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KZ20A高空作业平台企业标准20090318

GKZ20A高空作业平台企业标准20090318

GKZ20A高空作业平台企业标准20090318
GKZ20A高空作业平台企业标准20090318

I C S

Q/YHZ 威海市怡和专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YHZ3-03-06-Z20A-070-A GKZ20A型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

(试行)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2009-04-10发布2009-04-30实施威海市怡和专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发布

目录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2)

4分类 (2)

5技术要求 (3)

6试验方法 (6)

7检验规则 (11)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2)

附录A(标准的附录)样机试验记录表 (13)

前言

GKZ20A型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是利用自身动力在工作场地或场地之间行驶的,用来运送人员、工具和材料到指定位置进行工作的设备。

本标准参考了国家标准GB/T 9465-2008《高空作业车》及建筑工业行业标准JG/T 5101-1998《臂架式高空作业平台》的内容,一些特殊指标是根据应用现场的实际要求制订的,以确保产品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本标准符合GB/T1.1-2000的规定。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有效期三年,到期复审。

本标准由威海市怡和专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威海市怡和专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起草。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杨立新。

GKZ20A型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GKZ20A型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的定义、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使用说明书、随车文件、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GKZ20A型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497 低压电器基本标准

GB/T 3766 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 7935 液压元件通用技术条件

GB/T 9969.1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B 14761.6 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排放标准

JG/T 5011.1 建筑机械与设备铸钢件通用技术条件

JG/T 5011.4 建筑机械与设备灰铸铁件通用技术条件

JG/T 5011.12 建筑机械与设备涂漆通用技术条件

JG/T 5035 建筑机械与设备用油液固体污染清洁度分级

JG/T 5066 油液中固体颗粒污染物的重量分析法

JG/T 5079.1 建筑机械与设备噪声限值

JG/T 5082.1 建筑机械与设备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

JG 5099-1998 高空作业机械安全规则

YHZ3-04-105-A-P01 金属构件表面喷砂除锈工艺守则

YHZ3-04-110-A-H02 焊条电弧焊工艺守则

YHZ3-04-114-A-H06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工艺守则

YHZ3-04-115-A-Y01 液压管线清洗与安装工艺守则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3.1高空作业平台

用来运送人员、工具和材料到指定位置进行工作的设备。包括带控制器的工作平台、伸展结构和底盘。

3.2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

利用自身动力在工作场地或场地之间行驶的高空作业平台。

3.3工作平台

在空中承载工作人员和使用器材的装置,例如斗、篮、筐或其他类似的装置。

3.4最大工作平台高度

工作平台承载面与作业平台支承面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

3.5最低工作平台高度

工作平台收回到行驶状态下承载面与作业平台支承面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

3.6最大作业高度

最大工作平台高度与作业人员可以进行安全作业所能达到的高度(1.7m)之和。

3.7最大平台幅度

回转中心轴线与工作平台外边缘的最大水平距离。

3.8最大作业幅度

最大平台幅度与作业人员可以进行安全作业所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0.6m)之和。

3.9额定载荷

工作平台所标称的最大装载质量。

4 分类

4.1型式

GKZ20A型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按伸展机构的类型分,型式为折叠臂式,代号为“Z”。

4.2规格型号

GKZ20A型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规格型号由组型代号、型式代号、主参数代号和更新变型代号组成,说明如下:

4.3基本参数

GKZ20A型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的最大作业高度为20m,额定载荷为200㎏。

5 技术要求 5.1 一般要求

5.1.1 作业平台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5.1.2 外购件、外协件应有制造厂的合格证,否则应按相关标准的规定经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所有自制零部件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装配。

5.1.3 作业平台作业噪声限值应符合JG/T 5079.1的规定。 5.1.4 发动机排放应符合GB 14761.6的规定。 5.1.5 作业平台应备有上下联系的对讲设备。 5.1.6 外观质量要求如下:

a ) 油漆涂层应满足海边长期作业的要求,其他应符合JG/T 5011.12的有关规定。

b ) 外露金属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喷砂等级达到Sa2.5,应符合YHZ3-04-105-A-P01的有关规定。

c ) 焊接质量应符合JG/T 5082.1的有关规定;并应遵守YHZ3-04-110-A-H02及YHZ3-04-114-A-H06。

d ) 铸造质量应符合JG/T 5011.1和JG/T 5011.4的有关规定。 5.1.7 制造装配质量要求如下:

a ) 液压、电气系统的管线应排列整齐、合理、连接紧密牢固,穿过金属孔洞时应有绝缘保护套管,

各元件和组件一般应可单独拆装,并维修方便;应符合YHZ3-04-115-A-Y01;

b ) 作业平台无相对运动部位,不应有漏油、漏水和漏气现象。在连续作业过程中,各相对运动的部

件,不应有漏油现象;

c ) 作业平台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d ) 作业平台的标牌、标志应安装牢固、端正、醒目、清晰。 5.1.8 工作条件:

a ) 地面应坚实平整,一般是修建路面,作业过程中地面不应下陷;

b ) 工作温度-25℃~+40℃;

c ) 风速不超过12.5m/s ;严禁雷雨中操作;

d ) 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m ;

e ) 环境相对湿度不大于90%(25℃)。 5.2 结构安全系数

5.2.1 作业平台承载部件所用的塑性材料,按材料最低屈服极限计算,结构安全系数应不小于2。 5.2.2 作业平台承载部件所用的非塑性材料,按材料最小强度极限计算,结构安全系数应不小于5。 5.2.3 确定结构安全系数的设计应力,是作业平台在额定载荷工况下作业,并遵守操作规程时,结构件内所产生的最大应力值。设计应力还应考虑到应力集中及动力载荷的影响,安全系数按公式(1)计算:

)2

121f f σσσs +=

(1)

式中:

结构安全系数;

-s

);,单位为帕(

中所述的材料强度极限

或在中所述的材料屈服强度

在Pa 2.2.51.2.5-σ

);,单位为兆帕(由结构质量产生的应力

MPa 1-σ );,单位为兆帕(

由额定载荷产生的应力

MPa 2-σ

应力集中系数;-1f 动力载荷系数;-2f

。、取试验应力分析确定;或

的数值可通过对样机的

、25.121.1121≥≥f f f f

5.3液压系统

5.3.1液压系统的设计、制造和安装等应符合GB/T 3766的有关规定。

5.3.2液压系统元件应符合GB/T 7935的有关规定。

5.3.3液压系统液压油工作1.5h后,清洁度应符合JG/T 5035中19/16的等级规定。

5.4电气控制及操纵系统

5.4.1 应采用嵌入式控制系统实现整机的自动控制,应采用工业现场总线--CAN总线控制模式,实现多任务协同控制。

5.4.2 电气系统要求如下:

a)电器设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b)电器元件绝缘性能必须符合GB1497的有关规定,主要元件绝缘电阻不应低于1.0MΩ,二次线对地绝缘电阻不应低于2.0MΩ。

c)电器设备应具有防水、防震、防尘措施,元件应排列整齐连接牢固。

d)电气系统应有安全保护装置,在整机启动线路中,设有用于切断负载的总开关,系统应具有接地保护,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0Ω。

