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影脚本翻译的特殊性

电影脚本翻译的特殊性

电影脚本翻译的特殊性
电影脚本翻译的特殊性

电影脚本翻译的特殊性(代序)

一、电影翻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中国人看外国电影要看译制片,也就是用汉语配音的外国电影.这本来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却在英语越来越普及的今天被提了出来。现在反对把外国电影翻译成汉语影片的人不少,他们的理由大体如下:(一)电影要看原汁原味的,经改动就破坏了电影的完整性;(二)让银幕上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说标准的汉语普通话很假,不自然;(三)当代电影是电子高科技产品.片商往往投入巨资制作声音效果.配音会影响甚至破坏电影原有的音效;(四)看原文电影既欣赏了电影又练习了外语听力,一举两得;(五)即使有语言理解上的困难也可以用加中文字幕的方式解决,不必为外国电影加汉语配音。

一部电影确实是一个协调的完美的整体,但这个整体从来就不是不可拆分的铁板一块。因为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是多门类艺术组合在一起的艺术,声音和图像本来就是彼此相对独立的,只不过是协调地结合在一起罢了。外国电影里的话音往往不是演员本人的声音,而是配音演员为他做的配音,动画片本来就不是由真人表演的,话音当然是由配音演员配上去的。可见,电影的声音和画面之间有个天然的衔接口,一个画面可以配上不同版本的声音。同样,一段声音也可以配上不同版本的画面。我国文化部门为了整理和保存珍贵的京剧艺术遗产,曾经为搜集来的已故京剧表演艺术家的录音配上图像,效果非常好。作为综合艺术的影视艺术没有绝对的“完整”和“原汁原味”可言,因为它创作本身就是一种组合。为外国电影做译制配音就是用汉语话音去置换电影原有的话音,用汉语的配音去配合原有的画面,同样可以创作出完整的、有统一艺术风格的电影作品。

至于外国人说中国话是否自然也是个很相埘的问题。艺术是生活的反映.银幕上的英国人、美国人当然最好,那最符合生活实际,最真实,最自然。但问题是大多数中国观众听不懂英语,看外国电影存在着语言障碍的问题,这是外国电影之所以要翻译的最主要原因。确实,现在懂英语的人越来越多了,英语在中国人中间会越来越普及,那是不是以后电影院就可以放映原文电影而不要译制片r 呢’回答是否定的:其一,让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能看懂英文原文电影,这在很长一个时期内还是不可能的,能听懂电影里英文的人总还是少数;其二,我国从数十个国家进口电影,外国电影里的语言多达数十种,一个人不可能掌握那么多门外语。

既然翻译电影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那么电影翻译是不是十分勉强的,结果都是很负面的呢?事实恰恰相反,电影翻译是可能的.而且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艺术创造。

电影故事片是艺术作品,具有假定性。电影《泰坦尼克号》取材于历史:曾经发生的一次海难,但影片里的人和事绝不是历史事实,电影人物的语言也绝不可能是当年某些乘客的原话,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那时的人们所说的语言与今天的英语都产生了很大的不同,但观众不会去质疑这些问题,不会认为那不真实、不自然.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在看一个虚拟的故事,而不是历史事实。故事片与纪录片有所不同,纪录片更讲究真实再现,所以译制纪录片一般不对口形,通常都保留原有的录音,但音量要减小,以便加上声音较大的汉语配音,让原有声音和翻译配音并存。故事片的假定性为配音提供了巨大的创作空间,因为故事片的目的是讲故事,其中的人物形象只要会说话,能够表达思想感情就行,至于用什么语言说话并不重要。《狮子王》里的辛巴既可以说英语,也可以说汉语、法语、

德语、日语等等,都没有什么分别,但辛巴是一头幼小的狮子,用儿童的声音去配音比较合适,这远比它说英语还是汉语重要得多。

译制片人物的语言不仅是自然的,而且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译文是一种介于汉语和某种外语的“中间语”,既不同于外语,又不是纯粹的汉语,它承载着原文和汉语这两种语言的文化,所以内涵往往更丰富,意义和色彩更加鲜明。“早上好,史密斯先生!”这句话一听就是译文.因为问好的方式和人名都是外国式的,虽然是汉语但有外国味儿。同样的意思北京人会说:“您早啊,老张!”电影的译者一手托两家,他要同时熟悉两种语言及其文化,必须把原文的语义尽可能准确完整地用译文表达出来,要让观众能够理解到片中人物所说的话在原文的文化背景里到底意味着什么。看译制片的观众听到比较精彩的对白经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电影里外国人说出的中国话比中国人说得还有味!原因就是它不仅有中国味,同时还有丁外国味。这是两种文化的杂糅所带来的奇异效果。再者,距离产生美,中国人说中国话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了,无论怎样妙语连珠我们都不觉得了,但到了外国人的嘴里我们就觉得很新鲜,别有情趣。

经过译制配音的外国电影变成了中国的译制片,这是一个不小的变化,它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电影的性质,使它不再是纯粹的外国产品,而是一定程度上的中斟电影产品。译制配音在中国观众和外国电影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一方面有利于外国电影走近中国亿万观众.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中国观众直接欣赏外国电影,了解外国的风俗文化,增长知识,丰富文化生活。由于有很强的文学性、戏剧性,电影对白可以作为一种独特的审美对象,它可以同电

影画面配合起来一起欣赏,也可以同画面分开当作一种独特的文艺形式来欣赏。电影录音稍加整理加工就可以成为电影录音剪辑,译制片的录音剪辑往往别具风格,当年《望乡》、《简爱)、《叶塞尼娅》、《追捕》、《尼罗河上的惨案》这些译制片的录音都曾被进一步加工成电影录音剪辑在广播电台播出,深受听众的喜爱。

好的译制片配音是精美的语占艺术作品,它丰富着我们的语言.装点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几十年来,我国引进了大量的外国优秀电影,这些电影被我国的电影艺术家们加上成译制片,很多优美精彩的对白令人拍案叫绝,让观众如痴如醉,很多译制片配音已经成为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典。

有人认为译制片配音会影响甚至破坏电影的音响效果,这是个误会。以前译制片录音确实与原来电影的录音有很大关系,因为那时候电影的所有声音都录制在同一声音轨道上,译制厂要用新的录音取代原来的录音,所以它必须从拍摄该电影的外国电影公司要来所有音乐、音响效果的原始素材,然后按照电影中配音的格局将汉语话音同所有其它声音重新混合录制在起,然后再复制到电影胶片上去。现在的情况就不同了,几乎所有电影都采用分轨录音,其中一条声轨被称为国际声道,专门用于录入人物语言.译制时只替换这条声轨上的声音,其他声轨上的声音保持不变.所以不存在译制配音会影响电影的音响效果的问题。

给外国电影加上汉语字幕似乎与配音很小同,加字幕好像对原版电影没什么改动,其实不然。加字幕和配音都是译制,只是译制的方式不同罢了,前者是用书面语言形式翻译的,后者是用口头语言形式翻译的,前者改动的是视觉画面,后者改动的是听觉声音,各有利弊。相比而肓,加字幕的方法更简便一些,但效果要差一些,因为人的视觉总是需要有一个焦点的,要看文字就看不好画面,要看画面又看不清文字,往往顾此失彼。声音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我们的听觉会同时接收所有声音,不必分别追踪。电影是具有表演性的艺术形式,强调形象性、生动性,文字比较抽象,与电影有些格格不入,所以配音优于字幕.更有利于保

