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个性化创新作文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

个性化创新作文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

个性化创新作文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
个性化创新作文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

1.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当贴近学生实

际,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规的表达方式写作。”“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为学生的自主协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可见,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作文个性化。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走个性化之路,充分张扬学生个性,才能使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出个性化作文。

2.

个性化创新作文教学研究的价值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作文教学,一向重视

实用,对自我表现,发展个性比较忽视。如翻阅学生的作文,我们会感到千百个不同的脑袋却有着大致的“思维模式”和不属于自己的“语言模式”。正是长期的个性钳制,窒息了学生的母语感悟,学生作文不见了心灵真界的表达和剖白,造成学生

思维酷似。

因而,呼唤个性的创新作文教学一直是广大语文教师探讨的话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

们应遵循课程标准的理念,大胆进行课堂教学创新,努力改变农村作文教学现状,让学生想写、乐写、善写,培养学生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书我情,用我手写我心,写出自己对生活最真切,最真实的感受,写出个性化的作文———这也是我们落实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3.

传统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3.1作文教学要求高。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

求标准高且面面俱到,如“思想健康、中心突出、内容具体、有条理”等;一些教师常以优秀作文选中的例文为样板,致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学生觉得跳几跳仍摘不到“桃子”,因此自信心受挫,兴趣全无。

3.2教学模式封闭、

单一。在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重作前指导,轻作后修改;重习作形式,轻习作内容。学生沿教师指引的方向思维,依“范文”而作,所以学生习作千篇一律。

3.3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没有观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看的多,想的少,对身边的人和事

个性化创新作文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

(武宣县桐岭中学

广西

武宣邮编:545902

)摘要:长期的个性钳制,窒息了学生的母语感悟,学生作文看不到心灵深处的表达和

剖白,造成学生思维僵化。因而,

呼唤个性的创新作文教学一直是广大语文教师探讨的话题。本文从传统的农村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作文教学创新的培养方式、作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作文

个性化

问题

创新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410(2009)02-0166-03

!!!!!!!!!!!!!!!!!!!!!!!!!!!!!!!!!!!!!!!!!!!!

2009年第2期

(总第100期)广西教育学院学报GUANGXI JIAOYUXUEYUAN XUEBAO

NO.2,2009(Serial NO.100)166——

往往熟视无睹,因而作文时常常面临“无米之炊”的尴尬,作文教学因脱离生活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4形式主义之风盛行。学生一看到“最难忘”、“印象最深”,便会想到学雷锋、做好人好事,他们只关注“轰轰烈烈”的人和事。形式主义之风潜移默化地吹进了学生幼小的心灵,使他们对身边的生活琐事和平凡的老百姓往往视而不见,因此作文时无内容可写,只有编假话、大话、空话或抄袭作文选,弄虚作假。长此以往,学生对作文毫无兴趣,作文教学变得毫无生机,更严重的是影响了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3.5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不强。学生在平时读课外书少,语言积累不足,因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表达,导致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不强。

3.6作文形式化。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作文普遍存在概念化、成人化、抄袭等现象。

4.新形势下个性化作文教学创新培养方式

4.1培养感悟生活,拓展个性化的内容。每个学生的个性既是具有独特性,自主性存在,又是关系中的存在。可见每个人都有一个角落,一个不愿轻易被人察觉的角落,每个人都有一些生活感受,它存留在自己的内心。个人写真正是释放真实情感的最佳办法。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求他们随时记录平时对生活的视察,强调不虚假,不矫饰。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独特感受和真切体会。当然,在强调真情实感的同时,也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拓展个性化写作内容,激发他们创新精神。如,在一次校运会,大多同学能写下了几天的生动活泼的场面描写,而一个同学就愁眉不展。老师问其究。生答:“这次运动会,我也报名参加了一百米比赛,但在初赛就扭伤了脚,不能进入复赛,总感觉没有意思,作文不知应写什么了”。师导:“你觉得没有意思,你就把没有意思的感触写下来吧!”结果,这个同学写出了与众不同的好文章。这就是对于学生亲身体会而形成的独特思想感情,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大胆肯定,积极引导。只有这样。学生习作的固定模式问题才能得以解决。

4.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作文要有新的创意,有真实体会,有独特见解,创新必须建立在对生活本质的认识上,而不是凭空胡思乱想。任何形式的的作文都是思维的表现。因此一切作文都必须伴随着思维训练。

首先,走出作文教学格式化的误区。唐刘禹锡云:“劝君莫唱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宋人杨万里也说“翻尽古人公案,最为妙法。”讲的都是创造性求异思维的道理。在作文教学中,身为老师就要走出惯常的由于低级求同思维造成学生作文结构公式化、语言模式化、思想板结化的作文教学误区,着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求异思维。同时,鼓励学生作文要写自己独特的个性,突破陈规陋习,大胆创新。新颖别致的题目,能“眉目传情”;写作形式多样多变,可以防止前篇一律;与众不同,能让人回味无穷。

其次,重视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特别是想象力的培养。想象是思维不可缺或少的手段。平时我们让学生进行读写、改写、想象未来,促使学生思维广阔性培养。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佩的,他常常想象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如21世纪将是科学技术更加发展的时代,空间技术更接近于太空工业化,尤其是要使太空人类化变成现实。开发太空资源为人类服务,将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目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长大后自己能否有所作为?想象十年二十年后自己会怎样?……每一次想象,孩子的想象就得到一次锻炼,生命的体验便得到一次拓展。

再次,是对学生灵活性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辨证思维的良好习惯,形成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能力。如,我们要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思考课本上这种说法对吗?合理吗?有没有更合理、确切的说法?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便更流畅,一触即发,深刻而独特。做到这一步,有何愁作文不能创新呢?

