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谈金融危机下的中国丝绸业(一)

三谈金融危机下的中国丝绸业(一)

2010年4月 第04期

币政策,这有利于纺织服装业的稳定发展。同时还将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扩大内需,包括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进一步拓展消费空间、优化消费环境以及加大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力度等,这些举措都将更加有利于促进纺织服装业在内销市场的稳步增长。

4)美国经济复苏带来需求恢复性增长,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成为出口亮点。从1~2月累积数据看,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取得了同比29?%的增速,说明当前需求确实存在强劲复苏。同时结合3月初“华交会”的情况,近期不少出口企业都普遍存在订单充足、劳动力不足的现象。经过1年多时间的消化,当前欧美的纺织品服装库存很低,中国纺织品服装在欧美传统市场具有一定的刚性需求,随着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障碍逐渐消除,美国经济复苏将带来需求恢复性增长。

(中国?盛泽丝绸化纤指数办公室特别供稿)

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市场需求大幅度急剧萎缩,70?%左右依赖出口的中国丝绸业受到了重创。据海关统计的出口额和出口量逐月一路大幅下跌,全年出口额比2008年下降17.49?%,成为近10年来真丝绸出口额降幅最大的一年。据海关统计匡算,真丝全商品出口的丝量(长短纤维)同比减少了约12.73?%,若按长纤维计算,只出口了不到4.5万t,长短纤维加在一起也不过6万t左右。这一出口的丝量相当于又重新回到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至2002年前的这一低水平区间。

在中国丝绸出口的全球前10个主销市场中,除对印度和巴基斯坦出口有增长外,其他主销市场都有较大降幅。对美国、意大利、日本、中国香港、英国、德国、韩国和法国的出口额降幅分别达到26.76?%、29.85?%、18.73?%、34.74?%、19.48?%、12.98?%、23.84?%和21?%。出口额在前9位的我国省市丝绸出口都有下降,尤其是浙江、江苏、上海、山东丝绸出口的强省市,其降幅分别为19.37?%、24.34?%、23.24?%、20.26?%。在国内外著名的我国各省市丝绸企业也大多未幸免出口严重下降的厄运,普遍遭遇到了危机的冲击。

一、2010年的丝绸出口预计仍很困难

首先,外需依然严重不足,反弹尚待时日。全球经济形势充满着矛盾和变数,复苏道路并不平坦,市场消费需求的增加有难度。美国和欧洲的高失业率(均在10?%左右),以及美国快速上升的居民储蓄率(6.9?%),预示了美欧居民对消费贡献度的降低,以及消费模式在逐渐改变,消费者信心指数很不稳定。尤其是欧洲经济,近几个月麻烦不断,很多国家

三谈金融危机下的中国丝绸业(一)

陈亦庆

(2010年4月8日)

陷入了债务危机和经济困难。普遍认为,美欧的消费要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需要三四年时间。日本也因其通货紧缩导致需求难有起色。这些都将给本以陷入严重困难的国际丝绸消费增加新的问题。在香港举办的“2010年中国丝绸春季交易会”成交额的大幅度下降,也给业内提供了市场困难将持续的信号。

即使去年进口量有增加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市场,他们的“亮点”今年也不一定会继续。因为印巴市场一般追求的是低价货,在价格已是每吨25万、26万元的今年,不大可能会有去年每吨16万、17万元时的进货量。此外,有印商反映,印度对丝绸面料和捻线丝的进口关税税率上升了2?%,这对今年的丝类和坯绸的进口也可能有所制约。

其次,困难的国内外经贸环境不会有根本变化。(一)贸易摩擦将会进一步加剧

在金融危机下,各国都侧重其国内就业和产业发展等问题,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上升,目标直指中国出口产品。尤其是美国,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高开低走”的种种表现,在新的一年里,在其国内诸多问题的困扰下,将向中国提出更多的不合理要求。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国将其居高不下的失业率等问题归咎于中国人民币被低估而不断施压。种种迹象表明,今年的中美经贸关系将在更多的摩擦和冲突中渡过。欧洲一些国家也将中国视为其高失业率等问题的“替罪羊”。某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由于其产品与中国制造的同质化,在与我国的经贸往来中,出于各自的利益,也都拿起了各类贸易救济措施作为竞争的工具。挤压和摩擦增加的国际经贸环境,中国产品出口将受到严重制约,中国丝绸也难以摆脱该类困境。

焦点关注

2010年4月 第04期

此外,生态纺织品出口将成为国际贸易的新趋势,在具体业务中,诸如禁用偶氮染料超标,以及其燃烧性能、甲醛、镍释放和镉含量超标等问题,将可能不断增加和发生。还有,高碳产品也将成为欧美等贸易保护主义的对象。因此,纺织品生态认证和征收碳关税等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将会对我国丝绸产品陆续波及,加之我国企业生产和出口标准滞后,认证步伐缓慢,以及与目标国家信息沟通不畅等,摩擦和矛盾会增加,从而给我国出口带来不利影响。

