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质工程学下册废水处理工程_试题库

水质工程学下册废水处理工程_试题库

水质工程学下册废水处理工程_试题库
水质工程学下册废水处理工程_试题库

《废水处理工程》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污水

指经过使用,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水,也包括降水。

2、生活污水

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过,并为生活废料所污染的水。

3、工业废水

指在工矿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和排放的水。

5、生物化学需氧量(BOD)

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污染物稳定化所消耗的氧量。

6、化学需氧量(COD)

指用强氧化剂-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将有机污染物稳定化消耗的重铬酸钾量所折算成的氧量。

7、总需氧量(TOD)

指有机污染物完全被氧化时所需要的氧量。

8、总有机碳(TOC)

指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总含碳量。

9、水体自净作用

水体在其环境容量围,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排入的污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推移在向下游流动的过程中自然降低。

13、污水的物理处理法

指利用物理作用,分离污水中主要呈悬浮状态的污染物质,在处理过程中不改变其化学性质。

14、污水的化学处理法

指利用化学反应作用来分离、回收污水中的污染物,或使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15、污水的生物处理法

指利用微生物新代作用,使污水中呈溶解或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被降解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使污水得以净化的法。

16、沉淀

水中的可沉物质在重力作用下下沉,从而与水分离的一种过程。

17、活性污泥法

以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基质,在溶解氧存在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群的连续培养,经凝聚、吸附、氧化分解,沉淀等过程去除有机物的一种法。

22、污泥龄

指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之比值。

23、BOD-污泥负荷率N S

指单位重量的污泥在单位时间所能代的有机物的量。

24、污泥膨胀现象

当污泥变质时,污泥不易沉淀,SVI值增高,污泥的结构松散和体积膨胀,含水率上升,澄清液变少,颜色也有变异,即为污泥膨胀现象。

25、容积负荷率Nv

指单位容积曝气区在单位时间所能承受的BOD数量。

26、表面负荷

指单位时间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量。

32、污泥解体现象

处理水质浑浊,污泥絮凝体微细化,处理效果变化,此现象即为污泥解体现象。

33、污泥腐化现象

在二沉池中由于长时间滞留而产生厌氧发酵生成气体硫化氢、甲烷等,从而使大块污泥上浮,污泥腐败变黑产生恶臭,此现象就称为污泥腐化现象。

36、水力负荷

指每㎡滤池表面在每日所能接受的污水量。

39、污泥投配率

指每日投加新鲜污泥体积占消化池有效容积的百分数。

43、土地处理

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污水投配在土地上,通过土地-植物系统,进行一系列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的过程。

二、填空

46、污水按其来源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降水。

47、污水的最终处置式有排放水体、灌溉农田、重复使用。

48、按化学组成,污水中的污染物可分为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两大类。

49、易于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的污染指标主要有BOD、COD、TOD、TOC。

50、水体自净过程按其机理可分为物理过程、化学及物理化学过程、生物化学过程。

51、污水处理技术按其作用原理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

52、根据污水中可沉物质的性质,凝聚性能的强弱及其浓度的高低,沉淀可分为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压缩沉淀四种。

53、根据沉淀的性质,初沉池初期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二沉池后期的沉淀属于区域沉淀,二沉池污泥斗中的沉底属于压缩沉淀。

60、沉砂池的主要功能是从污水中分离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一般位于泵站和沉淀池等构筑物之前,对构筑物起保护作用。

61、沉砂池在设计时规定最大流速是为了防止无机颗粒被冲走,最小流速是为了防止有机颗粒沉降。

62、沉淀池按照水流向可分为平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

63、在生物膜法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生物膜。

64、在活性污泥系统中,当污水与活性污泥接触后很短的时间,就出现很高的

去除率,这种现象称为初期去除现象,它是由吸附作用引起的。

69、在对数增长期,活性污泥的增长速率与其微生物量呈一级反应,与有机物量呈零级反应。

70、影响活性污泥的环境因素主要有BOD负荷率、DO、水温、营养物平衡、PH值、有毒物质。

71

段。

72、根据Monod

降解速率遵循一级反应。

89、在一般二级处理工艺中,初沉池的主要功能是去除进水中的悬浮物质;二沉池的主要

功能是去除由生物反应器出水所携带的生物污泥等,进一步稳定出水水质。

90、活性污泥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为良好的活性污泥和充足的氧。

91、正常的活性污泥的外观呈黄褐色的絮绒颗粒状,其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较高的含水率。

92、根据微生物净增长程,当污泥负荷率Nrs增大时,系统中剩余污泥量将增加。

93、曝气池按照混合液流态可分为推流式、完全混合式、循环混合式。

94、培养活性污泥的基本条件是菌种、营养环境。

95、在培养活性污泥的过程中,及时换水的目的是及时补充营养,排除有害物质。

96、对活性污泥进行驯化的目的是使所培养的活性污泥可用于处理特定废水。

97、活性污泥运行的异常现象主要有污泥膨胀、污泥腐化、污泥上浮、污泥解体、泡沫问题。

98、污泥丝状菌膨胀主要是由于缺乏N、P,DO不足,水温高,PH低等引起的。

99、结合水性污泥膨胀主要是由于排泥不畅引起的。

100、污泥解体主要是由于曝气过量、有毒物质存在引起的。

101、一般认为氧化沟工艺在流态上介于完全混合与推流之间。

102、氧化沟工艺一般BOD负荷低,工艺上同活性污泥法的延时曝气运行式。

103、在AB法废水工艺A段的作用是生物吸附,B段的作用是生物降解,其中A段比B段所承受的负荷高。

104、延时曝气法的主要优点是净化效率高,产泥量少。

105、高负荷生物滤池的高滤率是通过限制进水BOD5值和处理水回流措施而达成的。106、生物转盘一般由盘片、接触反应槽、转轴、驱动装置四部分组成。

107、生物接触氧化池靠曝气供养,微生物以生物膜形式存在。

108、接触氧化池的结构主要由池体、填料、布水装置、曝气系统四部分组成。

109、接触氧化池按照填料的布置可分为直流式和分流式,其中直流式水流向为上向流,分流式水流向为下向流。

110、曝气氧化塘中DO的来源主要是人工曝气和表面复氧。

111、根据原理,脱N技术可分为物理化学脱N和生物脱N两种技术。

112、影响氨气脱塔工作效果的因素主要有PH值、水温、布气负荷、气液比。

113、根据原理,除P技术可分为混凝沉淀除P和生物除P两种。

114、生物除磷的基本原理是聚P菌过量摄取P形成高P污泥排出。

115、温度是厌氧消化的一个影响因素,一般中温消化的温度为30~55℃,高温消化的温度为50~55%。

116、厌氧消化池其结构主要包括污泥的投配、排泥及溢流系统,沼气的排出、收集与储存设备,搅拌设备和加温设备四部分。

117、污泥厌氧消化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污泥投配率、搅拌、C/N、有毒物质和PH值。118、污泥最终的处置式有陆地处置和海洋处置。

三、判断

179、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不管其是否易于被微生物所降解,均可采用相同的评价指标来表示其污染程度。(√)

、BOD和COD是直接表示污水被有机物污染程度的指标。(×)

、污水的生化需氧量,一般指有机物在第一阶段生化反应所需要的氧量。(√)

、水体中DO的变化与BOD含量直接相关。(√)

四、选择

1、下列指标不适宜评价难于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的是(A)

A、BOD5

B、COD

C、TOC

D、浓度

6、二沉池初期的沉淀过程属于(B)

A、自由沉淀

B、絮凝沉淀

C、集团沉淀

D、压缩沉淀

7、污泥浓缩池中的沉淀过程属于(D)

A、自由沉淀

B、絮凝沉淀

C、集团沉淀

D、压缩沉淀

8、为了提高沉淀效果,从理论上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B)

A、加大颗粒与液体的密度差,降低水温,增大粒径

B、加大颗粒与液体的密度差,升高水温,增大粒径

C、减小颗粒与液体的密度差,升高水温,减小粒径

D、减小颗粒与液体的密度差,降低水温,减小粒径

9、在活性污泥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

A、活性微生物

11、有机物降解过程中均要耗氧,其主要发生在(A)。

A、碳化阶段

12、某一污水,其BOD u(S0)与培养过程温度(),BOD5与培养温度(C)。

A、无关,无关

B、有关,无关

C、无关,有关

D、有关,有关

13、有机污染物(C、N、S、H)经好氧分解后的产物(A)。

A、CO2,H2O,SO42-,NH3

B、CH4,H2O,SO42-,NH3

C、CO2,H2O,H2S,NO3-

D、CH4,H2O,H2S,NO3-

14、生物除氮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进行(A)

A、好氧硝化-缺氧反硝化15、自由沉降颗粒的沉速与粒径和密度差有关,增加颗粒沉速的途径有(D)。

D、增大密度差,增大粒径

16、理想沉淀池的假设条件:沉淀区流态,进水及颗粒沿池深,颗粒。(C)

C、推流,均布,自由沉淀

19、由曝气池耗氧量计算公式,可推出如下结论,当污泥负荷Nrs增大时,去除每公斤BOD 的耗氧量,单位体积曝气池混合液需氧量,每公斤活性污泥的需氧量。(D)

D、下降,上升,上升

21、表面负荷q的单位是。(B)

