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学

1.决定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任何一个竞技项目比赛的运动成绩都是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以及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这三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其中,运动员自身与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都决定于他们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及在比赛中的发挥程度;而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则包含着竞赛规则、评定手段和裁判员的道德与业务水平三个方面。

2.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

项群训练理论问世十几年来,受到体育界的普遍重视,并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中主要的理论进展包括:依复合主导竞技能力的项群划分、多标准多维度的项群组合、训练大周期划分的项群特点以及项群概念的广泛应用。

3.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性特征及补偿效应的含义是什么?

每一个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的各个构成因素的发展大都呈不均衡状态,这种非均衡状态是普遍存在的。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能力或素质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弥补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的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运动员竞技能力非均衡结构的补偿效应。

4.简述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运动训练项目和内容的专门性、运动训练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

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系统能力之间的互补性

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和组织实施的阶段性(长期性、周期性)

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适应规律、负荷的极限性、负荷不可过量)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可计划性和可变更性)

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和导向性。

5.简述“没有恢复的训练是危险的训练”这句话的含义

运动员肌体承受训练负荷时,会产生应激性的反应。在训练实践中,对机体的负荷通常都是连续施予的,几次负荷之间不同的间隔与联系,会产生不同的效应。如果在前次负荷后机体的超量恢复阶段再施予负荷,会使机体水平不断提高;而如果前次负荷后运动员的机体还没有得到恢复便再次施予负荷,则会导致机能水平的下降。如果继续发展成为过度疲劳,那么会对运动员机体带来很大的破坏,会导致运动员健康状况和体能的明显下降,使运动创伤增加,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有些运动员甚至因此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的运动寿命。

6.决定最大力量(耐力)素质的因素有哪些?

7.体能训练的重要意义与基本要求是什么?

意义:良好的体能是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前提条件,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的身体保证,是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延长运动寿命的物质保障。

基本要求:(1)合理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2)体能训练应与技战术、心理和智能训练有机结合,需根据项目,训练阶段,训练任务的不同妥善安排体能训练在整个训练中所占的比重(3)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运动素质的训练(4)在训练中应加强对运动员的教育,提高他们对身体训练重要意义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

8.速度训练应注意哪些问题?

(1)确立高度重视“以速度为中心,力求技术与力量平衡”的训练指导思想(2)速度训练必须与专项特点及比赛要求紧密结合:快速动作仅仅是提高运动员速度水平的前提条件,还需要通过专门的训练把快速动作能力和具体项目所特有的运动性和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的表现形式结合起来,根据项目特点和技术动作的要求增强感受器官和运动器官一致性的

训练(3)合理安排速度训练的顺序和时间:合理安排练习的顺序和时间,使各种素质和能力全面而均衡的发展,求得互相促进与良性转移。(4)合理安排速度训练的负荷:运动强度是运动负荷的主导因素,也是提高运动员快速能力的主要刺激因素,速度训练应交替采取85%--90%的强度进行练习。提高绝对速度的练习通常不超过30秒,进行练习时应根据运动员自身的训练水平、个人特点等来确定重复次数。(5)有效的转换能力

9.影响运动员技术能力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影响运动员技术能力的决定因素有主体因素和客体因素。其中,主体因素包括:(1)人体结构力学特征:运动技术必须以身体动作为表现形式,而身体动作表现则以人体解剖结构作为基础。(2)感知觉能力:运动员在完成技术动作时,需要各种感知觉的参加。其中,肌肉运动感觉起着重要的作用(3)动作技能的贮存数量:运动员动作技能贮存的数量越多,越能顺利地建立新的条件反射,掌握新的技术动作(4)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动作速度、力量和柔韧等运动素质,对技术动作的完成和运动技术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5)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运动员学习掌握和完成技术动作的质量与心理品质有直接的关系。客观因素包括:(1)竞赛规则:直接制约着运动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2)技术环境(3)器材设备与场地。运动员所使用的器械设备是否先进,是决定其运动技术水平高低乃至其运动成绩好坏的重要原因。

10.运动技术创新的意义?

运动技术创新是运动技术发展的生命,具有巨大的实践价值。运动技术创新往往会引起整个运动技术体系的震荡,破坏原有运动技术的结构,建立新的运动技术结构,使运动技术能在较短的时期内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使率先创新者在运动成绩的“争夺”过程中得到巨大的利益。运动技术创新可以直接提高运动成绩,引进制胜因素或提高制胜因素单个水平及因素间组合水平,有效的制约现有运动技术,满足战术发展的需要,更有效的发挥人体潜能,构成运动项目竞争战略的主要因素。

11.影响运动技术的因素有哪些?

12.简述基本技术与高难技术的关系?

无论哪个运动项目,都必须长期的、系统的、坚持不懈的狠抓基本技术的训练。及时是在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中,基本技术训练也应占相当的比重。在球类、体操等项目中,除必须抓好基本技术训练外,还应努力掌握高难技术。高难技术应与基本技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13.简述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及在比赛中的主要表现

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是由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在比赛中,运动员的体能水平集中表现于力量、速度、耐力三种基本运动素质及三者之间的各种组合性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技能的高低从动作质量和动作稳定性予以判定。战术能力表现为力求出色的发挥自身的体能、技能和心理能力,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干扰对手竞技能力的发挥,以及对于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施加合法的影响三个部分。运动员智力状况及一般的和专业的知识水平则对其战术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有重要的影响。运动员的心理能力集中表现在运动员的参赛情绪和竞赛意志。

14.何为“高原现象”?导致“高原现象”的重要原因及克服方法有哪些?

