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亚钧微观经济学(第3版)笔记(第3章生产者选择)

黄亚钧微观经济学(第3版)笔记(第3章生产者选择)

黄亚钧微观经济学(第3版)笔记(第3章生产者选择)
黄亚钧微观经济学(第3版)笔记(第3章生产者选择)

黄亚钧《微观经济学》(第3版)

第三章 生产者选择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生产技术

1.生产函数

(1)生产函数的含义

生产函数是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各种可行的生产要素组合和可能达到的最大产量之间的技术联系。生产函数本身并不涉及价格或成本问题。假定投入的生产要素为劳动(L )、资本(K )、土地(N )等,目前的技术状况为T ,则生产函数可表达为:

(),,,,Q f L K N T =L

式中,Q 代表产量。在生产函数中,产量Q 是指一定投入要素的组合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也就是说,投入要素的使用是有效率的。假定只有两种投入要素:劳动L 和资本K ,因此生产函数可写成:(),Q f L K =,这是简化的、一般形式的生产函数。

(2)生产函数的基本特征

①若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同,则产品的产出量也不同,一般来讲,更多的投入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产出。

②厂商采用的生产技术决定厂商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生产技术与生产函数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2.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1)短期生产函数

①短期

短期指的是至少无法改变某些要素投入的那段时期。其中无法改变投入量的那些要素称为固定投入。在短期中,根据要素的可变性,把所有投入要素分为两大类:固定投入和可变投入。固定投入也称不变投入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其数量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化的要素;而可变投入则正相反,在一定时期内,其数量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化。

②长期

长期指的就是在这段期限中厂商可以改变所有的投入,旧的机器设备可能已经折旧完毕,旧的厂房可能已经破损,厂商可以按照需求状况和技术状况增添新的机器设备和厂房。在长期中,不存在固定投入,厂商的一切投入要素都可以改变,也就没有不变投入和可变投入的区别,因此,不变投入和可变投入的区别仅仅局限于短期。

③短期生产函数

为了分析某一种生产要素对生产的贡献,首先考虑短期生产函数。在短期生产函数中,劳动L 为可变投入,资本K 为固定投入,其既定的数量为0K ,因此生产函数可表示为:

()0,Q f L K =或()Q f L =

即在短期生产函数中,只有劳动可以变动,其他要素均为既定。

(2)总产量、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

①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含义

平均产量AP 是指每单位劳动的平均产出,等于总产量Q 除以劳动量L ,即:Q AP L =; 边际产量MP 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量,或者使用最后一个单位劳动所带来的产量增量,即:Q MP L ?=?或d d Q MP L

=。 ②总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图3-1中显示了平均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它们与总产量曲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根据边际产量的定义,边际产量等于总产量曲线在各点切线的斜率(导数的几何意义),因此,在投入工人1L 以前,总产量以递增速度上升,表现为总产量曲线形状为凸曲线(凸向

横轴),相应地,边际产量曲线是上升的,表明增加劳动能增加总产量的增量。从1L 增加到3L ,总产量以递减的速率上升,总产量曲线形状为凹曲线,此时边际产量曲线下倾,表明增加劳动虽然能增加总产量但总产量的增量减少。从3L 以后开始,总产量曲线向下倾斜,增加工

人反而使总产量减少,说明工人的边际产量为负,边际产量曲线延伸到横轴以下。

图3-1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

③总产量与平均产量

在几何上,平均产量(/Q L )实际上就是总产量曲线上每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因此,在图3-1(a )中,总产量曲线上的某一点与原点的连线恰好是总产量曲线的切线(图中D 点)时,斜率达到最大(如果以原点为始点,向总产量曲线上的每一点作射线,那么曲线上任一点射线都位于射线OD 的下方),相应的劳动投入量为2L ,总产量为2Q ,从而平均产量达到最大。

④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

在图3-1(b )中,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线在平均产量线上方),平均产

量上升;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线在平均产量线下方),平均产量下降;而当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两条曲线相交),平均产量达到最大。也就是说,边际产量曲线穿过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A 点)。

(3)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①含义

在技术给定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增加某一种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量在开始阶段可能会上升,但迟早会出现下降的趋势,这就是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也称之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对于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的理解需注意以下几点:

a .边际生产力递减是以技术不变为前提的,如果生产技术在要素投入变动的同时也发生了变化,这一规律也就会发生变化;

b .它是以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只有一种生产要素的变动为前提的;

c .它是在可变要素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出现的;

d .它假定所有的可变投入要素是同质的,即所有劳动者在操作技术、劳动积极性等各个方面都没有差异。

②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的原因

出现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可变投入的不断增加,不变投入和可变投入的组合比例变得愈来愈不合理。当可变投入较少的时候,不变投入显得相对较多,此时增加可变投入可以使要素组合比例趋向合理从而提高产量的增量;而当可变投入与不变投入的组合达到最有效率的那一点以后,再增加可变投入,就使可变投入相对不变投入来说显得太多,从而使产出的增加量递减。

(4)生产阶段的划分

①生产的三个阶段

从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可以知道,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素投入越多,产出不一定越大,并不是任何投入都能带来最大的产出。以这一规律为基础,根据可变投入的多少,可以把生产分成三个阶段,如图3-2所示。

图3-2 生产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劳动投入量从0到1L (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在这一阶段中,边际产量

先是递增,达到最大,然后递减,但边际产量始终大于平均产量,从而总产量和平均产量都是递增的。

第二阶段从1L 到2L (边际产量为零),此阶段中边际产量是递减的,但仍大于零,而且

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使平均产量下降,但总产量还在继续上升。

第三阶段在2L 之后,在该阶段的起始点上,总产量达到最大值,而边际产量为零。在

该阶段中,边际产量小于零且继续下降,平均产量和总产量也不断下降。

②生产的合理阶段的选择

在第一阶段,增加劳动投入能增加平均产量,从而增加劳动能带来产量更大比例的增长,所以厂商不会停留在第一阶段。而在第三阶段,增加劳动反而减少总产量,显然厂商不会发

展到第三阶段。因此,通常情况下,厂商总是在第二阶段中进行生产,具体选择投入多少劳动,还取决于资本的价格和劳动的成本。

3.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1)等产量曲线

①等产量曲线的含义

等产量线是一条由用技术上有效的方法生产一定产量的所有劳动和资本可能组合点所组成的一条曲线。在图3-3中,给出了三条不同的等产量线,每一条等产量线分别代表不同的产量。

图3-3 等产量曲线

②等产量曲线的性质

a .处在较高位置上即离原点较远的等产量线总是代表较大的产出。

b .同一等产量曲线图上的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因为两条等产量曲线的交点代表两种投入要素的同一种组合,而同一种组合的投入要素不可能生产出两个不同的产量。

c .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并向右下方倾斜,其斜率为负。

③等产量曲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区别

虽然等产量曲线同前一章讲过的无差异曲线类似,但两者却代表着不同的经济含义:无差异曲线代表消费者对两种消费品不同组合的主观评价,而等产量线却代表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与产量之间的技术联系。

(2)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①边际技术替代率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线上各点切线的斜率。如果把增加每一单位劳动所能够替代的资本数量称为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记为LK RTS ,那么边际技术替代率用公式可表

示为

LK K RTS L ?=-?或d d LK K RTS L

=- 其经济含义为:为了保持总产量不变,增加1单位某种投入要素可以相应减少的另一种投入要素的数量。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表明其斜率的绝对值沿着横轴的方向递减,这一特征是由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

②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的含义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当一种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在总产量不变的条件下,每单位这种要素能够替代的其他要素的数量不断减少。

(3)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与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表明,在其他投入要素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要素投入的增加,其边际产量越来越小。而在这里,当劳动投入不断增加时,其边际产量不断减少,劳动的效率降低,从而需要更多的劳动来替代资本才能保持总产量不变;当资本投入不断减少时,其

边际产量不断增加,资本的效率提高,从而仅需要较少的资本来交换劳动就能使总产量不变。因此,在两种生产要素同时可以变动而产量不变的情况下,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就表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边际技术替代率还可以表示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证明如下:

如果生产函数为:()Q f L K =,,对生产函数两边都取全微分,有:

d d d L K Q MP L MP K =?+?