A、m/s

B、m3/m2·s

C、m/h

D、都对

30、在活性污泥系统中,若Nrs增加,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D)。

A、每公斤污泥需氧量加大,需增加供氧强度

B、去除单位有机物的需氧量下降

C、剩余污泥量增加

D、污泥龄将增加

31、下列运行式中,产泥量最好的是(D)。

A、生物吸附法

B、高负荷活性污泥法

C、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

D、延时曝气法

32、生物吸附法净化水质的机理是(B)。

A、物理作用

B、吸附作用

C、生物作用

D、化学作用

33、在(A)情况下,活性污泥会产生结合水性污泥膨胀。

A、排泥不畅

B、DO不足

C、水温高

D、PH值偏低

34、在(E)情况下,活性污泥会产生丝状菌污泥膨胀。

A、缺乏N、P营养

B、DO不足

C、PH低

D、水温过高

E、ABCD均对

35、在(B)情况下,活性污泥会产污泥解体。

A、DO不足

B、DO过量36、在(A)情况下,活性污泥会产生污泥腐化现象。

41、好氧塘中DO的变化主要是由于(D)作用引起的。

A、光合作用

B、生物降解作用

C、表面复氧

D、ABC正确

E、AC正确

43、氨的吹脱处理技术过程中水温一定,维持PH为(D)效果最佳。

A、6

B、7

C、10

D、11

44、氨的吹脱处理技术是属于(C)技术。

A、物理脱N

B、化学脱N

C、物理化学脱N

D、生物脱N

47、在污泥厌氧消化中,若出现产气量下降,它可能是由于(B)原因引起的。

A、排泥量不够

B、排泥量过大

C、温度升高

D、搅拌强度过大

48、在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若消化液PH下降,则原因是(C)。

A、温度过低

B、搅拌不够

C、投配率过大

D、C/N过低

五、简答

1、什么是污水?简述其分类及性质。

污水是指经过使用,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水,也包括降水。

污水按其来源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降水。

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有机性污染物。

8、什么是沉淀?试述沉淀的分类及特点。

沉淀是指水中的可沉物质在重力作用下下沉,从而与水发生分离的一种过程。

根据污水中可沉物质的性质,凝聚性能的强弱及其浓度的高低,沉淀可分为四类:

(1)自由沉淀:悬浮物浓度不高,且不具絮凝性能,在沉淀的过程中,悬浮固体的尺寸,形状均不发生变化,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地完成沉淀过程。

(2)絮凝沉淀:悬浮物浓度不高,但具凝聚性能,在沉淀的过程中,互相粘合,结合成较大的絮凝体,沉速加快。

(3)集团沉淀:悬浮物浓度较高,颗粒间相互干扰,沉速降低,悬浮颗粒结合为一个整体,共同下沉,与液体之间形成清晰界面。

(4)压缩沉淀:悬浮物浓度很高,固体颗粒互相接触,互相支承,在重力作用下,挤出颗粒间的水。

13、为了提高沉淀池的分离效果,人们常采取什么措施?

(1)从原水水质面着手,改变水中悬浮物的状态,使其易于与水发生分离

(2)从沉淀池结构面着手,创造宜于颗粒沉淀分离的边界条件。

16、为什么通常把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作为衡量污染水的有机指标?

生化需氧量的反应速度与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及温度有关,一般在20℃,欲求完全生化需氧量历时100天以上,这在实际上不可取。实际观察表明,好养分解速度一般在开始几天最快,且具有一定代表性,所以通常以BOD5作为有机污染物指标。

19、简述耗氧有机物指标BOD5和COD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通过微生物呼吸所消耗的溶解氧量来表示污水被有机污染物污染程度的指标。不同点:(1)BOD5是在20℃,氧充足,不搅动的条件下,微生物降解有机物5天所需的氧量,COD是用强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将有机污染物氧化成CO2和H2O所耗的氧量。(2)BOD5较COD误差大。

22、试述河流中氧垂曲线程有什么工程意义?

(1)用于分析受有机物污染的河水中溶解氧的变化动态,推求河流的自净过程及其环境容量,进而确定可排入河流的有机物最大限量。

(2)推算确定最大缺氧点即氧垂点的位置及到达时间,并依此判定水体防护措施。

24、简述生物处理法的基本原理,试举例说明。

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的新代,使污水中呈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

例:

活性污泥法

污水→曝气池→活性污泥

有机物→水体净化

生物膜法

有机物→水体净化

33、简述活性污泥的特征。

(1)具有吸附,氧化有机物的能力

(2)良好的活性污泥,易于固液分离,即具有良好的凝聚沉降性能。

34、什么是污泥沉降比?它有什么作用?

污泥沉降比是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沉淀后,沉淀污泥与混合液的体积比。

作用:(1)可控制剩余污泥的排放

(2)可及时反映污泥膨胀等异常情况,便于及早查明原因,采取措施。

35、什么是污泥指数?它有什么作用?

污泥指数是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沉淀后,1g干污泥所占的体积。

作用:(1)反映活性污泥的活性

(2)反映活性污泥的凝聚沉淀性能,利用其可判断污泥是否处于即将膨胀或已经膨胀的状态,以便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

42、DO的变化如影响活性污泥的反应过程?

活性污泥反应是一个好养分解过程,如果供氧不足则会出现厌氧状态,妨碍微生物正常的代过程,并滋长丝状菌,引起污泥膨胀;如果供氧过量,则耗能太大经济上不适宜,所以一般DO应维持在2mg/L左右。

这说明在低浓度有机底物的条件下,有机底物降解遵循一级反应,随有机物浓度而变,因为在低有机物浓度时,微生物基本上处于减速增长期或源呼吸期,由于微生物多而有机物少,因此有机物成为反应速率的限制因素。

55、试述传统活性污泥法的特点。

(1)曝气池呈狭长形,污水和回流污泥浓度从池前端流入呈推流式至池末端流出

(2)处理效率高,特别适用于处理要求高而水质较稳定的污水

(3)耗氧不稳定

(4)抗冲击能力差

(5)体积负荷率低,曝气池庞大,占用土地较多,基建费用高

56、试述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的特点。

(1)池耗氧与供氧较均匀,避免了传统法耗氧不均匀的缺点

(2)抗冲击能力好

(3)容积负荷率高

57、试述生物吸附法的特点

(1)处理效率低

(2)适用于含胶体和SS多的有机废水处理

(3)污泥的吸附和再生分别在两个池子或一个池子的两部分进行

(4)回流污泥量大

(5)容积负荷率大

(6)需氧均匀

(7)抗冲击能力强

58、试述延时曝气法的特点。

(1)曝气时间长,控制微生物生长处于源呼吸期

(2)排泥量少,管理便,处理效果好

(3)由于曝气时间长,曝气池的能耗费高

(4)适用于小型处理站或处理要求较高的污水处理

59、试述高负荷活性污泥法的特点。

(1)曝气时间短,处理效率低

(2)适用于对处理水平要求不高的污水处理

60、试述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的运行特点。

(1)池各类水质完全相同,抗冲击能力强

(2)由于池各类水质比较均匀,因此,易将池工作控制在良好的同一条件下进行

(3)池需氧均匀,动力消耗低

(4)污泥降解能力低,易产生污泥膨胀现象

(5)因连续进出水,易产生短流,出水水质差

61、试述深层曝气法的运行特点。

(1)占地面积大大降低,氧利用效率高

(2)微气泡粘附在污泥上影响其沉淀,需加消泡措施。

62、试述纯氧曝气法的运行特点。

(1)氧转移率比空气曝气提高很多。

(2)供气条件改善,可使MLSS维持在较高水平

(3)很少产生污泥膨胀现象

63、试述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的运行特点。

(1)集各池功能于一体

(2)SVI低,污泥易沉,不产生污泥膨胀现象

(3)有较高的出水水质,除N、P效果较好

(4)适用于小水量特别是间歇排放的工业污水

(5)运行管理便

76、什么是污泥膨胀现象,它是如产生的?如预防?

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含水率在99%左右,当污泥变质时,不易沉降,含水率上升,体积膨胀,澄清液减少,这种现象就称为污泥膨胀现象。

原因:(1)丝状菌大量繁殖,使泥块松散,密度降低所致

(2)结合水性污泥膨胀,是排泥不畅所致

措施:(1)按照进出水浓度,变更空气量,使营养和供氧维持适当的比例关系(2)格控制排泥量和排泥时间

77、什么是污泥解体现象,它产生的原因和处理措施如?

处理水质浑浊,污泥絮凝体微细化处理效果变坏,此现象就称为污泥解体现象。

原因:(1)曝气过量→F/M平衡遭到破坏→微生物减少失去活性→降低吸附能力→絮凝体缩小→处理水浑浊

(2)有毒物质→抑制或伤害微生物→使之失去活性

措施:(1)减少曝气量

(2)去除有毒物质

78、什么是污泥腐化现象?它产生的原因和处理措施如?

在二沉池中由于污泥长期滞留而产生厌氧发酵生成气体H2S、CH4等,从而使大块污泥上浮,污泥腐败变黑,产生恶臭,此现象即为污泥腐化现象。

原因:缺氧厌氧发酵

措施:(1)安设不使污泥外溢的浮渣清除设备

(2)清除沉淀池的死角地区

(3)加大池底坡度或改进池底刮泥设备不使污泥滞留。

79、什么是污泥脱氮现象?它产生的原因和处理措施如?

由于在曝气池曝气量过大,产生大量硝酸盐,在二沉池中产生反硝化生成气体N2携泥上浮的现象即为污泥脱氮现象。

原因:曝气量过大或曝气时间过长。

措施:(1)增加污泥的回流量或及时排放污泥以减少沉淀池的污泥量。

(2)减少曝气量或曝气时间以减少DO量进而减弱硝化作用。

80、在活性污泥系统运行中为什么会出现泡沫问题,应采取措施?

