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0183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重点

00183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重点

00183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重点
00183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重点

00183消费经济学自考资料

第一讲绪论

消费经济学是研究消费的经济学,因此,要弄清什么是消费经济学,首先就必须弄清楚什么是消费。

我们通常所说的消费是指满足需要的行为,是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中,对物质产品和劳动力的消费过程,因此,广义的消费包括两个部分,即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

(1)生产消费:生产过程发生的各种生产资料及劳动者体力、脑力的消耗,显然,生产消费属于生产行为或生产过程本身,包含在生产之中,属于中间消费。

(2)生活消费:指为满足个人或家庭的生活需要而对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及劳务的使用与消耗,由于产品经过生活消费,其使用价值就消失了,因此,他属于最终消费。

狭义的消费,指的就是生活消费。

同生产过程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样,任何消费过程也包含三个要素:

消费者:即人,是消费的主体,人只有在消费中才能称之为现实的消费者。

消费对象:指被消费的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及劳务

消费工具:指将消费者和消费对象结合起来的媒介物,又称之为消费手段。

消费对象和消费工具构成消费资料,是消费的客体。

消费主体对消费客体发生作用的力量或能力,也就是消费者消费各种消费资料的力量或者能力,我们称之为消费力,通俗点讲,消费力就是指居民购买各种消费品和劳务的支付能力。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消费力反映了消费者需要得到满足的可能性。

消费的两重属性

自然过程属性——自然属性

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发挥作用的行为与过程,也就是商品用来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自然属性所满足的是人们的生存性和功能性需要,比如人们对衣食住用行的需要,因此,消费的自然属性是生理学、营养学、商品学等学科研究的对象。

社会过程属性——社会属性

是指消费不是孤立的单个人的行为,而总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之月下,在人们相互的经济关系中进行的社会行为与过程。

消费的社会属性,具体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消费主体的社会性:消费主体不是孤立的,抽象的个人,而是处在某种关系中的人,人的社会性决定了消费的社会性。

消费观念的社会性:不同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关系制约着不同的消费观念,不同的群体、阶层和名族经常有不同的消费观念。

消费行为的社会性:个体消费行为受参照群体和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

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和研究的历史演变

消费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与消费在社会经济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人们对消费认识的发展密不可分。

一、古典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佩蒂是最早对消费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的经济学家。

在他生活的年代,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建立和迅速发展的阶段,为了加速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积累被提到首要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佩蒂对消费有一个基本观点:即主张节制不必要的消费,以保证资本积累和财富增长。并且,他认为“赋税”是实现这一主张的有力手段,通过对那些不利于生产的消费支出进行征税,可以达到节制消费,增加积累的目的。

佩蒂的思想被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继承下来,他们认为:消费,特别是奢侈性消费是非生产性的,不利于国民财富的增长。

亚当斯密语录:人们有两种欲望,一种是“现在享乐的欲望。这种欲望的热烈,简直难以抑制”。另一种是“改良自身状况的欲望。这种欲望虽然是冷静的、沉着的,但我们从娘胎里出来一直到死,从没有一刻放弃过这种欲望。”

在亚当斯密看来,就一个人而言,这两种欲望往往是相互冲突的,前一种占上风就是奢侈性消费,后一种欲望占上风,就是节制消费,促使人们借鉴,但对整个社会而言,通常是节俭占上风,所以社会才能进步,国民财富才能增长。

同一时期的法国,封建生产关系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在这样的条件下,法国古典经济学家对消费问题的认识,有着自己的特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是魁奈和西斯蒙蒂。

魁奈是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把消费品分为必需品和奢侈品,他认为,农业提供的是生活必需品,而工业中有些工场则生产奢侈品,由于必需品的消费会增加财富和收入,而奢侈品的消费不利于财富和收入的增加,因此,他主张减少奢侈品的生产和消费,保护农业,以保证必需品的供应,因此,魁奈认为只有让农民富裕起来,让他们消费更多的产品,才能促进社会的繁荣,这是魁奈对经济学理论的一大贡献,他把消费水平的提高看成是一国繁荣昌盛的保证。

西斯蒙蒂经历过经济性危机,因此,他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危机有所认识,对消费的认识也有所发展,他认为生产的目的是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消费决定和创造着生产。因此,生产者必须面向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必须了解消费者的需要和收入状况,从消费决定生产这一前提出发。

西斯蒙蒂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尖锐矛盾,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经济危机,并用消费不足来说明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为了减轻危机,他主张政府应采取措施关心消费者的利益和过问消费方面的事物。

虽然西斯蒙蒂认识到消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并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过剩危机的必然性,但他站在小资产阶级的立场上来解释危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消除危机的方法,造成了其理论的缺陷。

二、19世纪中期——20世纪30年代以前

19世纪中期以后,经济学家从各种角度对消费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不仅奠定了当代经济学的基础,而且对消费经济学以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庞巴维克:边际效用价值论

凡勃仑:社会阶层消费学说

马歇尔:需求理论

这三位经济学家虽然对消费地位的认识没有超过前人,但不管怎么说,他们都对经济学做出了很重要的作用。

比如马歇尔,马歇尔把需求看成是人们的主观欲望所决定的一种心理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他的消费学说——

需求理论,包括欲望饱和理论(效用递减规律)、需求规律以及需求的价格弹性等等。

此外,马歇尔还对社会消费发展的长期趋势作了分析,他认为,社会消费水平会随着技术进步而提高,他还意识到人们对闲暇的重视可能对消费支出格局产生影响——当然,这些都被后来的实践所证实。

但马歇尔同时也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完善的,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全面的生产过剩和经常性的事业是不会发生的,但这个神话很快被资本主义世界普遍发生的大危机的事实所打破。

三、消费在凯恩斯经济理论中的地位

20世纪30年代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波及面最广,影响程度最深的一次经济大危机,这次危机也孕育了凯恩斯经济学,根据资本主义经济的显示,凯恩斯提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自发的调节是不能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因此,必须加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

在凯恩斯经济学中,有效需求理论是其整个理论的基础,因此,对消费问题的研究,在凯恩斯经济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在于一下三个方面:

消费倾向递减——人们的消费支出并不随收入的增长而同比例增长。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人们所预期的利润率将随投资的增加而递减。

流动偏好——人们乐意在手头保持现金,达不到一定的利息率水平就不愿把钱存入银行

因此,他提出政府要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人为的刺激需求,以达到消除危机和事业,保持社会稳定的目的。

虽然凯恩斯承袭了前人的观点,但他看到了消费在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四、当代经济学对消费理论的贡献

凯恩斯经济学在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政策中占统治地位长达几十年,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特别是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经济衰退,从而使更多的经济学家在凯恩斯理论之外寻找答案,但消费在经济学中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

1976-1992年,有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获奖都与消费研究有直接的关系。

1976,米尔顿-弗里德曼:在消费分析、货币史、货币理论及对稳定政策复杂性的实证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绩1985,佛朗哥-摸底利亚尼:在对储蓄和金融市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分析。

1992,加里-贝克尔因:把微观经济学分析的范围扩展到人类行为及其相互作用的更广泛的领域。

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生产和消费关系的分析

马克思把经济看成是由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诸要素构成的有机统一体,从再生产过程分析,首先是生产,然后是分配,再经过交换,最后进入消费,结束一个经济过程之后,又进入下一个经济过程。

在社会中,人是主体,要使社会能够生存和发展,就要使社会的主体,一定经济关系下的人能够维持生命,这就需要消费。要消费,首先要创造可供人们消费的对象——产品。这就需要生产,通过生产,人们创造出能够满足社会需要,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但人们在消费这些产品前,还必须确定这些产品归谁所有,也就是确定人们占有社会产品的份额,这就是分配,但分配只是产品转入消费的前提,要使产品能够真正进入消费,还必须使人们能够得到产品,这就有赖于交换,通过交换,占有各自的产品,人们得到自己的产品之后就是进行消费,从而实现了生产的目的,因此,马克思认为:一方面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为消费创造作为外在对象的材料;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生产力水平决定消费水平;生产的发展速度决定着消费的提高速度;生产决定着消费的方式和结构。另一方面,消费对生产具有积极的反作用:生产

要以消费为转移,要以消费为最终归宿;消费在主观上提出生产的对象;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

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消费经济学是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随着消费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消费经济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我们知道,经济学按照考察对象和分析立足点的不同,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近几年两者有相互融合和渗透的趋势),我们消费经济学对消费的研究也分化为两个方向:

微观消费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研究消费行为。包括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储蓄行为、劳动供给行为等。

宏观消费问题:考察全社会的消费活动、总消费支出的变化、社会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的变化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第二讲消费决策

下面,我们从研究微观消费问题的角度出发,以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为假设前提,探讨消费者是如何作出支出决定、怎样进行消费选择方面的一系列问题。这就是我们即将要讲的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消费决策问题。

消费者的消费决策问题,就是要考察单个消费者或家庭如何分配他们收入,以及这些决策如何受到收入、价格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既然,消费者被假定为完全理性的经济人,那么消费者对每一种消费的可能性都会衡量他的代价和收益,因此,消费者在进行决策时,总是追求以最小的代价来换取自身的最大利益。

当我们把消费者看成为追求最大满足的理性人时,分析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就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消费者面临的限制性条件,二是最大化目标。前者与消费者的预算约束有关,后者与效用和偏好相关。

预算约束

所谓预算约束,是指消费者只能在自己有限收入的约束下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

在市场上,消费者获得任何商品或服务都是需要支付一定的货币,因此,消费者在消费时不可能无限制的选择满足程度最高的产品。换句话说,消费者只能在他收入限定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和购买。

假定某一消费者的所有收入是每月2000元,这一收入就是他的预算约束。他们每月所有物品的消费的总开支不能超过2000元。

再假定市场上有两种商品X和Y,他们的价格分别为100元和5元,那么,这个图(见课件)显示的就是该消费者的个人预算约束集。

图中,横轴表示该消费者购买商品X的数量,纵轴表示购买商品Y的数量。直线EF与X轴和Y轴围成的这个三角形就是该消费者可能购买的这两种商品的组合。其中,直线EF我们称之为预算约束线。所谓的预算约束线指的是消费者用完他的所有收入能买到的价格既定的两种产品的可能的所有组合。因此,预算约束线以外的部分是消费者现有收入所不能购买到的产品组合点,而预算约束线以内的部分是消费者现有收入可以购买到的产品组合点。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消费者将他所有的收入都用来购买商品X,那么他可以购买到20个定位的X商品,也就是预算约束线上的F点。如果他将所有的收入都花费的商品Y上,那么他可以购买到400个单位的Y商品,也就是预算约束线上的E点。他也可以选择预算约束线上的任何一点。比如购买300个单位的Y和5个单位的X或者100个单位的Y和15

个单位的X。当然,他还可以选择预算约束线以内的任意一点来选购这两种产品。

虽然预算约束线内的任何一点都是消费者可以选择的点。但实际上只有预算约束线EF上的点才是经济学家所真正关注的,至于为什么,我们后面将会提到。

从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到,预算约束线是一条由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线,实际上这根线还说明消费者在购买X和Y 的时候面临着一种替换。为了多得到商品X,就需要放弃一部分的商品Y,比如图中A和B这两点。在A点,消费者购买5个单位的X和商品和300个单位的Y商品,但如果他想得到更多的X,比如他想得到10个单位的X产品,那么就只能购买到200个单位的Y产品,也就是B点。也就是所,为了多得到5个X,而必须放弃100个Y。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替换。

当然,替换比例是由这两种商品的价格所决定的。在这个例子中,X的价格是Y价格的20倍,因此,为了多得到1个单位的X,就必须要放弃20个单位的Y。

我们假定假定消费者收入为M,商品X的单价为P1,而商品Y的单价为P2,预算线可以表示为:

M = P1Q1 + P2Q2

其中,Q1和Q2分别表示购买X和Y的数量。我们可以看出,预算约束线的斜率等于—P1/P2。由于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所以斜率为负数。如果考虑其绝对值,本例中斜率应该就=20,正好是这两种产品的相对价格,实质上,月算约束线的斜率就是由这两种产品的相对价格决定的。

