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与对策研究

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与对策研究

发信人: Helian (一品堂总管将军), 信区: SHL
标 题: 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与对策研究
发信站: 幻想空间BBS站 (Wed Sep 20 10:28:27 2006), 站内

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与对策研究

随着1999年高校“扩招”后首批研究生就业数量的剧增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上升,研究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有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把考研作为了躲避就业的避风港,期待研究生毕业后再找份好工作。可事实上2006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为127.5万,与2005年同比,人数增加10万余人,增长9%。2005年起,硕士研究生施行网上报名,通过网络报名的人数为180余万,是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首次突破百万,比2004年增加了22.7万人,增幅为24.11%。在研究生人数大幅增加的情况下,研究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加大。因此,我们也应具有高瞻眼光预见到当前或今后不久研究生就业面临的挑战。而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不应在学生毕业前夕才大呼“狼来了”,而应当把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跳出单纯从事就业指导服务的局限,应从培养社会主义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高度出发,把职业指导贯穿在整个研究生教育的始终,帮助研究生进行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让他们能“水到渠成”地面对市场。
一、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工作经历中所包括的一系列活动和行为。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一生中有目的地对自己的技能、兴趣、知识、动机等自身特征和所处的环境状况进行认识、分析,从而为选择最合适的职业和职业发展通道而进行的规划和设想。它是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才能和潜力,有效地实现自我价值,以便保证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就为目的的。职业生涯规划分为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对个人和内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个人兴趣、能力和个人发展目标的有效规划,以实现个人发展的成就最大化为目的的而做出的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是每个即将步入社会的研究生必须预先涉及的问题,对于人生道路的选择来说具有战略意义,至关重要。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就是帮助个人通过分析设计出合理可行的生涯发展规划。哈佛大学的入学申请要求必须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兴趣爱好,同时列出三项成就,并通过对以往经历的分析,找出自己专业特长与兴趣点。以此来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即将来从事的工作或向哪一行业发展,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

一个人事业上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正确的目标。在确定专业目标后,就开始制定实现该目标的职业通路和行动计划,分析自己是否需要通过一定时间的实习以获取职业经验。寻找能提供培训、知识与技能、经验的渠道,并进行时间安排。
二、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有助于研究生建立科学的择业观。
不管承认与否,研究生的第一份职业从广义上讲就是择业的结果,但这种择业很大程度上可能只是父母的意愿,学校的推荐,社会单方面需求的结果,与研究生自身的条件可能并不完全相符。而我们提倡的是科学择业,即求职者依照自己的职业期望和兴趣,凭借自身能力挑选职业,使自身能力素质与职业需求特征相符合的过程。择业受求职者自身条件和职业要求的限制,一方面,求职者不可能具有从事一切职业的能力与兴趣;另一方面,各种职业由于有各自不同的劳动对象、手段和工作环境,对求职者的能力也有相应的特定要求。
由于现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已经改革,传统的计划分配已被“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取代而成为研究生就业的主要形式,但是这种体制上和观念上的变化与研究生在成长阶段所受到的教育模式是截然不同的。面对日趋紧张的就业压力,研究生在入学时选择学校和专业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标准就是——毕业后好找工作,缺乏主动择业的观念。研究生毕业时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是盲目自信,只考虑自身的需要脱离实际,对求职单位和职业有盲目的要求;另一种是纯粹的现实主义心态,“只要社会需要的就是我们要选择和考虑的”。这与所提倡的科学择业观显然是背道而驰的,科学的择业观倡导的是建立在知己知彼基础上的“人职匹配”,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建立这种观念。
研究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只有充分合理地发挥研究生的积极作用,才能实现国家未来发展战略目标,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有效控制人才的高流动状况和流动的无序性。
目前研究生就业的激烈竞争形势以及面临的就业“疲软”状态,迫切需要教育引导研究生以科学的态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化“被动就业”为“主动择业”。加强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有效地控制人才在市场上高流动状况及流动的无序性,使学生理性地评价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给自己一个理性、正确及相对准确的定位,使得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出现的“抢业”、“盲目择业”、“高违约率”、“高就业成本”等现象得到有效的控制,进而克服用人单位缺少“想聘之才”、学生“无业可就”的现象,促进社会

