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某某品种成果转化和推广示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95.50 KB
- 文档页数:27
农艺学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第19期摘要以豫麦18-64系为母本、PH82-2-2为父本,经杂交选育获得小麦新品种科信9号,它具有晚播早熟、强筋、高产的优良性状。
2012年经专家组验收,实地测产高产攻关田为9715.5kg/hm 2。
总结了科信9号的高产栽培技术,并对其应用推广和效益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科信9号;栽培技术;应用效益中图分类号S512.1.048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5)19-0048-02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 Benefits of New Wheat Variety Kexin 9HAN Yu(Agricultural Bureau of Heze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Heze Shandong 274000)Abstract The new variety Kexin 9was got through hybridization based on the mother linear 18-64and father linear PH82-2-2.This variety has excellent properties ,such as precocity ,strong gluten and high production.After checking its yield in 2012by the experts ,statistics were obtained in high yield research field (9715.5kg/hm 2).The 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and the benefits of its′application were analyzed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Key words wheat ;Kexin 9;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application benefits小麦新品种科信9号高产栽培技术及推广效益韩宇(山东省菏泽市农业局,山东菏泽274000)山东是小麦生产大省,菏泽是山东省最大的小麦生产市,是山东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小麦商品粮生产基地。
一、实验目的为了比较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性状,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小麦品种,为小麦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供试品种:本地区主要种植的10个小麦品种,分别为A、B、C、D、E、F、G、H、I、J。
试验地:本地区典型小麦种植地,土壤肥力中等。
2. 实验方法(1)试验地准备:试验地耕翻、平整,施足底肥,基肥采用复合肥,每亩施用量为50公斤。
(2)播种:采用条播,行距30厘米,株距15厘米,播种量为每亩15公斤。
(3)田间管理:按照小麦生长规律,进行浇灌、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
(4)观察记录:定期观察小麦生长状况,包括株高、叶片颜色、病虫害发生情况等。
(5)收获:成熟期进行收割,测定产量。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产量比较根据收获结果,10个小麦品种的产量如下(单位:公斤/亩):A:400;B:450;C:420;D:430;E:380;F:400;G:410;H:420;I:450;J:430。
分析:品种B、I、J的产量较高,分别为450、450、430公斤/亩,可作为本地区种植的高产小麦品种。
2. 品质比较对10个小麦品种的籽粒品质进行测定,结果如下:A:蛋白质含量10.5%,面筋质含量28%;B:蛋白质含量11.2%,面筋质含量29%;C:蛋白质含量10.8%,面筋质含量27%;D:蛋白质含量11.0%,面筋质含量30%;E:蛋白质含量10.3%,面筋质含量26%;F:蛋白质含量10.6%,面筋质含量28%;G:蛋白质含量10.9%,面筋质含量27%;H:蛋白质含量11.1%,面筋质含量29%;I:蛋白质含量11.3%,面筋质含量30%;J:蛋白质含量11.0%,面筋质含量31%。
分析:品种I、J的蛋白质含量和面筋质含量较高,分别为11.3%、30%和11.0%、31%,可作为本地区种植的优质小麦品种。
3. 抗病性比较对10个小麦品种的抗病性进行观察,结果如下:A:抗白粉病,感锈病;B:抗白粉病,抗锈病;C:抗白粉病,感锈病;D:抗白粉病,抗锈病;E:抗白粉病,感锈病;F:抗白粉病,抗锈病;G:抗白粉病,感锈病;H:抗白粉病,抗锈病;I:抗白粉病,抗锈病;J:抗白粉病,抗锈病。
超高产多抗广适国审小麦新品种—周麦27号摘要: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小麦是全球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为提高小麦的产量、抗性和适应性,科学家们不断地进行品种改良和育种研究。
本文介绍了一种超高产多抗广适国审小麦新品种——周麦27号,分析了其主要特征、育种策略及广泛应用前景。
