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2.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六章《分式》整章水平测试

22.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六章《分式》整章水平测试

22.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六章《分式》整章水平测试
22.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六章《分式》整章水平测试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六章《分式》整章水平测试

一、精心选一选,相信你一定能选对!(每题3分,共30分)

1.代数式-32x ,4x y -,x+y ,22x π

+,,55b a ,98,中是分式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当x≠-1时,对于分式11

x -总有( ). A .11x -=21x + B .11x -=211x x +- C .11x -=211x x -- D .11x -=13

x -- 3.下列变形正确的是( ). A .a b a b c c -++=-; B .a a b c b c -=--- C .a b a b a b a b -++=--- D .a b a b a b a b

--+=--+ 4.分式325x y xy

-中的字母x ,y 都扩大为原来的4倍,则分式的值( ). A .不变 B .扩大为原来的4倍 C .扩大为原来的8倍D .缩小为原来的

14 5.将(16

)-1,(-2)0,(-3)2这三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结果是( ). A .(-2)0<(16)-1<(-3)2 B .(16

)-1<(-2)0<(-3)2

C .(-3)2<(-2)0<(16)-1

D .(-2)0<(-3)2<(16

)-1

6.若分式2

112(4)x x --的值为正数,则x 的值为( ). A .x<2 B .22 D .x>2且x≠4

7.若关于x 的分式方程2344m x x

=+--有增根,则m 的值为( ). A .-2 B .2 C .±2 D .4

8.甲、乙两班学生植树造林,已知甲班每天比乙班多植5棵树,甲班植80?棵树所用的天数与乙班植70棵树所用的天数相等,若设甲班每天植树x 棵,?则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是( ).

A .80705x x =-

B .80705x x =+

C .80705x x =+

D .80705

x x =- 9.一个人从A 地到B 地,去时速度为xkm/h ,回时速度为ykm/h ,?则这个人往返的平均速度为( )km/h .

A .

2x y + B .2xy x y + C .xy x y + D .2()x y xy +

10.实数a ,b 满足ab=1,记M=11a ++11b +,N=1a a ++1b b

+,则M 、N 的大小关系为( ). A .M>N B .M=N C .M

二、细心填一填,相信你填得又快又准!(每题3分,共30分)

11.当x=_______时,分式43

x x --无意义;当x=______时,分式||99x x -+的值等于零. 12.某城市高科技园区超级计算机中心内,被称为“神州1?”的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为每秒384000000000次,?保留四个有效数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每秒钟的次数为________.

13.已知3a=4b ,则a a b ++b a b --2

22a a b

-=______. 14.观察下面的一组有规律的数:

13,28,315,424,535,648

……根据其规律可得第n 个数应是_______(n 为正整数). 15.下列各式①3027b a ;②22y x x y -+;③22

y x x y

++;④2m m ;⑤233x x +-中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是_______.(填序号).

16.对于公式12

111f f f =+(f 2≠f ),若已知f ,f 2,则f 1=________. 17.某车间要制造a 个零件,原计划每天制造x 个,需要______天才能完成;若每天多制造b 个,则可提前_______天完成.

18.用价值100元的甲种涂料与价值240元的乙种涂料配制成一种新涂料,其每千克售价比甲种涂料每千克售价少3元,比乙种涂料每千克的售价多1元,求这种新涂料每千克的售价是多少元?若设这种新涂料每千克的售价为x 元,?则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________.

19.有一个分式,三位同学分别说出了它的一些特点,甲:分式的值不可能为0;乙:分式有意义时x 的取值范围是x≠±1;丙:当x=-2时,分式的值为1,?请你写出满足上述全部特点的一个分式___________.

20.如果记y=221x x

+=f (x ),并且f (1)表示当x=1时y 的值,即f (1)=2

2111+=12;f (12)表示当x=12时y 的值,即f (12)=221()1215

1()2

=+,那么f (1)+f (2)+f (12)+f (3)+f (13)+……+f (n )+f (1n

)=_______(结果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n 为正整数). 三、耐心选一选,千万别漏选!(每题4分,共8分,错选一项得0分,?对而不全酌情给分)

21.已知x+2x =4,则点(x+2x ,x-2x

)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22.某地要修筑一水坝,需要在规定日期内完成,如果由甲队去做,恰好如期完成;如果由乙队去做,则需要超过规定日期三天,现由甲、乙两队合做2天后,?余下的工作由乙队独做,恰好在规定日期内完成,求规定日期x ,下列所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

A .

2x +3x x +=1 B .2x =33

x + C .(1x +13x +)×2+13x +·(x-2)=1 D .1x +3x x +=1 四、认真算一算,培养你的计算能力!

