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课 《多种多样的植物》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

第3课 《多种多样的植物》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

第3课  《多种多样的植物》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
第3课  《多种多样的植物》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

第3课《多种多样的植物》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本课是生物领域的教学内容,是在三年级学习《植物》、《植物的生长》、四年级《新的生命》以及五年级学习《生物与环境》进行本单元知识学习的。本课从对校园植物多种多样性的植物认识,拓展到了对自然界植物多样性的认识,从而能更好地让学生认识到植物的多样性。

本课主要设计两个教学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让我们自己确定标准给植物分类”意在让学生知道分类是研究植物多样性的基本方法。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植物分为不同的类别。第二个活动是“观察不开花的植物”让学生认识不开花的植物。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孩子在三年级时已经研究过周围的植物,加上多年来通过各种方式积累的对于植物的认识,他们的头脑中已经有了许多有关植物的知识。但是这样种类繁多的植物到底如何表现为多种多样呢?学生并不清楚。因此学习本课时让学生以已知的植物为基础,让学生在分类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植物的多种多样,从而建立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不开花植物包括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等。

2、知道植物是各种各样的,植物可以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

1、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2、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植物的多样而美丽。养成认真细致,合作进行探究的品质。

2、领悟到认识植物多样性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地球上自然资源、保护地球环境,保护地球珍稀的生物。1.科学概念:

【教学重点】

1、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2、对多种植物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标准,而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又会有不同的结果。

【教学难点】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植物分为不同的类别;每一个类别又可以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法学法】

多媒体软件辅助,探究式学习,合作研讨法,阅读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调查问卷;教学用幻灯片,植物图片(凤仙花图片,荷花图片,形状不同的仙人掌图片及介绍,猪笼草图片及介绍、苔藓图片及介绍,海带图片及介绍、蕨类图片及介绍、雪松图片、水葫芦图片,金鱼藻图片、狗尾草图片、香樟树图片、樱花树图片、芒果树图片及介绍等)每小组一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就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并能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师:同学们,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习过了植物,而且在校园内观察过植物,在我们周围也有许多的植物,你能说说你都在哪些地方见过植物呢?(学生自由发言:公园,花卉市场,农贸市场等)

通过这个环节,主要是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知道本课学习的内容。

紧接着出示一组精美的植物风景图片(包括其中几张校园内植物的照片)让学生欣赏。使他们感受到植物带给大自然的美和植物的种类很多。

老师再出示一些图,里面有许多种植物并注名。分给每个小组,以一小组为单位看看有哪些植物?

通过小组成员阅读、交流卡片上的植物名称和特征。以及请小小讲解员用精炼的语言到展示台前来讲解卡片上的植物名称与特征。再次让学生感受植物种类的繁多。揭题并板书课题(多种多样的植物并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探究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的科学教育要以探究为核心。为此我实施开放教学,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诱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激发探究欲望,训练探究思维,从而充分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为达到这一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活动。

(一)如何认识这么多的植物

在图上的仅仅是植物王国中的一小点,这世界上的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我们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他们呢?让学生感觉到植物有不同的类别。引出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辨别和研究植物。

通过提问:我们如何给这些植物分类呢?学生思考分类方法,并指名回答。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适时板书学生的分类方法加以总结并激励学生学习新知。

(二)给植物分类

师:同学们认识的植物还蛮多的,老师这里也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植物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展示)

1.我们就把刚才的分类方法给书本75页上的这些植物分分类吧。

温馨提示:一种植物在同一种分类标准下只能列入其中一类,但在不同标准下可以列入不同的类别。比如荷花玉兰既是陆生植物,又是木本植物。但不能既是木本植物又是草本植物。

2.学生小组合作,把书本75页上的植物进行分类,并填好分类表。

3.汇报分类结果。指名上台展示。发现问题,及时修正。

4.出示一组常见植物(包括校园内植物)的图片,并且让学生认一认,这些植物当中,哪些学校里有,叫什么?

