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西神木大保当东汉画像石墓

陕西神木大保当东汉画像石墓

陕西神木大保当东汉画像石墓
陕西神木大保当东汉画像石墓

神木市情

神木市情(2019年) 基本概况 神木市位于陕西北部、秦晋蒙三省(区)接壤地带,黄河揽怀南下、长城横腰西飞。全市国土总面积达7635平方公里,是陕西省面积最大的县(市),辖14个镇6个街道326个行政村,总人口54.8万。 神木是西部地区县域综合实力最强的县市。2018年,全市实现GDP1298.03亿元,增长8.6%;完成财政总收入314.6亿元,增长25.8%;地方财政收入87.6亿元,增长22.5%;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4275元、14586元,增长8% 和8.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0.5亿元,增长6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1亿元,增长10.7%;三次产业结构比为: 1.53:71.97:26.50,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神木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试点、全国双拥工作模范县(市)、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市)、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全国政务公开示范县(市)、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同时也是陕西历史文化名城、陕西省文明城市、陕西省森林城市、陕西省教育强县(市)、陕西全民健身示范县(市)、陕西建设法治政府示范县(市)、陕西环保模范城市。 人文历史

神木历史悠久,文化淳古。神木市境内四五千年前就有人类聚居,考古发现,境内石峁遗址是现存史前最大城址,被誉为华夏第一城,或为4000多年前中国北方及黄河流域的文明中心。地处中原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融合前沿的神木,历史上一直是守卫中原、抗击外夷的边关前哨,素为“南卫关中,北屏河套,左扼晋阳之险,右持灵夏之冲”的塞上重地。 道光《神木县志》记载:“县东北杨家城,即古麟州城,相传城外东南约四十步,有松树三株,大可两三人合抱,为唐代旧物,人称神木。金以名寨,元以名县,明代尚有遗迹。”秦属雍州域,唐开元初设麟州,后改为新秦,宋设吴尔堡,金设神木寨,元更名为云川,至元六年(1269)为神木县。2017年4月9日神木撤县设市获批,同年7月23日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榆林市第一个县级市——“神木市”成立! 北宋时,以生长于麟州的一代名将杨业为代表的杨家将英雄群体满门忠烈,戍边卫疆,流芳百世。这里曾留下许多历史人物的足迹,唐代有大破突厥、三筑受降城的张仁愿,有被当时郡人呼为“御史雨”的大书法家颜真卿,有名震边疆的大将张说;五代至宋,司马光、欧阳修、文彦博等一代名人在此留下了赫赫战功和政绩

美术学考古

美术学考古 “天下之是非”焉能混同“人人之是非” 为“美术考古学”定义与郑岩先生商榷美术学考古一词是在100多年前,由德国人米海里司制造的。之后郭沫若先生将其转译到了中国,并将其美化。在《“美术考古学”之明辨》中指出:一、思维对象之本质属性含混,不可能有助于合乎逻辑的推理。因此,“美术考古学”之定义,不具有学术指导意义。二、发明“美术考古学”的米海里司,其著作旨在美术史的梳理。三、考古与美术史研究,是学术进程的前后关系:考古学提供了历史实物资料,美术史研究是其后视觉艺术之整理者与美术史之发展者的职责。 而美术史与考古的关系在经过一系列的讨论下大体有了以下结果。一、“美术考古学”在中国已成显学,需要显示其词语被“频频”采用的盛况,《由来》列举了约32本书名。二、《由来》以历史发展的变动性开脱定义者之失误,却忽视了《百科全书》的功能与规范要求。 “美术考古学”植入中国考古学、以考古学的目标为目标却从事美术史研究,是因为20世纪下半叶中国考古学快速发展的缘故。 “美术考古” 近三十年美术史研究的新转向 近三十年来,中国美术史研究取得的成绩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学科自身的发展。二是对人文学科研究的影响。这三十年来对中国美术史的研究,一种明显的表现特征就是通过对考古学的贴近,从利用考古资料,到借鉴考古学理论,再到形成具有本学科理论特色的美术考古学研究方法。 美术史研究对考古材料的利用体现在对考古学研究成果的利用中,我们不是简单地将其发掘的物品作为自己的研究与补史对象,还利用考古学家的分期断代与分型描述甚至是可能的解释与分析,来为美术史研究带来便利。美术史研究与考古学的亲缘关系让美术史受益匪浅。

陕西省神木市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增加值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陕西省神木市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增加值3年数据专题报告 2019版

前言 陕西省神木市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增加值数据专题报告围绕核心要素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陕西省神木市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增加值的现状及发展脉络。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陕西省神木市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增加值专题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协会、相关科研机构等权威部门,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全面解读陕西省神木市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增加值现状及发展态势,客观反映当前陕西省神木市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增加值真实状况,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陕西省神木市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增加值数据专题报告必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指引及参考,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目录 第一节陕西省神木市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增加值现状 (1) 第二节陕西省神木市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3) 一、陕西省神木市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 二、全国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 三、陕西省神木市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比重统计 (3) 四、陕西省神木市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陕西省神木市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陕西省神木市生产总值同全国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陕西省神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指标分析 (7) 一、陕西省神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现状统计 (7) 二、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陕西省神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陕西省神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陕西省神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2016-2018)统计分析 (9)

