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首轮效应、晕轮效应

首轮效应、晕轮效应

首轮效应、晕轮效应

首轮效应

我们都曾经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某个小区发生了凶杀事件,我们往往会对那个小区心有余悸、退避三舍。即使那个小区在以后严格加强了治安管理,此后数年都平安无事,我们仍然会觉得那是个危险的地方,不可轻易接近。

这种心里用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也是普遍存在的。如果我们对某个人的第一印象很不好,那么即使那个人事后的表现再好,我们对他的评价也不会怎么好。这就是首轮效应。首轮效应,有时也称首因效应,它所探讨的,主要是一个人或一个单位留给他人的客观印象是如何形成的问题。换而言之,它是一种有关个人形象、单位形象的成因及其塑造的理论。从总体上讲,首轮效应理论的核心指点在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初次接触某人、某物、某事时所产生的即可得印象,通常会在对该人、该物、该事的认知方面发挥明显的、甚至是举足轻重的作用。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某种坏品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