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洋时空数据模型分析研究现状

海洋时空数据模型分析研究现状

海洋时空数据模型分析研究现状
海洋时空数据模型分析研究现状

学年论文: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研究现状

学院:海洋学院

专业:海洋技术

姓名:钱为

学号:10053212

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研究现状

钱为

<天津科技大学海洋学院海洋技术专业天津 300457 )

【摘要】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的开发与利用促进了海洋科学研究的蓬勃

发展并对海洋时空信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对已有的时空数据模型、进行了评述,指出了各种模型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说明了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研究进展与现状。说明了海洋时空数据模型在实际中的应用,

以及其在海洋领域的不可或缺的地位。

关键词:海洋,时空数据模型,海洋时空数据模型

【 abstract 】 21 century is the century of sea, Marin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promoting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Marin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on ocean space and time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existing space time

data model,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and points out the various advantages of the model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Based on this, that the Marine space time data model research progress and status. That the Marine space time data model in real application, and the important of it.

Keywords: Marine, space time data model, Marine space time data model

1:引言

时态地理信息系统( TGIS> 是一种采集、存储、管理、分析与显示地学对象随时间变化信息的计算机系统。建立合理、完善、高效的时空数据模型是实现时态GIS 的基础和关键,以便有效地组织、管理和完善时态地理数据、属性、空间和时间语义,实现重建历史状态,跟踪变化,预测未来。目前,关于时空数据模型的研究大多都是基于陆地应用的,海洋数据由于其测量方式以及自身因素等方面的原因,使其具有不同于陆地上数据的独特之处。因此,现有的各种时空数据模型都不能很好地符合海洋领域的需要,必须根据海洋数据独有的特点建立起合适海洋时空数据模型。海洋时空数据模型建模理论为海洋地理信息系统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数字海洋”的建设提供的科学依据。本文评析了现有各种基于陆地应用的时空模型不足之处,并对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着重对ArcGIS 海洋数据模型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对其时空数据组织方法进行了改进,并通过在“数字海洋”原型系统工程中进行应用对其进行验证,解决了一定的实际问题。

2:时空数据模型与海洋时空数据模型

2.1目前时空数据模型的种类:

①时空复合模型

将每一次独立的叠加操作转换为一次性的合成叠加,变化的累积形成最小

变化单元,由这些最小变化单元构成的图形文件和记录变化历史的属性文件联

系在一起表达数据的时空特征。最小变化单元即是一定时空范围内的最大同质

单元。其缺点在于多边形碎化和对关系数据库的过分依赖,随着变化的频繁会

形成很多的碎片。

②连续快照模型

连续快照模型在数据库中仅记录当前数据状态,数据更新后,旧数据变化

值不再保留,即“忘记”过去的状态。连续的时间快照模型是将一系列时间片

段快照保存起来,以反映整个空间特征的状态。由于快照将对未发生变化的所

有特征重复进行存储,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冗余,当事件变化频繁时,且数据量

较大时,系统效率急剧下降。

③基态修正模型

为避免连续快照模型将未发生变化部分的特征重复记录,基态修正模型只

存储某个时间点的数据状态<基态)和相对于基态的变化量。只有在事件发生或对象发生变化时才将变化的数据存入系统中,时态分辨率刻度值与事件或对象

发生变化的时刻完全对应。基态修正模型对每个对象只存储一次,每变化一次,仅有很少量的数据需要记录。基态修正模型也称为更新模型,有矢量更新模型

和栅格更新模型。其缺点是较难处理给定时刻时空对象间的空间关系,且对很

远的过去状态进行检索时,几乎对整个历史状况进行阅读操作,效率很低。

④时空立方体模型

时空立方体模型用几何立体图形表示二维图形沿时间维发展变化的过程,

表达了现实世界平面位置随时间的演变,将时间标记在空间坐标点上。给定一

个时间位置值,就可以从三维立方体中获得相应截面的状态,也可扩展表达三

维空间沿时间变化的过程。缺点是随着数据量的增大,对立方体的操作会变的

越来越复杂,以至于最终变的无法处理。

⑤时空对象模型

时空对象模型认为世界是由时空原子

是随着时间发生的空间渐进的变化不能在时空对象模型中表示,没有一个描绘

变迁、过程的概念。

⑥面向对象的时空数据模型

面向对象方法是在节点、弧段、多边形等几何要素的表达上增加时间信息,考虑空间拓扑结构和时态拓扑结构。一个地理实体,无论多么复杂,总可以作

为一个对象来建模。缺点是,没有考虑地理现象的时空特性和内在联系,缺少

对地理实体或现象的显式定义和基础关系描述。

除这几种之外,常见的时空数据模型还有第一范式<1NF)关系时空数据模型、非第一范式<1NF)关系时空数据模型、基于事件的时空数据模型、历史图模型等等。

2.2时空数据模型评析

时空数据模型能有效地表达地理信息的空间位置属性、主题属性和时态属性及其相互关系,这方面的研究一直是地理信息建模的前沿领域和研究热点。近几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提出了多种时空数据模型。根据对地理信息特征的处理能力可以将这些典型的模型分为四大类[6],即:基于空间位置的时空数据模型、基于地理实体的时空数据模型、基于时间的时空数据模型以及基于空间、时间、属性综合集成的时空数模型。以下对该四大类时空数据模型进行简单评析。

1> 基于空间位置的时空数据模型:

主要包括时空立方体模型、时空快照模型。时空立方体模型通过一个立方体表示二维空间和一维时间,将时间标记在空间坐标点上,表达平面位置随时间的演变。时空快照模型是一系列不同时间内的数据集合,反映整个地理现象的时空演变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时空快照模型是时空立方体的时间离散化形式。

2> 基于时间的时空数据模型:

主要包括基于事件的时空数据模型和基于时间语义时空数据模型。基于事件的时空数据模型对某种空间特征或对象的时间变化通过一个变化事件序列予以表示,每个事件指向一组记录,描述上一次事件之后的特征变化和分布。基于时间语义的时空数据模型将时间作为独立的一维,可以表达以位置、对象或时间为中心的6 种类型的地学现象变化,并且能够支持时态拓扑关系的表达。

3> 基于地理实体的时空数据模型:

主要包括时空对象模型、基态修正模型、面向对象的时空数据模型以及基于

特征的时空数据模型。该类模型的主要特点是在空间维上扩展时间维、将地理实体抽象为对象或特征,显示记录随时间的变化、存储变化信息。

4> 基于空间、属性和时间综合集成的时空数据模型:

主要包括时空三域模型、TRAID 模型、时空复合体模型基于场与对象集成的时空数数据模型以及以面向过程的时空数据模型。该类模型的显著特点是将空间、属性和时间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或将其关联在一起、采用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的思想对实体或现象进行组织与存储、考虑了地理实体或现象的时空过程特性。通过对上述各类时空数据模型特点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出现有的时空数据模型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①大多数模型都停留在概念模型层次,缺少对逻辑模型以及物理存储结构等后续相关理论研究,实现起来比较复杂。②应用领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扩展比较困难或无法进行扩展。③不能很好地表达时空对象的变化特性,时态分析能力、空间拓扑分析能力或时空分析能力较弱。④对底层数据结构有一定的约束,对矢量数据结构或栅格数据结构某一方

面支持较好,数据存储存在冗余。⑤无法表达连续的地理实体或现象,无法表达地理实体或现象的时空因果关系。⑥无法对未来发生的地理实体或现象进行表达,即不能解决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或时段,地理实体或现象的变化趋势。

