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四年级上数学《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数学《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数学《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数学《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数学《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教

学设计》

1、“试一试”、例2和“练一练”第1-4题。教材分析: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知识。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线段和角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分类,认识垂线、平行线的基础。学情分析:学生之前已经初步认识了线段和角,对线段和角有了一些初步的感性认识。知道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度量;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了解射线、直线和角的特征。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画图、观察和交流等活动,认识射线、直线和角,能掌握和说明这些图形的特征;了解两点间的距离,并能量出两点间的距离;能用画射线的方法画角,知道表示角的符号和相应的记法、读法。

2、使学生观察、比较、画图和交流等活动中,理解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按要求画图和简单测量,培养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画图、操作等技能,积累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教学难点: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间的联系与区别和建立“无限长”的观念。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回顾:(课件出示几个图形)这些是线段吗?为什么?

2、提问:线段有哪些特点?可以测量吗?

根据学生回答,相应板书。

明确:任何一条线段都可以测量出长度,“能测量出长度”在数学中有个专用语,叫“有限长”。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

11、认识射线:(1)感知射线:师: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东西都可以看作一条线段。(出示第一张图片)这张图片中的探照灯发出来的光线被不远处的楼房墙面挡住了,光无法再传到更远处,这一部分光线我们就可以把它看作一条线段。大家来找找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学生指出两个端点)师:(出示第二张图片)现在我们调整一下探照灯的照射角度,现在的光线还能看成一条线段吗?同桌讨论后汇报

。明确:不能,因为只有一个端点了,另一端射向天空很远很远的地方了。指出:像这样的光线可以看作射线。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射线,比如:“东方明珠”夜景中的灯光、手

电筒射出的灯光、夜晚汽车的照明灯射出的灯光、、、、、、(课件依次出示图片)(2)射线的特点师:那么,我们在数学中怎样得到一条射线呢?把线段的一段(任何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课件随着教师的描述出示)明确: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能得到一条射线,只不过屏幕上所画的只是这条射线的一小部分,没有全部画出来,也不可能全部画出来。师:请大家和同桌说说射线的特点是什么?它有几个端点?我们能测量出它的长度吗?(一个端点,无限长)

2、认识直线:师:刚才我们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画出了射线,如果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结果会怎样呢?这样的线你认识吗?师:屏幕上显示的只是这条直线的一小部分,它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师:直线有什么特点?(没有端点,无限长)

3、比较师:射线、直线和线段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小组讨论,完成表格,集体交流。师:这是我们这节课认识的射线和直线,下面我们做一些练习。出示“练一练”第1题。师: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线段,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直线?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判断,教师指名交流想法。

4、认识两点间的距离。师:有只虫子从一个山洞到另一个山洞寻找食物,有五条路可走,可是走哪一条路最短呢?可怜的小虫子犯愁了,谁能帮帮它呢?生思考后回答,并简要说明理由,提问:你还能想象出连接

A、B两点的其他线吗?那些线与线段AB相比,长度怎样?明确: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在数学中又有一个名称: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提问:那我们怎么得到

A、B两点间的距离呢?明确:只要量出线段AB的长度即可。要求:请打开书本,翻到77页,完成“试一试”。请生汇报,并简要描述是怎么样量的。

(二)教学例2“认识角”:

1、角的组成:谈话:接下来我们进一步认识角。师:从一点出发可以画几条射线?(无数条)师:我们从一点起任意画两条射线,看看画成的是什么图形?(角)(学生自己画)谈话: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可以组成一个角,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各画一个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师:你能根据自己的体会说说角是怎样的图形吗?明确:角的两边无限延长。谈话:我们认识角时,不光要看到它的顶点和两条边,还要看到两条边夹的部分,所以画角时还应把这些部分表示出来。(在学生画的两个角内画弧)

2、角的记法和读法指出: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提醒与“<”的差别)如这个角可以记作“∠1”,读作“角一”。那么,谁会表示另一个同学画的角?(记作“∠2”)你会读吗?谈话:请同学们把自己所画的角标一标,再读一读。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交流:你是怎样做的,量得的距离是多少毫米?带上你画的两个点,来量给大家看一看,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指出:可以先确定两个点,再量两点之间的线段长。

2、完成“练一练”第3题。

让学生先观察、说明题里都是什么图形,再要求以每条射线为一条边,分别画一个角。交流画的图形。追问:角是怎样的图形?

3、完成“练一练”第4题。

提问:拿出你的三角尺数一数,每块三角尺有几个角?