23.化简与求值:(3分×3=9分)

(1)化简:22x y x y -+-2

4()2x x y y x y

-+-;

(2)先化简再求值:2222a b a b ab --÷(1+22

2a b ab

+),其中,.

(3)已知2+23=22×23,3+38=32×38,4+415=42×415,……,若10+a b =102×a b

(a ,b 为正整数),求分式22

222a ab b ab a b

+++的值.

24.解方程:(4分×2=8分)

(1)

23x x ++1=726x +; (2)12x x --=12x --2.

五、仔细读一读,展示你的应变能力!

25.(5分)先仔细看(1)题,再解答(2)题.

(1)a 为何值时,方程3x x -=2+3

a x -会产生增根? 解 方程两边同时乘以(x-3),得x=2(x-3)+a ,①因为x=3是原方程的增根,?但却是

方程①的根,所以将x=3代入①得:3=2×(3-3)+a ,所以a=3.

(2)当m 为何值时,方程1y y --2

2m y y -=1y y

-会产生增根?

六、动脑想一想,数学就在身边!

26.(8分)某自来水公司水费计算办法如下:若每户每月用水不超过5m 3,则每立方米收费1.5元;若每户每月用水超过5m 3,则超过部分每立方米收取较高的定额费用.?2月份,小王家用水量是小李家用水量的23

,小王家当月水费是17.5元,?小李家当月水费是27.5元,求超过5m 3的部分每立方米收费多少元?

27.(10分)某班13名同学参加每周一次的卫生大扫除,按学校的卫生要求需要完成总面积为80m 2的三个项目的任务,三个项目的面积比例和每人每分钟完成各项目的工作量如下图所示.

(1)从上述统计图可知:每人每分钟能擦课桌椅_______m 2;擦玻璃、?擦课桌椅及扫地、拖地的面积分别是______m 2,_______m 2,________m 2;

(2)如果x 人每分钟擦玻璃的面积是ym 2,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

(3)他们一起完成扫地和拖地的任务后,把这13人分成两组,一组去擦玻璃,一组去擦课桌椅.如果你是卫生委员,该如何分配这两组的人数,才能同时完成任务?

28.(12分)某商人用7200元购进甲、乙两种商品,然后卖出,?若每种商品均用去一半的钱,则一共可购进750件;若用23

的钱买甲种商品,其余的钱买乙种商品,?则要少购进50件,卖出时,甲种商品可盈利20%,乙种商品可盈利25%.(1)求甲、?乙两种商品的购进价和卖出价;(2)因市场需求总量有限,每种商品最多只能卖出600件,?那么该商人应采取怎样的购货方式才能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

参考答案:

1.C 2.B 3.D 4.D 5.A 6.D 7.A 8.D 9.B

10.B 提示:运用差的比较法进行比较. 11.3,9

12.3.840×1011 13.97 14.2(1)1n n +-,也可写成(2)

n n n + 15.③、⑤ 16.22ff f f

- 17.a x ;()ab x x b +18.10024010024031x x x ++=+- 提示:甲、乙两种涂料质量之和等于新涂料的质量.

19.答案不唯一,如231x -,2||11x x +-,1||1

x -等 20.n-12 提示:f (n )+f (1n )=221n n ++221()11()n n

+=221n n ++2

11n +=1 21.A 、D 提示:∵(x-2x )2=(x+2x )2-4x·2x =42-8=8,∴x-2x

.A 、B 、C 23.(1)-x ;(2)2a b

+,1;(3)由题意,得a=10,b=102-1=99,原式=109990a b ab += 24.(1)x=16

;(2)x=2是增根,故原方程无解25.(2)m=±1 26.设超过5m 3的部分每立方米收费x 元,根据题意,得 5+17.55 1.5x -?=23×(5+27.55 1.5x

-?), 解之,得x=2,经检验,x=2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

所以超过5m 3的部分每立方米收费2元.

27.(1)12;16,20,44;(2)y=14

x ; (3)设派x 人去擦玻璃,则派(13-x )人去擦课桌椅,根据题意,得

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解得x=8,?

经检验,x=8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

∴13-x=5,所以派8人去擦玻璃,5人去擦桌椅,?才能同时完成任务.

28.(1)甲、乙两种商品的进价分别为12元,8元,卖出价分别为14.4元、10元. ?提示:设第一次甲购x 件,则乙购(750-x )件,依据题意,得 7200×2

3÷3600x +7200?×13÷3600750x

-=?750-50 (2)甲购200件,乙购600件,可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为1680元.