原因:由大量合成洗涤剂或其它起泡物质引起。

措施:(1)喷水或投加除沫剂(2)分段注水以提高混合液浓度

81、氧化沟具有哪些特征?

(1)氧化沟一般呈环形沟渠状,平面多为椭圆形或圆形

(2)在流态上,氧化过介于完全混合与推流之间

(3)BOD负荷低,同延时曝气系统

A、对水温、水质、水量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

B、Θc可达15~30d可生长硝化菌,运行得当,即可进行脱氮

C、污泥产率低,较稳定,勿需消化处理

(4)可考虑不设初沉池,有机性悬浮物在氧化沟,能达到好氧稳定的程度

(5)可考虑不设二沉池,合建,省回流设备

82、AB法废水工艺有哪些面的特征?

(1)可不设初沉池

(2)A、B段各拥有自己独立的回流系统,两端完全分开,有各自独立的微生物群体,处理效果稳定

(3)A段主要进行生物吸附作用,B段主要进行生物降解作用

(4)A段较B段承受的负荷高,污泥产率高

84、画出生物膜的结构,并简述其对有机物的降解工况。

污水与载体滤料流动接触,形成生物膜,由于微生物不断增殖,生物膜不断增厚,当氧不能透入时即形成厌氧层膜,在降解过程中,好氧层不断从流动水层中摄取所需的BOD5、O2等,将好养分解的产物CO2、H2O、NH3等排出,厌氧层则进行厌氧分解,产物不断排出。即通过生物膜上微生物的代活动,污水在流动的过程中被净化。

86、生物膜法在处理工艺面有哪些特征?

(1)对水质、水量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

(2)对低温水有一定的净化功能

(3)宜于固液分离

(4)能够处理低浓度水

(5)动力费用低

(6)产泥量少

(7)具有硝化脱N功能

87、选择滤料时,应考虑哪些条件?

(1)滤料应质坚、高强、耐腐蚀、抗冰冻

(2)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3)有较大的空隙率

(4)就地取材,便于加工、运输

89、普通生物滤池有哪些面的优缺点?

优:(1)BOD去除率高,可达95%

(2)运行稳定,易于管理,节省能源

缺:(1)负荷低,占地大,不适于大污水量处理

(2)易堵,对预处理要求高

(3)产生滤池蝇,影响环境卫生

(4)喷嘴喷洒污水较高,散发臭味

90、高负荷生物滤池运行中,处理水回流起什么作用?

(1)稀释进水,并均化与稳定进水水质

(2)提高进水量,加大q

(3)抑制厌氧层发育,使臭味、滤池蝇减少

91、塔式生物滤池有哪些优缺点?

优:(1)处理污水量大,容积负荷高,占地面积小,经常运转费用低

(2)塔微生物分层,能承受较大的有机物和有毒物质的冲击负荷

(3)由于塔身较高,自然通风良好,氧供给充足,产泥量少

缺:(1)当进水BOD浓度较高时,生物生长迅速,易引起滤料堵塞,所以进水BOD应控制在500mg/L,否则需采用处理水回流稀释措施。

(2)基建投资大,BOD去除率低。

94、试述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特点?

(1)供氧面同活性污泥法,采用曝气冲刷生物膜,使膜更新快,并保持活性

(2)生物膜上生物相丰富,净化效果良好

(3)兼顾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点

优点:(1)抗冲击负荷强,无污泥膨胀,不需回流污泥,易于维护管理,出水水质好,污泥量少

(2)具有多种净化功能,可除N、P

缺点:可能出现滤料堵塞,布水、布气不易均匀

97、氧化塘工艺有什么优缺点?

优点:(1)构造简单

(2)维护管理便

(3)效果良好

缺点:(1)占地面积大

(2)效果受气温影响较大

(3)可能引起围污染

103、污水进入稳定塘之前,为什么应进行适当的预处理?

通过预处理(1)去除悬浮物(2)调整PH值(3)去除有毒有害物质使稳定塘能进行正常工作,功能不受影响

114、表示污泥性质的指标主要有哪些?

(1)污泥含水率(2)挥发性固体与灰分(3)可消化程度(4)湿污泥比重与干污泥比重(5)污泥的肥分(6)污泥的细菌组成

115、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温度(2)污泥投配比(3)搅拌(4)C/N比(5)PH值(6)有毒物质116、试述中温消化与高温消化有什么不同?

(1)中温消化控制温度为30~35℃,高温消化温度控制为50~55℃。

(2)高温消化比中温消化需时短,处理效率和产气率高,对寄生虫卵杀灭率高

(3)高温消化比中温消化耗热量大,保温费用高。

117、污泥投配率是如影响厌氧消化过程?

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一般分为酸性发酵阶段和甲烷发酵阶段,两阶段起作用的分别是产酸菌和产甲烷菌,这两种细菌因世代时间的不同而使两阶段过程产生差异。若污泥投配率过大,使污泥很快转化为有机酸而使消化液PH降低,污泥消化不完全,产气率低;若污泥投配率过小,污泥消化完全,产气高,但造成消化池容积过大,利用率低,基建费用高。

118、搅拌对污泥的厌氧消化过程起什么作用,常用的搅拌法有哪些?

(1)防浮渣和沉淀及分层现象

(2)保证池中环境相同,强化微生物与污染物接触

(3)促进气泥分离,释放沼气

法:(1)泵加水射器搅拌法(2)消化气循环搅拌法(3)混合搅拌法

122、两级消化工艺与两相消化工艺是否相同?为什么不同?

两级消化工艺是第一级消化池有集气罩,有加热、搅拌设备,第二级消化池不加热,不搅拌,依靠剩余热量继续消化,产生的沼气不收集。两级消化的优点是减少耗热量,减少搅拌所需能耗,热污泥含水率低。

两相消化工艺是将酸性发酵阶段和甲烷发酵阶段分别控制在各自消化池最佳环境条件下进行消化,因此消化池总容积小,加温耗热量少,运行管理便。

125、在消化池中若出现上清液中含有BOD5和SS浓度增加,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应采取什么措施?

(1)排泥量不够(2)固体负荷过大(3)消化程度不够(4)搅拌不够

根据分析具体原因采取具体措施

126、在消化池中若沼气气泡异常,它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应采取什么措施?

(1)排泥量过大,池污泥量不足或有机负荷过高,搅拌不足,应减少排泥量或减少有机负荷,适当加大搅拌强度。

(2)由于浮渣过厚引起,应搅拌破碎浮渣层。

(3)不起泡时可暂时减少或中止污泥投配。

127、简述污泥好氧消化的优缺点?

优点:(1)污泥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降解程度高

(2)上清液BOD低

(3)消化污泥量少,无臭、稳定、易脱水,处置便

(4)消化污泥肥分高,易被吸收

(5)基建投资省,运行管理便

缺点:(1)运行能耗多,运行费高

(2)不能回收甲烷

(3)有机物分解程度随温度波动较大

133、目前,生物处理技术有多新的工艺,如SBR、AB法、A/O、A2/O工艺和氧化沟等,创建这些新工艺的目的是什么?是根据什么(污染物降解机理)来创建这些新工艺的?

创建新工艺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对不同水质处理要求及经济有效而创建

创建新工艺的依据:

SBR法:降解机理同活性污泥法,只是间歇运行操作,使工艺系统组成简单,勿需设污泥回流设备,不设二沉池,曝气池容积减少,建设费用及运行费用均降低。

AB法:是依据生物吸附作用、生物降解作用而创建的,将两种作用分别在两个阶段完成,使各段拥有自己独立的回流系统及独特的微生物群体,处理效果稳定。

A/O:是依据厌氧放P,好氧吸收P、降解BOD,最终达到降解BOD、除P的目的,本工艺流程简单勿需投药、循环,因此建设费用及运行费用均较低。

A2/O工艺:是在A/O工艺基础上开发的新工艺,使在厌氧时再进行反硝化脱N,好养时再进行硝化,最终达到同步脱N除P,降解BOD的作用。

氧化沟工艺:由于其结构的特点可将其分为富氧区、缺氧区,用以进行硝化和反硝化达到脱N除P效果。

136、叙述A/O法的脱N机理。

将反硝化反应装置于系统之前,使通过循环从硝化反应器中进行充分硝化的污水在其中进行反硝化脱N。

137、曝气池和二沉池的作用和相互联系是什么?

曝气池:在有氧条件下利用微生物进行好养分解降解BOD。

二沉池:使从曝气池出水携带出的生物污泥在其中进行分离,稳定出水水质,同时有贮泥作用。

联系:曝气池中微生物的量要通过从二沉池回流污泥来维持,曝气池中多余的微生物需通过二沉池剩余污泥来排除,两者共同作用才能使系统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

146、如果某污水厂经常发生重的活性泥污膨胀问题,大致可以从哪些面着手进行研究,分析,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加以控制?