同桌互相指一指每个角的顶点和边。

四、全课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射线、直线有什么特点?两点间的距离指的是什么?角是怎样的图形?板书设计:认识射线、直线和角直的线段两个端点有限长射线一个端点无限长直线没有端点无限长作业设计:

1、完成81页“练习三”1-3题。

2、回家和父母说说射线、直线和角各有什么特点?两点间的距离指的是什么?教后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测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测试卷及答案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观察,从( )面看到的是,从( )面看到的是,从( )面看到的是。 2.观察,从( )面看到的是,从( )面看到的是, 从( )面看到的是。 3.下面各图形分别是从哪个面观察物体得到的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观察,从上面看到的是。( ) 2.观察,从上面看到的是,从右面看到的是,从前面看到的是。( ) 3.观察,从右面看到的是,从前面看到的是,从上面 看到的是。(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三个立体图形从( )看到的形状不同。 A.前面 B.上面 C.右面 2.是由4个小正方体摆成的,从上面看到的是( )。 A. B. C.

3.有一个物体从前面和右面看,看到的都是,从上面看到的是,这个物体的形状是( )。 A. B. C. 4.是天天10岁的生日蛋糕,从前面看它的形状是( )。 A. B. C. 四、涂色题。 1.给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涂上颜色。 2.给从右面看到的图形涂上颜色。 3.给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涂上颜色。 4.给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涂上颜色。 五、连线题。 1.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 2.下面的立体图形从右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 六、看一看,填一填。 1.从右面看,看到的形状是的有( ),看到的形状是的有( ),看到的形状是的有( )。 2.从上面看,看到的形状是的有( ),看到的形状是的有( )。 3.从前面看形状是的有( )。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A)试卷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A ) 成绩____________ 一、“认真细致”填一填:(共25分,每空1分。) 1、2008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常熟各大商场生意火爆,截止10月7日晚上,华联商厦销售额达到了10200050元,这个数读作(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 2、与最小的六位数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 )和( )。 3、□59÷45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 ),商是一位数,□里最大填( )。 4、过一点可以画( )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 )条直线。 5、一个周角等于( )个直角,( )个20度的角的和是一个平角。 6、 是由( )个小正方体摆成的。 7、在 里填上“>”、“<”或“=” × 360÷36÷ 8、在公路上有三条小路通往小明家,它们的长度分别是 125米、207米、112米,其中有一条小路与公路是垂直的,那么这条小路的长度是( )米。 9、100张纸的高度大约是1厘米,照这样推算,100000000张这样的纸高度大约是( )米,比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4米要( )。(填“高”或“低” ) 10、右图中,有( ) 锐角,( )个直角,( )个钝角。 11、有两个书架,甲书架有书80本,乙书架有书50本,每次从甲书架拿出3本放入乙书架,拿( )次后两个书架的书相等。 12、 你知道( )色的珠子多,多( )颗。如果这串珠子中黑珠有20颗,那么白珠有( )颗。 二、反复比较,精心选择。(共5分)

1、一个数四舍五入求近似值为3万,这个数最大是()。 A、 29999 B、 34999 C、 30000 D、 39999 2、如右图,从右面看到形状与()看到的形状相同。 A、左面 B、上面 C、正面 3、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把一条线段向一端延长100米,就得到一条射线。 B、上午9时30分,钟面上分钟和时针所夹的角是直角。 C、810÷5=(810×2)÷(5×2)。 4、两人轮流掷小正方体,约定红面朝上算甲赢1分,黄面朝上算乙赢1分。用 下面正方体()掷是最公平的。 A、2红1蓝1绿2黄 B、3红1绿2黄 C、1红3蓝2黄 5、观察下面的算式:5×9=45 55×99=5445 555×999=554445 5555×9999=55544445 则555……59999……9=() 10个510个9 A、555......5444......45B、555......5444......45C、555......5444 (45) 959410个511个49个510个4 三、巧思妙断,判断对错。(共5分) 1、加法结合律改变的是原算式的运算顺序,而加数的位置不变。…………() 2、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不是两位数就是一位数。………………………() 3、如果游戏规则是公平的,无论操作几次,都无法分出输赢。…………() 4、540÷36=540÷9÷4 …………………………………………………………() 5、一个数取了近似数后,就变小了。……………………………………………() 四、注意审题,细心计算。(共34分) 1、直接写出得数。(8分) 240÷6= 120÷30= 24×5= 360-360÷6= 90÷18= 560÷70= 6×15= 312-55-45= 2、用竖式计算,打★的要验算。(8分) 627÷33= ★224÷28= ★720÷68= 966÷42=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大全