关键词:小麦;育种;品种改良;周麦27号一、引言小麦是全球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小麦的产量、品质和抗性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科学家们需要持续进行品种改良和育种研究,开发出更适应当今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小麦新品种。
二、周麦27号的主要特征周麦27号是一种超高产多抗广适国审小麦新品种。
其主要特征包括:1. 超高产。
周麦27号的单产平均可达到800公斤/亩,比普通小麦品种的单产高出40%以上。
2. 多抗。
周麦27号对多种常见小麦病害具有较强的抗性,包括条锈病、赤霉病、条斑病等。
同时,该品种还表现出良好的耐旱性和耐盐碱性。
3. 广适。
周麦27号适应性强,适用于各类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的小麦种植。
4. 国审通过。
周麦27号已通过国家审定,具有高度的商业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周麦27号的育种策略周麦27号是经过长时间的品种改良和筛选而得到的新品种。
其育种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选育优良材料。
育种过程首先需要选育出适合当地环境、生长条件良好的品种作为优良育种材料,并通过杂交等手段进一步提高其经济性状和抗逆性状。
2. 筛选高产种。
通过对育种材料进行大面积的田间试验和综合评估,筛选出高产优质的种。
3. 筛选抗性强种。
在高产种的基础上,分别进行回交和自交育种,筛选出对多种重要病害具有较强抗性的品种。
4. 广泛试验与推广。
经过系列试验和推广示范,最终选出周麦27号这一具有超高产、多抗、广适性的优良品种。
四、周麦27号的广泛应用前景周麦27号作为一种超高产多抗广适国审小麦新品种,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优质小麦新品种比较分析作者:张国松袁延乐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24年第02期优质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立足节种、节水、节肥、节药、高质、高效等多重目标,结合区域生态条件和生产实际,开展新品种筛选、展示和鉴定,客观、公正地评价不同优质小麦的丰产性、抗逆性、品质及其利用价值,为小麦生产向质量更高、结构更优、效益更好的方向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南阳市宛城区汉冢乡万庄村高新洋家庭农场,位于高标准良田建成区。
该田块面积20 hm2,砂姜黑土,土质肥沃。
二、试验设计本试验共选用5个优质半冬性小麦品种,伟隆169作为对照品种。
每个处理面积为1334 m2,长105 m,宽12.7 m,每667 m2播种量为13.5 kg,为大区对比试验,不设重复,随机排列。
参试品种基本信息见表1。
三、田间管理与气象条件(一)田间管理措施1.播种。
2022年10月30日播种,11月12日出苗。
2.施肥。
氮肥、磷肥、钾肥配合使用,旋耕整地时每667 m2施复合肥(24-16-6)50 kg,有机肥80 kg,翌年2月下旬每667 m2施用10 kg尿素作追肥(拔节肥)。
3.化学除草。
2月25日施用双氟唑草酮、炔草酯进行化学除草。
4.病虫害防治。
3月29日用戊唑醇防治条锈病;4月9日用己唑醇、达螨灵防治病虫害,4月21日开展1次“一喷三防”(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高效氯氟氰菊酯),7 d后进行第二次用药。
5.收获。
试验于6月2日分区机械收割,实测产量。
(二)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受2022年10月4—6日和10月26—28日两次降雨以及试验田带状复合种植的大豆腾茬较晚的影响,试验田播种时间为10月30日。
播种后温度适宜、光照充足,保证了小麦一播全苗,冬前长势较好。
小麦越冬期干旱少雨。
受12月26—28日和翌年1月中下旬2次低温寒流的影响,试验田小麦出现叶尖发黄现象,但未对小麦生长产生较大影响。
小麦高产创建与试验方案一、引言小麦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增加起着重要作用。
在当前粮食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成为一个迫切的任务。
本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创建和试验小麦高产的方法和技术,为小麦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二、目标设定1. 创建小麦高产的模式和技术体系,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2. 提高小麦抗病虫害、逆境等的抗性,提高品质和品质稳定性;3. 推广适用于不同地区和不同种植条件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三、方法与步骤1. 优选品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和种植条件的优良小麦品种,进行品种和株型选择试验。
通过试验,筛选出适应性强、产量高且稳定的优质品种供农民种植。
2. 施肥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肥料配方和施肥措施,确保小麦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
结合土壤质量和小麦生长需要,确定合理的施肥时间和施肥量。
同时,加强农民对肥料管理的培训,提高其施肥水平和技术水平。