由于Q 是一条等产量曲线,因此Q 是一常数,d Q 便为零。所以,有:

d d L LK K

MP K RTS L MP =-= 4.规模报酬

(1)规模报酬的类型

投入一产出的规模报酬存在着三种可能性:如果所有要素投入按同比例增加也带来产出的同比例增加,称为规模报酬不变;如果所有要素投入按同比例增加带来产出更大比例的增加,则称为规模报酬递增;反之,则称为规模报酬递减。

假设生产函数形式为(),Q f L K =,一般地,如果劳动L 和资本K 分别增加到aL ,aK ,其中1a >,那么,产出将由(),f L K 增加到(),f aL aK ,因此,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①如果()(),,f aL aK af L K >,表明产量增加的速度大于要素增加的速度,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递增;

②如果()(),,f aL aK af L K =,表明产量增加的速度等于要素增加的速度,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不变;

③如果()(),,f aL aK af L K <,表明产量增加的速度小于要素增加的速度,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递减。

(2)规模报酬递增产生的原因

①劳动的专业化分工。在大规模生产中,工人们可进行更加有效的分工协作,每个人专业从事某项具体工作的效率要大大高于每个人从头到尾完成每一道工序。这就是专业化和分工带来的好处,专业化带来的规模经济是十分显著的。

②几何尺度的因素。某些几何因素也暗含了规模经济,如大型厂房和设备每单位的制造和维修费用通常就要比小型厂房和设备低。

③生产要素的不可分割性。有些先进的工艺和技术,如计算机管理、流水线作业等,只能在产量达到一定水平时才能采用,也就是说,这些大批量生产的工艺和技术通常是不可分割的。

④财务方面的因素。厂商活动的大规模化会给它带来筹措资金、购买原料和半成品、销售等方面的好处。

(3)规模报酬递减产生的原因

①带来规模经济的各种因素都是有一定极限的,当生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进一步享受规模经济的优势就不太可能了,此时,规模不经济的因素开始占上风。

②规模不经济的原因还有可能来自其他方面,但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过大规模的生产带来管理上的低效率。

因此,一般来讲,企业的规模扩张的开始阶段是规模报酬递增,然后经历规模报酬不变,最后达到规模报酬递减阶段。最优规模应该在一定规模后产生,但并不一定是最大规模。因此投入—产出的规模报酬的三种情况并不是相互独立、相互隔绝的,而是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有内在有机联系的三个阶段。

二、生产者均衡

1.生产成本及其概念

(1)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①显性成本

显性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包括:雇佣工人、贷款、租用土地的费用等。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看,这笔支出的总价格必须等于这些相同的生产要素使用在其他用途时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②隐性成本

企业生产的隐性成本是指企业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包括:亲自管理企业、使用自己的资金、使用自己的土地等的成本。在经济学分析中,生产成本是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的总和,而会计成本只包括前者。

(2)机会成本与经济成本

①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指的是这种资源用于“次佳”用途所具有的价值,也就是所放弃的其他各种用途中所能带来的最大收益。机会成本通常并不是实际发生的成本,而是在选择资源用途时所产生的观念上的成本,观念上的成本往往影响着人们的决策行为。

②经济成本

厂商经营的总成本就是实际使用的所有资源的机会成本的总和,为明确起见,把如此计算出来的总成本称为厂商经营的生产成本或经济成本。因此,从经济成本的角度出发,厂商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之和应该正好等于投入要素的机会成本。

(3)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

①经济利润

经济利润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简称企业的利润(也被称为超额利润,企业追求的最大利润就是企业的经济利润)。其中,企业的总成本是企业的所有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和。

②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关系

一般来讲,厂商的利润等于厂商的收益减去成本,收益总是等于产量与价格的乘积,但由于成本概念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成本概念就能得到不同的利润概念:

收益-会计成本=会计利润

收益-经济成本=经济利润

通常的会计成本仅仅考虑显性成本;而经济成本不仅包括显性成本,而且也包括隐性成本,因此,经济利润就会比会计利润要小。当厂商的会计利润恰好等于正常利润的时候,其经济利润等于零;当厂商的会计利润超过正常利润,其经济利润为正时,就说厂商获得了超额利润;而当厂商的会计利润低于正常利润时,这一厂商在经济学意义上就是亏损的。

(4)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①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无法改变的那些固定投入带来的成本,这些成本无法随产量变动而变动。这部分成本主要包括购置机器设备和厂房的费用、资金的利息、企业的各种保险费用、某些与产量无关的税收、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金支出等。

②可变成本

可变成本则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可以改变的那些可变投入带来的成本,因此它随产量变化而变化。这部分成本包括一般工人工资支出、原材料成本、日常运营费用等。一般来讲,随着产量上升,可变成本随之上升。

2.等成本线

(1)含义

等成本线是指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假设生产要素仍为劳动L 和资本K 两种,劳动的价格为工资W ,资本的价格为利率r 。假定厂商的总成本为C ,其成本构成就由下式表示:

C W L r K =?+?

(2)等成本线的斜率

等成本线向右下方倾斜,其斜率是负的,这表明要增加某一种要素的投入量而保持总成本不变,就必须相应地减少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将C W L r K =?+?变形为: C

W K L r r

=- 从上式很容易看出,在要素价格给定的条件下,等成本线的斜率是一个常数,其绝对值为/W r ,即两种投入要素的价格之比。

(3)等成本线的移动

如果两种投入要素的价格发生变化,那么等成本线也就会发生变化。假定工资由W 上升到W 'ˊ

,如图3-4所示。工资的上涨,使得同样的成本C 可雇用的最大劳动数量从/C W 个单位减少到/C W '个单位,也就是等成本曲线在L 轴上的截距减小。又由于r 不变,等成本

曲线在K 轴上的截距不变,这样,等成本线AB 将绕A 点作顺时针旋转,转到AB 'ˊ

的位置。这时等成本线变得陡峭,说明横轴所代表的要素——劳动的相对价格上升了。

图3-4 工资变化与等成本线的移动

3.生产者均衡

(1)生产者的均衡条件

生产者均衡是指厂商在既定产量下,为实现成本最小化的要素投入抉择。生产者均衡的条件为:

L LK K MP W RTS MP r ==或者L K MP MP W r

= 当两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等于两种要素的价格之比时,或者每一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与它的价格之比相等时,厂商达到生产要素的最优成本组合。该结论也可以这样说明,边际产量之比是对两种要素的技术评价,而要素价格之比则是对它们的经济评价。所以,当两种要素的技术评价与经济评价相符时,厂商达到最优成本组合。如图3-5所示,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之点E 点,代表了为了达到既定产量所需的最低成本,也代表了生产要素投入的最优成本组合。

图3-5 既定产量的成本最小化

(2)生产扩张线

生产扩张线表示当生产要素的价格不变时,对应于每个可能的产出量的要素最优成本组合的轨迹。如果要素的价格不变,在产量扩大的情况下,厂商相应的最低成本也会上升,生产要素的最优成本组合点就将向远离原点的方向移动,如图3-6所示。把不同产量下最低成本组合点1E 、2E 、3E ,…相连而得到的曲线即为厂商的生产扩张线。

图3-6 生产扩张线

随着厂商生产的不断扩张,厂商使用的资本的相对数量不断增加,而使用的劳动的相对数量不断减少,因此生产扩张线向右上方倾斜并凸向横轴,表明厂商在产量增长的过程中倾向于采用资本密集型生产技术。

三、生产成本分析

1.短期成本

(1)短期各种成本的含义

短期内厂商的总成本(C )是与产量相关的,它应是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和,即:

()()C Q FC VC Q =+

平均固定成本是固定成本除以总产量,即平均一单位产量所分摊的固定成本,也就是:

FC AFC Q

= 平均可变成本是可变成本除以总产量,即()()

VC Q AVC Q Q =。

平均成本是总成本除以总产量,或者平均固定成本加上平均可变成本:

()()()FC VC Q C AC Q AFC AVC Q Q Q

+===+ 边际成本是增加一单位产量带来的增加的成本,实际上也就是边际可变成本,即: ()()

()

()C Q VC Q MC Q MVC Q Q Q ??===??或()()

()

d d d d C Q VC Q MC Q Q Q ==

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与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如图3-7所示。

图3-7 短期成本曲线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总成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在图3-7(a )中,固定成本FC 是一条水平线,表示与产量变动无关。可变成本VC 是一条先减速上升、后加速上升的曲线,即一条先凹后凸的上升曲线。总成本C 是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相加而成的,而固定成本是一常数,因此总成本曲线就是将可变成本曲线向上平移固定成本FC 这段距离而得到的。按照定义,总成本曲线与可变成本曲线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都具有相同的切线斜率,因此两者虽然位置不同但形状相同。可变成本的形状是由总产量线的形状决定的。

(3)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固定成本

平均成本曲线就等于从原点到总成本曲线上相应产量点射线的斜率。从图3-7(a )中可见,当产量为3Q 时,从原点到总成本曲线上相应产量点的射线恰好与总成本曲线相切(A

点),连线的斜率最小,平均成本曲线达到最低点。平均可变成本曲线AVC 则与可变成本有同样的关系(射线与VC 线在B 点相切),因此,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在2Q 点达到最低点。平

均固定成本曲线AFC 为平均成本曲线和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或固定成本线上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显然是一条单调下降的曲线。

(4)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

①当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即MC 曲线在AC 及AVC 曲线下方时,平均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下降;

②当边际成本分别大于平均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即MC 曲线位于AC 曲线及AVC 曲线的上方时,平均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上升;

③而当边际成本分别和平均成本及平均可变成本相等时,平均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先后达到最低点,产量分别为3Q 和2Q 。

(5)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①边际成本与边际产量

如果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是先上升后下降的,那么边际成本肯定先下降后上升。假

定对厂商来说,短期内唯一可变的投入要素是劳动L ,而单位劳动的工资为W ,那么可变成本的增量为:VC W L ?=??。因此,可得: ()(

)

L

C Q VC Q L W MC W Q Q Q MP ???===?=??? 在只有一种投入要素可变的情况下,边际成本等于该要素的价格除以要素的边际产量。在要素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当边际产量递增时,边际成本递减;当边际产量递减时,边际成本递增。于是,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又带来了边际成本递增规律。

②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产量

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产量之间也相反关系为:

L

VC L W AVC W Q Q AP === 因此,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既是短期生产函数分析的前提条件,也是短期成本分析的基础。

2.长期成本

(1)长期成本曲线

生产扩张线上的任一点都表示在相应的产量水平下,厂商所选择的两种投入要素的最优成本组合。计算生产扩张线上的各点的成本,就可以得到长期总成本曲线,如图3-8所示。

图3-8 长期总成本曲线

(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先下降后上升的原因

长期平均成本的形状是由规模报酬决定的。一般来讲,在产量比较低的时候,规模报酬通常是递增的,相应地,摊到单位产量上的平均成本是递减的。随着产量的增加,可能出现规模报酬不变,此时平均成本也不变。而当产量达到一定高度时,规模报酬递减迟早要出现,相应地带来了平均成本的上升。因此,当厂商的规模扩张依次经历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个阶段时,长期平均成本变动也必然经历一个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

3.生产规模的选择

(1)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推导

假定厂商在短期内的固定投入(厂房、机器设备等)有三种规模可供选择,与三种固定投入规模相对应的有三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如图3-9所示,长期成本是在所有要素可变的条件下可以达到的最低短期成本。所以在图3-9中只有三种规模可供选择的情况下,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 就由这三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连的最低部分所构成,即图3-9中所示的实线部分。

图3-9 生产规模的选择

如果假定厂商可以选择无数种厂房、机器等固定投入的规模,这样就会有无数条SAC 线,而每条SAC都有一点与LAC相切,于是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就是由许许多多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它的切点相连而成的一条连续的光滑曲线,也就是众多的SAC线的“包络线”,如图3-10所示。

图3-10 长期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

(2)短期平均成本与长期平均成本的关系

所有这些短期成本曲线从短期来看都有可能达到其最低点,但从长期来看,这些最低点都不是最低的平均成本组合。出现上述关系的原因是,厂商在短期内仍然受到固定投入的限制,不可能使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调整到长期最优水平。厂商只有在长期中才可能对所有投入要素进行调整,使它们的组合达到最优,从而达到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短期平均成本一般都要高于长期平均成本。

以上内容为跨考网整理的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的一部分,限于篇幅原因,如果同学还想获得更多经济学课后习题资料,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索要经济学考研资料,你想要的资料都在这儿→jjxkyzs。想了解经济学考研高分的秘密吗?请点击>>>:经济学考研解题技巧

跨考经济学考研辅导提醒您: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加入我们的经济学考研交流群,考研经验交流,规避风险,锁定名校一次进!