2.3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研究现状与进展

海洋时空数据的特点

海洋现象处于三维动态中,不仅其空间信息随时间变化,而且其属性信息

也随时间发生变化,即海洋现象是空间、时间及属性信息的统一体。从时空本

质上分析,属性信息存在于海洋现象的时空统一框架下,因而,在进行海洋现

象分析时,应该同时考虑海洋现象的时空信息。然而,目前的海洋分析方法,

要么隔离空间维在时间维上,分析海洋现象。要么隔离时间维在空间维上,分

析海洋现象。比如目前常用的海洋分析方法:剖面分析、断面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无法在时空统一框架体系下对海洋现象进行时空分析的主要原因是缺乏

科学地进行时空数据表达、组织与存储的理论与方法。传统Gis的数据组织思想是把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结合起来,很少考虑时态信息。因而,在此基础上产

生的数据库系统主要是基于关系理论的关系数据库。由于在海洋现象的分析过

程中,海洋现象的时态信息至关重要,因而,海洋应用,特别是海洋信息的组

织管理必须引入海洋现象的时态信息。海洋时空数据主要包括温、盐、密、浪、流、海面高度、交通、渔业、气象、地质、底质、地貌等内容。数据类型包括:站点数据、海上测量数据、遥感数据和基础地理数据等。海洋时空数据的组织

管理是地球信息科学发展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数据的组织管理机制直

接影响着数据的访问。而海洋时空数据又不同于其它空间数据,它的多源性、

多尺度及动态特性使得数据平台在集成时除数据格式不同外,还存在数据的语

义异质性、分类标准、海陆数据空间标准的不一致问题。由于海洋现象、海洋

时空数据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到目前为止针对海洋现象、海洋时空数据还没有

统一的描述、表达与存储模型,有必要对海洋现象特性、海洋时空数据特征进

行分析:

(l>海洋时空数据在数据质量标准方面的不统一性。空间数据数据质量标准是生产、使用和评价空间数据的依据,数据质量是数据整体性能的综合体现川。空

间数据质量主要包括数据的位置精度、属性精度、时间精度、分辨率、逻辑一

致性、

数据完整性以及表达形式的合理性。因而传统的海洋时空数据的组织管理需要

开展大量的数据融合或数据同化工作。

最前面各种时空数据模型的研究主要是基于陆地特定的应用领域展开的,模型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相对于陆地系统来说,海洋数据具有自身的其他

特点,包括①动态性与模糊型,海洋现象的动态性表现为每时刻的全区域变化,其模糊性主要是指没有明确的界限,如海洋温度、流场的变化。②数据量大,

海洋数据的获取手段多样,包括历史数据,调查与分析评价数据以及海洋立体

监视监测( 天基、空基、海基、陆基平台监视监测> 等,积累了海量的海洋数

据资源。③时间粒度不均一,时间类型多,即时间精度的多样性以及时间间隔

和频率的不统一,且时间跨度一般较长,如温、盐、密度的再分析产品,可跨

越20 年。④数据粒度,即数据在时空上或属性上的概括层次与详细程度差别。

⑤时间、空间与属性互动的特性,主要表现为时间与空间的动态性及其三者之

间紧密联系的特点。随着海洋GIS 理论的发展,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研究成为

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许多学者对海洋GIS 时空数据组织模型开展了卓有成效

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海洋时空数据组织的概念模型,并在一些领域进行了应用。以下是几类典型的海洋时空数据模型。邵全琴[7]针对第三类海洋现象,如跃层、涡漩、锋面、水团等,提出了“场对象”的概念,并基于场对象的特性,

提出了面向场对象的海洋GIS 时空数据表达框架模型。该模型具有双层结构:

下层为基于海洋过程的基础数据组织。上层为基于时空三域方法的场对象数据

表达。模型中,下层设计用于各种数据集中分析提取对象的边界、形状、特征

与其他对象的关系等,显示存储分析得到的不同时期场对象的相关信息,上层

场对象数据的组织采用TRIAD模型,显示表达由下层提取得到的场对象有关的时空数据。由于海洋现象的动态性、边界模糊性等特点,关于场对象的分析、识别、提取、组织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该数据模型作为原型设计,还需要不断

的完善和发展。在通过分析海洋渔业数据表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后,总结了海

洋现象的动态性、模糊性,时空数据粒度不一,属性多维、时空互动等特性。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栅格化的、基于特征的多维数据立方体———海洋栅格时

空层次聚合模型,并在海洋渔业GIS 系统中进行了应用。通过该模型,可以简

单方便地获取不同层次、不同区域和不同时间粒度的时空对象数据,并且易于

构造和实现。该模型从海洋渔业数据所具有的不同时间粒度、不同空间粒度和

相关环境要素数据的栅格特性出发,按照应用和表达的不同层次进行了模型设计,对于多维属性数据的组织和自动综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该模型针对具体

的海洋渔业应用具有实用性,但不适合扩展到海洋其他领域。借鉴OOgeomorph 模型的思路,通过对海洋GIS 的要求和设计原则的概括和总结,提出了海洋场

模型理论的构思和基本内容。此模型与邵全琴提出的面向场对象海洋时空数据

模型类似,但其以海洋现象数据集代替场对象数据组织,以海洋现象分析识别

代替了场对象的分析识别,概念模型能够在较高层次上准确把握数据、过程的

整体动态变化。该模型采用自适应的多级格网数据模型进行组织。它从整体上

分为数据模块和算法模块,使概念更加清晰明确,便于分重点研究。自适应多

级格网数据模型的提出,对于原始数据的组织、管理、分析和数据抽取,也具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该模型也只是停留在对地理对象时空语义表达层次,缺

乏后续理论研究。从海洋基础数据出发,结合现有的技术条件,借鉴了一些面

向场对象模型和海洋场模型的概念,提出了海洋GIS 时空数据组织框架。基于

该框架模型,针对时空数据仓库中基础时态数据组织,还提出基于格网的时序

快照修正模型。最后将其框架模型理论应用到了具体的实验案例中,取得了很

好的效果。但该模型的实用性与扩展性还需进一步验证。等在总结了主要的海

洋数据来源、特点以及结合各海洋用户群体实际应用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ArcMDM( Arc Marine Data Model> 海洋数据模型。该模型采用了传统GIS 表达地理对象数据的基本思想,将海洋要素表达为点、线、面、网格类型,给出了

海洋数据概念模型框架、逻辑结构。将时间作为附加属性加入到海洋要素属性

域中,利用对象关系数据模型存储结构Geodatabase 来存储随时间变化的海洋

观测数据、海洋数值模型计算的结果数据。实现了海洋要素时空数据访问或查

询以及存储,分析和展示问题。提出了以过程为核心的海洋时空过程数据模型,根据构成海洋过程的海洋对象特性以及GIS 表达对象的规律,将海洋过程泛化

为点、线、面、体时空过程。结合面向对象的思想,将海洋实体或现象( 过程> 进行对象化,整体表达其空间形态、物理属性和时态信息。采用分级抽象与逐级包含,将整个海洋过程抽象为过程对象、过程阶段对象、过程序列对象、过

程状态对象四个等级。系统地提出了海洋时空过程数据模型的语义表达,给出

了该模型的逻辑组织结构、物理存储模型以及相关时空过程操作分析,并通过

原型系统模拟了海洋峰、涡旋等具体海洋时空过程,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海洋

时空过程的连续动态表达与模拟。上述各种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研究各具特点,

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存在一些问题,在海洋数据格式上、海洋应用领域存在一定

的局限性,且很多还处于概念模型的阶段,离实际应用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结合“数字海洋”原型系统实际应用需求和海洋要素产品要素数据的自身特点,并考虑到ArcMDM 数据模型中对洋洋产品要素存储方法,本文拟对ArcMDM 数据

