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胰腺癌临床表现

胰腺癌临床表现

胰腺癌临床表现
胰腺癌临床表现

胰腺癌表现及诊断

临床表现

(一)上腹部不适及隐痛是胰腺癌最常见的首发症状

肿瘤常致胰管或胆管梗阻,尽管尚未引起黄疸,但胆汁排泄不畅,胆道内压力升高,胆管及胆囊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病人可觉腹部不适及隐痛。以往强调胰头癌的典型症状是无痛性黄疸,实际上无痛性黄疸作为首发症状仅出现10%~30%的病人。腹痛在胰头癌患者还是很常见的症状。至于胰体尾部癌,腹痛发生率更高,且可由于累及腹腔神经丛而呈显著的上腹痛和腰背痛。这种症状的出现,常提示病变已进入晚期。

(二)食欲减退和消瘦也是胰腺癌的常见表现

肿瘤常使胰液及胆汁排泄受阻,因此影响病人食欲,且有消化吸收不良,致体重明显减

轻。

(三)梗阻性黄疸是胰头癌的突出表现

肿瘤部位若靠近壶腹周围,黄疸可较早出现。黄疽常呈持续且进行性加深。大便色泽变淡,甚至呈陶土色。皮扶黄染呈棕色或古铜色,有皮肤瘙痒症。

(四)胰头癌除致梗阻性黄疸外,亦常致胆囊肿大

可在右上腹清楚扪及。梗阻性黄疸伴胆囊肿大常提示壶腹周围肿瘤的可能。

(五)晚期胰腺癌者可出现上腹固定的肿块,腹水征阳性

进一步可有恶病质及肝、肺或骨骼转移等表现。

诊断

除注意上述临床表现外,可选用下列辅助诊断措施。

(一)实验室检查

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有时可超过342μmol/L,其中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血碱性磷酸酶值升高亦很显著。尿胆红素试验呈阳性或强阳性。血淀粉酶测定,在少数早期胰腺癌,因胰管梗阻可有一过性升高;后期胰腺组织萎缩,血淀粉酶值不会有变化。胰腺癌患者可能有空腹血糖升高,糖耐量试验阳性率高。癌胚抗原(CEA)测定,约70%胰腺癌患者可升高,但亦无特异性。消化道癌相关抗原CA19-9被认为是诊断胰腺癌的指标。

(二)B超

胰腺癌的直接影像可见到低回声的肿瘤,间接的所见往往成为发现小胰癌的线索,如扩张的胰管、胆管等。除主胰管外,还要仔细观察胰管的分支。有些小胰癌可首先引起胰管分支的局限性扩张,如钩突部胰管扩张。超声内镜因超声探头仅隔胃、十二指肠壁对胰腺体尾和头部扫描,不受胃肠道气体干扰。所以,可清晰地描出胰内结构,发现早期病变。

(三)CT扫描

CT扫描可以显示胰腺肿块的正确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但<2cm的胰腺肿块约l//3不能发现影像学改变,除费用昂贵的因素外。CT扫描应该列为目前诊断胰腺癌的主要方法。胰腺癌的CT图像为:①胰腺肿块呈普遍性或局限性肿块。肿块中心可有不规则的轮廓模糊的低密度区,若低密度区较大,可为肿瘤坏死或液化表现;②癌肿侵入或压迫胆管或胰管时可使其扩张;③癌肿可侵及胰背脂肪层及包绕肠系膜上血管或下腔静脉。

(四)磁共振成像(MRl)

MRI可显示胰腺轮廓异常,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根据T1加权像的信号高低,可以判断早期局部侵犯和转移,对判断胰腺癌,尤其是局限在胰腺内的小胰癌以及有无胰周扩散和血管侵犯方面MRI优于CT扫描,是胰腺癌手术前预测的较好方法。但价格昂贵。

(五)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ERCp能同时显示胰管、胆管和壶腹部,对不明原因的阻塞性黄疸很有价值,此外还能直接观察十二指肠乳头,并收集胰液作细胞学检查。但在已有阻塞性黄疸的情况下作ERCp 有引发胆道感染的危险,应控制好注入造影剂的数量、速度和压力。胰腺癌的ERCp影像所见为:①主胰管不规则性狭窄,梗阻,其末端呈鼠尾状截断影;②主胰管侧支破坏、断裂、稀疏和移位;③造影剂外溢入肿瘤区;④胆总管可有包绕狭窄和梗阻表现,如同时有胰管的

狭窄和梗阻,则呈“双管征”。

(六)胃肠钡餐检查(GI)

常见的GI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有限。在胰头癌晚期可有十二指肠圈扩大,或十二指肠呈反“3”形改变。低张GI检查使十二指肠平滑肌松弛,蠕动减少从而利于观察十二指肠粘膜

的变化,如纹理紊乱、粘膜中断、壁僵硬等。

(七)细胞学检查

目前多主张术前在B超或CT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抽吸胰腺肿块作细胞学检查,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对胰腺癌有很高的诊断价值,是一种简单、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其主要诊断作用在于晚期不能手术病人,可以明确诊断。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也可以在术中应用,并可代替胰腺活检,从而避免因活检引起出血、胰瘘、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四、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关于胰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一直是人们探索力求解决的问题,作者认为对此