4.3培养生动的语言魅力,让文采飞扬。当今,写作的形势不容乐观,学生作文假话连篇,模式化的现象日益严重,有人戏称为“新八股文”。追究其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写作知识、方法和技巧的灌输,学生过于受写作规范约束,从而导致学生个性的泯灭。因此,一旦发现学生的习作语言真切肯有自己的特点,就应该大加赞赏,鼓励其继续弘扬个性。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强调的就是文采的重要性。要想作文与众不同,必须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化语言为载体,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167

——

如,古代贾岛对“推”、“敲”二字的斟酌,已成为我们炼字极好表率。作文中我们应运用真确的语言,摹写事物的形象,就会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者,在作文中,恰当地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歌赋、名人事迹,能起到增添文采的作用。如有人问“春天是什么?”白居易有“日出红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苏轼有“娄高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4.4培养个性的写作评估方式。传统的基础教育评估作文的模式,有些片面重视作文的各类文体的格式,从某种意义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认为,科学的学生作文评价应包括:第一,乐于作文,有表达的欲望,有“我能行”的态度。第二,能从生活体验中取材立意,突出个性色彩,对生活有深刻的理解。第三,结构上有头有尾;表达方式灵活、恰当;语言简洁,文从句顺,句子富于变化。第四,卷面清楚,书写端正清洁,作文规范,标点符号正确,能把文章内容与书写结合起来,给人以一种美的感受。

对学生作文评估形式上尽可能科学,重视个性,在全面衡量一篇作文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发展学生个性中挥其激励和导向作用,张扬学生的写作个性。做为教师,我们应该把发展个性鼓励创新思维,通过不同方式传导给学生。教师的责任还在于教会学生自己修改习作,而不是代替他们来改文章。我们应指导学生以教师的批改为例学习修改文章的基本方法和要领,最后学会自己改作文;我们还可以安排一些学生互批互改习作的练习,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在批改中发展,让他们彼此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协作能力。

5.个性化作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5.1个性的显示要和时代紧密结合。生活包罗万象,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融入社会生活之中,在思想上,我们当以科学和开放的态度对待大众媒体,不能采取封闭和隔离的态度。不准看电视、不准读小说、不准听流行音乐、不准进互联网等,这些做法显然都不对的。做为教师必须在诸多媒体中做出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对“真善美”的讴歌和“假恶丑”的批判必须旗帜鲜明,避免学生走极端。

5.2个性显示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全盘否定。对于传统的作文教学,我们是在批判上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应该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个性化作文”教学模式。只有这样,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创造性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我们的作文教学才会拨云见日,其乐无穷。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只有在乐趣中引导,才容易在乐趣中领悟。只有在实践中写出不同内容、不同形式、反映真情实感的作文。也只有扎实的基础、恰当的方法,放飞心绪,灵动文笔,相信学生一定能突出个性,文采飞扬!当然,在教学实践中,彻底扬弃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全面培养学生的个性还有一段距离,应试的教学模式还存在着。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许多构想还比较零碎,实际的工作经验多于较全面高层次的理性思考。因此,在具体的工作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在注重学生主体教学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改变教师的教学观,摸索出适应农村学生的个性表达能力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习个性化,表达个性化,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形式,并开展丰富活泼的教学程式。

参考文献:

[1]李福灼,陈玉秋.初中语文课程理念与实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夏玉玲.浅谈作文个性化·课堂内外·创新作文[L],2004(7、8).

[3]程锦波.作文教学呼唤个性·课堂内外·创新作文[L],2004(3).

