年轻人的生活为主线,以情感为主要发展点,两部影视作品中均涉及到了人际关系和社会背景
等方面的问题。
在言语幽默表现上,《老友记》以口才巧妙、诙谐幽默、节奏流畅为主要特点,并且涉及更广泛的文化背景。
而《爱情公寓》则
以低俗、搞笑、夸张为主要手法,更强调细节把握和情节的连贯。
此外,两部影视作品中的主要角色个性、文化背景、行为方式等都存在着明显
的差异,这也影响了它们幽默表现方式的异同。
本研究的下一步工作是深入探究两部影视作品中言语幽默所体现的
文化差异,深入挖掘幽默表现背后的文化因素,以及针对两种幽默表现
形式在中美文化背景下的差异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从《老友记》和《武林外传》看中美言语幽
默的差异开题报告
,不得抄袭
中美言语幽默差异是国际交流过程中最受重视的一个问题,因为
不同社会个体之间的文化差异使得中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幽默信息受
到了障碍。
试图从《老友记》和《武林外传》这两部不同国家的著名
影视剧中去探究中美言语幽默的差异。
《老友记》这部美国经典喜剧,描述六个毕业生在纽约市不同领
域的表面成功和潜在挣扎,刨根问底反映了美国中产社会的真实写照。
全剧由多样的自嘲,现实氛围的幽默推动,强调欣赏虚伪的同时又把
握实际利益。
而《武林外传》则是一部传统的中国武侠剧,充满神秘
和磅礴的语言启示了真正的谦卑和智慧,对治世的伦理的教化,告诉
人们大多数时候,谦虚才是最高的智慧,诙谐幽默从一方面带出了和
谐宽容的社会环境,但另一方面却强调实际利益。
由此可见,在中美言语幽默差异方面,《老友记》中的强调往往
是以自我自嘲的方式来表达的,美国的幽默更多的是欣赏虚伪的行为,比如把嘲笑撒娇、叶某今、自恋甚至是有失担当的行为作为幽默的方
式去沟通。
而《武林外传》则像中国古书传说一样,会使用比喻去表
明情况,谦虚、自重一直是中国武侠剧的关键词汇,强调实际利益,
强调气质和礼仪,也让中国人对正义深恶痛绝。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老友记》是一部动人心弦的美国喜剧,
关注的是欣赏虚伪,自嘲精神。
而《武林外传》是传统的中国武侠剧,关注实用的利益,谦虚幽默的态度,以及正义精神。
通过仔细研究
《老友记》和《武林外传》,不难发现中美言语幽默差异具体体现在
欣赏虚伪、谦虚、实际利益等方面。
从跨文化语用角度比较中美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摘要: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喜剧则是体现文化差异和相似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文从跨文化语用角度,比较中美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
通过对两个国家喜剧中的隐喻、谐音、双关语、口误、玩语言等幽默技巧的分析,揭示了中美文化差异对于言语幽默的影响。
研究发现,中美幽默文化具有相似之处,如对于搞笑、滑稽的追求;同时也存在很多差异,比如西方文化对于自嘲、讽刺的接受度较高,而中国文化则更强调文化底线和人格尊严。
论文的研究对于增进中美文化的相互了解和交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跨文化语用;情景喜剧;言语幽默;文化差异一、引言喜剧是舞台艺术中的一种,通过编辑和演员的表演,使观众在欢笑中得到愉悦和放松。
情景喜剧是喜剧中的一种,其特点是剧情简单,内容轻松,通过人物之间的互动以及语言上的幽默表现出人性的弱点,呈现出生活中的滑稽、搞笑之处。
情节的发展常常出乎观众的意料,因而形成了观众的狂喜。
言语幽默是情景喜剧中常见的一种幽默表现方式。
它以言语为手段,在双关语、谐音、隐喻、俚语等技巧上寻找玩笑的点。
并试图通过这些技巧,引发观众的想象力和思维活跃,让人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
本文将以中美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跨文化语用角度进行分析,探讨中美两个国家不同文化背景对于言语幽默的影响,以及表现出的文化差异。
通过对文化差异的深入分析,本文致力于进一步增进中美的跨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
二、中美幽默文化的相似之处幽默是一种人类共通的心理情感和文化现象,因此在中美两个国家的幽默文化中存在一些相似的表现特点。
1. 对于搞笑、滑稽的欣赏搞笑和滑稽是情景喜剧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
在中国著名的情景喜剧《欢乐喜剧人》中,观众们最深刻的印象之一就是这部喜剧的搞笑剪辑。
而在美国的情景喜剧中,像《老友记》、《生活大爆炸》这样的喜剧也是以讽刺、幽默为主要表现手段。
2. 对于社会、文化现象的讽刺幽默常常被看作是社会对某种现象的讽刺和批评。
每个国家或民族都具有独特的文化体系和审美、价值观,且这些民族文化体系及不同的审美、价值观并不是与生俱来、不可改变的,而是各个民族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产物。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跨文化交际”不仅仅是通过语言形式进行交流交际,更多的是隐藏在语言后的民族思维、民族文化体系的碰撞。
所以中西方跨文化之间的交流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共性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而跨文化之间的差异更需要我们给予关注和重视,这种跨文化差异体现在方方面面,通过中西方电影对比,我们可以对其窥知一二。
“幽默”本是个生理术语,是决定人体不同气质的体液,这种体液的多少决定了一个人的气质、情绪等,一直到英国戏剧家本琼生将这一概念引到文学领域,“幽默”一词才有了如今人们普遍理解的意义。
到了18世纪,幽默成为文学家和艺术家的一种创作风格。