模型子模型提出一种改进方案。

3 ArcGIS 海洋时空数据组织方法及改进方案

3. 1 ArcGIS 海洋数据模型

在ArcGIS 海洋数据模型中,为了对海洋数值计算模型产生的结果和多个随时间变化的二维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引入了网格数据集类型。图1 为基于UM

L 的海洋时空数据模型逻辑结构。该模型主要包括五个类对象,以下简要

说明各个对象特征类。

1> 网格对象类

网格对象类定义网格和网格点的相关信息,如大小、形状和维数。网格编号,是用户定义的标识符,表明了网格的惟一性。需要说明的是,网格的编号

规则没有特殊的要求,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合适的编号原则,但需要满足编

号的惟一性,例如,当选取多个区域时,可以采用区域名称、参数类型和网格

类型联合进行编号。事实上,在一个系统中,由于选取的区域很大,因此数量

一般比较少,采用整数就可以满足编号的要求。总点数属性表明了一个网格中

的点数目,但不是通过行点数、列点数和深度点数三者简单取积,因为网格中

每一层的点数可能会不相同。行点数、列点数以及深度点数各自表示了3 个维

度上的点数目。网格类型通过编码域值来定义,表明了网格的类型。

2> 网格点特征类

网格点特征类将数值模拟产生的结果表达为规则间隔的格网点或者有限元或其他网格类型的不规则间隔节点。对规则间隔的格网点,网格点特征代表规则二维或三维栅格像元的中心。对于不规则间隔节点,网格点特征定义有限元面上的节点。网格点特征继承了海洋特征类的属性,并增加了表示点在网格中的行位置、列位置和深度位置的属性。网格编号属性表示点所在的网格,点类型属性表示

点属于规则网格的网格点或者不规则网格的结点。

3> 网格元素特征类

网格元素特征类是继承于海洋特征类中的多边形特征类,表达不规则网格的面。一个网格元素一般由三个网格定义,也可以有四个网格点。网格元素特征类继承了海洋特征类的属性,还增加了四个节点编号属性。表示网格元素角点的网格点特征编号。

4> 矢量场对象和标量场对象

数值模型可以产生随时间变化的标量场或者矢量场数据,两种场均符合网格的特点且都包含时间戳,以表明单个位置上的参数值随时间变化。同一个网格点同时具有矢量特性与标量特性,它们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即一个网格点上可以表达多个矢量值和多个标量值。

5> 参数对象类

参数对象类,类似于一个查找表,存储了地理数据库中所有的参数类型及其描述信息,如温度、盐度、海流等海洋要素。该对象类具有很好的扩展性。该模型将一个规则多层格网数据空间区域表达为一个网格,网格中的每个点存储了不同时间刻、不同类型( 矢量、标量或其他类型> 的参数值。通过关系类将网格、网格

点以及矢量场、标量场和参数类型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显然该模型没有考虑网格所在区域的空间分辨率问题。

图1 网格逻辑模型UML 框图[12]

3. 2 海洋时空数据组织改进方案

事实上,海洋数值模拟的结果数据往往是多级分辨率并存的,换句话说,

就是同一个网格所在的区域中不同的子区域范围其空间分辨率大小不尽相同,

因此需要按区域分辨率的不同进行划分。另外,对于时间区间跨度很大的数据,还需要分时间段进行存储,以避免只在单个对象表中进行基于时间的查询,提

高查询检索效率。为了有效地利用上述网格模型对其进行存储管理,以满足原

型系统的快速查询,分析与可视化表达需求,笔者试图对上述模型进行改进,

给出一种建立时空索引方案。在空间上,将多层规则格网数据空间区域划分为

若干的大小适当空间区块,利用标识符予以标明。在时间上,根据各种数值模拟生成的参数的时间粒度建立多个时间段的矢量场对象和标量场对象,并一一

建立与参数对象类和网格点之间的关系类,时间粒度大小影响着矢量场对象和

标量场对象的数量。基于这种思想,分别需要建立区域空间索引和时间段的索

引类对象,并与模型中其他相关的类对象进行关联。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

使得在进行基于位置和基于时间的查询时,能够快速定位到需要查找的空间区

域和时间段中。必须指出的是,虽然该改进方案没有节省存储空间,但是加快

了检索速度。

4 应用案例

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对ArcGIS 海洋时空数据模型改进方案的有效性与实用性将改进后的模型应用到“数字海洋”原型系统中。采用的数据为某一海区多

个标准层的。2004 年1 月份至12 月份的海水月平均温度场规则格网数据。在

系统中,利用该网格模型进行数据组织,通过程序实现了海洋温度的时空查询、分析与显示功能: ①选择某一时刻和某一标准层( 深度层> ,可以获取任意位

置上的温度值。②选择某一时刻和某一标准层,可对单层的温度显示。③选

择某一时刻和指定深度层( 起始层与终止层> ,可以获取任意位置上温度值随

深度的变化趋势。④选择指定时段( 起始时刻与终止时刻> 和某一标准层,获

取任意位置上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⑤选取指定时段和某一标准层,获取单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⑥选择某一时刻,对多个标准层温度进行显示。这里给出部分实现结果,图2 显示了表层某位置上2至12 月份温度变化趋势( 功能④> 。图4 显示了表层温度从1 至12 月份的变化过程( 功能⑤> 。结果证明,该模型在海洋要素时空数据的组织管理以及查询检索效率、时空分析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明显地改善。

图2 表层2-12月份某位置温度变化趋势图3 表层1-13月份温度变化显示

5:结束语

通过对现有的时空数据模型、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分析和评述,我们发现基于陆地应用的时空数据模型在表达海洋GIS 中各种海洋数据是不合适的,现有的各种海洋时空数据模型在建模理论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离实际应用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研究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理论和相关的应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扩展和完善现有的海洋时空数据模型,如时空拓扑关系理论、时空插值方法以及时空可视化技术等相关问题。另一方面也要探究新的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理论。这样才能使其逐步满足各种海洋GIS 用户群体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家耀,魏海平,成毅,等. 时空GIS 的研究与进展[J]. 海洋测绘,2004,24( 5> .

[2]姜晓轶,周云轩. 从空间到时间—时空数据模型研究[J]. 吉林大学学报,2006,36( 3> .

[3]王春波,张军,蒋涛. 基于事件的时空数据模型应用研究[J]. 测绘科学,2005,30( 2> .

[4]苏奋振,周成虎,杨晓梅,等.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技术与应用[M]. 北京: 海洋出版社,2005.

[5]黄照强,冯学智. 时空数据表达研究[J].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

( 9> .

[6]薛存金. 海洋GIS 时空过程数据模型研究[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

资源研究所,2008.

[7]邵全琴. 海洋GIS 时空数据表达研究[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

研究所,2001.

[8]Arui. 时空数据模型简介

[9]苏奋振. 海洋渔业资源时空动态研究[D]. 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01.

[10]仉天宇. 海洋GIS 场模型研究[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02.

[11]季民. 海洋渔业GIS 时空数据组织与分析[D]. 山东科技大学,2004. [12]Dawn J. Wright etc. Arc Marine GIS for a Blue Planet[M]. ESRI PRESS,2007.

