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盆腔淤血综合症

盆腔淤血综合症

盆腔淤血综合症
盆腔淤血综合症

盆腔淤血综合症

【概述】

盆腔淤血综合症最主要的症状是下腹部疼痛、低位腰痛、性感不快、极度疲劳感、瘀血性痛经和经前期乳房痛。疼痛往往是在月经前数天加重,来潮后第一或第二天减轻,亦有少数持续痛的病例。疼痛还常常是在病人站立一段时间后及跑、跳、或突然坐下时加重,性交后亦加重,下午比上午重。深部性交痛是常见而又不愿启齿的症候。除疼痛外,其他如白带多、便秘、膀胱痛、性情烦躁,亦为本综合征的常见症状。多数病人已婚,症状多半在某次分娩或流产后短时间内开始。最常见于25~40岁妇女,极少在绝经前期,从未见于绝经后。妇科检查时,预谋宫颈、后穹窿子宫体可有触痛,附件区有压痛,似有增厚感;后宫旁组织触痛亦多见。

【诊断】

如前所述,盆腔瘀血症的症状涉及范围极广,而体征上又与某些其他病变混同,因此常造成临床诊断上的困难。但如能详细询问病史,注意症状与体征上的差异,除外其他有关疾病,适当应用盆腔静脉静脉造影及腹腔镜检查,即可作出较为可靠的诊断。以下几点可以提供参考:

一、病人多为生育年龄妇女,有过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生产、流产史,继某次生产或流产后不久,出现上述慢性盆腔疼痛,低位腰痛、性感不快、痛经等症状,但并无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史。

二、自觉症状与客观检查所见不相适应。病人诉说的症状多而严重,而妇科检查仅见宫颈肥大、紫蓝、有的有糜烂,子宫后倒于骶骨凹内,但如猛一触动子宫颈或触抵后穹窿,就会引起相当严重的盆腔及腰骶部疼痛,宫旁及附件区有明显的压痛及饱满感,如继续慢慢地触摸时则有一种软如海绵的感觉,并没有慢性附件炎所常有的增厚及硬的条索状物,也没有腹肌紧张及反跳痛。当企图用手法使后倒的子宫体复成前位时,病人更是感到疼痛难忍。

三、常伴有经前期乳房肿痛及某些神经衰弱的症状。

四、虽曾被诊断为“慢性附件炎”或“慢性盆腔炎”,但却很少妨碍怀孕。甚至于人工流产后被诊断为慢性附件炎,症状尚未治愈就又怀孕了。

五、对以往按慢性盆腔为所进行的各种治疗均收效不大,甚至毫无效果。病人自觉有严重的妇科病,久治不愈,被妇科医生视为难治之症。

六、对于具有前述症状,经妇科检查及其他辅助诊断方法,如子宫输卵管造影等,排除盆腔器质性病变,而临床疑为盆腔静脉瘀血症,可行盆腔静脉造影协助诊断,具体实施详后。

七、盆腔静脉造影术盆腔静脉造影术是将造影剂注射在子宫腔底部肌层内,使子宫静脉、卵巢静脉及部分阴道静脉,髂内静脉显影,并以一定时间之间隔连续拍片,了解盆腔血液(主要是子宫静脉及卵巢静脉)流出盆腔的时间,作为辅助诊断瘀血症的一个方法。

在盆腔静脉血运正常时,造影剂通常在20秒内完全流出盆腔;而在盆腔瘀血症时,静脉回流速度明显变慢,造影剂流出盆腔,要20秒以上的时间。

【治疗措施】

治疗以前,首先要弄清盆腔瘀血症患者的病因性因素,并认真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一、轻症患者的治疗

不少病人是在产后或流产后不久或偶尔在1~2个月经周期内刚出现这方面的症状,多不需用药物治疗。可针对其有关病因,给予卫生指导,使病人对本症的形成及防治有充分的理解。如每日中午,晚上休息时,改习惯性仰卧位为侧俯卧位(图1),纠正便秘,节制房事,做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进盆腔肌张力及改善盆腔血循环。一般效果较好。有子宫颈糜烂者,及时治愈子宫颈糜烂,效果更加满意。

二、严重患者的治疗

有些病人已有多年的痛苦,经过不少医生多次诊治无效,故首先应使患者对本病有充分的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每日中午、晚上,坚持认真地依次先做10余分钟的膝胸卧位,再取侧俯卧位休息,观察效果,一般能使严重的盆腔疼痛等症状明显地得到减轻或缓和。根据“通则不痛”的道理,采用活血祛瘀的治疗原则(如丹参、红花、川芎、当归、桃仁、蒲黄、灵脂等)及推拿疗法,均有一定的效果。对有严重乳房肿瘤及月经过多症状者,在症状出现前开始服少量的甲基睾丸素,也有效果。

如侧俯卧位疗法有效而不能巩固,可考虑手术治疗,在选择手术方法时,应考虑到患者的年龄,对生育的需求,症状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是否伴有器质性病变,酌情先用以下方法:(一)圆韧带悬吊术:用手术将后倒的子宫维持在前倾位,多能使肥大的子宫体及子宫颈缩小,盆腔疼痛等症状大为减轻或基本消失,效果较好。最好的方法是,在腹股沟内环旁将圆韧带绕过腹直肌侧缘拉出腹膜外,在腹直肌的肌腹和腹直肌前鞘之间,缝固在腹直肌前鞘的内面。这种方法可保证被拉紧的圆韧带和壁层腹膜侧部之间的空隙最小,不像改良的Gilliams法将一圈圆韧带拉出腹直肌前鞘,缝固在前鞘外面,容易发生术后腹壁痛。业已有人证明,这种痛清楚地局限于圆韧带穿过筋膜的地方。触诊这个部位即可引起疼痛,还能摸到被拉出的这段圆韧带。

(二)阔韧带裂伤修补术:适用于年轻、不再需生育而阔韧带裂伤的重症盆腔瘀血症患者。医生在术前并不能断定患者有无阔韧带裂伤,只是因子宫Ⅲ度后倾,盆腔疼痛严重,患者年轻,虽不再需生育,也不愿将子宫切除,而和病人商定行圆韧带悬吊术和输卵管结扎术,开腹后才发现有阔韧带裂伤(多在后叶),于是先将裂伤修补,再进而行输卵管结扎和圆韧带悬吊术。因此,实际上这是指一组手术。

自从Allen和Master1995年首次报道后,30余年来,经过10余位学者300余例的手术实践和探索,证明这组手术能使绝大多数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所有病人的子宫都恢复了正常位置和大小,且症状及体征也几乎全部消失。

这种手术虽简单,但操作要求细致,经腹进行。不必修剪裂伤的边缘,从宫颈与宫颈旁腹膜连接处开始,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逐渐向外,只要第一针确定缝着了裂伤的边缘,随后缝合时,裂伤的界限就清楚可见。缝合时一定要注意输尿管的行踪,切不可误缝了输尿管,那怕是它的鞘膜。当裂伤缝合完后,腹膜下隆起的静脉曲张也随之消失,主韧带变得坚实有力,同时也将松弛的骶韧带缩短。这样,子宫就能保持前位。然后再结扎输卵管;最后做圆韧带悬吊术。

(三)经腹全子宫及附件切除术;对40岁以上妇女,病避孕情严重者,尤其是合并月经过多或临近绝经期的,行经腹全子宫附件切除术,效果较好。经腹比经阴道手术优点多,可将曲张的盆腔静脉,特别是子宫静脉及卵巢静脉,尽多地切除(这是手术的主要目的之一),并有利于修复阔韧带及骶韧带的损伤,使阴道断端得到较好的固定。此外经腹手术不易损伤阔韧带内增多的曲张的静脉,出血少。需要保留一侧卵巢时,经腹操作可使卵巢得到较适当的固定。

(四)其他手术如单纯的圆韧带缩短术,一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或骶前交感神经切除术一般效果均欠佳。结扎曲张的静脉尤其不可取。

【病因学】

任何使盆腔静脉流出盆腔不畅或受阻的因素,均可致成盆腔静脉瘀血。和男子相比,妇性盆腔循环在解剖学、循环动力学和力学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是易于形成盆腔瘀血的基础。

一、解剖学因素

女性盆腔循环的特点,主要是静脉数量增多和构造薄弱。

盆腔的中等静脉如子宫静脉、阴道静脉和卵巢静脉,一般是2~3条静脉伴随一条同名动脉,卵巢静脉甚至可多达5~6条,形成蔓状静脉丛,弯曲在子宫体两侧后方,直到它们流经

骨盆缘前才形成单一的卵巢静脉。在子宫、输卵管、卵巢静脉间有许多吻合支,在输卵管系膜内,有子宫静脉与卵巢静脉的吻合支,并形成环状的静脉循环,再与外侧的卵巢静脉丛吻合。起源于盆腔脏器粘膜、肌层及其浆膜下的静脉丛,汇集成两支以上的静脉,流向粗大的髂内静脉。盆腔静脉数量上的增多,是为了适应盆腔静脉流动缓慢的需要。