将“幽默”一词带到中国的是林语堂先生,幽默一经引入就增添了中华文化色彩,中国古代就存在许多包含深刻道理和哲思的幽默,所以中国“幽默”更是语言和智慧的代言词。
通过《布达佩斯大饭店》这部优秀戏剧电影探讨中西方电影中“幽默”的不同生成机制和策略,对于我们了解中西方文化内涵、进行跨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西方电影中相同的幽默策略在电影中,中西方导演都无一避免地使用语言这一幽默形式,而中国导演更偏重在电影台词上设置包袱[1],特别是冯小刚导演,比如《甲方乙方》《非诚勿扰》等,多存在一个贫嘴的话唠式形象,在言谈间制造幽默。
比如《非诚勿扰》中的这段对话:梁笑笑:“彼此被对方的气味吸引了,迷住了,气味相投你懂吗?”秦奋:“两个陌生人,萍水相逢,一见面凑上去一通乱闻,可能吗?”秦奋对气味相投进行了偏差理解,梁笑笑使用“气味相投”意在说明两个人性格合适,比较聊得来,用的是这一成语的引申义和惯用义,而秦奋则把言语焦点集中在“气味”二字之上,利用其本义进行反驳,说明人和人之间并不能迅速判断是否适合,而是要通过长期相处,可以说,他对成语的“误读”反而准确地表达他的想法和观点,且产生了幽默效果。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美幽默差异作者:杨奔,孙茜来源:《卷宗》2014年第05期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与美国的经济与文化交往日益频繁,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交流中的学问。
国内外从事跨文化研究的学者们把注意力多集中于东西方幽默的差异对比,而鲜有对东西方幽默差异根源的研究。
本文将以“喜剧大师”赵本山和“喜剧界的姚明”黄西为研究对象,试图掘出隐藏在两人幽默背后的价值观,进而推演出中美幽默的本质差别。
关键词:幽默;价值观;文化;差异1. 引言“幽默是一个多学科研究课题,人们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学、医学、人类学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幽默研究”(孙绍振,2009)。
作为幽默的具体表现形式小品和相声给人们带来了快乐,然而东西方的文化与社会差异造成了中美两国人对于幽默的解读千差万别。
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小品大王”赵本山以其独特的赵氏幽默在春晚舞台上大放异彩;同时,在美国,有个在白宫给总统讲笑话的生化博士黄西被誉为“喜剧界的姚明”。
2. 理论依据2.1 幽默的定义幽默(humor)来源于拉丁语,意为“流动的(fluid)”或者“水分(moisture)”。
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幽默的内涵变得广博。
很多学者都尝试解释“幽默是什么”。
McGhee(1976)根据幽默的认知性,把幽默定义为:仅存在人类的心智中,而非真实的世界。
就好比美感,它是一种心智经验,能发现或欣赏滑稽可笑、荒唐不和谐的想法、事件或情境;林语堂(2002)则认为其是一种能激发起人类心理某种情感的智慧,某种在逻辑性进行恰当调控后对现实进行某种形式的加工或者破坏,是最富有情感的。
Pocheptsov(1981)认为幽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情景幽默,另一类是言语幽默。
幽默作为一种语言艺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2 Hofstede的价值观尺度“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的部分”(胡文仲,2012)。
Hofstede(1980)利用大量的资料分离出四个衡量价值观的尺度,即个人主义-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对权力距离的态度(power distance),对不确定因素的回避程度(uncertainty avoidance),男性-女性(masculine-femininity)。
跨文化视角中的中西言语幽默作者:洪婷来源:《科技视界》2014年第19期【摘要】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所处的文化历史背景,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的不同,人们对于幽默的理解常常是十分不同的。
中西言语幽默的差异性也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本文力求探讨中西幽默的异同及其影响两种幽默的文化因素,旨在为跨文化交际提供帮助,欣赏领略不同文化中幽默的精妙之处,同时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意识。
【关键词】中西言语幽默;跨文化;对比1 幽默的定义幽默是什么?许多人无法说出幽默的准确定义,但来自不同文化,不同年龄的人都会对幽默做出反应。
大部分人都会被逗乐,对好笑的事捧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幽默感”。
然而,不是所有的笑话都能引起同样的反应。
这里就要考虑到文化差异的存在。
幽默,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并没有一个共同认可的定义。
许多来自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哲学等方面的专家都对幽默有不同的定义。
林语堂在1923年首先将英文humor一词音译为幽默,他认为“幽默是一种普遍的艺术形式,无论是书面还是言语幽默,都能表达个人的观点及甚至是世界观.”(林语堂,1999)根据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的定义,幽默是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enjoy what is funny and make people laugh; the quality of causing amusement;即理解风趣以及逗乐他人的能力。
