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

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

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
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

专业基础课学前教育社会科学基础知识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

《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

本节教材首先从总体上介绍了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进而分析陆地自然资源的共性特点,然后讨论了陆地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的关系,最后落脚到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上。

本节课“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本节的重难点。教材从人类开发利用角度,分析了自然资源“数量的有限性”和“利用的无限性”,体现了辩证的思想方法,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但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进一步拓展。从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整体性原理入手,阐述自然资源的“分布的不平衡性”和“资源间的联系性”,教材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个发面加以说明:水热条件的区域差异,导致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非可再生资源尽管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其分布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定地域的各种资源之间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当一种资源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影响到其他资源发生变化。

学情分析: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中职学生相比较高中生而言,往往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自觉学习的习惯、信心、耐力和能力。抓住这些中职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必须指导他们明确的学习方向,教会他们自学的方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3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 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及中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现状。 教学重点 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并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教学准备 收集相关资料数据,准备相关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对于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有许多东西是得益于自然界的奉献。比如:我们做饭用的铁锅,它来自于自然界中的铁矿。大家分析一下,铁矿从哪里来?(自然界)对人类有何意义?(有使用价值,即有用)可见铁矿就是一种自然资源,叫做铁矿资源。下面请同学们说出家里的生活用品中,哪些来自于自然界?是何种自然资源? 学生积极思考,然后教师提问,学生的回答中有的是自然资源,有的不是;有的直接来自于自然界,有的则间接来自于自然界。教师要做好点评,让其辨明“真伪”。 二、新课教学 (一)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请同学们说一说,在大自然中有哪些资源?什么是自然资源呢? 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等,都是自然资源。所以,自然资源必须能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即具有自然属性,还应服务于生产和生活,对人类有利用价值即经济属性。 教师举例说明:铁矿石、小麦、甘蔗和闪电哪些是自然资源? (铁矿石是;小麦和甘蔗虽然对人类有用,具备了经济属性,但不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的,而是经过人类的培育和加工,所以不是自然资源;闪电存在于自然界中,但在目前科技条件下,人类不能直接利用,所以它只具备自然属性,不具有经济属性,不是自然资源。 ) 教师总结:判断物质是否是自然资源时,要看是否同时具备“自然”和“经济”属性。 过渡: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一时一刻都离不开自然资源,那我们就来看看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关系。 多媒体展示图片: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关系。(学生谈感受) 同学们说一说自然资源与我们衣、食、住、行、学习各方面的关系。(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自然资源与我们有着密切的关系。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及中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现状。 【教学重难点】 1.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2.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并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对于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有许多东西是得益于自然界的奉献。比如:我们做饭用的铁锅,它来自于自然界中的铁矿。大家分析一下,铁矿从哪里来?(自然界)对人类有何意义?(有使用价值,即有用)可见铁矿就是一种自然资源,叫做铁矿资源。下面请同学们说出家里的生活用品中,哪些来自于自然界?是何种自然资源? 学生积极思考,然后教师提问,学生的回答中有的是自然资源,有的不是;有的直接来自于自然界,有的则间接来自于自然界。教师要做好点评,让其辨明“真伪”。 二、新课教学 1.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请同学们说一说,在大自然中有哪些资源?什么是自然资源呢? 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等,都是自然资源。所以,自然资源必须能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即具有自然属性,还应服务于生产和生活,对人类有利用价值即经济属性。 教师举例说明:铁矿石、小麦、甘蔗和闪电哪些是自然资源?(铁矿石是;小麦和甘蔗虽然对人类有用,具备了经济属性,但不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的,而是经过人类的培育和加工,所以不是自然资源;闪电存在于自然界中,但在目前科技条件下,人类不能直接利用,所以它只具备自然属性,不具有经济属性,不是自然资源。) 教师总结:判断物质是否是自然资源时,要看是否同时具备“自然”和“经济”属性。