原因:

(1)丝状菌膨胀:

A:水质因素,含溶解性碳水化合物高,含硫化物高的废水易产生丝状菌膨胀,另外水温过高,PH偏低,营养物N、P不足及含N太高会引起丝状菌污泥膨胀

B:运行条件,曝气池负荷和DO浓度都会影响污泥膨胀

C:工艺法,完全混合式比传统式较易产生污泥膨胀,SBR一般不易产生

(2)非丝状菌膨胀

主要由于废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太高时,使污泥表面附着水大大增加引起污泥膨胀。因此应对具体原因采取具体措施加以预防。

六、工艺设计

1、试设计污水预处理的基本工艺流程

污水 → 格栅 → 沉淀池 →

中和 →

出水

污泥 →

脱水 → 干泥

2、试设计城市污水处理的二级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

→ 格栅 → 沉砂池 → 初沉池

→ 消毒 → 出水

浓缩→消化→脱水→干泥

3、试设计AB 法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 格栅 → 沉砂池

4、试设计一高负荷生物滤池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 → 格栅 →沉砂池 →出水

5、试设计一生物转盘处理系统工艺流程

污水 → 格栅 → 沉砂池 → 初沉池 → 生物转盘 → 二沉池 → 出水

6、设计一生物转盘二级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 → 格栅 → 初沉池 →一级生物转盘 → 中沉池 → 二级生物转盘 →终沉池 → 出水

7、设计一生物转盘脱N 工艺流程

污水→ 格栅→初沉池→转盘→转盘→转盘→转盘→二沉池→出水

8、试设计一活性污泥法脱N 传统工艺流程。

9、设计一两级生物脱N工艺流程。

10、设计一A/O法脱N工艺流程。

11、设计一级灰混凝沉淀除P处理工艺流程

12、设计一生物除P处理工艺流程

13、设计一同步脱N除P工艺流程

14、试设计一A2/O同步脱氮除磷工艺。

2、图示为上向流厌氧污泥床(UASB)的构造,并说明污水在UASB中的代过程。

污水进入UASB后,只与颗粒状污泥接触,污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被吸附,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甲烷,之后进入悬浮区,污水中溶解性有机物质被活性污泥吸附、分解、氧化得到净化,在三相分离区,甲烷由顶部排气口收集排出,污水沉入悬浮区,悬浮区污泥凝聚成大的絮凝体而沉入污泥区,净化后的污水由出水口排出。

《水质工程学Ⅰ》学习指南

《水质工程学》学习指南 目录 一、学习水质工程学Ⅰ所需预备知识 (2) 二、学习水质工程学II所需预备知识 (4) 三、学习水质工程学Ⅲ所需预备知识 (6) 四、水质工程学Ⅰ内容提要 (7) 五、水质工程学Ⅱ内容提要 (28) 六、水质工程学Ⅲ内容提要 (30) 七、与本课程学习相关的规范标准 (33) 八、学习本课程相关教材、辅导书 (35) 九、学习本课程相关手册图集 (37) 附件、大学专业课程学习指南手册 (39)

一、学习水质工程学Ⅰ所需预备知识 1、学习本课程所需的水力学知识 学习第二章2.3混凝动力学需要水力学方面关于布朗运动,菲克定律,层流流速分布,等基础知识; 学习第二章2.6混合和絮凝设备需要水力学方面关于局部和沿程水头损失的计算, 学习第三章3.1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沉淀需要水力学方面关于浮力计算,沉速公式,相似原理等基础知识。 学习第三章3.2 平流式沉淀池需要水力学方面关于雷诺数,弗劳得数判别,出口堰,淹没式孔口出流,变水头放空容积公式等基础知识。 学习第三章3.3 斜管与斜板沉淀池需要水力学方面关于水力半径,雷诺数,弗劳得数,层流,紊流等基础知识。 学习第三章3.4 澄清池需要水力学方面关于拥挤沉淀水力学规律,孔口出流公式,孔口面积计算等基础知识。 学习第四章 4.2 过滤理论需要水力学方面关于惯性力,扩散理论,水动力学,水流剪力,粘附力,管渠水头损失,测压管水头等基础知识。 学习第四章 4.4 滤池冲洗需要水力学方面关于沿途泄流穿孔管水力计算,穿孔管大阻力配水系统,孔口出流,小阻力配水系统的计算,水泵扬程等基础知识。 学习第四章 4.6无阀滤池需要水力学方面关于虹吸管,虹吸管道的水力计算,谢才公式等基础知识。 2、学习本课程所需的水分析化学知识

水质工程学下册试题

作业一 BOD:由于微生物的生活活动,将有机物氧化成无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COD:在酸性条件下,将有机物氧化成CO2与水所消耗氧化剂中的氧量,称为化学需氧量。 TOC:在900℃高温下,以铂作催化剂,使水样氧化燃烧,测定气体中CO2的增量,从而确定水样中总的含碳量,表示水样中有机物总量的综合指标。 TOD:有机物主要组成元素被氧化后,分别产生二氧化碳,水,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所消耗的氧量称总需氧量TOD。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由于大量的氮、磷、钾等元素排入到地表水体,使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地生长繁殖,破坏水生生态平衡的过程。 水体自净:污水排入水体后,一方面对水体产生污染,另一方面水体本身有一定的净化污水的能力,即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的作用,使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得以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往往能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分解,从而使水体由不洁恢复为清洁,这一过程称为水体的自净过程 污泥沉降比:污泥沉降比(SV)是指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沉淀30分钟沉淀污泥与所取混合液之体积比为污泥沉降比(%)。 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表示的是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质量。

MLV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表示的是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有机性固体物资部分浓度。 氧转移效率 (EA):是指通过鼓风曝气系统转移到混合液中的氧量占总供氧量的百分比(%) BOD 污泥负荷率(标明公式,单位):表示曝气池内单位重量(kg)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d)内接受的有机物量(kgBOD)。P14 污泥容积指数(SVI):指从曝气池出口处取出的混合液经过30分钟静沉后,每克干污泥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SVI=SV(ml/L)/MLSS(g/L) 活性污泥的比耗氧速率:是指单位质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 泥龄:是指在曝气池内,微生物从其生长到排出的平均停留时间。 污泥回流比:是指从二沉池返回到曝气池的回流污泥量Q R与污水流量Q的比值。 BOD—容积负荷率(标明单位):表示为单位曝气池容积(m3)在单位时间(d)内接受的有机物的量。P14 1、什么是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正常运行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答:往生活污水中通入空气进行曝气,持续一段时间以后,污水中即生成一种褐色絮凝体,该絮凝体主要由繁殖的大量微生物所构成,可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并易于沉淀分离,从而得到澄清的处理出水,这种絮凝体就是活性污泥。具备的条件:P2

水质工程学

水质工程学
water quality engineering
水的物理化学处理理论与应用

第一篇、水质与水处理概论
第一章、水质与水质标准
第二章、水的处理方法概论

天然水中的杂质
杂质的来源
杂质的分类

水中杂质分类···
分类 无机物 溶解物 0.05~1nm 溶解气体和离 子 胶体 1nm~0.2μm 悬浮物 0.2μm~1mm 粘土、金溶胶、 细泥、细砂、中砂、 硅溶胶等 灰尘等
有机物
染料、谷氨酸、 腐殖质、 DNA 、 纸浆纤维、红血球、 蔗糖、·甲酸等 酶、蛋白质等 头发等 病毒 质子显微镜 透明 电子显微镜、超 显微镜 浑浊 细菌、藻类、病原 菌等 普通显微镜、肉眼 浑浊
微生物 观测方法 水体外观

水处理的目的在于去除水中不符合要求的杂质, 对于不同类型的杂质,其去除方法也不尽相同:
1
大部分悬浮颗粒通过重力沉降去除; 2 胶体物质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去除;
3
溶解物质一般通过离子交换与膜技术等方法去除; 4 针对不同水质,应采用不同水处理方法。

各种天然水源 的水质特点
地下水
浊度和色度很低, 微生物较少, 水质清澈。 水质不易受外界污染, 有利于卫生防护, 水质、水温较稳定, 水温较低。 含盐量较高 。 硬度较大 。
地表水
(1)江河水 含盐量少,硬度较低, 但水的浊度高, 易受人为污染, 水质、水温不稳定。 (2)湖泊水库水 水的浊度较低, 但藻类较多, 腐殖质含量高, 湖水含盐量比河水高

水质工程学复试历年试题

2002复试题(给水工程) 一, 名词解释(每题4分,7选6) 1水质标准及水质参数 2分子扩散传递 3聚合氯化铝的碱化度 4自由沉淀 5均质滤料 6(电渗析的)浓差极化 7循环冷却水的浓缩系数 二, 计算题(每题8分) 1某水厂生产规模为50000d m /3,以河水为水源。河水总碱度0.12L mmol /(按CaO 计)。硫酸铝(含32O Al 为16%)投加量为24L mg /.问为保证硫酸铝水解,每天约需要投加多少千克石灰?(石灰纯度按50%计,剩余碱度为L mmol /35.0(按CaO 计))。 2试计算粒径为0.40mm,密度为3/03.1cm g 的颗粒沉速。设平流式沉淀池的有效水深为3.2米,水平流速为 0.4m/min 。要将上述颗粒全部从水中去除,沉淀池的长度最少得多少米?此时,粒径为0.36mm 的同类颗粒的去除率是多少?(已知水温为15C o ,这时水的密度为0.999g/ 3cm 3,水的动力粘滞系数为 s cm /1055.122-?)