盆腔静脉较身体其他部位的静脉壁薄,缺乏由筋膜组成的外鞘,没有瓣膜,缺乏弹性,穿行在盆腔疏松的结缔组织之中。因而容易扩张和形成众多弯曲的静脉丛。盆腔的中小静脉只在它进入大静脉前才有瓣膜,有的经产妇还常有瓣膜功能不全。这些特点使盆腔脏器的静脉系统,就像一个水网相连的沼泽一样,能够容纳大量迅速流入的动脉血。

此外,膀胱、生殖器官和直肠3个系统的静脉丛彼此相通。由于缺少瓣膜,故三者间任何一个系统的循环障碍,皆可影响到其他两个系统。

在盆腔静脉的这些解剖学特点的基础上,如再受以下相关因素的影响,便促成盆腔瘀血综合征,而表现种种临床征象。

二、体质因素

有些病人由于体质的因素,血管壁组织显著薄弱,弹力纤维少,弹性差,易于形成静脉血流瘀滞和静脉曲张。即使第一次妊娠,平时不从事长时间站立或静坐工作,就可能出现下肢及/或盆腔静脉曲张及盆腔瘀血综合征。

三、力学因素

不同力学因素证明能够影响盆腔血液的流速,从而改变局部血管的压力,静脉更易受其影响。

(一)体位:长期从事站立或坐着工作者,盆腔静脉压力持续增高,易于致成盆腔瘀血综合征。此类患者常诉称久站久坐后下腹痛、腰痛加重,白带量及月经量加多,而经过休息,往往症状即减轻。此外,习惯于仰卧位睡眠者,由于子宫体的重力作用及膀胱充盈使子宫体向后移位,也可影响盆腔静脉的流出。从力学角度来说,习惯性仰卧位睡眠时,盆腔大部分静脉的位置均低于下腔静脉,不利于盆腔静脉的流出盆腔,侧卧位或侧俯卧位睡眠则有利于盆腔静脉的流出。

(二)子宫后倾:子宫后倾在妇科病人中占15~20%,在经产妇中可能还要高一些。100年前,人们曾认为子宫后倾是造成各种盆腔症状的原因,而经常行了宫悬吊术。到本世纪初,人们逐渐认识到绝大多数活动的子宫后倾一直没有症状,不需治疗,只有一部分子宫后倾的致病痛作用。但很多医生相信有少数活动的子宫后倾确可引起盆腔疼痛。

子宫后倾时,卵巢丛血管随子宫体下降弯曲在骶凹的两侧,使静脉压力增高,回流受到影响,以致使静脉处于瘀血状态。如再有仰卧位睡眠习惯,则久而久之便可引致盆腔瘀血综合征。

(三)早婚、早育及孕产频繁:妊娠期间因大量雄、孕激素的影响,再加上增大的子宫对子宫周围静脉的压迫,可引起子宫周围静脉扩张。

(四)便秘:便秘影响直肠的静脉回流,而直肠和子宫、阴道静脉互相吻合。痔丛充血必然引起子宫阴道丛充血,故习惯性便秘易于产生盆腔瘀血。

(五)阔韧带裂伤

阔韧带筋膜裂伤使得构造上薄弱,缺乏弹性,缺乏固有血管外鞘的静脉更失去支持,而形成静脉曲张,还使子宫后倒。

(六)输卵管结扎术:随着计划生育的广泛开展,输卵管结扎术也是最常施行的计划生育手术之一。近年来不少杂志陆续刊出有关结扎术后出现下腹痛、月经紊乱、继发性痛经等并发症的报道。

输卵管结扎术是一种小手术,从理论上讲,完全有可能不产生上述并发症。但事实上确有些结扎妇女出现一些令患者痛苦、使医生棘手的并发症。

四、植物神经紊乱

尽管有上述种处原因及解剖学病变,但至今不少妇产科工作者认为盆腔瘀血综合征的某些症状如:抑郁、忧伤、心情烦躁、易疲劳、慢性疼痛、腰痛、性感不快等,在很大程度上与患者的精神状态有关。可能系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结果。

五、其他

临床上发现了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尤其是形成输卵管卵巢囊肿者)、哺乳期闭经、中、重度子宫颈糜烂等患者,在做盆腔静脉造影时,有的也显示盆腔静脉瘀血现象;而长期忧郁、久病、失眠等精神影响,及经前期雌、孕激素水平波动者,也有类同盆腔瘀血症的症状。前一类情况的盆腔静脉瘀血景象可视为一种并发变化;后一类情况则可考虑为盆腔瘀血综合征的加重因素。

【病理改变】

大体病理所见:外阴静脉及充盈以至曲张,阴道粘膜紫蓝着色,宫颈肥大、水肿,颈管粘膜常呈外翻性糜烂,周围粘膜紫蓝着色,有时可在宫颈后唇看到充盈的小静脉,宫颈分泌物很多。手术所见,绝大多数患者子宫后倒在骶凹内,表面呈紫蓝色瘀血状或黄棕色瘀血斑点及浆膜下水肿,可看到充盈,曲张的子宫静脉,两侧卵巢静脉丛像一堆蚯蚓状弯曲在后倒的宫体侧方,可能一侧较另一侧更重一些,有时像静脉瘤一样异常粗大。输卵管系膜内的静脉也较正常明显增粗、充盈,直径可达0.8~1.0cm,有的呈静脉瘤样。把子宫搬成前位后,有可能在两侧阔韧带后叶凹陷处看到腹膜裂伤,少数裂伤象睁大的眼裂一样,裂伤可向内延伸到骶骨韧带象缺如一样。有的裂伤较小,还有的后叶腹膜菲薄,可见充盈、曲张的子宫静脉从裂伤处隆起膨出。通常,不超过10分钟,就可看到搬成前位的子宫已由紫蓝色恢复到正常的淡红色。镜下,子宫内膜间质水肿,静脉充盈,扩张。卵巢一般较大,囊状,表现水肿样。乳房腺体水肿、充血,导致乳房胀痛。遇有阔韧带裂伤及Ⅲ度子宫后倾者,子宫直肠凹陷内可有30~80ml不等的淡蓝色浆液性液体。

【临床表现】

盆腔瘀血综合征的主要表现,是范围广泛的慢性疼痛、极度的疲劳感和某些神经衰弱的症状。其中以慢性下腹部疼痛、低位腰痛、快感不快、极度的疲劳感、白带过多和痛经为最常见,几乎90%以上的病人具有程度不等的上述症状。所谓慢性疼痛,系指各种形式的疼痛历时半年以上,频率为每周不少于5天,每天疼痛时间不少于4小时者。此外,病人还常有月经过多,经前期乳房胀痛,经前期排便痛,膀胱刺激症状及阴道坠痛,肛门坠痛等。这些症状皆在下午、晚上或站立后加重,性交后,月经临来前更甚。

一、下腹部疼痛

多数为慢性耳骨联合上区弥漫性疼痛,或为两侧下腹部疼痛,常常是一侧较重,并同时累及同侧或下肢,尤其是大腿根部或髋部酸痛无力,开始于月经中期。有少数病人偶尔表现为急性发作性腹痛,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卵泡破裂、异位妊娠破裂。

二、低位腰痛

病人所指的疼痛部位相当于骶臀区域水平,少数在骶骨下半部,常伴有下腹部疼痛症状。经前期、长久站立和性交后加重。

三、痛经

几乎半数以上患者有此症状。特点是月经前数天即开始出现下腹痛、腰骶部痛或盆腔内坠胀痛,有的还逐渐转为痉挛性疼痛,到月经来的前一天或第一天最厉害,月经第二天以后明显减轻。

四、性感不快

如问及病人,常诉称性交时有不同程度的痛感,多为深部性交痛,有的几乎难以忍受,不但当时疼痛,次日下腹痛、腰痛、白带多等症状都明显加重,因而病人对性生活产生了厌

烦。

五、极度疲劳感

病人往往整天感到非常疲劳,几乎无力完成自己所担负的工作(包括家务)。

六、白带过多

一半以上的病人有白带过多的症状。白带的性状多为清晰的粘液,无感染征。

七、月经改变

一部分病人有月经过多的改变,常因其子宫肥大被误诊为子宫肌瘤或子宫肥大症。还有一部分病人月经量反较前减少。但伴有明显的经前期乳房痛。

八、瘀血性乳房痛

70%以上的病人伴有瘀血性乳房疼痛、肿胀。患者自己能摸到乳房硬结,并有压痛,多于月经中期以后随上述症状同时出现,至月经前一天或月经来潮的第一天达高峰,月经过后,随同上述症状有所减轻,或完全消失。有的病人其乳房疼痛较盆腔疼痛为重,以至成为来诊的主诉。