优秀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常常在专项提高训练阶段的训练中达到较高水平之后,会出现竞技水平停滞不前,甚至略有下降的现象,运动训练学将其命名为“高原现象”。

原因:(1)随着运动员进入青年期,各生理系统发育日臻完善,遗传效应减慢或停滞。这是不以人们主观意志而转移的自然规律。(2)由于多年由同一教练按同一思路训练,对所采用的习惯性训练方法和手段高度适应,难以引起积极的适应性反应,训练的效应自然减弱。(3)训练不当及环境的不良影响(4)运动员由于训练、经济、人际关系、自我发展等各方

面的原因,导致主观努力的下降。

克服方法:

15.如何适宜把握运动训练的负荷变化特点?

16.简述运动训练方法与运动训练手段的关系

运动训练方法与运动训练手段有着密切的联系,都是用于完成训练任务的;按照各种训练方法的目的和要求,都可以分别设计许许多多不同的训练手段。运动训练方法与运动训练手段又有着许多不同的特点。首先,运动训练方法是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是有人们提炼出来的比较概念化的认识,二运动训练手段则是具体的,有目的的身体活动方式,是运动训练方法的具体体现。第二,运用同一种训练方法去发展某一种竞技能力时,可采用不同的训练手段;第三,对训练方法的表述通常是定性的,而对运动训练手段的表述常常有明确的数量规定。

17.现代运动训练方法正向哪些方向发展?

(1)现代训练方法与现代科技的发展紧密结合。

(2)从宏观上看,现代训练方法在系统科学的指导下正在以系统工程方法为依据,逐步完善模型化训练方法,并形成以模型化训练方法为先导的新的运动训练方

法新体系。

(3)从微观上看,现代训练方法正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

18.什么是程序(模式)训练法?其基本结构与特点是什么?

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基本结构:模式训练法由训练的目标模型、检查手段、评定标准、训练方法4种构件组成。特点:第一,具有信息化特点。模式训练法实施的整个过程是以训练模型的指标体系为控制的依据,以评定标准的指标体系为监督、检查工具,第二,具有定量化特点。模式训练法所依据的训练模型与评定标准均具有定量特点。

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的编制成由若干步骤组成的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基本结构:由训练程序、检查手段、评定标准、训练方法构成。特点:系统化,定性化,程序化。

19.速度训练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速度素质作为运动员运动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对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高低具有重要影响。(1)良好的速度素质对其他运动素质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肌肉快速收缩能产生更大的力量,高度发展的速度素质又能为耐力素质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2)竞技体育的技术动作大多数要求快速完成,良好的速度素质有助于运动员更好地,掌握合理而有效地运动技巧。(3)在不同的运动项目中,速度素质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目,速度素质水平直接决定运动成绩的好坏。对耐力性项目,高度发展的速度素质,有助于运动员以更高的平均速度通过全程;对技能主导类项目,时间上的优势可以转换为空间上的优势。

20.为什么说协调能力是技术能力的重要基础?

从生理学角度讲,运动技术的形成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巩固。协调能力好,就能合理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机能储备,使大脑皮层的暂时联系很快建立起来,加快对新技术的掌握。从运动学角度讲,运动技术的形成是运动员按照动作的空间、时间和节奏等要求进行练习的结果。协调能力好,就能在练习中把握上述时空及节奏特征,从而较快提高运动技术学习和训练水平。

21.什么是模拟训练法?其基本结构和一般训练程序、要求是什么?

模拟训练法是指在获得准确情报信息的基础上,通过与模仿重大比赛中主要对手特征的

陪练人员的对练,及通过在与比赛条件相似的环境中的练习,使运动员获得特殊战术能力的一种针对性极强的训练方法。

基本结构:被模拟系统,同态系统和主练系统。

一般训练程序:明确被模拟对象,确定被模拟系统的边界,设置同态系统并进行相似分析,主练系统与同态系统一起练习。

要求:1.模拟训练虽然能帮助运动员或运动队针对特殊对手提高战术能力,但如果运动员或运动队不具有相应的一般战术能力的基础,模拟训练是不会有多大效果的。因此要实事求是的评价模拟训练的重要性和适用范围 2.在模拟训练中,要教育作为主练系统的运动员切实树立“从实战出发”的思想,把同态系统视作被模拟系统,努力提高训练质量,从而提高针对特殊对手的特殊战术能力。

22.运动训练过程包括哪些环节?

一个完整的运动训练过程,应该包括运动员起始状态的诊断、训练目标的建立、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活动的实施、训练过程中的检查评定以及训练目标的实现6个基本环节。当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者对检查评定结果不满意时,还需提出调节期望,发出修正指令,并反馈给相应的环节,使运动训练过程的进行更加接近理想的状态,直至通过检查评定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最终实现训练目标。

23.运动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运动员起始状态的诊断;确定训练指标;划分训练阶段,提出各训练阶段的主要任务;确定实现目标的基本对策;安排比赛序列;规划训练负荷的动态变化趋势;选择训练方法和手段;确定各手段、练习的负荷要求;制定恢复措施;规划检查评定训练效果的内容、时间和标准。

24.技术连接一区、二区、三区的训练任务各是什么?

一区任务:实现从基础训练阶段的“以全面训练为主”向专项提高阶段的“以专项训练为主”的有机转换。二区任务:尽快实现训练从“提高专项竞技能力”到“充分利用竞技能力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转换,引导运动员尽快适应训练负荷始终在高位持续的训练。三区任务:实现“创造最佳成绩”向“保持竞技高峰”的转换。

25.简述基础训练阶段的主要任务、基本内容及负荷特征。

主要任务:发展一般运动能力基本内容:一般3-5年,主要发展体能主导项目和技能主导项目。发展顺序喂(1)协调能力,基本运动能力(2)多项基本技术(3)一般心理品质(4)基本运动素质负荷特征:循序渐进,留有余地

名词解释:

1.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训练管理:训练活动的组织者为实现运动训练的目标,对运动训练系统及训练过程进行计划,并予实施的组织行为。

4.竞技能力: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和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的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5.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判定。

6.运动员选材: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测量评价手段选拔适合从事某类运动项目训练的专门人才的过程。