e)电气系统控制线路电压应采用安全电压或采取可靠的防触电保护措施。

f)非导线金属均应接地,导线穿过金属孔洞时,应有绝缘保护套管。

5.4.3 在地面操作的应急辅助装置,应有明显标记。

5.4.4 作业平台的上、下两套控制装置应有互锁装置,上控制装置应设在工作平台上,下控制装置应具有上控制装置的功能,并应设有超越上控制的装置。

5.4.5 工作平台运动的控制手柄松开时应能自动复位,并且操作方向与控制的功能运动方向一致。

5.4.6 下控制装置应设置在操作者能够清楚地看到伸展过程全貌的地方。

5.4.7 各操作动作不应相互干扰和引起误操作,操作应轻便灵活、准确可靠。

5.5 动力系统

5.5.1动力系统采用柴油发动机驱动油泵的方式,液压油进入插装集成阀块,通过管路到各相应执行部件。整车所有执行部件的运动靠液压驱动。

5.5.2备用动力源采用电力驱动油泵的方式。

5.6 行走系统

5.6.1行走系统采用四轮驱动的方式。

5.6.2行走机构被切断动力后应能被牵引移动。

5.6.3作业平台应设有运行制动和停车制动系统,制动性能可靠。

5.6.4停车制动系统的制动器在制动动作后,必须能保持制动状态。

5.6.5转向系统、换档操作应灵活。

5.7 回转机构

5.7.1在液压马达驱动下,回转机构应能360°连续回转。

5.7.2应设置在收车状态及拖运时防止上、下车发生相对转动的装置。

5.8 伸展机构

5.8.1伸展机构的类型为折叠臂式,复合一节伸缩臂。

5.8.2伸展机构的销轴硬度不得低于HB220。

5.9工作平台

5.9.1工作平台尺寸应符合以下规定:

a)工作平台四周应有护栏或其他防护结构,高度应不小于1100mm并应设有中间横杆。

b)脚踢板高度应不小于150mm,人员进出口处应不小于100mm。

c)工作平台宽度应不小于450mm,单人工作平台最小面积应不小于0.36㎡。

d)工作平台的任何水平截面的外形尺寸应为:承载1人的不超过0.6㎡,且任一边不大于0.85m;

承载2人的不超过1.0㎡,且任一边不大于1.4m。超过此规定应加装载荷传感器,当达到许可倾翻力矩时,应发出视觉警告,并阻止除减小倾翻力矩外的其他进一步运动。

5.9.2护栏结构应能承受沿水平方向作用在顶部栏杆或中间横杆上360N/m的载荷,顶部栏杆或中间横杆在两支杆之间应能承受垂直方向的1300N的静集中载荷,护栏终端支杆能承受900N来自各方向对杆顶端的静集中载荷。

5.9.3工作平台的工作表面应能防滑和自排水。平台可设置出人门,门不得向外开,也可用栏杆、挡链或其他设施代替,宽度应不小于350mm。

5.9.4工作平台应备有系安全带或绳索的结点。

5.9.5工作平台上应醒目地注明作业平台额定载荷和承载人数。

5.10安全保护装置

5.10.1液压系统中应设置能防止液压缸和平台因自重引起下滑或因管路破裂泄漏而导致超速下降坠毁

的装置。

5.10.2作业平台应装有水平报警系统,当整机底盘倾斜水平超过5°时,在工作平台、有声光报警信号,操作者在平台上及时调整停车位置,控制在水平允许范围内。水平报警系统应受保护,

5.10.3作业平台应设定安全工作移动速度,在一臂、主臂、伸缩臂起点处设置了行程开关,只要一个臂动就视为整车进入工作行驶状态,保证操作者安全可靠地边工作边移动车辆。

5.10.4作业平台应装有紧急停止装置,并置于操作者应急的位置,在紧急情况下,该装置可有效地停止一切动作。

5.10.5作业平台应配置应急动力源,以确保在主动力源失效时,工作平台可以返回到一个位置,在此位置可无危险离开。

5.10.6作业平台上各动作的终点位置应采取限位措施。

5.11结构报废

结构报废应符合JG 5099-1998中4.4的规定。

5.12作业性能

5.12.1作业平台的各机构应保证平台起升、下降时动作平稳、准确,无爬行、振颤、冲击及驱动功率异常增大等现象。起升、下降、回转的微动性能应良好。

5.12.2平台的起升、下降速度应不大于0.4m/s。

5.12.3回转机构的起动、回转和制动应平稳、准确,无抖动、晃动现象,最大回转速度不大于2 r/min;在行驶状态时,回转部分不应产生相对运动。

5.12.4作业平台的伸展机构及驱动控制系统应安全可靠,平台在额定载荷下起升时应能在任意位置可靠制动,制动后15 min内,各油缸活塞杆的回缩量不应大于2mm,平台下沉量应不超过该工况工作平台高度的0.5%。

5.12.5作业平台空载时,最大平台高度不应低于其公称值的0.4%;最大作业幅度不应低于其公称值的0.5%;最大作业幅度处的平台高度不应低于其公称值。

5.12.6作业平台的调平机构应保证工作平台在任一工作位置均处于水平状态,工作平台底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不大于1.5°,调平过程必须平稳、可靠,不应出现振颤、冲击、打滑等现象。液压调平系统中应设有防止油管破裂而使平台倾翻的装置。

5.12.7在收车行驶状态下,作业平台应能在前进方向45%坡度(24°)的路面上正常行驶;在收车行驶状态下,作业平台应能在侧向25%坡度(14°)的路面上正常行驶。

5.12.8在收车状态下,整机重心位置误差不应大于公称值的0.5%。

5.12.9作业平台置于坚实的水平面上,平台周边内距周边300mm处的任一位置承受集中额定载荷升降10次后及平台均匀承受1.25倍额定载荷升降30次后,各构件不得有永久变形或裂纹。

5.13稳定性

5.13.1水平面上稳定性

作业平台置于坚固的水平地面上,平台承载1.5倍额定载荷,其重心置于平台周边内距周边300mm内,整机处于稳定性最差的状态应稳定。

5.13.2斜面上稳定性

作业平台在特定的形式下使用时,平台承载1.25倍额定载荷,其重心置于平台周边内距周边300mm 内,整机置于易倾翻方向坡度为5°的斜面上,作业平台应稳定。

5.13.3作业稳定性

作业平台在坚固的水平地面上,平台承载额定载荷,伸展机构伸展到整机稳定性最不利状态时紧急制动,任一轮胎不允许离地。

5.14作业可靠性

作业平台应进行800次可靠性作业循环,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不少于80h,可靠度不小于85%。

6试验方法

6.1试验条件

6.1.1试验场地除特殊规定外应平整、坚实、清洁。作业过程中不得下陷,作业平台的周围不允许有影响其回转的障碍物;进行噪声测量时应远离其他噪声源,作业平台与墙壁等反射物之间应有10m以上的距离。

6.1.2试验环境温度应在-10~+32℃之间;风速不大于3m/s。

6.1.3试验用电源应符合作业平台对电源的要求。电源电压值允许波动为±10%。

6.1.4试验用的仪器、仪表、量具、传感器、工具等,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和校准,试验过程中,应使用同一仪器和工具。试验用仪器的精确度,除有特殊规定外,应符合下列偏差范围:

a)±1%--质量、力、长度、时间和速度;

b)±2%--加速度、电压、电流;

c)±2℃--温度。

6.1.5试验载荷的偏差为±1%。

6.1.6在可靠性试验期间允许按正常维修规定更换易损件,并应详细记录试验过程中的保养、维修等情况。但不允许再对整机进行调整,更不允许带故障进行试验。

6.2噪声测量

6.2.1测量位置:包括操作人员耳边和距离作业平台边沿前、后、左、右,各

7.5m,离地1.2m处的位置。

6.2.2测量工况:平台承受额定载荷的各种工况。

6.2.3测量结果记入附录A(标准的附录)表A1。

6.3排放测量

6.3.1按GB14761.6测量发动机排放。

6.3.2测量结果记入表A2。

6.4整机结构参数的测量

作业平台处于空载状态,按表A3规定项目进行测量,测量三次取平均值记入表A3。

6.5质量参数测量

6.5.1测量用地磅的磅面和地面应在同一平面内。

6.5.2测量时作业平台处于无载运行状态,机内油、水按规定注满,随机工具、附件均应备齐,并按规定位置存放。

6.5.3轮胎充气压力应与使用说明书中的规定一致。

6.5.4整机质量测量时,作业平台先从一个方向置于磅面上停稳,发动机熄火,电动机断电,变速箱置于空档,制动器放松,不允许用三角木顶作业平台,测量后调转一次,取两次平均值记入表A4。

