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我主要讲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金融危机后的国际经济形势。第二,2010年世界经济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第三,2010年世界经济与贸易发展与政策展望。

大家之所以比较关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从2001年加入WTO以后,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大大加快,开放对中国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的综合国力在融入经济全球化以后得到显著提高。通过下面这些数字,大家可以有一个比较直接的感受: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全世界第一;2009年中国的出口有可能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2009年中国的进口也可能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第一是美国;中国的经济规模在2008年已经超过了德国,成为世界第三,最晚到2010年底,我国有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在这样一种状况下,中国经济与其他国家的经济依赖依存关系会进一步加深,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欧盟、美国、日本这三大经济体)的经济贸易发展情况。

金融危机后的国际经济形势

首先我跟大家简单回顾一下,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情况。

金融危机在2008年10月中下旬全面爆发,2008年第四季度全球经济全面衰退,2009年上半年全球经济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是从2009年六月份以后开始有所回暖,全球经济先行指标指数显示,OECD成员国经济先行指标从2009年3月的92.7%已经上升到9月的100.6%。搞经济的人普遍认为,只要先行指数超过100%,就说明经济开始复苏了。从GDP增长方面来看,全球经济也基本呈现出好转的态势。主要发达国家GDP基本停止下降,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均在2009年第二季度实现止跌反弹。2009年10月中下旬时IMF公布的全球经济增长情况显示,2007年全球经济增长是5.2%,2008年迅速下降到2.0%,预测2009年的增长是-1.1%,2010年增长3.1%。

美国经济似乎不像我们想像得那么糟糕,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字显示(美国商务部专门有一个局叫经济分析局),2009年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实际增长是3.5%,不过后来美国对自己公布的3.5%做了一个调整,表示只有2.8%。第一季度是-6%,第二季度是-1%,第三季度大致是2.8%。大家都知道在正常年份,第四季度是美国消费旺季,从目前我们掌握的资料看,美国经济10月份、11月份的数据都比第三季度好,所以我们估计,09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长将在3.8%以上。这样算起来,2009年美国经济增长将会在-0.5%左右,比预想的-3.4%要好一些。

欧元区的经济增长也不像IMF预测的-4.2%那么低,无论是德国、法国、意大利还是西班牙,从我们最近看到的这些国家本国实际公布的数字来看也不是很糟糕,因此我们估计欧元区经济2009年有可能是-2.5%。

日本国内预测2009年日本经济增长大致为-4%,但我们估计,日本应该是-4.5%,英国是-2.5%,俄罗斯是-7.5%,巴西是-0.7%。印度总理辛格在2009年10月底世界经济论坛的一个峰会上宣称,2009年印度经济增长最起码是6.5%。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是8.7%。

IMF对世界经济的预测总体上是偏低的。我们认为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大致应该在4%以上,其中美国最起码在2.5%,美国学者更乐观,他们的预测是3%;IMF预测欧元区2010年增长0.3%,但欧盟对欧元区的预测是1.5%以上;IMF预测日本2010年增长1.7%,但我们认为2010年日本还要衰退,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可能要负增长1%;IMF预测英国大致正增长1.5%以上,俄罗斯正增长2.5%以上。印度2010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是7.5%,中国2010年的经济增长预测保守估计是9.5%,最乐观的预测是11.5%。

世界各国对中国经济似乎都比较乐观,2001年至2008年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大致是9.8%左右,全球的平均增长速度不超过4.8%,也就是说,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两倍。与此同时,日本在相对低速增长,我们认为2009年我国的经济规模可能逼近日本,2010年中国肯定可以超过日本。

重大政治事件对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产生很重要的影响,“9·11”事件后全球贸易严重下滑,中国加入WTO后全球贸易开始恢复性增长,2001年至2008年,全球贸易的平均出口增长速度是12%,中国高达22%;全球进口增长速度平均达到15%,中国进口增长速度达到23%。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出口是2600多亿美元,进口是2400多亿美元。2008年中国的出口已经达到14200多亿美元,进口达到12000多亿美元。2008年中国是世界第二出口国,德国以14300多亿的出口额排在第一位。

2009年受全球经济严重衰退的影响,我国出口估计可能负增长19%左右,进口负增长15%左右。但据我们目前掌握的数据,德国的负增长比我国更严重,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所以2009年我国超过德国的可能性相当大。2008年美国的进口规模是21000多亿美元,2009年美国的进口也衰退,我们估计2009年美国的进口可能还是在两万亿美元左右,仍处于世界第一位,我国将超过一万亿美元,位居世界进口第二,德国应该是在九千多亿美元,世界进口第三。

在世界贸易发展方面,进入2009年以来,随着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需求的复苏,全球贸易在第二季度开始反弹,其中全球货物出口增长额比第一季度增长7.6%,达到2.88万亿美元,这是自2008年第三季度以来的首次增长。

全球金融市场逐渐恢复也是经济好转的一个很重要的信号。金融号称经济的命脉,全球金融市场从2009年3月份开始反弹,到现在为止,包括美国、欧元区、日本、英国在内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市场的金融指数基本上恢复到金融危机以前的水平。

在外国直接投资方面,2009年上半年全球范围内超过10亿美元以上的跨国并购只有40宗,与2008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3以上。而且从2008年起,一些国家发生了大规模的撤资活动,包括收回投资、公司内反向信贷和偿还母公司的债务。2009年第一季度,跨国公司的撤资力度依然较大。不过自2009

年6月以来,大规模的撤资活动基本停止,这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全球直接投资的低谷已经过去。尽管如此,OECD依然认为2009年全球并购额将比2008年下降56%,而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和南非的企业并购额将同比下降62%。从中期来看,预计跨国公司其外国直接投资将于2010

年逐步恢复,并于2011

年开始增长,这对全球经济的恢复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很重要的推动力,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营销、贸易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很重要的因素。

此次金融危机之后,经过短短一年,经济就开始恢复了,我们认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少有的。2010年,全球经济基本上能够实现比较好的恢复性的增长,达到4.5%。这次金融危机致使全球经济衰退的水平、规模不是特别大,我们认为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界各国采取的联合救市和刺激经济政策。

除了匈牙利和冰岛向IMF提出贷款以外,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两个最基本的政策,一是财政政策,二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最主要有四个表现:降低利息,降低存款准备金,向金融机构注资,制止买空。

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利息水平都降到了二战以来的最低点。比如目前美国的联邦基准利率就是零,英国、日本跟美国差不多。日本的情况稍微好一点,但也只有0.7%。澳大

利亚的基准利率是3%多,我国的基本利率是4%多。降低利息,降低存款准备金,大量的释放贷款是振兴经济的最重要的途径。另外,我国还对少量的商业银行注资,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就没采取这项措施,这说明他们的基本情况还算比较好。2008年10月份,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全面承诺对金融机构的存款进行担保,也就是说,如果银行没有钱了,那么百姓的存款由政府全面担保。

世界各国采取的财政政策主要有两项:加大政府支出和产业振兴。此外,中国和其他国家和地区一样采取了减税的政策。匈牙利和冰岛没有采取减税政策,因为他们没钱,再减税就更麻烦了。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和财政政策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对世界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认为,20国集团联手采取行动是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很重要的制度保障。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对金融危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另一方面,恰恰也是因为全球化,使各个国家和地区能够联合起来,共同遏制危机的蔓延。