7.遗传度:某一个特定性状在总的变异中,有多大比例决定于遗传,有多大比例决定于环境因素,一般采用百分率表示。

8.训练规律: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9.高原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具有适宜海拔高度的地区,进行定期的专项运动训练的方法。

10.制胜规律:在竞赛规则的限定内,教练员、运动员在竞赛中战胜对手、争取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11.运动训练方法: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与办法。

12.模拟训练法:在获得准确情报信息的基础上,通过与模仿重大比赛中主要对手特征的陪练人员的对练,及通过在与比赛条件相似的环境中的练习,使运动员获得特殊战术能力的一种针对性极强的训练方法

13.力量素质:人体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

14.动作速度:人体完成单个或成套动作的速度,是技术动作不可缺少的要素15竞技战术: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竞技水平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16.战术意识:又称战术素养。指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

17.技术风格: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18运动技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也是决定运动员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

19.协调能力:运动技术的合理性依赖于参加动作的肌肉群的协调程度,而这种协调程度又依赖于神经系统对肌肉的合理而精细的支配,即协调能力

20.专项训练:

论述题:

1.论述如何保持、提高集体项目运动队的集团竞技能力?

2.试述在选择训练方法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3.运动员体能及其构成

体能是以人体三大供能系统为能量代谢活动的基础,通过骨骼肌的做工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体能是运动员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运动员体能由三部分构成: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运动素质。

4.作为一名优秀的教练员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1)强烈的事业心、奉献精神与高尚的道德情操

(2)坚实的专业知识与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现代运动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和运动成绩的提高都必须依靠多学科广泛的科学知识的介入和支持,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3)熟练的专项训练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运动训练作为一个实验过程,仅具备理论知识是不够的,需要教练员具有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训练中去的操作能力

(4)适应运动队生活环境的能力

5.竞技体育人才训练管理的重要性和特点

6.运动员选材和育才的关系

选材仅仅是为运动员的成才提供了可能性,而选材后的育才过程才是真正决定运动员成才的关键,育才是选材的延续,建立良好的选-育相结合的实施模式才是竞技运动发展的方向

7.如何根据专项训练的目的具体选择适宜的运动训练方法

8.根据你所从事的专项运动,请设计某一专项训练课中所需要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9.全程性多年训练阶段的划分、主要任务、训练内容及负荷特征

全程性多年训练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和竞技保持阶段。基础训练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一般运动能力,专项提高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专项竞技能力,最佳竞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创造专项优异成绩,竞技保持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努力保持专项竞技水平。基础训练阶段的训练内容首先是协调能力和基本技术;专项提高阶段和最佳竞技阶段,首先要发展决定专项竞技能力的首要因素,体能主导类项目主要是专项运动素质,技能主导类项目主要是专项技战术;在竞技保持阶段,则需要把运动员心理稳定性的保持和提高防灾训练的首位,延长运动员竞技寿命。基础训练阶段的负荷特点:循序渐进,留有余地;专项提高阶段的负荷特点:逐年增加,逼近极限;最佳竞技阶段的负荷特点:在高水平间起伏;竞技保持阶段的负荷特点:保持强度,明显减量

10.发展一般耐力与专项耐力的主要训练方法

发展一般耐力的训练方法:主要是持续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运动员不间断地进行练习,称之为持续训练;若把全部负荷分为若干小段,每两段中间安排不充分的休息,为间歇训练。

发展专项耐力的训练方法:体能主导类采用大强度的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及比赛训练法,速度型项目运动主要采用重复训练法和比赛训练法提高专项耐力技能主导类项目多采用重复训练法

运动训练学课程大纲

《运动训练学》课程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课程编号:406349 学分:2分 总学时:36学时理论学时:30学时 适应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 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教育学,心理学, 生理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运动训练学》是一门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上,研究运动训练活动过程一般规律的科学。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理解运动员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年度和周、课训练计划的制定。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运动训练管理的层次结构;运动员选材的任务及生物基础;训练周期的类型、改变负荷的形式;体、战术训练的意义以及影响因素;参赛准备的内容及运动员参赛风险识别、评估与对策。 理解训练方法的意义和操作过程及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竞技战术、战术能力的概念;心理能力与体能、技能,运动智能与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关系;各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及训练学要点。 掌握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以及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征;运动训练的基本规律;提高身体训练的各种方法及其原理;掌握技术、战术能力训练的方法;各类运动训练计划结构和组织及控制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2学时) (一)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1、了解竞技体育的构成、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2、明确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运动训练的内容,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二)运动训练的科学管理(2学时) 1、了解运动训练管理的含义及其管理的层次结构; 2、明确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竞赛管理; 3、了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管理体制。 (三)运动员选材(2学时) 1、明确运动员选材的任务; 2、了解运动员选材的生物学基础; 3、掌握运动员科学选材的方法实施。

运动训练学答案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4运动成绩: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5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有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6运动训练管理:训练活动的组织者为实现运动训练的目标,对运动训练系统及训练过程计划,并予实施的组织行为。 7运动员选材: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测量评价手段选拔适合从事某类运动项目训练的专门人才的过程。 8遗传度:某一个特定性状在总的变异中,有多大比例决定于遗传,有多大比例决定于环境因素,一般采用百分率表示。 9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根据运动训练结构特点、竞技状态呈现特征和重大赛事安排规律,系统持续地、周期性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10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运动员以组、队形式共同训练,同时依运动项目、个体特征、训练任务、训练条件、训练阶段等方面的不同而分别做不同训练安排的训练原则。 11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负荷后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通过生物适应过程,提高机体能力和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12运动训练方法:是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13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14模式训练: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5程序训练: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内容有序且逻辑性的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16重复训练:多次重复同一种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17间歇训练: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8持续训练: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9变换训练:对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实施变换,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20循环训练: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和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21体能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不同项目的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都力求运用各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改造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提高有机体的技能水平,增进健康和发展运动素质。 22力量素质: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包括:外部阻力和内部阻力。 23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包括人体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和对外界信号刺激快速反应的能力,以及快速位移的能力。 24耐力素质:有机体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是人体基本的运动素质之一。 25运动技术:既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 26运动智能:智能中的一种,是指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的能力。 27运动素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五个素质组成。 28技术风格:指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29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30运动员心理能力: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