3. 病虫害防治建立病虫害监测体系,通过定期观测和数据分析,早期发现和预警病虫害的发生。
结合农业部门的指导和技术支持,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确保小麦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4. 灌溉技术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农田,开展小麦水分利用和节水灌溉技术的试验与推广。
通过有效的土壤水分管理和灌溉技术,提高小麦的产量和抗旱能力。
5. 栽培管理加强小麦的栽培管理,包括种植密度、播种深度、间隔时间等因素的调控,以及及时的耕作、除草、松土等措施。
通过科技手段和现代农机设备的应用,提高小麦的栽培效率和质量。
6. 技术培训通过组织小麦高效栽培技术的培训班、讲座和技术推广会等形式,向广大农民宣传和推广小麦高产技术。
通过技术指导和实地示范,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和管理水平。
四、试验示范与推广1. 试验示范选择适宜的农田进行小麦高产试验示范,并建立监测系统,跟踪记录生长情况和产量变化。
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验证小麦高产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
关于优质小麦种植情况的调研报告为调查我地优质小麦种植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我街道安排工作人员,对辖区内种植户、种子销售门市、收购粮食的商贩、面粉厂等群体进行了调查走访,对优质小麦的种植面积、效益、生产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了全面了解,形成调研报告如下:一、优质小麦种植概况。
1、种植面积及所占比例。
因我街道小麦种植面积较小,只有3000亩左右,没有代表性,所以我们利用地处城区、种子销售机构较多的优势,从种子销售入手,把调查范围扩大至全县。
据种子公司销售人员介绍:我县种植小麦的主流品种是济麦22,大概占到种子销售量的40%以上,鲁研502占10%,山农系列的山农28、山农36等占到30%。
各乡镇因群众认可程度不同,各品种所占比例也有变化。
按过去的标准上述品种都属于优质麦,但是近年来市场要求的标准高了,只有生产高筋粉、饺子粉的才能算优质麦,这样的优质麦品种在我县种植较少,大概在一万亩左右,品种以济麦44为主。
优质麦的种植户主要是面粉厂联系的订单农户,零散分布在各乡镇,成规模种植的较少,最大的一块是面粉厂在乡镇种的一块地有近百亩。
其他一些小面粉厂也都种了一些,在一些特殊客户定制高筋粉时用。
群众自发种植的不多,一般就是种一亩半亩的,自已食用。
据农资门市经理介绍:我们这一片村里主要种植济麦22,大概占80%以上。
其他品种不多,优质小麦更少,我们门市上没进那个品种,销售量太小,有想种的都是去县城种子门市上买。
综上所述,优质小麦在我地的种植面积较小,分布零散,且大部分是订单种植,定向收购。
2、种植效益及销售渠道。
我们通过种子公司介绍,联系到一户种植济麦44的群众,据他介绍:今年种了4亩济麦44,原来听说这个品种的产量比传统小麦品种低一些,但是今年的产量和传统小麦相比也没多大区别,田间管理上也差不多。
但是,这个品种种子价格高,一斤贵5毛钱,收购价格面粉厂答应一斤贵5分钱,最后总算起来收入和普通麦子一样。
并且这个品种只能卖给面粉厂,卖到别的地方,那就和普通品种一个价格了。
小麦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部分:引言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全国主要粮食生产区域的主要作物之一。
小麦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在我国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对于我国的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种植小麦的地区广泛,生产成本低,市场需求大,因此小麦种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对小麦种植可行性的研究,可以为农民提供科学种植方法和技术指导,促进小麦产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部分:小麦种植概况小麦是一种耐寒作物,适合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种植。
小麦种植需要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一般来说,小麦种植的最适温度为15-25℃,湿度适宜,光照充足,对土壤要求不高,只要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即可。
小麦是一种春季和秋季双季作物,根据不同地区和种植季节选择不同品种的小麦进行种植。
第三部分:小麦种植的经济价值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小麦是国内外市场上需求量较大的农产品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
种植小麦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经济条件,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的脱贫致富。