历史的经验表明,每当发生全球经济危机,往往会伴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随着金融危机导致的世界制造业和服务业等实体经济的萎缩,虽然各国都表态要联合抵御贸易保护主义,然而在金融危机蔓延的背景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却有不断加强的趋势。中国没有想到在加入WTO以后不到十年的时间,就从全球的第四、第五大贸易体迅速上升为第二大贸易体、第一大出口国。毫无疑问,欧美发达国家或者其他国家也没有做好接纳中国成为全球出口第一国的心理准备,而另一方面我国也没有做好制度保障。这样一来,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我国就成为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打击的头号对象了,2009年最突出。到现在为止,我国遭受到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殊保障措施的调查案子已经达到了110多起,占全球的45%。美国反倾销案子50%以上针对中国,反补贴案子70%针对中国。欧洲国家和地区反倾销案子35%以上针对中国,所以我国现在的的确确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

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高失业率,可以说金融危机最突出的一个表现就是导致全球失业人口剧增,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失业率都达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历史最高峰。美国2009年10月份的失业率居然达到了4.2%,11月份有所好转,也仅仅降低了0.2%,达到4%。日本达到了创记录的5.8%,欧盟国家和地区达到了9.3%,西班牙更是高达19%多。随着失业人口的大量增加,欧美国内贸易保护主义的呼声自然而然就高涨起来,这是针对中国实施那么多贸易限制措施的主要原因。

2010年世界经济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

世界经济增长道路并不平坦,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风险和挑战。2010年世界经济贸易仍然有一些不确定因素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金融体系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

尽管极端的系统性风险已经基本清除,但全球金融体系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这突出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金融体系可能无法提供足以支撑经济复苏所需的资金;二是主权资产负债表蕴含的风险需引起重视;三是金融机构尚需进一步重组以保证其发放贷款和支持经济复苏的能力;四是新兴金融市场依然存在较大的脆弱性等。

奥巴马提出的二战以后美国从来没有过的严厉的金融监管措施,可能不符合共和党的宗旨,不符合美国传统自由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要求,虽然这些措施已经在国会通过了。美国这个国家,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自我革命的精神,美国自己有一个词叫“创造性毁灭”,这种精神很厉害。美国金融体系在金融危机以后,不是彻底垮了而是更加坚强。

我一直对此次金融危机持比较积极乐观的态度,原因就在于我认为美国爆发的这次金融危机主要是金融体系内部的危机,不是美国经济全面的危机,它并没有给美国经济带来灾难性的、根本性的打击,美国的金融体系并没有崩溃,只要金融体系做出适当的变革,美

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我刚才提到2010年保守估计中国也会超过日本,但我从来不预测20年以后中国会超过美国。我个人认为,20年内中国超过美国的可能几乎不存在,其中的关键就在于美国的自我革命精神。大家很难想象,小布什在下台之前,搞了个20国集团峰会。在10月份的时候,还作了另外一个简直让人不敢相信的演讲,他居然承认自己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是错误的。我相信只有美国、美国的政治家能做到这一点,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家很难做到。这就是美国的自我革命精神,或者叫自我修复能力。

第二,大量中低收入国家面对融资困难。

由于世界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增长尚不确定,经济活动的减少加上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大大萎缩,使大量中低收入国家出现严重的资金紧张。尽管许多国家可以暂时利用景气时期积累下来的外汇储备来弥补这个融资差额,但该策略的可持续性并不确定。另外,虽然官方来源的资本流动可能弥补这一缺口,但为获取外部融资所需进行的经济重新调整过程将是十分艰难的。

有人可能会关心:中国那么多外汇储备为什么不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投票权?欧洲想把他们的IMF投票权卖给其他国家和地区,美国怕中国买,让日本花了一千亿美元去买,结果他们没想到中国根本就不买。当时我们就建议中央不要买,主要因为买了以后对我国意义不大,因为目前我国的投票权不到4%,要想拥有IMF的投票权必须到15%以上。目前欧洲投票权是35%,美国是18.5%,除此之外,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没有那么大的规模,日本也就是4.5%左右。我国要买的话最起码要拿出三四千亿美元才能买到超过15%以上的投票权,而欧洲也不一定愿意出卖那么多,同时,我们也不知道金融危机会产生什么样深远的影响。

我们分析,中低收入国家危机以后肯定面临融资困难,不如我们到时候一对一救助,这样的效果会更好,这些国家和地区可能更感激我们。事实证明我国的策略是对的。大量中低收入国家需要资金,比如我国周边的外蒙古、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家和地区,也包括很多拉美国家和地区也大量需要资金。在这个时候,我国从双边关系的角度去支持、援助对我国更加有利。

第三,经常账户和财政同时出现赤字。

经常账户和财政同时出现赤字,即所谓的“孪生赤字”问题,对于欧洲和中亚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是最为严峻的挑战。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这些国家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遭受到的经济衰退程度最为严重;二是这些国家在危机到来时已经出现了两位数的经常账户赤字和政府债务上升的压力。“孪生赤字”对全球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值得我们关注。

第四,高失业率和通胀预期并存的威胁。

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的就业蒙上巨大阴影,失业人数急剧增加,另一方面,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通货膨胀率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却产生了很强的通胀预期,主要体现在反映投资者通胀预期的美国普通国债与通胀挂钩债券收益率很差。各国政府为应对危机向市场投入的大量流动性资金若不能及时收回,则有可能引发破坏性的通货膨胀。

第五,多数国家都面临着严峻的宏观经济政策挑战。

尽管多数国际经济组织都对当前的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相对乐观的估计,但在经济危机转向经济复苏的过渡时期,世界上多数国家都面临着严峻的宏观经济政策挑战,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如何制定结构调整与社会政策;二是怎样对金融机构进行审慎改革;三是紧缩性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推出时机选择等;四是由于实施金融危机应对政策和财政刺激政策,以及由于经济停滞而导致税收不足,进而引发主要发达国家财政的持续恶化。

第六,石油价格趋升导致中长期爆发能源危机的风险。

我们预测2010年石油价格将会攀升,尽管从全球经济基本面来看,2009年以来几

乎主要发达经济体均处于严重衰退之中,并不支持国际油价上涨,但随着全球经济逐渐复苏,目前经济中仍存在支撑其持续上涨的主要因素,包括全球超宽松货币政策所催生的流动性进入商品市场,美元不断走低,商品期货市场监管不力及欧佩克限产等。

全球油价的飙升,期货交易的投机在其中起了很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认为,不排除中东国家和石油输出国组织以及主要产油国、石油主要出口国在炒油价。

第七,美元贬值。

我们判断2010年美元可能要持续贬值,特别是在2010年9月份以前。2009年9月份到12月份,美元对英镑、日元贬值15%。我们估计2010年9月份以前,美元贬值15%的可能性还很大。大家注意,为什么美元贬值而美国经济又好转呢?很简单,因为美元太多了。