自考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自考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构成: 1运动员选材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4竞技体育管理 3.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1)竞争性:激烈的竞争性成为竞技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的特点之一。(2)规范性:现代竞技运动要求高度完美的技艺,它是以对技术、战术和各种训练规范性要求基础上建立的。 (3)公开性:竞技体育具有比一般社会活动更为明显的公开性和外相性特点。 (4)公平性:没有公平竞争,竞技运动便无法正常进行。 (5)集群性:竞技体育是由若干运动员组成的群体行为,集体项目中,集群性特点更突出。 (6)观赏性:竞技体育以其独特的观赏性赢得官大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奠定了自身发展的基础。 4.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5.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运动训练过程就是其研究对象。包括:运动员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所有因素,不仅包括运动场上的,还有社会因素、心里因素。 6.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每名运动员都从事着特定专项的训练,具有鲜明专一性,但并不排斥有利于专项竞技能力提高的其他项目的训练内容和手段)(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 (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 (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负荷的适度增加能够导致运动竞技水平的显著提高,但当负荷超出运动员最大承受能力时,运动员机体会产生劣变现象)(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运动训练过程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会性行为,需进行有效管理) (6)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有着广泛的多学科联系)7.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

最新运动训练学期末考试题培训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的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4.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5.项群训练理论:揭示具有共同特点的项目群组训练规律的科学理论。 6.体能主导类项群:以运动员的体能为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快速力量性项群、速度性项群和耐力性项群三个亚类。 7.单一动作结构项群:以单一结构为主要运动技术动作特征的项目群组,按动作结构对竞技运动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非周期性单元动作结构项群、周期性单元动作结构项群和混合性单元动作结构项群三个亚类。 8.生理负荷: 9.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在竞技运动中即称为竞技能力。10.竞技水平: 11.运动技术评价: 12.训练负荷:运动训练过程中,以身体练习(又称运动动作)或心理练习为基本手段,对运动员机体施加的训练刺激。运动员机体对训练负荷刺激的反应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前者称生理负荷,后者称心理负荷。 13.负荷强度: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深刻程度,是构成训练负荷的重要方面。14.模式训练法: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5.特长技术:特长技术是指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群”中那些对其获取优异运动成绩有决定意义的、能够展现个人特点或优势、使用概率和(或)得分概宰相对较高的技术。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969年,民主德国___________主编的___________一书,标志着运动训练学 初步形成了白己的理论体系。哈雷、《训练学》 2、依据理论研究所涵盖的领域,可把运动训练理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 一般运动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 3在竞技体育比赛中,运动员自身与对手的表现都取决于他们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发挥程度4、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水平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训练水平 5、运动训练的最终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预期的比赛结果。 6、运动员竞技性状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竞技状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动训练学考试试题汇编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知识点:(一)竞技体育的构成 判断题: 1、竞技体育包括运动选材、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三方面。 2、竞技体育管理也是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3、竞技体育是以娱乐为主要目的游戏发展起来的。 单选题: 4、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 的最重要途径?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 5、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 6、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最重要的? A.运动训练 B.运动选材C.运动训练 D.运动管理 多选题: 7、竞技体育由哪几部分构成?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教育学因素 8、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有那些?、 A.生物学因素B.个性心理因素C.社会学因 D.教育学因素 (二)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判断题: 1、竞技体育中的“竞”是指比赛和竞争,“技”是指运动技艺。 2、竞争性是竞技体育赖以存在的基础。 3、竞技体育是只有很少的人参与的社会行为。 单选题: 4、在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中,哪一个是竞技体育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特 点? A.竞争性 B.公平性 C.规范性 D.公开性 5.竞技体育主要是由哪些人组成的群体行为? A.教练员 B.运动员 C.裁判员 D.球迷和观众 6.下列四种选项中,有一项不属于竞技体育社会功能的选项。 A.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生理潜力 B.振奋民族精神 C.丰富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生活 D.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多选题: 7.下列哪些选项属于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运动训练学教学大纲

运动训练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专业 授课学时:54学时 课程学分:3分 一、课程性质、任务 性质: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的科学,是我国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必修课程。 任务:使学生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及实际应用。 二、课程培养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理解运动员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年度和周、课训练计划的制定方法。明确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较为完整的运动训练理论知识以及具有指导运动训练的能力。 技能目标: 素质目标: 三、选用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材版本信息:《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体育院校通用教材 教材适用评价:本教材被国家教育部立项为“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并作为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适用。由北京体育大学田麦久教授主编。 适用的参考资料:安朝臣:《人体运动负荷的研究》,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运动训练学对于其它实践课程,如散打、跆拳道、篮球等技能型科目的教学及其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第一节竞技体育概述 一、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二、竞技体育的构成 三、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四、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 第二节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 一、运动训练在竞技体育中的地位 二、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三、运动训练学的任务及内容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竞技体育形成与发展,理解竞技体育特点与社会价值。掌握运动训练的任务及内容。 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 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 一、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 二、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 三、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 第二节各项群训练基本特征概述 一、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二、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三、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四、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五、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六、技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七、技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八、技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项群得科学意义,理解项群理论的应用,掌握各项基本特征 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第一节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 一、运动成绩释义 二、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第二节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构成因素 一、竞技能力释义 二、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第三节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 一、状态诊断和目标建立的重要意义 二、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运动成绩,竞技能力的基本涵义及其决定因素,理解竞技能力结构模型,掌握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 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竞技需要原则 一、竞技需要原则释义 二、竞技需要原则的科学基础 三、贯彻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最新运动训练学历年试题电子教案