更加稳定和谐。
3、提高研究生就业的成功率,降低离职率。
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背景下,研究生很看重各种形式的人才交流会,这也是他们走向社会,选择职业的主要渠道之一。根据国内各大城市举办大型人才交流会的统计,多数研究生参加人才交流会都有一种“赶集”的感觉,没目标、没准备,全凭运气碰,结果造成了有意向的没信心,有信心的准备不足,人才交流会对接成功率很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研究生职业规划的缺失,即研究生职业目标相对模煳,对自我缺乏认知。
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生由于职业目标模糊,缺乏自我认知,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盲目就业和择业,直接的后果是人职不匹配,接踵而至的就是草率跳槽。经过系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生一般都有明确的职业定向,对第一次择业往往都很慎重,在真正双选的基础上找到一个相对适合自己的职业,从而降低了因人职不匹配而导致的离职率。
4、有利于降低研究生的就业压力。
由于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缺乏长远打算,不少研究生只是随波逐流地换工作,能找着什幺工作就干什幺。这种缺少规划的更换工作,一方面难以在一个合适的领域内积累必要的职业经验,而这正是企业所需要的;另一方面频繁跳槽,会影响自己职业的稳定发展。一个不具备应有的职业技能和经验的求职者,或者频繁跳槽的求职者都难以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个体的这种行为最终会演变成整个社会对研究生求职者的谨慎选择,导致另一种就业压力,从而使得他们承受就业压力的时间变得更长。
5、对研究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意义重大。
职业生涯活动将伴随我们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有调查研究表明,选错职业的人群中有80%是失败者。每个人要想使自己的一生过得有意义,都应该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特别是对于研究生而言,正处在对个体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对职业的选择对研究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双向选择的市场机制环境下,把对研究生的职业规划指导提高到应有的地位,不仅可能影响研究生今后的人生,也是高等教育人性化的体现。职业生涯规划是缩小校园和社会差距的手段,能够帮助研究生实现学校和社会的提前连接,同时也体现了高校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功能。
全面整合和优化高校在研究生就业指导方面的教学与研究资源,对在校研究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和职业观教育,培养研究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敬业精神,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就业成功率和良好的社会信誉

,已经迫在眉睫。在国外,青少年很早就接受了职业教育,从学生时代起,他们就开始有目的地规划设计自己的未来生涯。而在我国,由于教育体制等方面的原因,高校职业指导教育起步较晚,指导工作停留在就业心理指导阶段,职业生涯教育尚属新鲜事物,因此在研究生学习的这一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尤其显得格外重要。
三、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分析
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是针对研究生就业充分准备的必要过程,本节将分析我国目前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1)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研究欠缺。
在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一直存在着就业理论与就业实践如何进一步结合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有重实践操作而轻理论研究的倾向。此外,由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和职业生涯设计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相当多的理论采取的是拿来主义,没有创新和改进,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从而导致实践工作无法提高效率和水平。在现实工作中,由于就业指导缺乏理论支撑,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部门陷入了大量的琐事之中,对时代的进步和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状况认识不到位,对于新的就业形势和在就业中新的就业方式不够了解,没有全方位的把握。而从事研究生职业生涯指导的队伍相对年轻,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经验,尤其是在理论上,尚不能起到真正职业规划师的职业指导作用。所依据的一些理论,不够系统,甚至远远落后于时代的需要,陈旧不堪,理论的缺失,导致研究生职业规划成为一只蹩脚走路的猫,跌跌撞撞,困难重重。
(2)研究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职业生涯规划对社会、高校和研究生个人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社会知识环境和整个就业指导氛围的影响下,我国大部分高校研究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实践的认识和掌握尚处于较低水平,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认同。
对于许多研究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因而也就不懂得怎样进行规划。有的研究生认为现在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世界变化比较快,人们无法预料未来,同时研究生阶段时间太短,尤其是现在逐渐向两年制过渡,没必要做职业规划;有的研究生认为自己尚处于学习阶段,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所以现在规划自己为时过早;有的研究生尽管曾经思考过这一问题,但由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动态性、长远性,再加上自我超越意识不强,他们往往知难而退,规划的执行力往往不够;有的研究生思考而且为自己做了一