从社会学角度,Nash(1985)指出,幽默是对文化、认知、信仰、性格、艺术等方面的传承或扭曲,因此认为幽默不仅仅是生理或心理现象,它有具有社会与文化内涵。
幽默反映文化并且是文化的一部分。
每个文化中都有自己独特的幽默很难传达到另一文化中。
理解幽默需要对文化深入的了解。
对比中西言语幽默旨在探讨其异同之处,并试图研究文化因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这可能对中西方的跨文化交流有一定帮助。
从《老友记》与《爱情公寓》看中西言语幽默的差异作者:岳喜华王一安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32期摘要:幽默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但是由于中国和西方的地理文化背景的不同,对于幽默的理解也会有差异。
本论文将对比《老友记》与《爱情公寓》中经典桥段来揭示中西幽默文化特征,旨在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使人们更好的理解言语幽默。
关键词:幽默老友记爱情公寓跨文化交际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2-254-01幽默是一种艺术方式,充斥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特鲁指出在日常交往中,如果你希望自己的目标及你与他人的关系,变得更有意义的话,那么幽默是你不可或缺的。
所以使不同国家的人民能更好地理解别国言语幽默,从而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对于现代人类生活至关重要。
一、幽默的定义幽默这个词语经常挂在人们嘴边上,可是被问到“什么是幽默?”,答案就不尽相同了。
辞海中有这样的定义:幽默一种艺术手法,以轻松、戏谑但又含有深意的笑为其主要审美特点,表现为一是对审美对象所采取的内庄外谐的态度。
陈孝英是中国当代喜剧美学理论家,他认为幽默有多层含义广义的幽默是生活和艺术中各种喜剧形式的总称;狭义的幽默是创作主体以比较温和的态度和比较含蓄的手法,通过美与丑的强烈对照,对包含喜剧因素的事物作有意识的理性倒错的反应,造成一种特殊的喜剧情境。
以上是对于幽默的概念性见解,但仅仅靠这些抽象的表达不能使人们真正的了解幽默,必须结合具体的幽默艺术作品进行分析,才能融会贯通。
二、中西幽默诧异的文化成因中西幽默的差异根源于中西文化的不同源起。
中国人是典型的旨在求安足的内倾型大陆农耕文化,形成了发散性思维,守礼而含蓄;西方人则是唯求富强的外倾型海洋商业文化,形成了直线性思维,随性而张扬。
中国人所崇尚的是儒家思想,“仁”“礼”的思想根深于中国人的思维;西方人受古希腊文化影响,他们追求独立,具有善于征服的刚强性格及向外开拓的冒险精神。
从跨文化语用角度比较中美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情景喜剧作为一种受众广泛的电视喜剧形式,在世界各地都备受欢迎。
中美情景喜剧在言语幽默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些差异可以从跨文化语用的角度来加以比较。
首先,中美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体现了不同的幽默观念。
美国情景喜剧更注重讽刺和嘲笑,以幽默的方式揭示现实生活中的荒诞和荒谬。
例如,在《老友记》中,角色们常常以尖锐的语言互相调侃,表达他们之间的友谊和亲密。
而中国情景喜剧则更多地运用了夸张和滑稽的元素,通过夸张的表演和荒诞的情节来引发观众的笑声。
比如,在《家有儿女》中,角色们常常通过滑稽的行为和搞笑的语言来制造笑料。
其次,中美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也反映了不同的文化价值观。
美国情景喜剧更加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强调个体权利和表达自我。
因此,美国情景喜剧中的幽默往往体现了对权威和传统的挑战,以及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
相比之下,中国情景喜剧更加注重集体主义和家庭观念,强调和谐和亲情。
因此,中国情景喜剧中的幽默往往体现了对家庭关系和社会道德的关注,以及对和谐相处的追求。
此外,中美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还体现了不同的语用习惯和表达方式。
美国情景喜剧中的幽默往往更加直接和直言不讳,角色们常常使用幽默的言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而中国情景喜剧中的幽默则更多地运用了间接和含蓄的表达方式,角色们常常通过暗示和双关语来引发观众的笑声。
总的来说,中美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些差异可以从跨文化语用的角度来解读。
通过比较两种情景喜剧的幽默观念、文化价值观以及语用习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增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从跨文化语用角度比较中美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作为一种极其普遍的语言现象,幽默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友好,让人精神愉悦,对人们的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西方幽默研究主要运用三大传统幽默理论,语义脚本理论以及普通言语幽默理论。
