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初中物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

(完整word版)初中物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

(完整word版)初中物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
(完整word版)初中物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

初中物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

1. 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火→化石能源→电能→核能。

2.能源的种类很多,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等。

3.核能获取的途径有两条: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聚变也叫热核反应。原子弹和目前人类制造的核电站是利用重核的裂变释放能量的,而氢弹则是利用轻核的聚变释放能量的。

4.核电站主要组成包括:核反应堆、热交换器、汽轮机和发电机等。

5.太阳能是由不断发生的核聚变产生的,地球上除核能、地热能和潮汐能以外的所有的能量,几乎都来自太阳。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三种方式是:①光热转换太阳能热水器;②光电转换太阳能电池;③光化转换绿色植物。

6.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

7.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

1、可持续发展

(1)、化石能源:由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能源(2)、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3)、二次能源: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得到的能源。如:电能(4)、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如:食物中的化学能(5)、不可再生能源: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如:化石能源、核能(6)、可再生能源:可以在自然界里得到补充的能源。如:水的动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7)、人类家族中现在常用的能源是化石、电能能源,注:在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电能中:A、属于一次能源的是: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B、属于二次能源的是:电能C、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太阳能、地热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D、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煤、石油、天然气、核能

2、核能

(1)、核能: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2)、裂变:用中子轰击比较大的原子核,使其发生裂变,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3)、核电站就是利用核能来发电的,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4)、聚变:氘核与氚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更大的核能。这就是聚变。聚变目前是不可以控制的(5)、今后开发理想的能源应该具有这样的一些特点:A、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B、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C、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D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6)、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特别是太阳能和核能的开发,对我们解决能源问题将有重大的意义。(7)、直接利用太阳能有两种途径,一是:用集热器把水等物质加热另一个途径是:用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总结

一、能源家族

1、能源:凡是能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

2、分类:

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是千百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

3、按能源的利用方式分为:一次能源: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不可再生能源;核能(直接从自然界中可以获取的能源)可再生能源:内能、太阳能、海洋能、生物质能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电能、汽油、电能、煤气、焦碳、激光、沼气等经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

4、按开发早晚的情况还可分为:

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和新能源(太阳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核能)。

二、核能

1、原子和原子核

(1)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电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电带负电荷,中子不带电。(2)原子核的组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核能

(1)定义:由于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叫核能。(包括:裂变和聚变)

裂变:用中子轰击重核时,重核会分裂成大小相差不大的部分,同时释放核能。

原子弹:不可控核裂变。

聚变:较轻的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核的过程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

氢弹:不可控核聚变。

(2)核能获得的途径:

①原子核的核裂变:核电站。

②原子核的核聚变:太阳能(太阳表核聚变面)的利用。

3、核电站

(1)利用核能发电的电站。已建成的核电站都是利用重原子核裂变释放的能量发电。(2)核电站具有的消耗的燃料少、运输量小、成本低、功率大的特点,但需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避免放射性污染,确保安全。

三、太阳能

1、太阳能

被直接利用;被海洋、大地吸收;被植物、微生物吸收;使大气、水升腾循环。

2、太阳能的转化

使空气变热形成风能;直接使大地变热,使水汽化,太阳能变为内能;被生物吸收成为生物质能等。

四、能源革命

1、能源革命

人类历史上,能量转化技术在不断进步,这就在能源革命。

(1)第一次能源革命:

标识:钻木取火;主要能源:柴薪;持续时间:近一万年。

(2)第二次能源革命:

标识:蒸汽机的发明;主要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持续时间:二百多年

(3)第三次能源革命:

标识:核能的使用主要能源:持续时间:到现在

2、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例如:汽车制动时,由于摩擦而使一部分动能变为地面和空气的内能,这部分内能就不能再次开动汽车。

五、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五、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节约能源

由于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目前作为人类主要能源的化石能源正逐渐被消耗,所以节约能源,已成为紧迫部问题。

出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开发新能源,特别是开发利用核能和太阳能。

2、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1)环境污染:燃料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有害气体,不完全燃烧还会产生粉尘,污染大气,危害人体健康,影响动植物正常生长。