定的规划,但规划并未能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方法也不十分恰当,导致规划的结果并不能有效地得以落实,到头来,全部付诸流水,不能实现。这些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要对我们所能做到的事全力以赴,争取机会。成功人士不仅比常人抓住了更多的机会,他们还能创造属于自己的机会,然而,抓住机会和创造机会是需要策略和技巧的,研究生只有做好合理的职业规划,并坚持到底,才会在求职中获得预想之中和预想之外的回报。
(3)学校教学管理体制不规范,柔性不足。
有专家指出,目前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群中大约有55%的人感觉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出现错误。这既有学生自身的因素,如专业选择的盲目性、被动性,也有机会成本的因素(从职业发展的角度看,放弃原有的专业需要承担非常大的机会成本,同时也会带来心理、家庭等诸多的问题),但另一重要因素是学校教学管理体制的不规范和缺乏柔性。
职业生涯规划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各种发展因素是缺一不可的。目前,多数高校没有设置独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单位,大多数高校实行混合建制,工作实施由就业指导中心来完成。此外,考评激励机制不健全,一些学校对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老师只有教学要求没有科研要求,在教学上又是只有量的要求,缺乏质的制约,职称评聘也没有此方面的要求,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兼职教师缺乏资格准入制度和培训提高机制。另外,由于学校教学管理体制缺乏柔性,导致研究生在专业调整及课程选修上的自主性明显不足,很难满足研究生生涯的发展需要。研究生面临职业生涯规划的困惑时,更多的是自己摸索,沉默应对,一少部分找到辅导员处寻求帮助,极少到专门的职业规划指导部门搜寻答案。所以导致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相当薄弱。
(4)职业辅导随意性大,课程设置有待规范。
高校就业中心的工作重心仍停留在传统的招生、就业政策咨询、派遣等层面上,缺乏对职业规划的辅导与咨询。从现实情况看,相当一部分学校在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上往往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不少就业中心口头上或文字上重视,而实际人力、财力投入严重不足。
有的高校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对研究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这对研究生了解、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好的途径,但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三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辅导内容重复,一个内容多家机构都来谈,造成资源的浪费;二是辅导针对性弱,社会专业机构研究对象大都是企业员工,由于模板不同,同一个道理,拿到研究生身上,就未

必适合,造成职业辅导作用减弱;三是这种职业生涯辅导只能解决基础性的知识了解,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还是空文一张,这样很难达到实际效果。
由于各高校立足本校资源,把研究心理学的、创造学的和学生工作干部以及资深校友串在一块,形成了“大拼盘”现象,造成了课程严重不足,课程设置缺乏稳定性,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未能反映具有研究生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远远无法满足就业市场对研究生的要求。
(5)缺乏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由于职业生涯规划定位不明,功能不清,课程变动较大,相关政策不完善,因而,队伍建设很不稳定,人员杂且少,大部分是事务缠身的学生工作干部和学生辅导员,素质和学术水平不高,没有建立起职业指导师队伍,很难对研究生进行职业设计、职业测评、职业辅导等等专业性强的工作,加之各种投入严重不足,职业生涯规划建设几乎处于举步维艰的状况。
2、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误区
(1)自我评价和职业发展期望值过高,职业路径设计不合理。
不少研究生只盯住“三大”(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单位,而不愿去新兴行业、第三产业中的服务行业、中小城市的基层单位和西部欠发达地区。不少研究生选择以取得学位和证书作为发展主路径,以继续深造来作为自己职业设计的职业目标,还有些研究生“为保险起见”准备了四条以上的发展路径,但这些路径的结果悬殊较大,路径之间也缺乏内在联系,发展方向和路径的模糊不清势必导致在实际选择中的犹豫不决,不利于核心职业目标的实现。
(2)社会实践的方向不够清晰。
为了增加工作经验,不少研究生选择了兼职,做家教、促销员和业务员等;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不少研究生选择考证来增加“筹码”,整天忙着各种各样的考试;还有的研究生花了大量时间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只是为了向用人单位证明其兴趣广泛。总之,社会实践缺乏职业方向性,遍地开花,注重量的积累而忽视了质的要求,不仅使研究生疲于奔命,而且盲目性和风险性都增大。
(3)过于追求所谓的“最佳规划”。
有些研究生对经济学上讲的“最小成本、最大收益”津津乐道,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寻找“最佳规划”上,希望“一次规划,终身受益”,在做规划时面面俱到,不愿舍弃,在行动中也不愿从小事做起,碰到困难就不知所措,不会灵活采取调整措施。实际上,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一个人几乎是无法做出一个十全十美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况且,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认