持电影的生动性、完整性。

可见,译制配音不仅不会影响破坏原有的电影,反而会给电影增添新的价值。译制片与原版电影的关系是互利的、致的,而不是矛盾的、互相排斥的,观众既可以看原文电影,也可以看译制片,只是增加一种选择而已。一部电影同时带有多个语言声道是未来电影发展的一个趋势,当代电影的录音早就采用了多声遭录音和多声道输出的方式,多几个语言声道在技术上已经不成问题。估计在不久的将来,一套电影胶片会带有多种语言声道,放映员只要按下相应的按键就可以放映相应语言的电影。当前DVD光盘很流行.制作精良的电影DVD光盘已经有多个语言声道选择了。

二、翻译目的的特殊性

电影脚本的翻译是为译制片的生产服务的。这样独特的翻译目的就决定了这种翻译工作的特点和具体要求。首先,电影脚本的翻译要满足不同生产阶段的需要。在生产的准备阶段,电影脚本的译文要满足制片人、导演、录音师、演员等所有工作人员在生产筹备过程中的需要,他们必须通过阅读脚本及其说明了解到电影的剧情、声画场面等基本情况,还要了解到他们在设备、人员、技术上需要哪些准备。所以,剧本的翻译不仅仅只翻译对白,所有表演、生产技术等方面的说明性的文字都要同时翻译出来。当代电影技术日新月异,从外国进口的电影可能采用了新的技术手段,如不同声音轨道的分配,声画信号存储的方式等等,这些方面的说明对生产技术人员极为重要,要及时准确地翻译好。国内的译制录音手段也在随时更新,翻译要根据需要在译文中添加一些文字或符号.如时间码等。

在表演配音阶段,译制脚本除了要被有关工作人员用作指导性的说明文字之外,它更重要的用途是用作演员表演配音的语言蓝本。电影译制的核心上作就是把翻译好的书面文字再转化为口头声音录制到胶片上去,所以对白的译文是脚本译文的核心,它的质量决定着整个译制片生产的质量,影响甚至决定着整部译制片的译制艺术水平。翻译在翻译对白时尤其要根据电影配音表演的特殊要求进行翻译,除了要达到准确、通顺、优美这些普遍意义上的翻译标准之外,电影对白的译文还必须有可表演性和与面面配合的一致性。可表演性是指对白语言具有电影人物的生动性,使演员能够把人物演活。与画面配合的一致性就是演员说话的起止时间、口型的开台的节奏和幅度与画面上一致。

在译制片的后期制作阶段,与电影脚本译文有重要关系的一项工作就昆给译制片叠加字幕。字幕的内容一般有演职员表,电影公司名称.某一特别场景的时间、地点,歌词,对白中需要保留的外语的中文大意等等。很多外国电影公司的名称、演职员的名字在汉语中已经有了大家公认的译法,翻译时要注意尊重这些已经约定俗成的称谓,不要另外译成其它文字。这就要求译者要熟悉电影圈里的情况,了解这些公认的名称,如果了解得不够确切,必须在翻译时进行查证核实。

三、电影译文文体的特殊性

1电影脚本的格式

无论是英文电影脚本还是中文电影脚本都没有严格统一的格式.但它们在组成要素和排版样式上都大同小异。

英文电影脚本的格式

一部电影由若干个基本单元构成.这个基本单元行话称为“本”(reel),每一本约放映20分钟左右,所以一部电影少则六七本,多则十几本。英文电影脚本的页面在横向上一般分为五个栏。第一栏为项目号码栏,从1开始由低到高连

续排列,一般一个人物连续的一段话或两个人物的一个应答为一项。第二栏到第四栏分别是这个项日的起始时间、结束时问和这个项目的时间长度,台在一起称为时间码(time code)或者位置符列表(spotting list),时间

单位为秒,精确到毫秒。第五个栏目为对白和对白说明栏,内容为某个人物对另外某个人物说了什么话。在这段对白之前或之后可能有一些说明性的文字,包括情景介绍、人物当时的情绪等,这文字都写在括号里,以区分对白文字。例如《烈

脚本译文的格式可以沿用原文的格式,各个项目里的文字全部翻译出来。将电影脚本全文翻译出来的好处是可以给译制人员一套全面的资料,缺点是翻译时要多花费时间。目前电影的引进、译制、发行越来越多地实行市场化操作,往往要求译制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译制。为了节省时间,译制配音脚本有时使用比较简化的格式,只保留项目号码、起始时间码、人物名称、对白,其

目前翻译和录对白都使用录像机观看画面,录像带上的时问码可能与胶片上的不同,又重新编排了,这种情况下要使用新的时间码,配音脚本上的时间精确到秒就可以了。

2.电影脚本中常用的术语

英文电影脚本上会出现一些电影专业术语,如:main title(电影名称)、cast(演员表)、subtitle (对白说明)、over scene end(本镜头完)、last frame of picture(最后一画格)等,其中还有些常用的缩略语,如lnt (室内景)、ext (室外景)等。这些词语在电影专业中有特定的含义,翻译者要准确理解,翻译成业内的行话。

3. 配音对白的特点

首先,对白语言具有表演性。演员的表演行动和表演语言是电影表演的两个基本要素,二者密不可分,所以电影对白的浯言是结合演员表演活动的语言,必须与说话时的行动协调一致。又因为电影表演活动是模拟现实生活的活动,具有描摹生活的真实性,所以电影对白具有生活化、口语化的特点。口语化的语言一般都比较简短朴素,带有当地宗教、民俗等方面的地域文化特色。电影对白都出自某个具体人物之口,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所以对白语言一定要符合说话人的性格。人物的语言总是千变万化的,它与该人物的身份、社会地位、性格、当时的情绪等个人因素有关,还与该人物当时所处的环境、进行的活动、说话的对象等外在因素有关。还要考虑到一个人物的语言与其他人物语言的协调一致,如不同的人物对同一事物的指称要使用同一个名词,前一个人物的话语与后面一个人物的话语必须相互衔接呼应等等。

其次,对白具有与画面相对应的一致性。电影译制是对原版电影的改造和再

加工,但这种改造和再加工是细微的、局部的,一般只限于人物语言的转换。电影译制人员不可能改变原版电影的画面,而只能让翻译过来的语言去适应画面,也就是说画面是固定的,翻译的语言是活的,译制人员只能在语言上做文章。目前电影采用多声道录音,为了便于译制,电影在拍摄时就已经将人物对白录音同音响效果方面的录音分开。人物对白所处的声道称为“国际声道”,译制时只要把这个声道里的原文录音替换为翻译后的语言录音就可以了,画面和音响效果没有丝毫改变。