(2)环境影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

(3)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改进燃烧设备,尽量使燃料充分燃烧;加装消烟装置,减少烟尘排放量。普及使用煤气和天然气,以代替家用煤炉。集中供热,以减少烟囱数目,既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又减少了污染。开发利用污染小的新能源。

3、未来的理想能源

理想能源满足的四个条件:

第一;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

第二;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大多数人用得起;

第三;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

第四;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污染环境。

一、选择题

4.(2分)(2013?永州)我市的水资源丰富,在潇湘河道上建造了多座水力发电厂,以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水资源发电.电能属于()C

A.化石能源B.一次能源C.二次能源D.不可再生能源

7.(3分)(2013?绵阳)人类历史上不断进行着能量转化技术的进步,即能源革命.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B

A.核能都是原子核分裂时释放出来的能量

B.地球50亿年积累的太阳能是我们今天所用大部分能量的源泉新课标xk b1. c om C.电能和风能都是通过消耗一次能源得到的二次能源

D.化石能源、核能可以在自然界源源不断地得到,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8.(2分)(2013?衡阳)在倡导“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的今天,人类应特别重视下列哪种能源的利用()A

A.太阳能B.煤炭C.石油D.天然气

(2013龙岩)1.2013年6月17日是第1个“全国低碳日”。在践行“节能低碳”的今天,应特别重视开发利用的能源是D

A.煤炭B.石油C.天然气D.太阳能

14.(2分)(2013?娄底)2013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展览会于2013年3月21日在北京召开,提倡低碳工业、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下列的做法符合“低碳生活”要求的是()A

A.若有可能,出行时尽量使用自行车B.废电池随便丢弃

C.为了方便而使用一次性塑料袋D.大力发展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

12.(2分)(2013?枣庄)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目前核电站都是通过聚变反应来利用核能

B.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

C.] 原子核分裂或聚合时释放出核能

m D.核能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

(2013资阳)4.下列有关“物质和能”说法中,错误的是C

A.一次能源指的是自然界中存在的,能被人们直接利用的能源

B.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山体滑坡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C.跟电子的质量相等的质子和中子挤在处于原子中心,构成非常小的原子核

D.能量的转化和转移都是有方向性的

(2013泸州)18、下列关于核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

A.核能和煤、石油一样都是常规能源,而不是新能源

B.核能和太阳能、风能、水能一样都是可再生能源

C.原子棱发生裂变和聚变都会释放巨大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D.氢弹的爆炸就是核裂变发生链式反应的结果

1.(3分)(2013?长沙)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关于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北斗”导航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

C.卫星通信、移动通信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D.LED灯的核心元件发光二极管是由超导材料制成的

(2013郴州)8.如图所示是建郴永大道新式路灯,它“头顶”小风扇,“肩扛”太阳能电池板。有关这种新式路灯说法正确的是C

A.小风扇是美化城市的时尚装饰

B.小风扇是用来给太阳能电池散热

C.小风扇是小型风力发电机

D.太阳能电池同时向小风扇和路灯供电

(2013郴州)16.核电站是由反应堆、汽轮机、发电机三部分组成。在核电站发电过程中,能量转化顺序正确的是B

A.核能→机械能→内能→电能B.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C.内能→核能→机械能→电能D.电能→机械能→内能→核能

(20 13年福州)7.“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吸人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造成危害。福州市为了保护宜居环境,今年已开始Pm2.5监测。以下措施中会使空气中PM2.5污染增大的是A

A.不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B.提倡使用太阳能设备

C.发展核电代替部分煤发电D.禁止在户外焚烧垃圾

(2013武汉)15.同学们都是未来理想能源的探索者和使用者。关于未来理想能源,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必须全部转化为电能,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

B.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

C.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

D.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答案:A

(2013 新疆维吾尔)1.在倡导“低碳生活”的时代,以下能源在开发和利用中对环境污染和破坏作用最小的是A

A.太阳能B.煤炭C.石油D.天然气

(2013年武汉市)15.同学们都是未来理想能源的探索者和使用者。关于未来理想能源,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答案:A

A.必须全部转化为电能,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

B.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

C.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

D.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

(湖州市2013 年)18.能量的转化是自然界普遍的现象.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答案:B