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核医学科住院医师培训细则

《核医学科住院医师培训细则》 核医学是一门独立的应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临床医学学科。它分为实验核医学和临床核医学。核医学科住院医师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临床核医学,具体由以下四部分组成:①影像核医学,包括伽马照相、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和SPEC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PET/CT和PET/MR);②治疗核医学,包括内照射治疗和外照射治疗两类;③功能测定技术;④体外分析技术。其自身特点是集功能/解剖影像、分子影像、靶向治疗为一体。核医学科既与其他影像学科、临床各学科关系密切,同时又涉及核物理学、核药学、计算机等多学科技术。 一、培训目标 通过3年的规范化培训,使住院医师打下扎实的核医学科临床工作基础。能够掌握核医学科常见疾病的诊疗常规和临床路径;熟悉各轮转科室的诊疗技术;了解核医学和放射学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培训结束时,住院医师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独立从事核医学科临床工作的能力。 二、培训方法 采取在核医学科及其他相关科室轮转的形式进行。培训内容和难易度逐步递增。通过参加门诊、病房工作和各种教学活动,完成规定数量的病种和基本技能操作,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规范书写诊断报告及病历;参与见习/实习医生和住院医师的核医学科临床教学工作。 核医学科住院医师培训分为3个阶段进行,各阶段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见表1。 (一)第一阶段为综合临床能力的培训 第1~6个月,在与核医学相关的临床科室轮转。要求在内分泌科、肿瘤科各轮转2个月; 根据住院医师和临床培训基地的具体情况,从心内科、呼吸科和神经内科选择一个科室轮转2个月。 (二)第二阶段为核医学与放射学知识的基础培训 第7~16个月,巩固在校期间已学过的理论基础,通读国内外出版的有关专著1~2本,阅读国内外核医学杂志,认真参加科内组织的业务学习与讲座。 在放射科和核医学科先后各轮转5个月。放射科轮转全部在影像诊断,包括神经、骨关节组各1个月,胸部、腹部组各个月;核医学科包括核医学高活性室1个月,体外分析1个月,核素治疗和功能测定1个月,SPECT或SPECT/CT 2个月。 (三)第三阶段为核医学与放射学知识的加强培训 第17~33个月,进一步深入学习核医学与放射学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包括图像采集与处理、图像融合技术、多模式分子显像。参加科室组织的有关业务学习和专题讲座。 先在放射科影像诊断轮转5个月,包括神经组1个月,胸部、腹部组各2个月;核医学科轮转12个月,包括图像采集与处理1个月,SPECT或SPECT/CT 5个月,PET(含符合线路)或PET/CT 3个月,核素治疗和功能测定3个月。 第一阶段(第1~6个月)内分泌科 肿瘤科 非指定科室(心内科、呼吸科和神经内科选其一) 2 2 2

胰腺癌科普知识.doc

胰腺癌科普知识 当前人们谈“癌”色变,尤其对于恶性程度较高的胰腺癌,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后远期疗效不令人满意,转移早,预后差,死亡率高,因此被称为“癌中之王”。数十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胰腺癌的诊治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尤其对早期胰腺癌的检出率大大增加,这部分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这一疾病,不要再恐惧胰腺癌,而应从科学的角度去认识它,重视它。 胰腺癌的临床表现: 早期胰腺癌缺乏特异的症状及体征。其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的部位、病程早晚、有无转移以及邻近器官受侵犯的情况。最常见的早期表现是上腹部饱胀不适和上腹疼痛,可伴有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等表现,若是40岁以上中年人新近出现上述症状,除考虑肝胆、胃肠道等常见疾病外,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性。 随着疾病的进展,胰腺癌患者多表现为持续性且逐渐加重的上腹部疼痛,与进食无关,其程度可能为饱胀不适、钝痛乃至难以忍受的剧痛,腰背部疼痛则通常预示着肿瘤较晚期和预后差。 黄疸是胰头癌的重要症状,由于肿瘤与胆总管末端位置较近,容易压迫或侵犯胆管,造成梗阻性黄疸,病人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皮肤、巩膜黄染,常伴皮肤瘙痒,小便颜色变深,大便则颜色变浅,晚期可呈现陶土色大便。尽管黄疸经常先于腹痛症状之前出现(即无痛性黄疸),但决非胰头癌的早期临床表现,而是肿瘤已处于进展期的一个信号,有此症状的病人,仅50%左右有根治切除的机会。 胰腺癌的其它表现:少数病人可能摸到上腹部包块,一般为肿瘤晚期的表现,或者为胰头癌压迫胆管后胆汁瘀积造成的肿大胆囊或肝脏;另外,少数胰腺癌患者起病的最初表现为新出现的糖尿病,或者长期患糖尿病的病人近来病情加重,即原本能控制病情的治疗措施变为无效,需注意有可能在原有糖尿病的基础上又发生了胰腺癌;还应指出的是,部分胰腺癌患者可能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胰腺炎,这种反复发作的胰腺炎也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性。 如何预防胰腺癌: 目前,临床上还没有针对胰腺癌的特异性的预防措施,只能针对可能的病因和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同时注意提高机体健康素质。 胰腺癌的发生与吸烟、饮食中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多、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和不合理营养有密切关系。因此,为避免或减少胰腺癌发生应做到戒酒、戒烟,提倡低脂肪、低蛋白质、高纤维素和高维生素饮食,即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等等。 除了上述针对病因的一级预防措施,胰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即二级预防更具现实意义。基于胰腺癌的发病特点, 40岁以上人群,出现无诱因上腹痛、饱胀不适、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腹泻、腰背部酸痛、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突发糖尿病或原有糖尿病突然加重,应视为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性,需及时就医,并定期体检。 如何发现胰腺癌: 胰腺癌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及体征,常规实验室检查也无特殊诊断价值。血液中肿瘤标记物的检测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其中与胰腺癌相关的主要有CEA、CA19-9和CA242,三者联合应用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且可作为普查手段,或对高危人群定期进行筛查。这些肿瘤标记物对胰腺癌虽然有一定的阳性率,但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仅能供临床医生参考。

NCCN胰腺癌指南2016.2版

NCCN胰腺癌指南2016.2版 编译者:黄志锋

目录 ?临床怀疑胰腺癌或存在胰管和或胆管扩张(PANC-1) ?体格检查和影像检查未发现转移(PANC-2) ?可手术切除,检查、治疗(PANC-3) ?交界性切除、无转移,计划新辅助治疗(PANC-4) ?交界性切除、无转移,计划切除(PANC-5) ?术后辅助治疗(PANC-6) ?局部进展、不可切除,检查(PANC-7) ?局部进展、不可切除,一线、二线治疗(PANC-8) ?转移性病变(PANC-9) ?切除后复发(PANC-10) ?诊断,影像检查和分期原则(PANC-A) ?胰腺癌放射检查报告模板(PANC-A,5/8) ?可切除的标准定义(PANC-B) ?外科手术原则(PANC-C) ?病理分析:样本取材,组织切片和报告(PANC-D) ?姑息治疗和支持治疗原则(PANC-E) ?放射治疗原则(PANC-F) ?化疗原则(PANC-G)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胰腺癌TNM分期(2010)(ST-1)