(二)成本增加,企业两头受挤压

据报道,在全球金融危机的2009年,人民币汇率改变了以前持续升值的态势,相对稳定在6.82~6.84间窄幅波动。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以及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上升,客观上美元长期基本面也呈趋势性看跌,人民币升值预期将不断加强。这样,在国际市场需求疲软、提价又困难的情况下,出口产品的人民币销售收入下降,出口成本将不断上升。尽管各企业消化成本的能力不同,但总体上经营困难,利润都已很薄。

我们知道,外向型企业都靠订单生存,没有工人就无法接单生产。金融危机来后,无单可生产,农民工被工厂裁员,今年则是主动辞职,企业无奈推掉了金融危机时梦寐以求的订单。有人称,此时“打工的比老板牛”,“害苦”了企业。在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到“有限剩余”的变化时期,出现季节性或结构性的“民工荒”,企业不得不大幅度地提高工人的工资和其他待遇。有报道,近期沿海地区纺织企业工人工资的涨幅已高达30?%。面对困难的国际市场,企业又很难通过出口产品来消化新增加的人工费,这必然造成企业经营成本的急剧上升。与此同时,也造成了产品竞争优势被削弱,又进一步增大了订单流失的可能性。

此外,美元的贬值和全球流动性的增加带来了对通胀的预期和避险的需求,直接推高了大宗商品的价格,能源、原材料及其他生产资料等价格也将不断上涨。还有,国内环保成本也在增加。

有学者、专家研究测算,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启动汇改到2008年7月16日的三年里,外贸出口成本上升33?%,其中人民币升值占16个百分点,资源价格上涨占7个百分点,劳动力价格上升占2个百分点。金融危机以来,成本增加的因素不断强化,尤其是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增强,以及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和价格上涨加快。在这样共同的客观环境里,中国丝绸2010年的出口面临着成本大幅度上升和国外终端市场需求低迷的两头挤压。

第三,市场形势复杂,以及价格的不合理和不稳定,将给消费和出口的恢复造成诸多不确定。

回顾去年我国茧丝价格走势,我们不难看出,茧价不断攀升的直接原因是蚕茧生产的减少与生产加工能力的矛盾所致,而丝价和绸价走势的相对被动,并长期被倒挂的主要原因是受丝绸后道产品的国外市场持续萎缩所牵制。否则,去年的丝价再次被炒到每吨35万、36万是完全有可能的。

去年茧丝价格一路走高,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干茧和B类丝的年平均成交价比2008年分别上涨了59.43?%和44.05?%。据统计,全国桑蚕鲜茧综合平均收购价格比2008年上涨了30.15?%,每50公斤达到1?081.76元,其中一些产区的秋茧价每50公斤为1?500元,甚至高达1?700元或更高。全国各产区的茧价都有较大幅度的上涨。这将给今年的生产带来较大的刺激。从目前看,除某些产区由于种种原因仍显得较为谨慎,或生产会有所减少外,全国其他多数产区种桑养蚕的积极性总体上较高。一般预计,今年春茧可能增加不多,而秋茧生产如无特别意外,可能增幅较大,就全国全年而言,蚕茧生产会有一个较高的增幅。全年的茧丝供应也会有相应增加。

但在需求方面,内外销市场不可能有同样的增长,尤其是国外市场,丝绸消费受所在国和地区经济复苏缓慢的牵制,我国出口增长很难。即使国内市场前景看好,但据有关报道分析,进一步的增长也将受某些因素的制约。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去年出口较大幅度的下降,也将给今年的国内市场带来某种程度的压力,给行业供求可能带来新的问题。还有,原有的一些消费“亮点”,如蚕丝被,随着产品行业标准的建立,市场秩序的规范,以及统计工作的完善,社会上曾大量报道的那些假冒伪劣产品将被挤出“水分”,还其一个更接近实际的生产量和消费量。

此外,去年很多人都说茧丝供应紧张。那么,在国外市场极度疲软低迷的情况下,去年用高价原料生产的高成本丝、绸和服装等各类丝绸产品都到哪里去了呢?都被国内市场消化掉了吗?我很怀疑。因为去年和近年整个行业总的供应量和需求量(用丝量)都明摆在那里。说句玩笑话,沙家浜的阿庆嫂即使在日本人的眼皮底下还能藏几个新四军呢!全国有那么多丝厂、绸厂,在大家看“多”的氛围里,都坚信未来的形势会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而通过某些方式惜售、囤货。对此,这些厂家、中间商都会告诉你吗?又有谁能确切了解到呢?

