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预防控制手术切口感染措施

预防控制手术切口感染措施

预防控制手术切口感染措施

预防控制手术切口感染措施

一、预防微生物污染切口,应开始于手术前,术前用肥皂淋浴洗澡,积极治疗感染病灶,改善患者自身状况。

二、在手术前一日适当应用抗生素。

三、参加手术的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所用手术衣、帽、器皿必须经过严格灭菌处理,并按照手术前要求认真洗手。

四、提高医疗技术,在仔细操作的基础上,尽量缩短手术时间,适当处理组织,减少出血及血肿形成,消除死腔。

五、旋转引流时,要采用封闭式引流,置于主要切口旁。

六、尽量减少手术人员,限制非手术人员的走动和谈话。

七、手术器械及其他器械必须按规定灭菌,每周周采用芽胞细菌菌片测试高压蒸汽消毒装置的效能。

八、换药前、后都要认真洗手,不能直接触摸伤口。

九、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发现患者有感染体征时应及时更换敷料。

十、任何可疑伤口换下的敷料都应做细菌培养及涂片,做革兰氏染色镜检。

手术部位感染控制方案

眉县中医医院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控制方案 各科室: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根据卫生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结合当前我院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实际,现就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管理工作 通知如下: 一、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一)环境因素 1、一级特别洁净手术室适用于关节置换手术、器官移植手术、 脑外科、心脏外科、眼科等无菌手术。我院手术室条件未达标。2、戊二醛熏消机不能达到灭菌要求,硬式内镜、塑胶类等手术器械不能达到灭菌。3、洁净屏滤网清洗不及时,存在安全隐患。4、术中无保温设施,低体温容易引起伤口感染。5、手术器械过多,放置不规范, 存在物品污染。6、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各室间人员不能做到相对固定。无铅屏风设施,防护不到位,工作人员反复进出,人员数量和流动无法限制,空气质量无法保证。 (二)人员因素 部分工作人员不能重视院内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部分医务人员对消毒灭菌,医务人员手卫生、院内感染监测及报告制度执行不力,院内感染防控意识淡漠,防控知识欠缺,发生多起手术

切口感染病例后,有关医务人员反应迟钝,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具体表现在:1、个别手术人员不能严 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2、术中个别医务 人员不能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操作技巧欠缺,不能有效止血和减少组织损伤。3、部分感染性手术通知单未注明。手术部位无标识。存在严重安全隐患。4、手术部位清洁不到位。5、有指征预防用抗菌药物患者用药时机不合理,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失血量大 于1500毫升时,术中未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6、备皮方式任然为剃毛,存在潜在皮肤破损,为细菌定植创造条件。7、患者 营养不良、自身免疫力低下,存在潜在隐患。 (三)设备、器械因素 1、手术室设备陈旧,使用不便,造成手术时间延长,增加感染风险。 2、个别器械清洗不彻底,有污渍,管腔类器械干燥不充分。 3、无低温灭菌设备,腔镜及塑胶类器械不能达到灭菌要求。 4、现用清洗消毒机无消毒功能,清洗、消毒流程不合理。 5、外来器械清洗、 消毒、灭菌监管不力。 (四)术后切口护理 1 、换药碗未一人一用,手卫生执行不到位,换药时未带口 罩、帽子、无菌操作不严格。2、换药室管理混乱,陪人不限制,卫 生不洁,物品混放,棉签、敷料未使用小包装,无菌储槽未注明打 开日期,超过24小时使用。3、病房空气质量差,陪人多,加床过多,物品放置不规范,不具备换药条件。4、病情观察不及时,术后对伤 口渗出,敷料有无松动、脱落、污染,患肢血运、引流情况等观察、记录不及时。 (五)其他方面 1、感染病例微生物标本送检不及时。 2、我院微生物室无厌氧 菌培养基。血常规复查不到位,CRP复位不及时。 二、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控制 (一)针对感染危险因素实施有效防控 1 、更换和添置手术室设备,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缩短手术时间,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 外科手术必然会带来手术部位皮肤和组织的损伤,当手术切口的微生物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手术部位的感染。手术部位的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涉及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手术方面。患者方面的主要因素是:年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健康状况等。手术方面的主要因素是:术前住院时间、备皮方式及时间、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的灭菌、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手术技术、手术持续的时间、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一)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1.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2.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 3.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Ⅱ、Ⅲ度烧伤创面。

