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疗健康行业投资并购研究

医疗健康行业投资并购研究

医疗健康行业投资并购研究
医疗健康行业投资并购研究

医疗健康行业投资并购研究

目录

一、投资并购细分领域分析 (3)

1.1医药工业领域并购 (6)

1.1.1医疗器械领域 (7)

1.1.2 生物制药领域 (12)

1.1.3中药领域 (19)

1.1.4 医药外包领域 (21)

1.1.5 医疗信息化和移动医疗领域 (22)

1.2医药流通领域并购 (27)

1.3上市公司重组并购 (31)

二、中国医药行业并购重组动因 (34)

总体而言,国内医药产业重组并购分为两个阶段。在2010年前后的第一次生物医药兼并重组浪潮中,以国药股份、上海医药、华润医药三家为主,市场主角是这些体量巨大、资本雄厚的央企,他们通过兼并重组在多个领域形成优势市场地位,但是本质上是医药流通领域的争霸。其中,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国药集团)先后收购了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现代阳光体检公司、天坛生物等国内实力派药企,从2010年到2012年的3年间共收购67家企业,完成了多元化产业链闭合,并在生物医药领域抢下了几个领域的竞争优势。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医药)则将中信医药实业有限公司、北京上药爱心伟业医药有限公司等华北地区医药实力派收入囊中,完成了自己的渠道布局。而本身就是通过兼并重组进军医药行业的华润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华润医药)更是频频在资本市场出手,将自己旗下的华润三九、双鹤药业、万东医疗、东阿阿胶、北医股份五大核心资源分别布局中药、化学药、医疗设备、保健品、医药流通等五大业务板块从而谋求整体上市。

2012年下半年开始的第二波生物医药产业兼并重组潮,其本质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之前作为主角的央企已不再是市场主角,在某个药品领域具有竞争力

的中小体量医药工业民营企业成为了此次兼并重组大戏台上的主角,尤其是手握重金的上市公司。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自去年以来,康美药业、贵州百灵、复星医药、科伦药业等数十家A股制药企业在行业内大规模并购,加速了行业洗牌。

在近两年的并购事件统计显示,2012年下半年以来生物医药重组并购完成31单,61单正在进行中,涉及46家公司和296.38亿元并购金额。其中5000万元以上并购达到了37单,总金额为179.57亿元,共涉及30个买方上市公司。其中,1亿元以下的医药并购有8单;多数金额范围在1-5亿元,共23单;5-10亿级别并购共2单,买方是复星医药和信邦制药;过10亿的天量级并购4个,分别为天士力14.50亿、鑫富药业17.46亿元、上海莱士18亿元、洪城股份56亿元。

从收购方来看,这30家公司主要是100亿元市值级别的地方一级企业——市值在100亿以下的多达18家,100-200亿7家,200-500亿4家,500亿以上仅1家。因此,新一轮医药并购已换做体量不太大但手握巨资的公司唱主角。

由于行业专业性的原因,医药健康行业和投资机构相关的并购案例比较少。在清科研究中心研究范围内,2006年至2010年,中国医药并购市场共完成11起VC/PE相关的并购案例,其中披露具体金额的并购案例共有11起,并购总额为4.72亿美元。2006-2008年共发生2起并购事件,2009年以来,医药并购市场VC/PE相关的并购维持在较高的水平,2009年全年完成3起案例,并购总额高达1.15亿美元。2010年VC/PE相关并购更是突破了历史新高,共完成6起案例,披露价格的并购有6起,并购总金额为2.97亿美元,平均并购金额为4,955.86万美元。

一、投资并购细分领域分析

传统上而言,医药健康行业分成医药工业、医药流通和终端消费环节,其中医药工业(包括医药研发和生产)环节是医药行业中技术含量最高、利润最大的行业,主要包括化学药,生物药,中药和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医药流通行业主要侧重企业的运输配送能力,是整个行业毛利润较低的环节,其竞争能力和企业的规模大小密切相关;消费环节目前主要包括医院终端(占比80%)和连锁店终端,其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医院终端因为政策的原因基本处于比较封闭的非市场化状态。

从产业链的角度而言,医药并购从前几年下游的医药流通领域转变到医药研发制造等上游工业领域,同时近年由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医疗信息化和移动医疗也迅速发展,成为市场热点,但是目前而言处于早期,规模较小。此外,在医药产业下游的医院和体检中心等医疗服务板块也是热点板块,目前由于国家政策和专业管理技术人员的限制,公立医院依赖于国家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占据了绝大部分的资源,但是市场化转型步履维艰,而民营资本进入门槛高,操作环节复杂,且国家实际扶持力度较小,目前无法和综合性公立医院竞争,因此市场并未完全打开,目前还处于探索模式阶段。

医疗健康行业产业链内投资机会

2007年以来,国内医疗健康行业共有106家企业成功实现IPO,融资总规模达186.33亿美元。其中医药行业共有72家企业成功上市,融资总规模达151.55亿美元,占比81%,高居榜首。其次,生物技术领域共有13家企业完成IPO,披露金额的11起IPO案例总融资规模为19.04亿美元,占比10%左右。医疗设备、医疗服务及研发外包领域IPO案例相对较少,融资规模分别占比6%、2%及1%。

2012年,医药行业投资案例数及投资金额均为医疗健康行业最高,投资案例91起,占全行业的48%,已披露投资金额12.67亿美元,平均投资金额为1493万美元。医药在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上都位于行业首位;而医疗设备领域投资案

例43起,仅次于医药行业,平均每笔投资金额503万美元,为医疗健康行业最低;医疗服务行业投资案例18起,已披露投资金额2.13亿美元,平均投资金额为1256万美元,仅次于医药行业。

医疗健康行业投资因其抗周期性而相对稳定,IPO作为资本退出的一条重要渠道,一直是PE投资机构的首选。但自从2012年10月起,国内A股市场IPO 停发,资本通过IPO路径退出的道路受阻,投资者们不得不另寻他路,并购成为资本退出的重要渠道。

根据ChinaVenture旗下数据库产品CVSource统计,2007年至今,国内医疗健康并购市场完成交易1488起,披露金额的1264起并购案例共完成交易规模达315.20亿美元。受制于国内IPO暂停等因素,医疗健康行业的并购整合大幕已经开启,2012年10月至今国内医疗健康并购市场完成交易案例数量129起,披露金额的108起并购案例共完成交易规模达153.42亿美元。

在细分领域上,医药领域并购市场共完成交易874起,交易总规模为274.08亿美元,平均单笔交易规模为3135.95万美元,交易规模占比86.96%;医疗设备领域共完成交易130起,交易总规模为20.85亿美元,平均单笔交易规模为1603.95万美元,交易规模占比6.62%;生物技术、医疗服务及医疗健康其他领域并购交易规模相对较少,分别占比4.77%、1.18%及0.4%。

1.1医药工业领域并购

目前,医药工业领域的并购重组主要由上市公司主导,主要着眼于产业整合。所以在眼下的医药市场中,仅靠“钱多”已经远远不够,即使对于谋求继续做强做大的行业巨头而言,想选择比较理想的企业并收入囊中并非易事,必须拥有自身独有的市场资源或者地方政策资源,才能吸引优质医药企业加盟。因此,不仅并购方到处争抢拥有优质资源的医药企业,被并购方同样也要求并购方拥有保证自身持续发展的资源,包括企业的独特产品、市场份额优势、渠道优势、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以及区域优势,甚至包括地方支持和优惠政策等,以保证自己未来业绩能够长期持续增长。

市场资源、产品研发资源是以往医药并购中普遍重视的因素。例如2010年下半年,不少国际医药巨头开始在国内直接收购医药企业,目的在于利用国内医药企业的市场渠道资源优势。而如今,另外一种资源也开始逐步受到并购双方的重视,即区域优势带来的地方政府政策资源。

从细分领域来说,目前主要集中在医疗器械,生物制药,中药领域几个领域和方向,而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医药行业和新兴的互联网行业的结合日益紧密,医药信息化和移动医疗也迅速发展,但是总体而言规模较小。