实事求是地说,茧丝价格一步步走到今天,并不是最终产品市场的推动,基本上只是“一头热”,其

基础并不牢固。笔者认为,今年国际市场的困难仍将继续,我国丝绸出口仍只能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甚至出口同比是否一定能由负转正,也还难说。因此,一旦前道的成本价格长期得不到顺利释放,传导受阻严重,或由于某些因素,真实的供求形势将迅速显现,到那时,问题和矛盾就可能会爆发。相信大家对此也心知肚明。

有人把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外贸比喻为既有“外感风寒”,又有“内感风热”。其实,这比喻中国丝绸业倒更为恰当。因此,今年的丝绸市场形势较为复杂,加上国家储备丝的释放,以及某些蚕茧产区目前的干旱或低温,炒作因素也很多,茧丝价格的不合理和不稳定,将给我国丝绸出口带来很大的不确定。

第四,出口下降的原因不同,恢复更有难度。

我们记得,我国丝绸业经历了2002年后的三四年相对稳定期,到2006年茧丝价格发生了两次大起大落,当年的出口丝量从2005年增长约11.4?%,骤减到17.67?%。价格的暴涨暴跌,不仅使国内外市场难以接受,企业减产、转产,需求严重萎缩,同时也使各方无法对行情形成合理的预期,客户观望,贻误销售时机。然而,我们也都清楚,当年这一切主要是我国内原因造成的,而国内外丝绸的客观需求仍然存在着。尽管那时已有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的因素,但总体上还不能成为我国丝绸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因此,随着2007年和2008年上半年我国茧丝行情逐步回稳后,丝绸出口也逐步恢复和增加,减幅也随之收窄。但到2008年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国际市场需求急剧萎缩,也就改变了我国丝绸出口减幅逐渐收窄的向好局面,转而突然恶化。这真可谓给处在调整期的中国丝绸业雪上加霜,而且这场霜越打越厉害,使去年10月以前逐月累计出口额的降幅达到19?%或20?%以上,出口丝量也都下降约15?%或16?%以上。到第四季度虽然有所收窄,但逐月累计的出口额和出口丝量仍分别比2008年同期减少6.1和6.5个百分点。

因此,可以看出,与2006年出口大幅下降不同,2009年出口情况的恶化,其主要原因不是在国内,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市场萎缩造成的,是客观需求的丧失。很清楚,要尽快解决这问题,我们较为被动。再说,这次发生的问题,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丝绸出口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不同,这次是我国丝绸主销市场——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出的问题,所受的冲击大、影响深,恢复可能更难些。

第五,丝绸的特点决定了其出口的“飞机尾巴”现象。

危机对各国经济和行业的影响程度不一样,复苏的路径也不尽相同。记得,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丝绸出口影响持续了两三年,尽管那次危机对欧美日丝绸主销市场的直接冲击相对较小,但危机当年我国丝绸出口的丝量还是减少了约21?%。此后的1998年和1999年又连续分别下降约12.32?%和10.30?%,按长纤维计算,仅分别出口了约3.56万t和3.19万t丝。

一般认为,这次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于2008年下半年,发端于2006年美国的次贷危机。笔者以前曾谈到,早在2006年当我国其他纺织服装的出口还在继续增长时,我国的丝绸服装的出口就已进入了下降通道。尤其是对美国的丝绸服装出口。随后,对美国的出口量降幅也逐年增大。这说明丝绸商品的消费需求对美欧等发达国家的经济状况和百姓的生活水平的变化反应较为敏感,同时更说明在经济困难和纺织纤维多样化的今天,人们对衣着的消费有了更多的选择。丝绸消费也就成了“土豆现象”的受害者。

当然,在我国丝绸内销日益增长的今天,我们看待今天的丝绸出口已多了几分理性。然而,它又毕竟在中国丝绸业中占有70?%左右的消费权重。可以说,今天的丝绸出口依然关乎着中国丝绸业的命运。如上所述,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国际丝绸市场的严重萎缩,给2009年中国丝绸出口的冲击,无论从出口商品和主销市场看,还是从国内出口地区和主要丝绸出口企业来说,其影响是面广而严重的。目前,尽管危机造成的最困难阶段已过去,但其影响还在继续。希望我国的丝绸出口在今年下半年能看到有实际的回暖迹象。

据我国海关统计,2009年中国整个外贸出口额下降16?%左右,中国纺织服装出品额下降9.65?%,都低于中国丝绸出口额17.49?%的降幅;中国海关总署3月10日发布报告,今年1~2月我国外贸出口增长44.8?%,其中中国纺织品出口增长39.5?%,纺织服装出口增长23.8?%;而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丝绸分会发布的信息,今年1~2月,我国真丝绸出口额增长6.92?%,远低于我国外贸和其他纺织服装的出口增幅。

因此,有人把中国丝绸比喻为“飞机尾巴”(即经济起飞时,它最后升起;经济下降时,它却先着地),这一现象至少在其出口方面是存在的。杨洁篪外长在今年全国人大记者招待会上说:“如果有人用油画的标准来欣赏中国的水墨画,那恐怕要出错。”我们丝绸人能否从中得到些启示呢?

(未完待续)

2010年4月 第04期

三谈金融危机下的中国丝绸业(一)

作者:陈亦庆

作者单位:

刊名:

丝绸

英文刊名:SILK MONTHLY

年,卷(期):2010(4)

被引用次数:1次

引证文献(1条)

1.罗坤.杨凯迪.徐明.李宏.徐兴才关于破解蚕茧交易"瓶颈"的探索[期刊论文]-农业科技管理 2010(6)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14515321.html,/Periodical_sichou201004021.aspx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