(2013年苏州市)3.下列关于能源、能量转化及其获取的说法正确的是答案:C

A.化石能源是可再生能源

B.太阳能不是清洁能源

C.能量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D.核能只能通过重核裂变获取

(泰州市二O一三年)21. 下列属于能量单位的是答案: B

A.瓦特

B.焦耳

C.伏特

D.安培

(黄石市2013年)30.下列关于信息的传递和能源的利用说法正确的是答案:C A.电视遥控器是通过紫外线来发射信号的

B.手机是通过激光来接收信号的

C.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D.核能的利用会造成放射性污染,所以应该关闭核电站

(成都市二0一三年)4.关于原子、原子核和核能,表述正确的是答案: B

A.原子由质子和电子组成B.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C.核能清洁无污染,利用核能有利无害D.核能是我国当前利用的最主要能源

(二0一三年山东省青岛市)3.下列关于能量转化、转移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答案: C A.电池充电,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电动机工作,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C.暖瓶塞被热气弹开,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用热水袋取暖,内能发生了转移

(2013年福建省泉州市)12.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答案:D

A.电动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发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C.汽油机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干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解决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D A.石油B.天然气C.煤炭D.太阳能

(2013年临沂市)20.下列有关能能源和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B

A.空气中的电破波频率越高波长越长

B.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的能量来发电的

C.手机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

D.能量是守恒的,所以不会发生能源危机

(哈尔滨市20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将两段表面平滑的熔丝紧密接触后,它们会“粘”在一起,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B.物体的温度越高,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C.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穿越大气层时,烧蚀层烧得通红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增大内能D.利用太阳能发电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2013年陕西省)8、图示为我省某高校学生设计的一款小夜灯,它的一侧是太阳能电池板,白天接受阳光照射,晚上给另一侧高效节能的LED灯板提供电能.关于小夜灯中所应用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

B.太阳能电池板将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C.LED灯的发光物体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D.LED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比白炽灯高

(2013年烟台)1.下列一次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答案: A

A.风能B.核能 C .石油 D .天然气

(2013年河南省)10.关于信息、能源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利用声波和电磁波传递信息时都需要介质

B.核能和化石能源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C.光纤通信利用电信号传递信息

D.光伏电池和DVD 光碟都应用了磁性材料

1.(2013江苏盐城,第1题)下列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是()C

A.风电场

B.水电站

C.热电厂

D.光伏电站

二、填空题

19.(2分)(2013?锦州)2013年6月7日,位于大连瓦房店市的辽宁红沿河电站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它是东北地区第一个、全国第五大核电站.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填“核聚变”或“核裂变”)释放的能量工作的,该能源属于不可(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

18.(2分)(2013?日照)煤是一种化石燃料,是一次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已知无烟煤的热值是3.4×107J /kg,完全燃烧6kg的无烟煤放出的热量是 2.04×108J.(2013南充)11.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燃料,南充市部分公交车和出租车使用天然气来代替柴油或汽油,天然气不可再生(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它燃烧时释放出的化学能转化为汽车的机械能:

(2013庆阳)15. 能源问题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问题之一.能源家族中:①煤炭、②核能、③石油、④天然气、⑤水能、⑥风能、⑦地热能等,属于不可再生的是;不是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太阳的是.(填序号) ①②③④⑥⑦

(乐山市2013年)42.在我国西藏高原,有一个羊八井地热区,地热电厂担负着拉萨市一部分电力供应。工作流程如图所示,经过地下井→汽轮机→发电机,其能量转化过程是:将内能转化为能再转化为能.