第四部分:小麦种植的技术要点小麦种植技术是种植小麦的关键,直接影响到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小麦的种植技术主要包括选择适宜的品种,做好土壤准备工作,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要注意土壤的肥力和排水情况,保证小麦的生长需水和养分,防治小麦的植物病害和害虫等。
第五部分:小麦种植的风险与挑战小麦种植虽然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也面临着一些风险和挑战。
例如气候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市场价格波动等都会对小麦的种植和产量产生影响。
因此,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农业保险和风险管理方法,降低风险,提高小麦种植的经济效益。
第六部分:小麦种植的发展前景小麦种植对于我国的农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麦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小麦产业也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小麦新品种创麦68的高产示范试验简报王 磊1,2 徐 超2 李亚菲2 王黎明21.河南浩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洛阳4710002.河南科技大学,河南洛阳471023摘要:为了明确创麦68的高产潜力与应用前景,分别于2017-2018㊁2018-2019㊁2019-2020年度在洛阳㊁鹤壁㊁郑州等3地对其进行高产示范试验㊂结果表明,创麦68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其产量构成要素分别为群体平均穗数为587万/h m 2㊁平均穗粒数为34.4粒㊁平均千粒质量为47.3g ;平均产量在年际之间存在波动,但均比对照周麦18表现增产,3年的平均产量为8111.7k g/h m 2,比对照增产3.4%;创麦68产量要素较协调,表现出稳定的高产潜力,在黄淮麦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㊂关键词:小麦;新品种;创麦68;高产示范;推广中图分类号:S 512.1;S 338D O I :10.3969/j.i s s n .2097-065X.2023.06.01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 1904108);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202102110022)0 引言创麦68是河南浩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孟选0859为母本㊁周麦22为父本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新品种㊂该品种在2021年通过农业部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210130)㊂在创麦68参加黄淮南片水地组联合体试验的同时,对其进行高产示范试验和全面的客观评价,可为尽快推广应用该品种提供理论参考㊂1 高产示范试验1.1 试验材料供试品种创麦68㊁对照品种为周麦18㊂1.2 试验地点2017-2018年试验点设置在洛阳市偃师区首阳山镇渔古村㊁2018-2019年设置在鹤壁市淇滨区郑常村㊁2019-2020年设置在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程村㊂三地均选择壤肥力均匀且具有代表性的地块进行种植㊂1.3 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不小于150m 2,全区收获㊂四周设至少6行以上保护区,小区间距50~60c m ,走道100~120c m ,保证试验小区周边环境的一致性㊂1.4 播期播量适期播种㊂其中,2017-2018年的播种时间为10月10日㊁2018-2019年的播种时间为10月10日㊁2019-2020年的播种时间为10月17日㊂适宜播量㊂每667m 2基本苗15~20万左右,2017㊁2018年度均为10k g/667m 2㊂1.5 田间管理前茬玉米,秸秆还田,先犁后耙,平整耕地;按照高于黄淮麦区小麦正常的田间管理措施,进行水肥管理,根据不同地块地力情况,选择适宜复合肥一次性施足底肥,浇好灌浆水;加强蚜虫㊁白粉病㊁叶锈病等病虫害的防治;适时收获,防止穗发芽和种子霉变㊂1.6 性状调查按‘国家小麦品种区域试验记载标准“进行记载㊂记载性状包括生育期㊁株高㊁倒伏性㊁抗病性等主要农艺性状㊁产量构成及产量表现㊁籽粒品质评价等㊂具体性状调查标准如下㊂1.6.1 基本苗小麦出苗齐全之后,取代表性位点3处,每点实施1m 双行法测定出苗数,求其平均值[1],然后换算成基本苗=样点出苗数/样点面积(m 2)ˑ667,单位为万/667m 2㊂1.6.2 生育期小麦从播种期开始至完熟期的时间为小麦全生育期,单位为d㊂1.6.3 株高地面至穗顶(不连芒)的高度,测量5~10株,后取其平均数,单位为c m ㊂1.6.4 倒伏面积在小麦生长的中后期,每次遇见风雨等天气后均需要统计小麦倒伏面积占全部地块的百分比,多次统计的总和即为倒伏面积,单位为%㊂1.6.5 穗部相关性状(1)穗色:根据穗部蜡质情况,分为黄绿和白蜡㊂(2)穗长:在材料中随机选择5个穗子,测量穗基部第一个小穗到穗顶部(不包括麦芒)的长度,测㊃85㊃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第6期2023年6月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量后取其平均数,单位为c m ㊂(3)小穗数:小麦完全抽穗后于田间随机抽取5个单株的主茎穗计算其小穗数量,然后求其平均数㊂1.6.6 产量要素(1)群体穗数:在小麦收货前10d 左右,选取代表性位点3处,每处面积10m 