但长期来看,两三年以后,美元还是会升值的。我们研究发现,美国不同的政党对美元的政策是不一样的:共和党长期实行弱势美元政策,民主党实行强势美元政策。奥巴马理论上是要实行强势美元的,但没办法,现在美国预算太多,严重贸易赤字,需要靠美元贬值来促进出口。一方面限制进口,另一方面美元贬值,大家一听就明白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减轻债务。

2010年世界经济贸易发展与政策展望

我们估计,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应该在4.0%以上,比主要国际经济组织预测的3%要高一些。

一是各国之间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将会受到空前重视。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目前各个主权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变得空前密切,这也使金融危机出现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和特征。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卷入危机的国家有必要通过扩张性货币和财政政策刺激总体需求、对破产的金融机构进行资产重组,以及通过注入流动性的方式来恢复信贷市场的功能。这一系列反危机的政策措施发挥作用的基础必须是主要国家的政府能在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方向上达成广泛共识。所以在经历此次金融危机之后,各国之间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将会进一步深入开展。

二是全球货币政策或将步入趋于收紧的敏感期。

由于危机期间各国都采取了超乎寻常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各界对建立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策略”已有普遍共识。由于主要经济体在努力寻求经济复苏与通胀隐忧间的政策平衡,所以当前全球范围内货币政策正在进入一个趋于收紧的敏感期。澳大利亚已经三次加息了,在发达国家里面,澳大利亚的日子会相对好过一些,因为澳大利亚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是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出口,随着全球经济的恢复,能源资源市场开始活跃。澳大利亚第一个加息,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全球经济开始复苏了。

三是实施适当的财政紧缩以求重建财政的可持续能力。

鉴于高额财政赤字对财政可持续性带来的严峻挑战以及带来利率上升导致的投资溢出效应,所以主要国家正考虑采取增收节支的审慎财政政策,把财政收支控制在财政可持续发展的约束条件内,只有这样才能使刚刚开始复苏的世界经济走向良性发展。现在很多国家几乎就是通过实行赤字财政来推动经济增长和恢复的。我们估计,2010年下半年到2011年,绝大多数财政赤字的国家都会逐渐收紧。

四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将会继续存在但不会成为主流。

自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各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但由于国内经济形势迅速恶化,一些国家在挽救本国经济的同时,采取了一些不利于国际贸易的举措,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重创世界贸易。但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的形势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需要世界各国的协调与合作,贸易保护主义只会使各国合作效果大打折扣,延缓世界经济复苏,甚至加剧世界经济衰退。世界各国都认识到,贸易保护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让经

济形势变得更加糟糕,因此从长远来说,贸易保护主义不会成为全世界的主流。

下面,谈一下对世界几个主要经济体的展望:

第一,美国经济贸易发展与政策展望。

我们预测,2009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在0.5%,2010年美国经济将增长3%。

一是消费驱动型经济模式不会改变,“再产业化”也难以改变其贸易失衡格局。

美国试图通过提出“低碳经济”来主导国际经济新规则和把持国际话语权,但低碳、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在技术上尚未实现重大突破,这些新兴产业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有对立面集团,实施阻力巨大。后危机时代,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总体趋势没有改变,美国消费驱动经济模式长期不会变,短期储蓄率上升是对危机前过度失衡的调整。由于当今国际分工格局不会有较大变化,美国经济已完全进入高端服务业和知识产业阶段,美国试图“再产业化”的努力难以改变贸易失衡格局。

二是宽松货币政策将继续,但可能会以非利率措施收回流动性。

由于当前美国经济尚处于“失业型”复苏阶段,通胀指标仍处于萎缩区间,美联储在2009年11月的决策会议上仍决定维持基准利率在0到0.25%的历史低位不变。预计美联储在2010年第二季度前仍会把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近期退出的可能性较小。但美联储将会强调控制通胀预期的重要性,并可能采用非利率措施逐渐收回流动性。

三是美元汇率将呈现长期震荡下行趋势。

从中长期来看,美国经济复苏意味着美元汇率中期仍会保持相对强势。但低利率、巨额财政赤字和经常账户赤字等因素预示着美元还将趋于贬值。拥有庞大债务的美国政府也希望通过美元贬值刺激出口,转嫁危机成本,减少经常账户赤字。因此,美元汇率将呈现长期震荡下行趋势。

四是中美经贸合作前景广阔,但贸易摩擦将成为常态。

中美两国经济在各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经贸合作给双方带来了巨大利益。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和出口占全球总份额上升,各国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摩擦事件会越来越多。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就发起了多起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调查,如中美轮胎特保案。因此,中美贸易摩擦是长期存在的、是常态的。不过由于中美经贸关系已经形成一种相互依存、互利共赢的基本格局,故中美经贸合作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第二,欧盟经济贸易发展与政策展望。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盟金融业遭受严重冲击,股票价格急剧下跌,主要金融机构出现重大损失,货币市场资金紧张,银行信贷萎缩,危机随后迅速向实体经济蔓延,欧盟经济自2008年第二季度陷入衰退,此后经济连续三个季度下滑。欧盟统计局预计,2009年欧盟及欧元区GDP将下降4%,累计产出损失将达5个百分点,超出1970年以来历次经济衰退损失。伴随着经济下滑,欧盟失业率也不断攀升,2009年第二季度欧盟27个成员国失业人口同比增长近30%,平均失业率达到9.8%。不过,自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欧盟经济下滑速度减缓。2009年10月,欧洲经济出现企稳迹象,德国和法国率先实现经济增长,欧元区和欧盟经济在11月中旬普遍复苏,但欧盟各成员国具体表现分化严重,东欧成员国经济前景仍不乐观。同时,欧洲金融体系初步企稳,欧盟22个银行通过压力测试,但由于金融企业仍有大量待核销资产,复苏基础尚不稳固,欧元区经济复苏将是缓慢而且脆弱的。

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各国际组织普遍调高了2010年经济增长预期,预计欧元区经济增长率为2%左右,欧盟经济增长率为1.5%左右,经济下行的风险较小,欧盟失业率仍将维持在8.5%—10%左右,失业率调整将经历较长的时间。

欧盟国家和地区的失业率的确太恐怖了,个别国家和地区的失业率更高,给其国内造成很大的政治压力。现在糟糕的是欧元升值,出口压力不断增大,这样一来,只能采取贸

易保护来保护国内的产业。我国民营企业吉利已经收购了沃尔沃,这简直不敢想象。中国企业现在大范围进军全球制造业市场,收购国外的大公司。中国目前的制造业规模,如果按照美元计算,是仅次于美国的;如果按照人民币计算,中国的制造业规模是全球第一的。

欧盟是中国主要的贸易顺差来源国,短期内这种状况不会发生重大改变。故欧盟必会持续要求人民币升值并实施各种反倾销、反补贴措施以降低贸易逆差。

第三,俄罗斯经贸发展与政策展望。

俄罗斯经济在过去的十年里一直保持较快增长,高油价是拉动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然而这一经济环境在金融危机后不复存在,其GDP增长受到严重影响,2009年出现自2003年以来的首次低于6%的增长率。俄罗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较为严重,由于世界石油能源价格的下降,俄罗斯经济急剧收缩。此次金融危机导致俄罗斯居民生活水平下降、失业率上升、卢布贬值、能源价格不稳定、企业倒闭等情况。