6.5.5重心高度测量时,先将后轴置于地磅外水平地面上,前轴置于磅面上,测出水平状态下前轴质量m F,然后抬起后轴使作业平台纵向倾角为8°~15°,并分别测出前轴质量m FX,前后轮静力半径及纵向倾角β,按表A4中公式计算重心高度h,以不同角度测量,取三次测量计算的平均值。各次测量计算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5%。

6.5.6测量项目及计算公式按表A4规定,测量结果记入表A4。

6.6空载试验

作业平台在空载状态下,做起升、下降、回转、行走等动作,各动作在最大工作范围内进行五次。

参数测量按表A5规定项目进行,每项进行三次,取平均值将测量结果记入表A5。

6.7额定载荷试验

在平整、坚实的场地上,平台承受额定载荷起升,分别在最大高度和最大幅度进行左、右最大范围内回转,再下降到原位置,并在起升、下降和回转过程中,各进行二次以上正常启、制动。

按表A6规定项目进行测量,每项进行三次,取平均值记入表A6。

6.8承载能力的测量

6.8.1将额定载荷集中放置在平台周边内距周边300mm处的任一地方,全行程升降10次,观察受力构件是否有永久变形或裂纹。

6.8.2平台均匀承受1.25倍的额定载荷,全行程升降30次,观察受力构件是否有永久变形或裂纹。

6.8.3试验时,允许调整液压系统溢流阀的开启压力,但在试验后应重新调到规定数值。

6.9稳定性试验

6.9.1试验设备和仪器:角度仪、压力传感器、应变仪、钢卷尺、安全保护绳索等。

6.9.2试验项目

6.9.2.1按5.13要求进行稳定性试验,观察有无失稳现象,试验时平台应加保护绳索。

6.9.2.2试验时,允许调整液压系统安全溢流阀的开启压力,但在试验后应重新调到规定数值。

6.9.2.3超载试验时应逐渐加载,在试验过程中,只要发生异常现象,就应立即终止试验,进行彻底检查。

6.10结构应力测量

6.10.1试验仪器:应变仪。

6.10.2作业平台在试验前应经过检查、调整,并经额定载荷下的试运,转以释放制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残余应力。

6.10.3根据计算书和结构受力分析编制试验大纲,绘制测点分布图,试验工况应符合表1的规定。

6.10.4试验要求

a)卸掉载荷后,各应变片读数应恢复到空载应力状态下的读数,当应变片偏差超过±0.03σs/E时,需查出造成偏差的原因,校正后再重新试验,当出现屈曲,永久变形等现象时,应终止试验。

b)每改变一次试验工况都须重复进行试验。

6.10.5超载试验和额定载荷试验都应逐渐加载,在试验中只要任何一项检测结果显示出试验过程中已发生塑性变形或其他损坏,均应终止试验,进行彻底检查。

6.10.6应力测值判据:许用应力应符合表2规定。

6.10.7结构应力测量结果记入表A7。根据应力试验结果,进行结构的可靠性及设计合理性的分析,做出结论。

表1 应力测试项目单位:N

6.11液压系统试验

6.11.1作业平台承受额定工作载荷状态下,测量液压系统的最大压力值。

6.11.2测量溢流阀开启压力。

6.11.3液压系统试验后按JG/T 5066测量液压油的污染。

6.11.4测量结果记入表A8。

6.12可靠性试验

6.12.1平台承受额定载荷进行升降动作,每两次循环间隔不大于10min,作业工况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可靠性试验作业工况及循环次数分配表

6.12.2作业平台的故障按对人身安全、零部件损坏程度、功能影响及修复的难易程度分为轻度故障、一般故障、严重故障和致命故障四类。并用故障危害度系数对故障进行统计,见表4。

a )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按公式(2)计算:

b

r t MTBF 0=

(2)

式中:

);单位为小时(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h -MTBF

);间,单位为小时(

作业平台可靠性试验时h 0-t

)计算;量故障数,按公式(

性试验时间内出现的当

作业平台在规定的可靠

3-b r

∑==

4

1

i i i b n r ε (3)

式中:

类故障的次数;出现第i i n -

类故障的危害度系数。

第i i -ε

。,令时当11=

b ) 可靠度按公式(4)计算:

%1001

00?+=

t t t R (4)

式中:

可靠度;-R

)。,单位为小时(

修复故障所用时间总和

h 1-t

均不含正常保养时间。

、注:10t t

6.13 密封性能试验

6.13.1 试验目的:检验液压元件的密封性能。

6.13.2 试验工况:在最大平台高度及最大平台幅度时分别试验,平台承受额定载荷,在空中停稳后,发动机熄火。

6.13.3 试验仪器:钢板尺。

6.13.4 试验应减少温度变化对油缸回缩的影响。

6.13.5 平台停止稳定后15min 内,按表A9规定的项目进行测量,测量结果记入表A9中,当活塞杆回缩量超过2mm 时,可再进行两次重复性试验,取三次试验的平均值做为油缸活塞杆的回缩量。 6.13.6 检查液压系统各部件有无渗漏油现象。

6.14平台尺寸及护栏承载力的测量

6.14.1按表A10中的项目,用卷尺测量工作平台相关尺寸,并计算平台面积。

6.14.2将平台置于地面,护栏固定牢固:

a)在平台栏杆两支杆间挂上1300N的垂直集中载荷,保持3min,观察其变形,然后撤去载荷观察栏杆是否有残余变形,将结果记入表A10中;

b)在平台栏杆两支杆间挂上1000N的拉力计,水平牵拉缓慢加力至360N/m后,保持3min,观察整个栏杆的变形情况,然后撤去水平载荷,观察栏杆是否有残余变形,将结果记入表A10中;

c)在护栏终端支杆顶端施加900N的集中载荷,保持3min,观察其变形,然后撤去载荷观察栏杆是否有残余变形,将结果记入表A10中。该集中载荷须在上下左右每个方向施加一次。

6.15电气绝缘试验

电气绝缘试验按GB1497的规定进行。

6.16调平性能试验

6.16.1试验仪器:经纬仪、钢板尺。

6.16.2试验方法

在额定载荷情况下,平台处于初始高度时,在平台宽度方向上取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两点a和b,作好标记并测出这两点间的距离L,然后将平台升至测量高度,用经纬仪测出这两点的高度h1、h2(见图1),计算出平台底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在平台最大作业幅度、主臂举升38°和最大作业高度时各测量一次,测量及计算结果记入表A11。

图1

6.17行走试验

在额定载荷情况下,作业平台应安装和携带规定的全部机件和附件,在沥青或水泥路面上行驶,按5.6及5.12.7要求进行试验,水平路面行走距离不应小于10km。行走试验结果记入表A12。

7检验规则

7.1出厂检验

7.1.1每台产品均应进行出厂检验,经公司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签发产品合格证后方可出厂。

7.1.2出厂检验项目见表5。

7.2型式检验

7.2.1凡属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试制定型时;

b)产品停产3年后,恢复生产时;

c)正式生产后,如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重大差异时;

e)国家有关政策或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要求时。

7.2.2型式检验时,如果属7.2.1中a)、b)、e)情况,则按表5的项目进行检验;如果属7.2.1中c)、d)两种情况,可仅对受影响项目进行检验。

7.2.3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一台样机进行型式检验。抽样基数不限。型式检验项目见表5。

表5 检验项目

7.3判定规则如下:

7.3.1对于表5中型式检验第7、8、9、10、12、14、15、16、17项中有一项不合格,则判定为不合格;如上述各项均合格,其他有两项不合格,则判定为不合格;如上述各项均合格,其他有一项不合格,则允许对该项重新抽检,仍不合格时,则判定为不合格。

7.3.2对于表5中出厂检验第6、7、8、13、15、16、17项中有一项不合格,则判定为不合格;如上述各项均合格,其他有两项不合格,则判定为不合格;如上述各项均合格,其他有一项不合格,则允许对该项重新抽检,仍不合格时,则判定为不合格。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标志