因此,预算约束线的斜率、相对价格以及刚才所讲的替换,他们是完全相同的。

上面分析的其实是现实生活的一种抽象,在现实中,市场上不只一种产品,如果多种产品我们怎么去分析呢,我们可以这样处理,把我们重点分析的产品放在横轴上,而把其他所有的产品放在纵轴上。

预算约束线的变动

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知道,预算约束集的特征完全是由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决定的,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预算约束线的变动,一般来讲,预算约束线的变动有两个原因:即商品价格的变动和消费者收入的变动。我们还是用这个例子来具体说明收入和价格的变动对预算约束的影响。

价格的变动

首先我们来看看商品价格的变动对预算约束线的影响。

商品X和商品Y这两个商品中任意一个价格发生变化,都会引起预算约束线的变化,比如,当X商品价格上升时,我们会发现,预算约束线会围绕E点向左旋转,因为当X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预算约束线会围绕E点向右旋转。预算约束线的转动,反映的是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X的消费而不得不放弃其他商品数量的变化。

分析图中的A和B

结论,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X价格越高,消费者购买该商品的数量也就会越少。

收入的变动

下面我们来看下收入的变化对预算约束线的影响。

我们来看这张图,收入的变化会引起预算约束线平行的向外或向内移动。这时预算约束线没有发生旋转,因为如果仅仅是收入变动,商品的相对价格保持不免,那么这两类产品的替换关系就会保持不变,即斜率保持不变。

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预算约束线向右平移,如当收入由每月2000元增加到每月3000元时,预算约束线会由EF

向右平移到CD, 换句话说,当收入增加时,消费者可以选择的范围扩大了,当收入减少时,预算约束线会向左平移。如当收入由每月2000元下降到每月1000元时,预算约束线会由EF向左平移到AB, 消费者可选择的范围也就缩小了。

收入与消费

我们知道,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没有收入就没有消费,因而,收入是影响消费者消费决策的最根本因素。当收入变化时,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的数量及其消费支出结构都会发生变化。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消费者收入的变化如何改变商品的消费数量,以及消费收入的变化对消费者消费决策的影响有多大。

刚才我们讲了,如果商品价格不变,而收入增加,那么该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会平行向外移动,我们来看这张图,当消费者收入增加,该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会由EF向外平移到CD。

一般来说,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消费者对商品的消费量会增加,那种消费量随着人们的收入增加而增加的商品,我们称之为正常商品。比如在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消费者的选择有A点移到B点,他对商品X和其他商品的消费都增加了,那么我们可以说商品X和其他商品都是所谓的正常商品。

但是,我们在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体会,当收入增加后,有个别商品的消费量反而下降了。当然,这是一种特殊情况,这种消费数量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的产品,我们称之为低档商品。这种现象在右边的这张图中就能直观的显示出来。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时,消费者的选择由A点移动到B点,他只增加了对其他商品的购买量,对商品X的消费量反而减少了,此时的X就是我们所说的低档商品。

在现实中这样的例子非常多,自有发挥。

因此,收入变化对商品消费量的影响完全取决于商品的性质,取决于商品到底是正常商品还是低档商品。但是,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的划分不是绝对的。不仅对于不同收入的消费者来说,他们的内容可能不一样,而且对于同一个消费者而言,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的内容也可能随着他们收入的提高而发生变化。

那么,我们划分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的的标准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需求的收入弹性

假如我们收入增加了,那么我们对各种消费品消费的数量变化是一样的吗?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因为一个概念,叫做弹性。

在经济学中,弹性用来表明两个经济变量变化的关系。当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的变化,比如引起作为因变量的经济变量的变化。弹性表示的就是作为因变量的相对变化对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变化的反映程度或者灵敏程度。

因此,需求收入弹性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个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反映程度。因此,需求收入弹性就等于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与收入变化的百分比的比值。弹性的大小我们用弹性系数来表示。

一种商品需求收入弹性的符号取决于需求量变动相对于收入变动的方向,对于正常商品而言,需求量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即?Q/?£í大于零,所以它的需求收入弹性为正。对于低档商品而言,需求量随收入的增加而减少,?Q/?£í小于零,所以它的需求收入弹性为负。因此,需求收入弹性的正负可以用来帮助我们区分商品是正常商品还是低档商品。

对于正常商品而言,如果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表明需求量的增加的百分比超过了收入增加的百分比,因此,这种商品我们叫做奢侈品,或者说是高档商品,反之,如果需求收入弹性小于1,但大于0,那么这种商品我们叫做生活必

需品。当然,如果需求收入弹性小于1,就是我们所说的低档商品。

预期收入

下面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概念——预期收入。

预期收入(又叫作未来收入),即消费者对自己未来收入水平的预期,它能够调节消费者在现期消费与未来消费之间的选择。

如果消费者预期收入提高,那他就会提高现期消费支出的水平;如果预期收入降低,那他就会增加储蓄,以支持未来的消费水平。

因此,预期收入对消费者的消费决策也有着非常重要而显著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我们将在第三讲:消费者的信贷决策中详细讲解。

价格与消费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因此,消费者在做出消费决策前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自己的收入,除了要考虑收入外,消费者还对另外一个东西非常关注,那就是商品的价格。那么商品价格是如何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决策的呢,我们首先来看第一个知识点——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表示商品价格和需求量之间函数关系。因此,需求曲线描绘的是在不同价格下某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消费来那个。我们通过分析商品价格变动对预算约束线的影响,我们就可以推导出商品的需求曲线。

课件现实,如果X的最初价格为100时,消费者会在B点进行消费,即购买12个单位的商品X,当商品X的价格上升到200时,他会在C点消费,即只购买8个单位的X,如果当X的价格下降到50时,他就会在A点进行消费,即购买20个单位的X产品。

我们把以上这组数据可以用另外一个坐标来表示。

那么这跟线我们就把他叫做需求曲线。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也就是说,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增加,我们经济学把这种价格和需求量按反响变化的趋势称之为需求规律。

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我们可以把他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这两个方面作用的结果。

替代效应指替代效应指商品价格上升后,消费者改用其他商品来满足需求。比如,猪肉的价格上涨后,消费者可能会选择其他肉类产品来替代猪肉,比如选择鱼肉或鸡肉来替代猪肉,以满足消费者对肉类产品的需要。我们通过这张图可以看出,当商品X价格增加时,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会向左旋转。商品价格上升意味着个人为了增加一单位这种价格上升的商品就必须放弃更多的其他商品。新的替换关系会导致消费者减少对这种商品的消费量,而用其他商品来替代该商品。即随价格的上升,替代效应减少了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

替代效应反映了个人所面临的替代关系的变化。而收入效应则反映了个人生活水平的变化。比如,如果价格上升,预算约束线向左旋转,同时会缩小可选择商品组合的范围。尽管消费者的收入没有改变,但用这些收入能够购买的东西减少了,即消费者收入的实际购买力下降了。对于消费者而言,他所关系的不是收入表现为多少货币,更重要的是这些货币能购买多少东西。如果商品价格上涨但收入不变,那么实际收入便下降了。这就是价格的收入效应。

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消费者在预算约束线上到底选择那个点进行消费,这个取决与消费者自己的偏好。为了帮助我们分析那个点会被选中,经济学家使用了一个重要概念,叫做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显示的是若干个可以给一个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的商品组合。比如在课件上,I和I1就是关于商品X 和Y 的无差异曲线,在I上的A点和B点虽然商品组合不同,但他们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是一样的。对于消费者来讲,效用越多越好,根据效用越多越好的原则,我们可以知道,C点的效用大于A点,也大于B点,因为I1上所有的点的效用都=C点,所以I1上所有点的效用都大于I上所有点的效用。因此,无差异曲线离远点越远,他所代表的效用就越高。

此外,无差异曲线是不可能相交的,否则会出现逻辑矛盾。

通过无差异曲线,我们就可以准确的计算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课件上画出了三种商品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这三种商品分别是正常商品、低档商品和吉芬商品。

这张图描绘的是正常商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分解过程,当商品X的价格下降时,预算约束线向右旋转。假定商品X和商品Y两种商品的替换没有改变,消费者对商品X的需求量会由x增加到x1,这就是收入效应引起的。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消费者的选择有点A移到了点B,但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问题:B点在消费者的预算约束之外啊,是消费者的现有收入约束下不可能达到的点。不过没有关系,因为C点是可以达到的,对于消费者来说,B和C 的效用是一样的,所以消费者最终的消费点是C,从而由x1移到x2,这是替代效应作用的结果。因此,消费者消费决策的变化,是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对于正常商品,他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作用方向是一致的。比如价格下降,替代效应使得对该产品的需求上升,收入效应也使得对产品的需求量上升,所以,在两个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价格下降,购买量会上升,因此,需求曲线是向右下倾斜的。

替代品与互补品

有时候我们发现,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不仅会影响该产品自身的需要,同时对其他商品的需求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果两种商品中的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一种商品价格的下降会导致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减少,即两者是相互替代的关系,我们就称这两种商品为替代品。

比如茶和咖啡,他们就有互为替代的关系,当茶叶的价格上升时,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会向左旋转,但咖啡的需求量会增加,有F点移到E点。

如果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减少,即两者是相互补充的关系。

比如球和球拍的关系就是一种互补关系。

两种商品之间到底是相互补充的还是相互替代的呢,我们经济学用一个指标来衡量,这个指标就是——需求交叉弹性。

需求交叉弹性指商品自身价格、消费者收入和偏好都保持不变时,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如果交叉弹性系数为正,就是替代品。如果交叉弹性系数为负,就是互补品。如果接近等于零,那么这两种商品就是互不相关的。

需求的价格弹性

与需求的收入弹性类似,需求的价格弹性指某一商品需求量对它本身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它等于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化的百分比相除之比。

如果用P表示价格,ηp表示价格弹性系数,需求价格弹性公式:

ηp=?Q/Q/ ?P/P

通常情况下,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价格下降需求增加,所以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负数。为了便于分析和计算,我们经常取价格弹性系数的绝对值。依据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的大小,我们可以将需求价格弹性分成5个类型。

ηp>1。弹性充足或有弹性。在这种情况下,价格的下降会引起需求量的较大的增加,因此,企业通常会通过降价来增加收益。

ηp=l。弹性为l或等1弹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变动价格不会引起总收益的变化。

ηp

ηp= ∞完全弹性或无限弹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能接受市场的价格,而不能以高于或低于其的价格来销售。

ηp=0 完全无弹性。

效用与满足程度

消费者在做出消费决策时候,有两个东西他一定会考虑,一个就是消费的成本,另一个就是消费的收益。我们用效用来描述人们从他们所消费的商品组合中得到的收益。

所谓效用,就是指商品或劳务满足消费者欲望或需要的能力。换言之,效用就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时所感觉到的满足程度。对于消费者而言,追求效用最大化是消费者行为的一个基本准则。

但效用是人们主观感受的东西,对不同的人来说,不能确定统一的效用标准。但对于某一个确定的消费者来说,他可以判定某种商品对他的效用大小。比如品牌选择问题。

为了能够测量效用,经济学家想了好多方法,我们这里介绍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测量消费者为了获得某种商品组合愿意支付的金额,即支付意愿,用支付意愿来衡量消费效用。

比如,你在纯净水和矿泉水之间选择,你更喜欢矿泉水,那么及时矿泉水要比纯净水贵,你也会购买矿泉水而不是纯净水,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矿泉水能给你带来更大的效用,你愿意为得到矿泉水而支付更多,当然,一个人愿意支付更多,并不意味着他就必须支付更多,消费者必须支付多少取决于市场的价格。

我们在购买商品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个情况,商家会采取这样的销售方式:

买一个:100

买两个:180

买三个:240

他之所以这样卖,是因为有消费者愿意这样买,你如果你愿意这样买,那么对你来说:

买一个:给了你100个单位的效用

买两个:给了你180个单位的效用

买三个:就给了你240个单位的效用

可见,你的支付意愿会随着商品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原因很简单,更多的商品会给你带来更大的效用。

我们还有一个重要概念,叫做边际效用,所谓的边际效用指消费者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的增加。

我们来看这张表。表的最后一列的数值就是消费者增加最后一个单位商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当他有一个单位商品时,增加一个单位的相同商品的边际效用为80,当他有两个,再增加一个的边际效用是60,刚才这个图就画出了这个消费者对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曲线。

不管是效用曲线,还是这张效用表都显示出边际效用递减的趋势,这就是我们说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他指的是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某一商品时,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或效用增量趋于递减。

当消费者面临给定的预算约束,而且要在不同商品之间进行选择时,他的选择将会使每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相同。也就是说,消费者会把消费调整到这样一点,在这点上,花费每一分钱在不同商品上得到的边际效用相等。因为在这点,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任何改变都不能增加消费者的总效用。

消费者剩余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当新增加的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边际效用等于商品价格的时候,消费者就会停止购买,也就是说,消费者消费最后一个单位商品的效用等于商品的价格。但在市场上,消费者只需为他购买的商品支付固定的价格,所以就存在这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指的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货币量与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差,即消费者通过消费在心理上所获得的收益。

我们来看这张图,他们能帮我们更好的理解消费者剩余。我们引用刚才的例子,假定市场上该商品的价格为40元,那么按照边际效用等于价格的规律,那个消费者应该会购买4个单位的产品,当然,他说购买的每一个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是不一样的,也就是消费者对这四个产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是不一样的:

他愿意为第一个支付:100

他愿意为第二个支付:80

他愿意为第三个支付:60

他愿意为第四个支付:40

但是市场上商品的价格是40,因此,他为每一件产品都只需要支付40,也就是说,他支付160就可以得到4个产品,而他愿意的支付,或者可接受的支付是280,那么他必须支付的和他愿意支付的金额之间就存在这差额,这个差额我们就叫做消费者剩余。这个例子中,消费者剩余=120,图中的阴影部分就代表着消费者剩余。

除了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之外,消费者的消费据侧还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下面我们简单的讲一下其他因素对消费决策的影响。略

第三讲:储蓄决策

这一讲,我们主要来探讨一下消费者的储蓄决策。在这一讲,首先我们将一起来分析一下消费者之所以有储蓄行为,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消费者有这样的行为,因此,我们首先要对消费者储蓄行为的动机进行分析。然后,我们讲解利率

因素和非利率因素对消费者储蓄行为所造成的影响。就是我们课件上显示出来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下面,首先我们先来弄清楚什么是储蓄?

对于储蓄,我们的理解大概是会把储蓄等同于收入超出消费的那部分。其实,在我们现代经济理论中,储蓄是指一个经济体(居民个人、企业、集团或政府)为在未来创造收入而留出部分产出的过程。在一般情况下,居民个人、企业等都会有储蓄行为,但我们消费经济学主要是讨论居民个人的储蓄行为。讨论的是居民个人把他的货币收入在当前消费和未来消费之间如何分配。

但居民储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指居民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

广义:指货币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包括银行存款、保险、有价证券、固定资产、实物投资以及现金。

我们所即将要讨论的是广义的居民消费问题。

好的,现在我们已经把我们要研究的问题给界定清楚了:即储蓄中的广义的居民个人储蓄。那么为什么为产生居民个人储蓄呢,下面我们就来把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储蓄动机介绍给大家。

首先我们来看生命周期储蓄

退休或丧失劳动能力是储蓄的最重要的动机之一,这个动机被称为生命周期储蓄。人们在他们工作的时期存钱,以便在退休后能够享用消费,这是麻省理工学院诺贝尔奖获得者佛兰科·莫迪利安尼强调的储蓄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

生命周期储蓄理论认为:个人是在比工作年数更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储蓄和消费行为的,人们以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消费的最佳配置为目标,把储蓄看成是为年老时的消费所做的准备。

课件上的这张图是对生命周期储蓄模型的一个简单的描述。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一个人的总的财务为过去的储蓄的总和。这张图表明的就是一个人的储蓄和他积累的财富。这张图意思是说:这个人在他25岁时得到第一份工作,到60岁时退休,预计可以活到95岁。假设这个人从25岁到59岁每年赚的钱和储蓄的钱一样多,那么,在他25岁之前没有储蓄,在60岁的时候储蓄达到顶峰,此时,由于退休,没有收入,因此,开始花费自己的储蓄,知道95岁时花完。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生命周期比这个简单的图形所表示的要复杂的多。但不管怎么说,这个简图还是让我们对一般的储蓄行为方式有一个大致的概念。

生命周期储蓄的决策过程

为了说明生命周期储蓄的决策过程,我们考虑最简单的一种情况,我们假定:不存在不确定性因素;某人从其生命的第一年开始工作且没有积累任何财富:他预计能活N年,其中要工作M年,并且工作期间每年赚取收入Y;储蓄不赚取利息,价格水平保持不变,从而当前的储蓄将等额的转换为未来可能的消费。

在这种假设条件下,我们比较关心一下两个个问题:个人生命周期的消费

可能是多少? 个人如何在其生命周期内分配储蓄与消费?

给定工作时间M年(来自于个人劳动的)

终身收入为Y×M,

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最大可能消费支出为Y×M。

个人如何在其生命周期内分配储蓄与消费?

生命周期内消费等于终身收入

C×N二YM (3.1)

两边同除以N就得到每年的计划消费水平C:

C=Y× M/N (3.2)

M/N:一生中用于工作的时间比重

储蓄函数

S=Y×(N-M)/N (3.3)

举例:

假设某人从20岁开始工作且计划工作到65岁,该人将在80岁时去世。因此工作时间M为45年(65—20),生活年数N为60年(80—20)(这里假定该人20岁之前的生命开支由其父母为其支付,不由自己支付)。每年劳动收入Y 为30000元,

终身收入=Y×M=30000×45=1350000(元)

年均消费 C=1350000/60=22500

=M/N×Y=45/60×30000=0.75×30000

年均储蓄 S=(N-M)/N×Y=×30000 =0.25×30000

在这个例子中,该人工作期间每年劳动收入的75%用于消费,这是为什么呢?因为75%是他一生中(20岁之后)工作时间所占的比率。每年收入的25%是他为一生中25%的退休时间的消费而进行的储蓄。

因此,我们总结一下:我们在工作期间进行储蓄从而积累财产;退休后我们开始靠这些资产为生,因此,退休后一直到死,我们进行的都是负储蓄。下面这张图很好的说明了消费,储蓄和负储蓄的生命周期模式。

消费计划的制定,简单表述就是在高收入时期储蓄而在低收入时期负储蓄,以实现平滑的或者均匀的消费跨时期配置。更具有普通意义的是,生命周期理论预测人们在他们的收入相对于终身平均收入较高时储蓄较多,而在其收入相对于终身平均收入较低时进行负储蓄。

遗产动机及其对储蓄的影响

遗产动机是指人们为了能给孩子留下一份遗产而进行储蓄。

遗产动机越大,人们在有能力的工作年间进行的储蓄就越多;

遗产动机越小,人们工作年间增加的储蓄就越少。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在总量上,少数相对富有的人的遗产储蓄要大于多数较穷的人们的生命周期储蓄。

谨慎动机及其对储蓄的影响

谨慎储蓄来源于生命周期储蓄无法解决的另一个问题。即一些人们想要得到的重要东西市场上并不存在。比如,一个人在一生的不同时期会遇到不同的风险。一部分风险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等方式得以转移,但是保险的范围毕竟是有限的。为了保证在这些紧急情况出现时有钱应付,人们就必须储蓄。

谨慎动机的大小与储蓄的多少是同方向变动的。谨慎动机越大,储蓄得越多;谨慎动机越小,储蓄得越少。

随着社会进步程度的提高和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的谨慎储蓄动机将不断得弱化。

目标储蓄及其影响

目标储蓄是指人们为了一些特定的目标,诸如支付购买住宅的现金、或为了支付孩子的教育费用而进行的。也被

称为定向存款。

特点:稳定;存货款融于一体;存款时间相对来说较短。

其他类别的储蓄动机

理财储蓄。储蓄的最直接动机是追求利息,利息率常常对消费产生影响。当利息率升高,这种储蓄回报的增加改变了未来消费和现在消费之间的相对价格,使得推迟消费更具吸引力。所以,实际利息率的增加对储蓄率有正效应。

节俭储蓄。这是典型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储蓄动机和倾向。我国人民素有节俭的传统,节俭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加上现有金融资产选择余地狭小,以安全性、稳定性、灵活性为特征的储蓄存款理所当然成为老百姓的首选,使储蓄存款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预算约束、利率与储蓄

我们刚才说,所谓的消费者的储蓄决策就是看消费者把多少收入用于今天的消费,把多少收入用于储蓄以备将来使用,这其实是每个人都面两的一个重要的消费决策,下面我们来分析下利率的高低是对人们的储蓄行为是怎么影响的。

两阶段的预算约束

小王年轻时赚了10万元,他的一生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小王年轻而且工作着;第二个时期小王年老而且退休了。小王把10万元分为现期消费和储蓄。在退休后,小王将消费他的储蓄及利息。

假设利率为10%,也就是说小王年轻时每储蓄1元,年老时可以消费1.1元。小王现在面临的情况是如何在年轻时消费和年老时消费之间做出选择。

我们这张图表明的是小王的预算约束线。如果小王不储蓄,那么年轻时小王将消费10万元二年老时没有消费。如果小王把所有的收入都储蓄起来,那么年轻时小王没有消费而年老时有11万的消费。当然,这是两种极端的情况。

图中的无差异曲线代表小王在两个时期(工作和退休)消费的偏好。由于小王偏好在两个时期都多消费,所以他对较高无差异曲线上的各点的偏好大于较低无差异曲线的各点,小王就会在这样的偏好下来选择他的消费储蓄组合。显然他会选择效用最大的点,他选择了最优点:年轻时消费5,年老时消费5.5.

假如现在利率从10%上升到20%,那么小王的决策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图中表示的是两种可能的结果。两种情况下,预算线都像外移动,而且变得更加陡峭了。在更高的利率条件下,小王在年轻时放弃的每一元的消费在年老时都将得到更多的回报。

两幅图表示小王不同偏好以及对更高利率的反应。两种情况下年老时的消费都增加了,但年轻时的消费对利率变动的反映是不同的,小王的储蓄是他年轻时的收入减去年轻时的消费量。在A图中,小王对高利率的反应是年轻时减少消费,因此储蓄比如增加,而在B中,小王对高利率的反应时年轻时增加消费,因此储蓄比如减少。

图中B,小王对利率上升的反映是减少储蓄,这种行为看上哪个去有点不合理,但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其中的原因,我们可以用高利率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来说明这一点。

1.高利率增加储蓄(图3—2I)

(1)更高的利率使预算约束线向外移动;

(2)导致年轻时消费减少、储蓄增加;

(3)从而年老时的消费增加得多。

2.高利率减少储蓄(图3—2Ⅱ)

(1)更高的利率使预算约束线向外移动;

(2)导致年轻时消费增加、储蓄减少;

(3)从而年老时的消费增加得少。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是指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移动到更高或更低无差异曲线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替代效应是指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沿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移动到新一点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3、利率变化对储蓄的影响

1.利率变化产生的替代效应

当利率上升时,相对于年轻时的消费而言,年老时消费的成本低了。因此替代效应使消费者年老时消费得更多,而年轻时消费更少。也就是替代效应使储蓄更多。

2.利率变化产生的收入效应

当利率上升时,消费者移动到更高的无差异曲线,他现在的状况比以前变好了。只要两个时期的消费品都是正常物品,消费者就会倾向于利用这种福利的增加在两个时期享受更多的消费。也就是收入效应使消费者储蓄减少。

