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文技巧点拨(六) 选材用材的技巧

作文技巧点拨(六) 选材用材的技巧

作文技巧点拨(六) 选材用材的技巧
作文技巧点拨(六) 选材用材的技巧

作文技巧点拨(六)选材用材的技巧

要义解读

考试大纲明确规定高考作文要“感情真挚,思想健康”,而恰当地选材用材是作文思想健康的重要保证。选材用材是为作文选择所需材料,并构思如何运用,直接关系到作文的品位和等次,属于构思范畴。一般说来材料要选择运用健康的、熟悉的、新鲜的、独特的、典型的材料,当然也可从新的角度来选择运用旧材料。

技巧点拨

选材用材注意以下几点

1.不涉禁区,积极健康

“文以载道”,文章要表达思想。思想健康的文章才能给人积极的影响。考试作文的思想内容必须与社会的价值取向保持一致,才能得到认同。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作文基础等级明确要求“思想健康”,某种程度上说,作文只要思想不健康就是不合格。那些不健康的内容绝不能写,不能越雷池一步,选材绝不能涉禁区。

2.避生就熟,得心应手

中学生不可能是“百科全书”似的人,什么都懂。人们家庭环境、生活经历、兴趣爱好等方面千差万别,知识积累自然就不完全相同。选材时要有“自知之明”,避开自己陌生的材料,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亲耳所闻的、亲眼所见的、亲身经历的、深切感悟的、了然于心的……),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如果不懂装懂,欲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只能是费力不讨好;如果出现错误,则更是画虎类犬,弄巧成拙。

3.弃故纳新,与时俱进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时代的进步一日千里,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选材应当与时俱进,作文才具有时代感。隔夜好茶不好喝,干花不如鲜花美,作文材料如果老是陈谷子旧芝麻,怎能激起人们的兴趣?“听唱新翻杨柳枝”,才会给人带来惊喜!2008年高考作文中就出现了许多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事例和文章。如,抗击南方特大雪灾的感人场面、全民抗震救灾的动人事迹等等。

4.避同求异,独特出众

有些材料人人皆知,当同学们就同一题目写作文时,许多人往往会不约而同地想到这些材料。用雷同的材料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人云亦云,千人一面,缺少新意。因此,选材时要尽量避开人们容易想到的材料,尽量选取别人不容易或不能够想到的材料。材料新颖独特,文章才能引人入胜。如,2008年高考重庆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的命题作文许多人都写的是环境保护,而有的考生却独出心裁,把环境保护主题与当前国人关注的汶川地震给我们带来的思考结合起来写,新颖而不落俗套。

5.推陈出新,旧材新用

有些材料内涵丰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这样的材料,即使不是新的,但如果能从新的角度来点化、引申,用来表现新的主题,也能出奇制胜,让人耳目一新。如一般人用“班门弄斧”多取其讽刺意味,而如果像华罗庚那样,反其意而用之,主张“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班门弄斧”的意义恐怕就变得新颖而深刻了。

需要强调的是,考场作文选材时可先用发散思维,在草稿纸上列出你认为切合题意的材料(为节省时间,每则材料可用三五字作提示),然后分析、鉴别,选定要使用的材料。选定的材料,有的在文章中要保持原样,如引用古代诗文名句、名言警句等;有的则须加工改造,即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进行巧妙“剪裁”。

范文引航

高考回眸

(2008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都巿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巿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的生活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望。

请以“触摸都巿”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无论选择触摸都巿还是感受乡村,都需要揭示各自环境的特点,各自生活的特色,立足于自身所获得的“触摸感”和“感受”,倡导真心真情真感作文,要善于化大为小,化虚为实,争取小中见大立意。注意是命题作文,不再是话题作文,两选一,写作时可将都市或乡村作为主要角度,而将另一点作为对应或对比。审题是零难度,考生得分的高下全在选材、组材和立意及语言等功夫上。特别是选材,要围绕着时代发展的主题,选择具有时代色彩的材料。

佳作示例

一个城市可以不死

有人爱山,有人爱水,我却爱城。

同爱城的人中,有人爱都市,有人爱小镇——这于我都是无所谓的。我爱的是一个城市的灵魂。

城市亦是可以被人格化的。科技可以赋予一座城市以它所愿意的任何外表,正如人可以选择任何他喜爱的衣装。但这样的城市是不真实的。我想到了帕斯卡尔。在空间和时间的轴上城市和人都被湮没为一个质点,但如笛卡尔所言“我思故我在”,若有了思想和灵魂,一座城市亦可以包含整个宇宙。而城市的灵魂,便是城市中的人。

忘了在哪里读到这样一句话:“我爱一个城市的程度,与这个城市的书店和历史成正比。”我是极赞同的。高尔基语曰“不阅读的人没有灵魂”,依然如雷一般敲打着我。排斥阅读和思考,便如阿伦特所指出的,是将人置于自然属性的压力下,满足于物质消费,成为生存必然性的奴隶。马克思把劳动看做人之所以为人的必要条件,而我以为阅读和思考是人成为公民的必经之路。

没有公民,城如何称为城?

而历史则是公民气质的源泉。不是建筑的历史,而是习惯的历史。一个城市从他诞生的那一天起,便因为它的居民们而有了生命。居民的话语、故事,他们订立的法,他们的为人处世构成了城市的血液;到了现在,成了代代相传之后的道德律例和价值判断,体现出来的便是人的性格。如中国北方人的豪爽,南方人的细腻;又如巴黎的浪漫和激情、柏林的严谨,这是城的历史性,一座城无法磨灭的印记。

写到这儿,我突然意识到触摸城市的提法是不够恰当的。触摸是物质上的。在横店或者好莱坞,你能够触摸到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座城市。但那城是死的。城市的血液、生命和灵魂,是被摩天大楼、汽车和飞机忽略为质点的人。我爱我的家乡,因此我感受到他:他的呼吸和脉搏,与我的是一样的。

四川的地震如此强烈,几乎毁了汶川城。但汶川的人还在,他们只是暂时地离开。只要他们还选择成为公民,选择继续书写汶川的历史,这座城市的生命就还在。一个人放弃了阅读思考才会死去,一座城忘记了历史才会是灭亡,汶川还没有死。

亮点透析

亮点一,本文选材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深邃的思想,折射出一种坚强的信念。特别是结尾段选用“汶川还没有死”,给人以信心和力量,催人奋进。

亮点二,本文结构严谨,思路明晰。文章开篇扣“触摸都市”,亮明观点“我爱的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且整篇文章紧紧围绕着“触摸”城市灵魂来行文,开阖自如。

亮点三,本文恰当引用名人名言,使文章增加了一种厚重感,闪耀着智慧的火花,洋溢

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当然本文也有不足之处。特别是题目是否符合命题作文的要求值得商榷。