本学期重点: 1.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总结 2.倍数问题(被除数、除数、商的和是多少,求被除数除数的题型); 3.植树问题(爬楼梯、路灯、打钟等); 4.计算类(列式计算、梯等式计算等); 5.统计图(标题、日期、数量等要素); 6.周期问题(图串、彩旗等,典型:2016年6月1日是星期二,2016年9月2日是星期几) 7.考试要求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一.容量单位的产生 1、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容器的容量,要使用统一的单位:升或毫升。 2、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L)作单位。 3、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ml 、mL)作单位。 4、1升水正好能装满棱长为1分米(dm)的正方体容器。 5、1毫升大约只有十几滴水。 二、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 1、1升(L)=1000毫升(ml 、mL) 2、生活中的升和毫升的运用:生活中一杯水大约250毫升;一个高压锅大约盛水6升;一个家用水池大约盛水30升,一个脸盆大约盛水10升;一个浴缸大约盛水400升;一个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2升,一个金鱼缸大约有水30升,一瓶饮料大约是400毫升,一锅水有5升,一汤勺水有10毫升。 3、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血液总量约为4000----5000毫升。义务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一般为200毫升。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一、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①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试商。②计算时从高位算起,先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如果被除数前两位比除数小,就用前三位除以除数。③除到被除数的第几位,商就写在这一位上。④注意每次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2、试商时,用四舍五入法将除数看作最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若除数看大,则初商可能偏小; 若除数看小,则初商可能偏大。 例: 362÷43,将43看作(40)来试商,此时初商可能(偏大); 362÷48,将48看作(50)来试商,此时初商可能(偏小)。 ()53÷56,若商是一位数,()里可以填(5,4,3,2,1),最大是(5); 若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6,7,8,9),最小是(6)。 439÷()4,若商是一位数,()里可以填(4,5,6,7,8,9),最小是(4); 若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3,2,1),最大填(3)。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练习题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练习
一、填空。
1、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 )作单位;计量
比较少的液体时,通常用( )作单位。
2、115 的 4 倍是(
),40 倍是(
)。32 个 180 是( ),
20 个 190 连加的和是(
)。
3、一袋牛奶有 220( ) 一浴缸水有 180( )
一瓶油有 5( )
一瓶橙汁有 550(

4、3 升=( )毫升
7000 毫升=( )升
10 升=( )毫升
8 个 250 毫升=( )升
二、在○里填“>”“<”或“=” 。
7500 毫升 ○ 8 升 6000 毫升○6 升
101 毫升○99 升 4050 毫升○405 升
605 毫升○ 650 毫升 35 升 ○ 3500 毫升
三、判断。
1、一瓶酸奶有 180 升。
()
2、1 升水重 1 千克。
()
3、 一个纸杯能盛水 550 毫升。 (

4、小妮今天喝了 400 升牛奶。


四、选择。(填序号)
1、498×37 的积与(
)最接近。
A 12000 B 15000 C 20000
2、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 )
1

A 990 B 9900
C 99
3、甲容器可盛水 4000 毫升,乙容器可盛水 4 升,甲容器的容量比乙
容器的容量( )
A 大 B 小 C 一样大
五、解决问题。
1、食堂的李师傅把 4 升油平均装在 8 个油壶里,平均每个油壶装多
少毫升?
2、小明家有 3 口人,每人每天喝 200 毫升牛奶,全家人一天喝多少 牛奶?一星期呢?
3、甲容器可盛水 200 毫升,乙容器比甲容器多盛水 50 毫升,丙容器 的容量是乙的 2 倍,丙容器可盛水多少毫升?
4、一杯牛奶 300 毫升,小明喝了一半后又加满,然后把一整杯喝完。 小明一共喝了多少毫升牛奶?
5、学校有长方形花圃,长 120 米,宽 50 米。还有一个正方形花圃, 边长 80 厘米。哪个花圃面积大?大多少?
2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附加题(精选.)

1、有137吨货物要从甲地运往乙地,大卡车的载重量是5吨,小卡车的载重量是2吨,大卡车与小卡车每车次的耗油量分别是10公升和5公升,问如何选派车辆才能使运输耗油量最少?这时共需耗油多少升? 2、【试题】计算9+99+999+9999+99999 【试题】计算199999+19999+1999+199+19 3、父亲45岁,儿子23岁。问几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的2倍? 4、李老师的年龄比刘红的2倍多8岁,李老师10年前的年龄和王刚8年后的年龄相等。问李老师和王刚各多少岁?

5、姐妹两人三年后年龄之和为27岁,妹妹现在的年龄恰好等于姐姐年龄的一半,求姐妹二人年龄各为多少。 6、小象问大象妈妈:“妈妈,我长到您现在这么大时,你有多少岁了?”妈妈回答说:“我有28岁了”。小象又问:“您像我这么大时,我有几岁呢?”妈妈回答:“你才1岁。”问大象妈妈有多少岁了? 7、大熊猫的年龄是小熊猫的3倍,再过4年,大熊猫的年龄与小熊猫年龄的和为28岁。问大、小熊猫各几岁? 8、15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的7倍,10年后,父亲年龄是儿子的2倍。求父亲、儿子各多少岁。 9、王涛的爷爷比奶奶大2岁,爸爸比妈妈大2岁,全家五口人共200岁。已知爷爷年龄是王涛的5倍,爸爸年龄在四年前是王涛的4倍,问王涛全家人各是多少岁?