临床怀疑胰腺癌或存在胰管和或胆管扩张(PANC-1) 注解: a.对于年轻、有癌症家族史的患者,如果诊断为胰腺癌,建议行遗传咨询。 b.理想的多学科评估应该包括影像科、介入内镜科、肿瘤科、放疗科、外科和病理科的专家。 c.如果临床有指征,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吸取活检术(EUS-FNA)。 体格检查和影像检查未发现转移(PANC-2) 注解: d CA19-9升高不一定表示癌症或进展性疾病。CA19-9可由于胆道感染(胆管炎),炎症或阻塞,良性或恶性疾病而升高。此外,在Lewis抗原阴性个体中可能检测不到CA19-9。 e见诊断,影像检查和分期原则(PANC-A)。 f见可切除的标准定义(PANC-B)。 g见手术原则(PANC-C)和病理分析:样本取材,组织切片和报告(PANC-D)。 h自体膨胀金属支架用于临床有合并症患者或外科手术可能被推迟的患者。 可手术切除,检查、治疗(PANC-3) 注解: i对于肿瘤明显可切除并且不具有高风险特征的肿瘤患者,仅在临床试验中推荐新辅助治疗。对于具有高风险特征的患者(即,非常高度升高的CA19-9,大的原发性肿瘤,大的局部淋巴结,过度的体重减轻,极度疼痛),可以考虑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前需要活检明确诊断是腺癌(参见PANC-4)。可接受的新辅助方案包括FOLFIRINOX或吉西他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有时后续还可能需要放化疗。大多数NCCN成员机构推荐新辅助治疗。

胰腺癌临床路径精编

胰腺癌临床路径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胰腺癌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胰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胰腺癌(ICD-10:) 行胰头癌根治术或胰体尾癌根治术(ICD-9-CM-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1.主要症状:上腹疼痛不适、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消瘦、乏力、体重下降,晚期可以出现恶病质。 2.体征:进行性加重的黄疸、肝大、胆囊肿大,晚期患者可以扪及上腹部肿块。 3.影像学检查:B超或内镜超声;胰腺薄扫三期CT及三维重建;MRI或MRCP;ERCP。 4.实验室检查:伴有梗阻性黄疸时会出现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碱性磷酸酶和转氨酶升高;CA19-9、CEA、CA242等血清学肿瘤标记物可能会增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1.根据术前检查所获得的资料,初步判断肿瘤能否手术切除。 2.如胰头肿瘤局限,经腹行胰头癌根治术;体尾部肿瘤局限,经腹行胰体尾癌根治术。 3.如肿瘤侵犯肠系膜上静脉或脾静脉或门静脉,可行血管重建。 4.如肿瘤侵犯局部周围器官,可行扩大根治术。 5.如肿瘤手术不能切除,合并胆道梗阻时,可行姑息性手术解除梗阻、内支架引流或PTCD外引流。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胰腺癌疾病编码。 2.患者本人知情同意手术治疗。 3.满足以下条件: (1)可以切除:①胰头、体、尾部肿瘤;②无远处转移;③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周围脂肪清晰光整;④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通畅无侵润;

胰腺癌诊治指南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上海市肿瘤

胰腺癌诊治指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肝、胆、胰综合治疗组 1、诊断和诊断流程 病史和体格检查 首先应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家族史、饮食史,慢性胰腺炎、糖尿病史等。 对于表现为阻塞性黄疸、难以解释的体重减轻(超过正常体重的10%)、不明原因上腹痛或腰背痛、近期出现不能解释的消化不良而胃肠道常规检查正常、突发糖尿病而又无肥胖及糖尿病家族史者、突发无法解释的腹泻、自发性的胰腺炎发作等表现者要警惕胰腺癌的可能。 实验室检查 主要是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和CA242,CA19-9在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较高,CA242的特异性优于CA19-9。 必须检查项目:CEA、CA19-9、CA50、CA242。 特殊检查 B超是胰腺癌的首选无创性检查。 对于B超发现有异常者或者显示不清者应进一步进行CT或MRI检查,可进一步显示胰腺肿块的位置、大小、密度以及有无胰管和(或)胆管扩张、病灶的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是否伴有肝转移。对于CT/MRI诊断不能明确的可考虑行ERCP。 病理学诊断 主要包括 (1)US、CT引导的细针穿刺活检; (2)EUS; (3)腹腔镜及术中活检; (4)胰液及十二指肠引流液; (5)腹腔冲洗液及腹水。 不可切除的胰腺癌在放化疗前必须取得病理学诊断

诊断流程图 诊断流程图 上腹痛、黄疸、体重减轻 B超+CA19-9、CA242检测 CT/MRI 异常无异常 胰腺癌初步确立随访 穿刺/术中取组织 病理诊断成立病理诊断不成立 再次取病检随访 2、临床分期 采用TNM分期(AJCC,2002) 原发肿瘤(T) 胰腺癌TNM分期(AJCC,2002)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不能确定;T0 无原发肿瘤证据;Tis 原位癌。 T1 肿瘤局限于胰腺内,最大径≤2cm T2 肿瘤局限于胰腺内,最大径>2cm

