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动汽车标准(全)

机动汽车标准(全)

机动汽车标准(全)
机动汽车标准(全)

附件1

《场(厂)内机动车辆安全检验技术要求》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前言

GB/T 16178-1996《厂内机动车辆安全检验技术要求》,于1996年10月1日正式实施,是厂内机动车辆安全技术检验及管理的最基本的技术性规范,是车辆首次检验、定期检验、性能检验等安全技术检验的主要技术依据。该标准在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安全运行水平、保障安全作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厂内机动车辆数量迅猛增加,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作业区域已不局限在工厂内部;特别是2004年第412号国务院令规定保留 “对场(厂)内机动车辆继续实施行政许可”。因此,在原《厂内机动车辆安全检验技术要求》(GB/T16178-1996)标准基础上,修订为《场(厂)内机动车辆安全检验技术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二、新修订标准的内容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6年第一批制修订国家标准项目计划》,我局负责组织《场(厂)内机动车辆安全检验技术要求》标准的起草,并委托浙江省温州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承担具体起草

工作。

新起草的标准,根据场(厂)内机动车辆(以下简称场车)安全技术检验的基本原则、具体要求和特殊要求,提出了场车的分类、车辆的基本检验、车辆各部分检验、蓄电池车的检验技术要求,及各类专用机械工作装置系统、液压系统、履带系统安全运行的技术要求。

新起草的标准,将涉及生产安全危险性较大的各类专用机械作为重点,阐述了对专用机械特殊检验部分的技术要求;对加强场车的安全技术检验、减少场车事故的发生起到积极作用。

三、标准的引用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引用而构成《场(厂)内机动车辆安全检验技术要求》的条文。

GB 7258-2004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9656-2003 汽车安全玻璃

GB 1495-2002 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

量方法

GB 18352.2-2001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

方法(Ⅱ)

GB/T 3098.1-2000 紧固机件机械性能 螺栓、螺钉和

螺柱

GB/T 3098.2-2000 紧固机件机械性能 螺母 粗牙螺— 2 —

GB 3847-1999 压燃式发动机和装用压燃式发动

机的车辆排气可见污染物限值及

测试方法

GB/T 17910-1999 工业车辆叉车货叉在使用中的检

查和修复

GB 4785-1998 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

的数量、位置和光色

GB 16710.1-1996 工程机械 噪声限值和测定

GB 4387-1994 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

规程

GB 14761.6-1993 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排放标准

GB 3846-1993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的测量 滤纸

烟度法

四、新修订标准的内容及有关技术关键

本标准与GB/T16178-1996相比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1、对场车定义和范围作出了更加明确的阐述,确定了场车的最低行驶速度界限,明确了场车所具有的特殊功能。

2、在“3”中对场(厂)内机动车辆分类进行了调整和修改,以车辆的使用功能及方式进行分类,突出了场车以工程、工业车辆为主的原则,共分为十四大类。

— 3 —

3、在“4.5”中增加了车辆的报废”,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场车在使用中的实际情况,需要对车辆的报废年限作出明确的要求。原标准中没有此项。

4、在“5.4.9 ”中增加了对液压动力转向机构的稳定性要求。

5、在“5.4.11”中增加了对车辆动力转向系统油路油压的要求。

6、在“5.4.12”中增加了对轮式平地机的应急转向系统要求。

7、在“5.5.12.4”中增加了对轮式专用机械紧急制动的跑偏量要求。

8、在“5.5.12.5”、“5.5.12.6”中增加了对履带式车辆制动性能要求。

9、在“5.5.13.3”中增加了对驻车制动器的性能要求。

10、在“5.5.14 表四”中,对各种车辆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大、小型自卸车,履带式专用机械;删除了大、小型客车,大、小型货车,大、小型方向盘式拖拉机等。

11、在“5.7.3”中增加了对大型自卸车驾驶室上部的防护要求。

12、在“6.5.6”中增加了对蓄电池车辆电气回路对地绝缘电阻的要求。

13、在“7.1.7”中增加了对平地机工作装置的性能要求。

14、在“7.1.8.11”中增加了对叉车超载的报警要求。

15、在“7.2.4”中增加了对车辆液压系统的功能要求。

16、在“7.2.6”、“7.2.7”中增加了对车辆液压系统的功能要求。— 4 —

17、在“7.2.8”中增加了对平地机液压系统回路的锁定装置要求。

18、在“7.3.2”中增加了对履带式车辆的履带直线误差要求。

19、在“7.3.6”中增加了对履带式车辆的履带在作业时的质量性能要求。

五、技术路线及组织方式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负责标准修订的人员中,姜兰华高级工程师是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厂车分委会委员,是原国家标准GB/T16178-1996《厂内机动车辆安全检验技术要求》的主要起草人,承担此次国标修订的项目负责人。

本标准起草人:姜兰华 杨勇 何仪 胡素峰 潘晖 苏立鹏 黄长江 郑晓瓯。

经过多次修改,目前已完成该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GB/T16178-1996。

— 5 —

附件2

G B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B/T 16178—XXXX

代替 GB/T 16178—1996

场(厂)内机动车辆安全检验技术要求

(征求意见稿)

Safe examinations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the automobiles in gates of factories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 6 —

GB/T 16178—XXXX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场(厂)内机动车辆安全技术状况的检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在场(厂)内区域行驶及从事生产作业的由动力装置驱动或牵引,最大行驶速度(设计值)大于5km/h或具有起升、回转、翻转、碾压等工作装置的机动车辆,不适用公安、农业部门管理的机动车辆。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7258-2004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9656-2003 汽车安全玻璃

GB 1495-2002 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GB 18352.2-2001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Ⅱ)

GB/T 3098.1-2000 紧固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

GB/T 3098.2-2000 紧固机件机械性能螺母粗牙螺纹

GB 3847-1999 压燃式发动机和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车辆排气可见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GB/T 17910-1999 工业车辆叉车货叉在使用中的检查和修复

GB 4785-1998 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数量、位置和光色

GB 16710.1-1996 工程机械噪声限值和测定

GB 4387-1994 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

GB 14761.6-1993 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排放标准

GB 3846-1993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的测量滤纸烟度法

3. 场(厂)内机动车辆分类

3.1挖掘机

在设计和技术要求上有特殊结构和专门功能,以内燃机为动力,装有橡胶轮胎或履带,可以自行行驶及进行挖掘作业的专用机械。如:轮胎式挖掘机、履带式挖掘机、轮胎式挖掘装载机。

3.2装载机

— 7 —

GB/T 16178—XXXX 在设计和技术要求上有特殊结构和专门功能,以内燃机为动力,装有橡胶轮胎或履带,可以自行行驶及进行装载作业的专用机械。如:轮胎式装载机、履带式装载机。

3.3铲运机

以内燃机或电动机为动力,装有橡胶轮胎或履带,能独立完成装、运、卸作业的一机多能的联合设备,主要用于铲运土石方工程。如:轮胎式铲运机、电动铲运机、拖式铲运机等。3.4吊管机

以内燃机为动力,具有专用属具,装有橡胶轮胎或履带,可以自行行驶及进行吊装各种管材的专用机械。如:轮胎式吊管机、履带式吊管机。

3.5平地机

以内燃机为动力,装有橡胶轮胎,在机械的前面或前后桥之间装有可调节的铲刀,通过前进运动进行平地、刮坡、挖沟或将物料翻松,是一种自行行驶及作业的轮式专用机械。如:轮胎式机械平地机、轮胎式液力机械平地机、轮胎式全液力机械平地机。