从具体产品类别来看,2011年三级医院中使用金额占比从大到小的药品类

别依次是:全身用抗感染药物、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心血管系统药物、消化系统及代谢药、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三级医院用药类别的结构变化明显,全身用抗感染药物占医院总用药的比重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的比重出现明显的上升,后者也是医药研发和并购的重点品种。

近10年样品医院用药种类变化情况

1.1.1医疗器械领域

(1)发展现状

2004-2012 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收入的复合增速达到26%,超过全球当前近10%左右的增长,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但是,从国际对比数据来看,中国的医疗器械规模占比医药市场仍较低,医疗器械行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2 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收入约为1600 亿元,2013年已经突破2000亿,但是相对制药行业的销售收入为17950 亿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仅占到医药总市场的8%。2009 年全球医疗器械的市场规模已占到医药总市场的42%,可预见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占比仍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

全球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基本由美国、德国、日本公司的产品占据着统治地位,其他欧洲公司只是在一些专业项目上有一定优势。目前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

的70%已被跨国公司占领,国内企业除在超声聚焦等少数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外,多数关键技术被发达国家大公司所垄断,国产高端医疗器械产品技术性能和质量水准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10 年左右。美国GE、德国西门子和荷兰飞利浦等国外公司在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中竞争优势明显。由于医疗器械是一个高投入、高壁垒的行业,且国内企业在大型设备上较难突破外资企业的封锁,因此国内企业聚焦于重视高值耗材、小型医疗设备和微创、病理检测诊断、个性化医疗等领域。

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及在医药市场占比比较

从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产品结构来看,影像诊断设备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其次是各类耗材,占据20%的市场份额;骨科和植入性医疗器械占据13%的市场份额;剩余的市场份额被牙科及其他类器械所占据。

我国医疗器械市场产品分布格局

(2)投资并购现状

医疗器械是最受私募和创投关注的细分行业,医疗器械类企业不仅受到政策的扶持,又可一定程度规避价格调整风险,同时受益于内需持续扩大而具有良好的成长前景,其估值将长期享受一定的溢价,在医药行业中的投资机会尤为突出。相比生物制药,目前对医疗器械的投资、并购案例较多,主要在于其审批周期短,千百万元即可启动,短期内即实现可观的回报率。

清科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10月,中国医疗器械领域披露并购案例为9起,披露金额达83.7亿元。今年前10月并购案例数目较上一年同期增长了200%,体现出中国医疗器械相关领域市场活跃度的明显增加。今年器械行业发生的并购中,宝莱特、和佳股份选择进入血液净化领域、凯利泰、乐普进入心脏支架和起搏器等微创高值器材领域、千山药机和新华医疗在制药设备领域进行整合,而尚荣医疗和东富龙选择进入防护和新型医用材料领域。

医疗器械领域主要并购案例

从美国医疗器械企业史来看,医疗器械整合并购主要有三个发展方向:

1)对同类产品资源整合:力图形成规模效益和协同效应来增强竞争优势和提高行业进入壁垒,这在医疗器械行业尤其明显,主要原因在于销售渠道扩展的困难以及研发的高成本;

2)拓宽产品线: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在市场占有率和品牌都有一定优

势的情况下,通过并购在其他领域有优势的相对较小规模企业来拓宽产品线;

3)发展全球市场:对于具有一定规模并且有志于发展全球市场(比如本土市场趋于饱和或者本土市场发展速度不如国外市场等因素)的企业,通过并购国外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当然这点也可以通过营销和与当地企业合作等形式完成,但都没有并购的方式来的直接。

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并购重组主要是两类公司:一是通过并购重组,显著改善当期以及今后的利润,业绩弹性较大的;二是并购的公司虽然短期内不能带来较大利润,但行业背景佳、市场潜力大、或是补足了公司之前欠缺的销售研发短板,能够提升公司未来的竞争力的。

(3)细分领域机会

在医疗器械整体快速而又确定的行业增速下,蕴含一些细分子行业及企业的高增长机会。其中,植入性高端器材、医院用医疗设备、体外诊断的是未来成长性较高的领域,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而在渠道方面,目前而言城市二三级医院是主要消费终端,但是未来城乡社区医院诊所会是主要增长方向,家用医疗器械市场看好,但是拓展不易。

植入性高端器材主要包括心脏耗材(心脏药物支架系统)和骨科耗材,技术壁垒高,一般通过医院终端销售给病人。从心脏耗材和骨科耗材的市场占有率来看,目前国内企业已然崛起,进口替代趋势明显。2009年,我国心脏支架市场规模为57.1亿元,国产药物支架系统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78%,基本实现了进口替代。其中,微创医疗占据28.9%的市场份额,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乐普医疗及威高医疗下属子公司吉威医疗分别占据23.5%和22.0%的市场份额,强生、波士顿科学和美敦力则占据剩余的22.2%的市场份额。在骨科耗材方面,Synthes、强生、美敦力等国外企业主要占据骨科器械的高端市场,产品价格较高。国内骨科器械企业则以威高和创生为龙头,销售主要集中于价格敏感度较高的中低端医院,但伴随质量和品牌知名度的提高,有望向高端市场渗透。

医院用医疗设备中,医疗影像诊断设备有固定的使用周期,需定期更换,是最大的市场,也是医院设备采购预算的大头,占据国内医疗器械38%的市场份额,市场规模位居第一。目前,GE、西门子、飞利浦等跨国企业在中国医学影像市场中占有率超过75%,几乎垄断了高端市场,尤其是MRI、PET、SPECT发展

时间较短,是技术相对复杂的医学影像产品。国内企业目前在医学诊断领域的市场份额较小,优势产品主要集中在 X 光机、B 超等技术相对成熟的产品。

我国的诊断试剂产业仍处于弱小成长期,三级医院等高端市场基本被外企占据。国内行业集中度差,厂家数量多达300-400家,规模以上企业仅200余家,年销售企业过亿元的企业约20家,主要为试剂厂商,辅以代理国外仪器。市场割据竞争的格局较为明显,实力较强的综合性企业还较少,行业排名靠前的企业主要是在某一领域具备竞争优势。从品种上看,国内体外诊断试剂市场主要由生化、免疫试剂构成,二者合计占比共60%,而国际主流市场体外诊断试剂品种较为丰富,快速检测发展较为成熟,免疫、生化合计占33%。

体外诊断细分领域竞争格局

目前,体外检测诊断技术正在向两极发展。一是高度集成、自动化的仪器诊断,以高效率的仪器设备、模块式的组合和流水线式的自动控制为发展方向,可以大大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比较适用于大型医院的高通量检测,如罗氏的自动化酶免分析仪及基于电化学发光的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二是简单、快速、便于普及的快速诊断试剂盒或仪器,要求实验仪器小型化、操作简便化、结果报告及时准确化。如西门子推出的小型气血分析仪,以试剂盒为基础,易于操作,成为小型和重型重症监护检测点的理想设备,适用于社区医院和家庭用户。

1.1.2 生物制药领域

2012年,全球生物医药市场规模达到1848亿美元,占比20%,到2020年最畅销的100个药物中,有一半会是生物技术药物。

由于起步较晚,我国的生物制药行业规模仍然较小,集中度较低,上游技

术同国外相比落后5年,下游技术却比国外相差15年,产品多集中在较为低端的仿制疫苗、血液制品行业,技术壁垒较低,行业仍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大型企业占比偏低,但已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目前,生物制药上游的研发环节聚集了一批中小型企业,主要为其他大型药企提供研发服务。在生产环节,国内生物制药企业的生产能力在“十一五”期间取得长足发展,但结构不均衡,出现低端药物产能过剩,高端药物产能不足的现象。

在“十二五”规划中,我国将进一步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产业化,促进生物产业集群化和国际化发展。同时,生物制药安全制造标准不断提高,监管力度也逐步加大,这必将导致整个行业的政策性洗牌加速,行业的集中程度逐渐提高。从产业本身而言,生物制药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新产品的开发存在较大的不确定因素,但是一个成功的产品往往能给投资者带来巨额的利润。针对生物制药高投入、高风险、高科技、开发时间长的特点,通过收购可以节约开发投入、降低投资风险、利用现成的科技人员和设备、缩短投资回收期,并且收购者可以利用被收购企业的市场地位,如现成的行销网络,及其与当地客户及供应商多年以来建立的信用,使企业能马上在当地市场占有一席之