手术切口分类

手术切口分类:(1)清洁手术(I类切口):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超过该类手术的特定时间或一般手术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污染机会多;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颅脑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腹外疝人工材料修补术、异物植入的血管外科手术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⑤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异常增高;⑥经皮肤内窥镜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有感染高危因素。 (2)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膀胱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污染手术(Ⅲ类切口):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条为规范本院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下称预防用药)的管理,减少细菌耐药,降低医药费用,促进合理用药,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的切口分类标准,剖宫产手术属于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剖宫产手术为进宫腔手术,与阴道相通,易发生感染,故需预防用药。 第三条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的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宫腔感染及术中可能涉及的其他器官的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全身感染。 第四条本细则适用于本院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工作相关的医师、药师、护士及其他相关人员。

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因素及护理方法研究

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因素及护理方法研究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因素,总结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00例发生切口感染的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100例未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在预防应用抗生素、糖尿病、体质衰弱、夏季手术、侵入性操作、年龄、BMI、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手术与备皮间隔时间、术中出血量、多人病房、心理准备不充分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导致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体质衰弱、夏季手术、手术时间过长、年龄大、体重指数高、心理准备不充分、备皮与手术间隔时间长。结论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上应当从加强病房管理、增强营养、缩短手术时间等方法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 标签:切口感染;手术;因素;护理对策 在手术治疗中,最易发生的一种并发症就是切口感染,其是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同时,切口甲级愈合情况、手术感染情况也是衡量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1]。为探讨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因素,总结护理对策,研究将对100例切口感染手术患者以及100例未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00例发生切口感染的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本组患者均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的切口感染诊断标准,其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另选取100例未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手术部位包括胆囊、胰腺、肠道、胃部、腹部及四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BMI (体质量指数)、营养情况、侵入性操作情况、手术时机、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手术季节、术中出血量、手术与备皮间隔时间、抗生素应用情况、心理准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1.3 诊断标准术后,手术切口有局部发热感、切口疼痛、红肿;经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计数显著上升;切口愈合早期有硬结,同时切口有脓性渗液,需拆线进行引流;形成的脓肿有波动感;对脓肿部位进行穿刺,有脓液流出,或脓肿破溃流脓;在拆线后有脓液流出;有小脓点反复出现,同时有线头溢出者,判定为切口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1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征求意见稿) 外科手术必然会带来手术部位皮肤和组织的损伤,当手术切口的微生物污染达到一定程度,会发生手术部位的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手术方面。患者方面的主要因素是:年龄、体重、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健康状况等。手术方面的主要因素是:术前住院时间、备皮方式、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的灭菌、手术技术、手术持续的时间、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等。