识、能力的提高,职业生涯规划也是需要不断调整、与时俱进的。
(4)把职业规划等同于职业目标和学习计划。
职业规划的核心是实现职业目标,但是不等同于职业目标。因为它不仅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方向,而且要将实现职业目标的任务分解细化到不同的时间段,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使研究生在每一学年、每一学期,甚至每一个月、周都有自己的小目标,然后根据具体的小目标,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步步落实,最终实现职业目标。但是这不是说职业规划就是学习计划,因为最后达到职业目标不仅需要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综合能力的提升。
(5)误认为高学历就有高能力,将专业等同职业。
高学历不等于高就业能力,获取知识是提高能力的一种途径,但高学历不等于有高能力。一般来说专业决定不了职业,专业是学习阶段的任务,是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而职业是一种谋生手段,需要具备多种能力,如交往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从专业学习到胜任某项职业还需要有多种能力作支撑。
(6)认为职业规划就是功利地为找工作而准备。
有这种观念误区的研究生一般都会认为大学是一个完善自我塑造自我的一个精神殿堂,而不应该功利地为了毕业后找到个工作就注重于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打造,而忽略了艺术、精神的发展。这种看法本身是对的,大学的确是个追求自由完善自我的地方,但也不是孤立的就把职业规划单纯地理解为找工作,有这种理解的同学本身就是对职业规划不理解。
职业规划是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如果可以在研究生阶段最好最充分为日后的职业发展而准备,那就可以相应地加快个人的职业发展历程。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职业就可以较好地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职业生涯的有利发展也会促进个人生涯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职业就是人生最大的课题。所以说,在研究生阶段规划职业也是为人生负责的一种表现。
(7)认为职业规划和日常生活是两码事。
在校的研究生们,包括许多职场上打拼多年的人士都认为工作和生活是两码事,是不相关的,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工作时不谈生活,生活时不说工作,当然我们这里讨论的不是哲学上的联系,只是两者在相关性上探讨。
我们说,两者有关系,而且有很大的关系。大家知道,我们安身立命的依靠是工作,衣食无忧的保证是工作,甚至更高的建功立业,自我实现都要依赖工作。从这个角度和程度上,我们说职业影响生活,职业就是生活。不同的职业就会有不同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休闲方式,