2进行穗数统计,求3处位点的平均值,最后折算单位面积667m 2,即为单位面积的群体穗数,单位为万/667m 2㊂(2)穗粒数:在统计群体穗数的同时,在每一个选取的代表性位点随机挑选30个穗子进行穗粒数的统计,每个位点重复3次,计算3个位点的平均值,即为穗粒数㊂(3)千粒质量:材料收获晒干(含水量ɤ13%)后从中随机数取5个200粒,称重,取其平均数乘以5即为千粒质量,重复3次,求其平均值,单位为g㊂1.6.7 籽粒品质(1)粒色:一般分为红色和白色㊂(2)粒型:分为长粒型(穗子各面基本均匀一致)㊁椭圆形(穗部上小㊁下大,或者分枝呈现圆锥状)㊂(3)粒质:分为角质和粉质㊂一般数量为100,用小刀横切小麦中部,对断面进行观察㊂硬粒率小于30%为粉质,大于70%则为角质,中间者为半角质/半粉质㊂(4)容重:容重瓶测定的单位容积内小麦的重量,单位用g /L 表示㊂(5)饱满度:小麦种子成熟干燥后采用目测法测定饱满度,饱满度分为5级进行记载㊂1级:胚乳充实,种皮光滑[2]㊂2级:胚乳充实,种皮略有皱褶㊂3级:胚乳充实,种皮皱褶明显㊂4级:胚乳明显不充实,种皮皱褶明显㊂5级:胚乳很不充实,种皮皱褶很明显㊂(6)穗发芽率:在小麦收获后随机数取200粒种子进行籽粒穗发芽测量,重复3次,求其平均值为穗发芽率,单位为%㊂(7)黑胚率:黑胚率的计算方法同穗发芽率,单位为%㊂1.6.8 抗病性在小麦成株期进行田间自然鉴定法,对条锈病㊁叶锈病㊁白粉病㊁赤霉病与纹枯病等5种病害鉴定,鉴定方法和调查记载标准参见‘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系列标准(N Y /T 1443-2007),小麦赤霉病计算方法参考‘小麦区域试验品种抗赤霉锈病鉴定技术规范“(N Y /T 2954-2016),小麦条锈病计算方法参考‘小麦区域试验品种抗条锈病鉴定技术规范“(N Y /T 2953-2016),白粉病鉴定方法和调查记载标准参见‘全国小麦品种试验抗病虫鉴定标准(试行)“㊂具体记载标准如下㊂(1)条锈病:抗性分级标准为:抗(R ),植株无病斑,无侵染症状;或者病斑小,倒四叶菌丝小而少,菌丝层稀薄可见绿色叶面,偶见较大病斑,但仍透绿,产孢量极少;中抗(M R ),倒三叶㊁倒二叶感病,叶片病斑直径小于1mm ,下部叶片菌丝少而薄;中感(M S),旗叶感病,叶片病斑多,但病斑不连片,直径大于1mm ,下部叶片菌丝大而厚;高感(H S ),穗部或旗叶感病,叶片病斑直径一般大于1mm ,菌丝层厚,产孢量多,病斑连片㊂(2)叶锈病:抗性分级标准同条锈病㊂(3)白粉病:抗性分级标准同条锈病㊂(4)赤霉病:抗性分级标准为:抗(R ),小穗发病,穗轴不发病;中抗(M R ),穗轴发病,但发病小穗数不足全穗的1/4;中感,发病小穗数占全穗的1/4~1/2;感(S ),发病小穗数占全穗的1/2以上㊂1.6.9 落黄性落黄性是指小麦由绿转黄过程的定性描述,与小麦的抗病性㊁籽粒灌浆程度㊁成熟度㊁籽粒色泽与品质等均有密切关系㊂一般采用目测法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1表示好,2表示中等,3表示差㊂2 结果与分析2.1 主要农艺性状对创麦68进行田间基本苗㊁生育期㊁株高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结果列于表1㊂结果显示,创麦68是一个具有中早熟特性的新品种,比对照早熟0.5d ;平均株高84c m 左右,抗倒伏,田间自然发病轻,落黄性好[3]㊂表1 创麦68主要农艺性状一览表年度地点基本苗(万/667m 2)生育期(d )比对照(d )株高(c m )倒伏面积(%)落黄性抗病性2017-2018洛阳.偃师19.7218.5-0.481.301抗条锈病㊁叶锈病,田间自然发病轻2018-2019鹤壁.淇滨20.2231.4-0.685.703感叶锈病㊁白粉病,田间自然发病轻2019-2020郑州.古荥21.3229.6-0.586.301田间自然发病轻平均20.4226.5-0.584.4㊃95㊃小麦新品种创麦68的高产示范试验简报王 磊 徐 超 李亚菲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2 产量表现对创麦68进行产量与产量要素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㊂结果表明,创麦68的产量三要素之间协调㊁平均千粒质量达47.3g;平均产量年际间存在较大波动,这可能与每年天气有关,但是均比对照周麦18增产显著,平均增产3.4%,达8111.7k g/h m 2㊂表2 创麦68的产量要素与产量表现年份地点穗数(万/h m 2)穗粒数(个)千粒质量(g)平均产量(g/h m 2)比C K 增产(%)2017-2018洛阳.偃师56733.344.16919.53.92018-2019鹤壁.淇滨62434.548.89235.52.82019-2020郑州.古荥56935.349.18180.23.5平均58734.447.38111.73.42.3 籽粒品质分析对创麦68进行籽粒品质分析,结果见表3㊂表3显示,创麦68籽粒白色,半角质,黑胚率低,商品性比较好㊂表3 创麦68的籽粒品质分析年份粒色粒质饱满度穗发芽(%)黑胚率(%)容重(g /L )2017-2018白色2201.18092018-2019白色2102.38322019-2020白色2201.5826平均1.68222.4 年度综合评价2017-2018年:本年度小麦播种因降雨较多,播种质量较差;冬前降温较早,1月中旬和下旬出现低温;返青期气温偏低,小麦返青起身较慢;3月中下旬温度突然升高,小麦迅速拔节;3月上旬㊁中旬及4月上旬的几次降温,特别是4月16日晚间的降温,对小麦造成较大影响;扬花期降雨较多,赤霉病发生较重,灌浆期前期阴雨,后期高温,对灌浆过程形成较大的影响,千粒质量普遍降低㊂而创麦68表现出分蘖力强,耐寒,叶片功能期长,落黄好,千粒质量高,比对照周麦18增产3.9%,增产潜力大[4]㊂2018-2019年:本年度播期正常,出苗较好;冬前和越冬期连续干旱,春季小麦返青拔节期降雨较少,3月底4月上旬有两次寒流侵袭,有轻度倒春寒冻害,5月下旬和成熟前出现了几天高温天气㊂由于创麦68根系发达,长势强,没有冻害,成穗率高,穗粒数稳定㊂千粒质量高,产量高达9235.5k