中国自然资源的特征

中国自然资源的特征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从生活、生产实际出发,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及中国的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2)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用读图归纳、分析等方法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 (2)阅读图文理解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 (3)利用数据对比我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的基本国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辩证地认识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的意义,进而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下面的一组数字,既值得我们自豪,也提醒我们对“地大物博”应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中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量却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中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值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 ·中国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中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林木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九分之一。 我国资源总量大,品种齐全,是当之无愧的“资源大国”。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少,而且对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不善,使资源遭到不应有的破坏,因此资源紧张的问题已不容忽视。 对于我国的自然资源,要有正确全面的认识,既要看到总量丰富的一面,又要看到人均资源不足的一面,从而科学地、合理地去利用资源,保护资源,探索新资源,使可再生资源不断再生,非可再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要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充分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好环境。板书设计: 类型总量世界排位人均占有量 陆地面积第三1/3 矿产资源第三3/5 中国自然资源耕地第四1/3 河流年径流量第六1/5 森林面积第六1/9 特征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破坏严重

专题自然资源的特征和分类概念

专题7 自然资源的特征和分类 (一)自然资源 1、定义:是指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要素 (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不均匀性 2、有限性:①自然资源的总量②自然资源的开采 3、综合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三)自然资源的分类 1、按照再生性质分: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 ①可再生资源:生物、水、太阳能等资源②非可再生资源:大量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 2、按照赋存条件分: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等 (四)主要自然资源 一、气候资源 1、光照资源 (1)定义:是指到达地球地面的太阳辐射 (2)衡量指标:年太阳总辐射量和年日照时数 (3)因素:①纬度(中低纬度光照资源多)②气候(热带、亚热带地区光照资源多) ③地形(高山、高原地区光照资源多)④天气状况(阴雨多雾地区光照资源少) (4)分布:①世界上:各大陆的南北回归线附近及亚欧大陆中部的内陆地区 ②中国:青藏高原西南部光照资源最丰富地区之一,光照资源最少的地区是在四川盆地 2、热量资源(因素:太阳辐射) (1)定义:某一地区在特定条件下所能提供的热辐射能量 (2) 衡量指标:气温、积温、无霜期 (3)意义:是决定农作物生长和分布的重要因素 (4)分布:①世界上:低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多,热量丰富 ②中国:以海南岛最多,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较少 例题:为什么青藏高原的光照资源丰富而热量资源却很少? 光照资源丰富原因: ①青藏高原纬度较低,获得太阳辐射较多;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前通过大气层的路程较短,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少; ②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使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 青藏高原气温低的原因: 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层中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却很差,不能很好地保存地面辐射的热量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教学目标 1.态度目标: 使学生能通过了解我国资源的国情,懂得节约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自 身养成节约和保护资源的行为习惯,并能实施具体行动督促他人节约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 2.能力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能够经过讨论后制定本组、本班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具体措施。 (2)使学生明白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之间的辨证关系。 3.知识目标:使学生能说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能说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明白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之间的 辨证关系(2)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教学难点: 1.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 情特点。 2.使学生明白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及其相互作用的辨证关系。 探究点: 1.“总量大、人均少”不仅是我国自然资源最主要的特点,而且也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 一,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对优势可以以此自豪但不能盲目乐观,对劣势应积极关注而不能丧失信心。 2.我国自然资源虽然种类很多,各自也有不同的特点,但“总量大、人均少”都是它们 共同具备的。这个观点的确立为学习各种具体的自然资源均有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讲解法、图表法、比较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具:自制图表(我国自然资源国情基本特征示意表)、小黑板(环境意识测试题、课堂练习题)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讲解]前几章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它们是我国自 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知道,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自然环境,也离不开自然资源。那么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如何呢?我们又怎样利用它们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服务呢?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板书】第六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复习提问】1.在初一时我们曾经学习过自然资源,请大家回忆一下,自然资源分为几大 类,是哪几大类?(两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请大家再回忆,自然资源又具体分为哪几种?(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 资源等多种)我们也知道学习地理应遵循总——分——总的学习顺序,所以,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中国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板书】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2.讲授新课 【出示图表】请大家先看下面的图表,你能否根据该图表概括出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 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与重要性。 3. 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现状。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探究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和积极地参与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行列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教学难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作文中经常用到这样一个词来形容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那么如何的地大,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都己经学到了。如何的物博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去认识我们物产丰富的伟大祖国。(板书课题) 一、自主探究 阅读学习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找岀以下问题: 1 ?什么是自然资源?