问答题(每题12分,6选5) 1简述DLVO理论,并讨论其使用范围 2试述浅沉池理论,并对斜管(板)沉淀池与平流沉淀池的特点进行分析比较 3试述滤池小阻力配水系统的均匀配水原理,说明在什么情况下必须采用小阻力配水系统,并说明其基本构造。 4试结合不同的水质特点,分析加氯量与余氯量之间的关系。(要求绘图说明)5简述混合床除盐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6写出逆流冷却塔热力计算基本方程,并对方程中参数的物理意义做简要解释

2002复试题(排水工程) 一名词解释(20分) 1水环境容量 2 BOD污泥负荷率 3临界点 4 .DOC 5SVI G 6 底(下)流固体通量 u 7污泥投配率n 8污泥比阻r 9 化学沉淀 10吸附等温式 二选择(共二十分,少选和多选无分) 1污水处理的出路是() A重复利用B排放水体C 回灌地下水D灌溉农田E降低BOD,DOC 2按物理形态,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可分为() A有机污染物质B溶解性污染物质C胶体污染物质D无机污染物质E悬浮固体3水体自净过程中的作用因素有(),净化的主要作用() A物理作用B水生物作用C生化作用D微生物吸附作用E化学和物化作用 4一般情况下,污水中悬浮固体颗粒粒径为(),胶体颗粒粒径为(),溶解性污染物质颗粒粒径为()。 A <0.1um B >0.001 um C 0.1~1.0 um D 0.001~0.1 um E <0.001 um F >0.1um

水质工程学2教学大纲合工大

《水质工程学(Ⅱ)》教学大纲 学时:40 学分:2.5 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水质工程学(Ⅱ)》是给水排水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给水排水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水处理基本原理,全面系统地了解水在社会循环中的性质、城市污水的水质特征与水质标准、水体污染与自净等基本概念与理论,较扎实地掌握水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其发展状况,基本掌握水处理的工程技术与方法、应用条件以及新工艺与新技术,为将来从事本专业的工程设计、科研及运行管理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论和应用基础。培养学生具有设计、计算水质工程中的各构筑物、工艺系统的初步能力。为将来从事本专业的水工程设计、科研及运行管理工作等奠定必要的理论和应用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 了解水的污染指标、污水排放标准、污水处理的目标和我国现行法规对污水处理技术提出的要求; 2.了解水体污染的原因和危害、水体自净过程规律、水污染防治措施; 3.掌握城市污水处理方法和工艺技术原理、设计计算方法;了解新工艺与新技术的应用条件,培养学生具有水质工程设计、运行管理与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4.熟悉污泥处理与处置设施的设计的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 5. 基本掌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运行管理与科学研究的技能。 三、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掌握高等数学、水力学、水文学、工程地质学、水泵与水泵站、水分析化学、水处理生物学等课程的相关内容。

教学大纲内容 第1章水体污染与自净 污水的分类、城市污水的特征与污染指标;排放标准。 水体污染及危害、水体自净的基本规律。河流氧垂曲线方程的建立及应用,水环境容量。教学提示:掌握污水的分类、城市污水中污染物特征及污染指标、污水排放要求。 重点掌握水体自净的基本规律,河流氧垂曲线方程,控制水体污染方法,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组成。 第2章物理处理 物理处理单元及构筑物的工作原理,设计及计算方法。 教学提示:本章重点格栅、沉砂池、初沉池、二沉池的功能、工作原理、基本构造、主要设计参数、设计要点等。学生能正确地选型,及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如何强化和改进沉淀池的沉淀效果。 第3章生物处理概论 微生物代谢与底物降解、生物处理工艺概述、生物处理的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 教学提示:本章重点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微生物增长与产率系数关系;生物处理工艺分类、生物处理的应用与发展;生物处理动力学基本方程。 第4章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活性污泥法反应动力学公式、曝气的原理与曝气设备、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传统活性污泥法系统的工艺设计计算、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 教学提示:本章重点让学生了解活性污泥处理污水的基本原理,掌握有机物降解与微生物反应动力学关系,介绍目前活性污泥法运行方式及优缺点,根据曝气理论及微生物需氧理论设计曝气系统,重点掌握传统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工艺设计原理及设计计算方法。介绍活性泥处理系统的发展动向。 第5章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基本原理与基本流程。介绍几种生物膜工艺如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曝气生物滤池等设计原理、构造、及设计方法。 教学提示:重点让学生了解生物膜法处理污水的原理、与活性污泥法工艺的区别和特点。介绍生物膜法需氧量的计算、生物滤池和生物接触氧化的工艺设计计算方法。 第6章厌氧生物处理 介绍污水厌氧生物处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净化机理、工艺流程、影响因素、应用条件、发展趋势。污水厌氧生物处理工艺设计参数及设计计算,两级厌氧与两相厌氧生物处理教学提示:重点掌握厌氧生物处理影响因素,厌氧接触法工艺系统设计方法;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基本构造与设计方法。 第7章自然生物处理系统 稳定塘、土地处理和湿地处理系统净化污水的原理、基本工艺流程、基本设计方法。稳定塘类型。土地处理系统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提示:重点介绍稳定塘的类型及设计方法,湿地处理系统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8章污水深度处理与利用

水质工程学排水工程题库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 一、填空 1、2005年11月,造成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 2、污水按照来源通常分为三类,即、和降水。 3、在工矿企业生产活动中使用过的水称为工业废水,包括和两类 4、污水的最终出路包括、、三种。 5、生活污水的颜色常呈灰色,当溶解氧不足时,转呈色并有臭味。 6、色度可由悬浮固体、胶体或溶解物质构成。悬浮固体形成的色度称为;胶体或溶解性物质形成的色度称为。 7、污水中最具代表性的嗅味物质是硫化氢,它是在厌氧微生物作用下,将还原形成的。 8、嗅味的检测方法分为和两种。 9、总固体是由漂浮物、可沉降物、胶体物和溶解状态的物质所组成。总固体可进一步分为 固体和固体。 10、碱度指污水中含有的、能与强酸产生中和反应的物质,主要包括碱度、 碱度和碱度。 11、砷化物在污水中的存在形式包括亚砷酸盐AsO2-、砷酸盐AsO4-以及有机砷,对人体毒性排序为。 12、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浓度超过一定值后就会对微生物、动植物及人类产生毒害作用,汞、、、、砷及其化合物称为“五毒”。 13、酚类化合物根据羟基的数目,可分为、和;根据能否随水蒸气挥发,分为与。 14、有机农药分为农药与农药两大类。 15、工业废水的BOD/COD值变化较大,如果该比值大于,被认为该废水可采用生化处理。 16、有机物根据是否易于被微生物降解分为和两类。 17、污水中有机物的种类繁多,通常难以直接进行测定,经常用来表示污水中有机物的指标包括、和。

18、格栅按照除渣方式的不同分为和两种。 19、格栅按照栅条间隙分为、和。 20、气浮法可分为、散气气浮法和三类。 21、加压溶气气浮是国内外最常用的气浮方法,分为、和 回流加压溶气气浮。 22、沉淀类型包括、、和四种。 23、最常采用的3种沉砂池型式有、和。 24、设计流量时污水在平流沉砂池中的水平流速约为m/s。 25、沉淀池分为、、竖流沉淀池和斜板沉淀池几种类型。 26、油类在水中的存在可分为、、和。 27、滤池根据所采用滤料情况可分为、和三层滤料滤池。 28、滤池的工作包括和两个基本过程。 29、根据膜组件的截留分子量,可将膜分为、、纳滤和反渗透。 30、胶体表面通常带有电荷,使其相互排斥,难以聚集沉淀。 31、混凝的作用机理包括、和。 32、无机混凝剂的品种较少,主要是和铝盐及其聚合物。 33、助凝剂的作用机理一般是高分子物质的作用。 34、根据固体表面吸附力的不同,吸附可分为和两种类型。 35、是选择吸附剂和设计吸附设备的重要依据。 36、吸附的操作方式包括和两种。 37、正常的活性污泥为黄褐色的絮绒颗粒,含水率很高,一般都在以上。 38、是活性污泥中起到净化污水作用的主力军。 39、根据出现情况可以判断处理水质的优劣,故称之为活性污泥系统的指示性生物。 40、仅在处理水质优异情况下出现,是水质非常稳定的标志。 41、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分为、和接种培训法。 42、污泥培养的两个要素是和。 43、90%以上的污泥膨胀现象是由于过量繁殖引起的。 44、二沉池内由于污泥长期滞留而产生厌氧发酵生成气体,从而使大块污泥上浮的现象称为。

水质工程学水质工程学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水质工程学》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给水工程的规划应在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进行设计。近期设计年限宜采用()年,远期规划年限宜采用()年。( ) A.5~10;10~20 B.5~10;15~20 C.5~10;10~15 D.10~20;20~30 2、 设计供水量应根据下列各种用水确定()。
(1)综合生活用水
(2)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
(3)消防用水
(4)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
(5)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
(6)公共建筑用水 ( ) A.全部 B.(1)、(2)、(4) C.(1)、(2)、(3)、(4)、(5) D.(1)、(2)、(3)、(4)、(5)、(6) 3、药剂仓库的固定储备量,应按当地供应、运输等条件确定,一般可按最大投药量的()天用量计算。其周转储备量应根据当地具体条件确定。( ) A.5~10 B.7~15 C.15~30 D.10~20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

4、设计沉淀池和澄清池时应考虑()的配水和集水。() A.均匀 B.对称 C.慢速 D.平均 5、设计隔板絮凝池时,絮凝池廊道的流速,应按由大到小的渐变流速进行设计,起端流速一般宜为()m/s,末端流速一般宜为0.2~0.3m/s。()A.0.2~0.3 B.0.5~0.6 C.0.6~0.8 D.0.8~1.0 6、异向流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的清水区保护高度一般不宜小于()m;底部配水区高度不宜小于1.5m。() A.1.0 B.1.2 C.1.5 D.0.8 7、快滤池宜采用大阻力或中阻力配水系统。大阻力配水系统孔眼总面积与滤池面积之比为()。() A.1.0%~1.5% B.1.5%~2.0% C.0.20%~0.28% D.0.6%~0.8% 8、地下水除铁一般采用接触氧化法或曝气氧化法。当受到硅酸盐影响时,应采用()氧化法。() A.接触 B.曝气 C.自然 D.药剂 9、当采用氯胺消毒时,氯和氨的投加比例应通过()确定,一般可采用重量比为3:1~6:1。()