168——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创新问题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创新问题 发表时间:2010-08-02T13:30:32.810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4月第1期作者:邰国富[导读] 当前,中学生的作文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如体裁的混淆、语言衔接不流畅、内容枯燥无新意,作文的内容与生活脱节,作文的情感的渗透和表达淡薄等问题,学生对身边的一切视而不见,很少关注生活中的“闪光瞬间”,因而在作文中很难表达出新意。 (江苏省姜堰市克强学校,江苏姜堰 225502)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4-205-01当前,中学生的作文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如体裁的混淆、语言衔接不流畅、内容枯燥无新意,作文的内容与生活脱节,作文的情感的渗透和表达淡薄等问题,学生对身边的一切视而不见,很少关注生活中的“闪光瞬间”,因而在作文中很难表达出新意。 作文是最富情感性的创造活动,无“文”则不能“作”。这“文”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人对生活的体验,情感的认识是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的真实体现。作为作文的教学也就成了一项开掘人的情感空间和精神世界的生命工程,要在这个工程中让学生不断挖掘新的内容,创造出新的成果,写出内容有新意的作文。 那么,如何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创新呢? 首先,用生活丰富学生写作。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就是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是一本百科全书,是一切文学作品之源,也是作文之源。老舍以他的生活成就了《家》《春》《秋》。高尔基以他的生活,诞生了自传体三部曲《我的大学》《在人间》《童年》三部曲。由此可见,生活材料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欣赏、感受,以激发他们对大自然、对祖国的激情,发现新的题材,同时还可以采用参观、访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到自然保护区、工厂等地去观察、体验生活,让五彩缤纷的生活源源不断地涌进学生的视野,为他们写作提供丰富的、形象的、真切感受的写作材料。 其次,广泛阅读是创新作文的基础。生活材料包括直接生活材料和间接生活材料两种。间接生活材料是指报刊书籍、影视作品、时尚流行音乐、民族古典乐曲等各类材料,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言而喻,广泛阅读与创新作文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根本不读书看报、毫无阅读能力的人何以能写出“物”“序”分明的文章来。因此,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是激发学生创作文的基础。阅读可以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阅读课文。教师要“少讲、精炼、多读”,精心设计阅读方案,结合课文,适当补充课外读物,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归纳,加深理解,自由应用,善于借鉴,真正实现“读书千百遍,其义自见”的目的。二是阅读报刊。许多报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是学生创新作文的材料宝库。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组织学生阅读报刊,而且要创办班级图书角,让学生互相传阅,还可以组织学生互相质颖,互相评点。 再次,灵活的教学是创新作文的主渠道。作文教学要改变过去那种“闭门造车”的做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在课前进行5分钟说话训练,辩论会,知识抢答赛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技巧,应变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笔记、学习心得、摘报剪报等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与审美情趣。 最后,用激励的赏识评讲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心理学上认为“自我认定”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大。学生的自我欣赏、自我肯定往往容易塑造较为自信和稳定的心理素质,相反则容易自卑。所以对于学生的作文习作必须以激励调动他们的写作信心和情感,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以积极的心态,写好每篇作文。通常情况下,作文的评讲包括两个过程,即评改与讲评。批改作文时,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作文的心理,习作优劣有别是正常的,教师的评价应以鼓励每个学生为基准,评价的标准因人而异;对那些优秀的要充分赏识,除了肯定他们的长处之外,更重要的是指出努力的方向;对差一点的也要从鼓励的角度出发,肯定他们,哪怕是细小的长处,让他们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在讲评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开展讨论,让学生有更多的讲话机会,各抒己见,质疑问难,这是一种深层次的赏识,是激发学生创新作文最宝贵最难得的机会,教师要善于诱导,允许各种不同的见解和意见存在。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生活是宽广的,生活是充满激情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只有让学生多关注生活,从创新的角度反映我们的生活,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更动感人。④①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方案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一、提出课题研究的背景: 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这是新世纪人才规格的特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依据实际生活中的经验,解决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接触问题,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和不断深入,教育创新改革向纵深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不断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是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的。它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客观条件的产物,又是人们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活动,有利于

青少年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二十一世纪,是科技创新的世纪。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着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各国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在一些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内容已作为中小学核心课程的重要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由此可见,面对科技创新教育,国内外在科学发展观、创新教育理念、新思路和新对策等方面都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从而为科技创新教育在学校里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本次所确定的研究课题是在推动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为目标;结合学校实施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经过不断探索、研究而产生的。它全面概括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意义和目的、实施策略和指导方法。通过研究,旨在使青少年学生坚定科技兴国信念、初步养成勇于探索、追求新知、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广博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参与、动手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践能力。以科学发展观和科技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引领青少年学生创新教育向深层次发展。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1.研究目标:①探索一套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基本思路和具体策略,并通过创新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②使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

论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践性操作 ——兼谈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十大有效法则

论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践性操作——兼谈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 十大有效法则 新“课标”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理念和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也应有充分的体现。 根据多年来的作文教学经验,我认为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很有必要遵循以下十条实效法则。 一、生活即作文——唯有源头活水来 闭门造车的文章往往苍白无力,要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就要把学生的思维带出课堂,鼓励他们多体验生活,多观察,使其明了“处处留心皆学问,事事练达皆文章”。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这也是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唯一途径,同时也让学生逐渐懂得苏轼“为学之道在厚积薄发”的道理。 因此,语文教师要树立“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的大语文观,让学生多阅读,宽阔他们的视野。有时,学生的一节课外活动,其收获超过十节课堂讲解。 二、书写真情——是打动读者的灵丹妙药 真情主要是表现在细节的鲜活和体验的独特性上。如,一个学生在《父亲,我会给你买烟》中写道:我因中考失利,父亲听说一老乡在县城有点来头,可以让“我”进入县一中借读,便东拼西凑凑了一二百元钱和“我”来到县城。父亲花了一百四十多元钱买了一条七匹狼香烟,又买了一包放入自己口袋。父亲见到那人后,迅速送上一条烟,又拆了口袋里的那包,恭敬地递上一根,点上。 事后,“我”去车站搭车回家。因人多,父亲口袋里的烟被挤了出来,掉在地上,一根烟滚落在地面。父亲见了迅速拨开他人踩上的腿,捡了起来用力吹吹,点燃,坐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吸着,眉舒展着,嘴里不停地说道:“好烟,好烟!”人们见了,有的露出鄙夷的神色。 文最后写道:“看到此时此景,我鼻子酸酸的,我暗自发誓:我一定要好好地努力,一定要有出息,让父亲过上好日子,天天抽上这样的好烟。” 按理说,吸烟有害健康,这位同学这样写是有悖常理的,然而,这是源入生命的真切而独特的体验与感受。这样写,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此时,人们看到的唯有真挚浓郁的情感了。 三、写作自由化——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为了达到“但见文之易,不见文之难,必能放言同论,笔端不窘事矣”的目的,教师必须做到少限制,多引导,努力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的习作氛围,让学生自由表达,大胆作文。 尤其是对高一和高二的学生,提倡写自由作文、观察日记、学习体会等,要做到不限题材,不限文体,不限主题,不限时间等,这样对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都很有好处。 学生积累了一些写作知识和素材,为高三的专题作文训练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标新立异——作文个性化的体现 所谓作文个性化,就是在构思立意方面新颖独特,避俗避熟,使自己的文章既巧妙又与众不同,“言人所未言,发人所未发”,达到“人人心中皆有,个个笔下皆无”的境界。一句话就是“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例如,湖北一考生的《三个和尚新传之一:变,变,变!》就是一篇独树一帜的好文章。该文在“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上,续写出一段令人忍俊不禁的故事:正当三个和尚因为谁也不愿意下山挑水而陷入僵局时,恰巧政府为落实宗教政策而为他们送来了自来水;没水吃的问题眼看就要解决了,谁知三个和尚又旧病复发,为谁开水龙头而争执不休。故事似乎