鉴于这种情况.译者在翻译电影对白时首先要考虑对白语言与画面的配合。从视觉角度看,中文对白的口型要尽可能同原片里的口型一致,具体包括开台的节奏与幅度,一段话开始和结束时是开口音还是合口音。如果原文结尾处是个开口音,中文是合口音.那么观众看到了就会觉得不自然、不舒服。一段话通常是在一个时间里连续说出来的,而画面可能在这段时间里有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不同画面的切换,也可能是改变视角的移动,对白翻译可以根据画面的不同特点灵活把握。如果说话人的面部没有在画面之内,那么对白翻译就可以稍微自由一些,可以不考虑口型变化的节奏、幅度等问题,甚至开始说话的时间也可以适当提早或推迟。相反,如果画面是说话人的面部特写,口型活动看得清清楚楚,那么翻译就需要格外小心,有时要反复试验调整,争取在最大程度上使汉语发音的口型与原片上的口型相一致,否则就会造成声画之间明显不和谐。

英语和汉语在词语排列顺序上有很大差别,如汉语的修饰成分通常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而英语的修饰成分,尤其是比较长的修饰成分往往要放在中心词的后边。中文译文当然要按照汉语的习惯来排列词语,那么多数情况下译文的语序会与原文不同,这就有可能产生一个问题,即翻译出来的议语对白可能与人物的表情、动作不配合。例如,钱绍昌先生所译《天使爱心》里有这样一句话:“I have been Wendy's family doctor since she was this high." 按照汉语的习惯,这句话可以译成:“文蒂才这么高的时候我就是她的家庭医生了。”但是演员在说这句话的结尾时有一个比划文蒂当时有多高的手势,那么汉语就必须调整,钱绍昌先生的译文是“我开始做文蒂的家庭医生时她才这么高”,这样语言和动作就协调一致由于英语与汉语在字句结构、发音等诸多方面非常不同,要把两种语言的口型对得完全_致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对于口形活动的节奏、开合幅度不必强求绝对一致,只要做到大概一致就可以r。但如果要让一段话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与口形活动一致起来倒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因为译文的字数可以适当调节,演员说话的速度也可以适当加快或放慢。由于对白的时间比较容易把握,处理得好又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译制人员都非常重视对白时间的一致,争取把每段话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对应得分毫不差。翻译在这方面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句子翻译得过长画面就会装不下,翻译得过短画面就可能填不满。翻译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反复变换调整,尽可能找到表意准确又长短合适的句子,以方便配音演员的表演发挥。

顾铁军

2005年3月于北京

摘自《

翻硕十大翻译技巧之西方电影名的翻译特征

翻硕十大翻译技巧之西方电影名的翻译 特征 电影是一种老少皆宜、雅俗共赏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一部好的影片之所以能吸引成千上万的观众,除了演员的精湛演技、富有哲理的对话以及绚丽多彩的画面外,与其寓意深刻、回味无穷的片名有着直接的联系。片名,是影视片的品牌商标看似简单却是作者颇费神思的产物,寥寥数词凝聚着整个作品的精髓。在众多的影视广告海报上,片名都处于十分醒目的位置,它直接起着“导视”的作用。 一、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片名的翻译既要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和方法,也需要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扎实的语言功底。片名翻译不是简单机械地对号入座,需要根据影片的内容,考虑东西方文化的异同以及翻译的可接受性,使其既传递影片的信息,同时又富有美感。“一名之立,旬月踯躅”,以严谨的态度进行片名的翻译,精雕细凿,才能有脍炙人口的经典佳译。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Nida) 认为在各种翻译法中,社会符号学翻译法是最具优点最为全面的一种。按照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的基本理论,语言是一种独特的符号系统;语言系统中最重要的是语义,它体现了语言的功能。而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Newmark)认为语言具有六种功能:表情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祈使功能(vocative function)、美感功能(aesthetic function)、酬应功能(phatic function)、元语言功能(metalingual function);其中,前四种是主要的。电影片名是一种专有名词,它是编剧精心构思的产物,既能高度概括影片的主题或内容,又能强烈激发读者的观看欲望。因此,它主要具有信息功能、祈使功能以及美感功能。 信息功能就是通过片名,将影片的内容简练地传达给观众,使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原片的思想内容。如曾风靡全球的影片Forest Gump (《阿甘正传》),一看就知道这部影片是关于Forest Gump的故事,这就是片名所传达的信息功能。美感功能就是通过精心构思的片名,给观众以美好的享受。如《西夏路迢迢》这一片名中,叠词的恰当应用,加重了抒情色彩,增强了片名的音乐美。而信息功能、美感功能都是为祈使功能服务的。从心理学角度讲,人们都有一种好奇心,见到新鲜、奇异的事物都会感到兴奋, 乐于知晓,易受感染。祈使功能正是通过片名,感染观众的情绪,吸引观众。 接受美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是注定为读者而创作的,读者是文学活动的能动主体。电影是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所以电影应为观众而创作,并以观众的接纳、欣赏和评判为生存的依据和标准。因此,电影的特殊性决定其翻译是目标取向策略(target-oriented strategy)。也就是说,译者在忠实地传达原作意图的基础上,应侧重译语观众效应。电影片名的翻译更应如此。因片名是一种特殊的实用文本,除了考虑其所包含的语言和文化信息,更要注重其语用功能,即片名应能提示观众影片类型和题材。因此,翻译片名时,除应忠实传达原片名的语言和文化信息,更应考虑观众的期待视野、审美情趣和接受能力。译名应在片名语言、文化信息及其对观众产生的效应上尽可能地与原片名保持一致。依此,片名翻译的标准应是信息相符、功能一致。如Roman Holidays (《罗马假日》)、America’s Sweet hearts (《美国甜心》)、American

英语影视翻译

1、下列不属于影视英语特点的是( ) 。 选择一项: a. 瞬时性 b. 通俗性 c. 简洁性 d. 语境性 3、I was messed up for a long time.译文:这些年我一塌糊涂。(《阿甘正传》) 选择一项: 对 错 4、压缩性意译策略就是指用更加简短的语句来表达原文的大概意思,但是容易增加字幕的压力。 选择一项: 对 错 5、审美价值首先要讲求炼字,炼字讲求音美,()也是英语片名中常用以达到音美的方法 选择一项: a. 头韵和押韵 b. 比喻 c. 尾韵 d. 节奏 6、电影片名的翻译中,直译是指保留原片名的语言形式和意义,包括用词、结构和修辞手段等,同时译文也和原文一样语言流畅。 选择一项: 对 错

7、在电影字幕的汉译中,下列不属于浓缩的是( )。 选择一项: a. 词汇缩减 b. 长句缩减 c. 加注 d. 压缩性意译 8、——秦王:区区亭长,辖区不过十里。——A Country Prefect over10 square miles! 此台词的翻译体现了( )方法。 选择一项: a. 文化补偿 b. 文化转移 c. 文化协调 d. 文化移植 9、电影史学家们把1895年( )确定为电影诞生日。 选择一项: a. 12月28日 b. 11月28日 c. 12月26日 d. 11月26日 10、——(And) he was so embarrassed;his cheeks turned completely re ——他羞得满脸通红。此台词的翻译使用了( )。 选择一项: a. 词汇缩减 b. 长句缩减 c. 加注 d. 压缩性意译