3.6稳定土拌和机

以内燃机为动力,装有橡胶轮胎或履带,具有可伴和稳定土功能的属具,可自行行驶及作业的一种机械车辆。如:轮胎式稳定土拌和机、履带式稳定土拌和机。

3.7平台搬运车

以内燃机或蓄电池为动力,装有橡胶轮胎及不能起升的载货平台,是一种可自行行驶的搬运车辆。如:内燃固定平台搬运车、蓄电池固定平台搬运车。

3.8自卸车

以内燃机为动力,装有橡胶轮胎及可倾翻的货箱,是一种为载运物料而设计的特殊车辆。如:重型卸料翻斗车、液压铰接翻斗车、小型翻斗车、非道路翻斗自卸车。

3.9牵引车

以内燃机或蓄电池为动力,装有橡胶轮胎,车辆后端装有牵引连接装置,用来在地面上牵引其它车辆的工业车辆。如:内燃牵引车、蓄电池牵引车。

3.10推顶车

以内燃机或蓄电池为动力,装有橡胶轮胎,车辆的前端装有缓冲装置,用来在地面上作推顶其它车辆的工业车辆。如:内燃推顶车、蓄电池推顶车。

— 8 —

GB/T 16178—XXXX 3.11起升车辆

以内燃机或蓄电池为动力,装有橡胶轮胎,车辆的前端或侧面装有可起升或搬运货物功能的专用属具,可自行行驶及作业的机械车辆。如:平衡重式叉车、前移式叉车、插腿式叉车、侧面式叉车、越野叉车、侧面堆垛叉车、堆垛车、托盘堆垛车、平台堆垛车、非堆垛跨车、拣选车等。

3.12蓄电池车

以蓄电池为动力源,装有橡胶轮胎,车辆具有可供载运乘客或货物的车辆,是一种主要为场(厂)内

区域载运货物及旅游、观光、游乐场所游览用的专用车辆。如:平板蓄电池车、游览观光车、高尔夫球车等。

3.13 筑路专用车辆

以内燃机为动力,装有橡胶轮胎或履带以及具有碾压、摊铺、刨平路面作用的特殊设备的专用机械车辆。如:压路机、摊铺机、刨地机等。

3.14特殊场(厂)内机动车辆

如:扒渣车、阳极拖运车

4. 车辆的基本检验

4.1车辆的认定标记

4.1.1 车辆必须有厂牌型号或商标标记。

4.1.2 发动机必须具有打刻在气缸上易见部位清晰字样的编号(包括出厂时间)。

4.1.3 底盘必须具有打刻在车架主体上易见部位清晰字样的编号(包括出厂时间)。

4.1.4 新出厂车辆车体的前后必须预留可安装具有国家统一式样的车辆号牌的固定位置。

4.1.5 车辆每两年需由车辆安全检测部门进行定期安全技术检验,未经检验和检验不合格的车辆不得投入使用。

4.1.6 新出厂的车辆办理注册登记时需经安全检测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办理手续投入使用。4.1.7 取得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型式试验许可的车辆登记时免检。

4.2车辆的污染物排放、噪声标准

4.2.1 汽车废气排放应符合GB 18352.2-2001《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Ⅱ)》的规

— 9 —

GB/T 16178—XXXX 定。四冲程汽油机在海拔1000m以下,在怠速工况下的排放值见表一。

表一

4.2.2 汽车怠速污染物测量方法按GB18352.2-2001《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Ⅱ)》的规定进行测量。

4.2.3 柴油车自由加速排放烟度应符合GB 14761.6-1993《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排放标准》的规定。在海拔1000m以下的地区,柴油车排放烟度值见表二。

表二

车辆使用状况新车在用车

烟度值

≤Rb5.0 ≤Rb6.0 (波许单位)

4.2.4 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测量方法按GB 3846-1993《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的测量滤纸烟度法》的规定进行测量。

4.2.5 机动车允许的噪声应符合GB 1495-2002《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和GB 16710.1-1996《工程机械噪声限值和测定》的规定,各类机动车加速行驶时,车外允许最大噪声应符合表三的规定。

表三

机动车类型车辆最大允许噪声级dB(A) 大型自卸车,载质量≥12t ≤90

大型自卸车,4.5t ≤载质量<12t ≤86

小型自卸车,载质量<4.5t≤86

轮式自行专用机械≤92

履带式自行专用机械≤97

4.2.6 机动车辆行驶时车外最大允许噪声级的测量应按GB 1495-2002《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和GB 16710.1-1996《工程机械噪声限值和测定》的规定进行。

— 10 —

GB/T 16178—XXXX 4.3车辆须车容整洁,各项设备齐全有效。

4.4车辆根据需要应配备随车灭火器。

4.5车辆的报废

4.5.1 场(厂)内机动车辆使用达到报废年限的应予报废。

4.5.1.1 场(厂)内机动车辆使用年限为15年。

4.5.1.2 供旅游、观光载客专用的车辆使用年限为10年。

4.5.2 达到报废年限后需继续使用的,必须依据国家关于场(厂)内机动车辆的有关规定严格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可延长使用年限,但延长年限最多不得超过10年。

4.5.3 对延长使用年限的车辆应增加检验次数,每半年应检验一次,连续两次检验不合格,应予报废。

5 车辆各部分的检验

5.1发动机

5.1.1 发动机动力性能良好,运转平稳,没有异响,能正常启动、熄火。

5.1.2 发动机的安装应牢固可靠,连接部分无松动、脱落、损坏。

5.1.3 点火系、燃料系、润滑系、冷却系的机件应齐全,性能良好,安装牢固,线路、管路无漏电、漏水、漏油现象。

5.2传动系

5.2.1 离合器分离彻底,结合平稳,不打滑、无异响,离合器的踏板自由行程应符合原厂车辆的技术要求。

5.2.2 变速器变速杆的位置适当,自锁、互锁可靠(不跳挡、不乱挡),变速器、分动器不缺油、不漏油、无异响,变速器的油温应符合车辆出厂要求。

5.2.3 万向节、传动轴、中间支承、传动链条应运转平衡,螺栓齐全,紧固牢靠,装配角度正确,润滑良好,行驶中不抖动,无异响。

5.2.4 主减速器、差速器、差速锁装置工作正常,不松动,无异响,半轴螺栓齐全紧固,驱动桥不漏油。

5.2.5 轮胎式专用机械驱动桥应保证离地间隙大于230mm。

5.2.6 液力传动车辆必须处于空挡位置时,才能启动发动机。

— 11 —

GB/T 16178—XXXX 5.2.7 静压传动车辆只有处于制动状态时,才能启动发动机。

5.3行驶系

5.3.1 车架不得有变形、开裂或锈蚀现象,螺栓、螺母、铆钉不得短缺、松动、锈蚀。

5.3.2 钢板弹簧片整齐,卡子齐全,螺栓坚固,与转向桥、驱动桥及车架的连接应紧固。

5.3.3 减震器性能良好。

5.3.4 前后桥不得有变形、裂纹。

5.3.5 车轮横向和径向摆动量应符合GB 7258-2004的规定。

5.3.6 轮胎

5.3.