3.利率对储蓄的最终影响既取决于收入效应又取决于替代效应

如果高利率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消费者储蓄增加;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消费者储蓄减少。

消费者选择理论说明利率提高既可能鼓励储蓄,也可能抑制储蓄。

从经济政策的角度看,这种结果令人失望。

前面我们从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角度考察了利率对储蓄的影响,还介绍了作为储蓄基本动力——生命周期储蓄、遗产动机、谨慎动机和目标储蓄等对储蓄的影响。现实生活中,影响储蓄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其他会影响到消费者储蓄决策的影响因素。

社会保障制度对储蓄决策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社会保障制度对储蓄决策的影响。

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在公民患病、年老、遇到意外事故等情况下,对公民受到的损失或生活处境的困难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条件的一种制度。我们常见的社会保障形式大概有一下三种。

社会救济:对丧失劳动能力或特殊情况下(如洪灾、地震等)无生活来源的社会成员无偿、直接的发放救济钱物。

社会福利:国家或社会组织为特定的对象,如老人、孤儿、伤残人以及本单位职工,提供生活机构及服务设施,如养老院,孤儿院,文化馆等。

社会保险:由国家立法加以保证,由企业、个人、政府三方或其中一方或两方出资形成基金,根据保险的原则,在被保人因疾病、年老等减少或中断收入时,对其进行经济补偿,以分担其损失,比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失业保险等。

那么,社会保障制度是如何影响消费者的储蓄行为的呢?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储蓄率下降速度加快,许多经济学家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导致储蓄率下降的原因,他有对照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不是很完善的国家或地区,比如日本和台湾。发现这些国家和地区社会保障制度不是很完善,因而普遍有较高的个人储蓄率,因此,许多经济学家用实践来证明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程度对消费者的储蓄行为的

影响:并且认为,越完善,人们倾向于减少储蓄,越不完善,人们倾向于增加储蓄,而且现实好像也证明了这个论断。

经济学家认为:

社会保障会对个人储蓄产生两种方向相反的影响。

其一:资产替代效应——即人们从社会保障中获得收益会降低人们为退休消费而进行资产积累的需要,从而使得人们减少储蓄,增加消费。

其二:退休效应——因为与生活相关的社会保障能够增加储蓄,因而可能诱使人们提前退休。

提前退休意味着工作期的缩短和退休期的延长。从生命周期储蓄理论中我们可以知道,人们的储蓄率跟工作时间是成反比的。因此,工作期的缩短又会导致人们储蓄行为的增加。换句话说资产效应降低了人们的储蓄率,但退休效应又反过来要求人们在工作期有个较高的储蓄率。

对于个人来讲,个人储蓄的净效应取决于这两种效应的对比。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资本市场如何影响储蓄的

资本市场是相对于货币市场而言的。一般来说。

由期限在一年以下的各种融资活动形成的市场——短期资金市场:货币市场。

由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种融资活动形成的市场——中长期资金市场:资本市场。

那么资本市场到底干什么活呢?

他就是讲资金从储蓄者手中转移到投资者(企业或政府)手中的机制。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方式一般是发行债券或出售股票。

第三个概念就是流动性约束

当消费者在高收入预期下无法借款来维持当前的消费时就存在流动性约束。在座的各位应该对流动性约束可能有特殊的感受。

绝大多数大学生都预期他们未来的收入要比现在当学生时高得多,而前面我们讲到在生命周期理论指出你们的消费应该建立在你们终身收入的基础上,这就意味着你们当前的支出必定大大高于你们的收入。要做到这一点,你们就必须借钱。虽然你们能够在一定限度内借到钱,但完全有可能无法借到足够的钱来支持当前的消费。那么你们这时候就受到了流动性约束。

当你们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你们的收入将上升,消费也将上升,根据之前讲的生命周期理论,只要你们收入是可以预期的,你们的消费在收入上升时的增加速度就不应该太大。但是,事实上,由于流动性约束的原因,你们的消费在收入上升时有大幅度的上升。因此,流动性约束使得我们储蓄降低。

如果要考察资本市场对储蓄的影响,我们分三种情况来讨论。

(1)存贷款利率相同

如果存贷款利率相同,资本市场不会对储蓄产生太大的影响。

比如,如果小王今年30岁,他现在有50000元钱,并且知道自己在40岁时会得到一笔500000元的遗产。假定借款和储蓄的利率是相同的。如果小王今天放弃1元的消费,明天将得到1+R的更多的消费,如果小王今天消费1,那么明天他将失去1+R的更多的消费。由于小王知道10年后自己有能力偿还债务,因此,小王就会选择借钱而不是等到10年后再花销遗产。

如果他当前消费大于50000,小王就必须贷款

如果他当前消费小于50000,小王就会储蓄

如果他当前消费恰好是50000,那么小王不需要借款,也没有储蓄。

因此,存贷款利率相同时,小王是否有储蓄行为,并不是由资本市场的利率影响的,而是取决于小王自己当前的消费。换句话说,如果存贷款利率相同,资本市场对储蓄行为没有影响。

(2)当存贷款利率相处很大时,人们很少储蓄。

一个人借款利率与贷款利率不同,会导致预算约束线上有一个折点。

我们来看这张图,这张图显示了当小王面临的存贷款利率不同时所做出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预算约束线不是直线,而是有一个折点H。在H点,小王当前消费为50000元,没有存款也没有借款。如果小王放弃更多的现在消费(从H点向左移动),小王在本期放弃1,在心爱一起得到1+Rs,这里的Rs表示存款利率。如果在本期多消费,即移动到H的右方,那么每增加1的消费,他必须放弃1+Rb的下期消费,这里的Rb是贷款利率,由于贷款利率高于存款利率,因此,H点下方预算约束线的斜率要大于H点上方的斜率。也正因为斜率不同而产生了折点。

由于存贷款利率相处太大,对于消费者来讲,他们会即不借钱也不储蓄,他们能得到的储蓄利息率太低,不足以说服他们储蓄,而必须支付的贷款利息又太高,使得他们不想借钱。对于这些人来说,存贷款如果发生销量变动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他们仍然既不存款也不贷款。

(3)当存贷款利率相处减小时,人们倾向于减少储蓄,增加消费。

如果贷款利率下降,也就是存贷款利率更为接近,折点就不会那么突出,对于贷款者来说,贷款利息率降低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都导致现在的消费增加。

我们来看下面这张图。假设最初贷款利率很高,H点右方的预算约束看上去很陡,因此许多人会选择在H点消费。而现在降低了贷款利率,从而使得H点一下的预算约束变得平坦,折点的角度也不再像之前那么大,存贷款利率更为接近。

这种降低贷款利率的变动对贷款者既有收入效应也有替代效应。

消费观念对储蓄的影响

消费观念,也叫做消费意识,是指支配和调节人们消费行为的思想意识,许多因素都会影响和制约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包括文化,经济,宗教,道德等等。在这些因素中,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消费观念的影响最为显著。

线面我们来看消费观念的变化趋势对储蓄的影响。随着社会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提升,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使得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就我们国家而言,消费观念的变化主要提现在一下几点:

(1)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演变

人们的消费有量大方面,一个是硬性消费,即用于吃穿住用行方面的消费;另一个是软性消费,即用于文化教育、休闲度假、旅游光观等方面的消费。目前,我们国家的消费水平逐渐由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演变。其主要标志是硬性消费比重下降,软性消费比重上升。在软性消费中,教育消费逐步攀升,调查显示:城市居民10%以上收入用于教育消费,90%的城市居民希望自己的子女上大学,81%的居民认为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此外,继续教育消费前景看好,旅游消费势头火爆。

(2)由传统型消费向超前型消费变化

影响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因素很多:社会,文化,个人,心里,其中文化因素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更加广泛,更加深远。以前我们国家居民消费相对传统,标志是量入为出。现在,这种传统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消费者的超前消费越来越强烈,标志是积极参与信贷消费。我们国家信贷消费对象和增长点:购房及装修、购买汽车、教育(3)由简单保守型消费向科学理性型消费变化

目前,我国传统的量入为出的保守型消费逐渐又被科学理性型消费所代替的趋势。这种科学理智型消费是指符合人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以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要求的消费。包括:

知识消费

循环经济消费

精神消费

绿色消费

第四讲:消费者的信贷决策

前面两章分别对两种情况下的预算约束做了详细的分析,一是将所有的收入用于消费,而是将所有的收入部分用于消费,部分用于储蓄,除了这两种情况外,现实中还有另一种可能:提前消费。即消费者的当期支出高于当期收入。我们前面讲过生命周期理论,按照生命周期理论,对于一个消费者而言,他追求的是一生的效用最大化。因此,消费者会在年轻时提前消费,而在中年后推迟消费。中年后推迟消费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储蓄决策,而年轻时体现消费就是我们即将要讲的消费者的信贷决策。

说的通俗一点,所谓的信贷决策就是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

在信贷决策这一讲,大概会涉及到4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我们要考察一下消费、储蓄和信贷的关系,主要讨论的是消费者的信贷决策对消费者消费决策和储蓄决策的影响。第二,消费信贷的种类,主要是分析不同种类信贷的特点已经不同信贷所使用的消费者。第三,分析影响消费者信贷决策的主要因素,第四,分析一下消费者信贷行为所产生的风险,这些风险有哪些类型,消费者如果对信贷行为进行管理等。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消费者的消费、储蓄都受一个东西的影响——预算约束。实际上,消费者所有的决策都会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因此,消费者的信贷决策比如会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和储蓄决策。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消费者的信贷决策是如何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和储蓄决策的。

我们根据消费者获得收入时间的不同,消费者可将收入划分为当期收入和预期收入两大类。

我们将当期收入定义为消费者已获得的工薪收入,预期收入是消费者还未获得但预计将要获得的工薪收入。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讲,虽然当期收入不等于预期收入,但可以根据当期收入的大小来预测或估算预期收入的大小。

预期收入与当期收入的关系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消费者一生的收入曲线大致如这张图所示:在参加工作的初期,收入水平处于较低水平,随着技能的提高,经验的增长和资历的增加,收入会逐渐上升,在中年达到顶峰后又会随知识的老化,体能的下降而降低,直到退休后工薪收入接近于0. 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在年轻时,当期收入小于预期收入,而中年后,消费者的当期收入又大于预期收入。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消费者的跨期消费行为。把本来应该发生在未来的消费提前,或者把本来应该发生在现在消费滞后,像这样的现象,我们都叫做跨期消费。

为了很好的分析跨期消费,我们做如下假设:

假定消费者是理性的,他们会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使用一生的收入,安排一生的消费和储蓄,即消费不是取决于当期收入,而是取决于一生的收入。可用公式表示为:见课件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消费者的当期消费不仅取决于当期收入水平,而且取决于预期收入和消费者拥有的财产。我们在生活中也发现,消费者的消费也主要取决于财产和预期收入,并且当期收入对消费者的影响要比预期收入的影响要小的多。

因此,如果能实现借贷,消费者的当期消费可以超出当期收入,也就是说如果消费者的预期收入大于当期收入,则可以通过借款把未来的收入提前用于当期消费。

如图所示

实线代表消费曲线,虚线代表收入曲线。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通过信贷及储蓄等手段,消费者可以实现跨期消费:年轻收入较少时,通过借款增加当前消费,成年后,通过储蓄较少当期消费。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消费信贷对预算约束的影响

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水平一定时,消费者的借贷行为可以增加消费者当期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使预算约束向右平移。借贷资金越大,预算约束线向右平移的越多。从而使预算约束线与更高位置的无差异需求曲线相切,提高了消费者自身的效用水平。

我们来分析这张图,在图中,AB表示消费者在借贷前的预算约束线,A/B/表示借款后的预算约束线,I1,I2表示无差异曲线。通过消费信贷,当期支付能力增大,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于E/点,消费者所获得的效用水平大于原来的最大效用组合点E。这说明,通过消费信贷,消费者当期的效用水平得到了提高。