海洋能利用现状与特点

网络教育学院《新能源发电》课程设计 题目: 学习中心: 层次: 专业: 年级: 学号: 学生: 辅导教师:康永红 完成日期:

海洋能利用现状与特点 摘要:海洋能指海洋中所蕴藏的可再生自然能源,主要为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和海水盐差能。更广义的海洋能源还包括海洋上空的风能、海洋表面的太阳能以及海洋生物质能等。海洋能具有蕴藏量大、可再生性、不稳定性及造价高污染小等特点。 关键词:海洋能使用现状展望与发展 一、海洋能的利用现状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1、海洋能的利用现状 世界海洋能的蕴藏量约为750多亿千瓦,如此巨大的能源资源是当前世界能源总消耗量的数千倍,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利用海洋能发电已经成为国际新能源市场的一大热点。在中国大陆沿岸和海岛附近蕴藏着较为丰富的海洋能资源,总蕴藏量约为8亿多千瓦,目前尚未得到充分开发。 2、我国海洋能的利用现状 中国海洋能的现代开发利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海洋能的开发利用有了较大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科技和开发基础。经过不断努力,中国海洋能发电产业稳步增长,海洋能发电“十五”期间平均增长速度为16%左右,“十一五”期间仍然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近年来,中国海洋能开发步伐进一步加快。山东长岛海上风电场、江苏如东海上示范风电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顺利建成,浙江三门2万千瓦潮汐电站工程、福建八尺门潮汐能发电项目正式启动,海洋微藻生物能源项目落户深圳龙岗……。温岭江厦潮汐试验电站是中国最大的潮汐电站,总装机容量3900千瓦,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中国在海洋能开发及相关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丰硕成果,开发成本不断降低,海洋能产业进入战略机遇期。中国海洋能资源蕴藏量丰富,清洁无污染,再生能力强,海洋能发电产业得到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扶持,投资前景良好。 二、海洋能具有的分布与特点 1、海洋能的分布情况 海洋能包含了潮汐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和海水盐差能,这几种能量有的

伦敦大学学院时空分析和大数据挖掘授课型研究生申请要求

伦敦大学学院 时空分析和大数据挖掘授课型研究生申请要求

伦敦大学学院简介 学校名称伦敦大学学院 学校英文名称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学校位置英国 | 英格兰 | 伦敦 2020 QS 世界排名8 伦敦大学学院概述 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英文简称UCL,建校于1826年,位于英国伦敦,世界著名的顶尖高等学府,为享有顶级声誉的综合研究型大学,其排名稳居世界各类权威榜单英国前五。 伦敦大学学院位居2020Q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8 ,2020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15,2020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21 , 2019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世界第15 ,在REF 2014 英国大学官方排名中科研实力以及影响力均位列全英第1 。同时位列2018ARWU学科排名医疗技术世界第2,心理学、人体生命科学世界第3;2019QS学科排名中教育学、建筑学世界第1,人类学、考古学、解剖生理学世界前5 , 时空分析和大数据挖掘专业简介 时空分析和大数据挖掘 时空分析和大数据挖掘专业相关信息 专业名称时空分析和大数据挖掘 专业英文名称Spatio-temporal Analytics and Big Data Mining MSc 隶属学院工程科学学院 学制1年 语言要求雅思6.5(6)托福92(读写24听说20) GMAT/GRE 要求不需要

2020 Fall 申请时间11月 学费(当地货币)28,530 时空分析和大数据挖掘课程内容 序号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 1 * 伦敦大学学院时空分析和大数据挖掘研究生申请要求由 Mastermate 收集并整理,如果发现疏漏,请以学校官网为准

大数据分析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

大数据分析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 随着大数据不断的持续发展,全世界越来越注重大数据的发展,大数据领域当中最为重视的问题在于如何进行对大数据科学有效的分析。经过研究发现,目前在进行大数据的研究当中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影响到大数据今后的发展。由此,下文主要对大数据的现状进行了阐述,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给予同行业工作人员相应的参考价值。 标签:大数据;分析;现状;问题;对策 前言:随着IT技术迅速的发展,各个领域的数据量都在持续的增加,只用人工的智能無法将大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在2012年,美国的奥巴马政府在白宫网上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公开发布,其目的是为了加强从大量复杂数据集合而获取的知识和见解的能力。这个倡议的发布,使得对大数据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热议。由此,在大数据背景之下,我们要将大数据的采集、存储以及分析的问题进行探究。 1、大数据分析研究的现状 1.1研究大数据的方法 在进行大数据的分析时,要选择有效的分析方式进行大数据的分析,这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大数据的分析方法会影响到大数据最终的分析结果,并且针对不同的分析方法要对不同类型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复杂数据的识别技术和传统文本识别技术以及关系数据识别技术都是不同的,这就导致在进行分析大数据时有很大的难度。通常复杂数据所使用的技术是大都是XML数据、图数据以及网络上的复杂实体识别技术等。从大数据系统的构架来看,在进行大数据的分析时,主要是应用了九层构架的方式来进行的分析,但还要对其应用进行深入的探究。 1.2大数据分析驱动科学萌芽 大数据技术会严重的影响到信息科学技术,大数据技术能够转变很多产业的发展方式,例如,在社会媒体中,大数据能够将传统媒体的受众分析和传播的方式进行更改。此外,在大数据的背景之下,也将客户的生命周期的理论进行了改变。并且大数据在进行实际的发展阶段,也给其他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影响,由此,在这样的状态下,大数据在发展的同时要和各个行业共同发展,要将技术进行不断地更新,促使双方发展的更好。 2大数据面临的问题 2.1存储问题

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

2012 届经济学二学位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江西省萍乡市房地产业金融政策探析 学生姓名:卢小亮 所在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学号: 20081119094 指导教师:达古拉

2012 年 3月 目录 摘要 (2) -、古城镇旅游 (2) 二、历史街区旅游 (4) 三、旅游发展的主导思路 (5) 1、保护性的发展 (7) 2、商业与文化协调互动 (8) 3、区域品牌的塑造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摘要:历史悠久的成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都旅游因资源得天独厚,大熊猫、都江堰、青城山、金沙遗址、乡村旅游、古镇旅游等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以及良好的人居休闲环境,使成都旅游独具魅力,吸引着国内外广大游客的目光。近年来,成都市旅游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历史街区旅游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关键词:成都;古镇旅游;历史街区旅游;问题;对策 近年来,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旅游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为成都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一、古城镇旅游 四川素有中国“风景省”,无论是在自然、人文景观还是民俗风情,种类多、品种全、分布广泛,是中国拥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风景名胜最多的省区。特别是峨眉山、乐山大佛、九寨沟、黄龙、都江堰——青城山、大熊猫、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等,具有垄断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模仿性。在这些品种繁多的景点里,成都地区拥有里面众多的旅游资源,是当之无愧的旅游城市。成都的旅游资源丰富,处处是景点,引得国内外大量游客前来游玩。下面以成都古城镇旅游以及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来浅讨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状况。

时空关联性分析方法研究与应用

时空关联性分析方法研究与应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通讯技术、数字存储技术和高速数据获取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交通、电力、物流、环境监控、工业生产等领域积累了大量与时间和地理空间相关的数据资源,可这些随时随地获取的、呈爆炸性增长的数据资源在给我们带来丰富信息的同时,“数据越丰富,知识越贫乏”的问题则日益突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通过研究空间对象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发现数据的时空关联规则,分析数据的时空变化趋势并预测未来的时空状态,对于规划建设、指挥调度、应急管理、信息服务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面向智能交通领域,在时空关联性分析基础上,利用时空关联规则挖掘方法获取含时空约束的关联规则,从而进行交通拥堵趋势分析,为道路导航、趋势查询、交通控制等提供辅助决策信息。时空关联性分析是研究空间对象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反映时空数据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关联性,时空关联规则挖掘作为时空关联性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或应用。本文详细介绍了时空关联规则挖掘的研究现状,通过分析现有时空关联规则算法在同时考虑时间和空间约束方面的不足,实现了一种新的时空关联规则挖掘方法。文中首先对时空数据进行空间关联性分析和时间段划分形成事务表,然后对空间关联的项集进行连接并产生时空关联规则。在算法执行过程中,对关联规则挖掘相关的阈值进行了分析,使挖掘所得的结果能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算法分析和实验对比表明,同时考虑时间和空间约束,能够在分析过程中及时过滤不相关的数据,提高时空关联规则的获取效率,能够有效地发现时空关联规则。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时空关联规则分析交通拥堵趋势的原型系统,可有效地实现时空关联性分析和结果的可视化。 关键词:时空关联性分析,时空关联规则,可视化,阈值分析,交通拥堵 时空关联性分析绪论 当前像气象预报、环境监测和交通控制等领域,在问题的求解过程中越来越需要同时考虑时间和空间因素,而时空关联性分析的目标就是明确时空数据的时间有效性和空间可达性,从而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有效的趋势分析和预测。时空关联规则挖掘作为时空关联性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将作为本文研究的重点,用时空关联规则挖掘方法来分析含时间和空间约束的时空关联性,从而进行趋势分析与预测。本章首先阐述了时空关联规则的研究背景,并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和研究人员在时空关