浅谈作文教学论文

浅谈作文教学论文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摘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然而学生普遍厌作文、怕作文,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让学生愿意写,喜欢写,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写作、兴趣、言之有物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老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然而学生普遍表现出“谈文色变”,小学生怕作文,厌作文,感到作文难写,写起作文来总是咬着笔杆冥思苦想,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无从下笔或者总是口号式的几句,空洞无物。畏难情绪严重,每次作文总是拼拼凑凑地写上那么几段,作文思路狭窄,内容空洞,言之无物。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教师应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小学生作文的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呢通过本人对作文教学的不断探索和尝试,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一定要提升学生的作文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我做了一些尝试: 1、游戏作文,培养写作兴趣。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用游戏的方法教孩子们写作十分有效,既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兴趣,调动积极性,又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常将游戏融入到课程中,教学生玩中写作。例如,我曾在作文课上和学生玩了一个“猜词游戏”,规则是一个同学看了老师指定的词语后,用动作

创新能力培养文献综述

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其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 摘要: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是一个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的大世,其中创新能力更是其中的重头戏,一个国家如果如果有了足够强的创新能力他就能长盛不衰不断发展进步,如果没有创新能力那就只能固步自封,走向灭亡。大学生作为时代的精英,他们的创新能力如何更是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如何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成为了各国关注的问题。本文对国内外一些学者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作了简要综述,并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其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做出了一些个人分析。 关键字:创新能力大学生培养经济发展影响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 知识经济需要一批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摇篮。当代大学生, 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2006 年, 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示: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奋发努力、扎实苦干,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周笑妮等,2010)他们能力的强弱,将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发展。因此, 我国的高等学校教育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创新型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有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还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 并且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除此之外, 还要有一定的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最为重要的, 是要具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王丽萍,2008)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其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理论基础 创新能力的内涵:目前国内外关于创新能力内涵的解释有很多我简要选取了这三种:第一种观点以张宝臣等为代表, 认为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一切已知信息, 包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 ,产生某种独特、新颖、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等三部分, 核心是创新思维(张宝臣,2004)。第二种观点以安江英等为代表, 她认为创新能力表现为两个相互关联的部分, 一部分是对已有知识的获取、改组和运用; 另一部分是对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发明(安江英,2006)。第三种观点从创新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着手,认为创新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工具性知识以及综合性知识四类。(Burton R. Clark,1993)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1.标准化思维 传统的标准化思维是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痼症, 从高考的标准化训练到考研命题的标准化引导, 从中学教师的“刻板”讲解到大学教师的“规范”说教, 满脑子的标准化答案, 使学生固步自封, 思想越来越趋同, 想象力越来

小学生个性化习作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个性化习作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新课程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对于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实现学生个性发展培养目标,已经作了一些探讨。这一课题的研究,强调确立新的学习观和学生观,提倡以自主学习为基础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因材施教。 基于“个性化教学研究”而提出的课题“小学生个性化习作的实践研究”,是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发扬光大。孔子的“因材施教”就是说要针对学生个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明代共安派代表人物袁宏道提倡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就是讲作文的个性化。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的优化,是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所体现的语文教学新的理念和课程目标而提出的,其中课程总目标中提出的“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以及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的“关注个性差异和不同学习需要”,是实现学生真实的体现,追求个人的发展,其目的也在于“人文精神”的构建。 二、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作文个性化:简单地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作文个性化是让学生各抒性灵,力求淡化教育者对学生所施的外在影响,凸显学生自身的自主效能,促进教育目标的达成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作文个性化”,包括学生作文或教师的作文教学从非个性色彩的模式化向个性色彩的个体化、多元化转化的过程、转化结果的质变程度。“作文个性化不是一种教学方法,也不是一种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个性化教育理念在语文教育中通过写作介质的反映。” 2.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这一课题以“大语文”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创新教育观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写作心理的一般规律,所探索的学生作文个性化的途径、方法

作文个性化与作文教学个性化

作文个性化与作文教学个性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解放学生的个性成了人们的热门话题。“解放个性”似乎是西方几个世纪以前的口号,中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也高喊过这个口号。但是,我们没有真正地解放个性,我们的基础教育也没有真正地关注过个性。我们一直提倡的是“统一”“服从”“听话”,对个性采取回避甚至压制的态度。在这种教育观念的支配下,学生的个性受到了压抑,他们的天性得不到充分的表现,他们的兴趣得不到积极的培养,他们的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我们用一种固定的僵化的评价标准来评判所有活生生的学生,于是许多有个性但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被打入另册,酿成了许多悲剧。这种教育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一个小悲剧,对于我们整个国家来说就是一个大悲剧。我们不能让这种悲剧继续演下去了!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我们提出“作文个性化与作文教学个性化”,让语文教育在解放学生个性上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什么是作文个性化?简单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所谓自主,就是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选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不受过多的外部干扰。重视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当然,中小学写作教学是一个系统