在该图中,消费者产生信贷行为之后,我们看到商品X和商品Y的购买数量都有所增加,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大额消费信贷决策往往是用于实现当期收入难以支付、价格较高的耐用消费品,而对其他一般性消费品的消费水平基本不变。在这种情况下,预算约束线在向右移动时,其斜率也会发生变化,如第二张图所示:

该图表明,消费者在获得消费信贷后,将该笔收入全部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Y,预算约束线从AB移到A/B/,新的效用最大化购买组合E/中非耐用消费品X的数量没有发生变化。

从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消费信贷使人们改变了消费对当期收入的依赖,消除了上一节课所讲的流动性约束,从而实现了未来消费需求与当期消费需求的转换。从而把消费与一生的财富联系起来,理性的安排消费时间和消费数量,从而使消费者的消费能够在收入不断变动中保持相对稳定。

关于消费信贷对储蓄的影响,一般来讲,消费信贷具有降低储蓄的作用,上一节课讲了,人们的储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但大体可以分为四类:生命周期动机,遗产动机,谨慎动机和目标动机。其中目标动机是指为了将来的某种固定的消费目标而进行的储蓄,比如,结婚,住房,子女上学等,尽管很难确定目标储蓄在总体储蓄中所占的比率,但目标储蓄是很重要的储蓄动机,消费信贷的发展会减弱人们的因目标动机而进行的储蓄。

比如,某消费者想购买价值60万的公寓,如果不进行消费信贷,他可能会省吃俭用,每年存款12万,存款5年,可以买房,这是我们所说的目标储蓄,如果可以向银行申请获得7成10年的按揭贷款,那他每年新增的存款可能会降低至9万,这样,两年后就可以购房。

因此,目标储蓄和消费信贷这两种方式相比,消费信贷会使消费者增加当期消费,因而减少了当期储蓄。

此外,在获得消费信贷之后,消费者每个月的收入不仅要满足日常消费开支的需要,而且要扣除贷款的还本付息,相当于降低了当期的可支配收入,因而,从这个角度讲,消费信贷会降低消费者的储蓄额。

消费信贷的种类

消费信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按照贷款的发放方式:直接贷款: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直接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贷款和间接贷款:间接贷款:销售商(生产商)以分期付款的方式销售商品,银行向销售商提供资金,由消费者分期付款归还银行贷款。

担保方式不同:抵押贷款(主要是不动产,以及股票,债券以及存单)、质押贷款(质押:就是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就该动产卖得价金优先受偿。)、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

偿还方式不同:一次性还款和分期还款(等额本息、等额本金)

贷款用途不同:住房贷款、汽车贷款、教育贷款、装修贷款等

在越来越多的消费信贷品种中,住宅抵押贷款、汽车贷款和信用卡贷款是消费信贷的主要品种,下面我给同学们介绍几种比较重要的信贷品种。

住房抵押贷款:在任何一个国家,居民住房抵押贷款是消费信贷的主要品种之一,一般而言,住房贷款期限较长,通常在10-30年之间,他是以住宅本身作为抵押,采取分期付款方式。

国外早期的住房抵押贷款采用的是固定利率、等额偿付的方式。这种方式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使借贷双方都面临较高的利率风险。由于住房抵押贷款期限比较长,在这个较长的期限中,利率水平不是固定的,而是变化的,而且变化趋势是难以把握和预计的,如果利率上升,银行的融资成本提高,会给银行带来损失,如果利率下降,则借款人会遭受损失。第二,在这个还款期间内,借款人实际负担不平衡,前重后轻。这是由于人们的收入水平会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而提高,在贷款期间的前期,同样的还款额会占借款人收入中很大的比重,而在贷款期间的后期,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同样的还款额只在借款人收入中占很小的比重。贷款设计上的这样一个特点,或者使人们推迟贷款的时间,或者减少借款的额度。

目前,住房抵押贷款有很多品种,包括可调整利率的抵押贷款和累进付款的抵押贷款。

可调整利率的抵押贷款是指在整个贷款期间根据基准利率的变化定期调整贷款利率。在我们国家,住房抵押贷款利率一般是一年一调,住房抵押贷款的基准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确定。可调整利率的抵押贷款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由贷借双方共同承当利率风险。

累进付款抵押贷款是指最初几年付款额较低,有的甚至不足于偿付当月利息,以后每月付款额随着年薪额的增长而逐步加大。累进付款抵押贷款是为一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职工设计的,因为他们的收入可能随着职务的提升而逐步提高。

此外,随着二手市场的发展,消费者对转按和加按业务的需求也逐渐显现,转按指消费者将未到期的抵押物,即住房,在征得银行统一的情况下,出售给第三方,由第三方继续偿还贷款。

加按指消费者通过增加抵押物等途径,提高按揭额度的业务。

汽车贷款

由于汽车属于高折旧率的耐用品,因此,汽车贷款的期限必须符合汽车加速

折旧的要求,所以汽车贷款属于中短期贷款,一般是三年至五年期的贷款,比较常见的是3年贷款和5年贷款。

国外汽车贷款三类授信机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专做汽车贷款的财务公司以及汽车制造商。

在我们国家,汽车贷款主要有两种形式:履约险保证方式和非履约险方式。前者指消费者在申请汽车贷款时购买履约保险作为贷款的第二货款来源,即如果消费者违约,则由保险公司来偿付剩余贷款,后者指采用抵押,质押或第三方担保等担保方式的汽车贷款。

与住房不同,由于汽车不属于不动产,无法进行抵押登记,因此,汽车本身无法作为第二货款来源,此外,近几年,汽车价格不断下降,且幅度较大,部分车型出现消费者需要支付的贷款超过购买同一新车的花费,因此,目前部分保险公司已经停止汽车履约业务,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汽车贷款市场的发展。

信用卡

信用卡是当今世界最流行的消费信贷方式之一。目前,全世界消费类信用卡的数量已经超过10亿张。

信用卡是由银行或非银行信用卡公司发行。持卡人因各自资信状况不同而获得不同资信级别的授信额度。在此授信额度内,持卡人可以在任何接受此卡的零售商处购买商品或劳务及进行转账支付等。接受信用卡的零售商定期与发卡机构进行结算。

如果持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一次性付清账单,就可以免费获得这种服务,如果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一次性付清账单,消费者就要为所借的款项支付高额利息(12%—18%),因此,信用卡的延期偿还的客户能为发卡银行或者公司带来高额利润。

但是信用卡贷款属于无担保贷款,贷款额度的确定主要根据持卡人以往的信用记录,因此,对于发卡银行和公司来说,面临着较大的信用风险。

影响消费者信贷决策的因素

影响消费者信贷的因素主要是指决定消费者是否借款消费的因素,以及消费者在决定借款金额,借款期限,借款时间以及还款方式时考虑的因素。下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预算约束对信贷决策的影响。

预算约束对信贷决策的影响

一般来讲,消费者的信贷决策主要取决于预算约束(平均收入水平)与消费者的偏好。

从长期来看,消费者的收入最终全部用于消费,即各期消费之和等于各期收入之和 :∑Ci =∑Mi

消费者选择储蓄或借贷,即进行跨期消费 。

假设:一个消费者

当期消费额为C0 ,未来消费额为Ct ,

当期收入为M0,预期收入为Mt ,

r 代表利率水平

如果消费者选择储蓄,也就是说M0>C0,即消费者的当期收入超过了当期消费,那么当期的储蓄的金额,即M0-C0。可以获得未来更多的消费,即:

)

)(1(00C M r M C t t -++=

00183消费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消费经济学是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个总量及其变化;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 济单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企业、单个行业、单个市场或单个消费者的经济活动。 ?宏观消费问题可以分为消费需求与总需求,消费结构与经济结构,消费与经济增长等问题。 ?微观消费问题包括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储蓄决策、投资决策以及消费信贷等问题。 ?微观消费与宏观消费的关系:微观消费问题是宏观消费问题的基础;宏观消费问题是微观消费问题的 目的。 第二节经济学对消费问题认识的历史演变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他的观点是主节制不必要的消费,以保证积累和财富的增值。其思想 后来被亚当斯密和大卫嘉图继承。 ?法国古典经济学魁奈和西斯蒙。魁奈是重农学派代表,西斯蒙是法国小资产阶级代表。 第三节消费者及其行为 ?消费者,是能够做出独立的消费决策的基本经济单位。 ?消费者行为的层次:1、消费者资源的初次分配选择;2、消费者资源的再分配;3、消费者的资源消 费—购买选择。 ?消费者的行为特征:1、效用最大化原则;2、习惯性;3、不可逆性;4、示性;5、复杂性。 ?效用最大化原则是大多数消费者的基本准则。 ?效用,消费者通过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满足。 ?效用最大化,消费者通过对商品和劳务的消费追求满足的最大化。 ?效用最大化的原则是建立在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基础上的。 ?习惯性,指消费者的行为方式要受过去习惯的影响。 ?不可逆性,指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要受自己目前收入水平的影响,也受自己过去的收入水平和消费 水平的影响。

自考消费经济学试卷及答案解释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消费经济学试卷 (课程代码00183) 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凯恩斯经济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有效需求理论 B.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理论

C.消费倾向递减理论 D.流动偏好理论 2.社会阶层消费学说的提出者是 A.巴维克 B.马歇尔 C.凡勃仑 D.凯恩斯 3.下列家庭支出项目中,既可以看作“消费”,又可以看作是“投资的项目”是 A.医疗支出 B.旅游支出 C.教育支出 D.日用品支出4.下列哪项不是主导产业应有的特征? A.依靠科技进步,获得新的生产函数 B.形成持续高增长的增长率 C.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最大 D.具有扩散效应 5.消费服务社会化程度提高的物质基础是 A.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 B.社会服务行业的发展 C.社会服务行业价格水平的下降 D.消费者时间价值观念的增强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消费的是 A.文化教育消费 B.交通消费 C.休养所消费 D.食物消费

7.下列选项中,关于消费观念的表述正确的是 A.消费观念是指支配和调节人们消费行为的思想意识的倾向 B.消费观念对储蓄没有影响 C.消费观念对消费没有影响 D.消费观念是指人们向往高消费 8.小张打算为自己购买一套住宅,每月储蓄3000元,这种储蓄动机是 A.生命周期动机 B.遗产动机 C.谨慎动机 D.目标储蓄动机 9.下列关于风险大小的表述,正确的是 A.预期收益大的风险就小 B.预期收益小的风险就大 C.预期收益相同,方差大的风险大 D.预期收益相同,方差大的风险小 10.某人对预期收益相同而风险不同的两种资产没有选择差异,则此人是 A.风险偏好者 B.风险规避者 C.风险中立者 D.风险保守者

[VIP专享]消费经济学自考作业

第一章绪论 一、举例说明消费者行为特征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 1.效用最大化原则,这是大多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准则。所谓效用,即商品和劳务的有用性,或者消费者通过商品和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满足。效用最大化也就是指消费者通过对商品和劳务的消费追求满足的最大化。效用最大化原则有助于从理论上对消费者的行为进行分析。例如:小明喜欢喝可乐却不喜欢喝果汁,当小明感到口渴时,假定可乐和果汁的价格相同,那么小明一定会选择可乐来满足消费追求的最大化。 2.习惯性,习惯性即指消费者的行为方式要受过去习惯的影响。短期内,我们可以假定消费习惯和消费者偏好不变;长期来看,消费习惯当然是会变化,但这个变化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消费者行为习惯的养成,一方面由收入水平决定;另一方面,消费者的价值观念和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而后者显然需要一定时间。消费者往往忠于一种或几种品牌,对这些产品十分熟悉,信任、注意力稳定,体验深刻,形成习惯。购买时不假思索,不必经过挑选和比较,行动迅速,时间短,容易促成重复购买。例如:一些“烟龄”较长的中、老年吸烟者,他们固定购买吸食某一个或几个品牌的卷烟,就 是因为他们吸食该品牌的感觉良好或认为该品牌的质量稳定养成了一种消费习惯,这就是消费习惯的作用。 3.不可逆性,不可逆性即指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要受自己目前收入水平的影响,而且也受自己过去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影响。消费者一旦形成某种消费水平,这种消费水平的保持会对他目前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即使他的收入水平有所降低,他也仍试图保持原有的消费水平。消费支出的不可逆性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例如:小王曾在某企业工作年薪50万,每次去商场购买的衣物都是上千元一件的,有一天企业倒闭了,小王下岗了可是由于以前养成的习惯,去商场购物仍然会购买上千元以上的衣服,就需要动用储蓄资金来保持原有的消费水平。 4.示范性,消费者行为方式不仅受自身的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的影响,还受周围人的 影响,这就是消费者行为的示范性。每个人的行为方式都受其他人的影响,同样也对其他人产生着影响。例如:小李平时勤俭节约从不铺张浪费,每次和朋友聚会的时候,朋友