电影片名的翻译标准及实现方法_789

电影片名的翻译标准及实现方法 电影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文化娱乐形式和文化交流的桥梁,每年涌入中国市场的国外影片和走出国门的国产电影不胜枚举。电影作为视听类文本,具有意识形态、文化与商品三重属性,具备教育、娱乐和盈利的三重功能,即使电影片名翻译与文学著作书名和新闻标题翻译有相似之处,但电影仍具有独特性,译者在电影片名的翻译处理中需要仔细斟酌。然而,有些电影片名的翻译仍有一些瑕疵。 一、电影片名翻译问题 从中国翻译进口影片的历史来看,中国译制片生产始于1949年后。中国对国外电影片名的翻译,也应是有好几十年光景了。然而,在电影片名的翻译上,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问题一:影片译名与影片内容关系松散 Roman Holiday译为《罗马假日》,影片讲的是欧洲某公国的公主与一个美国记者在罗马一天当中发生的浪漫故事。而这个译名跟故事内容本身的联系松散,

不如译为《邂逅公主》更贴近于故事本身,也能吸引受众的期待。 《赤壁》译为Red Cliff,不如The War of red cliff 更具体明白。 Revolution Road译为《革命之路》,这部影片是讲爱情和婚姻,影片名称只是男女主人公所居住的街道名,这种片名会让观众误以为是一部战争相关的电影。 问题二:缺乏美感 American pie在大陆译为《美国派》,香港却译为《美国处男》,实在是难逃露骨低俗。 Three Idiots 译为《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印度电影讲的是三个性格迥异的同窗的励志故事。单从这个译名来看,以为是一部傻里傻气,插科打诨的纯搞笑电影,然而观后发现整个剧情跟惊叹、赞美、努力有关,跟“傻”、“闹”无缘。还不如《寒窗三友》或者《寒窗三杰》有美感。

论欧美电影片名的翻译

论西方电影片名的翻译 Abstract The translation of film titles has become a popular phrase in modern life. As is known to all, how to translate the film titles has become a controversial topic in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 for a long time. The translation of western film titles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film titles. In the process of the translation, sometimes films titles will have different translations owing to the different translators. Because everyone has his own idea,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Films are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cultural interchanges. Therefore, the culture of the countries is becoming a major content to present in the film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importance of the translation of film titles and calls on the translators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it. The art, commercial and social feature characterize the film titles. Translation isn?t a process to change one language to the other. Foreign audiences are more often than not to comprehend the original film titles. The Chine se audiences wouldn?t arouse sympathy when they see the original film titles. The author analyzes that people shouldn?t hold one-side view that the literal translation is good or the free translation is good. The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ought to supplement and complement each other. These two methods must combine and use adjusting orders, adding or reducing some words of the original film titles to get the best results of the translation of film titles. [Key Words] film titles;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culture difference

英语电影字幕翻译策略研究

英语电影字幕翻译策略 研究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英语电影字幕翻译策略研究 【摘要】影视翻译者们几乎把“整个世界”搬到中国观众眼前,将世界范围内的优秀影片引进中国。中国广大的电影观众对新鲜事物有着饱满的热情,与此同时,培养一种健康向上的审美心态、获取一种愉悦的审美感受是十分重要的。随着电影业的繁荣发展,电影字幕翻译也被提升到一个较高的位置。 【关键词】英语电影字幕翻译策略 一、前言 我国着名学者钱绍昌曾明确地指出:“译制片受众(观众)的数量远远超过翻译文学作品受众的数量,但与之相反,翻译界对影视翻译的重视却远不如文学翻译”。总的来说,我国的影视翻译研究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相应的理论体系。 二、“信、达、雅”翻译标准新用 严复在《天演论》卷首的《译例言》中首次提出对中国乃至世界翻译产生重大贡献的“信、达、雅”翻译标准。很多人认为严复所提出的“雅”破坏了“信”和“达”,从字面上来看,的确如此,因为仅仅为追求译文本身的古雅而脱离原文,这样的做法本身极具挑战和危险性,但是从积极乐观的一面来讲,严复的翻译标准极其重视润饰,这是值得我们肯定和关注的,这为后来的翻译美学研究奠定了理论

基础,启发大家在越来越重视美感的时代用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追求译文美感。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之所以多年来没有被翻译界抛弃,是因为这简明扼要的三个字把翻译的精髓总结得淋漓尽致,尽管时代赋予了翻译新的意义,但是对严复翻译标准的运用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运用,由于受到电影故事背景、情节、文化内涵以及观影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翻译标准必须被赋予全新的内容和要求。 三、“意境说”在字幕翻译中的运用 翻译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着名的翻译大家严复、鲁迅、瞿秋白等前辈将翻译提升到了文学艺术的高度。而中国文学艺术着意追求超越客观形象的神韵意味,将自然形象当做表现内在神情气韵的媒介,因而形象刻画并不是中国文学艺术所追求的终极目标(第29页,《中西比较诗学》)。在这样的背景下,“意境说”在英语电影字幕翻译中就会有很大的运用空间,就可以从形式文采美的角度对字幕译文进行深度润饰,使观众通过颇具美感的字幕译文领略电影本身的魅力,进入精彩纷呈的电影世界。 1.偏重于主观的主客观统一。任何文学艺术都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而我们所谓意境,就是意与境浑,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第31页,《中西比较诗学》)而非仅仅局限于主观论断。在英语电影字幕翻译中,要注意主观的意

电影名翻译的现状及方法

摘要:电影片名的翻译已成为翻译学界学者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要翻好电影片名应充分考虑社会历史及文化背景的差异。针对当前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现状,通过对实例分析,指出电影片名就是影片的广告和商标。电影片名的翻译须遵翻译的基本原则,语言规范,方法适当。 关键词:电影;电影片名;翻译;现状;方法 Movie Title Translati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Method Abstract: As more and more foreign movies stream into china, the translation of a movie title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opics of many scholars. Because of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differences as well as different culture, it is not easy to translate a movie title.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ranslating English movie titles into Chinese and points out that a movie title can be regarded as a special advertisement or a brand of the movie. In the view of the author, an appropriate method should involves three fact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the norm of chinses language and the taste of the audience in China. key words: movie; movie title; translation; current situation; method 一部好的影片之所以能吸引成千上万的观众,除了演员的精湛演技、富有哲理的对话以及绚丽多彩的画面外,还与其寓意深刻、回味无穷的片名有着直接的联系。电影片名作为一种特殊文体,其特点主要在语言简明,并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能激起人们的观赏欲。译者在忠实传达原作意图的基础上,应侧重译语观众效应,除应忠实传达原片名的语言和文化信息,更应考虑观众的期待视野,审美情趣和接受能力,以原文文本为起点、以译文观众为目标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这一点与电影片名翻译具有内在统一性。此外,电影片名翻译既是一种语言转换,也是一种商业性行为,因而不可避免地谋求市场效益和商业利润,以打动潜在的观众,促成其观赏行动。 一、英语电影名称翻译的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开放程度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外电影进入中国,成为民众生活中不可忽缺的文化食粮。经典的电影片名五彩缤纷。例如:WaterlooBridge《魂断蓝桥》、The Bathing Beauty 《出水芙蓉》、Sound of Music《音乐之声》、Legend of the Fall《燃情岁月》、Madison County Bridge《廊桥遗梦》、A Walkin the Clouds《云中漫步》等等。译名言简意赅,字里行间传递了强烈的信息,且具有音韵之美,富含中国传统文化韵味。除了忠实传达原片名的语言和文化信息,也反应观众的期待视野、审美情趣和接受能力。但是近几年的电影片名翻译却不尽人意。 1. 故事情节理解不够 对于电影名来说,不要急于翻译,要深入了解整片的内容、故事情节、以及所表现的内涵,这样才能作出准确的翻译[1]148。 例(1): White Nights 改编于托斯妥耶夫斯基的同名小说,照字面意思,无论小说或电影都译成了《白夜》。但是,这个词组源于法文,意思是:A night without sleep. 翻译过来应为《不眠之夜》。该英文原名实有双关之意,于主要的场景不是发生在雪夜,译作白夜似乎太牵强。 例(2): The Cable Guy 影片译名为“王牌特派员”。从片名看,观众会认为是一种侦探片,而实际上是一个是由Jim Carrey’s主演的安装员在寻找朋友友情的感人故事。有的翻译成“线鬼衰人”或“有线电视狂”, 给人印象是恐怖片。如果用“安装员”替换“特派员”可能会更好些。 2. 对文化信息的误解 电影片名通常有着很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果翻译者没有很深刻的了解影片的文化背景以及出影片国家的社会文化状况,就不能正确把影片名给翻译出来[1]94。例(3): Pumpkin Eater