世界海洋波浪能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2011 年第1 期2011 N um ber 1 水电与新能源 H YDR OPOW ER AND N EW EN ERGY 总第93期 T otal N o. 93 文章编号: 1671 - 3354( 2011) 01 - 0067 - 03 世界海洋波浪能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肖惠民, 于波, 蔡维由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 湖北武汉430072; 水力机械过渡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对海洋波浪能发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进行了综述和评价, 介绍了国内外波浪能发电技术的进展及主要发电装置, 并分析了波浪能研究与利用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波浪能; 波能转换; 发展现状; 前景 中图分类号: P743 文献标志码: A The D eve lopm en t Status and P rospects of O ceanW ave P ow er G enera tion T echnology in the W or ld X IAO H u im in, YU Bo, CA IW e iyou ( S choo l of Pow e r andM echan ica l Eng ineer ing, W uhan U n iversity, W uhan 430072, Ch ina) A bstrac t: T he deve lopm ent o f the ocean w ave pow er generat ion techno logy hom e and ab road, its basic princ iples and charac ter istics are com prehensive ly d iscussed, the m ain g enerating dev ices are rev iew ed, and the trends and pro spects o f w ave energy u tilizat ion are a lso descr ibed. K ey w ord s: w av e energy; w av e energy conversion; deve lopm en t status; prospects 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激增和社会的进步, 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占地球表面积70% 的 1 波浪转换技术的进展 海洋, 集中了97% 的水量, 蕴藏着大量的能源, 包括波 浪能、潮汐能、海流能、温差能、盐差能等。其中, 波浪能由于开发过程中对环境影响小且以机械能形式存在, 是品位最高的海洋能。利用波浪能发电可为边远海岛 和海上设施等提供清洁能源, 还可利用波浪能提供的 动力进行海水淡化, 从深海提取低温海水进行空调制 波浪能发电是通过波浪能装置将波浪能首先转换为往复机械能, 然后再通过动力摄取系统转换成所需的动力或电能。 目前已经研究开发了多种波量能技术, 实现波浪能转换。根据国际上最新的分类方式, 波浪能技术分为振荡水柱技术、振荡浮子技术和越浪技术三种。 冷以及制氢等。 1. 1 振荡水柱式 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以及世界各国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近年来, 海洋波浪能发电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陆续有试验电站投入商业运行。可以预见, 不远的将来, 随着海洋波浪能发电技术日益成熟, 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海洋波浪能发电系统接入电网运行。 本文对海洋波浪能发电系统的主要技术原理、特点和发展现状作了综述和评价, 最后分析了波浪能研究与利用的前景及发展方向。 振荡水柱技术是利用一个水下开口的气室吸收波 能的技术。波浪驱动气室内水柱往复运动, 再通过水柱驱动气室内的空气, 进而由空气驱动叶轮, 得到旋转机 械能, 或进一步驱动发电装置, 得到电能(见图1)。其 优点是转换装置不与海水接触, 可靠性较高; 工作于水面, 便于研究, 容易实施; 缺点是效率低。 目前已建成的振荡水柱装置有挪威的500 kW 岸 式装置、英国的500 kW 岸式装置L IM PET、澳大利亚 收稿日期: 2010 - 11 - 01 作者简介: 肖惠民, 男, 博士研究生, 从事水力机械内部流动数值模拟及稳定性研究、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研究。

海洋能利用的现状与发展概况

海洋能利用的现状与发展概况 张翔张翔 海洋能源通常指海洋中所蕴藏的可再生的自然能源,主要为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潮流能)、海水温差能和海水盐差能。更广义的海洋能源还包括海洋上空的风能、海洋表面的太阳能以及海洋生物质能等。究其成因,潮汐能和潮流能来源于太阳和月亮对地球的引力变化,其他基本上源于太阳辐射。海洋能源按储存形式又可分为机械能、热能和化学能。其中,潮汐能、海流能和波浪能为机械能,海水温差能为热能,海水盐差能为化学能。 近20多年来,受化石燃料能源危机和环境变化压力的驱动,作为主要可再生能源之一的海洋能事业取得了很大发展,在相关高技术后援的支持下,海洋能应用技术日趋成熟,为人类在下个世纪充分利用海洋能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1海洋能概况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O多公里,有大小岛屿696O多个,海岛总面积6700平方公里,有人居住的岛屿有43O多个,总人口45O多万人沿海和海岛既是外向型经济的基地,又是海洋运输和开发海洋的前哨,并且在巩固国防,维护祖国权益上占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海岛开发迫在眉睫,能源短缺严重地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商和华侨因海岛能源缺乏,不愿投资;驻岛部队用电困难,不利于国防建设;特别是西沙、南沙等远离大陆的岛屿,依靠大陆供应能源,因供应线过长,诸多不便。为了保证沿海与海岛经济持久快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寻求解决能源供应紧张的途径已刻不容缓。 2海洋能特点: 1.海洋能在海洋总水体中的蕴藏量巨大,而单位体积、单位面积、单位长度所拥有的能量较小。这就是说,要想得到大能量,就得从大量的海水中获得。 2.海洋能具有可再生性。海洋能来源于太阳辐射能与天体间的万有引力,只要太阳、月球等天体与地球共存,这种能源就会再生,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3.海洋能有较稳定与不稳定能源之分。较稳定的为温度差能、盐度差能和海流能。不稳定能源分为变化有规律与变化无规律两种。属于不稳定但变化有规律的有潮汐能与潮流能。人们根据潮汐潮流变化规律,编制出各地逐日逐时的潮汐与潮流预报,预测未来各个时间的潮汐大小与潮流强弱。潮汐电站与潮流电站可根据预报表安排发电运行。既不稳定又无规律的是波浪能。 4.海洋能属于清洁能源,也就是海洋能一旦开发后,其本身对环境污染影响很小。 3海洋能的分类 1、潮汐能 因月球引力的变化引起潮汐现象,抄袭导致海水平面周期性地升降,因海水涨落及潮水流动所产生的能量成为潮汐能。 潮汐与潮流能来源于月球、太阳引力,其它海洋能均来源于太阳辐射,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1%,太阳到达地球的能量,大部分落在海洋上空和海水中,部分转化成各种形