2. 自然资源的分类? 3. 怎样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归纳提升: 1. 从衣、食、住、行和学习等方而,举例说明哪些是自然资源? 2. 小组讨论:在我国东南沿海,小河中的水为什么总也流不完? (提示:水资源是一次性资源吗?从而引出自然资源的分类。) 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如上地、阳光、森林水、水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如煤炭、石汕、铁矿等。https://www.doczj.com/doc/106113308.html, 3. 过渡:引入教材3.1可循环使用的上地资源和3.2用一点就少一点的煤炭资源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形成过程和速度的不同,明确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要区別对待)。 对于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利用,并且注意保护和培冇,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探究一:认识和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适时点拨提升,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探究二:小组讨论对于可再生资源,是不是就可以不注意保护和培育呢?难道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有严格的界线吗?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如果不加以正确使用,可再生资源也可能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二、认识现状 出示我国自然资源现状表,让学生对地大物博有淸醒的认识。 使学生意识到: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 小组讨论: 我国资源总量丰富,却人均不足的原因?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 考点一!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原创"下列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 4$闪电3$龙卷风6$海洋鱼群7$雾霾 %$!+#1梧州模拟"下列各种自然资源中 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4$草地3$水6$铁矿7$森林 -$!+#.原创"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4$自然资源数量巨大 是无限的 3$生产发展的过程中 自然资源的总量会越来越少6$空气不属于自然资源 7$所有的自然资源都可以无限制地利用 !+#1郴州"%年世界地球日的活动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中国区主题)$能见蔚蓝%&根据材料回答"题 "$ 能见蔚蓝 代表了对未来的期待 下列属于可再生清洁能源的是 !! 4$石油3$煤炭6$太阳能7$天然气1$!+#1张家界" 和煦的阳光 广阔的田野 欢快的鸟儿 所描述的自然资源分别属于 !! !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

4 $!"#!3$#$%!6$!#$!7$#$&.$!+#1益阳"符合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特点的说法 正确的是 !! 4 $水资源 华北多 西南少3 $草地 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湿润地区6$林地 西北多 东北少7$耕地 南方以水田为主 北方以旱地为主考点二!土地资源 !+#.原创"中国东南部季风区土地生产力较高#集中全国耕地与林地的*%K 左右'西北内陆区干旱少雨#水源少#沙漠(戈壁(盐碱面积大'青藏高原地区大部分海拔在-&&&米以上#土地自然生产力低&回答#(%题 #$上面的材料反映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 !! 4$我国土地类型齐全3$我国土地开发利用较好6$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不足7 $我国土地类型分布很不均衡%$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主要分布在 !! 4$东部季风区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6$西北内陆地区7 $ 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对策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对策 1.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1.1自然资源的定义 广义的自然资源包括实体性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如给予人以舒适性、提供生产发展场所等,即指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具有某种功能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狭义的自然资源则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实体性资源,即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生态价值或经济价值,从而提高人们当前或可预见未来生存质量的天然物质和自然能量的总和。本文探讨的是狭义上的可量化、可补偿的、直接或间接进入社会经济循环体系的自然资源。 1.2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自然资源归纳起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自然性。自然资源是天然物品,与人工合成品具有本质区别。 (2)历史性。多数自然资源是经过漫长的自然历史过程形成的。例如石油的形成需要数万年或更长的时间。 (3)稀缺性。地球上自然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对非生态资源而言,随着人类消耗量的增加,资源储量会逐渐减少直至完全耗尽(如石油);对生态资源而言,如果人类的利用速度超过其更新速度,也会导致枯竭(如森林)。 (4)整体性。各类自然资源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时空上往

往交互重叠、互相依存,共同构成完整的资源系统,对任何一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必然对其它资源产生影响,并进而导致整个资源系统的变化。 (5)种类与功能多样性。自然资源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仅已被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就有2000多种。一种自然资源的功能也是多样的,比如森林既可以提供木材、林木等副产品,还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多重生态功能,这些功能整体地发挥作用,人们不可能在改变资源系统中某一项功能的同时又使周围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6)可更新性与不可更新性。多数自然资源具有自我更新或再生的能力,通过不断的更新保持数量和质量平衡,但其自然更新速度是有差别的。一些自然资源不能自我更新,会越用越少(如石油)。 (7)空间分布不均衡性。由于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同类自然资源的分布是不均衡的,类型、储量、质量也有很大差别。 (8)国界性。自然资源按国界进行划分,和人一样具有国别。但也不完全如此,如大气资源不受国界限制、国境线上的地下矿产资源可能引起国际纠纷、某些动物自由游动可以“改变国籍”等。 (9)公共性。自然资源是全社会、全人类共有的财富,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原则上不能限制任何人享受其所提供的生态、社会服务,任何人对某些资源的享受也不会影响他人的享受。同时,不少自然资源从物质形态上也是不可割裂的,如巨大的水体、奔腾的江河、广阔的海洋、无法固定的环流大气等,因此,自然资源本身在很大程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案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自然资源,能够根据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准确认识和区分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并联系实际说出两种资源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2.能够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提升资源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养成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知道什么是自然资源,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2.联系实际说出两种资源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特点,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二)教学难点 树立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养成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启发式讲授为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知识,充分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环节中,教师运用大量的生活实例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养成良好的节约、保护自然资源的习惯。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地理用具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用品与自然资源有关?

