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浅谈形成性评价对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点击数:次录入时间:2005/9/30 14:04:00 编辑:bmc0918 [宣传赚点] 教育部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应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的能力,以及表现出的发展潜能等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并且在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强调了“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标准的重要保障。”由此可见,英语教学评价的作用不容忽视。评价可以着重教学过程,也可以针对教学结果。前者是形成性评价,后者是总结性评价。由于教学过程决定着教学结果,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形成性评价。

一.什么是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指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问卷法、问答法、观察记录法,学生作品分析法以及测验等等方法,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参与活动程度和他们的语言发展状态作出判断,对他们的学习尝试作出肯定,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形成性评价还包括学生相互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等方式,他伴随着整个英语教学过程,对英语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为什么进行形成性评价?

曾经有这么一个例子:1986年美国加洲大学一教授出了一道题测试美国一二年级的学生,题目是这样的:有一条船,船上有26头牛,19只羊,问船长年龄有多大?一共测试了96名学生,其中有76位学生答船长45岁。后来我国一位从事数学的学者将这道题拿到中国来测小学五年级的78名孩子,只有8位说此题无解,其余89%的学生都说船长45岁。因此美国教授就此发出了感叹:“我们的教育是不是把学生越教越笨了?”中国教育有两强两弱。两强就是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两弱就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后两者的能力培养和平常学生学习过程的训练有直接的关系。形成性评价则为这种过程训练提供了直观的依据,它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不断自我完善与提高的机会,给予学生极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其学习的动机和学习的自信心。它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综合和分析学生日常学习的信息,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和需求,着眼于学生潜力的发展,帮助他们反思学习过程和结果,调整学习计划和策略。同时,形成性评价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那种“一次考试成败定终身”和“以考分定优劣”的不公平的评价方式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助于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紧张和焦虑情绪,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自控力。美国学者krashen 和terrell(1983)曾把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比做知识输入与摄入之间的过滤器,并进一步指出:学习者在学习中的焦虑越少,在学习中有效摄入的知识则越多,学习效率也愈高。因而,消除学生的焦虑情绪,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对其学习效率的提高大有裨益。实践证明,正确运用形成性评价对提高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形成性评价有什么意义?

1.形成性评价能不断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成为学生继续进步的动力。

成功感是英语学习中非常宝贵的情感体验,它能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

情。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正面评价,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因而获得英语学习上的成功感,这种成功感引起的满足和兴奋可以产生继续得到满足的需要,再次成功的体验又可推动第二次成功,多次成功会使学生增强自信心,逐步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激起学生强烈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极大地提高学习的效果,从而为英语教学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有一个学生极其内向,在班上是真正的“默默无闻”,无论用什么样的办法都无法让其参与主动的学习。老师一次无意中发现他的语音非常好,于是在一次课文剧表演中特意安排他做幕后旁白,然后让学生们选出谁的语音最好。无疑地,他的这次成功为他的发展打开了第一步,慢慢地,他的表现越来越活跃,多次在校级演讲比赛中获奖,英语成绩也因此名列前茅。

2.形成性评价可帮助学生反思和调控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

神,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各类形成性评价的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评价,而是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教师还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效的评价方案,让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通过教师对评价标准的选择和解释,对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与效果进行反思和评价,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明确学习的方向,从而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调整学习过程,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争取最佳学习效果。学生有了这种自主学习精神,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发展了语言运用,为英语教学的成功提供了保证。

这是我们的一份阶段评价表:

评价项目评价内容评价等级

自评组评总评

学习条件对上单元进行认真总结

对下单元进行认真预习

学习过程每天坚持至少20分钟的听力和朗读

每天认真及时按时按量完成作业

每节课积极举手发言

是否能够探究学不好、听不懂的问题?

是否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并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

无论课上课下你都能够用英语有目的地做生活上的事?

学习效果你认为这个月你英语听的能力如何?

你认为这个月你英语说的能力如何?

你认为这个月你英语读的能力如何?

你认为这个月你英语写的能力如何?

园丁心语

注:学习条件和学习过程两项用a.经常 b.有时 c.很少三级评估;学习效果用a.好 b.一般c.不好三级评估

3.形成性评价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信息,以便于教师反思和调整教学行

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情、态度的观察,利用提问法或操练、游戏、复述、表演、竞赛等活动记录法对学生作出及时评价,实现教学活动中的即时反馈,考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语言知识上的难点是否突破,学生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是否提高,教学程序的安排是否合理,教

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是否适当,教学的速度和发展方向是否适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从而不断修正教学过程和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而课后对学生作业的批改与评价,辅导学生的记录,单元测试的评价与分析更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的信息反馈。通过评价能进一步帮助教师了解课堂教学的成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判断学生学习上的难点,找到教学成败的原因,以便于教师及时修正、调整教学计划或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指导,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施教,或加强课外活动的辅导,或为学生提供矫正学习的方法……。教师的这种自觉、主动地运用形成性评价对教学进行反思和调控,不仅使今后的教学目标与方向更加明确,也不断地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了英语教学的成功。

这是一份学生课后反馈表:

评价等级评价内容很好(90-100)较好(80-90)一般(70以下)

教师课堂仪表、教态

教师语音语调

教师尽量使用英语教学

教师使用目光语、手势语和鼓励性语言

教师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我对重难点掌握的情况

我对这节课的喜爱程度

我上完这节课的心情

作业情况

我想对老师说:总分:

四.怎样进行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测试型评价和非测试型评价。测试型

评价有纸笔测验(标准化测验、开放性测验)和口头测验两种;非测试型评价有观察、问卷调查、访谈、评价表和学生成长记录袋等等。而在进行形成性评价时则要重视评价对象即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评价成为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积极的交互过程。应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评价的改进和激励的功能,弱化甄别、选拔与评优的功能。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应针对评价对象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简便易行的评价方式,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尝试之一:创建和使用了学生的成长记录袋