地。因此,生物制药领域的并购市场潜力巨大。

从产品来看,在生物制药领域,单抗药物是最具暴发性质的品种,也是目前最热门的生物药物,除此之外,在疫苗和血液制品领域也有一定的投资机会,重组蛋白药物由于涉及范围较广,细分领域较为复杂,并且和以上领域有较多的交叉之处,因此不在这里单独讨论。

(1)单抗药物

单抗药物是生物制药领域最受关注的是药物。全球20种销售超过10亿美元的药物,单抗占据8个,其中多个重磅炸弹品种成为国内企业仿制的对象,预计到2015年,我国单抗市场将达到150亿,呈现爆发式增长。因此,围绕单抗的相关并购也十分活跃,沃森生物、桂林三金、海南海药均收购了单抗方向的企业。目前,国内形成了北京、上海、西安等抗体药物的中试及产业化基地。北京基地以北京百泰生物技术公司和北京天广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为主形成;上海基地以上海中信国健药业有限公司等为主形成;西安基地由第四军医大学和成都华神集团合作形成。

全球单抗市场增长情况

相对于一般的传统药物,单抗具有非常明显的“精准性”,能够减少正常细胞的受损,减少副作用的同时还增强了药物疗效,所以目前在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经有大量研究者开始研究单抗应用于心血管、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领域。截止2009年FDA批准的27种单抗中肿瘤治疗药物位居榜首,占比53.80%;截止2010年年底,共有1594个单抗获得专利,其中肿瘤相关的单抗专利达到435个,占比27.3%,其他领域如心血管、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专利增多,鉴于心脑血管、糖尿病均为全球十大药物

品种,药物需求大,未来该类药物的增长会很快。

2012 年抗体及蛋白类药物销售额

我国单抗发展进程预测

目前,从技术路线上而言,研究者们正在使用基因工程手段改造鼠源单抗,努力制造人源化的单抗,以及努力实现生产完全人化的抗体,减少人抗鼠反应。按照单抗人源成分的组成可以简单非为四类:鼠源单抗、嵌合单抗、人源化单抗、全人源单抗。

鼠源单抗:是指鼠分泌的抗体,其所有序列都是鼠的,注射人体易产生人抗鼠反应(即HAMA反应)。最初的上市的单抗药物大多是鼠源性的,鉴于副反应较大,目前已经很少使用。但是由于鼠源单抗代谢快,适用于像利卡汀这样偶联放射性性物质的药物。

嵌合单抗:就是利用DNA重组技术把鼠单抗的轻链、重链可变区基因插入含有人抗体的恒定区域的表达载体中,并转入合适的宿主表达出来的抗体。这样抗体即具有识别抗原的特异性,又减少了抗体的人抗鼠反应。

人源化单抗:就是通过测定鼠源抗体的序列,截取其决定簇互补区的序列移植到人抗体的编码框中表达,并经过一定的亲和力测试和筛选,最终选出仍然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单抗。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抗体的人抗鼠反应,而且特异性、亲和力不变,应用性较强,已经成为主流技术。但是实现人源化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是国内企业努力克服的技术难点。

全人源单抗:目前主要是通过转基因小鼠以及噬菌体展示文库制备的抗体,

其重链和轻链都是来源于人,因此副作用更小,免疫亲和力基本保持不变,是未来的主流技术。目前已经获批生产的有7个,其中雅培的阿达木单抗(humira)是剑桥抗体技术中心的噬菌体展示技术制备而来,EvaluatePharma曾预测到2016年,Humira的销售额将超越罗氏公司的抗癌药物Avastin,成为世界上最赚钱的药物。

单抗产业技术路线

(2)疫苗产品

疫苗制品是生物制药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疫苗生产国,年产疫苗10亿人份。我国疫苗市场通常分为两类: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

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主要由国内的六大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供应,其份额占一类疫苗市场近90%,处于垄断状态。从数量上看,2009年我国一类疫苗占整个疫苗市场的80%左右;但从销售收入来看,我国一类疫苗只占整个疫苗市场的36%。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目前主要由国外公司控制,价格较高,成长性较好,但是投资进入门槛也较高,国内大部分企业都不具备相关的技术实力。

在动物疫苗方面,疫苗产业同样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由于世界范围内疫情不

断,口蹄疫、禽流感、疯牛病等,给从事禽畜疫苗研制和生产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禽畜疫苗行业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与成长性,预计今后几年我国动物疫苗的市场需求将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目前在我国与疫苗生产相关的12家上市企业中,与人用疫苗相关的企业有6家,与动物疫苗相关的企业有6家。

从利率提升空间来看,诸如动物疫苗等子行业并没有特别高的技术壁垒,高毛利反而会促使许多企业蜂拥而入,毛利率反而会面临常规化的压力,因此投资价值不高。全球疫苗市场的未来增长动力在于新型疫苗,这其中最具潜力的是癌症疫苗和治疗性疫苗。目前全球各大制药公司都投入重金于新型疫苗的研发。

(3)血液制品

血液制品的原料是人的血浆,存在传播血源性疾病的风险,所以该行业受到国家严格监管。2006年4月,卫生部会同SFDA等9部委,共同制定了《关于单采血浆站转制的工作方案》,将原来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置的单采血浆站转制为由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设置,血浆站与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建立“一对一”供浆关系,而那些没有完成转制的单采血浆站被注销。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血液制品的安全性,2007年中国对血液制品实行批签发制度和原料血浆90天检疫期。

“一对一”的供浆关系,使大量不合规格的单采血浆站被注销,超采、频采、跨区域等违规情况减少,供浆人员的流失,使行业投浆量大幅减小,从2006年的4687吨急速下降到2007年的约2200吨,到2010年才缓慢恢复到约3600吨。随着原料的短缺,国内血液制品企业纷纷设立新的浆站,但是由于新浆站设立后需要经过几年的培育才能达到设计的投浆量,预计未来2~3年内,国内的投浆量仍会处于一个缓慢增长的阶段,血液制品也仍处于一个供不应求的状态。目前全国有127家浆站,主要设立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如广西、贵州和四川等省,其中广西数量最多达26家。

我国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按照规模和产品种类可以分为3个级别,处于第1级的是以华兰生物、上海莱士、天坛生物为代表的大型企业;处于第2级的是具有4~10个单采血浆站,产品相对单一,在地区内具有血浆资源独占性优势的企业;处于第3级的是在产品线和血浆站方面都没有绝对优势的小企业。

国内主要血液制品公司品种数量、规格、单采血站量比较

国内血液产品市场较为分散,但是集中化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前5位的血液制品企业已经控制了大部分的浆站资源,前6大公司的浆站数量占全国总浆量站数量的60%以上,并且大型企业在设置浆站方面更有优势,这一占比在未来还将不断扩大。集中度的提高符合行业发展的规律,也是监管部门加强监管的需要。在政策的引导下,血浆资源正向大型血液制品企业集中,那些血浆站点多,血浆原料丰富的企业,在目前原料为王的阶段,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大型血液制品企业为了抢占上游的原料资源,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他们将通过申请新的浆站或并购重组的方式来获得新增浆站。同时,由于血液制品产品线丰富,因此拥有原材料的企业对下游具有研发实力的蛋白类药物生产企业的并购也是市场未来的热点。