6.1 车辆的同一桥上应装用同一型号的轮胎。

5.3.

6.2 轮胎气压和承受的负荷应不大于该轮胎的额定规定值。

5.3.

6.3 胎面中心花纹深度不得小于2mm,轮胎胎面和胎壁不得有长度超过3cm、深度足以暴露出轮胎帘布层的破裂和割伤。

5.3.

6.4 转向轮不得装用翻新胎。

5.3.

6.4 轮辋应完整无损,螺母齐全、紧固。

5.4转向系

5.4.1 轮式机动车辆方向盘必须设于左侧。

5.4.2 方向盘左右旋转角度应相等,对应的转向轮左右偏转角度也相等。

5.4.3 方向盘的最大自由转动量从中间位置向左、向右各不得大于15°。

5.4.4 转向应轻便灵活,行驶不得有轻飘、摆振、抖动、阻滞及跑偏现象。在平直的道路上能保持车辆直线行驶,转向后能自动回正。

5.4.5 转向力须达到如下要求:转向时作用在方向盘上的手操作力,小型轮式自行专用机械车辆应为10~25N,大型轮式自行专用机械车辆应小于50N,采用机械式转向的车辆应小于150N,左右转向作用力差应不大于10N。

5.4.6 用侧滑仪检验前轮的侧滑量,其值不得超过5m/km。

5.4.7 前轮定位值要符合设计规定。

5.4.8 转向机构不得缺油、漏油,固定托架必须牢固,转向垂臂、横直拉杆等转向零件不得拼凑焊接,无裂纹、变形;球形节、转向主销与衬套配合松紧适度,润滑良好。

— 12 —

GB/T 16178—XXXX 5.4.9 液压动力转向的轮式专用机械,液压转向机构应具有稳定的动力特性和速度特性,具有充分的灵敏性、调节性和响应性。

5.4.10 液压转向助力器的工作油压应符合车辆出厂规定值,且系统无漏油,工作状态良好可靠。

5.4.11 动力转向系统应设有避免油路超压的压力控制装置。

5.4.12 轮式平地机应设有应急转向系统,当其倒挡的最大额定速度超过20km/h时,应急转向系统应起作用,且转向操作力不得超过350N。

5.5制动系

5.5.1 车辆必须设置行车制动装置和驻车制动装置。

5.5.2 行车制动装置中制动踏板的自由行程应符合车辆出厂时有关技术条件的规定。

5.5.3 各式行车制动器,均应在第一次采取制动措施时就能达到最大的制动效能。

5.5.4 各式行车制动器制动系统其零部件不得有脱落或失灵现象。

5.5.5 液压式制动器,制动系统不得漏油或进入空气,在踏下制动踏板停留一分钟,踏板不得有下行现象。

5.5.6 液压式制动器在产生最大制动作用时(满载),踏板力不得超过700N。

5.5.7 气压式制动器,制动系统不得漏气,应设有放气、限压装置。在发动机启动四分钟后,气压应升至400kPa以上,停机三分钟气压下降量不得超过10kPa。

5.5.8 液压式挖掘机应设有回转制动系统,并且各个装置的控制必须是相互独立的。

5.5.9 蓄电池车的制动联锁装置应齐全、可靠。制动时联锁开关必须切断行车电动机的电源。

5.5.10 轮式车辆的所有车轮上均应设置行车制动装置,轮式专用机械可只设于主要承载车轮。

5.5.11 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不允许有自行制动现象。

5.5.12 行车制动器效能要求

5.5.12.1 轮式车辆时速在20km情况下(低速车用最高车速),点制动时不得跑偏,紧急制动时跑偏量不得超过规定值。

5.5.12.2 制动系统的释放时间不超过0.3秒。

5.5.12.3 车辆的行车制动应采用双回路或多回路,当部分管路失效后,剩余制动效能仍应能保持原规定值的30%以上。

5.5.12.4 轮式专用机械紧急制动时的最大跑偏量不得超过车体宽度的二分之一。

— 13 —

GB/T 16178—XXXX 5.5.12.5 履带式车辆在小于20°坡道上行驶实施停车制动时,其制动距离应不大于履带接地长度。

5.5.12.6 履带式车辆以高速行驶实施停车制动时,整机应保持稳定性,不得向前、后或一侧倾翻。

5.5.13 驻车制动器

5.5.13.1驻车制动器的控制装置的安装位置应适当,其操纵装置应有足够的储备行程(开关类操作装置除外),一般应在操纵装置全行程的三分之二以内产生规定的制动效能;驻车制动机构装有自动调节装置时允许在全行程的四分之三以内达到规定的制动效能。棘轮式制动操纵装置应保证在达到规定驻车制动效能时,操纵杆往复拉动的次数不允许超过三次。

5.5.13.2 在坡度为20%的道路上,车辆空载正反两个方向均能将车停住。

5.5.13.3 驻车制动应通过纯机械装置把工作部件锁止,且锁止装置灵敏有效。驾驶员施加于操纵装置上的力应不大于600N。

5.5.14 最大制动能力要求,须在平坦、干燥、清洁、坚实的沥青或水泥路面上(附着系数为0.7),根据不同车型按其出厂指标进行检验。不同车类,车况在规定初速度下的制动距离、稳定减速度及跑偏量应符合表四中的规定。

表四

各类车辆的制动距离、稳定减速度、跑偏量数据表

— 14 —

GB/T 16178—XXXX

小型轮式专用机械总质量<5.0t 空载

20

≤3.5

≤80≥4.0不跑偏满载≤8.0

履带式专用机械空载最高速度

行驶

小于履带

接地长度

小于车体

宽度的1/2

/ 不跑偏满载

蓄电池车空载 10 ≤2.5≤80≥5.0不跑偏

5.6灯光、仪表、电器部分

5.6.1 各种车辆安装的灯具,其灯泡要有保护装置,安装要牢靠,不得因车辆震动而松脱、损坏、

失去作用或改变光照方向,所有灯光开关安装牢固,开启、关闭自如,不得因车辆震动而自行开启或关闭。开关安装位置应便于驾驶员操纵,所有前照灯的近光均不得炫目;左、右两边灯光装置的光色、规格须一致,安装位置对称。

5.6.2 车辆应设置近光灯、远光灯、前位灯、后位等、雾灯、侧位灯、转向灯、制动灯、倒车灯、

牌照灯、示宽灯,各种灯光的数量、位置、光色、最小可见角度等应符合GB 4785-1998《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数量、位置和光色》的规定。

5.6.3 装有前照灯的车辆应设远、近光变换装置;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车辆前照灯光束照射位置