汉代雕塑艺术的特点

汉代雕塑 产品推介: 中国西汉和东汉的雕塑作品,主要包括石刻、玉雕、陶塑、木雕和铸铜等品种。当时,雕塑艺术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表现技巧迅速提高,举凡大型纪念性石刻、园林装饰雕塑、各种明器雕塑及实用装饰雕塑等方面,均有显著发展,留存至今的汉代雕塑遗物极为丰富。 石刻汉代雕塑艺术的新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大型石刻作品上。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1对大型石刻,是原存陕西省长安县常家庄的牵牛石像和斗门镇内的织女石像,两者东西相隔约3公里。据《汉书·武帝纪》记载,它们是汉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在上林苑“发谪吏穿昆明池”时建立的,按左牵牛、右织女的格式,设置在昆明池东西两岸,故而又称汉昆明池石刻。牵牛石像高258厘米,右手置胸前,左手贴腹,作跽坐状;织女石像高228厘米,作笼袖姿态。这组石刻取材于牛郎织女神话故事,均用花岗岩雕成,石像形体高大,是中国早期园林装饰雕塑的代表。 牵牛石像 另一组著名的西汉大型石刻,是陕西省兴平县道常村的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墓石刻,系元狩六年少府属官“左司空”署内的石匠所雕造。作者运用循石造型方法,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融于一体,使作品兼有写实与写意的风格。现存作品有立马、卧马、跃马、卧虎、卧象、石蛙、石鱼、石蟾、卧牛、野猪、野人、野人搏熊、母牛舔犊等14件,另有题铭刻石2块。原先皆散置于墓冢周围,现集中陈列在墓前东西两廊内。立马石刻,亦称马踏匈奴,高168厘米,是群雕中的主体。作者采用寓意手法,以战马将侵扰者踏翻在地的情节,赞颂霍去病反击匈奴侵扰所建树的赫赫战功,是汉代纪念碑雕刻的重要代表性作品。 现存两汉大型石刻,尚有陕西省城固县饶家营汉博望侯张骞墓前的1对石虎(或称石辟邪),约雕造于西汉元鼎(前116~前111)年间,虽已严重风化,犹存雄健姿态。另有咸阳石桥乡出土的石蹲虎、山西安邑出土的石走虎、青海海宴出土的石虎座等。西汉小型石刻,有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跽坐石俑、西安坝桥及兴平北吴村出土的石虎镇等。 东汉大型石刻,以四川省灌县都江堰出土建宁元年(168)雕刻的李冰石像最为重要,石像高290厘米,形貌雍容大度。属石翁仲性质者,有安帝元初(114~120)年间雕刻的河南登封中岳庙前1对石人,作夹道而立、拱手拄剑状,用方柱形石材雕成,形貌朴拙。原存山东曲阜张曲村、今存曲阜孔庙的2件石人,高约254厘米,雕造于桓帝时期(147~167),胸襟前分别有“汉故乐安太守□君亭长”和“府门之卒”篆书刻铭,神态肃穆恭谨。江苏东海昌梨水库1号墓的妇女抱婴蜀柱、山东安丘董家庄画像石墓的多人物高浮雕蜀柱,其形体虽略小于上述石刻人像,而生动活泼程度过之。 李冰石像 东汉石俑,以河北望都2号墓出土光和五年(182)雕刻的骑马石俑最为出色,通高79厘米,刻画一位买鱼沽酒、骑马而归者怡然自得的神态,马腹与基座之间已作镂空处理,显示圆雕技艺益趋成熟。四川省出土东汉石俑较多,其中,重庆江北区鹅石堡东汉墓出土3件伎乐石俑,姿态或坐或立,以刀法简洁、形象生动见称;峨眉双福乡出土农夫、部曲、伎乐等石俑,以形象丰满、神态淳朴见长;芦山石马坝出土2件镇墓石俑,或持锸执箕,或执斧捉蛇,以形貌狞猛为特色。 东汉石刻艺术的成就还体现在造型劲健的大型动物雕刻上。山东临沂石羊岭出土的1对石羊(故宫博物院),高95厘米,用矩形石材雕成,胸前分别镌刻“永和五年”(140)、“孝子孙侯”、“孙仲乔所作羊”等隶书刻铭,形象古朴典雅,富有装饰趣味。雕造于桓帝延熹(158~167)年间的汉汝南太守宗资墓石天禄与石辟邪,高约165厘米,虽遭风化剥蚀,仍具挺拔豪迈之气势。河南洛阳孙旗屯出土的石天禄与石辟邪,高109厘米,身长166厘米,躯体矫健,神态威猛,保存状况最佳。此外,陕西咸阳沈家村出土的1对石兽、山东嘉祥武氏祠的1对石狮、四川芦山杨君墓石狮及雅安姚桥高颐墓石辟邪等,均属东汉晚期的优秀石刻。 玉雕汉代玉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1983年广东广州象岗山南越王墓出土不少高浮雕的西汉前期玉雕精品,如玉剑具上雕饰的龙虎纹,通过高低起伏、回环□侧的形式处理,产生忽隐忽现、变幻无穷的艺术效果。透雕双龙凤纹玉环,虚实相生,繁而不乱。风格与此相近者,有河北满城刘胜墓出土的圆雕玉人与浮雕玉剑具、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出土的透雕玉舞人与螭虎纹玉佩等。