1.1.3中药领域

201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强中药提取和提取物监督管理的通知》,要求中药提取委托加工的审批一律停止,凡不具备中药提取能力的中成药生产企业,也将一律停止相应品种的生产。该意见将会导致中药产业的整体变动和洗牌,中药大型企业必须加快并购的步伐,因为很多中药生产产业链上的大型中药企业,自身由于技术、产能、生产设备、排污处理等诸多因素考虑,把自身优势不明显的或者对自身影响不力的生产节点交付其他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来做,这样既避免了政策性的风险,也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利润率。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很多中小企业在为大型中药企业做代工,自己能全线生产的中药产品少,一旦政策限制,代工这块业务就会流失,而自己的中药产品又没有做起来,发展状况堪忧,因此找个好的大型中药企业被并购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中药产业是国内的特色行业,2011年整个中医药的产值是3000多亿,根据十二五的规划,到2015年中医药的产值要突破10000亿,所以中医药的发展空间巨大。中药未来有三大发展方向,首先从品种上来看,中医药创新药物主要集中在常见病,重大疾病领域,例如心血管领域、抗肿瘤领域,这样中医药发展一个重要方向。第二个方向是优质原材料基地的建设,09年1月开始,中药材开始暴涨,对于原材料基地的建设,有效的防范上游原材料的价格波动,现在中药企业都在大规模建设上游原材料基地。第三个方面是产品质量和技术的标准化,我国中药材质量和生产技术一直都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这是妨碍我国中医药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一个比较大的瓶颈,尤其是注射液领域,这是中药领域重磅药物的集合地,但是由于成分不明确,近年来中药注射液安全事件频发,因此未来组分明确或者单组份的安全注射液是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另外中医药企业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方向,向保健领域,日化领域的一个延伸,这也是一个比较的发展方向。

目前,对中药企业来说品种是关键。据统计,在市值超过百亿的医药企业中,有一半都是拥有中药注射剂独家大品种的企业,而2010年销售过亿的中成药品牌共278个,占中成药总体销售的55%,呈现资源向大品种集中的趋势。一般而言,中药单品种做到10亿以上的规模即会遇到“天花板”,但是独家品种具有单独的定价权,品牌中药在市场上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而中药注射剂则具有巨大的

市场空间和增长潜力,尤其是单组份注射液具有很高的安全性,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独家品种,品牌中药和中药注射剂成为中药企业最关注的收购方向,如华润三九收购天和获得骨科领域的品牌中药骨通贴膏,嘉应收购金沙药业获得独家品种接骨七厘片,天士力收购天地药业获得醒脑静注射液等。此外,目前,中药材——饮片——深加工产品这条产业链发展尚不完备,行业缺乏有效的整合者和领导者,因此对道地药材种植基地、贵细药材资源和中药饮片企业的积极整合也是中药企业并购的重要方向。

后市投资者可从四方面关注中医药产业的机会。一是,营销改善积极且向大健康领域进行品牌延伸的中药老字号、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中医药品种。二是,中药注射剂类药企往往具有独家品种且价格较高,同时对应心脑血管等大病种,易崛起成长出大市值的公司。三是,积极进行中药功效研发创新的企业。四是,更为方便推广的中药饮片、配方颗粒相关生产企业。

我国大健康产业市场现状分析

我国大健康产业市场现状分析 中国大健康产业体系结构 我国健康产业由医疗性健康服务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部分构成,已形成了四大基本产业群体: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随着2009年新一轮医改不断推进,让我国健康产业得到长足稳健的发展,也逐渐形成独有特色的模式,以药品、保健食品、营养补充剂、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中医保健养生、健康体检咨询、预防康复健康管理为理念的“大健康”产业链条已初具规模。 在医疗服务领域,截至2015年5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98.7万个,其中:医院2.6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2.2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5万个,其他机构0.3万个。 在医药领域,2015年中国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25537.1亿元,同比增长9.1%。2011-2015年,中国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额一直呈上涨的态势,但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率却一直动荡下滑,由2011年的29.4%下滑至2015年的9.1%。 保健品方面,从企业类型上来看,保健食品、药妆、功能性日用品产销为主体的传统保健品企业队伍迅速壮大。到2013年底,我国保健品食品生产企业共有2100多家,产值收入为1460.68亿元,相比2012年的数据分别上涨了21.06%和32.02%;传统的食品加工企业也开始逐渐进入到健康领域。 健康管理服务方面,2013年健康体检市场总量已经到达4亿人次,2014年近4.2亿人次,保守估计整体市场规模在850亿上下 至此,大健康产业链条已经具备雏形,并不断扩展这产业链条的内涵和外延。

中国大健康产业分析报告【顶级版】

中国大健康产业分析报告

(一)产业定义 (二)产业分类 二、2013年全球健康产业发展概况 (一)产业环境 1、政策环境 2、经济环境 3、社会环境 4、科技环境 (二)产业规模 (三)产业结构及发展情况 三、2013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概况 (一)产业环境 1、政策环境 2、经济环境 3、社会环境 (二)产业规模 1、中国医疗总支出及人均医疗健康支出 2、中国医疗健康支出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 3、中国医疗健康支出增长率在全球的情况 四、中国大健康产业未来发展重点分析 (一)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结合,健康产业发展升级(二)医疗健康资源的国际间流动加速 (三)大健康产业前端化发展 五、中国大健康产业重点企业分析 (一)天士力制药(600535) (二)云南白药(000538) (三)江中药业(600750) (四)东阿阿胶(000423) (五)片仔癀(600436) (六)康美药业(600518)

(一)产业定义 大健康产业,是经济系统中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缓和性医疗商品和服务的部门的总称,通常包括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医疗服务、保健品、健康保健服务等领域。大健康产业是世界上最大和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医疗消费开支超过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由此可见,大健康产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产业分类 作为定义大健康产业门类的框架,全球产业分类标准和产业分类参考依据进一步将该产业分为以下两个类别: (1)医疗设备和服务; (2)医药,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 医疗设备和服务包括公司实体,如医院、家庭护理提供者、护理之家和医疗设备、医疗用品、医药流通、健康保健服务等。医药、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则包括生物制药、中药、化学药、保健品等相关公司生产的生物技术、制药和其他科研服务。 我国大健康产业由医疗性健康服务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部分构成,已形成了四大基本产业群体: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与此同时,我国大健康产业的产业链已经逐步完善,新兴业态正在不断涌现,健康领域新兴产业包括养老产业、医疗旅游、营养保健产品研发制造、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等。 二、2013年全球健康产业发展概况 (一)产业环境 1、政策环境 各国医疗体系改革对健康产业影响深远。几乎全球所有国家都面临着医疗成本过高的问题,一部分国家认为,彻底的医疗体制改革是解决问题的良策,而其中一部分国家已经将这种决心体现在行动上。如美国新一轮的医改已经开始实施,方案规定:从2014年起,所有美国人都必须购买医保,雇主必须为雇员提供保险,否则将被罚款。医改法案把医保覆盖到全美国3200多万目前没有医保的人,从而实现全民医保的目标。这对相关产业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的政策环境将在2013年中国健康产业发展概况部分分析。 2、经济环境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降低了专利权的授予门槛,可能会导致化学药和化学仿制药通过获取和变相延长专利期限,提高药物售价,也会影响这些药物的流通和获取。 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TTIP)是指美国和欧盟双方通过削减关税、消除双方贸易壁垒等来发展经济、应对金融危机的贸易协定。该协定的谈判在2013年6月启动。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双边贸易协定谈判,该协议将创造数以十万计的就业机会。据预计,一旦TTIP交易全面实施,欧洲各国GDP也将提振0.5%左右,未来将对健康相关产业产生重大影响。 3、社会环境 (1)人口老龄化为健康产业增长提供巨大空间。 ●21世纪初期,世界有接近6亿老年人,为50年前记录的数目的三倍; ●21世纪中叶,预计将有约20亿老年人;