根据世界银行2009年7月出版的《全球金融发展报告》,俄罗斯2009年GDP增长率将为-7.5%,2010年将为2.5%。IMF

2009年10月出版《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俄罗斯2009年GDP增长率为-7.5%,2010年为1.5%。我们认为俄罗斯经济在2009年出现负增长,预计约为-3%,2010年将逐步从衰退中走出,将出现5%的增长。

考虑到世界石油价格的回升将有力拉动俄罗斯经济增长,以及美国经济2009年第二、三季度的稳定上涨的经济态势对世界经济所带来的有利影响,俄罗斯经济将缓慢回升。俄罗斯政府对于大型国有企业的支持政策及对石油出口的依赖状况将会持续,短期内变动的可能性不大。

第四,中国经济贸易发展与政策展望。

国内需求增速加快,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2009年国内需求增速预计将达到12.9%,其中消费增速达到8.7%,固定资产形式的投资增速为17.6%。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为11.9%。经济复苏主要是由投资需求拉动,消费对经济的贡献仍然需要提高。

投资、出口和消费对经济驱动作用的不平衡是困扰中国经济复苏、威胁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重大隐患。经济驱动方式的再平衡是中国需要解决的一个战略性问题。中国经济更多的是投资驱动,而投资主要是投向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制造业领域,而这些领域的普通工人的工资性收入却相对较低。结果是经济在短期内得到高速增长,但是公众的工资性收入却没有获得同等幅度的提高,这就抑制了居民的消费能力。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就不能发挥出来,投资的驱动作用被进一步强化形成恶性循环,成为威胁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重大隐患。

从财政刺激方案资金投资的比例来看,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占据了37.5%,汶川灾后重建所占比重为25%。这两项占据了62.5%,可见中国绝大多数的投资都投向了这些传统投资领域。对教育医疗等社会领域的投资欠缺,反过来会对国内消费造成不利影响。

在金融危机发生以前的两年,中国主要是提高利率抑制通货膨胀。危机发生以后,中国在2008年连续四次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两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奠定了中国应对危机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基调。金融危机蔓延以后,宏观经济政策组合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在应对危机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不过这种扩张性经济政策可能损害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和环境,短期内可能导致资金投向一些不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领域,中长期可能导致资产价格泡沫,引发通货膨胀预期甚至是真实的通货膨胀。扩张性经济政策的不可持续性,也可能引发对政策收紧的预期,反过来会影响金融市场,造成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不利于实体经济的恢复。

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造成产能过剩。尤其是在部门利益和地方政府利益

的驱动下,产业项目仓促投产,为产能过剩提供了可能。在内需不足,外需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产能过剩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中央已经开始着手解决这一问题。2009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从制度安排入手,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为抓手,增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全球经济形势不景气,使得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就贸易摩擦的方式来看,除了传统的贸易救济方式外,一些更具隐蔽性、更具战略性的方式已经开始出现。例如,美国希望通过倡导绿色经济概念,一方面可以为其国内经济寻找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在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等全球议题中获得战略主动。这一倡议虽然在理论研究、政策设计和舆论宣传上都占据上风,但绿色经济发展倡议暗含着强烈的战略性贸易保护动机,很可能对未来中国制造业领域的国际竞争力造成严重打击,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新隐患。因此,应该及早应对,从理论研究、政策设计、舆论引导和战略人才储备方面做好充分准备,以便在将来的中美贸易战略布局与战术对决中掌握主动、占据先机。

中国经济复苏势头比较强劲,世界主要机构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表示乐观。世界银行和联合国LINK经济预测结果是2010年中国经济增速为8.7%,相对来说比较保守,高盛公司预测是11.9%,OECD预测是10.2%。IMF的预测为9%。综合以上观点,可以发现2010年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已成共识,因此我们认为,2010年中国经济增速将为9.3%。

2010年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中国外贸环境总体向好,出口企业危机适应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出口下滑和外资下降的趋势将会改变。政府刺激内需的政策有助于增加进口。悲观预测,出口将增长7%左右,进口增长10%左右。中性预测,出口将增长13%,进口增长15%。乐观预测,进出口增长均能够达到20%以上。

综合判断,假定世界经济不出现重大波动,2010年中国出口将结束负增长,实现稳步复苏性增长。2010年中国贸易基本上可以维持在15%左右的增速。

2010年中国经济刺激政策仍将延续,但是资金流向将进行结构性调整。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经济刺激政策实施力度很大,投入了5853亿美元资金,占GDP的比重高达13.3%。经济刺激方案仍然是以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为主,在短期内起到了抑制经济下滑,避免深度衰退的目的,但困扰经济长远发展的消费问题并没有解决。预计2010年财政投入仍会增加,资金将更多地流向与消费有关的领域。另外,用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资金也将增多,投向技术研发创新和社会领域的投资也将会加大。

金融危机将会对全球经济制度、管理架构、金融和贸易规则进行大范围的调整,很可能出现突破性的技术和新的经济增长点。2010年中国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将有所变化。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将资源引导到产业技术创新和社会领域,利率大幅变动的可能性不大,货币投放将会放缓。未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应该是将社会上的经济资源更多地引导到促进产业技术创新和完善社会发展领域。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自主创新和产业技术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开发出新的经济增长点。社会文化领域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国内需求支撑。

2010年货币政策重点在“适度”,调控基调可以由原来的适度宽松变为“宽松适度”。为了配合“宽松适度”的货币政策,可以采取较为灵活的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可以维持与当前规模相当或稍高的财政赤字,灵活调控经济走向。通过对财政资金产业流向的调控配合产业政策的执行,为经济稳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契机。

经济复苏以后,美国将会实行偏弱势的美元政策,从而缓解巨额对外债务对美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威胁。美元的弱势将迫使人民币加快升值步伐,在迫使人民币升值的策略上,美国已经改变过去国会和政府观点相左的被动局面,更多地强调行动的协调与观点的一致,

同时借助七国集团和IMF等国际组织向中国施压,在必要的时候以汇率补贴为由向WTO提起诉讼,迫使人民币升值。2010年汇率政策外来压力将持续加大,人民币升值预期的管理难度加大。

应该说,我国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实力和自信来处理复杂的国际经济政治关系,但还需要有更好的、更多的财力物力来解决国内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中国成为经济强国、政治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0年,中国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极为严峻的各类自然灾害等挑战,虽然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基本稳定,但汇率不断升级、通胀压力不期而至、外部需求持续变化、资本流动大幅波动,宏观经济形势未可乐观,就如温总理曾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如果说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那么2010年是中国经济最为复杂的一年”,不过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使得2010年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 201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9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三季度增长9.6%,四季度增长9.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1.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GDP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经济发展越慢,GDP负增长表明经济陷入衰退。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10年前GDP为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3%,比上年同期增幅加快1.2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国内消费支出情况,对判断国民经济现状和前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提升,表明消费支出增加,经济情况较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表明经济景气趋缓或不佳。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4554亿元,同比增长18.4%。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3689亿元,同比增长18.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865亿元,增长16.1%。2010年自8月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连续五个月保持在18%以上,国内市场销售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3.进出口额 2010年全年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同比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9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38.7%。进出口相抵,顺差183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4%。从月度同比增幅来看,2010年12月进出口受2009年高基数影响,增速正常回落,国内生产的放缓也是导致本月进出口增幅回落的重要原因。