运动训练学(1997年) (运动训练学专业)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8分) 1.运动训练3.竞技能力 2.运动负荷4.训练过程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8分) 1.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体育项目分类,可分为( )和( )两大类,前者又可分为( )和( )项目,后者又可分为( )和( )。 2.负荷量可通过( )、( )、( )、( )四个因素度量。 3.竞技状态的形成发展可分为( )、( )、( )三个阶段。 4.训练目标构成应包括( )、( )、( )三个部分。 三、判断(对者划“+”,错者划“-”,每题2分,共8分) 1.运动训练学对你从事的专项训练有直接指导作用。( ) 2.间歇训练法是在一次练习后,机体基本恢复后,再进行下一次练习方法( )。 3.如果能控制好负荷和恢复,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可保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 4.力量耐力训练需要35%以下的强度(负重量)进行多次数和多组数练习。( ) 四、简答题(26分) 1.简述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 2.现代运动训练的负荷安排有哪些特点? 运动训练试题(1997年) (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专业)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3分) 1.训练目标包括( )、( )、( )三个部分。 2.训练诊断的基本要求是:( )、( )、( )、( )。 3.战术的内容包括( )、()、( )、( )四个方面。 4.影响技能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 )、( )、( )、( )等。 5.动作要素包括:( )、( )、( )、( )、( )、( )等。 6.( )、( )和( )是完成动作的方法的三个组成部分。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重复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的主要区别 2.简述负荷量与负荷强度之间的关系 3.简述训练适应的作用 4.简述运动训练的目的与任务 三、讨论与分析题(共25分) 1.试述年度训练计划与阶段训练计划的相互关系,并阐述诊断的重要作用。(10分) 2.与对手直接对抗的项目如拳击、乒乓球、足球等)和不与对手直接对抗的项目(如跳高、体操、射击等)的比赛特点有什么不同?这些不同对抗类项目的训练有什么不同的要求。 (15分) 四、方法应用题(共20分) 请说明循环训练法的含义以及应用时注意的问题。试为一个高水平项目运动员(由长跑、铅球、羽毛球、篮球、游泳中任选一项)制定一组包括8个练习的循环练习,并加以说明。

最新运动训练学试题

1、根据十一运会和伦敦奥运会运动员的表现,用相关原理分析运动员发挥除除正常水平三连冠, 有的运动员失常无缘奖牌,有的超常发挥取得金牌这些现象的原因? 答案要点: 涉及到的原理有:发挥失常即比赛压力下的“克拉克”(Choking)现象,克拉克现象(亦称克拉克魔咒)是指优秀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不能正常表现出所具有的竞技能力,比赛失常的现象。 运动员参赛行为及影响因素:运动员参赛行为表现有正常表现、失常表现、超常表现三种表现。 影响因素:竞技实力与角色互动(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及其表现、教练员的指挥艺术、竞赛环境场地器材、气候地理、观众气氛,裁判员的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竞赛的组织和管理即众多角色都可能影响运动员)心理水平和心理优势(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水平和和心理优势) 赛事性质与赛事指数(赛事规模和性质和运动员教练员的参赛期望结果) 异地(易地)参赛环境籍运动员的适应性调节(气候环境的变化影响,运动员的适应性训练水平) 有关奥运会的新闻(参考): 体坛网特约记者李昱成报道北京时间8月9日,2008奥运会射击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在北京射击馆进行。中国选手、雅典奥运会该项目冠军杜丽遗憾卫冕失败,中国军团也因此错失首金。金牌被捷克名将卡特琳娜-埃蒙斯以503.5环的绝对优势获得,而她这一成绩也打破了奥运会记录。赛后,三大社在第一时间撰文对中国军团憾失首金发表评论,称由于压力过大,中国运动员才在比赛中发挥失常。 英国路透社在第一时间对本场比赛进行了报道,并以《埃蒙斯获得北京奥运会首金》为题撰文。文中称,“在刚刚结束的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中国选手、卫冕冠军杜丽没能顶住压力,不仅没能为中国代表团收获金牌,而且甚至没有取得奖牌。”“这枚金牌最终被捷克运动员卡特琳娜-埃蒙斯获得,她的丈夫美国射击运动员——马特-埃蒙斯。” 2、结合奥运会中国运动员表现谈中国竞技体育的现状? 伦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共获得38金27银22铜,奖牌总数87枚,金牌和奖牌数均位列美国之后排名第二。中国选手共刷新6项世界纪录和6项奥运会纪录,这也是中国代表团在境外参加奥运会创下的最好成绩。中国军团在乒乓球、羽毛球、跳水和举重等项目上仍占据统治地位:羽毛球队包揽全部5枚金牌,而北京奥运会只拿下男、女单和女双3枚金牌;乒乓球队则与四年前一样,再次包揽全部4枚金牌;跳水队收获全部8枚金牌中的6枚,比四年前少1枚;举重队拿下5枚金牌,比四年前少3枚。 从奥运金牌看,近几届奥运会,中国竞技体育已经稳居第一集团前两名; 中国在体操、乒乓球、羽毛球、举重、跳水、射击、柔道、游泳等保持优势; 大众型项目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等的比重增多,中国更加重视群众性体育。 3、简述我国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中国特色? 中国运动训练理论在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过程中,进行了大量创新,涌现出一些在理论上价值巨大、在实践中影响深远的本土化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项群训练理论、运动员科学选材、中国优势竞技项目的制胜规律和竞技能力结构理论等。这些研究成果是中国运动训练理论对世界的重要贡献,也是运动训练理论研究中的中国流形成的重要标志。 4、从定向的角度结合你所熟悉的专项设计该专项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模型? 研究并建立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模型,是实施模式训练的重要工作环节。 任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都是由其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运动智能这五种子能力所构成

《运动训练学》课程作业(一)