成长记录袋用于收集学生平时学习、生活过程中的行为记录——如入学考试情况;优秀的作业;原始录音;教师与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评语;自己或同学对其学习态度、方法与效果的评价意见等等。学生本人是建立学习档案袋的重要参与者,教师提出要求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学生在建立学习档案的过程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及努力方向有比较明确的认识。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增强了对自己能力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因而自觉地把握进步,体验点滴成功,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也可产生对自己成果的拥有感,掌握反思学习的技能以及决策技能。

尝试之二:采用星级评价,寻找闪光点,呵护孩子自尊心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每一次所经历的测试都是建立自信心的良好

时机。因此,在考试与评价中精心呵护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

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无论是学业内容还是非学业内容的评价与测试中,我们都用“送星星”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评价与鼓励。让他们在数星星所带来的快乐而自豪的心理体验中对学习充满自信。无论什么样的学生,他们身上肯定都有不止一个闪光点。能不能让这个闪光点发扬光大并有助于学习是会影响孩子的发展的。有一个学生在初一下插班时是一个连abc26个字母都背不齐的孩子,小组活动时很难与其他学生配合。于是在lesson 74 book i的第二个对话中安排他扮演营业员,总共只有两句台词can i help you ?和ok…here you are,但授予他“最佳表演奖”,说他的表情很投入,语音很有西方人的魅力。后来这个学生在他的日记中记录了这件事并写到:“……我原来认为自己很差很笨,今天英语老师让我知道:原来我也行!”这种成就感及时鼓励和促进了他的学习,学习的积极性由此产生。

尝试之三:改变单一评价主体,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以往的评价,学生只是作为被动的评价对象,而教师是绝对的评价者,家长则只是旁观者。为了改变这种陈旧的评价状况,我们把孩子、家长都融入到评价中来,让大家共同参与评价。在我们的评价中有孩子的自评、同伴的互评,更有亲切的“爸爸妈妈的话”和“老师心语”。每一个人都参与到评价中,每一个人都关注孩子的成长。在充满爱意的激励性评语中,让孩子们体会成功与收获,并自觉进行反思与诊断。正是这种“多元的主体评价”方式所带来的信任与期望,使每一个孩子都感到“我能行”。

尝试之四:抓住时机,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适时鼓励表扬。

一点点的进步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略,但学生却特别关注老师们对自己点滴进步的反映。经验告诉我们,考卷上、作业本上一个简单的“好”“有进步”“你表现真棒”“你真行”,也许我们写时很随意,但学生却视若珍宝。因此,我们的作业不再是往常简单的对错批改,而是有一定的评语。曾有一位教育家说过:一堂好的课并不是看教师对教材把握的好坏,而是看他能否用鼓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去学。表扬会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一个人有了自信心,那么他便有了学习的动力。

尝试之五: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建力自选和开放的考试形式,让学生自己出卷相互测试。

我们的半期考和期末考的成绩均由三部分组成:笔试、口试和平常表现,分数比例分别为笔试100分(听力20分、笔试80分)、口试30分、平常表现20分。同时,我们鼓励学生自己出卷找旗鼓相当的“对手”进行“擂台赛”,成绩亦可作为参考。

尝试之六:让孩子们充当“小先生”教“大学生”英语(大学生由他们的长辈充当),让英语融入家庭和社会中,形成学习英语的大氛围。

平时我们要求学生将所学的日常用语等带到家里去教他们的父母或者其他人并且作好月评价,有学生评价他们的“学生”,也有他们的“学生”评价“老师”。家长们反映学生们对这项工作认真极了。

形成性评价是一个费时费力的过程,如果我们把学生的感情世界看作我们自己的一部分,投入以更多的尊重、关心、爱护和理解,那么,这种行为将会转化为学生对我们所教学科的兴趣和喜爱,进而产生对学习的持续动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学校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新的教学理念已经把过去的以老师为主转化成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必须以人为主,要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能感受到热烈的、

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形成性评价有了他特殊的历史意义。让我们: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

给孩子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

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

给孩子一些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展!

内部质量控制措施实施有效性评价报告

内部质量控制措施实施的有效性评价报告 我站按照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要求,内部质量控制措施有所增加,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保证内部质量控制措施对监测质量起到监督保证作用,现对本年度以来内部质量控制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实施的有效性作如下评价: 一、内部质控考核保证监测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标准溶液的比对实验是我站近年来一直坚持实施的质控措施,每年初即由综质室制订出标准比对计划,上下半年各进行一次,旨在使各分析项目使用的标准溶液溯源至国家有证标准物质。对监测频次高的项目还增加了随机考核,即在样品分析的同时增加一份标准样品,与样品同时分析同时上报检测结果。因此对标准溶液的准确性起到了动态管理的效果。从今年标准比对完成情况看,标准溶液的准确性对保证监测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年的标准比对主要是6月份省站上岗证考试的自考认定,包括了所有持证项目,全部进行了标准样品考核。 二、实验室内自控加强监督,增加手段 实验室内质控主要是每月的地表水、14个城市排污口和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以及酸雨检测的质控措施较齐全。中心室平行样、密码样和加标回收率的总数大于测定样品总数的20%,仪器室平行样数达标,As、Se的质控措施齐全,但Cu、Zn、Pb、Cd、Fe、Mn几个项目的加标回收率数量不够。 从自控措施完成情况来看,对保证一批样品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和可比性诸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对于地表水中浓度较低甚至在检出限以下的项目,既使使用密码质控样效果也不是非常明显。鉴于此,对此类项目的样品增加密码加标的手段。三、密码加标措施确保了检测数据的公正性和可靠性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质管组的专家到我站进行质量巡检时,曾对我站的质量控制措施提出了需要增加密码加标样品的建议。我站在地表水监测、验收监测、投诉监测和在线监测仪器与实验室监测比对实验中增加了密码加标样品的频次,确保检测数据的公正性和可靠性,较好地解决了客户的投诉事件,为在线监测仪器验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 四、现场监测质控加大力度 现场监测的质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监督监测室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现场样品采集了现场平行样和现场空白样。此举对保证采样容器的清洁、杜绝采样过程中可能的交叉污染和现场使用化学固定剂的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出现问题的样品有可追溯性。要坚持上述质控手段的落实,对污染纠纷监测和专项行动样品监测要加大质控力度,对现场监测的项目增加现场考核和随机考核的频次。