电影字幕翻译的原则

英语知识 影视作品字幕翻译是多媒体翻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引起中外翻译界的重视。电影字幕翻译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双重限制,而且电影字幕翻译需要达到简单流畅的效果,这些特点客观上要求译者必须准确把握语句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努力实现电影要求呈现的语言效果。 电影字幕英译实际上是语言和文化同时转换的过程。通过译文,译者必须最大限度地向译人语观众直接传递有效信息,包括语言信息和文化信息。影片中的字幕既能够体现讲话者的身份地位和社会背景,又能反映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主流文化。地域和文化上存在的差异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语言共通性的实现,因此,天译时代翻译公司认为:在进行字幕翻译时,译者一方面必须认真考虑译语和源语在文化上的差异,同时还要考虑译文能否被译人语观众接受和认可。 小结:电影字幕翻译与一般翻译不同,必须经历从口语到书面语的转换过程,由于电影具有瞬时性的特点,往往又受到时空的制约,因此,无法在字幕上加注解释,所以,译者必须使用最简练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意思,才能使电影字幕翻译达到最佳的效果。 作为一个会议口译译员,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能搞同声传译工作,也要能搞即席传译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同声传译比即席传译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这点恐怕同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所以,作为初学者,在掌握即席传译技术以前,最好先搞一段时间的同声传译工作。也就是说,应该先到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上去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是很少的。由于工作需要,绝大多数会议总免不了要建立若干个委员会、工作组、起草组等附属机构。这些机构往往在没有同声传译设备的小会议室里开会,这就需要进行即席传译了。遇到这种情况,所有搞同声传译工作的译员,都可能被抽调到这些附属机构中去担任即席传译工

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

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 一、引言 好的电影片名能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造成观众心理上的“先行消费”,成为影片质量和特色的象征,因此,人们绞尽脑汁、想方设法推出种种妙趣横生、生动活泼、独特新奇的电影片名,以激发观众的欣赏欲望。如何进行翻译,才能使片名在影片宣传活动中产生轰动效应,达到影片的宣传效果呢?一个成功的译名应该能够深入观众的内心世界,激发观众产生丰富的联想,促使欣赏过程顺利进行。要实现这些目的,需要有一定的翻译方法来进行指导,有鉴于此,笔者在分析大量译例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英文电影片名在翻译过程中常用的五种方法:即音译、直译、意译、编译和扩译,以期在此方面对广大英语学习者、英文电影爱好者有所助益。 二、常用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策略 电影片名是语言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统一体,因此,片名翻译时宜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力求音形意俱佳,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达到与原片名同样的功能。 (一)音译。音译就是根据发音将片名译成另一种语言。英文电影中有不少影片用片中主人公的名字或故事发生的地点作为片名,这类片名翻译通常采用音译。 影片Ben-Hur在1959年获得了奥斯卡奖11项大奖,本片根据圣经故事改编,长达三个半小时,场面宏伟,气势磅礴,Ben-Hu是片中主人公的名字,片名就音译为《宾虚》;好莱坞 著名影星西尔维斯特?史泰龙自编自演的影片Rocky获得了1976年度奥斯卡奖最佳影片奖,Rocky是片中彰显了令人振奋的美国梦的男主人公的名字,音译为《洛基》;拍摄于1973 年的美国影片Papillon是一部经典的越狱题材影片,Papillon其实是法语,意思是“蝴蝶”,在片中指的是男主角因为胸前刺的蝴蝶纹身而得来的绰号,片名音译为《巴比龙》;获得第16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奖并被誉为“影史最伟大的爱情电影”的Casablanca译作《卡萨布兰卡》,也是采用了音译的方法,众所周知,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第一大城市。片名采用音

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英语电影片名翻译

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英语电影片名翻译 【摘要】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基础,结合电影 片名的特点,分析了其翻译的目的和原则,归纳总结 了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 【关键词】目的论电影片名翻译翻译策略翻译技巧 一、前言 电影片名不仅是电影凸显主题,向观众传递影片 中心思想的一种方式,也是具有特定的商业目标,保 证票房收入,宣传、推广电影的一种商业名片。因此,它同时兼具艺术性和商业性两种特性,而通过电影片 名翻译,不仅要实现其艺术价值,更要实现其商品价值。好的电影片名对电影而言,是点睛之笔,甚至比 电影海报或广告宣传更为有效,能够快速地吸引观众 的注意力,增加票房的收入,是一种强有力的商业宣 传手段。 二、电影片名的特点 电影片名一般有三种特点,从语言层面上分析, 电影片名首先要简洁凝练。它就像是透视电影的眼睛,对电影的主要内容进行了高度概括。反之,若是用比

较长的句子作为电影片名,观众往往记不住,也丧失 了其推广宣传的功能。其次,电影片名要通俗易懂。 电影若要迎合这个观众群体的口味,必须要让这些千 差万别的观众与电影之间产生共鸣,因此,电影片名 要避免使用一些晦涩难懂的术语,尽可能地通俗一些、大众一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接地气”。最后,电影片名要生动优美。为了最大程度地吸引观众,让他们 心甘情愿地走进影院、买票观影,就要使电影片名既 生动又优美。生动又富于美感的电影片名具有强烈的 票房感召力,让人一看到电影片名就立刻产生买票入 场的欲望。 三、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技巧 1.直译法。根据翻译目的论的三原则之一,即忠 实原则,我们首先考虑对电影片名采用直译的方法。 忠实原则就是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要体现原文的风貌,而译文的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可以决定译文 对原文忠实的形式和程度。直译法恰恰就符合这一原则。有些电影片名其实就来源于影片的故事内容、情 节或主人公,对这种类型的电影片名,译者就可以采 用直译的方法,既保持原片名的内容,又能够与源语 形式保持一致,同时也易于被目的语观众接受。如:E.T.《E.T.外星人》;Empire《帝国大厦》Duck Soup《鸭