消费经济学期末重点

课程主要内容 第1章导论 理解微观消费与宏观消费的关系。哪些属于微观消费问题,哪些属于宏观消费问题?理解生活消费的二重性。 第2章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 理解消费需要和消费需求的联系和区别。 了解消费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 理解消费需求的上升规律内涵。 目前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扩大消费需求? 第3章消费决策 理解正常商品、低档商品、吉芬商品、替代品、互补品。 从经济学的弹性视角分析万科为何要降价?如何评价谷贱伤农现象? 了解税收对消费决策的影响机制。 第4章消费信贷 了解储蓄的主要动机、消费信贷的种类、信用卡种类。 理解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与住房抵押贷款的异同? 了解等额本金还款与等额本息还款的含义及其主要区别。 理解消费信贷管理的三个原则及西方国家的个人破产制度。 第5章消费函数理论 以线性消费函数为例,证明平均消费倾向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掌握绝对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持久收入假说、生命周期假说的核心要点。 第6章消费水平 理解消费水平的内涵及度量指标。 了解消费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7章消费结构 了解消费结构的相关概念、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理解消费结构的合理化。

理解消费结构在吃穿用住行等方面的演进趋势。 第8章消费方式 理解消费方式的含义。 了解家庭消费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特征。 了解个人消费与公共消费的不同。 第9章服务消费 理解服务消费的特点。 了解服务消费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基本趋势。 第10章绿色消费 理解绿色消费的含义及5R原则。 了解绿色产品、绿色产业、绿色营销的含义。 第11章消费者权益保护与消费者权益 理解消费者的基本权利。 理解消费者权益受损的主要表现及主要原因。 了解消费教育的基本内容。 其余章节: 理解闲暇消费、信息消费、文化教育消费、文化教育产业化的内涵。

4月自考消费经济学考试真题试卷

2019年4月自考消费经济学考试真题试卷2019年4月自考消费经济学考试真题试卷 (课程代码00183)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提出绝对收入函数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A.凯恩斯 B.马克思 C.马歇尔 D.庞巴维克 2.提出消费倾向递减心理规律的经济学家是 A.配第

B.魁奈 C.西斯蒙第 D.凯恩斯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上升。这两种商品是 A.替代品 B.供给品 C.互补品 D.普通品 4.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等于1,这意味着 A.弹性不足 B.弹性充足 C.单位弹性 D.无限弹性 5.“及时行乐”的消费观念对人们消费行为的影响是 A.增加消费,减少储蓄 B.增加储蓄,减少消费 C.同时增加储和消费 D.同时减少储蓄和消费 6.实际利率是 A.收入对通货膨胀的扣除 B.价格对通货膨胀的扣除

C.预算约束对通货膨胀的扣除 D.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的扣除 7.不动产投资属于 A.金融投资 B.实物投资 C.教育投资 D.人力资本投资 8.将债券分为公募债券和私募债券,这是 A.按发行主体来分类 B.按利息的支付方式来分类 C.按发行方式来分类 D.按偿还期限来分类 9.影响家庭实物投资的最重要因素是 A.消费者的实际收入 B.消费者的储蓄规模 C.消费者的预期收益 D.该消费品的已有数量 10.随着家务劳动时间的增加,要保持效用不变,用收入来替代家务劳动 A.越来越困难 B.越来越容易 C.两者关系不确定

00183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重点-2015新

00183消费经济学自考资料 第一讲绪论 消费经济学是研究消费的经济学,因此,要弄清什么是消费经济学,首先就必须弄清楚什么是消费。 我们通常所说的消费是指满足需要的行为,是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中,对物质产品和劳动力的消费过程,因此,广义的消费包括两个部分,即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 (1)生产消费:生产过程发生的各种生产资料及劳动者体力、脑力的消耗,显然,生产消费属于生产行为或生产过程本身,包含在生产之中,属于中间消费。 (2)生活消费:指为满足个人或家庭的生活需要而对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及劳务的使用与消耗,由于产品经过生活消费,其使用价值就消失了,因此,他属于最终消费。 狭义的消费,指的就是生活消费。 同生产过程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样,任何消费过程也包含三个要素: 消费者:即人,是消费的主体,人只有在消费中才能称之为现实的消费者。 消费对象:指被消费的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及劳务 消费工具:指将消费者和消费对象结合起来的媒介物,又称之为消费手段。 消费对象和消费工具构成消费资料,是消费的客体。 消费主体对消费客体发生作用的力量或能力,也就是消费者消费各种消费资料的力量或者能力,我们称之为消费力,通俗点讲,消费力就是指居民购买各种消费品和劳务的支付能力。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消费力反映了消费者需要得到满足的可能性。 消费的两重属性 自然过程属性——自然属性 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发挥作用的行为与过程,也就是商品用来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自然属性所满足的是人们的生存性和功能性需要,比如人们对衣食住用行的需要,因此,消费的自然属性是生理学、营养学、商品学等学科研究的对象。 社会过程属性——社会属性 是指消费不是孤立的单个人的行为,而总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之月下,在人们相互的经济关系中进行的社会行为与过程。 消费的社会属性,具体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消费主体的社会性:消费主体不是孤立的,抽象的个人,而是处在某种关系中的人,人的社会性决定了消费的社会性。 消费观念的社会性:不同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关系制约着不同的消费观念,不同的群体、阶层和名族经常有不同的消费观念。 消费行为的社会性:个体消费行为受参照群体和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

消费经济学应考技巧及重点章节复习重点.doc

专题一:计算题 题型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合计 四 十 四 七四七四 七 四 七 四 七 四 七 四 七 四 七 资金时 √ √ √ √ √ √ 6 次 间价值 收益 √ √ √ √ √ √ √ 7 次 计算 生命周 √ √ √ √ 5 次 期储蓄 收入 √ 1 次 弹性 一、 收益计算: ( 1)当期收益 。指持有该资产在一定时间内的利息(股息或租金等)收入。 当期收益率 =利息 /购买价格 ( 2)持有期收益 。持有期收益指购买某特定资产一段时间后通过出售所获得的资本增值,即购买价格与 出售价格之间的差额。 持有期收益率 =(出售价格 — 购买价格) /购买价格 ( 3)到期收益 。指当期收益和持有期收益之和。到期收益率 =(当期收益 +持有期收益 ) /购买价格 =(利息 +出售价格—购买价格 ) /购买价格 【例】某消费者以 9000 元买了一年期、 利息率为 6%、面值为 10000 元的国债, 计算该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当期收益+持有期收益) /购买价格= ( 10000× 6%+( 10000- 9000)) /9000 ≈17.78% 【例】假定你面临两个投资选择:第一个是售价为 9000 元、两年期、面值为 10000 元的零息债券,第二 个是两年后到期、面值和售价均为 9000 元,年息为 5%的其他债券。你应该选择哪一个呢? 零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 10000- 9000) /9000= 11.11% 无法比较 换算出零息债券的年利息: 10000= 9000× (1+ i) 2 i ≈ 5.4%>5% ,第一个方案更好 【例】某投资者在年初投资 20000 元购买某公司的股票, 在年内获利 300 元股利, 在年末, 由于急需用钱, 该投资者以 18200 元将股票全部卖出。分别计算该投资者的当期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和到期收益率。 二、资金时间价值计算: 现值: PV = FV × (1+i) -n 终止: FV = PV × (1+i) n 即时年金指现金流即刻开始,如租赁。 普通年金指现金流从现期的期末开始,如抵押贷款 普通年金终值 : (1+i)n -1 F = CF V i 普通年金现值 =普通年金终值× (1+i) -n 即时年金现值 即时年金终值× + 即时年金终值 =普通年金终值× (1+i) -1 i) -n = (1 技巧:①确定算什么 ②代公式 三、生命周期储蓄: 假定:不存在不确定性因素; 某人从其生命的第一年开始工作且没有积累任何财富: 他预计能活 N 年, 其中要工作 M 年,并且工作期间每年赚取收入 Y ;储蓄不赚取利息, 价格水平保持不变, 从而当前的储蓄 将等额的转换为未来可能的消费 。 问题:个人生命周期的消费可能是多少 ? 个人如何在其生命周期内分配储蓄与消费 ? 每年的计划消费水平 C=Y × M/N M/N :一生中用于工作的时间比重(也是消费比重) ;储蓄比重( N-M)/N ,储蓄函数 S=Y ×( N-M)/N 精选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消费经济学真题及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消费经济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消费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D A.20世纪60年代以后B.20世纪50年代以后 C.20世纪40年代以后D.20世纪30年代以后 2.下列内容中,属于宏观消费问题的是A A.消费需求与总需求B.储蓄决策C.投资决策D.消费信贷 3.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这种情况称为B A.弹性不足B.弹性充足C.单位弹性D。无限弹性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减少,则这两种商品为B A.替代品B.互补品C.奢侈品D.吉芬物品 5.现收现付的社会保障体系是D A.对己退休的人征税,为其自己提供退休金 B.对己退休的人征税,为正在工作的一代入的将来提供退休金 C.对正在工作的一代征税,为其自己的将来提供退休金 D.对正在工作的一代征税,为已退休的人提供退休金 6.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沿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移动到新一点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这是C A.收入效应B.边际效应C.替代效应D.结构效应 7.下列内容中,属于实物投资的是D A.银行存款B.股票C.债券D.珠宝投资

8.按照风险是否可以避免,某一公司新产品开发失败属于B A.系统风险B.非系统风险C.经营风险D.管理风险 9.在商品价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收入变化对消费者预算约束线的影响是B A.使预算约束线发生旋转B.使预算约束线发生平移 C.使预算约束线斜率改变D.使预算约束线保持不变 10.教育投资将为个人带来一系列收益,其首要收益是D A.福利收益B.健康收益C.闲暇质量D.货币收益 11.工资的增加会导致劳动供给D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 12.下列内容中,不属于消费信贷特点的是D A.利率水平商B.规模呈周期性C.贷款的利率弹性较低D.利率水平低13.最早的资产化证券是A A.住宅抵押贷款证券B.汽车贷款证券C.消费贷款证券D.信用卡贷款证券14.以消费的“示范作用”作为主要内容的消费函数理论是B A.绝对收入消费函数B.相对收入消费函数C.持久收入消费函数D.生命周期理论15.凯恩斯认为,从长期考察,利息率的变化趋势是A A.逐渐下降B.逐渐上升C.保持不变D.不确定 16.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始初注入之间的比例,这是A A.乘数B.边际消费倾向C.边际储蓄倾向D.平均消费倾向 17.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国民收入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的消费模式是D A.同步型消费模式B.异步型消费模式C.早熟型消费模式D.滞后型消费模式18.下列哪项不是表示通货膨胀的指标D