陵墓建筑

陵墓建筑 摘要: 本论文将主要从陵墓的构造、布局以及发展来介绍陵墓建筑,并且会通过一些陵墓建筑的实例来表现陵墓建筑的特点以及发展过程。 关键词: 墓室陵园秦始皇陵 正文: 陵墓是中国古代帝王、后妃的坟墓,它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类型,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陵墓的起源,是因为人们相信灵魂不灭的缘故,从氏族社会开始,这种观念就已存在。我国古代陵墓建筑的开端是秦始皇陵,到了汉代,帝王修建陵墓形成了一种制度,每位帝王一继位便会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陵墓建筑得到了不断地发展,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高潮,为我们留下了宏伟的且庞大的陵墓群,在中国的古代建筑史上留下了宝贵的一笔。 一、陵墓建筑的布局方式 陵墓建筑的布局分三个方式。首先,是以陵山为主体的布局方式。这种布局方式的封土是覆斗状的,周围建城垣,背衬骊山,轮廓简洁,气象巍峨,创造出纪念性氛围,以秦始皇陵为代表。然后,是以神道贯穿全局的轴线布局方式。这一布局方式重在强调正面神道,以神道上起伏、开合的空间变化,来衬托出陵墓建筑的宏伟不凡,如唐高宗的乾陵。最后,是建筑群组的布局方式。明清的陵墓都是选择群山环绕的封闭性环境作为陵区,将各个帝陵协调地布置在一处,并且在神道上增设牌坊、大红门、碑亭等,使建筑与环境密切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陵墓的庄严肃穆之感。 二、陵墓建筑的分类 陵墓建筑分为三个部分:地下墓室、地上陵台和陵园。 陵墓墓室分为木构墓室、砖筑墓室和石筑墓室三种。由于时代的不同墓室的结构形式也不同。从殷代开始一直到西汉时期的墓室都是大型木椁墓室,早期为井傒式结构,即用大木纵横交搭构成。到西汉时,主要用特殊木材修建墓室,称为“黄肠题凑”,这一形式使木构墓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汉代的一些王墓就是以这种形式而造的木构墓室。砖筑墓室分为空心砖砌筑和型砖砌筑这两类。空心砖墓室起源于战国末期,型砖墓室大致起源于西汉中期,到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它的使用开始逐渐广泛,如南京南唐李昪钦陵墓室的前、中二室就是砖砌墓室。墓室顶部结构有几种形式,方形墓室顶部是叠涩或拱券,长方形墓室顶部是筒拱等。石筑墓室大多采用拱券结构,如五代时期的前蜀王建墓的墓室就是由多道半圆形拱券组成。从明朝开始,墓室建筑发展到了顶峰,开始用巨型条石建造

什么是画像石和画像砖

画像石、画像砖,一般是指汉代带有图像或纹样的石和砖。虽然两者均以雕刻或模印图像的形式出现,但由于大部分作品皆由平面构成,立体感不足,且在造型、构图以及线条运用上均近似绘画,人们往往以绘画视之。 画像石是一种特定的石质材料,主要用于构筑地下墓室和地上祠堂、石阙以及制作棺椁葬具。它产生于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盛行于东汉(公元25-220年)。画像砖则最早出现在战国(公元前770-前256年),秦代(公元前221-前206年)有了一定发 展,早期主要用于装饰宫殿,西汉中期以后则多用于砌筑墓室,其鼎盛期亦在东汉。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内容丰富,题材上是天地、人神无所不包,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信仰、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等领域,堪称一部图像的汉代历史。 汉代,建构墓室、祠堂、石阙和制造棺椁,均广泛使用画像石。画像石按用途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画像石墓 用于建造墓室的画像石数量最多,而用刻画有图像的石材砌筑的墓室,通常称为画像石墓。画像石墓又分为石室墓、砖石混筑墓和崖墓三种。在石室墓和砖石混筑墓中,画像石一般用于砌筑墓室四壁、室顶、墓门、门楣、立柱、梁枋等处。崖墓是凿山为室的石洞墓,画像均直接刻画在凿出的墓室内外。山东沂南赵寨村墓、安丘董家庄墓、江苏徐州白集墓、陕西绥德王得元墓、河南南阳石桥墓、唐河针织厂墓、四川乐山麻浩一号墓等,均为汉画像石墓的代表。 二、画像石祠与石阙 除了地下墓室外,画像石还用于地上祭祀性祠堂和礼仪性石阙建筑中。目前留存下来最著名的汉代祠堂和石阙,有山东嘉祥武氏祠及武氏阙、长清孝堂山石祠以及四川雅安高颐阙等。 三、画像石棺椁 山东、四川发现不少画像石棺椁,特别是四川地区的画像石棺,不仅数量多,而且特色鲜明。四川芦山王晖墓石棺、简阳鬼头山石棺可作为代表。

神木县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方案

神木县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方案 一、神木县简介 我的家乡神木县位于陕西省北部、晋陕蒙三省交界地带的中心,全县辖14镇5乡766个村委会,总面积1145万亩,是陕西省面积最大的县,总人口36.6万人,总户数100863户。神木地域广阔,资源丰富,县境内储煤面积达450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9%,已探明储量500亿吨。煤层地质构造简单,埋藏浅,易开采,具有“三低一高”的特点,是国内外备受青睐的优质动力环保煤。石英砂探明工业储量436万吨,铁矿石、石灰石、天然气等储量也很可观。县境内有杨家城(杨继业世代居住地)、红碱淖(全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汉墓群和秦长城、明长城遗址等,是陕西省政府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同时也是国务院公布的对外开放县之一。神府煤田开发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立足煤炭资源优势,坚持“以煤富县、以农富民”的发展战略,积极扩大开放,加快开发建设,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二、神木县旅游景点简介: 神木县山奇水秀,风景独特,人文历史积淀厚重,旅游资源丰富。县城周围诸峰屏立,东面从北向南有香炉山、龙眼山、虎头山、锦屏山、纱帽山;西面有挺拔险峻的二郎山;南面有杏花滩。这七处景观与横贯南北的窟野河并称“云川八景”。县城北部的尔林兔有碧波荡漾、粼光闪烁的红碱淖海子,中部高家堡镇叠翠山、兴武山、无量山等自然景观。历史遗迹有长城、石峁遗址、新华遗址、汉城遗址、汉