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一)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切口病原体培养阴性的除外)。 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1.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2.外阴切开术或者包皮环切术部位感染。 3.感染的烧伤创面。 (二)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 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发热,肿胀及局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 发表时间:2013-08-02T10:56:49.9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5期供稿作者:郝承慧1 张春花2 [导读] 伤口感染的细菌来自直接接触和空气传播,而直接接触感染较空气传播更为重要。 郝承慧1 张春花2 (1山西省汾阳市中医院 032200;2山西省汾阳医院 032200)感染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它影响着外科治疗技术的发展。盲目使用抗生素、依赖抗生素,使外科感染雪上加霜。降低外科感染率,减轻手术病人不应有的痛苦、残废甚至死亡,就应从基础出发,根据引起伤口感染的微生物来源,针对伤口感染的因素,采取相应的防御对策。 1 引起伤口感染的微生物来源 伤口感染的细菌来自直接接触和空气传播,而直接接触感染较空气传播更为重要。感染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与致病菌的数量、毒力和人体的抵抗力有密切关系。正常人的体表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咽部、胃肠道等,存在着多种微生物,有些为暂时停留,有些则长期寄居,可称为正常菌群。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一般不引起疾病,但当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时,可引起疾病。 2 形成伤口感染的因素 2.1 年龄、营养不良、肥胖婴幼儿和高龄病人术后易发生感染。前者免疫系统发育不全,后者机体免疫力降低。皮肤黏膜防御功能、抗体生成能力、白细胞吞噬能力可因营养不良而受影响,特别是白蛋白缺乏时,中性白细胞功能降低,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及补体功能、炎症反应能力均减弱。肥胖病人由于脂肪的血循环较差,在手术中脂肪细胞难免较多损伤,因此不易准确止血和消灭无效腔,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较高。 2.2 糖尿病此类病人易发生感染。 2.3 严重创伤和大手术外科手术范围扩大和不定型化,造成损伤大、出血多,不可避免地影响脏器的功能,为某些致病菌的异位创造了机会。 2.4 休克、肾上腺素药物及寒冷这些因素可以引起持久性的血管收缩,延迟中性白细胞进入组织,持久的低血压可使巨噬单核细胞功能减退。 2.5 免疫功能低下如癌症,显著增高了感染发生率。 2.6 免疫抑制状态器官移植外科的发展也造成了一批免疫抑制者,由于发生免疫缺陷易感染。 2.7 长期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可使机体菌群失调,抑制肠道优势菌群发生感染。 3 手术过程中的相关因素 3.1 手术区皮肤的准备术前皮肤的清洁准备过程中,剃毛时损伤皮肤或剃毛后距手术时间过长,切口感染率增高[1]。 3.2 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时间越长,术后感染率越高。因创面长期暴露,接触细菌量增多,长时间的牵拉使组织损伤增多;麻醉时间长,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因而造成术后感染[2]。 3.3 手术技术一般用电刀比用刀片切口感染率高;用钝器械比锐利器械造成组织损伤大,易引起感染;止血时钳夹组织过多,或止血时留有无效腔造成积血与积液,可增加感染;用丝线结扎止血、缝合伤口,比尼龙线感染率高。 3.4 引流、体腔内异物存留术后如果引流不当,腔内渗液和积血易导致伤口感染。体内异物可成为病原菌的置身地,降低局部组织的防御功能,促使或加快感染。 3.5 手术人员流动人员流动多,增加尘埃细菌在空气中的浮尘,增加感染的机会。 4 预防措施 4.1 避免免疫机制受损尽量不用或少用免疫抑制剂以及能导致免疫抑制的药物(如化疗、放疗),不得不用时,要加强保护措施。 4.2 制定抗生素使用计划慎用广谱抗生素,优先选用窄谱抗生素和对肠道正常菌群影响较小的抗生素,大量研究已证明,对于污染不重的手术,术前1次(1小时前)用药,如手术持续时间超过4小时可追加1次,术后停药的方法较合理可靠。 4.3 加强围术期处理术前沐浴洗澡,去除皮肤中寄生菌。肠道手术做好肠道清洗,阴道手术做好阴道冲洗,有利于降低手术感染率。传统备皮用刀片剃毛易造成皮肤损伤,导致伤口感染。脱毛机的使用可避免皮肤损伤降低感染率,但对皮肤过敏者慎用。使用剃毛方法时,应注意不要损伤皮肤,降低切口感染率。重视病人术后疼痛,因疼痛影响切口愈合,从而增加感染机会[3]。创伤和手术病人由于进食受限制或不能进食,营养支持尤为重要。这类病人在血糖升高的同时周围组织产生胰岛素阻抗,使糖和脂肪的氧化利用受到障碍,机体能源的匮乏靠分解大量的肌蛋白和支链氨基酸氧化实施补充,导致负氮平衡。积极改善病人营养状况,对预防和控制感染有重要作用。 4.4 强化手术室科学管理 4.4.1 手术技能死亡的细胞为病原菌提供所需要的营养,也阻碍多种防御功能的发挥。因此术中操作轻柔,避免过度牵拉组织,减少手术创伤,认真止血,保护组织良好的血液供给。选择细而小的缝针、缝线,使用电凝止血时注意电流强度,避免大块组织坏死,利于切口愈合。 4.4.2 控制监测环境、设备,降低感染率手术室有严格的分区,监督参加手术人员严格执行分区管理制度。参观人员不应离手术人员太近,手术用的器械、敷料要严格消毒灭菌,定期检查。做好手术间的空气消毒与监测。保持恒定室温和相对湿度。手术时手术间应控制人数,随时调节换气,减少感染机会,尽量避免非手术人员到手术间参观,以防交叉感染。 4.4.3 手术配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中手术衣或无菌单被浸湿后,应立即更换或用无菌单加层覆盖。手套破损时应立即更换。凡怀疑物品器械被污染时应立即更换。凡接触过空腔脏器的器械或敷料,均视为被污染,这些污染物品与器械不得再用于无菌部位的手术操作。手术人员技术娴熟配合默契,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感染机会。参考文献 [1] 张诤.手术室护理技术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470-472.

