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错误代码

计算机错误代码

计算机错误代码
计算机错误代码

发生了内部错误,重启

601

检测到无效的端口

602

问题:指定的端口已打开,拨号网络由于设备安装错误或正在使用,不能进行连接原因:虚拟拔号软件没有完全和正确的安装,

解决:退出COM应用程序,卸载干净任何拔号软件,并重新安装拔号软件。

603

缓冲区太小,发生了内部错误

604

指定了错误的信息。重新配置“网络和拨号连接”

605

不能设置的端口信息,与604 方法一样

606

端口未连接。内部错误,重启

608

设备不存在。重新创建“网络和拨号连接”

609

设备类型不存在。与604方法一样

610

缓冲区无效。内部错误,重启

612

没有分配路由。

615

找不到端口。

某异步请求处于挂起状态。

617

端口或设备已断开连接。

618

端口尚未打开。

619

端口已断开连接。

原因:账号密码错误、费用到期或拔号软件出错

解决:请核定费用是否到期,若否,重新输入账号及密码,问题没解决请重建“宽带连接”

621

无法打开电话簿文件。

622

无法加载电话簿文件。

623

找不到电话簿条目。

624

无法写入电话簿文件。

625

在电话簿中找到无效信息。

627

找不到密钥。

628

端口已断开连接。

端口已由远程计算机断开连接。

630

端口已因硬件故障断开连接。

631

端口已由用户断开连接。

632

结构大小不正确。

633

端口已被使用或不是为远程访问拨出配置的。

635

未知错误。

636

端口连接了错误的设备。

638

请求已超时。

645

内部身份验证错误。

问题:网卡没有正确响应

原因:网卡故障,或者网卡驱动程序故障

解决:检查网卡,重新安装网卡驱动程序。

646

不允许本帐户在此时间登录。

647

本帐户已禁用。

648

密码已过期。

帐户没有远程访问权限。

650

问题:远程计算机没有响应,断开连接

原因:ADSL ISP服务器故障,网卡故障,非正常关机造成网络协议出错

解决:检查ADSL信号灯是否能正确同步,;检查网卡,删除所有网络组件重新安装网络。

651

您的调制解调器(或其它连接设备)报告了一个错误。(win7系统651与XP系统678故障原因一样)

办法:查看本地连接是否打“X”,网卡灯是否亮,插网卡的水晶头是否松动,请重新插好,若未解决请电技术员

652

无法识别来自该设备的响应。

653

在设备 .INF 文件段中找不到设备所需的宏。

654

在 device.INF 文件段中的命令或响应引用了未定义的宏。

655

在 device.INF 文件段中找不到宏。

656

在 device.INF 文件段的宏中包含未定义的宏。

657

无法打开 device.INF 文件。

658

device.INF 或媒体 .INI 文件中的设备名称太长。

media.INI 文件引用未知的设备名。

660

device.INF 文件中不包含任何命令的响应。

661

device.INF 文件缺少一个命令。

662

已尝试设置设备 .INF 文件段中未列出的宏。

663

media.INI 文件引用未知的设备类型。

664

无法分配内存。

665

端口不是为远程访问配置的。

666

您的调制解调器(或其它连接设备)不起作用。

667

无法读取媒体 .INI 文件。

668

连接已断开。

669

media.INI 文件中的参数用法无效。

670

无法从媒体 .INI 文件中读取段名。

671

无法从媒体 .INI 文件中读取设备类型。

无法从媒体 .INI 文件中读取设备名。

673

无法从媒体 .INI 文件中读取用法。

676

线路忙(电话占线)。

办法:电脑系统故障,网卡地址丢掉,请更改网卡地址,

677

是某人而不是调制解调器应答。

678

没有应答。

679

无法检测载波。

680

没有拨号音。

691

由于域上的用户名和/或密码无效而拒绝访问。

原因:与619一样,账号密码错误、费用到期或拔号软件出错

解决:请核定费用是否到期,若否,重新输入账号及密码,问题没解决请重建“宽带连接”

692

端口或连接的设备出现硬件故障。

693

错误: 非二进制宏。

错误: 找不到 DCB 。

695

错误状态: 计算机未启动。

696

错误状态: 计算机已启动。

697

错误: 响应环不完整。

698

device.INF 文件中的响应键名不符合所需格式。

699

设备响应导致缓冲区溢出。

700

device.INF 文件中的扩展命令太长。

701

设备采用了 COM 驱动程序不支持的 BPS 频率。

702

意外地收到了设备响应。

703

错误的交互模式。

704

错误: 回拨号码有误。

705

错误: 身份验证状态无效。

707

X.25 诊断指示。

本帐户已过期。

709

在域上更改密码时出错。

710

与您的调制解调器通信时检测到序列溢出错误。

711

RasMan 初始化失败。请检查事件日志。

713

没有活动的 ISDN 线路可用。

716

远程访问 IP 配置无法使用。

717

静态远程访问 IP 地址池中无可用的 IP 地址。

718

PPP 超时。(ISP网络运营商服务器故障)

720

未配置 PPP 控制协议。(客户电脑问题)

问题:拨号网络无法协调网络中服务器的协议设置

原因:ADSL ISP服务器故障,非正常关机造成网络协议出错解决:删除所有网络组件重新安装网络。

721

远程 PPP 对等机不响应。

722

PPP 数据包无效。

723

包括前缀和后缀的电话号码太长。

IPX 协议不能同时用于在多个端口上拨出。

728

找不到与远程访问绑定的 IP 适配器。

729

除非安装 IP 协议,否则无法使用 SLIP。

730

计算机注册未完成。

731

没有配置协议。

732

PPP 协商尚未聚合。

733

针对此网络协议的 PPP 控制协议在该服务器上不可用。

734

PPP 链接控制协议已终止(客户电脑问题)。

问题:PPP连接控制协议中止

原因:ADSL ISP服务器故障,非正常关机造成网络协议出错解决:删除所有网络组件重新安装网络。

735

服务器拒绝接受请求地址。

736

远程计算机终止了控制协议。

737

检测到环回。

服务器没有分配地址。

问题:服务器不能分配IP地址

原因:ADSL ISP服务器故障,ADSL用户太多超过ISP所能提供的IP地址解决:重新分配网段

739

远程服务器无法使用由 Windows NT 加密的密码。

740

为远程访问配置的 TAPI 设备未能初始化,或未得到正确安装。

741

本地计算机不支持加密。

742

远程服务器不支持加密。

749

电话号码错误

752

执行脚本时遇到语法错误。

753

无法中断连接,因为它是由多协议路由器创建的。

754

系统无法找到多重链接绑定。

755

因为这个项目已有一个自定义的拨号程序,因此系统不能做自动拨号。

756

已经拨了这个连接。

757

无法自动开始远程访问服务。详细情况请检查事件日志。

没有安装智能卡读卡器。

765

无法启动 Internet 连接共享。一个已经用 IP 地址配置的 LAN 连接需要自动 IP 地址。

766

找不到证书。使用通过 IPSec 的 L2TP 协议的连接要求安装一个机器证书,它也叫做计算机证书。

767

无法启动 Internet 连接共享。所选的作为专用网络的 LAN 连接有不止一个配置的 IP 地址。在启用 Internet 连接

共享之前,请用一个单一的 IP 地址重新配置 LAN 连接。

768

因为加密数据加密失败,连接尝试失败。

769

无法连接到指定目标。(网卡禁用)