大数据研究现状综述概要

大数据研究综述 网络大数据是指“人、机、物”三元世界在网络空间(Cyberspace中交互、融合所产生并在互联网上可获得的大数据.网络大数据的规模和复杂度的增长超出了硬件能力增长的摩尔定律,给现有的IT架构以及机器处理和计算能力带来了极大挑战.同时,也为人们深度挖掘和充分利用网络大数据的大价值带来了巨大机遇.因此,迫切需要探讨大数据的科学问题,发现网络大数据的共性规律,研究网络大数据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 文中分析了网络大数据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涌现性,总结了网络空间感知与数据表示、网络大数据存储与管理体系、网络大数据挖掘和社会计算以及网络数据平台系统与应用等方面的主要问题与研究现状,并对大数据科学、数据计算需要的新模式与新范式、新型的IT基础架构和数据的安全与隐私等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网络大数据的深挖掘、大规模利用是新兴产业界的立足点.即便针对大数据的研究目前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也缺少高效快速的处理、分析与挖掘的算法与范式,但大数据的应用前景毋庸置疑,因为大数据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来源于应用的问题。网络大数据可为世界经济创造巨大价值,提高企业和公共部门的生产率和竞争力,并为消费者创造巨大的经济利益。 大数据近期发展: 1.网络空间感知与数据表示 2.网络大数据存储与管理体系 3.网络数据挖掘 4.社会计算以及网络数据平台系统与应用 以上四点见:网络大数据:现状与展望第3,4,5,6节作者:王元卓2013年

5.在大数据处理中,应用云计算技术,促进大数据处理系统的功能多样化。见: 讨论云计算技术下的大数据处理系统任量2014年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内游市场概况 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国内旅游36.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7%。一方面,旅游人次在增加,国民的旅游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攀升。2014年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30312亿元,同比增长15.40%。从全年形势来看,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大众旅游”阶段,人们的出游意愿不断高涨,国内旅游市场可以继续保持相对乐观的预期。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旅游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4年国内的宏观经济稳步回升,以此带动的商务活动增多,商务旅行市场前景广阔。加上节假日的影响,交通网络、酒店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改善,三大市场中,国内游市场需求仍然旺盛,保持高热度。 2014年促使国内游市场不断膨胀的因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在线旅游的发展。随着在线旅游行业的火爆,手机无线端功能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出行时选择用“无线预订”来节省出行时间,享受便捷。2014年,在线旅游无线客户端已经成为旅游市场的竞争核心,各商家纷纷推出各类无线端预订活动来抢夺市场份额。《2014中国旅游百度指数报告》指出,2014年1月-10月旅游日均搜索指数为1570万,比2013年同期增长23.00%。7、8月暑假期间保持稳定上升,搜索指数相比2013年同期上涨27.00%。就目前看来,无线化在拉升旅游搜索指数方面已经显示出较大的推动力。未来,在线旅游无线化操作模式仍然是行业巨头主要的运行方式之一。 图表2014年中国旅游业相关搜索指数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另外一方面,区域旅游合作加深也是推动2014年国内游市场发展的一大因素。近年来,寻求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已成为旅游业的共识。2014年,区域经济联系日趋紧密,旅游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缩小了各个地区之间的旅游发展水平差距。 除了造成国内旅游市场火爆的因素之外,关于国内游客的旅游满意度也引人关注。2014年全国游客满意度指数为74.10,处于“一般”水平,与2013年水平相同但具体指数值下降0.78。但各季度指数又呈现持续回升趋势,具体数值分别为72.62、72.84、74.52以及76.39。具体来看,2014年旅客对于城市银行、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及政策建议

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及政策建议 【摘要】21世纪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光辉的前景。作为亚太地区的大国,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更是生机勃勃。被称为朝阳产业,这说明了它的发展前途和生命力。但是,这个朝阳需要整个社会来托起来。本文主要通过对影响旅游发展的多因素分析,建立以旅游收入为被解释变量,若干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应用2002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截面数据回归得到的模型,对中国的旅游发展显著因素分析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产业可支配收入旅游业投资国际游人数 (一)引言部分 旅游业是由旅行社业、住宿业、交通业、商业等相关产业的集合,是一种关联带作用较大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不但对增加就业和扩大内需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优化产业结构,而且可以增加国家外汇收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和加强国家、地区间的文化交流。20世纪90年代,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其增加值超过了石油、钢铁、汽车等传统产业,而我国第三产业产值只占GDP的33%左右,2002年旅游产业的产值只有5530亿,占同年GDP很小一部分,而我国的旅游资源是很丰富的,我国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二)研究目的 我们通过收集数据、建立模型来对影响我国旅游收入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一方面力求为增加旅游方法的研究指出明确的方向,另一方面通过模型的分析针对重要的影响因素提出我们对增加旅游收入的一些建议。 (三)理论支持 根据对旅游收入的分类,旅游收入可分为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我们的模型的设定以这一分类为基础,另外,考虑到旅游产业收入的发展除受外在因素影响以外,还很大程度上受其产业本身的发展水平影响,因此进行旅游收入分析模型设定时,我们还引入旅游的固定资产作为解释变量。 (四)模型的设定和数据的收集 1、根据理论分析和经验,我们最初选择了居民可支配收入、旅游业固定资产、国际游人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公共绿地面积、污染的直接经济损失、居民消费水平和旅客周转量等因素作为参考,但是经过反复的回归实验,我们发现有些因素或是不符合经济意义,或是显著性检验不能通过,或是不能改善拟合优度,同时对其他参数有明显影响,与我们的预计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我们就认为这些都是多余变量,不宜引入模型,最后,我们选择了影响最为显著的三个因素,建立计量经济模型:Y i=β0+β1X1+β2X2+β3X3+u i 其中:Y为旅游企业营业收入(万元),X1为居民可支配收入(元),X2为旅游业固定资产(万元),X3为国际游人(万)人次。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国内旅游收入的因素代表,国际游人是影响国际旅游收入的因素,而旅游固定资产则体现了旅游产业的发展规模。 2、为了避免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本模型使用截面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全球海洋能发电发展现况与展望

全球海洋能发电发展现况与展望 一、前言 在福岛核电厂事故之后,各国纷纷检讨核电政策。日前德国宣布将于2022年关闭所有核电厂,以其它电力来源替代,未来再生能源发电势必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在各种再生能源技术当中,海洋能是发展较为迟缓的技术之一,目前各国对于海洋能的利用,仍处于相当初始的阶段。不过地球有百分之七十一的面积是海洋,海洋能蕴藏量亦相当丰沛,在技术发展日益成熟的情况下,未来海洋能发电可望逐步成为人类重要的能源来源。本篇将介绍海洋能的技术种类、目前的发展现况、以及未来的展望。 二、海洋能技术发展现况 海洋能的利用以发电为主,技术种类繁多,现阶段发展较多的四种技术,分别为:(1)利用海洋中的洋流推动水轮机发电之海流发电(Marine Current Power);(2)利用每天潮流涨落的位能差产生电力之潮汐发电(Tidal Power);(3)利用波浪运动的位能差、往复力或浮力产生动力之波浪发电(Wave Power);(4)利用深层海水与表层海水之温差汽化工作流体带动涡轮机发电之海洋温差发电(Ocean Thermal Energy Conversion;OTEC)。以下分别介绍各种发电技术。 (1) 海流发电 海流发电系利用海洋中海流的流动动力推动水轮机发电,一般乃于海流流经处设置截流涵洞之沉箱,并于其内设置水轮发电机,并可视发电需要增加多个机组,来进行发电;惟于机组间需预留适当之间隔,以避免紊流互相干扰。目前国外已经有小规模试运转的案例,然而要达到大规模商用化仍需要一段日。 (2) 潮汐发电 潮汐发电便是利用海潮满潮、退潮所形成的水位落差,来从事发电,在海湾围建堤防和水路,在涨潮时引水入储水池,退潮时将储水放出,每日可发电四次,但当潮汐满潮与退潮高度相差较小,则发电效益较低。理想具经济效益的潮差至少需要5公尺。潮汐发电为商用化进展较快的技术,目前已有商用化运转的发电站。