第六章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三和一)

第六章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 A1 型题: 1. 手术前期是指() A.病人患病至手术前 B.术前3天C术前2天 D.决定手术治疗起至进入手术室时止E送手术通知单至手术时 答:D 2. 清点器械、敷料、缝针等应在() A.胸、腹腔及深部手术关闭前 B.手术开始前C手术进行中D.手术结束后E. 手术开始前和胸、腹腔及深部手术关闭前、后 答:E 3. 手术过程中,清点器械敷料的时间是() A.手术进行中 B.手术开始前和准备缝合关闭体腔前 C.开始缝合前 D.手术开始前 E.手术完毕后 答:B ▲ 2 . 3题为同一知识点 4 .术后尿潴留的处理应首选() A.安定病人情绪,诱导排尿 B.局部热敷C针刺疗法D.服用止痛药物E行导尿术 答:A 5. 下列哪种情况的拆线时间应提前() A.切口感染,脓肿形成 B.营养不良C婴幼儿D.年老体弱E减张缝线答:A

6. 除哪项外,均是器械护士的具体职责() A. 手术前一天了解病情 B.提前20?30min洗手 C.手术中密切配合 D. 手术结束后,做手术室内清洁和消毒工作 E. 手术结束后,整理手术台和清洗器械 答:D 7. 手术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的职责是() A.共同清点器械、敷料等 B.协助病人安置好手术体位 C. 协助麻醉师做好病情观察 D.打开无菌物品E给病人铺巾 答:A ▲6,7题为同一知识点 8. 腹部的缝合伤口,出现红肿、压痛、有波动,最主要的处理是() A.拆除缝线,引流 B.应用抗生素C局部热敷D.半卧位 E.局部理疗 答:A 9. 手术人员手臂刷洗消毒后,手臂应保持的姿势是() A.手臂向上高举 B.手臂自然下垂C胸前拱手姿势D.手臂向前伸 E.双手放置背后 答:C 10. 腹部手术后第4 天,切口缝线针眼红肿,正确的处理是() A.拆除缝线 B.红外线照射 C. 70%乙醇湿敷 D.抗生素封闭注射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外科手术必然会带来手术部位皮肤和组织的损伤,当有微生物污染手术切口时,手术部位可能会出现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手术方面。患者方面的主要因素是:年龄、体重、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健康状况等。手术方面的主要因素是:术前住院时间、备皮方式及时间、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的灭菌、手术技术、手术持续的时间、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等。针对相关危险因素,特制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一、手术前 1. 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择期手术患者应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2. 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3. 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尽量避免术前不必要的备皮;术前确需备皮时,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并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如电动剔毛或脱毛)去除手术部位毛发。 4. 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若 无禁忌症,术前应尽可能使用抗菌皂或皂液洗澡。采用适当的消毒剂以同心圆的方法消毒手术部位皮肤,尽量符合手术要求并扩大消毒范围,以备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