作业平台应在明显部位固定产品标牌。标牌应标明如下内容:

a)生产厂名称;

b)产品名称及型号;

c)出厂编号及出厂日期;

d)最大工作平台高度;

e)额定载荷;

f)整机总质量;

g)整机外形尺寸;

h)产品执行标准编号。

8.2包装

8.2.1作业平台一般采用裸装。其防锈部位(如液压缸、活塞杆、操作杆)应涂上油脂并用防潮纸包扎。

8.2.2作业平台出厂时应有下列随机文件:

a)产品合格证和发动机合格证;

b)使用说明书(应符合GB 9969.1的有关规定);

c)随机备件、附件清单;

8.3运输

8.3.1在出厂运输时应将作业平台降至最低位置并固定好;

8.3.2上、下车(船)的坡度小于45%(24°)时,作业平台可以自行驶方式上、下车(船);

8.3.3必须用吊装方式装卸时,应用专用吊具装卸,并给出起吊点的位置,规定装载、加固方法及其注意事项,防止损伤产品。

8.4贮存

作业平台长期停用时应按以下要求进行贮存:

a)作业平台应收至最低位置并安放在坚实的地面上;

b)将燃料和水放尽,切断电路、锁上控制箱;

c)作业平台应停放在通风、防潮、防暴晒、无腐蚀气体侵害及有消防设施的场所;

d)作业平台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定期保养。

附录 A

(标准的附录)

样机试验记录表

表A1噪声测量记录表

型号出厂编号试验日期

试验地点天气气温

试验人员记录人员风速

试验仪器背景噪声

单位:dB(A)

表A2排放测量记录表

型号出厂编号试验日期

试验地点天气气温

试验人员记录人员风速

试验仪器

表A3整机结构参数的测量记录表

型号出厂编号试验日期

试验地点天气气温

试验人员记录人员风速

试验仪器

单位:mm

表A4质量参数测量记录表

型号出厂编号试验日期试验地点天气气温试验人员记录人员风速试验仪器

试验地点天气气温试验人员记录人员风速试验仪器

试验地点天气气温试验人员记录人员风速试验仪器

试验地点天气气温

试验人员记录人员风速

试验仪器

单位:MPa

表A8液压系统试验记录表

型号出厂编号试验日期

试验地点天气气温

试验人员记录人员风速

试验仪器

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高处作业 1.高处作业基本要求 1.1本规范所指的高处作业,应符合GB/T3608-2008《高处作业分级》规定的“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1.2进行高处作业时,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高处作业及安全技术标准的规定。 1.3本规范只适用于生产制造型企业日常生产、维护、检修等工作,土方、基建、改造等应按照JGJ80-2016《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执行。 1.4各企业应对高处出作业建立相应的安全责任制和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5高处作业前应进行专项的安全教育与技术交底,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和人员劳动防护用品。 1.6高处作业中所使用的安全标志、安全装备、工具、仪表、设备设施,必须在作业前进行检查,确认完好方可投入使用。 1.7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考试,取得高处作业许可证,并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后方可投入作业。 1.8高处作业过程中发现安全技术措施有缺陷或隐患时,应立即解决;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停止作业。 1.9高处作业现场有坠落可能的物件应先加以固定或拆除,传递物件禁止抛掷。 1.10雨、雪、浓雾、六级以上强风等额、恶劣天气应停止户外高处作业。因抢险、救灾等特殊情况必须进行高处作业的,必须采取切实可靠的防滑、防冻、防雷等措施。 1.11应作业需要,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防护设施时,必须经安全部门同意并采取相应的可靠措施,作业后立即恢复。 2.临边与洞口作业 2.1临边高处作业必须设置防止人员坠落的安全防护措施。 2.2长期临边高处作业可在存在坠落可能的的一侧设置防护栏杆、防护挡板等固定式安全措施,其形式、强度满足JGJ80-2016《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高空作业等级划分

高空作业等级划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高空作业标准分级 本标准为高处作业的基础标准,是高处作业时采取劳动安全防护措施和加强劳动安全科学管理的依据。本标准适用于各种高处作业。 1 基本定义 高处作业 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坠落高度基准面 通过最低坠落着落点的水平面,称为坠落高度基准面。 最低坠落着落点 在作业位置可能坠落到的最低点,称为该作业位置的最低坠落着落点*。 高处作业高度 作业区各作业位置至相应坠落高度基准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中的最大值,称为该作业区的高处作业高度。 * 其可能坠落范围半径R,根据高度h不同分别是: 当高度h为2--5m时,半径R为2m;

当高度h为5m以上至15m时,半径R为3m; 当高度h为15m以上至30m时,半径R为4m; 当高度h为30m以上时,半径R为5m。 高度h为作业位置至其底部的垂直距离。 2 高处作业的级别 高处作业高度在2--5m时,称为一级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高度在5m以上至15m时,称为二级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高度在15m以上至30m时,称为三级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高度在30m以上时,称为特级高处作业。 3 高处作业的种类和特殊高处作业的类别 高处作业的种类分为一般高处作业和特殊高处作业两种。 特殊高处作业包括以下几个类别: 3.2.1 在阵风风力六级(风速s)以上的情况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强风高处作业。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异温高处作业。 降雪时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雪天高处作业。

降雨时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雨天高处作业。 室外完全采用人工照明时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夜间高处作业。 在接近或接触带电体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统称为带电高处作业。 在无立足点或无牢靠立足点的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统称为悬空高处作业 对突然发生的各种灾害事故,进行抢救的高处作业,称为抢救高处作业。 一般高处作业系指除特殊高处作业以外的高处作业。 4 标记 高处作业的分级,以级别、类别和种类标记。一般高处作业标记时,写明级别和种类;特殊高处作业标记时,写明级别和类别,种类可省略不写。 例1:三级,一般高处作业; 例2:一级,强风高处作业; 例3:二级,异温、悬空高处作业。

JGJ80—9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主编单位:上海市建筑施工技术研究所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2年8月1日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2〕5号 根据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86)城科字第263号文的要求,由上海市建筑施工技术研究所主编的《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JGJ80—91,自1992年8月1日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安全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第一工程

局建筑科学研究所归口管理,由上海市建筑施工技术研究所负责解释,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2年1月8日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在建筑施工高处作业中,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做到防护要求明确,技术合理和经济适用,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房屋建筑及一般构筑物施工时,高处作业中临边、洞口、攀登、悬空、操作平台及交叉等项作业。 本规范亦适用于其他高处作业的各类洞、坑、沟、槽等工程的施工。 第1.0.3条本规范所称的高处作业,应符合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 GB3608—83规定的“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第1.0.4条进行高处作业时,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高处作业及安全技术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基本规定 第2.0.1条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其所需料具,必须列入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第2.0.2条单位工程施工负责人应对工程的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负责并建立相应的责任制。 施工前,应逐级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落实所有安全技术措施和人身防护用品,未经落实时不得进行施工。 第2.0.3条高处作业中的安全标志、工具、仪表、电气设施和各种设备,必须在施工前加以检查,确认其完好,方能投入使用。 第2.0.4条攀登和悬空高处作业人员以及搭设高处作业安全设施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并必须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高空作业的基本安全技术措施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6232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高空作业的基本安全技术 措施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高空作业的基本安全技术措施详细 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1、凡是临边作业,都要在临边处设置防护栏杆,一般上杆离地面高度一般为1.0-1.2m,下杆离地面高度为0.5-0.6m;防护栏杆必须自而下用安全网封闭,或在栏杆下边设置严密固定的高度不低于18cm 的挡脚板或40cm的挡脚笆。 2、对于洞口作业,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设防护栏杆、加盖板、张挂安全网与装栅门等措施。 3、进行攀登作业时,作业人员要从规定的通道上下,不能在阳台之间等非规定通道进行攀登,也不