符合性评价报告

公司各部门、岗位执行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年度符合性 评价报告 2014年1月公司安全领导小组组织各部门、岗位的专业人员,对公司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文件、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结合公司的实际进行了全面、科学、认真的符合性评价。通过这次评价让公司领导深刻的认识到,企业实施安全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获取了很多公司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文件,安全生产工作显著提高效果十分明显,员工自我安全意识、保护意识和保护公司财产意识都有很大的提高,各部门、车间班组都十分重视对部门内部、车间内部、班组内部员工进行深入的宣贯学习,并建立了学习计划和效果评价记录,车间班组还加强了安全检查频次,重点部位和要害岗位任务到组责任到人,在实际的工作中杜绝和消除很多不安全因素和隐患。 通过对各部门、车间班组执行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文件及公司制定的 各项规章制度情况的符合性评价,评审组也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安全标准化工作是企业发展中的一项新内容,在制定和实际工作中实施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安全生产是长治久安的工作,要想让法律法规标准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有效的在各部门和基层安全生产工作中得以实施,安全领导小组应该建立更强硬的更有效地监督机制,真正确保安全标准化工作得以有效的实施。安全标准化就是给企业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生产环境,让危险岗位的从业人员真正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的三不自我保护意识,让企业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让企业全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得以全面提高,督促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力度,用企业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文件提高企业高管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保证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文件和公司内部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得以有效的实施。 根据公司制定的评价制度的要求,综合办公室负责对年度符合性情况结果编制了报告书和评价表,经安全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审阅签发,同意下发到各部门、车间、班组。希望各部门、车间、班组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不足之处提出合理的修订建议,并用书面的形式报公司综合办。(附符合性评价表) 综合办公室 2011年1月10日

用地适宜性评价

GIS实验报告 ——金川县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评价 一、引言Introduction 1.1项目背景 金川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州西南部,东南距省会成都424公里,离阿坝州州府马尔康91公里。金川县地处川西北生态经济区中心地带,阿坝州南部综合经济区重要板块,位于大渡河上游,大金川河旁,省道211经过县城。此次金川县城市总体规划重点是对金川县城的城市发展方向做出判断。 1.2定义需GIS解决的问题 金川县城沿大金川河发展,周边山地丘陵地形复杂,城市位于槽谷地带。随着金川县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现状用地已经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在本次实验报告中,将运用GIS的科学分析方法,对像金川县城这样处于的复杂山地地形和河流谷地的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做出较为理性的评价。 1.3确定实验的目标或者需验证的假设 本次实验的目标是:整理分析各项对于建设用地选择有影响的评价因子,运用GIS的数据管理能力,综合评价城市建设用地的选择方向。改变以往规划环节中依靠感性的设计方法,为项目提供科学数据分析和可视化设计流程,并以此为依据,对建设用地进行反向论证,不断优化设计,提高规划的科学性。 1.4研究区域 本次实验的研究目的是进行建设用地选择,因此研究区域范围较小,主要包括:大金川河两侧用地面积较大且较为平缓的地带。(沿大金川河,金川老城区南部,老城区北部、老城区东部) 二、方法Methods 2.1前期资料整理 根据实验目的提取实验所需要的各项要素,并将提取出来的要素整理为便于实验操作文件格式,祛除多余冗杂的信息,减少无效数据的干扰,提高实验效率。 本次实验报告的地形CAD较为复杂,老城区部分由于城市建设情况,而缺乏高程赋值的等高线,故此次实验以高程点为基础,选择所有的高程点;原位粘贴

适宜性分析评价

适宜性分析评价 适宜性分析是城市规划中经常用到的。其应用范围基本分为5 大类: 一是城市建设用地的评价,二是农业用地的评价, 三是自然保护区或旅游区用地的评价, 四是区域规划和景观规划, 五是项目选址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其中,最常用到的是城市建设用的适宜性评价。适宜性评价即根据各项土地利用的要求, 分析区域土地开发利用的适宜性,确定区域开发的制约因素, 从而寻求最佳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合理的规划方案。合理确定可适宜发展的用地不仅是以后各项专题规划的基础,而且对城市的整体布局、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在进行适宜性分析评价时需要考虑的影响因子有很多,生态方面的,经济发展方面的等等都有,不过通常情况下,适宜性分析主要考虑的是生态方面的限制性因素,如与水源,生态敏感地的距离,坡度高程等因素,所以通常意义上的适宜性评价可以狭义的理解为是生态适宜性评价。 不同尺度下的生态适宜性评价其侧重是不同的,如果是大尺度的评价,可以进行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如果具体到城市内部,可以进行居住用地工业用的适宜性评价。具体选用什么指标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适宜性评价有两种。一种是在规划前期对区域的适宜性评价,为确定城市布局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是规划的重要依据。另一种是对规划方案或是现有的情况进行适宜性评价,评价这个方案或是现状是不是适宜的。显然,第一种意义更大一些。这两种评价所采用的指标也是不同的,各有侧重。但目前的很多论文中,经常讲这两者混淆,一般情况下,总规或一些规划的前期分析多用第一种方法,规划的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多用第二种方法。