原因:网卡被禁用了

办法:本地连接——>右键――>启用(若还是不能解决那就是网卡坏了)

770

远程计算机拒绝连接尝试。

771

由于网络忙,连接尝试失败。

772

远程计算机的网络硬件与呼叫请求的种类不兼容。

773

由于目的号码更改,连接尝试失败。

由于临时失败,连接尝试失败。请重新连接。

775

远程计算机的呼叫被阻。

776

由于远程计算机启用了“不要打扰”功能,调用不能连接。

777

由于远程计算机上的调制解调器(或其它连接设备)出现故障,连接尝试失败。

778

不能验证服务器的身份。

779

如果用这个连接拨出,您必须使用智能卡。

780

尝试的功能在这个连接上无效。

782

不能启用 Internet 连接共享( ICS )和 Internet 连接防火墙( ICF ),因为在此计算机上启用了路由和远程访问。要

启用 ICS 或 ICF ,首先要禁用路由和远程访问。有关路由和远程访问,ICS 或 ICF 的更多信息,请参阅帮助和支持

783

无法启动 Internet 连接共享。选择的作为专用网络的 LAN 连接不存在,或者没有与网络连接。请在启用 Internet

连接共享之前确认 LAN 网卡已连接。

784

您在登录时不能用此连接拨号,因为它被配置为使用一个与智能卡上的名称不同的用户名。如果您想在登录时使用它,

必须将其配置为使用智能卡上的用户名。

785

您在登录时不能用此连接拨号,因为它没有配置为使用智能卡。如果您想在登录时使用它,必须编辑此连接的属性使其

使用智能卡。

786

L2TP 连接尝试失败,因为在您的计算机上没有有效的机器证书以进行安全身份验证。

787

L2TP 连接尝试失败,因为安全层不能身份验证远程计算机。

788

L2TP 连接尝试失败,因为安全层不能与远程计算机协商兼容的参数。

789

L2TP 连接尝试失败,因为安全层在初始化与远程计算机的协商时遇到一个处理错误。

790

L2TP 连接尝试失败,因为在远程计算机上的证书验证失败。

791

L2TP 连接尝试失败,因为找不到此连接的安全策略。

792

L2TP 连接尝试失败,因为安全协商超时。

793

L2TP 连接尝试失败,因为在协商安全时发生一个错误。

794

此用户的帧协议 RADIUS 属性不是 PPP。

795

此用户的隧道类型 RADIUS 属性不正确。

此用户的服务类型 RADIUS 属性既不是帧也不是回调帧。

797

不能建立到远程计算机的连接,因为找不到调制解调器,

问题:ADSL MODEM(交换机)连接设备没有找到

原因:ADSL MODEM(交换机)电源没有打开,网卡和ADSL MODEM(交换机)的连接线出现问题,软件安装以后相应的协议没有正确邦定,在创立拨号连接时,建立了错误的空连接解决1:检查电源,连接线;检查网络属性,RasPPPoE相关的协议是否正确的安装并正确邦定(相关协议),检查网卡是否

出现?号或!号,把它设置为Enable;检查拨号连接的属性,是否连接的设备使用了一个"ISDN channel-Adapter Name(xx)" 的设

备,该设备为一个空设备,如果使用了取消它,并选择正确的PPPoE设备代替它,或者重新创立拨号连接。

解决2:2000系统网卡被禁用,启用后可恢复。

798

找不到一个可以用于可扩展的身份验证协议的证书。

799

由于一 IP 地址冲突,不能启用 Internet 连接共享访问 (ICS)。ICS 要求主机被配置为用 192.168.0.1。请确认网

络上没有其它客户端被配置为用 192.168.0.1.

800

不能建立 VPN 连接。VPN 服务器可能不能到达,或者此连接的安全参数没有正确配置。

801

此连接被配置成验证访问服务器的身份,但是 Windows 不能证实服务器发送的数字证书。

802

无法识别所提供的卡。请检查卡是否正确插入,是否插接紧密。

803

保存在会话 cookie 中的 PEAP 配置和当前的会话配置不匹配。

保存在会话 cookie 中的 PEAP 标识和当前标识不匹配。

805

您不能在登录时使用此连接拨号,因为它被配置成使用登录后的用户身份证。

806

已启动计算机与 VPN 服务器之间的连接,但无法完成 VPN 连接。导致此问题的最常见原因是,您的计算机和 VPN 服务器之间至少有一台 Internet 设备(例如防火墙或路由器)没有配置为允许通用路由封装( GRE )协议包。如果问题仍

然存在,请与您的网络管理员或 Internet 服务提供商联系。

807

计算机与 VPN 服务器之间的网络连接被中断。这可能是由于 VPN 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所致,通常是 Internet 延迟

或者仅是 VPN 服务器已到达容量限制的结果。请尝试重新连接到 VPN 服务器。如果问题仍存在,请与 VPN 管理员联

系并分析网络连接的质量。

808

无法建立计算机与 VPN 服务器之间的网络连接,因为远程服务器拒绝此连接。这通常是由于服务器配置与连接设置不

匹配所致。请与远程服务器的管理员联系以验证服务器配置和连接设置。

809

无法建立计算机与 VPN 服务器之间的网络连接,因为远程服务器未响应。这可能是因为未将计算机与远程服务器之间

的某种网络设备(如防火墙、NAT、路由器等)配置为允许 VPN 连接。请与管理员或服务提供商联系以确定哪种设备可能

产生此问题。

已启动计算机与 VPN 服务器之间的网络连接,但是 VPN 连接未完成。这通常是由于使用不正确的或过期的证书来进行

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身份验证所致。请与管理员联系以确保用于身份验证的证书是有效的。

811

无法建立计算机与 VPN 服务器之间的网络连接,因为远程服务器未响应。这通常是由于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预共享