墓群、杨家城等。南部沙峁镇、贺家川镇、马镇镇、解家堡乡有风景秀美的飞云山、天台山、西津寺和蜂寺等。县城有东西山庙群、凯歌楼、明清四合院等历史人文景观。 主要的旅游胜迹有神湖又叫红碱淖,位于神木县西北部神府、东胜煤田腹地。1995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神湖景区似三角形,东西最宽处10公里,南北最长处12公里,水面面积67平方公里。属高原性内陆湖,足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红碱淖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为许多候鸟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共有30余种野生禽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主要有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白天鹅以及鸬鹚、海鸥、鱼鹰、野鸭、鸳鸯等。构成红碱淖风景名胜区完美独特的自然景观。 二郎山,俗称西山,也称“驼峰山”。二郎山位于榆林神木县城西1公里处。二郎山山势蜿蜒跌宕,巍峨险峻。在二郎山前后的山脊上,因地就势、错落有致地分布着100多座殿、庙、亭、阁,如八仙洞、地藏洞、三身佛洞、浩然亭、二郎庙、诸神殿、三教殿、玉皇阁、娘娘庙等。这些古建筑疏密相间,形体各异,布局合理,虽险若固。其间尚留有完整的石刻九龙照壁和石刻卷顶一处,还有壁画2幅、碑石10余通,以及石刻楹联、题字等。 天台山在神木县境贺家州镇东南方向距县城65公里。山高险峻,巍峨挺拔。黄河和窟野河从东西两侧依山流河。山水相映,景色壮观。天台山庙群主要分布在前山与后山两处。前山为崇峰寺,后山为天台诸神殿,两山南北相望,互为呼应,云蒸霞蔚,势若龙腾。

浅谈中国古代陵寝园林

浅谈中国古代陵寝园林 摘要:本文就中国古代陵寝园林展开讨论。主要探讨了古代中国陵墓的起源、演变以及风格特点。指出中国古代陵寝园林反应中国古代经济政治文化。是我们宝贵的艺术财富。 关键词:中国陵寝园林文化 陵寝园林是埋葬先人、纪念先人实现避凶就吉之目的而专门修建的园林。陵寝园林包括地下寝宫、地上建筑及其周边环境。 1.陵寝园林的发展历史 30000-18000年前,山顶洞人发明了原始的墓穴文化人尸同洞,上室为居,下室为葬。10000-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人居与墓穴逐渐分开两地。[1]三代时期中原地区以树为坟茔的标志。西周,为了区别墓主,不同等级的墓主的墓圹上栽植不同品种和数量的树木。在墓葬顶上或边侧造“寝”,便于死者灵魂“饮食起居” 。从战国中叶开始,对地上坟丘外观规定等级。秦汉以后墓葬制度日臻完善。 2.帝王陵寝制度及其演变 君王的坟墓称“陵”,是从战国中期开始,它首先出现在赵、楚、秦等国。由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王权的不断加强,当时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国王,其坟墓造得越来越高达宽阔,状似山陵,坟墓也因此被称为“陵”。 西周以前,帝王坟墓多为木椁大墓,地面不封不树;以秦始皇陵为代表的秦汉时期的帝王陵寝,封土形状多为覆斗式,并以营造豪华墓室和堆筑高大封土为这一时期的特色;以李世民的昭陵为代表的唐朝陵寝,因山为陵,在山腰开凿墓室,展现了大唐盛世的风貌。五代十国和两宋时期,因战争频仍,国力颓弱,陵寝规制相对缩减;元朝帝王死后则实行深葬,地表不留任何痕迹。中国古代陵寝的发展经过这一段近四百年的低潮之后,开始进入一个辉煌时期——明清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对前代陵寝制度作了重大改革:将覆斗式封土改为圆式宝顶,增加祭奠设施;改方形院落为多进长方形院落,创立了一个崭新的陵寝制度。清代陵寝不仅承袭了明代陵制,而且作了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从而把中国古代陵寝营建活动推向了最后的顶峰。清代陵寝更加注重环境质量。不仅要对水文、地质、气候等诸因素进行严格的考察,而且更注重山川形势,要求所选的环境能够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清代陵寝更加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在建筑序列配置上与周围的山川形势互相呼应,以营造一个合乎理想的陵寝氛围。清代陵寝更加注重建筑质量,不仅坚固宏整,而且富丽堂皇。 3.陵寝园林的风格特征

从画像石上看汉代的市井生活

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曾说:“这些石刻画像(指汉画像石),假如把它们有系统地搜集起来,几乎可以成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从气派的府第到幽深的盐井,从恭谦的亭前迎谒到浩荡的车马出行,从“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舞女到“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的采桑女,从热闹的集市到紧张忙碌的厨间后院,从席地跽坐静听的学生到扶犁执鞭的农夫,这一幅幅画面让我们熟悉了汉代的生活。 水陆攻战图不见于画像砖中,在浩瀚的画像石中也并非习见,只有在规模较大的祠堂和墓葬中才得以看到,如山东嘉祥武氏祠和沂南董家庄画像石墓。由此看来,这种题材当与墓主的身份、地位以及家族或个人的经历直接相关。沂南董家庄画像石墓中的水陆攻战图气派宏大,表现了胡汉交战的场面。武氏祠前石室画像中的水陆攻战图亦气势恢宏、景象壮阔。结合武氏诸碑看,图像很可能是武氏家族尚武进取精神的一座丰碑,是其家族某成员戌边卫国荣耀历史的真实记录。 汉画像砖石中的“宴饮庖厨、乐舞百戏”图,为我们生动地展示了当时豪门的奢华生活。前厅高朋满座,觥筹交错;后院杀猪宰羊,蒸煮煎炒。宾主一边品尝美味佳肴,一边享受声色犬马,正如左思《三都赋》所云:“吉日良辰,置酒高堂,以御(奉)嘉宾,……羽爵执竞,丝竹乃发,巴姬弹弦,汉女击节。纤长袖而屡舞,翩跹跹以裔裔,含樽促席,引满相罚,乐饮今夕,一醉累日。” 至汉代,铁制农具已普遍使用,并且发明了许多新式农具,如翻车、独轮车、风车等,这些在汉画像砖石上都有出现。但汉画像砖石反映农耕技术,最多的是牛耕图,并且大多是二牛抬杠式,如陕西绥德画像石所示,一根犁衡架在两头牛的肩上,这样既能控制牛之间的距离,又能协调它们的动作,最大限度地发挥牛挽犁的力量,这种被称作“耦耕”的犁耕法,代表了汉代农业的进步。 中国开采井盐的历史悠久,尤以四川地区最为有名。然而,在古文献中,对于盐井的形制、开采的方法、盐场的环境、煮盐的情况等,均未作详细记载,而汉画像砖石的出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此不足。从四川郫县出土的《盐井》画像砖得知,盐场一般坐落在山林之中,盐井较深,上有高大的井架,并装有定滑轮。采盐地和煮盐处相隔很近,通过竹将盐卤(颗粒)送至盐灶熬煮。