在方法上,适宜性分析采用的理论方法是数学概念中的多准则多目标评价,可以通俗的理解为多因子权重叠加,此外,对上面提到的第二种情况,多使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其核心是计算单个指标的隶属度。在技术实现上,适宜性分析采用GIS技术。GIS具有强大的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和分析功能,并能对分析结果给予直观显示,为具有空间属性特征的用地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 适宜性评价的过程可以这样理解:找到与适宜性相关的因子(经验及参考别人的,或专家来定,即德尔菲法),进行分级,将其对适宜性的影响用分级的方式区别出,再对因子赋以权重(经验或层次分析法),对每一个因子进行评价计算,最后进行叠加分析得到结果。 其基本表达形式可以用式(1) 表示:S = f ( x1 , x2 , x3 , ?, xi ) (1) 式中, S 是生态适宜性等级, xi ( i = 1 ,2 ,3 , ?, n) 是用于评价的一组变量。目前常用的基本模型是权重修正法(式2) : S = ΣW i X i (2) 式(2) 中, S 是生态适宜性等级, Xi为变量值, W i为权重, i = 1 , 2 , 3 , ?, n。 采用公式(2) 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最大问题是每个变量对于生态适宜性的贡献是十分复杂的, 既有正面又有负面的影响, 有些因素对某种土地利用构成绝对限制, 有些则构成发展潜力。通俗的讲,有的是限制性因素(例如近水30米内,坡度大于15限建),有的是潜力型因素(如越靠近交通要道越好),因素本身的情况不同。可以把生态适宜性理解为生态潜力扣除生态限制性的剩余。这在实现操作的时候很好处理,例如在栅格运算中,凡是0值得删掉就行,还有就是一些限制性因素可以去负值。

安全避险系统有效性评估报告.doc

安全避险系统有效性评估报告 为加强矿井防灾抗灾能力,在发生安全灾害后,能够缩小事故范围,降低事故损失,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六百七十三条的规定,矿井必须根据险情或事故情况下矿工避险的实际需要,建立井下紧急撤离和避险设施,并与监测监控、人员位置监测、通信联络等系统结合,构成井下安全避险系统。为此矿对各系统进行调查分析,编制了矿井安全避险系统有效性评估报告。 一、监测监控系统 (一)监测监控基本情况 我矿为低瓦斯矿井,为加强对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管理,建立了瓦斯管理和瓦斯防治系统,配合了专职瓦斯检查员,建立了瓦斯巡回检查、瓦斯超限处理、密闭管理、瓦斯日报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瓦斯日报每天由矿长、总工程师、通风科长审查并签字。 地面装备有一套由天地科技(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KJ95N煤矿综合监控系统,系统具有对瓦斯、一氧化碳、风速、温度等环境参数的采集、显示和报警功能;具有对馈电状态、风机开停、风门开关、各种机电设备开停等生产参数的采集、显示、报警、控制等功能。形成了瓦斯个体巡回检测和安全监控监测双重瓦斯防治系统。

(二)井下设备情况 根据规定,井下及地面各主要场所共安装分站10台、低浓度甲烷传感器 23台、一氧化碳传感器12台、温度传感器10台、风速传感器2台、二氧化碳传感器5台、负压传感器1个、氧气传感器5台、开停12个、风门传感器4套、烟雾传感器10台、风筒传感器2个。 (三)传感器监控布置地点 1、矿井总回、采掘工作面回风巷及上隅角和工作面、乳化液泵站、避难硐室内外、各变电所安装甲烷传感器。矿井总回、避难硐室内外、各皮带运输机头内侧安装一氧化碳传感器。 2、矿井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避难硐室内、中央变电所、 采 区变电所、乳化液泵站、机电硐室安装温度传感器。 3、各皮带运输机头上侧安装烟雾传感器。 4、矿井主序号项目评估内容存在问题整改情况评估结果评估 5、部门负责人东采区回风巷测风站安装风速传感器。 6、井下各大巷、联巷正反风门安装风门传感器。 7、矿井主扇风机、井下掘进供风机、副局扇风机安装设 备

适宜性评价及空间分析

3、适宜性评价与空间分析 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土地利用研究对于当代的中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导致了自然资源需求量的急剧增加,引起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周万村等,2000),由此带来了诸如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这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从70年代后期开始,国家陆续开展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林业生态建设工程。黄土高原地区作为我国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首当其冲成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地区,也因此成为我国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热点地区(李丽娟等,2005;李志等,2007;郝慧梅等,2007)。陕西省吴起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是典型的水土流失和生态脆弱地区。1998年以来,全县积极响应党中央“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伟大号召,在全县范围展开了封禁造林工作,于当年一次性退耕155.5万亩,实现了“封得住、退得下、还得下”的目标,是全国封得最早、退得最快、面积最大、成效最为显著、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县份之一,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的一面旗帜,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县”。退耕还林工程的深入实施,使吴起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土壤年侵蚀模数由1997年的1.53x104t/km2,下降到目前的0.54x104 t/km2,年降雨量已由1997年的478.3mm增至582mm,干早、暴雨、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明显减少,五级以上的大风已由1997年之前的年均19次降为5次,多年罕见的飞禽走兽重新显现,秀美山川初

露端倪,良好的生态链正在形成。在最新的EOS卫星遥感图片上,一片浓绿的颜色清晰地勾勒出了吴起的地貌轮廓,与毗邻的甘肃、宁夏、榆林地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本文选取吴起县为研究区,在GIS平台上,运用退耕还林前后的遥感数据,综合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当地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意义如下: (l)科学评价和总结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成果,通过对其退耕还林前后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的研究,反映其在生态建设驱动力作用下的土地利用变化特点,展现其生态建设的巨大成果。(2)通过研究其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点及限制因子,为当地决策部门制定生态建设和土地利用政策、开展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 (3)由于吴起县退耕还林工作非常典型,对其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和特点进行深入研究,为黄土高原地区的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生态建设工作的实施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样板,有利于同区的其他县份借鉴。 3.2 评价标准及方法 1、评价标准 基于GIS的退耕还林分析: 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的核心问题是研究地面坡度与土地利用,特别是耕地的使用状况之间的关系。故本次研究着重于调查样区内主要土地利用类型(重点是耕地,包括滩旱地、沟旱地、梯旱地和坡地)中的地表坡度组成状况。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初步确定本次工作主要任务是为黄土高原地区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提供准确可靠的基本地理信息,应用GIS技术可迅速清查土地利用详细状况。根据多年试验结果,黄土丘陵沟壑区地面坡度在3°, 8°, 15°, 25°, 35°是较为明显的土壤侵蚀临界坡度值; 3°以下无明显侵蚀, 8°以上的坡地细沟、浅沟普遍出现;