胰腺癌的超声表现及诊断

胰腺癌的超声表现及诊断 发表时间:2013-01-30T14:35:27.4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3期供稿作者:邢纯[导读] 提高胰腺肿块的图像质量,提高病变的清晰度,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邢纯 (哈尔滨市香坊区朝阳乡卫生院 150000)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3-0120-01 【摘要】目的讨论胰腺癌超声诊断。方法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诊断。结论胰腺内肿物,边界不清,后方回声衰减,内部血供贫乏,胰头癌常伴胰管、胆管扩张。提高胰腺肿块的图像质量,提高病变的清晰度,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关键词】胰腺癌超声诊断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器肿瘤,高发年龄为45~65岁,病因尚不明确。病理分为胰管上皮细胞发生的胰管癌、腺泡细胞发生的腺泡细胞癌和胰岛细胞发生的胰岛细胞癌以及其他器官癌而来的转移癌。胰腺导管上皮癌最多见,胰岛细胞癌通常放在胰腺内分泌肿瘤内讨论。按肿瘤生长部位可分为胰头癌、胰体癌、胰尾癌和全胰癌,其中胰头癌占57%~62%、胰体尾癌占25%~33%,全胰癌占0~8%。胰头癌容易侵犯胆总管和肝门静脉,胰体癌容易侵犯脾静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膜后神经丛,胰尾癌易侵犯脾门和脾血管。转移途径以淋巴转移最常见。血行转移主要经肝门静脉转移,肝转移发生率最高,并可形成肝门静脉内癌栓。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2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超声声像图特征及鉴别诊断作如下分析。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2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36~72岁,患者上腹部不适、疼痛、消瘦、食欲减退。 2 超声表现 2.1灰阶超声 2.1.1胰腺内肿物:是胰腺癌的直接征象,<2cm的肿瘤多为均匀低回声,无包膜,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线,后方回声衰减不明显。肿瘤增大后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或呈高回声,部分可有钙化、液化、浸润状生长境界不清,后方回声衰减。 2.1.2胰腺大小、形态:肿瘤较大时胰腺多局限性肿大,轮廓不清,与周围器官境界消失,全胰癌者胰腺弥漫性增大。<2cm的肿瘤胰腺增大不明显。 2.1.3胰管扩张:胰管受肿瘤压迫和侵犯呈不同程度的均匀扩张,内壁平滑。有的胰头癌如主、副胰管相通且副胰管通畅,胰管可不扩张。 2.1.4胆管扩张:癌和转移的淋巴结浸润或压迫胆总管引起胆道梗阻扩张。可见扩张的胆总管中断于胰腺肿物内。 2.1.5胰周血管、器官的压迫和侵犯:肿瘤附近的血管被推移、挤压、变形,或管腔内实性回声,或被肿瘤包绕。常被侵犯的器官有十二指肠、胃、脾、胆囊等,器官表面的正常浆膜界面消失。 2.1.6淋巴结转移:胰周淋巴结肿大,内部低回声。 检查注意事项:①<2cm的肿瘤普通超声显示困难,胰腺大小无明显变化,胰管可无明显扩张,必要时行超声内镜检查;②脾动脉走行与胰管非常接近,易误认为扩张的胰管,应沿扩张胰管向头侧追踪管道走行以减少误诊,对于确认的扩张胰管,可追踪胰管的梗阻部位; ③横切扫查时胰周围肿瘤易误为胰内肿物,必须结合多个切面鉴别;④副胰管与主胰管相通,或肿瘤位于胰腺钩突部时胰管内径可正常; ⑤全胰癌可仅表现为胰腺内回声不均,边界不整,无明显局灶性肿块。 2.2彩色多普勒超声直径4cm以内的胰腺癌内部很少能测到血流信号,肿瘤增大时部分可于周边检出低速血流,但远比肝癌、壶腹癌、肾癌和胰腺其他类型的癌血流稀少。因此检查的重点是肿瘤对周围大血管有无压迫和侵犯。从不同的切面显示肿瘤周围动脉和静脉管腔及管壁的改变,判定血管的受侵情况。 2.3超声内镜在所有影像检查中超声内镜是目前胰腺癌最敏感的诊断手段。主要优点是没有盲区,能均匀显示整个胰腺、胰腺被膜、胰管壁。超声内镜下1cm以上的肿瘤可以清晰显示,2 cm以内的肿瘤检出率达80%~95%,血管浸润的诊断准确率85%~92%,对于早期诊断和判定进展程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超声内镜为侵人性检查方法,一般不列为常规,适应证:①不明原因的胆管和胰管扩张;②临床和实验室资料高度怀疑胰腺肿瘤,但普通超声、CT、MRl等未能发现病灶;③各影像学检查结果不一致;④诊断已明确,为决定手术方式需要了解肿瘤对血管的侵犯。 胰腺癌超声内镜声像表现:①肿块边界模糊,周边部分呈低回声,散在钙化灶和液化区。②肿瘤旁胰管受压或管壁回声中断,或胰管内实性回声,肿瘤远端的胰管扩张,近端胰管扩张不明显,无胰管穿通征。③肿瘤突破胰腺生长时,胰腺外膜模糊,回声减低。浸润邻近器官时,相邻器官浆膜层断裂。④血管受浸润时管壁回声层中断。胆管受浸润时扩张的胆管中断在胰腺的低回声肿物内并见胆管壁回声减低或消失。⑤胰腺周围淋巴结肿大。 2.4胰管内超声检查使用管内超声探头,频率20~30 MHz,内径2.0~2.4mm,聚焦半径范围0.3~1.0cm,通过十二指肠乳头或术中插入。是观察胰管早期病变的敏感检查方法。正常胰管为高、低、高三层结构,胰管癌时管壁层次消失。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胰腺内肿物,边界不清,后方回声衰减,内部血供贫乏,胰头癌常伴胰管、胆管扩张。注意须与下列疾病鉴别。 3.1局限性胰腺炎①与正常组织分界不如胰腺癌清楚,内部回声均匀;②胰管扩张程度轻,内径粗细不均;③有胰管穿通征;④有慢性胰腺炎超声表现;⑤内有正常血管走行。 3.2胰腺囊腺瘤、囊腺癌①多生长在胰体或胰尾部;②肿瘤多为非实性的多房性囊性肿物,囊壁厚、内壁不光滑;③部分肿瘤以实性回声为主,但透声性好,后方回声无衰减;④胰管扩张少见;⑤肿瘤内血流较胰腺癌丰富;⑥转移较胰腺癌晚。 3.3胰岛素瘤边界平滑清晰,回声较胰腺癌高,内部血流丰富。 3.4壶腹周围癌①病灶较小时即出现胆管扩张;②肿瘤发生在管腔内;③肿瘤血供较丰富;④胰腺肿大不明显。 3.5腹膜后肿瘤常位于脾静脉后方,呈分叶状结构,与胰腺有一定的边界,胆管扩张较少见。 3.6慢性胰腺炎与全胰癌前者形态基本正常,内部回声不均,不侵犯血管。 总之,提高胰腺肿块的图像质量,提高病变的清晰度,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胰腺癌:现状、困惑与挑战