作文要怎么选取材料 作文选材的五种技巧

作文要怎么选取材料作文选材的五种技巧 第一、要从两方面审题,开拓思路。 面对作文题,我们一方面要弄清题目对文章内容作了哪些限定条件:时间、地点、人物、数量、中心等方面,另一方面又要看清楚那些未定的条件,如《放学路上的一件事》,只限定了时间与空间:放学路上,体裁和数量:写一件事。但还有很多未限定:可以写任何一天,包括前几年的;可以是自己做的,也可以是看到别人做的;可以是好事受教育,也可以是坏事受教训……这样思路拓宽了,选材范围就随之扩大,新颖的材料就较易选择。 第二、角度宜小,题材宜实。 我们对含义较宽、写作范围较大的题目,要化大为小,划宽为窄。这样既可以拓宽思路,又可以使材料实在,给人以新的感觉。如《我又长了一岁》,这个题目选材时,可以在自己一年中的生活经历中,选择其中一天、一个时刻中发生的,可以选择自己成长的一件事写这“长一岁”。如第一次数学拿满分,评为优秀队员,学会了烹调,生了病受到老师同学关怀,干了一件傻事,敢走夜路了,中队改选时落选了等,这样选择的事情多了,所写事情小了,容易写实,显出新意。 第三、避开一般思路,另辟新思路。 选材时,我们尽量避开一般思路,出其不意地表现文章中心。如春节后下了场大雪,老师以《雪》为题要求同学们写作文,大多数同学写雪景的美丽、堆雪人的乐趣和打雪仗的欢愉,这当然可以写,内

容也很好。可有几位学生写雪伪装了大地,掩盖了丑恶,并用骑自行车的农民误跌入被雪遮盖住的泥塘等实例来说明雪的不利的一面。一位同学还用“腊雪似浇,春雪如刀”的谚语来抱怨这场大春雪给庄稼带来的严重危害。显然,这样的思路更有新意。 第四、从获得感受上去思考选材。 我们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产生的感受,虽有共性,但由于各人的生活环境、兴趣爱好和对待各种事物的看法不会完全相同,必然会有自己特有的感受,这些感受大致有如下几种: 1. 有乐趣的。我们小学生喜欢玩,玩的时候玩出了新花样,就是新颖的材料。如几个同学去水沟摸螺蛳,有人出主意进行比赛,于是模螺蛳玩出了新花样,创造了新颖的情节。 2. 感到新奇的。我们小学生对新奇的事物必然引起注意,也就是平凡生活中引以为奇的事,往往是新颖的材料。暑假的一天,一位同学外出游玩时,看到一家铁匠铺,被老铁匠的打铁动作、神情吸引住了,他把此写成作文,同学们都有兴趣看。由此可见,你感到新奇的事,写出来的作文,小读者们也会感到新奇有趣的。 3. 有体会的。我们小学生长聚在一起谈论自己有体会的事,凡是其他同学要听的有体会的内容,就是新颖的材料。如一位同学周日带一个小表弟,开始时弄得他手足无措、无可奈何。后来,总算想出了对策,对这一天他体会深刻,情节又十分生动。他讲给同学听,同学们很爱听,显然,这是新颖的材料。 第五、从增长见识上去思考选材。

备战高考作文满分技巧点拨 (十五) 议论的技巧

作文技巧点拨(十五)议论的技巧 要义解读 议论主要是论说文的论述方法,也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议论是一种评析、论理的表述法。在说理性的文章中,议论是一种主要的行文方式,它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周密。在记叙文中,议论是由叙述和描写引发出的对事物的感想、认识和评价,是在关键处的画龙点睛之笔。在议论中,选取恰当的议论方式,能使问题更清晰,更具有说服力,同时给文章增色添彩。 技巧点拨 1.正反对比法 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在议论文写作时,运用对比式,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进行对照比较,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就显得格外分明。具体地说,就是在论证过程中既要正面说理,又要反面阐述;在对比分析中,表明正确的观点。 例如2008年高考湖南模拟题作文中的两段文字: 希特勒、墨索里尼也许会有不少的崇拜者,但我相信他们所崇拜的只是这二位的政治才华和军事指挥能力,绝不会欣赏他们发动的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希特勒、墨索里尼至多也就是以“有政治抱负的野心家”的身份载入史册,人们更多的是对他们鄙弃与否定。他们没有爱心,没有爱使他们的才能偏离了前进的轨道。他们的野心竟然用世界人民的鲜血来实现,他们的理想之路竟然用人肉之躯来铺砌。野蛮!残忍! 当肆虐的洪水无情地吞噬着大地,毁灭着生命。是那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人民解放军战士怀着爱祖国、爱人民的心去征服那浩浩洪水。洪水终于收敛了它的任性,大自然在爱的感化下变得温柔了。没有这些可爱的人,我们能这样幸福地生活吗?他们可以躲回内陆,任那洪水翻腾,他们没有;他们可以不用拿自己的生命换取一位年过古稀的老农的生命,他们没有。这些,只因为他们有爱。 野蛮残忍的希特勒、墨索里尼,虽然具有相当的“政治才华和军事指挥能力”,但因为“他们发动的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所以得到的是人类对他们的“鄙弃与否定”。面对肆虐的洪水,人民子弟兵用爱心、用生命去征服洪水,于是,“洪水终于收敛了它的任性,大自然在爱的感化下变得温柔了”。两相对照,孰是孰非,何等鲜明!何等透辟! 2.行文凝练简约法 “废话多的地方,语言无力的地方,那么也就是思想腐朽的地方。”把这句话反过来理解并应用到议论文写作中,也就是说,要想在作品中表现出深邃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就必须让语言精练有力。首先是不说废话。语言尽可能简洁,论题要明晰,论点要鲜明,不是为展示学问、卖弄见识。其次是尽可能使用整句。整句的优势在于概括力强。一组整句并列使用,其实际的语境意义要远远超过这些句子意义的简单相加。 2008年天津高考一考生在《人之常情》一文中写到: ①从古至今,情感与职责都是相辅相成的。两者间彼此融合,就可以达到无私、无畏、无悔、无怨的人生境界。想那苏武,在北国的彻骨寒风中坚守了十九载,吞毡饮雪而无怨无悔,不就是因为将个人情感与出使使命牢记心田,才坚忍执著、不屈不挠吗?一代名臣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不也是既要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又要为天下苍生谋取利益吗?至于以直言敢谏而闻名天下的魏征,则更是凭借一颗赤诚之心,将个人情感与谏官职责发挥到了极致。情感与职责,在他们看来,似乎本为一体,无法分割。 ②情感与职责相辅相成,最高境界便是无私、无畏、无悔、无怨。苏武牧羊,吞毡饮雪,因为爱国所以坚忍,因为履责所以不屈;诸葛亮临危受命,因为感恩所以无私,因为忧民所以无怨;魏征直言敢谏,因为忠君所以无悔,因为爱民所以无畏。情感与职责,在他们看来,