10、果园里一共种340棵桃树和杏树,其中桃树的棵数比杏树的3倍多20棵,两种树各种了多少棵? 11、一个长方形,周长是30厘米,长是宽的2倍,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12、甲、乙两个数,如果甲数加上320就等于乙数了.如果乙数加上460就等于甲数的3倍,两个数各是多少? 13、有两块同样长的布,第一块卖出25米,第二块卖出14米,剩下的布第二块是第一块的2倍,求每块布原有多少米? 14、果园里有桃树和梨树共150棵,桃树比梨树多20棵,两种果树各有多少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最新的)

宁师附小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一、数的世界 (1)求总数中含有几个每份的量,如求180里有几个30,用180÷30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如求160是40的几倍,用160÷40 (3)求将总数平均分成几份,如求把24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用240÷6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1)计算方法: 步骤: ①判断商是几位数的要领:一个数除以一个两位数,看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就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写在哪一位上。 如:234÷21看234的前两位是23 比除数21大,所以商的最高位应该写在3上面,商是两位数。 204÷21看204的前两位是20 比除数21小,所以商的最高位应该写在4上面,商是一位数。 ②列竖式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是: A、从最高位除起; B、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C、余数比除数小 注意: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③除数不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 (1)当除数的个位小于5时,可用“四舍”法把除数看成与它接近且比它小的整十数来试商。把除数看小了,可能会出现初商偏大的情况。 即:除数看小→初商偏大→调小再试 (2)除数的个位大于或等于5时,可用“五入”法把除数看成与它接近且比它大的整十数来试商。把除数看大了,可能会出现初商偏大的情况。 即:除数看大→初商偏小→调大再试 576÷18=32 (2)竖式中的0的特殊位置(3)简便计算

4.商的变化规律: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补充:当有余数时,余数也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 易错点:“被除数不变时,除数和商是反向变化的,其余都是同向变化的” 即: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反而要除以或乘几。 5.应用 1.几个数量关系式 ①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速度单位:千米/时、米/时、千米/分、米/分、千米/秒、米/秒) ②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③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④1份的数×份数=总数总数÷份数=1份的数总数÷1份的数=份数 运算顺序:算式中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乘除后加减;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 二、图形王国 1.观察物体: ①站在任意一个位置,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②几何体与三视图之间的转化(从前面,右面,上面看到的形状称为三视图) 在方格纸上画出从前面、右面、上面看到的形状时要注意用尺子画线且底边在同一直线上 1.直线: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不能量出长度,无限长。 2.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不能延伸,能够量出长度,有限长。 3.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不能量出长度,无限长。 4.(1)角的定义:从一点,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角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数学 四 年 级 上 册 教 案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第1课时:认识容量和升 教学内容:教材1-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学具准备:课件、量杯、纸杯。 教学过程: 一、教学“容量”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如何验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操作,可以两个容器互相注水比较。 (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 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二、认识“1升” 1.出示例2情景图。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知道物品后面的几升代表什么意思吗?(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做单位。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2.那么1升有多少呢?我们可以用量杯来量出1升水。师操作用量杯量出1升水,让学生观察。 继续操作:教师取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将刚才量出的1升水倒正方体,让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说一说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猜一猜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验证过程中提问:为什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推荐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2018.9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一.容量单位的产生 1、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容器的容量,要使用统一的单位。 2、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3、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豪升可以用字母(ml 、mL)表示。 4、1升水正好装满棱长为1分米(dm)的正方体容器。 从里面量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正好是1升。1升水重1千克。 5、1毫升大约只有十几滴水。 二、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 1、1升(L)=1000毫升(mL) 2、生活中的升和毫升的运用:生活中一杯水大约250毫升;一个高压锅大约盛水6升;一个家用水池大约盛水30升,一个脸盆大约盛水10升;一个浴缸大约盛水400升;一个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2升,一个金鱼缸大约有水30升,一瓶饮料大约是400毫升,一锅水有5升,一汤勺水有10毫升。 3、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血液总量约为4000----5000毫升。义务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一般为300毫升。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一、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①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试商。②计算时从高位算起,先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如果被除数前两位比除数小,就用前三位除以除数。③除到被除数的第几位,商就写在这一位上。④注意每次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2、试商时,用四舍五入法将除数看作最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若除数看大,则初商可能偏小;若除数看小,则初商可能偏大。 例: 362÷43,将43看作(40)来试商,此时初商可能(偏大); 362÷48,将48看作(50)来试商,此时初商可能(偏小)。 ()53÷56,若商是一位数,()里可以填(5,4,3,2,1),最大是(5);若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6,7,8,9),最小是(6)。 439÷()4,若商是一位数,()里可以填(4,5,6,7,8,9),最小是(4);若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3,2,1),最大填(3)。 3、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精华)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1、 1 升(L)=1000 毫升(ml 、mL) 2、从里面量长、宽、高都是 1 分米的正方体容器正好是 毫升;一个高压锅大约盛水 10 升;一个浴缸大约盛水1 升。1 升水重 1 千克。 生活中一杯水大约250 6 升;一个家用水池大约盛 水30 升;一个脸盆大约盛水400 升;一个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 2 升;一个金鱼缸大约有水30 升;一瓶饮料大约是400 毫升;一锅水有 5 升;一汤勺水有10 毫升。 3、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血液总量约为 般为200 毫升。 4000 ——5000 毫升。义务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一4、 1 毫升水大约等于23 滴水。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1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用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去除,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数不够除, 就用被除数的前三位数去除。试商时,将除数看作最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若除数变大,则初商可能偏小;若除数变小,则初商可能偏大。 例1:362 ÷43 ,将43 看作(40 )来试商,此时初商可能(偏大); 362 ÷48 ,将48 看作(50 )来试商,此时初商可能(偏小)。 2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一位数,当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 大或等于除数时,商是两位数;当被除数的前两位小于除数时,商是一位数。 ()53÷56,若商是一位数,()里可以填(5,4,3,2,1 ),最大是(5); 若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6,7,8,9 ),最小是(6)。 439 ÷()4 ,若商是一位数,()里可以填(4,5,6,7,8,9 ),最小是(4); 若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3,2,1 ),最大填(3)。 3 、被除数÷除数= 商余数 则被除数= 商×除数+ 余数 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 商= (被除数-余数)÷除数 验算: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第1课时认识容量和升 教学内容: 教材1-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 形成1升的具体概念。 学具准备: 课件、量杯、纸杯。 教学过程: 一、教学“容量”。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如何验证?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操作,可以两个容器互相注水比较。 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 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二、认识“1升” 1、出示例2情景图。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知道物品后面的几升代表什么意思吗?(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做单位。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2、那么1升有多少呢?我们可以用量杯来量出1升水。师操作用量杯量出1升水,让学生观察。继续操作:教师取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将刚才量出的1升水倒正方体,让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说一说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猜一猜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验证过程中提问:为什么要从里面量?而不从外面量? 3、继续感受1升水多少。 (1)教学“试一试” 先让学生估计下1升水大约能倒满几个纸杯,再验证下(5个)。 (2)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19升)这桶水你拎得动么? 介绍:成人一天一般要喝1到1.5升水,孩子要喝1升水,那你知道1升水大约是这样的几杯呢?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够了么? 三、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同桌交流。指名回答,说明如何比较。 2、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同桌之间说一说。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说说今天的学习,让你明白了哪些知识? 教学反思:

2018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1、 1 升(L)=1000毫升(ml 、mL) 2、从里面量长、宽、高都是 1 分米的正方体容器正好是 1 升。1 升水重 1 千克。 生活中一杯水大约250 毫升;一个高压锅大约盛水 6 升;一个家用水池大约盛 水30 升;一个脸盆大约盛水10 升;一个浴缸大约盛水400 升;一个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 2 升;一个金鱼缸大约有水30 升;一瓶饮料大约是400 毫升;一锅水有 5 升;一汤勺水有10 毫升。 3、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血液总量约为4000——5000毫升。义务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一 般为200毫升。 4、 1 毫升水大约等于23滴水。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1、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用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去除,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数不够除,就用被除数的前三位数去除。试商时,将除数看作最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若除数变大,则初商可能偏小;若除数变小,则初商可能偏大。 例1:362÷43,将43看作(40)来试商,此时初商可能(偏大); 362÷48,将48看作(50)来试商,此时初商可能(偏小)。 2、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一位数,当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 大或等于除数时,商是两位数;当被除数的前两位小于除数时,商是一位数。 ()53÷56,若商是一位数,()里可以填(5,4,3,2,1),最大是(5); 若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6,7,8,9),最小是(6)。 439÷()4,若商是一位数,()里可以填(4,5,6,7,8,9),最小是(4); 若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3,2,1),最大填(3)。 3、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则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验算: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A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 期末调查试卷(A)2018.1班级姓名成绩 一、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480÷60= 50×70= 720÷90= 64÷4= 240÷40= 300÷50= 160÷80= 400÷20=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568÷73 784÷26 870÷40 3.计算下面各题。 56×4-56÷4 (75×2-30)÷12 576÷[128÷(101-99)] 二、填空 1.637÷□4,如果商是一位数,“□”里最小能填();如果商是两位数,“□”里最大能填()。 2. 7 63433 441 左边的除法算式,正确的商是()。 3.在“○”里填>、<或=。 800毫升○8升 900÷(20×3)○900÷20÷3 400÷25○800÷50 (350-70÷2)÷7○350-70÷2÷7 4.在()里填“升”或“毫升”。 (1)东东家太阳能热水器的容量大约是200()。 (2)一个纸杯的容量大约是200()。 5.右图中能找到()个直角,()个锐角。