新浙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分析: 从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成绩来看,本班优秀率有突破15人,算是达到预期目 标,但及格率只达到43% 多,与预期尚有一定的差距。总体上来看,仅管绝大多数学生学习很努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但基础知识的不扎实成为制约他们学习的瓶颈,造成班级发展不平衡,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二、教材分析: 第1章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方根、立方根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七年级上册“实数”、“代数式”等内容的延伸和补充。二次根式的运算以整式的运算为基础,在进行二次根式的有关运算时,所使用的运算法则与整式、分式的相关法则类似;在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时,所采用的方法与合并同类项类似;在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时,所使用的法则和公式与整式的乘法运算法则及乘法公式类似。这些都说明了前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性质,二次根式的运算(根号内不含字母、不含分母有理化)。 第2章一元二次方程 方程教学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一元二次方程在初中代数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一元二次方程可以看成是前面所学过的有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如有理数、实数的概念和整式、分式、开平方等的运算,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等知识,在本章都有应用。从数学角度看,这一章的学习有一定难度,如果前面某个环节薄弱或知识点有问题,就会给本章的学习带来困难,因此,这一章的教学是对以前所学的有关知识的检验,又是一次复习与巩固。当然,一元二次方程知识也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和发展,尤其是方程方面知识的深入和发展。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课本首先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从实数的性质,将分解成为两个一次因式相乘积为零的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入手,介绍了利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体现了数学的转化思想。接着课本首先从数的开平方的知识出发,直接讲开平方法,然后依次介绍了配方法和公式法。在讲述公式法的同时,课本特别给出了利用计算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示例,以揭示技术发展给数学学习带来的影响,这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同时,以建立数学模型为主要着力点介绍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并在例题的设置上充分考虑了图表、立体图形、物体运动和经济活动中的问题背景,力图使学生在现实的环境中学习数学。这一章是全书乃至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重点内容。因为这一部分内容既是对以前所学内容的总结、巩固和提高,又是以后学习的知识基础。因此这一章可以说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高中阶段的指数方程、对数方程及三角方程,无非就是指数、对数、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综合

2018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2018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 2018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 1、等腰三角形 (1)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及判定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也相等判定:SSS、SAS、ASA、AAS、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及推论 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 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 (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 角都等于60度;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满足“三线合一”的性质;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 判定定理: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或者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度,

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直角三角形 (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之间的关系 定理: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 逆定理:有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定理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度,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逆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一条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是30度。 (4)命题与逆命题 命题包括已知和结论两部分;逆命题是将倒是的已知和结论交换;正确的逆命题就是逆定理。 (5)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015-2016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XXX 2016.2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结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 45分钟要质量。一方面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特别是训练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和发散式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完成八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任务。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我担任八年级一、三班的数学,一班优生稍多一些,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三班学生单纯,有部分同学基础较差,问题较严重。从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来看两班学生成绩一般,与我预期的目标有较大的差距。通过调阅学生的试卷,发现学生在知识运用上很不熟练,特别是对于解答综合性习题时欠缺灵活性。有部分学生学习上不求上进,学习劲头不足,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导致数学基础差。因此两极分化较严重。要想本学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有五章。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本章主要学习二次根式的概念及二次根式什么情况下有意义;重点是利用算术平方根的意义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难点是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教学中要学生充分去讨论与思考,归纳与总结,历经知识发展与运用过程中的坎坎坷坷,做到对概念的深刻掌握与运算的熟练进行,对一些要经常运用到的化简要在课堂让就要让学生们掌握,不要寄希望于课外,否则会增加差生的人数。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概念。本章要使学生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同时注重介绍数学文化。本章的重点是勾股定理及其证明,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边角关系的应用),难点是运用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对锐角三角函数的理解及其合理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掌握各种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判定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相关知识进行证明和计算。本章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难点是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本章的教学内容联系比较紧密,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类似,推理论证的难度也不大,教学中要注意用“集合”的思想,分清四边形的从属关系,梳理它们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一次函数的概念和图象,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本章的重点是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其难点是对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同时养成数形结合的思考形式和思考方法,代数式、方程、函数、图形、直角坐标系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互相解释、互相补充,对于整个中学数学的学习,愈往后,愈显出其重要性,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为数形结合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这一章的学习对中等与中等偏下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对知识的理解困难,对知识间的相互转换感到困难。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学生多画图、多思考,适当的放慢教学进度。对知识要达到熟练的转换的程度,并且要求在课堂上掌握这些知识。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本章是在前面学习数据的描述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本章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平均数、中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一章测试题