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报告

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报告 一、评审目的 为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贯彻,通过公司对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条款的搜集、整理和学习,对各条款进行识别、评审,查找日常作业和管理过程中不符合法律法规的有关条款,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进一步规范作业行为,消除违规现象。从而满足法律法规相关条款的要求,达到保护环境、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实现本质安全的目的。 二、评审范围及依据 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工伤保险条例 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 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管理规定 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 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 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 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关于印发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办〔2011〕26号文件全面排查整治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隐患的通知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 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 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 安全色 化学品生产单位动火作业安全规范 化学品生产单位动土作业安全规范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演练指南 三、评审 通过网络、地方政府部门、上级主管部门、新闻媒体等途径,收集适用于本公司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在公司领导的全面协调下,与部门管理人员进行交流、与现场操作人员进行学习和讨论,并查阅有关基础资料,对适用于本公司的35部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进行符合性评审,界定责任部门、相关部门和相关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判定符合性。

土地适宜性评价标准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属性的综合鉴定,阐明土地属性所具有的生产潜力,已经对农、林、牧、渔等各业的适宜性、限制性及其程度差异的评定。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根据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研究土地对预定用途的适宜与否、适宜程度及其限制状况。根据评价的预定用途不同,适宜性评价可分为土地的农业适宜性评价和土地的城市适宜性评价,通过评价阐明区域土地适宜于农、果、林、水产养殖等各业生产以及适宜于城市建设的土地资源及利用不合理的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分布,从而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分区等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利用的基础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针对某种特定的用途而对区域土地资源质量的综合评定。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正确性和实用性,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基本原理,遵循一定的评价原则。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本原理是:在现有的生产力经营水平和特定的土地利用方式条件下,以土地的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相结合作为鉴定指标,通过考察和综合分析土地对各种用途的适宜程度、质量高低及其限制状况等,从而对土地的用途和质量进行分类定级。 二、评价的工作程序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一项技术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多个学科,评价过程较为复杂。一般而言,土地适宜性评价可分为室内准备及资料收集、适宜性评价、成果整理三个阶段,具体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步骤如下: (1)明确的评价目的 (2)组织技术力量及准备评价用品 (3)评价对象的选择 (4)资料的收集 (5)评价因素的选择 (6)评价因子极限指标的确定与指标分级 (7)评价因子图的制作 (8)评价单元的划分 (9)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 (10)土地适宜类的确定 (11)土地适宜等的确定 (12)土地限制型的确定 (13)评价结果的核对 (14)面积量算、平差与统计 (15)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制作 (16)评价成果的分析与评述

2017年度“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

**中医医院2017年度“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 本年度我院高度重视“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 对危急值实施制度保障、全部门管理、全过程控制、全员参与的医院危急值无缝隙管理模式。有效防止和减少了不良事件、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 一、危急值项目统计 2017年度我院共接收“危急值”报告结果3665人次。其中检验项目1350人次;放射、CT、磁共振检查项目70人次;心电图检查项目12人次。主要集中在8:00-11:00 夜间20:00-22:00,周一、周四危急值的数量比平时多,科室分布以急诊科、肿瘤血液科为主。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情况 医院危急值质量控制管理部门对危急值的检测、报告、处理、记录各个环节加强控制,要求医生、医技、护士全员知晓和参与危急值管理,医务科、门诊部负责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监督、检查与落实。提高了危急值制度的执行力和有效性,体现了医院处治危急值的响应时间及效率。 (一)“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使我院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1、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意外发生,减少安全隐患。 2、“危急值”报告制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医院定期进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情况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有效增强了医技、临床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促进其提高技术

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3、及时准确的检查、检验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治疗、病情分析提供更加充分的诊疗依据,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4、根据我院实际、专科特点、标本量等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验室和临床要求的危急值项目和范围,并随着临床实际应用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更新。结论定期分析评估、不断总结、持续改进,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危急值,让“危急值”真正的“危急”起来。调整后在一定期限内进行临床随访,以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患者安全。 5、“危急值”报告制度在医院的实施,使医院内部形成了一个快速联动的反应机制,不仅及时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同时也提升了医院管理水平。 (二)“危急值”的应用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门诊医师对门诊患者的联系方式登记存在漏登、错登。 2、部分检验、医务人员对危急值项目和参考范围不熟,存在漏登记现象。 3、个别临床医师对“危急值”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接到结果后因某些原因未能及时向主治医生传达。 三、危机值报告制度的持续改进措施。 1、医务科、门诊部加强对各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不定期抽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使各科室工作人员熟知危急值范围,掌握危机值处理流程。

法律法规标准符合性评价报告

X 法律法规标准符合性评价报告 编制: 批准 年月日

X 法律法规标准符合性评价报告 1 评价目的 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符合性评价结果是一项系统、全面、深入的评价活动,是验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有效途径,是确认企业自身管理规章制度是否得到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遵守安全法律法规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低要求,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是企业确保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 为了客观、系统、深入地进行法规及要求符合性评价结果,我公司在推进安全标准化过程中组织专门力量,在对法律法规、标准规程等识别和确认的基础上,开展了该项工作。 2 评价小组 为了做好法律法规标准的符合性评价工作,我公司成立了评价小组。 组长: 成员: 3 评价时间 自年月日至年月日。共计天。 4 工作步骤 开展法律法规标准的符合性评价应按照准备依据、确定容、逐项比对、提出结论、问题汇总、风险确认、问题整改的步骤进行开展。