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同名42661)

包含四层含义:一是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二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三是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四是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今年7月份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突出强调了“稳增长”。会议公报中有这样一段关键性的话:“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扩大内需为战略重点,以发展实体经济为坚实基础,以加快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以保证和完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统筹当前与长远,更加注重拓宽增长空间,更加注重增长质量,更加注重激发发展活力,更加注重共享发展成果,着力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从这段话看出,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中心是“稳增长”。 在中国,宏观调控的目标除了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外,还需要加两个,一是根据阶段发展要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是根据社会主义要求,调整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我国应在“稳增长”的基础上着力实现经济的平稳转型,首先,应贯彻破产制度;其次,应完善市场定价机制,进一步放开市场的准入管理;最后,应完善政府职能,解决政府越位、缺位和不到位的问题。 四.结论 本文从外需拉动作用减弱、内需依旧不足,经济下行趋势明显,面临经济稳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两难境界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得出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个困难时期,中央对经济发展的实质性变化及时反应,于今年7月份提前5个月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并作出相应的经济决议。今年,中央扔坚持实施积极地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重视宏观调控的预调微调,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由“控物价”转变为“稳增长”,并着力在此基础上实现经济结构的平稳转型。努力使我国经济进入新的更加健康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何克亮.如何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理论学习》 2012年10期 11-17 【2】吴思远.浅谈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和财政政策《宏观经济》 【3】张立群.我国宏观经济刑事特点及政策分析《阅江学刊》 2012年10月第5期 5-13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当前我国形势经济分析 一、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 1.GDP增速持续回落 从2011年开始,我国GDP增速一直处于回落当中,今年第一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88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和去年全年分别回落0.2和0.1个百分点,但高于今年7.5%的预期目标。 2.三大产业增速明显放缓 不管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的增速,都明显放缓,从2011年年末开始,就呈现出这样一个趋势。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缓慢 固定资产投资(所谓中国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概括为投资拉动的模式)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从2011年年末开始,在过去一年当中,其增速也呈现回落状态。尽管中央政府已经允许地方政府和铁道部加大基础设施支出,但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仍有所下降。 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改善幅度较小 据中国市场学会统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尽管有所提高,但幅度较小。从整个消费形势来看,尽管有小幅度回升,但从整体上说,还没有真正好起来。餐饮、烟酒消费,在中央八项规定的影响之下,其下滑速度是非常快的。 5.外贸出口回升势头不强劲

对外贸易继续延续了上年底企稳回升态势,出现了少许的回升势头,这主要得益于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经济的温和复苏,但是回升幅度和规模都很小。 6.财政收入增速下滑 财政收入是目前特别抢眼的一个经济因素。财政收入的增速,不仅与往年相比持续回落,而且已经低于GDP的增幅,甚至低于今年预算的增幅,就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今年的财政收入形势将很不乐观。 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世界银行下调我国经济预期 在这样一种出现剧烈变化的经济走势面前,特别在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的宏观经济指标发布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已经先后陆续下调了对于今年中国经济的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在2013年5月29日把中国2013年的增速调整为7.75%,而在此之前,其曾经预言过中国今年的GDP增速是8%;世界银行则于2013年4月15日将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下调到8.3%(原来预期是8.4%);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2013年5月29日将中国GDP增速大幅下调至7.8%,而此前在三月份的预期是8.5%。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称,内需疲软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为调降中国经济增速的主要原因,预计随着信贷规模扩张和政府刺激政策的出台,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8.4%。 二、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商业市场报告宏观经济环境简要分析报告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环境简要分析 经过二十五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好成绩。党的十六大又产生了新一届领导人,顺利完成了新老交替,绘就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入世以后,中国加速了开放的步伐。2002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经济增长率达8%,进出口总额高达62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500亿美元,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2003年中国虽然遭受了SARS的影响,但投资与出口依然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内需也有稳步的增长,上半年经济仍然取得了百分之八点二的增长速度。据预测2003年中国GDP增长将超过百分之八点二的增长,2004年中国经济继续向好,经济增长率将达到百分之八点四。中国宏观经济的良性发展,体现了政府立足长远、高起点、高规划的战略,为今后几年、几十年的可持续发展确立了广阔的空间。可以预见的是,2005年的探月计划,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又一个里程碑。 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运动更是方兴未艾。政府的大力倡导与支持,国内外各方面专业人才的不断汇聚,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资金的投入,使城市的投资环境日益改善,消费市

场的巨大潜力得以不断地被挖掘,这进一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切实地提高了广大民众的生活水平,保证了社会生活的繁荣与稳定。 本项目地处上海这个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我们有必要对上海的经济发展程度、市场消费能力、商业与房地产发展等影响本项目未来运作的关键方面作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

一、上海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概述 在90年代初浦东开发开放后,上海借助邓小平南巡的改革之风,不仅引起全中国的注意,亦令全世界刮目相看,许多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纷纷在上海登陆,外资的强力介入和国内企业内力的增强为上海高速稳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GDP增长率 据统计,上海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408.76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全年第一产业比上年增长3%;第二产业增长12.1%;第三产业增长10%。各大产业发展态势均呈上升趋势,上海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将不断提升。 自1992年以来上海已连续10年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2002年人均GDP达5000美元,稳居全国各省级地区之首,综合经济实力已达到上中等发达国家收入水平;预计未来几年,上海的经济将继续保持这一运行态势和速度。 至2010年,上海将可能成为国内人均GDP第一个突破1万美元的地区。健康的国民经济为房地产业和商业的规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运行环境。 2.外商投资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及展望

当前,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同时调结构、转方式任务仍艰巨繁重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及展望 ■ 毕吉耀 吴涧生 张哲人 世界经济总体继续保持复苏态势, 但增速有所放缓 今年年初以来,世界经济总体继续保持复苏态势,但增速有所放缓,呈现出阶段性疲软特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普遍乏力,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主权债务和财政风险不断加大;新兴经济体继续较快增长,但增速回落、通胀压力上升,货币政策继续收紧。与此同时,石油、粮食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振荡,国际金融市场依然动荡不安。 发达国家经济走势疲软,新兴经济体 增速回落。美国经济增长显著放缓,第一季度环比折年率仅增长1.9%,增幅比2010年第四季度回落1.2个百分点。欧元区第一季度同比增长2.6%,超出市场预期,但各成员经济增长明显分化。第一季度德国同比增长5.2%,希腊、葡萄牙、意大利等主权债务隐患较大的国家基本上处在负增长或零增长状态。日本经济在大地震、海啸和核辐射的多重影响下,第一季度环比下降0.9%,折年率下降3.5%,为连续第二个季度负增长,再度陷入传统经济意义上的衰退状态。主要新兴经济体 一方面,面对国内企业利润水平的下滑,要有意识地减轻企业负担,防止多重因素交叠(这包括劳动力成本提高、资源能源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信贷 紧缩以及税负较重等)导致微观企业 活力减弱和劳动生产率的下滑。在这方面,供给主义学派强调结构性减税、放继续复苏,但增速普遍有所放缓。第一季度印度、巴西、俄罗斯、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等经济同比分别增长7.8%、4.2%、4.1%、4.0%、6.2%和7.2%,增幅比上季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进入第二季度后,相关经济指标显示,主要经济体增速仍在继续放缓。 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稳固,经济增 长内生动力不足。当前,不少国家经济复苏仍离不开刺激政策的推动,微观主体生产和投资活动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主要表现在:一是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难下,5月份美国失业率回升至9.1%,欧元区失 借鉴。一是结构性减税。尽管我国宏观税负与世界上多数国家相比并不算高,特别是与发达经济体相比还要低不少。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发达经济体承担了很多的社会保障责任,而当前中国的宏观税负还未能承担很多的社会保障责任,从这个角度,中国的宏观税负有所偏高。因此,可以通过结构性减税,激 业率高达9.9%,日本失业率为4.5%。二是发达国家私人部门需求疲弱,美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房价仍在下降,消费者信心不足,企业投资意愿低落。三是美欧等国金融体系仍有待修复,生产、消费和投资等实体经济活动继续受到制约。四是新兴经济体面临经济过热后的“硬着陆”风险,经济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抵御外部冲击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宏观调控处于两难境地,保持经济平稳增长难度加大。五是在发达经济体复苏势头减弱、增长速度放缓的情况下,新兴经济体经济回升复苏也势必会受到较大负 发微观主体的活力。二是放松管制。打破垄断,促进公平竞争,放松行业管制与准入政策,可以给予微观主体以正向激励,提高供给效率。■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责任编辑赵雪芳)