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十大热门趋势

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十大热门趋势 对于医疗消费者、医疗组织以及新兴企业而言,随着不同创新工具和服务进入新医疗经济中,2019年已经成为开拓创新的一年。以普华永道旗下的医疗研究所〔HRI〕所作的2019年全球医疗医药消费者调查为基础,普华永道中国医疗及医药行业的专家团队结合国内行业形势,总结了2 019年对中国医疗及医药行业影响较大的十个趋势,并就这些趋势如何影响当前行业形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7月5日,普华永道中国医疗及医药行业团队在北京推出?2019中国医疗健康、医药及生命科学行业十大热门趋势?报告,认为,我国医疗健康行业在2019年将呈现以下十个趋势: 趋势一:社区医疗水平将提高 迫于利润压力,全球医疗系统都在思考如何进一步减少住院护理。社区医院、无病床医院和虚拟护理中心等社区扩张策略已被众多医院所考虑。 对于中国来说,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以及扩大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是当今中国医疗卫生改革的两大重点目标,并在远期的十三五规划中被再次强调。 专业高效的分级诊疗系统将有助于提高农村地区及社区的医疗可及性,同时并不会过度增加大型社会医院和专科医院的负担。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提供合适的诊疗服务。 此外,我们也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地区性医院集团,以及它们在附近社区中所建立的附属健康中心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项选择择,增加了他们对于医疗服务的信心。我们需要利用诸如无病床医院等各种模式来提高社区医疗水平和覆盖面。 趋势二:高科技数据库助力医疗发展 2019年,全球医疗产业将开始以新的高科技方式处理这些数据,即所谓的〝非关联型〞数据库,以充分利用海量的消费者和医疗数据。 在中国医疗行业内,越来越多具有医疗实力的大型综合型医院致力于建设基于整合型电子病历的医疗质控体系。国内医院的临床质控管理水平在多年实践检验过程中不断总结、优化提升并日趋完善,已针对终末质量

中国大健康产业分析报告文案

中国大健康产业分析报告 申亚秋 一、大健康产业概况 (一)产业定义 (二)产业分类 二、2013年全球健康产业发展概况 (一)产业环境 1、政策环境 2、经济环境 3、社会环境 4、科技环境 (二)产业规模 (三)产业结构及发展情况 三、2013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概况 (一)产业环境 1、政策环境 2、经济环境 3、社会环境 (二)产业规模 1、中国医疗总支出及人均医疗健康支出 2、中国医疗健康支出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 3、中国医疗健康支出增长率在全球的情况 四、中国大健康产业未来发展重点分析 (一)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结合,健康产业发展升级 (二)医疗健康资源的国际间流动加速 (三)大健康产业前端化发展 五、中国大健康产业重点企业分析 (一)天士力制药(600535) (二)云南白药(000538) (三)江中药业(600750) (四)东阿阿胶(000423) (五)片仔癀(600436) (六)康美药业(600518)

、大健康产业概况 (一)产业定义 大健康产业,是经济系统中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缓和性医疗商品和服务的部 门的总称,通常包括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医疗服务、保健品、健康保健服务等领域。大健康产业是世界上最大和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医疗消费开支超过了其国内 生产总值(GDP的10%由此可见,大健康产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产业分类 作为定义大健康产业门类的框架,全球产业分类标准和产业分类参考依据进一步将该产业分为以下两个类别: (1)医疗设备和服务; (2)医药,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 医疗设备和服务包括公司实体,如医院、家庭护理提供者、护理之家和医疗设备、医疗 用品、医药流通、健康保健服务等。医药、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则包括生物制药、中药、化学药、保健品等相关公司生产的生物技术、制药和其他科研服务。 我国大健康产业由医疗性健康服务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部分构成,已形成了四大基 本产业群体: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 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与此同时,我国大健康产业的产业链已经逐步完善,新兴业态正在不断涌现,健康领域新兴产业包括养老产业、医疗旅游、营养保健产品研发制造、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等。 、2013年全球健康产业发展概况 (一)产业环境 1、政策环境 各国医疗体系改革对健康产业影响深远。几乎全球所有国家都面临着医疗成本过高的问题,一部分国家认为,彻底的医疗体制改革是解决问题的良策,而其中一部分国家已经将这 种决心体现在行动上。如美国新一轮的医改已经开始实施,方案规定:从2014年起,所有美国人都必须购买医保,雇主必须为雇员提供保险,否则将被罚款。医改法案把医保覆盖到全美国3200多万目前没有医保的人,从而实现全民医保的目标。这对相关产业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的政策环境将在 2013年中国健康产业发展概况部分分析。 2、经济环境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TPp 降低了专利 权的授予门槛,可能会导致化学药和化学仿制药通过获取和变相延长专利期限,提高药物售价,也会影响这些药物的流通和获取。 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 ,TTIP)是指美国和欧盟双方通过削减关税、消除双方贸易壁垒等来发展经济、应对金融危机 的贸易协定。该协定的谈判在2013年6月启动。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双边贸易协定谈判, 该协议将创造数以十万计的就业机会。据预计,一旦TTIP交易全面实施,欧洲各国GDP也将提振0.5%左右,未来将对健康相关产业产生重大影响。 3、社会环境 (1)人口老龄化为健康产业增长提供巨大空间。 21世纪初期,世界有接近6亿老年人,为50年前记录的数目的三倍; 21世纪中叶,预计将有约20亿老年人;

医疗健康行业研究及投资分析

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 原创 2015-06-05 一、生物医药产业链 生物医药产业链分为四个主要部分,药物研究、开发、制造和销售。产业上游主要体现在医药研发企业及创新项目;中游主要是制药企业;下游主要体现在健康服务业,如医院、医疗、养老院、健康管理、互联网医疗、健康食品等以及相关配套的产品,如医疗器械、检测设备等。生物医药产业链的核心是生物医药产品研发和生产。 二、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关系 “大健康”产业涵盖的领域很广,其产品领域包括医药产品、生物产品、保健(功能)食品、绿色食品、器械以及与健康有关其它全部产品等。 “十二五”时期全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主要思路是以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医药产业升级为中心,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以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国际化为重点,努力实现关键技术和重大产品的创新,促进医药产业由大到强。抢占生物医药技术制高点,使其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同时,“十二五”期间将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健康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健康管理与服务产业也将进入发展高潮初期。 1、生物医药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大健康产业科学发展、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稳步推进“一个核心带两翼”的产业布局,着力打造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的中心高地,加强科技创新和市场模式创新,加快资本平台建设创新,坚持全面国际化,科学构筑医疗康复、健康养生的生态服务产业高地,全面快速推动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2、生物医药是大健康产业做强做大的核心 突出以组分中药为主导的现代中药,从做专做精,形成差异化优势,到做强做大,形成规模化优势;化学药形成特色优势;生物药要达到高质、高端、高新化;加大系列化产品集群的开发力度,形成大产品,带动大健康产业。 3、生物医药是大健康产业生命力的保障 生物医药以科技创新为大健康产业提供持续的科技支撑,生物医药开创医疗康复、健康养生、健康管理服务产业,迅速扩大生命健康产业的科研开发,向高质高端高新方向发展,抢占传统资源的科研开发高地科学策划,建设标准化的特色医疗救治、医疗康复、健康养生、健康管理示范园区。建设设备精良、功能特色的专科医疗康复、健康养生、健康管理的基地,打造专业化、保姆式、高品质、星级化的健康服务体系。建立国内国外医疗救治、医疗康复的专家网络,为会员提供及时、准确、高效、信息化的医疗救治与健康服务保障。 三、大健康产业发展方向 发展大健康产业,就是转变传统医疗产业发展模式,即从单一救治模式转向“防—治—养”一体化防治模式。 1、继续发展以医疗器械为主、以药品为主的医疗医药工业; 2、加快发展以保健食品、药妆、功能性日用品等为主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疾病康复等为主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 四、大健康产业重点发展领域 研究全球生命健康产业新态势,着眼促进全民健康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重点发展包括生命信息、高端医疗、健康管理、照护康复、养生保健、健身休闲等六大领域相关产业。