九、外阴阴道肿胀、坠痛

盆腔瘀血症患者常有外阴和阴道内肿胀、坠痛感,或有外阴烧灼、瘙痒感。外阴可表现着色,阴唇肿胀或肥大,以至某种程度的静脉充盈、怒张或曲张。

十、膀胱和尿道症状

约有1/3以上患者在经前期有明显的尿意频数及排尿痛症状,常被怀疑为泌尿道感染,但尿常规检查正常。对某些症状严重的患者进一步做膀胱镜检查,可发现膀胱三角区静脉充盈、充血和水肿。个别患者由于瘀血的小静脉破裂可导致血尿。

十一、直肠坠痛

一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直肠坠感、直肠痛或排便时直肠痛,以经前期较明显,尤以子宫Ⅲ度后位者较多见。

十二、植物神经系统的症状

绝大多数盆腔瘀血症患者都伴有某些植物神经系统的症状。其表现和严重程度虽不尽相同,但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般神经系统症状:心情烦躁,易激动,好生气,好哭有泪,情绪低落或心情忧郁,夜梦多,白天疲劳感及精神体力上的无能感常很严重,常有头痛,多为枕后部痛而非一般经前期头痛的类型。

(二)心血管方面:可有心悸、心前区闷胀不适。

(三)呼吸系统方面:有气短感,常需用力大口吸气。

(四)消化系统方面:有呃气、腹胀及排气不畅的感觉。自觉食欲很差,消化不良,但实际上并不少吃,也不消瘦。

(五)其他:全身到处有莫可言状的酸痛不适,如肩关节痛、髋关节痛、手指紧感,不少人还有眼球胀感等等。

十三、体征

与上述主观症状的严重程度不相称。腹部检查的唯一发现是压痛,部位多在耻骨联合上区,或在下腹部两侧有深压痛,一般来说并不显著,甚至没有一个恒定的特别明显的压痛点,即使在病人感到最痛的部位,也没有腹有紧张及反跳痛。妇科双合诊时,查到子宫多为后位,稍大或正常。子宫颈肥大,呈紫蓝色,大多光滑,亦有糜烂者。

部分病人自觉乳房内有硬结,但检查所见只是乳头下方弥漫性肿大的乳腺组织,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触痛。

【预防】

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盆腔瘀血症的病因,采取预防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少其

盆腔瘀血综合征

盆腔淤血综合征 1. 概念: 盆腔淤血综合征(pelvic congestion syndrome,PCS),又称卵巢静脉综合征,是由于慢性盆腔静脉血液流出不畅、盆腔静脉充盈、淤血所引起的一种独特疾病。其临床特点为“三痛两多一少”,即盆腔坠痛、低位腰痛、性交痛(三痛),月经多、白带多(两多),妇科检查阳性体征少(一少)。因其症状涉及广泛,而患者自觉症状与客观检查常不相符合,在体征上常与慢性盆腔炎相混淆开腹手术可见盆腔静脉增粗、迂回、曲张或成团。 注:所谓慢性疼痛,系指各种形式的疼痛历时半年以上,频率为每周不少于5天,每天疼痛时间不少于4小时者。 2.西医发病机制: 任何使盆腔静脉流出盆腔不畅或受阻的因素,均可致成盆腔静脉淤血。(1)解剖学因素 女性盆腔循环有以下特点:盆腔静脉数量多于动脉(盆腔静脉数量上的增多是为了适应盆腔静脉血流迟缓的需要);盆腔静脉壁薄(缺乏外鞘包绕,缺乏固有弹性,容易扩张并形成众多弯曲的静脉丛);盆腔各脏器之间静脉相通(膀胱、生殖器官和直肠3个系统的静脉丛彼此相通,且缺少瓣膜)。 (2)体质因素 有些病人由于体制的因素,血管壁组织显著薄弱、弹力纤维少、弹性差,易于形成静脉血流淤滞。即使第1次妊娠,虽然平时不从事长时间站立或静坐的工作,也可能出现盆腔淤血综合征的症状。 (3)力学因素 不同力学因素证明能够影响盆腔血管的流速,从而改变局部血管的压力,静脉更易受其影响。①站立体位:长期从事站立工作者,盆腔静脉压力持续增高,易于形成盆腔淤血征。此类患者常诉经过休息后,症状往往减轻。②子宫后位:虽然子宫后位不一定都产生盆腔淤血征,但常常是引起盆腔淤血的重要因素。子宫后位时子宫卵巢血管丛随子宫体下降屈曲在骶凹两侧,使静脉压力增高,回流受影响,以致静脉处于淤血状态。③早婚、早育及孕产频繁:生殖器官未成熟前性交、分娩者易于产生盆腔静脉淤血。④便秘:便秘影响直肠的静脉回流,而直肠和子宫引导静脉互相吻合,痔丛充血必然引起子宫阴道丛充血,故习惯性便秘易于产生盆腔淤血征。⑤阔韧带裂伤:阔韧带筋膜裂伤使得构造上薄弱,缺乏弹性,缺乏固有血管外鞘的静脉更失去支持,而形成静脉曲张,还使子宫后倒。⑥输卵管结扎术后:具体形成因素并不明确,与手术的因果关系也无明确证据证实。(4)自主神经紊乱 至今很多妇产科医生认为盆腔淤血征的主要症状是易疲劳、腰痛、性感不快等,在很大程度上系因自主神经紊乱的结果。 (5)内分泌因素 PCS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绝经后妇女无PCS发生,多见于育龄妇女。雌激素有扩张血管作用,孕激素可以对抗雌激素,提高血管的张力,引起盆腔血管平滑肌收缩。卵巢静脉曲张和盆腔淤血常见于多次妊娠的妇女。妊娠期间黄体和胎盘分泌的大量雌孕激素使血管平滑肌舒张,增加盆腔血管的扩张性,盆腔静脉极度扩张充血,使静脉瓣膜进一步遭到破。 (6)精神因素