B C A D https://www.doczj.com/doc/1017802793.html, 图2 B C A C 'D https://www.doczj.com/doc/1017802793.html, F 图1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一章测试题 一、填空题。(共30分) 1、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为500,则另一个锐角为 。 2、在⊿ABC 中,∠ACB=90°,D 是AB 的中点,AB=6,则CD=________。 3、已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比为1:2:3,且最短的边为5,最小的角是 度,最长的边为 ,它的面积是 。 4、在△ABC 中,90C ∠=?,若5,13a c ==,b = 。 5、已知,如图AB =AD =5,∠B =150,CD ⊥AB 于C ,则CD = 。 6、如图,△ABC 中,∠C=90°,若BC=5,BD=2,则点D 到边AB 的距离为 。 7、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与斜边分别长为8cm 和10cm ,则斜边上的高等于 cm 。 8、在△ABC 中,若222AC BC AB =-,则∠ =90°. 9、矩形纸片ABCD 中,AD =4c m ,AB =10c m ,按如图1方式折叠,使点B 与点D 重合,折 痕为EF ,则DE =_______c m 10、如图2,△ABC 中,CD ⊥AB 于D ,若AD =2BD ,AC =52,BC =5,则BD 的长为__________. 二、选择题。(共30分) 11、下列三边的长不能成为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是( ) A 、3,4,5 B 、5,12,13 C 、6,8,10 D 、3,3,5 12、已知在直角三角形中,最长边为10,最短边为5,则最小的角是( )度 A 、500 B 、300 C 、400 D 、900 13、一个三角形的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 D 、直角三角形 14、一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比直角边大2,另一直角边长为6,则斜边长为( ) B

(完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集.docx

课题 2.1 一元二次方程( 1) 课时1、经历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发生过程 . 教学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 目标3、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辨认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 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 本节教学重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包括它的一般形式. 教学 例 1 第( 4)题包含了代数式的变形和等式变形两个方面,计算设想 容易产生差错,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一、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列出下列问题中关于未知数x 的方程: (1)把面积为4 平方米的一张纸分割成如图所示的正方形和长方形两个部分,求正方形的边长。 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可列出方程 ______________; (2)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浙江省 2001 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 6 万亿元,2003年生产总值达 9200 亿元,求浙江省这两年实现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设年平均增长率为 x,可列出方程 ______________; (3)从前有一天,一个醉汉拿着竹竿进屋,横拿竖拿都进不去,横着比门框 宽4 尺,竖着比门框高 2 尺. 另一个醉汉教他沿着门的两个对角斜着拿竿,这 个醉汉一试,不多不少刚好进去了 . 你知道竹竿有多长吗? 设竹竿为 x 尺,可列出方程 ______________。 学生自主探索,并互相交流,自己列出方程。 2、观察上面所列方程,说出这些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共同和不同之处 . 学 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发现:共同点:①它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②只含 一个未知数;不同点: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二、得出新知,运用强化 1、教师指出符合上述特征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板书课题及一元二次方 程的定义并指出:能使一元二次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一元二次方程的 解(或根)。 2、判断下列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 (1) 10x29;(2) 2(x-1)=3x; (3) 2x2 1 10. 3x 1 0; (4) 2 x x 3、判断未知数的值x=-1,x=0,x=2是不是方程x22x 的根。 通过此题的求解向学生说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或根)的概念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或根)的概念类似,但解的个数不同。 4.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延伸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二次根式的知识点汇总

二次根式的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一: 二次根式的概念 形如()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注:在二次根式中,被开放数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单项式、多项式、分式等代数式,但必须注意:因为负数没有平方根,所以是 为二次根式的前提条件,如 , , 等是二次根 式,而 , 等都不是二次根式。 例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2、33、1 x 、x (x>0)、0、42、-2、 1 x y +、x y +(x ≥0,y?≥0). 分析:二次根式应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有二次根号“”;第二,被开方数是正数或0. 知识点二:取值范围 1、 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由二次根式的意义可知,当a ≧0时, 有意义,是二次根式,所 以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只要使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零即可。 2、 二次根式无意义的条件:因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所以当a ﹤0时,没有意义。 例2.当x 是多少时,3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例3.当x 是多少时,23x ++1 1 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知识点三:二次根式 ( )的非负性 ( )表示a 的算术平方根,也就是说, ( )是一个非负数,即 0()。 注:因为二次根式()表示a 的算术平方根,而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是正数,0的算术平方根是 0,所以非负数( )的算术平方根是非负数,即 0( ),这个性质也就是非负数的算术平 方根的性质,和绝对值、偶次方类似。这个性质在解答题目时应用较多,如若,则a=0,b=0; 若 ,则a=0,b=0;若 ,则a=0,b=0。