胰腺癌:现状、困惑与挑战 胰腺癌一-“万癌之王",其5年生存率只有约7%得现状一直以来就是研究者们关注得热点?胰腺癌化疗效果差,常规思路恐无突破;放疗现状为IMRT何SBRT 可用,大分割对局控有优势,但没有共识。免疫治疗始终难以获益,改变免疫微环境为主要措施。 如何探索以胰腺癌精准放疗与特异性免疫细胞治疗为基础得整合治疗新模式?南京大学鼓楼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刘宝瑞教授与您一起探讨胰腺癌治疗现状、困惑与对策。 4一、膜腺癌得时间跨度与早期诊断胰腺癌自然发生需要一个漫长得时间:嗾腺上皮从发生上皮内瘤样改变到肿將获得侵润特征,通常需要1 2年时间;发生侵润之后到岀现转移需要7年,从转務到死亡平均历时3年A 胰腺癌临床时间跨度则短很多:在病人获得诊断之时,仅有10吃0%获得外科手术切除得机会。该部分病人术后平均生存1 6、9 — 20. 2月,若接受术后辅助性治疗生存时间可延长至20、1-2 3, 6月。局部晚期不可切除得胰腺癌,生存时间通常只有6-11月,若接受新辅助治疗后成功完成手术切除,生存时间可达20、5月。转移性胰腺癌平均生存5—9月。掛以上数字给我们两个重要提示:一就是在肿瘤引起症状之前有一个漫长得隐性肿瘤发展过程,通过健康査体及早发现肿瘤提供了一个时间窗;二就是迄今胰腺癌得治疗少部分可以获得手术机会,非手术治疗也可以不同程度地获益,虽然治疗十分艰难。d 二、腆腺癌得基因筛査与家族遗传胰腺癌中有约10%得概率具有遗传特征。对家族中有以下综合征得人群开展重点筛査将有益于胰腺癌得早期发现。目前我国中心城市具备了基因筛査技术,患者若有以下综合征或基因变异,可提醒其直系亲戚加强健康体检,力求早期发现。可以已经明确得胰腺癌相关得遗传综合征有:Ml、P-J综合征対应得基因为STK11.对于65—7 0岁该综合征病人想胰腺癌得几率为I 1—36% *血 2、家族性胰腺炎刑应得基因为PRSS1, SPINK1, CFTR,对于到了70—75岁年龄得想者,胰腺癌发病率为4 0—53%.3皿、黑色素瘤一胰腺癌综合征:对应得基因为CD KX 2 a, 到了75岁年龄患胰腺癌得几率为17%. M.Ly n ch综合征:对应得基因为MLH 1 ,MSH2.到了7 0岁年龄虑胰腺癌得几率为4 %。 A 5、遗传性乳腺一卵巢癌综合征:对应得基因为BRC A1. BRCA2,到了70岁女性恿胰腺癌得几率为1、5%0必 三、胰腺癌得驱动基因与靶向治疗d 胰腺癌得基因谱已经绘制完成,涵盖12个主要信号通路、63个基因变异。发生概率垠多得基因为Kias突变,突变率高达9 0%;T P53突变占50%; SM A D 4异常占50-60%^DK N2A异常占8 0% ? 尽管已经淸楚朕腺癌发生发展得关键基因变异,对应得靶向药物研发明显滞后,迄今尚无令人满意得分子靶向药物提供给胰腺癌患者. 4四、胰腺癌诊疗指南与临床路径A 美国NCCN2015版、中华医学会、中国临床肿瘤协作委员会等专业组织均有胰腺癌得诊疗指南打临床路径介绍,这里不复赘述。需要特别说明得有以下几点:A 1、可切除性:由于只有五分之一得胰腺癌病人可能有科学意义上肿癥完整切除得机会,判断就是否能够完整切除十分重要。经过治疗决策前详细得影像学检查与分析,有以下情况之一者考虑为不可切除:远处转移肠系膜上动脉包裹>180,或肿瘤紧贴腹腔动脉干:肠系膜上静脉或

胰腺癌综合诊治

作者单位: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北京100730 通讯作者:张太平,电子信箱:tpingzhang@yahoo.com 专题笔谈·消化道肿瘤多学科处理 胰腺癌综合诊治 韩显林,张太平,赵玉沛 关键词:胰腺癌;黄疸;胰腺炎 Keywords:pancreatic cancer;jaundice;pancreatitis 文章编号:1005-2194(2012)03-0175-03中图分类号:R735.9文献标志码: A 张太平,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 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副主任。兼任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委员兼秘书、外 科手术学组委员兼秘书;中国医师学会 普外科分会委员;担任10余种核心期 刊编委。对胰腺癌、胰腺内分泌肿瘤和 急慢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有较深造诣,发表论文及综述130余篇。 1病历资料 患者女,66岁。主因“皮肤瘙痒、尿色加深、皮肤发黄1个月余,大便颜色变白1周”入院,不伴腹痛、肝区隐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消瘦等。入院前查肝功示:总胆红素(TBIL)188.1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42.1μmol/L,丙氨酸转氨酶(ALT)516.7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07.8U/L,谷氨酰转移酶(GGT)644.0U/L,碱性磷酸酶(ALP)708.0U/L;血淀粉酶(AMY)121.0U/L,LIP 133.6U/L;尿BIL+++,UBG(-),BLD++,淀粉酶771.0U/L;红细胞沉降率(ESR)25.0mm/1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4.3mg/L,铁蛋白641.9μg/L;CA系列(-)。腹部彩超:梗阻性黄疸,肝内外胆管、胆囊、胰管扩张,梗阻部位壶腹部,壶腹占位可能性大;CT示胰头占位病变。以“梗阻性黄疸、胰头占位性质待定”入院。查体示:皮肤明显黄染,双侧巩膜黄染;腹部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患者入院时考虑梗阻性黄疸诊断明确,胰头占位性质不明,胰头癌可能性大,但患者肿瘤标志物无异常,同时多项炎性指标升高,血及尿中淀粉酶升高,不能除外慢性胰腺炎可能,此外,彩超提示壶腹癌可能。拟入院后进一步完善ERCP、PET-CT、超声内镜等检查,行减轻黄疸、保肝治疗,同时复查肿瘤相关指标、腹部彩超,争取明确诊断,检查结果见表1。 表1入院后主要检查汇总 入院后 时间 检查项目结果 第1天CA19-9正常 第3天ERCP造影见胰管下段显影,胰颈段及以上胰管未 显影,胆管选择插管困难,针形刀预切开乳 头约0.5cm,插管未成功。提示:胰管颈段 狭窄 第4天PTCD造影示肝内胆管未见明显扩张,胆总管下端 未见显影,引流成功 第8天PET-CT胰头局部代谢轻度增高,性质待定,必要时 超声内镜穿刺活检 第12天超声内镜 (EUS) 胰腺头体尾肿大,胰管体尾部扩张,胰腺头 部回声减低、欠均匀,未见明显占位,胆管壁 增厚达3.4mm,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胰腺 头部超声引导下穿刺3次,病理回报:穿刺 涂片见增生的导管上皮,未见明确癌细胞 患者复查CA19-9正常,同时结合超声内镜及PET-CT表现考虑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可能,遂查IgG4,结果正常(92mg/L)。至此,因患者病情复杂、诊断不明,遂提请我院胰腺会诊中心行病例讨论。 2诊断与治疗 胰腺会诊中心讨论结果:患者胰头存在密度不均的占位,边界不清,但与胰腺癌一般表现不同,其他肿瘤证据不足;病史及影像不支持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但不除外其他类型胰腺炎可能;患者胰管扩张,胰头有梗阻,需手术解除,可手术探查、术中穿 571 2012年3月第32卷第3期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2018版