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

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 发表时间:2012-03-23T16:03:26.0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期供稿作者:张宇杰[导读] 经腹或腹腔镜辅助圆韧带折叠术:缩短圆韧带的长度以能将子宫矫正为前位为度。 张宇杰 (黑龙江省医院150036) 【中图分类号】R711.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0223-02 【关键词】盆腔静脉淤血治疗 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PVCS)是由于盆腔静脉或静脉丛曲张、淤血,从而引起慢性下腹部、性交后疼痛,低位腰痛、性感不快、月经改变、极度疲劳及白带过多等一组综合征总称。常伴有一些自主神经系统紊乱症状。有些病人有乳房疼痛及肿胀、尿频、尿痛等。多发生于已生育过的育龄妇女,是输卵管结扎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病确切发生率尚不清楚。文献报道,在主诉下腹部疼痛但无阳性体征的病人中,本病发生率为52%~92%,而在有阳性体征的下腹部疼痛病人中,约占80%。在输卵管结扎术后出现慢性下腹部疼痛病人,约占29.76%,由此可见本病的发生率较高。 1 临床表现 1.1 下腹痛病人多觉症状严重,而客观阳性体征轻微。下腹痛为最常见的症状,多为耻骨联合上区弥漫性或两侧下腹痛,一般是慢性持续性坠痛,自月经中期开始逐渐加重,上午轻,下午、晚上重,疲劳、久站、仰卧睡眠、性交后及月经前几天加重。疼痛还表现为低位腰痛、性交痛、痛经、肛门坠痛。 1.2 白带过多 50%以上病人白带过多,多为透明的黏液或水样。 1.3 月经改变发生率为25%~50%,月经周期或月经量发生改变,多数经血颜色呈暗红色或酱色,约1/4病人有排卵期少量出血。 1.4 乳房胀痛多数病人于月经中期以后乳房胀痛,在出现盆腔疼痛同时出现乳房胀痛,至月经前1d达到高峰,月经来潮后疼痛迅速减轻或完全消失。 2 辅助检查 2.1 盆腔静脉造影术是确诊本病的主要方法,1925年Heinen首次报道,在B超介导下将造影剂注射于子宫底肌层内,使子宫阔韧带静脉、卵巢静脉、部分阴道静脉、髂内静脉显影,以一定时间连续摄片,观察盆腔静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形态改变及对比剂在血管中的廓清时间。盆腔静脉淤血时廓清时间延长,卵巢静脉直径增粗,盆腔静脉内血流缓慢,甚至有时停滞。该方法为顺行性静脉造影,不能很好地观察曲张静脉内的反流。子宫静脉造影诊断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敏感度为91%,特异度为84%。该方法具有清晰全面、诊断明确的优点,但操作复杂,费用较高,并且给病人造成一定的痛苦,现临床上较少应用。 2.2 腹腔镜检查见盆腔静脉增粗、纡回曲张成团,子宫增大饱满,为暗红色或典型淤血斑点,即所谓“花斑样”。腹腔镜是目前检测静脉曲张最好的方法,诊断率达96.2%,但HyunS.等报道腹腔镜的诊断率仅40%。腹腔镜在检查的同时还能发现盆腔合并其他疾病,并进行相应治疗,如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粘连。腹腔镜检查因病人头低臀高位不一定能看出曲张的静脉,且仍属有创检查,费用较高。但开腹手术因创伤大、恢复慢、费用较高等,临床上较少用。 2.3 CT检查一种无创、诊断本病的有效方法,对诊断盆腔深部静脉曲张有较大优势。螺旋CT不仅能提供断面信息,还可利用多种处理技术显示卵巢静脉和盆腔静脉的主要分支。 3 治疗 3.1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的站立或静坐,加强体育锻炼。子宫后位病人,坚持每日做膝胸卧位2~3次,每次持续10min。 3.2 心理治疗使病人了解该病的成因及预后,以减轻病人的恐惧心理。 3.3 理疗加速盆腔血流速度,减轻盆腔血液淤积。 3.4 孕激素治疗由于本症有雌激素水平过高的表现,因而应用高效孕激素以对抗雌激素的作用,症状可以缓解。首选甲羟孕酮,治疗后复发率较高,也可用GnRHa治疗。 3.5 手术治疗病情较重,非手术治疗无效而影响日常生活者,可手术治疗,疗效较好。常用手术方式如下。 (1)卵巢静脉高位结扎术:对于主要由于卵巢静脉回流障碍和(或)逆流引起的 PVCS,高位结扎卵巢静脉,使血流通过侧支循环回流,可以大大改善症状,是较为理想的术式。但必须结扎双侧卵巢静脉,否则效果不佳。 (2)静脉剔除术:经腹部将阔韧带内包括输卵管系膜等处怒张、纡曲的静脉剔除,同时尽可能高地结扎或切除卵巢静脉。 (3)采用圆韧带悬吊术及骶韧带缩短术,该法适用于肥大、后位子宫,欲保留子宫及附件的年轻病人。将后位子宫复位为前位,可使盆腔疼痛等症状减轻或基本消失。 (4)经腹子宫及附件切除,适用于40岁以上或近绝经期的妇女,应将曲张的子宫静脉及卵巢静脉尽可能多地切除。术后应用激素替代治疗。此方法作为应用其他非手术治疗无效时进行,术式同一般妇科手术。Beard等应用此方法对36例进行治疗,术后随访1年,发现:24例无疼痛,12例有轻微的疼痛,其中1例疼痛影响日常生活。妇科检查:26例无触痛,10例轻微的触痛。因此,作者提议:对其他治疗无效的、影响日常生活的盆腔淤血症的病人可考虑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术后应用激素替代治疗。 (5)阔韧带筋膜横行修补术:有人观察到韧带底部筋膜裂伤,是某些盆腔静脉淤血症的一重要原因,修补阔韧带及其基底部筋膜裂伤后,不仅能矫正子宫后位,盆腔静脉淤血症状也随之消失。 经腹或腹腔镜辅助圆韧带折叠术:缩短圆韧带的长度以能将子宫矫正为前位为度。圆韧带缩短后子宫及附件的变化:子宫矫正为前位,周围蚯蚓状扩张的静脉血管改善,表面由紫蓝色变为红色。 参考文献 [1]杨锋.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困扰女士的盆腔瘀血综合征[N];上海中医药报;2005年. [2]王建华.当归逐瘀汤配合艾灸神阙穴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患者34例.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第22期. [3]孔庆兰.盆腔瘀血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12期.

胡桃夹综合症

专业资源] 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作者:李鸣文章号:W059154 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又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left renal entrapment syndrome),它是左肾静脉(left renal vein,LRV)行经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MA)所成夹角时受压而引起的临床现象,常表现为血尿或蛋白尿,腰腹痛和精索静脉曲张。1972年Schepper首先报告由此引起左肾出血,才引起重视。 1 病因学 解剖学上,下腔静脉(IVC)和腹主动脉并行于腹膜后脊柱两侧,前者位于右侧,后者位于左侧。肠系膜上动脉(SMA)位于腹主动脉前方,与其形成夹角。右肾静脉直接注入IVC,而左肾静脉(LRV)则需穿经腹主动脉与SMA所成的夹角,跨越腹主动脉前方才注入IVC。正常时此夹角为45O~90O,其间充塞肠系膜脂肪、淋巴结及腹膜使LRV不致受到挤压。但当青春期身高迅速增长、椎体过度伸展、体型急剧变化等情况下,此夹角变小,使LRV受压,引起左肾静脉高压,此称为“前位”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98%的正常人IVC与LRV压力梯度<0.13kpa(0.973mmHg),患有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时压力梯度≥0.40kpa(3mmHg)。也有文献报道了另一种少见的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即左肾静脉并未穿行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而是从腹主动脉后方穿过汇入下腔静脉,因受到腹主动脉的压迫而出现左肾静脉高压,因而又称之为“后位”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 2 病理学 左肾静脉受压后肾静脉高压是产生血尿的主要原因。左肾静脉受压,使肾及其周围静脉淤血,淤积的静脉血最终造成肾盏薄壁静脉破裂出血,血液进入集合系统和肾盏穹窿出

妇产科主治医师专业实践能力(案例分析题)模拟试卷1 (1)

妇产科主治医师专业实践能力(案例分析题)模拟试卷1 (总分:4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案例分析题(总题数:6,分数:46.00) 患者,女性,30岁,已婚,1一0一1—1。因“阴道流血8d,右下腹剧痛4h”就诊。(分数:8.00) (1).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分数:2.00) A.输卵管妊娠破裂√ B.宫内妊娠流产 C.急性阑尾炎 D.卵巢囊肿蒂扭转 E.出血性输卵管炎 解析:解析:导致“右下腹剧痛”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七种:①输卵管妊娠破裂;②宫内妊娠流产;③急性阑尾炎;④卵巢滤泡或黄体破裂;⑤卵巢囊肿蒂扭转;⑥出血性输卵管炎;⑦消化道穿孔。在这七种急腹症中,因患者伴有阴道流血,输卵管妊娠破裂首先考虑。 (2).下列叙述正确的有(分数:2.00) A.输卵管峡部妊娠多在妊娠3~4个月左右破裂 B.卵巢黄体破裂与月经周期有一定的关系√ C.输卵管妊娠破裂时可引起全腹疼痛√ D.输卵管妊娠破裂时可出现里急后重√ E.宫内妊娠流产腹痛常局限于下腹中央√ 解析:解析:因受精卵着床于输卵管的部位不同,输卵管妊娠破裂发生的时间也不同,峡部妊娠多在妊娠6周左右破裂,而间质部妊娠由于间质部外围子宫角肌层较厚,血供丰富,妊娠往往持续到3~4个月才发生破裂。卵巢黄体破裂或滤泡破裂与月经周期有一定的关系,滤泡破裂常发生于两次月经中间,黄体破裂多见于月经的第23~26d。输卵管妊娠破裂时,突感患侧下腹部撕裂样剧痛,疼痛为持续性或阵发性;血液积聚在直肠子宫陷凹而出现肛门坠胀感(里急后重);出血多时可流向全腹而引起全腹疼痛,恶心呕吐;血液刺激横膈,出现肩胛部放射痛(称为Danforth征)。腹痛可出现于阴道流血前或后,也可与阴道流血同时发生。宫内妊娠流产腹痛常局限于下腹中央,多为阵发性,伴下坠感。 (3).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该患者进一步的检查应选择 [病史询问结果]孕育史1—0—1—1,平素月经规则,持续5日净,8天前出现阴道出血,以为月经来潮,但持续至今仍未净,4小时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下腹剧痛,撕裂样,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肛门坠胀感,当地卫生院考虑“急性阑尾炎”,建议转院行手术治疗。平素体健,无下腹不适史,发病前无不洁进食,1年前有人工流产史。[体格检查结果]急性病容、面色苍白、满身大汗、脉搏细数,血压90/50mmHg。腹部检查,见外形稍膨隆,右下腹压痛(+),伴轻度肌紧张,移动性浊音(±)。妇科检查为外阴、阴道少量血迹;宫颈举痛明显;子宫及双附件触诊不满意。(分数:2.00) A.妊娠试验√ B.B超检查√ C.CT D.MRI E.宫颈涂片 解析:解析:经过询问病史和妇科检查,初步考虑该患者为妊娠相关疾病。仍需以下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①妊娠试验:尿妊娠试验检查简便、测定血β-HCG为早期诊断异位妊娠的常用手段。②B超检查:已成为诊断输卵管妊娠的重要方法之一。③腹腔穿刺:包块经阴道后穹窿穿刺和经腹壁穿刺,为简单、可靠的方法。内出血时,血液积聚于直肠子宫陷凹,后穹窿穿刺可抽出陈旧性不凝血。如抽出血液较红,放置10min 内凝固,表明误入血管。当有血肿形成或粘连时,抽不出血液也不能否定异位妊娠的存在。④腹腔镜检查:由于腹腔镜可在直视下检查,且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但是出血量多或严重休克时不宜作腹腔镜检查。腹腔镜费用较高,且具有创伤性,很少用于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⑤子宫内膜病理检查:诊断性刮宫见到蜕膜而无绒毛时可排除宫内妊娠。