6. 看图填出每个角的度数。 ( )° ( )° ( )° 7. 右图中,∠1=( )°。 8. 上星期,王小明家采摘了6棵树上的樱桃,一共收获樱桃318千克。照这样 计算,王小明家种植的54棵樱桃树,一共可以收获樱桃( )千克。 9. 从上面4张扑克牌中任意摸出一张,摸到红桃的可能性比摸到黑桃的可能性 ( ),摸到“A ”的可能性与摸到“2”的可能性( )。 10.刘小兵折的纸飞机前4次飞行的距离如下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飞行距离/米 18 12 21 17 (1)这架纸飞机前4次飞行的平均距离是( )米。 (2)如果再飞一次,并使平均飞行距离达到18米,第5次飞行的距离至少 要达到( )米。 三、选择合适的答案,在□里画“√” 1.与360÷60的商相等的是哪道算式? 360÷6 □ 3600÷60 □ 3600÷600 □ 2.哪个图形中,点A 到直线l 的距离是2厘米。 □ □ □ 3.哪道算式的得数与“720÷(45×2)”相等。 720÷45×2 □ 720÷2÷45 □ 720÷2×45 □ 4.630÷40的商和余数各是多少? 商150,余数30 □ 商15,余数30 □ 商15,余数3 □ l A l A l A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亲爱的同学们,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你一定有了沉甸甸的收获,请亮出你的风采吧!别忘了仔细审题,认真答卷哦!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 【注:打★题为本人原创题】 一、“认真细致”填一填:(共25分,每空1分。) ★1、“十一”黄金周期间,常熟各大商场生意火爆,截止10月7日晚上,华联商厦销售额达到了10200050元,这个数读作(),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是()。 2、与最小的六位数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和()。 3、□59÷45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商是一位数,□里最大填()。 4、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条直线。 ★5、一个周角等于()个直角,()个20度的角的和是一个平角。6、 是由( )个小正方体摆成的。 ★7、在里填上“>”、“<”或“=” × 360÷÷ 8、在公路上有三条小路通往小明家,它们的长度分别是125米、207米、112米,其中有一条小路与公路是垂直的,那么这条小路的长度是()米。 ★9、100张纸的高度大约是1厘米,照这样推算,100000000张这样的纸高度大约是()米,比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4米要()。(填“高”或“低”) 10、右图中,有( ) 锐角,( )个直角, ()个钝角。 ★11、有两个书架,甲书架有书80本,乙书架有书50本,每次从甲书架拿出3本放入乙书架,拿()次后两个书架的书相等。

★12、 小红串了一串黑白相间的珠子(如上图),只有珠子的两端部分露出来,你知道()色的珠子多,多()颗。如果这串珠子中黑珠有20颗,那么白珠有()颗。 【命题意图:本大题考查学生对除法,角,认数,找规律,平行与垂直等单元的知识点,其中第9题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改编,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感,第12题联系生活,考查学生对间隔排列规律的灵活应用。】 二、“对号入座”选一选:(共5分) ★1、一个数四舍五入求近似值为3万,这个数最大是()。 A、 29999 B、 34999 C、 30000 D、 39999 2、如右图,从右面看到形状与()看到的形状相同。 A、左面 B、上面 C、正面 ★3、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把一条线段向一端延长100米,就得到一条射线。 B、上午9时30分,钟面上分钟和时针所夹的角是直角。 C、810÷5=(810×2)÷(5×2)。 ★4、两人轮流掷小正方体,约定红面朝上算甲赢1分,黄面朝上算乙赢1分。用下面正方体()掷是最公平的。 A、2红1蓝1绿2黄 B、3红1绿2黄 C、1红3蓝2黄 5、观察下面的算式:5×9=45 55×99=5445 555×999=554445 5555×9999=55544445 则555……5×9999……9=() 10个510个9 A、555......5444......45B、555......5444......45C、555......5444 (45) 9个59个410个511个49个510个4 【命题意图:本题中安排的五道选择题,精心组织,第一题考察近似数,第二题考察学生观察物体的能力,第三题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选择题,含盖几个知识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一、升和毫升 【认识容量和升】 1、认识容量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大小,就是它的容量 为了准确测量或计算容器的容量,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升或毫升。2、认识容量单位“升” 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常用符号“L”表示。棱长是 1 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为 1 升 计量固体体积不能用升作单位 3、感知对1升的认识 1 升水大约能倒满4 个纸杯,3升水能倒满4 个大碗,1个大碗大约能装3/4升水 1 升水正好能装满棱长为1 分米(dm)的正方体容器。 【认识毫升】 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 计量比较少的液体,常用毫升作单位,常用符号“mL”表示 棱长是 1 厘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为 1 毫升 1 毫升大约只有十几滴水 2、升与毫升的进率