中国学者则主要从修辞学角度、认知语言学以及语用学角度对相声、小说以及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进行文本分析。
而目前国内外对中英文言语幽默的比较研究较少。
情景喜剧包含大量的言语幽默,是幽默的最佳载体之一。
近年来,随着中美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美国情景喜剧被引进中国。
《老友记》是美国最成功的情景喜剧之一,而从人物、情节设置、台词等多方面借鉴了《老友记》的中国情景喜剧《爱情公寓》近年来广受欢迎,被称为“中国版老友记”。
然而受
中美文化差异影响,两剧在言语幽默方面呈现出差异。
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从《爱情公寓》和《老友记》中各选取5集主题对应的对话内容作为语料,以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为基础,并结合高低文化语境理论,旨在探讨以下两个问题:第一点,这两部喜剧在通过违反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生成幽默方面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第二点,高低语境文化是如何分别影响中美情景喜剧中言语幽默生成的?研究发现中美情景喜剧中的大部分言语幽默是通过违反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产生的。
中美情景喜剧中言语幽默的生成方式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不同之处主要是受中美高低语境文化的影响。
研究的结果有助于中美观众更好地欣赏对方的情景喜剧,同时也给予如何本土化美国优秀情景喜剧以及如何通过中国情景喜剧向国外传递
中国幽默文化以启示。
中外幽默跨文化对比在一个寒冷的冬日,两名游客到达了一家偏远的旅馆。
他们发现旅馆里只有一个房间,而且里面还住着一个美国人。
这个美国人看起来很友好,但当两位游客试图和他聊天时,他却表现得有些冷淡。
“大家知道吗?”其中一位游客试着打破僵局,“我发现这里的人们真的很喜欢聊天。
也许我们可以找个地方坐下来,分享一些故事和笑话。
”“哦,不,这里的人并不喜欢聊天。
”美国人回答道,“他们更喜欢独自呆着,或者和亲密的朋友在一起。
这就是为什么这里总是这么安静的原因。
”就在这时,旅馆主人走了进来,看见他们四个围坐在一起,便问:“你们在干什么呢?”“我们在聊天啊。
”其中一位游客回答。
“哦,不,这不是这里的人们喜欢做的事情。
”旅馆主人摇头说道。
“可是我们真的很享受聊天的过程。
”另一位游客强调道。
“嗯,我理解。
”旅馆主人说道,“但你们要知道,这里的文化是不同的。
在这里,人们更加注重独立和隐私。
他们更喜欢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生活,而不是和其他人分享。
”这个故事揭示了中外幽默的一个重要差异。
在不同的文化中,幽默有着不同的定义、表现形式和文化功用。
本文将探讨中外幽默的异同点,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幽默。
一、幽默的定义和类型在中文中,“幽默”一词源于林语堂的翻译。
他将其解释为“在寻常事项中寻找不寻常的意义”。
而在英文中,“humor”一词源于拉丁语“humor”,意为“流动的液体”,后来引申为“情绪的起伏”。
在类型上,中西方幽默也有所不同。
中国幽默更注重意境和意象的传达,常常借助暗示、比喻、夸张等手法来表达。
而西方幽默则更注重逻辑和意料之外的元素,通常以反讽、自嘲、滑稽等手法来吸引观众。
例如,中国相声往往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讲述生活趣事来引发笑点,而西方喜剧则更注重以语言和动作来制造幽默效果。
二、幽默的表现形式除了类型之外,中西方幽默在表现形式上也有所不同。
中国幽默常常以含蓄、内敛的方式表达,注重观众的参与和领悟。
而西方幽默则更加直接、外向,以言语或行为上的滑稽、讽刺来吸引观众。
中美情景喜剧幽默话语的语气对比研究袁颖【摘要】在情景喜剧中,幽默话语是创设喜剧效果的重要因素。
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对比研究方法,从言语角色转换、话题控制和语气系统的人际隐喻三方面,分析发现中美情景喜剧幽默话语通过语气系统引发幽默实现人际功能,英汉幽默话语语气系统的不同,既有其语言学原因又有文化原因,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更好的欣赏和理解影视剧中的幽默话语,也为幽默话语翻译以及人际交流中更好地运用语气系统提供借鉴。
%Humorous discourse is a predominant factor to create comedic effect in TV sitcoms.With com-bination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s,the present paper has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n humorous discourse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TV sitcoms in term of three types of language mechanisms in order to see how they work in mood system to trigger humorous effect and realize interpersonal function,reveal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mood system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humorous discourses,and explore the