5. 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剂量和种类的抗菌药物。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 6. 有明显皮肤感染或患上呼吸道感染的医务人员,未治愈前不宜参加手术。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进行外科洗手和外科手消毒。 7. 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8. 手术室管理需按照我院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执行。 二、手术中 1. 保持手术室门关闭,环境表面清洁,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 2. 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 3. 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手卫生制度。 4. 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5. 手术人员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保持有效的止血,最小限度地损伤组织,彻底去处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死腔。 6. 术中应当主动加温,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 7. 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

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与措施

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与措施 发表时间:2014-01-07T14:53:30.6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2期供稿作者:高会娟[导读] 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得参加手术。 高会娟 (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人民医院东病区手术室 467100) 【关键词】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R6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2-0111-01 在中国手术切口感染仅此与呼吸道感染,位居第二。切口感染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延长住院天数,而且还增加患者的经济费用,给病人造成身心多方面的损害,因此预防与控制手术切口感染尤为重要。手术切口感染与预防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一、患者自身准备 1、治疗原发病,特别是感染疾病,对择期手术,如有感染存在则应推迟手术。 2、糖尿病病人,应将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围后方可手术。 3、术前应戒烟 4、缩短手术前等待日 5、术前提醒病人用抗菌皂洗澡或沐浴 6、在离手术最短时间内备皮,备皮时不要用剃须刀剃毛,可用剪刀或脱毛剂。 二、手术工作人员的准备 1、着装要求(1)手术室内严格的着装要求,不仅是做好一切无菌技术的前提,更是一道保护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双向屏障。所有进入手术室半限制区限制区的人员均应按要求戴口帽,更换手术专用衣裤,原则手术衣内不能穿自己的衣服,若必须穿内衣者,领口、衣袖及下摆不能外露。(2)手术室医务人员外出必须更换外出专用服装。(3)所有进入限制区的人员不能佩戴首饰、涂指甲油等,术前要修建指甲。 2、控制手术间内人员的数量,减少不必要的走动。巡回护士术前尽量备齐物品,减少不必要外出,避免不必要的交谈。手术者及参观人员不能串手术间。 3、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得参加手术。 4、外科是以手操作作为特征的学科,洗手是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减少医院感染20-30% 5、术者术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皮肤消毒范围及无菌单铺盖范围一定要符合要求,手术技巧要娴熟,动作要轻柔,清除坏死组织要彻底,使用合适的引流和缝合材料。 三、抗菌药预防应用 将药物带到手术室术前0.5-2.0 小时或麻醉开始时静点,手术时间超过3 个小时加用一次,出血量超过1500ml 时加用一次。 四、器械的准备 手术室建立器械专柜,按手术专科进行分类放置,专人管理。术前一日根据手术需要,准备好所需器械、敷料等物品。手术结束器械护士再次清点器械及时送供应室清洗、质量检查、打包、灭菌。外来器械必须术前48 小时送至供应室进行清洗灭菌,不同台手术器械不能串用。 五、手术间的准备 1、同一手术间先做非感染手术在做感染手术,室温要调至22-25 度。 2、对急诊手术要实施标准预防 3、传染病人的手术应在隔离手术间进行手术,手术结束后应当对手术间的环境和物品仪器进行终末消毒,医务人员脱下的手套、口帽应当放在指定位置方可离开手术室。 参考文献 [1] 曾俊, 赵琳, 杜文秀, 游春海. 手术室护理学.102 页 [2] 李胜云. 河南省手术部专科护理岗位培训讲义214 页郑大一附院. [3] 曾俊, 官晓庆. 手术室护理学72 页. [4] 手术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