微观经济学消费者选择习题练习(答案版)

第三章消费者选择 一、选择题 1、若某消费者消费了两单位某物品之后,得知边际效用为零,则此时(B ) A.消费者获得了最大平均效用B.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最大 C.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最小D.消费者所获得的总效用为负 2、总效用曲线达到顶点时,( B ) A.边际效用曲线达到最大点B、边际效用为零C、边际效用为正D、边际效用为负 3、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 C ) A、效用水平不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相同 B、效用水平不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不相同 C、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不同 D、效用水平相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相同 4、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上商品X和Y的边际替代率是等于它们的( C ) A、价格之比 B、数量之比 C、边际效用之比 D、边际成本之比 5、商品X和Y的价格按相同的比率上升,而收入不变,预算线( A ) A、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B、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C、也不变动 D、向左下方或右上方平行移动 6、若消费者张某只准备买两种商品X和Y,X的价格为10,Y的价格为2。若张某买了7个单位X和3个单位Y,所获得的边际效用值分别为30和20个单位,则( C ) A.张某获得了最大效用B.张某应当增加X的购买,减少Y的购买 C.张某应当增加Y的购买,减少X的购买D.张某要想获得最大效用,需要借钱 7、某消费者获得更多的某种商品时( D ) A.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递增B.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递减 C.消费者获得的边际效用递增D.消费者获得的边际效用递减 8、已知某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参见下图),则可以推断( B ) Y 5 0X 15 A.X的价格是Y的价格的3倍B.X的价格是Y的价格的1/3 C.X的消费量是Y的消费量的3倍D.购买X的支出是购买Y的支出的3倍 9、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点( D ) A.位于右上方的无差异曲线具有较高的效用水平B.密集性(无数条) C.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相交D.以上都对 10、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 D ) A.消费X获得的总效用等于消费Y获得的总效用B.消费X获得的边际效用等于消费Y获得的边际效用C.曲线上任两点对应的消费品组合(X,Y)所能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D.曲线上任两点对应的消费品组合(X,Y)所能带来的总效用相等 11、如果商品X对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MRS XY小于X和Y的价格之比P X /P Y,则( C ) A.该消费者获得了最大效用B.该消费者应该增加X的消费,减少Y的消费 C.该消费者应该增加Y的消费,减少X的消费D.该消费者要想获得最大效用,需要借钱 12、当只有消费者的收入变化时,连结消费者各均衡点的轨迹称作(D ) A.需求曲线B.价格——消费曲线C.恩格尔曲线D.收入——消费曲线 三、简答题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预算约束:消费者的购买力 人们消费的之所以比他们想要的少是因为他们受到收入的约束。 预算约束线(budget constraint )是指对消费者可以支付得起的消费组合。预算约束线的斜率衡量的是消费者用一种物品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等于两种物品的相对价格——一种物品与另一种物品的价格之比。可以用纵轴距离变动除以横轴距离变动(向上量比向前量)来计算两点之间的斜率。 二、偏好: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1.用无差异曲线代表偏好 (1)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 )表示一条表示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可以用无差异曲线来表示消费者的偏好。如图21-1所示,无差异益线表示使消费者同样满足的比萨饼和百事可乐的组合。由于消费者偏好更多的某种物品,因此,对较高无差异曲线(2I )上任何一点的偏好都大于较低无差异曲线(1I )。 图21-1 消费者偏好 (2)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MRS )是指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 在图21-1中,边际替代率衡量了为了补偿一单位比萨饼消费的减少,消费者要得到多少单位百事可乐。在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上,所有各点的边际替代率并不相同。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取决于他已经消费的物品量。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束给出了消费者偏好的完整排序。这就是说,可以用无差异曲线来给任意两种物品的组合排序。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练习+答案

第三章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设劳动是唯一可变要素,当总产量下降时,( ) A. 劳动的平均产量等于零 B. 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零 C. 劳动的平均产量小于零 D. 劳动的平均产量下降 2.当劳动的平均产量大于零时,边际产量是( ) A. 下降的 B. 0 C. 负的 D. 以上都可能 3.当边际产量小于零时,要素的投入阶段是() A. 阶段Ⅰ B. 阶段Ⅱ C. 阶段Ⅲ D. 以上都不对 4.当AP L为正且递减时,MP L可以() A. 递增且为正; B. 递减且为负; C. 递减且为正; D. 上述三个选项中只有A不可能。 5.以下各项中可能是短期成本函数的是() A.TC=0.6Q3-10Q2+300Q B. TC=2Q3-10Q2+300Q+100 C. TC=10Q2-3Q3+300Q+100 D. TC=10Q2-3Q3+300Q 6.等产量线特性() A. 一般斜率为负 B. 凹向原点 C.不同的等产量线只有一个交点 D. 以上说法都对 7.设横轴为劳动L,纵轴为资本K,P L、P K是劳动和资本的价格,则等成本线的斜率为() A. P L/P K B. P K/P L C. -P L/P K D. -P K/P L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为负数; 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一定减少; C.边际产量曲线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D.只要平均产量增加,边际产量就大于平均产量; 9.理性的短期生产者选择的生产区域应是() A. MP>AP阶段 B. MP下降阶段 C. AP下降阶段 D. MP与AP相交之点起至MP与横轴交点止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黄亚钧微观经济学(第3版)笔记(第3章生产者选择)

黄亚钧《微观经济学》(第3版) 第三章 生产者选择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生产技术 1.生产函数 (1)生产函数的含义 生产函数是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各种可行的生产要素组合和可能达到的最大产量之间的技术联系。生产函数本身并不涉及价格或成本问题。假定投入的生产要素为劳动(L )、资本(K )、土地(N )等,目前的技术状况为T ,则生产函数可表达为: (),,,,Q f L K N T =L 式中,Q 代表产量。在生产函数中,产量Q 是指一定投入要素的组合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也就是说,投入要素的使用是有效率的。假定只有两种投入要素:劳动L 和资本K ,因此生产函数可写成:(),Q f L K =,这是简化的、一般形式的生产函数。 (2)生产函数的基本特征 ①若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同,则产品的产出量也不同,一般来讲,更多的投入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产出。 ②厂商采用的生产技术决定厂商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生产技术与生产函数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2.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1)短期生产函数 ①短期 短期指的是至少无法改变某些要素投入的那段时期。其中无法改变投入量的那些要素称为固定投入。在短期中,根据要素的可变性,把所有投入要素分为两大类:固定投入和可变投入。固定投入也称不变投入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其数量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化的要素;而可变投入则正相反,在一定时期内,其数量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化。 ②长期 长期指的就是在这段期限中厂商可以改变所有的投入,旧的机器设备可能已经折旧完毕,旧的厂房可能已经破损,厂商可以按照需求状况和技术状况增添新的机器设备和厂房。在长期中,不存在固定投入,厂商的一切投入要素都可以改变,也就没有不变投入和可变投入的区别,因此,不变投入和可变投入的区别仅仅局限于短期。 ③短期生产函数