roots of linguistics and cultures in these two languages.This study could help people appreciate and under-stand humorous discourse in films or TV series,and provide enlightenment to the translation of humorous discourse an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期刊名称】《德州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2)005【总页数】7页(P15-21)【关键词】情景喜剧;语气系统;幽默话语;对比研究【作者】袁颖【作者单位】德州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山东德州 253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幽默是常见的言语交际形式,在各种文学形式中也倍受青睐。
跨文化视角下中美道歉语对比分析——以《爱情公寓》和
《老友记》为例
韩英杰
【期刊名称】《今古文创》
【年(卷),期】2024()11
【摘要】社会属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语言的本质功能为交际功能。
而道歉语作为言语交际行为的一种,对于表达歉意、维护说话者面子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语用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而汉语和英语,作为使用人数最多和流通最广的语言,其道歉语会因文化差异而在使用场合以及道歉策略等方面存在异同。
本文从道歉语的定义和功能入手总结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并选取情景喜剧《爱情公寓》和《老友记》为语料库,从跨文化视角对中美道歉语的使用频率、道歉策略、表达方式以及道歉后反馈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并从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方面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总页数】4页(P117-120)
【作者】韩英杰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36
【相关文献】
1.中美会话风格跨文化语用学研究——以《爱情公寓》和《老友记》为例
2.费氏三维分析模型视角下中美新闻语篇的批评对比分析——以2011年利比亚战争为例
3.英汉幽默语的对比分析——以《爱情公寓》和《老友记》为例
4.互动式元话语视角下中美主流媒体新闻报道模糊限制语对比分析——以2022北京冬奥会中美主流新闻报道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206-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中美广告中的幽默——跨文化视野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彭媚【摘要】通过比较中美幽默广告实例,发现两者间的异同,从文化角度分析原因,对欣赏中美幽默广告以及跨文化交际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幽默 广告 跨文化一、引言幽默是给人们带来笑声或提供娱乐的一种认知体验形式。
幽默已公认为是维持人们良好关系的一种秘密武器,其功能主要是提供娱乐,有助于缩短人们之间的隔阂,缓解紧张局面,避免争端,帮助人们实现成功交际。
当幽默运用于广告时,幽默的这些功能显现出其巨大的优势,促进商品的销售,达到广告的最终目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以及外国产品涌入中国市场。
在宣传方面,幽默广告成为一种主流。
幽默语言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幽默广告在不同国家间的文化解读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注意。
笔者分别以幽默,幽默广告,中美幽默广告为关键词,从中国知网(CNKI)以及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上得出的相关数据表明:国内与幽默广告相关的研究很少,更不同提中美幽默广告的跨文化差异研究了。
在产品宣传时,中美幽默广告是否运用了同样的策略呢?两者有什么样的差异呢?本文将以中美幽默广告实例分析上述问题。
二、中美幽默广告笔者通过观看欣赏中美幽默广告的实例,考察中美幽默广告的异同,并探讨与之相关的内在原因,给出相应对策,促进国内幽默广告的发展,提高幽默广告的鉴赏力。
本文引用的中美幽默广告来源于《美国广告艺术大观》,《第14届时报广告金犊奖》以及《影视广告经典评析》。
通过比较,本文发现中美幽默广告有如下相似之处。
幽默是获取消费者注意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各商家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在幽默广告上。
因而,中美广告都试图通过幽默元素在其广告中的运用,实现产品宣传的目标: 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说服消费者相信其观点,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喜爱程度,从而最终实现购买意愿。
如在“nur die ”丝袜的广告中,疲惫不堪的一位相貌平平的中年妇女坐上了回家的公家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