形势与政策(国内外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既面临着需要紧紧抓住的发展机遇,也面 对着需要认真对待的严峻挑战,随着苏联解体,东西方冷战结束,我国周边国家谋求稳定,增加合作,促进发展.我国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我们的邻国比较多,历史遗留问题也比较多这使得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形势发展更加复杂。 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 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条件。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 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 的一个强劲的对手。并且,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湾划进美日联 合防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的背后不难看出,中国台湾乃至中国大陆早就是美国窥 视以久的土地。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为我国经济求得稳定,高速的发展空间。中美双方 经贸关系密切,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至今 余波未过。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扩大,世界上发达国家和我国主要贸易伙伴 国家的居民消费信心指数大幅下降,进口需求滑落,这必然会对我国出口产生不利影响。美国虽然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曲折中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已呈不可阻挡之势,世界各类经济组织、经济区域一体化和世界统一市场 正在迅速发展,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国家间的经济依存性不断增强; 由于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一些传统产业正在向其他国家转移。这就为包括 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分工、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并获取比较利益,提供了 一定的机遇。 说起日们中国人都很气愤.日本对华关系一直都在跟着美国跑.他对我们潜在威 胁正在不断上升. 今年3月,日本地整合核泄露使得原本步履维艰的日本经济雪上加 霜,面对日本经济的衰落,现在非常需要一个地区性经济大国出来取代日本填补亚 洲龙头地位的空缺,带领亚洲经济走出危机。我国恰恰可以担当起这一角色。实际上,随着我国和日本在经济地位上转换,中国已经在朝着成为亚洲经济主导力量的方向发展。美和欧盟都需要并支持中国经济保持增长,为世界经济走出危机提供动力。中国 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曾一度使西方国家感到实实在在的威胁,西方政界和学术界也多 次评价过从技术转移以及贸易机会上来限制这种增长的可行性。现在,况已经起了变化。无论是美国还是欧盟国家,都从盼望转为担心中国经济出现偏差。因此,我国今 后经济发展在与外部发生的种种关系上,来自欧美国家的支持将多于阻挠,积极因素 将大于消极因素。 俄罗斯是一个大国,但是它目前的国土有三百多万平方公里,是从我们的国土中 分割出去的.因此,俄罗斯对我国的侵害是仅次于日本的.尽管现在中俄关系有了很大 改善,但我们还是不能放松对俄罗斯的警惕 ,因为俄罗斯的民族扩张主义根深蒂固,它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 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际价格对我国物价的传导影响逐步加深。三是西南地区多年少见的干旱、华北地区普遍低温等异常天气影响农产品(16.07,0.00,0.00%)产量。四是目前较高的生产资料与原材料购入价格将向下游传导。一季度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7.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9%,上游产品价格涨势将有部分传导至下游行业。五是沿海地区通过提高工资解决“招工难”问题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品价格改革导致水、电、燃气和成品油价格上涨,这些因素客观上将加大成本推动型物价上升压力。 综上所述,二季度物价上升动力较强,初步预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 4.2%;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增长7%。 二、经济增速创危机以来新高点 1.经济并未“过热” 去年二季度以来,我国宏观经济逐季回升。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05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9%,比上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达到本轮经济回升新高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39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9072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36366亿元,增长10.2%。第二产业增速明显提高,带动了经济整体快速拉升。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相对经济衰落,构成了当前国际形势的总的特点,从而正引起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相应调整。但是,要认识到万事万物的运动不是直线前进的,前面充满着不确定性。从国际形势看,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不容小觑,中国已难独善其身,全球经济衰退正从外需角度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消费力下降,将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影响。在欧美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条件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国内形势看,物价总水平仍在高位,房价没有出现明显拐点,民间流动性依然很强,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同时,部分中小企业受到紧缩政策影响,融资和经营均出现困难。就业压力正在增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一、当前国际势态 (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 当今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财政赤字。与克服通货紧缩相比,必须优先摆脱财政赤字。希腊、意大利的财政问题很严重,日本的财政问题在发达国家中也是最严重的之一。日本国债大多数是国内投资者持有的,但是伴随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储蓄率将逐渐下降,日本国内消化国债也将逐渐减少,必将希望外国人持有。为此,日本将不得不提高利率,由此将出现付息费用增加、财政状况恶化或日元贬值。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表的报告,日本的政府债务2015年将是国内生产总值的250%,大大高于希腊的140%。这相当于一个人背负超过自身体重2倍的沙袋。日本老龄化步伐加快,社会保障负担加重。问题明确但不能解决,这与希腊是相同的。 (二)国与国之间险恶的政治经济竞争没有改变 后金融时代,国际竞争不仅没有减弱,而是有加剧态势。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突破引领的新增长点短期内仍难以形成。各国经济政策主张分歧明显,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在内需不振的形势下,各国更加重视扩大出口,而发达国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花样翻新,贸易限制措施明显增多,经贸摩擦政治化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救济措施也有加速上升趋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持续高位震荡,资本市场动荡加剧,引发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新兴经济体本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加,国际股市、债市动荡加剧。各国围绕政治话语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等问题展开激烈竞争,力求在未来格局中占主动地位。 (三)发展中国家崛起面临的困难与阻力仍未减弱以欧洲、中国、印度为代表,21世纪世界和平发展,已然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的一个主要内容和突出表现。此前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往往来自欧美国家,而现在新兴经济体也开始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并且这个问题正在以构成贸易补贴为由被推向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新兴国家尤其中国和俄罗斯,依然面临发达国家的战略扼制与围堵,发展的国际阻力仍未减弱。比如,推翻卡扎菲政权,扶植亲西方和新政权,挤占中国和俄罗斯在利比亚的巨大经济权益,中国在战前大规模撤侨,其实撤出的大部分都是中国在利比亚投资项目的建设工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样十分惨重。还有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近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争端又起,先是越南在南海举行实弹演习;接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2004 年1 季度) 出版日期:2004 年05 月编写说明 2004 年1 季度,我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 零售额、进出口等均呈现较快增长,经济景气依然处于扩张周期的上升阶段。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突现出来,突出表现在投资过快增长,投资品价格高增长向消费品价格传导进程加快,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当前形势下,宏观趋势的把握上不应再拘于经济是否“过热”的讨论,而应想办法坚决抑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宏观政策趋向上要从扩大内需转向调节经济平稳运行的方向上来,但同时,应当注意政策实施的力度和时机,防止政策力度过大过猛。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II 目录 Ⅰ 2004年1季度宏观经济形势 (1)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 (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工业生产继续高增长 (1) (二)固定资产投资超高速增长 (2) (三)消费需求增长稳健 (3) (四)市场物价继续上涨 (4) (五)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利用外资保持较高水平 (5) (六)货币信贷增势未减 (5) (七)经济运行效益比较好,居民收入增长加快 (6) 二、一季度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7) (一)投资增长过快,盲目投资和能力扩张势头加剧 (7) (二)煤电油运紧张状况加剧 (8) (三)通胀压力加大 (8)