工程,有其内部的规律,学生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有条不紊地学习写作的有关知识,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写作的技能。一篇作文常常是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完成,这与自主地写作并不矛盾。教师确定的写作题目总有一定的宽度,不会把写作内容规定得过于具体。比如写“我的妈妈”,教师不可能规定学生只准写妈妈的优点,缺点就写不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写妈妈的什么是自主的。学生写这篇文章采用什么表达方式,教师也不会有过多具体的要求。至于有时候教师要求学生必须用正面描写或侧面描写的手法,那是一种有目的的训练,完全可以。自主写作允许学生不用教师确定的题目。教师要求写“我的妈妈”,学生写“我的爸爸”“我的老师”不也很好吗?自主写作反对的是要求过于具体,过于死板,没有学生可以选择的灵活性;反对的是让学生生硬模仿,只能用这个词,换个词就不对;反对的是只准歌颂,不准批评。我看过一篇报道,一个老师让学生写“春”,多数学生写春天如何好,只有一个学生写春天不好,说春天各种小虫子出来了,各种细菌开始捣乱了,等等。结果被老师批了一顿。这个老师的做法不可取。这就是写作不能自主,这就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其实这个学生很有眼光,他能发现春天的丑陋,在思维品质上表现出了他的个性。 所谓真实,就是说真话,不说假话。所谓真实,就是写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看法,不是编造。2019年高考作文题目是“战

初中学段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研究与试验结题报告.

初中学段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研究与试验结题报告 2011-12-08 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激励学生张扬个性 ――《初中学段个性化教学的研究与试验》结题报告 秦皇岛市十三中学王雪梅 一、课题研究背景: 经济的发展,社会信息的扩张,现代学生的生活方式、社会环境、内心世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变化,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想法,十分希望得到心灵的自由,行为的独立。但是我们当前的作文教学,仍沿袭旧的一套作文教学方法,用所谓指导桎枷了学生的手脚,用作文方法凝固了学生的思路,用范文僵化了学生的创造力,这样的教学方法停滞了学生的发展。审视当下的中小学作文教学可以发现其存在着严重的危机――主体的迷失,即学生个体作为写作主体的迷失和作为教学主体的迷失,导致中中“假话”、“大话”、“空话”、“套话”满天飞。 时代呼唤作文需要个性化教学,本课题就是通过作文个性化教学的研究,使作文教学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发展,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中学生个性化作文是中学生根据在社会生活实际中不同的具体经历,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形式。它具有叙述内容的丰富性,表达形式的多样性,抒发情感的真实性,反映问题的现实性,文采风格的独特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反映出教师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自主意识,在评价上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它符合新《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倡作文讲真话、述真事、抒真情的精神,对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本课题旨在从教育理论学习、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思想与教学机制改革和教学操作层面的创新等方面,彻底改变中小学生作文和作文教学几十年来的模式化、工具化、功利化的陈旧格局,还作文以应有之义,还作文教学之本来面目。 2、本课题将有力地促进教师对作文教学新理念的学习,对以往教学观的反思,对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探索与构建,使广大教师看到了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对深化作文教学改革的实践意义。

浅谈新课标下的个性化写作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个性化写作教学 当前,学生写作的环境,是离不开所处的多元化社会现实的,各种盛行的形式主义风气影响 着学生的世界观,阻碍着学写作的主动性。学校内,在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重要轻规律重考 试积淀的现象。学生作文普遍缺乏文采和激情,提倡作文个性化是解决上述语文教学中作文 教学弊端的良策。 什么是作文个性化呢?个性化,实质上是“我”人格化,独特化。个性化作文,即构思具有新 颖的审视视角,内容具有独特的价值判断和审美情趣,表达方式灵活多样,情感真实感人, 就是要文文相异,各不相同。思想感情不同,篇章结构不同,语言风格不同,表达习惯不同……总之,个性化的作文重在强调求异,尽量避免趋同。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是应用语 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这一新理念的观照下笔者想谈谈自己对中学生个性化写作的几点认识。 一、中学生作文现状分析 中学生作文不尽人意,这是不争的事实,归纳起来大致在三个方面:从心里层面来讲,对作文无兴趣,觉得是负担,甚至讨厌、害怕;从生活层面来讲,没有打开生活的空间和思维的 天地,写不出丰富多彩的东西,甚至无话可说;从方法层面来看,不懂得怎么写,或者写不 出自己所想的境界,甚至自己都不知所云。 为什么我们的中学生写作总在盘陀路上徘徊,在泥淖中挣扎呢?前辈语文名师于漪先生反复 说过一句很动情的话:“语文教学决不能重‘术’轻‘人’啊!”冷静地反思一下,我们的写作训练 乃至整个语文学习是不是更注重了“术”,注重了技巧性的东西,而忽视了作为写作(学习) 主体的“人”,忽视了人的生活情感思维过程,忽视了人的品质的形成与个性的发展呢? 二、唤回富有个性的人的“自我” 大家知道,作文训练是学生内部的心理素质与客观外界条件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的活动过程。心理学认为:人是有理想、有自尊、有追求、有欲望的,人的思想和行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旦需要获得一定的满足或者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会促进人的行为。当大家在写作时体 验到主体乐趣时,就会激发起主体控制动机,主动去探究问题,表现自我,这就是学生作文 的内驱力。作为学生,我们也应该主动地激发自我的内驱力,把写作主体内在能量的阀门打开,诚如是,写作激情何愁不能喷发、不能燃烧呢? 三、个性化作文也有规则 个性化作文教学提倡发展学生的个性,那么,是否所有的个性都值得推崇,对学生的个性是 否可以不加判别地一味鼓励呢?答案是不可以。我们在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要对个性化给予 定位,让学生在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下个性飞扬,侧重张扬个性,但要树立乐观向上、团结 合作的意识。个性化作文创作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的个性意识,避免从众心理,主张学生张扬 个性,让学生做独特的自己。追求个性多元化,防止极端思想和错误价值观形成。思维的多 元性就是多侧面,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它一方面最能体现学生的创造天性;另一方面,又是 个性化作文的一个较好的突破口。 四、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观念、意识、知识、情感、能力直接影响着作文教学的效果、 成败,其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作用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充分显露自己的个性。作为一个完整的独一无二的个人,个性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它是与 生俱来的,不需要刻意地培养。《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通过自己主动或他们之间互动的方法去学习新的知识的。教师不