慢性盆腔疼痛诊疗指南

慢性盆腔疼痛诊疗指南 实践指南是在美国Fred Howard博士的帮助下,由美国妇产科学会创立和发展起来的,目的是帮助临床医师在妇产科诊疗过程中作出合适的决策。但应当声明应用指南时,不应该排斥其它的治疗方案,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个体需要、就医环境和操作方式的不同而灵活变化。 慢性盆腔疼痛诊疗指南 慢性盆腔疼痛是妇女常见的一种疾病,但因为它难于充分治疗和彻底治愈,所以在诊断上它常导致尴尬局面的产生。临床常针对引起慢性盆腔疼痛的特异性病因进行治疗,但有时这些病因也不很清楚,所以,治疗慢性盆腔疼痛仍然要立足于缓解临床症状。这篇指南的目的就在于为慢性盆腔疼痛的鉴别诊断提供资料,同时综述目前的一些治疗观点和临床证据。 背景: 疼痛是指与实际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联,或者可以用组织损伤描述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体验。因此,疼痛常常是主观的。在无组织损伤或类似病例生理原因的情况下,许多患者也主诉疼痛,这种情况下的疼痛可能有心理基础。如果患者认为她的经历是疼痛,并像遭受组织损伤一样描述这种感觉,这时这种感觉就应被认为是疼痛。以上疼痛的定义尽力避免将疼痛和刺激联系在一起。 慢性疼痛目前尚无一个公认的定义。在妇产科文献中,尽管不是全部,但绝大多数文献都定义6月以上试慢性疼痛。如果仅仅从疼痛的持续时间来定义,会导致模糊概念产生,最终导至一些研究中的入选人群的差异。所以,可以被接受的慢性疼痛定义应该界定疼痛的暂时特点、定位、严重程度这些特性。疼痛的暂时特点包括:周期性、间歇性、非周期性。很多学者倾向用非周期性疼痛定义慢性疼痛,因为她们认为导致非周期性疼痛的潜在病因与痛经、性交痛这些周期性疼痛的病因不同;疼痛定位。常认为盆腔足够定位疼痛是足够的,但是,内脏痛常在脐部,感觉模糊,而躯体性慢性盆腔疼痛常常可以精确定位在骶尾关节、后臀部等这样一些更为细致的部位。另外,慢性外阴疼痛可能属于、也可能不属于慢性盆腔疼痛,具体取决于疼痛的定位。所以在综述研究慢性盆腔疼痛的文献时,有必要明确慢性盆腔疼痛是采用哪种定义。 有一种定义认为,非周期性的、持续6月以上的、定位于解剖盆腔的前腹壁、脐部、后腰骶部、臀部的,在程度上足以引起机体功能而需要治疗的这种疼痛,才是慢性盆腔疼痛。同时强调,理学检查未见异常并不能否认患者主观的疼痛感,常规检查未见异常并也不能排除盆腔病变。 虽然普通人群中慢性盆腔疼痛的发生率无确切数字,但目前资料显示,在18~50岁人群中,近15~20%者有1年以上慢性盆腔疼痛的历史。 一、慢性盆腔疼痛的流行病学 潜在的慢性盆腔疼痛包括两种:源于内脏的和源于躯体的。源于内脏的具体有生殖系统、

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

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关键词】盆腔静脉淤血治疗 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PVCS)是由于盆腔静脉或静脉丛曲张、淤血,从而引起慢性下腹部、性交后疼痛,低位腰痛、性感不快、月经改变、极度疲劳及白带过多等一组综合征总称。常伴有一些自主神经系统紊乱症状。有些病人有乳房疼痛及肿胀、尿频、尿痛等。多发生于已生育过的育龄妇女,是输卵管结扎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病确切发生率尚不清楚。文献报道,在主诉下腹部疼痛但无阳性体征的病人中,本病发生率为52%~92%,而在有阳性体征的下腹部疼痛病人中,约占80%。在输卵管结扎术后出现慢性下腹部疼痛病人,约占29.76%,由此可见本病的发生率较高。 1 临床表现 1.1下腹痛病人多觉症状严重,而客观阳性体征轻微。下腹痛为最常见的症状,多为耻骨联合上区弥漫性或两侧下腹痛,一般是慢性持续性坠痛,自月经中期开始逐渐加重,上午轻,下午、晚上重,疲劳、久站、仰卧睡眠、性交后及月经前几天加重。疼痛还表现为低位腰痛、性交痛、痛经、肛门坠痛。 1.2白带过多50%以上病人白带过多,多为透明的黏液或水样。 1.3月经改变发生率为25%~50%,月经周期或月经量发生改变,多数经血颜色呈暗红色或酱色,约1/4病人有排卵期少量出血。 1.4乳房胀痛多数病人于月经中期以后乳房胀痛,在出现盆腔疼痛同时出现乳房胀痛,至月经前1d达到高峰,月经来潮后疼痛迅速减

轻或完全消失。 2 辅助检查 2.1盆腔静脉造影术是确诊本病的主要方法,1925年Heinen首次报道,在B超介导下将造影剂注射于子宫底肌层内,使子宫阔韧带静脉、卵巢静脉、部分阴道静脉、髂内静脉显影,以一定时间连续摄片,观察盆腔静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形态改变及对比剂在血管中的廓清时间。盆腔静脉淤血时廓清时间延长,卵巢静脉直径增粗,盆腔静脉内血流缓慢,甚至有时停滞。该方法为顺行性静脉造影,不能很好地观察曲张静脉内的反流。子宫静脉造影诊断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敏感度为91%,特异度为84%。该方法具有清晰全面、诊断明确的优点,但操作复杂,费用较高,并且给病人造成一定的痛苦,现临床上较少应用。 2.2腹腔镜检查见盆腔静脉增粗、纡回曲张成团,子宫增大饱满,为暗红色或典型淤血斑点,即所谓“花斑样”。腹腔镜是目前检测静脉曲张最好的方法,诊断率达96.2%,但HyunS.等报道腹腔镜的诊断率仅40%。腹腔镜在检查的同时还能发现盆腔合并其他疾病,并进行相应治疗,如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粘连。 腹腔镜检查因病人头低臀高位不一定能看出曲张的静脉,且仍属有创检查,费用较高。但开腹手术因创伤大、恢复慢、费用较高等,临床上较少用。 2.3CT检查一种无创、诊断本病的有效方法,对诊断盆腔深部静脉曲张有较大优势。螺旋CT不仅能提供断面信息,还可利用多种处理

胡桃夹综合征

胡桃夹综合征 胡桃夹综合征英文名:Nutcracker Syndrome 科室:泌尿外科,肾脏内科 症状:血尿,紧张,腹痛,水肿,疼痛,充血,出血,蛋白尿,腹痛,紧张,精索静脉曲张,精索静脉曲张征,静脉侧支循环建立,静脉回流障碍,静脉曲张,疲劳,妊娠蛋白尿,输尿管扩张,输尿管疼痛,水肿,疼痛,下腔静脉综合征,下腰部疼痛,. . . 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又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left renal vein entrapment syndrome),是左肾静脉行经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所形成的夹角时受压而引起的临床症状。常表现为血尿或蛋白尿,腰腹痛和精索静脉曲张。“胡桃夹现象”最早于1937年由解剖学家Gmnt加以描述,是指无症状性的左肾静脉扩张。1971年Chait等首先使用“胡桃夹”一词,1972年Schepper等首先报道由此引起左肾出血才引起重视。 1病因及发病机制 左肾静脉正常解剖结构与胡桃夹综合征:正常情况下,下腔静脉位于腹主动脉右侧,右肾静脉直注入下腔静脉,行程短而直。而左肾静脉则需穿行于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夹角,跨越腹主动脉前方后注入下腔静脉,因此左肾静脉远比右肾静脉长。在正常情况下,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被肠系膜、脂肪、淋巴结和腹膜等充填,使左肾静脉不致受到压挤。肠系膜上动脉起始于腹主动脉,并与之形成80-100°夹角,当夹角小于16°时则可能出现NCS的表现。分型:根据左肾静脉解剖位置的特点,NCS可以分为2种类型:前NCS和后NCS。