g/h m 2㊂2019-2020年:本年度播期较往年稍晚,整体出苗中等;越冬期气温偏高,墒情一般;冬前和越冬期降水偏少;春季温度高,分蘖较多,株高偏高,春季小麦返青拔节期至抽穗期气候干旱;抽穗期较往年提前1周左右;后期温度较高,较往年成熟期提前㊂创麦68表现出具有很强的抗逆性[5],产量三因素协调,其中的穗粒数35.3粒,千粒质量49.1g,平均产量8180.2k g/h m 2㊂3 结语3年高产试验示范表明,国审小麦新品种创麦68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兼具抗倒伏㊁中早熟㊁抗旱㊁抗寒能力较强等优良特性,产量三要素较协调㊁丰产性较好;表现出丰水年高产㊁干旱年不减产的稳产特性;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平均黑胚率1.6%,籽粒商品性较好㊂创麦68在黄淮麦区水地组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潜力㊂参考文献:[1] 姜晓丽,刘光涛,朱俊科,等.小麦山农23号适宜种植密度探讨[J ].农业科技通讯,2015(3):52-55.[2] 王延训,张永祥.小麦新品种 山农优麦3号[J ].中国农技推广,2002(1):30.[3] 张新民.小麦新品种山农38[J ].农业知识,2020(9):47.[4] 曹文英,铁铮,黎黎.山农大成功降低组培快繁成本[J ].中国种业,2003(12):33.[5] 邓志英,田纪春.糯小麦新品种山农糯麦1号的培育[J ].中国种业,2022(7):106-109.作者简介:王 磊,男,1974年生,研究生导师㊂研究方向为作物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㊂王黎明,男,1976年生,博士研究生,副教授㊂研究方向为作物遗传育种㊂㊃06㊃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第6期2023年6月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小麦的品种改良和新品种研发是农业科技领域的重要课题,它涉及到育种、种植、土壤、气候等多方面的因素。
以下是对此的详细阐述:
一、小麦品种改良的原因
1. 提高产量:通过对小麦品种的改良,可以增强其适应各种环境条件的能力,提高抗病、抗倒伏、抗旱等能力,进而提高产量。
2. 满足多样化需求:消费者的口味和饮食结构在不断变化,小麦品种的改良也需要适应这种变化,提供更多种类的面粉产品,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二、小麦品种改良的方法
1.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可以精确地编辑小麦的基因,创造出更优良的品种。
2. 杂交育种:通过将不同的小麦品种进行杂交,可以产生具有新性状的小麦。
3. 自然选择:通过对小麦的种植环境进行选择,保留具有优良性状的小麦品种。
三、新品种研发
在新品种研发方面,除了传统的育种方法外,现代科技如生物技术、基因编辑等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品种研发的目标是创造出具有更高产量、更优质蛋白质、更耐病虫害等特性的新品种。
四、研发与应用的平衡
小麦新品种的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市场验证和用户反馈才能确定其实际效果。
因此,在研发过程中,需要平衡科研投入和市场反馈的关系,确保新品种既符合科研目标,又能满足市场需求。
总的来说,小麦的品种改良和新品种研发是农业科技领域的重要工作,它需要科研人员、农民、政府和市场的共同努力。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我们有望培育出更高产、更优质、更适应市场需求的小麦新品种,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国家级星火计划重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某某品种成果转化和推广示范技术领域:现代种业申报(牵头)单位(盖章):山东某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联系人:某某电话:传真:项目实施起止期:2013年1月至 2015 年 1 月申报日期:2012年10月20日推荐单位(盖章):山东省科技厅编报说明1.本报告由申请国家级星火计划重大项目的牵头单位填报。
凡申请承担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的单位(包括参加单位),均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不能是各级党政、立法和司法机关。
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各项内容必须如实填写,各项栏目不得空缺,无此内容时填“无”。
3.单位名称需填写与公章和银行账户名称相同的全称;开户银行的名称必须填写完整,如: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海淀支行紫竹院分理处,银行帐号必须填写完整,不能缩位、简化。
4.申请单位应认真填报每一项内容,确认无误后再提交,申报信息在网上提交成功,其内容将无法修改。
5.项目名称的长度和单位名称的长度均不得超过二十五个汉字。
6.项目方向:见当年星火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7.项目起止年限:项目起止年限一般为2年;投入人月数:指项目满月度工作量人员数;自有资金:项目申报单位将自有资金转为用于该项目的经费(不包括集资和借款);数字校验:填报时,注意栏目提示的取值范围或平衡关系。