职业人的生活方式的安排的一个重要前提是遵循所做工作的职业工作方式。这里有必要把人生平衡的三大领域说一下,便于理解。人生要想取得平衡,那必须在工作、生活、情感三者上有一定比例的安排和收获,缺失任何一个方面人生都是失衡的,不快乐的。
职业影响生活,你所选择的不同的职业会直接导致你的生活方式的不同。如你做教师和做公务员,做营销和做管理的工作是不一样的,教师的作息时间是有寒暑假的,但公务员就没有了;营销讲求的是在推销自我中搞定客户,而管理追求的是在组织平衡中谋得最大效益。职业对生活上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在安排旅游度假时是可以把寒暑假考虑进去的,但公务员就不能了;做营销要经常在晚上和客户交流,节假日要拜访客户,是要在情感和利益上和客户长期相处的;而管理也要关心员工的生活和成长,晚上下属有事情或者公司有急事发生就要打乱自己的生活安排的。举例说,当你选择自由安排生活而固定的节假日有固定的作息时间时,就不要去选择外企,因为外企的工作是会吃掉你的生活的。职业是会影响你的生活的,所以,当你选择职业时,要多考虑的一点是这个职业能否给你所想要的生活。
结合研究生的日常生活来说,研究生活中的谈恋爱、做实践、办活动、考试选课、同学聚会等都是生活,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未来的职业规划做出一定的探索和帮助。比如说当你确定了一个或几个职业时,通过各方沟通你了解到了这个工作所特有的工作方式,休闲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那你就可以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向目标要求培养接近。当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与目标职业要求趋同时,无形中你已经为适应企业的文化,圈子的生活方式等做出了最大的探索,那当你进入这个圈子时,你就不必再从来适应和磨合了,因为你已经在大学阶段就培养了圈子所要求的方式了,而这种无形的财富又会为你的职场成功起到非常大的加速作用。
(8)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
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有的研究生过分依赖他人,在关系到自己未来发展的问题上不能自己做主,总希望有人能替他做出最后的选择。职业生涯规划的最大特征就是个性化,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必须由自己主导。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家庭经济条件、父母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个性类型、价值观、能力、职业生涯目标、父母的期望、对成功的评估标准等都不尽相同,所以,不同的人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必不相同。无论是老师、父母或朋友都无法替代,只能由自己根据实际情况来客观地进行规划。

(9)自我评估时过分否定自己。
进行自我评估,目的是要找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幸的是,许多研究生在评估过程中,看不到自己的优势所在,随之而来是对自己的过分否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不断地从自己身上找缺点并克服这些缺点,的确是难能可贵的,但过分否定自己,也容易让自己失去信心。缺乏自信的人,其事业是难以成功的。
3、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历史原因。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我国的教育历史中历来有重理论轻生产实践的倾向,理论和实践相脱离。每位研究生从当小学生开始就被教育要好好学习,将来长大后当干部,最近几年公务员热已经体现出来。另外,计划经济时代毕业生国家包分配,安排工作是国家的事,用不着自己去操心,以至于从家庭、学校到社会很少关心研究生怎样选择职业,将来如何发展。近年来,随着研究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研究生如何来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职业问题才引起高校及研究生们的重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因素开始在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占据着最重要位置。人们在评价研究生就业情况时,往往以研究生从事职业经济收入的多少和地位的高低论,导致研究生容易急功近利。同时,“出人头地”、“光宗耀祖”、“非公不选”等观念严重影响青年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2)高校重视不够的原因。
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关注两个中心:教学和科研,没有把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辅导放在一个重要位置,也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辅导是一个专业性要求较高的职业领域,导致在政策、资金、人员上投入极少,在出现研究生就业困难,教育行政部门要求招生名额同就业率挂钩,就业率低的专业将被限或停止招生时,才引起了各高校的关注,但高校关注的是就业率,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要关心研究生的职业发展问题,以至于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在数量上和素质上远不能满足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另外,研究生在整个受教育阶段很少接触到职业世界里的各种信息,等到就业的时候,难免会出现困惑。
(3)研究生自身原因。
其一,许多研究生的价值观发生很大的变化,由社会中心转向自我中心,追求享受,不愿奉献;其二,自身重视不够,很多研究生精力没有专注在自身的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中,或者把时间浪费在上网、玩游戏或者谈情说爱上,或者把时间放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再草草搞一下职业生涯规划,之后却不再修正;其三,青年研究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学习,整体而言缺少社会经验,因而缺乏规划的宽广眼界;其四,自我认识不