陕西神木县委书记调任始末

陕西神木县委书记调任始末:曾要全民免费医疗 ■本刊记者吴明华 9月初,在民众一片挽留声中,陕西神木县委书记郭宝成调任榆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去年3月,正当全国上下为医改方案争论不休时,原本在人们心目中贫穷落后的陕北小县,却做出了一项惊人之举——全民免费医疗。一年半后,改革的幕后主导者郭宝成,由于?年龄原因?退居二线。 ?说得好听点是‘正常调动’,但像我这样下台的,实际上就是被‘贬’。?与一贯典型的官方话语不同,舆论对于郭宝成改革的评价却像?过山车?:刚开始斥之为?作秀?、?乌托邦?,之后逐渐肯定,到高度赞扬其?为民办实事?。但民意的褒贬改变不了改革者被?贬?的命运,留下的是人们对神木改革?人走政息?的担忧。 ?这是一项让千千万万百姓获益的政策,谁敢说取消它?老百姓首先不答应!?出生于陕西定边的郭宝成,有着陕北人的豪爽性格。从力推?全民免费医疗?到黯然去职,郭宝成短短一年半的改革,浓缩了当下地方改革者的艰难历程。 ?解决三座大山?

地处陕西最北端的神木县素来被称为?西北的穷山沟?,然而贫瘠荒凉的土地下却埋藏着丰富的煤矿。神木目前已探明煤炭储量500亿吨,按现在年出产1.2亿吨计算,可持续开采400年。 煤炭给神木带来了不可思议的高速发展,从2000年开始,神木经济以年均50%以上的速度递增。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2.6亿元,财政总收入93.26亿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59位,陕西省第一位。 ?神木的富人,富得不得了,你想象不来他的富裕。我的车在神木绝对不入流,最贵的车是农民开的。?在郭宝成看来,神木不像南方一些地方,靠改革开放30年逐步发展起来的,神木积累财富速度太快了,群众贫富差距特别巨大。 ?神木的GDP是少数煤老板支撑起来的,但他们的富有只代表一部分人,而全县40万人中大多数还是老百姓。老百姓如果享受不到财政富裕给他们带来的实惠,那么神木的富就只能炫耀在表面上。?郭宝成意识到,这种贫富悬殊已经到了危险的边缘,?你不想办法缓解、调节,社会还能安定?还想继续发展?? 早在2001年,时任县长的郭宝成到欧洲考察了10多天,国外的高社会福利制度,令他赞叹不已。郭宝成下决心,彻底缩小贫富差别,构筑和谐发展,?贫富差距这么大,我们的政府不进行有效有力的调节,那是极大的失职?。

我国陵墓建筑的发展

陵墓建筑 陵墓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人基于人死而灵魂不灭的观念,普遍重视丧葬,因此,无论任何阶层对陵墓皆精心构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陵墓建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举世罕见的、庞大的古代帝、后墓群;且在历史演变过程中,陵墓建筑逐步与绘画、书法、雕刻等诸艺术门派融为一体,成为反映多种艺术成就的综合体。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骊山北麓的秦始皇陵是中国最著名的陵墓,建于2000多年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就是守卫这座陵墓的“部队”。秦始皇兵马俑气势恢弘、雕塑和制作工艺高超,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曾这样评价:那些环绕在秦始皇陵墓周围的著名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都是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陕西西安附近是中国帝王陵墓较为集中的地方,除了秦始皇陵外,还有西汉11个皇帝的陵墓,唐代18个皇帝的陵墓。其中汉武帝刘彻的茂陵是西汉皇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埋藏的宝物也最多;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陵园面积极大,园内还有17座功臣贵戚的陪葬墓,昭陵地上地下都是珍贵的文物,最负盛名的是唐代雕刻精品“六骏图”。 明清皇陵 明清两代皇陵是中国帝王的陵墓中保存最为完整的。 明朝皇帝的陵墓主要在北京的昌平,即十三陵,为明代定都北京后13位皇帝的陵墓群,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城北天寿山下一个三面环山、向南开口的小盆地内。小盆地内的山坡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这些帝王的陵墓,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陵区内共埋葬着13位帝王、23位皇后和众多的妃子、皇子、公主及丛葬的宫女等。 明十三陵规模宏伟壮丽,景色苍秀,气势雄阔,是国内现存最集中、最完整的陵园建筑群。其中规模最宏伟的是长陵(明成祖朱棣)和定陵(明神宗朱翊钧)。经挖掘发现,定陵地宫的石拱结构坚实,四周排水设备良好,积水极少,石拱无一塌陷,这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人建造地下建筑的高超技术。 中国现存陵墓建筑中规模最宏大、建筑体系最完整的皇家陵寝——清东陵占地78平方公里,其中埋葬着清朝5位皇帝,14位皇后,百余名嫔妃。清东陵内的主要陵墓建筑都精美壮观,极为考究。 陵墓存在的意义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为现代遗留下了极为可观的古代遗迹、遗物以及古籍资料.陵