水质工程学下册废水处理工程_试题库

《废水处理工程》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污水 指经过使用,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水,也包括降水。 2、生活污水 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过,并为生活废料所污染的水。 3、工业废水 指在工矿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和排放的水。 5、生物化学需氧量(BOD) 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污染物稳定化所消耗的氧量。 6、化学需氧量(COD) 指用强氧化剂-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将有机污染物稳定化消耗的重铬酸钾量所折算成的氧量。 7、总需氧量(TOD) 指有机污染物完全被氧化时所需要的氧量。 8、总有机碳(TOC) 指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总含碳量。 9、水体自净作用 水体在其环境容量围,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排入的污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推移在向下游流动的过程中自然降低。 13、污水的物理处理法 指利用物理作用,分离污水中主要呈悬浮状态的污染物质,在处理过程中不改变其化学性质。 14、污水的化学处理法 指利用化学反应作用来分离、回收污水中的污染物,或使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15、污水的生物处理法 指利用微生物新代作用,使污水中呈溶解或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被降解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使污水得以净化的法。 16、沉淀 水中的可沉物质在重力作用下下沉,从而与水分离的一种过程。 17、活性污泥法 以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基质,在溶解氧存在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群的连续培养,经凝聚、吸附、氧化分解,沉淀等过程去除有机物的一种法。 22、污泥龄 指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之比值。 23、BOD-污泥负荷率N S 指单位重量的污泥在单位时间所能代的有机物的量。 24、污泥膨胀现象 当污泥变质时,污泥不易沉淀,SVI值增高,污泥的结构松散和体积膨胀,含水率上升,澄清液变少,颜色也有变异,即为污泥膨胀现象。 25、容积负荷率Nv 指单位容积曝气区在单位时间所能承受的BOD数量。 26、表面负荷 指单位时间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量。

完整版水质工程学重点

1、水质标准:水质标准是用水对象所要求的各项水质参数应达到的限值。各种用户都对水质有特定的要求,就产生了各种用水的水质标准。水质标准是水处理的重要依据。此外,水质标准同其他标准一样,可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区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等不同等级。 2、胶体双电层:胶体表面带电后, 由于静电力的作用, 会吸引水溶液中的反号离子, 使固-液相界面两侧形成电荷符号相反的双层结构, 称为胶体双电层. 3、气浮工艺:在水中形成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粘附废水中疏水基的固体或液体颗粒,形成水- 气- 颗粒三相混合体系,颗粒粘附气泡后,形成表观密度小于水的絮体而上浮到水面,形成浮渣层被刮除,从而实现固液或者液液分离的过程。 4、微絮凝过滤:直接过滤的过滤池,不设沉淀设备,原水经过混凝过程后直接进入过滤池,即将沉淀澄清和过滤由两步合成一步,称为直接过滤、徽絮凝过滤、接触过滤等。 5、混合床:为了完全除掉水中所含的离子,可以先经过阳离子交换剂渗滤,再经过阴离子交换剂渗滤,也可以用一个由强的阳离子交换树脂与强的阴离子交换树脂按等当量密切混合而组成的床层进行渗滤。这种床层叫做混合床。 1、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包括哪几大类指标?针对每一大类,试分别列举1?2项指标加以说明。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和细菌学指标. 2、为何低温低浊水难于处理?应对措施有哪些? 随着水温的降低,水的粘滞度增加,絮凝速度降低,颗粒沉速减速减慢.原水浊度的减少,使絮凝过程中颗粒碰撞的机率降低,影响絮凝过程的进行. 因此,低温低浊水的处理较常规水的处理困难.即使加大混凝剂的投加量, 仍难以达到要求的水质目标. 低温低浊水处理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混凝剂和助凝剂以强化絮凝过程,其次是选择合适的澄清及过滤形式. 低温低浊水处理的混凝剂一般可采用聚合氯化铝或硫酸铝.实践表明, 聚合氯化铝对各种水质的适应性较强.助凝剂则多采用活化硅酸(水玻璃). 3、为什么斜管沉淀池,澄清池均能获得大于平流沉淀池的表面负荷?试从机理角度加以分析。对一座沉淀池来说,当进水量一定时,它所能去除的颗粒的大小也是一定的。在所能去除的颗粒中,最小的颗粒沉速正好等于该沉淀池的水力表面负荷。因此,水力表面负荷越小,所能去除的颗粒越多, 4、图示说明为何无烟煤,石英砂双层滤料滤层含污能力优于石英砂单层滤料。沉淀效率越高;反之水力表面负荷越大,沉淀效率越低。 在单层、双层及多层层滤料滤池设计中,滤池的优化设计是以滤池运行处于最佳工作条件为原则。为此可调整各种工艺参数,使滤池的压力周期等于它的水质周期。以调整滤层厚度为例,增加滤层厚度会提高整个滤层的含污能力,延长水质周期。但滤层水头损大也相应增大,从而缩短了压力周期。无烟煤滤料一双层滤料滤池因其显而易见的优点, 含污能力强,而广泛地应用于给水处理工艺。现今,甚至研制三层滤料滤池,以期更大程度地利用整个滤层的含污能力。这是单层滤料所无法比拟的。但是,有一利必有一弊,双层滤料、三层滤料滤池也有其不足之处:1 、滤层构造复杂2、对各层滤料筛分要求精确,操作麻烦,如级配不当,投产后常有煤砂混杂现象发生。3、施工中,对垫层、各层滤 料装填要求严格,操作也麻烦。使用中,滤层一旦翻混或定期更换滤料更是令人头疼。4、运行中要 求更高的管理水平。如管理不当,反冲洗强度控制不好,会产生清新牌无烟煤滤料严重流失现象。要经常补充新的滤料。 5、为何臭氧、紫外线等消毒工艺后还需要加氯进行消毒?自来水加氯后,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成本较低.自来水加氯消毒后会产生各种氯化物,典型的如三氯甲烷,它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严重的致癌物.在用自来水烧开水,要煮沸3 分钟,让有害氯化物挥发一些,但不能煮沸过久,易产生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优点:有消毒杀菌作用,成本低;缺点:5、什么叫自由沉淀、拥挤沉淀和絮凝沉淀?自由沉淀是指颗粒在沉淀过程中,彼此没有干扰,只受到颗粒本身在水中的重力和水流阻力的作用的沉淀;而拥挤沉淀是指颗粒在沉淀过程中,彼此相互干扰,或者受到容器壁的干扰的沉淀;利用絮凝剂使水中悬浮杂质形成较粗大的絮凝体,再通过自由沉淀的沉淀称为絮凝沉淀。 6若原水铁锰较高,采用超滤工艺能否达到处理效果?为什么?(1)直接超滤工艺对水中浊度、 藻类、细菌等污染物质有着较好的去除能力,去除率达到了97%以上。通过超滤膜的截留作用, 其出水浊度也仅为0.1 NTU左右,超滤工艺并不能有效的改善水中有机污染的状况。因此直接超滤出水完全可以保证对水中浊度、藻类、细菌、大肠菌群的去除。但对有机物消毒副产物去除效果有限,膜污染严重。6、理想沉淀池应符合哪些条件?根据理想沉淀条件,沉淀效率与池子深度、长度

水质工程学下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4×5分 1、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表示的是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质量。11页 MLSS=Ma+ Me+ Mi+ Mii ①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Ma)(有活性的微生物) ②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的残留物(Me)(微生物自身氧化残留物) ③由污水挟入的并被微生物所吸附的惰性有机物质(含难为细菌降解的惰性 有机物)(Mi)(吸附在活性污泥上未被微生物所降解的有机物) ④由污水挟入的无机物质(Mii)(无机悬浮物固体) 2、MLV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有机性固体物质部分的浓度。MLVSS=Ma+ Me+ Mi 11页 MLVSS与MLSS 的比值用f表示,即f=MLVSS/MLSS;f 值一般取0.75左右。 3、SV(污泥沉降比又称30min沉降率):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30min后形成沉淀污泥的容积占混合液溶剂的百分率,以“%”计。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反映曝气池中的活性污泥量。12页 4、SVI污泥指数:是从曝气池出口处取出的混合液,经过30min静沉后,每克干污泥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以“mL”计。能够反映活性污泥的凝聚、沉降性能。12页 5、SRT污泥龄(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指在曝气池内,微生物从其生成到排出系统的平均停留时间,也就是曝气池内的微生物全部更新一次所需要的时间。从工程上来说,在稳定条件下,就是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之比。14页 6、HRT(水力停留时间):指污水进入曝气池后,在曝气池的平均停留时间,也称曝气时间。 7、Lv(BOD容积负荷率):单位曝气池容积在单位时间内接受的有机物量。 P 14 8、Ls(BOD污泥负荷率):曝气池内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接受的有机物量。 P14

水质工程学考试试卷(含答案)

水质工程学(上)考试试卷一 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2’×10) 1 给水工程的规划应在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进行设计。近期设计年限宜采用( )年,远期规划年限宜采用( )年。( A ) A.5~10;10~20 B.5~10;15~20 C.5~10;10~15 D.10~20;20~30 2 设计供水量应根据下列各种用水确定( C )。 (1)综合生活用水 (2)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 (3)消防用水 (4)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 (5)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 (6)公共建筑用水 A.全部 B.(1)、(2)、(4) C.(1)、(2)、(3)、(4)、(5) D.(1)、(2)、(3)、(4)、(5)、(6) 3 药剂仓库的固定储备量,应按当地供应、运输等条件确定,一般可按最大投药量的( B )天用量计算。其周转储备量应根据当地具体条件确定。 A.5~10 B.7~15 C.15~30 D.10~20 4 设计沉淀池和澄清池时应考虑( A )的配水和集水。 A.均匀 B.对称 C.慢速 D.平均