前NCS指左肾静脉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穿过,并受到压迫。 后NCS是指左肾静脉从腹主动脉与脊柱之间穿过,并受压于腹主动脉和椎体。后NCS是较为常见的左肾静脉解剖位置异常,人群中异位的左肾静脉发病率为1.0%-3.2%。 左肾静脉受压迫的解剖学原因: 肠系膜上动脉与胰主动脉夹角或问距太小:正常间距为10-20mm,正常夹角25-60°,平均为45°,而某些患者夹角可以减小到6-25°,间距缩短为2-8mm。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之间的通道相对变小,致使正常通过其间然后汇入下腔静脉的左肾静脉受压,导致肾充血,使肾小球对蛋白的滤过增加,并影响肾小球重吸收能力而产生蛋白尿。 肠系膜上动脉起源位置过低:肠系膜上动脉在相当于L1平面由腹主动脉分出后向下走行,与腹主动脉间形成25-60°夹角。如果该动脉起源位置过低,低于L1水平,就可能使该夹角变小,使左肾静脉受到挤压,回流受阻,肾静脉内压增高、扩张,形成左肾淤血。 Treitz轫带过短,悬吊位置过高:十二指肠横部的正常解剖关系是穿行于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中,并被Treitz韧带所固定,并在L3前面横过。肠系膜上动脉在相当于L1平面由腹主动脉分出后向下走行,与腹主动脉形成夹角,十二指肠横段则位于这个夹角之间。由于Treitz韧带过短,悬吊位置过高,使该夹角内器官的压力增大,即可引起左肾静脉压迫的症状。 获得牲肾静脉压迫综合征:表现为消瘦,体重迅速下降等。腹部、盆腔手术摘除某些脏器后,造成后腹膜及肠系膜脂肪组织减少,内脏下垂腹壁松弛。腰椎前突过度,多见于脊柱畸形和手术等造成长期躯体过后伸位,可使夹角变窄,左肾静

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

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盆腔静脉淤血治疗 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PVCS)是由于盆腔静脉或静脉丛曲张、淤血,从而引起慢性下腹部、性交后疼痛,低位腰痛、性感不快、月经改变、极度疲劳及白带过多等一组综合征总称。常伴有一些自主神经系统紊乱症状。有些病人有乳房疼痛及肿胀、尿频、尿痛等。多发生于已生育过的育龄妇女,是输卵管结扎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病确切发生率尚不清楚。文献报道,在主诉下腹部疼痛但无阳性体征的病人中,本病发生率为52%~92%,而在有阳性体征的下腹部疼痛病人中,约占80%。在输卵管结扎术后出现慢性下腹部疼痛病人,约占29.76%,由此可见本病的发生率较高。 1 临床表现 1.1下腹痛病人多觉症状严重,而客观阳性体征轻微。下腹痛为最常见的症状,多为耻骨联合上区弥漫性或两侧下腹痛,一般是慢性持续性坠痛,自月经中期开始逐渐加重,上午轻,下午、晚上重,疲劳、久站、仰卧睡眠、性交后及月经前几天加重。疼痛还表现为低位腰痛、性交痛、痛经、肛门坠痛。

1.2白带过多50%以上病人白带过多,多为透明的黏液或水样。 1.3月经改变发生率为25%~50%,月经周期或月经量发生改变,多数经血颜色呈暗红色或酱色,约1/4病人有排卵期少量出血。 1.4乳房胀痛多数病人于月经中期以后乳房胀痛,在出现盆腔疼痛同时出现乳房胀痛,至月经前1d达到高峰,月经来潮后疼痛迅速减轻或完全消失。 2 辅助检查 2.1盆腔静脉造影术是确诊本病的主要方法,1925年Heinen首次报道,在B超介导下将造影剂注射于子宫底肌层内,使子宫阔韧带静脉、卵巢静脉、部分阴道静脉、髂内静脉显影,以一定时间连续摄片,观察盆腔静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形态改变及对比剂在血管中的廓清时间。盆腔静脉淤血时廓清时间延长,卵巢静脉直径增粗,盆腔静脉内血流缓慢,甚至有时停滞。该方法为顺行性静脉造影,不能很好地观察曲张静脉内的反流。子宫静脉造影诊断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敏感度为91%,特异度为84%。该方法具有清晰全面、诊断明确的优点,但操作复杂,费用较高,并且给病人造成一定的痛苦,现临床上较少应用。 2.2腹腔镜检查见盆腔静脉增粗、纡回曲张成团,子宫增大饱满,为暗红色或典型淤血斑点,即所谓“花斑样”。腹腔镜是目前检测静脉曲张最好的方法,诊断率达96.2%,但HyunS.等报道腹腔镜的诊断率仅40%。腹腔镜在检查的同时还能发现盆腔合并其他疾病,并进行相应治疗,如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粘连。

浅析盆腔瘀血综合征

浅析盆腔瘀血综合征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西药以及采用桂枝茯苓丸及益气化瘀汤加减,7d为一疗程,治疗2~4个疗程。结果痊愈40例,显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6%。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疗效明显。 【关键词】盆腔瘀血综合征综合治疗 1949年Taylor首次将一种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定义为盆腔瘀血综合征(pelviccongestionsyndrome,PCS),即由于盆腔静脉瘀血引起下腹部、腰骶部疼痛,并向大腿放射的症状,是育龄妇女慢性盆腔痛的主要原因。本院自2005年8月~2009年8月收治盆腔瘀血综合征患者56例,经过综合治疗基本痊愈,现将临床治疗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6例,临床表现下腹痛为最常见的症状,占52例,疼痛以酸胀坠痛感为主,多位于耻骨联合上区或两侧下腹,以右侧多见,有时可累及大腿根部或髋部,常感酸疼无力。疼痛与体位有关,站、蹲过久,症状加重。痛经:半数以上患者有此症

状30例。性交痛:性交进,阴道深部有不同的痛感13例。 月经改变:月经过多,白带增多症状者6例。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多数患者有心情烦躁、易激动、多梦、头痛、气短、关节痛等。 1.2辅助检查 体征:妇科检查外阴、阴道呈紫蓝色,部分可见静脉曲张;子宫颈肥大、软,有时有举痛;宫体稍大,常呈后位;附件区可触及增厚感,有压痛,若缓慢加大压力,增厚感和压痛反而减轻或消失。 (1)体位试验:取胸膝卧位,下腹痛减轻或消失;若臀部向后紧贴足跟,使头部和胸部稍高于下腹部,股静脉回流受阻,下腹痛出现或加重,为体位试验阳性。 (2)盆腔静脉造影术:盆腔血流正常时,造影剂通常在20秒内流出盆腔,而在盆腔静脉瘀血时,静脉回流明显减慢。 (3)同位素盆腔血池扫描:常用放射性核素131mIn,可发现盆腔瘀血局部静脉曲线,血液淤积形成“血池”,放射性核素形成浓聚区。 (4)阴道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 (5)腹腔镜检查:因术中臀部抬高,不一定能发现静脉曲张和明显的盆腔瘀血,但可与其他慢性盆腔疼痛相鉴别,如炎症、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6)剖腹探查术:术中可见盆腔静脉增粗、迂回、屈曲或成团。 2治疗 盆腔瘀血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和特殊治疗。 2.1.一般治疗

生活疾病-盆腔静脉淤血能治好吗

盆腔静脉淤血能治好吗 【导读】盆腔静脉淤血也是一种妇科疾病,对女性的危害也非常大,如果出现疾病,就需要自己的进行治疗,不然会给女性的身体带来一定的伤害。女性在出现盆腔静脉淤血时,能治好吗? 盆腔静脉淤血能治好吗 盆腔静脉淤血出现后,就需要积极的进行治疗,因为这种疾病会对女性有很大的影响,严重的情况下,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那么,盆腔静脉淤血可以治好吗? 1、盆腔静脉淤血的患者在治疗之前,一定要查明具体的情况,然后再根据病情做不同的治疗,要有针对性的治疗,才能够使盆腔静脉淤血得到有效的治愈。 2、如果患者病情比较轻微,就需要注意睡觉的姿势该成侧卧位,还要好好改善自己便秘的症状,同时也要进行一些体育运动的锻炼,这样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可以有效的改善盆腔静脉淤血得情况。 3、如果盆腔静脉淤血的病情较为严重,治疗和轻微患者就有所不同。严重患者需要膝胸卧位十分钟,每天要进行两次,还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内服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 4、如果这些方法没有效果,就需要采取手术的方法来治疗。手术方面是分为圆韧带悬吊,以及骶韧带缩短术,有的还需要全子宫及附件切除术,要尽可能的将盆腔的静脉切除。如果因为阔韧带裂伤引起的淤血症,就需要进行阔韧带筋膜横形的修补术。