初中语文作文选材方法_应用文

初中语文作文选材方法 在语文的作文写作中选材是关键,学生可以多学习一些选材的方法。下面是橙子整理的一些关于初中语文作文选材方法的相关资料。供你参考。 初中语文作文选材方法 1. 写其他人时,最好写那些一听就产生爱怜或职业使人充满向往的人,如离家出走的小女孩生命垂危的姑娘或地质勘探队员探险家等,这类题材最能抓住读者; 2. 写同学朋友的事时,写美好不如写遗憾,写密切不如写分手,写优秀不如写缺陷,写美丽不如写丑陋,写同性不如写异性,写成功不如写蠢事 3. 写家中的事情时,最好选择那些极端的事例来写,如大悲:亲人去世父母离异;或大喜:彩票中奖爸爸出国等,如此,方能给人印象深刻; 4. 写校园外的事件时,题材要注意新颖有趣,富有时代气息,与其写在第一百货公司发生的事情,就不如写在麦当劳发生的事情,与其写一家老字号门前的鞭炮齐鸣,就不如写一种新品上市时,所推出的文学时装秀节目; 5. 不要抱怨生活的贫乏和经历的苍白,即使是一座空空的房间里,也会有无尽的可写之材; 初中作文1:还没复习还没有复习哟,哎。还没复习的我好紧张1/ 4

却又不想去复习。紧张的是害怕考得不好,不想的是因为懒惰。虽说 我比起那些还在奋斗作业的同学好一些,但是没有复习比人家先完成作业有又什么用呢,是吧!比人家早写完作业不就是为了要比人家先复习的吗。放假时想得好好的计划,一到假期中就全都变了质。作业完成都困难,幸好的是我已经把作业写完了,不幸的是我还没来得及去复习。事实上却是有时间,我愿意去复习,我先复习太烦人了,我懒。但是我深知这样的想法是不可有的,可我就是产生了这种想法。 没有复习总感觉心不安,却又总是不爱复习。真是难以抉择啊! 初中作文2:我与她有个约定她叫盈盈,是我的同桌,也是我一直暗恋的对象,她漂亮,有才,我在她的身上甚至找不到一丝的缺点,随着高考的临近,我们也越来越努力,我与她约定,高考过后一起去西藏,她想都没有想就答应了。 时间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去了,考试也越来越近,每天繁重的任务压的每个人都喘不过气来,每天除了看书,就是吃饭睡觉,几分钟的聊天时间对于我们是那么的奢侈,但我却没有忘记我与她的约定,我甚至计划好在去西藏的路上要向她表白。 高考如期而至,两天的考试让我们费劲了心血,考试过后的两天,我拿起电话,拨通了那个在心里不知道背了多少变的号码,我期待着电话那头会有一声甜美的声音,但是除了嘟嘟嘟声,其他都没有,我不甘心,又打了一遍,结果还是一样。 就这样,我与她失去了联系,因为号码最后变成了空号,我试着 联系她的朋友,打听一点消息,而她的朋友也不知道,她就这样消失2/ 4

作文技巧点拨(六) 选材用材的技巧

作文技巧点拨(六)选材用材的技巧 要义解读 考试大纲明确规定高考作文要“感情真挚,思想健康”,而恰当地选材用材是作文思想健康的重要保证。选材用材是为作文选择所需材料,并构思如何运用,直接关系到作文的品位和等次,属于构思范畴。一般说来材料要选择运用健康的、熟悉的、新鲜的、独特的、典型的材料,当然也可从新的角度来选择运用旧材料。 技巧点拨 选材用材注意以下几点 1.不涉禁区,积极健康 “文以载道”,文章要表达思想。思想健康的文章才能给人积极的影响。考试作文的思想内容必须与社会的价值取向保持一致,才能得到认同。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作文基础等级明确要求“思想健康”,某种程度上说,作文只要思想不健康就是不合格。那些不健康的内容绝不能写,不能越雷池一步,选材绝不能涉禁区。 2.避生就熟,得心应手 中学生不可能是“百科全书”似的人,什么都懂。人们家庭环境、生活经历、兴趣爱好等方面千差万别,知识积累自然就不完全相同。选材时要有“自知之明”,避开自己陌生的材料,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亲耳所闻的、亲眼所见的、亲身经历的、深切感悟的、了然于心的……),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如果不懂装懂,欲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只能是费力不讨好;如果出现错误,则更是画虎类犬,弄巧成拙。 3.弃故纳新,与时俱进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时代的进步一日千里,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选材应当与时俱进,作文才具有时代感。隔夜好茶不好喝,干花不如鲜花美,作文材料如果老是陈谷子旧芝麻,怎能激起人们的兴趣?“听唱新翻杨柳枝”,才会给人带来惊喜!2008年高考作文中就出现了许多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事例和文章。如,抗击南方特大雪灾的感人场面、全民抗震救灾的动人事迹等等。 4.避同求异,独特出众 有些材料人人皆知,当同学们就同一题目写作文时,许多人往往会不约而同地想到这些材料。用雷同的材料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人云亦云,千人一面,缺少新意。因此,选材时要尽量避开人们容易想到的材料,尽量选取别人不容易或不能够想到的材料。材料新颖独特,文章才能引人入胜。如,2008年高考重庆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的命题作文许多人都写的是环境保护,而有的考生却独出心裁,把环境保护主题与当前国人关注的汶川地震给我们带来的思考结合起来写,新颖而不落俗套。 5.推陈出新,旧材新用 有些材料内涵丰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这样的材料,即使不是新的,但如果能从新的角度来点化、引申,用来表现新的主题,也能出奇制胜,让人耳目一新。如一般人用“班门弄斧”多取其讽刺意味,而如果像华罗庚那样,反其意而用之,主张“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班门弄斧”的意义恐怕就变得新颖而深刻了。 需要强调的是,考场作文选材时可先用发散思维,在草稿纸上列出你认为切合题意的材料(为节省时间,每则材料可用三五字作提示),然后分析、鉴别,选定要使用的材料。选定的材料,有的在文章中要保持原样,如引用古代诗文名句、名言警句等;有的则须加工改造,即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进行巧妙“剪裁”。 范文引航 高考回眸 (2008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考语文作文选材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作文选材专题复习教案 教学目的 1. 了解中考作文在选材方面的具体要求。 2. 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选材失误的原因。 3. 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4. 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教学重点 1. 分析作文选材失误的原因,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2. 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教学难点 分析作文选材失误的原因,指导学生选材,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前段时间,我们训练了以窗外为话题的作文,有一个同学的拟题、立意和内容表达都很好,但却让人一眼就看出虚构的材料:一个老大娘在雨中摸针,能让人相信这是真的吗?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训练的专题-- 选材。 二、学生结合自己选材的实际,分析选材失误的原因,然后同桌交流,最后请学生小结。