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策略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从饮食的角度看中西文化差异 2 哈代的女性观在苔丝中的反映 3 试论《出狱》中“房子”的意象 4 《藻海无边》中安托瓦内特的身份认同困惑 5 浅论英文原声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6 《女勇士》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7 谈商务英语中的缩略语现象 8 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9 美国校园俚语发展的促动因素看美国的自由精神 10 从词汇对等角度看《红楼梦》中“笑”一词的英译 11 中美家庭教育文化对比及其根源分析 12 广告英语中委婉语的语用研究 13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14 谈英语中的性别差异及其文化内涵 15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16 Women’s Roles in the Family Based on the Bible 17 文化意识与语言教学 18 《嘉莉妹妹》中男女主人公命运的对比分析 19 Key Factors to Cause the Tragedy of Mariam 20 情景教学法在大学新生英语口语教学课堂中的实施 21 The Tragic Color of Tender Is the Night 22 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的商务索赔信函话语分析 23 从《嘉莉妹妹》看本性与理性的斗争 24 On China English as A Localized Variety of English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ELT 25 论《弗兰肯斯坦》的叙事技巧 26 论委婉语与国际商务谈判 27 功能翻译理论关照下的新闻英语标题翻译 28 从文化差异角度研究英文新闻标题翻译的策略 29 汉语亲属称谓语的文化内涵及翻译方法 30 Unavoidable Tragedy –A Case Study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31 电影名称的翻译特点 32 论《双城记》中卡登形象的塑造及其意义 33 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 34 简析商务沟通中的非语言沟通 35 相同的追求,不同的命运——《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比较 36 中西方跨文化商务活动中礼貌的语义差别 37 从建立商务关系的角度对比中美商务礼仪 38 《女勇士》中的华裔女性形象浅析 39 中美脱口秀会话分析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 40 Reconstructed Motherhood in Beloved 41 礼貌用语中的语用失误

浅谈对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认识与理解

浅谈对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认识与理解 引言 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又是一种大众文化形式;它既要符合大众口味,又要注意审美取向。电影译名和商品一名一样,虽然只有只言片语,但是要译得好,译得切题,使人看了片名解渴望先睹为快,就不那么容易了。 片名的翻译,一般要收到原片名的很大限制,还要考虑到诸如电影观众的理解能力、心理作用等社会因素。英文片名的汉译,应该在忠实于原片名的影片内容的基础上做到生动活泼,力求达到艺术的再创造。 著名的翻译家眼福曾说过:“译事三难:信达雅。”可见“雅”是翻译的最高境界。追求雅趣应该是翻译家们的终身课题。 外国电影片名的翻译同译制片的作用一样,起到了文化媒介的效果。尤其是1995年引进首部进口分账大片《亡命天涯》以来,中国人又重新燃起了看电影的热情。 除了电影本身的品质外,电影片名作为“导看者”,是很重要的一环,人云“片以名扬”。自然,来自国外的电影师傅吸引中国人的眼球,那么其片名的翻译就是重中之重了。好的译名能让佳片锦上添花,使普通电影更上一层楼;但是不好的译名却能使佳片黯然失色,使一般电影光彩尽失。 片名是窗户,是影片的眼睛,透过“眼睛”可让观众洞察影片的内心世界。它虽字数寥寥,却是整部影片的向导和灵魂。片名与内容的完美统一,能吸引观众眼球,及其观看欲望,使其欲罢不能,欲弃不忍,从而得到美的享受、艺术的熏陶和高尚情操的尽然。从交际目的来看,电影片名作为呼唤类语篇之一,译者应该从交际翻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片名翻译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与观众沟通交流,片名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影片的传播与反响。从翻译的手法来看,片名之于影片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翻译手法的特殊性,它除了要遵循翻译的一般规律与法则外,还得通晓电影片名的特殊性,斟酌出片名中蕴含的丰富的影片信息和联想意义,并且在片名中反映出来,使观众赏心悦目。 随着我国文化市场越来越多地参与全球文化的流动与沟通,每年都有数十部乃至数百部的外国大片被引进,影片片名的翻译在文化交流过程中的重要性愈加凸现。 电影片名是对应内容是研究,兼有艺术观赏和商品广告的双重功效,在很大程度上起着导视和促销的作业。在译制电影的传播和推介过程中,片名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影片艺术性的展示和商业吸引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影片的上座率。 一、电影片名翻译的标准 外文电影片名翻译的过程具体有三个阶段:语言转化、文化顺应及市场预测。相应地,片名翻译的标准便在这三方面中形成。 (一)语言转换标准 翻译所追求的“信达雅”,“雅”这一字中包含着译文所具有的音义美,二电影片名的翻译也应遵循音义俱美的标准。

[英语,片名,特点]英语电影片名的特点和翻译技巧

英语电影片名的特点和翻译技巧 中国的电影翻译事业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在这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中,电影翻译工作者给广大观众奉献出了许多优秀的译制片,观众从这些优秀的译制片中领略到了异国的风土人情,同时也感受到了不同语言带给人的无穷魅力。许多优秀的译制片的译名已经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经典之作,随着电影的流传成为人们心中的美好印记。本文拟对英文电影的片名翻译技巧进行分析。 一、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技巧 (一)直译法 直译是在片名翻译中根据源语、目标语的特点,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片名的内容和形式。当源语与目的语在功能上达到重合时,这是最简单而且性质有效的翻译方法。直译既保留原标题的思想内容,又保留原标题的表达形式,使二者达到完美的同意。电影片名能直译的应尽量直译。在文字凝练上下功夫,力求体现电影的内涵。如Roman Holiday译作《罗马假日》,Sense and Sensibility译作《理智与情感》,Rain Man译作《雨人》等等。 (二)意译法 由于各国文化的差异,一部英语电影的片名往往尤其独特的内在含义,这种意义很难从目的语中找出对应的词语进行翻译。如果强行直译,译出的片名不仅失去原来片名的特色还会令人感到费解,这样译出的片名就没有达到其应有的含义。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采取意译的方面,不受字面词语的束缚,找到对应的能表达出原文情感的词语。例如,美国电影Waterloo Bridge讲述的是贵族出身的青年军官罗伊克劳宁与美貌的芭蕾舞明星马拉的爱情悲剧,电影故事的开头和结局都在滑铁卢桥。如果直译片名的话,那就成了滑铁卢桥,对于中国观众来说,一看到滑铁卢桥,首先想到的很可能是拿破仑战败的滑铁卢战役,这样的译文不仅寡然无味,还会让人产生误解,因此这种翻译就不是十分恰当。而如果从电影所要表达的含义来看,这个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那么在翻译时就可以大胆地加入文学色彩浓烈的词语。本片最终译为了《魂断蓝桥》,魂断儿子点出悲剧内涵,不仅吻合剧情,而且使整个片名典雅蕴藉,神似原题,高于原题。类似的例子还有:The Fugitive译为《亡命天涯》,Bodyguard译为《护花倾情》,Passenger译为《九霄屠龙》,Night Killer译为《来者不善》,Revenge译为《蝶恋花》等等。这些译名不仅很好地传达了源语的韵味,还融入了很多中国特色,让观众能够更好地欣赏。 (三)意译和直译结合法 在将英语电影译制成中文电影的过程中,可以应用各种各样的翻译技巧,如:主、谓、宾、定、状、补语成分之间的互换,语言的扩充和省略,词性的转换。因此,更多的时候,译者都是使用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根据源语言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对其做恰当的改动和变更,这样做有助于更准确表达出源语言的丰富内涵,使语言的前后连接更通顺合理,更符合中国观众的语言习惯和逻辑思维习惯,而不会破坏源语的本意。比如,Titanic译为《铁达尼号》,既与发音相似,又能表现出该船的庞大和豪华;Tarzan译为《人猿泰山》,泰山和Tarzan发音相似又能表现出主任工的强壮、敦厚,为了避免误解,加了人