例4(1)已知y=2x -+2x -+5,求 x y 的值.(2)若1a ++1b -=0,求a 2004+b 2004的值 知识点四:二次根式()的性质 () 文字语言叙述为: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等于这个非负数。 注:二次根式的性质公式()是逆用平方根的定义得出的结论。上面的公式也可以反过 来应用:若,则,如:,. 例1 计算 1.( 32)2 2.(35)2 3.(56 )2 4.(7)2 例2在实数范围内分解下列因式: (1)x 2-3 (2)x 4-4 (3) 2x 2-3 知识点五:二次根式的性质 文字语言叙述为:一个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个数的绝对值。 注: 1、化简时,一定要弄明白被开方数的底数a 是正数还是负数,若是正数或0,则等于a 本身, 即;若a 是负数,则等于a 的相反数-a,即; 2、中的a 的取值范围可以是任意实数,即不论a 取何值,一定有意义; 3、化简时,先将它化成,再根据绝对值的意义来进行化简。 例1 化简 (19 (22(4)- (325 (42(3)-例2 填空:当a ≥02a ;当a<02a ,?并根据这一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 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三角形的证明》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 第一节. 等腰三角形 1. 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2. 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3. 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 4.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 判定定理:(1)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第二节.直角三角形 1.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 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应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要点诠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语言叙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说成“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应该说成“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 4.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第三节.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该点就是三角形的外心。以此外心为圆心,可以将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组成一个圆。 3.如何用尺规作图法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分别以线段的两个端点A、B为圆心,以大于AB的一半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N;作直线N就是线段AB的垂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我班优生稍少,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求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有的学生思想单纯爱玩,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有部分同学基础较差,厌学无目标。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包括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数据的分析等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3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全部四个领域。其中对于“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本册书在第十九章、第二十章分别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两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落实“综合与实践”的要求。 第16章“二次根式”主要讨论如何对数和字母开平方而得到的特殊式子——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代数式及其运算的知识结构,并为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17章“勾股定理”主要研究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包括它们的发现、证明和应用。 第18章“平行四边形”主要研究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还研究了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19章是“一次函数”,其主要内容包括:常量与变量的意义,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种表示法,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举例,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等内容的关系,以及以建立一次函数模型来选择最优方案为素材的课题学习。 第20章“数据的分析”主要研究平均数(主要是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方差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各章复习讲义 并附带讲义分析

第一章《二次根式》复习 二次根式为了方便,我们把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如)也叫做二次根式。 二、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不小于0 1、下列各式中不是二次根式的是 ( ) (A )12+x (B )4- (C )0 (D ) ()2b a - 2、判断下列代数式中哪些是二次根式? ⑴21, ⑵16-, ⑶9+a , ⑷12+x , ⑸222++a a , ⑹x -(0≤x ), ⑺()23-m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式是二次根式的是( ) A B 4、下列各式中,不是二次根式的是( ) A . B D . 5、下列各式中,是二次根式是( ). (A )(B (C ) (D )6、若01=++-y x x ,则20052006y x +的值为: ( ) A 、0 B 、1 C 、 -1 D 、 2 7、已知1y =,则y x = 。 8、若x 、y 都为实数,且152********+-+-=x x y ,则y x +2=________。 三、含二次根式的代数式有意义(1)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不小于0 (2)分母含有字母的,分母不等于0 1、x ( )