浅谈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探索

浅谈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探索 作文首先得解决“写什么”的问题。“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叶圣陶先生也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而眼下学 生普遍感觉生活单调,那么,怎样才能促使学生将生活之源源源不断地流向作文呢?经过学习实践,笔者发现最好的办法是创设作文教学情境,让作文教学情境为学生的作文开源。作文教学 情境法,依据直观教学原理和情知对称原理,教师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有意创设一个个具体的场合、景象,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观察、思考、想象,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为学生写作 提供材料来源。具体做法如下: 1.深入生活体会情境,组织活动体验情境。“生活是一本活生生的书”,带领学生走向社会, 走向自然,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感受,收集资料;同时有意识地组织一些为作文而开展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感受和体验。写建筑,笔者请家长带学生参观柳州的桥;写游记,笔者带 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箭盘山奇石园参观;写人的记叙文,启发学生通过调查采访,了解写作的素材,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境,观察人物的外貌言行举止;写事的记叙文,组织学生开展丰富 的班级活动,通过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体验生活,获得感悟。 2.运用直观教具演示情境。“百闻不如一见”,写状物的作文,最适合运用直观教具演示情境,使学生对物的形、色、味、质地、气质特点等有感性的接触。直观教具可以是教学模具、挂图、实物等。 3.运用语言描绘情境。当然,我们不可能每写一篇作文都要把学生带入生活的实景,这就都需要教师进行循循善诱的引导,有声有色的描绘,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唤起学生生活的表象 和体验,从而获得写作素材。 总之,我们各自的生活经历、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思想感情都是作文的素材,创设作文教学 情境,就能让学生找到作文之源,丰富他们的写作内容。 二、“跟着感觉走”——作文训练序列化 懂得“写什么”,许多同学仍然不懂得如何下笔行文,总不可能跟着感觉走吧?然而,许多教师 在作文的训练时也是跟着感觉走,作文的训练存在随意性,缺乏完善、科学、有序的训练体系。而作文教学是一项具有整体性、内在逻辑性、系统性的活动。学生只有获得了写作过程和方 法的指导,他们才会构思、立意、布局、表达。根据作文训练内在的规律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理,笔者在作文指导上注重作文训练的序列化,使学生循序渐进掌握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从 而解决“怎么写”的困难。总的原则是:先口头后书面,先单项后综合,先模仿后创造,先记叙描写 再说明议论,逐步实现作文教学的科学化,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具体做法是: 1.口头作文。口头作文,可安排在书面写作之前进行,也可以单独安排在平时的训练中。口头作文的题材可以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家庭父母、校园生活、见闻感受、演讲辩论、一次活 动等等。通过口头作文,促进学生书面语言的发展。 2.单项训练。可安排人物的描写单项训练,景物描写单项训练,场景描写单项训练,还有叙事、构思、选材、线索、结构、思维、想象等等训练点。单项训练一定要全面透彻,即使在单 项训练时,也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3.中学三年的训练总安排。七年级以记叙描写训练为主,八年级逐步开始进行说明训练,九年级着手议论性的训练,但整个中学阶段仍以记叙描写训练为主。 三、我的作文谁做主——鼓励个性作文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的作文没有个性,没有真情,没有创意的表达。他们唯恐 自己的情感不够高尚,思想不够深刻,语言不够成熟,以致得不到高分,于是学生被压制了个性,束

试论中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

试论中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 學生作文个性化是语文作文教学中追求的目的之一,教师力图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自主创新地写出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达到个性化写作的目的。基于此,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和大量阅读的习惯。 标签:个性化作文;感悟生活;阅读习惯 中学生写作决不是一项简单的技术操作过程,不能只靠教师的传授,当然也不能只凭其天资,而最主要的是学生个体生命在客观外界促发及教师的培养催育之下,与其内心精神世界产生碰撞发生共鸣,从而激发写作冲动,所以,写作的本质只能是一项创造性的审美精神活动,是学生展露心灵、发扬个性的精神活动。 一、让学生勤观察、多体味社会生活 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应该说,知识经济的今天,社会生活呈现空前的多元化,观察生活、体味生活将会获得直接的经验,引发情感积淀,产生创作冲动。“善观察者,可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人宝山空手而归。”“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然而写作还需要将观察之所得进行本质的抽取,并给予合理的定位,这是在感性(写作冲动)驱使下的理性思考。深入思考生活,是在用心感受生活的基础上,对生活间接、概括的认识。说它是间接的认识,是说它是人通过某种事物作为媒介来反映客观事物;说它是概括的认识,是说它反映的不是个别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反映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写作就是要把从现实生活中积累下来的感受,通过深入思考,上升为理性认识,使文章闪耀出思辩的光辉。思维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素质,因为思维只有在永葆弹性的情况下,才有创新能力。而保持思维弹性最基本的训练就是能够使学生掌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思考生活的方法。 我们用心感受到的东西,往往是个别的、彼此分离的,所谓由此及彼,就是以这些已感知的事物为基础,通过对其外部事物作广泛的联想,在比较中思考、探求事物的本质意义,这讲的是思考的联想性。一般说来,“此”一类事物是比较实在的、具体的,而“彼”一类事物则往往是抽象的、理性的。因此,“由此及彼”一般是由实到虚,由具体到抽象,由平常事物联想出不平常的道理。其实语文教材中这类的例子很多:鲁迅的《灯下漫笔》从银票的变迁推及到“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朱自清从“月色下的河塘”而联想到“江南采莲”的事儿;《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从认识到妻、妾、客的“私、畏、求”而推想到齐王也会有受蒙蔽的情况,由于范围更大,人更多,所以受蒙蔽程度会比他自己更厉害。允许各种合理的联想存在,作文的个性才能显现出来。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个性思考