应保持稳定,前照灯的远光光束发光强度应符合GB 7258-2004的有关要求。

5.6.4 各类自行专用机械应设置能看清吊钩、铲斗、货叉等工作装置的工作灯。

5.6.5 车辆驾驶室仪表板上应设置仪表灯。仪表灯与示宽灯、尾灯应同时启闭。仪表灯亮时应能

看清仪表板上所有的仪表数据,且不炫目。

5.6.6 仪表及指示灯

5.6.6.1 车辆须设置有效的车速表和里程表。

5.6.6.2 采用气压制动系统的车辆须设置醒目的气压表。

5.6.6.3 车辆需根据产品设计要求设置机油压力、水温、燃油量、电压、电流等仪表或指示灯。

5.6.7 装载易燃、易爆危险品的车辆,驾驶室内应安装警报器和指示灯。

5.6.8 车辆应设置喇叭,且最大声级不得超过115dB(A)。

5.6.9 所有电器导线均须捆扎成束、布置整齐、固定卡紧、接头牢固并有绝缘套,在导线穿越孔

洞时应装设绝缘套管。

5.6.10 车辆应装设电源总开关。

5.7车身部分

— 15 —

GB/T 16178—XXXX 5.7.1 车辆车身周正,车身两侧不得有超出车身外廓的突出物(后视镜除外),车身蒙皮应平整,漆面整洁、颜色协调,不锈污。

5.7.2 后视镜

5.7.2.1 车辆的左、右两侧应各装一面后视镜。

5.7.2.2 后视镜安装位置、角度适宜,应能使驾驶员看清车身左右外侧、车后30m以内的环境情况。

5.7.3 大型自卸车(载质量4.5t以上)的驾驶室上部应设置有效的安全防护装置。

5.7.4 蓄电池箱、燃油箱、液压油箱托架应无严重腐蚀、变形,安装应牢固。燃油箱、蓄电池箱、排气管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300mm。

5.7.5 装载液态和气态易燃、易爆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应装在车体前一侧,向上排气。

5.7.6 对于装运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品的专用车辆,车体两侧及车后应喷涂“严禁烟火”或“注意危险”等字样,并符合GB 4387-1994的规定。

5.7.7 驾驶室

5.7.7.1 装有封闭式驾驶室的车辆其车门和车窗应启闭轻便,不允许有自行开启现象,门锁应牢固可靠。门窗应密封良好,无漏水现象。

5.7.7.2 驾驶员座椅应舒适、牢靠,前后可调整。各操作机件布置应合理,操纵方便。

5.7.7.3 车辆驾驶室必须保证驾驶员的前方视野和侧方视野,视野开阔,视线良好。

5.7.7.4 前风窗玻璃应采用符合GB 9656-2003规定的安全玻璃,不能使用有机玻璃。

5.7.7.5 驾驶室内要有通风、保暖、除霜、遮阳装载。

5.7.7.6 前风窗玻璃应装设有效的刮水器。

6 蓄电池车的检验

6.1 蓄电池各极柱及连接线的接头应牢固可靠,无锈蚀现象,并涂油脂防锈。

6.2电解液面应高出极板上端10~15mm,加液孔盖应齐全且气孔畅通,壳体密封完整。

6.3蓄电池车上蓄电池金属盖板与蓄电池带电部分之间须有大于30mm的空间;如盖板和带电部分之间具有绝缘层时,其间隙不得小于10mm,绝缘层必须牢固,以免在正常使用时发生绝缘层脱落或移动。

6.4电动机

— 16 —

GB/T 16178—XXXX 6.4.1 电动机运转应平稳无异响,正反转速和工作温度正常。电刷接触良好,不得烧焦损伤,电机温升不超过55℃,防护罩齐全。

6.4.2 电动机悬挂装置与车架、减速箱、支座的连接应牢固可靠。

6.5电气控制系统

6.5.1 主令控制器应灵敏可靠,接触器的接点、触头表面清洁,接触良好。

6.5.2 换向开关、制动开关、电压表灵敏可靠,制动联锁保护、零位保护、紧急断电装置应完好有效。

6.5.3 联接主令控制器踏板的复位弹簧应可靠有效,当外力消除后,能使主令控制器返回原位。

6.5.4 电气控制箱内应清洁、干燥,电气元件及接线端子应固定牢靠。

6.5.5 蓄电池车应设有紧急断电装置,电机控制电路应装设过电流保护装置。

6.5.6 蓄电池电气回路对地绝缘电阻不得小于0.5M?,其余电气设备载流部分的冷态绝缘电阻不得小于0.3M?。

7. 专用机械的特殊检验

7.1工作装置

7.1.1 各类属具及结构件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不得发生永久性变形现象。

7.1.2 各类专用机械的专用设备(叉、铲、铲刀、斗、吊钩、滚、轮、链、轴、销)及结构件(门架、护顶架、臂架、支承台架、牵引架、摆架、回转圈)应完整无裂纹、变形,磨损不超限,连接配合良好,运动自如,无阻滞现象。工作灵敏可靠,无异响。

7.1.3 锁止机构应安全可靠,机件无裂纹、变形,工作应灵敏有效。

7.1.4 作业时,工作装置升降应平稳,下降时不得有颤动现象。

7.1.5 转子罩壳应密封良好。

7.1.6 机体上应备有吊装主机用的吊环或钩,并与机体连接焊牢,吊环或钩不允许发生永久性变形。

7.1.7 平地机的回转圈和铲刀应能做360°全回转,铲刀左右两侧能进行修坡作业,并能换装多种工作装置(如推土板、除雪板及松土装置)。

7.1.8 叉车工作装置

7.1.8.1 叉车门架应设有防止货叉架升到最高位置时的限位装置。

— 17 —

GB/T 16178—XXXX 7.1.8.2 叉车门架必须具备前倾自锁装置。

7.1.8.3 叉车货叉在叉架上的固定应可靠,能防止货叉从叉架上脱落和防止货叉横向滑移和脱落。

7.1.8.4 属具在叉架上固定应牢固可靠,能防止属具从叉架上脱落和防止属具横向滑移和脱落。

7.1.8.5 叉车货叉的下降速度在任何情况下(包括在液压管路系统出现破裂时)不得超过600mm/s。

7.1.8.6 叉车货叉的自然下滑量不大于100mm,门架(或货叉)倾角的自然变化量不大于2°。

7.1.8.7 叉车货叉不得有裂纹,如发生货叉表面有裂纹,应停止使用。

7.1.8.8 叉车货叉两叉尖高度差应不得超过水平段长度的3%。

7.1.8.9 叉车货叉水平段和垂直段的厚度磨损量不得超过原值的10%。

7.1.8.10 叉车所用起重链条的安全系数不得低于5。

7.1.8.11 叉车起升超载25%,货叉离地300mm时,超载报警装置必须报警。

7.2液压系统

7.2.1 液压系统的管路应畅通,密封良好,与其它机件不得相互干涉。

7.2.2 液压系统的元件在负载变化大、急剧的振动冲击下,应有足够的可靠性,能保证和满足在各种情况下正常工作。

7.2.3 液压系统应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在正常作业情况下,各部位不得有泄漏现象,固定接口不允许有渗油,运动接口不允许有漏油。

7.2.4 液压系统油温不得超过80℃,温升不得超过45℃。

7.2.5 液压系统应设置滤油器和防尘装置,液压油箱的加油口应有滤网。

7.2.6 动臂油缸活塞杆因系统内泄漏引起的位移量不得大于200mm/h。

7.2.7 工作装置升降油缸的沉降量不得大于10mm/h。

7.2.8 平地机液压系统回路中,根据功能要求应装有锁定装置,多路换向阀及其操纵手柄应能自动复位。

7.3履带系统

7.3.1 履带及各部位的连接机件应紧固、牢靠,每节应能灵活转动,运转正常,不得有卡阻现象。

7.3.2 履带每10节内的直线度误差应不大于4mm,全长不得大于8mm。

— 18 —

GB/T 16178—XXXX 7.3.3 履带连接部位的销、卡应齐全,行驶时应无啃边现象。

7.3.4 履带各部零件及结构件应齐全完整,无裂纹、变形,工作灵敏可靠。

7.3.5 履带及各部零件,在工作时不得有损坏现象,其螺栓、螺母、螺纹应齐整,并符合GB/T 3098.1-2000的强度要求。

7.3.6 履带及各部零件,自使用之日起,在生产作业时,挖掘、装载石方在800h,土方在2000h 之内,所有零件均不得有损坏的现象。

— 19 —

附件3

征求意见稿回函意见表

标准名称:

序号 章条编号 修改意见内容(包括理由或依据)

填表人:签名

年 月 日 单位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注:如所提意见篇幅不够,可增加附页。

— 20 —

一张图秒懂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新国标概要

一张图秒懂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新国标 截至2015年底,全国已建成充换电站3600座,公共充电桩4.9万个,较上年增加1.8万个,同比增速58%。 作为实现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的基本要素,电动汽车充电用接口及通信协议技术内容的统一和规范,是保证电动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技术基础。 2015年12月底,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联合在京发布了新修订的《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一般要求》、《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等5项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国家标准。新标准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新标准有何亮点? 此次5项标准修订全面提升了充电的安全性和兼容性。在安全性方面,新标准增加了充电接口温度监控、电子锁、绝缘监测和泄放电路等功能,细化了直流充电车端接口安全防护措施,明确禁止不安全的充电模式应用,能够有效避免 发生人员触电、设备燃烧等事故,保证充电时对电动汽车以及使用者的安全。 在兼容性方面,交直流充电接口型式及结构与原有标准兼容,新标准修改了部分触头和机械锁尺寸,但新旧插头插座能够相互配合,直流充电接口增加的电子锁止装置,不影响新旧产品间的电气连接,用户仅需更新通信协议版本,即可实现新供电设备和电动汽车能够保障基本的充电功能。交流充电占空比和电流限值的映射关系与国际标准兼容,并为今后交流充电的数字通信预留拓展空间。 新标准有何意义? 目前,我国电动汽车直流接口、控制导引电路、通信协议等国家标准与美国、欧洲、日本并列为世界4大直流充电接口标准。

(完整版)电动汽车充电站及充电桩验收规范

ICS 备案号:Q/CSG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电动汽车充电站及充电桩验收规范Code for acceptance of construction of EV charging stations and charging points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 1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 3 名词术语...................................................................................................................................................... - 2 - 4 总则.............................................................................................................................................................. - 3 - 5 充电站验收.................................................................................................................................................. - 3 - 5.1验收内容及要求........................................................................................................................................ - 3 - 5.2验收合格标准............................................................................................................................................ - 4 - 5.3验收文档资料............................................................................................................................................ - 4 - 6充电桩验收................................................................................................................................................... - 5 - 6.1 验收内容及要求....................................................................................................................................... - 5 - 6.2 验收合格标准........................................................................................................................................... - 5 - 6.3 验收文档资料........................................................................................................................................... - 5 - 附录A 充电站(桩)验收流程(规范性附录) ........................................................................................ - 7 - 附录B 充电机验收大纲(规范性附录) .................................................................................................... - 8 - 附录C 充电站监控系统验收大纲(规范性附录) .................................................................................. - 10 - 附录D 充电站系统整体性能验收大纲(规范性附录) .......................................................................... - 15 - D.1 通信测试................................................................................................................................................ - 15 - D.2 变配电设备的可靠性测试 .................................................................................................................... - 17 - D.3 充电站对配电网的谐波影响测试 ........................................................................................................ - 18 - D.4 用户界面及程序入口............................................................................................................................ - 18 -

新国标电动汽车充电CAN报文协议解析.

新国标电动汽车充电CAN报文协议解析 说明: 多字节时,低字节在前,高字节在后。 电流方向:放电为正,充电为负。 一、握手阶段: 1、ID:1801F456(PGN=256 (充电机发送给BMS请求握手,数据长度8个字节,周期250ms BYTE0辨识结果(0x00:BMS不能辨识,0xAA:BMS能辨识 BYTE1充电机编号(比例因子:1,偏移量:0,数据范围:0~100 BYTE2充电机/充电站所在区域编码,标准ASCII码 BYTE3 BYTE4 BYTE5 BYTE6 BYTE7 2、ID:180256F4(PGN=512 (BMS发送给充电机回答握手,数据长度41个字节,周期250m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包发送过程见后文

BYTE0BMS通信协议版本号,本标准规定当前版本为V1.0,表示为: byte2,byte1---0x0001,byte0---0x00 BYTE1 BYTE2 BYTE3电池类型,01H:铅酸电池;02H:镍氢电池;03H:磷酸铁锂电池;04H:锰酸锂电池;05H:钴酸电池;06H:三元材料电池;07H:聚合物锂离子 电池;08H:钛酸锂电池;FFH:其它电池 BYTE4整车动力蓄电池系统额定容量/A·h,0.1A·h/位,0A·h偏移量,数据范 围:0~1000A·h BYTE5 BYTE6整车动力学电池系统额定总电压/V,0.1V/位,0V偏移量,数据范 围:0~750V BYTE7 BYTE8电池生产厂商名称,标准ASCII码 BYTE9 BYTE10 BYTE11 BYTE12电池组序号,预留,由厂商自行定义 BYTE13 BYTE14 BYTE15

最新电动汽车传导式充电接口(QCT841—2010)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传导式充电接口的术语与定义、技术参数、充电模式、分类及功能定义、结构尺寸、性能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2010-11-22发布,2011-03-01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清源电动车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费诺精密连接器(深圳)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多思达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春明、吴志新、贾俊国、孟祥峰、张建华、李庆、李磊、周光荣、王震坡、姜久春、尹家彤、辛明华、方运舟、刘桂彬、武斌、吴尚洁、左海清。 电动汽车传导式充电接口 Electric vehicle conductive Charge coupler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传导式充电接口的术语与定义、技术参数、充电模式、分类及功能定义、结构尺寸、性能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规定了两种充电接口,一种是为车载充电机提供交流电能的接口,另一种是为电动汽车提供直流电能的接口。 本标准适用于电动汽车用的交流额定电压为220V和直流额定电压不超过750V 的充电电缆和电动汽车连接侧的传导式充电接口,充电电缆与非车载充电设备或交流供电设备之间的传导式充电接口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部分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

电动汽车充电站及充电桩施工标准

苏州帕斯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施工标准 电动汽车充电站及充电桩施工标准 Standard for construction of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 and charging point 2018 - 02- 02 编制2018 - 02 - 实施苏州帕斯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 1 范围 2 标准引用文件 3 名词术语 4 总则 5 充电站和充电桩的组成和功能 5.1 充电站的组成和功能 5.2 充电桩的组成和功能 5 充电站的规模和类型 5.1 充电站规模 5.2 充电站类型 5.3 充电机配置 5.4 公共充电站的设置 6 充电站选址和充电桩设置 6.1 充电站选址 6.2 充电桩设置 6.3 充电站布置 6.4 充电机和充电桩技术要求 7 负荷等级与供电电源 7.1 负荷及负荷等级 7.3 供电电源要求 8 充电站和充电桩配电系统 8.1 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 8.2 充电站配电系统 8.3 充电桩配电系统 8.4 配电线路及敷设 9 电能质量的要求 9.1 电压偏差要求 10 电气照明 10.1 照度标准 10.2 照明光源 1