(A )x > 45 (B )x <54 (C )x ≥54- (D ) x ≤54- 2、如果x --35是二次根式,那么x 应适合的条件是( ) A 、x ≥3 B 、x ≤3 C 、x >3 D 、x <3 3、求下列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1)x x --+31 5;(2)22)-(x ; 4、使代数式32 x x -+有意义的x 取值范围是( ) A .2x ≠-; B .32x x <≠-且,; C .32x x ≠且,;≤ D .32x x ≠-且,;≤ 5、求下列二次根式中字母x 的取值范围: ⑴ 12-x , ⑵ 32+x , ⑶ 52-x , ⑷ x x --+22, ⑸ 11-+x x , ⑹ x x -22. 6、二次根式2 12--x x 有意义时的x 的范围是______ 7、求下列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1)3a +; (2)13a --; (3)21a + 8、使代数式8a a -+有意义的a 的范围是( ) A 、0>a B 、0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第十六章分式 一、分式 1、分式: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叫做分式。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就是分母不为零,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 ) 2、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用式子表示如下: (C≠0) 其中A,B,C就是整式 3.最简公分母: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做公分母,它叫做最简公分母 4.通分:分子与分母同乘最简公分母,不改变分式值,把几个整式化成相同分母的分式。这个过程叫通分。(分母为多项式时要分解因式) 5.约分: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不改变分式值,这个过程叫约分。 二、分式的运算 1.分式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分母。 2.分式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上述法则可以用式子表示: 3分式乘方法则:一般地,当n为正整数时 这就就是说, 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4.分式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分式,然后再加减。 上述法则可用以下式子表示: 5.整数指数幂 1.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 即; 当n为正整数时,(,也就就是说a n(a≠0)就是a-n的倒数。正整数指数幂运算性质也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幂.(m,n就是整数) (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 (2)幂的乘方:; (3)积的乘方:; (4)同底数的幂的除法:( a≠0); (5)商的乘方:( n就是正整数);(b≠0) 三、分式方程 1、分式方程: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将方程两边同乘以一个整式(最简公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解分式方程时,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时,最简公分母有可能为0,这样就产生了增根,因此分式方程一定要验根。) 2.解分式方程的步骤:(1)能化简的先化简(2)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化为整式方程;(3)解整式方程;(4)验根。 3.分式方程检验方法:将整式方程的解带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就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就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四、列方程应用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篇一: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集(161页)第十六章分式 16.1分式 16.1.1从分数到分式一、教学目的 1.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三、课堂引入 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10,s,200, 7 vs a 33 .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千米所用时间 6020?v 10020?v 小时,逆流航行60 小时,所以 10020?v 10020?v = 6020?v . 3. 以上的式子, 6020?v ,s,v,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 a s 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五、例题讲解 P5例1. 当x 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出字母x的取值范围. [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 (补充)例m2. 当m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m?1m?2 2 (1)(2)(3) [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答案] (1)m=0 (2)m=2(3)m=1 六、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7 , 9?y, m?4, 8y?3, x 20 m?1m?3m?1 5 y2 1 x?9 2. 当x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x?52x?53 (1)(2)(3) 3. 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x?10? 2 x?2 3?2xx2?4 ()(3)七、课后练习 1.列代数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并指出哪些是正是?哪些是分式? (1)甲每小时做x个零件,则他8小时做零件个,做80个零件需小时. (2)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a千米,水流的速度是b千米/时,轮船的顺流速度是千米/时,轮船的逆流速度是 x?7 5x7x21?3x x2?x千米/时. (3)x与y的差于4的商是 . 2.当x x2?1 无意义?3x?2 2 x?1 3. 当x 的值为0? x?x 八、答案:六、1.整式:9x+4,9?y, m?4 分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数学测试题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得分 . 一、选择题(3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1)一个锐角及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一个锐角及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3)两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有两条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5)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A 、 2个 B 、3个 C 、 4个 D 、 5个 2.以下命题的逆命题属于假命题的是( ) A 、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B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 、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 3.已知等边三角形的高为23,则它的边长为( ) A.4 B.3 C.2 D.5 4.在△ABC 中,∠A ∶∠B ∶∠C =1∶2∶3,最短边 cm ,则最长边AB 的长是( ) A.5 cm B.6 cm C.5cm D.8 cm 5.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a ,顶角是底角的4倍,则腰上的高是( ) A. 23a B.33a C.63a D. 2 1a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A (2,–2),在y 轴上确定点P ,使△AOP 为等到腰三角形,则符合 条件的点P 共有( ) A.2个 B.3个 C. 4个 D.5个 7、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其根据是构造两个全等三角形,由作图可知:判断所构造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 依据是( ) A 、HL B 、AAS C 、ASA D 、SAS 8.如图,由∠1=∠2,BC=DC ,AC=EC ,得△ABC ≌△EDC 的根据是( ) A 、SAS B 、ASA C 、AAS D 、SSS 第8题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精编版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知识点汇总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八年级(下册) 1. 二次根式 1.1. 二次根式 像3,4a 2++b 这样表示算术平方根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二次根号内字母的取值范围必须满足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零。 1.2. 二次根式的性质 像57,这样,在根号内不含字母,不含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称为最简二次根式。 1.3. 二次根式的运算 2. 一元二次方程 2.1. 一元二次方程 像方程x 2+3x=4的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次,这样的方程叫 做一元二次方程。能使一元二次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或根)。 任何一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化为ax 2 +bx+c=0的形式。 ax 2+bx+c=0(a,b,c 为已知数,a ≠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ax 2,bx ,c 分别称为二次 项、一次项和常数项,a,b 分别称为二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 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利用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这种方法把解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解两 个一元一次方程。 形如x 2 =a(a ≥0)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得x 1=a ,x 2=-a ,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 做开平方法。 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右边为一个非负数,然后用开方法求解,这种解一元 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 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 ≠0)的根的情况由代数式b 2-4ac 的值来决定,因此b 2-4ac 叫做一元二次 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它的值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关系是: 2.3.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2.4.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选学) 一元两次方程的根与系数有如下关系:(韦达定理) 如果x 1,x 2是ax 2+bx+c=0(a,b,c 为已知数,a ≠0)的两个根,那a c x x a b x =?-=+2121;x 3. 数据分析初步 3.1. 平均数 有n 个数x 1、x 2、x 3 ...... x n ,我们把 ()n x x x x ++++.......n 1321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做x (读作“x 拔”) 像n n n a a a a x a x a x +++?++?+?=............x 212211这种形式的平均数叫做加权平均数,其中分母a 1、a 2......a n 表示 各相同数据的个数,称为权。权越大,对平均数的影响就越大,加权平均数的分母恰好为各权的和。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证明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证明(二)辅导资料 第一节等腰三角形 知识回顾: 复习证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也就是说,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底边上的和互相重合,简称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有下面的判定方法: (1)、依据三角形定义:如果一个三角形有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依据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单地说: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3、有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有三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三角形,也叫三角形。 4、等边三角形的内角都,且等于;等边三角形是 图形