得任意利用吊车车臂架等施工设备进行攀登。 4、进行悬空作业时,要设有牢靠的作业立足处,并视具体情况设防护栏杆,搭设架手架、操作平台,使用马凳,张挂安全网或其他安全措施;作业所用索具、脚手板、吊篮、吊笼、平台等设备,均需经技术鉴定方能使用。 5、进行交叉作业时,注意不得在上下同一垂直方向上操作,下层作业的位置必须处于依上层高度确定的可能坠落范围之外。不符合以上条件时,必须设置安全防护层。 6、结构施工自二层起,凡人员进出的通道口(包括井架、施工电梯的进出口),均应搭设安全防

九大作业票定义、等级及预防措施。

九大作业票定义、等级及预防控制措施 作业(票据)名称: 一、高处作业 定义:凡距坠落高度基准面2m及其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等级划分: 1、作业高度在2米至5米时,称为一级高处作业。 2、作业高度在5米以上至15米时,称为二级高处作业。 3、作业高度在15米以上至30米时,称为三级高处作业。 4、作业高度在30米以上时,称为特级高处作业。 预防控制措施: 1、从事高处作业人员身体素质必须符合要求并定期进行体检。 2、高空作业前,必须办理高处作业票据并对有关防护实施及个人安全防护用品进行检查,不得在安全隐患的情况下强令或强行冒险作业。 3、作业时衣着要灵便,禁止穿硬鞋、带钉和易滑的鞋,必须按规定使用安全带,安全带必须高挂低用,挂设点必须安全可靠。 4、高处作业所携带物品要堆放平稳,不得妨碍作业,并有防止坠落的措施;使用工具应防止工具坠落伤人的措施;工具用完应随手放入工具袋内;上下传递物件时,禁止抛掷。 5、使用梯子登高作业时,梯子不得缺档,不得垫高使用,使用时上端要固定牢靠,下端应有防滑措施。脚手架上禁止使用梯子登高作业。 6、单面梯工作时角度以75度左右为宜;人字梯上部夹角以35度~45度为宜。使用时第一档或第三档之间应设置拉撑。禁止两人同时在梯子上作业。在通道处使用梯子时,应有人监护或设置围栏。

7、没有安全防护设施时,禁止在屋架的上弦、支撑、挑架的挑梁和未固定的构件上行走或作业。高处作业与地面连续时,应设通讯装置,专人负责。 8、在有斜面的建筑结构层面上,应有防滑措施。 9、作业点拉警戒线设立警戒标志,并有专人监护;一级、二级高处作业由本厂安环部签字监护,三级、特高级高处作业由集团安环部签字监护,制定应急预案并有技术人员和专家到场分析评估。 作业(票据)名称: 二、动火作业 定义:是在禁火区进行能直接或间接产生明火4类常规作业,如适用电焊、气焊(割)、喷灯、电钻、砂轮等进行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炽热表面的非常规作业。 等级划分: 1、特殊动火作业:在生产运行状态下的易燃易爆生产装置、输送管道、 储罐、容器等部位上及其他特殊危险场所进行的动火作业,带压不置换动火作业按特殊动火作业管理。 2、一级动火作业:在设备停机状态下,在易燃易爆场所进行的除特殊 动火作业以外的动火作业,厂区易燃管道上的动火作业按一级动火作业管理。 3、二级动火作业:生产装置或系统全部停车,装置经清洗、置换、取 样分析合格并采取安全隔离措施后,可根据其火灾、爆炸危险性较小的动火作业可按二级动火作业管理。 4、三级动火作业:除二级及以上动火作业以外的禁火区动火作业。

高空作业平台控制系统技术协议范本模板

编号:JS-20211908 甲 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日 高空作业平台控制系统技术协议范本 模板 The parties to a contract shall fully fulfill their obligations pursuant to the terms of the contract.

[标签:titlecontent]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甲方委托乙方研发GTJZ高空作业平台电器控制系统一事经双方友好协商,达成以下技术要求: 一、外观要求 1.平台控制部分 控制部分包括:操纵手柄(由甲方提供)、急停按钮、行走和升降转换开关、喇叭按钮、爬坡功能选择按钮。 动作指示部分包括:工作模式、前进、后退、左转、右转、上升、下降、伸、缩、左旋转、右旋转、高速、低速、爬坡、(动作指示可以用一块液晶屏代替)指示灯。 所有控制动作和指示都要有图例或文字标注其功能! 2.地面控制部分 控制部分包括:急停按钮、三档钥匙开关(三个档位能拔出)、上升和下降自复位开关

动作指示部分:用一块液晶屏代替所有动作指示、开机自检、故障诊断、工作时间累计,电瓶电量显示等;此外充电指示灯用发光管指示。 所有控制动作要有图例或文字标注其功能! 3.所有控制箱及接插件至少达到IP54。 4.急停按钮下方要求有黄色警示标识,并有STOP字样。 二、技术参数要求 输入工作电压:DC24V 输入电源保险:10A 输出电压:DC24V 输出电流:≤2A(每路单独输出) 输出电磁阀保险:2A(每路单独输出) 驱动个数:8个电磁阀 三、功能和动作要求 1.平台控制部分 急停:拍下切断总电源(包括电机电源),旋起接通总电源;急停在接通电源时系统检测所有动作开关必须全部复位后才可进行操作,否则不能控制平台动作并报警。 前进:将行走和升降转换开关拨到行走功能处,按动使能钮向前推动操纵手柄,电机动作,前进电磁阀打开,随手柄向前推动的距离不同前进的快慢随之变化。 后退:将行走和升降转换开关拨到行走功能处,按动使能钮向后

高空作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标准版)

( 操作规程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高空作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标 准版) Safety operating procedures refer to documents describing all aspects of work steps and operating procedures that comply with production safety laws and regulations.

高空作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标准版) 一、熟悉掌握本工种专业技术及规程。 二、年满18岁,经体格检合格后方可从事高空作业。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病病、精神病和其它不适于高空作业的人,禁止登高作业。 三、距地面三公尺以上,工作斜面坡度大于45度,工作地面没有平稳的立脚地方或有震动的地方,应视为高空作业。四、防护用品要穿戴整齐,裤脚要扎住,戴好安全帽,不准穿光滑的硬底鞋。要有足够强度的安全带,并应将绳子牢系在坚固的建筑结构件上或金属结构架上,不准系在活动物件上。 五、登高前,施工负责人应对全体人员进行现场安全教育。 六、检查所用的登高工具和安全用具(如安全帽、安全带、梯子、跳板、脚手架、防护板、安全网等),必须安全可靠,严禁冒险

作业。 七、高空作业区地面要划出禁区,用栏杆围起,并挂上“闲人免进”、“禁止通行”等警示牌。 八、靠近电源(低压)线路作业前,应先联系停电。确认停电后方可进行工作,并应设置绝缘挡壁。作业者最少离开电线(低压)2公尺以外。禁止在高压线下作业。 九、高空作业所用的工具、零件、材料等必须装入工具袋。上下时手中不得拿物件,并必须从指定的路线上下,不得在高空投掷材料或工具等物,不得将易滚易滑的工具、材料堆放在脚手架上,不准打闹。工作完毕应及时将工具、零星材料、零部件等一切易坠落物件清理干净,以防落下伤人,上下大型零件时,应采用可靠的起吊机具。 十、要处处注意危险标志和危险地方。夜间作业,必须设置足够的照明设施,否则禁止施工。 十一、严禁上下同时垂直作业。若特殊情况必须垂直作业,应经有关领导批准,并在上下两层间设专用的防护棚或者其他隔离设

高空作业安全技术方案正式版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高空作业安全技术方案正 式版

高空作业安全技术方案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名称:康桥水郡1#公寓楼 (二)建设单位:宁夏地德人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三)监理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四)建设地点:宝湖东路南侧,清和南街东侧 (五)结构类型:框架剪力墙结构 (六)建筑面积:17196.16㎡ 康桥水郡1#公寓楼工程为梁板式筏形基础,使用性质为一类建筑,总建筑面积