陕西省榆林神木市行政区域划分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

陕西省榆林神木市行政区域划分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 版

前言 榆林神木市行政区域划分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围绕核心要素镇数量,乡数量,街道办事处数量,村民委员会数量,居民委员会数量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榆林神木市行政区域划分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 榆林神木市行政区域划分情况分析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 威部门,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本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客观反映当前榆林神木市行政区域划分情况真 实状况,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榆林神木市行政区域划分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必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指引及参考,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目录 第一节榆林神木市行政区域划分情况现状 (1) 第二节榆林神木市镇数量指标分析 (3) 一、榆林神木市镇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省镇数量现状统计 (3) 三、榆林神木市镇数量占全省镇数量比重统计 (3) 四、榆林神木市镇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榆林神木市镇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省镇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省镇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榆林神木市镇数量同全省镇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榆林神木市乡数量指标分析 (7) 一、榆林神木市乡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乡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榆林神木市乡数量占全省乡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榆林神木市乡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榆林神木市乡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 六、全省乡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9)

第四章 宫殿、坛庙与陵墓

第四章宫殿、坛庙与陵墓 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 考核知识点: 1、宫殿型制的演变 2、掌握大明宫的空间营造特点;掌握含元殿的宫阙制度对创造宫殿气氛有何作用,对后世的影响如何? 3、掌握明清北京故宫的艺术成就 4、坛庙建筑的内容 5、掌握北京天坛建筑群的群体空间艺术;掌握天坛单体建筑的形式特征及设计手法 6、陵墓的起源 7、了解陵墓建筑的内容 8、掌握“厚葬”、“薄葬”的历史成因;掌握不同历史时期我国陵墓制度的不同 反映国家意识形态的礼仪空间占主导地位。 第一节宫殿 一、宫殿型制演变 内容+布局 1、“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 1)、早期的宫殿型制——住屋 2)、殷商时期——纵轴线上的单体建筑 3)、商代开创宫殿先河——前朝后寝 4)、周礼考工记中的理想型制 2、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 1)、秦 2)、西汉长安宫殿 3)、魏晋南北朝——东西堂制、骈列制 A、曹魏邺城北宫 B、东晋南朝建康宫殿 C、魏晋南北朝时的宫殿型制特点 a、从多宫并置到只有一宫 b、东西堂制 c、骈列制 3、纵向布置“三朝”阶段 1)、隋大兴宫:唐太极宫 A、东西堂制改变为三朝纵向排列 B、废除骈列制 2)、宋金元 A、宫前序列的发展: B、宫殿布局的变化 a、皇城在城市当中 b、元大都三殿两宫的型制对明清宫殿有直接影响 3)、明清——三朝两宫五门 A、宫殿布局继承唐太极宫以来传统,三朝纵向排列; B、宫前序列在宋金元基础上强化。 4、小结 1)朝:东西堂制——三朝纵向排列 2)宫殿和官署:骈列制——中央官署从宫内移至宫外 3)宫殿和城市:从偏居一侧到位居中央,轴线贯穿城市轴线

1、唐大明宫 1)建筑群的处理:利用地形的优秀实例;确立了纵向序列的空间组织方法 2)布局:前朝后寝,三朝南北相重 3)含元殿型制 2、明清北京宫殿 1)基本格局:布局严整、规模宏伟 A、中轴线 B. 功能分区:外朝、内廷 C、基础设施 2)形制特点:吸收前朝做法并有所创新,成为象征封建集权统治与严格礼制秩序的典范A、恢复汉族文化传统,用礼制来强化宫殿所象征的皇帝权威的合法性 a、对古制的恢复和附会,三朝五门 b、宫殿命名中体现出宇宙秩序与人间秩序的合一 B、吸收前朝各个时期的做法 a、三朝两宫五门沿轴线纵向展开 b、宫前序列进一步丰富 C、皇帝集权的强化在物质上的表征 3)设计手法特点: A、建筑序列:通过连续对称的,尺度、形式不断变化的封闭空间逐步展开 B、建筑处理采用对比手法突出主体 C、空间有序转换: a、以门为媒介 b、以廊庑为辅助 D、屋顶、色彩、装修等细节也成为表达空间等级秩序的语言: 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 重檐〉单檐 E、文字与小品具象征意义 4)空间的意义 A、象征中心与权力中心的分离;礼仪轴线与日常路径的分离 B、神圣与世俗的分界 a、午门:紫禁城正门,皇帝的家门 午门的独特形制,最高等级的屋顶形式,都反映了其地位的重要性。 b、天安门(承天门):金凤颁诏 3、沈阳故宫 第二节坛庙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一)坛庙的种类 1、明堂:展现宇宙构造和运行的象征性礼制建筑。 2、祭祀自然神 1)天地日月,风云雷雨 2)社稷坛 社:五土之神稷:五谷之神 3)山川神—五岳、五镇、四海、四渎 3、祭祀祖先