5、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有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2)有角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3)有个内角都等于600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4)有个内角等于600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典型例题: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另一边长为,则它的周 长为 。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另一边长为,则它的周 长为。 3、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一腰上的中线把其周长分为两部分的差为 .则腰长为 3、如果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36°,则底角等于_________度;如果 底角等于36°,那么顶角的度数为_________. 4、有一个角等于50°,另一个角等于__________的三角形是等腰三 角形.

5、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_______. 6、有一个内角为的等腰三角形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为______. 7、有一个内角为的等腰三角形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为________. 8、在等腰三角形中,如果顶角是一个底角的2倍,那么顶角等于_____度;如果一个底角是顶角的2倍,那么顶角等于_______度. 9、如图,,交BC于点D,,那么BC的长为_________. 10、如图,在中,D是AC上的一点,且, ,则 _______, ______, ________. 11、如图,已知:在中,,,BD是的角平分线,求的度数.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 数学教案 九年级下册 科任老师 二次根式 16.1 二次根式(1)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

2、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3、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0(0≥≥a a 和)0()(2≥=a a a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的性质. 难点:综合运用性质)0(0≥≥a a 和)0()(2≥=a a a 。 三、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已知x 2 = a ,那么a 是x 的______; x 是a 的________, 记为______, a 一定是_______数。 (2)4的算术平方根为2,用式子表示为 =__________; 正数a 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0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 式子)0(0≥≥a a 的意义是 。 (二)提出问题 1、式子a 表示什么意义? 2、什么叫做二次根式? 3、式子)0(0≥≥a a 的意义是什么? 4、)0()(2≥=a a a 的意义是什么? 5、如何确定一个二次根式有无意义? (三)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第2页例前的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试一试: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为什么? 3,16-,34,5-,)0(3≥a a , 12+x 2、计算 : (1) 2)4( (2) (3)2)5.0( (4)2)3 1( 根据计算结果,你能得出结论: ,其中0≥a , )0()(2≥=a a a 的意义是 。 3、当a 为正数时指a 的 ,而0的算术平方根是 ,负 2 )3(________ )(2=a 4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复习要点 重点、难点: 重点:有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及意义和点的坐标。 难点:平方根、立方根等概念的理解、简单实数运算及无理数大小的比较。 一、知识框架图: 二、重要知识点 一)、知识点提示: 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实数等概念的理解,举例说明。 2、实数怎样分类? 3、如何在产面直角坐标系中,说出点的坐标及根据坐标找点。 4、在实数范围内找一个数的绝对值、倒数、相反数、及各种运算的运算顺序。 二)知识点 平方根: 1、概念:如果有一个数r,使得a r=2,那么我们把r叫作a的一个平方根。 ①、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②、负数没有平方根; ③、0的平方根有且只有一个(它就是0) ④、a的正平方根叫作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2、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叫作开平方。一个正.数先开平方再2次方等于它本身; 一个正.数先2次方再开平方也等于它本身。立方根 1、概念:如果有一个数b,使得a b=2,那么我们把b叫作a的一个立方根。 ①、一个正数有一个立方根,它是正数;②、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 ③、0的平方根有且只有一个(它就是0) ④、a的立方根记作3a。 2、求立方根号a,叫作开立方。一个数先开立方再3次方等于它本身; 一个数先3次方再开立方也等于它本身。 实数: 1、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实数的分类 3、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 4、实数大小的比较。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0的数字起,到时精确到的数位止共有几个数 字则这个数的有效数字就是几位。 平而直角坐标系: 1、能写出点的坐标和根据点的坐标描点。