选材失误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司空见惯的大路货。 表现在材料陈旧,无法吸引读者。二是毫无新意的陈旧货。 有的材料用的人多了,也失去了原有的光彩。三是简单模仿的舶来货。一味的模仿,进入抄袭的误区。 三、引导学生掌握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对选材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对选材引起高度重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材料去体现,也是镜中月,水中花,是虚的。课标指出:写作时要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 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这是课标对选材提出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 2008 年各地的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在材料方面要求很高如重庆选材新颖,最高可多加5 分;湖北黄岗选材新颖,有个性可多加1-3 分。材料之与作文评分,显性比重通常占到10%,但其隐性分值远远不止于此。希望大家引起高度重视。 四、对照优秀例文,掌握选材的方法和技巧。 1、小组学习,对照例文,分析选材的方法和技巧考题回放 (2008 年湖南益阳市中考作文题) 请以走进----- 为题,写一篇文章,先将题目补充完 整,然后作文。 要求:⑴有真情实感;⑵文体不限;⑶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中考作文写作技巧点拨

中考作文写作技巧点拨 漂亮,即卷面美观,以书面的整洁、书写的美观、字体的规范、行款正确的魅力来激 起阅卷人愉悦的情感。书面的整洁是指不随意在卷面上勾涂画抹,减少“铁丝网”与“烂 泥巴”;书写美观,是指字迹清楚、匀称、好看;字体规范、署名位置适宜,隔行、顶格、 标点符合要求。 所谓“切题”有如下两层含义: 其一是能扣住题目限定的范围行文。 其二是能扣住题目的深层含义,切中题旨。 中考作文评分设立“发展等级”的要求,作文的教与学都很注重“亮点”的打造,不 少考生不在文章内容上下工夫,而是片面追求形式的新奇,殊不知内容不好,形式的新奇 就成了无用的花架子。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要求内容充实。 “内容充实”就是要求考生在写作时要言之有物,写进文章里的材料要有较高的质量,所选材料对表现主题来说是必要的、足够的,而不是无用的、单薄的。 因此,首先要做到真实,不能杜撰;即使是虚构的故事也需要合情合理。其次,在真 实可信的基础上,要力争新颖独到,尽量避免大众化、雷同化。再次,记叙文中的记叙应 该做到要素完整,人物事件具体实在;议论文中的议论应该做到要素明晰,论据充足;说明 文中的说明应该做到属性清楚,资料充分。 文章贵在“以情动人”,优秀文章大都是“感情真挚”的典范,它们或酣畅淋漓,或 情意缠绵,或浓墨重彩,或质朴自然……我们无不为这样的文章中表达的真挚感情而感动。为此,中考作文评分细则的“基础等级”里把“感情真挚”作为重要的一条。所谓“感情 真挚”就是要求在作文中能够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情感的流露能够给人以真实感、真 诚感,而不是附加感和装饰感。此外,“感情健康”也是不可或缺的,包括正确的社会观、积极的人生观、鲜明的是非观、适应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和爱憎分明的感情倾向,反之,那 些消极、颓废、灰暗甚至低级的感情表达是文章的大忌。 文章要新颖,就要在立意上下功夫。立意中的“立”就是确立;“意”则指文章的主 题也叫中心思想;“立意”,就是说,主题是文章的主题。“文章的选材组材、谋篇布局、以及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也必须根据主题的需要来确定。 所谓形美,是指文章以完美的组织形式和表达框架,使审美对象在整体的自然和谐中 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就应试写作来说,它的形体包括题目、开头、结尾、正文的顺 序安排、过渡和照应。只有这些方面都显示出美来,才能使人得到完美的享受。

小学生作文选材之四性

浅谈小学生作文选材指导 作文教学选材问题: 小语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里为小学生作文的"写什么"提供了依据,即写真实的生活。尽管学生的生活面不怎么广,生活内容不怎么丰富,但毕竟还是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感,有所历的。作文时之所以会感到没东西可写,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没有养成积累生活并及时把它记下来的习惯,只是到了作文课,老师布置写几次就是几次。因此,课堂中的取材作文,就存在着时间和空间的问题,即"写什么"大多来自广阔的生活空间,指导"写"多在狭窄的课堂中,"有什么"在先,"写"在后,空间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无法即时联系。学生对生活中原已感知过的事物,会日趋模糊、淡忘、消失,这时就觉得脑中空荡。 其二,课堂上,老师根据作文题目指导学生作文时,其取材思维有两个特点:一是对作文题中的"例举材料"和所指范围具有优先选取的心理。如:"我们每天都要做许多事情,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件写下来,如买东西,打扫卫生,做游戏等。"多数学生都只选取"买东西,打扫卫生,做游戏"来写。这三项被别人选取后,许多学生将陷入困境。这说明,例举材料能给学生指示取材方向,也能使之陷入此中不易开脱。二是前一个学生的取材会引起尚未取到材料的学生的注意并作好"我也写什么"的心理准备。这对尚未取到材料的学生来说具有提醒和开导作用,但也使这些学生大多只能沿着先前学生的取材思路选取类似的材料。这两点可以说是定势思维的作用。对于选材一定要把握好以下四性: 一、把握材料的真实性 现在学生的作文雷同之处越来越多。比如写到助人为乐的事,他们就会写出五子登科式的笑话(扶瞎子,推车子,让座子,拾夹子,死老子;写到母爱就会写母亲在雨中送雨伞,在雨夜深一脚浅一脚地背他去看病,织毛衣到深夜之类;写到教师就是如何带病上课又如何在深夜批改作业。这些文章给人“假、大、空”的感觉。怎样才能让学生作文内容真正充实起来呢?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已提出作文“由教师命题,学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谈谈作文怎样选材 教案