10.3 照明种类 11 防雷与接地 11.1 一般要求 11.2 接地要求 12 电气测量和计量 12.1 一般要求 12.2 表计的设置 13 充电站安全防护 13.1 消防及安全 13.2 噪音限值 13.3 标志标识 14 对其他专业的设计要求14.1 土建专业 14.2 通风专业

前言 为贯彻落实国家节能环保政策,促进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延伸供电服务价值链,指导和规范电动汽车配套充电设施建设,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由苏州帕斯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制定。最终解释权归公司所有; 1

新版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国家标准发布

新版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国家标准发布 2015年12月28日,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新修订的《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一般要求》、《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等5项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国家标准,新标准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郑栅洁出席会议并讲话。 电动汽车充电用接口及通信协议作为实现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的基本要素,其技术内容的统一和规范,是保证电动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技术基础。此次5项标准修订全面提升了充电的安全性和兼容性。在安全性方面,新标准增加了充电接口温度监控、电子锁、绝缘监测和泄放电路等功能,细化了直流充电车端接口安全防护措施,明确禁止不安全的充电模式应用,能够有效避免发生人员触电、设备燃烧等事故,保证充电时对电动汽车以及使用者的安全。在兼容性方面,交直流充电接口型式及结构与原有标准兼容,新标准修改了部分触头和机械锁尺寸,但新旧插头插座能够相互配合,直流充电接口增加的电子锁止装置,不影响新旧产品间的电气连接,用户仅需更新通信协议版本,即可实现新供电设备和电动汽车能够保障基本的充电功能。交流充电占空比和电流限值的映射关系与国际标准兼容,并为今后交流充电的数字通信预留拓展空间。 目前,我国电动汽车直流接口、控制导引电路、通信协议等国家标准与美国、欧洲、日本并列为世界4大直流充电接口标准,显著提升了中国在国际充换电领域的影响力。 田世宏指出,新标准对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范,为充电设施质量保证体系提供了技术保障,确保了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的互联互通,避免了市场的无序发展和充电“孤岛”,有利于降低因不兼容而造成的社会资源浪费,对促进电动汽车产业政策落地,增强购买使用电动汽车消费信心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下一步,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将会同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等有关行业部门加强对新标准的宣传培训和贯彻实施,加快推动产业政策引用新标准,推动充电设施产品认证与准入管理制度使用新标准,促进充电设施和电动汽车生产企业按新标准组织生产,已建、在建充电设施要按新标准进行更新升级换代。同时,国家标准委将加快完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体系,加强充电设施互操作性测试、充电站安全防范、运营服务等配套标准的制定工作,为充电设施管理、运营、维护等各环节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郑栅洁指出,当前我国正处电动汽车大规模推广和充电基础设施广泛布局的初期,新标准的发布实施,将有效避免因充电设施与车辆不兼容问题可能造成的社会资源浪费,方便电动汽车用户使用,促进我国电动汽车和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加快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强化新标准的实施,进一步规范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准入,把符合新国标作为充电设施市场准入的条件之一,加强新标准的执行约束性和强制性。同时,国家能源局还将开展充电设施互操作性测试活动,开展充电服务平台的信息互通标准研制,实现充电结算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提高设施通用性和开放性,促进电动汽车及充电基础设施产业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 据统计,目前全国已建成充换电站3600座,公共充电桩4.9万个,较去年底增加1.8 万个,同比增速58%。 (来源:国家标准委)

电动汽车充电桩目前存在的五种标准

电动汽车充电桩目前存在的五种标准 电动汽车充电桩的补贴标准政府在慢慢的落实,所以大家对于充电桩设备也更多在关注,但是市面上面的还没有同意的充电设施通讯标准,不过在未来的话,中国电动汽车会采用相同的交流慢速充电和直流快速充电系统进行充电,不过对于高成本的直流快速充电发展会相对落后交流慢速充电。 那针对市面目前存在的电动汽车充电桩标准,守源电动汽车充电桩为大家梳理下: 1 chademo 快充插座 支持是日本日产及三菱汽车等,之中直流快充插座可以提供最大50KW的快充电量。 2 combo插座 可以允许电动车慢充和快充,是目前欧洲应用最广的插座类型,包括包括Audi、BMW、Chrysler、Daimler、Ford、GM、Porsche以及Volkswagen 都将来配置SAE所制定的充电界面。而且此类插座还可以和Mennekes类型兼容。 SAE的这套标准来自很多家大汽车制造商,因此它们的目标是希望这套快充装置的充电时间能够与加油时间不相上下,那就是在DC直流电下可以10分钟内完成充电。这就需要充电站可以提供电压500V最高到200A的电流。 3.T esla插座 特斯拉公司号称是能在30分钟充满可跑300公里以上的电量,因此它的充电插座最高容量是可以达到120kw,最高电流可达80A。

4.Mennekes 快充插座 是交流快充插座,在欧盟是比较普遍,这种三相交流电的充电最高可支持44kw的容量。 5.CEE 标准充电 “联合充电系统”(Combined Charging System),即“CCS”标准,几乎是应用的最广泛的电气插座,由欧美汽车公司主导推出。参加制定这一标准的汽车品牌包括大众、奥迪、宝马、戴姆勒、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和保时捷,7月9日活动当天,默克尔身后的奥迪A3 e-tron、宝马i3、大众e-up均属于“CCS”标准阵营。家庭和户外充电桩都可以使用此类12kw作用的可以提供最大32A 的交流充电插座作为慢充方式。 哪一张才可以作为标准呢!从国际上面的充电桩我们得出的经验是: 1.快充一般使用直流,慢充使用交流。 2.交流和直流未来使用统一接口标准是趋势。 3.快充一般在半小时左右最大也只能充到80%以保护电池。 4.无论何种充电方式,充电桩与电动车的电池之间的通讯与信息交换至关重要。

Q_JD 7447-2019SC7001AAABEV纯电动轿车企业标准

Q/JD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JD 7447-2019 2019-12-11发布 2019-12-16实施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 SC7001AAABEV 纯电动轿车 T47

Q/JD 7447-2019 前言 SC7001AAABEV纯电动轿车是全新开发的新产品。 本标准依据GB/T 1.1的规则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文波 本标准批准人:张法涛 本标准于2019年12月11日首次发布。

SC7001AAABEV纯电动轿车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SC7001AAABEV纯电动轿车的型式与类别、主要参数、要求及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使用说明书、随车工具、附件、随车技术文件、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SC7001AAABEV纯电动轿车(以下简称“轿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495 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GB 1589 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 4094 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GB/T 4094.2-2017 电动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GB 4660 机动车用前雾灯配光性能 GB 4785 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 GB 5920 汽车及挂车前位灯、后位灯、示廓灯和制动灯配光性能 GB 7063 汽车护轮板 GB 725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GB 9656 汽车安全玻璃 GB 9743 轿车轮胎 GB 11550 汽车座椅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 GB 11551 汽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 GB 11552 乘用车内部凸出物 GB 11554 机动车和挂车用后雾灯配光性能 GB 11557 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的规定 GB 11562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 GB 11564 机动车回复反射器 GB 11566 乘用车外部凸出物 GB 11568 汽车罩(盖)锁系统 GB/T 12540-2009 汽车最小转弯直径、最小转弯通道圆直径和外摆值测量方法 GB/T 12673-1990 汽车主要尺寸测量方法