密钥问题所致。预共享密钥用于保证您在 IP 安全设置( IPSec )通信周期中所表明的身份。请向管理员寻求帮助以确

定预共享密钥问题来自何处。

812

由于 RAS/VPN 服务器上配置的某个策略,连接被阻止。特别是,服务器用于验证用户名和密码的身份验证方法可能与

连接配置文件中所配置的身份验证方法不匹配。请与 RAS 服务器的管理员联系并将此错误通知给他们。

813

建立了前一个宽带连接的情况下,您在使用相同的设备或端口尝试建立另一个宽带连接。请断开前一个连接,然后重新

建立连接。

814

找不到宽带连接所需的基本以太网连接。在尝试此连接之前,请通过网络连接文件夹在计算机上安装并启用以太网适配

器。

815

无法在计算机上建立宽带网络连接,因为远程服务器未响应。这可能是由于此连接的“服务名称”字段值无效所致。请

与 Internet 服务提供商联系,询问此字段的正确值,并在连接属性中将其更新。

816

远程访问服务不再支持您试图启用的功能或设置。

817

当某连接处于连接状态时无法将其删除。

818

网络访问保护(NAP)强制客户端无法为远程访问连接创建系统资源。某些网络服务或资源可能不可用。如果问题仍存在

,请断开连接,重试远程访问连接,或与远程访问服务器的管理员联系。

819

网络访问保护代理( NAPAgent )服务已禁用或未在此计算机中安装。某些网络服务或资源可能不可用。如果问题仍存在

,请断开连接,重试远程访问连接,或与远程访问服务器的管理员联系。

820

网络访问保护( NAP )强制客户端无法注册网络访问保护代理( NAPAgent )服务。某些网络服务或资源可能不可用。如

果问题仍存在,请断开连接,重试远程访问连接,或与远程访问服务器的管理员联系。

821

网络访问保护( NAP )强制客户端无法处理请求,因为远程访问连接不存在。请重试远程访问连接。如果问题仍存在,

请确保可以连接到 Internet,然后与远程访问服务器的管理员联系。

822

网络访问保护( NAP )强制客户端无响应。某些网络服务或资源可能不可用。如果问题仍存在,请断开连接,重试远程

访问连接,或与远程访问服务器的管理员联系。

823

收到的加密绑定 TLV 无效。

824

未收到加密绑定 TLV 。

825

点对点隧道协议( PPTP )与 IPv6 不兼容。请将虚拟专用网络的类型更改为第二层隧道协议( L2TP )

826

缓存凭据的 EAPTLS 验证失败。请丢弃缓存凭据。

827

由于 IKE 和 AuthIP IPSec 密钥模块服务和/或基本筛选引擎服务未运行,因此

L2TP/IPSec 连接无法完成。若要建立

L2TP/IPSec 连接,上述服务是必需的。拨号连接前请确保这些服务已启用。

计算机技术基础

《计算机技术基础》(6014)学习大纲 Ⅰ课程性质、学习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 《计算机技术基础》是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既要掌握概念,又要动手编程,还要上机调试运行。对理工类专业来说是一门必修的课程。 (二)学习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会根据算法编制相应的程序,并初步掌握软件开发的基本技巧,同时也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要求 《计算机技术基础》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它所涉及的内容也十分广泛。本课程所选取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算法的基本概念、常量变量运算符与表达式、程序控制结构、数组、函数、指针、结构体与共用体等。 Ⅱ课程学习内容与考核目标 总学时:64学时,其中实践学时为16。 第一章C语言概述(2学时理论学习,2学时实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 了解C语言的背景 2 掌握C语言程序的结构

3 领会C语言程序设计的风格 二、课程内容: 1 C语言的历史背景 2 C语言的特点 3 C语言源程序的结构 三、考核知识点 1 C语言的特点 2 C程序的结构 四、考核要求 识记:C语言的特点 理解:通过例题理解C语言的结构特点 第二章程序的灵魂——算法(2学时理论学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 掌握算法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2 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二、课程内容 1 算法的概念 2 算法举例 3 算法的特征 4 算法的表示 5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重点:算法的概念、N-S图、常用算法思想。

三、考核知识点 1 程序的内容 2 算法的概念以及特性 3 算法的表示方法 四、考核要求 识记:序的内容、算法的概念以及特性、算法的表示方法 理解:算法的设计 第三章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6学时理论学习,4学时实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 掌握基本类型及其常量的表示法 2 掌握变量的定义及初始化方法 3 掌握运算符与表达式的概念 4 了解C语言的自动类型转换和强制类型转、左值和赋值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 1 常量与变量 2 整型数据 3 实型数据 4 字符型数据 5 变量赋初值 6 各类数据之间的混合运算 7 算述运算符与算术表达式 8 赋值运算符与赋值表达式

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基础测试题

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基础测试题 班级:九()班姓名: 第1单元信息社会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计算机中分别用二进制和二进制编码表示数值信息和非数值信息。() 2、目前最通用的字符编码方案是ASCII码。() 3、ASCII码使用16位二进制数对字符进行编码。() 4、在计算机中最基本的信息存储单位是KB,它由8个二进制位组成。() 5、存储一个英文字母需要1个字节。存储一个汉字需要2个字节。() 二、选择题 1、可以通过电视了解发生在远方的消息,这体现了信息可以在()上传递。 A、时间 B、通信 C、信道 D、空间 2、发布到网络上的资源可供人们自由下载,这体现了信息的() A、载体依附性 B、共享性 C、时效性 D、必要性 3、我们常常在报纸电视上看到关于IT行业的各种消息,这里的“IT”是指() A、信息 B、信息技术 C、通信技术 D、计算机 4、“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有了两种思想”这句话表达了信息的()特征。 A、载体依附性 B、价值性 C、时效性 D、共享性 5、在计算机内部,一切信息的存取、处理和传递都是以()形式进行的。 A、十进制 B、ASCII码 C、GB2312-80码 D、二进制 三、问答题: 1、下图所示是一个“上”字的8×8信息编码点阵图,假设空白方格用“0”表示,黑方块用“1”表示,写出该点阵图的信息编码。 “上”字的8×8信息编码点阵数据由()个字节组成。 第2单元计算机的组成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2、随机存储器RAM中信息不会因断电而丢失。() 3、U盘加上写保护后,对它只能进行读操作而不能进行写入操作。() 4、计算机软件按其功能划分为程序和数据两类。()