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2018 版)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 胰腺癌发病呈快速上升趋势。2017 年xx 癌症协会发布的数据显 示,XX胰腺癌新发病例数男性列第11位、女性列第8位,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第4 位。xx 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数据也显示,胰腺癌位列xxxx男 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8位,居XX (XX、XX)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5 位。 胰腺癌的诊治现状不容乐观,但在肿瘤学新理念的推动下临床诊疗水平近年取得明显进步: (1)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得 到xx,由多学科专家根据肿瘤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结合病人体能状况 制定出个体化治疗方案,贯穿诊疗全程。 (2)高通量测序技术联合系统生物学分析对胰腺癌进行分子分型,同时结合皮下或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Patient-Derived Xenograft Model ,PDX模型)开展药物敏感性的临床前研究,为胰腺癌“个体化诊疗”提供线索。 (3)临床试验的开展和多中心跨区域合作为胰腺癌新药研发和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了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为改善病人预后提供参考。 为此,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了《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2018 版)》,以期规范和提高我国胰腺癌诊治水平。

1.胰腺癌的诊断: 胰腺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腰背部痛、消化不良或腹泻等,易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相混淆。病人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出现症状时大多已属中晚期。 1.1胰腺癌危险因素的筛选: (1)长期吸烟、高脂饮食、体重指数超标、过量饮酒、伴发糖尿病或慢性胰腺炎等是胰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2)CDKN2ABRCA1/2 PALB2等基因突变被证实与家族性胰腺癌发病密切相关。 1.2实验室检查: (1 )糖类抗原CA19-9 是目前最常用的胰腺癌诊断标记,具有以下临床特征: ①血清CA19-9 > 37 U/ml 作为阳性指标,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达到78.2%和82.8%9。 ②约10%胰腺癌病人呈Lewis 抗原阴性,CA 1 9-9不升高,此时需结合其他肿瘤标记物如CA125和/或癌胚抗原(CEA等协助诊断。 ③发现CA19-9 升高者,排除胆道梗阻或胆系感染等因素后则高度怀疑胰腺癌。 (2)血糖变化也与胰腺癌发病或进展有关:

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最新知识点)

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2018 版)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胰腺癌发病呈快速上升趋势.2017年美国癌症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胰腺癌新发病例数男性列第11位、女性列第8位,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第4位.中国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数据也显示,胰腺癌位列中国城市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8位,居大城市(北京、上海)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5位. ...感谢聆听... 胰腺癌的诊治现状不容乐观,但在肿瘤学新理念的推动下临床诊疗水平近年取得明显进步: (1)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 ry Team,MDT)得到普及,由多学科专家根据肿瘤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结合病人体能状况制定出个体化治疗方案,贯穿诊疗全程. (2)高通量测序技术联合系统生物学分析对胰腺癌进行分子分型,同时结合皮下或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Patient—Derived Xenograft Mod

el,PDX模型)开展药物敏感性的临床前研究,为胰腺癌“个体化诊疗"提供线索。 (3)临床试验的开展和多中心跨区域合作为胰腺癌新药研发和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了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为改善病人预后提供参考。 为此,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了《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2018版)》,以期规范和提高我国胰腺癌诊治水平。 1.胰腺癌的诊断: 胰腺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腰背部痛、消化不良或腹泻等,易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相混淆。病人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出现症状时大多已属中晚期. 1.1胰腺癌危险因素的筛选: (1)长期吸烟、高脂饮食、体重指数超标、过量饮酒、伴发糖尿病或慢性胰腺炎等是胰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2)CDKN2A、BRCA1/2、PALB2等基因突变被证实与家族性胰腺癌发病密切相关。 1。2实验室检查: (1)糖类抗原CA19-9是目前最常用的胰腺癌诊断标记,具有以下临床特征:

胰腺癌临床路径

胰腺癌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胰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胰腺癌(ICD-10:C25.0) 行胰头癌根治术或胰体尾癌根治术(ICD-9-CM-3:52.5-52.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1.主要症状:上腹疼痛不适、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消瘦、乏力、体重下降,晚期可以出现恶病质。 2.体征:进行性加重的黄疸、肝大、胆囊肿大,晚期患者可以扪及上腹部肿块。 3.影像学检查:B超或内镜超声;胰腺薄扫三期CT及三维重建;MRI或MRCP;ERCP。 4.实验室检查:伴有梗阻性黄疸时会出现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碱性磷酸酶和转氨酶升高;CA19-9、CEA、CA242

等血清学肿瘤标记物可能会增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1.根据术前检查所获得的资料,初步判断肿瘤能否手术切除。 2.如胰头肿瘤局限,经腹行胰头癌根治术;体尾部肿瘤局限,经腹行胰体尾癌根治术。 3.如肿瘤侵犯肠系膜上静脉或脾静脉或门静脉,可行血管重建。 4.如肿瘤侵犯局部周围器官,可行扩大根治术。 5.如肿瘤手术不能切除,合并胆道梗阻时,可行姑息性手术解除梗阻、内支架引流或PTCD外引流。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25.0胰腺癌疾病编码。 2.患者本人知情同意手术治疗。 3.满足以下条件: (1)可以切除:①胰头、体、尾部肿瘤;②无远处转移;③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周围脂肪清晰光整;④肠系膜上静脉、门静