基于时空数据挖掘的案事件时空分析研究开题报告

如文档对您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谢谢! 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

一、论文选题依据(包括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对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等) 1. 选题依据 1.1研究背景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适应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潮流,我国先后启动了面向政府办公业务的十二个重点信息应用系统工程,简称“十二金工程”[1]。公安信息化工程(即“金盾工程”)就是其中重要的业务系统之一。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基本实现了以全国犯罪信息中心(CCIC)为核心,以各项公安业务应用为基础的信息共享和综合利用,为各项公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与此同时,公安信息系统中也积累了海量的业务信息,其中案事件信息达数百万条,且以每年100至120万条的速度递增[2]。 然而,面对日益庞大的案事件信息和日趋复杂的犯罪形势,以传统的查询、统计等方法和技术很难发现其中隐藏的关联、规律和发展趋势,数据丰富而知识贫乏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打击预防犯罪工作的开展。近年来,大数据成为新的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前沿领域,基于案事件全量大数据的获取、组织、管理和利用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机遇,提出了挑战。因此,利用案事件大数据,分析、挖掘犯罪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获得其隐含的知识和洞察力,为制定犯罪控制策略、识别犯罪模式、优化警力部署和警区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增强公安部门打击预防犯罪的能力,提高警务决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 案事件的发生与所处的社会、经济、人口和环境之间构成一个复杂系统[3-4]。犯罪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受社会环境、经济、人口、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所以可以认为案事件在微观上的技术、手段和宏观上的时空分布规律的变化存在着所处社会环境的表征。以边沁(Jeremy Bentham)为代表的古典犯罪学派和犯罪学之父龙勃罗梭(Cesare Lombroso)开创的实证学派都对犯罪成因做了相关研究。菲利(Enrico Ferri)还系统提出了犯罪原因三元论:人类学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5],李斯特(Frantz von Liszt)认为自然因素只是社会因素的一种,主张二元论,即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6]。这些理论只能定性地说明和解释犯罪行为产生的原因,包括现代犯罪成因研究采用多元回归等统计方法建立的各种犯罪学模型也只能在一定意义上验证已有理论,定量解释和预测较大时间、空间跨度下犯罪行为的变化趋势[7],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对于小范围、中短期警务决策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以往对案事件的分布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犯罪空间集聚情况的识别与探测,对时间信息没有充分利用和深度挖掘[8-9],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案事件从大时间尺度到小时间尺度都表现出一些季节性、周期性甚至是昼夜更替的时间分布特征,犯罪时空分布研究领域也越来越受到关注[10]。时空数据挖掘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正致力于开发和应用新兴的计算技术来分析海量、高维的时空数据,揭示时空数据中的有价

海洋波能发电的现状与前景

第34卷第1期2006年2月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J OURNAL OF ZH E J IAN G UN IV ERSIT Y OF TECHNOLO GY Vol.34No.1Feb.2006 收稿日期:2005204201 作者简介:任建莉(1975— ),女,山西介休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低污染燃烧和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研究.海洋波能发电的现状与前景 任建莉,钟英杰,张雪梅,徐 璋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32) 摘要:波浪能是海洋能源中蕴藏最为丰富的能源之一,也是海洋能利用研究中近期研究最多的海洋 能源,其开发利用技术已趋于成熟,正在进入或接近于商业化发展阶段.针对海洋波浪能发电技术的基本原理、能量转换系统等作了全面综述,介绍了国内外海洋波能发电技术的进展和主要波能装置,而其中一些计划的成功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波能转换的技术进步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同时也分析了波浪能研究和利用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指出我国波浪能利用对于沿海地区海洋资源的开发和远离大陆海岛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海洋波浪能;波能转换;发电;新能源中图分类号:P7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4303(2006)0120069205 State of arts and prospects in the pow er generation from oceanic w ave REN Jian 2li ,ZHON G Ying 2jie ,XU Zhang ,ZHAN G Xue 2mei (The MO E Key Laboratory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and Automation ,Institute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32,China ) Abstract :Wave energy is o ne of most renewable resource contained in t he oceanic energy.This kind of oceanic energy has allured t he mo st attentions in t he field of oceanic energy utilization.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technology in t he field of wave energy has tended to mat ure.Now it is running into or near commercial exploitation level.The principle of power generation from wave energy an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s are int roduced in t his paper.The develop ment of wave energy conversion technologies and t he main wave energy devices in t he world are presen 2ted.A number of project s have been implemented successf ully and t hey have imp roved t he devel 2op ment of wave conversion technologies and enhanced t heir competitiveness in t he global energy market.In t his paper ,t he develop ment target of wave energy research has been analyzed.It has been discussed t hat t he utilization of wave energy is very important for t he exploitation of oceanic resource in t he littorals and t he develop ment of islands t hat are far away form t he continent.K ey w ords :oceanic wave energy ;wave power conversion ;electricity generation ;new energy re 2 source 0 引 言 海洋能源通常指海洋中所蕴藏的可再生的自然 能源,主要为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潮流能)、海 水温差能和海水盐差能.更广义的海洋能源还包括海洋上空的风能、海洋表面的太阳能以及海洋生物质能等[1].究其成因,潮汐能和潮流能来源于太阳和

潮汐能发电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潮汐能发电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姓名:樊书朋 学号:B10040411 班级:B100404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时间:2013/10/28

潮汐能发电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潮汐能发电是利用海水的规律涨落拥有的能量来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发电形式。其绿色无污染、储量巨大、不消耗燃料、不受洪水或枯水影响、适于沿海及远海发电需求等诸多好处将使得其在战略、民生等方面突出其应用的价值。国内外对潮汐能发电都有了近半个世纪的技术开拓,基本的技术障碍已经突破。海南是一个拥有广阔海洋面积和众多岛屿的省,拥有丰富的潮汐能资源。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同时,发展绿色能源会给海南省的未来带来更多的机会与实力。 国内现状:中国利用潮汐能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约1000多年前,当时就有了潮汐磨而潮汐发电则是最近才慢慢发展起来的。我国在潮汐能发电开发利用过程中既有挫折也有喜悦。有半个多世纪的建设经验的我国今天的潮汐能发电量居世界第三。以下是我国潮汐发电发展大致的三个阶段: 一初始阶段 我国潮汐能的开发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7年在山东建成了第一座潮汐发电站。1956年,中国在福州市建成第1座小型潮汐电站。据1958年10月召开的全国第1次潮汐发电会议统计,全国建成了41座潮汐电站,总装机容量仅583kW的发潮汐电站。当时正在兴建的还有80多处,总装机容量7055kW。由于当时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绝大多数的潮汐发电站总体质量低、装机容量小、设备维护欠缺故而基本废弃。 二继承改进阶段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是我国开发利用潮汐能的第2个阶段。这个阶段,人们吸取了初始阶段潮汐发电的经验教训,注重科学和施工质量,建成了一批较高质量的潮汐电站(有的至今仍在运行)。1978年8月1日山东乳山县白沙口潮汐电站建成发电,年发电量230万千瓦时;20世纪80年代,建成江厦潮汐电站和幸福洋电站,并对以前建设的潮汐电站及其设备进行了治

海洋能源开发与利用综合评价规程-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附件3 国家标准 海洋能电站选址技术规范 第1部分:潮流能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标准编写组 二〇一九年三月