8.推荐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厅(委、局),或中央有关部委相关司局。
国家级星火计划重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提纲一、项目概况(一)项目目标:1、(1)优化育种平台,提高小麦育种技术水平,创新并引进具遗传多样性稳定的优秀小麦育种资源和扩大育种规模,使优秀小麦新品系储备雄厚。
(2)研究建立小麦良种生产体系新模式,创新项目区农户经济增长点。
2、示范应用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新技术。
3、示范应用新品种及配套新农资使用。
4、强化储藏加工能力,严格质量安全控制。
5、建立高效的信息化及销售服务网络,提高某某品种成果转化的速度和规模,扩大成果转化的普惠性。
(二)实施内容:1、通过已建立的烟台市小麦种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整合利用项目单位丰富的小麦育种资源,运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育种等先进的生物育种技术,迅速提高小麦育种水平,建立完善科学先进的良种繁育体系。
扩大生产规模,建成某某品种穗行圃10亩,建成某某品种原原种田150亩,建成某某品种原种田1万亩,建成某某品种良种田15万亩。
2、建设1000亩流转土地科技示范园,用于某某品种小麦新品种展示和示范,应用宽幅精播技术3、通过科技示范园示范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生物肥料。
4、研究组装配套应用先进的小麦种子加工储藏设备和技术,实现种子加工储藏技术的突破,建立健全种子质量责任制。
5、建立跨地区高效运行的良种销售服务网络和信息平台,创新管理和服务机制,打造行业品牌。
(三)基础条件:1、某某公司建有独立的小麦科研研发机构——烟台市小麦种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有一大批具有开发潜力的小麦育种材料和可用于展示推广的优良品种。
3、某某公司拥有成熟的小麦种子生产和栽培管理技术。
设有专业的种子生产中心,现有种子专业生产技术人员18名,拥有稳定的良种生产基地7.7万亩,其中签订十年以上租赁合同的有6000亩。
4、拥有完善的种子加工储藏和质量检验设备和仪器。
5、某某公司有健全的销售经营网络、模式、经验和售后服务体系。
(四)经费预算:项目总投资计820万元,其中申请资金300万元,其余为自有资金。
包括:项目人员费用470万元。
小麦良种选育、繁育技术研究投资120万元,小麦良种种植新技术新模式研究和良种配套新农资示范应用投资60万元,小麦良种储藏加工技术和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投资60万元,信息化销售和服务体系建设投资60万元,其他费用50万元。
(五)预期效果:1、项目实施后育成高产优质突破性小麦新品种,形成企业带动农户的农村专业合作社生产模式。
2、项目完成后,建成科技示范园的示范应用新模式,成熟运用关键增产的宽幅精播技术。
3、项目完成时,成熟运用与新品种配套的配方施肥技术和生物肥料。
4、配套组合种子加工储藏技术,进一步提升种子净度和储藏安全。
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企业在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5、创新申请单位的销售经营模式,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网络和服务体系,提升客户满意度,使小麦新品种某某品种推广应用面积达到每年1000万亩。
二、项目背景(一)经济社会形势: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优质小麦的需求量不断扩大。
但是从供应角度看,一方面我国小麦育种技术相对落后,一直存在着高产品种不优质、优质品种不高产的难关;另一方面,国内种子企业产业化能力较弱,新育成的优秀品种得不到迅速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两方面主要因素叠加,导致我国优质小麦的生产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优质小麦进口量呈逐年增大趋势。
2010年我国优质小麦进口量122.2万吨,2011年达到124.9万吨。
同时,由于我国小麦品种的持久抗病性较差,对小麦生长期中白粉病、锈病的防治,需大面积使用农药,日益严重地影响着我国小麦产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二)政策背景:1、从国家层面:符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关于“保证粮食安全、突破资源约束、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优先发展主题;符合2011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和国家科技部《“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
2、从山东省层面看:符合《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的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部分,按照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增加效益的要求,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3、从莱州市层面:《莱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莱州区域发展规划》中,农业科技育种示范区是莱州“一港五区”产业布局中的一区。