盆腔静脉淤血的原因 盆腔炎对于女性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但是这个器官也容易生疾病。盆腔静脉淤血就是疾病中的一种。形成盆腔静脉淤血的原因有哪些? 1、盆腔静脉淤血有可能是因为体质因素导致。有很多女性天生的体质比较差,而且血管壁的组织比较薄弱,弹性纤维又很少。因此,弹性就比较差,这样就很容易出现盆腔静脉淤血的现象,如果长期对电脑工作,就更容易导致盆腔淤血的问题。 2、便秘也可以导致盆腔静脉淤血的现象。很多人对这个原因并不是非常清楚。这主要是因为便秘会让直肠的静脉回流受到阻碍,如果痔疮发生充血,子宫也同样会充血,因此就会出现盆腔静脉瘀血的问题。 3、如果女性长时间忧郁,也可能会导致盆腔静脉淤血,主要是由于女性是感性的动物,不好就会处在忧郁的状态,如果长时间忧郁,就会让植物神经发生紊乱,进而容易导致盆腔静脉淤血的现象发生。 4、导致盆腔静脉淤血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失眠。失眠除了能够影响自身的睡眠质量外,也很容易让女性患上盆腔静脉淤血,在失眠时,就会让人植物神经出现紊乱的现象,所以在出现失眠时一定要好好的调理。 盆腔静脉淤血的症状 女性在出现盆腔静脉淤血时就会表现出一些症状,而这些症状也会影响到女性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所以女性在出现这些症状时要及时

盆腔炎性疾病

盆腔炎性疾病 一、定义 盆腔炎性疾病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有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最常见的是输卵管炎。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 二、概述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盆腔炎性疾病的遗留病变,以往称为慢性盆腔炎。主要改变为组织破坏、广泛粘连、增生及瘢痕形成。可造成输卵管阻塞、增粗、积液;输卵管卵巢粘连、子宫固定等。盆腔组织中常常找不到病原体。本病往往由急性盆腔炎延误诊治,或治疗不彻底,或患者体质虚弱,病程迁延演变所致,或无明显急性发作史。病情较顽固,缠绵难愈,当机体抵抗力较差时,可有急性发作,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临床常有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炎、输卵管卵巢囊肿、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等,可单一或复合发病。 三、临床特征与转归 1、特征:下腹部疼痛,或带下增多,或阴道出血,或伴有发热。 2、转归 治愈:但可遗留疤痕、粘连、功能障碍 迁延:急性――→慢性 扩散:败血症、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 四、诊断 1.病史:急性盆腔炎、阴道炎、节育及妇科手术感染史,或不洁性生活史

2.症状:下腹部疼痛或坠胀痛,痛连腰骶,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重。可伴有低热起伏,带下增多,月经不调,不孕。 3.体征:子宫常后倾后屈,压痛,活动受限;宫体一侧或两侧附件增厚或触及囊性肿块,压痛;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4.辅助检查: ①B超检查:可有一侧或两侧附件液性包块;②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输卵管迂曲、阻塞或通而不畅; ③腹腔镜检查:盆腔粘连,输卵管积水、伞端闭锁。 五、鉴别诊断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以慢性盆腔疼痛为临床特征。但部分患者症状不明显,或自觉症状较多,包括一些精神神经症状,缺乏特异性。 应注意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卵巢非赘生性囊肿、卵巢肿瘤等相鉴别。 六、治疗 (一)、西医治疗:尚无特殊有效治疗。 1、一般治疗:加强营养,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2、药物治疗: 急性或亚急性发作---同急性盆腔炎; 抗生素,加α糜蛋白酶/透明质酸酶,或胎盘组织液。 (二)、物理疗法温热的良性刺激可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的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以利炎症的吸收和消退。 (三)、手术治疗。

盆腔静脉曲张症

盆腔静脉曲张症 又称盆腔淤血综合征,系妇科较为常见的疾病,是由慢性盆腔静脉淤血所引起的综合征,绝大多数是30~50岁的经产妇。盆腔静脉曲张症 一、病变特点与临床表现 从解剖学上看盆腔静脉数量多,呈丛样分布,各静脉丛间均有相互的交通支连接,且管壁薄弱,大都无静脉瓣结构,血流相对缓慢,缺少相应动脉博动辅助回流;而盆腔组织结构疏松,缺乏支持作用,易受腹腔压力增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静脉回流不畅形成本病。盆腔的主要病理改变为子宫均匀性增大,子宫内膜及浆膜下静脉淤血、水肿、宫颈亦可水肿增大,卵巢水肿,有时可呈囊状。子宫静脉和两侧卵巢静脉可显著迂曲扩张。 临床症状主要有腰骶部、下腹部坠痛,并在经前加重以及月经紊乱,经量多色暗红,经期延长等表现。 症状 (1)慢性盆腔疼痛。主要表现为耻骨联合上方弥漫性下腹持续坠痛或腰骶部疼痛,表现为晨轻晚重,疲劳、久站、仰卧睡眠、性交后及经前加重。 (2)月经改变。多数患者主诉有月经量增多及痛经。少数有功血,亦有无月经症状者。痛经以月经前1天及经期第1天最重,经血量增多后即明显减轻或消失。白带量增多,呈白色透明样粘液或水样分泌物,疲劳或情绪创伤可加重。 (3)外阴、阴道肿胀、坠痛,阴道壁呈紫蓝色,阴唇肿胀及静脉充盈。某些患者性交时有盆腔深部疼痛,但很少是主诉。 (4)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抑郁、疲劳、激动、心悸、呃逆、腹胀等。 (5)其他如泌尿系统症状(尿频、尿痛),肛门坠痛,头痛,乳房疼痛,硬结等。 体征 腹部检查可有深压痛,但无明显固定压痛点,无腹肌紧张及跳痛,部分患者兼有下肢及外阴静脉曲张。妇科检查:外阴静脉充盈或曲张;阴道宫颈有瘀血,呈紫蓝色,宫颈肥大,多有糜烂。移动宫颈或触摸后穹隆可有疼痛,但触不到硬结,易误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体肥大、后位、质软,宫旁及附件区有明显压痛及饱满感,甚至可触及周界不清之软体包块,若慢慢加大压力,可使肿块消失,盆底松弛。有时可触及增大、压痛的卵巢等,故易误诊为慢性盆腔炎。但按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治疗均无效。

盆腔疼痛的诊断和治疗

盆腔疼痛的诊断和治疗 【摘要】盆腔疼痛是较常见的妇科病之一,根据其发病时间分为三种类型,即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临床上常将疼痛时间超过6个月者称为慢性。急性和亚急性盆腔疼痛常有明确的病因和器质性病理改变,临床诊断和治疗均较明确。而慢性盆腔痛(chronicpelvicpain,CPP)由于其病因较为复杂,常伴有精神因素,难以做出正确诊断,处理也较复杂,下面予以重点介绍。 【关键词】盆腔疼痛诊断治疗 临床资料:70例患者来自本院中医妇科专科门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5例,平均年龄(32.32±6.41)岁,有人工流产史31例,有盆腔手术史17例,盆腔包块28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其中包块型13例),术后粘连11例,绝育术8例,宫内节育器27例。对照组35例,平均年龄(30.90±5.24)岁,有人工流产史30例,有盆腔手术史17例,盆腔包块26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17例(其中包块型13例),术后粘连10例,绝育术10例,宫内节育器25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临床表现]由于慢性盆腔疼痛的病因较复杂,其临床表现除均有下腹下坠、疼痛外,其他临床特征因病因不同而异。 1.子宫内膜异位症典型表现为周期性疼能,进行性加重,且持续时间也加长,晚期经前也可出现疼痛及性交痛,这种性交痛开始可能在月经前后出现,但渐渐在其他时间也可以出现。妇科检查可以发现子宫直肠陷凹及宫骶韧带有触痛结节。腹腔镜检查较易发现病灶,三

合诊检查对发现病灶有帮助。 2.盆腔粘连疼痛一般至少要到手术后2~3个月才出现,粘连部位与疼痛有直接关系,如右侧肠粘连,则左侧卧位可诱发疼痛。这与肠激惹综合征易相混淆,且互相加理病情。体格检查时粘连的程度和类型难以肯定,有时检查者感觉有增厚的感觉,或盆腔器官的活动度欠佳。 3.慢性盆腔炎多表现为下腹部坠胀痛及腰骶部酸胀感,常伴乏力、白带多等。性交后、月经期、劳累后及机体抵抗力降低后症状加重。妇科检查: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B超检查发现宫旁血流信号丰富。 4.肛提肌痉挛及梨状肌痉挛肛提肌痉挛患者多主诉下坠感,尤其是每天的下午和晚上,疼痛常放射到后背和腰骶部,尽管症状在经前加剧,但周期性的特点不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和盆腔瘀血综合征典型。这种症状在卧位时也缓解,排便时疼痛。体格检查时,可触及有肛提肌疼痛,疼痛在嘱病人收缩肛提肌时加重。 梨状肌痉挛多表现为休息后迈步时或上楼、骑车时出现疼痛,出现显周期性;体检时,大腿外旋或触及梨状肌时疼痛加重。 5.尿道综合征临床表现为一组下尿路激惹征及膀胱刺激症状,常见的症状有会阴部激惹征、性交痛及耻骨上痛,易误诊为尿路感染。行膀胱尿道镜检查,部分患者可诊断为慢性尿道炎,若无异常发现,而症状又较明显,可考虑为尿路痉挛。 6.肠易激综合征其盆腔痛的特点是进食后加重,肠蠕动后减轻,