2018年医疗服务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018年医疗服务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投资要点 ◆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医疗服务,政策明朗终获支持:互联网医疗,是互联网在医 疗领域的新应用,弥补了我国稀有且分布不均的医疗资源与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之间的巨大缺口,缩短传统诊疗程序,并大大减少相关医疗成本,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国家对于互联网医疗的态度也日渐明显。2018年4月12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措施,缓解看病就医难题、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我们认为,未来国家将大力推广“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行业即将迎来新的变革。 ◆我国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2000亿市场规模可期:我国互联网医疗近年来快速 发展。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2012-2016年,我国互联网医疗保持38.7%的年复合增长率,2016年已经达到109亿人民币的市场规模。随着我国人民医疗健康意识的日益提高,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我国居民收入的增加,预计2016-2026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预测,2016-2026年我国互联网医疗的年复合增长率将维持在33.6%的水平,并与2026年达到将近2000亿人民币的市场规模。 ◆平安好医生:互联网医疗龙头企业,港股上市在即:平安好医生作为互联网医 疗行业的龙头企业,积极构建综合服务的一站式医疗健康平台,公司的家庭医生业务涵盖平安(青岛)互联网医院于2017年5月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以来患者的典型就诊过程(包括挂号、在线咨询及自有医生电子处方),同时公司的消费型医疗、健康商城以及健康管理和互动业务等使得用户可以享用广泛的医疗健康资源以解决健康方面的需求。(1)家庭医生服务:公司利用人工智能、自有医疗团队以及外部医生,通过公司的合作医院网络为用户提供家庭医生服务,主要包括在线咨询、转诊及挂号、住院安排及二次诊疗意见。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公司自成立以来服务了超过211百万次在线咨询。(2)消费型医疗:公司根据用户的需要,设立多种标准化的医疗健康服务组合,这些组合以公司的品牌给予出售,主要包括公司网络内的第三方医疗健康机构提供的服务及体检服务组合有关的增值健康管理服务,具体组合包括体检、基因检测、医美、其他。 (3)健康商城:公司于2015年8月开始健康商城业务,通过在线健康商城提供范围广泛的医疗健康及健康产品,以满足客户需求。公司的健康商城自成立以来实现了快速增长,2015-2017年的交易额分别为人民币250万元、1.78亿元和11.93亿元。(4)健康管理与互动:公司的健康管理与互动平台旨在提高用户的健康意识及培养健康生活方式,以刺激用户持续关注平台从而保持客户忠诚度,公司主要向客户提供健康头条、奖励计划、健康管理及健康测评等。 ◆平安好医生收入规模大幅增长,集团外客户逐渐成为重要收入来源:随着平安 好医生规模的扩大,公司的营业收入出现了大幅的增长,2015-2017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79亿元、6.02亿元和18.68亿元,增长极为迅速。同时,公司的客户结构也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2015年公司为平安集团提供服务收到的收入2.26亿元,占比80.9%,而到2017年为平安集团提供服务收到的收入为 8.66亿元,占比下降到46.4%,来源于平安集团内部的收入占比逐渐下降,集 团外客户成为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 ◆风险提示:行业增速不达预期,政策监管风险,竞争加剧。

大健康产业分析报告

大健康(医疗)行业现状与分析 一、行业概述 大健康产业是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缓和性医疗商品和服务的总称,通常包括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医疗服务、保健品、健康保健服务等领域。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2020年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健康是促进人民群众全面发展的必然条件,并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疾病为主,完善国民健康的政策。2012年8月公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 究报告》提出,到2020年为止,主要健康及其相关指标基本达 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其中包括“国民主要健康指标进一步改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等目标。同时,该文件还强调,要以“预防为主”,实现医学模式的根本转变,以公共政策、科技进步,着力解决长期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及相关健康问题。 二、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全球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之一,健康产业大约占全球GWP 的1/10,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14 年全球在

大健康产业的消费高达74 681 亿美元,表现为,发达的高收入国家在大健康产业的支出最高,中等发达国家次之,发展中国家最少。2014 年,北美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为32 232 亿美元,占全球市场总量的41.7%;欧盟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为17 830 亿美元,占比为23.1%;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为4 813 亿美元,占比为6.2%。 2009—2014年全球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统计表(单位:亿美元) 2014年全球大健康产业分布格局 作为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全球医疗健康年支出总额占 GDP 总额的 9%左右,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目前全球股票市值中,健康产业相关股票市值约占总市值的 13%。全球医疗健康支出总额从 1995 年的 2.20 万亿增长到 2013 年的 6.62 万

5G医疗健康产业概述

5G 医疗健康产业概述 (一)5G 医疗健康的概念定义[1] 5G 医疗健康是指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为依托,充分利用有限的医疗人力和设备资源,同时发挥大医院的医疗技术优势,在疾病诊断、监护和治疗等方面提供的信息化、移动化和远程化医疗服务,创新智慧医疗业务应用,节省医院运营成本,促进医疗资源共享下沉,提升医疗效率和诊断水平,缓解患者看病难的问题,协助推进偏远地区的精准扶贫。 移动通信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以及持续不断的消费升级,通信制式从1G 的模拟通信时代进入了当前的5G 全数字、全连接通信时代,带动了各行各业对连接的重新定义与产业升级。从1G 到4G 通信时代,通信所提供的服务尽量从各个维度满足人们的数字化消费需求,而对物体的连接缺乏总体规划和思考,伴随着可穿戴设备、VR 、AR 等新兴应用的广泛普及,以及对封闭式场景的数字化变革(工业4.0,智慧园区,智慧医疗等)对网络提出了新的需求。同时在“互联网+”国家战略中明确指出:未来电信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要在国民经济中下沉,满足农业、医疗、金融、交通、流通、制造、教育、生活服务、公共服务、教育和能源等垂直行业的信息化需求, 改变传统行业,促进跨界创新。因此,5G 网络不仅带来用户体验速率

的提升、时延的减少、移动性的增强等,同时还满足各类垂直行业多样化的业务需求。 国内一些大型医疗机构的移动医疗服务平台初具规模。以华西医院、华西附二院为代表的龙头医疗机构,针对5G 远程医疗、互联网医疗、应急救援、医疗监管、健康管理、VR 病房探视等方面展开5G 智慧医疗探索与应用创新研究,一方面提升医疗供给,实现患者和医疗的信息连接,最大程度提高医疗资源效率,便利就医流程,另一方面医疗数据的价值被进一步挖掘,产生新的移动医疗应用服务。 (二)产业价值:5G 医疗健康助力传统医疗服务模式转 型 2008 年底,IBM 首次提出“智慧医院”概念,设想把物联网技术充分应用到医疗领域,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信息管理和服务体系,旨在提升医疗护理效率、降低医疗开销和提升健康水平。目前,智慧医院的概念已经拓展到医疗信息互联、共享协作、临床创新、诊断科学等领域。智慧医院是基于移动通信、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建立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信息化系统平台,将患者、医护人员、医疗设备和医疗机构等连接起来,通过丰富的智能医疗应用、智能医疗器械、智能医疗平台等,实现在诊断、治疗、康复、支付、卫生管理等各环节的高度信息化、自动化、移动化和智能化,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同时,中国相关政府部门积极响应智慧医院及智慧医疗的建设和投入,从新技术应

大健康产业报告:产业链分析

大健康产业报告:产业链分析 大健康产业概念界定 所谓大健康,就是围绕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对生命实施全程、全面、全要素呵护,既追求个体生理、身体健康,也追求心理、精神以及社会、环境、家庭、人群等各方面健康。 作为一种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大健康产业是指维护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的产品生产、服务提供及信息传播等活动的总和。包括医疗服务、医药保健产品、营养保健食品、医疗保健器械、休闲保健服务、健康咨询管理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 与传统的健康产业相比,大健康产业出售的不单是一种或一类产品,而是为人们提供健康生活解决方案,进而创造更大的商机,这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识。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将大健康产业与传统医疗行业进行对比。 图表大健康产业与传统医疗行业的区别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大健康产业的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构成 内涵:现代健康产业包括两项产业活动,一项是健康生产(制造经营),一项是健康服务(服务活动)。 外延:根据产业链分析,涵盖医疗保健、健身休闲、居住办公等三大健康服务功能。 构成(3个层次) 核心层:医药、保健品、医疗器械。

紧密层:康复疗养、健身休闲、旅游度假、咨询培训。 支撑层:餐饮酒店、房地产、商务办公、批发零售、文化创意、现代物流。 图表大健康产业的产业链构成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二)产业间内在关系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认为:大健康产业的产业链主要是指与人的健康具有内在联系的产业集合,这种产业集合是由围绕服务于健康需求进行健康产品生产(及提供服务)所涉及到的一系列互为基础、相互依存的产业所构成。根据健康产业的分类,医药、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药专用设备、体育用品、营养保健品等制造业由于前向关联关系,将会带动工业原材料、药材及其他农产品种植等有关产业的发展,同时自身存在大量研发活动;而在产品流通环节,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仓储、加工、包装、配送、信息处理等活动频繁,是整个产业链有序运转的重要支撑,同时也带动了本地就业的发展;在最终的健康消费环节,医疗卫生、休闲健身等相关服务业行业分别满足人们的不同健康消费需求,如医院、疗养院、休闲健身娱乐中心等,将在有形产品形态的基础上附加其他服务内容提供给人们,而营养保健品直接以产品形态供人们健康消费。总之,整个健康产业的大产业链体现了一种研发、生产、流通、消费的紧密关系。

