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历史七下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知识点

部编历史七下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知识点

部编历史七下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知识点
部编历史七下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知识点

隋的统一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灭陈,统一全国。

2、隋朝建立后的政策: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3、隋文帝的政策促进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开通大运河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605年--610年

中心:洛阳。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连接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魏晋时期:官吏选拔看门第,不看才能。

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隋朝的灭亡

灭亡原因:

1、征发大批劳动力,修大运河,长城驰道等。

2、加强各地的统治,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3、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当兵役,使人们无法正常生产。

因为隋炀帝的残暴统治,爆发农民起义,618年隋朝统治被推翻。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前预习题

隋的统一

1.隋的建立: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为都城,就是隋文帝。

2.隋的统一:年,隋文帝灭掉,统一全国。

3.隋统一的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的局面,顺应了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4.隋统一后的社会发展状况:迅速恢复和发展,使的数量和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隋统一后,发展,编订,统一南北和制度;加强,提高行政。

开通大运河

5.目的:为了加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从年起,下令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6.大运河的概况:大运河以为中心,北抵,南至,连接了海河、、淮河、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7.意义:它的开通,加强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8.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按权由垄断,选官看重,不太注重,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即可进人仕途。

9.创立: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10.作用:它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座革,加强了皇帝在上的权力,扩大了的

范围,使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的发展。此后,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年。

隋朝的灭亡

11.时间:年,隋炀帝在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建立的是()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明

2.“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的时间是()

A.581年 B.589年

C.618年 D.689年

3.隋唐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运到余杭,依次经过的河段有()

①通济渠②邗沟③江南河④永济渠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

4.“中国大运河是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三部分组成。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这表明()

A.大运河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经济的大动脉

B.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C.历代封建王朝都很重视发挥大运河的作用

D.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

5.“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A.分封制 B.行省制

C.科举制 D.郡县制

6.—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时期()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7.“自隋以来,平民社会,穷困子弟,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穷困子弟“跃登上第”的途径是()

A.军功大小

B.门第高低

C.地方推举

D.科举考试

8.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隋朝开通大运河

B.统治者的酷虐残暴

C.农民起义的打击

D.北方外民族的入侵

9.(2017·黑龙江大庆)“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文中的“此河”是()A.黄河 B.珠江

C.灵渠 D.大运河

10.(2017·山东日照)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这样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作者认为大运河开凿的最主要影响是()

A.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B.激化社会矛盾导致隋朝灭亡

C.促进了南北交流和经济发展

D.奠定了唐朝盛世局面的基础

12.(2017·四川成都)隋唐时期有一大“发明”,它否定按门第选官,为布衣(平民)提供了做宰相、公卿的机会。这一“发明”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二、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7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慧眼识“捷径”】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是古代常用的两种运输方式。请指出哪种方式更有效。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原因和条件。

【功过论千年】

材料二: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唐)胡曾《汴水》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2)材料二中的两位诗人对这条河的看法有什么不同?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

参考答案:

一、

1、A

2、B

3、C

4、B

5、C

6、B

7、D

8、B

9、D 10、C 11、D 12、D

二、(1)用船运输。自古以来,南北交通多有不便;隋统一后,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需要加强;为了巩固统一的成果,必须加强对东南地区的控制。隋朝的富庶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胡曾持否定态度,认为隋炀帝开运河、游江都是隋亡的主要原因。皮日休既肯定开运河的功绩,也指出游江都的弊端,比较全面;他认为开运河造福后代,功大于过。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