下腔静脉综合征

下腔静脉癌栓分型[1]临床上依据癌栓近心端在下腔静脉内所处的解剖位置,可将下腔静脉癌栓分为4型:(1)肾静脉型(I型):癌栓在肾静脉开口上不超过2 cm;(2)肝下型(Ⅱ型):癌栓距肾静脉开口大于2 cm,但未超过肝门水平;(3)肝内型(Ⅲ型):癌栓超过肝门水平,但在横膈以下;(4)膈上型(Ⅳ型):癌栓超过横膈水平,可及右心房内。 下腔静脉临时滤器植入方法8例患者均采用贝朗公司Tempofilter II 临时下腔静脉滤器。滤器植入时间为术前1天或手术日当天早晨。植入术均在DSA室完成,患者平卧于DSA检查台,去枕,头偏向左侧,局麻下穿刺右侧颈内静脉,先导入5F猪尾巴导管至下腔静脉内癌栓近端,嘱患者屏气,以10ml/s的速度注射造影剂总量20ml,准确测量癌栓近心端距离右房开口的距离。造影后交换0.035超滑导丝,如果导丝顺利通过癌栓与下腔静脉壁间隙进入下腔静脉肾下段,交换5F端侧孔导管,再次造影,以全面了解癌栓位置形态。标记癌栓位置后沿导丝导入导入Tempofilter II 临时下腔静脉滤器的扩张器及输送鞘,到位后退出扩张器导入滤器释放,输送杆橄榄头固定于颈部皮下。 下腔静脉综合征 转自37度医学网【概述】 下腔静脉综合征(inferior vena cavasyndrome简称IVCS)是由于下腔静脉受邻近病变侵犯、压迫或腔内血栓形成等原因引起的下腔静脉部分或完全性阻塞,下腔静脉血液回流因之障碍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征侯群。 【病因】 下腔静脉阻塞的首要原因是血栓形成。欧美国家血栓形成发病率较高,乃起因于血液高凝状态。血栓主要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向近侧繁衍扩展累及下腔静脉,其次是盆腔静脉血栓形成。原发性下腔静脉血栓形成,临床上罕见。 下腔静脉肝后段或Eustachian瓣发育异常,引起先天性的下腔静脉隔膜阻塞。病变初期隔膜呈筛状,随着其上开孔的日益闭合或纤维化而导致完全性阻塞,因此,可解释下腔静脉隔膜阻塞虽为先天性而症状出现较晚的原因。在日本、非洲下腔静脉隔膜阻塞远较欧美国家多见,约占下腔静脉阻塞病例64%。国内随着对 此症认识的提高和腔静脉造影的广泛开展病例发现日趋增多,北京安贞医院近4年收治15例,上海中山医院5年来收治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19例,其中9例为下腔静脉隔膜阻塞。 原发性下腔静脉肿瘤为下腔静脉阻塞的另一原因。从Perl在1871年首例报道至1985年,文献记载共93例。绝大数(95.7%)是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近年来发病率在增加。

盆腔淤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盆腔淤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中华妇产科学》[1]、《实用妇产科学》[2]相关内容拟定。 (1)症状:本病得临床特点为“三痛两多一少”,即下腹疼痛,低位腰背疼痛,深部性交痛,月经量多,白带量多,妇科检查阳性体征少。其中,慢性盆腔疼痛为最常见症状,一般就是慢性持续性坠痛,可放射至下肢、会阴及腰骶部,疲劳、久站或月经前几日加重. (2)妇科检查:妇科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少部分患者外阴、阴道静脉较充盈,甚至曲张,阴道及宫颈黏膜常呈紫蓝色,宫颈后唇可见充盈或曲张得小静脉。后穹窿及宫旁组织触诊有柔软得增厚感,压之界限不清,但无明显压痛。 (3)辅助检查: ①经腹或经阴道彩色超声多普勒:就是诊断盆腔淤血综合征得首选检查。可见盆腔静脉扩张、血流速度减慢、子宫肌层内得弓状静脉(连接双侧曲张盆腔静脉)管径扩张。 ②盆腔静脉造影:静脉回流速度明显减慢,造影剂流出盆腔得时间需20秒以上. ③MRI或CT:盆腔曲张得静脉在T1加权图像中通常为无信号,T2加权图像中为高密度,但随血流速率得不同可以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 (二)证候诊断 参照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妇产科学》[3]与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4]相关内容拟定. 1、气滞血瘀证 下腹胀痛或刺痛,腰骶胀痛,月经量多;经色暗红夹血块,带下量多,色白或黄,质稠,胸胁胀满,经前乳房胀痛,情志不畅则腹痛加重。舌质暗红,或有瘀点或瘀斑,苔白或苔黄,脉弦或弦涩. 2、寒湿瘀滞证 下腹冷痛或刺痛,腰骶冷痛,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经期腹痛加重,得温痛减,月经量多或周期延后,经色紫黯有块,形寒肢冷,小便清长。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白腻,脉沉迟或沉涩。 3、气虚血瘀证 下腹隐痛或坠痛,喜揉按,腰骶隐痛,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经色淡暗或有块,带下量多,色白质稀,体倦乏力,食少纳呆,大便溏薄。舌淡黯,或有瘀点瘀斑,

中医药治疗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经验

中医药治疗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经验 1、概述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1eft renalvein entrapment syndrome)即胡桃夹现象(nutcracker phenomenon,NCP)。是指走行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所形成夹角、跨越腹主动脉前方注入下腔静脉的左肾静脉(LRV)受到挤压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 2、发病机制 正常情况下,肠系膜上动脉起始于腹主动脉,并于之构成45°~60°夹角,左肾静脉走行于此夹角之间,由于其夹角被肠系膜脂肪及腹膜等填充,而防止左肾静脉受压。当这一解剖位置发生变化,使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之间的纤维通道相对变小,使正常通过其间然后汇入下腔静脉的左肾静脉受压。左肾静脉回流受阻,压力增高,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即“胡桃夹”综合征(图一、图二)。 图二磁共振血管造影左肾静脉在腹主动脉和肠系膜 上动脉形成的夹角内受压

3、临床表现 “胡桃夹”综合征好发于青少年,儿童发病分布在4—7岁,多发年龄在13—18岁,随着近年临床医生的广泛重视,成年人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及其他临床表现。 3.1血尿为无症状性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92%以上的红细胞形态为正形即非肾小球性血尿)的发作,有时可伴有左侧腹痛和腰痛。血尿多在剧烈运动之后和傍晚出现,出血可反复发作,有时伴有持续性肉眼血尿。产生血尿的原因主要为肾内静脉、肾盂和输尿管静脉压力持续或间断增高,静脉扩张迂曲,静脉壁变薄。在某种原因使压力继续增高可导致扩张病变的静脉壁破裂,血流流入肾集合系统,产生临床上的血尿症状。各患者之间的血尿症状轻重不一,同一患者也可轻重不同,有时可以完全消失。 3.2蛋白尿“胡桃夹”综合征的主要症状是直立性蛋白尿,多见于小儿直立位或活动后出现。产生蛋白尿的原因是当患者直立位时或活动后内脏下垂,使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间夹角变小,导致左肾静脉受压致肾充血,使肾小球对蛋白的滤过增加,并超过肾小球重吸收能力而产生蛋白尿。 3.3其他临床表现胡桃夹综合征的另外一个重要临床症状是左肾静脉受压影响生殖静脉而出现的表现。男性临床表现比较明显,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左肾静脉受压可以影响女性生殖静脉,出现不同程度的腰痛、盆腔不适和月经增多的临床症状,子宫静脉曲张、卵巢静脉曲张导致盆腔淤血综合征。 4、诊断标准 胡桃夹综合征的主要诊断依据有:肉眼或镜下血尿(尿中正常形态红细胞>90%);直立性或活动性蛋白尿;合并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或盆腔瘀血综合征;膀胱镜检查发现左侧输尿管口喷血;选择性左肾静脉造影可见与肠系膜上动脉交叉部位的左肾静脉狭窄及远端扩张,肾静脉消除时间延长;逆行肾盂造影提示肾盂、静脉间分流;超声、CT、MRI可见狭窄及远端扩张的左肾静脉。上述各种检查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其中因彩超比较灵活,检查时可以观察血流变化,还可以变化体位,模拟加重左肾静脉压迫的状况等,且无创、简便、易行,是目前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目前有关彩超诊断本病的标准尚缺乏统一性: 我院采用的诊断标准为:仰卧位左肾静脉扩张段内径比狭窄段内径宽3倍以上,脊柱后伸位,20min后其扩张段内径比狭窄段内径宽4倍以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