答案:42.机械能电

(泰州市二O一三年)34.能源危机日益加剧,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成为当务之急。光伏发电是将__▲__能转化为__▲__能;目前的核能发电,是通过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答案:34. 光电

(湖北省襄阳市2013年)23.风能清洁无污染,风能属于____ __能源(选填“一次”或“二

次”)。答案:一次

(二0一三年东营市)11.波浪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如果将波浪具有的能量充分利用,将会节省大量的煤炭、石油等资源。波浪具有能量,它属于能源(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波浪发电装置如图,它将波浪具有的能转化成电能。答案:可再生机械

苏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梳理讲课教案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苏教版初二物理上册每一章的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初二物理上册每一章的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和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和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使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 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和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图片传不上自己去看书吧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9.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第三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苏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66769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点汇总以及初中物理公式汇总 第十章力和运动知识归纳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5.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 或写成。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3. 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 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 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计算公式:η=W有/W总x100% 7.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P=w/t。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知识归纳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 10.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方式有: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5.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6.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 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苏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得发生:由物体得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得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得声音就是靠空气传来得。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就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得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就是指声音得高低,它与发声体得频率有关系。(2)响度:就是指声音得大小,跟发声体得振幅、声源与听者得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得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得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得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得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得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得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得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得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得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就是指物体得冷热程度。测量得工具就是温度计, 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得热胀冷缩得原理制成得。 2、摄氏温度(℃):单位就是摄氏度。1摄氏度得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得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与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得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就是35℃至42℃,每一小格就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得量程与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得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就是物质存在得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得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得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熔点与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得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得温度叫凝固点。晶体得熔点与凝固点相同。 9、晶体与非晶体得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得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熔化与凝固曲线图: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上册)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上册) 一、杠杆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做杠杆。 1.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杠杆绕其转动的点,一般用字母O表示该点。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字母F1表示。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字母F2表示。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1表示。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字母L2表示 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3.杠杆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是指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的状态。 (2)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实验探究题目中,一次实验不能得出普遍规律 二、滑轮 1.定滑轮: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所以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在不少情况下,改变力的方向会给工作带来方便。 2.定滑轮: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动滑轮省一半力,但费距离,且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滑轮组:滑轮组是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可以达到既省力

又改变力的作用方向的目的,在忽略滑轮组与轴之间的摩擦和绳重的情况下,使用滑轮组时,重物和动滑轮总重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等于总重的几分之一。 三、功: ⑴做功必要因素: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单位:____________。 功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功率: ⑴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功率, 它是表示_______的物理量。 ⑵公式:_____________;(3)单位:__________ ;1千瓦=___________瓦。 五、机械效率: ⑴有用功_____________________;⑵额外功: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总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机械效率:___________________; ⑸η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与哪些因素无关:

最新整理苏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一)汇总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 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 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vt/2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 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 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 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 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 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苏教版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整理及其练习

苏教版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整理及其练习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及练习题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及练习题 一、力 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英文字母“N”表示; ***3、力的特性:力有三大特性; (1)力的方向性:质量、密度是没方向的,力是有方向的; (2)力的瞬时性:物体间发生作用的瞬间力就产生,停止作用的瞬间力就消失; (3)力的相互性:力的相互性要从四个方面来理解:①一个独立的物体不能产生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②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力是个抽象的物理量和物体是相互依赖的; ③有受力者必有施力者,二者同时产生同时消失,而且位置可以互换; ④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在同一直线上、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 4、力的作用效果: ①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 ②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③力可以使物体的物态发生改变。 5、力的三要素:我们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6、力的示意图和图示: 7、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二、重力: 1、重力的定义:地球表面上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重力的三要素: (1)重力的大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G=mg 国际统一规定 g=9.8N/kg;g是常量但不是恒量,g值在地球的不同位置实际值不同,离地心近的地方(南极、北极)g实际值大,离地心远的地方(赤道)g实际值小,在地球表面上从两极向赤道靠近g实际值逐渐变小;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人们经常利用此来判断物体是否与水平面垂直。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①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几何形状规则(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正球体);二是,质量分布要均匀,否则不一定在。 ②物体的重心只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代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如:环状、管状、U型状、V型状等物体的重心都不在物体上。 3、质量和重力(重量)的区别:质量和重力(重量)有5个方面的区别: ①实质不同,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重力是物体受地球影响的大小; ②方向问题,质量没有方向,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③变化问题,质量不随物体位置的变化而改变,重力随物体位置的变化而改变; ④测量工具不同,质量的测量工具是天平、秤,重力的测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⑤单位不同,质量的单位是kg、g、mg、t等,重力的单位是N。 三、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静摩擦力)(一)滑动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的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滑动时在接触面之间就产生了一个阻碍相对滑动的力这个力就叫做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三要素: (1)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接触面间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材料。 (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一定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3)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点: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面,画滑动摩擦力时我们就用接触面的中心线的交点来代替,在做力学综合题时我们还可以把它平移到重心上。 (二)滚动摩擦力:初中对滚动摩擦力不过多研究,大家一定牢记“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三)静摩擦力: 1、静摩擦力的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静止,当它们之间产生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之间就产生了一个摩擦力,这个摩擦力就叫做静摩擦力。 2、静摩擦力的大小:静摩擦力的大小始终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外力的大小相等。 (四)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改变压力、改变粗糙程度、改变材料、改变摩擦方式。 (五)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应用: 1、增大摩擦力的应用实例: 2、减小摩擦力的应用实例: 四、同一条直线上的二力合成:

苏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实用文档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从空气中传来的。 3.声速: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液体中快,而在液体中传播又比气体中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vt=2l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人耳的距离都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测速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来源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 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分度值是0.1℃。 4. 温度计使用:(估、选、放、等、留、读) (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齐。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时间

九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汇总(苏教版)

九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汇总(苏教版) 一、电路的组成:1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各部分元的作用: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工作的设备;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二、电路的状态:通路、开路、短路 定义: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开路:断开的电路;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2正确理解通路、开路和短路 三、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四、电路图 五、电流的测量: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单位及其换算:主单位安,常用单位毫安、微安 2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电流表;量程;读数方法电流表的使 用规则。 六、电流的规律:串联电路:I=I1+I2;并联电路:I=I1+I2 七、【方法提示】 电流表的使用可总结为

一查: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 两确认:①确认所选量程。②确认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表示的电流值。两要:一 要让电流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二要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两不要:一不要让电流超过所选量程,二不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上。 在事先不知道电流的大小时,可以用试触法选择合适的量程。 2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求解有关问题的电路 分析电路结构,识别各电路元间的串联或并联; 判断电流表测量的是哪段电路中的电流; 根据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按照题目给定的条,求出待求的电流。 八、电压的测量 电压的单位及其换算。 2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九、电压的规律 串联电路:U=U1+U22并联电路:U=U1=U2 十、常见的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V;一节蓄电池的电压2V;家庭电路电压220V;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十一、【方法提示】

苏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讲解学习

一、电荷 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现象 2、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电荷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C 5、电荷在金属杆中可以定向移动,金属是导电的.有的物体善于导电,叫做导体.金属、人体、食盐水溶液等都是导体.有的物体不善于导电,叫做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等都是绝缘体. 二、电流和电路 1、电路的组成:1、电源: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 2、用电器:利用电来工作的器件 3、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4、导线:连接电路 2、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三、串联和并联 1、串联电路: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后,只有一条通路,逐个通过各用电器后,直接流回电源负极;切断任何一处电路,整个电路均断开;开关可以串联在电路中的任意位置,并不影响对电路的控制作用. 2、并联电路: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用电器之间的连接点叫并联电路的分支点.从电源两级到分支点的那部分电路叫干路,两个分支点间的个条电路叫支路.切断一条支路,其余各支路仍然工作,因此,干路中的开关可以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支路开关只能控制其所在支路的通断. 四、电流的强弱 1、电流就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I代表,它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2、使用电流表的注意事项:1、电流表串联在待测电路中 2、电流从正接线柱进,负接线柱流出. 3、估测、试触,选择合适量程 五、家庭电路 1、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1进户线:火线、零线 2、电能表:测用户在一定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3、总开关(闸刀开关):控制户内与户外的通与断 4、保险丝:当电路中又过大电流,保险丝熔化,自动切断电路(其保护作用) 2、进户的两条输电线中,有一条在户外就已经和大地相连,叫做零线,另一条叫做端线,俗称火线. 一、电压 1、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源的作用就是给用电器两端提供电压 2、电压通常用字母U代表,它的两侧就要用电压,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V 3、电压表的使用:用直流电压表测量某元件两端的电压时,应与这个元件并联.应该使标有“—”号的接线柱靠近电源的负极,另一个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所用量程的最大测量值必须大于被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 二、电阻 1、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标尺导体对电流的阻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梳理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一、杠杆 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可以是任意形状的,不一定是直的)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方向判断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支点、动力、阻力作用点都在杠杆上 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杠杆原理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 1L 1= F 2L 2) 省力杠杆(费距离):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 费力杠杆(省距离):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 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 (举例) 二、滑轮——绕轴能转动的轮子——杠杆的变形。 定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等臂杠杆(动阻力相等,可改变动力的方向) 动滑轮:轴的位置随被拉的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支点在一侧的不等臂杠杆(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使用时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可以改变动力方向)。 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既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两种绳子绕法 用滑轮组起吊重物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物体,提起物体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几。 F=(G+G 动)/n n 是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 三、功——无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 功(机械功):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做功的两要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公式:W=FS 单位:J ) 四、功率 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公式: P=W/t P=FV 单位:W 五、机械效率(实验) F 1 F 2 O L 1 L 2 F 1 F 2 l 2 l 1 O F 1 F 2 O l1 l2