5 设计隔板絮凝池时,絮凝池廊道的流速,应按由大到小的渐变流速进行设计,起端流速一般宜为( B )m/s,末端流速一般宜为0.2~0.3m/s。 A.0.2~0.3 B.0.5~0.6 C.0.6~0.8 D.0.8~1.0 6 异向流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的清水区保护高度一般不宜小于( A )m;底部配水区高度不宜小于1.5m。 A.1.0 B.1.2 C.1.5 D.0.8 7 快滤池宜采用大阻力或中阻力配水系统。大阻力配水系统孔眼总面积与滤池面积之比为( C )。 A.1.0%~1.5% B.1.5%~2.0% C.0.20%~0.28% D.0.6%~0.8% 8 地下水除铁一般采用接触氧化法或曝气氧化法。当受到硅酸盐影响时,应采用( A )氧化法。 A.接触 B.曝气 C.自然 D.药剂 9 当采用氯胺消毒时,氯和氨的投加比例应通过( C )确定,一般可采用重量比为3:1~6:1。 A.计算 B.经济比较 C.试验 D.经验 10 气浮池溶气罐的溶气压力一般可采用0.2~0.4MPa;( A )一般可采用5%~10%。 A.回流比 B.压力比 C.气水比 D.进气比 二、名词解释:(4’×5) 1、澄清池——主要依靠活性泥渣层达到澄清目的。当脱稳杂质随水流与泥渣层接触时,便被泥渣层阻留下来,使水获得澄清。 2、折点加氯——从折点加氯的曲线看,到达峰点H时,余氯最高,但这是化合性余氯而非自由性余氯,到达折点时,余氯最低。

水质工程学重点知识讲解

水质工程学重点

1、水质标准:水质标准是用水对象所要求的各项水质参数应达到的限值。各种用户都对水质有特定的要求,就产生了各种用水的水质标准。水质标准是水处理的重要依据。此外,水质标准同其他标准一样,可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区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等不同等级。 2、胶体双电层:胶体表面带电后,由于静电力的作用,会吸引水溶液中的反号离子,使固-液相界面两侧形成电荷符号相反的双层结构,称为胶体双电层. 3、气浮工艺:在水中形成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粘附废水中疏水基的固体或液体颗粒,形成水-气-颗粒三相混合体系,颗粒粘附气泡后,形成表观密度小于水的絮体而上浮到水面,形成浮渣层被刮除,从而实现固液或者液液分离的过程。 4、微絮凝过滤:直接过滤的过滤池,不设沉淀设备,原水经过混凝过程后直接进入过滤池,即将沉淀澄清和过滤由两步合成一步,称为直接过滤、徽絮凝过滤、接触过滤等。 5、混合床:为了完全除掉水中所含的离子,可以先经过阳离子交换剂渗滤,再经过阴离子交换剂渗滤,也可以用一个由强的阳离子交换树脂与强的阴离子交换树脂按等当量密切混合而组成的床层进行渗滤。这种床层叫做混合床。 1、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包括哪几大类指标?针对每一大类,试分别列举1~2项指标加以说明。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和细菌学指标. 2、为何低温低浊水难于处理?应对措施有哪些? 随着水温的降低,水的粘滞度增加,絮凝速度降低,颗粒沉速减速减慢.原水浊度的减少,使絮凝过程中颗粒碰撞的机率降低,影响絮凝过程的进行.因此,低温低浊水的处理较常规水的处理困难.即使加大混凝剂的投加量,仍难以达到要求的水质目标.低温低浊水处理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混凝剂和助凝剂,以强化絮凝过程,其次是选择合适的澄清及过滤形式.低温低浊水处理的混凝剂一般可采用聚合氯化铝或硫酸铝.实践表明,聚合氯化铝对各种水质的适应性较强.助凝剂则多采用活化硅酸(水玻璃). 3、为什么斜管沉淀池,澄清池均能获得大于平流沉淀池的表面负荷?试从机理角度加以分析。 对一座沉淀池来说,当进水量一定时,它所能去除的颗粒的大小也是一定的。在所能去除的颗粒中,最小的颗粒沉速正好等于该沉淀池的水力表面负荷。因此,水力表面负荷越小,所能去除的颗粒越多,4、图示说明为何无烟煤,石英砂双层滤料滤层含污能力优于石英砂单层滤料。沉淀效率 越高;反之水力表面负荷越大,沉淀效率越低。 在单层、双层及多层层滤料滤池设计中,滤池的优化设计是以滤池运行处于最佳工作条件为原则。为此可调整各种工艺参数,使滤池的压力周期等于它的水质周期。以调整滤层厚度为例,增加滤层厚度会提高整个滤层的含污能力,延长水质周期。但滤层水头损大也相应增大,从而缩短了压力周期。 无烟煤滤料一双层滤料滤池因其显而易见的优点,含污能力强,而广泛地应用于给水处理工艺。现今,甚至研制三层滤料滤池,以期更大程度地利用整个滤层的含污能力。这是单层滤料所无法比拟的。但是,有一利必有一弊,双层滤料、三层滤料滤池也有其不足之处:1、滤层构造复杂2、对各层滤料筛分要求精确,操作麻烦,如级配不当,投产后常有煤砂混杂现象发生。3、施工中,对垫层、各层滤料装填要求严格,操作也麻烦。使用中,滤层一旦翻混或定期更换滤料更是令人头疼。4、运行中要求更高的管理水平。如管理不当,反冲洗强度控制不好,会产生清新牌无烟煤滤料严重流失现象。要经常补充新的滤料。 5、为何臭氧、紫外线等消毒工艺后还需要加氯进行消毒?自来水加氯后,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成本较低.自来水加氯消毒后会产生各种氯化物,典型的如三氯甲烷,它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严重的致癌物.在用自来水烧开水,要煮沸3分钟,让有害氯化物挥发一些,但不能煮沸过久,易产生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优点:有消毒杀菌作用,成本低;缺点:5、什么叫自由沉淀、拥挤沉淀和絮凝沉淀?自由沉淀是指颗粒在沉淀过程中,彼此没有干扰,只受到颗粒本身在水中的重力和水流阻力的作用的沉淀;而拥挤沉淀是指颗粒在沉淀过程中,彼此相互干扰,或者受到容器壁的干扰的沉淀;利用絮凝剂使水中悬浮杂质形成较粗大的絮凝体,再通过自由沉淀的沉淀称为絮凝沉淀。

(完整版)水质工程学考试复习资料

1.活性污泥——向生活污水注入空气进行曝气,每天保留沉淀物,更换新鲜污水,这样在持续一段时间 后,在污水中即形成一种黄褐色的絮凝体,这种絮凝体主要是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群体所构成,它易于沉淀与水分离,并使污水得到净化、澄清。这种絮凝体就是称为活性污泥。 2.污泥龄 -----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污泥量之比,即活性污泥在曝气池内的平均停留时间。 3.活性污泥组成:(1)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2)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物的残留物(3) 由原污水夹入的难为细菌降解的惰性有机物(4)由污水夹入的无机物质 4.MLSS和MLVSS ----------MLSS即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表示的是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有的活性 污泥固体物的总重量MLSS=Ma+Me+Mi+Mii MLVSS即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表示的是混合液活性污泥中有机性固体物质的浓度。MLVSS=Ma+Me+Mi 5.污泥沉降比SV-------单位mg/L混合液,指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30min后所形成沉淀污泥的容积占原 混合液容积的百分率,以%表示。它能够反映曝气池运行过程的活性污泥量,可用以控制、调节剩余污泥的排放量,还能通过它及时地发现污泥膨胀等异常现象的发生。 6.污泥指数SVI------单位ml/g,物理意义是在曝气池出口处的混合液,在经过30min静沉后,每g干 污泥所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以ml计。SVI=SV/MLSS.SVI值过低,说明泥粒细小,无机质含量高,缺乏活性;过高,说明污泥的沉降性不好,并且已有产生膨胀现象的可能。 7.污泥含水率------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污泥总重量之比的百分数 V1/V2=W1/W2=(100-p2)/(100-p1)=C2/C1,p1、V1、W1、C1——污泥含水率为p1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 8.厌氧消化的投配率-----投配率是每日投加新鲜污泥体积占消化池有效容积的百分数。投配率过高,消 化池内脂肪酸可能积累,pH下降,污泥消化不完全,产气率降低;过低,污泥消化较完全,产气率较高,消化池容积大,基建费用增高。 9.厌氧消化的C/N比-----合成细胞的C/N约为5:1,因此要求C/N达到(10-20):1为宜。C/N太高, 细胞的氮量不足,消化液的缓冲能力低,pH值容易降低;太低,氮量过多,pH值可能上升,铵盐容易积累,会抑制消化过程。 10.最小污泥龄------指微生物繁殖一代所需要的时间。 11.污泥脱水-----指用真空、加压或干燥方法使污泥中的水分分离,减少污泥体积,降低储运成本。 12.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方式异步培驯法、同步培驯法、接种培驯法。 13.生污泥、消化污泥、可消化程度生污泥包括初次沉淀污泥、剩余活性污泥、腐质污泥。生污泥经厌氧消化或好氧消化处理后,称为消化污泥。可消化程度表示污泥中可被消化降解的有机物数量。 14.消化污泥的培养与驯化方式逐步培养法、一次培养法 15.污泥机械脱水有几种方法真空过滤脱水、压滤脱水、滚压脱水、离心脱水 16.气浮中产生气泡的方法电解法、散气法、溶气法 17.废水中常用混凝剂:石灰、碳酸铝、硫酸亚铁、三氯化铁 18.化学沉淀影响因素:同名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络合效应 19.硝化反应:指氨氮在亚硝化菌氧化下变成亚硝酸氮,继而亚硝酸氮再由硝化菌氧化为硝酸盐的化学反应。 20反硝化作用:由一群异养菌微生物在缺氧条件下,将烟硝酸氮和和硝酸氮还原成气态氮(N2)或N2O 的过程。 21.氧化沟:又称连续循环反应器,它池体狭长,池身较浅,曝气池一般呈封闭的环状沟渠形,污水和活性污泥在池中作不停的循环流动。 22.水力停留时间:指水从池体一段流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 1. 除铁、除锰的基本工艺流程是什么?