(四)信贷调控难度加大 (9) Ⅱ 2004年2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9) 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高位回落 (9) (一)制约投资增长的因素 (9) (二)促进投资继续高增长的因素 (10) 二、诸多因素将遏制物价上涨 (11) (一)农副产品价格将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 (11) (二)各项控制物价上涨的行政手段将发挥一定作用 (11) (三)严控投资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有助于投资品价格回落 (11) (四)投资热、消费稳,不会出现严重通货膨胀 (12) (五)我国经济买方市场特征鲜明,不会出现需求推动型的价格轮番上涨12 三、2004年2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13)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 III Ⅲ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 (14) 一、扩张性政策应进一步向中性政策过渡 (14) 二、财政政策应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 (14) 三、实行差别化的货币信贷政策,优化信贷结构 (14) 四、统一认识,端正行为,坚决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 (15) 图表目录 图表1 2003年与2004年各产业投资增长情况比较 (3) 图表2 2003-2004年投资资金来源结构变化 (3) 图表3 2003-2004年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 (3) 图表4 2003-2004年生产和消费物价月涨幅一览表 (4) 图表5 2004年1季度宏观经济运行主要指标与上半年预测 (13) 本报告图表如未标明资料来源,均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 1 Ⅰ 2004 年1 季度宏观经济形势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研究分析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

————————————————————————————————作者:————————————————————————————————日期: 2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 ------由微观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摘要: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经过2009、2010年两年的经济复苏之后,我国经济又逐渐恢复。随后2011年和2012年有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两年,“复杂性”“多变性”贯穿其中,发展和变化多端。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和过剩流动下通胀压力加大,国际保护主义升温。未来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更趋复杂,中国处于十分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内生增长动力强劲,国内投资不足,通货膨胀不减,经济周期波动,急需结构调整。 关键词: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失业率投资 对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分析,须先由具体的相关数据分析开始:一、GDP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从2006年至今GDP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201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GDP绝对额的快速增长,带来的是我国国力的迅速提升和财富的不断增加,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但是与此同时,我国GDP高速增长的背后也隐藏着诸多的问题。首先,我国GDP的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特别是经过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推出四万亿投资计划,这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2008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为47.5%,拉动GDP 4.6个百分点;2009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更

城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doc

城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随着一揽子“调结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政策措施效果的显现,成都经济逐步步入回升通道,投资、消费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已基本恢复到地震及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世界经济虽已触底,但全球产业体系分工调整、新技术广泛应用并形成实际经济增长动力仍需一个过程,且生态保护已成为各国关注焦点,这些决定了此次世界经济复 苏的进程将十分缓慢。 同时,国内经济虽总体向好但回升基础仍不稳固,而发展方式转变以及结构性调整也将会对全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基于这样的宏观背景,并结合成都的实际,我们认为:,成都的经济增速将继续保持平稳发展,内需增长将会有所减缓,对外贸易趋紧形势将有所缓解,物价水平保持小幅上扬。 一、金融危机以来的成都经济运行特点 (一)经济运行出现一定波动,但仍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自从“5·12”汶川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近两年来,成都市经济增长出现小幅波动,在第二季度增速达到近几年的最低值(11.2%),然后连续3个季度保持约12%的增速。 但从第二季度开始连续三个季度经济增速达到14%以上,我市经济增速不断加快,经济出现企稳向好趋势,全市gdp同比增长14.7%,增速同比增加了 2.6个百分点,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进一步得到巩

固。 (二)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再次强化,增长更为强劲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0%,同比增加了8.2个百分点。 在房产市场销售旺盛带动下,全市房地产投资945.14亿元,同比增长2.4%。 在多方位促进消费的政策作用下,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活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XXXX年的最高增速,较上年提高了0(来源:文秘114 ***).8个百分点。 旅游市场活跃,有效拉动了消费增长,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同比增长34%、29.1%,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33.2%。 在出口形势依然严峻的背景下,出口逆势增长15.5%。 (三)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明显减慢,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在城乡居民收入方面,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我市企业经营效益出现较大下滑,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明显减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较下降4和4.9个百分点,虽仍保持在10%以上的水平,但已为以来的最低。 在社会保障方面,我市在全国率先建立耕保基金补贴农民参保机制、实现征地农民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轨;率先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制度,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全域结算、报销比例提高;同时,进一步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城乡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建设,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2009年中国经济运行特点 2009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和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政 府坚持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不动摇,坚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随着2008年四季度出台的应对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的实施,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的态势,经济企稳回升势头逐步增强,整体向好态势趋于明显,取得了显着的成效。 1我国经济增长逐季加速,稳步上升趋势基本确立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178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分季度看,一季度 GDP同比增长%二季度增长%三季度增长%连续2个季度的持续上升,表明宏观经济企稳的态势已经明确。 2、快速回升主要依靠内需拉动,投资和消费增势强劲 据测算,在2009年前三个季度的数据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4个百分点,投资的贡献率为个百分点。而出口在三个季度对GDP的拉动则是负的个百分点。2009年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内需起到了关键作用。 3、进出口跌幅收窄,出口已在低位企稳 前三季度的外贸数据表明中国出口已经低位企稳。11月份,全国进出口总额增长%实现年内首次月度同比正增长。11月份,全国出口同比下降%

环比增长% 4、CPI和PPI环比由降转升,同比降幅收窄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二者均呈现环比由降转升,同比降幅收窄态势。 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较强,经济仍具备实现平稳快速增长的有利条件。但也应看到,经济运行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因素,一些长期性的矛盾和问题还需要通过深层次的改革和调整来加以解决。 (一)外部条件分析 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有所改善,但外部需求恢复增长需要较长时期。在各 国开出的“强力药方”作用下,全球经济出现大病初愈迹象。美国经济在经历了前几个季度的衰退后初露增长曙光。世界各大主要经济体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开始出现复苏迹象,但目前仍面临失业率飙升、财政赤字剧增和消费不振等诸多挑战,经济刺激计划也将收缩或陆续退出,经济全面复苏将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 (二)内部条件分析 1、国内消费市场拓展空间广阔,但难度增大 国内消费市场仍有很大的潜力:首先,农村消费市场将会迅速启动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信心增加,有利于刺激本轮消费升级。但是,在当前就