5.小组合作给校园内植物分类。

6.汇报分类结果。

7.小结:通过共同探究,可把植物分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草本植物

和木本植物,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通过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观察,描述植物的特征,并且能根据特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按照自己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通过小组探究活动解决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体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让学生愿意合作与交流。

(三)观察不开花的植物

1.师:在大家刚才的分类中有开花类的植物和不开花的植物,还记得我们三年级学过的凤仙花,它是开花还是不开花的植物呢?

生:是开花植物

师:像凤仙花这类开花的植物的身体都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生: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师:在我们地球上被人类发现的植物有30多万种,开花的约占了一半以上,剩余的就是不开花的了,不开花的植物中除了刚才大家在分类的时候说到的,还有哪些类呢?

3.自学不开花植物有哪些?

学生汇报。

通过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不开花的植物还有蕨类、苔藓类、藻类。

4.简介蕨菜。有着顽强生命力的蕨类植物是一种一生都不会开花的植物。它的繁殖是靠它的叶子,在蕨类植物有的叶子后面有很多的孢子囊群,这些孢子囊群里面就有很多的孢子,蕨类植物就是靠这些来繁殖的。

5.出示一张苔藓植物图片,介绍苔藓植物。

苔藓是一种最简单最原始的高等植物,植物体都很矮小,一般不超过10厘米。有茎、叶的分化,但还没有真正的根,已有假根和类似茎、叶的分化。植物体的内部构造简单,有细胞群。苔藓植物体的形态、构造虽然简单,但具有似茎、叶的分化,孢子散发在空中,对陆生生活有重要的意义。

6.取出一段海带,介绍藻类植物。

藻类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主要水生,能进行光合作用。体型大小各异,藻类没有真正的根、茎、叶,藻类主要为水生,但无处不在,分布范围很广。某些可生活于土壤中,另一些生活雪中,少数能在温泉中繁盛生长。

此环节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突破重点的同时解决了难点。

三、课堂练习:

(1)填空。

(课件出示)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2)判断。

(课件出示)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四、质疑并总结:

师:还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呢?(学生汇报)

我们已经知道了世界上的植物可以分为有花植物和无花植物,也知道了这些植物是怎样进行分类的。自然界的多种多样的植物不仅给我们美的享受,而且他们在不断的制造氧气供给人们呼吸,我们应该爱护这些植物。解决疑难并对本节课加以总结。

五、拓展活动

比一比哪一组认识的植物多,样式奇特。

教师以组为单位组织竞赛活动:各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知道的植物名称,比一比,看哪一组写的多?(意在渗透植物的多样性教育)

六、课外延伸

1.你能给校园里的植物做一张名片吗?说说可以写上些什么?

2.提出制作名片的要求:

(1)图片要做得精美,可以在上面画上一些画或用彩色纸。

(2)名片上的文字要规范,书写要清楚。

(3)要尽可能的充实资料,给植物作介绍。

(4)名片最好要硬化。

3.填制说明:植物名称、分类及同类植物、该植物的作用。

4.老师将根据大家制作的名片,每一种植物选择3张,下节课的时候请大家把它挂到相应的植物上去。

给学生提供一个将我所学为我所用的辽阔空间,以此形成知识的拓展。【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基础,在于学生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时对校园植物的了解,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要让学生掌握运用“分类”的方法来研究植物。分类,首先要

确定分类标准,而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又会有不同的结果。

进行分类研究的植物,教材中出示了11种,但有部分是校园中没有的。在教学这一课时,我认为利用校园中学生观察过了解过的植物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把校园的植物展示给学生,学生对这些植物已有一定的观察认知基础,所以感触更深,对分类活动的开展更有利。在分类时,先确定标准。分类的标准,学生除了依据书中介绍的草本和木本,水生和陆生之外,还能提出开花和不开花,有种子和没种子等分类标准,有些可以教师补充。确定标准后,依据不同的标准给植物分类这项活动,提供各类植物的照片(名称),然后依据学生的汇报,用磁铁在黑板上排列分组,再换一个标准进行分类、排列,这样,就能很直观地发现: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而且有利于交流讨论。

以上,我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