手术切口分类

手术切口分类: (1)清洁手术(I类切口):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超过该类手术的特定时间或一般手术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污染机会多;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颅脑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腹外疝人工材料修补术、异物植入的血管外科手术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⑤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异常增高;⑥经皮肤内窥镜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有感染高危因素。 (2)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膀胱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污染手术(Ⅲ类切口):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条为规范本院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下称预防用药)的管理,减少细菌耐药,降低医药费用,促进合理用药,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的切口分类标准,剖宫产手术属于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剖宫产手术为进宫腔手术,与阴道相通,易发生感染,故需预防用药。 第三条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的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宫腔感染及术中可能涉及的其他器官的感染,但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制度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制度 一、手术前 (一)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二)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三)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四)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合适的消毒剂以适当的方式消毒手术部位皮肤,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 (五)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 30 分钟—2 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需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 (六)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 手术。 (七)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八)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二、手术中 (一)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 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 (二)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 (三)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 范。 (四)若手术时间超过 3 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 1500 毫升的,手术中应当对 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五)手术人员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保持有效地止血,最 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 形成死腔。 (六)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需要局部降温 的特殊手术执行具体专业要求。 (七)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八)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术中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并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 流,确保引流充分。

医院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院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手术前 (一)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二)病人在术前尽量完善各项检查,治疗基础疾病,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三)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四)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合适的消毒剂以适当的方式消毒手术部位皮肤,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 (五)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有关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规范要求使用抗菌药物。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0.5-1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 (六)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七)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

毒。 (八)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二、手术中 (一)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 (二)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 (三)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四)若手术时间超过 3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五)手术人员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保持有效地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死腔。 (六)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需要局部降温的特殊手术执行具体专业要求。 (七)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C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八)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术中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并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确保引流充分。 三、手术后 (一)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应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与护理对策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与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判断切口感染,比较切口感染组与无切口感染患者可能影响因素的差异,相关影响因素的选择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营养状态、骨折类型、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卧床时间等。结果500例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20例,感染率为4.0%。感染相关因素感染年龄(54.5±13.2)岁、BMI23.5±1.2、营养不良占33.4%、开放性骨折占73.6%、手术时间(12.3±4.2)h、卧床时间(14.2±3.2)d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大、BMI高、营养不良、开放性骨折、手术时间及卧床时间长,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病区管理,做好营养状况评估,加强BMI高患者切口管理,做好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伤口观察与护理,严格规范化操作,加强基础护理管理是主要的护理对策。 标签:骨科;切口感染;护理对策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是骨折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往往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导致手术失败,控制切口感染是临床医护共同的目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骨科手术患者500例作为实验对象,男350例,女150例;年龄12~71岁,平均(45.8±15.3)岁;开放性骨折320例,闭合性骨折180例;就诊时间1~22h,平均(7.2±3.5)h。 1.2方法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判断切口感染,比较切口感染组与无切口感染患者可能影响因素的差异,相关影响因素的选择包括[1]: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营养状态、骨折类型、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卧床时间等。 1.3统计处理数据均EXCEL数据库录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计数资料用个体例数表示,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和方性检验后,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感染率500例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20例,感染率为4.0%。 2.2感染相关因素感染年龄(54.5±1 3.2)岁、BMI(23.5±1.2)、营養不良占33.4%、开放性骨折占73.6%、手术时间(12.3± 4.2)h、卧床时间(14.2±3.2)d 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与措施