计算机网络中心三年发展规划

计算机网络中心三年发展规划 一、现有工作情况 计算机网络中心由原网络信息中心和计算机管理中心于2007年7月合并组成。现有职工19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7人。下设办公室、网络运行部、网络信息部、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和网络工程实验室等部门。网络中心还设有网络技术研究所和思科网络技术学院。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河北省主节点和河北省高等学校信息网络技术研究会秘书处设在计算机网络中心。 主要职责: 1.负责学校校园网的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 2.负责数字(信息)化校园应用系统的技术实施; 3.CERNET河北省主节点运行和管理; 4.承担全校计算机公共课上机实习、部分专业课上机实习、大学外语 教改课程的教学实验; 5.全校的计算机网络工程实验。 6.承担河北省普通高考、研究生和成人高考等网上阅卷网络环境和计 算机机房环境,以及学校临时性任务; 7.科研、开发和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本 科生、研究生《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工作。 目前,我校计算机网络经过10年多的建设,建成了覆盖三个校区的高速校园网,为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网络服务,成为学校的重要基础设施;借助社会力量,建成了家属宿舍网和学生宿舍网;基于校园网的教务管理等部分网络应用系统开始应用,建成了“校园一卡通系统”,数字化校园建设刚刚起步;计算机公共机房和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为全校计算机和网络公共课和英语教学提供良好支撑。纵观我校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化

水平,应该说处于我省高校前列,但与全国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二、三年工作目标和任务 纵观全国重点高校网络中心工作的发展,目前工作重点已经从网络建设、运行和管理逐渐过渡到全面的数字(信息)化校园建设。数字化校园是学校实现信息化和现代化的要求,是推动学校改革的要求,是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实力的要求。所以,我们今后三年的主要工作要围绕这一主题来进行。 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 1、在新校区,建设高质量的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 ?建设全国一流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数据中心、计算机公共机房和计 算机网络实验室。 ?建设完善的弱电与智能系统。包括:楼宇智能控制系统、语音通讯 系统、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校园公共广播及背景音乐系 统、校园安保监控系统、大屏幕显示及信息查询系统; ?建成功能齐全的“校园一卡通”系统。包括:消费、门禁、考勤、 水控、电控、停车管理等。实现真正的“一卡在手,走遍校园”。 2、加强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建设。 衡量一个学校信息化水平高低,并不是设备的先进和性能的高低,而更重要的是应用水平。应用系统建设包括:基础网络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等)、网络办公系统、共享数据库、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信息门户、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系统、数字化图书馆等。 争取尽快启动共享数据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等“三大平台”和人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学生综合管理系统、资产设备管理系统等重点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学校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开展。

基础知识内容包括计算机基本知识.docx

基础知识内容包括:计算机基本知识、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D O S操作系统基本使用方法和计算机网络应用知识。 重点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1. 了解计算机发展历史、应用领域、工作原理、硬件结构、软件系统、微机系统多媒体知识和安全常识; 2. 理解计算机中数和字符的表示方式,了解汉字输入方法、信息处理的内容和方法; 3. 了解磁盘操作系统(DOS)的发展历史、DOS的构成、基本功能和汉字处理功能; 4. 掌握文件和路径的概念; 5. 掌握DOS的启动方式、磁盘和磁盘驱动器的使用方法、常用DOS命令的使用方法和通配符的使用方法; 6.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特点 7. 了解Internet的特点和概念,能进行入网申请和简单使用Internet。 计算机中的常用定义和术语 1. 计算机:计算机是一种具有内部存储能力、由程序控制操作过程的自动电子设备。它主要由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控制器和运算器等几部分组成。 2. 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硬件是计算机系统中的物理装置的总称。软件是计算机运行所需要各种程序及有关资料。

感谢你的观看 感谢你的观看3. 指令和程序:指令就是“命令”,是规定计算机操作 类型及操作数地址的一组代码。程序是指令的有序集合。 4. 多媒体: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图象、声音与计算机、通信融为一体的信息环境的总称。 5. 数据与信息:数据是指能够用计算机处理的数字、字符和符号等。 信息是数据的内涵和本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信息是数据、消息中包含的意义,它不随信息媒体的改变而改变;另一方面,信息使消息中所描述事件出现的不定性减少,若不提供信息,则不定性会大一些。 6. 数制:数的进位制称数制。 计算机中常用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表示信息,其中最常用的是表示计算机内部存储和处理信息的二进制和为了清晰和简洁表示二进制而采用的十六进制。 7. 字符编码:使用二进制数对字符进行的编码称字符编码。 8. ASCII码: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的英文简称,是计算机中用二进制表示字母、数字、符号的一种编码标准。ASCII码有两种,使用7位二进制数的称为基本ASCII码;使用8位二进制数的称为扩展ASCII码。 9. 汉字编码:用于表示汉字字符的二进制字符编码。汉字编码根据其用途不同可分为输入码、内部码、字型码和地址码等。

计算机网络系统介绍

1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综合描述 计算机网络系统对于城市如同神经系统对于生命体。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是机体内对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起主导作用的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组成,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神经系统对生命体的主要作用如下: 1)神经系统调节和控制其他各系统的共功能活动,使机体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2)神经系统通过调整机体功能活动,使机体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维持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平衡。 3)人类在长期的进化发展过程中,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质得到了高度的发展,产生了语言和思维,人类不仅能被动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且能主动地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使自然界为人类服务,这是人类神经系统最重要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城市中主要包括感知设备、通用功能平台、指挥中心、通信网络。 感知层实现对城市各领域的全面感知。通用功能平台是指实现城市数据统一接入、功能整合、资源管理与服务,对下实现对信息基础设施的状态监控和资源管理,对上通过信息共享支撑各类开放的应用系统建设。基于融合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空间技术等技术构建城市指挥中心,实现城市陆、海、空、网络等运行状态的全面监测、突发事件的预警、高效协同处置与联动指挥,降低城市突发事件造成的伤害及损失,提升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和效率。通信网络通过对感知设备、通用功能平台、指挥中心的网络连接,实现万物互联以及网络的无处不在。 2系统组成 城市计算机网络系统中、感知层、通信网络、计算存储构成了城市信息化公共基础设施部分,通用功能平台分为城市数据资源系统和应用支撑服务系统两部分,指挥中心分为了业务应用和指挥中心场所两部分,系统组成如下图所示。