谈谈作文怎样选材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作文在选材方面的具体要求。 2.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选材常出现的问题。 3.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教学重点: 1.分析作文选材常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2. 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并用之于写作实践。 教学难点: 分析作文选材常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选材,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一篇作文,我们训练了以“父母的爱”为话题的作文,有一个同学的拟题、立意和内容表达都很好,但却让人一眼就看出是虚构的材料:父亲因为我的一点小感冒而累得生病住了一个星期的院,能让人相信这是真的吗?还有一位同学写《雨天里的一把伞》,内容大致是:放学时,大雨如注,无奈之际,母亲飘然而至,结果因为淋雨,母亲身染小恙。虽然写的还不错,总觉得内容太陈旧了。这些都涉及到了作文的选材问题,那么我们的作文该怎样选材呢? 二、结合实际,分析问题 1、学生结合自己选材的实际,分析选材失误的原因,然后同桌交流,最后请学生小结。 2、教师点拨归纳:作文选材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千人一面,耳详能熟。表现在材料老套,无法吸引读者。二是堆砌材料,不加选择。表现在材料用的多,但不典型。三是东拼西凑,一味模仿,给人一种抄袭之感。 三、对照优秀例文,掌握选材的方法和技巧 1、小组学习,对照上次作文出现的佳作,分析选材的方法和技巧。 爱的边缘文/ “啊……”我从噩梦中再次惊醒,已是大汗淋漓。叫声惊动了她,她和爸爸推门而入,我双臂环膝,坐在床上,嘤嘤地啜泣。她走过来,犹豫了一下,还是轻轻地抱住我,说:“玭,别怕,有我们在呢,啊!”我一把推开她,吼道:“你走开,少装好心!”她的脸色骤然变得很难看。“啪”,爸爸给了我一记耳光,“你怎么跟你妈妈说话的?” “她不是我妈!”我一字一句地说,“你们出去。”爸欲言又止,我清晰地听见他唾沫咽下的声音。屋子在关门声后又变得寂静,静的可怕,我抬头看挂钟,三点一刻。窗外,月光黯淡,天空中看不到星星,只有一弯月牙儿孤零零地悬挂在天空,似乎就那点儿残破的淡黄都要被无边的黑黯吞噬。我轻轻摩挲着胸前那只小小的、蓝色的月亮,把它贴在脸上,好像瞬间闻到了妈妈的味道,这是妈妈留给我唯一的东西,我在心中轻轻地问:“妈妈,您还好吗?”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个冬天,殷红的冬天。我与妈妈踩着雪给爸爸去买毛衣,结果在过马路的时候,我的鞋带松了,当我蹲下系鞋带时,一辆货车朝我直冲而来,妈妈尖叫一声,飞奔过来将我用力一推,我退出一二米,地上霎时间就开满了破碎的殷红,慢慢地延伸开来,爬上我的身体,我晕了过去。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我慢慢地睁开双眼,刺眼的阳光将一切镀得煞白,灼疼了我的眼睛,雪白的地上映出红花,闪烁在我的心灵深处。“啊,”我失控地尖叫起来,爸爸一把抱住我,泪水簌簌地流下来,他哽咽着说:“玭,别怕,你还有爸爸……”关于妈妈的思绪,就此戛然而止。没有妈妈的日子,我很沉默,每天晚上都被噩梦吓醒:白色地面上映满殷红,蔓延全身……妈妈走得猝不及防,也似乎带走了空气中的一种东西,让我时时感到窒息。然而,没过多久,爸居然又给我娶了一位新妈,他始终没告诉我原因,我也不想知道,可我还是有种前所未有的报复欲望。我疯狂地做着一切报复举动,只是有时偶而抬

高考语文总复习满分作文技巧点拨十开头的技巧新人教版

四川省德阳五中高考语文总复习满分作文技巧点拨(十)开头的技 巧新人教版 作文技巧点拨(十)开头的技巧 要义解读 开头在文章中的位置有如门户,给人第一印象,它的好与坏,对于文章相当重要。古人作文有所谓凤头、猪肚、豹尾的说法。“凤头”是说作品的开头要像凤凰的头那样秀气、漂亮。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首句标其目。”意思是指作品一开头就要切题,要开门见山。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对作品的开头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这实际上是对作品的开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之,在高考作文中,好的开头,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可吸引阅卷教师的目光,赢得其好感,因此,必须重视作文开头的训练。 技巧点拨 几种常见的开头方式: 1.投石激浪,营造悬念。 好奇是人的天性,文章开头可以通过投石激浪,叙写一些引起读者对事件的发展、经过产生浓厚兴趣或对主人公命运关心的语句,造成一种悬念。这种开头能激发读者急着看下文的欲望,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如2008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好奇心》开头一段:“为什么?两个人都年纪大了,相距不过几米的屋子,有什么必要隔几分钟就喊一下?”读到这里,读者一定感到好奇,一定会急着想读下去。 2.反弹琵琶,另类出彩。 所谓反弹琵琶,就是从常人以为正确的观点中找出不合理之处,进而加以阐述,确立自己的一种全新观点。 如2008年江西一考生的作文《田鼠给人类的一封感谢信》,以调侃的语调,以反弹琵琶的技法,“谢谢你们帮我们‘田鼠一族’消灭了我们的天敌”,给人类以警示作用。 3.融注真情,以情动人。 文章开头时以饱满的激情,抒发出强烈的情感,或表达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或诉说失去亲人的痛苦,或追慕先贤,表达对他们的由衷敬意,或抒发对祖国山河的赞颂……真挚的感情往往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如2008年河北省一考生的《我们在一起》开头一段:“请听,听到我对你的呼唤了吗?我很真诚,我如斯深情!平日里,我是那么熟悉你,熟悉得简直要变成平淡,平淡得就像呼吸一样,你不一直就在那里吗?在我的眼前存在,我知道你在,我懒得去多看。然而那一瞬间,天崩地裂,风雨飘摇,然后是一片突如其来的死寂。你,突然成为我眼中再难忽视的焦点。”开篇动情,洋溢着真挚情感。 4.对比映衬,泾渭分明。 开头运用对比手法,陈述两种与主人公截然不同的情状,来衬托主人公某方面的优良品质。有一考生在写《我找到了美》一文时,开头运用了这种写法,起到了“龙头”的作用。“美在哪里?有人说,美在夜空中,闪烁的繁星是她的眼睛;有人说,美在溪流中,飘落的花瓣是她的泪珠;还有人说,美在峡谷中,清晨的雾霭是她的面纱……笑,在人们心中,是圣洁无瑕而又虚无缥缈的。但就在不久前,一个女孩的出现,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美的真谛。” 5.故事新编,老树生花。

