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单元通论查字典辞书补充

第一单元通论查字典辞书补充

第一单元通论查字典辞书补充
第一单元通论查字典辞书补充

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一、常用字典辞书的介绍:

说明:以上工具书,主要按三个方面来分类:

一是检字音和字义,如《新华字典》《汉语大字典》《康熙字典》,等《辞源》《辞海》也是。

目前,汉语字典排列汉字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1、即按音序排列(古代大多按平水韵106韵排列,平水韵是唐宋以后人们写诗所用的诗韵,平声15+15,上声29,去声30,入声17韵,共106韵):《王力古代汉语字典》就用音序检字。

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把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

后以笔画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笔画少的列前,笔画多的列后。如《现代汉语词典》就采用以上音序和部首两种检字法。

3、按号码或编码排列(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是方形的,都有

四个角,角的形式共有十种,用0-9共10共号码来代表,四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四码。

四角号码检字法口诀:

横一垂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框六;七角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缺角号码用零补;例外规定“口门斗”(口:6000;门:3700、3710;斗:3400),下角号码内部取(即外围是以上三个字的一类字,例外改取内部下面的笔形作左右下角号码,如:昌:6060;圄:6060;闪:3780;闽:3713;阉:3771;斜:8490;斟:4470;斡:4844)。

其他规律性的,如:“诗”字的号码是0464;又:7740(1740);叉:7740(1740);

工:1010;土、士:4010;刀:1722;九:4001;大:4080(4003);七:2271;了:1720;一:1000;上:2110;下:1023;二:1010;人、入、八:8000;卜:2300;几:7721;儿:2201;乙:1771;卓:2140;稿:(纺)2092。字:3040

规律摸索:横勾、折勾、提均算横1;撇、竖勾是垂2;

注音——有三种:反切法,直音法,叶音法

《康熙字典》释字体例:叶音法是一种应当否定的注音法。

释义:主要是罗列旧说,排列古注,分别义项,引例为证。

二是查检词语和典故,如《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等;

三是查检虚词和特殊词语,如《助字辨略》《经传释词》《词诠》《古代汉语虚词通释》等。

二、怎样查字典辞书:

1、必须做好三个准备工作。在使用一部字典或辞书的时候,必须先做到三件事:

第一,先看序和出版年月,这样可以对它的编纂经过、使用范围和材料收集的起讫点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如,四角号码

“大”字,旧版为4023,新版为4080。

第二,细读凡例,凡例一般就是使用法,不了解凡例,就很难顺利地使用。如:《新华字典》注解中有○引、○转的用法,○引

转指由原义、故事、成语等转指由原义引申出来的意义;○

化而成的意义。

第三,注意书后有没有补遗、勘误、附录之类的东西。如,《康熙字典》附录里有补遗。

2、熟悉各种检字法:部首、音序、号码法三种。三种各有利弊。要掌握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式主要有以上这三种,即按音序排列、按部首和笔画排列、按编码排列。

三、关于几部字典的补充说明:

1、《辞源》:

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一部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它用的是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的214个部首,释字体例为:单字字头下大量收列古今的复音词或词组,先释单字,再释复音词。单字先注音,后释义。而释义基本上是先说明词义或用法,然后再引书证或综述引文大意。有的还引古注对书证进行解释。

注音采用传统的反切法。全部采用清李光地的《音韵阐微》的反

切,是一种改良的反切,在现代注音方式产生以前,这样做是很有意义的,较适合北方官话的语音标准,具有规范化的意义。

1958年由商务印书馆组织修订。与《辞海》作了分工。它不再作为语词和百科兼收的综合性词典,而是一部“以语文为主,百科为副”的帮助阅读古籍的语文工具书,专收古汉语词汇。

修订本的注音采取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今音,但仍保留了反切的注音,只是注音再用李光地的《音韵阐微》的反切,而是一般用《广韵》的反切,《广韵》未收的字或未收的音,再用《集韵》或其他韵书或字书的反切。反切后面加注声、韵、调地位。如:社,shè常者切,上,马韵,禅。

所谓“反切”,也称反、切、翻、切韵、翻切等。是古代的一种注音方法。以二字之音合成一音为另一字注音。用来注音的二字称为切语,其原理即取切语上字的“声”(即声母),下字的“韵”(即韵母和声调)合成一字之音。如社:“常者切”或“常者反”,取“常”字的声母,取“者”的韵母和声调(去声),共同合成“社”的音。“常”“社”都是古禅母字,与现代汉语的读音略有不同。但闽南方言保留了此二字的古音,用闽南方言读起来,此二字声母是相同的。

修订本仍按部首编排,只是部首由214部改为208部。仍用繁体字。书后附有《四角号码索引》和《汉语拼音索引》,可帮助查检。

2、《辞海》:

在体例和释义上比《辞源》都有改进。最显著的是引书注明篇名,便于核对原书。其次,释义比《辞源》更具概括性,行文也通俗一些。

在条目的收列方面,理注意吸收现代科学的词语,删除了一些《辞源》收录的较为偏僻的古代词语。百科性的内容比《辞源》的比率大。1958年修订时,决定改成一部综合性辞书。

修订后的《辞海》也是按部首排列的,使用简体字作字头,将原来214部调整为250部。部首数是所有辞书中最多的。字的归部原则是“依据字形定部”:上下两个偏旁都可作部首的字,取上不取下;左、右两个偏旁都可作部首的字,取左不取右。如:

相取木;坐取土;疑取匕。

3、《说文解字》:

许慎所说解的字义是他认定的本义。他根据小篆的形体来分析字形结构,说解字义,大部分是可信的。我们分析字形结构或探讨词的本义时,一般都应参考《说文解字》。

由于时代的限制和古文字材料的不足,尤其是许慎无法看到甲骨文和金文的资料,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这一点我们应注意。具体情况我们将在通论五《汉字的构造》中详述。

许慎在分析小篆的形体结构时,从中概括出540个偏旁作为部首,然后把所收集的9000多个字列入这540个部首中去,这是他的一大创造,对后世的检字法有很深的影响。这些部首是按照造字法原则的部首。明代梅膺祚《字汇》一书把部首减为214部,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六书”的体系,这些部首是检字法原则的部首。《康熙字典》的214部就是依《字汇》和张自烈的《正字通》的基础上编成的。比如“舅”字,《说文》归男部,是按照造字法来归类的;《字汇》归臼

部,则是按照检字法来归类的。“發”字在《说文》中归弓部。

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桂馥《说文解字义疏》,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说文通训定声》对字义的来源和发展有较细致的分析,都是对我们学习、研究古代汉语很有帮助的工具书。

4、《经籍籑诂》(“籑”同“撰”):

它中编排上用的是韵母排列法,按平水韵106韵编次被释的字;以一韵为一卷,全书106卷,每字之下,罗列以前各种古书注解对这个字的解释。

关于《平水韵》的有关知识:唐朝以后出现了一系列官方刊定的以“审音”为主要任务的字典,即所谓“官韵”。到了公元736年(唐开元二十四年),科举的事由礼部管理,所以后来经皇帝批准而由礼部颁行的官韵就叫《礼部韵略》。《礼部韵略》在唐宋两朝又经过了几次修订,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修订本是公元1252年(宋淳祐壬子年)刊行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由于编者刘渊是平水人,所以这部书也称《平水韵》,后人说的“诗韵”都是指《平水韵》而言。

《平水韵》原书今虽不存,但我们还可以通过其它材料考知它的结构。这部书分为“上平声”“下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五卷,每卷中又按韵母的异同把汉字分为若干类,全书共分107类,即107韵(后人又减106韵,但书名仍按习惯称《平水韵》。实际上,其韵的名称是从隋朝陆法言《切韵》沿袭下来的)。比如“东”“同”、“弓”、“空”、“彤”等字排在第一韵,就为它们起一个名字叫“一东”;“元”、“繁”、“言”、“魂”、“门”等字排在第十三韵,就叫“十三元”,

等等。写诗填词时一般只许用同一个韵中的字,无论哪个时代的、操哪种方言的人们都必须严格地遵守,如果用错了韵就不行。这样一来,《平水韵》就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必读书,从而在历史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其韵目表简介如下:

上平声:

一东,二冬(锺),三江,四支(脂之),五微,六鱼,七虞(模),八齐,九佳(皆),十灰(咍),十一真(谆臻),十二文(欣),十三元(魂痕),十四寒(桓),十五删(山)。

下平声:

一先(仙),二萧(宵),三肴,四豪,五歌(戈),六麻,七阳(唐),八庚(耕清),九青,十蒸(登),十一尤(侯幽),十二侵,十三覃(谈),十四盐(添),十五咸(衔严凡)。

上声一董,二肿,三讲,四纸(旨止),五尾,六语,七麌(姥),八荠,九蟹(骇),十贿(海),十一轸(准),十二吻,十三阮(混很),十四旱(缓),十五潸(产),十六铣(狝),十七篠(小),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果),二十一马,二十二养(荡),二十三梗(耿静),二十四迥(拯等),二十五有(厚黝),二十六寝,二十七感(敢),二十八琰(忝俨),二十九豏(槛范)。

去声:

一送,二宋(用),三绛,四置(至志),五未,六御,七遇(暮),八霁(祭),九泰,十卦(怪夬),十一队(代废),十二震(稕),十

三问(焮),十四愿(慁恨),十五翰(换),十六谏(裥),十七霰(线),十八啸(笑),十九效,二十号,二十一个(过),二十二祃,二十三漾(宕),二十四映(诤劲),二十五径(证嶝),二十六宥(候幼),二十七沁,二十八勘(阚),二十九艳(酽),三十陷(梵)。

入声:

一屋,二沃(烛),三觉,四质(术栉),五物(迄),六月(没),七曷(末),八黠(鎋),九屑(薛),十药(铎),十一陌(麦昔),十二钖,十三职(德),十四缉,十五合(盍),十六葉(帖),十七洽(狎业乏)。

思考练习:

1、《康熙字典》的作者是谁?它的编排和释字体例如何?

2、《康熙字典》有哪三种注音方法?

3、《现代汉语词典》是一部怎样的词典?

1、旧辞源与旧辞海的编排体例和解释体例如何?

2、旧辞源与旧辞海有什么不同?

3、新《辞源》与新《辞海》与旧《辞源》与旧《辞海》有何不同?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谁,编排体例和功用如何?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谁,编排体例和功用如何?

6、《词诠》的作者是谁?

7、《诗词曲语辞汇释》的作者是谁?它是一部怎样的词典?

8、使用字典和辞书时,必须先做到哪三件事?

9、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式主要有哪三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