计算机基础知识

考点 1计算机发展历史 1946 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NIAC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它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从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到现在,计算机技术经历了大型机、微型机及网络阶段。根据计算机所采用电子元件的不同可将计算机的发展划分为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四代。 考点 2计算机的特点 现代计算机算一般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1)处理速度快。 (2)存储容量大。 (3)计算精度高。 (4)工作全自动。 (5)适用范围广,通用性强。 考点 3计算机的应用 计算机具有存储容量大,处理速度快,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强等许多特点,因此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科学领域,并迅速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同时也进入了家庭。计算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1)科学计算(数值计算)。 (2)信息处理。 (3)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 (4)过程控制。 (5)多媒体应用。 (6)人工智能。 考点 4计算机的分类 计算机品种众多,从不同角度可对它们进行分类。 (1)按工作原理划分:模拟式计算机、数字式计算机、模拟数字混合计算机;(2)按功能用途划分:专用计算机、通用计算机; (3)按性能规模划分:微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和巨型计算机。 二、数制与编码 考点 1数制的基本概念 (1)数制的基本概念 ①按照进位原则进行计数。 ②逢N 进 1。 ③采用位权表示法。 (2)数制的三要素 ①基:一个数所包含的数字符号的个数称为该数的基,用R 表示。例如,对二进 制来说,任意一个二进制数可以用 0,1 两个数字符表示,其基数R 等于 2。 ②位:以小数点为基准,小数点向左位数依次增加,向右位数依次减少。③权:任何一个R 进制数都是由一串数码表示的,其中每一位数码所表示的实际 值的大小,除数码本身的数值外,还与它所处的位置有关,由位置决定的值就称为位值(或位权)。

计算机基础知识总结

一、计算机网络与移动通信技术 1.计算机网络定义:按照网络协议,以共享资源为主要目的,将地理上分散且独立的计算机互相连接起来形成的集合体。 2.计算机网络分类: ●按网络的地理分布范围划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 ●按传输介质分:有线网(同轴电缆或双绞线,传输速率10Mbit/s或100Mbit/s,较低)、 光纤网(传输速率达1000Mbit/s)、无线网(采用电磁波为传输介质和载体传输数据的网络)。 3.区分常见的几个英文缩写: ●LAN(局域网) ●WAN(广域网) ●WLAN(全称Wireless LAN,无线局域网。) ●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技术是一个基于IEEE 802.11(网络协议)系列标准的 无线网路通信技术的品牌或商标,具体说WIFI使用的是IEEE 802.11b是WLAN诸多协议中的一种,因此,人们常用WIFI来称呼IEEE 802.11b协议。 ●GPRS(手机上网方式)是一种借助移动电话网络接入Internet的无线上网方式。 4.移动通信技术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它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如NMT和AMPS,NMT于1981年投入运营。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模拟传输的,其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安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起源于90年代初期,采用GSM 900/1800双频段工作等内容使得移动通信与计算机通信/Internet有机相结合,传输速率也逐步在提高。 第三代3G技术,也称IMT 2000,是正在全力开发的系统,其最基本的特征是智能信号处理技术,智能信号处理单元将成为基本功能模块,支持话音和多媒体数据通信,它可以提供前两代产品不能提供的各种宽带信息业务,例如高速数据、慢速图像与电视图像等。 第四代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

《计算机网络原理》复习重点总结

题型:单项选择题20分,填空题12分,名词解释题12分,是非题10分,简答题25分,综合题21分。 全书重点第一、、三、四、五章 主要概念及名词: 1.计算机网络及其分类 计算机网络:指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下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设备或网络线路连接,在软件的管理下能够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1)不同作用范围的网络 广域网WAN (Wide Area Network) 局域网LAN (Local Area Network) 城域网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个人区域网PAN (Personal Area Network) (2)从网络的使用者进行分类 公用网(public network) 专用网(private network) (3)用来把用户接入到因特网的网络 接入网AN (Access Network),它又称为本地接入网或居民接入网。 注:由ISP 提供的接入网只是起到让用户能够与因特网连接的“桥梁”作用。 2.常见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及部件是连接到网络中的物理实体。网络设备的种类繁多,且与日俱增。基本的网络设备有:计算机(无论其为个人电脑或服务器)、集线器、交换机、网桥、路由器、网关、网络接口卡(NIC)、无线接入点(WAP)、打印机和调制解调器。 3.TCP/IP 模型及各层功能 4.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级文本传输协议。用于在internet上访问信息的客户机/服务器协议。 5.通信子网:指计算机网络中实现网络通信功能的设备及其软件的集合。负责计算机 间的数据通信,也就是信息的传输。包括:传输信息的物理媒体、转发器、交换机等通信设备。 6.香农公式:香农提出并严格证明了“在被高斯白噪声干扰的信道中,计算最大信息传 送速率C公式”:C=Blog2(1+S/N)。式中:B是信道带宽(赫兹),S是信号功率(瓦),N是噪声功率(瓦)。 7.协议栈:指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采用分层模型后,每层的主要功能由对等层协议的 运行来实现因而每层可用一些主要协议来表征几个层次画在一起很像一个栈的结构 8.SMTP: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是tcp/ip协议的一种,用于 在网络上从一台计算机向另一台计算机发送消息。该协议典型地用于internet上对电子邮件进行路由传送。 9.ARPAnet: 所谓"阿帕"(ARPA),是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的简称。阿帕网为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开发的世界上第一个运营的封包交换网络,它是全球互联网的始祖。 10.通信协议: 通过通信信道和设备互连起来的多个不同地理位置的数据通信系统,要 使其能协同工作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它们之间必须具有共同的语言。 11.路由器及其结构:电源接口(POWER):接口连接电源。 复位键(RESET):此按键可以还原路由器的出厂设置。 猫与路由器连接口(WAN):此接口用一条网线与家用宽带调制解调器进行连接。 电脑与路由器连接口(LAN1~4):此接口用一条网线把电脑与路由器进行连接。 12.SAP: 是上层访问下层所提供服务的点。在计算机体系结构中,下层是为相邻上层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与信息社会 电子计算机是20 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与应用的普及, 计算机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工具。“21 世纪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时代”,掌握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 应用能力是现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 1.1.1 计算机的发展 一般认为,世界上第一台数字式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 年2 月,它是由美国宾夕法尼 亚大学物理学家莫克利(J.Mauchly)和工程师埃克特(J.P.Eckert)等人共同开发的电子数值积分 计算机(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简称ENIAC)。 ENIAC 体积非常庞大,其占地面积为170 平方米,总重量达30 吨,如图1-1 所示。机 器中约有18 800 只电子管、1 500 个继电器、70 000 只电阻以及其他各种电气元件,每小时 耗电量约为140 千瓦。这样一台“巨大”的计算机每秒钟可以进行5 000 次加减运算,相当于手工计算的20 万倍、机电式计算机的1000 倍。这台计算机的功能虽然无法与今天的计算机相比,但它的诞生却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一次意义重大的事件,展现出新技术革命的曙光。图1-1 ENIAC(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 ENIAC 虽是第一台正式投入运行的电子计算机,但它却并不具备现代计算机“存储程序”? 2 ?大学计算机基础 的思想。由于其结构设计不够弹性化,导致对它的每一次再编程都意味着电气物理线路的再连接。ENIAC 的开发小组针对其缺陷又进一步完善了设计。1946 年6 月,冯·诺依曼博士发表了“电子计算机装置逻辑结构初探”论文,并设计出第一台“存储程序”的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The 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简称EDVAC),于1952 年正式投入运行,其运算速度是ENIAC 的240 倍。冯·诺依曼提出的EDVAC 计算机结构 为人们普遍接受,并成为当今所有计算机的基础结构。 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ENIAC 诞生至今半个多世纪以来,计算机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依据计算机性能 和当时的软硬件技术,将计算机的发展划分成以下四个阶段,如表1-1 所示。 表1-1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年代 第一代 1946~1957 第二代 1958~1964 第三代 1965~1970 第四代 1971~现在 电子器件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