1.1准备依据 开展符合性评价,首先应明确评价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容: (1)法律法规; (2)标准规程; (3)政策行政文件; (4)上级主管单位的安全要求; (5)我公司的管理文件; (6)方针目标等。 1.2确定容 为系统、全面地进行评价,结合传统安全管理习惯,对评价容进行以下归类。按照类别,找出对应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规程要求。容一般包括:(1)建设项目“三同时”要求;(2)安全责任制;(3)规章制度;(4)安全培训;(5)安全检查;(6)现场安全监测监控;(7)安全警示标志;(8)消防设施与器材;(9)特种设备管理;(10)安全特性检测检验;(11)电气安全;(12)隐患管理;(13)重大危险源管理;(14)应急救援体系;(15)劳动保护;(16)职业健康等方面。 1.3逐项比对 根据法律法规及要求的容和条款,按照步骤二中的类别进行逐项比对。 1.4提出结论 根据比对的结果,明确企业的符合性表现,清楚地描述符合程度,得出符合、不符合和基本符合的结论。 1.5问题汇总 对比对分析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归类和分析,可以按照法律法规类、企业要求类进行,也可以结合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如严重、一般、轻微等方式划分。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报告 在本实验中,我选择的作物是甘蔗。 一、经过调查,以下是甘蔗生长条件、习性的基本介绍: 1、生长习性:甘蔗为喜温、喜光作物,年积温需5500℃~8500℃,无霜期330d以上,年均空气湿度60%,年降水量要求800~1200mm,日照时数在1195小时以上。 2、种植条件以及产区:甘蔗的分布主要在北纬33°至南纬30°之间,其中以南北纬25°之间,面积比较集中。如以温度线为世界蔗区的分布是年平均气温17~18℃的等温线以上。甘蔗的垂直分布在赤道附近可达1500米。在中国云南的滇西南蔗区,海拔已达1500米~1600米。中国地处北半球,甘蔗分布南从海南岛,北至北纬33°的陕西汉中地区,地跨纬度15°;东至台湾东部,西至西藏东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跨越经度达30°,其分布范围广,为其它国家所少见。中国的主产蔗区,主要分布在北纬24°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包括广东、台湾、广西、福建、四川、云南、江西、贵州、湖南、浙江、湖北、海南等南方12个省、自治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蔗糖产区迅速向广西、云南等西部地区转移,至1999年广西、云南两省的蔗糖产量已占全国的70.6%(不包括台湾省)。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在中国大陆的中原地区也有分散性大棚种植(如河南,山东,河北等地)。 3、种植地区:现广泛种植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4、分蘖生长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甘蔗幼苗一般在长出5~6片真叶时,基部节位上的腋芽才能发育成分蘖。分蘖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 品种:小茎种的分蘖能力较强,分蘖较多,中茎种次之,大茎种的分蘖能力最弱。 温度:分蘖要求的最低温度为20℃,30℃是分蘖的最适温度,超过30℃,分蘖受抑制。 水分:试验结果表明:有灌溉条件的蔗田比无灌溉条件的蔗田,每株分蘖增加1.04个。土壤含水量达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即土壤手捏成团,落地散开时,最适合分蘖的发生。 光照:光照强烈,分蘖多,分蘖的成茎率高。光照影响甘蔗分蘖的主要原因在于:光照可改变植株体内的激素平衡,特别是影响植株体内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之间的平衡关系,前者对分蘖有抑制作用,后者对分蘖有促进作用,因而制约着分蘖的发生。在强光条件下,由茎顶端的生长点产生,并通过韧皮部向下传导的生长素受光氧化而被破坏,生成不具吲哚乙醛,或有吲哚环活性的非生长活性的物质,生长素浓度下降,基部蔗芽受抑制的作用减弱,

ARCGIS土地适宜性分析报告分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本科生综合训练报告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综合训练项目三:土地适宜性分析 教学单位测绘学院 专业测绘工程 班级测绘14-5 学生姓名康仲林 学号 1410070308 成绩

目录 1、项目名称 (1) 2、项目目的和要求 (1) 3、项目基本情况 (1) 4、项目原理 (1) 5、项目过程 (2) 6、项目总结 (5)

1、项目名称 土地适宜性分析 2、项目目的和要求 理解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模型的基本概念,掌握应用模型的建模方法;要求学生借助GIS软件,独立完成土地适宜性分析模型建立。 3、项目基本情况 完成时间:2016年6月17日星期五 个人工作情况:在实践期间对所给数据进行了土地适宜性分析操作,认真了解了ARCMAP 软件的应用,熟悉土地适宜性分析的全过程。 方法和过程:应用前期空间分析成果,结合其他相关数据,完成实验区土地适宜性分析模型建立。领会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模型构建的思路、方法和步骤。 4、项目原理 土地适宜性分析过程是先把矢量转成栅格,用空间分析模块,再将栅格用计算机计算。添加已有的用于土地分析、评价的数据,如坡度、水系、土壤等;将各个数据空间化,转为栅格模式,以此作为适宜性评价单元,可以满足农业用地在微观层面上布局的精度要求;建立指标体系,计算权重;应用SpatialAnalyst进行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模块 (Spatial Analyst)为用户提供各种工具,执行空间分析操作,解决空间问题,主要有:邻域分析、重分类、地图代数等;进行适宜度计算,主要采用 SpatialAnalystraster calculator工具;最后以土地适宜性评价图为基础,提出建议,上交评定结果 5、项目过程(1)建立TIN网加载高程点gcd.shp数据 通过ArcToolbox工具:3D Analyst工具->数据管理->TIN->创建TIN,如下图所示。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利用规划学》 土地的适宜性评价 -------------基于层次分析法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班级:2013009 姓名:sk 学号:201300926 指导老师:张俊华

目录 一、摘要: (1) 二、土地适宜性评价流程 (1) 三、层次分析法求权重: (1) 1.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1) 2.层次分析法求权的步骤和方法 (2)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2) (2)标度及描述 (3) (3)构建判断矩阵 (4) (4)计算各判断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 (5) (5)用一致性指标进行检验: (6) (6)确定各指标权重: (7) (7)计算总排序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 (7) 四、为各因子指标评分: (8) 五、加权求和评价各单元适宜性 (11) 六、总结 (12)

一、摘要: 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确定土地利用方向的基本依据,是近20年来土地资源研究的主要内容。农用地适宜性是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对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进行适宜性等级的划分,揭示其作为农用地的适宜性大小,从而为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制定合理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采用加权求和法计算各评价单元的适宜性,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二、土地适宜性评价流程 三、层次分析法求权重: 1.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T.L.Saaty)于上世纪70年代初,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