《运动训练学》课程作业(一) 问答题:(作业1) 1、试述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答:任何一个竞技项目比赛的运动成绩都是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以及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这三方面因素所决定的。其中,运动员自身与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都决定于他们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及在比赛中的发挥程度;而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则包含着竞赛规则、评定手段及裁判员的道德与业务水平三个方面。 (一)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运动员在比赛中所出现的竞技水平是影响运动成绩的内因,是最根本的和最重要的原因。不同项群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有着不同的评定方法,其中,可测量类和评分类项目运动员所表现的竞技水平基本上是个人竞技能力的表现,通常较少受对手竞技表现的影响,而分属得分类和命中类的各种球类项目以及制胜类项目运动员的竞技表现则受着对手竞技表现很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二)对手在比赛中出现的竞技水平 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胜负状况或所取得的名次,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竞赛对手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同时也受着裁判员行为的影响。在对抗性的竞赛项目中,同一名运动员在某一轮淘汰赛中与强劲的对手较量时,如果他的对手比他最好的表现还要强的话,尽管他能够表现出比前几轮更高的竞技水平,也很可能遭到失败而被淘汰。这一事实说明了一个简单而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的道理,即作为比赛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赛的胜负或名次不仅仅取决于运动员自己的竞技水平,还取决于对手的竞技水平以及比赛的评定行为。国内外不少学者在分析运动成绩的影响因素时,仍然只单方面地考虑决定运动员个人竞技水平高低的素质、技术、战术、心理等因素。这实际上是将运动成绩和个人竞技能力二者的决定因素混淆在一起。 (三)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竞赛评定行为是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这里包括裁判员的道德及业务水平成绩的评定手段和竞赛规则这样三个因素。 评定手段对运动成绩起作用的最突出的例子是,近二十几年来电动计时装置的表现,消除了手计时员的视觉反应空间判断等因素的干扰,大大提高了计时成绩的准确性。裁判员的道德和业务水平对运动成绩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关键时刻,裁判员有意无意的一个错判,往往会决定着整个比赛结果。 2、运动训练为什么要坚持长期系统地不间断的进行? 答:一、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长期性的要求 二、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阶段性的要求 三、运动员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与后天获得性竞技能力最佳组合的要求 3、试论运动训练周期安排的科学基础。 答:(一)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 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是周而复始呈周期性的。这种周期性的运动不停地发展,每个往复、每个循环都不会完全相同。每一个新的运动周期,都不应是上一个运动周期简单的重复,而应在原有的基础上螺旋式地提高到新的水平。运动训练的周期性特点,就是由物质运动这一普遍规律所决定的。

运动训练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102610441.html, 运动训练论文题目 一、最新运动训练论文选题参考 1、从美国体育院系课程改革看我国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2、优秀运动员运动训练科学监控与竞技状态调整 3、竞技性体操运动训练时间理论的构建 4、几丁质·几丁聚糖对运动训练小鼠肝组织自由基代谢及血清GPT活性的影响 5、对我国现行运动训练体制及教练员、运动员人力资源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6、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运动训练的组织管理和控制的研究 7、关于运动训练原则的辩证思考 8、中国运动训练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9、对现代田径运动训练发展趋势的再认识 10、游泳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方法研究 11、运动训练活动中的整体与细节问题思考 12、枸杞多糖对运动训练小鼠耐力及体内自由基防御体系的影响 13、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的心理与运动训练干预 14、继承与弘扬马特维也夫教授的运动训练学术思想 15、当代运动训练理论热点问题及对我国训练实践的启示——2011杭州国际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创新论坛评述 16、有氧运动训练对大鼠下丘脑食欲调节肽的影响 17、运动训练与心脏内分泌功能 18、运动训练原理新知简述 19、我国竞技篮球运动训练指导思想的研究

https://www.doczj.com/doc/102610441.html, 20、专项理论到运动训练科学——兼论运动训练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趋向 二、运动训练论文题目大全 1、肌酸激酶和运动训练 2、运动训练对内膜下心肌组织的影响 3、变速变负荷运动训练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4、运动训练后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与健侧脑内突触结构变化的关系 5、从美国体育院系课程改革看我国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摘要) 6、现代田径运动训练的主要特征——兼论我国田径训练中存在的问… 7、现代田径运动训练的主要特征——兼论我国田径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8、芦荟对运动训练小鼠肝组织自由基代谢及超微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9、马特维也夫的运动训练学术思想研究 10、不同负荷运动训练对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 11、运动训练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的关系和针灸调节作用 12、训练观念——运动训练理论指导实践的 13、血清肌酸激酶的运动训练负荷监控作用研究述评 14、竞走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探索 15、运动训练后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变化 16、对马特维耶夫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质疑——维尔霍山斯基的运动训练理论观点 17、中美青少年运动训练的差异及思考 18、当代运动训练热点问题研究

运动训练学真题(1)

2016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 运动训练学 简答: 1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2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 3周期训练的科学基础和训练学要点? 4周训练课的不同要求和类型? 5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的关系? P13页 答案1:《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是指在特定的专项上通过训练夺得比赛胜利和创造优异成绩;,专一性并不排斥有利于专项竞技能力提高的其他项目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因此只要有利于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方法和手段都可以交叉使用。 《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任何一个运动员竞技能力都是由体能、技能、战术和心理能力以及心智构成的,构成了竞技能力的整体性,然而各子能力之间互相促进和制约或者优势互补体现出整体和子能力的互补性。 《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和组织实施的阶段性,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运动员在每个特定时刻状态前后互相都是延续的,一段时间的延续会对竞技能力有所提高,一段时间的剪短也会对竞技能力产生制约;同时每一个连续的运动过程必然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目标任务和特点。 《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和裂变性,外部对人体负荷会产生一个适应的过程没在一定范围内机体应激性也会越强烈,竞技能力得到提高;负荷超出最大承受能力,会对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产生消极影响,称为裂变性。 《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和应变性, <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和导向性,现代科技通过对运动员状态诊断,目标建立、计划制定的鞥到都直接干预到运动训练中,同时引导着运动训练朝着高科技化,准确化的方向发展。