消费经济学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消费经济学》 扩大农民消费的对策 扩大农民消费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应针对当前农民消费中呈现的问题,综合采取措施,在提高农民收入,改善收入预期,改善消费环境,完善市场体系,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消费观念,增加农村公共品供给,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使农民有能力、有意愿消费,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生活宽裕”的目标。 一、扩大农民消费的重要意义农民的消费,是指农民在日常生活中对物质产品及劳务的耗费,它通常包括衣、食、住、行、文化、娱乐、教育、卫生等方面。农民的消费不仅在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因此,探究农民消费持续低迷的根源,积极引导农民适度、合理消费,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农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农民的收入水平个人或家庭收入是促进消费增长的源动力,人们总是在收入既定的条件下来规划和预算消费支出的,收入水平不仅会影响农民的生活消费水平,而且收入水平的变化也随农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和对各种生活消费品的偏好发生变化,从而对农民的生活消费结构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使得农民消费支出极为有限,消费总量不断下降;地区之间、不同消费阶层时间的收入差距拉大,导致了农民购买力和实际消费水平的不断分化,形成不平衡的区域市场和购买力不平衡的消费群体,潜在的购买力难以转化为现实需求。(二)农民储蓄倾向强化,预期消费增加,即期消费受到影响。在一定时期内,农民家庭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储蓄倾向提高,消费倾向必然下降。此外,收入来源的不稳定性增大导致人们希望多储蓄。

最新全国自考(00183)消费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消费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83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l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历史上第一个把消费品分为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的经济学家是 A.配第B.斯密 C.李嘉图D.魁奈 2.下列内容中,属于微观消费问题的是 A.储蓄决策B.消费需求与总需求 C.消费结构与经济结构D.消费与经济增长问题 3.如果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则这两种商品为A.互补品B.替代品 C.吉芬物品D.奢侈品 4.对于正常商品而言,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其对该商品的消费量会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

5.社会保障计划是一种 A.税收计划B.储蓄计划 C.消费计划D.投资计划 6.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移动到更高或更低无差异曲线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这是A.替代效应B.结构效应 C.收入效应D.边际效应 7.下列内容中,属于金融投资的是 A.不动产投资B.贵重金属投资 C.珠宝投资D.银行存款 8.按照风险是否可以避免,政府新出台的证券管理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属于A.系统风险B.非系统风险 C.经营风险D.管理风险 9.在金融、实物和教育三类投资中,按资产的流动性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应为A.金融投资、实物投资、教育投资B.金融投资、教育投资、实物投资 C.实物投资、金融投资、教育投资D.教育投资、金融投资、实物投资 10.在一般情况下,当消费者收入水平较高时,他们的劳动供给弹性的情况是A.弹性充足B. 完全弹性 C.弹性不足D.完全无弹性 11.工资的增加会导致闲暇 A.增加B.减少 C.不变D.不确定

消费经济学作业

一、举例说明消费者行为特征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 效用最大化原则,这是大多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准则。所谓效用,即商品和劳务的有用性,或者消费者通过商品和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满足。效用最大化也就是指消费者通过对商品和劳务的消费追求满足的最大化。效用最大化原则有助于从理论上对消费者的行为进行分析。例如:小明喜欢喝可乐却不喜欢喝果汁,当小明感到口渴时,假定可乐和果汁的价格相同,那么小明一定会选择可乐来满足消费追求的最大化。 2.习惯性,习惯性即指消费者的行为方式要受过去习惯的影响。短期内,我们可以假定消费习惯和消费者偏好不变;长期来看,消费习惯当然是会变化,但这个变化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消费者行为习惯的养成,一方面由收入水平决定;另一方面,消费者的价值观念和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而后者显然需要一定时间。消费者往往忠于一种或几种品牌,对这些产品十分熟悉,信任、注意力稳定,体验深刻,形成习惯。购买时不假思索,不必经过挑选和比较,行动迅速,时间短,容易促成重复购买。例如:一些“烟龄” 较长的中、老年吸烟者,他们固定购买吸食某一个或几个品牌的卷烟,就是因为他们吸食该品牌的感觉良好或认为该品牌的质量稳定养成了一种消费习惯,这就是消费习惯的作用。3.不可逆性,不可逆性即指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要受自己目前收入水平的影响,而且也受自己过去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影响。消费者一旦形成某种消费水平,这种消费水平的保持会对他目前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即使他的收入水平有所降低,他也仍试图保持原有的消费水平。消费支出的不可逆性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例如:小王曾在某企业工作年薪50万,每次去商场购买的衣物都是上千元一件的,有一天企业倒闭了,小王下岗了可是由于以前养成的习惯,去商场购物仍然会购买上千元以上的衣服,就需要动用储蓄资金来保持原有的消费水平。 4.示范性,消费者行为方式不仅受自身的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的影响,还受周围人的影响,这就是消费者行为的示范性。每个人的行为方式都受其他人的影响,同样也对其他人产生着影响。例如:小李平时勤俭节约从不铺张浪费,每次和朋友聚会的时候,朋友们总夸他会持家,朋友们和他一块购物的时候不由的受到了小李的影响而慢慢变得勤俭节约了,没有多少用处的东西慢慢开始不买了,不像以前自己的时候大手大脚的花费了。这便是消费者行为的示范性。5.复杂性,是个人特征、心理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消费者不仅因为收入、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个人特征的差异而在行为方式上有很大的区别,而且由于性格、兴趣、气质等心理特征的差异而造成行为方式的不同。例如:小朋友喜欢购买玩具,而成人不喜欢;小女孩喜欢购买芭比娃娃,而小男孩不喜欢;一个博士生喜欢专业科研类的书籍而普通的高职高中毕业生不喜欢这类书籍等等。 二、通过实践了解不同社会阶层、文化心理因素、市场发育程度等对消费者决策的影 响。社会阶层是指一个社会以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态度等方面的不同进行等级划分,所划分成的许多组对永久的同类人群。各个社会阶层消费者有以下特点:1每个社会阶层中人的行为要比两个不同社会阶层中人的行为更为相近;2人们以所处的社会阶层来判断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 3.某人所处的社会阶层是由职业、收入、财产、教育和价值取向等多种变量而不是由其中的单一变量决定的;4.个人能够在一生中改变自己所处的社会阶层。这种改变的幅度随各社会层次森严程度的不同而各异。社会阶层对消费者消费决策的影响可以概括为:(1)不同的社会阶层具有不同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因此在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上都表现出不同。比如,高收入的人具有较高的储蓄倾向,低收入的人则有较高的消费倾向。2)较高阶层的消费方式对较低阶层的消费方式具有某种较强的示范性。这种示范作用在任何时候都存在,但在某种特殊的社会环境下,可能造成社会上很普便的消费攀比。消费者的消费决策不仅受其所处社会阶层的影响,而且会受到关系集团的作用。1.关系集团影响人们的消费支出。2.

消费经济学00183自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消费经济学00183自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 D ) A.债券投资 B.股票投资 C.基金投资 D.教育投资 10.下列风险中,属于系统风险的是( C ) A.新产品开发失败 B.重大项目投标失利 C.战争爆发 D.竞争对手的出现 11.下列关于工资收入变化与闲暇变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D ) A.工资增加导致闲暇增加 B.工资增加导致闲暇减少 C.工资增加对闲暇没有影响 D.工资增加既可能导致闲暇增加,也可能导致闲暇减少 12.属于弗里德曼货币理论的构成部分的是( C ) A.绝对收入假定 B.相对收入假定 C.持久收入假定 D.生命周期理论 13.根据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影响消费倾向的主观因素是( A ) A.建立准备金,防止预料不到的变化 B.收入与净收入差额的变化 C.财产的货币价值的意料不到的变化 D.个人对未来收入预期的变化

14.下列关于持久收入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持久收入的平均值为零 B.工薪收入属于持久收入 C.一时收入与持久收入之间存在固定比例关系 D.人们的消费支出主要依据现期收入 15.已知边际消费倾向为80%,则投资乘数为( C ) A.1.25 B.2.5 C.5 D.7.5 16.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是( A ) A.消费 B.投资 C.政府支出 D.出口 17.根据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由传统阶段向现代社会过渡的关键阶段是( B ) A.为起飞创造条件的阶段 B.起飞阶段 C.向成熟推进阶段 D.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18.能对消费者的收入和消费进行调节的税种是( C ) A.营业税 B.增值税 C.个人所得税 D.企业所得税 19.下列治理通货膨胀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属于紧缩性收入政策的是( D ) A.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 B.政 6 / 117

2019年4月自考《消费经济学》真题完整试卷

2019年4月自考《消费经济学》真题完整试卷 (课程代码00183)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提出绝对收入函数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A.凯恩斯 B.马克思 C.马歇尔 D.庞巴维克 2.提出消费倾向递减心理规律的经济学家是 A.配第 B.魁奈 C.西斯蒙第 D.凯恩斯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上升。这两种商品是 A.替代品 B.供给品 C.互补品 D.普通品 4.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等于1,这意味着 A.弹性不足 B.弹性充足 C.单位弹性

D.无限弹性 5.“及时行乐”的消费观念对人们消费行为的影响是 A.增加消费,减少储蓄 B.增加储蓄,减少消费 C.同时增加储和消费 D.同时减少储蓄和消费 6.实际利率是 A.收入对通货膨胀的扣除 B.价格对通货膨胀的扣除 C.预算约束对通货膨胀的扣除 D.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的扣除 7.不动产投资属于 A.金融投资 B.实物投资 C.教育投资 D.人力资本投资 8.将债券分为公募债券和私募债券,这是 A.按发行主体来分类 B.按利息的支付方式来分类 C.按发行方式来分类 D.按偿还期限来分类 9.影响家庭实物投资的最重要因素是 A.消费者的实际收入 B.消费者的储蓄规模 C.消费者的预期收益 D.该消费品的已有数量 10.随着家务劳动时间的增加,要保持效用不变,用收入来替代家务劳动 A.越来越困难 B.越来越容易 C.两者关系不确定 D.两者无关

消费经济学应考技巧及重点章节复习重点

专题一:计算题 一、 收益计算: ( 1)当期收益 。指持有该资产在一定时间内的利息(股息或租金等)收入。 当期收益率 =利息 /购买价格 ( 2) 持有期收益 。持有期收益指购买某特定资产一段时间后通过出售所获得的资本增值,即购买价格与 出售价格之间的差额。 持有期收益率 =(出售价格 — 购买价格) /购买价格 (3) 到期收益 。指当期收益和持有期收益之和。到期收益率 =(当期收益 +持有期收益 )/购买价格 =(利息 +出售价格—购买价格 ) /购买价格 【例】某消 费者以 9000元买了一年期、 利息率为 6%、面值为 10000元的国债, 计算该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当期收益+持有期收益) /购买价格 =( 10000× 6%+( 10000-9000))/9000 ≈17.78% 【例】假定你面临两个投资选择:第一个是售价为 9000 元、两年期、面值为 10000 元的零息债券,第二 个是两年后到期、面值和售价均为 9000 元,年息为 5%的其他债券。你应该选择哪一个呢? 零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 10000-9000)/9000=11.11% 无法比较 换算出零息债券的年利息: 10000=9000×(1+i )2 i ≈ 5.4%>5% ,第一个方案更好 【例】某投资者在年初投资 20000 元购买某公司的股票, 在年内获利 300元股利,在年末,由于急需用钱, 该投资者以 18200 元将股票全部卖出。分别计算该投资者的当期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和到期收益率。 二、资金时间价值计算: 现值: PV =FV ×(1+i )-n 终止: FV =PV ×(1+i )n 即时年金指现金流即刻开始,如租赁。 普通年金指现金流从现期的期末开始,如抵押贷款 普通年金终值 : F = CF (1+i)n -1 V i 普通年金现值 =普通年金终值× (1+i )-n 即时年金终值 =普通年金终值× (1+i )-1 即时年金现值 =即时年金终值× (1+ i )-n 技巧:①确定算什么 ②代公式 三、生命周期储蓄: 假定: 不存在不确定性因素; 某人从其生命的第一年开始工作且没有积累任何财富: 他预计能活 N 年, 其中要工作 M 年, 并且工作期间每年赚取收入 Y ;储蓄不赚取利息, 价格水平保持不变, 从而当前的储蓄 将等额的转换为未来可能的消费 。 问题:个人生命周期的消费可能是多少 ? 个人如何在其生命周期内分配储蓄与消费 ? 每年的计划消费水平 C=Y × M/N M/N :一生中用于工作的时间比重(也是消费比重) ;储蓄比重( N-M )/N ,储蓄函数 S=Y ×( N-M )/N 例:假设某人从 20岁开始工作且计划工作到 65岁,该人将在 80岁时去世。每年劳动收入 Y 为 30000元, 65 岁退休, 80 岁挂掉。 工作时间 M 为 45 年( 65-20 ) 生活年数 N 为 60年( 80-20)(假定 20岁前开支由其父母为其支付) 终身收入 =Y