17196.16㎡,建筑层数:地下一层、地上十三层,地下面积为2211.60㎡,地上面积为14984.56㎡,建筑高度为65m,建筑用途:地下一层为设备用房、库房,层高为4.47m,地上一至三层为商业,一、三层层高为5.2 m,二层高为4.8 m,四至十三层为公寓,四、五层层高为3.6m,六至十三层层高为4.8 m,建筑的耐火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裂度为八度,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防水耐用年限为十五年,使用年限为五十年。 二、组织落实和物资保证 1、建立并不断充实现场安全管理体系,项目经理和现场施工负责人为高空作

高空作业标准

高空作业 一、空高作业概述 1、所谓高处作业是指人在一定位置为基准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国家标准 GB3608—93《高处作业分级》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都称为高处作业。”根据这一规定,在建筑业中涉及到高处作业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在建筑物内作业时,若在2M以上的架子上进行操作,即为高处作业。 为了便于操作过程中做好防范工作,有效地防止人与物从高处坠落的事故,根据建筑行业的特点,在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中,对建筑物和构筑物结构范围以内的各种形式的洞口与临边性质的作业、悬空与攀登作业、操作平台与立体交叉作业,以及在结构主体以外的场地上和通道旁的各类洞、坑、沟、槽等工程的施工作业,只要符合上述条件的,均作为高处作业对待,并加以防护。

2 、脚手架、井架、龙门架、施工用电梯和各种吊装机械设备在施工中使用时所形成的高处作业,其安全问题,都是各工程或设备的安全技术部门各自作出规定加以处理。 3、对操作人员而言,当人员坠落时,地面可能高低不平。上述标准所称坠落高度基准面,是指通过最低的坠落着落点的水平面。而所谓最低的坠落着落点,则是指当在该作业位置上坠落时,有可能坠落到的最低之处。这可以看作是最大的坠落高度。因此,高处作业高度的衡量,以从各作业位置到相应的坠落基准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的最大值为准。 二、高处坠落事故预防、控制 依据安全管理的客观要求,运用安全与事故的运动规律和预防、控制事故的规律,为了改变人的异常行为、物的异常状态,以及人与物的异常结合,从本质上超前有效预防、控制高处坠落事故,分为具体预防、控制和综合预防、控制。

1、高处坠落事故的具体预防、控制高处坠落事故的具体预防、控制,是依据不同类型高处坠落事故的具体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每类高处坠落事故进行具体预防、控制要点。 (1)洞口坠落事故的预防、控制要点:预防留口、通道口、楼梯口、电梯口、上料平台口等都必须设有牢固、有效的安全防护设施(盖板、围栏、安全网);洞口防护设施如有损坏必须及时修缮;洞口防护设施严禁擅自移位、拆除;在洞口旁操作要小心,不应背朝洞口作业;不要在洞口旁休息、打闹或跨越洞口及从洞口盖板上行走;同时洞口还必须挂设醒目的警示标志等。 (2)脚手架上坠落事故的预防、控制要点;要按规定搭设脚手架、铺平脚手板,不准有探头板;防护栏杆要绑扎牢固,挂好安全网;脚手架载荷不得超过 270kg/m2;脚手架离墙面过宽应加设安全防护;并要实行脚手架搭设验收和使用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主编单位:上海市建筑施工技术研究所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2年8月1日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2〕5号 根据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86)城科字第263号文的要求,由上海市建筑施工技术研究所主编的《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JGJ80—91,自1992年8月1日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安全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第一工程局建筑科学研究所归口管理,由上海市建筑施工技术研究所负责解释,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2年1月8日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在建筑施工高处作业中,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做到防护要求明确,技术合理和经济适用,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房屋建筑及一般构筑物施工时,高处作业中临边、洞口、攀登、悬空、操作平台及交叉等项作业。 本规范亦适用于其他高处作业的各类洞、坑、沟、槽等工程的施工。 第1.0.3条本规范所称的高处作业,应符合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GB3608—83规定的“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第1.0.4条进行高处作业时,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高处作业及安全技术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基本规定 第2.0.1条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其所需料具,必须列入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第2.0.2条单位工程施工负责人应对工程的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负责并建立相应的责任制。 施工前,应逐级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落实所有安全技术措施和人身防护用品,未经落实时不得进行施工。 第2.0.3条高处作业中的安全标志、工具、仪表、电气设施和各种设备,必须在施工前加以检查,确认其完好,方能投入使用。 第2.0.4条攀登和悬空高处作业人员以及搭设高处作业安全设施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并必须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第2.0.5条施工中对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设施,发现有缺陷和隐患时,必须及时解决;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停止作业。 第2.0.6条施工作业场所有坠落可能的物件,应一律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 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均应堆放平稳,不妨碍通行和装卸。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作业中的走道、通道板和登高用具,应随时清扫干净;拆卸下的物件及余料和废料均应及时清理运走,不得任意乱置或向下丢弃。传递物件禁止抛掷。 第2.0.7条雨天和雪天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凡水、冰、霜、雪均应及时清除。对进行高处作业的高耸建筑物,应事先设置避雷设施。遇有六级以上强风、浓雾等恶劣气候,不得进行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暴风雪及台风暴雨后,应对高处作业安全设施逐一加以检查,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等现象,应立即修理完善。 第2.0.8条因作业必需,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防护设施时,必须经施工负责人同意,并采取相应的可靠措施,作业后应立即恢复。 第2.0.9条防护棚搭设与拆除时,应设警戒区,并应派专人监护。严禁上下同时拆除。 第2.0.10条高处作业安全设施的主要受力杆件,力学计算按一般结构力学公式,强度及挠度计算按现行有关规范进行,但钢受弯构件的强度计算不考虑塑性影响,构造上应符合现行的相应规范的要求。 第三章临边与洞口作业的安全防护 第一节临边作业 第3.1.1条对临边高处作业,必须设置防护措施,并符合下列规定: 一、基坑周边,尚未安装栏杆或栏板的阳台、料台与挑平台周边,雨蓬与挑檐边,无外脚手的屋面与

高空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高空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一、高空作业的类型 1、临边作业是指:施工现场中,工作面边沿无围护设施或围护设施高度低于80cm时的高处作业基坑周边,无防护料台与挑平台等;无防护的楼梯口和梯段口;井架、施工电梯和脚手架等的通道两侧面;各种垂直运输卸料平台的周边; 2、洞口作业是指:孔、洞口旁边的高处作业,包括施工现场及通道旁深度在2m及2m以上的桩孔、沟槽与管道孔洞等边沿作业、建筑物的楼梯口、电梯口及设备安装预留洞口等(在未安装正式栏杆,门窗等围护结构时),还有一些施工需要预留的上料口、通道口、施工口等。凡是在2.5cm以上,洞口若没有防护时,就有造成作业人员高处坠落的危险;或者若不慎将物体从这些洞口坠落时,还可能造成下面的人员发生物体打击事故; 3、进行攀登作业时作业人员由于没有作业平台,只能攀登在可借助物的架子上作业,要借助一手攀,一只脚勾或用腰绳来保持平衡,身体重心垂线不通过脚下,作业难度大,危险性大,若有不慎就可能坠落; 4、建筑施工中的构件吊装,利用吊篮进行外装修,悬挑或悬空梁板、雨棚等特殊部位支拆模板、扎筋、浇砼等项作业都属于悬空作业,由于是在不稳定的条件下施工作业,危险性很大; 5、现场施工上部搭设脚手架、吊运物料、地面上的人员搬运材料、制作钢筋,或外墙装修下面打底抹灰、上面进行面层装饰等等,都是施工现场的交叉作业。交叉作业中,若高处作业不慎碰掉物料,失手掉下工具或吊运物体散落,都可能砸到下面的作业人员,发生物体打击伤亡事故。 二、高处作业的一般施工安全规定 1、施工前,应逐级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落实所有安全技术措施和个人防护用品,未经落实时不得进行施工。 2、高处作业中的安全标志、工具、仪表、电气设施和各种设备,必须在施工前加以检查,确认其完好,方能投入使用。 3、悬空、攀登高处作业以及搭设高处安全设施的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4、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必须定期进行身体检查,诊断患有心脏病、贫血、高血压、癫痫病、恐高症及其他不适宜高处作业的疾病时,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5、高处作业人员应头戴安全帽,身穿紧口工作服,脚穿防滑鞋,腰系安全带。