农业科技育种示范区也是2012年莱州市重点培育的特色产业园区之一。
(三)前期工作:某某品种小麦新品种,是山东某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历时13年创新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突破性小麦新品种,目前已获得山东、河南、安徽三省审(认)定,并被山东、安徽两省列为主推新品种。
2011年5月获得农业部颁发的植物新品种权证书,2011年12月经山东省科技厅鉴定,该品种成果具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
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某某品种各项品质指标达到国家强筋优质小麦标准。
经小麦专家组实打验收,亩产达到753.75公斤的高产纪录。
该品种平均亩产600公斤以上,比目前推广的优质麦品种平均每亩增产100公斤以上。
该品种广泛适应我国整个北方冬小麦种植区。
实施本项目对提高我国小麦主产区的小麦生产水平、优化小麦种植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大意义。
新育成的矮杆、高产、优质洲麦818现已进入山东、河南两省的审定程序,为项目的产业化提供了新的后续品种。
三、开发目标和实施内容(一)目标1、项目完成后,从根本上提高小麦育种技术水平,大量引进具遗传多样性稳定的优秀育种资源和扩大育种规模,获得一批突破性小麦新材料,两年内育成1~2个优质高产、抗逆性高和适应范围广的突破性小麦新品种。
推广商品种子9000万公斤以上,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21个,实现企业发展带动农户创收的生产新模式。
2、项目完成后,建成科技示范园包括产品展示田、种植技术研究和培训中心。
通过培训中心连接企业和消费者,进而形成完善的示范化推广体系,建成“宽幅精播”等新种植技术先示范后推广,先试验后应用的新模式。
3、项目完成后,成熟运用与新品种配套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
逐步增加生物肥料使用量,降低化学肥料造成的生态污染。
4、配套组合种子加工储藏技术,提高种子包衣合格率至95%以上,使计量包装速度与生产能力相匹配并且进一步提升种子净度和储藏安全。
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企业在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5、建立高效而多元化的销售服务网络,提高企业经营规模、服务质量和利润水平。
把某某公司通过各分公司所在省区延伸建立的各县级营销总代理升级为网络销售服务中心,从而形成高效运行的良种销售服务网络和信息平台,累计示范推广小麦新品种1000万亩,创新管理和服务机制,打造“某某”良种品牌。
(二)实施内容1、通过建立的烟台市小麦种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进运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育种等国际先进的小麦育种技术;引进基因枪、分子杂交仪等国际先进水平的育种设施设备;建设基因工程实验室;建设标准化良种繁育基地15万亩以上。
在山东、河南、安徽建立21个农户以土地和劳动力入股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其中20个负责标准化原种繁育基地10000亩的种植,1个负责150亩标准化原原种繁育基地的种植。
2、建立小麦良种科技示范园,其中包括:产品展示田,用于小麦新品种展示和田间对比试验;技术研究和培训中心,用于土壤属性的检测,配方施肥技术和宽幅精播种植新技术的研究,生物肥料的应用以及成熟技术的培训示范和推广。
3、组装连接整个加工程序,在风筛清选机前增加脱壳机和除芒机;在比重精选机前增加窝眼筒精选机,并使用电磁振动喂料器喂料,上方设暂存仓,暂存仓有两个喂料器,并与前后机互锁;在种子包衣机中增设雾化装置采用计量泵;配备足够数量的计量包装设备使计量包装速度与生产能力相匹配;采用斗式提升机和振动输送机连接加工程序使种子达到无阻碍、无死角流动。
成套设备中增设两个除尘系统,一个用于风筛清选机和第一喂料除尘,另一个用于比重精选机、包衣机、计量称和第二喂料除尘。
电控系统采用双回路控制,即集中控制与单机随机控制。
通过配套附属装置把整个加工程序高效结合起来实现成套一体的加工技术,大幅度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混杂。
培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质量检验以保障产品质量。
4、建立跨地区的高效运行的良种网络销售服务中心,创新市场开拓机制和建立健全的售后服务体系,在“两统一独”的市场开拓模式(即:某某公司统一为各分公司提供研发出的新品种,供各分公司在当地做示范、品比试验,筛选出的优良品种由该分公司负责在当地省份报审,新品种审定成功后由总公司统一进行基地生产,该分公司可享有在审定区域内的独家经营权)的基础上,通过资金支持和技术培训形成完整的信息化网络,建设系统的信息服务平台,提高申请单位的营销能力和售后服务水平,创新管理和服务机制,打造行业品牌。
(三)项目名称和承担单位项目名称: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某某品种成果转化和推广示范承担单位:山东某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四、项目技术方案(一)技术方案(路线)项目技术方案为育繁推一体化的技术总线。
即科研育种科技示范园新技术、新模式试验推广专业合作社生产模式应用加工储藏新技术完善的质量检验体系销售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