初中信息技术考试带答案--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单选题 1、具有多媒体功能的微型计算机系统中,常用的 A :只读型大容量U盘 B :只读型光盘 C :只读型硬盘 D :半导体只读存储器 2、把硬盘的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的内存中,称为_______ < A :显示 B :读盘 C :输入 D :写盘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 。 A :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B :程序语言处理系统是常用的应用软件 C : CP可以直接处理外部存储器中的数据 D :汉字的机内码与汉字的国标码是一种代码的两种名称 5、下列关于计算机系统硬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 < A :键盘是计算机输入数据的唯一手段 B :显示器和打印机都是输出设备 C :计算机硬件由中央处理器和存储器组成 D:内存可以长期保存信息 6输入设备是指_______ 。 A :从磁盘上读取信息的电子线路 B :磁盘、光盘等 C :键盘、鼠标器和打印机等 D :从计算机外部获取信息的设备 7、计算机病毒的特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 :传播性、潜伏性、安全性 B :传播性、破坏性、易读性 C :传播性、潜伏性、破坏性 答案:B CD-RO M 答案:B 答案:B 3、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 :核心系统软件 B :关键的硬件部件 答案:A 答案:A 答案:D 答案:C

D :潜伏性、破坏性、易读性 答案:C

答案:D 答案:D 8、在计算机领域中,通常用英文单词"Byte"来表示 _________ A :字 B :字长 C :二进制位 D :字节 9、磁盘目录采用的是 _______ A :表格型结构 B :图型结构 C :网型结构 D :树型结构 答案:D 10、一台完整的计算机硬件系统是由存储器、输入 /输出设备和 A :加法器 B :控制器 C :驱动器 D :中央处理器 答案:D 11、存储器可分为 _____ < A : RAM 口 ROM B :硬盘与软盘 C :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D : ROMP EPROM 答案:C 12、在计算机中, ______ 字节称为1MB A : 10K B : 100K C : 1024K D : 1000K 答案:C 13、按计算机系统结构来划分,Ofice 2003属于 _________ 件 A :计算机 B :系统 C :应用 D :游戏 答案:C 14、PC M 的中文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 :通用计算机 B :小型计算机 C :专用计算机 D :个人计算机 15、输入#号时,应先按住 ______ ,再按#号键 A : ALT

计算机网络重点复习整理(谢希仁第五版)

计算机网络基础复习提纲 第一章概述 10分 1 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各层功能、优缺点。 应用层 应用层是体系结构中的最高层。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这里的进程就是指正在运行的程序。应用层不仅要提供应用进程所需要的信息交换和远地操作,而且还要作为互相作用的应用进程的用户代理,来完成一些为进行语义上有意义的信息交换所必须的功能。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传输层 传输层的任务就是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因特网的传输层可使用两种不同协议:即面向连接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和无连接的用户数据报协议UDP。面向连接的服务能够提供可靠的交付,但无连接服务则不保证提供可靠的交付,它只是“尽最大努力交付”。这两种服务方式都很有用,备有其优缺点。在分组交换网内的各个交换结点机都没有传输层。 ^ 网络层 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在发送数据时,网络层将运输层产生的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封装成分组或包进行传送。在TCP/IP体系中,分组也叫作IP数据报,或简称为数据报。网络层的另一个任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由,使源主机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交付到目的主机。 数据链路层 当发送数据时,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将在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链路上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每一帧包括数据和必要的控

制信息(如同步信息、地址信息、差错控制、以及流量控制信息等)。控制信息 使接收端能够知道—个帧从哪个比特开始和到哪个比特结束。控制信息还使接收 端能够检测到所收到的帧中有无差错。 物理层 ^ 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地传送比特流。在物理层上所传数据的单位是比特。传递 信息所利用的一些物理媒体,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等,并不在物理层之内 而是在物理层的下面。因此也有人把物理媒体当做第0层 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习题 1、习题1-24; 2、根据你了解的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现状,你预测未来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是 什么未来几年,哪些网络应用将会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深刻的影响 第二章物理层 12分 1 信道的极限容量:香农公式 信噪比(db)=10log10(s/n) ] S表示信号的平均功率,n表示噪声的平均功率 香农公式:信道的极限信息速率c=w log2(1+s/n) (b/s) w代表信道的带宽 香农公式表明:信道的带宽或信道中的信道比越大,信息的极限输出速率就越高! 2 信道复用技术原理:CDMA 1.频分复用 2.时分复用 码元复用cdm