高处作业分级标准

高处作业分级 国家标准局 高处作业分级 国家标准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608—83(国家标准局1983年4月15日发布1984年1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为高处作业的基础标准,是高处作业时,采取劳动安全防护措施和加强劳动安全科学管理的根据。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高处作业。 1.基本定义 1.1高处作业 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 1.2坠落高度基准面 通过最低坠落着落点的水平面,称为坠落高度基准面。

1.3最低坠落着落点 在作业位置可能坠落到的最低点,称为该作业位置的最低坠落着落点。※※其可能坠落范围半径R,根据高度h不同分别是: 当高度h为2米至5米时,半径R为2米; 当高度h为5米以上至15米时,半径R为3米; 当高度h为15米以上至30米时,半径R为4米; 当高度h为30米以上时,半径R为5米。 高度h为作业位置至其底部的垂直距离。 1.4高处作业高度 作业区各作业位置至相应坠落高度基准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中的最大值,称为该作业区的高处作业高度。 2.高处作业的级别 2.1高处作业高度在2米至5米时,称为一级高处作业。 2.2高处作业高度在5米以上至15米时,称为二级高处作业。 2.3高处作业高度在15米以上至30米时,称为三级高处作业。 2.4高处作业高度在30米以上时,称为特级高处作业。 3.高处作业的种类和特殊高处作业的类别 3.1高处作业的种类分为一般高处作业和特殊高处作业两种。 3.2特殊高处作业包括以下几个类别: 3.2.1在阵风风力六级(风速10.8米/秒)以上的情况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强风高处作业。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自1992-8-1 起执行 --- 关于发布待业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2]5号 根据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86城科字第263号文的要求由上海市建筑施工技术研究所 主 编的《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JGJ80-91 自1992 年8月1日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安全标准技术当口单位中国建筑第一工程局建筑科学研究所当口管理 由 上海市建筑施工技术研究所负责解释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0年1月8日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在建筑施工高处作业中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做到防护要求明确 技术合理和经济适用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房屋建筑及一般构筑物施工时高处作业中临边、洞口、攀登、悬空、操作平台及交叉等项作业。 第103条本规范所称的高处作业应符合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GB 3608—83 规定的“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第104条进行高处作业时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高处作业及安全技术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基本规定 第201条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其所需料具必须列入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第202条单位工程施工负责人应对工程的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负责并建立相应的责任制。 施工前应逐级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落实所有安全技术措施和人身防护用品未经落实时不得进行施工。 第203条高处作业中的安全标志、工具、仪表、电气设施和各种设备必须在施工前加以检查确认其完好方能投入使用。 第204条攀登和悬空高处作业人员及搭设高处作业安全设施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并必须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第205条施工中对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设施发现有缺陷和隐患时必须及时解决 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停止作业。 第206条施工作业场所有坠落可能的物件应一律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 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均应堆放平稳不妨碍通行和装卸。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作业中的走道、通道板和登高用具应随时清扫干净拆卸下的物件及余料和废料均应及时清理运走

登高作业概念含义和分级

登高作业概念含义和分 级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登高作业概念、含义和分级一、登高作业概念 在施工现场,常常借助于登高用具或登高设施,在攀登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这类作业称攀登作业,亦称登高作业。 攀登作业主要是利用梯子攀登和结构安装中的登高作业。这类作业较易发生危险,因此,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该考虑并确定施工所需要的各种登高和攀登设施。一般地说,各种登高行动应尽量利用现成条件,如借助于建筑结构和脚手架上的登高梯道或载人的垂直运输设备,如施工用电梯等。所以在整个施工工期内,所有各类人员的上下,都必须在规定的通道上行走,不允许在阳台之间等非正规通道作登高或跨越,也不能利用吊车臂架或脚手架杆件等施工设备进行攀登。 二、高处作业的含义 所谓高处作业是指人在一定位置为基准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国家标准 GB3608—93《高处作业分级》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都称为高处作业。”根据这一规定,在建筑业中涉及到高处作业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在建筑物内作业时,若在2M以上的架子上进行操作,即为高处作业。

为了便于操作过程中做好防范工作,有效地防止人与物从高处坠落的事故,根据建筑行业的特点,在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中,对建筑物和构筑物结构范围以内的各种形式的洞口与临边性质的作业、悬空与攀登作业、操作平台与立体交叉作业,以及在结构主体以外的场地上和通道旁的各类洞、坑、沟、槽等工程的施工作业,只要符合上述条件的,均作为高处作业对待,并加以防护。 脚手架、井架、龙门架、施工用电梯和各种吊装机械设备在施工中使用时所形成的高处作业,其安全问题,都是各工程或设备的安全技术部门各自作出规定加以处理。 对操作人员而言,当人员坠落时,地面可能高低不平。上述标准所称坠落高度基准面,是指通过最低的坠落着落点的水平面。而所谓最低的坠落着落点,则是指当在该作业位置上坠落时,有可能坠落到的最低之处。这可以看作是最大的坠落高度。因此,高处作业高度的衡量,以从各作业位置到相应的坠落基准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的最大值为准。DvNews 三、高处作业分级 坠落高度越高,危险性就越大。所以,按照不同的坠落高度,高处作业又可分为I级、Ⅱ级、Ⅲ级和Ⅳ级的四个等级,其相应的高度分别是2m~5m,5m~15m,15m~30m,30m以上。

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考试题库单选50道

`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考试题库 一、单选题 1、高处作业施工前,应对作业人员进行( C ),并应配备相应防护用品, A、安全教育 B、安全培训 C、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 D、安全交底 2、单梯不得垫高使用,使用时应与水平面成75°角,踏步不得缺失,其间距宜为( B )mm. A、200 B、300 C、400 D、500 3、当遇有(C)强风、浓雾、沙尘暴等恶劣气候,不得进行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暴风雪及台风暴雨后,应对高处作业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当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等现象时,应立即修理完善,维修合格后再使用。 A、4级以上 B、5级以上 C、6级以上 D、7级以上 / 4、坠落高度基准面(B )进行临边作业时,应在临空一侧设置防护栏杆,并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或工具式栏板封闭。 A、1m及以上 B、2m及以上 C、3m及以上 D、4m及以上 5、电梯井口应设置防护门,其高度不应小于( C ),防护门底端距地面高度不应大于50mm,并应设置挡脚板。 A、1.0m B、1.2m C、1.5m D、1.8m 6、在进入电梯安装施工工序之前,同时井道内应每隔(B )且不大于2层加设一道水平安全网。电梯井内的施工层上部,应设置隔离防护设施。 A、5m B、10m C、15m D、20m 7、边长不大于500mm洞口所加盖板,应能承受不小于( B )kN/㎡的荷载。 A、1.0 B、1.1 C、1.2 D、1.3 ! 8、防护栏杆应为两道横杆,上杆距地面高度应为( C )m,下杆应在上杆和