水质工程学(下)考试复习资料

1. 解释生化需氧量BOD 在水温为20度的条件下,由于微生物的生活活动,将有机物氧化为无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2. 解释化学需氧量COD 用强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将有机物氧化为CO2与H2O所消耗的氧量。 √3. 解释污泥龄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污泥量之比,即活性污泥在曝气池内的平均停留时间。 4. 绘图说明有机物耗氧曲线 5.绘图说明河流的复氧曲线 6. 解释自由沉降当悬浮物质浓度不高时,在沉淀的过程中,颗粒之间互不碰撞,呈单颗粒状态,各自独立地完成沉底过程。 7. 解释成层沉降又称区域沉淀,当悬浮物质浓度大于500mg/L时,在沉淀过程中,相邻颗粒之间相互妨碍、干扰,沉速大的颗粒也无法超越沉速小的颗粒,各自保持相对位置不变,并在聚合力的作用下,颗粒群结合成一个整体向下沉淀,与澄清水之间形成清晰的液——固界面,沉淀显示为界面下沉。 √8. 解释沉淀池表面负荷的意义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量。 √9. 写出沉淀池表面负荷q0的计算公式 q=Q/A √10. 曝气沉砂池的优点平流沉砂池主要缺点是沉砂池中夹杂有15%的有机物,使沉砂的后续处理增加难度,故需配洗砂机,把排砂经清洗后,有机物含量低于10%,称为清洁砂,再外运,曝气沉砂池可克服这一缺点。 √11. 说明初次沉淀池有几种型式平流式沉淀池、普通辐流式沉淀池、向心辐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斜板(管)沉淀池 √12. 说明沉淀有几种沉淀类型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成层沉淀)、压缩 13. 说明沉砂池的作用去除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 √14. 辐流沉淀池的进水和出水特点普通辐流式沉淀池中心进水,周边出水,中心传动排泥。进水管设穿孔挡板,变速水流,中心流速最大,沉下的颗粒也是中心最大,向四周逐渐减小,出水用锯齿堰,堰前设挡板,拦截浮渣。 15. 解释向心辐流沉淀池的特点向心辐流式沉淀池周边进水,中心出水。流入槽采用环形平底槽,等距设布水孔导流絮凝区的宽度与配水槽等宽,沉淀池的表面负荷可高于普通辐流式2倍,流水槽,可用锯齿堰出水。 16.绘图解释辐流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17. 解释竖流沉淀池的特点竖流沉淀池可用圆形或正方形,沉淀区呈圆柱形,污泥斗呈截头倒锥体。污水从中心管自上而下,经反射板折向上流,沉淀水用设在池周的锯齿溢流堰,溢入出水槽。水流速度向上。√18. 解释浅层沉降原理池长为L,池深为H,水平流速v,颗粒沉速为u,理想状态下L/H=v/u,可见L 与v不变时池深H越浅,可被除去的悬浮颗粒也越小。 √19. 说明二次沉淀池里存在几种沉淀类型、为什么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成层沉淀)、压缩√20. 活性污泥的定义及组成定义:污水经过一段时间的曝气后,水中会产生一种以好氧菌为主体的黄褐色絮凝体,其中含有大量活性微生物,这种污泥就是活性污泥。组成:(1)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2)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物的残留物(3)由原污水夹入的难为细菌降解的惰性有机物(4)由污水夹入的无机物质 √21. 绘图说明活性污泥增长曲线(1)适应期。微生物细胞内各种酶系统对新培养基环境的适应过程,初期微生物不裂殖,数量不增加;后期,细胞开始分裂、增殖。(2)对数增长期。营养物质非常充分,不是微生物增殖的控制因素。增值速度与时间呈直线关系。(3)减速增殖期。微生物大量繁殖,营养物质被大量耗用,营养物质逐步成为微生物增殖的控制因素,微生物增殖速度慢,几乎与细胞衰亡速度相等,微生物活体数达到最高水平,趋于稳定。本期末端,由于微生物增殖数抵不上衰亡数时,曲线开始出现下降趋势。(4)内源呼吸期。营养物质继续下降,开始利用体内物质进行内源代谢。多数细菌进行自身代谢二逐步死亡,只有少数细胞继续裂殖,活菌体数大为下降,曲线呈下降趋势。综述,决定微生物活体数量和增殖曲线上升、下降走向的主要因素是周围环境中营养物质的多寡。 √22. 说明生物絮体形成机理当曝气池内有机营养物质降到一定程度,细菌增殖速度低下或停止,处于内源呼吸期或减速增殖期后段,运动性能微弱,动能很低,不能与范德华力相抗衡,并且在布朗运动的作

水质工程学考试题1

十四章---给水概论1、概略叙述我国天然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的特点答:1)江河水中悬浮物和胶态杂质含量较多,浊度高于地下水。江河水的含盐量和硬度较低。宜受污染,因而水的色、臭、味变化较大,有毒或有害物质易进入水体。水温不稳定,夏季常不能满足工业冷却用水的要求。2)湖泊水库水,浊度低含盐量比河水高,流动性小。(3海水含盐量高,各种盐类或离子的重量比例几乎不变。4)地下水水质、水温较稳定。水质清澈,不易受外界污染。地下水硬度高于地表水 十五章----混凝 1、混凝:通过投加某种药剂,使水中的胶体及微小悬浮物聚集的过程。 2、动力学稳定性:是指颗粒布朗运动对抗重力影响的能力。 3、聚集性稳定性:指胶体粒子之间不能相互聚集的特性。 4、ζ电位:胶体滑动面上(或称胶体表面)的电位即为ζ电位。 5、φ电位:胶体表面电位,即总电位。 6、混凝的机理: 1)、压缩双电层作用机理2)、吸附—电性中和作用机理3)、吸附架桥作用机理4)、沉淀物的网捕、卷扫作用机理 7、混凝剂种类:铝系:硫酸铝 明矾 聚合氯化铝(PAC ) 聚合硫酸铝(PAS ) 铁系:三氯化铁 硫酸亚铁 聚合硫酸铁(PFS ) 聚合氯化铁(PFC ) 有机高分子混凝剂:聚丙烯酰胺(PAM ) 8、异向絮凝和同向絮凝异向絮凝:指脱稳胶体由于布朗运动相碰撞而凝聚的现象。 同向絮凝:指借助于水力或机械搅拌使胶体颗粒相碰撞而凝聚的现象。 9、甘布公式:p gh G T μν==?式中g-----重力加速度,9.8米每平方秒;h----混凝设备中的水头损失,m ;v-----水的运动粘度,平方米每秒;T----水流在混凝设备中的停留时间,s 10、速度梯度:G 是速度梯度,是相邻两流层的速度增量和垂直于水流方向的两流层之间的距离的比值。 影响混凝效果因素:1).混凝剂的种类和投量 2)水力条件和作用时间 3).水温影响4).水的PH 值和碱度影响5).水中悬浮物浓度影响6).水中杂质影响 11、混凝剂的投加方式:1)、泵前投加 该投加方式安全可靠,一般适用于取水泵房距水厂较近者 2)、高位溶液池重力投加 该投加方式安全可靠,但溶液池位置较高。适用于取水泵房距 水厂较远者 3)、水射器投加 该投加方式设备简单,使用方便,溶液池高度不受太大限制,但水射器效 率较低,且易磨损。 4)、泵投加 有两种方式:一是采用计量泵,一是采用离心泵配上流量计。采用计量泵不 必另备计量设备,泵上有计量标志,最适合用于混凝剂自动控制系统。 12、混合方式、优缺点及控制G 值的作用:1)、水泵混合 混合效果好,不需另建混合设施,节省动力,大、中、小型水厂均可采用。但但采用FeCl 3混凝剂时,若投量较大,药剂对水泵叶轮可能有轻微腐蚀作用。适用于取水泵房靠近水厂处理构筑物的场合,两者间距不宜大于150m 。 2)、管式混合 简单易行。无需另建混合设备,但混合效果不稳定,管中流速低,混合不充分。 3)、机械混合池 混合效果好,且不受水量变化影响,缺点是增加机械设备并相应增加维修工作。控制G 值的作用是使混凝剂快速水解、聚合及颗粒脱稳。 13、絮凝设备、优缺点及G 值应自进口值出口逐渐减少的原因:1)、隔板絮凝池 包括往复式和回转式两种。优点:构造简单,管理方便。缺点:流量变化大者,絮凝效果不稳定,絮凝时间长,池子容积大。2)、折板絮凝池 优点:与隔板絮凝池相比,提高了颗粒碰撞絮凝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