房姐背后的陕西神木式暴富-推荐下载

巨额财富令神木的富人们措手不及,如何花钱,成为神木人伤脑筋的话题。 很多人想引导其从事慈善事业,却收效甚微。于是,民间借贷盛行,龚爱爱也成为了其中一环。知情人透露说,因为借贷无法追回,愤懑的下线们选择了举报她。 神木过去六年来的煤炭财富神话是房姐龚爱爱的发迹背景。神木煤炭行业起步之初,兴城支行主任任上的龚爱爱是煤矿老板们的重点公关对象。 神木最受信赖的集资大户有新世纪黄金珠宝城的老板张孝昌,龚爱爱,商人乔秀峰、王文明等。升职为农村商业银行副行长后,龚爱爱跻身神木地下融资行业,并开始囤积房产、投资高档娱乐项目。 龚爱爱的一夜成名,和神木2012年年底以来的民间集资潮崩盘有关。龚曾因此自杀未遂,她原本是集资泡沫破灭后、司空见惯的死亡链条上的一环。 富得伤脑筋 煤炭带来的巨额财富令神木的富人们有些措手不及,挥霍并不足以用掉这些货币。如何花钱,成为神木人特别是富人们伤脑筋的话题。 在神木当地人看来,原神木县农村商业银行副行长龚爱爱的房产游戏,实际上是神木当地有钱人金钱游戏的一部分。 金钱游戏规模的扩大,几乎是和神木县城的膨胀同步。自2006年始,神木城区开始一步步走到窟野河岸边的庄稼地里。此前,县城还集中在人民广场周围的一小团地方,“点一支烟就能逛完”。几年过去后,县城的面积扩展了三倍,河岸都是新开发的居民小区,大街小巷停满了豪华轿车。 东临黄河,西连毛乌素沙漠,这座黄土高原上的小城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不起眼的边塞关镇。神木的秘密在地下。纵贯亚欧大陆的煤田带在这里有着最慷慨的赠予,作为神府东胜煤田的一部分,神木县59%的土地下面都是煤层,有4500平方公里之多,储量超过500亿吨,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极为罕见。

从汉画像石看齐鲁文化

从汉画像石看齐鲁文化 发表时间:2016-10-19T13:55:15.240Z 来源:《科技中国》2016年8期作者:刘文成[导读] 人的自觉意识和活动是文化产生的前提,著书立说是文化行为,大致精美的石器和玉器也是文化行为,为墓葬镌刻画像石更是一种文化行为。 摘要:汉画像石是汉代在墓室、祠堂、墓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是古代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石刻艺术,齐鲁地区是汉画像石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这与汉代齐鲁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和独特的自然条件有着直接关系,是研究汉代齐鲁文化的重要史料。关键词:汉画像石齐鲁地区文化内涵艺术成就文化就其最窄的定义来讲,本来是指艺术。文化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特征总括,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就是人化,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塑造了人。人的自觉意识和活动是文化产生的前提,著书立说是文化行为,大致精美的石器和玉器也是文化行为,为墓葬镌刻画像石更是一种文化行为。 一、齐鲁地区汉画像石的总体概况汉画像石是汉代在墓室、祠堂、墓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是古代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石刻艺术。它产生于西汉中期,至西汉晚期得到迅速发展,东汉中期以后达到其鼎盛期。画像石的分布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分为四大区域:一是山东、苏北、皖北、豫东区;二是豫南、鄂北区;三是陕北、晋西北地区;四是四川、重庆、滇北地区。在如此广阔的区域中,山东齐鲁是汉画像石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山东是画像石的主要产地之一,其主要特点是分布非常面广,种类齐全,时刻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构图复杂,场面宏大;法多种多样,风格细致繁缛。跨度大,延续时间长,从画像石的兴起到衰落,历时约400余年。山东,不论是画像石墓的数量,分布范围,还是画像石出土的数量和精美程度,都在全国首屈一指。这是由于古老的“齐鲁”之邦富有渔盐之利,丝织、冶铁业也很发达,经济的发展是生活较为富足,厚葬之风盛行,画像石墓随着厚葬之风的盛行,而发展很快。这与汉代齐鲁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和独特的自然条件有着直接关系,也是汉代推行厚葬进而导致丧葬风俗变迁而产生的结果。山东的画像石墓、石祠和墓阙是研究汉代齐鲁地区墓葬风俗的珍贵资料。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山东的画像石墓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根据它的墓葬形制、雕刻技法和画像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西汉早期到西汉末;第二阶段从新莽到东汉初;第三阶段即东汉中后期。其中,东汉中后期是画像石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沂南北寨汉墓和安丘董家庄汉墓堪称画像石中的代表作。除此之外,山东还有一些著名的石祠和墓阙。例如嘉祥武氏祠、长清孝堂山祠、武氏祠阙、平邑皇圣卿阙和功曹阙等等,都为了解汉代齐鲁地区的墓上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汉画像石是当时社会风貌的具体描绘,被人们看作汉代历史的画卷。 二、齐鲁汉画像石的丰富文化内涵(一)浪漫缥缈的精神世界 画像石是作为随葬品镶嵌在墓室内的,它是墓主生前官宅府邸的缩影,又是汉代人思想的集中体现,这从汉画像石的内容就可知道。想象丰富的神话祥瑞题材在画像石上十分多见,并且在山东汉画像石中表现得千变万化,神奇无穷,如降福人间、导民升仙的西王母和东王公,天降地生的祥禽瑞兽,星辰天象等。汉代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另一个神仙世界,希望自己死后能得到神灵庇佑。山东省博物馆收藏了众多的神话传说题材画像石。如西王母画像石,中间端坐者为西王母。她是汉代传说中的主要神仙,与东王公相对,凭几而坐,其周围各有一些侍奉的仙人和供他们驱使的九尾狐、玉兔、三足鸟、龙、朱雀等奇禽异兽,四周烟雾缭绕,一派虚无缥缈的神仙世界。山东汉画像石艺术还充满浪漫主义色彩,那些乘云车驾飞龙的神仙,把自然天象拟人化的表现,把人和动物自由拼合出来的各种灵异神怪,反映着工匠们海阔天空的艺术想象力,也反映了汉代人浪漫的精神世界。(二)显现忠孝观念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故事题材是汉画像石的特色部分,多是表现大权独揽的帝王、称霸一方的诸侯、辅佐君王的将相、儒道圣、敬父尊母的孝子、不让须眉的烈女、誓死如归的刺客等。这些历史故事雷同的较多,某些画像石上还有文字说明,多为简洁的几个字,以此可断的故事有孔子见老子、二桃杀三士、荆轲刺秦王、大禹治水等。其中,孔子见老子画像石在山东的嘉祥、济宁、长青孝堂山等都有发现。(三)乐舞百戏栩栩如生 我国的杂技艺术在汉代统称“百戏”,因杂技演出有歌舞配合、乐器伴奏,又称“乐舞百戏”。吹箫弹琴、撞钟击磬、长袖飘舞、飞剑跳丸、勇士斗猛兽……这些场面不仅在古文献中有详细记载,在画像石中屡屡可见,通过那些生动的图像,我们仍可欣赏到千年前的那些热闹场景。东沂南东汉末年画像石中的乐舞百戏图反映了在庞大乐队伴奏下,百戏杂陈的盛况。 三、齐鲁汉画像石的艺术风格齐鲁汉画像石的艺术风格主要为写实手法,生动逼真的刻画了社会生活、神话传说、建筑景物以及人物动物的形象。在进行艺术创作中不拘泥于单传的模仿,而是从现实生活中加以提炼,加工,创造性的运用夸张与变形等艺术手法,欲巧于拙,欲美于朴再现了汉代社会雄强古拙、豪迈奔放的社会时代精神。齐鲁汉画像石刻的艺术内涵丰富,追求“气韵生动”和“以形写人”,注重形体跌宕起伏的动势,极富节奏的韵律和时空交融的艺术造型,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齐鲁汉画像石刻是以刻花装饰的艺术形式,主要刻绘在墓葬的石壁、地面祠堂阙柱之上,它的主要艺术功能是为死者安寝灵魂,营造地下“万年银宅”,为“鬼神”创造享受人间祭祀的场所。希冀死者能得到神灵保护,早日登临仙境。他的艺术功能不仅对墓室有重要的装饰作用,更重要的是充实和丰富了墓室建筑的内涵意义。这种艺术功能是汉画像石墓葬习俗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充实完善的。齐鲁汉画像石始终遵循着以线条作为造型手法,以传神作为塑造形象的根本要求,将立体的物象作为飞动的线条,意存笔先,气脉相贯,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雕刻艺术手法。在画面处理上灵活运用浮雕和线刻的手法,按照天然石块的形质因材施艺,特别是利用石块本身的质感和量感,以及石块本身的张力,赋予石块以生命和活力,把天人之间众多事情有条不紊地展现出来,并采用补白的方法,形成了构图饱满均衡、细致绵密,气魄浑厚雄伟、深沉雄大的艺术风格。而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正是封建王朝上升时期的生机勃勃的精神面貌在艺术上的反应。齐鲁汉画像石所体现出的审美理想和审美形式,完全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和情趣,因而极具时代特色,极具地域特色。 四、齐鲁汉画像石的成就与地位