肿瘤科 胰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胰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诊断:参照NCCN胰腺癌诊断标准。所有病例推荐细胞学/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 胰腺手术标本经病理、组织学证实者。 剖腹探查、腹腔镜探查、胰腺穿刺采得胰腺活检组织标本,大网膜、肝等部位转移灶活检组织标本经组织学诊断为胰腺癌者。 淋巴结、腹壁或皮下结节等转移灶活检,组织学表现符合胰腺癌,并且胰腺疑有胰腺癌存在,临床上又能排除其它器官原发癌者。 胰腺原发灶细针穿刺、转移灶细针穿刺等细胞学标本、胰液及十二指肠引流液、腹腔冲洗液及腹水,镜下所见符合胰腺癌细胞学标准者,诊断可确立。 胰腺癌的诊断多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和细胞学检查以及血清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其中病理学、细胞学检查结果是诊断胰腺癌的金标准。 (二)证候诊断 1.湿热蕴结证:上腹部胀满不适或胀痛,纳差,同时可有发热,口苦口干,大便干燥或闭结,或黄疸,小便短赤,舌质红或淡,苔黄腻,脉细弦。 2.热毒壅盛证:右胁疼痛,恶心纳差,口苦,口干,大便干燥或闭结,小便短赤,舌质红或红绛,苔黄或腻,脉弦或弦滑数。 3.湿阻中焦证:恶心纳差,口淡乏味,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濡或细。 4.阴虚内热证:烦热口干,低热盗汗,形体消瘦,或鼻衄齿衄,舌红少苔或光剥有裂纹,脉细弦数或细涩。 5.气血亏虚证:动则气促,纳少腹胀,面色萎黄或淡白无华,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细弱。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湿热蕴结证 治法:清热化湿。 推荐方药:三仁汤加减。生米仁、淡竹叶、半夏、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蛇六谷、绞股兰、白豆蔻等。 2.热毒壅盛证

治法:清热解毒。 推荐方药: ①大柴胡汤加减。柴胡、黄芩、半夏、大黄、枳实、白芍、生姜、大枣等。 ②黄连解毒汤加减。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 3.湿阻中焦证 治法:燥湿健脾。 推荐方药: ①二陈汤加减。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等。 ②平胃散加减。苍术、厚朴、陈皮等。 4.阴虚内热证 治法:养阴保津。 推荐方药: ①一贯煎加减。沙参、麦冬、生地、杞子、山药等。 ②玉女煎加减。生石膏、熟地、知母、麦冬、牛膝等。 5.气血两虚证 治法:益气补血。 推荐方药: ①八珍汤加减。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白芍、生地黄、牛膝等。 ②归脾汤加减。党参、生芪、白术、甘草、当归、茯神、白扁豆、酸枣仁、远志、木香等。 6.对症加减 黄疸:加茵陈、青蒿、栀子等。 腹痛:加玄胡、木香、八月扎、香附、枸橘子等。 痞块:加天龙、干蟾皮、蜂房、山慈菇、浙贝、藤梨根等。 出血:加三七、茜草、蒲黄、白茅根、大蓟、小蓟等。 便秘:加大黄、虎杖、蒲公英等。 腹泻:加防风、土茯苓等。 厌食:加六粬、山楂、鸡内金、莱菔子等。 腹水:加车前子、大腹皮、泽泻、猪苓等。 血瘀:加三七、红藤、虎杖等。 7.辨病用药 在上述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以加用2~3味具有明确抗肿瘤作用的中草药。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 根据病情选择应用:消癌平片、华蟾素片、八宝丹、西黄丸(胶囊)、鸦胆

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2018版

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2018版)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 胰腺癌发病呈快速上升趋势。2017年美国癌症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胰腺癌新发病例数男性列第11位、女性列第8位,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第4位。中国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数据也显示,胰腺癌位列中国城市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8位,居大城市(北京、上海)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5位。 胰腺癌的诊治现状不容乐观,但在肿瘤学新理念的推动下临床诊疗水平近年取得明显进步: (1)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得到普及,由多学科专家根据肿瘤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结合病人体能状况制定出个体化治疗方案,贯穿诊疗全程。(2)高通量测序技术联合系统生物学分析对胰腺癌进行分子分型,同时结合皮下或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Patient-Derived Xenograft Model,PDX模型)开展药物敏感性的临床前研究,为胰腺癌“个体化诊疗”提供线索。 (3)临床试验的开展和多中心跨区域合作为胰腺癌新药研发和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了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为改善病人预后提供参考。 为此,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了《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2018版)》,以期规范和提高我国胰腺癌诊治水平。 1.胰腺癌的诊断: 胰腺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腰背部痛、消化不良或腹泻等,易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相混淆。病人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出现症状时大多已属中晚期。 1.1胰腺癌危险因素的筛选: (1)长期吸烟、高脂饮食、体重指数超标、过量饮酒、伴发糖尿病或慢性胰腺炎等是胰腺

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2)CDKN2A、BRCA1/2、PALB2等基因突变被证实与家族性胰腺癌发病密切相关。 1.2实验室检查: (1)糖类抗原CA19-9是目前最常用的胰腺癌诊断标记,具有以下临床特征: ① 血清CA19-9 > 37 U/ml作为阳性指标,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达到78.2%和82.8%9。 ② 约10%胰腺癌病人呈Lewis抗原阴性,CA19-9不升高,此时需结合其他肿瘤标记物如CA125和/或癌胚抗原(CEA)等协助诊断。 ③ 发现CA19-9升高者,排除胆道梗阻或胆系感染等因素后则高度怀疑胰腺癌。 (2)血糖变化也与胰腺癌发病或进展有关: ① 老年、低体重指数、无糖尿病家族史的新发糖尿病者,应警惕胰腺癌的发生。 ② 既往长期罹患糖尿病,短期出现血糖波动且难以控制者,亦应警惕胰腺癌的发生。 ③ 前瞻性研究显示空腹血糖每升高0.56 mmol/L,胰腺癌发病风险增加14%。 (3)其它诸多生物靶标如外周血内microRNA、ctDNA、外泌体内Glypican-1等也具有潜在临床应用前景,尚待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证实。 1.3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技术诊断胰腺癌的基本原则为:①完整(显示整个胰腺);②精细(层厚1~3 mm 的薄层扫描) ;③动态(动态增强、定期随访) ;④立体(多轴面重建,全面了解毗邻关系)。(1)增强三维动态CT薄层扫描是目前诊断胰腺癌最常用的手段,能清晰显示肿瘤大小、位置、密度及血供情况,并依此判断肿瘤与血管(必要时采用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邻近器官的毗邻关系,指导术前肿瘤的可切除性及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