学生答案预设:从教室中的物品入手,列举出课桌、书本、窗帘、黑板等。 教师:到底什么是自然资源呢,我们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引入第一个教学主题。】 讲授新课──什么是自然资源? 教师:请同学们看这四幅图片,分别为我们所熟悉的公交车、教学楼、食物和课本,你能详细说一说每种物品都与哪些自然资源相关吗? 学生答案预设:汽车车身─钢材─铁矿石、煤炭资源等,教学楼外墙瓷砖─黏土─土地资源等,食物─小麦─阳光、水分、土地等自然资源,课本─木材─森林资源等。学生还会有很多内容的补充,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我们通过这四个例子不难看出,生活中的物品的原材料和能量是来自于自然界的,是我们所需的自然资源。谁能总结一下,给自然资源下个定义? 学生答案预设:大多学生可以总结出自然资源是来自于自然界的。 教师:明确自然资源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身边的物品举例,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物品是和自然资源紧密相关的,同时对自然资源有初步的认识。让学生归纳自然资源的概念,可以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教师:了解了自然资源的概念,我们看看这些事物中哪些属于自然资源,哪些不是呢? 学生:完成题目内容。 教师:大家给出的答案有些不尽相同,所以我们还需要好好理解一下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的概念主要包括三层含义:1.必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即具备“自然属性”;2.必须能用于生产、生活,即具备“经济属性”;3.既包括物质也包括能量。当这三个条件都满足时,才可以称之为自然资源。明确之后再组织学生修改刚才的题目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及时巩固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情况,同时从学生的回答中发现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纠正并再次明确概念中的要点。对于自然资源的概念,依据课标内容是不需要学生熟记的,但是要求学生能够判断并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会应用此概念。】 讲授新课──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教师:出示图片,看一看我们身边的自然资源。图片内容有森林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

自然资源基本特征

《自然资源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滨海新区汉沽第八中学杨洋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说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 2.能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 3.能掌握自然资源的概念,并学会判断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过程与方法】 能够经过讨论后制定本组、本班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具体措施。【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我国资源的国情,懂得节约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自身养成节约和保护资源的行为习惯,并能实施具体行动督促他人节约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树立资源观、全球观念。 教学重点 (1)学会判断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并能说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明白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之间的辨证关系 (2)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教学难点1.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特点。2.明白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及其相互作用的辨证关系

教学方法讲解法、图表法、比较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学法:自主思考,辩论(两大组) 教具图表(我国自然资源国情基本特征示意表)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引导语)同学们早上好,你们知道4月22日是什么日子吗? 生:不知道。(知道的,介绍一下) 师:4.22是世界地球日在这一天世界各地举办各种环保活动来呼吁人们保护我的地球。那一天四川省高县国土资源局,该局围绕“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共同保护自然生态空间”的主题,举办了多种形式保护土地资源宣传活动。美国纽约上演了一场“地球日街头市集”,市集现场由来自美国各地的民众设置了有关环保、废物利用,甚至现场制作素食的展位,星巴克呼吁人们节约纸杯在4.22日那一天举办一个空杯子可以免费续杯的活动。这些活动都是在向人们呼吁要保护资源。保资源成为了当下热门的话题,那么为什么现在保护资源变得尤为重要了呢?我们通过学习自然资源这一课来回答这个问题。(板书自然资源基本特征) 环节一自然资源概念 师:请同学们看我们用的书本、桌子,他们是用什么做的呢? 生:木头。 师:很对,木头是来自于哪里呢? 生:森林。