陕西省神木市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陕西省神木市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前言 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陕西省神木市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现状及趋势。 陕西省神木市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深度解读陕西省神木市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核心指标从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陕西省神木市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陕西省神木市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陕西省神木市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现状 (1) 第二节陕西省神木市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3) 一、陕西省神木市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 二、全国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 三、陕西省神木市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比重统计 (3) 四、陕西省神木市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陕西省神木市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陕西省神木市生产总值同全国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陕西省神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指标分析 (7) 一、陕西省神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现状统计 (7) 二、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陕西省神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陕西省神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陕西省神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2016-2018)统计分析 (9)

墓地的由来与功能

墓地的由来与功能 墓地是殡葬文化中最重要的实物形态,是殡葬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为人们安葬骨灰(或遗体)提供了实物。埋棺之处(坑)曰墓,也叫茔(yíng);墓地埋棺之处的地面上堆起山丘,曰坟或冢,平曰墓,封曰冢,高曰坟。也就是说,墓指平处,坟指高处,“葬而无坟谓之墓”即此意。古时封土成丘成为“坟”,挖地成穴称为“墓”,后多以坟墓连用。 刘熙在《释名》中对“墓”的社会伦理意义和作用解释为“墓,慕也,孝子思慕处也”,说明了墓地的功能。死者埋葬在墓中,就涉及到活人进行的墓祭活动。墓祭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了却思故之心、思亲之情,是“活人与死人对话的地方”,即缅怀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殡葬改革的不断深入,墓地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又衍生出许多功能,如生态功能、休闲功能等。 现代意义上的公墓已经完全改变了传统的含义,成为符合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与民众物质生活水平和风俗相适应,同时融入文化艺术和园林景观的一种人文纪念的殡葬形式。现在公墓利用荒山瘠地修建,不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经过规划建设,植树绿化,景色秀美,鸟语花香,成为故人安息的好场所。改革开放以来,原始的墓葬形式已逐步远去,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形式的“公墓”,墓葬文化的功能成为缅怀先人,激励后辈,凝聚意志,坚定信念的载体。 重庆是一座山城,绝大部分的公墓都是依山而建,并且不会改变它原本的走势,还要取依山傍水之地,才能福泽后代。在这座大城市来说,龙居山陵园的风水绝对是整个重庆的绝佳好位置了。 龙居山陵园是重庆规模销售量相对较大,总占地面积为1000亩左右(现已开发出600余亩),是经重庆市民政局批准设立的经营性公墓,位于九龙坡区渝西路白山路段文化阁,交通极为方便,下车直达,陵园山清水秀,具有江南山水园林特色,龙居山满山苍松翠柏,植被茂密,前面龙居湖碧波荡漾,天然美景,鬼斧神工,前有龙居湖,后有中梁山山脉,左右青山环抱,是难得的一泽福地。 咨询热线:6125533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