够,不少研究生不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劣势,要么自认为学识渊博,从政、经商、做学问轻而易举;要么自认为自身条件好,素质较全面,工作能力强;要么缺乏自信心和竞争意识,对进入社会感到胆怯,所以不能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趋利避害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四、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研究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和普遍浮躁的科研领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研究生在职业起步阶段成功就业,在职业发展阶段走出困惑,到达成功彼岸。要解决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必须从多方面入手。
1、创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1)充分认识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普及职业生涯教育。
研究生莫不希望成就有价值的人生,并通过成功的职业生涯活动来满足个人的种种需求,实现自我价值。职业生涯规划能够解决毕业生择业和就业的定向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就业指导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体系。成功的职业生涯设计将使研究生对自己的职业科学定位,正确认识社会竞争和自身在社会中的价值,能够比较顺利地解决就业问题,施展自己的才华,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职业生涯设计对于人生道路来说具有战略意义,至关重要。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广研究生较为深刻地剖析自我,参照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修正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因此,职业教育应该自始至终地贯彻在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中,职业生涯规划应作为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列入教育计划之中。职业生涯规划应作为就业指导课的核心内容,将科学的理念灌输给研究生,同时教给研究生科学的职业规划方法。
(2)积极进行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研究。
研究生在择业时存在着很强的盲目性、随机性、从众性,当务之急是组织专家学者对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进行专门研究,确定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性质和功能定位,明确服务对象和主要内容,划清与相关学科的学科边界,正确处理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尽快形成符合时代特色、学生特点、学科特有的范畴、体系和范式。尤其是研究出符合研究生的职业能力测试系统,以准确、科学地对研究生进行职业测试和职业辅导。
2、高校在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应发挥的作用
(1)做好职业测评和职业咨询,协助研究生进行职业发展定位。
要做好“职业测评和职业咨询”工作。职业测评借助职业心理学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身的性格、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更加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全面客观地思考职业发展问题。职业测评具有预测、诊断、

探测和评估等功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其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性,还可以评定其个性特征和动机需求水平,并提供其潜力不足及发展建议的指导。学校应充分认识到职业测评在研究生就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中的作用,挑选和引进合适的测评工具,尽快让所有研究生接受职业测评服务。
职业咨询则是针对学生对职业问题的困惑,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咨询意见。职业测评可以提供相对客观的评定和发展建议,对一般研究生来说可以起到参考作用,并不能完全反映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情况。这就需要开展职业咨询辅导。在职业咨询辅导过程中,职业测评是基本依据,但不是惟一依据,还需要凭借咨询教师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两者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评估效果。从目前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还不具备开展职业咨询的条件,因此,学校当务之急就是加快对就业指导人员的职业测评和职业咨询实操培训,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职业规划咨询需要。
(2)加强和引导研究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其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
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是用人单位选择研究生的依据。用人单位不仅考核其专业知识技能,而且还考核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研究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增强其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在了解社会的同时,对其所学专业的应用以及将来可能从事的相关职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感性认识。通过这些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强的参观、考察乃至实践,使研究生不仅在心理上接纳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也进一步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学校应为研究生提供必要的职业技能训练的机会,锻炼其实践能力,帮助研究生学会与他人协作,并在这个过程中加强自我认识,不断完善自我,增强自信心。同时应建立专业的社会实践、实习就业基地,安排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到相关岗位上锻炼。加强对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引导。
(3)加强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建立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
要通过集中培训和学习,建立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科学化的研究生职业生涯指导队伍,经常开展职业指导、咨询、推荐和服务工作,成为研究生的“职业导航师”。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网站,开展网上指导,引导研究生根据自身职业规划的需要,有选择地利用网络资源。形成一个职业生涯规划的服务网络体系,为研究生提供全面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总之,要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角度出发,把职业生涯规划贯彻在研究生教育之中,帮助研究生在明确职业生涯目标、积极提高素质的基础上