中国的自然资源学案

中国的自然资源学案 (结合《图文详解》P171-175 ,同时将各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 一、自然资源的分类(参阅《图文详解》P171) 自然资源主要分为:1、资源;2、资源;3、资源;4、资源;5、资源;6、资源;7、资源。 二、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 1、自然资源大、齐全; 2、占有量少; 3、不均。 三、气候资源《图文详解》P171-172 1、特点:季风气候特征,气候资源,大部分气候条件较为。 2、由南到北按热量条件分为、、、和。 3、由东南向西北按水分条件分为、、、和。 4、我国条件充分,较好,较好,农作物熟制。 5、我国太阳辐射最强地区在,成因是: 。 6、我国太阳辐射最弱的地区在,成因是①

② 。 7、我国海南岛、台湾西侧太阳辐射强度比东侧,原因是 。 四、我国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1、特点:我国水资源总量,分布。水能资源总量,开发程度。 2、分布特点:水资源①空间分布不均:;②时间分布不均: 。水能资源①主要集中在,②长江、雅鲁藏布江、、 水能丰富。 3、水资源问题:①水土配合欠佳:北方多少;②短缺;③ 惊人。 4、水资源问题的成因:①水资源分布不均;②人口增长快;③迅速发展;④水资源严重;⑤人工毁林毁 草,,。 5、对策:①跨流域调水。主要有工程;②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变化大的问题;③合理开采;④节约用水,防治污染。⑤ 淡化。 6、水能资源:水电与火电相比,具有、的特点;而且水力发电是资源,可循环使用。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许多河流在流经阶梯交界处时,水流湍急,水能蕴藏。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位,其中水系、江、黄河中上游和水系尤其丰富。 五、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比例不当) 1、我国主要利用的土地类型有、地、地、用地等。 2、特点:二多二小:二多:①多;②多。二少:①比重小;②占有量小。各类土地资源分布,土地生产力地区。 3、从我国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看: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地为主,南方以田为主;地主要分布在、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我国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是:保护有限的资源。 我国土地利用中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布局。 4、问题: ①滥砍滥伐森林引起的;②滥垦草原或过度放牧导致的; ③不合理灌溉引起的;④因乱建设滥占耕地导致的大量丧失等等。 5、对策:①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②其他对策:依照政策法令管理;做好与两项工作;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 六、森林资源 1、特点:①一多:;②一低:;③一少:。 2、分布:三大林区:①;② ③。 3、问题: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4、对策:四大对策:①;②;③;④ 5、七大林业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长江游防护林体系,沿海防护林体系,太行山绿化工程,平原绿化工程,黄土高原水土保护林工程,全国防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自然资源,能够根据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准确认识和区分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并联系实际说出两种资源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2.能够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提升资源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养成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知道什么是自然资源,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2.联系实际说出两种资源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特点,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二)教学难点 树立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养成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启发式讲授为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知识,充分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环节中,教师运用大量的生活实例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养成良好的节约、保护自然资源的习惯。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地理用具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用品与自然资源有关? 学生答案预设:从教室中的物品入手,列举出课桌、书本、窗帘、黑板等。 教师:到底什么是自然资源呢,我们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引入第一个教学主题。】 讲授新课──什么是自然资源? 教师:请同学们看这四幅图片,分别为我们所熟悉的公交车、教学楼、食物和课本,你能详细说一说每种物品都与哪些自然资源相关吗? 学生答案预设:汽车车身─钢材─铁矿石、煤炭资源等,教学楼外墙瓷砖─黏土─土地资源等,食物─小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与重要性。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现状。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探究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和积极地参与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行列中。■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教学难点】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方法

启发学生积极进行发散思维,理论联系实际,使用情景感受法、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反映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的视频,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大自然,她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学生总结:(土地、阳光、矿产、水、森林等)。 循序渐进: 1.它们是存在于自然界,还是人为创造的? 2.它们对人类来说有没有利用价值? 【讲授新课】

一、图说自然资源(自主探究,归纳提升、学以致用) (一)自主探究 阅读学习“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找出以下问题:1.什么是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的分类? 3.怎样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二)归纳提升 1.从衣、食、住、行和学习等方面,举例说明哪些是自然资源? 2.小组讨论:在我国东南沿海,小河中的水为什么总也流不完?(提示:水资源是一次性资源吗?从而引出自然资源的分类。)

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如土地、阳光、森林水、水能等;非可再生资源: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如煤炭、石油、铁矿等。 3.过渡:引入教材3.1可循环使用的土地资源和3.2用一点就少一点的煤炭资源进行比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