第三章 西方财政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西方财政的基本理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各个时期财政学理论主要学派的观点等内容。 本章重点和难点:各个时期财政学理论的主要主张。 第一节宏观财政理论综述 第二节公共选择理论 第一节宏观财政理论综述 (一)古典宏观财政理论 (二)凯恩斯学派的宏观财政理论 (三)理性预期学派的宏观财政理论 (四)供给学派的宏观财政理论 (一)古典宏观财政理论 1.重商主义财政理论 2.古典主义财政理论 3.新古典主义财政理论 1.重商主义财政理论 重商主义财政理论主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一观点主要体现在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上。重商主义主张限制金银币出口,实行高额关税,贸易壁垒,限制竞争,利用财政政策来干预经济的。 2.古典主义财政理论 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主张“自由竞争、自由放任”、反对一切干预的自由主义思想。认为政府在市场经济中仅充当“守夜人、夜警察”的角色,“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古典经济学派在宏观财政政策上主张财政收支平衡,反对赤字。 1.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财政学说 亚当.斯密1776年《国富论》,产生了财政学。亚当.斯密——“财政学之父” 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反对提高税收、反对举借公债。 2.大卫.李嘉图对斯密财政学说的补充 李嘉图认为,任何赋税都来源于利润、地租或其他形式收入,主张实行负担最轻的税收。他所提出的税收理论被后人称为赋税转嫁论,给后来财政理论中的税种设置、收入分配理论研究提供了研究模式。此外,他反对财政补贴。 配第、穆勒、萨伊等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都反对国家干预。认为“廉价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国家的财政支出不具生产性,应尽量减少,提倡减税、反对发行公债、反对实行财政补贴。 3.新古典主义财政理论 二十世纪初期,以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传统庸俗经济学又被称为(第一代)“新古典经济学派” (Neoclassical Economics)。他们认为供给可以自动创造需求,资本主义经济有自然趋于充分就业均衡的倾向,因此宏观经济不需要政府干预。(二)凯恩斯学派的宏观财政理论 凯恩斯反对古典经济理论充分就业假定,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使得消费的增加

微观经济学 选择题

选择题 一·1.如果政府对消费者每单位商品征收5元消费税,假设这种商品有正常的正斜率的供给曲线和负斜率的需求曲线,我们可以预料( ) A .均衡价格上涨5元 B .均衡价格下跌5元 C .均衡价格下跌少于5元 D .均衡价格上升少于5元 2.如果商品A 和商品B 是替代品,则A 的价格下降将造成 A .A 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 .A 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 .B 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D .B 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3.如果某商品价格在现有基础上打2折后,销售收益增加10%,则该商品( ) A .富于弹性 B .缺乏弹性 C .单位弹性 D .零弹性 4.政府把价格限制在均衡价格以下可能导致( ) A .买者买到了希望购买的商品 B .大量积压 C .黑市交易 D 、生产者积极性提高 5、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必然有( )。 A .P=MC B .P=MR C .MR=MC D .都正确 6、若需求在价格为30元处的点弹性为-3,则对应产量的边际收益为( )。 A .20元 B .10元 C .40元 D .-20元 7、理性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 ) A 总效用递减 B .边际效用递增 C .边际效用递减 D .边际效用可能为负 8、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等于( ) A .MRTS LK =P L /P K B .P X /P Y C .边际替代率MRS XY D .以上说法均正确 9、 如果规模报酬不变,单位时间里增加了10%的劳动使用量但保持资本量不变,则产出将( ) A .增加10% B .减少10% C .增加大于10% D .增加小于10% 10、当生产处于规模经济的递增阶段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切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 ) A .最低点左端 B .最低点右端 C .最低点 D .无法确定 11、一个实行价格歧视的垄断厂商,在不同需求的市场上( )。 A .价格相同 B .销售产量相同 C .边际收益相同 D .边际收益不同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答案

第三章生产者选择 一、名词解释: 生产函数、长期、短期、边际产量、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等成本线、边际技术替代率、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生产扩张线、规模报酬、会计成本、经济成本、经济利润、正常利润、固定成本、可变成本、边际成本、短期成本、长期成本 二、选择题 1、当劳动的(L)总产量下降时,(D )。 A.AP L是递减的;B·AP L为零; C.MP L为零;D·MP L为负; 2、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要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D )。 A.与纵轴相交;B·经过原点; C.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D·与横轴相交; 3、当AP L为正但递减时,MP L是(D )。 A.递减;B·负的; C.零;D·上述任何一种; 4、如图4-1所示,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B )。 A.3<,L<7; B·4.5

从“消费者的选择”看淘宝——微观经济学

从“消费者的选择”看淘宝 自从淘宝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参与网上购物,尤其是年轻人。校园里,无论什么时候走进快递超市,似乎都是人满为患。淘宝似乎成了我们的便携式商店,“何时何地,想淘就淘”。为什么淘宝会如此风靡? 有这么一个公式:幸福=效用/欲望,由此可见,效用越高,人们的幸福感也会随之增加,而所谓“效用”,那就是消费者从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从这一点可以知道淘宝如此流行的其中一个原因。淘宝购物,无需消费者消耗大把的体力和时间,只需动动手指,就能找到大量符合自己喜好的商品(这是在商品质量有保证的情况下),而成本却下降了,相对而言从淘宝上买来的商品更容易使消费者感到满意,效用更高,让消费者更加幸福。我们也都知道消费者剩余的公式是:总收益-总成本,所以消费者所得到的消费者剩余也增加了。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淘宝商城里购买商品。 当然淘宝店主如果仅仅依靠提供方便来吸引顾客的话,那是自然不够的。淘宝商品拥有如此竞争力的一大原因是它便宜的价格。我们都知道,如果某一种商品的价格下跌了,那么消费者会多消费一些相对便宜的这种商品去替代相对昂贵的其他商品,这在经济学上叫做“替代效应”;其次商品价格下跌意味着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对提高,购买力上升,使消费者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并在一般情况下增加所有商品的消费,这在经济学上叫做“收入效应”;前两者都是由于商品价格变动所带来的影响,在经济学上将两者合起来称为价格效应。如下图所示: 价格效应的分解