【免费下载】胰腺癌诊疗指南

胰腺癌诊治指南(2009版) 胰腺癌诊治指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肝、胆、胰综合治疗组 1、诊断和诊断流程 病史和体格检查 首先应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家族史、饮食史,慢性胰腺炎、糖尿病史等。 对于表现为阻塞性黄疸、难以解释的体重减轻(超过正常体重的10%)、不明原因上腹痛或腰背痛、近期出现不能解释的消化不良而胃肠道常规检查正常、突发糖尿病而又无肥胖及糖尿病家族史者、突发无法解释的腹泻、自发性的胰腺炎发作等表现者要警惕胰腺癌的可能。 实验室检查 主要是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和CA242,CA19-9在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较高,CA242的特异性优于CA19-9。 必须检查项目:CEA、CA19-9、CA50、CA242。 特殊检查 B超是胰腺癌的首选无创性检查。 对于B超发现有异常者或者显示不清者应进一步进行CT或MRI检查,可进一步显示胰腺肿块的位置、大小、密度以及有无胰管和(或)胆管扩张、病灶的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是否伴有肝转移。对于CT/MRI诊断不能明确的可考虑行ERCP。 病理学诊断 主要包括 (1)US、CT引导的细针穿刺活检; (2)EUS; (3)腹腔镜及术中活检; (4)胰液及十二指肠引流液; (5)腹腔冲洗液及腹水。 不可切除的胰腺癌在放化疗前必须取得病理学诊断

胰腺癌诊治指南(2009版) 诊断流程图 诊断流程图2、临床分期 采用TNM 分期(AJCC ,2002)原发肿瘤(T ) 胰腺癌TNM 分期(AJCC ,2002)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不能确定;T0 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 T1 肿瘤局限于胰腺内,最大径≤2cm T2 肿瘤局限于胰腺内,最大径>2cm T3 肿瘤超出胰腺,未累及腹腔轴或肠系膜上动脉 B 超 、CA242 检测 随访 病理诊断成立 病理诊断不成立 再次取病检 随访

胰瘘:国际胰瘘研究小组(ISGPF)的定义

术后胰瘘:国际胰瘘研究小组(ISGPF)的定义 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 An 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ISGPF) definition 作者:Claudio Bassi, MD,a Christos Derv e nis, MD,b Giovanni Butturini, MD,a Abe Fingerhut, MD,c Charles Yeo, MD,d Jakob Izbicki, MD,e John Neoptolemos, MD,f Michael Sarr, MD,g William Traverso, MD,h和 Marcus Buchler, MD,i国际胰瘘研究小组 注:Verona, Italy; Athens, Greece; Poissy, France; Baltimore, Md; Liverpool, United Kingdom; Hamburg, Germany; Rochester, NY; Seattle, Wash; 和 Heidelberg, Germany 来自:the Surgical and Gastroenterological Department, Hospital ‘‘G.B. Rossi’’ a University of Verona; the Surgical Department, Agia Olga Hospital,b Athens; the General and Digestive Surgery Unit, Centre Hospitalier Intercommunal,c Poissy; the Surgical Department, Johns Hopkins Hospital,d Baltimore, Md; the Surgical Department,e University Hospital, Hamburg; the Surgical Department,f Royal University Hospital, Liverpool; the Surgical Department, Mayo Clinic,g Rochester; the Surgical Department, Virginia Mason Clinic,h Seattle; the Surgical Department,i University Hospital, Heidelberg 接受发表:May 9, 2005. 复印请求:Claudio Bassi, MD, Surgical and Gastroenterological Department, Hospital ‘‘G.B. Rossi,’’ University of Verona, 37134-Verona, Italy. E-mail: claudio.bassi@univr.it. 出版:Surgery,2005,第138卷,第8-13页 ? 2005 Mosby,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doi:10.1016/j.surg.2005.05.001 *国际胰瘘研究小组成员:Claudio Bassi (Verona, Italy), Christos Dervenis (Athens, Greece), Abe Fingerhut (Poissy, France), Charles Yeo (Baltimore, Maryland, USA), John Neoptolemos MD (Liverpool, UK), Masayuki Imamura (Kyoto, Japan), Michael Sarr (Rochester, NY, USA), William Traverso (Seattle, Washington, USA), Marcus Buchler (Heidelberg, Germany), Keith Lillemoe (Indianapolis, Indiana, USA), Carlos Fernandez de Castillo (Boston, Massachusetts, USA), Laureano Fernanadez Cruz (Barcelona, Spain), Clem Imrie (Glasgow, UK), Roland Andersson (Lund, Sweden), Dirk Gouma (Amsterdam, Netherland), Milicevic Miroslav and Lijli Petrijonevic (Belgrade, Yugoslavia), Andren Ake Sandberg (Gothemburg, Sweden), Tadahiro Takada (Tokio, Japan), Valerio Di Carlo (Milan, Italy), Jose` Eduardo Cunha (San Paulo, Brasil), Rob Petbury (Adelaide, Australia), Helmut Friess (Heidelberg, Germany), Krzysztof Bielecki (Warsaw, Poland), Efthimios Chatzitheoklitos (Thessaloniki, Greece), Gregor Tsiotos (Athens, Greece), Colin Johnson (Southampton, UK), Mike Mac Mahon (Leeds, UK), John Bramis (Athens, Greece), Attila Olah (Gyor, Hungary), Tibor Tihani (Budapest, Hungary), Robin Williamson (London, UK), Jakob Izbicki (Hamburg, Germany), Giovanni Butturini (Verona, Italy), Roberto Salvia (Verona, Italy), Nora Sartori (Verona, Italy), Massimo Falconi (Verona, Italy), Paolo Pederzoli (Verona, Italy). 翻译:杨桂元,MD;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暨江苏省中医院,南京,江苏,中国彭泉,MD;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暨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江苏,中国 审校:钱祝银,MD,PhD;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暨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江苏,中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