作文选材技巧

作文选材技巧 小巧的材料往往就是生活中的一次历练、一番拼搏、一点收获、一种体验……就是这些点点滴滴,经过我们的剪辑加工、精心组合,它们就会变得鲜明而丰厚、灵动而美丽,因而显得异常精致。 可是,我们很多同学在作文时,往往喜欢犯这样一些毛病:让他们写长江,他们必然溯源到江头,飘流至江尾,浩浩荡荡三千里;让他们写长城,他们就会从山海关到嘉峪关,巍巍峨峨半壁江山。如此贪多求全、贪大求圆,是作文一大忌。 从操作的层面上看,我们如何克服这一毛病呢?下面是以“成长”为话题的两篇考场作文,以此为例,具体说明。 甲文: 我是这样成长的 一考生 “哇”的一声,我来到了这个世上。 我降生后,首先“被迫”认识了自己的父母,还“被迫”认了个姐姐。聪明的我,六个月就学会了说话,9个月大时就会走路了。 过了婴儿时期,就进入了童年,童年的生活过得“了无生趣”。4岁“被迫”进了幼儿园,认识了“陌生”的同学们,喊了自己根本不认识的老师,学了最基本的“火、土、水、木”和“1+1=2”……一切都在进行着。 读完了幼儿园,进入了小学,分别了熟悉的同学们和老师,又“被迫”认识了陌生的同学们和老师,成绩平平,没有一点起色,但当我懂事时,就一头扎进了书海中。安徒生的童话故事让我为海的女儿而哭泣,为玫瑰仙子的幸运而赞叹,为白雪公主的美妙奇遇而陶醉。 可直到六年级,我的生活发生了改变。成绩如梦幻中那样上升到前几名。一切都发生得太快了。六年级时,我们必须进行小升初的考试,面对人生的第一战,我放弃了自己的最爱———课外书,但同时也获得了令人喜悦的成绩。 升入初中后,我告别了自己低幼的童年,逐渐迎来成熟,同时又告别与自己相处六年的熟悉的同学和老师,又“被迫”认识了陌生的同学和老师。初中阶段比我想象中辛苦一些,并且有了较强的竞争意识,我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成绩自然提高了不少。 这就是我目前的成长历程,以后怎么样,我也不太清楚,不过,从这些成长历程中,我也懂得了许多道理,不信,自己去瞧瞧吧! 点击成长 一考生 打开青春的电脑,点击成长的图标: 惊 “哇!怎么搞的,是不是我眼睛花了。”我揉了揉眼睛。 定眼一看,我鼻子下面一丁点小绒毛在向我招手。 “怎么一惊一咋的。”妈妈走进屋里。 “妈,你瞧,”我指了指。 “唉哟,长胡子了,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你现在可14岁了!” “好啊,多吃点饭,身体长得壮壮的,为咱们家又添一名男子汉。”爸爸附和着。 忧

作文指导课:如何选材

围绕立意,认真选材 教学目的 1.了解作文在“选材”方面的具体要求。 2.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选材失误”的原因。 3.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4.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教学重点 1.分析作文“选材失误”的原因,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2. 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教学难点 分析作文“选材失误”的原因,指导学生选材,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前段时间,我们训练了以“阅读”为题的作文,有一个同学的立意很好,但却让人一眼就看出是陈旧的材料:写母亲在暴雨夜送我去看病,一看就让人没兴致读下去了。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训练的专题——选材。 说到文章的选材,我想起了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有一个秀才在家写文章,想了半天写不出一个字,他的妻子嘲笑他,(谁能把这个故事讲下去?)你怎么写文章比我们女人生孩子还难呢?秀才说,你们女人生孩子是肚子里有,我肚里没有如何不难。 其实,秀才所说肚子里没有的东西,正是我们写文章的材料。 静下来去想,秀才的倒也有一些道理,女人怀胎十月,自然分娩,不算难事,写文章则不同,没内容可写,的确是难,纵观目前学生惧怕习作的原因,材料的选择,是个很关键的因素。我们来具体地看看上次的作文选择的材料。 二、学生结合自己选材的实际,分析选材失误的原因,然后同桌交流,最后请学生小结。 选材失误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司空见惯的“大路货”。表现在材料陈旧,无法吸引读者。二是毫无新意的“陈旧货”。有的材料用的人多了,也失去了原有的光彩。三是简单模仿的。一味的模仿,进入抄袭的误区。 三、引导学生掌握考试作文评分标准对“选材”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对选材引起高度重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材料去体现,也是镜中月,水中花,是虚的。课标指出:写作时要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这是课标对选材提出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

教你怎么给作文选材 作文选材的方法技巧

教你怎么给作文选材作文选材的方法技巧 1、选材的口诀 熟悉最重要,真实才可靠;典型方有用,新颖为最好;不在大和小,关键在于巧;品味要求高,情真应记牢。 2、选材的要领 (1)求“真”。尽量写自己生活中熟悉的人和事,真实的反映现实生活,如实的表现客观事物。如《背影》中的父子情,《藤野先生》中的师生情,无不真实感人。 (2)求“精”。要选择典型有意义的材料,以少胜多,从而深刻而全面的反映事物本质。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选取3个典型事例,表现志愿军战士崇高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感人至深。而作者写这篇文章之前,准备了20多个事例,如果全部写上去,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吗? (3)求“新”。为避免“撞车”,要放弃“你有我有大家有”的材料,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如话题作文“战胜脆弱”,很多人会不约而同的写怎样和疾病作斗争。有位考生却另辟蹊径:写母亲下岗后在校门口摆地摊,自己觉得丢人每次经过校门口故意装作不认识,最后在亲情的感召下,终于战胜脆弱,以母亲为自豪,变得坚强起来。这就避免了“撞车”。 (4)求“小”。有些学生为了创新选取重大的、热点的事情来写,但有时由于并非亲身经历,认识高度不够,反而影响了文章的感染力。要从小处着手,从细处落笔,以小见大,通过一滴水去折射太阳。世

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的《变色龙》,写的是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这样一件小事,却表现了深刻的社会主题,揭示了沙皇统治下警察制度的黑暗。 (5)求“品”。要想使文章提高品位,就得加强课外阅读,熟悉名言警句、诗词典故等,熟练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及写作技巧,真正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星,梦的开始;月,情的寄托;雨,心的宁静;雪,纯洁无污。星、月、雨、雪,与我常相伴,星、月、雨、雪,我做人的原则。”这段文字,运用排比、反复,揭示文章主旨,语言凝练,效果很好。 (6)求“情”。可以是感情的触发点,一句话、一个动作或一个眼神,如《斑羚飞渡》中老斑羚为了拯救下一代用血肉之躯为后代们搭建生命之桥的情景,是多么感人啊!可以是事理的感情点,即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作者由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可以是生活的情趣点,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一定能收获美的情趣。如《山中访友》,构思新奇,作者满怀对生活的热爱,走进山林,与山中的“朋友们”互诉心声,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浅谈小学生作文选材