答案2: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候克服或者对抗阻力的能力;训练的基本要求如下: 《1注意不同肌群力量的对应发展 《2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 《3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4注意激发练习的兴趣 《5儿童少年力量训练应该注意的事项 答案3: 一:周期训练原则是指周期性的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其训练的科学基础如下:《1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由于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是周而复始呈现周期性的,而运动训练的也是一样有这个普遍规律决定的,新的一个运动周期都不应该只是上一个运动周期的简单重复,而是达到新的一个水平。 《2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人体竞技能力的提高,明显的表现出周期性特点,不断适宜增加负荷使得机体不断适应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呈现出周期性特征。 《3适宜比赛条件出现周期性特征;运动训练的终极目的是提高运动成绩,运动成绩只有在比赛中表现出来才能得到承认,同时也只有在适宜的比赛条件下,才能使得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充分发挥出来。 二:周期安排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1掌握各种周期的序列结构,按照一个训练周期包含时间跨度不同,了解各个周期的时间构成和应用范畴,对于教练员在训练实践中贯彻周期安排训练原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2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贯彻周期安排原则时候,要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可以根据任务的不同,把训练周期分为基本训练周、赛前训练周和比赛周和恢复周等等。 《3处理好决定训练周时间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关系; 《4注意周期之间的衔接;把一个完整训练过程分成若干小周期之后,不可以忽略各个周期之间的衔接,重视相互之间的连续性。

运动训练题集汇编1000题含答案

单项选择题: 1、篮球、足球属于(B)项目。 A、耐力性; B 、对抗性; C、周期性; D、速度性。 2、训练适应过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运动负荷、恢复过程、身体情况、心理状态等,其中(C)起着决定作 用。 A、负荷和身体; B、负荷和心理; C、负荷和恢复; D、身体和心理。 3、间歇训练法每次(组)练习之间有较充分的休息时间,如果用心率来表示,可在心率恢复到(B)是进行下 一次(组)训练。 A、110次/分之下; B、120次/分之下; C、130次/之下; D、140/次之下。 4、协调能力是运动员运动时,各器官系统、各运动部位配合一致完成练习的(C)。 A、方法; B、手段; C、本领; D、途径。 5、篮球、足球过人的动作属于(B)速度。 A、反应; B、动作; C、位移; D、灵敏。 6、在提高条件(难度)的情况下进行训练是战术训练(B)之一。 A、任务; B、方法; C、类型; D、要求。 7、男孩子力量增长最快的年龄阶段是(B)岁。 A、7-10; B、11-13; C、14-17; D、18-21。 8、发展战术能力是全过程多年训练阶段中的(C)阶段。 A、基础训练; B、最佳竞技; C、专项提高; D、竞技保持。 9、发展绝对速度的主要训练手段是(D)。 A、300米计时跑; B、150米计时跑。 C、200米计时跑; D、60米计时跑。 10、发展一般耐力主要采用(C)的各种运动方式。 A、短时间、大强度; B、短时间、小强度; C、长时间、中小强度; D、长时间、大强度。 11、训练适应的特殊性是训练适应的(B)之一。 A、作用; B、特性; C、方法; D、手段。 12、超量恢复规律是(C)原则的依据之一。 A、周期性; B、区别对待; C、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D、系统不见断性。 13、如果用间歇训练法发展运动员的力量耐力,强度应在(A)。 A、40-60%之间; B、60-80%之间; C、80-90%之间; D、90%以上。 14、一般身体训练是专项身体训练的(D)。 A、途径; B、方法; C、手段; D、基础。 15、决定有氧耐力还是无氧耐力的关键是(A)。 A、负荷强度; B、负荷量; C、练习方式; D、练习方法。 16、在训练准备期第二阶段,应该使运动员的(A)达到最大。 A、负荷强度; B、负荷量; C、负荷组数; D、负荷次数。 17、勇于探索、大胆革新是教练员应具备的(B)之一。 A、特点; B、条件; C、要求; D、能力。 18、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A)的支配下,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机能能力和运动能力。 A、中枢神经系统; B、心血管系统; C、循环系统; D、运动系统。 19、以下哪种训练方法是发展爆发力最常用方法(D)。 A、重量大、练习次数多; B、重量小、练习次数多; C、重量小、练习次数少; D、重量大、练习次数少。 20、以下哪种训练方法是发展快速力量最常用方法(B)。 A、大重量的极限力量练习。 B、中小重量的快速练习; C、长距离的跳跃练习; D、小重量多重复次数的练习。 21、重复训练法每次(组)练习之间有较充分的休息时间,如果用心率来表示,可在心率恢复到(A)是进行 下一次(组)训练。 A、110次/分之下; B、120次/分之下; C、130次/之下; D、140/次之下。 22、在降低条件(难度)的情况下进行训练是战术训练(B)之一。 A、任务; B、方法; C、类型; D、要求。 23、发展一般运动能力是全过程多年训练阶段中的(A)阶段。 A、基础训练; B、最佳竞技; C、专项提高; D、竞技保持。 24、超人的体力和技艺性是(A)的特征。 A、竞技体育; B、群众体育; C、学校体育; D、大众体育。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3.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2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④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世⑤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⑥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 5.竞技体育的特点:1竞争性2规范性3公开性④公平性⑤集群性⑥观赏性 6.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④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⑤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⑥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7.运动训练学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8.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④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⑤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⑥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9.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10.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为:1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2深入探索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3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④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⑤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 11.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a各项群的形成和发展b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c各项群运动成绩的系统分析d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组织与控制) 12.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A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B加强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C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 14.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终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中。 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 运动水平:运动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称做训练水平,反映着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 15.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a为运动训练过程确定一个客观、准备的出发点。B对训练工作效果及时的检查评价。C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 16.建立目标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a有效地激发运动训练活动主体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B制定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 19.训练规律:是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21.竞技需要原则即指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贯穿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a要围绕运动训练的基本目标,全面安排好训练和比赛。B 正确分析专项竞技能力的结构特点。C按照竞技的需要确定负荷内容和手段。D注意负荷内容的合理结构。 22.动机激励原则: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的训练原则。 贯穿动机激励原则的训练学要点:a加强训练目的性教育和正确价值观教育。B满足运动员的合理的需要。C发挥运动员参与训练和比赛的兴趣。D发挥运动员在训练工作中的主体作用。E注意教练员的榜样作用f注意正确地运用动力。 23.有效控制原则:是指要求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 训练学要点:a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B高度重视训练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调整。C及时对训练计划在实践中变更的原因,期望及方法的最大流表。 24.系统训练原则:是指持续地、循序渐进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训练学要点:A保持训练的系统性(a健全多级训练体制。B建立和强化正确的训练动机。C 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d提供有力的社会保证。)B按阶段性特点组织训练过程。 25.周期安排原则:是指周期性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训练学要点:a掌握各种周期的序列结构。B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C处理好决定训练周期时间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关系。D注意周期之间的衔接。