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与措施 在中国手术切口感染仅此与呼吸道感染,位居第二。切口感染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延长住院天数,而且还增加患者的经济费用,给病人造成身心多方面的损害,因此预防与控制手术切口感染尤为重要。 手术切口感染与预防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一、患者自身准备 1、治疗原发病,特别是感染疾病,对择期手术,如有感染存在则应推迟手术。 2、糖尿病病人,应将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围后方可手术。 3、术前应戒烟 4、缩短手术前等待日 5、术前提醒病人用抗菌皂洗澡或沐浴 6、在离手术最短时间内备皮,备皮时不要用剃须刀剃毛,可用剪刀或脱毛剂。 二、手术工作人员的准备 1、着装要求(1)手术室内严格的着装要求,不仅是做好一切无菌技术的前提,更是一道保护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双向屏障。所有进入手术室半限制区限制区的人员均应按要求戴口帽,更换手术专用衣裤,原则手术衣内不能穿自己的衣服,若必须穿内衣者,领口、衣袖及下摆不能外露。(2)手术室医务人员外出必须更换外出专用服装。(3)所有进入限制区的人员不能佩戴首饰、涂指甲油等,术前要修建指甲。 2、控制手术间内人员的数量,减少不必要的走动。巡回护士术前尽量备齐物品,减少不必要外出,避免不必要的交谈。手术者及参观人员不能串手术间。 3、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得参加手术。 4、外科是以手操作作为特征的学科,洗手是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减少医院感染20-30% 5、术者术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皮肤消毒范围及无菌单铺盖范围一定要符合要求,手术技巧要娴熟,动作要轻柔,清除坏死组织要彻底,使用合适的引流和缝合材料。 三、抗菌药预防应用 将药物带到手术室术前0.5-2.0 小时或麻醉开始时静点,手术时间超过3 个小时加用一次,出血量超过1500ml 时加用一次。 四、器械的准备 手术室建立器械专柜,按手术专科进行分类放置,专人管理。术前一日根据手术需要,准备好所需器械、敷料等物品。手术结束器械护士再次清点器械及时送供应室清洗、质量检查、打包、灭菌。外来器械必须术前48 小时送至供应室进行清洗灭菌,不同台手术器械不能串用。 五、手术间的准备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处理措施,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以及处理措施。结果: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主要与年龄、糖尿病、肥胖、手术时间、切口类型等原因有关。结论:对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筛查,通过完善术前检查降低切口长度,提高手术熟练度及无菌操作水平,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放置引流管的机会,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措施,降低切口感染。 关键词: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处理 术后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医院控制感染发生率的重要工作内容,其发生率约为%~%。切口感染原因很多,涉及手术室管理及医院感染管理的各环节,又与患者的体质及医生的处理等诸多因素有关。文章对 20XX年广西南宁市武鸣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术后患者的切口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并针对相应病症采取相应处理,以便有效预防和控制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率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XX年我院383例普外科手术患者,男201例,女182例,年龄4~80岁,平均40岁。其中Ⅰ类清洁切口85例,包括甲状腺切除术、乳腺癌切除术等;Ⅱ类清洁—污染切口190例,包括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开腹胆囊切除术等;Ⅲ类污染切口108例,包括肠梗阻绞窄手术、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等。其中术前肥胖26例,长期吸烟史38例,术前合并糖尿病24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19例。手术时间30 min~5 h,平均2 h,放置腹腔引流192例。 诊断标准:国家卫生部20XX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于术后第3、5、7天对所有术后患者的切口进行检测、并同时对患者进行危险因素调查。 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83例患者的体温单、重症监护单、病程记录、医嘱单、麻醉记录、手术记录、辅助检查等资料,对手术感染情况进行评估。 调查指标:调查指标各种高危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有无糖尿病史、肥胖、切口分类(Ⅰ、Ⅱ、Ⅲ)、术前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胃肠减压,导尿)、有无引流、切口长度、手术时间。 统计学分析:从监测的手术患者切口感染者为病例组,切口愈合良好者为对照组,计算感染发生率,应用成组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单因素及非条