其中X表示淘宝商品,Y表示普通实体店商品,MN表示原价格条件下的预算约束线,MN’表示淘宝商品以较低价格出售的销量,U2为在这样情况下的效用水平,与MN’相切于E3点,所对应的销量为X3。由于少了店面租金,员工费用,淘宝商品的价格会低于实体店商品价格,所以消费者会增加对淘宝商品的消费,所以MN线会以M为圆心,逆时针方向转至MN’。但是由于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在只消费淘宝商品的情况下,销量并不会达到N’点,消费者会适量减少实体店商品的消费,适量增加淘宝商品的消费,即MN’线向下平移至M’N”,这是由商品价格下跌而带来的消费者真实收入的增加。U1是在这样情况下的效用水平,并相切于E2点,所对应的销量为X1。同时U1还与MN相切,也就是说,U1还是在原价格的情况下的效用水平,与MN相切于E1点,与此对应的销量是X1。因为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很明显,U2的效用水平高于U1,造成这一点的是因为MN’平移至M’N”,也就是消费者真实收入增加。所以从X2到X3的变化就是那上面所说的“收入效应”。E2点和E3点所对应的价格是一样的,也就是说E1点淘宝商品的价格高于E2点的价格,所以X1到X2的变化就是上面所说的“替代效应”。无论是X1到X2,还是X2到X3,都是正方向增长,也就是说价格效应为正,换句话说,就是由于淘宝商品价格低于一般实体店商品,淘宝商品更容易被消费者消费。 当今社会充满竞争,人们的生活时常处于快节奏状态。很多人就算在假期也需要加班工作,休闲娱乐,逛街游玩的时间大大减少,而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背景下,物流业的发展相当快速,随处可见的物流公司,“随手可触”的淘宝卖家,使得那些没有时间逛街的人可以在淘宝上购得满意的商品,在淘宝商品质量保证的前提下,可以说这消费者的效用增加了。既节省了时间,还省下了不少体力继续工作,也就是总成本降低了,消费者剩余增加,所以消费者愿意在淘宝上购买商品。这也符合上述有关效用和消费者剩余的经济原理。 目前,淘宝在大学生中十分受欢迎,甚至有人每天一个淘宝快递。大学生收入较低甚至完全靠父母往银行卡里打钱,但年轻人,有喜欢新鲜、赶潮流的事物,这需求与物质基础极不相符,要解决的办法那就只能买价廉物美的东西,所以,淘宝就成了大学生们所钟爱的选择。况且许多淘宝卖家都会以“包邮”作为销售手段,这会给消费者有“好合算”的感觉,价钱好像更便宜了,更加愿意在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习题详解(第5章-不确定性与消费者行为)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 第5章不确定性与消费者行为 课后复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如果一个人是风险规避者,这意味着什么?为什么有些人规避风险,而有些人又爱好风险? 答:(1)风险规避者指的是那些在进行风险投资时愿意得到与期望报酬等同的确定报酬的人。如果一个人是风险规避者,这意味着这个人的收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在期望收入相同的情况下,他更愿意选择确定的收入。与之不同的是,风险偏好者的收入的边际效用是递增的,在期望收入相同的情况下,他更愿意选择不确定的收入。 (2)一个人是风险规避型的还是风险偏好型的,取决于他的财富的个人效用函数的斜率,还取决于风险的性质以及他的收入情况。持有财富越多的人越偏好风险;收入越多的人越厌恶风险;与大额赌注相比,人们对于小额赌注的风险态度更多表现为风险偏好的。一般而言,风险规避者希望结果出现较小的变化。 2.在对可变性的度量中,为什么方差比取值范围更科学? 答:(1)消费者和投资者关心不确定结果的期望值与波动性。期望值是对不确定事件的所有可能性结果的一个加权平均,而权数正是每种结果发生的概率。波动性通常用方差来度量,方差是各种可能性结果与期望值的差的平方的加权平均值。 (2)取值范围指在最高的可能收入和最低的可能收入之间的一系列数值,它忽略了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外的其他取值,以及每一种收入出现的可能性。取值范围并不能描述高收入和低收入的概率分布情况。方差则以每一个收入的概率为权数对收入与平均收入差进行加权平均,因此在对可变性的测量中比取值范围更有效。 3.乔治有5000美元可以投资于共同基金。共同基金A的期望报酬为15%,共同基金B的期望报酬为10%。乔治是该选择共同基金A还是B? 答:乔治的决策不仅取决于每一种基金的期望报酬,还取决于每一种基金期望报酬的波动性以及他的风险偏好。 例如,如果基金A报酬波动性标准差大于基金B,而且乔治是风险规避的,则此时尽管基金B的期望报酬较低,但是乔治还是可能更为偏好基金B。如果乔治不是极其的风险规避者,则尽管基金A的期望报酬具有较高的波动性,但是他此时可能会选择基金A。 4.消费者追求期望效用最大化的含义是什么?你能否举出某个人不追求期望效用最大化的例子? 答:(1)消费者追求期望效用最大化的含义 期望效用是对不确定事件的所有可能性结果相对应的效用的一个加权平均,而权数正是每种结果发生的概率。期望效用的最大化是指消费者选择能够产生最高的平均效用的组合,这里的平均效用是所有可能性结果以概率为权数的效用的加权平均。这个理论要求消费者知道每种可能出现的结果以及每个结果发生的概率。 (2)不追求期望效用最大化的例子 例如,当某个事件的收益是消费者生命的损失时,消费者就会根据其它标准(比如说风险规避而非期望效用最大化)来作出选择。 5.为什么有时即使支付的保险费超过了期望损失,人们通常还是想要得到对风险情形的完全保险? 答:风险规避者的收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就意味着,损失带给他们的效用减少比得到相同收入带来的效用增加更大。风险规避者是“损失厌恶”的,也就是说,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同量的损失带来的负效用大于同量收益带来的正效用,因此他们愿意支付超过了期望损失的保险费。 在面临风险而没有购买保险的条件下,如果损失发生,则消费者的收入会急剧下降到很低的水平,此时收入的边际效用是很高的;如果损失不发生,则消费者的收入会保持在一个高水平,此时收入的边际效用是很低的。所以,在面临风险的条件下,理性的消费者应该通过购买保险,将损失不发生情况下的收入转移到损失发生情况下的收入中去,便可以提高他的总效用水平。所以,即使保险金超过了投保财产的期望损失收益,风险规避者也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练习+答案

第三章练习 、单项选择题 1. 设劳动是唯一可变要素,当总产量下降时,() A. 劳动的平均产量等于零 B. 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零 C. 劳动的平均产量小于零 D. 劳动的平均产量下降 2. 当劳动的平均产量大于零时,边际产量是() A. 下降的 B. 0 C. 负的 D. 以上都可能 3. 当边际产量小于零时,要素的投入阶段是() A. 阶段I B.阶段n C.阶段川 D.以上都不对 4. 当AP L为正且递减时,MP可以() A. 递增且为正; B. 递减且为负; C.递减且为正; D.上述三个选项中只有A不可能。 5. 以下各项中可能是短期成本函数的是() =+300Q B. TC=2Q 3-10Q2+300Q+100 C. TC=10Q2-3Q3+300Q+100 D. TC=10Q 2-3Q3+300Q 6. 等产量线特性() A. 一般斜率为负 B. 凹向原点 C. 不同的等产量线只有一个交点 D. 以上说法都对 7. 设横轴为劳动L,纵轴为资本K, F L、P K是劳动和资本的价格,则等成本线的斜率为() A. P L/P K B. P K/P L C. -P L/P K D. -P K/P L 8.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为负数; B .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一定减少; C.边际产量曲线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D .只要平均产量增加,边际产量就大于平均产量; 9. 理性的短期生产者选择的生产区域应是() A. MP > AP阶段 B. MP 下降阶段 C. AP下降阶段 D. MP 与AP相交之点起至MP与横轴交点止 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总产量TP开始下降时,边际产量MP也开始下降 B. 只要边际产量MP T降,总产量TP 一定下降 C. 边际产量MP曲线必定交于平均产量AP曲线的最高点