《运动训练学》课程总结

2016—2017第一学期《运动训练学》课程总结 本课程共讲授十四章内容,分别就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运动训练的科学管理、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运动员技术能力及训练、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多年训练过程的计划与组织、运动员年度训练过程的计划与组织、训练同课过程的计划与组织、参赛的准备、进行与总结、项群训练理论等内容进行了介绍。本学期,通过运动训练学这门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学生基本掌握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应用运动训练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了国内外运动训练学研究状况和发展动态,培养了学生对运动训练学的兴趣和能力,为毕业生能够胜任体育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该门课程为指定选修课,共32学时,2学分,授课对象为体育系2011级1—6班,体育教育专业方向的学生。该班每周授课2学时,共16周。授课形式主要有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和完成作业。讲授内容主要依据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手段主要是多媒体课件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为了达到教学目的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性形式,来完成运动训练学的内容,并结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完成。 本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该班共有学生26人。整体上看,上课学生认真听讲,积极配合教师教学,认真思考问题,课下基本按时完成作业。在本门课程学生试卷的分析中,参加考试10人,考试人数占总人数的100%,缓考同学均是参加学院的顶岗实习的同学;所有参加考试的学生都通过了考核,没有不及格学生。从学生考试试卷看,学生答题有一定的条理性、清晰性以及全面性。虽然部分同学在案例分析题的回答上不够全面,判断题上知识运用还不灵活,但重点知识把握较好。总体而言,成绩较理想。

运动训练学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适宜负荷原则: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与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2、竞技需要原则:就是指根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与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3、动机激励原则:指通过多种方法与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与行为的训练原则。 4、有效控制原则:指要求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有效控制。训练中应准确把握与控制运动训练活动的各个方面或运动训练过程的各个阶段,训练的内容、量度及实施,并对它们进行及时的与必要的调节,以使得运动训练活动能够按照预先设计的方案运行,保证训练目标的实现 5、适时恢复原则:指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应过程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力的训练原则。 6、技术风格: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她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较为成熟与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7、竞技战术: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与行动。 8、模式训练法:就是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与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9、程序训练法: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与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10运动训练方法:就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与办法。11、运动训练手段: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12、分解训练法: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13、重复训练法: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14、间歇训练法:指对多次练习时间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H持续训练法:指负荷強度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法。 15、比赛训练法: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与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16、力量素质: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17、运动技术:就是指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就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 18、运动员战术能力:运动员(队)掌握与运用战术的能力,就是运动员(队)整体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19、运动员心理能力: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与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就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能力的组成部分。 20、训练效应:通过运动训练所产生的生物适应叫训练效应 21、竞技能力: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与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运动训练学试题汇编

运动训练学 1、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 的最重要途径?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 2、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 3、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最重要的? A.运动训练 B.运动选材C.运动训练 D.运动管理 4、在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中,哪一个是竞技体育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特 点? A.竞争性 B.公平性 C.规范性 D.公开性 5.下列四种选项中,有一项不属于竞技体育社会功能的选项。 A.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生理潜力 B.振奋民族精神 C.丰富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生活 D.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6、在竞技体育的多种构件中,哪一个是最重要的?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运动管理 7.运动员训练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A.提高运动成绩 B.提高竞技能力 C.参加竞赛 D.增强体制 8、在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来源的途径中,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是: A.遗传效应 B.生活效应 C.训练效应 D.社会效应 9.每名运动员从事运动训练,其目标具有什么特点? A.专一性B.多元性C.整体性D.连续性 10.下列哪一项不是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 A.各项目的诞生B.各项群的形成与发展 C.各项群训练竞技能力的分析D.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 11.速度性项目的主要特征是: A.短时间内有效发挥体能B.快速发挥力量C.推迟疲劳出现D.多用战术 12.运动员在体操和羽毛球项目中起决定作用的竞技能力是 A.心理B.技能C.体能D.智能 13、按竞技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类,属于变异组合的运动项目是 A.游泳 B.排球 C.短跑 D.铅球 14、足球属于动作结构中的哪一类? A.固定组合 B. 变异组合 C.同属多项组合 D.异属多项组合 15、下列哪一个不是单一动作结构的运动项目? A.举重B.摔跤C.跳高D.跳远 16、竞赛规则的标准化,是我国传统项目走向世界的重要步骤。 A.摔跤 B.拳击 C.举重 D.武术 17、表现难美性项群训练的核心部分是: A.身体训练 B.技术训练 C.心理训练 D.智能训练 18.在表现准确性项群中,对运动员的心理方面要求很高,下列哪一项不是运动员重要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