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标准要求

充电接口技术要求 充电接口是指用于连接活动电缆和电动汽车的充电部件,由充电插座和充电插头两部分构成。其中,充电插头是在电动汽车传导式充电过程中,与充电插座的结构和电气进行耦合的充电部件,它与活动电缆装配连接或一体化集成组成充电电缆;充电插座是安装在电动汽车或供电设备上用于耦合充电插头的部件。 在电动汽车的产业化过程中,充电接口的标准化至关重要。充电接口应该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①结构要求 充电插头和充电插座易触及的表面应无毛刺、飞边及类似尖锐边缘;充电插头和充电插座应有配属的保护盖,这些保护盖与其配属的部件之间应有起固定连接作用的附件装置(如链、绳等),且不使用工具时应不能拆卸。充电插头和充电插座的外壳上应标有制造商的名称或商标、产品型号、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等信息。充电插头和充电插座的端子应用标志符号加以标注。充电插座在电动汽车上安装后,其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的标志应易于辨识。在充电插头的明显区域(如锁紧装置的控制按钮表面)应有不同颜色来表示不同的充电模式。 充电接口应有锁止功能,用于防止充电过程中的意外断开。在锁止状态下施加2倍的规定插拔力的拔出外力时,连接不应断开,且锁止装置不得损坏。 充电电缆的导线宜采用铜或铜合金材料,导线的横截面积应按表1选择。 表1 充电电缆的导线规格要求 充电插头应装配电缆固定部件,使电缆与充电插头连接处受到外力时不会造成对端子的额外受力。充电接口内置的端子应以足够的接触压力将导线夹紧于金属表面之间,同时不造成导线的损坏。正确连接充电电缆后,不同极性端子之间或端子与其他金属部件之间不得有意外接触的危险。 充电接口可以使用助力装置,如果使用助力装置,则进行插入和拔出操作时,助力装置的操作力应满足上述条件。

电动汽车传导式充电接口全球标准介绍

电动汽车传导式充电接口全球标准介绍 电动汽车的发展正在推动汽车,电力及能源产业的变革。在这一新兴产业中,标准化的进程至关重要,比如关于电动汽车和充电基础设施之间的充电接口标准,就影响了不同车型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电网之间如何快速,简便的进行电能的补充。 目前全球主要采用的传导式充电接口系统有: IEC 62196-1,2:2012年1月发布,主要被欧洲国家所采用的交流充电标准。 IEC 62196-3:目前还在制定过程中,预计2014年制定完成。主要内容是对直流充电接口的定义。 SAE J1772:2010年1月发布,是最早实施的充电接口标准,被美国及日本广泛使用。其5芯的交流充电接口,在IEC 62196-2中被定义为type 1接口。 CHAdeMO:该协会于2010年3月15日成立,成员单位大多数来自日本,主旨为推进快速充电规格在日本的统一,因此主要被日本车厂所采用。 GB/T 20234.1,2,3-2011:2011年12月颁布,2012年3月实施,共三部分组成,形式接近于 IEC 62196-1,2,3。虽然目前是国标推荐标准,但解决了中国国内不同地区,不同电网公司,充电接口不统一的问题。 为了更好的对标准进行介绍,下面先列举标准中常用的充电接口术语定义(图1)。

图1 标准中对充电接口各部分的术语定义 供电插座 socket-outlet:供电接口中和电源供电线缆或供电设备连接在一起且固定安装的部分。 供电插头 plug:供电接口中和充电线缆连接且可以移动的部分。 车辆插座 vehicle inlet:车辆接口中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上,并通过电缆和车载充电机或车载动力蓄电池相互连接的部分。 车辆插头 vehicle connector:车辆接口中和充电线缆连接且可以移动的部分。 不同标准的车辆插座界面比较(图2) 图2 各国主要充电接口标准的比较 传导式充电采用的方式 在目前的电动汽车传导式电能补给过程中主要采用两种方式:直流充电(DC)和交流充电(AC)。一般来说由于直流非车载充电机可以产生较高的功率(100kW以上),所以充电时间较短,多用于需要快速充电的场合。而交流充电一般直接采用民用的220V或110V电压通过车载充电机对电池进行电能补充,由于受到车载充电机体积和散热条件的限制,其功率通常在7kW以下,所以充电时间较长,因此常利用夜间峰谷电对电动汽车进行交流慢速充电。 交流充电 交流充电由于受不同国家和地区电网系统的影响,在充电标准中对充电连接器电压和电流的要求也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第1部分通用要求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第1部分:通用要求 深圳市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SZDB/Z 29.1—2010) 1范围 SZDB/Z 29-2010的本部分规定了电动汽车配套充电设施、设备有关设计、功能、技术和电气安全防护等方面的通用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深圳市电动汽车配套充电设施建设与改造。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6895.21-2004建筑物电气装置 GB/T 17215.211-2006交流电测量设备 通用要求、试验和试验条件 GB 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DL/T 620交流电器装置的过电保护和绝缘配合 DL/T 645-2007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 DL 5027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 JJG 842直流电能表检定规程 JB/T 9288外附分流器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 (EV) 用于在道路上使用,由电动机驱动的汽车,电动机的动力电源源于可充电电池或其他易携带能量存储的设备。不包括室内电动车、有轨及无轨电车和工业载重电动车等车辆。 3.2 充电 Charge 从外部电源供给蓄电池直流电,将电能以化学能的方式贮存起来的过程。 3.3 充电站EV Charging Station 具有特定控制功能和通信功能,将直流电能量传送到电动汽车上的设施总称。

车载充电机On-Board Charger 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上的充电机。 3.5 非车载充电机Off-Board Charger 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外,与交流电网连接,并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提供直流电能的充电机。若无特别说明,本标准所指充电机为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 3.6 充电站监控系统Charging Station Supervisor System 将充电站的充电机、配电设备、谐波监测、视频监视、火灾报警及站内其他设备的状态信息、参数配置信息、充电过程实时信息等进行集成,实现站内设备监视、保护、控制和管理的系统。 3.7 交流充电桩AC Charging Point 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外、与交流电网连接,为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提供交流电源的供电装置。 3.8 直流充电桩DC Charging Point 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外、与交流电网连接,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提供小功率直流电源的供电装置。 3.9 充电桩Charging Point 交流充电桩与直流充电桩的统称。 3.10 充电机效率Charging Efficiency 充电机的直流输出功率与交流输入有功功率之比。 3.11 充电区Charging Area 充电站内为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停车区域。 3.12 配电站Distribution Station 在中低压配电网中,用于接受并分配电力、并将10(20)kV变换为380 V电压的供电设施的总称。

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规范

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规范 精品汇编资料 目次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2符号 3充电站规模及站址选择 ................................................. 3.1充电站规模......................................................... 3.2站址选择........................................................... 4总平面布置........................................................... 4.1一般规定........................................................... 4.2充电设施及建筑布置 ................................................. 4.3道路 5充电系统............................................................. 5.1非车载充电机 ....................................................... 5.2交流充电桩......................................................... 6供配电系统........................................................... 7电能质量............................................................. 8计量系统............................................................. 9监控及通信系统 ....................................................... 9.1系统构成........................................................... 9.2充电监控系统 ....................................................... 9.3供电监控系统 ....................................................... 9.4安防监控系统 ....................................................... 9.5通信系统........................................................... 10土建................................................................ 10.1建筑物............................................................