微观经济学消费者行为练习题

一、单选 1、某个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图包含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因为() A.收入有时高,有时低 B.欲望是无限的 C.消费者人数是无限的 D.商品的数量是无限的 2、消费者消费了两个单位某物品后,得知边际效用为0,则此时() A 他获得了最大平均效用 B 他获得的总效用最大 C 他获得的总效用最小 D 他获得的总效用为负 3、以下哪种情况指的是边际效用() A 王平吃了第三个苹果,满足程度从4个效用单位增加到了8个效用单位,即增加了4个效用单位 B 王平吃了三个苹果,共获得8个效用单位 C 王平吃了三个苹果后再不想吃了 D 王平吃了三个苹果平均每个苹果带给他2个效用单位 4、消费者消费更多某商品时() A 他获得的总效用递减 B 他获得的总效用递增 C 他获得的边际效用递增 D 他获得的边际效用递减 5、若小王只准备买两种商品X和Y,X的价格为10,Y的价格为2,若她买了7单位X和3单位Y,所获得的边际效用分别为30和20个单位,则() A 她获得了最大效用 B 她应当增加Y的购买,减少X的购买 C 她应当增加X的购买,减少Y的购买 D 她要想获得最大效用需借钱 6、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 A 商品效用大于货币效用 B 商品效用小于货币效用 C 商品效用等于货币效用 D 不可能实现效用最大化 7、无差异曲线为斜率不变的直线时,表示相结合的两种商品是() A 可以替代的 B 完全替代的 C 互补的 D 互不相关的。 8、收入的增加会导致() A 正常品的需求曲线右移 B 劣质品的需求曲线右移 C 需求没变化 D 沿需求曲线变动 9、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 A 效用水平不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相同 B 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不同 C 效用水平不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不相同 D 效用水平相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相同 10、商品的价格不变,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消费可能线() A 向右上方移动 B 向右下方移动 C 向左下方移动 D 向左上方移动 11若消费者的收入不变,但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则消费可能线() A 不动 B 向右上方移动 C 向左下方移动 D 绕着某一点转动 12、效用达到最大时() A 边际效用为最大 B 边际效用为零 C 边际效用为正 D 边际效用为负 13、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意程度的商品组合的点在() A 生产可能性曲线 B 无差异曲线 C 预算线 D 产出线 14、当 X 商品价格下降的时候, 替代效应=+2, 收入效应=-1,那么该商品非常可能是() A 正常商品 B 一般的低档商品 C 吉芬商品 D 奢侈品 15、商品 x 和 y 的价格按相同的比例上升,而收入不变,预算线() A 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B 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C 向左下方平行或右上方平行移动 D 不变动 16、对一位消费者来说面包对馒头的边际替代率是 1/3 ,如果() A 面包的价格是馒头价格的 3 倍,他可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高鸿业版微观经济学选择题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1—4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个体经济单位 B、国民经济 C、市场 D、一般均衡问题 答案:A 1—2—1 其它条件不变时, 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 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互补品的价格下降 答案:B 1—2—2 其它条件不变时, 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其替代品的最直接的影响是 A、替代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替代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替代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替代品的价格下降 答案:A 1—2—3某月内X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上升和互补品价格的上升,分别引起X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50单位和80单位,则该商品的需求总量变化为 A、增加30单位 B、减少30单位 C、增加130单位 D、减少130单位 答案:B 1—2—4某月内X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上升和互补品价格的下降,分别引起X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50单位和80单位,则该商品的需求总量变化为 A、增加30单位 B、减少30单位 C、增加130单位 D、减少130单位 答案:C 1—2—5 其它条件不变时, 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将导致该商品的 A、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该商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答案:B 1—2—6 假定其它条件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其 A、需求增加 B、需求减少 C、需求量增加 D、需求量减少 答案:C 1—2—7假定其它条件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其 A、供给增加 B、供给减少 C、供给量增加 D、供给量减少 答案:D 1—2—8 消费者偏好与商品需求按 A、同方向变动 B、同方向不同比例 C、反方向变动 D、反方向同比例

第三章 生产者决策理论

第三章生产者决策理论 教学内容:本章在考察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介绍了生产者如何在一定成本的约束下实现产量的最大化,并考察了生产成本的概念和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生产者均衡的条件;规模报酬变化规律;生产成本概念及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生产者均衡及其实现条件;生产成本与生产规模的选择 课时分配:6个课时 第一节生产与生产函数 一、生产活动与生产函数 (一)生产活动与生产要素 生产活动就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成产品的行为,简而言之,是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活动。 生产要素是指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劳动力是指由劳动力所提供的服务,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资本是生产中所使用的由其他经济单位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土地是自然资源的代称。企业家才能是指企业家的管理和组织生产活动工作。(二)生产的可能性选择 生产可能集: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厂商以一定的投入组合和这些组合所能生产出来的产出构成了厂商生产的可能性集合。在投入为单一生产要素X,产出为单一产品Y的情况下,生产可能性集合可以表示为下图的斜线部分。 图3.1生产的可能性选择 (三)生产函数 由于厂商力图以一定的投入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出,在生产可能集中,边缘线尤为重要。这条线反映了厂商所使用的生产要素和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反映这种关系的函数被称为生产函数。 假定只有两种投入要素:劳动L和资本K,因此生产函数可写成: Q=f(L,K) 经济学家们经常使用的是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为: 它具有以下性质:

(1)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通过给两边同取对数,很容易被线性化: (2)其中的参数有明显的经济含义。A表示技术水平,可以表示为 可见,分别为劳动和资本对产出的弹性值。 (3)对两边求对数之后的函数的两边求全微分可得: 据此来考察总产量增长过程中各种因素的贡献非常方便。 (四)有关生产技术的基本假定 1.假定厂商的生产技术具有单调性。如果厂商用两种生产要素来生产产出,如果一种组合的每种生产要素都不比另一组合中的少,那么,这种组合至少生产出与另一种组合相同的产量。2.假定厂商的生产技术具有凸性。即,如果两种投入组合生产出相同的产量,那么,这两种方法的加权平均也至少能生产出同样的产量。 3.假定生产技术具有正则性。包含两层含义:(1)生产可能集非空,即,至少有一种投入组合能生产出一定的产出;(2)生产可能集是闭集,这意味着两个在数量上非常接近的投入组合所生产出来的产出也相差无几,生产可能集包含其边缘线。这就使分析整个集合的问题可以转化为分析边缘线(生产函数)。 二、短期生产函数与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一)短期生产函数 所谓短期,指的是至少无法改变某些要素投入的那段时期。其中无法改变投入量的那些要素我们称之为固定投入。它们的投入之所以在短期固定,并不是因为这种改变完全没有可能,而是因为做出改变的成本实在太高,以至于在短期内没有人愿意这样做。 在短期生产函数中,劳动L为可变投入,资本K为固定投入,其既定的数量为,因此生产函数可表示为 也可以简单地表示为:??? (二)总产量、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 1.概念 总产量: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变动收入L与一定量的K相结合所生产的全部产量。 TP=Q 平均产量:平均每单位变动投入所生产的产量。 AP=TP/L 边际产量:增加单位投入所带来的产量的增加。 MPL=dTP/dL 表3-1反映了一个典型的短期生产函数,可以据此画出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2.TP曲线、MP曲线和AP曲线的相互关系 (1)总产量和边际产量。边际产量是总产量曲线的斜率,边际产量为正时,总产量递增,边际产量为负时,总产量递减,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最大。 (2)总产量和平均产量。平均产量是总产量曲线上的点和原点连线的斜率。