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

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 在本文开篇,我先粗略介绍一下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 计算机仿真是应用电子计算机对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行为以及参与系统控制的人的思维过程和行为进行动态性比较逼真的模仿。它是一种描述性技术,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建立某一过程和某一系统的模式,来描述该过程或该系统,然后用一系列有目的、有条件的计算机仿真实验来刻画系统的特征,从而得出数量指标,为决策者提供有关这一过程或系统得定量分析结果,作为决策的理论依据。(选自百度百科计算机仿真摘要) 仿真是对现实系统的某一层次抽象属性的模仿。人们利用这样的模型进行试验,从中得到所需的信息,然后帮助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某一层次的问题做出决策。仿真是一个相对概念,任何逼真的仿真都只能是对真实系统某些属性的逼近。仿真是有层次的,既要针对所欲处理的客观系统的问题,又要针对提出处理者的需求层次,否则很难评价一个仿真系统的优劣。(选自百度百科) 计算机仿真模拟的原理是依靠计算机的迭代运算, 所以这是一门依靠计算机技术所衍生的一门有着实际意 义的学科,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计算机仿真模拟技 术在科学技术、军事、国民经济、汽车、电子行业、体育、 交通运输、金融、管理、航空航天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它的研究范围小到原子,大到宇宙,可以说在现实生活中 应用极为广泛。 传统的仿真方法是一个迭代过程,即针对实际系 统某一层次的特性(过程),抽象出一个模型,然后假 设态势(输入),进行试验,由试验者判读输出结果和 验证模型,根据判断的情况来修改模型和有关的参数。 如此迭代地进行,直到认为这个模型已满足试验者对 客观系统的某一层次的仿真目的为止。 模型对系统某一层次特性的抽象描述包括:系统的组成;各组成部分之间的静态、动态、逻辑关系;在某些输入条件下系统的输出响应等。根据系统模型状态变量变化的特征,又可把系统模型分为:连续系统模型——状态变量是连续变化的;离散(事件)系统模型——状态变化在离散时间点(一般是不确定的)上发生变化;混合型——上述两种的混合。 随着专门用于仿真的计算机——仿真机的出现,计算机仿真技术日趋成熟,现在已经趋于完善。随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仿真机中也出现了一批很有特色的仿真工作站、小巨机式的仿真机、巨型机式的仿真机。80年代初推出的一些仿真机,SYSTEM10和SYSTEM100就是这类仿真机的代表。 为了建立一个有效的仿真系统,一般都要经历建立模型、仿真实验、数据处理、分析验证等步骤。为了构成一个实用的较大规模的仿真系统,除仿真机外,还需配有控制和显示设备。 本文将主要从航空航天方面对计算机仿真模拟进行探讨。 航空技术是从上世纪60年代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开始,人类开始了对太空的探索。

计算机基础知识题库完整

一、单选题练习 1.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 C )组成。 A.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B.主机和外部设备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 2.以下软件中,( D )不是操作系统软件。 xp office 3.用一个字节最多能编出( D )不同的码。 A. 8 个 B. 16个 C. 128 个 D. 256个 4.任何程序都必须加载到( C )中才能被CPU执行。 A. 磁盘 B. 硬盘 C. 内存 D. 外存 5.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 A )。 A.显示器 B.键盘 C.鼠标 D.手字板 6.计算机信息计量单位中的K代表( B )。 A. 102 B. 210 C. 103 D. 28 代表的是( C )。 A. 只读存储器 B. 高速缓存器 C. 随机存储器 D. 软盘存储器 8.组成计算机的CPU的两大部件是( A )。 A.运算器和控制器 B. 控制器和寄存器 C.运算器和内存 D. 控制器和内存 9.在描述信息传输中bps表示的是( D )。 A. 每秒传输的字节数 B.每秒传输的指令数 C.每秒传输的字数 D.每秒传输的位数 10.微型计算机的内存容量主要指( A )的容量。 A. RAM B. ROM C. CMOS D. Cache 11.十进制数27对应的二进制数为( D )。 B. 1100 C. 10111 D. 11011

的目录结构采用的是( A )。 A.树形结构 B.线形结构 C.层次结构 D.网状结构 13.将回收站中的文件还原时,被还原的文件将回到( D )。 A.桌面上 B.“我的文档”中 C.内存中 D.被删除的位置 14.在Windows 的窗口菜单中,若某命令项后面有向右的黑三角,则表示该命令项( A )。 A. 有下级子菜单 B.单击鼠标可直接执行 C.双击鼠标可直接执行 D.右击鼠标可直接执 15.计算机的三类总线中,不包括( C )。 A. 控制总线 B.地址总线 C.传输总线 D.数据总线 16.操作系统按其功能关系分为系统层、管理层和( D )三个层次。 A. 数据层 B.逻辑层 C.用户层 D.应用层 17.汉字的拼音输入码属于汉字的( A )。 A. 外码 B. 内码码 D.标准码 的剪贴板是用于临时存放信息的( C )。 A.一个窗口 B.一个文件夹 C.一块内存区间 D.一块磁盘区间 19.对处于还原状态的Windows应用程序窗口,不能实现的操作是( D )。 A.最小化 B.最大化 C.移动 D.旋转 20.在计算机上插U盘的接口通常是( D )标准接口。 21.新建文档时,Word默认的字体和字号分别是( C )。 A.黑体、3 号 B.楷体、4号 C.宋体、5 号 D.仿宋、6号 22.第一次保存Word文档时,系统将打开( B )对话框。 A. 保存 B.另存为 C.新建 D.关闭 23.在Word表格中,位于第三行第四列的单元格名称是( C )。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基础考题及解析

1单选(2分) 当前气象预报已广泛采用数值预报方法,这种预报方法会涉及计算机应用中的( A )。 A.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 B.科学计算和过程控制 C.数据处理和辅助设计 D.科学计算与辅助设计 2单选(2分) 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在( C )。 A.中国 B.英国 C.美国日本 # 我国第一台半导体大型体计算机103机(定点32二进制位,每秒2500次)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诞生,并于1958年交付使用。参与研发的骨干有董占球、王行刚等年轻人。随后,由总参张效祥教授领导的中国第一台大型数字电子计算机104机(浮点40二进制位、每秒1万次)在1959年也交付使用,骨干有金怡濂,苏东庄,刘锡刚,姚锡珊,周锡令等人。其中,磁心存储器是计算所副研究员范新弼和七机部黄玉珩高级工程师领导完成的。在104机上建立的、由仲萃豪和董韫美领导的中国第一个自行设计的编译系统,则在1961年试验成功(Fortran型)。 3单选(2分) 按电子计算机传统的分代方法,第一代至第四代计算机依次是( D )。 A.晶体管计算机, 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光器件计算机 B.机械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 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

C.手摇机械计算机, 电动机械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 D.电子管计算机, 晶体管计算机, 小、中规模集成, 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4单选(2分)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采用的主要逻辑部件是( C )。 A.继电器 B.晶体管 C.电子管 D.光电管 # 早期的计算机元器件是电子管,其体积大、耗电多。 5单选(2分) 下叙述正确的是( A )。 A.光盘中所存储的信息是数字信息 B.模拟信息将逐步取代数字信息 C.计算机中所存储处理的信息是模拟信号 # 二进制数据(高低电平)的形式 D.数字信息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而造成失真 # 模拟信息:模拟环境是通过使用由移动电话公司所提供的WAP手机模拟器来实现WML浏览。在网上能免费下载的模拟器提供了比较完整的集成开发环境。这种方式提供了集成环境和WAP手机基本一致的模拟器。但是很难说所使用的模拟器和其产品完全一致的,并且没有网关的参与(有的模拟器可以设置网关),因此这是一个不完备的检测,特别是与WTA(Wireless Telephony Application)相关的服务没有办法进行检测。对于开发阶段来说,这样的环境就已经足够 #模拟信息更易受干扰,数字信号都是0,1,0,1的数组成的,得需要解码器才能解出图像声音^ 而模拟信号直接在信号上做线性叠加,就会变成另外的信号了。。。所以现在什么都是数字的数字的,模拟的就要被淘汰啦