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是1000,即1 升=1000 毫升 3、升与毫升的换算 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与其他单位的换算方法一样,把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乘进率;把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4、生活中的升和毫升的运用:生活中一杯水大约250 毫升;一个高压锅大约盛水6 升;一个家用水池大约盛水30 升,一个脸盆大约盛水10 升;一个浴缸大约盛水400 升;一个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2 升,一个金鱼缸大约有水30 升,一瓶饮料大约是400 毫升,一锅水有5 升,一汤勺水有10 毫升。 5、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血液总量约为4000 ---- 5000 毫升。义务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一般为200 毫升。 二、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①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试商。 ②计算时从高位算起,先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如果被除数前两位比除数小,就用前三位除以除数。 ③除到被除数的第几位,商就写在这一位上。 ④注意每次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2、试商时,用四舍五入法将除数看作最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最新的)

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一、数的世界 (1)求总数中含有几个每份的量,如求180里有几个30,用180÷30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如求160是40的几倍,用160÷40 (3)求将总数平均分成几份,如求把24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用240÷6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1)计算方法: 步骤: ①判断商是几位数的要领:一个数除以一个两位数,看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就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写在哪一位上。 如:234÷21看234的前两位是23 比除数21大,所以商的最高位应该写在3上面,商是两位数。 204÷21看204的前两位是20 比除数21小,所以商的最高位应该写在4上面,商是一位数。 ②列竖式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是: A、从最高位除起; B、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C、余数比除数小 注意: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③除数不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 (1)当除数的个位小于5时,可用“四舍”法把除数看成与它接近且比它小的整十数来试商。把除数看小了,可能会出现初商偏大的情况。 即:除数看小→初商偏大→调小再试 (2)除数的个位大于或等于5时,可用“五入”法把除数看成与它接近且比它大的整十数来试商。把除数看大了,可能会出现初商偏大的情况。 即:除数看大→初商偏小→调大再试 576÷18=32 (2)竖式中的0的特殊位置(3)简便计算

4.商的变化规律: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补充:当有余数时,余数也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 易错点:“被除数不变时,除数和商是反向变化的,其余都是同向变化的” 即: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反而要除以或乘几。 5.应用 1.几个数量关系式 ①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速度单位:千米/时、米/时、千米/分、米/分、千米/秒、米/秒) ②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③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④1份的数×份数=总数总数÷份数=1份的数总数÷1份的数=份数 运算顺序:算式中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乘除后加减;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 二、图形王国 1.观察物体: ①站在任意一个位置,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②几何体与三视图之间的转化(从前面,右面,上面看到的形状称为三视图) 在方格纸上画出从前面、右面、上面看到的形状时要注意用尺子画线且底边在同一直线上 1.直线: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不能量出长度,无限长。 2.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不能延伸,能够量出长度,有限长。 3.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不能量出长度,无限长。 4.(1)角的定义:从一点,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角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总结 一、除法: 1、两位数除以整十数: 想:表内乘法口诀。 2、三位数除以整十数: 先用被除数的前两位去除,够除:商写在十位上。 不够除,用前三位去除,商写在个位上。 3、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1)把除数看做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试商。(四舍五入法) (2)试商时可能需要调商。 四舍法:除数看小,则初商可能偏大。 五入法:除数看大,则初商可能偏小; 例1:362÷43,将43看作(40)来试商,此时初商可能(偏大); 362÷48,将48看作(50)来试商,此时初商可能(偏小)。 (2)()53÷56,若商是一位数,()里可以填(5,4,3,2,1),最大是(5); 若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6,7,8,9),最小是(6)。 439÷()4,若商是一位数,()里可以填(4,5,6,7,8,9),最小是(4); 若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3,2,1),最大填(3)。 (3)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则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二、角: 1.线段、直线和射线 2.角的度量 ⑴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是角,这个点是角的顶点,两条射线是角的边。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⑵认识量角器: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量。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 ⑶角的度量:量角的方法: 一、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 二、量角器的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 三、看角的另一边所对准量角器的刻度。 量角和画角要做到“点对点,线对边,再看另一边。内0看内圈,外0看外圈。”注意:看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是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方向。判定方法:只要看和零刻度线重合的那条边是指着内圈还是外圈的“0”。 (4)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放大镜下看一个角,这个角的大小不会变。) 3、角的分类: 4、钟面上的角。 钟面上3时和9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了直角; 钟面上6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了平角。

(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汇总

1、一只山雀5天大约能吃800只害虫,照这样计算,一只山雀一 个月大约能吃多少只害虫?(一个月按照30天计算) 2、一辆长客车3小时行了174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它12小时能 够行使多少千米? 3、张爷爷买3只小羊用了75元,他还想再买5只这样的小羊,需 要准备多少钱? 4、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375千克蜂蜜,小林家养了这样的蜜蜂12箱, 一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 5、育英小学的180名少先队员在“爱心日”帮助家属做好事,这 些少先队员平均分成5队,每队分成4组活动,平均每组有多 少少名先队员? 6、刘叔叔带700元买化肥,买了16袋化肥,还剩60元,每袋化 肥的价钱是多少元?