,顺利地走向就业市场寻找到满意的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4)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面对研究生新的就业形势,高校应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确确实实地为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做出更大贡献。建议将职业规划列入教学计划,成为研究生们的必修课程,目的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使研究生明白今后职业发展方向,确立学习目标,学会有目的地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建立在心理学及管理学基础上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需要由专业人员来从事,不能将职业生涯规划简单地等同于就业指导,它比就业指导更具有专业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5)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辅助作用。
随着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各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正在逐步将工作对象从毕业班扩展到全体在校学生,从研究生一入校就开始进行就业教育,培养研究生的就业意识和职业意识,指导研究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此,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应当开展的工作包括:
第一,在研究生入学教育中增加就业教育。虽然研究生在阅历上较之本科生丰富很多,但仍然有很多学生,特别是应届本科生直接读研的学生,在人生和事业的发展上仍然缺乏规划。因此,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应帮助研究生树立职业意识和就业意识,认识自我,了解就业环境,以便科学地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第二,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应当面向研究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选修课程,让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深入人心,促使他们有意识地去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研究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具体步骤,科学地实施职业生涯规划。
第三,邀请就业指导培训师和成功人士来校举办讲座。为了配合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高校可以举办各类讲座,作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的补充和延伸,帮助研究生开阔视野,启发思路,增加感性认识。
第四,引进职业生涯规划测评软件,加强测评辅导。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应当引进职业生涯规划测评软件,通过校园网免费为在校研究生提供网络测评,让研究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职业潜力,并给予科学的辅助分析。
(6)各院、系的辅助作用。
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大多是由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来承担的,它的优势在于指导老师大多为专业或者至少是专职的就业指导工作

人员,对就业政策比较了解,对指导工作比较熟悉,而且面对全校集中管理和服务,方便统一政策和保证效率。但是,它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人手紧张,很多工作无法开展或无法深入开展;对研究生的具体情况不太了解,难以提供个性化的咨询和辅导。因此,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必须实现重心下移,将更多的具体工作转移到各个院系,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各院系应当开展的工作如下:
(1)配合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工作,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进一步落实,深入开展就业指导活动。
(2)针对本院系的专业特点,向研究生详细介绍专业要求、就业范围、职业发展趋势以及相关要求。
(3)辅助研究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具体安排本专业研究生进行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培养研究生的就业能力。
(4)为本专业研究生提供更多的个别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和辅导,加强研究生学习心理和就业心理的辅导。
3、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
研究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择己所爱原则
一个人对某项工作感兴趣时,即便工作本身可能是枯燥无味的,他也会感到兴致勃勃,兴趣盎然。一些专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职业感兴趣,则能发挥他的全部才能的80%-90%,并且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感到疲劳。如果对所从事的工作没有兴趣,那幺只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20%-30%,且容易疲倦。众多的调查研究结果一再表明,兴趣与成功机率有着明显的正相关性。研究生在设计职业生涯时务必注意:考虑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珍惜自己的兴趣,择己所爱,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
(2)择己所长原则
任何职业都要求从业者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条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也许你兴趣广泛,多才多艺,你可能会同时掌握多种技能,但在你所具备的才艺和技能中总有长短强弱之分。有些人善于与人打交道,有些人则更喜欢与物打交道。比较优势原理同样适用于职业生涯设计。常言道“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在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时,一定要做到扬长避短,选择最有利于发挥自己优势的职业,即择已所长。当然这种选择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但在现代社会,从一而终的职业已不可能,人才合理流动的机制已经形成,只要你善于把握,抓住机遇及时调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3)择世所需原则
社会需求不断变化,旧的需求不断消失,同时新的需求不断产生,择世所需就是要求研究生在选择职业岗位时,必须把社会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任何一个个人的发

展都必须符合社会的需要,脱离社会需要去进行自我设计,注定是没有前途的。因此研究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时,一定要紧密贴近社会需求,遵循择世所需的原则。
(4)发展优先原则
上面所讲的原则可以说是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从根本上说还必须遵循发展优先原则。即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应着眼于是否能促进自身的事业发展,是否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能否在事业上取得成就,是研究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应考虑的最关键因素,应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切不可鼠目寸光,斤斤计较于一时一地的得失。在工作之初不要过分苟求自己职业的社会地位、环境待遇等。特别是在自己的兴趣、利益等因素由于种种原因一时不能满足时,要善于把磨难转化为历炼自己的财富,作为积蓄力量发展自己的动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