计算机网络考试重点整理

计算机网络考试重点整 理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第1章 计算机网络的两个功能 连通性——计算机网络使上网用户之间都可以交换信息,好像这些用户的计算机都可以彼此直接连通一样。 共享——即资源共享。可以是信息共享、软件共享,也可以是硬件共享。 因特网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第三阶段的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因特网分为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两种通信模式客服和对象(C/S方式) ,对等方式(P2P方式)三种交换的比较(1-03) 1-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

模拟仿真软件介绍

模拟仿真软件介绍 模拟仿真技术发展至今,用于不同领域、不同对象的模拟仿真软件林林总总,不可胜数,仅对机械产品设计开发而言,就有机构运动仿真软件,结构仿真软件,动力学仿真软件,加工过程仿真软件(如:切削加工过程仿真软件、装配过程仿真软件、铸造模腔充填过程仿真软件、压力成型过程仿真软件等),操作训练仿真软件,以及生产管理过程仿真软件,企业经营过程仿真软件等等。这里仅以一种微机平台上的三维机构动态仿真软件为例,介绍模拟仿真软件的结构和功能。 DDM(Dynamic Designer Motion)是DTI(Design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公司推出的、工作于AutoCAD和MDT平台上的微机全功能三维机构动态仿真软件,包含全部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的功能,主要由建模器、求解器和仿真结果演示器三大模块组成(见图1)。 1.DDM建模器的功能 1)设定单位制。 2)定义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可以AutoCAD三维实体或普通图素(如直线、圆、圆弧)定义运动零件。 4)可以定义零件质量特性:

图1 DDM仿真软件模块结 ①如果将三维实体定义为零件,可以自动获得其质量特性。 ②如果用其他图素定义零件,则可人工设定质量特性。 5)可以定义各种铰链铰链用于连接发生装配关系的各个零件,系统提供六种基本铰链和两种特殊铰链。 基本铰链: ①旋转铰——沿一根轴旋转。 ②平移铰——沿一根轴移动。 ③旋转滑动铰——沿一根轴旋转和移动。 ④平面铰——在一个平面内移动并可沿平面法线旋转。 ⑤球铰——以一点为球心旋转。 ⑥十字铰——沿两根垂直轴旋转。 特殊铰链: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汇总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汇总 一、计算机的诞生及发展 (一)计算机的诞生 1.时间:1946年 2.地点: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3.名称:ENIAC (二)计算机的发展 二、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现代的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及软件系统两大部分构成。 三、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冯·诺依曼提出了“存储程序、程序控制”的设计思想,同时指出计算机的构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计算机系统。 (2)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表示的数据和指令。 (3)采用“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技术(将程序事先存在主存储器中,计算机在工作时能在不需要人员干预的情况下,自动逐条取出指令并加以执行)。 四、计算机的分类

五、计算机硬件 (一)中央处理器 1.简介 中央处理器又称为微处理器,是一块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 2.组成 (1)控制器 实现计算机各部分的联系并自动执行程序的部件。功能是从内存中一次取出指令,产生控制信号,向其他部件发出命令指挥整个计算过程。 (2)运算器 对二进制数码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二)存储器 1.内存储器 (1)作用 内存储器又称主存储器,简称内存。内存位于系统主板上,可以直接与CPU进行信息交换,内存储器主要用于存放计算机系统中正在运行的程序及所需要的数据和中间计算结果以及与外部存储器交换信息时作为缓冲。 (2)特点 速度较快,容量相对较小。 (3)分类 只读存储器ROM:永久保存数据,存储微型机的重要信息。 随机存储器RAM:断电丢失数据,存储当前运行的程序信息(SRAM、DRAM)。 2.外存储器 (1)作用 外存储器又称辅助存储器,简称外存。CPU不能直接访问。主要用于存放等待运行或处理的程序文件。 (2)特点 存储容量大,存取速度相对内存要慢得多。 (3)分类

(完整版)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基础知识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的发展(A)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年代为1946年,名称为ENIAC。 ?三个阶段: ?近代计算机阶段。 ?大型计算机阶段。 ?微型机网络阶段。 ●计算机的特点(A) 运算速度快、运算精度高、具有记忆能力、具有逻辑判断能力、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计算机的应用(A) 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辅助系统 ●计算机病毒(B) ?计算机病毒的一般特点 传染性、寄生性、潜伏性、可触发性、破坏性、衍生性以及攻击性。 ?计算机病毒(定义) 能够自身复制自身,并以其他程序为宿主的可执行的代码。(病毒是程 序) ?计算机病毒的根本特征是传染性。 ●使用计算机的基本道德和法规(A) 每个人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都应该遵循一定的道德标准,不应该有违反法律和法规的行为。 ?1990年9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1991年6月4日,我国政府颁布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1992年9月25日,我国开始执行《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

●信息的概念及主要特征(A) P195- 对信息概念有许多不同的说法,但从本质上看,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它的基本功能是消除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信息的主要特征。 普遍性、无限性、可传递性、共享性、信息载体的可变换性 ?信息与相关概念 1.信息与数据 数据与信息是计算机科学中常用的两个术语。数据是描述客观事实、概念的一组文字、数字或符号。 2.信息与信号 信息通过信号来传递。信号是信息的携带者,但并不是信息本身。 3.信息与消息 信息是消息的内核,信息是能给人带来新知识的消息。 4.信息与知识 信息是知识的“毛坯”,是现象与知识的中介。信息经过科学的系统的加工,才能上升为知识,知识是同类信息的积聚,是系统化和优化了的信息。 ●三大资源(三大要素)(A)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物质是一种资源,它提供各 种各样的材料。能量是一种资源,它提供各种形式的动力。信息也是一 种资源,它提供知识和智慧。 ?信息资源的重要意义 当今,人类已经认识到,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信息资源是 关键是灵魂,它起着支配全局、贯穿始终、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信息技术(概念及其基本内容)(A) P200 一般认为,技术是人类改变或控制环境的手段或活动,它的基本功能是辅助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对信息技术的狭义理解分为以下三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