苏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 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苏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 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6. 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 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 通恒星。 8.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9. (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10. (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第八章力知识归纳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 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 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 图标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

(完整版)苏教版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整理及其练习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及练习题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及练习题 一、力 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英文字母“N”表示; ***3、力的特性:力有三大特性; (1)力的方向性:质量、密度是没方向的,力是有方向的; (2)力的瞬时性:物体间发生作用的瞬间力就产生,停止作用的瞬间力就消失; (3)力的相互性:力的相互性要从四个方面来理解:①一个独立的物体不能产生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②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力是个抽象的物理量和物体是相互依赖的; ③有受力者必有施力者,二者同时产生同时消失,而且位置可以互换; ④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在同一直线上、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 4、力的作用效果: ①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 ②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③力可以使物体的物态发生改变。 5、力的三要素:我们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6、力的示意图和图示: 7、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二、重力: 1、重力的定义:地球表面上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重力的三要素: (1)重力的大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G=mg 国际统一规定 g=9.8N/kg;g是常量但不是恒量,g值在地球的不同位置实际值不同,离地心近的地方(南极、北极)g实际值大,离地心远的地方(赤道)g实际值小,在地球表面上从两极向赤道靠近g实际值逐渐变小;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人们经常利用此来判断物体是否与水平面垂直。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①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几何形状规则(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正球体);二是,质量分布要均匀,否则不一定在。 ②物体的重心只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代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如:环状、管状、U型状、V型状等物体的重心都不在物体上。 3、质量和重力(重量)的区别:质量和重力(重量)有5个方面的区别: ①实质不同,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重力是物体受地球影响的大小; ②方向问题,质量没有方向,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③变化问题,质量不随物体位置的变化而改变,重力随物体位置的变化而改变; ④测量工具不同,质量的测量工具是天平、秤,重力的测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⑤单位不同,质量的单位是kg、g、mg、t等,重力的单位是N。 三、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静摩擦力)(一)滑动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的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滑动时在接触面之间就产生了一个阻碍相对滑动的力这个力就叫做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三要素: (1)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接触面间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材料。 (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一定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3)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点: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面,画滑动摩擦力时我们就用接触面的中心线的交点来代替,在做力学综合题时我们还可以把它平移到重心上。 (二)滚动摩擦力:初中对滚动摩擦力不过多研究,大家一定牢记“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三)静摩擦力: 1、静摩擦力的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静止,当它们之间产生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之间就产生了一个摩擦力,这个摩擦力就叫做静摩擦力。 2、静摩擦力的大小:静摩擦力的大小始终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外力的大小相等。 (四)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改变压力、改变粗糙程度、改变材料、改变摩擦方式。 (五)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应用: 1、增大摩擦力的应用实例: 2、减小摩擦力的应用实例: 四、同一条直线上的二力合成:

2020年苏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2020年苏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 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vt/2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 20Hz~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 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 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 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 0 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 100 度, 0 度和 100 度之间分成 100 等分,在每一等分为 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体温计:测量范围是 35℃至 42℃,每一小格是 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 上图中 AD 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 AB 段处于固态,在 BC 段是熔化过程,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