微观经济学答案全

微观经济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得出某彩电的需求曲线时,下列因素中不会使其需求曲线移动的是(B ) A. 购买者(消费者)收入变化 B. 商品价格下降 C. 相关商品价格下降 D. 消费者偏好变化 2. 保持所有其他因素不变,当消费者预期某种物品在未来会出现价格上涨时,则对该物品的当前需求会(B ) A. 减少 B. 增加 C. 不变 D. 以上三项均有可能 3. 彩电行业工人工资的提高,将会导致(A ) A. 彩电供给曲线左移,彩电价格上升 B. 彩电供给曲线右移,彩电价格下降 C. 彩电供给曲线左移,彩电价格下降 D. 彩电供给曲线右移,彩电价格上0.升 4. 假如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要的原材料价格上升,则这种物品的(A ) A. 供给曲线左移 B. 供给曲线右移 C. 需求曲线左移 D. 需求曲线右移 5. 若某一产品的价格上升了8%,需求量下降了15%,则(B ) A. 商品需求缺乏弹性 B. 商品需求富有弹性 C. 商品需求具有单位弹性 D. 生产者应该提高价格以增加总收入 6. 人们常说的“多多益善”,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是指随着所消费的商品数量增多,(A ) A. 总效用递增 B. 边际效用递增 C. 总效用递减 D. 边际效用递减 7. 若某种商品为吉芬商品,则表明(D ) A. 该商品为低档商品 B. 其替代效应超过收入效应 C. 其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 D. 其为低档商品且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 8. 设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XY,预算方程为Y=50-X,则消费组合(X=20,Y=30)(B ) A. 可能是均衡点 B. 不可能是均衡点 C. 一定是均衡点 D. 以上均有可能 9. 在短期中存在,而在长期中不存在的成本是(A ) A. 不变成本 B. 平均成本 C. 机会成本 D.隐含成本 10. 假若一条等产量线凸向原点,则意味着(C ) A. 劳动的边际产出递减 B. 资本的边际产出递减 C.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D. A和B 11. 如果追求利润最大化且属于竞争性的企业在短期内亏损,则(D ) A. PAVC 12. TP、AP、MP三者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C ) A. 当TP增大时,AP也增大 B. 当AP达到最大时,APMP 13. 以下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市场的情况是(A ) A. 大米市场 B. 街头便利店 C. 汽车市场 D. 自来水 14. 完全竞争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的特点是(B ) A. 位置高低不会改变 B. 水平形状不会改变 C. 位置高低和水平形状都不会改变 D. 位置高低和水平形状都会改变 15. 如果一个企业在所有的产量水平上,其边际收益都等于平均收益,那么(A ) A. 边际收益曲线是水平线 B. 边际收益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C. 边际收益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D. 以上均有可能 16. 若一个完全竞争企业在其短期利润最大化的产量点上,如果此时其平均收益小于平均成本,那么该企业会选择(D )

第三章 公共选择理论相关案例

第三章公共选择理论相关案例 江苏试点人事改革国内首位“公推公选” 县长产生 华夏经纬网2003年12月8日讯:据中新网报道,今年10月中旬,江苏省在徐州沛县和常州金坛两地,“公推公选”县(市)长推荐人。这种“公推公选”县(市)级行政一把手的方式,在全国尚属首次,连月来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经过一番公开角逐,国内首位“公推公选”候任县长于11月下旬在徐州沛县产生。 两轮民主推荐 10月21日上午9点多,刚处理完手头的工作,孟铁林就拿着准备好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和2寸彩照赶往徐州市中山饭店报名,这是徐州市开展“公推公选沛县县长”的第一天。从这天起,这位39岁的徐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开始公开角逐沛县县长。 在规定的两天时限内,来中山饭店报名的徐州市干部共有70人。一位报名者告诉记者,由于江苏省委组织部和徐州市委为

报名者设定了门槛,“要不然报名的人会更多”。 这70名干部具有这样的共同点:学历高———大学本科以上;年纪轻———45岁以下;经验足———市级机关、市辖各县(市)区及市委管理领导班子的企事业单位的正副职,副职一般都任职2年以上,部分还有一定的县、乡工作经历。 据了解,过了第一道门槛的70位干部,在报名后的一周内,又面对了两次考验——两轮民主推荐。 10月24日上午,徐州市辖县(市)区四套班子成员,市委各部委办、市各委办局、公司、直属单位正、副县处职领导,即754名全市副处级以上领导全部被召集起来,每人在一张民主推荐表上,划上6个人的名字。经过计票,得票最多的前12位得以过关。 3天后,这12位胜出者,又被刷下去一半。这次的评判者为,徐州市在职副市级以上领导干部约30人。至此,被认为是“公推公选”工作的上半场“公推”宣告结束。 “‘公推’就是‘层层缩小包围圈’!”

微观经济学试题选择题答案

1、总效用曲线达到最高点时:(C ) A.边际效用曲线达到最大点;B.边际效用大于零; C.边际效用等于零。 2、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基本条件是( A ) A.生产技术没有发生重大变化;B.不考虑生产技术是否变化; C.生产技术发生重大突破。 3、在任何一个经济中( C ) A.资源是稀缺的,所以不会存在资源未被充分利用的问题; B.存在资源的浪费,所以资源并不稀缺; C.既存在资源的浪费,又存在资源的稀缺。 4、某消费者逐渐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并达到效用最大化,在这过程中, 该商品的( C ) A.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B.总效用不断下降,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C.总效用不断增加,边际效用不断下降。 5、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A ) A.平均产量递增;B.平均产量递减;C.平均产量不变。 6、收益是指( C ) A.成本;B.利润;C.成本加利润。 7、某厂商生产达到利润最大化,则( C ) A.其边际成本为零;B.其边际产量为零; C.其边际效益减边际成本为零。 8、供给曲线是一条(B ) A.向右上方倾斜,上凸的曲线;B.向右上方倾斜,上凹的曲线; C.向右下方倾斜,上凹的曲线。 9、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时,基尼系数为( A ) A.零;B.1;C.于零小于1。 10.需求量和价格之所以成反向变化,因为( B ) A.替代效应的作用;B.边际效用的递减; C.以上均不正确。 11.下列因素除哪一种以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B ) A.消费者收入的变化;B.商品价格的下降; C.其它有关商品价格的下降。 12.直线型需求曲线的斜率不变,因此其价格弹性也不变,这个说法( B )A.正确;B.不正确;C.无法断定。 13.假定某商品从3元降到2元,需求量将从9单位增加至11单位,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最可能的是( B ) A.|E d|>1;B.|E d|<1;C.E d>0。 14.在需求和供给同时减少时( C ) A.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将下降; B.均衡价格将下降,均衡数量的变化无法确定; C.均衡价格的变化无法确定,均衡数量将减少。 15.无差异曲线为倾斜不变的直线时,表示相结合的两种商品是(B )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笔记(第3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Ⅰ)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 第二篇 完全竞争环境下的微观经济运行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Ⅰ) 3.1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消费者偏好与无差异曲线 1.消费者偏好及其假设 消费者偏好,就是消费者的喜爱或不喜爱的程度。通常把消费者所可能选择的商品组合称为商品束。三个消费者行为公理: 公理1:完备性或顺序性:消费者总是有能力将多种商品的组合,按照其偏好大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和比较。 公理2:传递性:假如某消费者面临A 、B 和C 三个商品组合,消费者在商品组合A 和B 之间更偏好A ,在B 和C 之间更偏好B ,则该消费者在A 和C 之间就更偏好A 。 公理3:无饱和性:在无饱和状态下,消费者对越多的商品偏好越大,即消费数量越多,所获满足越大。 2.无差异曲线及其特性 (1)无差异曲线和无差异曲线簇 在序数效用理论中,通常要用无差异曲线来图解消费者的偏好。无差异曲线,指在某特定期间内,某消费者为维持一个相同的效用水平,对其所消费两种商品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点的轨迹。如图3-1所示,1U 即为一条无差异曲线。 图3-1 无差异曲线 为了描绘某消费者对X 和Y 商品的所有组合的偏好,可以绘制一组无差异曲线,它被称为无差异曲线簇。在图3-2中三条无差异曲线中,3U 能带来最高程度的满足,后面依次为无差异曲线2U 和1U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