浅谈学生作文选材 《新课标》中对小学生写作的要求中写道:“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一、写下真实的见闻,取材于生活。 在实践中,学生将见闻当成作文素材的意识仍然不足。有时平日里一个有趣的念头转瞬即逝,没有抓住可能也就不会有一篇文章的诞生了。一个学生因为看到地震的新闻产生了想象“地震是由一个透明的巨人造成的,他在地球上到处走,走到哪里,那里就发生了地震”,我引导她联系我们读过的“盘古开天地”等神话故事,将想法写进周记,习作果然充满了童真童趣,是学生自己的故事。 但学生创造性的想象用在语言上与想象作文中,常让我惊喜,用在取材于生活中的作文材料上却让人惊吓:在金茂大厦、东方明珠上打地铺过夜者有之,寒假里夏日炎炎吃冰棒者有之,往井里灌水水漫上来智取皮球者有之……其中的荒诞都来源于违反常理,真实可信不足,自然更无法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有人说:学生每天就忙着学习,生活枯燥单调,当然缺少材料。学生真的没有材料可写吗?叶圣陶先生说“空口说没有用的,该去寻找他的源头”。源头是平时的积累,平时阅读的积累、关注生活的积累,用心体验,其实许多材料都可以搬到作文中来。 在开始指导学生选材时,有时“好的故事内容不需要构思,直接拿过来写便可以”,这想法虽不尽然对,但是选材确实对作文的成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讲评三(2)班《难忘的一件事》作文前,我摘录了学生的部分材料,如下: ①我帮受伤的同学做值日生。 ②在阿姨的婚礼上,我勇敢地上台唱歌,获得了一个大奖品——榨汁机。 ③我参加围棋比赛升段考试,晋级成功。 ④我在医院看望刚出生的弟弟,和弟弟玩。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专题复习《命题作文审题技巧点拨》精讲精练

中考《命题作文》审题技巧点拨 命题作文是考场作文的一种重要命题方式。面对命题作文,考生首先要做的就是审题。通常情况下,审题包括审题目、审要求这两部分。审题目主要是弄明白这个题目允许我们写哪些内容,确保自己写出的内容不超出题目限定的写作范围,即写出的作文不“跑题”。审要求,主要是弄清命题在文体、字数方面有哪些具体规定,严格按照要求去写作。审要求很简单,无须赘述,这里重点说说审题目。 ◆命题作文审题技巧之一: 抓住重点,从严审题 审题是命题作文写作的第一步,命题作文的审题一定要严。所谓审题要严,就是围绕所给的特定的题目,把题目中显性的限制、隐性的限制全部审出来,确保自己写出来的作文,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符合题目的要求。 1.抓住“题眼” 命题作文的审题要严,要求我们在审题时一定要抓住命题作文文题中的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把握住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避免走入写作的误区。尤其要注意题目中的修饰词语、限制词语和补充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对写作范围起着约束、限制的作用,是文章特殊要求的标志。如《偶然的发现》《温暖的时刻》中的修饰词“偶然”和“温暖”就是应深入挖掘的字眼。 2.注意分析命题作文的题目结构 命题作文的题目一般是一个短语,如果是动宾结构,题眼一般是前面的动词。如《留给明天》,题眼就在“留给”上。围绕“留给”,首先应明确“明天”一词指的是“未来”,而“留给”的可以是具体的东西,也可是抽象的精神。由于“留给明天”主语、宾语的空缺,给了我们很大的联想、想象空间。(1)从“谁”留给明天的层面思考:可以是“我”要留给明天什么(可

借此对自己的未来表态,回答自己的人生理想是什么),可以是我们这一代人要留给明天什么等。(2)从到底该留“什么”给明天的层面思考:“把口碑留给明天”,“把色彩留给明天”,“把微笑留给明天”,“把遗憾留给过去,把梦想留给明天”,“把青山绿水留给明天的子孙后代”…… 如果是主谓结构,题眼一般是谓语,如《知足常乐》,题眼应在谓语“常乐”上。“常乐”的“乐”前还有一个修饰语“常”,这也是审题时不能忽视的。可以叙述自己或他人因知足而总是快乐的经历、感受等。 如果是并列结构,多数情况下,关键是找出并列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索取与贡献》,重点是让我们阐述人生的意义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不能单纯地议论什么是“索取”,什么是“贡献”。 3.注意文章的主题,明确文章必须表达的思想感情 文章的主题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1)情感主题;(2)哲理主题;(3)人品主题;(4)兴趣爱好主题。有的题目,或直接点明要表达的情感,或者直接点明文章要揭示的哲理,或者直接点明人物的品质,或直接点明人物的情趣爱好或追求。这些题目已经明确文章的主题,我们写文章时,必须表达这种限定的思想感情,不得另起炉灶。如《永恒的思念》应该以表达长久而深沉的思念之情为主题,《理直气也要婉》应该以揭示理直气也要婉这个深刻的人生哲理为主题,《宽容》应该以赞美某人的宽容品质为主题,《鱼趣》应该以表现某人喜欢钓鱼、养鱼等兴趣爱好为主题。 4.注意审查题目限定的写作方法 有的命题作文的题目,具有限定写作方法的作用。写作时,应仔细审查题目限定的写作方法,避免用错写法导致跑题。如《山乡巨变》,只要命题中有“变”或“变化”这样的字眼或含义,整篇文章必须使用对比这种写法—将写作对象原来什么样和现在什么样进行对比。没有对比,就看不出变化,文章的内容就跑题了。又如以物为题目的文章,大都要使用借物喻人的写法。类似的题目有《小溪》《一片落叶》《烛光》《落红片片》《故乡的山碴树》等,如果单从