《海洋能电站选址技术规范第1部分:潮流能》 编制说明 一、制定标准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海洋能的开发利用。2005年以来,我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促进和鼓励海洋能的开发利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明确规定了国家财政需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偏远地区和海岛可再生能源独立电力系统建设,以及开展可再生能源勘查、评价和相关信息系统建设的任务。“十一五”期间,国家加大了海洋能开发利用的投资力度,设立了多项海洋能调查和开发利用科研课题。在行政体制上也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发展,将“海洋能的研究、应用和管理”定为国家海洋局的管理职责。 2010年11月24日“国家海洋局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管理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同时启动了海洋可再生能源资金项目。 海洋能源开发利用是缓解我国沿海地区能源短缺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有效方法,是解决海岛居民生产和生活用电、海上平台能源供应、海防建设能源和淡水问题的有效、可行的方法。 近年来海洋能发展迅速,建成了多座试验电站并成功运行。国家海洋局印发的《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2013-2016年)》明确了主要任务:我国将大力推进以浙江舟山和广东万山为基地的示范工程建设,遴选具有产业化前景的潮流能和波浪能发电装置,并积极完成国家级海上试验场建设。《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是在继承和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2013-2016年)》基础上制定的我国首个海洋能发展专项规划。《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将以显著提高海洋能装备技术成熟度为主线,着力推进海洋能工程化应用,夯实海洋能发展基础,实现海洋能装备从“能发电”向“稳定发电”转变,务求在海上开发活动电能保障方面取得实效。该标准的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精) (2)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he Future Trend of Chinese New Energy 新能源发展趋势、前景 从新能源行业发展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新能源利用方式始于20世纪70年底,并在90年代开始普及应用,虽然部分技术趋向成熟,但无论从市场扩张速度还是成长前景看,新能源行业仍然处于生命发展周期中的成长期,并将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陆续进入成熟期。 由于技术的限制,短期内电力行业没有替代品,电力行业生命周期的问题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具体的电源类型,比较的是这些电源类型之间的替代和生命周期。新能源由于具有清洁、可持续的特性,因此新能源行业的成熟期持续时间将较长,即使到了行业的饱和衰退期,其衰退速度也将很慢。 具体来看,水电行业历史悠久,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可以看作是步入成熟期的行业;风电产业在20世纪70年代末起始西欧国家,风电设备行业克服了“能量不稳定”、“转换效率低”等弱点,在丹麦、德国、西班牙、荷兰、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得 到广泛应用,风电设备产业在部分国家开始饱和,逐步向外技术输出。从这些特征可以确定,风电设备产业在先发国家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但在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风电产业仍处于快速成长期;太阳能发电行业目前在技术研发、试点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已经脱离了幼稚期,但由于成本仍然过高,限制了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看作刚刚进入成长期的朝阳产业。 新能源行业目前投资成本仍然较高,尤其是大型风电基地、核电站的投资规模要求很高,行业存在一定风险,但短期来看,国家新能源发电优先上网的政策对新能源行业盈利水平提供了基本的保障。虽然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部分潜在产能过剩或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行业竞争趋向激烈,部分企业发展面临困难。但在2020年前,在国家节能减排及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行业均将保持在景气区间,行业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提高。一、中国能源行业发展历史

讲堂郑宇:多源数据融合与时空数据挖掘(上)

讲堂郑宇:多源数据融合与时空数据挖掘(上) 本文根据郑宇博士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AIDL第二期人工智能前沿讲习班所作报告《多源数据融合与时空数据》编辑整理而来,在未改变原意的基础上略作了删减。本文转载自“AI科技评论”,转载已获得授权。谢谢介绍,谢谢邀请!大家经常听到的机器学习、人工智能这些概念,大部分应用案例都是在图形图像以及自然语言处理方面,在城市里跟我们生活比较接近的,特别是应用在时空数据的例子比较少。现在我就用城市大数据为例子,来说明一下机器学习如何应用于时空数据领域。 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生活越来越现代化,但是问题越来越多:交通拥堵、环境恶化、能耗增加。要解决这些问题在很多年前看似几乎不可能,因为城市设置非常复杂,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现在由于有了各种传感器技术的成熟和云计算单元的成熟,使得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大数据,从社交媒体到交通流量,从气象条件到地理信息,如果使用得当的话,我们就能够用这些数据来发现城市面临的问题,并进一步通过组合这些数据来解决我们面临的挑战。基于这样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在2008年就提出了城市计算这样一个愿景,包括以下四个层面:从下往上(下图)有城市感知数据获取,城市数据的管理,城市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到最后服务的提

供。虽然我们今天主题是叫机器学习,但是我想你们肯定想,机器学习到底能解决什么城市问题。在机器学习真正落地的过程中,可能还要依托于其他的平台甚至于其他的学科,包括数据管理。我就成体系地讲讲到底机器学习算法怎么改变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从最下面的层面来看,城市数据感知这部分,其实每个层面都发现我们都需要用机器学习的方法来做一些事情,这个层面是概念上划分的,实际说是互相有交集的。 城市数据获取 我们看城市数据的获取,获取方式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以传统传感器为感知的方法●第二种,以人为中心的感知方法 第一个,以传统传感器的感知方法进一步可以分成两个子类,要么把传感器放在一些固定的地方,要么把传感器装在一些移动的物体上面,比如说在公交车、出租车上装传感器,但是不管哪一种,一旦装完之后人就不参与了,这个数据自动传到我们后台。 另外一个,以人为中心的感知,这是比较新的概念,也叫群体感知,这里面也分成两个方面,一个叫做被动式群体感知,一个叫主动式群体感知。被动式群体感知,每天每个人都在参与,我们并不知道我们打电话的时候,我们的数据可以拿去改进通话网络的质量;我们并不知道我们公交车上下车刷

三亚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三亚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近几年来,伴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 显著提高,三亚市旅游业较快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也愈来愈明显,成为促进三亚市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的主导力量。当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给三亚市旅游业带来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如何充分挖掘旅 游市场的巨大潜力,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快旅游业发展,增强 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推进旅游国际化,这是需要 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三亚市以“建设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为 目标,积极实施以旅游为龙头的产业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思 路,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 市场开发力度,加强对外开放程度,旅游业发展呈现出规模 扩大、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 旅游接待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随着三亚市旅游业发 展,旅游接待规模不断扩大,接待旅游过夜人数、旅游收入 均保持较快增长,占全省比重均有较大提高。全市接待旅游 过夜人数由2004 年的363.84 万人次增长到2009 年的669.05 万人次,年均增长13.0%,占全省接待旅游过夜游客人数由2004 年的25.9%提高到29.7%;旅游总收入由2004 年39.14

亿元增长到2009 年的103.77 亿元,年均增长21.5% ,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比重由2004 年的35.3% 提高到2009 年的49.0%。 旅游市场开发力度加大。近年来,三亚市不断加大投入,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加强旅游景点和配套设施建设,积极 开发旅游景点、乡村旅游等旅游资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009 年三亚市拥有共有 A 级景区8 处,其中5A 级景区 2 处,4A 级景区 3 处。海棠湾“国家海岸”开发建设态势强劲, 2009 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27 亿元,配套设施进一步 完善,国家海岸形象进一步提升。槟榔村5A 级乡村旅游区 建设项目顺利推进,乡村旅游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 旅游设施接待能力明显增强。截止2009 年底,全市列 入统计的旅游宾馆(酒店)187 家,其中,五星级宾馆10 家, 四星级宾馆21 家,三星级宾馆25 家,二星级宾馆16 家, 一星级宾馆5 家,待评五星级宾馆15 家;拥有客房32177 间,床位57210 张,旅游接待能力明显增强。 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强。近年来,三亚市不断加强对外 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全力办好国 际性赛事和活动,树立城市整体形象,取得了积极成效。一 是加大旅游营销投入,建立旅游营销系统,积极整合旅游协 会、航空、旅游企业和媒体的力量,巩固传统客源,积极开 拓新客源市场。二是积极参与筹办了首届博鳌国际旅游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