研究方案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作文个性化

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作文个性化 研究方案 xx镇中心学校本部:xxx 一、课题提出 1.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之动力”、“创新能力不仅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条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发展水准的标志,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提倡作文个性化,有利于培养新世纪需要的人才。 2.我国传统的作文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可供继承发扬的精华不少,但也确实存在着套袭、虚假、僵化等严重不适应时代要求的问题,作文教学非大改不可,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3.提高素质,培养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作文教学应摒弃强调共性、简单低效的做法,全方位实施改革,使作文教学过程变得鲜活生动,成为展示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的天地。 二、课题研究目标: 1.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通过探索学生作文个性化的途径、方法及评价标准,提高学生作文整体水

平,进而探索作文教学一般规律,丰富作文教学理论。 2.构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优化教学模式。 3.通过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全面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研究能力及教学能力。 三、研究原则 1.学生为本的原则。关注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学生个性的发展。要使学生在写作实践活动中,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教师的指导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热情,客观准确地把握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正确处理好顺应与引导的关系,特别要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动机方面下功夫,使学生的写作成为一种自主的行为。 2.求真求善的原则。一是要倡导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通过实验,探索作文教学规律。二是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3.探究创新的原则。探索性实验研究的目的是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发现新规律,获得新的科学理论。探索性实验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在实验过程中,要不断发现新经验,新方法并及时总结交流。 4.动态发展的原则。实验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本课题采取滚动式推进不间断实验的研究策略,以求推旧出新,不断丰富,不断完善。 5.整体推进的原则。写作能力是构成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报告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的主题,知识的生产、创新的根本靠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如何提高作为人才主力军一一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水平,成了教育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更是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核心。在教育过程中,避免陷入误区,真正找到确实可行的办法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教育的主题,其实质是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一项教育活动,使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在双创的国家战略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于实现这一战略,既有其参与的必要性,也有其参与的重要性和优势。国家人事部预测“十三五”期间,每年需要在城镇安排的就业人数大约2500万,其中约1000万是登记失业人数,1500万左右则是以高校的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年就业人员和军队转业人员。仅2015年的数据显示: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为749万,达到了1500万的半数之多。不难看出,一方面,大学生确实是就业群体中比重最大的部分,显然会对社会形成巨大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大学生因其素质高、

专业化程度高,具有创新创业的内在潜能,通过大学生群体的双创行为,既可以缓解国家就业的压力,也可以为国家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提供动力。仅以2015年7月的数据就可以看到,全国大学生创业及参与创业的有42.3万人,比2014年增加6.8%。目前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创业决定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因此为了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创新创业体系,全面提高民族的创新创业能力显得尤其重要。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对他们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突出当代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水平势在必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建立在素质教育和学生个性发展基础上,高等学校采取的各种教育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最终使学生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教育活动。但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容易存在以下问题: 一、没有厘清创新与创业之间的关系 调查发现,有些高校,领导讲起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来,往往是头头是道。理论全搬照抄别校的,有的甚至把国外理论翻译过来,作为自己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殊不知,任何理论都需要丰富的实践来检验和支撑;没有生动的实践,再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创新问题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创新问题 当前,中学生的作文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如体裁的混淆、语言衔接不流畅、内容枯燥无 新意,作文的内容与生活脱节,作文的情感的渗透和表达淡薄等问题,学生对身边的一切视 而不见,很少关注生活中的“闪光瞬间”,因而在作文中很难表达出新意。 作文是最富情感性的创造活动,无“文”则不能“作”。这“文”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人 对生活的体验,情感的认识是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的真实体现。作为作文的教学也就成了一 项开掘人的情感空间和精神世界的生命工程,要在这个工程中让学生不断挖掘新的内容,创 造出新的成果,写出内容有新意的作文。 那么,如何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创新呢? 首先,用生活丰富学生写作。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就是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 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是一本百科全书,是一切文学作品之源,也是作文之源。老舍以他的生活成就了《家》《春》《秋》。高尔基以他的生活,诞生了自 传体三部曲《我的大学》《在人间》《童年》三部曲。由此可见,生活材料是写作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源泉。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欣赏、感受,以激发他们对 大自然、对祖国的激情,发现新的题材,同时还可以采用参观、访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到自然 保护区、工厂等地去观察、体验生活,让五彩缤纷的生活源源不断地涌进学生的视野,为他 们写作提供丰富的、形象的、真切感受的写作材料。 其次,广泛阅读是创新作文的基础。生活材料包括直接生活材料和间接生活材料两种。 间接生活材料是指报刊书籍、影视作品、时尚流行音乐、民族古典乐曲等各类材料,熟读唐 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言而喻,广泛阅读与创新作文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根本不读 书看报、毫无阅读能力的人何以能写出“物”“序”分明的文章来。因此,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是激发学生创作文的基础。阅读可以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阅读课文。教 师要“少讲、精炼、多读”,精心设计阅读方案,结合课文,适当补充课外读物,让学生在阅 读中学会归纳,加深理解,自由应用,善于借鉴,真正实现“读书千百遍,其义自见”的目的。二是阅读报刊。许多报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是学生创新作文的材料宝库。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组织学生阅读报刊,而且要创办班级图书角,让学生互相 传阅,还可以组织学生互相质颖,互相评点。 再次,灵活的教学是创新作文的主渠道。作文教学要改变过去那种“闭门造车”的做法, 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在课前进行5分钟说话训练,辩论会,知识抢答赛活动,提高学 生的语文技巧,应变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笔记、学习心得、摘报 剪报等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与审美情趣。 最后,用激励的赏识评讲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心理学上认为“自我认定”对于一个人的 成长极为重大。学生的自我欣赏、自我肯定往往容易塑造较为自信和稳定的心理素质,相反 则容易自卑。所以对于学生的作文习作必须以激励调动他们的写作信心和情感,激发他们的 创新精神,以积极的心态,写好每篇作文。通常情况下,作文的评讲包括两个过程,即评改 与讲评。批改作文时,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作文的心理,习作优劣有别是正常的,教师的评价应以鼓励每个学生为基准,评价的标准因人而异;对那些优秀的要充分赏识,除了肯定他们的长处之外,更重要的是指出努力的方向;对差一点的也要从鼓励的角度出发,肯定他们,哪怕是细小的长处,让他们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在讲评过程中,要充 分发扬民主,开展讨论,让学生有更多的讲话机会,各抒己见,质疑问难,这是一种深层次 的赏识,是激发学生创新作文最宝贵最难得的机会,教师要善于诱导,允许各种不同的见解 和意见存在。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生活是宽广的,生活是充满激情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只有让学生多关注生活,从创新的角度反映我们的生活,这样写出 来的文章才会更动感人。④①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题报告