挡脚板中间设置。当防护栏杆高度大于1.2m时,应增设横杆,横杆间距不应大于600m. A、1.0 B、1.1 C、1.2 D、1.3 9、落地式操作平台的面积不应超过( C )㎡,高度不应超过()m,高宽比不应大于2.5:1 A、8、10 B、9、12 C、10、15 D、11、16 10、移动式操作平台的面积不应超过10㎡,高度不应超过( D )m,高宽比不应大于() A、5,1:1 B、15,2:1 C、15,2:1 D、5,3:1 承载力需经设计验收。m,)D 、悬挑式操作平台的悬挑长度不宜大于(11.A、2 B、3 C、4 D、5 ! 12、采用斜拉方式的悬挑式操作平台应在平台两边各设置前后(B)斜拉钢丝绳,每一道均应作单独受力计算和设置。 A.一道 B.二道C、三道D、四道 13、防护棚的项棚使用竹笆或胶合板搭设时,应采用双层搭设,间距不应小于( C )mm。 A、500 B、600 C、700 D、800 14、使用固定式直梯进行攀登作业时,攀登高度宜为(C),且不超过()。 A、3m,5m B、5m,8m C、5m,10m D10m,15m 15.栏杆立杆和横杆的设置、固定及连接,应确保防护栏杆在上下横杆和立杆任何处,均能承受任何方向的最小( B )外力作用,当栏杆所处位置有发生人群拥挤、车辆冲击和物件碰撞等可能时,应加大横杆截面或加密立杆间距。 A、0.5kN B、1kN C、1.5kN D、2kN & 16、各类垂直运输接料平台口应设置高度不低于( C )m的楼层防护门,并应设置防外开装置;多笼井架物料提升机通道中间,应分别设置隔离设施。 A、1.2 B、1.5 C、1.8 D、2.0

建筑工程高空作业的安全技术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1662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建筑工程高空作业的安全 技术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建筑工程高空作业的安全技术详细 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建筑工程高空作业的技术要领: 1.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其所需料具,必须列入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2.单位工程施工负责人应对工程的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负责并建立相应的责任制。施工前,应逐级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落实所有安全技术措施和建筑安全网等人身防护用品,未经落实时不得进行施工。 3.攀登和悬空高处作业人员以及搭设高处作业安全设施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并必须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4.高处作业中的安全标志、工具、仪表、电气设

施和各种设备,必须在施工前加以检查,确认其完好,方能投入使用。 5.施工中对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设施,发现有缺陷和隐患时,必须及时解决;危险人身安全的,必须停止作业。 6.施工作业场所所有可能坠落的物件,应一律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均应堆放平稳,不妨碍通行和装卸。工具应随手放人工具袋;作业中的走道、通道板和登高用具,应随时清扫干净;拆卸下的物件及余料和废料均应及时清理运走,不得随意乱置或向下丢弃。传递物件禁止抛掷。 7.固作业必需,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防护设施时,必须经施工负责人同意,并采取相应的可靠措施,作业后应立即恢复。 8.雨天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措

高处作业的分级和种类

编号:SM-ZD-51003 高处作业的分级和种类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高处作业的分级和种类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高处作业的分级 (1)高处作业高度在2~5m时,称为一级高处作业。 (2)高处作业高度在5~15m时,称为二级高处作业。 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 (3)高处作业高度在15~30m时,称为三级高处作业。 (4)高处作业高度在30m以上时,称为特级高处作业。 2.高处作业的种类 高处作业的种类分为一般高处作业和特殊高处作业两种。特殊高处作业包括以下几个类别: (1)在阵风风力六级(风速10.8m/s)以上的情况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强风高处作业。 (2)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异温高处作业。 (3)降雪时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雪天高处作业。

高空作业安全规范

高空作业安全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在建筑施工高处作业中,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做到防护要求明确,技术合理和经济适用,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房屋建筑及一般构筑物施工时,高处作业中临边、洞口、攀登、悬空、操作平台及交叉等项作业。 第1.0.3条本规范所称的高处作业,应符合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GB 3608—83规定的“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第1.0.4条进行高处作业时,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高处作业及安全技术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基本规定 第2.0.1条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其所需料具,必须列入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第2.0.2条单位工程施工负责人应对工程的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负责并建立相应的责任制。施工前,应逐级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落实所有安全技术措施和人身防护用品,未经落实时不得进行施工。 第2.0.3条高处作业中的安全标志、工具、仪表、电气设施和各种设备,必须在施工前加以检查,确认其完好,方能投入使用。 第2.0.4条攀登和悬空高处作业人员及搭设高处作业安全设施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并必须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第2.0.5条施工中对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设施,发现有缺陷和隐患时,必须及时解决;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停止作业。 第2.0.6条施工作业场所有坠落可能的物件,应一律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 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均应堆放平稳,不妨碍通行和装卸。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作业中的走道、通道板和登高用具,应随时清扫干净;拆卸下的物件及余料和废料均应及时清理运走,不得任意乱置或向下丢弃。传递物件禁止抛掷。 第2.0.7条雨天和雪天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凡水、冰、霜、雪均应及时清除。 对进行高处作业的高耸建筑物,应事先设置避雷设施。遇有六级以下强风、浓雾等恶劣气候,不得进行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暴风雪及台风暴雨后,应对高处作业安全设施逐一加以检查,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等现象,应立即修理完善。 第2.0.8条因作业必需,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防护设施时,必须经施工负责人同意,并

GTBZ1415高空作业平台技术规格书

GTBZ1415高空作业平台技术规格书 一、主要部件介绍 1、下车总成 下车总成由底座,油箱和动力单元液压组件,转向机构组件,电池及其他和相关液压,电气元件组成。 行走方式为液压驱动,轮胎选用高负荷实心橡胶轮胎。满足车辆在不同环境下行驶要求。在坡道行驶时行走机构具有自制动功能,同时还设离合装置,在出现故障时方便拖行。 转向机构采用液压油缸驱动的连杆式转向机构,使机器有超紧凑的内转弯半径,使平台能够适应狭窄的环境 2、曲臂总成 使用折臂加套筒伸缩臂复合机构,使机构运动更加灵活,提高工作效率。 使用高强度材料,整个曲臂臂总成重量减轻,增加机器的稳定性能。 3、电气系统 电气系统采用美国PG Tronic公司提供的控制系统,采用CAN总线控制技术,底座和平台分别设置控制面板,平台设置显示器,转台和平台控制器之间采用CAN总线进行通讯,实现对机器动作的控制。 电气系统主要实现功能: 底盘的转向和行驶控制;转台的旋转动作,曲臂的上升下降以及延伸臂的伸缩动作。 实现的安全保护措施: 控制系统集成倾斜感应装置,在危险地面条件下限制机器的上升和行走; 载重报警系统,如果超过安全载荷机器自动报警 手柄集成联锁开关,防止误触动手柄时机器动作; 机器失去动力时,地面操作员可以使用机器配备的手摇泵让伸缩臂缩回; 当机器处于升起状态时,自动限制为低速行驶; 停车时双轮自动锁定,行驶时液压力作用自动解除制动。 4、液压系统 液压系统采用泵驱动,由蓄电池直接驱动为液压系统提供动力。液压总成采

用美国Hydraforce提供的部件,液压系统采用电液比例控制技术,可实现机器各项动作平稳。行走分为高低两档。 举升油缸配有缓冲机构,使下降末段动作平顺;油缸上的平衡阀,确保液压软管断裂时,能保证油缸不自动下降; 调平油缸可以确保作业槽在机器整个工作阶段都自动保持水平 机器油缸配置紧急下降阀,在意外故障和缺电情况下可以让平台以平稳的速度降下,确保人员安全。 二、GTBZ1415主要元件配置 型号关键部件产地品牌规格 序号控制器美国PG-control 1液压阀芯美国海德福斯压强上限21MPa 电磁阀线圈20V 2液压胶管澳大利 亚 RYCO/同等品 牌 高压液压胶管总成 3驱动电机中国裕成 4轮边减速器中国布雷维尼/银 菲特 5动力单元中国德力 6.3cc,48V,4.5KW 6开关德国施耐德 7油缸自制自制 8蓄电池美国Trojan/US/天 能 天能为免维护电池;其他 为加液电瓶 9充电器深圳龙升 10工作平台万全万全 11车架万全万全 12臂架万全万全 13锂电池中国定制选配14自动回转平台自制选配15特殊要求自制选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