西方电影名翻译简述

西方电影名翻译简述 一、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影视文化的题材多是来源于生活或是高于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所在地方的独特文化习俗,如:政治、军事、宗教、经济、农业、民族等。由于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同,与之相关的文化也不尽相同,且文化差异越来越明显。各种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时有冲突、时有并存、时有相融。如何在世界文化多元化并存与发展的背景下,把文化内涵丰富的西方电影名翻译成更加易于我国观众接受、喜爱的中文片名,还必须充分考虑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带来翻译的误解、歧义、双关、笑话,导致影片的不成功。相反,只有在顾及中西方文化差异和特点的基础上的翻译,才能确保翻译的质量。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体现在思想观、道德观、生活观、价值观等方方面面。如,在价值观与道德标准方面的中西方差异。中国文化受传统儒家文化影响,以道德伦理为中心,价值观念中偏重对社会和国家的贡献,偏重集体的作用发挥,提倡个人谦虚谨慎,以“自我贬仰”为处世之道,反对过于自我表现;而西方文化则是充满强烈的个人主义精神(独立性与创造力),崇尚个人努力,不掩饰自信心、自豪感和荣誉感,崇拜英雄、强者,强调“个体”的作用和成就。这一点,在许多美国影片中都有反映,如:Hancock—《汉考克》、Superman—《超人》、Shane—《原野奇侠》等都是强调个体作用, 歌颂英雄主义精神,在翻译时候要把握中国的传统文化特点和观众的思想观念, 方能起到积极作用。在社会及家庭关系方面,西方的“个体性”文化特征,偏重机会均等,平等意识强,崇尚自主自强自立,长辈与晚辈平等,而中国则重视辈分,等级分明。 二、西方“电影名”汉译的原则 “归化”和“异化”是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Venuti)于20世纪90年代在《译者的隐形》 (TheTranslator’sInvisibili ty)一书中提出。归化(Domestica-tion)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达到使源语文本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化读者的世界,实现“文化对等”的目标,强调 译语读者习惯的语言表达方式。异化(Foreignization)指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域性(源语言文化),打破目标语言常规,同时具有丰富目的语言文化的翻译 方式,强调遵循源语言的表达方式,表达原文内容。从某种程度上说,“归化”和“异化”可看作是“直译”和“意译”的延伸,但又有所区别。前者打破了“语

浅谈英语电影字幕翻译(一)

浅谈英语电影字幕翻译(一) 【摘要】随着近几年来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大量的外国影片被引介到中国,在娱乐人们眼球的同时,也促进着人们对于影片欣赏水平能力的提高。国外影片的引进,也刺激了另一个新兴领域—字幕翻译的发展,本文旨在通过探讨英语电影的字幕特点,以期提出一些翻译策略。【关键词】英语电影;字幕特点;翻译策略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发展与深入,一大批优秀的外国影片被引进到中国,受到人们的喜爱。大量国外影片的引进,带动了英语字幕翻译需求的增长,然而,关于英语电影字幕翻译的标准始终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由于影视作品是剧作者根据自身生活的经历或经验创造而成,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其语言对白具有不同于其他文体的显著特点。因此,在对英语电影翻译时,应把握住其特点进行翻译。 二英语电影字幕的语言特点 1口语性 以剧情为主的影视作品一般主要是靠角色之间的互动来展开情节,这种互动一般以对话来呈现。既然是对话,就是生活中浅显易懂的日常口语,即简短、直接、生动,并且含有较多的非正式语及俗语等。 2文化性 著名翻译家Nida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任何文本的意义都有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一个相应的文化,词语意义最终也只能在相应的文化中找到。译制片本身就属于艺术的二度创作,目的就是向目的语观众介绍国外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3服务性 英语字幕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必须与影视作品的画面、声音等结合在一起才具有意义。如果把一段字幕抽取出来,单看其内容,是无法了解其真正涵义的,而其最终目的决定了字幕的服务性的特点。 4时空受限性 既然字幕不可能独立于画面和声音而存在,这也就决定了其在时间停留和空间安排上都受到限制的特点。一方面,它不可能象书本上的文字一样长久停留在同一处,静止不动。随着与其语境相吻合的画面和声音的消失,它也必然消失,被下一句字幕所取代,即字幕瞬时性的本质。另一方面,字幕的空间存在也受到较大限制。影视剧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其图像与声音的完美结合。字幕作为并非必要的一种后来添加物,其存在的前提便是不能对画面的整体视觉效果造成较大的破坏。因此,字幕的排版也必须符合审美标准。在长期的字幕制作实践中,字幕的外观效果形成了较统一的评判标准,字体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另外,每一句字幕的长度也受到限制。由于画面是一闪而过,字幕停留的时间较短,往往只有两三秒甚至更少,因此内容不能太多。同时,是否添加标点符号,哪些标点可以省略,哪些不能省略,这些问题也必须加以考虑。