《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研究》 开题报告 张家营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课题组卢明月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价值 中央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对素质教育的这一新提法作了明确阐述:“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主题,把素质教育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教育在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决议还要求每个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采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它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学习方式,有力地促进着教育教学的改革。而现代信息技术以其信息量大,反馈快,交互性强等优势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更有利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基于此,我们提出了课题《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研究》。创新能力是实现个体社会化的客观需要,是现代社会建设者的必备素质,也是新课程培养目标的重要构成。通过对本课题研究,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培

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储备科技后备人才,从而为形成必要的社会竞争力乃至国际竞争力打好基础。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自身创造潜能的生成,促进学生顺利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创新能力通过学科教学来实现是学校教育目标的主渠道。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科实际,通过营造教学氛围、创设质疑情景、加强实验教学、开展探究学习等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 1、了解创新能力的基本内涵,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尤其是创造潜能的开发。 2、认识创新的本质,构建创新教育模式,造就创新型教师。 3、探索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规律及表现特点。提炼中小学生创新学习习惯的目标。 4、总结了创新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流程。 5、提高学校素质教育质量和教育科研水平。 三、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 1.营造教学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2.创设质疑情景,培养创新精神。 3.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4.开展探究学习,实现自主创新。 四、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思路 1、课题组成人员经过调查研究,详细了解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家长关于创新能力普遍存在的问题。学习

个性化作文浅谈

个性化作文浅谈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观念下,现在的作文教学,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事实:作文教学的急功近利和学生作文程式化的泛滥。具体表现为三方面:一是教师用潜心揣摩出的所谓考试技法、模式指导学生写作,以致学生的作文变成修剪后的绿篱,千人一面、千调一腔;二是在作文立意上,过多地强调材料主题的价值取向,以致作文中看不到学生自己,假、大、空的言辞泛滥;三是盲目追求创新作文,当病例、诊断书、辩论等体裁的作文不断呈现时,学生作文的形式花哨了,可内容依旧贫乏。之所以出现这些现状,是因为我们没有对《新课标》提出的”个性化作文”要求从真正意义上认识,忽视了对写作个体审美需要的尊重,忽视了写作是学生“我要写”,而不是“要我写”。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个性化作文呢?在我看来,能彰显写作个性,散发真、善、美迷人魅力的作文,才是具有较高文学审美价值和独特思想认识价值的个性化作文。 一.个性化作文的首要特征是真 所谓个性,从心理学上讲,是指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它包括一个人外在的表现和内在的真实自我,而外在表现又是真实自我的流露,真实自我包括人的人生观、世界观、

价值观。由此,可以认为个性化作文提倡的真,就是真实、自然,说真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 袁枚“性灵学说”中提出,创作就是要抒写真情,表现个性。而一切伟大的文学、艺术作品无不是作家以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去关照世界、生活。作文也是艺术的创作过程,是学生个性的外在体现,应是“真实自我” 的自然流露。但反观现在学生的作文,又有多少是真实自我的流露呢?很多作文的思想是假的,喊大话,说空话,讲套话;许多情感亦是假的,为赋新词强说愁。还记得一九九八年以“坚韧,我追求的品格”的高考作文中,就有许多考生捏造自己父母亲人逝去,自己又是如何战胜悲痛的事情。虽然不排除有的人经历了这种悲痛,但更多的人是为文而造情。难道生活中学生真的没有顽强战胜困难挫折,表现坚韧的事情吗?肯定是有的,只是一些同学对生活比较痴木,这些事情在他们心上并未留下什么痕迹罢了。 所以,我认为个性化作文就是要让学生回归真实的自我,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体验生活,毕竟生活才是写作的源泉,从生活中获得的真思想、真感情,才能让他人产生共鸣,把自己的真思想、真感情与自己的阅读积累结合起来,写作文就绝不会无话可说、无情可抒了。 或许有人会问,作文追求真好像与文学规律是相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