2011年前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2011年前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2011年我国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一些地区中小企业经营压力较大。今年上半年,主要能源、原材料价格高位波动并向下游传导,企业融资、用工成本增加,部分地区劳动力工资上涨,给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了一定困难。 前三季度,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运行总体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情况和特点:一是我国农业生产形势良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二是价格调控总体有效,但仍存在通胀压力。到三季度末,受CPI翘尾因素下滑影响,CPI同比呈下降趋势。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减缓,房地产行业趋于低迷。前三季度各城市房价指数都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成交量有所下滑,大多数城市房价环比涨幅收窄。投资者信心和消费者信心都有所下滑。四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保持平稳增长。五是进出口额继续增长,顺差收窄10.6%。六是我国经济效益有小幅下降。财政支出快速增加及财政收入增幅回落导致财政赤字增加,工业生产增速呈现减缓的态势,企业景气指数及宏观经济景气指数都出现了下滑。但1-9月,PMI值都在50%以上,企业总体表现出良好的态势七是城镇就业人口稳步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 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放缓。 一、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放缓、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下滑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206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4%。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画出一条缓慢下行的曲线,打消了业界对所谓“硬着陆”的担忧。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0340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54795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增加值135557亿元,增长9.0%。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 9月份宏观经济预警指数为105.3,相比8月份下滑2.5%。宏观经济预警指数显示前三季度经济都处于稳定状态,但有微弱下滑的趋势。先行指数从7月份开始出现了下滑的趋势。一致指数和滞后指数还未显示出下滑的信号。 图1 2011年1—9宏观经济景气指数

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出于稳定经济发展大局的考虑,今年我国经济的发展在速度上有所回落。而从具体的发展成就来看,我国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同时民生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以下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浅要分析。 第一,经济结构得到持续的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于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初步核算,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三产结构比例为9.2:42.6:48.2。高新技术革命潮流和经济全球化是实行经济结构调整的两个重要前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如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的发展,我国经济结构逐渐向高科技产业转移,同时一些新的行业也不断涌现出来,并在短时期内获得快速的发展。需求结构继续改善。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1.2%,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 2.75,比上年缩小0.06。 第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生问题的解决。民生问题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必须关注的问题。在我国,受人口数量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就业难和居民人均收入低成为改善民生的两大难点,2014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6万人,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1%,扣

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而2015年,我国加大经济发展成果向民生建设倾斜的力度,使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事业的建设均得到有力的支持,同时也提高了国民收入,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第三,各项消费热点继续保持热度。我国的消费结构中,网络零售下的通讯器材如手机、电脑等是其中的消费热点,201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27898亿元,比上年增长49.7%。得益于产品的高速更新,这个消费热点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就使网络零售成为占据全国零售总额较重比例的经济体。除此之外,绿色食品、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的保护等绿色消费也在现阶段获得显著的增长。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而下个发展阶段一方面要继续保持稳妥的经济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也要对当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产业结构问题、人口问题、环境资源问题等作出相应的改革。在推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情况下,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动态调整相关政策,使我国经济的发展再上新台阶。

宏观经济形势报告

成绩 宏观形势与市场分析报告 课程名称:金融模拟 专业:金融银行 学号:0819148-0819151 学生姓名:张业陈宁媛严倩璐宓琳晔 2011 年11月

目录 ●全球经济大环境--------------------------------------------1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 ●证券资本市场概况-----------------------------------------2 ●行业分析-----------------------------------------------------3 ●公司财务分析-----------------------------------------------4

一、全球经济大环境 1.世界经济现状简述: 今年注定又是复杂多变的一年,且不说日本因受地震引发核泄漏导致的经济复苏缓慢(日本经济自2010年4季度起已经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严格来说已再次陷入衰退),从美国的债务上限风暴、评级首次下降;欧洲继希腊经济动荡后各国都日益疲软,欧元贬值;到如今“占领华尔街运动”更是风生水起,大有遍布全球的趋势;不得不令人感叹,如今全球经济形势已经到了一个很严峻的局面,需要国际社会密切沟通,建立良好的风险抵御机制。目前,发达经济体的疲软表现拖累了世界经济的复苏并为未来的经济稳定增长埋下隐患。联合国预计,世界生产总值将在2011年和2012年分别增长3.1%和3.5%,但是复苏可能遭遇挫折,使得增长降至2%以下。如果一些风险因素转变成为现实的话,部分发达国家甚至可能重新陷入衰退。因此,总体来说,2011年对于大部分国家不是腾飞的一年,而是复苏的一年。之后,笔者想具体表达下对占领华尔街运动的看法。 2.占领华尔街运动 这是一场对不公金融体制表达不满而举行的运动,始于今年9月17日,上千名美国公民通过互联网聚集在曼哈顿,视图用抗议声、横幅来“占领”华尔街,他们认为那些金融高管正在把他们的获利建构在基层群众的重压、损失之上。你要问是怎样的损失?我们用数据说话,美国人口普查局9月发布的报告,对金融危机三年来美国经济社会状况做出了悲观的分析。报告显示,2010年美国贫困率为15.1%,贫困人口达到4620 万人,为52年来最高;收入在贫困线一半以下的“深度贫困”人口为2050万人,为36年来最高;没有医疗保险的美国人数量从2009年的4900万人上升至2010年的4990万人。同时,美国的贫富差距也在进一步拉大,收入最低的10%的人的所得,相比1999年下降了12.1%,收入最高的10%的人同期只下降了1.5%,而同期收入显著增长的唯一人群是最富有的1%的人群,他们拥有总收入的约1/5。显然那社会1%在享受着富裕的乐趣,而剩下了百分之九十多却不得不为就业、生活必需品等发愁。这样极度的社会不平衡必然会引起动荡。 对于此次事件最多的思考是有关于资本主义是否“没有未来”,笔者认为这不是此次事件的本质,值得人们关注的是如今经济金融体制的问题,而无关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难道财富的分配不均只出现在资本主义?显然不是,亚洲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包括中国,贫富差距的显著性也不低。这也是笔者想重点讨论此次事件的原因。这次运动不再是简单意义的游戏,而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诱因。健康的金融市场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因为它唤醒了闲置睡大觉的资金,让钱快速流动起来,提高货币使用效率。而当这个市场不稳定的时候,许多危机便浮上水面,这从08年美国金融危机带来的一系列“噩梦”可以体会到,政府救市是拯救金融市场的最大方法,但是从总体和长远利益看,政府救市就是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满足少数人的贪婪,救的不是百姓,而是金融机构的高管和一些金融投机客,让赌局别散,他们好继续捞钱。 所以,政府一定要理性地分析金融市场,切不可盲目地用简单注资的方式救市,因为政府救市的钱都来自百姓的纳税,决不能牺牲99%的人的利益去满足1%的人的贪婪,否则,必然会引起公众的愤怒。经济大环境的不稳定,已经更加重了政府宏观调控的迫切性、重要性,因此,好好思考如何正确救市,是各个政府的当务之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