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法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从而最终使问题归结为最低层(供决策的方案、措施等)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权值的确定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定。 2.层次分析法求权的步骤和方法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将决策的目标、考虑的因素(决策准则)和决策对象按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分为最高层、中间层和最低层,绘出层次结构图。对于相邻的两层,称高层为目标层,低层为因素层。 本例共划分分为三层: 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指标层) 具体划分如下图:

土地适宜性评价

报告里摘出来的作为范本,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提出一些意见 7.2 耕地质量评价 项目区位于**省**市**县**乡,属于“**大型水田灌区”的++区范围。建设规模为1655.34公顷,现状耕地面积1218.66公顷,其中基本农田面积为1096.79公顷,占耕地面积的90%,均为水田,种植作物为水稻。 因水田面积逐步发展,稻田养殖面积逐年扩大,进十多年大气候的干旱,致使灌溉水源紧张,甚至因水而减产绝收;田间灌、排工程的多年运行,工程寿命已超限,年久失修,工程效益降低,调水、排水均“卡脖子”;农业生产形成的改变,管理维修不及时;后期发展的水田田间工程随意布设,形成不了盐渍土灌水压盐的条田格局,产量低等因素。项目区的基本农田已趋于逐步向低产田退化的现象,耕地质量逐步降低。 1、土地用途的确定 根据本次规划的初步目标,项目实施后土地利用方向主要以发展农业为主,遵循项目区的种植习惯和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的土地利用原则,项目区建成后主要仍以稻养蟹、稻养泥鳅的立体农业模式。因此,本次适宜性评价按照水稻对项目区进行耕地质量评价。 2、评价单元的确定 项目区水田的灌溉水源均为河道径流及上游水库的调水,系地表水资源,主要依靠+++灌站、+++灌站、++灌溉站抽水进行灌溉。经灌溉水源工程的机泵设备更新、改造,灌溉水源保证程度提高;灌溉斗渠与排水斗沟形成条田格局及田间灌、排工程的配套维修,渍涝灾害得以抑制。排水标准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旱涝灾害对土地适宜性影

响减小;交通设施的配套状况等因素对土地适宜性的影响减弱。因此,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类型等成为主要影响因素。 根据对项目区内土壤实地采样分析,按照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原则,我们将项目区按照土壤取样点的地理位臵选定为6个适宜性评价样点。 3、参评因子及其影响权重的确定 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和整理后的土地用途,参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范》、《农用地定级规程》(TD/T1005~2003)、《农用地分等规程》(TD/T1004~2003)等资料,确定选择耕层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盐渍化程度、障碍层次、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土壤酸碱度(pH)、灌溉水源、剖面构型等作为本次适宜性评价的因子。其评价标准和权重见下表72:

符合性评价报告

淄博远胜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符合性评价报告 编制: 审批: 2017年3月28日

符合性评价报告 1 评价组织概况 评价机构:符合性评价小组 组长:殷雷 副组长:仉清 成员:张钢、王守新、戚长征、孙即伟 2 评价目的 通过符合性评价,将评价出本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总结我们公司原有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统一认识,为公司安全生产下一步正常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3 评价范围: 符合性评价小组对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总体状况进行识别,并进行符合性评价。 4 评价时间: 2017年3月23日至3月27日进行评审。 5 评价工作的全过程概述: 5.1 评审的实施经过: 符合性评价小组经过培训学习后,首先对适用于本公司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有了进一步了解,根据本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运行的实际状态进行评价。 5.2 评价的进行情况: 为了使评价过程有序高效地进行,预先制定了评价计划,具体执行情况如下: 3月23-24日:通过对生产现场观察,与具有工作经验的职工交谈,查询有关记录等形式查找安全生产因素符合性水平。

3月24日:依据检查结果,作出总体评价 6 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适用和遵循情况总体评价: 本公司自实施安全标准化达标活动以来,严格遵守国家、地方政府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规要求。本公司在改善安全生产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绩效。具体表现在: 通过培训,提高了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及掌握劳动防护的基本知识,作到了杜绝火灾、爆炸、中毒事件的发生。 存在的问题: 通过本次法律法规的符合性评价,共发现不符合项 1 条, 建立、保持安全标准化的有关建议: 本公司现有的管理水平与《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尚存在一定差距,我们将严格按照AQ3013-2008组织实施安全管理,不断改善工作,健全公司的安全管理,达到以持续改进为宗旨的新的运行机制,把安全工作纳入日常的管理工作中。 公司组织的这次符合性评价,是对安全生产问题、安全行为以及有关安全管理活动进行的综合分析评价。通过这次评价,找出本公司在安全管理各方面存在的符合性问题,强化了各项安全法规,为进一步全面改善本公司的安全管理提供了准确科学的依据。

用地适宜性评价实验报告

本科生实验(实习)报告 学院: 学年学期:学年学期 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应用 学时数: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教务处印制

资源与环境学院实验(实习)报告专业班级:专业级学号: 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应用指导教师: 实验时间:成绩: 第四章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 启动Arcmap加载练习数据,自定义-拓展模块-spatial analyst。 4.2单因素适宜性评价分级 4.2.1交通便捷性 打开道路图层属性表,在表选项弹出菜单选择打开属性表,按属性选择类型=省道。 在工具箱中打开多环缓冲区构建离省道距离的多环缓冲区。

同上述操作输出要素离县道距离的缓冲区,如图。 利用工具箱中的联合工具综合省道缓冲区和县道缓冲区,输出要素类交通便捷性评价。 在要素类交通便捷性评价的属性表中添加短整型评价值字段,打开字段编辑器,输入如图代码,让评价值等于自定义变量value,使得value值由离省道距离和离县道距离决定。

利用工具箱中的面转栅格,设置像元大小为10,在环境设置中设置范围为与图层研究范围相同,转换为和研究范围一致的栅格图像。 4.2.2环境适宜性 计算河流缓冲区,勾选仅外部多边形,计算溪流缓冲区,联合叠加输出滨水环境评价要素类,编辑代码综合评价,转换成栅格数据步骤同上。