大健康(医疗)行业现状与分析

大健康(医疗)行业现状与分析

一、行业概述 大健康产业是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缓和性医疗商品和服务的总称,通常包括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医疗服务、保健品、健康保健服务等领域。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健康是促进人民群众全面发展的必然条件,并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疾病为主,完善国民健康的政策。2012年8月公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提出,到2020年为止,主要健康及其相关指标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其中包括“国民主要健康指标进一步改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等目标。同时,该文件还强调,要以“预防为主”,实现医学模式的根本转变,以公共政策、科技进步,着力解决长期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及相关健康问题。 二、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全球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之一,健康产业大约占全球GWP 的1/10,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14 年全球在大健康产业的消费高达74 681 亿美元,表现为,发达的高收入国家在大健康产业的支出最高,中等发达国家次之,发展中国家最少。2014 年,北美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为32 232 亿美元,占全球市场总量的41.7%;欧盟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为17 830 亿

美元,占比为23.1%;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为4 813 亿美元,占比为6.2%。 2009—2014年全球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统计表(单位:亿美 元) 2014年全球大健康产业分布格局 作为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全球医疗健康年支出总额占 GDP 总额的 9%左右,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目前全球股票市值中,健康产业相关股票市值约占总市值的 13%。全球医疗健康支出总额从 1995 年的 2.20 万亿增长到 2013 年的 6.62 万亿,年复合增长率为 6.3%。进入 21 世纪后,医疗健康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新一轮增长主要来自于中低收入国家和中高收

十三五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趋势

十三五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趋势 随着“十三五”规划“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医疗健康产业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从全球范围看,医疗健康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民众对医疗健康的重视程度也日渐提升,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继制造业系列之后,小毕接下来将梳理当下最受关注的医疗健康产业。第一期将从产业链解构入手,梳理各环节发展现状,及医疗健康行业互联网化趋势。 关于医疗健康产业 医疗健康产业,狭义的是指医药产销及医疗服务直接相关的产业活动,总体分医药工业和医药服务,其中医药工业包含五大子行业,医药服务包含医药商业、研发外包、医疗服务。 而广义的医疗健康产业,则是指维护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的产品生产、服务提供及信息传播等活动的总和。大健康产业由医疗性健康服务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部分构成,已形成了四大基本产业群体: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与此同时,我国大健康产业的产业链已经逐步完善,新兴业态正在不断涌现,健康领域新兴产业包括养老产业、医疗旅游、营养保健产品研发制造、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等。 行业细分市场发展现状 在医药市场方面,“蓝皮书”对化学药物、中成药和生物药物的市场份额进行了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市场上化学药物的销售额达到8880亿元,占国内医药市场总量的66.5%,从未来趋势看,医药产品的质量标准和运营规范的提升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化学药领域的兼并重组,特别是一致性评价的推进将很可能明显改变化学药市场竞争的格局。2015年国内中成药市场增长趋缓,总体市场规模约为3379亿元,占国内医药市场总量的25.3%。“蓝皮书”预测,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得益于中国政府对中医药产业的支持,未来行业仍有着明显的增长机会,而这需要各大企业进一步对产品和技术的研发投入。2015年中国市场上生物药物的销售额为1095亿元,占国内医药市场总量的8.2%左右。预计未来我国的生物制药市场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在医疗器械市场方面,近几年来,国内医疗器械市场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率,从2010年到2014年市场规模扩大了1倍以上,市场总量从2010年的1200多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3000亿元,其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预计到2019年行业规模将再翻一番,达到6000亿元左右的规模。影像科设设备、检验科设备、心血管设备、骨科设备、信息科设备是医械行业最大的五个细分领域,“蓝皮书”预测,国产产品将向高端领域突破,产业融合将成为大势所趋,信息化和大数据将成为医械市场发展的新的助推器。 在医疗服务市场方面,中国医疗服务市场规模从2011年的1.40万亿元增长至2014年

大健康产业分析报告

大健康(医疗)行业现状与分析一、行业概述 大健康产业是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缓和性医疗商品和服务的总称,通常包括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医疗服务、保健品、健康保健服务等领域。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健康是促进人民群众全面发展的必然条件,并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疾病为主,完善国民健康的政策。2012年8月公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提出,到2020年为止,主要健康及其相关指标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其中包括“国民主要健康指标进一步改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等目标。同时,该文件还强调,要以“预防为主”,实现医学模式的根本转变,以公共政策、科技进步,着力解决长期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及相关健康问题。 二、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全球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之一,健康产业大约占全球GWP 的1/10,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14 年全球在大健康产业的消费高达74 681 亿美元,表现为,发达的高收入国家在大健康产业的支出最高,中等发达国家次之,发展中国家最少。2014 年,北美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为32 232 亿美元,

占全球市场总量的41.7%;欧盟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为17 830 亿美元,占比为23.1%;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为4 813 亿美元,占比为6.2%。 2009—2014年全球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统计表(单位:亿美元) 2014年全球大健康产业分布格局 作为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全球医疗健康年支出总额占 GDP 总额的 9%左右,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目前全球股票市值中,健康产业相关股票市值约占总市值的 13%。全球医疗健康支出总额从 1995 年的 2.20 万亿增长到 2013 年的 6.62 万亿,年复合增长率为 6.3%。进入 21 世纪后,医疗健康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新一轮增长主要来自于中低收入国家和中高收入国家人口增长,人均健康需求的持续释放,以及科技进步带来的新一轮产业升级为发达国家的健康产业发展带来的增长动力。 全球健康支出总额及其增长率

医疗健康行业分析报告

医疗健康行业分析报告2020年5月

时代之迁,医药产业发展格局平台化 传统链条式发展格局,工业越接近C 端越“痛” 传统医药产业格局下,“工业(药品生产)——流通(药品流通)——医疗机构/零售(药 品销售)——消费者(药品使用)”呈现链条型发展,受物理空间束缚,区域间诸多信息 存在不对称现象,且物流水平欠发达导致产品触达力不足,因此全国性且集中度高的工 业企业少、全国性且集中度高的零售终端少,制造端和零售终端都较为分散。 在此背景下,工业企业痛点诸多: ? 终端覆盖率与控制力难以兼备:传统时代,药品销售依赖于终端F2F (face to face ) 场景,产品覆盖 C 端的能力由终端覆盖率决定,然而终端数量多、地域分散,工业 在不消耗大量人力资源的前提下,难以既要求终端覆盖率高,又要求终端控制力强; ? C 端交互缺失:受地域隔离及物流体系不健全影响,经销代理体系臃肿,传统医药 产业链条长,工业与C 端距离远,产品销售形成C 端流量,但难以实现数据留存, 有“流量”没“留量”;此外,品牌OTC 在实体终端进一步遭遇拦截,被动丢失流量; ? 越接近C 端越“痛”:药品流向难以追溯,可能出现药品倒买倒卖、二次转手等现象, 患者用药安全无法得到切实保障,问题产品召回、药品应急处置无法得到及时响应; 受区域隔离、价格信息不透明等影响,不同区域产品窜货;渠道与终端数据滞后, 越接近C 端,终端越分散,数据滞后性越强; ? 角色单一:链条式发展模式下,工业、流通、医疗机构、零售等诸多参与方的战略 制定基于自身在产业链条中的角色定位,其中工业企业角色定位为“生产制造”、更 多以产品为中心,角色较为单一。 图表1: 传统链条式发展格局,工业越接近C 端越“痛” 医药产业传统链条式发展格局下: 工业企业距离消费者越近,痛点越“痛” 消费者触达 运营效率 全国范围内触达力不足, 且与消费者“距离”远, 难以有效互动,存在有流 量没留量的困境,无法获 得千人千面用户数据画像。 研发、生产、营销、 流通、终端动销等 环节均存改善空间。 工业 流通 终端 消费者 产品变现 产品流向 医疗终端:等级医院需要大量药代长期维护;基层医疗机构多而散,覆盖难度较大; 在患者离院后,难以对患者用药紧密跟踪等,患者依从性管理具有一定难度。 受物理空间隔离、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影 响,流通环节长、产品流向难追溯;价 格信息不透明,不同区域窜货;渠道库 存难以实时更新,生产计划滞后。 零售终端:分布广、数量多、集中度低,受物理空间束缚,服务半径有限,需大范 围铺货增加产品覆盖力,但价格不统一、终端拦截等问题随之而来。 资料来源:市场部