作文选材技巧

作文选材技巧例谈 文章必须有一个深刻的主题(即立意),但是,没有恰当的材料,再好的立意了是无法表现的。因此,如果说主题是作文的灵魂、统帅,那么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所以,选取什么材料入文是作文成败的重要环节。优选典型、新颖、精炼的材料是中考作文制胜的又一绝招。 那么中考作文选材怎样才能选出“有新意”的材料呢? 1、准确性,紧扣主旨。主旨是选材的依据。选材时,要从表现文章中心的需要出发,严格区分主次,确定取舍。一方面要善于抓取主要材料,衬以相关的次要材料;另一方面要大胆取舍,一切与文章主旨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无论多么生动,都要坚决予以舍弃。只有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典型材料,文章才能以少胜多,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目的。 2、真实性“假”。如写坚强,就是凄凄惨惨戚戚,或父母遇车祸或者离婚。 3、力求新颖。选材贵“新”,最忌拾人牙慧,落入俗套。 ①材料成旧且撞车现象严重。一写父母的爱就是冒雨送雨伞,自己生了病;一写老师就是带病上课,深夜备课、评改作业;一写同学就是闹矛盾,误解-解开,想要重归于好,可是他已经转学了,没有机会了。“旧”。如写友情,就是好朋友——产生矛盾——想和解——已转学。 中考优秀作文:《抒情王子马老师》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许久,也不见语文老师进来。正当大家议论纷纷时,临班的马老师来到我们教室门口。大家一看就明白了:这节课,将由马老师给我们上。 马老师走进教室时,对我们笑了一下,我们赶紧回敬了老师一个笑脸;走上讲台后,老师又冲我们笑了一下,我们同样回了一个笑容;开始上课了,马老师又笑了一下……终于,有个同学忍不住了,大声问:“老师你怎么这么爱笑呀?”哎呀,怎么好这么直接对老师说话呢?我们原以为马老师会生气的,没想到他却笑着回答道:“不笑就不是我。”哇!好经典的句子呀!快,快记在美文本上,出处就是《马老师之口语录》也。 上课了,马老师让我们把课本上的五首古诗“有感情”地朗读一遍。我们也摩拳擦掌,准备在新老师面前好好展示一下我们的才华。谁知读完后马老师却说:“不行不行,没有一点儿感情。”接着他给我们示范,“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沿……”啊,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以前只听我们的语文老师说过,说马老师是学校大名鼎鼎的“抒情王子”,极有情感,很会写诗;还有他的书法也是一流的好、超级的棒。若不是今天亲眼看到,我还真有点不敢相信呢!果然是名不虚传。 马老师给我们上《春望》这首诗时,还写了一首安慰杜甫的诗。诗中写道:“杨柳枯了又绿了,花儿谢了又开了,白发的诗人啊,你寂寞的心何日充盈,你眼中的泪花能变成莹莹的露珠吗?但愿那布谷的叫声,化作柔柔的催眠曲唱给你。你没有理由再叹息,那令你梦里心悸的烟火,如今只是一道风景,你渴盼的家书,正飘在三月三的桃花里。你也不用为那不胜簪的白发而伤感,它是从唐朝飘来的一缕诗香。” 这首诗的名字就叫《又见春天》。我们读了好几遍,都觉得棒极了。同学们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马老师的才华而赞叹不已。 真的,虽然只有这一节课,但是我们全班同学都对马老师崇拜得快要五体投地了。你要是不信,就来我们学校听一听马老师的课吧!欢迎你哟。 (选自《田野》2003年第4期,作者:张玲玲) [例文评点] 抒情王子,果然名不虚传。只是那么短短的一节课,就让学生们有了如此深刻的感受。作文生动的记叙了马老师的一课,也道出了学生眼中真正的老师形象。本文情感基调轻松诙谐,笔触欢快之余不忘调侃风趣,文中如记录《马老师之口语录》一节,就让作文充满了童

《写作指导:怎样选材》教学设计

《写作:怎样选材》创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人教版语文部编教材的编写理念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确立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贴近生活,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着以上理念,该套教材在主要结构上,仍然沿用传统的以单元为主要结构单位,写作指导是与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融合在一起来编写的,初衷是为整合教学内容,简化教学头绪。 2.新课标强调,初中阶段学生要能写简单记叙文,并能恰当运用各种表达方式,有真情实感。《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中要求:“写作要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七年级课文每篇都带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这些被采撷到教材花篮中的一篇篇精美的文本,在学生面前呈现出一个个精美而又真实的生活镜头,这些镜头或催人悟,或启人思,或动人情,或悦人心,给读者和学习者以知识和做人的启迪。新教材在编排中紧紧围绕“语文与生活联系”这条主线进行内容组构,实际是紧紧抓牢“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个语文课程性质的新界定,充分实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从语文中学会生活”这个以人为本的学科教学目的,而这新教材在吃透课标精神的前提下,通过教材编排,在人们面前拎起了一种朴素的语文学科的内涵: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语文。 4.写作的材料源自生活,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各类人物,遇到的各种事情,都可以成为写作时的直接材料;而读过的书籍、文章等,还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间接材料。当然,在所有材料中,最重要是还是自己的亲身经历。生活中的教材很多,要学会围绕中心进行选择。主题和题材是作文的两个最重要的构成要素。没有中心,材料就没有生命力;没有材料,中心就无所依附。所以,我们写作不仅要重视立意,还要重视素材的积累和题材的选择。“夫立言之要在有物”,是否“言之有物”正是评定中考作文档次的重要标准。这与《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写记叙文“要做到内容具体”,是完全一致的。 【学情分析】: 刚升入七年级的学生,对初中语文的学习还处于一个适应期。经过小学六年的语文学习,已初步了解作文的格式要求,在书写认真与合乎规范的方面接受了较系统的训练。但是,作文写作和学生的知识经验、阅读积累、作文思维能力、练笔次数等息息相关,学生们对以上几方面均体现为不足。大多数学生遭遇作文难写的尴尬,主要困难在

小学生作文选材之四性

浅谈小学生作文选材指导 厦门市集美区兑山小学陈经灌学生学语文,最怕的是什么?作文。特别是每到小学毕业考时,作文这一幽灵就困挠着大多数学生,甚至包括一些学业优良的尖子生。尤其是农村小学,学生的作文错误百出,错别字连篇,文不对题的现象屡见不鲜。摆在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便是如何在这薄弱的基础上尽快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要解决这一难题,多写多练是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方法。但写什么?怎么练?不同的语文老师自有不同的做法,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对此谈谈自己的几点拙见: 一、把握材料的真实性 现在学生的作文雷同之处越来越多。比如写到助人为乐的事,他们就会写出五子登科式的笑话(扶瞎子,推车子,让座子,拾夹子,死老子);写到母爱就会写母亲在雨中送雨伞,在雨夜深一脚浅一脚地背他去看病,织毛衣到深夜之类;写到教师就是如何带病上课又如何在深夜批改作业。这些文章给人“假、大、空”的感觉。怎样才能让学生作文内容真正充实起来呢?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已提出作文“由教师命题,学生见题而知的,审题而立意,此其程序与实际作文违异。”所谓的作文,本应是作者“情郁于中,发之于外”,“有所感而发”,绝非无病呻吟,更非瞎编乱造。应鼓励学生大胆写自己经历过的生活,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命题作文至今流行,其实是应试的思想在作祟,提倡不得。怎样做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在写作时把握材料的真实性呢? 有人主张多写日记,日记确是遵循了写作的规律,是一种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极好手段,但老师毕竟精力有限,哪有时间天天去批改学生的日记呢?所以我们提倡写周记,它既避开了命题作文的弊端,语文教师又可以从容批改学生的周记而不会耽误其他教学工作。初写周记,学生也会觉得困难重重,但只要经过三、四个学期的训练,大多就能过关,所以学生不会像写命题作文那样对写周记畏如虎蛇的。特别是对于周记内容,老师无需限定,应让学生把内心想说的话说出来,想表达的情感抒发出来,一人、一事、一草一木,都可写入周记中,渐渐地,学生周记写得多了,材料的选择,字词的运用,自然也“水涨船高”了,这也可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