自考消费经济学-重点讲义习题整理

单项选择题 1.1.作为消费经济学研究出发点的消费是指(C)A生产消费B.能源消费C.生活消费D.家庭消费 1.2.消费对象和消费工具构成(A)A.消费资料B.消费条件C.生产资料D.消费方式 1.3.英国古典政治学创始人威廉·配第是最早对消费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的经济学家,他对消费的基本观点是(A)A.节制不必要的消费B.放纵人们多消费C.增加所有消费品高税收D.多发放工资 1.4.19世纪对消费经济学研究影响较大的经济学家是(D)A.威廉政策B,西斯蒙C.亚当斯密D.庞巴维克 1.5.对消费问题有较多论述的经济学家魁奈和西斯蒙第。魁套是属于什么学派的代表人物(A)A.重农学派B.需求不足C.纯产品D.享乐学派 1.6.在凯恩斯经济学说中,他的基础理论是(A)A.有效需求理论B.纯产品理论C.技术分析理论D.社会阶层理论 1.7.马克思在批判地吸收了古典学派的消费思想基础上,科学地论述了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消费所处的地位及其生产关系是(A)A.生产决定消费B.消费决定生产C.消费对分配不起作用D.消费对交换没影响 1.8.微观消费问题是从(A)角度来分析消费问题的.A.微观消费主体B.宏观消费主体C.国民收人角度D.货币政策角度 1.9.微观消费问题和宏观消费问题都是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C)A.平行关系B.并列关系C.不是平行并列关系D.无任何关系 1.10.通过研究社会消费发展趋势(A)提出了社会消费水平会随技术进步而提高。A.马歇尔B.大卫·李嘉图C.配第D.西斯蒙 1.11、消费经济学在(A)以后,才逐步成熟。A、20世纪30年代B.19世纪30年代C.18世纪30年代D.19世纪50年代 1.12.宏观经济学考察的对象是(B)A.单个行业B.国民经济活动C.单个市场D.单个企业 1.13、(A)是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A.消费需求B.心理需求C.生产需求D.微观需求 1.14.消费作为一个宏观变量,对总体经济影响不仅仅与总量相关,还与(D)相关。A.精神B.物质C.心理D.结构 1.15、消费结构合理化是一个(B)概念。A.形式B.相对C.不确定D.绝对 1.16.消费经济学属于(A)范畴。A.应用经济学B.经济学C.西方经济学D.微观经济学 1.17.在凯恩斯经济学中,(B)理论是其整个理论基础。A.无效需求B.有效需要C生产需求D.消费需求 1.18.消费者的含义是指能够做出(A)的基本单位。A.独立的消费决策B.依靠别人做出决策C.无行为能力D.盲目决策 1.19、消费者通过商品和劳务的消费得到的满足程度叫(B)A.边际效用B.效用C.生产效用D.习惯性 1.20.消费者的支出受过去的收人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影响叫(A)A.不可逆性B.习惯性C.示范性D.心理反应 1.21.消费者的行为方式受周围人影响这叫8费者行为的(B)A.不可逆性B.示范性C.可逆性D.习惯性 1.22.在消费者行为示范作用上,(A)发挥着重要作用。A.社会阶层B.政府命令C.消费习惯D.收入水平 1.23.多数消费者都是(A)A.生产者B、食利者C儿童D.妇女 1.24.生产归根到底是要依(B)为转移。A.交换B.消费C、原料来源D.流通 1.25.凯恩斯考察资本主义演变趋势时采用了(A〕方法。A.历史分析B.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马克思主义 2.1.消费行为的基本原则是(A)A.效用最大化B.买更多的商品C.买高档产品D.不花钱 2.3.预算约束线的科率越大,表示(A)A,横轴每一单位的变化将引起纵轴数值成倍变化B。竖轴每一单位的变化将引起横轴数值成倍变化C、互不影响D.斜率越大,预算约束线坡度越小 2.4.当商品价格不变时,如果消费者收入增加,那么他的预算约束线会(B)A。平行向内移动B.平行向外移动C.旋转D.静止不变 2.5、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划分(C)A.是绝对的B.对不同收人者是一样的C一不是绝对的D.同一消费者任何时候都一样 2.6.用收入弹性的符号可以用来区分商品是正常商品还是低档商品是否正确(A)A.对B.不对C.不一定D.有时对 2.7.消费者会在收人的约束下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是正确的提法(A)A.正确B.不正确C.有时正确D.有时不正确 2.8.生产力发展,集体消费部分增加,则个人消费所占比重(A)A.下降B、增加C.基本不变D.与集体消费的增减无关 2.9.所谓劳动者自由支配的时间是(C)A.节日B.假期C.闲暇时间D.娱乐时间 2.10.决定消费方式的根本因素是(D)A.消费关系B.消费水平C.生产关系D.生产力水平 2.11.研究消费者消费决策,就是要考察(A)消费者如何分配收人问题。A.单个B.集体C。国家D.社会 2.12.追求(B)极大化是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准则。A.生产B.效用C.产量D.精神 2.13.对消费者行为分析是建立在消费者是(A)的假设下的。A。完全理性B.非理性C、盲从性D、贪心性 2.14.消费者只能在自己有限收人下选择最优商品组合行为叫(C)A.消费无限制B.理性消费C.预算约束D.生产约束 2.15.预算约束线斜率是由这两种商品(D)决定的。A.品种B.数量C.颜色D.价格 2.16.预算约束线越陡,为增加一个单位商品要放弃的其它商品就越(B)A.少B.多C.不一定D.趋于零 2.17.收人的变化引起预算约束线(A)移动A.平行向外或向内B.一定向内C、一定向外D.非平行 2.18.预算约束线越平坦,为增加一个单位商品要放弃的其它商品就越(A)A.少B.多C。不一定D.趋于无穷大 2.19、随收入增加消费者对商品消费量也增加的商品是(B)A.低档商品B.正常商品C.吉芬商品D.无关商品 2.20.随收人增加,消费者对商品需求越少的商品OH(A)A.低档商品B.正常商品C.非有用商品D.无用商品

消费经济学_自考笔记_自考资料

科目:消费经济学 1.1.消费者 1.2.微观消费 1.3.消费对象 1.4.消费工具 1.5.消费结构 1.6.消费 1.7.分配 1.8.交换 1.9.总供给 1.10.总需求 2.1.预算约束 2.2.正常商品 2.3.弹性 2.4.需求收入弹性2.5.奢侈品 2.6.恩格尔曲线2.7.预期收人 2.8.需求曲线 2.9.替代效应 2.10.吉芬商品 2.11.替代品 2.12.互补品 2.13.需求交叉弹性2.14.需求价格弹性2.15.效用 2.16.边际效用 2.17.消费者剩余2.18.需求 2.19.消费流行 3.l.收人效应 3.2.替代效应 3.3.生命周期储蓄3.4、遗产动机 3.5,谨慎动机 3.6.目标储蓄 3.7.社会保障制度3.8.社会救济 3.9.社会福利 3.10.社会保险 3.11.现收现付体系3.12.资本市场 3.13.流动性约束3.14.消费观念 3.15.名义利率 3.16.实际利率 4.1.金融投资4.2.实物投资 4.3.通货膨胀 4.4.债券 4.5.公募 4.6.私募 4.7、零息债券 4.8.欧洲债券 4.9.外国债券 4.10.可转换债券 4.11.可提前赎回债券 4.12.股票 4.13.优先股 4.14.普通股 4.15.基金 4.16.当期收益 4.17.持有期收益 4.18.到期收益 4.19.货币的时间价值 4.20.复利 4.21.现值计算 4.22.风险 4.23.系统风险 4.24.非系统风险 4.25.市场风险 4.26.经营风险 4.27.完全流动的资产 4.28.市场有效性 5.1.劳动供给曲线 5.2.劳动供给弹性 5.3.巾场的劳动供给曲线 5.4.劳动力参与率 5.5.人力资本 6.1.消费信贷 6.2.间接贷款 6.3.居民住宅抵押贷款 6.4.信用卡贷款 6.5.资产流动性风险 6.6.利率风险 6.7.借款人的信用风险 6.8.利息收人 6.9.贷款手续费收人 6.10.个人信用制度 6.11.个人信用 7.1.消费函数 7.2.相对收人假定 7.3.消费结构 7.4.宏观消费结构 7.5.微观消费结构 7.6.合理的消费结构 8.1.投资乘数 8.2.消费率 8.3.可持续发展 8.4.同步型消费 8.5.早熟型消费 8.6.滞后型消费 9.1.消费政策 9.2.通货紧缩 9.3.适度消费 9.4.消费膨胀 9.5.消费不足 9.6.消费失衡 9.7.消费规模 9.8.消费需求不足 10.1.消费结构 10.2.宏观消费结构 10.3.微观消费结构 10.4.合理的消费结构 10.5.消费支出结构 10.6.产业结构 11.1.消费方式 11.2.个人消费 11.3.集体消费 11.4.家庭消费方式 11.5.社会消费方式 11.6.消费品的商品化 11.7.劳务的商品化 11.8.消费服务社会化 12.1.消费者权益 12.2.消费者运动 12.3.压力集团 12.4.消费决策可诱导性 12.5.消费购买力实现 12.6.消费者需求的满足 名词解释题答案 1.1.消费者是指能够做出独立的消费 决策的基本经济单位。它可以是单 个人,也可以是家庭,还可以是一 定的团体。 1.2.消费消费是指从微观消费主体的 角度来分析消费问题的,它包括消 费者的消费决策、储蓄决策、投资 决策以及消费信贷等问题。 1.1.威廉配第对消费问题分析的主要 观点是什么。 1.2.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对消费 问题观点是什么? 1.3.简要说明消费的性质。

自考消费经济学试题答案

自考消费经济学试题答 案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全国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消费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83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途选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涂错、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把消费品区分为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的重农学派代表人物是() A.西斯蒙 B.马歇尔 C.凯恩斯 D. 魁奈 2.消费者将其可用于消费的收入在各大类消费项目之间的分配,称之为() A.初次分配选择 B.再次分配选择 C.购买选择 D.最终选择 3.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预算约束线将围绕轴点() A.向左旋转 B.向右旋转 C.向上旋转 D.保持不动 4.假定消费者收入增长10%,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增长15%,则该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为()

A. 1.5 B. 0.67 C. 2.5 D. 15 5. 某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0.1,则这种商品属于() A.低档商品 B.吉芬商品 C.奢侈品 D.生活必需品 6.购买保险属于何种储蓄动机() A.遗产动机 B.谨慎动机 C.目标动机 D.感情动机 7.下列关于社会保障内容中,不正确的是() A.社会救济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险 D.社会储蓄 8.遗产动机对储蓄的影响表现为() A.遗产动机越大,工作年间储蓄就越多 B. 遗产动机越大,工作年间储蓄就越少 C. 遗产动机越小,工作年间增加的储蓄就越多 D. 遗产动机对储蓄基本没有影响 9.某一个公司的出现属于下列何种投资风险() A. 系统风险 B.经营风险 C.非系统风险 D.低风险 10.免税债券收益率的计算公式是() A.持有其收益/购买价格 B.(当期收益+持有率收益)/购买价格 C.(出售价格-购买价格)/面值 D. (当期收益+持有率收益)/面值 11.假定年初花5000元购买了某家公司股票,年末你以5300元出售,一年内你获得了100元的股息,则你的当期收益率为() A. 2% B. 1.89% C. 33.3% D. 3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