7、春芽鸡场星期一收的鸡蛋,18千克装一箱,装好8箱后还剩16 千克,星期一收了多少千克鸡蛋? 8、王叔叔从县城开车去王庄送化肥,去的时候每小时行40千米, 用了6小时,返回时只用了5小时,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9、一辆旅游车在山区和平原各行使了2小时,最后到达山顶,已 知旅游车在平原每小时行50千米,山区每小时行30千米,这段路程有多长? 10、公路两边植树,每边每千米要植树25棵,这条路长120千米, 一共要植树多少棵? 11、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发144本,还要留40 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练习本? 12、1棵树苗16元,买3棵送1棵。一次买3棵,每棵便宜多少钱?

13、洗发水每瓶15元,商场开展促销活动,买4瓶送1瓶,1次买 4瓶,每瓶便宜多少钱? 14、一只熊猫一天要吃15千克饲料,动物园准备24袋饲料,每袋 重20千克,这些饲料够一只熊猫吃30天吗? 15、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送货,去的时候用了6小时,速度是每小时 32千米,回来只用了4小时,回来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6、小明上山用了4小时,每小时行3千米,下山的速度加快,是 每小时6千米,下山用了多长的时间? 17、车间原计划每天生产15台机器,24天就可以完成,实际每天 生产18台,实际只要几天就可以完成任务? 18、实验小学要为三、四年级的学生每人买一本价格为12元的作文 辅导书。已知三年级有145人,四年级有155人,两个年级一共需要多少元?

2017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7年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班级___姓名___成绩___ 第一部分基本知识(共30分) 一、填空。(每题2分,共20分) 1. 据报道,受8号台风“莫拉克”的严重影响,给温州地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993700000元,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 )万元,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亿元。 2. 一个十位数,最高位是7,百万位和百位都是5,其他各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这个数最高位是( )位。 3. 1个周角= ( )个平角= ( )个直角。 4. 右边( )里最大能填几?( )×24 < 100 53×() < 302 5. 4时整,时针与分钟夹角是( )o;6时整,时针与分钟夹角是( )o。 6. 要使4□6÷46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可填( ),要使商是一位数,□最大可填( )。 7. 在下面〇里填上“>”、“<”或“=”。

3654879〇3654897 26900100000〇27万 480÷12〇480÷3018×500〇50×180 8. 两个数的积是240,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10倍,则积是( )。 9. 在A÷15=14……B中,余数B最大可取( ),这时被除数A是( )。 10.一本词典需39元,王老师带376元钱,最多能买( )本这样的词典。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5分) 1. 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无关,跟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 2. 整数数位顺序表中,任何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3. 钝角一定比直角大,比直角大的角一定是钝角。…………………………() 4. 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一.容量单位的产生 1、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容器的容量,要使用统一的单位:升或毫升。 2、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L)作单位。 3、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ml 、mL)作单位。 4、1升水正好能装满棱长为1分米(dm)的正方体容器。 5、1毫升大约只有十几滴水。 二、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 1、1升(L)=1000毫升(ml 、mL) 2、生活中的升和毫升的运用:生活中一杯水大约250毫升;一个高压锅大约盛水6升;一个家用水池大约盛水30升,一个脸盆大约盛水10升;一个浴缸大约盛水400升;一个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2升,一个金鱼缸大约有水30升,一瓶饮料大约是400毫升,一锅水有5升,一汤勺水有10毫升。 3、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血液总量约为4000----5000毫升。义务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一般为200毫升。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一、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①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试商。②计算时从高位算起,先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如果被除数前两位比除数小,就用前三位除以除数。③除到被除数的第几位,商就写在这一位上。④注意每次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2、试商时,用四舍五入法将除数看作最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若除数看大,则初商可能偏小; 若除数看小,则初商可能偏大。 例: 362÷43,将43看作(40)来试商,此时初商可能(偏大); 362÷48,将48看作(50)来试商,此时初商可能(偏小)。 ()53÷56,若商是一位数,()里可以填(5,4,3,2,1),最大是(5); 若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6,7,8,9),最小是(6)。 439÷()4,若商是一位数,()里可以填(4,5,6,7,8,9),最小是(4); 若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3,2,1),最大填(3)。 3、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则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例:一个数是786,除以某个数商是24,余数是18,求除数是多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