计算工业区缓冲区,勾选仅外部多边形,利用工具箱更新工具更新叠加,设置多出来的记录离工业距离字段为0,编辑代码综合评价,转换成栅格数据步骤同上。

森林环境评价步骤同工业污染评价。 4.2.3城市氛围评价 对居民点图层中的城镇和村庄要素做缓冲区并更新叠加,联合叠加得到城市氛围评价,编辑代码综合评价,转换成栅格数据步骤同上。 4.2.4地形适宜性评价 打开工具箱重分类工具,应提前加载,设置如图数据进行高程重分类得到高程评价,同步骤进行坡度评价。

法律法规合规性和适宜性评价报告

法律法规合规性和适宜性评价报告 公司按照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做到依法经营,严格管理,向依法管理要效益。 公司建立健全了文件化的环境管理体系,对各岗位人员进行了环境管理知识和意识培训,为了减少和预防对环境造成污染、伤害人身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要求: 1、建立了《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控制程序》、《能源资源控制程序》、《污染物排放控制程序》、《危险化学品制度》等程序; 2、对各岗位人员进行有关影响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控制程序培训,使每位员工能够全面了解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和程序控制从事各自的工作; 3、严格按照公司文件和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对生产产生的噪音、污水排放进行控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控制水电及原材料的使用,确保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 4、对机械设备进行噪声防护及维修保养,对空压机、粉碎机等噪声大的设备隔离设置,减轻噪声对环境污染,经福山区环保局监测,噪声、废水排放均符合标准要求,未发生污染投诉事项。 5、按照废弃物管理要求对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特别是对有毒有害废弃物,各部门严格管理,使有毒有害废弃物得到有效收集。管理部与有资质的单位签订处置合同。 6、公司通过控制原材料,控制产品中有害物质含量,产品中有害物质含量达到要求。

通过对我公司环境管理体系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进行评估,我公司在生产 及产品环保要求控制过程中,能够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按照规范要求去 做,自实施体系以来,未发生违法、违规情况,在环境方面,未发生一起因违 犯法规而造成的环境安全事故。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各部门应继续严格按照 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并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力度,随时更新法律法规, 使我公司做到守法诚信、持续改进、保健康安全,保护环境、预防污染。 适宜性评价: 公司识别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与公司的环境因素相适应,经评价是适宜 性,后续严格执行控制。 评价人:各部门负责人审核:XXX 批准:XXX 日期:20XX.XX.XX

中学图书馆馆配图书适宜性评价报告

中学图书馆馆配图书适宜性评价报告 第一中学创办于1939年,背依青松茂林之华山,前拥城廓金溪。学校占地136 亩,建筑面积31066 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达21196平方米。1996 年被确定为二级达标学校,2001年根据城区中学布局调整,剥离了初中,办成了高级中学。学校现有教职工168人,学生人数达2000多人,设36 个教学班,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校舍整洁规范,各种专用馆室设备较为齐全。学校自创办以来校立足实际,学校发扬“团结、砺志、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提出“德育立校、依法治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办校、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推进素质教育,实行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办学效益。高考本科上线人数逐年提高。学校先后获国家级考试规范化考点、省绿化红旗单位、省高中会考先进单位、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会、省红旗团委、省级花园式单位、市花园式学校、市先进党支部、市优秀家长学校、市德育工作特色学校、市文明学校、市素质教育先进校、县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单位等多项荣誉。 几年来,学校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大图书馆建设的资金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充实图书馆设备,加强人员培训,多次开展了读书活动与“好书伴我成长”活动,为创建“省级示范图书馆”准备了条件。 根据省教育厅《XXx省中小学示范图书馆(室)评估实施办法》和《XXx省中学示范图书馆(室)评估标准》的要求,我校对图书馆的工作进行全面的自评自查,虑心向各位专家和兄弟校图书馆学习,进一步促进我校图书馆的建设,提升、提高图书馆的品位和作用。以下是我校根据《XXx 中学示范图书馆(室)评估标准》的内容及指标,对我校图书馆进行自评自查的情况汇报。 一、健全管理体制,加强队伍建设。学校图书馆实行校长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馆长一职的任命由学校行政会议通过聘任,并享受学校教研组长等同的待遇。我校现图书馆馆长为李碧雄老师,于年月由学校任命为我校图书馆馆长。在肖爱军校长的领导下,李碧雄老师负责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学校领导从学校整体规划和布局的高度上对图书馆的工作进行总体指导,要求李碧雄老师能统筹安排图书馆工作,做好图书馆的日常业务和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密切与学校的教育科学联系,将图书馆工作融合到学校工作的整体中,发挥图书馆作为学校信息资源的中心作用。 学校图书馆目前共有工作人员6 人,其中专职4 人,兼职2人。专职工作人员分工情况,馆长为李碧雄老师,外借部工作人员为李火懋老师;学生阅览室为潘延安、王美容老师,李碧雄老师兼管教材;郭坤鹏老师负责电子阅览室,教师资料室为杨尚銮老师。人员年龄结构合理,全馆工作人员除郭坤鹏老师较为年轻外,年龄都在50 岁上下,达到 评估标准的要求。 二、努力创造条件,保障基础建设。 2011 年,为使图书馆上规模、上档次,逐步建立了完善的保障机制。新建图书馆被县委县政府列为我县2011年社会事业重点建设项目,占地面积2356卅,建筑面积5000川,投入了资金1139万元(其中主体建设650万元,附属工程和内部设施489万元)。和传统的图书馆相比,届时该新建图书馆更注重内部的现代化设施配置,有电子网络图书管理系统、学生电子阅览室和电子网络录播系统等先进设施。同时添置了新的书架、期刊架以及阅览桌椅、办公桌椅等。图书馆的使用以及专业的管理软件的运用,使得我校的图书馆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大大改善了师生的借阅环境,提高了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层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