中西方电影片名比较与翻译

影视翻译/MOV IEL ITERATURE 2010年第8期 中西方电影片名比较与翻译 冯为兰(上海电力学院,上海 200090) [摘 要] 电影是社会生活的艺术再现,蕴藏着丰富的民俗生活内容。电影片名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浓缩。只有了解中西电影片名的特点,真正理解中西电影片名所浓缩的文化,并且与目标文化创造性地融合,才能实现成功的 片名翻译。电影片名翻译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译者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并在总结西方电影片名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电影的特点翻译出较为优秀的电影片名,达到中西方在影视上的文化交流。[关键词] 电影;片名;比较;翻译 电影是社会生活的艺术再现,蕴藏着丰富的民俗生活内容。它不同于其他体裁的作品,它通过多种信息传播媒体作用于人的感官进而产生某种效果。好的电影片名能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造成观众心理上的 先行消费!,成为影片质量和特色的象征,因此,人们绞尽脑汁、想方设法推出种种妙趣横生、独特新奇的电影片名,以激发观众的欣赏欲望。 西方电影作为西方文化 90分钟的浓缩!必然携带大量异域文化信息进入到我国这样一个全新的文化中。由于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差异,直译的电影片名很难让我国观众理解和接受。因此,成功的电影片名翻译既要将片名中体现的外国文化转换为中国观众熟悉的文化,又要富有艺术魅力和商业价值。要将西方文化转化成我国观众接受认同的文化,实现东西方文化创造性的融合,必须要考虑电影名的语言文化特点。 一、中西方电影片名比较 1.中国电影片名的特点 首先,中国电影片名习惯使用动词。动词词组的出现,使片名显得动感十足,能够产生很强的感染力。如?十面埋伏#?独自等待#?爱情呼叫转移#等。一些西方名词电影片名就被译为中文中的动词,例如将T op Gun 译为?壮志凌云#。英文中的T op G un 是美国空军军官培训学校的别称,而电影讲述的就是一位空军飞行员的故事。译为?壮志凌云#提供了电影的大概背景,为随后的电影欣赏作了先期的铺垫,是电影片名翻译的典范之一。 其次,中国的电影片名多采用成语或四字短语,短小精悍却意味深长。四字词组是人们长期社会文化生活的积累,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具有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的修辞效果,富含中国传统文化韵味。因而将电影片名译为四字短语体现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更容易得到中国观众的认同。有许多经典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都是如此。例如,Bathing B eauty ?出水芙蓉#,The I talian J ob ?偷天换日#,Catch m e i f you can ?逍遥法外#,T he Age of Inno cence ?纯真年代#,M oon li ght ?披星戴月#,Love M e T en derl y ?铁汉柔肠#等。这些译名简洁流畅、雅俗共赏,利于宣传。 最后,中国的电影片名较富有诗意。例如,?大红灯笼高高挂#?花样年华#?卧虎藏龙#?桃花运#等。因而英语电影名翻译过程中也应该考虑片名的艺术性和象征性。Rebecca 这部影片,音译为?吕蓓卡#,遵照中国电影片名的诗意性来翻译的话,就为?蝴蝶梦#。另外,Lolita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中年男子爱上了12岁的养女的故事。音译为?洛丽塔#,又译为?一树梨花压海棠#,取自诗人苏东坡取笑80岁的老友纳了18岁小妾的诗句。老友年老发白喻为 梨花!,18岁的新娘正当红颜被喻为 海棠!,意在讽刺老友老牛吃嫩草的行为。其意境恰恰符合Lolita 故事的内容,同时又采用了中国观众十分熟悉的诗句。这个译作尽管语言委婉,但字字到位,是符合中国文化背景的翻译佳作。 2.西方电影片名的特点第一,很多英文片以故事的男或女主人公姓名来命名,如F orrest Gu mp,Jane Eyre ,Edward Scissorhands,H arry Po t ter 等。有的以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所来命名,如Grand H o tel ,Pearl H arbor 。其中获得第16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奖并被誉为 影史最伟大的爱情电影!的Casablanca 就是以地点命名,还有史蒂芬?斯皮尔伯格2005年拍摄的影片M unich 译为?慕尼黑#,第75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Chicago 译为?芝加哥#等都以地点作片名,翻译时都采用了音译的方法,简单明了且具有异国情调地保留了一些 洋味!。有的影片以整个剧情的发展来命名,这样的例子不少,如T he Co le ,D ieH ard 3,Br ie f Encounter 等。也有的影片是以电影所要表现的主题来命名,如Serend i p it y,Ghost 等。这些词语绝大部分极其简洁,就一两个字。 第二,英文片名大量地使用词组,尤其是名词性词组,如A W alk in t he C loud s ,D ance W ith W olves,A l m ost Fa mous ,H o m e A lone 和In the Bed room 。在英语中,名词占主要地位。动作、变化、质量和情感完全可以借用生动的英语抽象名词加以表现。在不牺牲任何重要词义的前提下,名词使用优先权不仅可以简化表达方式,而且提供了更丰富、多样的语言选择。1928至2000年奥斯卡62部最佳影片中,50部片名为名词词组。名词主导性促成了英片片名中人名、地名、事件名的大量涌现,如W yatt F arp,F rin Brockoric h,Casab lan ca ,The B ridges of M adison Count y,A N i ght to R e m e mber ,而 141

2017翻译硕士考研冲刺西方电影片名的五大特征

2017翻译硕士考研冲刺西方电影片名的 五大特征 电影是一种老少皆宜、雅俗共赏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一部好的影片之所以能吸引成千上万的观众,除了演员的精湛演技、富有哲理的对话以及绚丽多彩的画面外,与其寓意深刻、回味无穷的片名有着直接的联系。片名,是影视片的品牌商标看似简单却是作者颇费神思的产物,寥寥数词凝聚着整个作品的精髓。在众多的影视广告海报上,片名都处于十分醒目的位置,它直接起着“导视”的作用。 一、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片名的翻译既要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和方法,也需要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扎实的语言功底。片名翻译不是简单机械地对号入座,需要根据影片的内容,考虑东西方文化的异同以及翻译的可接受性,使其既传递影片的信息,同时又富有美感。“一名之立,旬月踯躅”,以严谨的态度进行片名的翻译,精雕细凿,才能有脍炙人口的经典佳译。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Nida) 认为在各种翻译法中,社会符号学翻译法是最具优点最为全面的一种。按照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的基本理论,语言是一种独特的符号系统;语言系统中最重要的是语义,它体现了语言的功能。而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Newmark)认为语言具有六种功能:表情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祈使功能(vocative function)、美感功能(aesthetic function)、酬应功能(phatic function)、元语言功能(metalingual function);其中,前四种是主要的。电影片名是一种专有名词,它是编剧精心构思的产物,既能高度概括影片的主题或内容,又能强烈激发读者的观看欲望。因此,它主要具有信息功能、祈使功能以及美感功能。 信息功能就是通过片名,将影片的内容简练地传达给观众,使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原片的思想内容。如曾风靡全球的影片Forest Gump (《阿甘正传》),一看就知道这部影片是关于Forest Gump的故事,这就是片名所传达的信息功能。美感功能就是通过精心构思的片名,给观众以美好的享受。如《西夏路迢迢》这一片名中,叠词的恰当应用,加重了抒情色彩,增强了片名的音乐美。而信息功能、美感功能都是为祈使功能服务的。从心理学角度讲,人们都有一种好奇心,见到新鲜、奇异的事物都会感到兴奋, 乐于知晓,易受感染。祈使功能正是通过片名,感染观众的情绪,吸引观众。 接受美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是注定为读者而创作的,读者是文学活动的能动主体。电影是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所以电影应为观众而创作,并以观众的接纳、欣赏和评判为生存的依据和标准。因此,电影的特殊性决定其翻译是目标取向策略(target-oriented strategy)。也就是说,译者在忠实地传达原作意图的基础上,应侧重译语观众效应。电影片名的翻译更应如此。因片名是一种特殊的实用文本,除了考虑其所包含的语言和文化信息,更要注重其语用功能,即片名应能提示观众影片类型和题材。因此,翻译片名时,除应忠实传达原片名的语言和文化信息,更应考虑观众的期待视野、审美情趣和接受能力。译名应在片名语言、文化信息及其对观众产生的效应上尽可能地与原片名保持一致。依此,片名翻译的标准应是信息相符、功能一致。如Roman Holidays (《罗马假日》)、America’s Sweet hearts (《美国甜心》)、American Beauty (《美国大美人》)等的翻译,都保留了原名语言、文化信息和功能特征。 周兆祥博士曾论述:“顾客乐于付钱购买服务,当然有具体的、短期性的目的,例如翻译一份广告文稿或公关用的新闻稿,要想达到宣传效果;翻译一段外电供电视新闻节目主持宣读,要想多多吸引观众增加收视率翻译一本书,要想销路可观。于是翻译工作的成败,在很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