2015年护理资格技能:预防切口感染最关键的措施答案

1.预防切口感染最关键的措施是: ( C ) A.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B.定期更换切口敷料 C.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D.足量使用抗生素 2.抗结核药使用的原则是: ( C ) A.早期、联合、足量、规律、长程 B.早期、联合、足量、规律、全程 C.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 D.短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 3.日常生活中不属于促进健康的行为是: ( C ) A.求医行为 B.病人角色行为 C.不断增加营养 D.戒除不良嗜好 4.下列哪项食物不富含维生素A: ( C ) A.动物肝脏 B.全奶 C.豆类 D.水果 5.支气管胸膜瘘一般常发生在术后: ( C ) A.3~4天 B.5~6天 C.7~10天 D.10~12天 6.安装起搏器后出现下列哪组症状需马上到医院就诊 ( C ) A.睡眠不佳 B.感觉无力 C.胸痛、呃逆、发热、呼吸困难 D.小便次数稍增加 E.自感记忆减退 7.对职业性有害因素及职业病的错误描述是: ( D ) A.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可能危害人体健康和劳动能力 B.职业性有害因素可能造成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C.患职业病后病人会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影响劳动能力D.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就会患职业病 8.决定护理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护理人员的: ( A ) A.工作态度和行为 B.护理技术 C.经验 D.学历 9.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是 ( D ) A.Ⅰ型超敏反应在局部的表现 B.Ⅱ型超敏反应在局部的表现

C.Ⅲ型超敏反应在局部的表现 D.Ⅳ型超敏反应在局部的表现 E.混合型超敏反应在局部的表现 10.尿毒症接受腹膜透析的病人优质蛋白的摄入量应为: ( A ) A.1.2~1.3g/kg·d B.1.0~1.1g/kg·d C.0.8g/kg·d D.0.5g/kg·d 11.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 B ) A.尿频 B.尿急 C.排尿困难 D.尿潴留 12.传染病的预防原则,不包括下列哪项: ( C ) A.管理好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观察病情变化 D.保护易感人群 13.测体温时患者不慎咬破玻璃水银体温计,首先应 ( A ) A.立即服大量蛋白水或牛奶 B.立即服大量蛋清 C.立即服泻药 D.立即服大量的韭菜 E.及时清除口腔内玻璃碎屑 14.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应选择的漱口液是 ( C ) A.1%~4%碳酸氢钠溶液 B.1%~3%过氧化氢溶液 C.0.1%醋酸溶液 D.2%~3%硼酸溶液 E.0.02%呋喃西林溶液 15.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的病原体,不包括下列哪项: ( C ) A.沙门菌属 B.副溶血性弧菌 C.绿脓杆菌 D.大肠杆菌 16.张女士,60岁,在运动时经常不自主地排出少量尿液,评估该病人情况为: ( D ) A.真性尿失禁 B.充溢性尿失禁 C.假性尿失禁 D.压力性尿失禁 17.体温每升高1℃,心率平均每分钟约增加 ( C ) A.5次 B.10次 C.18次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预防与 控制试题及答案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培训试卷 科室: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 1、外科手术切口分类包括:() ①清洁切口②清洁-污染切口③污染切口④感染切口 2、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细菌来源包括:( ) ①空气②患者皮肤③手术人员④手术器械及植入物 3、外科手术前洗手范围为:( ) ①双手②双手、前臂③双手、前臂和上臂上1/3 ④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4、手术前冲洗手消毒方法为取足量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认真揉搓多少分钟?( ) ①2~6分钟②2~4分钟③1~2分钟④1~3分钟 5、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要包括手术切口周围多少cm的区域?( ) ①15cm ②12cm ③10cm ④5cm 6、择期手术后一般无须继续使用抗菌药物,如使用也不应超过多少?( ) ①15h ②24h ③36h ④48h 7、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类: ( ) ①切口浅部组织感染②切口深部组织感染③器官/腔隙感染④表皮感染 二、判断题(每小题5分): 1、有明显皮肤破损感染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护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参加手术。() 2、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8℃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3、预防用药不能替代无菌操作。() 4、手术前应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5、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术中应当首选开放负压引流。() 6、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应当进行手卫生。() 7、清洁切口是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8、术前备皮应在手术当日进行,确保去除手术部位毛发,应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 三、问答题(25分): 简述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目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