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砼方桩施工工艺

砼方桩施工工艺

砼方桩施工工艺
砼方桩施工工艺

砼方桩施工工艺

————————————————————————————————作者:————————————————————————————————日期:

砼方桩施工工艺

1.1基本情况:本工程选用04G361《预制钢筋砼方桩》图集中JAZHB-2 50-77C桩,桩顶入承台50mm,预制桩长14米。边长500mm 500mm,共分2段每段7米进行施工。压桩时采用静压法施工。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压桩机拟选用型号为“800—900”,单桩极限承载力为4000KN —6000KN,最大压桩力在7500—8000KN的压桩机。

1.2混凝土预制砼方桩的制作及施工

1.2.1制作工艺

⑴底模制作,将场地平整压实、牢靠,构造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宜用水泥地坪,模板的拼接缝处应严密不漏浆。

⑵钢筋下料,切割,焊接制作,桩帽,焊接。

⑶模板制作拼装,立模,模板刷油,在地模上放好立模格子线。

⑷砼搅拌、浇捣、养护、取样做试块。

⑸拆模、粉刷石灰浆隔离层。

⑹下一批预制桩制作(采用重叠法施工,不超过四层)。

1.2.2制作技术措施

⑴钢筋加工制作

①钢筋做好原材料化验工作,材料质保书,抽样检验抗拉,焊接抗拉,焊接坑弯,强度试验,并作化学成份分析,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②钢筋堆放必须平整,按各种规格,品种,等级分批堆放,制作标牌进行标识。

③钢筋使用前必须除锈,调直。

④主筋距桩顶的距离。应按设计要求严格控制,桩的主筋不得与钢帽顶面钢板焊接。

⑤桩顶钢板套的焊接应平直、方正,不允许倾斜、串角或翘曲,焊缝必须饱满。

⑥制作配料单,各种弯曲弧度调整值计算清楚。

⑦焊接主筋采用闪光对焊,每200只接头取一组抽样检验,箍筋采用绑扎,桩帽、预埋中采用点焊和电弧焊。

⑥焊工必须持证上岗,焊接牢固,同截面接头不超过50%。

⑵立模

①制桩场地平整,排水通畅。

②隔离层用纸筋灰加10%的水泥混合,以防洒水冲洗掉。

③模板必须密缝、垂直,桩头用角尺兜方,桩尖用专用钢帽套上。

④模板上刷隔离剂油,场地上用水湿润。

⑶钢筋笼安放

①钢筋笼堆放平整,不能弯曲和扭曲。

②放入模板时,安放好保护层垫块,两边留足保护层。

③钢筋制作尺寸标准,不抵触模板,防止露筋。

⑷砼搅拌

①原材料清洁,质地坚硬,砂适宜用中粗砂。、

②把水泥、砂石送实验室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③根据设计砼标号和砼坍落度由试验室作出设计配合比。

⑸砼浇筑

①桩顶钢帽和桩主筋不能连接在一起,预留10cm,防止打桩时冲击直接传到主筋上,造成断桩。

②每节桩必须从桩头到桩尖一次浇筑完,不准中断而留有施工缝。

③插入式振捣机必须斜插入桩身,不能碰撞钢筋,快插慢拨。

④防蜂窝现象:有良好和易性、流动性、保水性,振捣密实,不能漏振。

⑤防止桩身变形:模板形状尺寸规格,支撑牢固、支垫平实。

⑥防砼裂缝: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孔隙率,振捣必须密实以减少砼收缩,浇筑前,底面及侧面用水湿润,砼收水前用铁板压实,浇捣后及时养护。

预制钢筋砼方桩的外观质量验收标准

表面平整、密实、掉角深度不应超过10mm,局部蜂窝和掉角的缺损面积不超过全部桩表面积的0.5%,并不的过分集中。

1.2.3桩的吊运

⑴当预制钢筋砼方桩的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方可起吊,达到100%是才能运输。

⑵在方桩吊运过程中,横向裂缝长度不得超过侧面边长的1/2

1.2.4预制钢筋砼方桩的外观质量要求

⑴表面平整、密实、掉角深度不应超过10mm,局部蜂窝和掉角的缺损面积不超过全部桩表面积的0.5%,并不得过分集中。

⑵砼土的收缩裂缝,深度不得大于20mm,宽度不得大于0.15mm,横向裂缝长度不得超过边长的1/2。

⑶桩顶与桩尖处不得有蜂窝、麻面、裂缝或掉角。

1.2.5沉桩前准备及周围环境保护措施

⑴根据设计图纸、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确定施工方法,需用机具,沉桩顺序、进度,施工平面布置,预制桩的运输和堆放。

⑵清除现场妨碍施工的高空和地下障碍物,如地下管线、旧有基础、地上电杆、电线、树木等。

⑶了解周围道路、地下管线的位置和埋深,邻近建筑物的距离,基础形式,基础深度,结构形式。

⑷每天由专业测量单位对测量点测量其水平位移和隆起,发现数值超标及时报警,停止施工,做到信息化施工。

⑸对砼体积较大,桩位密集,采取植桩法施工,即预先对桩位钻孔取土一定深度,减少土的挤压。

1.2.6静压沉桩

⑴静压沉桩时,压桩力应根据工程现场地质条件,分析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平均值和标准贯入实验N值评估沉桩的可能性。

⑵根据地质条件,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以及布桩密集程度等因素,压桩机应安规定总重配制压重。压桩机的重量(不含静压桩机大履和小履的重量)不宜小于单桩极限承载力的1.2倍。应避免配重不足而产生桩架被抬起的现象。

⑶应选择夹持摩擦力大而夹持力小的静压桩夹具,油压表必须经过法定检测单位标定,机械性能应保证正常的运转。

⑷施工场地地基承载力应满足不同静压桩设备正常运转的需要。

⑸静压桩沉桩控制应按标高、压桩力和稳压下沉量相结合的原则,并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综合确定。

⑹静压桩桩端进入持力层,达到综合确定的压桩力要求但未至设计标高时,宜保持稳压1—2分钟,稳压下沉量可根据地区经验确定。

⑺静压沉桩施工过程中不得任意调整和校正桩的垂直度,避免对桩身产生较大的次生弯矩,桩穿越硬土层或进入持力层时的过程中除机械故障外,不是停止沉桩施工。

1.2.7为减少沉桩挤土效应和对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等的影响可综合考虑采取下列措施:

⑴合理安排沉桩流水顺序,一般宜先中央后四周,由里及外,如有保护对象,宜背离保护对象由近向远沉桩。

⑵设置地面防振(挤)沟,沟宽0.5m—0.8m,深度按土质情况以边坡能自立为准。

⑶设置的遮断减振壁。

⑷沉桩过程应加强对保护对象的检测,根据检测资料与保护对象的实际状态减缓沉桩速率。

1.2.7.1沉桩后桩位置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