新浙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编

新浙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二次根式 1.像3-b ,s 2,5,4+?a a 这样表示算术平方根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根号内字母的取值范围必须满足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零。 3.二次根式的性质1: ()2a =a ()0≥a 二次根式的性质2: 2a =a =)0(≥a a 或a -(a <0) 4.像7,5,14,s 2,a 这样,在根号内不含分母,不含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我们就说它是最简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化简结果应为最简二次根式。 5.ab =a ×b (0≥a , 0≥b ) 6.b a =b a (0≥a , b>0) 7.a × b =ab (0≥a ,0≥b ) 8. b a =b a (0≥a ,b>0 ) 9.223不能写成22 11 10.二次根式运算的结果,如果能够化简,那么应把它化简为最简二次根式。 11.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先把每一个二次根式化简,再把相同的二次根式像合并同类项那样合并。

12.分母有理化分两种情形:对于单个的二次根式,分子分母都乘以这个二次根式。对于含有二次根式的多项式,把它配成平方差式。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1.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必须在化简后判断。 3.能使一元二次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或根)。 4.ax2+bx+c=0(a、b、c为常数,a≠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ax2,bx,c分别称为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a,b分别称为二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 5.确定一元二次方程的各项及其系数必须在一般形式中进行。 6.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①化为右边为0的方程; ②左边因式分解; ③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④得解。 7.用因式分解法求解的一元二次方程形式为:右边为0,左边是一个可以因式分解的整式。 8.利用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这种方法把解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解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八年级数学下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数学下第一章检测题-----(专用) 一 选择题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是7和3,那么第三条边长是 ( ) A 8 B 7 C 4 D 3 2、如图,由∠1=∠2,BC=DC ,AC=EC ,得△ABC ≌△EDC 的根据是( ) A 、SAS B 、ASA C 、AAS D 、SSS 3、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7,一腰上的中线把其周长分成两部分的差为3,则腰长是( ) A 、4 B 、10 C 、4或10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4、如图,△ABC 中,∠ACB=90°,BA 的垂直平分线交CB 边于D ,若AB=10,AC=5,则图中等于 60°的角的个数为( ) A 、2 B 、3 C 、4 D 、5 (第2题图) 5.如图1,AB =AC ,CD ⊥AB ,BE ⊥AC ,垂足分别为D ,E ,则图中全等 三角形的对数为( )A .1 B .2 C .3 D .4 6.在△ABC 和△DEF 中,已知∠C =∠D ,∠B =∠E ,要判定这两个三角形 全等,还需要条件( ) A .A B =ED B .AB =FD C .AC =F D D .∠A =∠F 7.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且()()()0a b b c c a ---=,则该三角形必为(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8.如图2所示, △ABC 为直角三角形,BC 为斜边,将△ABP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后,能与 △ACP ′重合.如果AP =3,那么PP ′的长等于( ) A .3 B . C . D .4 二、填空题 1.如图3,等腰三角形ABC 的顶角为120°,腰长为10,则底边上的高AD = .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100°,则其余两个角的度数分别为 . 3.如图5,△ABC 中,AB =AC ,点D 在AC 边上,且BD =BC =AD ,则∠A 等于 . 4.如图,D,E 分别为AB,AC 的中点,将△ABC 沿线段DE 折叠,使点A 落在点F 处,若∠B=50°, 则∠BDF= . 5.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腰长为a,则其腰上的高是 . 6.如图,∠AOP=∠BOP=15°,PC ∥OA ,PD ⊥OA ,若PC=4,则PD 的长为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概念:式子a (a ≥0)叫做二次根式。 2.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⑴被开方数中不含开方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⑵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 ⑶分母中不含根式。 3.同类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开方数相同,则这几个二次根式就是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性质: (1)(a )2=a (a ≥0); (2)==a a 2 5.二次根式的运算: (1)因式的外移和内移:如果被开方数中有的因式能够开得尽方,那么,就可以用它的算术根代替而移到根号外面;如果被开方数是代数和的形式,那么先解因式,?变形为积的形式,再移因式到根号外面,反之也可以将根号外面的正因式平方后移到根号里面. (2)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3)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次根式相乘(除),将被开方数相乘(除),所得的积(商)仍作积(商)的被开方数并将运算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ab =a ·b (a≥0,b≥0); b b a a = (b≥0,a>0). (4)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 △ 比较数值的方法 (1)、根式变形法 当0,0a b >>时,①如果a b >,则a b >;②如果a b <,则a b <。 (2)、平方法 当0,0a b >>时,①如果2 2 a b >,则a b >;②如果2 2 a b <,则a b <。 (3)、分母有理化法 通过分母有理化,利用分子的大小来比较。 例3、比较 231-与1 21 -的大小。 (4)、分子有理化法 通过分子有理化,利用分母的大小来比较。 例4、比较1514-与1413-的大小。 a (a >0) a -(a <0) 0 (a =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