(完整版)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汇总表.docx

序标准电动汽车基础标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号组织准 1GB/T 4094.2-2005GB/T GB/T 电动汽车操纵件、19750-200524548-2009 指示器及信号装混合动力电动汽燃料电池电动汽中国置的标志车定型试验规程车术语 2新能GB/T GB/T GB/T 源汽18384.1-2001 电19751-200524549-2009 车标动汽车安全要求混合动力电动汽燃料电池电动汽准第 1 部分 : 车载储车安全要求车安全要求 能装置 3GB/T GB/T GB/T 18384.2-2001 电19752-200524554-2009 动汽车安全要求混合动力电动汽燃料电池发动机 第 2 部分 : 功能安车动力性能试性能试验方法 全与故障防护验方法 4GB/T GB/T GB/T 18384.3-2001 电19753-200523645-2009 动汽车安全要求轻型混合动力电乘用车用燃料电 第 3 部分:人员触动汽车能量消池发电系统测试 电防护耗量试验方法方法 5GB/T 18385-2005GB/T 电动汽车动力性19754-2005 能试验方法重型混合动力电 动汽车能量消 燃气汽车蓄电池 GB/T 18437.1-2009GB/T 燃气汽车改装技术18332.1-2009 要求第1部分:压电动道路车辆用 缩天然气汽车铅酸蓄电池 GB/T 18437.2-2009GB/T 燃气汽车改装技术18332.2-2001 要求第2部分:液电动道路车辆用 化石油气汽车金属氢化物镍蓄 电池 GB/T 19239-2003GB/Z 液化石油气汽车专18333.1-2001 用装置的安装要求电动道路车辆用 锂离子蓄电池 GB/T 19240-2003GB/Z 压缩天然气汽车专18333.2-2001 用装置的安装要求电动道路车辆用 锌空气蓄电池 GB 19344-2003 在用燃气汽车燃气 供给系统泄露安全 技术要求及检验方 基础设施 GB/T 18487.1-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 系统一般要求 GB/T 18487.2-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 系统电动车辆交流 /直流电源的连接 要求 GB/T 18487.3-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 系统电动车辆交流 与直流充电站 GB/T 20234-2006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 用插头、插座、车 辆耦合器和车辆插 孔通用要求 DB 31/ 465-2009 整体装配式二甲醚 汽车加注站设计与 施工规范 其它 GB 17258-1998 汽车用压缩天然 气钢瓶 GB 17259-2009 机动车用液化石 油气钢瓶 GB/T 18363-2001 汽车用压缩天然 气加气口 GB 19533-2004 汽车用压缩天然 气钢瓶定期检验 与评定 GB 20414-2006 机动车用液化石 油气的橡胶软管 和软管组合件

电动汽车标准及技术规范列表

电动汽车标准及技术规范 G19596《GB/T 19596-2004 电动汽车术语》 G18388《GB/T 18388-2005 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 GBT 28382-2012 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 G18384《GB18384.1~3-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1)GBT 18384.1-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储能装置 2)GB T 18384.2-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功能安全和故障防护 3)GBT 18384.3-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 G18385《GB/T 18385-2005 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 G18386《GB/T 18386-2005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G18387《GB/T 18387-2008 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宽带,9kHz~30MHz》 GBT 18488.1-2006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第1部分技术条件 GBT 18488.2-2006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第2部分试验条件 QC 743-2006-T 《QC 743-2006-T 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蓄电池》 G18487.2《GB/T18487.2-2001 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 GBT 24347-2009 电动汽车DC∕DC变换器 G19836《GB/T 19836-2005 电动汽车用仪表》 G4094.2《GB/T4094.2-2005 电动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G18332.1《GB/T 18332.1-2009 电动道路车辆用铅酸蓄电池》 G18332.2《GB/T 18332.2-2001 电动道路车辆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 G18333.2《GB/T 18333.2-2001 电动道路车辆用锌空气蓄电池》 G18487.1《GB/T18487.1-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 G18487.3《GB/T18487.3-2001 电动车辆交流/直流充电机(站)》 G18488.1《GB/T 18488.1-2006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第1部分:技术条件》 G18488.2《GB/T 18488.2-2006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 G19750《GB/T 19750-20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 G19751《GB/T 19751-20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要求

电动汽车充电机、充电站设计要求 前言 电动汽车能源供给系统主要由供电系统、充电系统和动力蓄电池构成。充电机(站)是充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充电机(站)的技术标准,是建立能源供给系统的基础。 目前已经颁布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国家标准有:GB/T 18487.1-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GB/T 18487.2-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GB/T 18487.3-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充电机(站)》。本规范是在GB/T 18487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建立能源供给系统的要求,对电动汽车充电机(站)的基本功能、工作状态、安全要求、充电控制导引电路、充电连接器、接口和通信要求、产品质量认证等做出了规定。对充电站技术规范其他部分的内容将在后期工作中补充和完善。 国家电网公司将根据项目进展需要,陆续发布相关技术规范(草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修改、完善和提高,最终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 本规范供国家电网公司所属各省市公司试行,并请各省市公司根据实施情况,提出修改建议。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设计使用的电动汽车用充电机(站)。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范的条文。 GB/T 18487.1-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 GB/T 18487.2-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 GB/T 18487.3-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充电机(站) GB/T 18387-2001 电动车辆的电磁场辐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宽带9kHz~30MHz GB/T 18384.1-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储能装置GB/T 18384.2-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功能安全和故障保护 GB/T 18384.3-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GB/T 18858.3-2002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控制器—设备接口(CDI)第3部分:DeviceNet GB/T 11918-2001 工业用插头插座和耦合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 3 定义 (1)单体蓄电池 构成蓄电池的最小单元,一般由正、负极及电解质组成,其标称电压

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列表

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列表 序 号 标准号标准名称参考或对应的标准 基础通用 1 GB/T 18384.1-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储能装置ISO 6469-1:2000 2 GB/T 18384.2-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功能安全和故障防护ISO 6469-2:2000 3 GB/T 18384.3-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ISO 6469-3:2000 4 GB/T 4094.2-200 5 电动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ISO 2575:2000 5 GB/T 19596-2004 电动汽车术语ISO 8713:2002 6 QC/T 837-2010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类型 7 GB/T 24548-2009 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术语 8 QC/T 893-2011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故障分类及判断 整车-纯电动汽车 9 GB/T 24552-2009 电动汽车风窗玻璃除霜除雾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10. GB/T 19836-2005 电动汽车用仪表IEC 784:1984 11 GB/T 28382-2012 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 12 QC/T 838-2010 超级电容电动城市客车 13 GB/T 18385-2005 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ISO 8715:2001 14 GB/T 18386-2005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ISO 8714:2002 15 GB/T 18387-2008 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宽 带,9kHz~30MHz SAEJ 551-5 JAN2004 16 GB/T 18388-2005 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