医疗保健行业10大创业项目

医疗保健行业10大创业项目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Deloitte预计,全球60岁以上老人2050 年将增至20亿),医疗保健行业的从业需求将呈现增长势头。事实上,据美国劳工统计局估计,至2022年,近三分之一的就业增长机 会将来自于医疗保健和社会援助行业。 对于那些期望现金流入的有抱负的创业者而言,机会还是很多的。你可以从以下这10个商业构想入手。 1、营养师业务。如果你酷爱烹饪和饮食,并且具备什么食物有 助于人们身体健康的专业知识,成为一名营养师或许是你不错的选择。知识是一方面,拥有学士学位以及实习或就业培训也是认证需 要考核的部分。你可以自己开展业务或者在学校或医院工作。 2、家庭医疗机构。你可以开办一家敬老院或者为手术或是住院 的病人提供陪护服务的公司。这一领域有诸多特许经营店在运作。 3、移动医疗检查。如果你喜欢物流并对效率有所想法的话,你 可以考虑开办一家为患者提供移动医疗检查的公司,这样患者在家 中或是办公室就能接受流感疫苗注射、视力或者听力测试、血糖或 者胆固醇检测以及其它预防性的检查。 4、助产/导乐服务。你可以在该行业中提供以家庭为基础的一 流导乐服务,服务范围包括生产计划、分娩以及儿童保育等。 5、健康博览会。随着越来越多的设备、医疗技术甚至是健康 app的涌现,供应商与创新者将会想要与医务人员和管理者进行面 对面的交流。如果你对此感兴趣并且拥有人脉资源的话,就可以在 全国各地与大学或是其它志同道合的组织进行合作,组织博览会。 6、私人教练培训业务。如果你体格健壮、精力充沛并且热爱一 对一或者大班授课的话,你就可以考取私人教练的从业资格证,从

而在体育馆、酒店、工作场所或是客户的家中进行授课。另一方面,你也可以创业,招募、审查以及指导其它教练。 7、健身中心。在健身的世界中,成为加盟商或是自己开店的机 会有很多,这都取决于你的方位以及从自行车到举重,你最感兴趣 的是什么。 8、推拿按摩服务。与私人教练一样,成为一名按摩师需要培训 和认证。你一旦出师,工作方式有很多,开设自己的诊所、与其他 按摩师一起工作、为客户提供上门服务、健身中心、沙龙、SPA馆、医院,甚至是与运动团队展开合作。 9、医疗设备或者健身器材销售。创办一家向实验室、医院、诊所、医生办公室以及健身中心出售或者租赁设备的公司。 10、特约诊疗。搭建一个实时更新的病人护理网络。通过此项 服务,病人向医生支付一定费用的出诊年费就可以享受便捷的当天 就诊预约。

健康产业发展趋势

健康产业发展现状与服务模式 李铁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民众对医疗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疗卫生改革遭遇“瓶颈”,这个“瓶颈”是医疗卫生体制僵化与民众健康要求多样化的激烈冲突,卫生事业的全面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笔者认为未来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将形成五大趋势。 一、医院股份制改造与社区卫生机构建设并重。保障国民身体健康一靠机制、二靠财力,而目前的情况是,机制不灵活、财力不充分,主要表现在: 1、医院建设靠患者。全国医院的门诊大楼、住院大楼九成以上均靠银行贷款来建设,还贷责任全部由患者买单,患者出钱让公立医院职工成了医院“准股东”,公立医院职工成了医院不断扩大规模的唯一受益者,而患者的负担在逐年增长,医院还美其名“非盈利”。 2、“公益医院”由患者来养,其实医院早就并非公益,全国公立医院职工工资奖金九成以上靠医院盈利支付,而非财政拨款,其性质与西方私家医院并无本质区别,患者多年来一直承受着“高医疗费”的事实,而公立医院职工多年来却一直在呐喊“贫穷”、“受压迫”,这一矛盾至今无法化解。 3、目前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核心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收支平衡”。医疗费的实际支付财政拨款部分并不多,其实质与商业医疗保险无太大区别,长此以往,老百姓的医疗保险费支付金额会越来越高,最后可能会是连“强迫购买”都不愿意了;建立一个由税收作为基本医疗主要支付来源的体系,符合社会主义特色的卫生制度。 4、加强社区卫生机构建设,直接由财政投入服务体系,是降低老百姓医疗服务成本的有效办法。 5、将七成以上现有公有制医院改制,认购公立医院股权的资金用来补充医保基金,股份制医院作为赢利性医院的专项税收投入医保基金,这是持之有效的办法,公立医院的股份制改造势在必行。

大健康产业在国内近年来的发展态势

2014-2016年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目前,我国健康服务产业链主要有五大基本产业群:一是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二是以药品、医疗器械、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三是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四是以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和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五是健康养老产业。 2009-2014年中国健康服务产业结构(单位:亿元) 作为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新兴产业,大健康产业是指维护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的产品生产、服务提供及信息传播等活动的总和。包括医疗服务、医药保健

产品、营养保健产品、医疗保健器械、休闲保健服务、健康咨询管理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 我国大健康产业由医疗性健康服务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部分构成,已形成了四大基本产业群体: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与此同时,我国大健康产业的产业链已经逐步完善,新兴业态正在不断涌现,健康领域新兴产业包括养老产业、医疗旅游、营养保健产品研发制造、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等。我国的健康服务业刚刚起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加速,未来市场前景广阔,据估算,2013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预计接近2万亿元,到2016年,规模将接近3万亿元,达到全球第一。2014年多项国家级项目完成了产品转化并将于2015年投入使用,同时,我国大健康产业近年来的蓬勃发展充分反映了人民正迫切期待多元化、个性化的健康服务。 2015年健康服务将从“概念”化服务阶段走向“高新技术服务”实际落地阶段,以“饮食、运动、睡眠、心理、起居、环境、经络”等全科管理为核心的健康管理将成为主流。经济学专家预计,2015年必将迎来健康产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2011-2016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

中国健康产业现状分析

中国健康产业现状分析 一、国内外健康产业的现状 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全球,健康产业是个越来越热门的产业了。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健康产品的总需求急剧增加。以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先导,涵盖医疗卫生、营养保健、健身休闲等健康服务功能的健康产业成为21世纪引导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产业。 据统计,目前全球股票市值中,健康产业相关股票的市值约占总市值的13%左右。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美国的医疗服务、医药生产、健康管理等健康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加拿大、日本等国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也超过10%。在我国,健康产业仅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5%,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普遍超过15%,健康产业成为带动整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例如,美国的健康产业约为1.5万亿美元,而中国只有400亿美元。中国拥有的生物制药企业达6000家,但规模小,研发力量薄弱,生产的药品97.4%为仿制类药物。 那么,到底什么是健康产业,有没有个范围界定?我们在对时下国内外对健康产业最流行的说法,总结出以下的理解。健康产业的定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健康产业仅指与人身体健康有关的,与医药产销及医疗服务直接相关的产业活动。 广义的健康产业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它不仅包括与人身体健康有关的医药、医疗产业活动,还包括除人之外的畜牧医药、医疗产业活动;另一层含义是它不仅包括医药、医疗直接相关的产业活动,还包括围绕医药、医疗活动有关的边缘性产业,如制药设备、包装资料、人才服务等产业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